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对国际商务的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个人对国际商务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个人对国际商务的认识

个人对国际商务的认识范文1

[关键词] 国际商务谈判 文化差异 影响 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商务活动日益频繁,国际商务谈判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谈判与文化密不可分,二者的关系水融。国际商务谈判是一种跨文化沟通的行为,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许多的文化差异构成了跨文化沟通的障碍。为了使谈判能够顺利地进行,要求谈判双方认识并了解国际商务谈判中存在的文化差异,合理地避免和解决这种文化差异。

一、跨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国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这些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在许多方面甚至相互冲突。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维方式的差异

不同的民族文化有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特征和思维风格,即所谓的思维差异。商务谈判过程就是谈判人员的思维运动过程。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感性的,因此在谈判过程中,中国人往往强调经验。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理性的,他们强调的则是事实。中国传统思维习惯于从事物的总体出发,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和整体功能。而西方传统思维更侧重个体思维模式,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和求异性。中国人注重曲线思维,习惯于从侧面说明问题,尽量避免直接点出信息中心。而西方人注重直线思维,在表达思想时习惯开门见山。

2.价值观与时间观念的差异

在不同的文化中,价值观念会有很大的差异。了解某个社会中流行的价值观念对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中国人一直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和熏陶,因此“利他”观念在中国源远流长。而西方人往往信奉个人主义,“利己”观念在西方文化中已经成为一种集体意识。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时间观念。比如对美国人来说,他们有极强的时间意识,人们的整个生活完全受制于严格、精确的时间安排。而中国人的时间观念较弱。

3.伦理与法制观念的差异

中国文化习惯于回避从法律上考虑问题,而是注重于从伦理道德上考虑问题。中国人重视官吏、人情,法制观念淡薄,习惯于依靠当官的进行“后台”交易,习惯于通过舆论来发挥道德规范的作用。

西方伦理学认为,必须使法律成为国家道德观念的具体体现,不实行法治就不可能满足理想国家的道德要求。因而他们对于纠纷的处置,惯用法律的手段,而不是靠良心和道德的作用。

二、跨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

1.谈判目标

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的差异导致双方谈判目标的不同。“和为贵”的价值观念使中国人把创造和谐的气氛作为谈判的重要手段,在谈判过程中,追求永久的友谊和长久性的合作,尽量避免摩檫。对他们来说,谈判的过程就是建立人际关系的过程,谈判的目标更多的是为建立和发展一种长期的合作关系。同时,中国人对于谈判的结果是否能为自己脸上争光看得十分重要。

西方人则认为谈判的最终目标是签定合同实现经济利益。他们在谈判中目标明确,如果要在利益和友谊之间做出选择,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利益。他们更注重于实际价值的实现和眼前的交易,而不是长期的合作关系。

2.谈判方式

中国的重综合与西方的重分析的不同思维方式在国际商务谈判中表现为采取不同的谈判方式。中方谈判人员在谈判时,一般注重“先谈原则,后谈细节”。西方恰恰相反,他们比较注重“先谈细节,避免讨论原则”。中国谈判人员倾向于采取横向谈判,即把谈判要涉及的问题横向铺开,也就是把几个议题同时讨论,同时取得进展。而西方谈判人员倾向于采取纵向谈判,即明确谈判所涉及的问题后,逐个把条款谈完,一个条款不彻底解决,就不谈第二个。

3.谈判风格

谈判风格是谈判者在谈判活动中所表现的主要气度和作风,谈判风格体现在谈判者谈判过程中的行为、举止和控制谈判进程的方法、手段上。由于受曲线思维模式的影响,在国际商务谈判中,为了保全双方的面子、群体的面子或别人的面子,中方的谈判者更愿意采取非对立和非直接冲突的态度,因而比较讲究语言表达策略,经常使用暧昧和间接的语言。

直线性的思维模式注重客观性和精确性,因此西方的谈判者语言表达直接,尽量以简单、明了和坦率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表现出更强的攻击性和好辩性。

三、应对国际商务谈判中文化差异的策略

商务谈判中冲突和矛盾时时存在,要提高谈判的成功率,相关人员应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1.谈判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在与国外商务人员谈判之前,一定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当事国的习俗与文化,以避免不知道某些特殊讲究而使对方不快,甚至于影响商务谈判的进程与结果。要充分了解谈判对手的情况,包括其他利益方的国家和文化情况。

2.树立跨文化宽容意识,学会换位思考

谈判人员要在谈判中尊重对方的思维模式。跨文化的行为并不意味着简单地去适应对方,关键是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即换位思考。跨国商务谈判中,经济利益是第一位的,不要对对方的文化准则妄加评论,这样很容易引发尖锐矛盾。

3.克服沟通障碍

为了顺利实现谈判目标,谈判人员要尽量以简单、明了和坦率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不要摸棱两可、含糊其词。要最大程度地缩小双方在语言方面的未知区域。一般商务英语谈判要求使用翻译,作为翻译不仅要熟练运用两种语言,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同时,对谈判国家的文化要有深厚的了解。

总之,国际商务谈判会受到诸多文化因素的影响,深入研究跨文化因素对国际商务谈判有重要意义。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地认识文化的差异性,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充分尊重谈判对手,就能够克服这些文化障碍,使谈判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肖靖:论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策略.商场现代化,第451期,2005

个人对国际商务的认识范文2

一、中泰国际商务谈判中务必了解泰国的文化特点

泰国是佛教之邦,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俗民风,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务必了解泰国的文化特点:

