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消费经济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消费经济研究范文1
一、我国高校经费使用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在人事方面,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的审计职员一般为5到8人,根据不同岗位需要审计人员同时要兼职纪检监察工作,这使得审计人员无法专心从事审计工作,而高校在审计工作上的资金投入相对于其他岗位比较少,由于审计工作过程中对硬件的要求较高,且员工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作环境,因此这对于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也产生了消极影响。不同职员的认知水平、经验、知识储备相互区别;每个人各自有其执业特点,有的员工善于分析数据,喜欢从细节入手,但缺乏大局的概括,有的员工则正好相反。在安排审计工作时,应根据不同岗位不同要求合理安排审计人员,使其最大效率发挥作用,达到优势互补,劣势相抵。往往领导由于忽视这一点,审计工作才在主观上无法很好开展。(二)缺乏合理的经费使用绩效评价标准由于名目繁多,经费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成果(如专著、专利、科研成果等)难以准确分类,这给借此作出评价带来了巨大的障碍,且这些成果实际的价值难以估计,在转化成货币时也困难重重。因此这不光给实际的审计人员带来困难,对于理论研究人员也是一个挑战。缺乏统一标准,则不同人有不同的判断,绩效审计也就失去其应有的权威性。(三)难以灵活运用绩效考评指标由于高等学校特殊的身份,其往往在绩效考评中以上级主管单位的“学科建设经费绩效评估表”作为主要依据,这种表是由专家们经过仔细研究后设计的,上面列明了标准的考核指标,各项指标具体考察的对象及判断范围也都明示。因为很明确,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减轻了审计人员的负担。且白纸黑字的指标更加具有说服性,尤其对于上级主管部门,如果将不同学校进行比较,那么这种没有偏差的同一性指标能很好地给出答案。但从学校自身的角度来看,因为资金使用是否有效关系到学校未来发展,因此即使按表上的指标进行了绩效考评也还是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其他指标展开二次考评。这样才可以全面、系统的将整体的资金使用情况反映出来。
二、完善高校经费使用绩效审计评价体系
(一)结构分析1.收入结构分析在了解高等学校经费来源及金额等基本情况后,应该将这些信息以更加立体的方式表达出来,将各项经费与总的经费收入相对比,从而了解高校在获得经费的过程中更依赖哪种渠道,由此判断高校自身的经济状况。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指标如自筹经费占总收入比。这一指标旨在反映高等学校对政府投入的经费是否依赖,依赖的程度是多少。由此可以判断高校对于经济风险的承受力,以及应该采取何种方式规避风险。2.支出结构分析(1)人工劳务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在学校运营中不可避免的要发生各式各样的人员支出,这些支出占到总支出的比例越大,说明学校的的机构就越过于冗杂,办事效率不高,人员流动性也就较差,同时在公共支出上也不可能有太多投入。因此在保持合理的人员配置下将该指标控制到较低水平。(2)教育性支出占总体支出的比重。学校的本职工作应该是教书搞研究,但不可避免的是在维护各个校内机构的情况下也要产生一定的支出,这个支出不应该在整个支出中占比过高,否则说明学校重行政轻教育,这不利于高校发展,易造成人才流失,学校应保持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不脱离教书育人的本质,不断提高教育性支出。3.投入产出总体水平分析(1)学校年度收支比:绩效审计最为关注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投入与产出是否相称,是否在一定的投入下得到了更多的产出。通过总结高校在一年内的投入产出比可以有效证明其经费使用的绩效情况。各项支出计算时不仅要考虑实际的数额,还要联系学校每一年度开始前制定的资金预算额。应该不超过预算,各种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配置。(2)资产收入率:是指年经费收入总额与年平均资产总额的比例。该指标从资产利用效益和资产规模效益的角度反映利用资产获取经济收入的水平。指标越高表明资产运营效能越强,获益水平越高。(二)比率分析1.人力资源利用率(1)老师人数与学生人数的匹配度。这一指标计算方法是全部在编专业教师人数与全部在校生人数折合平均本科生人数的比例。由于各类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各不相同,导致工作量的差别,因而需将硕博士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按一定系数折合为本科生,以增加学校之间的可比性。这一指标反映了高校的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办学效率。匹配度越高,说明学校有着全面的师资力量,能够带来更高的效益。(2)教师实际分摊经费数。将学校收入之和除以基本教师数可以得到。该指标说明每个教师身上能够实现的经费收入。这一指标能从平均量上说明教师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掌握的教育资源,教师拥有足够的教育资源,则能够创造出更大的价值。(3)教师人均科研经费。是指科研活动收入总额与教学、科研人员人数的比例。该指标反映教师的科研能力,与之类似的指标还有论文(专著)发表率等。2.专项资金利用率(1)科研成果效益。是科研成果收益额与投入科研总经费的比例。反映高校投入科研经费,最终转化为科研成果而创收的水平。数值越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越好。(2)专项资金成功率。是专项成功数与计划项目数的比例,反映投入专项资金取得的相应的成果,如: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精品教材数、科研获奖数等。