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审计理论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审计理论研究范文1
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合理保证企业经营效率与效果、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以及对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但是在二十一世纪初,美国等国家爆发安然、世通等一系列数额惊人的财务舞弊案件,对资本市场产生极大震动,其根本原因之一是内部控制失效导致的。美国为整顿资本市场秩序,重树社会公众对资本市场的信心,于2002年颁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该法案要求管理层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评价报告随定期报告一同对外披露,同时要求公司内部控制必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内部控制审计这一新型业务的开展将会对提高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产生深远影响,这也正是本文研究内部控制审计问题的价值所在。
一、内部控制审计理论
在美国展开的内部控制审计的制度化,并不是安然、世通等财务舞弊事件所引起的特定国家的问题,而是通过这些偶然事件得以加速公司治理的必然发展。世界各国也同样存在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化的必然性。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过程:文件化、测试、经营者评价报告、内部控制报告审计,其宗旨是从财务报告过程的控制以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进而达到公司治理的目的。可见,我们有必要研究内部控制审计相关的基本理论。
(一)内部控制审计相关的概念界定
现代审计的主流是以财务报表审计为代表的对信息的检验。但是,随着企业经济活动的不断扩大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进展、社会民主意识对政府以及社会团体等机构的信息披露要求不断提高,审计范围越来越广泛,审计的类型越来越多,人们对审计的关心也越来越强。审计是为了确认有关行为是否妥当,或者该行为人所给的信息(陈述、认可)是否可靠,由独立第三者所进行的一种检验。审计对于注册会计师而言,主要是财务报表审计。SOX之后,美国开始实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日本、加拿大等也在相继制定相关的审计准则并在适时推出这项制度安排,这说明除了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外,还将有一套新的审计制度安排,即内部控制审计。也就是说,需要对内部控制预期的目标实现进行检查和评价,即建立一个内部控制评价和报告体系,来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加强内部控制信息的透明度。所建立的内部控制评价与报告体系既要求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也要求中介机构对其进行审计。本文将内部控制审计、财务报表审计以及同时进行这两项审计时的整合审计的概念界定如下:
1.内部控制审计
笔者对本文的内部控制审计定义,在借鉴美国AS5“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定义为:内部控制审计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特定日期(通常与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基准日一致)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为了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审计人员必须计划和执行审计程序,获得合理保证,确定公司与财务报告有关的内部控制是否在管理当局评估的特定日期存在重大缺陷。这里内部控制审计的对象,是指企业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而设计和运行的内部控制,即“狭义的内部控制”。我们在文中的主题“内部控制审计”即指这里的狭义内部控制审计。
2.财务报表审计
财务报表审计属于鉴证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通过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2)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旨在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赖程度。
3.整合审计
本文所研究的整合审计是指同一会计师事务所对同一被审计单位既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又进行财务报表审计,注册会计师通过整合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以同时实现二者的目标:①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支持其在内部控制审计中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的意见;②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支持其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控制风险的评估结果。