一是独特的价值观念。泰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念之一是注重关心和考虑他人的需要和感受。若在商务谈判中采用过于直接的言行或过于强硬的销售策略强加于泰国商人时,必将冒犯泰国人的这一价值观念而导致谈判失败。泰国人的另一价值观念是在谈判中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和融洽的氛围。与泰国商人谈判磋商时,如果对方随意提高自己的音量并不时表现出愤怒或指责谈判成员的过失行为,其后果将引起泰国商人的反感而同样可能导致谈判失败;直接与泰国商人对话有时会破坏会晤的融洽气氛,因而大多数泰国人都倾向于选择通过翻译来进行谈判,并用微笑和温和的语言保持融洽的谈判气氛。

二是注重个人面子。与泰国商人谈判陷入僵局时,要避免使用让对方感到难堪或羞辱的语言和行为,以免造成正面冲突或公开对峙而使前期谈判达成的共识前功尽弃。在泰国,社会地位较高者绝不会向地位较低者道歉,因为道歉反而会使地位较低者感到局促不安;如果无意中冒犯了社会地位相当者,则一定要表现出谦恭和诚恳的态度;泰国人认为隐瞒坏消息是对对方的一种尊敬,因此如果你的商业伙伴发现了问题而没有及时告知也不要太在意。

三是时间观念淡薄。和东南亚其他邻国一样,泰国商人时间观念淡薄,谈判计划变化弹性大,认为谈判的具体时间安排和最后期待的谈判结果相比较,时间的重要性微不足道。泰国商人认为赴谈判时途中堵车或谈判前有会议耽搁时间对方应该耐心等候,因为在泰国商业文化中,为了下个会议而中断一个正在进行的会议是不可饶恕的,但对方必须准时到达。

四是商务礼仪习惯。与泰国人会面时常见的问候方式是两手掌合拢,手指伸开置于胸前,微微鞠躬。如谈判人员中有女性,则行合十礼,即双手合十,指尖的高度大约与下领平齐,头稍稍前倾。泰国商人在公开场合避免与陌生人有身体接触,一般用右手或用左手托住右手肘交换名片、赠送礼物,值得注意的是泰国人不习惯接收商业上的礼物;谈判时两叉的坐姿被视为失礼;不要用脚或者鞋指着某物或碰到任何物体,也不要在坐着的时候露出脚底或鞋底,因为泰国人认为脚比左手还要不干净;泰国忌用食指指人,因为在泰文化中用食指指人是极不礼貌的行为,如果谈判时确实需要指着对方某人,则要用右手大拇指或抬抬下巴的方式。

二、文化差异对中泰国际商务谈判影响的个案分析

(一)案例背景介绍

我国某进出口公司与泰国一家公司洽谈钢板网瓦楞钉生意,谈判一开始就不顺利,本来约定好下午两点钟谈判,而泰国公司却迟到了一个小时,因为泰方早上也开了个会议并且拖延了时间。不仅如此,在讨论价格时,泰方提出的交易条件与我方公司相差很大,我方经理说话音量稍微有些高,语气坚定,做出不肯让步的样子,泰方就以为我方生气。我方则认为对方没有诚意,但是又不想就此放弃。因此,此次谈判陷入僵局。某日我方经理上街购物无意间发现泰方经理在街头的象棋摊边,很有兴趣地看着,第二天我方经理带着一幅精美的象棋来到了泰方经理下榻的宾馆,我方经理说“下一盘棋怎么样?”泰方经理十分高兴,下完之后意犹未尽,我方经理又和对方畅谈事业、成就、家事、亲情,泰方经理对我方经理大为赞赏并表示能和我方经理交朋友就是少赚点都值得,两天后双方签署了协议。

(二)案例分析

1.价值观的差异对中泰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在泰国,与预期客户建立并保持良好的私人关系是建立商务关系,开辟海外新市场的基础。与泰国商人进行商务谈判时,要尽可能地向他们介绍个人及公司的创业历程和业务开展情况,以获取对方的好感。大多数泰国人不愿意与陌生人进行商业往来,尤其是那些极度游说试图出售产品给他们的外国人,但一旦与其建立私人友谊便能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因为在泰国核心价值观中考虑他人的需要和感受比赚钱更为重要。本案中,中方经理通过与泰方经理下象棋以及畅谈事业、成就、家事和亲情等方式与其建立了良好的私人关系,使泰方对中方产生信任。正是因为中方采取这种符合泰国商人价值观念的做法,才最终达成协议。

2.时间观念的差异对中泰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任何交际活动,不论是语言的还是非语言的,都和时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跨文化交际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由于受不同文化传统的影响,其思维方式和人际交往中的时间观念(如时间顺序排列、时间取向、遵守时间的态度)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往往容易被人忽视,从而影响交际的正常进行,甚至导致交际的失败。本案中,泰方早上开会导致谈判迟到一小时,这对于泰方来说是正常的,因为在泰国为了下一个会议准时召开而中断一个正在进行的会议是不符合泰国商业文化的。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不断融合和经贸关系的不断发展,中方早已形成守时的观念,因而认为对方的不守时是没有合作诚意,这种时间观念的差异是此次谈判陷入僵局的原因之一。

3.语言和非语言行为的差异对中泰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在商务谈判过程中,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可以维持和调节沟通的进行,在谈判中恰当使用肢体语言不仅能增强有声语言的表达力,而且能迅速传递、反馈信息、增强互动性。语言行为是指谈判中谈判者所说的话,包括谈判者表达的内容、方式、态度等;非言语行为是指运用面部表情、身体姿势、手势、目光接触等肢体言语或语速、节奏、音调等辅助言语传递信息的行为。由于每个国家的非语言行为表达的意义不同,甚至相同的肢体语言可能表达相反的意义,因此事先了解谈判双方的非言语行为将有助于商业谈判的顺利进行。本案中,当泰方提出的交易条件与我方公司相差很大,中方经理说话音量稍微有些高,并做出不肯让步的样子,泰方就以为我方生气,这正是由于非语言行为的差异造成了商务谈判中误会的产生。因为泰国人讲话比较轻柔,而在泰国商业文化中,若谈判者声音过大时,就认为对方生气恼怒并缺乏合作诚意。因此,这种语言和非语言行为的差异所造成的误会也是此次谈判陷入僵局的原因之一。

