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失智症的护理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老年失智症的护理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老年失智症的护理知识

老年失智症的护理知识范文1

【关键词】循证护理;手术室;满意度;认知功能

循证护理是临床护士根据患者疾病症状以及所反映出来的体征慎重、准确地应用所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同时结合护士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并根据患者所表达出来的意愿,制定出适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护理计划以及护理措施并付诸于实践[1]我院从2012年6月开始,对在我院手术室进行手术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6月――2012年12月,选择在我院手术室实施手术治疗措施的老年患者共68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31例;年龄60-72岁;骨折疾病21例,普外科33例,腹腔镜手术3例,胸外科10例,妇科手术1例;所有患者均神志清醒,能够自主与医护人员进行交流,排除其余影响认知功能障碍的疾病如精神疾病、癫痫等。68名患者均实施全麻术。

1.2护理方法

1.2.1护理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每例手术的护理,术前即对患者的手术预定程序及细节和患者的基本情况分别进行评估,然后将两方面的评估结果进行融合,提出护理问题,并通过检索资料找到最佳护理方法的模式进行处理,并对每例患者的所有护理细节均进行个性化的制定。此外,在术前与病房护士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对能够与护士进行有效交流的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干预,以使患者能够较好地配合治疗及减小不良情绪对机体多项指标的影响[2]。

1.2.2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

1.3统计方法将68例患者与既往在手术室接受手术并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46例患者进行术后满意度与认知功能的比照,两组患者年龄、所患疾病的程度以及实施的手术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对所采集的数据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护理组患者术后7天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6.2%,对照组为28.3%,护理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1);护理组对手术室所实施的护理措施满意率100%,对照组为91.3%,护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2)。

3讨论

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指在手术前无精神障碍的患者,经麻醉和手术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表现为精神错乱、焦虑、人格改变以及记忆障碍等[3]。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目前尚无值得推荐的简单而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诊断、预防和干预是最好的治疗方案,早期进行干预可能有益于防止认知功能的进行性下降[4]。因此,在手术室实施针对性的循证护理十分必要,①资料查询:在术前,针对患者的年纪、手术模式、麻醉方式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预后检索文献,根据有据可查的文献记载与治疗和预防,在术中做好相应的措施。②心理干预:术前一日对患者要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干预措施,评估患者的病情与心理状态,耐心向患者介绍第二天的手术,使其了解并保持一颗平和心接受即将到来的手术。向患者家属介绍手术的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术中、术后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并发症等如术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使患者家属有所思想准备。③术中:术中协助麻醉师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和适当的麻醉深度,做好患者的血压、呼吸、脉搏等的测量,协助医师进行手术[5]。

总之,做好循证护理工作,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能够有效降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护患纠纷,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新田.循证护理对护理学发展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61.

[2]谢小玲,刘涛,祝妍华,等.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观察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7):158-159.

[3]王海滨,余布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Review and CME Lecture,2011,18(6):429-430

老年失智症的护理知识范文2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 18 例,女性 3 例,年龄( 67 ~ 85) 岁,病程 1 ~ 9年,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冠心病、脑梗死、糖尿病等其他系统疾病。

2. 护理

2. 1 做好入院防走失风险评估 对新入院患者根据我院自行设计的走失危险因素简易评估表进行详细的防走失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痴呆程度、精神状态、走失史、有无陪护等,以了解患者目前及以往的病情及行为情况,并做好资料记录,对走失高危人员制定防范护理措施。同时强化护士安全意识,提高安全工作的预见性和预防性,医护人员对这类患者要特别关注,多巡视病房,密切观察患者的行为动向,禁止单独离开病区,如果外出必须有人陪伴。

2. 2 培养和训练痴呆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延缓病情发展 目的是为了保障患者生活上的需求,延缓智能衰退。对轻度痴呆的老人,自己料理生活,鼓励患者参加社会活动,使患者与周围环境有接触,以分散病态思维,活跃情绪,减缓精神衰退。对中、重度痴呆老人,家庭护理人员帮助和训练患者的自理生活能力,如梳洗、进食、叠衣被,并陪伴外出,认路、认门,带领患者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长期坚持,使患者生活可以基本自理[2]。

2. 3 加强患者认知训练,提高记忆力 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训练能够促进老年痴呆患者认知能力的康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适应能力,改善其生存质量,有效地延缓痴呆的进程[3]。如护士每天询问其进餐种类、名称,向患者介绍护士名字,给患者出数学计算题,以了解患者的记忆力和运算能力,对其所居住的病房进行认知训练,检验患者定向力情况等。这些训练需反复进行,对回答问题正确及定向准确时及时给予鼓励,增强患者对记忆力恢复的信心。

2. 4 做好家属及陪护人员相关知识宣教,配合治疗和护理 通过调查了解照料者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尤其缺乏沟通技巧及安全护理等知识。根据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在患者入院、住院期间及患者出院前采用集体讲座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家属仔细观察患者的异常情况和护理技巧,使家属了解老年痴呆症的知识,对患者监护的责任感认识有所提高,最大限度地消除消极因素,为患者康复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环境,对患者心理康复和病情的稳定起到重要的作用[4]。

2. 5 防走失护理干预

2. 5. 1 加强病房巡视,特别注意夜间,值班人员少更应加强看管,对夜晚有离开病房习惯的患者房门加锁防护,重症患者要留家属陪护,并认真落实交接班制度,班班床边交接,严防患者走失。