二、内部控制审计的业务特性
1.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信息审计业务
审计有两大系列。其一是需要对审计客体的陈述或声明发表意见的审计,称之为信息审计;其二是需要对审计客体的行为、过程以及系统发表意见的审计,称之为非信息审计。财务报表审计,实质上是对经营者所作会计声明的审计,是一种典型的信息审计。信息审计和非信息审计并不是同一审计行为的两种表现类型,而是审计人基于不同审计主题采取了不同认识行为所形成的两大审计系列。根据审计的主题是已经用语言表现的声明还是未经语言表现的非声明事项,审计的认识对象可以分为两大范畴:其一,已经用语言表现的声明――责任方认定,是责任方对其责任范围内的业务活动及其结果进行评价或计量后形成和给出的认定。即在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中,责任方对鉴证对象进行评价或计量,鉴证对象信息以责任方认定的形式为预期使用者获取。责任方认定是责任方将适当标准应用至鉴证对象的结果。比如,经营者(责任方)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业务活动及其结果)进行确认、计量和列报(评价或计量)而形成的财务报表即为责任方的认定,该财务报表可为预期报表使用者获取,注册会计师针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或者针对责任方认定提出结论,或者直接针对鉴证对象提出结论,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提出结论,预期使用者都可以获取责任方认定;其二,未经语言表现的非声明事项――直接报告业务,是责任方没有给出认定,需要审计人员直接对审计对象进行评价或计量,形成审计结论的业务。在直接报告业务中,注册会计师直接对鉴证对象进行评价或计量,或者从责任方获取对鉴证对象评价或计量的认定,而该认定无法为预期使用者获取,预期使用者只能通过阅读鉴证报告获取鉴证对象信息。简而言之,直接报告业务是注册会计师直接应用适当的标准对鉴证对象进行评价并提出结论,预期使用者无法获取责任方认定。我们定义以责任方认定为主题的审计为信息审计,以直接报告业务的对象为主题的审计为非信息审计。信息审计是指通过获取与责任方认定的内容及依据有关的证据,验证责任方认定是否按照既定的标准恰当地反映了责任方所认定的企业等经济主体的活动及其结果,并对责任方认定是否可靠发表意见为目的的审计。比如,财务报表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非信息审计则是通过调查有关行为主体的行为内容行为过程和行为程序等,验证该行为妥当与否,法律等各种规范的遵守情况如何,效率如何等等,并对该行为、过程和程序给出调查结论为目的的审计。比如,舞弊审计等。
2.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
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将注册会计师的服务分为鉴证业务(Assurance Engagements)和非鉴证业务(Non-assurance,或者Related Services,相关服务)。
审计理论研究范文2
关键词:工程审计,理论研究,工程造价
1. 引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作为工程项目建设重要内容之一的工程审计,其重要性日益突出。控制工程项目成本的关键是审计,通过对工程项目的审计可以有效地提高工程造价实施效果。不仅能够促进完善企业成本控制体系,而且可以节省工程成本。
工程审计需要有完善的实施机制,从而保证工程建设管理行为的规范化。只有在完善的行为规范制度的基础上,采用法律手段对工程建设各方进行行为约束,才能真正起到工程审计的效果。任何大中型的建设项目,开工前的审计工作至关重要,不仅可以促进工程投资管理的科学化,更能进一步实现投入产出比的最优化。
2. 工程审计的主要内容
(1)对工程的建筑面积及设计标准进行审查,确保其符合施工图纸的设计要求。是否存在随意更改建筑规模和建设标准的现象,有无三超现象,审查编制说明及取费标准。
(2)审查工程的概算、工程数量的预算,确保准确无漏项。审查时要有重点,详细计算和核对,尤其是工程的尺寸数据来源及计算方法。
(3)审计间接费用,主要包括审查费率及其计算是否正确,审查独立费用的汲取是否合理。
(4)对材料价格的审查。主要是审查存在套用材料价格的现象,有无跨期高套现象,是否存在随意抬高材料价格、增加工程造价的情况,对材料的信息价与预算价定额单价之间的差额进行审查,看其调整是否按照国家规定进行。
(5)对工程项目竣工时的实际支出费用进行审计,看其与财务竣工决算报告是否相符,审查工程核算是否足够准确。从而可以对项目的实际支出与概算执行情况有更明确的了解。
3. 工程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对工程项目事前审计不充分
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很多单位忽略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导致项目事先审计工作不到位,这给项目的后续施工带来很多不确定风险。有的单位研究得不够详细,尽管进行了部分审计工作,但项目方案不够科学具体,得不到科学论证。因此,相关单位还需做更多的工作来确保工程项目审计的可行性研究。
3.2未充分发挥内审作用
