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基础设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生态基础设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范文1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设计;现状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adv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our city planning has also entered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review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ity planning, to find the crux of the problem, and puts forward some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process, several improvement strategies.

Keywords: city planning; ecological design; present situ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

一、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现状

1、城市规划随意性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规划在建设中的地位极其重要,规划是城市建设的蓝天,是城市建设的 法律 。所有的城市建设包括市政基础设施,城市广场,社区街道,景观绿化等建设都应该纳入到城市规划的行列中。然而,在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经常被改变,表现出了很强的随意性。究其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第二,地方领导的更替。

第三,利益驱使。首先来自地方的利益,地方政府为了寻求财力大多热衷于土地出让,这些都牵涉到城市的规划。其次是个人利益,有些个人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操纵或诱导规划的调整,从中牟利。这一切都使现阶段部分城市的规划出现了随意性大特征。

2、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高低不仅仅要看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城市设施的完善程度,还要看是否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评价一个城市是否适宜于居住,并不在于城市规模的大小,建筑的高低,而是要看城市的布局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健康的生态环境,城市的规划建设是否具有人性化,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然而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一方面带来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焕然一新的城市面貌,另一方面却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产生强烈的冲击。虽然国家也制定了响应的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等,并要求对大型和重要的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编制水土保持方案。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不论是领导还是具体的建设部门往往对此重视不够,致使这些法律法规仅仅是流于形式没法得到落实。

3、规划缺乏前瞻性

目前 交通 拥挤几乎成为每个城市的通病,这除了与中国汽车业的迅速发展分不开,还有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在城市规划中缺乏前瞻性。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私家车的普及率提高,城市中道路的数量和宽度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行路难的现象突出显现出来。在许多旧城区中,人口密度大、公共设施缺乏、户外活动空间有限,公众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严重影响了城市居住生活质量。这一切都与在城市规划中缺乏前瞻性有关,没有在近期或是较长一段时期内给建设留有一定发展空间,导致了大量的拆迁现象。

二、城市规划的自然生态平衡设计

规划的生态平衡设计就是要充分发挥 科学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采用高新技术、适宜技术、传统技术,使城市工程技术、建筑技术为自然生态平衡服务。过度开采资源,污染破坏环境,人口迅速增长,过多侵占自然,100年前、甚至50年前,还没有如此严重。现在人们认识到为了人类的生存要对有限的地球负责,首先要树立起保护地球自然生态平衡的大理念,由此基本理念出发,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和建筑设计营造。2006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 社会 ”,号召全世界行动起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家园。我们认为具体的理念和作法有:

1、分散、多中心,建立 网络化城市群

在肯定大城市、特大城市要发展的前提下,对于大城市、特大城市如何发展 问题 ,存在着两种思想和作法,一种是“大饼式”或带状无限延伸,另一种是分散、多中心形成的网络式城市群。前一种实践的结果是,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失衡,人口密集, 交通 拥挤,热岛效应强烈,环境污染,同时还存在许多社会、 经济 、文化方面的弊病。因而后一种逐步被人们理解并付诸实施,按照新的发展需要,对城市的城市规划进行了修编,确立了城市群远景规划设想。根据历史文化古城的性质,搞好综合的生态平衡,按分散、多中心形成网络化城市群的理念去发展规划,构筑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总体格局,建成有一流环境品质和 现代 化城市运转效率的城市连绵区。

2、生态城市设计观念融入城市规划

工业时代是开发自然资源的时代,城镇的建立与发展侵占着大量的自然空间,现在人类社会逐步向信息、知识时代过渡,城镇的规划建设应是保护、管理自然资源,与自然空间共生、互融,我们应该明确提出“以人与自然共生为本”的思想理念。在城区内部,应将自然绿地空间系统融入城市,以提高城市自身生态环境的质量。因此,在大力推进全国生态示范市建设的过程中,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建设任重道远。为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宜采取以下对策:

通过合理的生态手段,为城市人口提供安全的人居环境、安全的水源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

为 企业 的技术改造和旧城的生态改造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激励手段。

大力倡导节能,使用可更新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及废弃物的资源化率。

加强生态 教育 ,提高生态意识,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教育宣传活动。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的结果,是人类住区的理想形式。对生态城市的测度即从生态意识、生态经济、生态景观、生态安全、生态卫生5个方面构建生态城市测度指标体系,设计生态城市的测度 方法 ,并以此对具体城市的生态化程度进行分析评价,以期推动全国生态示范市建设。合理系统的生态城市测度指标体系及方法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科学技术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城市的测度 研究 将会更进一步展开,测度方法也将会更加科学。

3、城市中空气污染的控制

对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汽车尾气是其中一大项,其他污染源还有工业废物排放、家庭生活废气等。汽车排放尾气,污染大气,汽车行驶,产生噪音,飞扬灰尘, 影响 人身健康与安全,并造成市区交通堵塞,这是大城市中常见的通病,城市居民都在无奈中承受着这种物质与精神的侵害。如何解决这个严重的问题呢?国外已有很多经验,就是控制城市中心区小汽车的数量,现在发达的先进城市,其城市中心区的小汽车数量不是在增加而是在减少。在城市中心区的设停车场,汽车不能驶入中心区,人进入中心区步行或乘公共交通。北京完全可以采用这种作法,控制旧城中心区小汽车的数量,在一环区域内,一般的小汽车不能进入,公共交通和在此区域内居住与办公的车辆可以通行。中国发展小汽车过多,如果大量出口可以,若大量投放到中国城市中,则是战略上的失衡。因为发展一辆城市私人小汽车,城市要增加一定数量的道路面积和停车场面积,现在的问题是,只看生产一辆汽车增加多少国民经济产值,而没有 计算 相应增加的配套设施开销,汽车发展很快,配合的城市设施跟不上,所以交通拥挤、堵塞,满大街小巷都成了停车场。现在人们开始认识到城市不能让小汽车交通控制着,而要反过来,城市控制小汽车交通。