三、消除中泰国际商务谈判文化差异的对策

在中泰国际商务谈判中,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谈判者不能将自己特有的文化强加于对方。为了消除中泰国际商务谈判中存在的文化差异,笔者认为在整个谈判过程中要做到正视双方的文化差异、;谈判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谈判中正确处理文化差异;谈判后要针对文化差异总结归纳。

(一)正视文化差异、

正视文化差异、是消除中泰国际商务谈判文化差异的基本原则。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活动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组成部分之一,而文化差异是不同民族与其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等在历史进化过程中不断分化和演变的产物。按照理查德・刘易斯“文化冲击”理论,文化差异分为自己的文化、友好的文化和完全不同的文化三种类型。对于自己的文化,人们大多数表现出赞同和认可;对友好文化,表现为半赞同和适应;对于完全不同的文化,则表现为抵抗和难适应。因此,在中泰国际商务谈判中,正视文化差异、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正视文化差异就是要将双方不同的文化、价值观、思维方式融为一体加以考虑,做到言语得当,方法得体。谈判者必须具有宽广的胸怀和包容的态度,不能对文化差异流露出惊讶、厌烦甚至蔑视的表情,而要表现出理解和尊重。其次,就是谈判者在接受谈判双方共同文化的基础上尊重并接受对方的文化差异,不妄加评论和指责。对于友好文化应采取积极、真挚的态度去接受;对于完全不同的文化不能简单的容忍或漠视,而要尊重对方的礼节、习俗、禁忌,接纳不同的思想意识和民族习惯。

(二)谈判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在谈判前,谈判者一方面要合理预测对方在此次谈判中的期望值,正确认识对方在需求、动机、信念以及谈判风格和决策上的不同。另一方面,要综合了解对方的实际决策者,因为实际决策者在谈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将决定谈判的取向,具体而言,谈判前准备工作包括:谈判背景、对对方团队和形势的评估、谈判过程中需要核实的事实、议事日程、最佳备选方案和让步策略等。其中谈判背景又包括谈判地点,场地布置,谈判单位,参谈人数,听众,交流渠道和谈判时限。所有这些准备必须考虑可能的文化差异。例如,场地布置方面的文化差异对合作可能会有消极的影响;在等级观念较重的文化中,如果房间安排不当,比较随便,则可能会引起对方的不安甚至恼怒;另外谈判方式也因文化而异,谈判时限的控制也很重要。

(三)谈判中正确处理文化差异

其一,在谈判语言的选择和运用上,必须采取委婉型交流方式正确处理文化差异。即尽量以温和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口气和蔼。例如:在一些谈论激烈的会议中,泰国人会通过非直接的语言来保持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以避免对别人造成侮辱。他们通常不说“不”这个词,这样会被认为是冒犯了别人。一般比较礼貌的做法是踌躇、沉默、更换谈话主题或是作出含糊的、模棱两可的回答,既表达“不”的意思,又避免使用这个令人感到不礼貌的词语。同时要注意不大声说话或喧闹,也不要在别人说到一半的时候打断别人,在泰国这是一种无礼的行为。

其二,在谈判策略的选择和运用上,应及时、灵活地调整和变换谈判方式正确处理文化差异。当谈判陷入僵局时,谈判者应认真分析谈判中僵局产生的原因,即导致僵局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立场观点的争执、一方过于强势、信息沟通的障碍、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造成的,还是由于文化差异的障碍造成的,而分析僵局产生的原因在于及时、灵活地调整和变换谈判方式。如上文所举案例,当谈判陷入僵局时,中方经理是通过与泰方经理建立良好私人关系的方式正确处理了彼此间的文化差异,最终签署了协议。

个人对国际商务的认识范文3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商务英语教学影响

近二十几年来,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涉外商务活动发展迅速,这一趋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涉外商务活动,与此同时,社会对相关从业人员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1989年,《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就对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有了一定的要求。2000年,教育部印发的《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指出:“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被作为国际商务英语人才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来培养。商务英语是一门特殊用途语体(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虽然本质上来讲它是一门语言性学科,但它更是“社会技能学科”,侧重于商务环境中的语言应用能力,尤其是跨文化商务交际的能力。然而,在商务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重语言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文化背景的讲解,基本的教学模式仍然是“英语+商务知识”。这种模式下所进行的教学往往让学生误以为学好语言和商务知识就可以成功地进行商务交流了。商务交际是发生在具体商务情景中的交际,同时也受制于宽泛的交际环境,即文化的影响。因此,交际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一定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在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地道的语音、语调、正确的语法知识和一定的词汇外,教师还应帮助学生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了解文化所蕴涵的价值观念、社会习俗、言语规则,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中了解文化,在了解文化中加深对语言的理解,使学生真正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有些高校,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被作为国际商务英语人才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来培养,而在一些跨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培养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利于这些管理人员更好地融入不同文化背景国家的工作情景,帮助企业在这些国家良好发展。无论是企业还是社会,在全球化经济的大潮下,都有接触各种不同文化理念、价值观的机会,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双向沟通中尤其重要。

也有学者认为,在经济活动中,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就如同产品的质量、价格和先进的技术一样,是重要的关键因素之一。而笔者阐述了现阶段国际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一些方法,旨在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国际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中文化教学的更有效开展。