内审在很多基础建设项目审计过程中,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在实践中,这往往会引起建设方与施工方的矛盾,审计中介机构与甲乙双方之间的矛盾等。由于这些矛盾的存在,会给建设方带来很大的损失。作为基本建设审计的组织者,内审机构需要协调好各部门的关系,做好监督作用。
3.3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
基建审计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因此对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目前的很多审计部门中,以财务审计专业人员为主,大部分的工作人员缺乏工程项目审计的基本专业知识。相比于日常审计工作,工程审计的要求会更高,这必然导致部分内部审计人员无法胜任相关的工程审计工作。因此,必须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审计素质。
3.4对工程项目变更审计不严格
由于地质环境复杂多变,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许多项目都存在变更设计的情况,经常导致项目的投资预算超标。部分单位在项目变更后,未能及时地做好审计工作,未能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与标准执行,致使许多手续不够齐全,人为地提高了建设投入,经常出现盲目扩大建设规模的情况。此外,如果工程变更程序不规范,也会人为地提高隐蔽工程费用,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相关资金的核实。
3.5对施工合同审计不到位
工程施工合同是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基于权利和义务关系而订立的协议。审计部门在实际的工程审计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合同内容规范性、完备性、可靠性以及适用性的审查。在一些合同中会出现语言组织不严密的现象,这就导致工程单位双方的责权利不明确,在后续工程价款的支付方面也容易产生分歧。
4. 工程审计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在实际的工作中,工程审计需要抛开传统的审计方法,要想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就必须对工程项目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将审计工作合理有效地应用到这三个阶段,建立完善的审计制度。
4.1审计工作在工程事前中的应用
4.1.1审查工程设计的合理性
工程材料的种类和数量对工程项目的各项支出有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又受到工程设计方案的直接影响。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在工程的设计阶段,其成本的90%可以基本确定下来,因此,做好建造设计方案的审计工作至关重要。
4.1.2审查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的规范性
工程项目投招标制度的实施是实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提高工程建设透明度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证工程进度,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有效措施。然而,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很多招投标程序形同虚设,因此必须做好招投标的审计工作。
4.2审计工作在工程事中中的应用
4.2.1确保工程施工进度
工程审计人员要仔细核查每个月的项目进度,对建设单位提供的工程进度报告,复核其是否属实,资金收支是否符合使用计划。依据每月的工程进度对总体工期能否按期完成做出估计,并累计计算工程款项的投入和使用情况。
4.2.2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只有按照施工设计进行施工,才能保证对工程预算的有效控制,利用工程审计,保证施工按既定方案进行,若出现变更,必然导致工程造价增加。因此,必须对承包单位的施工组织计划进行严格审核和监督,避免不必要支出的发生。
4.3审计工作在工程事后中的应用
4.3.1检查工程决算报告的准确性
工程结算的基础数据是工程量,其直接决定了工程造价的高低,对工程审计的效果也有直接的影响。在确定了工作量后,审计人员应集中精力对工程建造全过程的各项支出费用进行成本核查,尤其是工程材料的支出情况,要进行详细审查。
4.3.2审查工程决算书是否规范
工程决算书是整个工程结算的最终结果,工程审计不仅要对工程决算项目的准确性进行复核,而且需要审计工程决算是否规范,工程审计人员要对工程决算数的编号、项目编码与名称进行审查,做好定额审核。
5. 结语
工程审计工作工作量大,操作复杂,不仅需要审计人员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审计制度,并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不断完善,使工程审计的效果达到最优。
参考文献
[1]徐征.浅谈工程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理人,2010(2):36-37.
审计理论研究范文3
(一)哲学起点论 1961年莫茨、夏拉夫教授第一次以哲学的角度,科学地、系统地阐述了审计理论结构,研究提出:审计理论是以抽象科学为核心,包含哲学、假设、概念、规则和实际应用要素的结构模式,即“哲学基础公设概念规则实际应用”。审计理论发展初期,这种观点受到尊崇,指导人们从哲学角度开展审计理论研究,弥补了早期系统审计理论研究的空白,但随着审计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这种观点的范围过于宽泛,内涵具有不确定性,导致哲学与审计理论其他部分的关系模糊不清。