三、绿色容积率是城市建筑和规划的生态量度

绿化在可持续 发展 中的战略地位需要一个通用的标准。如果我们需要分享、比较 研究 结果和经验数据,一个通用的标准就显得至关重要。来自不同项目的经验将会更容易被整合并 应用 于新的项目,不同的研究数据会有助于形成一个共同的知识基础。所选择的指标必须符合严格的标准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以往的许多 文献 中,绿化的最主要指标是绿色覆盖率,而绿色容积率的概念是通过结合叶面积指数和建筑容积率而发展的,被定义为总的可居(或可租)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率。 目前 这一指标已为大多数人所接纳,并实施于各种规划设计方案中。绿色容积率能够作为一个城市工具应用于城市总体规划中,也可以作为一个建筑设计工具被应用于单体建筑中。适合的容积率值的确定可以从如下3种方式中选择:

1、它可以是设计师或使用者所期望的绿化程度。

2、绿色容积率值也可以根据地块预设的功能来确定。

3、绿色容积率的价值也可能通过生态学来决定,或者以地块在未发展之前的叶面积指数值为依据,通过对地块绿化的恢复来反映其特定的 历史 时期的绿化状态。也可将其视为生态总体规划的一部分,该规划对于不同地点的叶面积指数值有不同的要求。

建成环境绿化的一个最主要措施就是引入植物。将绿色容积率的概念引入到城市规划或设计中去有希望成为迈向城市可持续发展未来战略的一个重要步骤。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范文2

关键词:景观规划;城市湿地公园;生态;生态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3000703

1城市湿地公园概述

1.1相关概念解析

城市湿地公园指位于城市或者城市边缘,将存在或已退化的湿地通过人工修复或重建湿地生境,按照生态学的原则来恢复、规划和建造,使城市也成为一个“生态城市”[1]。建造城市湿地公园是湿地生态理论的现实结晶,其促进了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规划是指导部分具备强实施性的土地利用类型规划、景观建筑规划、园林景观规划等的一种方法论[2]。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超过其承受阈限时,湿地生态系统将会失衡,就面临着退化。

1.2城市湿地公园现状分析

由于湿地保护观念逐渐被社会各界认同,当前城市湿地公园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目前中国城市竦毓园主要是河流型公园或与河流成因相关的公园[3]。城市湿地公园发展迅速,缺乏规范管理,导致在公园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由于对湿地的认识不全面,过度夸大其社会效益,而无视其生态效益,使得湿地被盲目开发,自然生态系统遭受破坏。部分湿地公园布局重叠,建设内容重复,缺少区域特色。因此,如何将自然景观与特色人文融合在一起,应是设计者重视的问题[4]。目前,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降低人为活动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干预,最大程度维持城市湿地系统的平衡发展,而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规划建设是面对严峻挑战的关键措施之一。

2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规划理论基础

生态承载力指满足在不会导致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前提条件下,能够承受的社会经济活动量的阈值。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超过其承受阈限时,湿地生态系统将会失衡,面临着退化。可持续性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自我更新、自我修复能力以及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对于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规划方面,引入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减少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和保证整个城市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的完整性有十分关键作用。

遵循生态学原理对正在退化或消失的湿地,运用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使自然生态系统结构的修复与重建,达到湿地原始状态即为湿地的生态恢复[5]。由于人类日益频繁的活动对城市湿地造成了严重的干扰,城市湿地生境逐渐退化,其生态功能和效益降低,为实现城市湿地原始生境的修复,恢复生态学的理论方法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景观生态学主要探究景观结构―功能―廊道―斑块是其一种基本结构。景观功能就是各景观元素互相影响,即养分流、物种流以及能量流都可以从一个景观元素转移到另一个元素。对于景观结构组分之间的流动,物质、能量以及物种发挥不同的作用。因此对于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规划,除了依据景观生态模式外,还应该考虑生态功能分区和结构规划[6]。

3案例分析―梧州沧海湿地公园总体概

念规划3.1场地概况

苍海城市湿地公园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南部苍海湖边,梧州市位于东经111°51′14″~111°40′,北纬22°58′12″~24°10′14″之间,北回归线从市区通过。苍海城市湿地公园选址位于苍海上游的下小河,北面包括龙母湖的南部,南面沿下小河至苍郁高速交界,东面沿石狮河至僚村北与社学工业园区交界,总用地面积约783 hm2。

