如何学好电工与电子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学好电工与电子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学好电工与电子技术

如何学好电工与电子技术范文1

关键词: 学习兴趣 具体化 形象化 简单化

电工电子技术是职业学校电气类专业的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在电工、机电、自动化等专业中处于重要地位,是基础中的基础。如果这部分内容学习不好、掌握不牢,则会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影响其他课程的顺利开展。

由于电工电子技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因此不少学生一开始就感到无从下手,学习比较困难,以至于学生对本课失去信心、失去兴趣。当然有客观实际情况:中职学生基础知识普遍较差,学习能力弱,学生对课堂教学教学方式单一陈旧,不感兴趣,对于简单一味灌输的讲授,感到枯燥乏味,特别是理论性很强的电子知识更难以理解。时间稍长造成厌学情绪,以至于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怎样做好电工电子的课的有效教学,是要摆在教师眼前迫在眉睫的议题。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电工电子感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才能主动学习、积极学习。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有成就感。

1.多引用实例,做好导入。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注重新课导入,多提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用生活实例,带领学生将问题由浅入深,逐步深化,提出新问题,导出新内容,由易到难,最后让学生带着求知欲,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2.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变被动为主动。这种主人公意识非常重要,学生不会产生消极应付学习和抵触心理。比如在导入新课时多提问,让学生多思考,首先调动学生情绪,搞好开场,避免课堂冷场,避免出现老师在讲台上生硬教授,学生在下面沉默不语甚至是玩手机等现象。

国外有些有益的做法值得借鉴,结合职教实际情况,在电工电子教学中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题,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使职教更加人性化,才可能出精品、创名牌。

要想方设法让课堂活起来,师生之间有互动,学生之间有辩论,不搞一言堂。有了好的氛围,才能谈如何学好电工电子课。

二、教授遵循“少而精”的教学原则

以“够用”、“必须”为准则,讲授内容不用面面俱到,做到有选择、有重点。力求短小精悍,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适当补充和简化,合理取舍,以能满足专业需求、学生需求为依据,增减组合教材内容。

三、把理论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

电工电子这门课理论性比较强,公式、概念比较多,比较抽象。许多时候,仅《绪论》部分就给学生了个下马威,丧失了学好这门课的信心,让学生感到“太难了,我根本学不会”,没上战场就败下阵来。这样最好的办法就是多打比方,多进行形象化讲解。比如说电流、电压、电位、电动势概念的讲解,可以借助水流、水压、水位、水泵理解;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PN结的理解,可以把它比作单向导通的开关或是单向阀,不过多纠结于其内部结构;讲解晶闸管时,可以把它想象成是一个阀门,然后理解工作原理,就非常简单形象,易于理解。通过形象的比喻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可以如此轻松,自然增强其信心,自然有兴趣。

四、贴近生活实际,着重于解决实际问题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学以致用才是最终目的。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充斥我们生活的周围。要让电工电子回归到现实中,接接地气,多结合生活实际,多用书本中的理论诠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电工电子不是枯燥的理论概念,不是虚无缥缈高高在上的,是实实在在能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比如说生活中常遇到家里面的摇头电风扇转不了了,打开电源时可以听到里面电机的嗡嗡声,摸上去是有振动感的,如果强行扳动叶片转,叶片就缓慢地转起来了。故障原因最大可能是由于电风扇的分相电容损坏了,因此可以结合单相交流电机的启动的相关知识分析处理。

五、多结合实验实训开展教学

职教学生的弱点是基础差,但动手能力强,喜欢动手。课本的一些理论定理最好都通过实验验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实验,抽象的东西直观化了,可以大大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有技能、懂知识的应用型技工。

六、多使用教具,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许多知识点难以理解,又不便或不能进行实验验证。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形象的动画,逼真的仿真帮助学生理解。同时辅以具体的教具,通过实物、挂图、模型的演示,简单明了地阐述结构原理特性,使抽象的知识实际化、简单化,这样难点就不难了,学生就可以很轻松地搞清楚弄明白。

生动活泼、饶有兴趣的课堂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加上科学的教学手段,合理的教学方法,电工电子教学难、学习难的窘况必将改变。

参考文献:

