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数学教育的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蒙氏数学教育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蒙氏数学教育的意义

蒙氏数学教育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蒙氏教育理念 培养 幼儿 数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052-01

在传统教育理念下,很多家长或者幼儿教师,对幼儿在幼儿园认识多少字、识多少数较为关心,但对幼儿思维能力却放任不管。而蒙氏教育理念下,在满足幼儿认知需求基础上,重视幼儿思维、心理等各方面发展。现阶段,我国幼儿教育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对蒙氏教育理念在幼儿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中运用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 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1.1 构建较为宽松的心理环境,消除幼儿对数学的恐惧

在幼儿数学教学过程中,为幼儿构建愉悦、宽松的学习与心理环境,保证幼儿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能够在自己兴趣支配下进行学习和操作。每个幼儿都是一个个体,个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学习兴趣也不相同,其对于数学会表现出不同的看法。很多幼儿对数字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对数学的恐惧,在具体教学中应该因材施教,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幼儿适当的增加难度,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应该放慢学习进程。同时为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同时尊重幼合肮撸鼓励其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在兴趣面前才能做到全身心的投入,对提升幼儿数学思维很有帮助。

1.2 丰富物质环境,激发幼儿数学兴趣

在幼儿园中都设置了教学活动室,幼儿园需要为幼儿准备丰富的操作材料,满足幼儿千奇百怪的思维。材料的种类要多,同时保证色彩的多样性,确保这些教学工具与幼儿的年龄相当,能够勾起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主动走向数学探究的世界中。

2 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

2.1 通过蒙氏教育操作材料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在幼儿教育中,常规的操作材料通常没有较大的差别,同时对这些材料的操作也通常是教师为了模仿或重复动作,操作材料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基本上就算完成任务,这对于幼儿探究能力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制约。相对来说,蒙氏数学教育理念对幼儿操作能力培养十分看中,要求幼儿对每个活动进行个别操作、分组才做以及机体操作等,幼儿具有充分的材料选择权,不仅符合幼儿认知规律,还能够提升幼儿的兴趣,锻炼幼儿打开思维空间。蒙氏教育数学教育材料都是利用十进制原理设计而来,根据十进制规律进行数的增减。同时,这些教具具有自动订正性特点,对提升操作效果很有帮助。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活动区,教师应该重视操作材料的投放,应该为幼儿提供创造的空间,锻炼幼儿的想象能力、概括能力等,促进其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

2.2 通过数学游戏,帮助幼儿构建数学思维模式

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具有高度的逻辑性、抽象性以及概括性的特点,且传统的数学教学以集体教学为主,在幼儿数学教育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幼儿能否接受或幼儿思维能力,采用重复灌输的方式,希望能够加深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其实不然,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导致幼儿厌学,对数学产生恐惧,无法形成数学思维模式。通过有效的游戏,能够为幼儿构建数学思维模式提供一条捷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通过多元化的智力游戏,开发幼儿的数学思维。在蒙氏教育理念下,存在一套利用游戏激发幼儿兴趣的教材,给幼儿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与空间,在游戏的欢乐中,帮助幼儿构建数学思维方式,提升其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2.3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引导,帮助幼儿理解数学概念

数学是生活科学,在生活中处处包含着数学知识,同时蒙氏数学材料往往都是生活中相关的东西,与数学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有计划的引导幼儿,帮助其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例如,在进餐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餐具分发出去,通过分发餐具的过程,引导学生联系一一对应的数学关系;同时,在户外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对自身位置进行观察,锻炼幼儿辨别方向的能力。从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出,在自然生活中包含了大量的数学现象,在幼儿无意识下就能够发生,教师通过有效的引导,能够让幼儿对这些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更加理解。当然,师在幼儿园再怎么进行引导也很难使幼儿理解那些抽象的数学概念。而当教师组织了适合幼儿水平的数学活动之后,就更需要家长在生活中为幼儿提供运用这些经验的机会了。因此,家长同样是幼儿学习数学的老师。教师还应该加强与幼儿家长的沟通,让家长给予其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指导家长对幼儿进行引导,逐渐提升幼儿的数学思维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蒙氏教育在我国幼儿数学教育过程中的运用,并不能死板硬套,还应该根据我国幼儿的具体情况,对先进的理念、教具等进行借鉴,同时加强科研,完善我国现有教学模式,形成具有中国化的蒙氏教育体系,促进我国幼儿教育水平。

3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蒙氏教育理念在我国幼儿教育中的运用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帮助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是一套优秀的幼儿教育法则。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通过对于蒙氏教育理念的借鉴,同时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不断的完善现有的幼儿教育模式,努力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任晓宇.如何在蒙氏教育中培养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J].新课程.2015,13(5):165-166.