3.2问题与挑战

苍海湿地公园规划区域内,北部有石狮河,西南部有下小河通过,河流两侧地势较平坦,中西部和东南部为山地地形,总体地势西高北低,东南高。场地区域内主要有6种地形:水域、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村镇建设用地,以耕地和林地为主。区域内道路总体形成“三横、两纵”网状线结构。梧州城市发展战略调整中,将其定位为粤港澳后花园、区域旅游目的地与旅游集散地、西江经济带核心节点、东部产业转移大西南首要门户。与苍海湖整体定位一致,未来成为苍海湖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场地内主要的河流有下小河、石狮河,以及一些零散分布的小水塘,与此同时,河流中还有大量从苍海湖流下来的泥沙,水质问题、雨洪问题一直是困扰村民的难题。建筑主要集中西北部,建筑风格较为杂乱,没有体现岭南民族文化特色,需在保留的基础上加以改造。沧海湿地公园现有的植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观赏性不强、净化水质能力较弱、物种丰富度不高,整个生态系统不够稳定。主要产业为种植业、渔业,产业较为单一,产业缺乏文化特色,从长远来看,经济效益不高,当地村民的收入整体偏低。

3.3规划策略

3.3.1文化与地理记忆串写场地脉络

场地中存在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大部分原因是由于人类破坏自然所造成的,那么针对于被破坏的场地,该怎么去修复呢?根据“呼唤大地的记忆”这一概念,运用“千层饼”的方法对整个场地肌理进行规划,从而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呼唤“大地记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原生态环境由于人为破坏,人与自然失衡,通过对场地各大斑块、廊道进行分层规划比如:建筑斑块、水系廊道、湿地斑块、植物斑块、道路廊道等,斑块、廊道相叠加,最后形成了总规图结构、布局。

建筑斑块代表了场地的肌理、文化记忆,水系廊道;水系廊道是场地河床、地形记忆的象征;湿地斑块是结合场地原有湿地,将所有湿地规划为一个整体,相互 “联系”,但又互成 “个体”,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是群落与肌理记忆的现实化。植物斑块是整个场地的初始群落、肌理,个体植物组成植物组团,植物组团组成形成群落,各群落最后形成植物生态系统,维持着整个场地的生命与活力。道路廊道是生活在沧海湿地公园内部的人们对于场地所留下的肌理、惯性记忆。五种“大地记忆”的重叠,最后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佳场地记忆,也就形成了沧海湿地公园整个的规划布局。

3.3.2水系与湿地重构

通过对雨水汇水面的分析,了解雨水的大致走向和流量,结合现有的湿地斑块,将分散的湿地串联起来,从而合理扩大水域面积,有效的改善了泥沙淤积以及水质、雨洪问题。最后也形成了水系骨架,以及一部分湿地斑块。湿地斑块可以有效解决泥沙淤积、水质污染等生态失衡问题,虽然现有湿地已经形成了一个个生态群落,但是许多湿地并不是相互联系的,所以综合效益相对较低。所以将各湿地连通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3.3.3植物分级规划

现有植物群落整体观赏性不强,存在外来物种入侵、物种丰富度低、生态系统不稳定等问题,对现存的水质问题改善作用不大,净水能力较低,给村民带来的经济效益不高。针对以上问题,在已有的植物基A上,合理选取植物种类,以乡土植物为主。规划形成一级群落、二级群落、三级群落,最终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

3.3.4建筑分类保留、改造或新建

场地原有村庄的布局大部分保留,对于建筑主要采取保留、拆迁、整合改造的3种方法,具有龙母文化、骑楼文化、茶文化等文化内涵的建筑予以保留;对于景观性较差或者建筑风格不统一的建筑进行改造;对于景观性非常差或存在安全原因的建筑进行合理拆迁。在满足居住、商业、休闲度假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渗透当地文化记忆,对村落进行布局规划。

3.3.5产业与地方文化相结合

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融入当地文化特色,比如茶文化、特色文化饮食等产业,形成一个较为综合的产业体系,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对于种植业布局,还可以合理与湿地斑块布局相结合,打造经济、生态相结合的规划布局。

3.4规划布局

场地的总体概念演绎,斑块―廊道相结合,通过“呼唤大地记忆”这一概念,对水系廊道、湿地斑块、植物斑块、村落斑块、产业斑块等进行概念演绎规划,形成最后形成苍海湿地公园整体布局。通过对场地的规划结构“一轴线、五区、三十景点”,下小河、石狮河形成的景观轴线,五区分别是植物园山林保护区、石狮河湿地景观长廊、古凤湿地园区(建设开发区、服务园区、古凤湿地园区)、民宿文化区、下小河湿地景观区。

4结语

该案例中营造湿地景观主要是为了涵养净化水源,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在方案中是侧重点,所以在规划中要尽量营造原生态景观。而城市湿地公园中规划不同的功能区域,这样能使湿地区域的生态系统受到保护,湿地中的动植物能够自由生长,人类活动也不会破坏其水源地的环境。通过分析城市湿地生态资源,运用适宜的生态规划手段,从而来保护城市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同时考虑到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需齐头并进,共同发挥生态、经济效益。如今我国的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经验相对不足,其规划设计理论和方法还处于探索阶段,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赵思毅,侍菲菲.湿地概念与湿地公园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33.

[2]赵学敏.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家园[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120~123.