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我们容易步入一些误区。

1.将商务英语专业的文化教学等同于普通英语专业的文化教学,忽视了专业特点。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将主要的精力集中到了“纯语言能力”的培养方面,忽视了文化背景的介绍及讲解。而实践证明,成功的商务英语教学,不仅要求基本的语言知识,更要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因此,作为商务英语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个人的知识含量,熟悉商务英语教学所涉及的两种文化――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在教学中穿插一些跨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在商务交际中对不同文化之间差异的敏感度,有意识地增加文化差异方面的介绍和讲解。

2.外语教学涉及的文化只限于目的语文化,忽视学生将来的就业实际情况。因为学习目的语(英语)并不一定只是用于和目的语本族语者进行交流。一方面,英语是许多国家和地区人们的母语或通用语,而这些国家和地区基本上都有各自独特的民族文化,它们之间的差异有的还很大;如在跨文化沟通中谈及的空间关系学的内容中,中东人和美国人对陌生人身体间的距离有不同的要求。另一方面,同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同是英语的本族语使用者,人们也常常分为各个不同的社会文化群体,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文化观、价值观及文化习俗。沃尔夫森(Wolfson,1989)曾指出,不能以某一特定文化社团(往往是强势文化社团)的交际文化来统领所有的第二语言和外语教学,应根据学习者的不同学习目的学习不同的交际文化。

3.将文化内容简单等同于目的语国家概况和其他普通文化,忽视世界观、价值观等深层文化。顾嘉祖认为:“文化现象可分为硬文化与软文化,即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文化的表层结构,而精神文化被称作文化的深层结构。”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及价值取向,以东方文化为例,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推崇谦虚知礼,尊崇儒教文化,中国社会一直推崇集体主义(collectivism),集体的利益高于个人,组织内强调一致性和遵从性,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个人的标新立异不被认同,个人的感情不能在公众面前表露,在公众场合异性朋友之间不能太亲密。而西方社会非常崇尚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人们推崇对立思考,独立判断,崇尚自由、平等,强调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实现个人利益,并且认为个人利益至高无上,社会鼓励个人的情感公开地披露,赞成个人享有隐私。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西方思想和价值观存在极大差异,思想决定行动,差异带来了行为方式的不同。如在中西方商务谈判中,我们可看到,在遇到紧急情况或有不同意见时,中国谈判代表往往会就此问题进行集体讨论,或者向上级领导请示,直到达成一致意见之后才作决定。纠纷或危机发生时,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赢得周围的舆论支持,很多应该用法律来解决的问题我们却习惯于通过“组织、关系”等方式来解决。而西方人则不同,遇到纠纷时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通过法律来解决问题。

4.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知行合一,社会活动范围不广,知识面狭窄,所有的知识体系没有得到良好的运用和修裁。在授课中,教师只能肤浅地讲授一些知识概念和现象,对具体事件的分析不够透彻,对跨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全方面地讲授跨文化现象的知识。

文化差异性可以给人带来冲击程度不同的文化冲击,在现实生活当中,有些人在跨文化沟通中失败了,导致了人际关系的恶化;有些人不能接受和包容文化差异,在精神上、心理上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不能很好地融入当地的生活,错过了许多学习机会,延长了适应当地生活的时间。从以上的分析看出,跨文化沟通交流的误区是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带来的,文化差异性带来思想和行为方式的差异,如何去了解这些差异呢?作为高校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去了解行为方式后面的文化差异性,避免沟通上的误解。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教师要以动态的、发展的观点来对待文化内容,结合专业特色和本校历年来学生的就业实际,在教学时深入挖掘世界观、价值观等深层文化。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使自己具有较强的目的语商务文化意识,对英语国家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商务环境、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商业观念等有较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商务文化、熟悉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差异。

2.课堂设计上要强调文化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在适量地讲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商务文化的独立的认知能力是外语文化教学的更为重要的另一个目标。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曹文提出文化教学存在两个层次,即文化知识层和文化理解层。而在文化知识的层面上提升自己的文化理解层次,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商务交际工作技能和跨文化交际的敏感度,有意识地通过各种学习方式增加这方面的知识容量。

3.教学模式要展现商务英语的交际特性,体现灵活性、趣味性和多样性。教师应不断摸索和创新教学方法,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交替采用情景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和案例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教师除传授必要的语言和专业知识,还应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让他们深刻理解中西文化传统的差异。通过一些富有代表性的跨文化交际的案例,教师与学生分享案例思考的过程,体会文化差异性带来的思维方式的差异和行为方式的差异,认识到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课堂内容应结合真实的语言材料(authentic materials),向学生讲解西方国家中称呼语、介绍、访问、宴请、告别等社会交往的文化因素,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提高语言形式的正确性,重视语言应用的得体性,从而逐步获得跨文化的敏感性。由于跨文化交际的技巧和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素质,它包含许许多多的因素,除了语言能力、文化知识、跨文化交际的理论与实践,还有一些适用于任何不同的文化之间交际的习惯和技巧(Snow,2002:21)。教师应创造和利用尽可能多的机会,广开渠道,让学生投身于跨文化交际的现实中,与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接触、交往、观察和体验文化差异,提高文化的敏感性,学习和运用跨文化交际的技巧,增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4.课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渠道了解商务文化。利用多媒体及其它手段进行跨文化训练,可以作为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的一项专项培训,通常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1)案例分析:通过对反映商务文化冲突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解释,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以了解外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差异。(2)亲自体验:通过角色扮演或田野作业(field work),营造一种文化气氛,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会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并能体会到异国文化的特点,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3)信息介绍:通过演讲、材料阅读、电影录像等方法对异国商务文化进行介绍;也可邀请外国专家作专题讲座或进行交流,以学习对方的文化习俗和各种交际技巧。

5.学校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知行合一,增强个人的跨文化商务工作技能;邀请知名企业代表或者人力资源管理专才为教师举办跨文化沟通讲座,加强教师的授课技能。

综上所述,学习一门语言,其本质其实是在学习一种文化。作为当今世界跨国交流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语言,英语背后的文化背景知识浩如烟海。作为一名商务英语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学生在学习纯语言的同时接受这种理念,加强文化意识,拓展他们的视野,从而培养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技能的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104-107.