[2] 贺俊.蒙氏教育理念在培养幼儿专注能力中的应用[J].读与写.2014,26(1):298-299.

[3] 穆志丹.蒙台梭利教育方法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5,19(9):336-337.

蒙氏数学教育的意义范文2

很多家长都听说过蒙台梭利教育,对蒙氏幼儿园或者蒙氏教育特色班很感兴趣。当问家长为什么为孩子选择蒙台梭利教育时,家长的答案各式各样。有的家长听说蒙氏教育很自由,孩子在这里非常快乐,于是崇尚自由快乐的家长就为孩子选择了它;有的家长的想法正好相反,他们听说蒙氏教育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而自己的孩子太调皮了,应该让孩子在这里学习守规矩;还有的家长说因为这种教育模式最著名、最先进,所以要为孩子选择最好的教育;有的家长则说不太清楚蒙氏教育是怎么回事,但是发现很多家长都争着抢着上这种幼儿园,于是随大流就给孩子报名了……

凡此种种,都表达了家长教育孩子的一种心愿,但是对蒙台梭利教育的理解并不到位,所以孩子接受蒙氏教育后的效果未必如家长所愿。可见,家长需要对之有一个较为全面与科学的理解,并使自己的教育观念与蒙台梭利教育观念相一致,才能充分发挥蒙台梭利教育的功能。

蒙台梭利教育为什么那么有名?

蒙台梭利(1870年―1952年)是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因创立蒙台梭利教育法而享誉全球,成为世界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蒙台梭利最初研究智力缺陷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发现早期教育在人一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后来致力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实验,创办了举世闻名的“儿童之家”。

“儿童之家”于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建立,招收3~6岁儿童,她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进行教学,使那些普通、贫寒的儿童在几年后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一一孩子们聪明、自信、有教养、生机勃勃。蒙台梭利的教育魅力轰动了整个欧洲,“儿童之家”开始遍地生花。蒙台梭利一边实践一边研究,她撰写的幼儿教育理论著作被翻译成37国文字;欧洲、美国还出现了蒙台梭利运动,许多国家相继成立了蒙台梭利教育研究会。

在我国幼儿教育领域,蒙氏教育的知名度非常大。对于家长来说,蒙氏教育很有吸引力,一些蒙氏教育名词也增加了它的神秘感,例如“敏感期”、“吸收性心智”、“工作”、“有准备的环境”、“自由”、“纪律”等。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蒙氏教育的最大问题不在于环境与设施是否现代与齐全,而是大家对蒙氏教育观念一知半解,甚至出现把蒙氏教育简单化为教具操作。有的家长发现孩子上了蒙氏班以后,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想和期望,于是产生许多疑问甚至误解,特别需要专业的解释与援助。

蒙氏教育的教具有那么神奇吗?

蒙台梭利最初关注残障儿童时,发现他们的生活环境十分恶劣,他们与精神病人一起关在疯人院,没有玩具,也没有任何适合他们抓握和操作的东西,她认为这样只会加速残障儿童智力下降,必须为他们设计能够促进心智发育的玩教具。经过不断完善,这些玩教具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包括感觉、体能、生活、语文、数学、艺术等方面。至于蒙氏教具到底有多少?哪些属于蒙台梭利创造的,哪些是后人创造的?已经无法做出精确的统计。

事实上,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孩子来说,没有必要操作全套蒙氏教具,因为很多知识和技能都可以在普通家庭中通过日常生活得到学习与锻炼。蒙氏教具的最大价值体现在操作过程中的专注与有序。例如孩子在操作粉红塔的时候,一定要先轻轻地取下工作毯,平整地铺在地面;再从架子上将10块粉红塔由小到大,一块块地取下来,整齐地摆在地毯上;然后坐下来,找出最大的一块放在第一层,接着找出次大块,放在最大块的上方,一直做到最小的一块摆放在最顶端;最后再一块块地放回架子上,地毯也收好。整个过程不左顾右看,也不被人打扰,自己专注地进行操作,也尊重别人操作玩具时的专注。从这个角度来说,经过蒙氏教育的孩子应该很有规矩。