[3]张庆辉,赵捷,朱晋,等.中国城市湿地公园研究现状[J].湿地科学,2013(3).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范文3

关键词:生态 水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9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in liaocheng city in north China plain, belongs to the resource shortage region. In recent years, put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excellence liaocheng beautiful "jiangbei water supply, the canal Cuba, the ecological liaocheng" strategic decision and on the strengthening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water system opinion ". To improve ecological water system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ecological liaocheng water system, the main problems of current situation make full use of the river, lake, reservoir, and put forward the rive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urban ecological river management mode, groundwater protectio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etc, so as to gradually build up perfect water system ecological protection system, the effective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safety water system.

Keywords: ecological water system construction

聊城市为改善全市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依托市区湖泊东昌湖和流经市区的主要河流古运河与徒骇河,提出了建设卓越秀美的“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生态聊城”的重大战略决策,并提出了《关于加强全市水系生态建设的意见》,指导全市生态水系建设。在生态水系建设中,重点突出“水城”特色,将城区内的东昌湖、古运河、徒骇河、谭庄水库等水系连通,形成 “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河湖一体”的独特城市布局;通过实施河道治理工程,增强蓄水能力和河道行洪排涝能力,为生态景观建设创造基础性条件。

目前,人类对水系的干扰日渐增加,扰乱了生态系统,水质污染、水生物过度利用,使得河湖水系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水系不尽完善,水城内涵尚显不足。为保持“江北水城、运河古都”湖泊河流水系生态系统健康,以及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促进水城和谐发展,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重视,并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管理目标,迫切需要对其进行研究,本文分析了聊城市河湖水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聊城市生态水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水体受到富营养化威胁、水质恶化,严重影响生态水系建设

城市水系是具有一定承载力的,水系的各种自然过程都有与之相适应的自然形式,由此决定了水系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生态敏感性,任何不当的开发利用都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如果过度开发,不当利用,大量排放废物,破坏了水系的各种自然形式,使城市水系的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不堪重负,最终将导致城市生态系统的崩溃。

“有水皆污”是河道水体的生动写照。由于城乡生活污水量逐年加大,2010年全市年污水排放量达1.5亿t,处理水平较低,面源污染,加之湖水流动不畅,致使河、湖水质恶化,水体受到富营养化严重威胁。据市水文局基本控制站的水质监测分析,全市主要河道徒骇河、马颊河、漳卫运河的水质综合评价均为Ⅴ类或劣Ⅴ类,污染严重,其他主要支流也有不同程度的污染。

(二)河湖水系未能实现有效连通、水循环不畅、水源补给不足

聊城市河湖水源主要来源于黄河,除汛期有少量雨水汇入外,基本上无其他水源补充。因此东昌湖及城区其他水体受黄河丰枯情况和黄河水资源调配的影响比较大,水源补给不足,供水单一,水源存在“可用不可靠”的潜在威胁。

水体的连通性对水系的生态功能非常重要。古运河、东昌湖、徒骇河等历史上分属不同的水系,水系之间不连通。由于徒骇河、周公河水质较差,目前不具备和东昌湖、古运河连通的条件。东昌湖没有出水口,仅靠位于东昌湖西南湖区的电厂取水排出,流量较小,湖水流动性较差,流速缓慢,置换周期较长,湖泊自净能力较小,污染物环境容量不足。

(三)河湖水系生态系统退化,生态景观单一

湖泊为许多的水生有机物体提供了生存环境,并支持着周围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这些本土的种群较好地适宜于当地的环境,与其它水生生命和谐相处。东昌湖地处暖温带的南部,自然生态环境较优越,生物资源颇为丰富,但由于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人类对生物资源高度开发利用,环境污染的加剧,大部分湖岸硬化等原因,生物生存的生境支离破碎,致使地带性植被破坏,天然植被零星分布,生物多样性丧失,湖泊生态系统退化,生态景观单一。

(四)河湖水系缺乏生态环境预警预报技术

河湖水系在聊城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仍然没有建设自动监测系统,无法提供实时高效数据。因此,较难科学评价湖泊水生态环境,不能提出科学合理的修复和改善技术方法,也不能对湖泊富营养化的发展发生进行预警预报,也没有相应的应急预案。

(五)管理、治理权责不清,河湖水系各自为政

目前聊城市河湖水系归不同部门管理,水利部门管理徒骇河及其主要支流,建设部门管理城区内的排水,环保部门管理水污染,江北水城集团管理东昌湖和古运河,但是供水归水利局负责;由于城市河湖水系是一系统工程,目前的条块分割管理,不利于江北水城建设。

综上,聊城市水系受到水量、水质等方面的多重威胁,水系不尽完善,水城内涵不足,严重影响着生态水系向高质量、高品位发展。

二、生态水系建设思路

紧紧围绕建设卓越秀美的“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生态聊城”城市定位,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合理开发河、湖、库水资源,努力构筑生态水系格局,实现人水和谐,构建生态聊城,按照以河流、湖库、湿地和地下水生态修复为核心,构建维持基流为重点,以景观为载体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保障体系,促进江北水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水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人与水土资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城市水系的关键因素。因此,主要采取水质改善、以绿带水和维持保护等模式,适当河段采取其他模式进行生态修复。因此,紧紧围绕“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的城市定位,充分利用现状条件,提出了如下对策与建议,促进江北水城的健康发展。