2. 5. 2 护士平时要多关注患者的行为动向,一旦发现一人外出行为要及时制止。患者外出时需有家属或工作人员陪伴,严禁患者单独外出[5]。

2. 5. 3 护士按要求为患者着病号服及佩戴腕带,在衣袋内存放安全提示卡,注明患者姓名、年龄、科室及电话、家庭住址、联系人电话及病情等,以便走失时能被及时联系并找回。

2. 5. 4 护士长对护士进行经常性的走失风险教育,学习走失预防的相关措施、走失处理预案及走失事件呈报流程等,提高护士对走失管理的应对能力。2. 5. 5 护士长每天对高危走失患者进行寻访,检查防走失措施落实情况,查找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老年失智症的护理知识范文3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老年性痴呆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长的趋势。目前,我国己成为老年痴呆症的高危国家。本文针对老年性痴呆症的定义、发展趋势、临床表现、家庭健康指导方法进行较为详细的建议,以期对老年性痴呆症康复有所裨益。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年性痴呆症;家庭健康指导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性痴呆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长的趋势。权威调查显示[1],我国现有老年性痴呆病人500多万,预测到2025年将增加至1009万。目前对老年性痴呆尚缺乏特异的治疗手段,但倘若老年性痴呆早中期能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可延缓老年性痴呆的进程、阻止老年性痴呆向晚期发展,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然而,国内对该方面的系统研究甚少,为了探讨老年性痴呆病人的家庭健康指导方法,旨在建立系统、有效的家庭健康指导方法,使病人得到“无缝医疗保健”。 [2]

1概述:

1.1 定义:痴呆是由于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和持续性智能障碍综合症。智能损害包括不同程度的记忆、语言、视空间功能、人格异常及认知(概括、计算、判断、综合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患者常伴有行为和情感异常,这些功能障碍导致病人日常生活、社会交往和工作能力的明显减退[3]。

1.2 病因和分类:痴呆的原因包括变性病性和非变性病性,变性病性主要包括阿尔兹海默病、路易体痴呆Pick病和额颞痴呆等,非变性病性包括血管性痴呆、感染性痴呆、代谢性痴呆或中毒性脑病等。

1.3 阿尔兹海默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首先由Alzheimer(1906年)描述。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高,65岁以上人群中为5%,80岁以上为20%[4],妇女患病率3倍高于男性患者。家族性约占阿尔兹海默病患者10%以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级亲属,尤其女性危险性高,常于70岁前发病[3]。阿尔兹海默病病因迄今仍不清楚,一般认为可能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

2老年痴呆症的发展趋势

老年痴呆症将在中国流行,痴呆的发病率和患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增加。全国已有500 万以上老年人痴呆,其中男性: 年龄60 ~ 65 岁占8%,年龄66 ~ 75 岁占12%,年龄76 ~ 85 岁占40%; 女性: 年龄60 ~ 65 岁占10%,年龄66 ~ 75 岁占14%,年龄76 ~ 85 岁占42. 5%[5]。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痴呆的患病率还将快速上升。由于本病的患病率和至残率、病程长和治疗开支大等,给病人的家庭和社会都会带来巨大的负担和影响。

3. 临床表现

3.1 记忆障碍患者多为隐匿起病,早期易被患者及家人忽略,主要表现为逐渐发生的记忆障碍,当天发生的事不能记忆,刚刚做过的事或说过的话不记得,熟悉的名字记不起来,忘记约会,忘记贵重物品放在何处,词汇减少。早期出现经常性遗忘主要表现近记忆受损,随后远记忆也受损,使日常生活受到影响。

3.2 认知障碍是老年性痴呆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掌握新知识、熟练运用及社交能力下降,并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加重。渐渐出现语言功能障碍,不能讲完整的语句,口语量减少,找词困难,命名障碍,出现错语症,交谈能力减退,阅读理解受损,但朗读可相对保留,最后完全失语;计算能力障碍常表现算错帐,付错钱,最后连最简单的计算也不能;严重时出现视空定向力障碍,穿外套时手伸不进袖子,铺台布不能把台布的角和桌角对齐,迷路或不认家门,不能画最简单的几何图形;不会使用最常用的物品如筷子、汤匙等但仍能保留运动的肌力和协调。

3.3 伴随的思维、心境、行为等精神障碍往往是病人就医的原因,精神症状包括抑郁、情感淡漠或失控、焦躁不安、兴奋和欣快等,主动性减少,注意力涣散,白天自言自语或大疑自己年老的配偶有外遇;妄想和古怪行为,如怀疑子女偷他的钱物,把不值钱的东西也当作财宝藏匿起来;可忽略进食或贪食;多数病人有失眠或夜间谵妄。

3.4 检查时可发现患者表现坐立不安、易激动、少动、不修边幅、个人卫生不佳。一般视力、视野保持相对完整,无椎体束征和感觉障碍;步态一般正常,后期出现小步,平衡障碍等。5%患者可出现癫痫发作和帕金森综合征。

4. 家庭健康指导方法

4.1 组织与实施: (与社区共同完成)