(二)审计假设起点论 1978年尚德尔教授认为审计理论应以审计假设为核心,由审计原则、审计标准、审计结构和审计定理四个基本要素组成。即“假设定理结构原则标准”。假设是在长期审计工作实践中归纳总结出来的,不是审计实务的一般归纳总结,而是由定理、判断和推理构成的逻辑关系的高度抽象。它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审计理其他理论要素连接的纽带,也是建立审计理论体系的基础。审计假设即使在审计理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并不能推断出审计本质和审计目标等其他理论部分,而且审计假设本身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因此,这种以审计假设为逻辑起点的观点也是不合适的。
(三)审计对象起点论 持有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建立审计理论,首先应明确审计理论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只有明确了对象,才能区分审计与其他学科,进而才能进一步研究其他理论问题。因此,他们主张将审计对象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但是对于审计对象本身,不同的学者可能有着不同的观点,即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此外,审计对象还受到审计目标和审计假设的限定,有鉴于此,将它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起点是不恰当的。
(四)审计目标起点论 蒙哥马利提出以审计目标为核心,由审计准则、审计公设、审计概念和审计技术构成的审计理论体系结构模式,具体为:“目标准则或标准公设概念技术”。 审计目标是指审计审查工作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以审计目标为审计理论研究起点虽然日前运用比较普遍,可以将理论与实务结合起来,但审计目标强调的更多是实务,不能揭示审计本质。所以说,审计目标是从审计实务出发的,若作为审计理论的逻辑起点,可能导致审计理论结构不够完整,也会将具体审计工作起点与审计理论结构起点相混淆。
(五)审计本质起点论 20世纪80年代,汤姆・李在《公司审计学》中提出审计本质与目标、审计概念和审计标准的审计理论结构;戴维・弗林特在《审计哲学与原理》中提出了审计本质与目标、审计假设、审计概念和审计准则的审计理论结构。两种框架都以审计本质为起点建立审计理论结构的框架体系。1991年蔡春教授在《审计理论结构研究》中提出以审计本质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的结构模式,并将审计理论结构分为审计本质、审计假设、审计目标、审计信息、审计规范、审计控制六大要素,即“本质公设目标规范信息控制”。审计本质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符合客观规律,并且审计本质是审计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是审计实务的客观体现,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也能把握住审计实务所体现的客观规律,从而建立更加科学的结构体系。但是审计本质是抽象化的概念,需具体涵义作为理论支撑。
(六)审计环境起点论 1997年刘明辉教授提出“环境与报告使用者目标公设基本概念原则准则程序方法报告”的结构模式。审计环境指影响审计的环境的总和,包括内环境与外环境。如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审计环境制约着审计的发展,因此,以审计环境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可以体现审计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但是审计环境复杂多变,单纯以此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显得过于笼统。
综上所述,国内外审计理论界对审计基础理论体系范畴进行了大量的纵深研究,偏重研究各范畴的内涵,甚至孤立地进行探索、研究,对各范畴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够透彻,影响了审计基础理论体系的前后一贯。
二、审计两大基本职能论
(一)认证职能 不仅包括社会审计的鉴证职能,也包括内部审计和国家审计的评价职能;不仅包括财务审计职能,也包括绩效审计职能。有的学者认为审核、验证、评价才是审计职能,但是作为审计的基本职能,应当是比较抽象的,太过具体就很难概括审计的基础职能。因而,认证职能可以作为审计的基础职能。
(二)免疫职能 联系实际可分为三种含义:一是,防护、保健、预警;二是,服务、建设、促进、咨询;三是,监督、制衡。审计活动不能仅仅体现在监督、制衡上,更应在强化认证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充分发挥审计防护、保健、预警职能,及时发现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做好防御准备,以此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若强调认证职能,而忽略免疫职能,就会影响经济建设充分发挥作用,不利于审计工作的良好发展;若只强调免疫职能,而忽略认证职能,理论上看,不仅会影响审计基础理论的建设,不利于形成全面的指导思想,也不利于指导审计工作。