(一)实现水系连通,合理配置水源

作为资源性缺水城市,只有通过引进客水(黄河水或长江水),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水系的水源需求。当前主要在龙湾处补水入东昌湖,引水线路单一,未能有效增加东昌湖水体的流动性。建议启用古运河利民路的补水口,科学调度,使湖水流动起来,实现东昌湖水体的高效置换,从而保持水质的稳定。同时,在水资源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加大引水量和出水量,加快水体的流动性,改善东昌湖水体的水动力学特征,以利于水质的优化。

利用位山、彭楼、郭口、陶城铺灌区等引黄灌区输水渠道,徒骇河、马颊河及其主要支流,通过水系连通工程,建立丰枯相济、余缺互补的水网,利用排涝河道进行蓄水,充分、科学利用雨洪水资源。

(二)生态水系治理工程建设

1、完善东昌湖等湖滨防护带和绿化建设。东昌湖西侧由于修建了湖西带状公园,绿化措施做的比较好,但是其他湖区段,特别是东南湖区基本还处于未治理状态,应当尽快完善整个湖区的规划治理。重点加强东昌湖湖滨防护带的建设,利用草本和灌木植物绿化大堤。

2、加快实施徒骇河城区段开发工程。徒骇河城区段是江北水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聊城市“两城一河”重点开发建设项目,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水环境与改善人居环境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在两岸滩地建设亲水平台、草坪公园等众多公共娱乐场所和服务设施,可极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居住环境,市民在休闲、娱乐中不仅充分领略了生态所带来的自然和谐之美。

3、对河道进行生态治理。严格保护现有河道,逐步恢复历史河道,合理开挖新河道。郊区和近郊区河道要尽量保持自然状态,不要渠化,要强调生态建设; 城区河道要体现城市特点、城市历史、城市文化和以人为本、改善人居环境。整治城区河道水系,构筑贯通的绿色走廊。

4、恢复水生植被。为了防止城区水系富营养化进一步加剧,建议在河湖水系内修复、种植各种水生高等植物,如蒲、苇、马蹄莲等,沿徒骇河三干渠上游、小运河聊城段上游及周公河上游选择合适的滩涂荒地规划建立规模适当、数量不一的人工湿地综合治污点,在不影响行洪的前提下,修建溢流坝,以保证低水位情况下污水自流进入滩涂地带人工湿地经过沉淀、植物吸收及分解,对增强水体的自净和抗污能力、美化环境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重点抓好徒骇河东昌府区、莘县段水生态修复工程、马颊河风景区水生态修复工程、四新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谭庄水库省略节能环保风景区建设。

(三)截污导流及污水处理工程,保障水质安全

采取截污、治污、雨污分流,加大对河流、湖泊、水库周围排污企业的关、停、并、转、迁治理力度,提高工业和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从源头上控制水体污染。加快区域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污水处理不但能有效地控制污染,而且处理后的污水还能再作为农灌、景观用水,增加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这对于水资源短缺的聊城市尤为重要。

综上,江北水城是聊城市巨大的财富,依据全市河湖水系环境承载能力,遵循河湖水系自然循环功能,按照经济社会规律和生态环境规律,在保证河湖水系系统功能完整性前提下,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实现生态水系建设,维持河湖水系的生命功能。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范文4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绿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S7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工业化的高度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剧,给人类带来了生存环境的危机,这一严峻的现实,迫使人们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仿造自然环境,以谋求优良的生存环境,把园林绿化作为主要手段,因势利导地利用对城市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有利因素和改造不利的因素,从整治国土,促进生态平衡的高度全面绿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将园林绿化事业推向生态园林的新阶段。

1 生态园林的概念及内涵

程绪珂同志对生态园林的定义是:生态园林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园林的经验,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应用系统工程学原理来发展园林,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筒而言之,生态园林是按生态学原理,以人与自然和谐一致为目的而规划设计的某一绿色空间。是对以造景观赏为主的东西方传统园林理论的重要发展和延伸。

生态园林的内涵至少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能够美化环境,创造宜人自然景观,为城市人们提供游览、休憩的娱乐场所;

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和吸附,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

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2 生态园林的观点在城市绿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在当今时代,生态化建设正成为城市绿化的发展方向。以城市绿地为核心,建立一种对城市用地及空间布局上具有先导作用的生态系统是当前城市化条件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迫切要求。生态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文明的标志之一。

城市是生态系统的一个类型,包括城市中的各种类型的园林绿地及城市周围的农业、田地、山丘等。城市森林被称为“城市绿色之肺”,可想而知城市绿化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研究表明城市绿化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具有以下作用:净化空气、水分,土壤;改善城市环境,调节气候,降低热岛效应,增加空气中负离子含量;降低辐射、降温,降尘、防火等;提高城市美感,缓解人类工作压力,丰富城市居民的文化精神生活等等。总之,生态园林的观点是建设生态城市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从质和量上改善城市的钢筋水泥外貌,促进城市生态环境有利于人与自然相融合的方向发展。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城市化面积不断加大,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了越来越重的负担。所以,必须运用生态园林的理念可以改善城市绿化的结构,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3.1 生态园林城市绿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科学的指导。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受个别人为主观因素干扰过多,发展不稳定。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工程,侵占绿地、滥伐林木的现象时有发生。还时有盲目引进外地树种的现象。

(2)缺乏完善的量化体系和定量评价方法。需结合本城市实际,进一步研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的指标确定、规划方法以及城市绿地质量效果评价等问题。