[1]王俊峰.学好电工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

如何学好电工与电子技术范文2

关键词:中职学校 电子技术基础 教学效果

电子技术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理论性、实践性强,内容多,课时紧。而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学习自觉性较差,对专业课学习缺乏兴趣与动力。如何让学生学好本课程,为以后的专业知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呢?笔者在此与同行分享一些经验和体会。

一、运用直观教学,降低学习难度

教学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面向学生日常生活环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

采用“课堂演示—现象观察—学生研讨—归纳结论”的教学方式。注重通过实验引导使学生自己得出有关结论,如在学习三极管的电流分配规律、偏置电阻对放大器波形的影响、负反馈对放大倍数的影响、晶闸管的导电特性等知识时,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通过分析和推论,得出知识。运用演示实验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的知识和结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训练学生使用科学的方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带来的不仅是手段和方法的变革,更是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的历史性变革。目前,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多媒体的辅助,可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静止的内容动态化、理论的内容实践化,对教育思想、内容、方法和课程体系及学生学习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用计算机仿真实验代替传统实验,能节省时间,节约财力、物力,避免不安全因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创新思维能力。而借助电子仿真软件EWB开展教学,其直观的形象显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讲解,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确立“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应用所学的知识,这里所说的“应用”并不仅仅是会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题,还要让学生知道所学的知识有什么用处,如何在生产实践中应用这些知识。教师教学时应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工程技术上的应用联系起来,改革只重视学科体系、理论偏多,而涉及工程应用少、对实际工作针对性差的旧模式。

三、理论教学坚持以应用为主,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在理论教学方面,坚持以“应用”为主旨,以必需、够用为度。笔者对原有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并、增、改,增加了新知识、新技能,重点知识精讲、细讲,非重点知识一带而过。当然,这需要花很大精力对教材进行加工,否则会有偏离教学目标的危险。

四、加强技能训练,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

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关键在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的反映来看,他们只希望动手,不喜欢理论,多数只凭乐趣学习。很多已毕业的学生回忆说,理论早已忘得一干二净,而对动手知识的记忆却很深刻。所以,教材必须经过教师的适当处理,才能适应学生的实际。且电子技术基础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更应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作为教改的重点。

五、注重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中职学校学生具有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理论基础水平较薄弱的特点,面对复杂、枯燥的理论推导以及难记的公式,他们往往缺乏学习热情。所以笔者采用了重实践、轻理论的策略,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让学生通过实践更好地掌握理论、在实践中巩固理论,并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达到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如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中,笔者安排了一个串联稳压电源实验,其中包含变压、整流滤波、稳压电路等,还在电路中设置了一些测试点。通过实验可达到以下几个目的:学习万用表的使用、了解全波整流电路输出电压理论与实际值是否相符、稳压电路电压在电流波动或负载电流改变时是否保持稳定。经过这样的设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就会大大提高。

如何学好电工与电子技术范文3

关键词:“1+X”模块化课程结构;系统化教学设计

《电工电子技术》是高职院校非电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得有关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未来从事的相关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包含“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部分内容,涵盖了电路分析、电机及电气控制、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多方面内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作为工科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在我学校主要服务于制造大类专业,如数控设备使用与维修及机电一体化、汽车检测与维修等专业,由于各非电类的专业培养目标不同,人才培养方案中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内容广度和深度的要求都有所不同,要求《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既要体现出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的“基础平台性”特征,还要体现出非电各专业的“专业性”特征,《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不能再以一个同样的课程标准应对非电各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必须体现为专业服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坚持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要求课程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不断进行改革与优化,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如何更好的开发与实施《电工电子技术》这类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工作,如何系统地把基础课的知识讲解给学生,让学生对电工电子专业有个全面的认识和统一的学习,完成《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平台性”要求,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学习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电工基础理论与非电各专业紧密结合,让枯燥的理论在实际应用中获得生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些都是电工基础课教师密切关注和积极思考的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课程本身的发展来看,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工和电子技术的信息量日渐增加,如脉冲功率技术、新型电源技术等,另一方面,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调整与修订,《电工电子技术》的学时数进一步减少,传统《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不能适应非电各专业的教学目标。从学生方面来看,《电工电子技术》不是非电类学生的专业课,部分学生认为所学的专业与电工电子无关,以后工作生活也不会涉及电工电子方面的知识,因此这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高,再加上传统《电工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多且比较难,大部分高职学生的物理、数学等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对学好这门课程即缺少兴趣又缺乏信心,这些思想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从教师方面来看,高职的很多教师缺乏企业经验,从本科院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将本科院校里学习本课程的教学模式照搬到高职院校的课堂里。在理论教学中,采用单一的讲授法,以“一言堂”教师为主体的方式进行枯燥的理论推导,这样就使得电学基础差的学生听不懂,逐渐形成厌学、怕学的心理。在不多的实验教学中,学生只是机械地按照实验步骤与要求进行验证性实验操作,缺乏自己动心动手动脑设计实验的环节,这样的学习过程,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脱离,达不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学效果。