[2]穆雷.中国翻译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个人对国际商务的认识范文4

论文关键词:谈判,跨文化,对策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也是我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中美贸易往来的日趋频繁使两国之间的商务谈判也逐渐增多。由于谈判人员来自不同的国家,语言、行为、心理等都有着极大的差别,这些明显文化背景的差异都是影响谈判的重要因素。如果不正确认识这些差别,就可能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功亏一篑。

一、中美商务谈判中的语言差异

人类学家霍尔(Edward Hall)按语言表达直接程度的大小把社会分为高语境社会和低语境社会。美国是个典型的低语境国家。在这种文化中,大部分信息是用明确而具体的语言或文字传递的。因此美方谈判者习惯以明确、坦率、直接的方式交流,是非分明,很少模棱两可、含糊其词,而且喜欢争辩。但是这常使中方谈判人员感到美方的咄咄逼人,因为我国属于高语境文化国家,表达感情、传递信息较为间接、婉转,而且奉行和气生财的原则,不喜争辩,尤其是在表达异议或拒绝时,碍于面子,往往不直接说“不”。

二、中美商务谈判中的非语言差异

人们的交流方式包括语言与非语言两种形式。据研究表明,在表达感情和态度时,语言只占交际行为的7%,而非语言行为所传递的信息却多达93%,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对手极易误解这些信息。

一方面,美国商人在交谈中忌讳沉默。这由于美国深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强调宣扬人性、主张个性解放对策,因此沉默是没有主见、缺少见识的表现,而且沉默使他们感到不安和窘迫,认为这预示着要出现麻烦、有所隐瞒或拒绝。而在我国,儒家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孔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认为适当保持沉默会有“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因此中国人提倡多听少说、三思而行,认为多言是破坏和睦,造成冲突的祸根,并把沉默作为说服的手段之一。

另一方面,对美国商人来说,敢于正视对方,是诚实和正直的标志,是感兴趣的表现,而回避和谈话者的目光接触,则被看作不友好的表现中国。但在中国恰恰相反,目光接触越少越是尊敬对方的表现,紧盯着对方是不礼貌的。所以,我们在和美国商人进行交际的时候,要掌握目光接触的“度”的问题。

另外,美国人在谈判或交谈中,笑被看作高兴,而中国人有时会用笑表示无奈、不认可;美国人在说“no”时双手摊开,耸耸肩膀,表示不知道、无能为力等,而同样表示上述含义时,中国人的习惯动作往往是摇头或摆手。除此以外,中美非语言差异还有很多,还需要商务人士在实际锻炼中多加认知。

三、中美商务谈判中思维方式的差异

西方人受西方哲学的影响,偏好抽象思维、分析型思维,认为细节是问题的本质,注重在细节问题上多动脑筋,“先谈细节,后谈原则”,因此美国商人通常采用顺序决策方法,将价格、质量、交货时间、运输方式等问题逐项讨论,最后的协议就是一连串小协议的总和。而中国传统哲学注重天人合一,偏好形象思维、综合型思维,凡事从整体到局部,由大到小,从笼统到具体。因此中国人一般采用“先谈原则,后谈细节”的通盘决策方法,先就一般原则取得一致意见,直到最后才会在所有议题上做出让步,从而达成一揽子协议。

四、中美商务谈判迥异的谈判风格

谈判风格是谈判者在谈判活动中所表现的气度和作风,主要体现在谈判者在谈判过程中的行为举止和控制谈判进程的方法手段上。

“Timeis money”(时间就是金钱)是美国人的信条。他们在谈生意时开门见山对策,没有寒暄,急于求成。另外,美国商人极注重经济效益,常讲“Business is Business”(生意归生意),强调把人和事区分开,花在与工作不相干的交谈或了解外国对手上的时间很少。相反在看重人际关系的中国文化中,却常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建立良好的关系,然后再谈业务。

五、中美双方决策机制截然不同

不同的决策方式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美国社会极力推崇个人主义,认为个人的存在是群体存在的前提,这与其宗教信仰有着密切联系。在基督教的教义里,每个人都是单独地、直接地面对上帝,通过持之以恒的个人奋斗而获得新生。反映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美国人认为个人就能很好地进行谈判,敢于承担责任被视为一种美德。而中国文化是典型的集体主义文化,认为个体是群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与儒家学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儒家思想以“仁”和“礼”为中心。要达到“仁”,一个人必须和集体溶为一体。因此谈判席上中国人的出席人数可能会高过美国的好几倍,以达到集思广益。而且决策过程一般也比较长,为避免“枪打出头鸟”,谈判代表要一再交换意见,以求达成协调一致。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文化属于高权力差距型文化,人们比较看重地位的差别,商务谈判中缺乏自主权,只能在自己的权限内行事,最后的决定通常由未参加谈判的上级做出。这根源于中国半封闭的大陆性地理环境和小农经济,农业文明对土地的依赖加强了个人对家族的依赖,等级观念很深。而美国文化属于低权力差距型文化。美国文化中的平等观念深深扎根于西方古老的商业文明。商业经济中的契约关系的建立意味着人人平等。1776年美国政府颁布的“独立宣言”把人人平等的内容以法律的形式得到体现。这造就了美国人的强烈而突出的个体意识,谈判时往往由某个人全权负责谈判。