数值越大,专项完成较好,资金使用效率越高。3.资产设备的利用率(1)学校基础建设投资中教学设施所占比例。这一数值就是教学硬件与固定资产价值之比。(2)教学科研设备使用率。是设备实际利用时数除以校历计划时数。在保有固定数量的教学科研设备的情况下,应该以高效率来使用这些设备,降低其闲置率。4.教学以外投资回报率反映高校对金融市场投资活动的回报率以及校办产业的投资回报率。它是高校积极盘活金融资金,利用现有人力物力资源,努力组织投资活动的成果。本指标值越高,说明学校的投资收益越好。(三)发展潜力及社会效益分析1.发展潜力分析良好的人才结构,组织结构,管理机制,设备投入是高校未来取得良好绩效的基础。反映高校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主要指标有:博士学历以上、高级职称以上教师比例、专职教师所占比例、教职工保持率、参加国际会议及举行学术报告次数、生均占地面积、图书馆藏书量、实验中心与实训基地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等。2.社会效益分析专项资金项目所受益的师生数量,该指标反映专项经费实施后对师生的教学和科研方面的服务程度。这个指标越大说明项目经费的绩效越好。成果应用率=成果推广数/教学或科研成果总数×100%。该指标使用专项经费产生的科研成果获得推广应用的比率,也是科技成果产品化的比率。资源共享程度,这一指标反映项目实施过程中和项目结束后可以向相关对象提供资源共享的程度。这些资源包括大型仪器设备、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等。以大型仪器设备为例,许多大型仪器设备购置价格昂贵,日常维护成本高昂。如果这些大型仪器仅供本校甚至个别项目团队使用,那么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根本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将这些稀缺的大型仪器设备面对其他高校和社会共享,不仅可以提高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率更解决了日常高额的维护费用的负担问题。
作者:王彦东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消费经济研究范文2
[关键词] 盐业 非盐经济 营销战略
一、引言
中国食盐专营已步入第14个年头,专营14年以来,盐业生产有了快速的发展,全国盐生产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从盐业内部环境来看,产大于销情况更于明显;从盐业外部环境看,200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提出了食盐流通现代化的要求,以加快食盐流通现代化进程。随着盐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受冲击最大的将是盐业运销系统,盐业专营的范围将严格限定,主业的盈利空间将大幅度减少。
湖南轻工盐业集团公司提出“二次创业”的口号,成立了非盐经济部即非盐商品经销配送部门,利用盐业专营形成的现有条件及营销网络,挖掘网络增值潜力,发展以名优特等非盐商品经销配送为主体的非盐经济部。这个新的实体应如何利用原有优势,结合自身特点,为集团公司创造利润,是个崭新的课题。
二、发展非盐经济部门的SWOT分析
1.优势。(1)国有独资信誉保证。湖南盐业集团公司是国有独资公司,国家是企业唯一的出资人。依照老百姓长期的观念来看,老百姓对国有企业情有独钟。在盐业务做主角的时期,这个地位是没有任何公司能取代的。这也就为发展非盐经济提供了很好的信誉平台,借此来开展非盐业务(2)客户信息掌握全面。湖南盐业集团公司多品种盐销售从1998年开始正式展开,现已历时近5年,经过销售人员的辛勤劳动,较准确的掌握了大量零售商和客户的基本资料和信息,如年进货量、年销售量、进货周期、效益情况等,优一套完整的业务档案资料。这些资料是极为宝贵的信息,是刚进入市场者无法短期掌握的,但对于公司内部发展非盐经济而言,这些资源和资料是可以共享的。(3)有较强的筹资优势。食盐专营政策,是集团发展得天独厚的条件,集团通过多年的积累和壮大,基础建设完善,资金充裕,尤其有较好的外部信誉,筹资能力很强,在国内各大银行的信誉评级中都是三A。发展非盐经济同样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做保障。(4)有建好的政府资源优势。集团为湖南省直属国有特大型企业集团,由于集团业绩好,信誉强,是省内唯数不多的资产精良质量较好的集团。集团成立多年,于政府各级部门建立了较好的工作联系,工作沟通容易。为发展非盐经济提供了很好的外部公共关系环境。(5)销售网络分布广泛。湖南盐业集团公司在经营盐业产品的过程中已经建立其一条遍及乡村的销售线路和网络,这个网络在建立的过程中主要依靠良好的信誉与形象。开展非盐经济业务的前期,这个网络优势,将为非盐产品打开销路起到关键作用。
2.劣势。(1)管理思想落后,产业发展滞后。中国盐业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同时也是一个落后的行业,从产区看,其发展思路以扩大产能为主,片面做大,对企业长期发展目标不够明确,结果导致全国拼产能,重产量轻盐产品的精加工,重基础产品轻高附加价值产品。这样的结果肯定会造成2007年全国原盐生产能力超过6000万吨,超过2004年近1500万吨,超过国内实际需求10%以上,白色战争一触即发;销区以行政执法为占领市场的手段,缺乏新型控制市场的措施,在营销思想上于现代社会发展格格不入。(2)信息管理方式落后。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不健全,造成获取市场信息不畅通、不准确、不及时等问题。虽有了计算机,但并没有真正利用互联网、EDI(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数据处理技术的落后使得企业不能及时解决问题。集团在全省各地州市都设置了分支机构,由于信息量巨大而且分布范围广泛,信息系统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兼容性和容错性一般很差,采集、检索和传送数据负担极其成沉重。因此,数据实时性差,对外部变化的反应速度缓慢。(3)营销范围狭窄。虽然湖南盐业集团公司在发展盐业务是建立了民用产品的销售网络,但这个网络由于食盐专营的营销仅仅在湖南省,没有全国铺开。在发展非盐经济的过程中,但就湖南这个市场是远远不够的,开拓全国市场,甚至国际市场是必然的,但根据集团的现状这方面无论是经验还是实际操作的人员都是及其缺乏的。