综上所述,认证和免疫是审计的基本职能。认证是基础和前提,为免疫服务,是免疫的手段;免疫是认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处于主导地位。两基本职能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因此以审计基本职能为研究起点,建立前后一贯的审计基础理论体系是科学、可行的观点。
三、以审计基本职能为研究起点,建立前后一贯的审计基础理论体系
(一)审计基础理论体系 审计基础理论包括:动因、公社、对象、起点、职能、目标、结构等范畴,社会环境对这些范畴都有重大影响。审计基础理论是概念系统,包括一些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范畴。我国审计理论界对审计基础理论体系诸范畴进行了大量的纵深研究,大都偏重于孤立地研究各范畴的内涵,对各个范畴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够,未能建立前后一贯的审计基础理论体系。本文提出以审计基本职能为研究起点建立前后一贯的审计基础理论体系。研究起点应是事物内在矛盾的外部表现,是一把钥匙,通过它,才能由表及里,发现事物的内在矛盾,发现事物的本质。具体基础理论结构体系如图1:
(二)审计基本职能与审计体系的关系 由图1可以得出:审计理论体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建立起来的,它受到来自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且审计基本职能与理论体系的其他范畴有着密切联系,试述如下:(1)基本职能与社会环境。系统学阐述:功能指系统在特定环境中发挥的作用和能力,是系统外在表现,连接系统与外在的环境。审计职能也是如此,它连接审计系统与社会环境,体现审计主体、委托方、被审计者和其他有关方面对审计的要求,以及审计系统满足这些要求的能力,是要求与可能的结合。通过审计的基本职能,不仅可以了解社会环境对审计系统一些需求,还可判断审计系统适应社会需求的可能性。 (2)基本职能与审计本质。通过职能研究本质是系统论的一般方法。基本职能是审计本质的体现。通过认证职能,体现审计认证会计信息系统、评价管理风险和经济效益的本质;通过免疫职能,发现审计的经济免疫系统本质。应将两者科学的结合起来,用以全面地反映审计本质。因而,提出“审计是以认证为基础的免疫系统”,既克服不能全面反映审计本质的缺点,又体现两种基本职能基础与主导的相互关系,可提高审计基础理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 (3)基本职能与审计对象。审计对象是审计职能的内容。审计系统通过审计职能,认证和免疫审计对象,从而与审计对象有着密切的联系。(4)透过基本职能研究审计动因。审计动因是社会环境与事物本质、职能的有机结合。审计基本职能能够体现审计本质,如果要研究审计产生与发展的基本动因,先要明确审计活动最初的职能是什么。审计认证职能来源于审计检查,因而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动因是审计检查与监督为什么会产生、为什么会发展。因此要研究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动因,就必须联系审计的基本职能。
审计基础理论体系是一个整体,要建立前后一贯的审计基础理论体系,就要把审计理论的各组成部分联系起来进行比较研究,就要从每一个具体的研究对象中渐渐地揭示出其内在的本质联系,从而发现各组成部分的矛盾,以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参考文献:
审计理论研究范文4
[关键词]审计独立性注册会计师公众监督
随着经营权与管理权的渐渐分离,企业的所有人将其企业交由经理人来管理经营,所有人则对经理人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和考核,而所有人获得关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主要手段则是看其财务报表。因此所有人必须聘请会计师来审计其企业或公司的财务报表,以断定其是否真实可靠。按照JensenandMeckling的产权理论和理论的观点,审计服务的本质是所有者和债权人为了减少经理人的人的成本所付出的一种监督成本。前几年发生的美国的安然事件以及我国的琼民源、红光实业、银广夏、大庆联谊等恶性造假事件,引发了一系列有关关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受到影响、丧失职业道德的探讨。
一、被审计单位直接委托事务所审计是造成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受到影响的外在原因
目前,在我们国家,很多上市公司的审计是被审计单位直接委托事务所来对其经营成果、财务状况进行审计的。原本是企业的所有人基于了解自己企业的业绩的需要而对其审计,因此应由企业所有人来委托事务所对自己的企业进行审计,但是目前我们国家很多上市公司的股东是分散开来的,如果要每年由其集合起来商定聘请哪个事务所进行审计,其成本过于昂贵,因此都简化成由企业的经理人来决定委托谁来审计自己经营的公司。由此以来,被审计单位反而成了委托人,聘请哪个事务所、以及支付事务所审计的费用也是由其来决定的,被审计单位反倒成了事务所的衣食父母。这种委托模式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造成了很大影响,表现在:
1.事务所在经济利益上依赖于被审计单位。被审计单位自己来选择聘请哪个事务所来进行审计,由于其在审计业务这个买卖交易中属于买者,处于主动地位,使得注册会计师这个卖者处于被动地位,由此便会使其独立性受到影响,如果其坚持保持独立性,很可能保不住自己的饭碗,其代价过于昂贵,在面对造假的收益与保持独立性的成本时,很可能会选择前者。