六、中美商务谈判中人情和法制观念的不同

因为欧美人大都信奉基督教,且多为基督教中的清教徒。清教徒们自“五月花”号登岸之前,为了生存发展订立了大家必须遵守的契约。因此美国人注重法律的观念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中国。谈判前常常准备了详细的法律文件,在谈判时也常有律师参与,出现纠纷时更是借助法律的手段,世界上2/3的律师是美国人。与美国人打交道时,一定要看清合同上的所有条款,否则一旦有违反,就会遭到起诉。而中国人秉承儒家礼教的“忍”的原则,着重于从人情上寻求解决办法。遇事一般都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和为贵,奉行“买卖不成仁义在”,决不轻易上法庭。因此,美国人手里的合同草本有上百页之厚,而中国人的却可能不到十页;美国人要求每一个条款在签约前都需经过严格推敲,而中国人则强调彼此间的信任。如此的差异导致双方经常产生分歧。美方常埋怨中方在合同签订后仍会提出一些合同中未规定的要求;而中方有时也会抱怨美方的合同过于繁复、细节过多,而且在执行合同时过于死板对策,遇到情况没有变通。

结语

要想减少或消除中美两国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主要可以采取以下两种策略:

一方面尊重和宽容不同文化,谨守中立。国际商务谈判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谈判前了解对手的风俗习惯和禁忌,谈判时入乡随俗,宽容、接受对方文化,不妄加评论和指责,同样也不让对方评判自己的文化习俗以及价值观,克服文化障碍,营造良好的谈判氛围,促使国际商务谈判取得成功。

另一方面提高外语运用能力,克服语言沟通障碍。国际商务谈判大多用英语进行,这无形中增加了我方人员交流的难度。我们要尽量用简单、清楚、明确的英语,不用易引起误会的多义词、双关语、俚语等,也不要用易引起对方反感的词句,如:“to tell you the truth”(实话跟你说),“I will do mybest”(我尽量)等。为避免误会,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话把对方的话复述一遍,并询句对方我们的理解是否正确,这同时也可以加深对方的印象。

总之,谈判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中国顺利人世后,无疑将成为世界贸易的进出口大国。在对外经济合作中,中国商务人士要自觉培养跨文化意识,提高国际商务谈判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庞彦杰.中美商务谈判风格差异的文化渊源.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第21期

2、姚风云.略论跨文化商务谈判差异及影响.商业经济.2009年第331期

个人对国际商务的认识范文5

Abstract: For learning the employment intentions of intern of Business English specialty, the author takes interns of Business English specialty of 2011 in vocational school, and makes an investigation on it.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ir employment orientation is not accurate enough, career expectations are unrealistic, entrepreneurial spirit is not enough, interest for the profession is not enough, and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 such as adjusting Business English talent training programs, improving the confidence of student''s employment, changing the concept of student''s employment, carrying out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trengthening employment guidance, to achieve successful employment.

关键词: 职业学校;商务英语;实习生;就业

Key words: vocational schools;Business English;intern;employment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3-0171-01

0 引言

面对2011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对于高等职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就业情况怎样?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对就业发展有何需求?学生自身存在何种问题?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就业市场,学生关注什么?为了全面提高扬州商校商务英语专业实习生就业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水平,全面客观地掌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和就业需求,本人以扬州商校2011级三个商务英语实习生为调查对象,开展了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活动。

1 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并结合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特点,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 120份,回收率为100%。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就业方向明确,直接就业成为首选

表1调查显示,我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去向问题上主要集中在“先就业,后择业”,占82.5%,少数人选择自主创业,占8.3%,也有人选择继续深造,主要是专升本,占9.1%。从这些数据来看,多数毕业生较为清晰地认识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求职择业的严峻性。因此,希望较早地抓住机会就业。

2.2 对所学商务英语专业就业信心方面 调查发现,有44%的学生对商务英语专业“就业信心不足”,20.8%的学生“比较有信心”,16.7%的学生“没有信心”,极少部分学生“非常有信心”。在调查中发现,学生认为商务英语就业前景信心不足,他们也认为自身条件有欠缺,这些数据表明本校商英专业学生缺乏自信或者存在潜在的自卑感。

有53.3%的学生认为“可不考虑专业”,比如呼叫作席、售后服务、酒店管理方面的工作他们都表示愿意去从事;35%选“先干本专业后再转行”,由此看来,本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有着较灵活的择业心态。暂时找不到对口专业的工作也并不意味着不能学以致所用,在工作过程中,凭自己努力,边学边练,充分发挥自己才智。

2.3 择业时考虑的因素 从三个班的“择业时考虑因素”这一问题的回答来看,选择“经济收入”的占最多89.2%,其次是“个人兴趣爱好”占70.5%,“工作稳定性”占68.8%,“地理位置”的占57.7%,“单位发展前景”的占53.8%,“个人发展前景”占43.8%。由此可见,“经济收入”是本专业实习生在寻找工作中最先考虑的,反映出毕业生希望拥有一份收入较高的工作。再问学生具体希望薪水多高时,有八成学生希望能达到1500元一个月。对于刚出校的学生,这样的工资要求似乎缺乏理性。

3 调查结论

被动选择专业,挫伤学生读书热情,打击学生就业信心。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54.4%的学生对自己所选的商务英语专业兴趣不是很高,有近一半的学生在被动适应所学专业。许多学生在填报志愿时不知所措,未能根据自己的兴趣或特长选择专业,对自己将来的就业方向不确定,只能由父母决定。但大多数父母文化程度偏低,往往也是道听途说,很少考虑到孩子的特点和喜好,最终选择了一个孩子不喜欢、没兴趣的专业。违背自己意愿或者根本没兴趣的专业被动学习,会大大挫伤学生的读书热情。很难想象,一个有那么多对商务英语专业不感兴趣学生,而又被迫不得不学下去的班级,会是怎样情形。