蒙氏教具为孩子创造了独立学习、有序活动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孩子自理与规则意识;但是现代社会也很提倡合作学习与创新意识,有的教师与家长奉行所谓的“纯正蒙氏教育”,那么孩子的合作和创新能力将得不到充分锻炼,所以“原汁原味”地实施蒙氏教育是没有必要的。事实上,蒙台梭利本人也不希望人们原封不动地实施蒙氏教育法,她在演讲中曾经形象地说:“请大家要看我手指的方向,而不要只盯着我的手指。”一成不变地沿袭一种教育模式,只会走向死胡同,适应时代要求而变通思想,才能科学地幼儿。问题在于“变通”要遵循“手指的方向”,如果连蒙氏教育“手指的方向”都没有看清,就无法真正实施科学的蒙氏教育。

蒙氏教育的核心理念与独特性是什么?

如果是盲目追随蒙氏教育,而自己的教育观念并不与之一致,必然达不到预想的教育效果。蒙氏教育的核心理念与独特性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以儿帝为中心

蒙台梭利热爱儿童,具有强烈的儿童崇拜情结,以儿童为中心是她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起点与终点,反对一切以成人为本位的教育观念,尊重儿童的成长步调,要求给儿童以极大的自由活动权。这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是一种职业信念,需以尊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幼儿教育规律为基础。普通家长一般情况下达不到这一境界,结果把以儿童为中心简单化为一切顺从孩子,对孩子娇惯溺爱。即使是幼儿教师,也需要经过专业成长才能完全把握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方法。

“不教”的教育

有的家长发现孩子进入蒙氏班之后,老师不管孩子,孩子愿意工作就工作,不愿意工作就不工作,而且也不正经上课,每天就是随便玩,这样能行吗?从表面上看,这就是蒙氏教育在形式上的特点。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主张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环境,等待孩子自发、主动学习的时机,教师不能诱导、强迫孩子学习。在蒙氏教育中,教师不是孩子学习的“导师”,而是孩子的“助手”,主要任务是对孩子的发展了如指掌,为孩子创设“有准备的环境”,协助和支持孩子学习。所以,蒙氏教育要求教师和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同时对师资的要求也更高,因为“不教的教育”比“教的教育”更难,如果教育的尺度把握不好,很容易使“不教的教育”变成任性、随便的教育。

敏感州教育

蒙氏教育具有生理学和心理学依据,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进程设计课程。蒙氏教育认为0~6岁的儿童在一定时期内会对某些事物、在某些能力的发展上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若此时顺应孩子的敏感性,给予孩子适宜的环境,孩子就可以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例如感觉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数学敏感期、书写敏感期等等。所以,科学的蒙氏教育是非常及时的教育,成人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并随时给孩子提供符合他敏感期成长需要的教育,这要求教

师具有较好的心理学功底,而且因为每个孩子敏感期的到来并非在同一时间,具有个体差异性,所以教师要具有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育能力。

混龄教育

大部分幼儿园都实行分龄教育制度,也就是把不同年龄的孩子安排在不同年级学习,蒙台梭利创建“儿童之家”则是把60名3~6岁儿童安排在同一年级,实行混龄教育。蒙氏教育注重品德的养成,希望小孩子跟着大孩子学习,大孩子照顾小孩子,孩子之间和平相处。而一般情况下,孩子更愿意跟大孩子在一起,不愿意跟小孩子在一起,所以家长要做好心理准备,带领孩子一起接受混龄教育模式。

奖罚无用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奖罚是使用最频繁的教育手段,但蒙氏教育认为奖罚侵犯了孩子的尊严,不利于孩子自主精神的成长,造成孩子“不奖不行、不罚不听”的坏习惯。孩子的行为动机不是听从内心的需要,而是受外在因素的胁迫,为了获得奖励才守则,或者为了避免惩罚才遵守,一旦失去成人的奖罚就任意妄为,妨碍了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成长。蒙台梭利提倡成人为孩子提供适合其发展水平的材料与环境,使孩子能从自己的行为中及时得到反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我发现、自我矫正。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多为孩子创造正面学习环境,让孩子在内在需求和内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学习、自我完善。

白山与规则都不可少

蒙台梭利认为自由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基本人权。但蒙氏教育的自由不是放任或为所欲为,

“自由并非做你想做的事,而是要做正确的事”。在蒙氏教室里,孩子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只能自由地选择有益与有用的“工作”。可见,蒙氏教育提倡的是有规则的自由。成人尊重孩子自由的方法是:“你只要冷静的观望,保持一种尊重孩子的行为态度,使孩子在获取经验时,有完全的自由,在他们工作时不要干扰他”。于是,自由与规则高度统一的难题就归结到“工作”氛围的营造之中,教师要在幼儿园尽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家长则要在家庭中尽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当然,这不是说家长要把“工作材料”(蒙氏教具)买回家才有“工作环境”,而是创造有利于孩子全身心投入的健康活动以及滋养孩子身心协调发展的家庭生活氛围。

要不要为孩子选择蒙氏教育?