二、“面向学生、服务专业”,建构《电工电子技术》模块化课程教学内容

《电工电子技术》是我院工程实训中心电工电子基础教研室,面向全院的工科非电各专业授课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服务的专业面较广,如数控设备使用与维修、机电一体化、汽车检测与维修、计算机应用等,由于各个专业对该课程的要求不完全相同,如果采用一个标准进行授课,会导致《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不能有效支撑后续课程的学习,极大地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为此,工程实训中心电工电子基础教研室老师和各系部专业教师、行业企业专家经过三年多的对接调研,深入了解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对本课程内容的要求,形成了电工电子课程模块化的体系结构,并开发了系列教学载体,以期表征相关专业的特征。《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模块化是源自于学科体系的《电工电子技术》知识与技能内容,即对电路基础、电机及电气控制、电子技术三部分内容进行教学加工,同时结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中级维修电工”技能鉴定要求,以工作过程中的能力要求对接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培养,序化知识结构。电路基础、电机及电气控制、电子技术三个模块下分子模块,共有14个子模块,即安全用电,直流电路的安装、测试与分析,正弦交流电路的安装、测试与分析,三相交流电路的安装、测试与分析等模块,各个模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其中4个为必选子模块、10个为选修模块。通过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这些模块进行选择,从而实现专业《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广度的选择,体现“必需、够用”原则;通过对模块中的教学载体的选择完成对教学内容深度的选择,体现“实用”原则,凸显其“专业性”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基础模块和差异化模块见图1。《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模块化教学可以实现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区别教育,见图1。如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对“电”知识的要求以实用为主,趋向于科普化,没有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中级维修电工”的职业资格考证的要求,因而选择了电路基础部分的四大基础模块,以及“常用电子器件的测试与辨别”、“基本放大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的分析与设计”、“基于触发器构成的计数器分析与设计”4个选修模块。体现了“1+X”,即“基础平台性+差异性”。授课教师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以趣味的、日常接触到的计算机用电实例为教学载体,更多地偏重于知识性和应用性,刻意淡化电工理论的数学推导和计算过程。如此一般,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通过趣味性、实用性引导学生掌握电的相关技术及其应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内容结构的“1+X”化,有助于实现《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开发的开放性,从而不断开发带有各非电专业特色的教学载体,使《电工电子技术》具有基础与应用的双重性。如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变压器使用与维护”时,除了学习常用的变压器外,还会以汽车上使用的变压器“点火线圈”为教学载体进行教学,力图将电工电子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直接应用到汽车维修实践中。“面向学生、服务专业”,建构《电工电子技术》模块化课程教学内容的核心是为了改变传统的学科式的《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开发出符合高职院校学生思维特点“先动手、再思辨”的特点,以能够实际操作的教学载体为课堂导入,通过完成任务来引导学生在实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电工电子技术》模块化设计的出发点是以职业需求为基础,以提高技能为目标,以能力的培养为划分模块的依据,将理论知识进行巧妙加工在教学载体中,从而实现理论与实际操作技能的有机结合,整个教学过程贯穿工程素质的养成,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