成立老年性痴呆病人健康指导小组,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健康指导小组由神经内科专家、综合科(社区护士、临床护士)护士组成,小组成员负责制定老年性痴呆病人全程护理计划,针对老年性痴呆病人的健康问题及照顾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编制《老年性痴呆患者保健手册》和《老年性痴呆照顾者健康教育手册》。对护理人员进行老年性痴呆病人的护理技巧、各种量表的调查方法和使用原则等培训。

护士每2周上门家访1次,了解病人的遵医行为及家居情况,为病人的健康提供针对性的家庭护理指导;每周电话联系两次,经常提醒和督促病人遵医嘱,病人家属也可以随时来电话咨询;每周1次免费护理咨询门诊,方便病人及家属有问题时前来门诊咨询;与社区居委会合作,每3个月在社区举办老年性痴呆病人及家属照顾者健康教育讲座并作现场指导。

4.2 综合训练

4.2.1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选择病人熟悉的与日常生活方式密切联系的内容,如进食、穿衣、洗漱、沐浴、入厕、家务等进行训练,先叙述并示范, 然后让病人模拟,每日活动安排从简单到复杂。

4.2.2智能训练:回忆与生命回顾,让病人回忆往事,并叙述亲生经历的几件大事情,其中要说出近年来最高兴的3件事(按时间顺序)。用图片、物品、书籍或音乐等帮助病人回忆,以激发病人的远期记忆。目前用于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记忆训练方法有辅助记忆修复法、间隔回忆法、综合认知补救法。

4.2.3定向力训练: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等方面。在病人病房或卧室设置易懂醒目的标志,放置病人熟悉的物品,反复训练,使其认识病房或卧室的位置;让病人记住一些基本生活知识,记住亲人、护士的名字;记住一些日期、时间、地点、季节、气候等,使病人逐步形成一些观念。

4.2.4分析、判断、推理能力的训练:训练排列数字和简单的数字运算;训练推理能力,从物品、工具、食品、动物、植物等项目,任选一种让病人说出与之相同的东西,并要求进行分类。

4.2.5体能训练: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体能训练,如漫步公园、做老人体操、跳舞等,活动量循序渐进,以无不适为度。Montessori的理论是运用日常生活用品指导患者运动,将运动内容反复强化教给患者,或根据患者以前或现在的生活经历安排。

以上内容每周训练5次,每次30-40分钟,随时观察病人反应,依病人的练习兴致适当增减时间,根据病人的进步与不足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理解,使其有足够的信心参与和训练。训练进度因人而异,不能强求。

4.3. 心理护理:针对老年性痴呆病人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依据评定的结果,实施心理护理干预:

4.3.1 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取得病人的好感与信任。

4.3.2根据病人的个性特点,对病人及家庭照顾者进行心理护理知识宣教,同时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特征,采用安慰、鼓励、暗示等方法予以开导。

4.3.3调动病人家庭成员的积极性,给以病人的充分关注和理解,使病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减轻其心理压力。

4.3.4鼓励病人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庭、社会活动,进行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如养花、养鱼、画画、编织、读报、听广播,选择性看一些娱乐性电视,以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和不良情绪,唤起其对生活的信心,使其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和自身的存在价值。

4.4家庭安全护理指导:针对老年性痴呆病人最为常见的误吸、误服、跌倒、走失、烫伤、自伤或伤人等家居安全问题,对病人及家庭照顾者进行安全护理知识指导,以降低家居安全问题的发生率。随身卡片:姓名、性别、年龄、病名、住址(居委会)及联系方式等。

4.5家庭健康指导对老年性痴呆病人的康复作用。老年性痴呆是一种随着时间推移而渐进的、有害的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呈难以逆转的损害,若得不到悉心照料,病人的生存质量期限会明显缩短。另一方面,我国的福利和社会医疗保障仍不健全,病人也不可能长期住院,因而病人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人中由家人照顾度过的。然而,由于大多数照顾者护理知识缺乏,致使病人在家庭中难以得到正规的、系统的康复护理。我们对早中期老年性痴呆病人进行健康指导,使以往以生活护理为主的照顾转变成以积极康复为主的全面照顾,延缓老年性痴呆病程的进展。

4.6 家庭健康指导对家庭的帮助。老年性痴呆病人由于其自控能力的减弱或丧失,家庭安居问题会随时发生,而一旦发生会给病人、家庭、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此外病人认知功能障碍引起的精神行为问题,使家庭照顾者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我们要针对这一情况给予相关知识的强化教育,以期使照顾者的心态得到调整,并从日常的训练中发现乐趣,从而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

4.7 家庭健康指导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部分家属对老年性痴呆者疾病不重视,并误认为是因为衰老所致,因而忽略了疾病的治疗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此外,部分照顾者因文化程度不高,接受能力差,不能较快的领会护理人员的指导,难以胜任照顾者的角色。这需要护理人员定期随访监督,并强化相关护理知识和技巧的传授。

4.8 老年性痴呆症家庭健康指导展望。目前我国的老年性痴呆患症的庭健康指导尚处于初期起步阶段,无论从临床实践还是护理研究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科学合理地控制老年性痴呆患症的病程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照顾者的负担。如何根据我国国情,将医疗、社区及家庭结合起来,为老年性痴呆患患者提供更科学、更系统的照顾,将是此领域护理研究工作者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沈文捐,关奇志,朱汇平等,老年痴呆病人照料者的健康教育探索,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99,13(6):39-41.

[2]温贤秀,面向社会的家庭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5,14(2):63.