蒙氏数学教育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 蒙台梭利教具 解读 挖掘 反思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杰出的幼儿教育专家,被称为“幼儿教育之母”,她的学前教育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反映了新教育的要求,对20世纪初兴起的新教育运动起到了推进作用,并且对学前教育一直产生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我园作为苏北第一家引进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园所,一直以来,每位教师都在不断摸索、研究,形成浓厚的蒙台梭利教育科研氛围,教师从中得到成长,孩子们从中不断提高。

蒙台梭利潜心研制的教具广为流传,很多教具都堪称“经典”,影响许多国家、地区的孩子们,不仅启迪他们的智慧、发展他们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品质习惯。蒙台梭利教具蕴涵极大的魅力与潜能,值得我们解读、挖掘、反思。

一、对蒙台梭利教具的解读

1.蒙台梭利教具的区域性

蒙台梭利教具的区域性非常显著,分为日常生活练习、感官教育、数学领域、科学文化领域、语言领域、艺术区域等,各个区域相对独立,但又密切关联。

日常生活练习包括入蒙氏室、社交行为、动作的协调、照顾自己、照顾环境、烹饪工作等。蒙台梭利非常重视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因为日常生活技能训练不仅有利于促进儿童体力和各种能力协调发展,而且是培养儿童独立性的重要手段。

感官教育、感官训练和智力培养是蒙台梭利教学法的一大特点。蒙台梭利非常重视感官教育,她设计的一套“感官教育材料”从视、听、触、味、嗅等方面进行感官训练,以触觉训练为主,感官教育以配对、序列为操作原则。

数学教育,数学是科学之母,与生活息息相关,以数、几何、测量为数学结构,其中数棒、砂数字板、纺锤棒箱等教具非常经典。

科学文化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对生存环境及接触的人、地、事物的兴趣,建构自我概念,欣赏、观察各种现象,培养责任感。

语言教育是通过创设适宜的语言环境,逐步培养幼儿听、说、读、写的能力和习惯。

正如蒙台梭利所说:“必须注意为儿童设置一个适当的世界和环境,这是一个绝对迫切的需要。” 各区域井然有序的设置,以及相对固定的摆放,特别有利于幼儿良好秩序感形成,充分体现了蒙台梭利秩序感的原则。

2.蒙台梭利教具的严谨性

蒙台梭利教具的严谨性表现在多方面,首先,要有顺序,教具摆放在教具柜的顺序要从易到难;工作时,教具放在工作毯上的顺序要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一组教具的取放也有要求,如粉红塔,取出时从小到大,收放时从大到小;同一个工作的几个步骤是逐次展示的。

其次,教具有损坏、污染的,一定要修补或清洗,呈现在孩子面前的应该是完整、精美的蒙台梭利教具。因此,教师每天检查教具是任务,也是责任。操作中尽量少语言,用动作教导孩子,动作要简洁、准确。

对待教具严谨的态度势必影响孩子工作时的态度,每次检查、操作教具都要做到认真、专注。专注性从蒙台梭利教具开始得到发展,基础夯实了,孩子工作时会更专注,对待任何事情也会一样专注。

3.蒙台梭利教具的操作性

蒙台梭利说:“我听过了,我就忘记了;我看过了,我就记住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的确,“做”是任何学习的关键,操作是蒙台梭利教具的重点。

在蒙氏工作室里,即便托班的孩子也是那么独立,孩子们很有主见地选择工作,完成工作就独立摆放回教具柜,完全是独立的个体。其实,孩子就是独立的个体,不是成人的附属品,独立有利于孩子成长。

孩子们工作时是自由的,他们自由地选择工作,快乐地工作,这自由不是无约束的自由,绝没有大声喧哗与吵闹,因为,这种自由由大家共同制定的规则进行约束,这规则是大家同意的,必须遵守。

蒙台梭利教具的操作具有重复性。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儿童在重复的过程中实现机械性记忆,在重复的过程中进行建构。重复操作是孩子的需要。小班的文文选择串珠筒的工作,先将串珠按照颜色分类穿好,然后,按大小分类穿好,后来按形状穿,她重新穿了第二次,最后,她看着串珠想了一会儿,按照是动物和不是动物的分类穿好,她轻轻走过来举给我看,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我伸出大拇指,文文笑着回去继续工作了。