三、“任务驱动、项目引领”,系统化教学设计

《电工电子技术》模块化课程教学内容是整合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操作技能以及活动方式、方法、方案的理实一体化的教与学,以实现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操作技能的领悟与习得,工程素养的学习与内化。因此课程是”任务驱动、理实一体”的系统化教学设计,按照职业能力培养、工程素养养成和学生个性要求构建“学习与工作任务相结合”的教学范式,有针对性地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论与实践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形式。传统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主要包含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指的是为了配合本课程的理论教学而设置的实验,目的是使学生熟悉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方式,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如验证经典的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等。这样的验证性实验一般需要到实验室完成,由于硬件资源的限制,验证性实验的课时量不可能开设太多。这就与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与学形成冲突,这也是《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瓶颈之一。为有效突破这一瓶颈,以任务驱动,项目引领为主体结构,完成任务,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电路基础部分大模块的课程教学设计如图2所示。图2电路基础部分大模块的课程教学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新知识的过程,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情境性,主张以学生原有的经验为主构建知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以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为起点,通过教学载体,通过完成任务,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识进行有效衔接,学生不仅提高学习兴趣,缩短电工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极大地调动学生积极性、自觉性与主动性。以“电的认知与安全用电”模块的教学为例,这是本课程的第一个学习模块,学生在高中物理中学习过欧姆定律,能够绘制简单的电路,这是学生已有知识,作为本次学习的逻辑起点;本模块的目标是掌握安全用电常识,具有安全用电意识。根据起点与目标,我们引入教学载体“试电笔”,设计学生行动任务:(1)用试电笔测出教室内的插座上是否有电?判断零线、火线?(2)绘制出用试电笔测量教室内的插座上是否有电的电路图。(3)用欧姆定律计算此回路中的电流。学生通过完成上述任务,掌握人体电阻,试电笔氖管电路结构,电流对人体的危害、安全电流等安全用电常识。把握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把握好新知识的生长点,才能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再以学习模块七:“基本控制线路的装接”为例,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是已经掌握了低压电器各元器件的元件识别、电气图形符号认知、简单电气控制原理图识读与绘制知识与技能,是本次学习的逻辑起点;本模块的目标是完成具有电动机正反转控制功能的线路设计与装接。根据完成任务的要求和环境等条件,选取适合的各种行动导向教学法,例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设计法、小组工作法等,教学资源为任务单、工作单、评价单、技术资料手册、技术网站的网址等。图3验电笔的使用及其电路图根据起点与目标,我们引入教学载体“正反转控制线路原理图、正反转控制线路实物等”,设计学生行动任务:(1)识读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原理图逻辑起点,温故知新(2)资讯并设计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资讯(3)确定正反转控制线路设计方案与实施方案计划与决策(4)实施作业,完成检查并评价实施、检查与评价(5)总结学习单元,明确课后任务知识归纳与内化在上述任务的设计中,体现了完成任务的6个行动基本步骤,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同时根据学生的逻辑起点,找到联系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即通过分析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原理图,经过资讯,设计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实物装接图,包括元器件的选择,元器件的布局布线等;教师帮助学生选择设计方案,确定实施方案;教师在学生的实施环节中,观察学生的实施情况,并及时做出示范及引导;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老师评价等;最后,教师总结本学习单元,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反思行动的知识并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与内化,构建形成新的知识。图4“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教学任务设计“载体导入、激发兴趣;操作体验、温故知新;建构新知,拓展延伸”是检验学生灵活应用本课程的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是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关键。学生根据课堂已学过的理论知识,按照要求通过自主或小组讨论确定任务完成方案并实施,得出操作结果,再从实践结果来分析所应用的理论知识。经过学生在实践与理论融合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但从中锻炼了动手能力,而且培养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了对本课程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工程素养。

四、以“电动机正反转电路装接与调试”单元为例,看教学实施效果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比较适合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运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教师要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创设激发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探究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教学情境。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教师要紧扣本模块的重点、难点,从模块的知识特点以及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遵循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分解模块的学习任务,将学习任务具体化,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任务中,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完成学习。“电动机正反转电路装接与调试”单元是子模块七基本控制线路的装接中的学习单元2,学生已经熟知了低压电器以及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等,能识别、检测各低压电器,能够对电动机的点动-连续控制线路进行连接、排故等。结合学情及教学目标、重难点进行本单元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如下图所示。图5“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教学组织与实施(1)下发工作单,明确初步任务———即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原理图的识读。教师以班级授课的形式,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分析电气原理图,识别各低压元器件及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2)设计方案并明确工作过程,明确具体任务———即工作流程。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对电动机控制线路的连接过程进行任务分配,确定所需的元器件、工具及其检测方案、线路连接方案和故障检测与排除方案。(3)实施工作,按照所确定的方案进行作业,明确各流程中的具体小任务———即①工具准备和元器件检测;②完成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装接;③完成线路检测,故障排除,并进行通电试验。在各阶段,同组成员需团结并分工合作,积极主动动心、动脑、动手,按照电工职业标准进行操作;鉴于学生的竞争心理,学生都会踏实、努力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需从旁协助,密切关注各组的完成情况,并对安全用电知识进行普及,确保各组成员有效、安全的完成任务。(4)总结学习单元,明确课后任务———即完成实验报告。在此阶段,学生需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呈现,并做简要说明与总结,最后将自己的认识,理解通过实验报告的形式呈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认识,以及线路检测、排故方面都会有所认知,同时培养了学生勤动手、爱动脑、爱设计的习惯。