[3]王维治,神经病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248-249.

[4]范妮,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9):590-591.

老年失智症的护理知识范文4

1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1.1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的的不安全因素

(1)高危风险评估能力差。因护理人员流动性较大,护理队伍组成不稳定,新入职护理人员相对较年轻,由于经验不足,专科理论知识缺乏,对老年骨科患者中潜在或已存在内科疾病患者可能发生的风险缺乏预见性评估,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多发伤、复合伤或病情变化较快的老年患者的护理更具有特殊性,颈椎手术后容易发生呼吸道堵塞而危及生命,腰间盘突出老年骨科患者因视力减退或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而容易跌倒等。这类可能发生风险或意外的老年骨科患者,对护理人员预见性和评估能力要求更高,而多数护理人员因理论知识缺乏,只机械地执行医嘱,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从而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2)责任心不强。临床护理工作中,部分护理人员不能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落实核心制度;对患者病情的观察不到位、不细致,对病房的巡视工作不到位,仅留于形式,导致未能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如老年患者体温调节能力差,骨科手术出血多,术后体温容易发生波动,护理人员如观察病情不到位,患者可因高温而容易发生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等问题,如不能及时发现并提醒主治医生采取相应措施,严重时可危及老年患者生命。(3)业务水平缺陷。部分护理人员因缺乏专业的、科学的理论知识,导致他们的临床护理工作缺乏预见性,而老年骨科患者原发疾病迥异,处理方法各不相同,如在护理老年骨科患者时,不能对不同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在致命并发症发生时,护理人员措手不及,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错失了最佳治疗时间。(4)护患间缺乏有效沟通。对于因意外损伤而入院的老年骨科患者,患者及家属情绪往往比较激动、急躁,护理人员缺乏良好的沟通技巧,服务态度不好,不能合理、耐心地给予相应解释,会导致护患间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如老年骨科患者合并糖尿病而造成手术伤口愈合延误导致家属不满时,护理人员应依据专业知识,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高血糖容易造成伤口延迟愈合、严重时可造成感染而危及生命的情况,避免因误会而造成的不必要的麻烦。(5)法律意识淡薄。护理人员由于法律知识不足,缺乏应有的危机意识和应急防护措施,在执行护理操作过程中容易忽视潜在的隐患。病房护士流动性大,其护理专业素质也存在较大差距。当患者较多,加之病情复杂时,部分护士在执行护理操作过程中,未能按要求严格护理、执行护理核心制度及护理操作规程,未能严于职守。

1.2引起跌倒的外部因素

(1)环境因素。因老年骨科患者多为外伤入院治疗,此类患者多行动不便,病房内拐杖、助行器等障碍物较多,患者夜间均留有陪人,因陪人床摆放不规范,造成病室内通道狭小、拥挤;床头呼叫器故障而不能及时与护士沟通;保洁员清洁地面时地面湿滑,未能及时放置警示牌;以上这些因素均可能导致患者跌倒或滑倒。(2)药物性因素。腰麻、神经阻滞麻醉术后的患者,由于神经阻滞,其肢体疼痛消失,自行下床时因肢体感觉弱且无力而造成跌倒。部分老年患者也可因药物不良反应导致跌倒,如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容易发生低血糖而晕倒。高血压患者使用降压药或突然改变发生低血压。使用抗心律失常、强心、利尿、血管扩张药或任何对平衡造成影响的药物都会引起跌倒。(3)骨科辅助支具使用情况。如轮椅、助行器、拐杖都是老年骨科患者辅助步行的主要工具,若支具维护不当,如拐杖底部防滑垫损坏、丢失、拐杖支架连接松动,致其性能存在问题但未及时发现,可使患者失去平衡导致跌倒。(4)其他因素。老年骨科患者多数长期卧床,因患侧肢体疼痛,活动受限,不能自主运动,卧床通常超过2周,突然起坐,可因出现眩晕导致跌倒。

1.3引起跌倒的自身因素

老年骨科患者情绪不稳定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是引起跌倒的主要因素之一;身穿病服过长、过大,鞋子大小不合脚或鞋底不防滑;老年骨科患者关节多僵硬,或因外伤或闭合性骨折而不能正常坐立,活动受限时,起床时会因突然改变而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发生头晕而跌倒。

1.4引起坠床的因素

老年患者发生坠床通常与纠正失衡的能力降低等有关。老年骨科患者由于多为长期卧床、活动受限制,加之因惧怕疼痛而翻身困难,如翻身时幅度较大或远处取物,都会加大坠床的风险。

1.5引起烫伤的因素

老年患者皮下脂肪少,皮肤弹性较差,其感觉也较迟钝,进行如微波治疗、红外线照射或使用热水袋等理疗时,如时间、温度长或功率偏大,均可引起烫伤。

1.6引起误吸的因素

老年骨科患者由于神经反射性活动减退,吞咽肌群不协调,而造成吞咽障碍。进食时易发生呛咳,因误吸可引起吸入性肺炎。也有老年患者服药而误食药品的锡纸包装,据统计每年因误吸、误食窒息死亡占死亡患者总人数的1.3%。

1.7引起压疮的因素

老年骨科患者大多长期卧床并伴有其他疾病,不能自主活动,身体各项机能下降,缺乏营养摄入或营养吸收不佳时,导致患者身体状况不如正常人,加之老年患者反应迟钝,感知度减弱,护理人员如不及时帮助其翻身,即可导致压疮的发生。