当两个孩子都选择同一个工作时,他们或许会说:“你玩过了,我再选。”或许他们会在一起,一个操作,一个耐心等待。有时,他们会共同合作,使工作更有新意,充分展现互动性的交往原则。

我们对某些工作设计不同层次的内容,如剪的工作,对于小班孩子而言,能剪好长直线已经很好了,当发现有的孩子已经不满足剪长直线时,我们投放了一些曲线和简单图形,结果,潇潇、可可几名孩子剪简单图形非常好,水平的确很高,于是,再次投放比较复杂的图形。又如大班孩子制作数字卷,随着数字增大,数字卷增粗,难度不断增加,就这样,孩子们不断自我挑战,不断取得进步。

随着对蒙台梭利教具的深入研究,更领会蒙台梭利的秩序感原则、独立性原则、自由化原则、专注性原则、重复性原则、互动往原则、自我挑战性原则。蒙台梭利教具的操作处处体现这些原则,而这些原则又具有指导性作用,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

二、对蒙台梭利教具的开发和设计

蒙台梭利教具以其科学的设计理念、独特的操作魅力、无比的教学价值,对孩子们的影响力是至深至远的,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不断挖掘、不断延伸,结合本地本园情况,最大限度发挥蒙台梭利教具的价值和功能。

1.与主题活动相互整合

幼儿园整合课程是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编定的课程用书,课程中的主题活动在主题内容上相对独立,但在知识体系上相互联系,各个主题的扎实开展有效促进幼儿发展。

如果使主题活动和蒙台梭利教育相互渗透、有效整合,将是怎样的呢?我们以主题活动内容为切入点,制作蒙台梭利主题延伸教具。例如在主题“车子叭叭叭”活动中,我制作了数学教具:卡车运水果、动物小火车;感官教具:车的拼图、迷宫;文化教具:特种车……再如结合“蔬果舞会”这个主题,我制作了感官教具“蔬果嵌图”;数学教具:蔬果排序……“动物朋友”这个主题,科学教具:动物的家;动物的尾巴;美术教具:动物粘贴……深深吸引了幼儿兴趣,每一个主题中,蒙氏活动中得以渗透,同时,我努力把教具制作成蒙氏教具的延伸,真正发挥蒙氏延伸教具的价值。

2.与思维活动相互整合

思维是人类大脑能动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是人类开动脑筋、认识世界过程中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是人类大脑的一种机能。

为了促进幼儿思维的发散,制作并投放了一些活动教具,如求同分类;找图上不合理的地方;多了什么等,孩子们在操作中开动脑筋,促进思维发展。

3.与时事事件相互整合

我们生活的世界每天都有很多事件发生,我们引导孩子关注、倾听,特别以我们祖国有意义的、重大的、感人的事件为主,把这些事情充实到蒙氏工作中,如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天路――铁路竣工;2008申奥成功;福娃诞生;四川大地震等,大大提升孩子们对时事的交流频率,增强热爱祖国之情。

通过与主题活动的整合、与思维活动的整合、与时事事件的整合,蒙台梭利教育与主题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渗透,有助于课程一体化,有助于知识完整化,有助于孩子学习连贯性,更有助于蒙台梭利教具的传承与发展。

三、对蒙台梭利教具的反思

对蒙台梭利教具有了进一步认识与解读,对蒙台梭利教具有了进一步延伸与挖掘,还需要整理与反思。

1.是否通读蒙台梭利著作

蒙台梭利教师应该阅读大量蒙台梭利著作,如《发现儿童》、《童年的秘密》、《吸收性心智》、《蒙台梭利教学法》等,从中深刻理解蒙台梭利儿童观、蒙台梭利教师观等理论性知识,然后更好地指导工作,更好地进行蒙台梭利教具研究。

2.是否考虑更加全面细致

设计制作蒙台梭利教具时,要考虑到适应年龄、错误控制,还要考虑到兴趣点,既要美观安全,又要经久耐用,努力呈现更完美的蒙台梭利教具。

3.能否做到心中有“教具”

蒙台梭利教具是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载体,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用蒙台梭利教具进行蒙台梭利教育,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没有用蒙台梭利教具时,也应该进行蒙台梭利教育,心中装有“活教具”,这才是蒙台梭利教育的最高境界。