3.威胁。(1)盐业体制改革。随着国家盐业体制改革的推进,现行的针对食盐专营的许多优惠政策可能取消,民用盐业将被推向市场与国际、国内盐业公司相互竞争。对于一直处于国家食盐专营的企业而言,无疑面临着巨大的环境改变。发展非盐经济将如何从老的思想中积极转变过来,跳出食盐专营带来的优越营销环境,将对发展非盐经济是个很大的考验。(2)非盐产品不受食盐专营政策的保护。食盐专营只涉及到了加碘及非碘普通盐的范畴,非盐经济将发展的多品种盐、调味品等被排除在外,职能接受国际、国内市场的考验。(3)市场竞争对手多,利润空间小。无论是盐业产品还是非盐产品的经营,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市场,都有众多的竞争对手。由于产品自身的特点,如科技含量低、需求弹性小等,都决定了其利润空间非常有限。因此,如非盐产品在量上销售上不去,那么很可能会中途夭折。
4.机会。(1)国家政策支持。国家对盐业经营体制的改革一方面打破专营,另一方面也给集团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利润空间和自力,这是政策这把双刃剑带给集团发展非盐经济的一个很好的机会。(2)市场多元需求程度的提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盐和与盐相关的非盐产品,包括一些生活调味品等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市场的开发、新型消费观念的引入,市场产品划分越来越细致,这些市场自身提供的机会越来越多的也青睐了传统的行业与产业,抓住这个机会,做大做强非盐产业势在必行。
三、非盐经济部门营销战略分析
一切以市场经济的法则来指导运作非盐经济部门,遵从营销中的6P理论来开展经营。
1.产品选择。集团在以往经营中已形成强大的盐业一统天下局势,非盐经济部营运的产品上可基本定位为价格低、销量大、周转快的低价值生活必需品。此类产品其实就是“盐”产品的拓展,可更好的利用现有的大网络、好信誉优势,客户群体易于接受,便于产品全面铺开。甚至可考虑将公司内部员工福利和日常招待这块市场原来由公司外部采购,变为公司内部采购,更合理的优化资源、方便职工,为集团公司创造效益。
在产品做稳市场的同时,将公司原有的内部运输、仓储等资源整合利用,发展现代化的集运输、包装、仓储、信息传递、存货控制、物品回收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物流。这样,不仅能合理配置公司原有资源,更能从根本上降低公司盐业经济和非盐经济的运营成本,达到利润最大化。
2.价格定位。非盐经济部选择的产品就定位了必须执行的价格,就这点,将利用现有优势给部门带来更大的市场,而且这个市场应该是针对绝大多数中等及以下收入阶层,这个目标市场,占到整个消费市场的80%。利用薄利多销的经营思想与我们大网络的经营优势,来提高利润。
3.渠道建设。在渠道建设方面,利用原有盐业经营的多种渠道,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方针,具体可概括为:利用网络优势,快速占领乡镇级市场;利用整合物流资源,送货上门完善服务;利用信用优势,多渠道融资拓宽市场。
同时,针对各个地区的商业发展程度不同,可在商业发达地区取消各级批发商,直接针对零售商配货,充分利用整合过的该公司的物流资源,通过减少批发环节,降低成本,提高收益;而对于商业欠发达的地区,则集中优势资源,做大做强批发业务,由各级批发商带动小零售商,经营该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拓宽销售渠道,打开封闭市场。细分市场需求,利用不同的渠道策略打开局面。
4.促销手段。非盐产品的促销,更多的应该是服务意识的促销。例如以前盐业产品的送货上门,就是一种服务意识的提升。而非盐产品要并进发展的现代物流,同样崇尚服务到位的意识。
5.公共关系。“内求团结,外求发展”。在部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改变观念,培训员工,引进英才,建立具有市场竞争意识的企业文化与品牌意识,明确的中远景发展规划,是现代经营得以顺利发展的保证。在非盐经济部门中,将在站稳市场的前提下,以“湘盐连锁”等统一化连锁店的形式实现部门的良好公共关系。今后的发展目标是进乡镇、进社区,以便利店的形式经营民用盐类产品及非盐产品。
6.政府力量。我国现行的盐业政策有很多是对发展非盐经济的经营非常有利的,随着盐业体制改革的深化,国家将出台一系列改革举措,好好研究和把握这些举措,把握政策的双刃剑,是借力使力,未雨绸缪,试点进行,稳度推广,最后全面开花。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食盐专营利国利民[N].人民日报,2003年:06~25
[2]苏利川:盐业专营暴露计划经济软肋畸形暴利现盛世阴影[N].中华工商时报,2004~10~13
[3]董小新 应重庆:湖南盐业集团发展思路及发展战略探讨 [J].中国井矿盐,2001(2) 3~5
[4]吕福玉:盐业体制改革的经济学观照[J].改革与战略,2007(1)24~27
消费经济研究范文3
[关键词]能源消费;经济增长;协整;长期动态模型;ARDL模型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5-0145-03
1 前 言
中国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节能减排将是一项基本国策,问题是这一抑制能源消费的政策是否会阻碍经济增长?回答取决于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如果能源消费增长能够带动经济增长,那么限制能源消费肯定会限制经济增长;相反,能源消费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或重要原因),那么抑制能源消费将不会对国民经济有很大的抑制作用。此外,国内外关于这个主题的研究不少,但结果没有表现出一致性,除了研究方法上的差异外,不同国家或不同地方的不同样本数据,也可能导致不同的结论。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间的规律实际上可能没有普遍性,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经验认识。因此,通过实证研究弄清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2 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2.1 变量和数据说明