4 建议和对策

调整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就业信心:①加强商务英语实训基地建设。商务英语实训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提供仿真业务实训、实习场所。语言与实践训练一体化的商务英语实训中心的建设以国际贸易运作为切入点,建立与实际业务运作连接的企业运作模拟环境,使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此模拟环境中借助电子技术和英语熟悉国际商务运作方式和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实训基地为商务英语类人才提供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场所,兼容了全国国际商务单证员、外销员、货代员和商检员的培训考试功能,为学生将来就业打好基础。②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多种性质合作关系(包括订单培养、合作项目开发、顶岗实习、虚拟工作平台合作、实习基地),要求企业成立专门的合作小组,配合教学计划实施合作协议,落实每一实训环节。如企业培训项目中,企业应成立专门的小组,负责制定专门的培训计划并实施,使每一名学生在培训中得到锻炼,确实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树立就业信心。

参考文献:

[1]文玉兰,陈汉红.商务英语专业2010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J].梧州学院学报,2010,20(01).

个人对国际商务的认识范文6

【关键词】商务日语 文化因素 影响

日本语作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与其语言特点、独特的文化背景结合得非常紧密。商务日语虽然本质上来讲它是一门语言性学科,但它更是“社会技能学科”,侧重于商务环境中的语言应用能力,尤其是跨文化商务交际的能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学上对这个方面重视不足,教师过于偏重语言形式而忽视了语言形式的社会意义,特别是忽视了在语言在商务日语实际运用中的文化因素影响。而无论是何种层次的跨国商务活动,实质上都是人与人之间的跨文化合作与交流。因此,要在商务交往和谈判中运筹帷幄,掌握主动权,取得最后的成功,就必须充分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

一、语言与文化的相关性

结构主义心理分析家拉康认为,文化的任何表现同语言功能(也即同象征符号观念)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某种语言的特有结构把一种类似“集体无意识”的东西从小影响婴儿的心理和行为,在他无意识中形成一种文化结构。

语言对世界的分类带有人的很大的主观性。“一种语言的词语与其说是反映了客观世界的现实,还不如说是反映了操这种语言的人们的兴趣所在”。 正如萨丕尔所说:“语言符号能容易地从一种官能转移到另一种官能,从一种技术转移到另一种技术,可见单只语音并不是语言的基本事实。语言的基本事实毋宁说在于概念的分类,概念的形式构造,和概念的关系。……语言,作为一种结构来看,它的内面是思维的模式。” “‘现实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知不觉地根据人类集团的语言习惯建立起来的。” 一种语言的形成,就是一个创造有体系的世界整体的作业。玛克斯 德索也指出:“虽然,也许文学的效果在一开始以感觉意象的存在为条件,但这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是多余的了。语言已经凝聚成一个世界,一切精神效果都隶属于它,就像隶属于外在世界一样。”

必须指出的是,不同民族的语言棱镜所折射的世界是很不相同的,那些差异之点往往反映出不同民族看待世界的不同样式。

二、商务日语教学中常见的文化差异

商务活动中的文化差异最容易从不同文化背景的日常行为方式上表现出来, 如日常生活的问候语、隐私习惯、肢体语言、宴请礼仪、对动物和颜色的态度等。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1.接待与宴请中的文化因素

作为商务活动的首要环节,商务接待是商务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在此环节,如何互致问候、寒暄是接待人员必修的科目之一,其行为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公司的形象,对双方的成功合作有着很大影响。

(1)寒暄

在我国,首次见面握手是一个很自然的动作,而日本正式场合的初次见面一般都要互行90度的鞠躬礼而不是握手。鞠躬时,男士双手垂下贴腿鞠躬,女生将左手压着右手放在小腹前鞠躬,并礼貌地说“初次见面,请多关照。”

然后互相交换名片,一般来说,年纪比较轻的或者身份比较低的人要先递上名片。如遇老朋友或比较熟悉的就主动握手,甚至拥抱。如遇女宾,女方主动伸手就握手,但不要用力后久握。遇到老者亦然。

(2)等级序列

就像木村敏指出的那样,“在日语中,还有在日本式的看法和想法中,自己是谁,对方又是谁,是由自己与对方的人际关系来决定的。一个人作为个人获得身份同一性的前提首先是人际关系。即是说,存在着人与人之间这一事实。”

日本是一个讲究“序列”的社会,本尼迪克特早在50多年前曾说过:“日本人是从等级的观点来看待国内问题的,他们也用同样的观点来看待国际问题。 ”日本文化所想象的国际秩序趋于是一个等级序列,即每个国家都有一个与之相符的位置,在“要么在我之上,要么在我之下”这样的行为模式下,日本外交给人一种依附强权.缺乏道义的印象是很自然的。同最强大的国家结盟来达到战略目的可以说是近代以来日本外交的一个重要特征。

所以名片虽小,但在日本的人际交往中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为它有着十分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名片不仅通报姓名(以及名字的汉字各种读法)和地址,更重要的是,标明了名片主人的头衔、职位和所属机构。日本的社会习惯要求人们在接过对方的名片后,一定要仔细地审阅一番,根据名片的内容来相应地安排自己的言谈举止。只有在互赠名片、明白了对方的身份后,双方才能据此确定彼此之间的关系属于哪种规格,便能恰如其分地对待对方而不至失礼或越位。所以,日本人初次见面时,如不交换名片,他们就不好开口说话,因为他们不知道应该用哪一种敬语来称呼对方,也不知道应该用哪一种礼节。

(3)宴请

给人递东西时一般要求双手递。递刀等危险东西时,要把带有刃、尖等危险处朝向自己再递给别人。吃饭时,除了吃面条时,忌讳弄出声音。被人邀请或是受到款待后,日本人不仅要在分手时道谢,而且过后再次见面或通电话时,一定要再次致谢。有人说,日本人为了一件事至少要谢人家三次以上。