2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2.1重视护理人员专科培训

根据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医院护理部应定期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分层、理论、操作的培训及考核,从而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水平。科室每月针对老年骨科患者,以护理安全为核心进行专科理论知识及技术操作培训,并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质量考核,与绩效考核挂钩,从而使护理人员从意识上给予重视,积极主动学习,确保护理质量。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关爱每一位患者”,为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打下坚固的基础。

2.2全面评估风险因素

从医院的设施、环境、患者精神状态、病情、家属及陪护人员理解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筛选安全隐患发生率较高的老年骨科患者,建立高危风险评估登记,班班交接,重点监护,加强对陪护人员及家属风险因素的告知力度。

2.3制定风险防护措施

(1)运动障碍患者。老年骨科患者因肢体功能障碍、步态不稳而行走困难,此类老年患者必须。

24h看护。根据患者实际情

况增加床栏,防止坠床。(2)智力障碍患者。针对智力障碍的老年患者,详细登记高危风险评估表,并建立老年患者走失评估表。针对神志不清的老年患者进行适当约束,防止坠床。

2.4完善应急预案

完善压疮高危评估、跌倒、坠床、走失等应急预案,外出患者做好相关记录。

2.5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

科室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由成员(责任护士)—小组长(高级责任护士)—组长(护士长)的三级质控管理,便于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从意识上重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2.6进行全面系统的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全面系统的健康宣教工作时,因老年骨科患者的理解、沟通能力相对较差,健康宣教质量要求较高,宣教后须确认宣教效果。加强患者及家属对危险因素的认识,消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鼓励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护理安全管理,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进行跌倒相关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系统有组织、有目标、有实施计划的一项评价性教育活动,可以维持和促进人体的健康。向所有护士、老年骨科高危患者和家属提供健康教育及指导训练方法,使其从意识上重视跌倒预防。重点对护士、护工、保洁、患者及家属等相关人员培训风险防范措施,并进行预防跌倒的健康教育。

2.7加强法律意识及专业知识培训考核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不定期进行提问考核。加强护理人员骨科专科知识、技能培训,包括新业务、新技术开展、科内患者安全应急预案、护理常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措施及原则,使其掌握扎实的专科理论知识及熟练的专科操作技术,提高护理人员对不安全因素的识别能力,提高护理工作的预见性。

3结语

护理安全隐患存在于护理工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才能保证护理质量的安全[3]。老年骨科患者突发事件较多,做好护理安全管理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首先要从患者及家属的角度出发,为患者着想,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给予最大限度的尊重和关心,同时护理人员需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确保质量安全,让患者和家属满意[4-5]。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合理排班,完善日常工作分配,护士长需不定期抽查并指导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应及时与护理人员沟通并指导纠正。针对性地制定护理安全管理计划及措施,落实护理安全管理方案、成立科室护理安全管理质控小组,强调专科护理知识及专科技能培训,加强法律知识培训,重视患者及家属的入院宣教及安全教育质量,科室全员参与质控管理,加强科室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预见性思维,并有计划地实施护理服务。通过护理安全管理实施,大大增强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以患者为中心的意识,护理人员积极性明显增强,各种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促进了老年骨科高危患者早期康复,使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大幅度增高。

作者:龙卓毓 单位:西安凤城医院

参考文献:

[1]王鹰.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骨科患者中的应用[J].医学美学美容,2014,20(8):324-325.

[2]郭庆玲.浅谈护理安全管理对于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意义[J].当代医药论丛,2013,11(12):18.

[3]贺云.护理安全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07,26(12):43-44.

老年失智症的护理知识范文5

【关键词】 老年痴呆;社区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9-1032-02

老年痴呆症(Altheimer’s disease,简称AD)是一种慢性疾病,表现为精神行进性衰退,即人的智力缺失,产生认知障碍,记忆力下降,情感出现障碍且精神行为异常。这种病的主要患者群体是老年人,而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痴呆症患者不断增多,对我国的国民健康产生巨大威胁。老年痴呆症给患者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对家庭成员自身的工作也难免产生影响,从而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目前,世界上还没有能完全治愈AD的方法,但研究表明,良好的护理能减轻AD的疾病症状,延缓其进程,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减少患者家庭的压力,促进社会稳定和谐。下面,将我社区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两年间的80例AD患者的资料及护理情况列举如下。

1 AD患者资料统计

自2009年1月到2010年7月,社区共有AD患者80例。其中,从性别比例看,女性AD患者30例,占37.5%,男性患者50例,占62.5%;从患病类型看,血管性痴呆型的AD患者有68例,其余12例为阿尔茨海默病;从文化程度看,11例是初中以上文化水平,59例是小学文化水平,剩余10例属文盲或半文盲。80例AD患者的年龄都在69~83之间。

2 护理情况

2.1 建立健康档案

为社区内的80例AD患者建立了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不仅包括患者自身的病理情况,还将其家属的基本情况列入其中,以方便了解患者家庭在时间和经济上对AD的承受能力。社区采取了“固定帮扶”模式,即将社区的护士和AD患者家庭固定联系在一起,护士定期对患者家庭进行随机访问,提醒家属随时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从而对不同的AD患者病况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2.2 社区护理方案