本文采用年度数据,考虑到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设定样本区间为1985―2009年。经济的增长状况采用国内生产总值指数指标来度量,记为Y,数据来自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以1978年为100。能源消费采用能源消费总量(E)的实物量来反映,数据来自2009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单位为万吨标准煤。图1是1985―2009年消费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指数的增长趋势。由图1可以看出能源总量和经济增长的变动趋势是基本一致的,尤其在2002年以后,二者都呈现出加速增长的趋势。可见,中国能源与经济增长之间很可能存在着协整的关系。
2.2 稳定性检验
由于很多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都是非平稳的,对非平稳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统计推断时会出现伪回归问题,因此,必须考虑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可通过增加DF检验法,即ADF检验法来检验。单位根检验的结果对趋势项和常数项设定非常敏感,预先不知道是否应该包含断截距项和趋势项,在实际研究中一般采用以下方法判别:先检验带截距、带趋势项的情形,如果趋势项不显著,则去掉趋势项;如果截距项也不显著,则继续去掉截距项。通过比较AIC的大小和兼顾模型和系数的显著性来选择滞后阶数。由表1可知LE的一阶差分,LY的一阶差分在检验显著水平为10%以下都是平稳的。
3 结论及建议
3.1 结论
第一,通过协整分析,确定能源消费和GDP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即尽管在短期内我国能源消费与GDP之间的关系存在波动,但是从长期来看,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第二,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可知,我国能源消费是国内经济增长格兰杰原因,经济的增长就必须以能源消费为代价,能源消费总量必然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而增长。但是,GDP并不是能源消费的Granger原因。由此,可以得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的结论。
第三,建立了长期动态模型,可以用能源消费总量滞后值和国内生产总值指数滞后值来预测未来的能源消费总量和全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为制定未来有关能源消费的政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3.2 建议
影响能源消费变动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经济规模、技术进步、结构变动是其主要的原因,大约占了总因素的98%,从变动趋势来看,有两个时期的能源消费变动比较剧烈。一个是1995―1998年的能源消费下降,主要因素是技术进步加快;另一个是1998―2003年的能源消费上升,主要因素是结构变动中重工业趋势和技术进步变慢。因此,为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鼓励开发新能源、新工艺。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征收能源消费税提高能源使用成本,对节能技术研发的投资项目实行减、免税收及直接补贴等方式,推动节能工作的开展。同时,加大科研开发新能源(如核能、氢能、生物能等)、新工艺的投入,缩小各领域里能源利用的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以实现降低能源消耗、缓解能源紧张、促进能源经济和谐发展的终极目标。另外,第三产业能源消费较第二产业很低,因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其在生产总值的比重,能源消费总量增长速度就会下降,所以国家在制订经济发展规划时应鼓励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4 本文需改进的地方
在选取指标上,选取了全国生产总值指数和能源消费总量,这样研究得出的结论不够细致,可能不能在实际上给决策者提供很好的操作信息,应该把全国的情况按行业来细分,首先可以按三个大的产业来划分。再进一步,就可以按更细的行业来划分。而对能源消费,也可以按不同类型的能源来划分,譬如可以按原煤,原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四种类型的能源分别来做实证研究。这样研究会得到更有用的分析结论,还可以针对不同行业或不同类型的能源消费作出相应的建议。
参考文献:
[1]余江.资源约束,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理论与中国能源消费的经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达摩达尔•N•故扎拉蒂.计量经济学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侯建朝,谭忠富,谢品杰.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研究[J].技术经济,2009(27).
[4]王建林,赵佳佳.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测度与分析――基于中国样本[J].工业技术经济,2009(27).