蒙台梭利说:“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的一时,还决定他的一生。”

参考文献:

蒙氏数学教育的意义范文4

目前蒙特梭利教育可谓是深入人心,很多家长对此很感兴趣,国内也陆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蒙氏教育幼儿园。但总的来说,蒙氏教育在国内也还算是摸索期、发展期。它确实是一个“好东西”吗?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吗?为此,本刊对美国一家已经有26年发展历史的蒙氏学校――Stepping Stones Montessori school in East Lansing,MI.USA进行了特别访问,希望能给家长们提供一个参照视角。

访问校长

《为了孩子》:请概括性地谈一谈你们的办园思路和理念。

答:协助孩子发展各方面的潜能、基本常识、思考方式、人格教养,激发培养孩子天生的学习本能和终身学习的习惯,为他们一生奠定智慧和品德的基础,使孩子能完美成长。

可概括如下几方面:

1.使人成为“人”

蒙台梭利教育的目标是使人成为人。第一个人是刚刚出生的生物性的人;第二个人是为人,就是受过教育、具备了教养、具备了人格的人。也就是说,人格形成才能成为真正的人。

2.启动自发性的智能

创造是自然而生的。孩子内在有一种执着追求知识和求发展的冲动,那是内部发生的原动力。但如果这种内在冲动不通过教育去启动他,将会使孩子本身存在着的巨大能量迟滞,并最终慢慢消磨掉。

3.协助孩子自我发展

让孩子发挥他自身的生命潜能,通过自身的实际的活动来发展自己各个方面,包括人格的养成,这是我们教育的真谛。

4.创造有准备的环境

我们认为环境是有生命的,这个环境包含孩子成长所需的一切事物的积极意义,是老师为孩子专门准备的,同时也要将所有不利于孩子成长的事物加以排除。

5.给孩子自由

要给孩子自由,让孩子自由选择对象、自由注意工作做到何种程度等,促进他们自发性地表现自己。但自由并不是放纵,任性、无理、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碍团体的活动等都要严格地禁止。

《为了孩子》:孩子入园手,家长要扮演怎样的角色?

答:我们鼓励父母参加学校活动,邀请父母对课堂观察,定期召开家长兴趣会议,讨论教材和一些专门活动。我们认为父母对孩子在教室的活动理解得越深,回家越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当父母在家中也用同样方法教育时,孩子会感到生长环境一致,从而得益更多。

《为了孩子》:在3~7岁阶段,哪些能力是务必要培养和树立起来的?

答:

1.实际生活领域

孩子在参与生活实践的过程中,获得一些技能,形成一些意愿,潜在的间接目标是培养独立性、秩序感、专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集体生活能力和树立自尊心。

2.感觉领域

蒙特梭利感觉材料能吸引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和嗅觉,从而可以启发孩子创造大量不同的活动,发展孩子探索和创造的能力。

3.语言领域

孩子要想学习写,必须先具有写的机械运动能力。让孩子在关键的敏感期里熟悉书写语言的工具,这样,到了后来,孩子“爆发”式地书写语言就成为自发的过程,而不是辛辛苦苦地学习书写规则和机械练习。

4.数学领域

秩序、精确、注意细节和顺序感来源于生活,而感觉材料为“数学头脑”奠定了基础。当孩子发现了数字间的关系系统时,就会逐渐形成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音乐领域

听经典音乐和其他类型的音乐、合唱,用一种乐器演奏等,还可以教孩子识谱,训练其音乐欣赏力。

6.道德与情操领域

人必须尽可能从孩提时代起就在区别美与丑、善与恶的感受的萌芽中发展。在幼儿具备秩序的敏感期内,积极培养孩子的智慧与良知的感受性。

《为了孩子》:对中国父母有些什么总结性的忠告?

答:让我们以蒙特梭利名言共勉之:

激发生命,让生命自由发展,这是教育者的首要任务。在进行这样一种细致的工作时,需要有高度的艺术,要把握时机和恰到好处,不致造成干扰和偏差。孩子们的心灵正在充分发展,他们的生命依靠自己的力量,而我们只能是帮助他们。

学校现场实录

这是一所典型的蒙氏教育学校,建于1982年,是私立的。学校有一个“幼儿班”,收1~3岁宝宝;两个“学前班”,收3~5岁宝宝;一个“小学班”,收6~10岁孩子。每班有30个学生,4个老师,其中一位是主导老师。所有主导老师都有蒙特梭利专业教师证书。