出于经济上或其它方面的原因,目前AD患者多在家疗养,家属不具备专业的护理技能,自身保健意识欠缺,患者的病情往往得不到很好的控制,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针对此情况,我院专门在每个社区配备了经过规范化培训且有丰富社区工作经验的护士一名,向家属提供AD患者护理工作的咨询和指导。具体职责为对AD患者家庭进行每周一次的家访,同时经常性地打电话访问,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对家属的护理工作进行指导;同时每个季度都要举行一次家属培训,向家属讲解在照顾AD患者时要注意的问题,传授照顾AD患者的技巧和与患者沟通的方式,从而引导家属以正确的态度和方式进行患者的护理工作。

2.3 社区护理内容

2.3.1 基础护理

基础护理包括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和安全防护三方面的内容。具体来说:

(1)一般护理。AD患者必须有专门人员进行护理,患者所住房间应安静整洁,温度适宜,以25℃为佳。护理人员随时记录和观察患者的身体和精神状况,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和二便规律,以便随时掌握病情发展。护理人员还从细节上关心患者,例如指导患者根据温度变化添减衣物,在病房门口挂上醒目的标记以提醒患者走对房间,尤其是对卧床等完全不能自理的患者,更要做好预防褥疮及并发症的护理工作。

(2)饮食护理。AD患者由于疾病的原因,自己无法正常进食。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从患者自身状况出发,制定具有针对性、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食物应具备足够营养,荤素搭配。考虑到患者不具备正常人的表达能力,为防止发生危险,食物中要避免鱼刺、骨头等硬物出现,最好以半流质或软食等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在给患者进食时要注意控制食量,防止患者暴饮暴食导致呕吐、腹泻等。对进食困难者,则要耐心细心,嘱咐患者多做几次吞咽活动,保证食物顺利咽下。在整个喂食过程中,要确保患者处于合适,避免出现噎食及呛咳,发生窒息危险。

(3)安全防护。AD患者记忆力丧失,不记得家庭住址及家属联系方式,因此,要尽量避免患者单独外出,最好有人陪同。为应对走失的情况,可以在患者身上放一张写明其姓名、家庭住址及联系人电话的卡片,便于及时联系家属;对于行走困难者,护理人员要耐心指导病人学习起身、坐下及上下台阶等,同时时时监护,防止患者摔到;家中的煤气等要禁止患者使用,防止发生事故。

2.3.2 情感障碍护理

AD患者由于记忆等丧失,导致情感障碍,行为举止有时貌似幼儿。护理人员要细心耐心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好感;安慰和鼓励为主,认真开导患者;将心比心,时时关注患者,让其体验家庭的温暖;帮助患者发掘自身的兴趣和价值,鼓励患者参加集体活动,保持乐观心态。

2.3.3 用药安全及护理

AD患者往往身兼多种疾病或并发症,所用药物种类繁多,而病人自身不具备药物认知能力,如果错误服药或不按时服药,可能引起严重后果。因此,AD患者口服药物时应有专人辅助监督,根据医嘱,将患者所需服用的药物逐一检查并确定好药量,亲自看患者服药。某些AD患者可能伴有抑郁症或自杀倾向等,往往拒绝服药或在服药后偷偷将药吐掉,所以护理人员还要观察病人服药后的反应并及时告知医生。对不能吞服药片的卧床或吞咽困难患者,可掰碎药片或溶于水服用。病情严重者可通过胃管给药。

2.3.4 认知功能障碍的护理

认知功能障碍出现最早同时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记忆障碍。早期和中期的AD患者可以通过训练日常生活能力、逻辑表达能力和环境记忆能力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对晚期的AD患者以减缓病情发展速度为目标,刺激患者的感官,引导患者多动手多动脑,使神经系统保持兴奋状态,从而进可能提高语言和记忆能力。

3 护理结果

经过有组织、有计划的培训和系统的护理, 我社区的AD患者护理情况取得了良好成效。其中,规范护理率由24.6%提升至85.4%,患者和家属对AD的知识认知率由19.7%提升到84.3%,遵医服药率由原来的29.7%增加到81.2%。

4 体会

老年痴呆是一种慢性疾病,目前无法彻底治愈,最主要还是依靠辅助治疗和良好的护理。开展社区AD患者家庭保健护理服务,不仅能促进AD患者的治疗,还能减轻患者家庭的身体和精神压力,从而有利于社区的和谐发展,对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钟碧橙,邹淑珍,杨凤姣 老年痴呆病人社区护理现状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10,(17).

[2] 唐旭丽.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康复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05).

[3] 唐荣兰,高红.痴呆患者症状分析与护理对策[J].临床护理杂志,2006,(04).