消费经济研究范文4
【关键词】经济增长 能源消费 误差修正模型 Granger因果关系 协整检验
一、引言
能源是保证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血液,是制约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国要因素,研究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具有重大义。如果存在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的单项因果关系,那么这一经济是非能源依赖型经济,因而节能政策的实施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可能就非常小,甚至不存在负面影响;如果存在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那么这一经济就是能源依赖型经济,能源消费的降低可能会影响经济增长;如果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那么,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政策之间就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则表明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相互依赖。为了保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相互适应,必须了解现阶段国家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能综合运用各种政策,通过政策的最优组合来实现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协调发展。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所处的阶段以及产业结构的实际情况不尽相同,上面所述的四种情况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都可能成立。对同一种情况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所得到的结果也不完全相同。KRAFT等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美国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了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自20世纪90年代起,国内也开始了对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关系的研究。虽然方法各不相同,但是总的来说都揭示了能源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二、分析研究的模型理论
现阶段我国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节约建设的背景形式下能否做好具体的工作,关键在于明确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的检验模型。计量经济学中在建模型时要求随机过程是平稳的序列,如果序列不平稳,对模型的结果就会产生一定得误导性和不准确性,致使按照传统统计推断的结论存在严重的误差。而现实中的许多经济序列都是非平稳的(带有明显的时间变化趋势),直接建立模型就会失去模型建立的本来意图,因此需要对经济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在此基础上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界定序列之间的关系,冰利用误差修正模型(ECM)确定序列间的均衡关系。
(一)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模型
如果一个时间序列具有稳定的均值、方差和协方差,则称该序列为平稳的时间序列,如果不满足此条件就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如果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可以通过差分转化为平稳的时间序列,如果时间序列yt通过d次差分称为一个平稳的时间序列,则称该序列为d阶单整序列。本文中采用ADF检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利用AIC准则来判断变量的滞后阶数。ADF单位根检验的模型为:
yt=ryt-1+α+δt+■βiyt-i+εt
(t=1,2,…,T)
α为常数项;p为最优滞后期;εt为随机误差项。检验的原假设为:H0:r=0;备择假设为:H1:r
(二)协整检验
协整反映了不同时间序列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设{yt,t=1,2,…}为一n维向量单位根过程,它的每一份量序列(yit)(i=1,2,…n)为一单变量单位根过程,yit~I(1).如果存在一非零的n维向量α使得yt的线性组合αyt成为一稳定过程,则称随机向量yt是协整的,α是其协整向量。协整还表明两个变量均为非平稳的,但二者之间的关系(某个线性组合)却可能是平稳的,协整往往能作为两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的证据。协整分析是在时间序列的向量自回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空间结构与时间动态相结合的建模方法与理论分析方法。最简单的协整检验是两个变量的Engle-Granger两步检验法。其检验方法如下:
(1)用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yt=α+βxt+εt,得到回归系数的估计值■和■以及模型的残差估计值εt=yt-■-■xt。
(2)残差序列的单位根检验。 对残差序列εt惊醒单位根检验。若残差序列是平稳的,表明与那时的两个序列xt和yt是协整的;若残差序列是非平稳的,即存在单位根,则xt和yt不是协整的。
(三)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基本思想为:假设变量x的变化是y变量发生的原因,则变量x的变化应在时间上先于变量y,而且在预测y的回归模型中引入变量x的过去观察值作为独立
yt=cl+■αiyt-i+■βjxt-j+ε1t
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用F统计量来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F检验的原假设为βj=0(j=1,2,…n)。若F统计量的计算值比F临界值打,则x不能导致y的建设不成立,也即是x不是y的Granger原因。
(四)误差修正模型(ECM)
ECM的基本形式为:yt=β0+β1xt+αECMt-1+εt式中误差修正项ECM=y-■。模型解释了因变量y的短期波动yt是如何被决定的。一方面,它受到自变量短期波动xt的影响;另一方面取决于ECM。如果变量yt和xt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即有y=ax,则ECM可以改写为:
ECM=y-■x
三、实证研究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1985~2012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和能源消费总量(EC)的数据作为样本。所设计的变量主要有理念的国家GDP,GDP数据以1985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GDP,EC单位是亿元;单位是万吨标准煤。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年鉴和能源数据统计年鉴。为了使两个序列变得更容易平稳,取两者的对数,分别记为LGDP和LEC。
(二)变量单位根检验
在进行协整分析之前,首先需要对数据LGDP和LEC的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因为LGDP和LEC都大于零,且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具有一定的时间趋势,所以对LGDP和LEC进行单位根检验时要考虑选择常数和线性趋势。
图1
图2