(3)城市绿地面积不足,结构布局不合理。城市绿地在建设中呈点、块状分布,绿地之间也缺少足够的连接。而且在绿地面积中,草坪占的比重较大,大乔木等绿色植物下的硬质铺地较多,绿化面积不足。

(4)植物总类单调,生物多样性缺乏。部分绿地乔、灌、草比例失调,大树少,草坪多,速生乔木少,慢生小树多。人工植物群落结构单一,景观效果差。

(5)地带性植物运用较少,市花特色不明显,古迹周围无高质量的城市绿地。位、居住区绿化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单位和居住 区、城中村绿地不足,违章占用城市绿地、乱砍乱伐树木的现象时有发生 。

3.2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原则

城市绿化发展必须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尊重自然形态;弘扬城市历史文化,展示城市风貌; 与风景名胜区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协调统一;坚持全民共建共同管理监督等原则。

3.3 生态园林城市绿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规划设计应当尊重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水体和生态群落,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引人植物要与当地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景观环境相适应。园林规划要有长远的发展目标,要从城市长期发展考虑,要以建筑为主转变为以防护功能和观赏并重、植物造景为主的新的观念上来。

3.3.1 改变发展观念,精心设计

该观点城市绿化建设来说相当重要。现今越来越多的城市提出“将森林引入城市”,从设计上把关,根据当地的生态特点,大胆地、大手笔地把森林生态设计到城市绿化建设当中,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佳的效用。对于设计人员和规划人员来说,不可以只重视“艺术性”而忽略了其他的基本功能。

3.3.2合理选择树种,营造生物多样性

适时适地的选择绿色植物,依据城市类型,对各城市植物群落进行详细调查研究。探索树木、花草、野生动物、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适应性、生存、生长发育规律,提出科学决策,选用合适的绿化植物。加强植物苗木和林木检疫力度,严格控制引种。

3.3.3 加强宣传教育和城市生态管理

园林绿化法制建设,提高全民绿化意识和创建意识,建立健全园林绿化的执法队伍,严整侵占绿地、乱砍乱伐等破坏绿地的行为,依法维护和巩固城市绿化成果。提高城市环境管理队伍素质,推动全民养护管理水平。对现有的人员,要抓紧培训,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

结语

建设生态城市是人与自然和谐与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久居城市的人来说更是如此。然而城市的拥挤、嘈杂,环境急剧恶化,这与他们要求返璞归真,要求接触大自然,返回大自然,要求呼吸新鲜空气,要求获得重返自然的身心和享受大相径庭。因此,我们要对城市的现有环境加以改造和提高,使城市环境能部分地满足人们的需要,生态园林就能够承担这方面的任务,能为改善城市人民生活环境服务,能帮助城市这个还较脆弱的非独立人工生态系统建立良好的生态平衡条件。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备受关注。在当今城市环境严重恶化的情况下,有效保护生物资源,坚持控制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自学、艺术为一体的园林建设,更符合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对环境综合需求的准则。生态城市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途径。

参考文献

[1]王秉洛.城市绿化--城市绿地系绕园林城市[A].风景园林学科的历史与麓展论文集[C].北京:2006,162-166.

[2]王亚军.郁珊珊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理论研究[J].城市问题,2007,144(7):16-20.

[3]刘颂等.生态园林城市建设途径[J].中国城市林业,2010,8(1):17-20.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范文5

【关键词】绿色城市;基础设施;生态;规划

1.绿色经济

1.1 绿色经济的基本概念

绿色经济是相对于传统农业经济是黄色经济和传统工业经济是黑色

经济而言的,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理念。绿色经济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思潮兴起的时代。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可以作为绿色经济的早期代表。他认为地球就像在太空中的宇宙飞船,靠不断消耗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如果人们不合理地开发资源和破坏环境,超过了地球的承载能力,就会向宇宙飞船那样走向毁灭。因此,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应该从线性特征转向反馈特征。20 世纪 70 至 80 年代开展的环境保护运动主要关注的是经济活动造成的生态后果,而经济运行机制本身始终在我们的研究视野之外。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特别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世界潮流的近几年,源头预防和全过程治理才替代末端治理成为国家环境与发展政策的真正主流,零敲碎打的做法才有可能整合成为一套系统的绿色经济战略。

实际上,绿色经济是兼顾发展经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一体化战略。一个理想的绿色经济系统通常包括资源开采者、处理者(制造商)、消费者和废物处理者,他们之间由于存在反馈式、网络状的相互联系,系统内不同行为者之间的物质流远远大于出入系统的物质流。

2.生态城市概念的提出及内涵

2.1 生态城市概念的提出

生态城市的概念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不断升华而提出来的。城市作为人们改造自然最彻底的一种人居环境,是人类在不同历史阶段,改造自然的价值观和意志的真实体现。生态城市不仅反映了人类谋求自身发展的意愿,最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更加丰富的规律的认识。

生态城市(英文说法有ecocity、ecologicalcity、ecopolis、ecoville、ecovillage等),又称生态社区。1980年展起来的生态城市理论认为城市发展存在生态极限。其理论从最初在城市中运用生态学原理,已发展到包括城市自然生态观、城市经济生态观、城市社会生态观和复合生态观等的综合城市生态理论,并从生态学角度提出了解决城市弊病的一系列对策。