*教具:突出关键点

教具的设计原则是使每个教具都突出某个特定的概念或难点,便于将注意力集中在关键概念上。

积木数学教具分别代表1到10,珠子数学教具分别代表1、10、100、1000。

*教育:“不教”

没有课表,不划分上下课时间。教师的工作不是“教给”孩子他们所没有的知识,而是在一个精心准备的环境里,让孩子按照自己内心的需求,自由地挑选“工作”。

一个孩子挑选了除法教具,也随意挑了一道18÷3=?的算题纸。他从盒子里拿出18个小珠子,在教具孔内整整齐齐地插成三排。一看,每排是6个小珠子,就高兴地在算题答案处写上“6”。孩子完成这项“工作”后,将教具放回原处,又挑选另外一套教具,自由地、专心地“工作”起来。

*教师:观察者、引导者、维护者

教师的工作是观察每个孩子的内心需要,依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仔细观察每个孩子的发展,提供适时的引导,并给学生恰当的鼓励。

主导老师在集体教学中,为孩子示范教具操作,是集体的组织者。30个学生大都是单独地各做各的“工作”,4个老师要在教室里来回走动,给单个或小组孩子提供经验、指导,和孩子谈话,帮孩子一起解决困难。

教师还要仔细地准备和维护学习环境,当孩子表现出烦躁、无理或捣乱行为时,教师要给予干预,让他们投入到别的活动中去,为孩子准备和维护一个积极有序的学习环境。

*班级:混龄

教师不是教室中唯一的信息来源,学校鼓励年龄大的孩子帮助比他们小的孩子,并且充当活动的领导者,为其他孩子作出榜样。

小骅和凯西两个孩子坐在小桌旁玩数字游戏,一条小蛇由1~10的数字组成,小骅5岁,带着4岁的凯西将1~10的数字一个个剪下来,然后再排好次序,一一对应地贴在小蛇身上。两个孩子干得很投入,不知不觉自己就学会了1~10排序的抽象概念,锻炼了手工技巧,还培养了小骅的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集体生活的发展。孩子可以在很大的范围内选择自己的朋友,发现和探索别人身上具备的一些和自己不同的特质。只有在孩子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是不同于别人时,他才会知道如何善用和他人分享、合作及互相尊重的机会。与人合作、尊重他人是蒙特梭利教室集体的基本概念。

*理念:有限制的自由

在这学校里更多看到的是孩子自主选择、自由地“工作”、走动、交谈。对孩子自然流露的信任是对其独立性的信任,即在各种情境下都觉得“我自己能做”的独立性。只有提供自由,孩子才能随时选择最感兴趣的活动教具和材料,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但这自由是“有限制的自由”,包括有目的地、小心地选择,使用材料的自由,指导自己学习的自由,与他人交往的自由以及在一定的空间内自由活动的自由。

学校还非常强调个体责任感的发展。例如,用完材料后,孩子必须把材料放回架子上,下课时孩子都把自己的坐椅和小桌子整理得干干净净。

*效果:主动的平静

教室是开放的,孩子在教室里随意走动,选择自己喜欢和需要的工作。当他着迷时,开始专注于这个事物,就会平静地进行工作。

在自由的同时又是有序的。孩子在选择自由的同时,也选择了责任,那就是维护教室的稳定、不干扰到他人,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教室里显得比较“安静”,每个孩子都在专心地做着自己的事,孩子们说话的声音很低,老师说话的声音也是很低、很轻柔的,这种安静、稳定和有序是在一般幼儿园很难看到的。

*注重:实际生活教育

蒙氏数学教育的意义范文5

如果使用得当,电脑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具有传统学习工具所不具备的强大互动功能,它能使孩子的学习发生质的变化。即使和电视、VCD、DVD等学习工具相比,电脑软件也有非常明显的优点。科学研究表明,人在看电视时候的大脑电波,和人在睡眠时候的相似,大脑细胞得不到足够的刺激。而孩子的大脑正处在飞速发育过程中,刺激大脑细胞,并形成更多的髓鞘,是决定孩子早期智力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电脑软件的交互式程序设计,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被动地接受信息,更要主动地参与,主动地观察、思考和探索;同时,电脑软件具备常人所没有的耐心,以永不消褪的热情来与孩子进行反复的交流(幼儿常常喜欢重复玩某个软件的某一部分,乐此不疲),给孩子们一个深入学习的机会,直到孩子们打算进行更高级别的学习。