由表1可知,LGDP和LEC序列均为非平稳序列,但是其二阶差分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也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说明它们均是二阶单整序列,即LGDP和LEC为差分平稳序列,因此可以进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表1 LGDP和LEC的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三)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协整检验
采用E-G两步检验法进行协整检验。建立LGDP和LEC之间的协整方程:
LECt=α+βLGDPt+εt
式子中εt为残差项。通过最小二乘法回归得到两者之间的协整方程为:
LECt=8.36634+0.31439LGDPt+εt
通过回归方程可以看出,EC和GDP之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残差项为:
εt=LECt-8.36634-0.31439LGDPt
下面对残差项εt的单整性进行检验。结果如下:
表2 残差的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由表2可知。残差序列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是平稳的。说明GDP与能源消费之间的确存在协整关系。
(四)变量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虽然GDP与能源消费之间的确存在协整关系,这也只能表明GDP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并未指明因果关系的方向。为了进一步分析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需要对GDP与能源消费EC做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以进一步确认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见表3。
表3 LGDP与LEC的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
由表3可知,LGDP构成LEC的Granger原因比较显著,而LEC对LGDP的Granger原因并不显著,即能源消费EC不是GDP的Granger原因。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在1985~2012年之间,中国的经济体存在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的单向的因果关系,即经济增长导致了能源消费的增加,但是反向的因果关系并不存在,即能源消费的增加并没有必然促进经济总量的增长。
(五)误差修正模型
通过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可知,中国的经济增长GDP与能源消费EC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切存在由经济增长GDP到能源消费EC的单向因果关系,为了进一步说明经济增长GDP和能源消费EC之间的确切的经济关系,需要在以前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
由前面推导出来的协整回归方程可知:误差修正序列为:
ECM=LECt-1-0.31439LGDPt-1
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LECT=β0+β1LGDPT-0.0119ECM+εt
通过最小二乘法估计误差修正模型得到:
LECT=-0.029241+0.386116LGDPT+αECM+εt
误差修正模型中的差分项反映了短期波动的影响,能源消费的短期波动一方面是GDP波动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偏离长期均衡的影响。通过模型可以发现,GDP的变动将引起能源消费的同方向变动,GDP每增长1%将导致能源消费增长0.3862%。误差休整系数为-0.0119,符合反向修正机制,当能源消费短期偏离均衡状态时,误差修正项将能源消费向长期均衡状态收敛。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
(1)中国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尽管短期内今年估计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波动关系,但是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可以看出,误差修正项的系数为整负,符合反向修正机制,对GDP与能源消费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具有比较好的调整作用。
(2)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可知,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即GDP是EC的Granger原因,及说明中国经济是非能源依赖型经济。如果方式合适,节能政策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不大。
(二)对策以及建议
由以上实证检验结果, 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关于未来中国经济如何与各种能源消费协调发展的启示, 从而, 对我国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一些战略性建议。提倡资源节约型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尽快制定出国家总体能源发展战略。在能源供应不足或价格不稳定的情况下, 国家应利用法律、行政, 以及综合运用投资、财税、价格等经济杠杆, 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 积极倡导资源节约型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制定出国家总体能源发展战略。只有在国家层面上制定的长远能源发展战略的指导下, 实施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核能等各个部门的协调发展目标, 才能实现能源整休优化。
我国能源消费增长与GDP增长基本上是同向增长的,能源消费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今后,随着我国经济总量不断增长,能源需求总量将在较长时期内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因此,为了保证经济的快速和持续增长,我们必须认真处理好经济增长与能源供给或能源消费之
间的协调发展,除了大力改造传统能源产业的同时,要积极发展各种新能源,提高能源产业的科技含量,同时要处理好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坚决制止各种短期行为。
如何有效利用能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行动纲领。针对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的现状,合理有效的利用能源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于不可再生能源,要坚持节约利用和综合利用的原则,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另外,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并实现增值永续的开发原则,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只有这样才既保证经济的快速发展,又避免能源的过度开发。
参考文献:
[1]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周少甫,闵娜.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协整分析[J ].当代经济,2005,(6).
[3]黄敏,赫英. 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模型与实证[J].统计观察,2006,(11).
[4]赵进文,范继涛.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内在依从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7,(8).