3.生态基础设施概念及相关内容

3.1 生态基础设施概念的提出及内涵

生态基础设施一词最早见于198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计划”(MAB)中。MAB的研究推动了生态城市研究在全球内的进展,它提出的五项原则也奠定了后来生态城市理论发展的基础。这里生态基础设施主要指自然景观和腹地对城市的持久支持能力。此后,有西方学者将生态基础设施的概念表示栖息地网络、自然政策规划等方面,都是从环境资源及生物的保护角度加以引用。

3.2 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于生态城市建设的意义

生态基础设施可以理解为一种生态系统的基础性结构,由关键性的生态系统所构成,它保障为城市和居民持续地提供自然产品和服务,并使我们的后代能获得同样的产品和服务。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保障了城市的生态安全,维护了城市的生态卫生,也在城市生态产业代谢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同时促进了城市生态景观整合,培养社会各阶层的生态意识。

4.生态城设计策略

生态城规划设计的核心理念是把景观作为生态基础设施,使多种多样的自然和文化过程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融合在一起,为居民提供多样、便捷的服务,为城市的空间发展提供引导。

(1)用以水为主的生态基础设施构成城市的基本肌理。沿现存水系和地形构建生态基础设施,使雨水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在这片土地上,同时净化雨水。通过对不同的降水强度模拟来确定池塘和湿地系统的面积和类型,以便所有的雨水都能保留在原地并且对当地的水系统产生微弱的影响。这不仅将减少地下排水管道的建造费用,同时还保护或创造了本土动植物和湿地植物生长的栖息地,比如莲花、茭白、荸荠 、菱角和竹芋。

(2)将公共空间与生态基础设施整合在一起。设计三种不同级别的绿色廊道或河道廊道:主廊道宽120到150米,它能够在强降水时吸收来自整个区域中的径流;次级廊道宽60到90米,它能够在中等强度降水时吸收来自分水岭支流的径流;三级廊道宽20到30米,可吸收小强度的降水。

4.1生态城市的构建和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启发

4.1.1生态城市的构建有赖于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前瞻性建设

国外有学者提出了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优先的理念,认为应在城市总体规划层面先行考虑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同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一样,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有前瞻性,一个成功的例子就是美国的“蓝宝石项链”――由波斯顿的公园、林荫道与查尔斯河谷以及沼泽、荒地被连接起来的绿地系统,这个早在一百多年前规划时仍在郊区的一块绿地,现在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也成为居民身心再生的场所。

4.1.2合理规划和建设城市生态基础设施

生态基础设施注重“空间结构的完整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的综合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如果能够合理规划和建设,就能够在优化城市结构、整合城市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必须从根源上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5]问题的根源在于不合理的城市结构,不健全不到位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没有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建设优化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从而整合城市结构,可保留必要的天然或人工的城市绿地成为城市绿肺或绿心,或以河流、铁路、公路、农田防护林为载体建立城乡连续的生物廊道网络,给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新鲜的“氧气”,这在优化城市结构、缓解工业化带来的各类环境污染问题上将发挥重要作用。

5.结语

在中国,对于生态基础设施概念及思想方法的探讨不断出现,主要集中在对于城市湿地系统、森林生态网络等方面,一些城市在城市发展战略中也提出了和生态基础设施相关的概念。生态基础设施概念的提出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轰轰烈烈进程中对于人地关系的一种新的思考方式,标志着人类在追求生态城市道路上的又一大进步。

生态城市的建设在中国正火热开展。国内外建设生态城市也取得了不少经验和效果。而运用生态基础设施进行生态城市的建设是一条新思路。我国关于生态保护的研究范围比较广、内容也比较全面,人们对生态保护的意识也在不断的加强,完全具备了进行系统的生态基础设施规划和研究的条件。总之,运用生态基础设施来进行生态城市建设我们还有相当的工作要做。

参考文献:

[1] Shmuel Burmil, 彭敏.关于生态城市的思考[J].规划师,2003(1):11-12.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范文6

关键词:生态城市;城市规划;现状;生态建设;基础设施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建设生态城市的必然性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作为居民人类主要活动的聚居地和政治、经济和精神活动的中心,进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观是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措施,关系到人们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城市的生态系统是由居民和所生存的环境共同组成的,城市当中人口的高度密集,生活中的垃圾不断增多,对环境污染严重。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使得大量的物质和财富在城市里聚集,能够增加商品和信息交换的便利,但不可避免的带来了环境的污染,包括空气、水、土壤等等。近几年来,城市人口数量急剧增加,工业水平越来越高,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带来的破坏,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生态和社会问题。如果不对其进行一定的修复和改善,将对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沉重的打击。建设生态城市能够发挥生态系统自身的修复能力,减少由于生活和生产带来的污染,解决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城市病”。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城市生态规划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投资,它能够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有效的提高城市的质量和竞争力,给人们带来更加舒适的生活,所以建设生态城市是当前必然的选择,同时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

2我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现状

我国的城市建设目前存在很多问题,由于现阶段不理性不科学的发展模式,造成了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破坏极为严重。大气污染严重,如图。另外,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面积锐减,物种灭绝,水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些问题严重危害了人们的生活,也对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地阻碍作用。