2.事务所之间容易形成恶性竞争,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受到影响。现在的大小事务所存在的不少,由于其都属于审计业务这个交易的卖方,有可能为了招揽生意而造成恶性竞争,过度的市场竞争将会使审计市场的竞争结构和手段变的复杂,审计机构和专业人员可能用不正当的手段争取争取客户,在独立性方面做出让步。
二、注册会计师行业自身的缺陷是导致其独立性受到影响的内在原因
对于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其自身行业存在一些缺陷,是其独立性受到影响的内在因素。
1.注册会计师自身的素质不高。大多数注册会计师对其一贯所审计的行业较熟,但往往换一行业则不熟悉,在业务上不熟练,造成很多该发现的问题没有发现。比如近几年基金公司发展的比较迅速,很多注册会计师在对其进行审计时,由于对该行业不清楚,造成审计成了走走形式,没有认真仔细的核实其收入、成本的核算等。另外,很多注册会计师在发现被审计单位的差错后,面对被审计单位给予的利益诱惑无法抗拒,并且其考虑到造假后被发现而受惩处的几率很小,因此“权衡利弊”,也会在独立性方面做出让步。
2.事务所的管理模式不合理。目前,我们国家的很多事务所,管理比较混乱,对自己的员工的激励措施不够,无法留住优秀人才。随着“四大”在中国的安营扎寨,其对国内的事务所冲击甚大,使国内的事务所的发展空间受到了限制。国内的很多事务所,会计师在其工作时间一般都不长,工作1年~2年便会跳槽到企业或其他待遇更高的所里,究其原因便是对员工的激励措施不当,而且长时间的无报酬的加班是家常便饭,晋升又是难上加难,很多会计师便形成了“跳一槽,升一职”的惯性思维。3.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在我国,独立审计准则被当作行业规范,出现的很多案件中,由于其判决都需要较高的专业知识和较准确的职业判断,因此很多法官都很难判决,专业性质的法官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对于会计师造假的惩处方面的法律便难以落实,使其成了表面文章。
4.监管体制没有力度,注册会计师舞弊被查处的风险较低。目前,注册会计师法尚不完善,行业自律监管力不从心。对注册会计师而言,其被查处的风险比较低,造假被发现而受惩罚的成本比较低,因此很可能在保持独立性方面做出让步。
三、对影响会计师独立性的因素的改进措施
1.注册会计师自觉提高自身的能力。注册会计师应该完善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各个行业都要了解其业务流程。在审计业务之前,提前参加培训,关注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的流程,收入、成本的核算等,清楚其基本操作后,再去有针对性的审计则容易的多,而且也比较容易发现问题。
2.事务所完善其对员工的激励措施。目前,我国在向国际趋同,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都在向国际趋同,那么对员工的管理也应借鉴国外的好的经验。在事务所工作比较忙于奔波,工作比较累,因此各个事务所在待遇方面应加强对员工的激励。很多优秀人才因不满自己的薪酬,而向四大进军,这在另一方面也阻碍了国内的所的发展。国内的很多所出现了员工免费加班的情况,这样的待遇想留住优秀人才很难,而且注册会计师在面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利益时,作出让步也可想而知。
3.完善相关专业方面的法律制度。依法治理行业执业环境,给注册会计师独立执业提供法律保障。
4.确认协会、证监会、财政部、审计署在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督中的职能与分工,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加大事务所和会计师违规被查处的风险,也就是加大其违规成本,使其违规成本大于其即得利益,增加注册会计师违规的民事赔偿范围,在外在因素上促使其保持独立性。
5.逐渐改变审计委托模式。由现在的被审计单位委托事务所审计改为有证监会来公开招标聘请事务所来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各个地方可以设立审计委员会,其对证监会负责。由证监会向被审计单位收取审计费用,避免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有直接的利益接触,从客观方面来保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
总之,对于影响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的因素,要从外在的影响和注册会计师的自身加强两个方面来避免,改变我国现在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受到影响的现状。
参考文献:
[1]谢德明:论审计独立性理论研究的新动向[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21(1):13-16
[2]江俊秀:上市公司审计委托关系的重构--加强审计独立性的路径[M].2007,22(1):49-51
[3]王月:上市公司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失职行为的法律分析与对策[J].财会研究,2007,2:35,68
[4]王胜荣: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问题研究.2005,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姚荣辉: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思考[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6,22(3):140-143