消费经济研究范文5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规划财务部,四川 泸州 646000)
摘要:本文就在分析了我国科研经费筹措概况的基础上,为实现科研经费的高效使用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为相关人员和部门提供有益的启发。
关键词 :科研经费;经费管理;科研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2-0253-01
1.我国科研经费筹措多元化和分散化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国家在科研项目管理方面的不断改革,在相关事业单位中,科研资金按来源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纵向资金来源,即是指来自国家财政拨款的部分,这部分资金是国家为了促进科技进步在预算中让事业单位无偿使用的,在事业单位相关科研资金中是主体部分;另一方面是横向资金,这部分资金是指那些来自社会个人或者企业的投资资金,事业单位要和他们签订相关的技术协作合同,并对科研成果的使用做出具体的规定,以使投资主体能够收回相关的投资成本。这种以国家拨款为主体,个人和企业投资为重要补充的科研资金多元组成模式很好地缓和了我国科技事业进步所需的资金困境。
2.加强科研经费管理以提升科研绩效的相关建议措施
2.1加强挣值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要对科研项目管理做好明确的项目管理和计划。建立综合的项目基准线,将明确的责任非配到各个相关部门,将成本与进度预测,职能与项目的分配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建立一个统一的控制系统。其次,改变科研知识分子不重视科研项目管理的观念,重视成本会计记录。因为科研项目管理的良好进行,不仅可以控制科研项目的成本,而且有利于其进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对于合理配置科研资源,实现物质和科研的合理结合都有一定的好处。最后,科研人员还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这对于项目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减少进度和成本的偏差有着重要的作用,科研知识分子本来就具有分析和应变能力的优势,在挣值管理中这又显得特别重要,所以科研人员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智力优势,掌握好科研项目管理的成本和进度以实现外部情况的变化。
2.2加强事业单位中政府补助之科研经费的会计核算管理
目前事业单位中政府补助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其一,相关政府规定和新准则的要求存在差异。相关政府对于事业单位政府补助之课题科研经费的会计核算方面的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出入,如有些项目要求列出的科目和名称,在政府颁布的规定和新准则对此的规定中存在着不一致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是因为在政府中卫事业单位划拨和分配科研经费的部门不一。其二,政府补助内容的不全面。政府在对事业单位的相关科研项目的资助中,相关的管理办法也陆续颁布,对于补助的内容也做了较为细致具体的分析,但是并且没有对花费最高的人力资源的劳动成本补偿问题没有做出补偿的规定。其三,未详细规定指出会计科目。政府来款方式在新会计准则中得到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却没能详细规定支出会计科目,只是将相关支出纳入当期损益中。这种不明确的规定就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会计工作的处理带来难度,会计人员多是将其纳入“管理费用”或“科研支出”等项目中。其四,尚未统一的会计科目与核算科目。因为会计与核算科目在科研项目的支出并未统一,这就给后面会计人员的汇总和分析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也加重了他们的工作负担。
在事业单位的科研项目管理中相关部门和人员还要加强对政府补助科研经费的会计核算,《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贴》在2008年的颁布和实施,为政府补助统一了会计处理方式,而相关事业单位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补贴进行会计审核,以防止国有资源的流失和浪费,具体建议如下:首先,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在事业单位中政府补助值科研经费的会计核算中我们要严格遵循新准则的要求,统一和完善各项会计统计科目。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做好协调的工作,建立统一的管理部门,制定完善统一的政策,实现政府政策和国家相关颁布的准则之间的协调不冲突,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执行方式。其次,完善相关补助列支。在事业单位政府补助的课题科研经费中有很多间接项目的费用并没有包含在资助列支内,其中有关于人力资源使用的补偿方面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面对这种情况,可以针对不同的课题制定出相关的科研经费处理方式。第三,重视政府补助准则和其他准则的衔接如政府补助中非货币性资产的补助形式公允价值的确定准则,要与其他用来评估公允价值的金融工具的相关准则保持一致。这对于后续会计核算业务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便利,也降低了他们的工作负担。
事业单位科研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和分散化缓解了它们科研资金紧张的困境,但也对科研经费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挣值管理的引入和科研经费会计核算的严格执行能够加强对科研项目进程中科研经费的管理,实现资金的高效利用,促进科研绩效的提高,为我国科技事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 孙月君,刘一霖.浅议企业中政府补助之科研经费的会计处理[J].江苏商论,2015,(2).233-234.
消费经济研究范文6
关键词:科研经费 高校 问题
一、引言
高校科研经费按其来源不同可以划分为纵向科研项目经费和横向科研项目经费两大类。纵向科研项目经费是指高校通过承担国家或地方政府常设的计划项目或者专项项目取得的科研项目经费[1]。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研投入的加大,高校科研经费也大幅增加。而科研经费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监管亟待加强。
二、科研经费管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不科学
高校普遍采用课题制对科研项目经费进行管理。科研项目立项阶段由项目负责人按照预算说明书编制经费预算,经主管部门评审后批复。而在编制科研经费预算过程中,项目负责人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往往是凭个人想法和经验来估计和划分,致使预算中水分较多,少数项目还出现决算代替预算计划,有预算也是粗略的,经常出现小支出,大预算现象,经费预算数额与完成项目实际支出差距较大。存在预算编制不真实、没有严格执行预算、随意调整预算、决算编制不真实的情况[2];科研管理部门也缺乏对科研项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导致科研项目经费预算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科研项目的全部成本。
(二)劳务费规定不合理
项目实施阶段高校科研管理处基本不管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的对象仅仅是项目负责人,并没有真正管理科研活动过程本身;