五、结束语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并非盲目的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我们结合学生的学情以及非电各专业对本课程的要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载体的确定以及教学形式的选取上进行了系统化建构与设计,实现《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与载体上的“1+X”化,体现出该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的“基础平台性”特征与“非电类各专业接口”特征;以任务驱动、项目引领为主进行系统化教学设计,突出“教、学、做、练‘一体化特色,遵循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通过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授课教师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极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作者:龙海燕 龚 雪 单位: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曲克敏.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性与职业性的对立统一[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0).

如何学好电工与电子技术范文4

《电工电子技术》在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非电类专业是一门考查科课程,由于是非专业课程,课时较少,主要以理论授课为主,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从2010年春季学期开始我和团队相关教师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使学生能多掌握一项技术技能,同时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职业能力。在学校里,大多数学生只重视专业考试科课程的学习,考查科课程不是很重视,考试只要及格就满足了,没有考虑到学好考查科课程对自己今后的职场带来的帮助。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依然较大,相当数量的学生就业不对口,甚至跨专业就业。因此,在学校里,学生应该把专业考试科课程和考查科课程同等对待,多掌握一门非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职业能力,拓宽就业面。而如何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该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呢?为此,笔者将近两年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体会与同行进行交流和探讨。

课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必然性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是高职教育发展的结果,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十年的规范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从传统的学科本位模式转向就业导向模式,培养目标已从偏重理论知识转向重视就业技能和发展能力。因此,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不能停留在基本概念、定理的理解,应该能掌握该课程相对应的技能知识和操作能力。例如:“电机与变压器”、“电工测量”、“直流稳压电源”等章节,如果只进行理论教学,课堂枯燥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完课程知识学生只记住一些概念,连常用的电工仪表也不会使用,更谈不上操作技能的掌握和提高。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为就业积累技能和经验。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是培养学生就业技能的重要途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至今,在学习方法上由唯一的在教师学习转向教室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就业成为促进学习的重要动力。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把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用理论去解决问题,即做中学、学中做,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掌握基本操作方法,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拓宽就业面。

课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实施办法

分析专业就业对本课程的能力要求确定课程,教学目标网络技术、网络管理等计算机类专业,机械制造专业、数控技术专业等机械类专业都设有《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同一门课程对不同的专业应有不同的要求,根据专业特点,对课程内容和深度的要求及实践应用能力应有所区别。例如:继电器控制系统内容,计算机类专业要求能读懂电路并能按电路图正确接线和调试,而数控技术专业能按电路图正确安装接线的基础上还需要能分析电路的故障原因,为学习后续课程《数控设备维修技术》打好基础。因此,学生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正确使用常用电工仪表;会应用单、三相交流电源;掌握拆装交流电动机方法;掌握典型继电器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方法;了解直流稳压电路的原理和应用。由于课程内容含盖了低压维修电工操作证的鉴定考核内容,在完成课程学习后,经济条件允许的学生可以参加低压维修电工操作证的鉴定考核,以拓宽学生的就业面。

根据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编写课程授课计划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结合课程内容,整合教学内容,合理编写授课计划,计划不需要面面俱到。编写授课计划时,教师应结合课程教材内容,首先确定实践教学内容及进程,授课计划应该按实践教学的内容及进程进行编写,理论课内容的深浅要得当,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课时比例要合理、灵活,不同的章节比例应有区别,授课顺序应该不受教材中章节顺序限制。例如:第6章电工测量中用到嵌形电流表测量三相交流电动机的电流时,用第1章电路分析的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讲解嵌形电流表同时测量电动机的三相电流时为何为零,用第4章三相交流电动机的内容讲解电动机的绕组结构及联结方式。