[6]张艳丽张国伟:浅谈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6,159-160
[7]徐莉芹贾文芳张艳辉: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原因何在[J].经济论坛,2007,5,134-135
[8]陈福如: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缺失的根源及对策研究[J].商业会计,2006,4,57
审计理论研究范文5
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都是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之间的较量,国家的强弱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新时展的影响之下,我国经济体制也得到了相应的改革与发展。经济体制简单的来讲就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管理制度、管理形式以及管理方法的总称。我国对于经济体制的建设经历了漫长的实践与探索阶段, 在不断的失败中吸取教训,终于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一条道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这一客观规律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核心问题就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使市场资源配置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会计的工作就是一个企业对于已经完成的资金运作系统,进行整体的核算监督的过程,以方便为外部和企业有经济利害的关系的投资人和债权人以及政府的相关部门,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及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为目标,所进行的一项关于经济管理的活动。目前会计在企业中应用最为广泛,设置了多个分支部门进行更好的会计工作,成为现代企业内部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2007 年开始市场的发展需要遵循新颁布的会计准则,2014 年陆续对一系列准则进行修订。新会计准则的意义不仅从会计层面来讲是进一步将会计的规章制度标准化,而且标志着我国的会计审计跨出新的一步,对于完善我国的经济体制有着重大作用, 同时公允价值作为新会计准则的重要一部分,对于它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会计工作的一系列流程可以看出计量工作是会计工作的核心,但在计量工作中,能够影响计量工作的主要因素,就是计量属性。在计量属性内容里,融入历史成本、可变现净值、重置成本和现值以及公允价值,这五种计量属性,这就使得计量基础变得更加的多元化,这其中,所谓的公允价值就是指:在会计审计工作中,最复杂、应用最广的一种计量属性。公允价值从会计层面定义来讲就是金融资产、金融负债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等方面的同时用与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的这样一个概念。
二、公允价值审计运用存在问题与完善
目前我国的会计审计工作体系中已经开始运用公允价值准则,但由于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对于公允价值的真正内涵,却没有得到真正的掌握。
首先,我国现在实行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主要包括下面三个方面:一是基本准则,其他纲领的制度以这一原则为基础,具有指导性作用;二是具体准则,按照基本的准则的基础上具体的会计办法; 三是应用指南,对于会计工作的重点以及难度做出了具体的规范, 具有实际操作性。其次颁布新的会计准则主要方面的好处就是在维护市场秩序的基础上保障社会人民的利益,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构建提供保障。其具体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侧重于会计信息透明化管理,在公正公平的原则之上,不管是对投资者还是社会公众而言都是有极大帮助的;第二,对财务报告所出现的纰漏,做出了非常紧密而又严格的梳理工作,努力提高了关于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并且促进了社会的经济秩序的公开公正公平;第三,加强了对于上市公司的控制力度,这就对于加强市场的吸引力和活力等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市场资源利用最大化发挥着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三、公允价值会计审计的改革意义