主人为客人斟饮料时,客人要端起杯子,续添饮料要由主人亲为,客人不通过主人而自己倒饮料被视为有失体面和失礼。

在吃饭的时候切忌舔筷(用舌头舔筷子)、迷筷(用筷子在餐桌上晃来晃去)、移筷(连续夹两种菜)、扭筷(扭转筷子用嘴舔食粘在筷子上的饭粒)、插筷(用筷子插着食物送进嘴里)、掏筷(用筷子从当中扒开菜挑菜吃)、跨筷(把筷子跨放在碗、碟上面)、剔筷(用筷子当牙签剔牙)。

(4)其他礼仪

日本没有特别侮辱人的手势。口中含着食物说话或者边走边吃均被认为不雅和失礼。

在众人面前女性的不加掩饰的笑也被认为失礼,女子笑时通常都要以手掩口,要尽量做到笑不露齿。

参加日本式宴会一般都要盘腿而坐,妇女则屈膝跪坐。在日本最忌讳女士分开腿坐,特别是穿短裙时更不能分腿而坐。不管男女,正式场合不能翘二郎腿坐,要求一定要把两腿并在一起,把两手放在膝盖上面。

2.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因素

谈判是贸易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国际商务谈判中由于谈判人员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语言、信仰、生活习惯、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道德标准乃至谈判的心理都有着极大的差别,而这些方面都是影响谈判进行的重要因素。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如果不正确认识这些差别,就可能在谈判中产生不必要的误解,既失礼于人,又可能因此而失去许多谈判成功的契机。因此,如欲在商务谈判中掌握主动把握契机就应对目的国的文化进行了解。

(1)交谈沟通方式

日本人在与人交谈的时候很少注视对方的眼睛,大多是看着对方的鼻尖。特别是对上司或长辈,常常要垂目低视。也有人闭上眼睛表示洗耳恭听当与人对视时,有些人会感到难为情而赶紧移开目光。当冒犯或妨碍他人时,要马上说“对不起”以示歉意,如果不这样,彼此关系往往会搞得很僵。

下级同上司在一起时,在上司没讲完之前一般不能插话。说话方式多是围绕所商讨的事项交换看法,以求得意见的一致。人们很重视交谈的气氛并琢磨对方的立场和看法,有时就是自己不同意,也会因考虑到彼此的关系和对方的处境而放弃自己的主张,迎合对方。

(2)拒绝方式

即便是非表明自己的观点不可时,日本人也不喜欢争执,往往习惯于避免正面冲突,拐弯抹角地说“我理解你的意思,但是……”,并将自己的理由陈述一下。还常说“我倒无所谓,只是社长说……”,或“某某某先生三番五次这样说,所以……”等等,往往推出第三者来婉转地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

对他人的要求、请求,如果日本人说“让我考虑一下”的话,通常则意味着否定。而且事后对方若不催促答复,多不会告知考虑的结果的。

遇上尴尬局面时,日本人出于礼节一般是继续留在那里,静静地忍耐,而不会公开表示抵触或退席。通常人们或是想办法改变一下气氛,或是无可奈何地忍耐下去。人们很注重揣度当时的微妙气氛。

3.产品的包装、设计中的文化因素

对于产品包装、设计与商标语言的不同喜好也是各国文化的浅层次表现。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语言信息的准确传达,更要考虑到对方文化的独特性。

日本人对数字的吉凶感觉很敏感,忌讳4(与“死”发音相同)、6(发音为“劳苦”)、9(发音为“苦”)。因此,平时的产品定价或包装上应该尽量避免这几个不吉利的数字。

日本人忌讳绿色,认为绿色是不详之色,故忌用绿色作为装饰;日本人还忌讳紫色,认为紫色不牢靠,因此机会用紫色纸或紫色布包装物品。

在商品上日本人忌用荷花(丧花)、狐狸(贪婪)、獾(狡诈)等图案。

在配置房间的时候,有人不喜欢东北方向,认为那是鬼门,是鬼出没的地方(此说起源于阴阳道)。还有人忌讳日历上的“佛灭日”,认为那天对万事都是凶险之日。为了免遭报应,人们立了不少规矩(如不能往蚯蚓身上撒尿等)。

日本盛行送礼,但馈赠礼品时一定要倍加小心,不使损坏,因为日本人忌讳“破损”。所以在选购礼品时尽量不要选购陶瓷、玻璃制品等易碎物品。而因为日语当中梳子的发音为“苦死”,所以非常不吉利,千万不可作为礼物来送给对方,不然等于给人送“苦”,是需要特别避讳的。

写信也有讲究。日本人忌讳收到倒贴邮票的来信。日本好一些的信封都是里外两层,如对遭遇火灾的人发慰问信时,一定不要使用双层信封,否则将意味着“祸不单行”。信封要竖着写,折叠信时要注意,不要将收信人的名字头朝下,因为那意味着倒霉之事临头。

如果遇到有些场合需要着和服时,左衣襟压在右衣襟上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因为那与死者装束相同),不过女式西服中的左衣襟压右衣襟则为常见。

三、小结

学习一门语言,其本质其实是在学习一种文化。作为当今中国对外贸易交流中依存度有增无减的日本,日语背后的文化背景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商务日语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学生在学习纯语言的同时去接受这种理念,拓展他们的视野,使他们真正成为实用型的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F.R. Palmer: Semantics[M], cup, 1982, P.21

[2] 萨丕尔,语言论[M],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P13

[3] 萨丕尔,文化.语言和个性[J],语文导报,1986年7期,P36

[4] 玛克斯.德索,美学与艺术理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P332

[5] 木村敏,人と人の精神病理学的日本[M],弘文堂,昭和47年,P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