课堂上灵活实施授课计划对每一章节的内容,多数教师习惯先把理论内容讲解完毕,再进行相应的实践操作,其实,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谁先谁后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有些章节可以先进行实践教学,通过实验(或实训)的结果或现象再用理论进行分析讲解,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例如:第5章继电器控制系统中安装电动机正反转电路,通电调试时电动机可以正、反转,再用第2章正弦交流电的三相正弦交流电讲解反转的原因;安装电动机的Y—降压启动电路时,用三相负载的星形连接、三角形连接内容进行分析讲解电动机Y形接法和形接法绕组的电压为什么不同,这样比较直观,学生容易理解,又节约时间。总之,根据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做到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

“双师”型教师任课系部接受课程教学任务后,安排课程任课教师是最关键的环节,任课教师的能力直接影响课程教学效果。由于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应由理论知识水平和工程应用能力较强“双师”型或“双素质”教师承担,这样有利于掌握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的教学比例和教学进度,要求任课教师熟悉课程理论教学的同时,还必须对实验和实训的内容、原理、技能、工程应用等方面熟练掌握,才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因此,“双师”型或“双素质”教师任课有利于完成课程教学目标。

“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重视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操作技能水平,为就业打下理论和技能基础。本人在2010年、2011年共承担机制专业4个班级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每班90%的学生取得国家特种作业操作证《电工作业》,机制专业学生在应聘工作时大多数岗位要求应聘者同时具备机械操作技能和电工操作技能,取得《电工作业》操作证的学生很快就业,而且是自己满意的工作。因此,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是值得推广的。

如何学好电工与电子技术范文5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电子技术;优势;实践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电工类及相关专业中一门相当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内容抽象,概念众多,而且与实践结合紧密,因此,无论是学好还是教好这门课都有一定的困难。对学生来讲学好这门课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和能力;对于教师来讲,教好这门课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近十几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已成为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所以各类高职院校围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型专门人才的目标,从现行高职院校的教学实际出发,突破系统理论的束缚,以实用技术为总纲,将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实用知识、实用技术融为一体构建模块教学,坚持理论够用、强化实践动手能力的原则。因此,在如何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问题上,采取项目教学法,笔者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大胆运用,教学效果明显提高,深受学生的

欢迎。

一、项目教学法的含义

“项目教学法”现在越来越得到各国教育界的重视。项目教学法起源于美国,盛行于德国,尤其适合于职业技术教育。项目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一个个项目为主线展开,把相关知识点融入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去,层层推进项目。它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索为基础,采用科学研究及实践方法,促进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以项目的形式布置给学生,以小组协助方式,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订计划,团体协作完成整个项目,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

采用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上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具体过程如下: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观,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项目教学法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实施

实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由于受到电子元件分散性因素的影响,精确计算不可能也毫无必要。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一开始就涉及很多抽象的理论知识,特别是现行高职学生基础较差的实际,却在一开始,就要被强行灌输这么多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不但不能使学生领悟其工作原理,还会产生一系列问题。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针对授课对象,以项目教学为主线,删繁就简。突出实用,突出重点,精选教学内容,将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实用知识和实用技术融为一体,构建模块教学系统,其主要内容有电路分析技术、实用直流稳压电源、实用组合逻辑电路、实用时序逻辑电路等共8个章节。然后将各章相关知识有效地串联起来,形成清晰的技能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框架结构。而同时每个项目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而且还要体现课堂教学的特点,以便学生在两节课或更小的传授周期内完成任务,达到教与学的目的。因此在这种模式中,教学关注的重点是学生达到的程度,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水平和兴趣来选取适合他们的项目,使学生置身于探索知识的情境之中,从根本上将传统课堂中的满堂灌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三、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的优势

1.目标明确,针对性强

项目的设置是“项目教学法”成功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若总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也容易养成对教师的依赖心理;而且对一些抽象的原理概念,学生在听讲时也难以理解。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水平和兴趣来选取适合他们的项目,使学生置身于探索知识的情境之中。项目的选择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既要与书本的知识紧密结合,又要能够充分体现当前的工程实际情况,还要有一定的创新空间,让学生既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又可以创造发挥;最后,还必须设置现实可行有条件完成的项目。