老年失智症的护理知识范文6

【关键词】 护理干预;老年痴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27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013-02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推动者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促使老龄化现象不断加剧。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生理机能和免疫力等各方面也在逐步衰退,老年痴呆病症就是典型的一种突发疾病,其发病率也越来越高。相关调查分析表明,此类病症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仅为5.5年。在当前的医疗形势大背景下,老年痴呆病症在各种老年疾病死亡原因中名列前茅。因此,关于医院临床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十分有必要。

1 针对老年痴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护理干预调查分析

从本院有甄别地选取最具代表性的72例老年痴呆病患,进行随机性分两组,分别标记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针对对照组的病患来实施康复科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而干预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着重进行日常生活方面的护理、自我照顾能力训练、认知训练、安全管理以及心理护理等等。护理干预的观察时间定为6个月。最后采用x2来检验评估护理行为的干预效果。具体的实践操作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1 资料选取及观察过程 观察分析的对象选取是从本院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住院治疗的72例老年痴呆患者,患者均符合CCMD-3痴呆诊断的标准,病程为6个月-2年,未合并心、肝、肺、肾等严重躯体疾病。病患的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上、大专以下。将观察对象随即分为对等的两组。其中在干预组中男性患者为15例,女性患者21例,均处于68-90岁年龄段之间,平均(68.76±15.44)岁;而对照组患者中男性为14例,女性患者22例,对照组患者均在65-68岁年龄段,平均为(66.53±16.19)岁。基于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状况及药物治疗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代表性。

1.1.1 临床干预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 首先从患者的衣着护理方面开始入手,将衣物按穿着的先后顺序叠放。所有衣服的选择尽量避免太多的钮扣,要注意放置有弹性裤腰的裤子,鞋子选择上避免系带,内衣尽量宽松有弹性,注重舒适感。耐心清晰地告诉患者衣服穿着的步骤。当出现患者不愿穿衣时不要与其产生争执,而是悉心劝说和鼓励引导。其次对患者的饮食方面的引导,训练患者用勺进餐、注意按时定量用餐。食物选取和搭配时应尽可能简单、软滑、小块,温度适宜。在患者进食时要将固体和液体食物分开,防止其误吞固体食物。另外,在进餐前要协助患者洗手,并允许患者用手拿取食物,向患者逐一解释进食的步骤,耐心示范,必要时给予喂食。再次是患者的用药,服药时必须有人在旁陪伴,帮助患者将药全部服下,对拒绝服药的患者耐心说服,可将药研碎混在饭或汤中让患者吃下。服药后让患者张开口,检查有无吞下。最后是患者的睡眠,注意及时控制患者白天的睡眠时间,睡觉前先督促患者上卫生间,夜间定时安慰患者入睡,患者存在日夜定向障碍时勿与患者争执,陪伴一段时间后再耐心劝说患者入睡。

1.1.2 临床干预对患者自我照顾能力的训练 根据病房条件和患者自身情况,尽可能给予其自我照顾机会。指导患者反复练习洗漱、穿脱衣服、用餐、服药、打电话、入厕、生活用具的使用等。每天3-5次,坚持训练,以尊重患者不让患者反感、闹情绪为原则。并且,训练患者要循序渐进,先亲自协助患者完成训练,再指导患者完成,然后监督患者完成,最后让患者主动完成,鼓励并赞扬患者自理的行为,提高患者自信心。

1.1.3 临床干预对患者的认知训练 首先要协助患者确认所住的病区或住址、房间、卫生间等现实环境。患者的床位最好固定,不要频繁更换。其次还应注意纠正患者错误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概念。可将规律的每日活动制成大而醒目的时间表贴在患者常去的场所。开始时工作人员经常提醒患者看表,让他知道什么时间应做什么。在患者床头、饭厅、厕所、花园等处设立醒目的标记,以便强化患者对地点的记忆。训练者与患者接触时,要反复自我介绍并让患者记忆探视家属及相关人员的姓名和身份。再次进行开发智力、记忆训练。鼓励患者回忆过去生活经历,每天要求患者最亲密、熟悉的人反复讲述过去生活、工作中最难忘、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往事,以加强记忆诱导,或讲一些鼓励性语言,以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帮助认识目前生活中的人物与事件。进行拼图游戏,理解和表达能力训练。针对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让老人回答。加强数字概念和计算能力的训练,如数目顺序、实物数量辨认等。

1.1.4 临床干预对患者的安全护理 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防跌倒、锐器伤、误服等意外。居住环境地面保持平整、防滑。厕所选用坐式马桶,墙壁装把手,床不宜过高,设有护栏,家具高度适宜,不用玻璃装饰,锐利器隐藏。洗漱、喝水水温不能太高。病房不放药品,所有药品都由护士1日3餐按时发放,不让患者直接接触电线、电器开关、热水瓶等。另外,患者外出活动时要有人陪同,戴手腕带。在患者衣兜里装上写有老人姓名、诊断、联系电话、入住科室等信息的布卡片用缝线固定,以防走失。

1.1.5 临床干预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对待患者时态度温和、亲切、有耐心,护理患者时周到体贴,积极主动的关心照顾患者,密切注意患者情绪变化,保护患者自尊心。遇患者情绪悲观时耐心询问原因,必要时给予开导并转移注意力。注意进行各项训练时多安慰、多支持、多鼓励患者,同时注意多尊重患者。鼓励家属多来院探视,多陪伴,以消除其孤独寂寞感。从各方面让患者的心理要求得到满足。心理护理干预能稳定患者情绪,对老年人高血压、冠心病的继续治疗有支持作用。

1.2 调查研究的评价标准设定 两组患者均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表(ADL)、Barthel指数评定表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共10项内容,包括进食、洗澡、修饰(洗脸、梳头、刷牙、刮脸)、穿衣(包括系带)、控制大便、控制小便、上厕所、床椅转移、行走(平地45m)、上下楼梯。正常总分100分,60分以上者为良,生活基本自理。60-40分者为中度功能障碍,生活需帮助。40-20分者为重度功能障碍,生活依赖明显。20分以下为完全残疾,生活完全依赖。Barthel指数40分以上者康复治疗效益最大。评价时间为干预前、干预后2个月、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6个月。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比较,见表1。