在新的会计准则改革的基础上,对于会计政策的空间选择也有影响,这主要包含:第一,会计政策的内容已经发生了改变,例如:吸引公允价值的概念,这就促使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下,很多的金融工具、企业兼并重组以及债务重组等现象,已经开始运用公允价值的方法;第二,关于会计政策的选择性很小。在新的会计准则前提下,将原来运用的先结算货物在进行先进先出的方法改为直接使用先进先出法,这种做法的好处就是将会防止毛利率以及利润的不规则波动。在新的准则体系下,关于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跌价准备、在建工程跌价准备,以及无形资产跌价准备等,在计提之后,就不可以冲回,而是只适合资产处置的时候再结转,所以,极大的缩小了企业税收筹划的空间。同时,将无形资产研究与开发费用进行区别,采用开发费用资本化,在这一方法之下,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在科技方面的创新能力,大大降低了企业在科技创新初始阶段时候,资金方面的压力;第三使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更加具体化,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
公允价值这一理论被广泛应用在会计以及其他的经济领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和历史成本理论相比较,优越性很强,公允价值会计是建立在价值和现值的基础上,面对现在的各种形式和不确定因素,有着“真实和公允”本质的特点的会计模式;公允价值会计是会计领域得到进一步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标志。现值、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关系具体表现为:价值是衡量一个物品的值钱程度,是经济学中的核心,价值增值是管理学中的永恒追求,与此同时价值计量也是会计计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值是价值的直接计量,是任何一种现金流量同利率的结合,如果现值想要转变成计量属性,那么必须反映,至少是应该能够接近的反映公允价值的意义,所谓公允价值就是指公允价值的现值和间接计量的总称,公允价值会计代表了未来财务会计的发展方向,这也是会计由成本计量转变为价值计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于当前值的准确测量,一直以来都是价值和公允价值计量的一项重点和难点。总而言之,公允价值就是在经济学中,价值概念的一种会计表达,它的反映会计要素的本质的现值概念;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就是建立在会计计量的基础上的价值和现值。对于这种关系的理解,有一点要记住,现在的价值是会计要数的特征,这也是会计计量的最高目标,而且其他的计量属性也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现值替代品。从公允价值这一概念来看也能看出在运用现值计量属性的基础上进行总的概括。因此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其重要的是公允价值跨级的基础上的价值和现值,目前、未来、市场和风险以及不确定性。
审计理论研究范文6
八极拳作为短打类著名拳种,传统的练法自然在身法上有其独特的地方。据《罗疃拳谱》记载,八极拳的身法要“外具八形”,也就是龙、虎、熊、猴、犬、鹰、鹞、鸡。这八种动物在大自然当中经过长期的搏击奋争,形成了各自的独特技能和身法。练好八极拳的身法,就要模仿它们的内意神情和外在动作,仿其法、效其技,由其形而取其意,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要想在实战中发挥好身法的作用还要做到头顶项竖、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抖胯合腰、实腹敛臀、尾闾中正,手眼相随,同时提高脊柱和双肩的柔韧性,改善筋肌的初长度,提高全身关节的灵活性,使周身完整一气,四面转换,八面支撑。八极拳身法的技法特点主要是敏捷矫健、灵活自然、猛起硬落、进逼快攻、贴身裹进、封手侧出、三盘齐上、突胯相连、挨傍挤靠、崩撼突击。具体的运用则体现为吞、吐、沉、浮、闪、拧、翻、抖,其中“吞”、“吐”表示前后方向的运身,“沉”、“浮”表示上下方向的运身,“闪”表示左右方向的运身,“拧”、“翻”表示以脊为轴,顺逆旋转的运身方法,“抖”是四面八方浑圆爆发的身法,做到“进则发,退则稳,身不舍正门,脚不可空存,眼不及一目,拳不打空处”。
附身法歌诀一首:
吞缩如猴柔轻灵,吐进扑猛虎最精,
沉身要属熊威重,飞天浮起龙腾空,
纵横闪展王为犬,拧身势巧鹰称雄,
翻身旋转林中鹞,抖弹身法鸡翅通。
(一)
吞身:又称为收身、缩身、退身、合身,也就人们常说的“吞若吸铁”、“引进落空”,是指躯干屈合并后缩的身法。其作用是当遇到强敌时,先卸掉敌人进攻之强劲势头,避其锋芒,柔化其力。
(二)
吐身:又称纵身、进身、上身、开身,也就人们常说的“挨傍挤靠”、“吐似放箭”,是指吞身蓄劲后向前靠近的身法。其作用是快速贴近敌人,实现一击必胜。
(三)
沉身:又称落身、伏身,也就人们常说的“收如伏猫”、“长身而落”,是指松胯塌腰,重心沉稳下降,也指双足起跳后落地双震脚。其作用是稳住重心,伏身躲闪或运用沉坠劲打击敌人。
(四)
浮身:又称起身,也就人们常说的“起如挑担”、“腾身而起”,是指身体沉身、缩身后再猛然立起的身法。其作用是借助身体上起,运用崩弹劲打击敌人。
(五)
闪身:又称侧身、横身,也就人们常说的“闪展腾挪”、“步踩三角”,是指身体向左侧或向右侧移步。其作用是避开敌人进攻之前肢。
(六)
拧身:又称转身、斜身,也就人们常说的“拧腰转体”,是指支撑腿不动,通过松腰松胯,躯干向左右方向扭转的身法。其作用类似于闪身。
(七)
翻身:又称旋身、绕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翻身跺子”,是指通过步法碾转的配合,身体向左或向右旋转三百六十度。其作用是避开正面进攻,绕到敌人后面实施打击。
(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