2.理论与实践结合更加紧密

实施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预先准备一个或多个项目,以项目工程的研发过程为引导,采用小组方式与独立工作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具体实施项目教学的办法很多,应该根据每个学习阶段所学的课题有关,而每个课题任务都与新知识、新概念关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开展实践性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进行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最后结合成功的项目给予演示。在项目教学中,项目提出以后,如何实施才能实现预定目标?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其问题要渗透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研究主题,引发学生联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下面以设计一个控制车库或商店卷帘门需要收起或放下的线路在学习低压电器、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电气控制之后提出,此项目的控制电路设计灵活多样,可促使学生学习和运用新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

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学生为了完成具体任务,一方面会认真学习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当学生发现有些功能不能用于课堂内的知识和方法时,就会尝试用其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就把学习内容延伸到课外,从而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四、项目教学法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1.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设计项目

根据学生的特点,联系实际应用,制订可行的具有实际意义的综合性项目。该教学项目既要涵盖基本的教学知识点,能服务于教学,体现教学目标,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在设计项目时,可根据课程不同的知识要点,结合所要讲授的新内容,列举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例子,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这些实际例子,在讨论过程中提出新的控制任务,并要求学生在学完新知识点后完成该项目。每个项目单涵盖一定的课程知识点、重点和难点;以我讲授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为例,设计一个控制车库或商店卷帘门需要收起或放下的线路,让学生认识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的重要性,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为后面活动的开展打好基础。

2.围绕项目讲授新内容,进行项目分析

项目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合作学习,共同实现一个完整的综合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项目的任务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项目的分析讨论中来,对项目问题进行剖析、细化和深化,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指引学生完成工程项目的分析:

此线路是利用倒顺开关改变电源相序来控制电动机正反转的,授课时可结合安装与检修倒顺开关正反转控制线路进行。先将一只倒顺开关解体,利用实物引导学生预习倒顺开关的结构、符号,讲清其接线方法、改变相序的原理及注意事项,然后指导学生安装与检修倒顺开关正反转控制线路。使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和感性认知过程,知道实施该项目要解决哪些问题,关键在哪里。

提问手动控制的缺点,确定自动控制方案:手动控制线路,在频繁换向时,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操作安全性差,一般用于控制小容量电动机。

3.引导、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实施

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接下来就是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又要善于学习,勇于创新,努力实现项目目标。总之,教师已经不再担当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

4.做好项目评价

评价是学习者学习情况反馈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学习者掌握自己学习情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

接线完毕,同学们开始进行自我评估,任务完成后,学生都期望自己的辛苦得到老师的好评,拿到一个好成绩。但有的同学在项目工作中却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还有的同学只能做出电路但不能和实际联系起来,我就和同学们一起检查他的电路,然后一起分析出现这种问题时应该如何解决的方法,一起分析这种电路的实际应用。设计一个控制车库或商店卷帘门需要收起或放下的线路项目评估时,教师详细分析各套方案的特点,指出哪些是可取的,哪些是不可取的,总结“行程开关”“时间继电器”的灵活应用方法,详细说明怎样对电动机进行互锁控制,最后总结出一套合理的、可行的、实用的方案供大家实施。(如下图)

从主电路不难看出,接触器KM1和KM2的主触头绝不允许同时闭合,否则将造成两相电源短路事故,为了避免两个接触器KM1和KM2同时得电动作,就在正、反转控制电路中分别串接了对方接触器的一对常闭辅助触头,这样一来,当一个接触器得电动作时,通过起常闭辅助触头使另一个接触器不能得电动作,接触器间这种相互制约的作用叫做接触器联锁(或互锁)。实现联锁作用的常闭辅助触头称为联锁触头(或互锁触头),电路中联锁符号用“”表示。然后适当对其成果加以点拨,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的分析和评价,在激发学生积极性与增强自信心的同时,也使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水平和兴趣来选取适合他们的项目,使学生置身于探索知识的情境之中,把书

上死的理论变成活的知识,从而完成知识的学习并达到教学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焦泽昌,李艳.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的实施研究[J].中国职业教育研究,2003(4).