科研活动过程中,人是最积极、最重要的因素。人员费一直是讨论最多的问题,人员费在体现在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上面。劳务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课题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和课题组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专家咨询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l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3]。专家咨询费不得支付给参与支撑计划及其项目、课题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依托单位为由国家财政拨付事业费的科研、教育等事业单位的,原则上只允许列入聘用人员费用预算,人员费预算占项目经费总预算的比例应严格控制在5%以内;对专家咨询费用也根据专家的级别为标准制定了严格的限制规定。在科技计划的人员费用中我们找不到能够为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正式在编人员的劳动支出开支的条目,无论是劳务费还是专家咨询费所面向的对象都不是有正式编制的工作人员。因此,会滋生许多变通的暗补方法,比如伪造学生三兼费、临时用工费来套取现金发放劳务报酬,加班费等。
(三)设备资源浪费
设备费是在指课题研究过程中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及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在科技计划中造成科研经费最大浪费的支出科目就是关于设备费的列支与使用。一些计划项目申请时为了能够最大限度获得科研资金,申请中都会以较大的比例来设定项目的设备费的预算。在项目的具体执行过程中由于严格的经费执行规定和项目经费划拨延迟等方面的因素交互作用,使得在每一个财政年度末,科技计划的几乎所有项目均存在突击购买大量仪器设备的现象。而每年有大几千万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经费,有些课题根本就不需要再额外的买一些设备,因此造成了科研仪器设备重复购置或购置了仪器设备以后短期使用长期闲置等现象,造成了设备资源的严重浪费。
(四)经费报销不够规范
由于纵向经费禁止报销招待费, 部分教师便把大量的差旅费、电话充值卡、过路费、汽油费、复印打印费等转入纵向经费中报账, 大量的招待费、礼品费则出现在横向经费当中。而有些报销的发票很难界定是与科研活动有关的,也出现在报销中,直接用于项目的费用比较少,甚至一些家庭开支也从科研经费中支出。部分经费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实行专款专用,财务报销过程中,先报销后签字、假冒他人签名、代替他人签名的现象不在少数,而虚开发票冲账、突击花钱[4]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三、如何正确的管理及使用科研经费
(一)理顺管理机制,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自2011年以来,科技部、财政部大力推动国家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改革。目前,科技部、财政部共同修订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办法,联合印发了财教〔2011〕434号《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5]。通知包括调整经费开支范围、强化预算和评估评审、加强资金拨付和结存(余)经费管理、强化项目承担单位和合作单 位职责以及加强监督检查等。
我们的承担单位要顺应改革,切实履行职责,制定相应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经费使用的财务审核和会计核算,保障专项经费规范、合理、有效使用,并自觉接受科技部或其委托的部门和单位组织的监督工作。认真学习文件、充分掌握国家的要求,增强管理服务水平。建立一种良好的科研经费制度环境,用完善的制度、健全的体制、规范的运作、严密的程序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二)搭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平台,使科研经费管理透明、高效
建立科研管理系统,并且使财务核算系统与科研管理系统做到有效地连接。现在的科研经费管理系统,只能控制科研经费的总指标不超支,不能根据支出预算方案严格控制每一费用的支出,因此往往出现支出结构不合理、支出预算与实际支出相脱节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可在现有财务核算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共享的科研经费管理信息系统,连接财务、审计、科研管理、课题负责人等相关职能部门,将与科研经费有关的各项业务实行网络化管理,形成一个动态监督管理体系。将课题名称、课题性质、经费下拨单位、课题负责人、研究期限及经费支出预算等信息录入到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平台,财务部门将每笔收入和每笔支出也录入信息平台,如果某个费用超支,系统则作出相应提示,从而及时阻止了不合理的开支。项目负责人也可随时查询各项目经费支出情况和结余情况,并主动地根据项目进展情况,调整各项支出,从而可保证实际支出与预算支出的一致性。项目完成结题时,可直接从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平台导出报表,得出真实有用的数据,并且可据此对项目费用开支进行分析,为今后的科研经费管理提供可信的参考。各职能部门可通过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平台对科研经费进行实时动态地查询、统计、分析和管理,实现科研经费的管理由结果控制转变为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由被动式管理转变为主动式管理,从而使科研经费管理更加科学、透明和高效。
(三)科研经费管理的宣传与教育力度
进一步加大对科研经费管理的宣传与教育力度,有组织、分期、分批地对校内各院(部)及科研机构分管科研的负责人、科研秘书、科研项目负责人、会计人员进行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技能的专项培训,使学校科研人员增强法制意识,了解财经纪律,熟悉科研经费管理使用办法,形成对科研经费管理与监督的正确认识。
(四)强化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督检查
要加强科研经费支出监督检查,建立科学合理、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规定和办法。要对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监督。强化科研经费管理部门对项目合同执行过程的监督,重点加强对预算、设备采购过程的监督以及遵照合同规定进行结题结算的监督,使其能够随时掌握项目的执行情况和经费的使用情况,真正起到监督的作用。
四、结束语
随着高校科研经费的增加,如何正确的使用科研经费也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课题。防范廉政风险意识,强化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财务和科研管理等部门建立协同监管机制,加强对重大科研项目的审计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使科研资金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提供科技动力。
[参考文献]
[1]汤燕隽.高校科研经费正确使用的若干思考,群言堂,2010.04,49-50
[2]杨从印,刘晓华.高效纵向科研项目审计思考,审计观察,2010.(12)100-101
[3]李兵,李正风,崔永华.课题制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科技论文,2011.07,5-11
[4]陈洪转,刘思峰,方志耕,何丽芳.科技工作者视角下的高效科研经费使用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1,27(2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