3生态城市规划布局原则

3.1 城市规划必须具有战略眼光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城市之间的竞争也越发的激烈,城市要想在未来的发展中具有自己的优势,则需要在当前的建设过程中依托目前城市的优势,来对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产业、人口、位置、自然条件及历史人文环境及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各项社会事业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规划,从而打造出具有鲜明特点和个性的城市,以具有自身特色的经济发展来推进城市的建设。

3.2 加强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形象设计

目前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更注重对园林城市的打造,重点突出城市的风格、特色和品位,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依托城市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来充分的挖掘出城市的文化内蕴,从而树立起具有自己特色的城市形象,实现了自然、传统、创新和时代气息相互之间的良好衔接,从而以绿来装饰城市,以美来突出城市个性,实现了城市园林规划、建设和管理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城市形象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生态以及市容市貌、市民素质、社会秩序等诸多方面,涉及千家万户。恩施市作为恩施州州府所在地,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完善的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新区与老城的关系、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让规划既能够适应发展的需求、群众的需要、地方的特点,又能够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国际的水平。用全局的、发展的、科学的思想来谋划恩施的规划,有机地结合实际、结合需要、结合州情、市情进行认真思考和消化,吸收精髓,克服缺点,使得总体规划更贴近恩施市实际,从而将恩施市建设成为湖北省最美丽的城市。

3.3 区域创新规划体系

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一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实现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其区域特点及优势以科技发展模式的方式有效的体现出来,那么对于区域规划就应时刻保持创新的原则。这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对新知识、新方法、新理论和新技术的重要体现,是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内容。科研机构学校、企业研发力量和政府科研职能部门等是该体系的动力要素;理念的创新、制度的创新、管理的创新、职能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等是其功能要素;法规、机制、基础设施、激励措施和技术硬件等是其环境要素。城市形象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生态以及市容市貌、市民素质、社会秩序等诸多方面,涉及千家万户。恩施市作为恩施州州府所在地,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完善的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新区与老城的关系、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让规划既能够适应发展的需求、群众的需要、地方的特点,又能够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国际的水平。用全局的、发展的、科学的思想来谋划恩施的规划,有机地结合实际、结合需要、结合州情、市情进行认真思考和消化,吸收精髓,克服缺点,使得总体规划更贴近恩施市实际,从而将恩施市建设成为湖北省最美丽的城市。

4生态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建设

4.1城市绿地生态化建设

目前在城市生态系统建设当中,都离不开对绿地系统的建设。城市绿地的建设不能仅仅是将各绿色空间组合在一起,对景观景致的简单塑造上,而是需要将城市整体的生态性进行研究,进行合理的配置。武汉青山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公司建设的绿景菀是国家级居住小区示范小区。绿景菀占地面积8hm2,总建筑面积10.69m2,容积率10.68,绿化率45.8%,居住人口已达到10万余人。建筑布局从南到北呈现体型渐进、丰富的群体变化,从而在夏日可以接纳东湖水面吹来的夏季风,北侧连绵的商业建筑和板式小高层住宅则挡住了冬日凛冽的寒风。小区的总体布局使用了生态设计测量,从而达到从整体上改善小区环境的目的。另外城市绿地的生态化建设可以利用斑块理论来进行诠释。城市绿地系统应是斑块、基质用廊道沟通形成的整体。城市的每块零星绿地都是生态绿地系统中的一个生态斑块,每一个起生态连接桥梁作用的绿地都是一条生态廊道。城市所在地域的基本自然要素,如原野、森林、湖泊等,是生态绿地系统中的基质。斑块与斑块之间,斑块与基质之间要有廊道连接沟通,从而构筑出一个复合型的生态环境,这样可以有效的促进新物种的形成,生物具备生殖繁衍的环境,对于生物的多样性是非常有利的。

4.2 城市水系统的生态建设

生态环境建设包含绿地和水两大方面,将二者充分结合,不仅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丰富,同时也为大量生物和两栖动物创造了适宜生息繁衍的场所。另外在城市水系统建设中对自然水系进行加工、提炼、升华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循自然原则,力尽自然。从有利于生态的角度看,水系统建设应注意不要过多地将水体的载体用水泥砂浆等衬砌或裁弯取直,岸线也要建成生态岸线,以形成从水生到陆生生物通过水体与岸边达到水陆交融的和谐统一。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也是造就复合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培育,需要我们从建设生态系统的角度加以保护利用。

城市生态建设需要把各种文化沉淀汇合于城市生态载体中,利用各种传统符号折射历史肌理,尊重城市过去的发展历史,保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平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增加城市生态建设中的亲水功能,充分发挥绿化带的生态作用,使城市的人居环境品位得以提升。

4.3 城市基础设施

目前在各个城市发展过程中都注重于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是所有城市居民生产经营工作和生活的共同物质基础,是城市功能及吸引投资的一项重要指标。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只有不断的对基础设施进行完善,才可以有效的修复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城市环境的破坏。当前建设生态城市,城市基础设施更是其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所以当前需要通过多种渠道来实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努力提高高科技技术的应用,提升服务的水平,从而保证城市发展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同步进行。

5结语

城市生态建设是涉及到多方面的复杂工程,以人与自然为其发展的核心,需要一个持续不断进行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较大的创造性,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正确的处理资源、人口和环境的关系,这对当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明云. 刍议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建材与装饰,2011(8):141-142.

[2]黄光宇,陈勇. 论城市生态化与生态城市[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