如何学好电工与电子技术范文6

关键词:中职学校 《电子技术基础》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TN0-4

现行的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内容大部分借鉴于大学的同类课程,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这样的课程过于抽象,内容复杂庞大,涉及程度过深,过分强调了课本中基本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忽视了中职学校教授电子技术基础的目的以及实际情况。中职学校的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应当以实际应用为主,在学习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结合实际需求,及时根据社会知识更新教学内容,与实践联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该课程又是中等职业学校维修电工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理论性、实践性强,内容多,课时紧。而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学习自觉性较差,对专业课学习缺乏兴趣与动力。如何让学生学好本课程,为以后的专业知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呢?笔者在此与同行分享一些经验和体会。

一 明确课程目标和课程定位

近几年,为了进一步深化职业教学改革,切实加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国家每年都举办中等职业教育技能比赛。中职学校的本专业学生通过选拔比赛,最后也能突围进入决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可以说,比赛的方式、内容及要求直接反映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这种大赛非常受学生欢迎,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自信。

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技能比赛是职业技能大赛中的一个大项,而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比赛接触的知识大部分为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内容。因此本课程对于这个项目的比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应加以重视,在确定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时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考虑:

第一,熟悉掌握元件识别、检测、仪器、仪表的使用,元件除了包括半导体晶体管外,还有电阻、电容、电感以及各种传感器等元件。

第二,掌握电路安装调试的实际操作技能,有良好的电路焊接技术和安装工艺知识,能使用仪器、仪表调试电路。

第三,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熟悉各基本电路的形式、作用、应用及简单估算等。

本课程既是一门基础学科,又能为技能比赛做训练课程,提高学生的比赛成绩,增加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荣誉感,做到知识学习与自身素质相结合。

二、运用直观教学,降低学习难度

教学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面向学生日常生活环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

采用“课堂演示―现象观察―学生研讨―归纳结论”的教学方式。注重通过实验引导使学生自己得出有关结论,如在学习三极管的电流分配规律、偏置电阻对放大器波形的影响、负反馈对放大倍数的影响、晶闸管的导电特性等知识时,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通过分析和推论,得出知识。运用演示实验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的知识和结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训练学生使用科学的方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带来的不仅是手段和方法的变革,更是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的历史性变革。目前,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多媒体的辅助,可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静止的内容动态化、理论的内容实践化,对教育思想、内容、方法和课程体系及学生学习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用计算机仿真实验代替传统实验,能节省时间,节约财力、物力,避免不安全因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创新思维能力。而借助电子仿真软件EWB开展教学,其直观的形象显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讲解,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合理选择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基础学科,理论性较强,内容抽象,单调枯燥,因此教师在教学上应减少数理论证,以掌握概念,突出应用技能的教学重点。在平时的教学内容选择上,应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工程技术上的应用结合起来。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用在课堂灌输上,学生没有思考、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也渐渐地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时候,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巩固教学效果

教学成果离不开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对教学工作及学生的学习起着诊断、导向、矫正、激励等功能。我们的学生与初中生、小学生不同,决不能采取期中、期末考试的形式,进行一次性的评价,因此,我们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可采取以下三种评价方式:

第一种方式以过程性考查为主,终结性考查为辅,注重学生的平时考查。比如:口头答辩、型作业等,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成绩以平时为主,期中、期末为辅。更好的激励学生参与学习。例如可以选择一些电器元件,让同学们指出用处、特性。再或者同学们共同来默画重点电路,并进行评讲。第二种方式以问题能力为对象建立考评标准。在教学中,既要看学生主动接受了多少问题,更要看其主动发现了多少问题,独立提出了多少问题和探索了多少问题。这是有针对性的观察学生和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标准。比如:可根据平时听课情况,给出一定的平时成绩。第三种方式自我考评和集体考评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采用自我评定、同学之间的互评的方法,重视小组之间的阶段性总结与反思及相应的改法。这样有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以及相互促进。

五、注重实践活动

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要想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就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如分组竞赛、讨论等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就会自然而然的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加以巩固并更深刻地理解。同时,由于理论课程教学极其枯燥、乏味,采用实验式教学法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增强学生的注意力与实践动手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中职学校电子专业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理念,大胆实践,勇于改革,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不断充实自身的专业和教学能力,提高《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的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