2 加强对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干预的措施研究

积极的护理行为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有显著提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1 加强对患者的基础护理 老年痴呆患者因进行性智力衰退,多数患者自理能力差。因此,做好痴呆患者的基础护理,预防感染及并发症是护理工作的重点。病区要建立患者生活护理常规,分床包干,责任到人,根据患者自理程度选择“全补偿”、“半补偿”或“支持教育法”,即对完全不能自理的患者采用全补偿,聘请护工负责患者的生活护理。对有部分自理能力患者采用半补偿法,除加强督促、训练外,做好躯体疾病护理,给予必要协助。对行为紊乱、生活懒散尚能自理的患者采用支持教育法,做好健康宣教,加强督促与训练,使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根据老年人的特点设置病区,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如要尽可能使用木质地板,保持清洁、干燥;病房、卫生间、活动室应有醒目标记,走廊、厕所等应有扶手;床铺加床栏等。长期卧床患者应垫气垫或骨突部位垫气圈,建立翻身卡,1-2h翻身1次,做好压疮护理;加强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饮食;对无牙齿及吞咽困难的患者应选择营养丰富、口感好的流质、匀浆或营养稀饭等,确保营养供给,增强抵抗力;对步态不稳、行走困难的患者应有人搀扶。随天气变化及时给患者增减衣服,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2.2 注意对患者的躯体疾病护理 躯体疾病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老年痴呆患者躯体疾病多,病情变化快,而患者反应迟钝、缺乏主诉,病情变化时不易被发现。因此,护士除具备精神科知识外,还应掌握内外科知识及急救技能。熟悉老年痴呆患者生理、心理特点,观察病情要仔细、认真,及早发现患者病情变化,赢得抢救时间。老年病房应设重症监护室,配备先进的监护系统及急救器械,以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2.3 做好对患者的精神症状护理 本文资料显示,老年痴呆病40.00%有幻觉,71.43%行为紊乱,60.95%有攻击行为。因此,要做好患者精神症状的护理。掌握接触痴呆患者技巧,注意语言的艺术性,避免激惹患者。组织患者参加游戏及一些娱乐活动,与患者谈他们感兴趣的事,以分散注意力,让患者听喜爱的音乐,通过行为干预,减轻患者的精神症状。有报道:音乐能提高痴呆患者的身体、心理健康水平及认知能力,餐前半小时效果最佳。加强安全护理,仔细观察患者用药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及时处理患者药物副反应。

2.4 适时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通过调查分析可见,很多的老年痴呆患者存在记忆、智能和定向障碍,少部分存在有肌萎缩,失去行走能力,应重视患者的康复训练,减少和预防废用性肌萎缩。记忆和思维训练,记忆力下降是痴呆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随病情的发展逐渐加重。应有意识训练患者记忆,每日活动安排由简单到复杂进行反复训练、让患者记住居住的环境、周围的人、物品放置的位置、最近进行的活动或发生的事,给患者一些数字卡片,训练患者从小到大排列或给患者一张列有物品的清单让患者归类等,以训练患者的综合分析、判断、推理和计算能力,以提高患者的记忆力,延缓衰退。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训练患者穿衣、行走、洗漱、进食、上厕所等,以提高患者自我料理能力。肌肉运动及移动训练,徒手或借助器械让患者进行各种改善运动功能的训练。长期卧床患者每日2次进行肢体被动锻炼,每次20min,防止肌肉萎缩。对不会走路的患者训练其旋转和移动运动,如先训练患者座位姿势和站立,再到跨步、行走,逐渐增加活动量。老年痴呆患者肺功能低,肺活量小,应定时翻身、拍背,教会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指导或帮助患者做扩胸训练,以改善肺活量,预防感染。积极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娱疗活动,如组织患者做保健操、拆纱片、看电视、昕音乐、打牌等。

2.5 做好心理护理 本组资料显示,46.67%老年痴呆患者存在沟通障碍,护士应掌握与老年痴呆患者的沟通技巧,关心爱护患者,与痴呆患者交谈时要目光注视,语调温和、语速慢,交谈内容应直接、简单,尽量选择患者感兴趣的事。对有语言障碍患者,可采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如微笑、触摸、握手等,加强与痴呆患者沟通,做好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导,防止精神衰退。有报道对痴呆患者触摸可使患者对外界剌激变得灵敏,具有高效、无副反应及对身心有益的功效。经常与患者家属沟通,反映病情,要求亲属、晚辈常来探视,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3 结语

综上所述,医院临床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适时地提供积极的日常生活护理,加强对患者自我照顾的能力的训练、认知训练、安全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可以有效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对减轻患者家庭以及社会的负担,有效地延缓病况恶化有着积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叶樱,席翔.老年痴呆患者临床护理干预新方法的研究[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02).

[2] 李丽静.老年痴呆患者的常见护理问题及护理干预[J].中国当代医药,2010,(05).

[3] 侯红波.护理干预对改善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2008,(04).

[4] 刘艳.老年痴呆患者临床护理干预新方法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3,(03).

[5] 梁艳萍,阿依古丽买买提.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护理干预[J].新疆医学,2008,(11).

[6] 刘付敏.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药专业),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