据我所知,孩子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和途径包括:实践、交流、合作、探索、表达、获得快乐和自信等等。基于此,好的儿童软件应该给孩子探索和思考的机会。所以妈妈们在选择的时候可以考虑该软件能否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给孩子自由尝试的机会等;而在指导孩子操作的时候,应将探索和自由操作的机会让给孩子,给他们最少的帮助和最多的鼓舞。

PART1:“开发创造力”软件

儿童软件有很多种,有学英语、学拼音、学数学、学画画和游戏的等等。作为家长,我辅导我女儿也用过多种儿童软件。我发现,有些软件用来开发孩子的创造力,特别有意义。

《神奇蛋糕派对》(省略)中有一个场景,要求小朋友从树上采集一定数量的橙子。橙子从大树的高处连续下落,篮子在大树的底部,中间有很多树干阻碍着,橙子一旦碰着树干就会摔得粉碎。小朋友需要通过啄木鸟、树叶等工具,迅速在树干中间开辟一条通道,到达树底的篮子。由于每次橙子出现的位置、树干的排列都不一样,小朋友每次都要考虑:怎样才能最快地开辟一条通道?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孩子仔细观察树干的排列方式,并思考树干排列方式对橙子和篮子的影响,然后采取合适的动作去影响橙子的运动。

对于4~6岁的孩子,刚开始这样的练习,会有一定的难度,但几次之后,孩子就能正确地采集到橙子了。

熟练完成这样的练习后,孩子今后在碰到相似的难题时,就会习惯性地先去仔细观察、思考,然后得出自己的结论,采取动作。在这个过程中,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家长不要替孩子做得太多,并鼓励孩子在遇到困难时不要轻易放弃。

我女儿在3岁的时候,特别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就是画画,我为女儿装上了《金山画王》(省略),这样她使用电脑制作各种图画时更快捷、方便了。《金山画王》里有大量的植物、动物等素材,有的还会活动。我女儿将它们随意拖放到屏幕中央的画布上,组成自己喜爱的图画。有时她还会拼出一些匪夷所思的画面,比如几只狼和一群绵羊在一起玩,她“咯、咯”地笑,觉得这样很有趣;她天马行空地编着故事,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我发现,通过自己编故事,孩子学到的内容更多。电脑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培养创造力的机会。

其实,关闭电脑以后还可以继续创造。例如:用电脑打印出图画的线框,然后用蜡笔涂色或用其他的颜料进行补充修饰。女儿有时用剪刀剪下喜爱的部分,用胶水拼贴起来,并称这是她的“艺术创想”。

PART2:“培养逻辑思考能力”软件

不同的儿童软件有不同的侧重点,有的软件则着重于培养孩子的观察、思考和逻辑推理能力。

《蒙氏仿真感觉教学》(省略)中有一个单元“渐变色板”,要求小朋友将不同的色板按照由深到浅的顺序重新排列,以训练孩子分类、序列等逻辑推理的能力。首先,小朋友需要通过观察,区分不同的颜色;然后,找出每一种颜色中不同深浅色板;最后,按由深到浅的顺序依次排列。我女儿在不到4岁的时候,就特别喜欢玩这个练习。有时,她辨别、判断、找到下一个色板的速度,比我们大人都要快,确实令人吃惊。

可以想见,孩子能够熟练进行“渐变色板”这类的练习之后,今后在碰到各种复杂的现象、问题时,就能够顺利地进行适当的逻辑推理思考了。

PART3:“提高观察力”软件

I SPY系列软件(省略),或者要归入儿童游戏类。虽然它的界面和发音都是英文的,很多部分我女儿也听不懂,但这些并不影响她对这款软件的喜爱。

在一所大房子内,有十几间房间:餐厅、卧室、书房、阁楼等。每间房间里,或明或暗地摆放着许多物品。小朋友需要根据屏幕底部的英文单词提示,找到全部的相关物品。有些物品隐藏得极其巧妙,如夜晚树丫上的一个字母“Z”或一只倒挂的蝙蝠等,即使是大人要发现它们也很不容易。但每次我和女儿一起玩这个软件,女儿往往能比我更快地发现那些隐藏的物品。她对那些细微事物的观察能力之好,总是让我吃惊。

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孩子长大以后,在小学、中学阶段,考试审题时不注意丢分了,而孩子自己也觉得很冤枉:明明会做的题,因为审题不小心错掉了。在这里,我要提醒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其实,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发展存在着敏感期,有些教育学家称此为“学习或教育的关键期”。当孩子处在某个敏感期时,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会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而1.5~4岁正是孩子观察细微事物的敏感期。

电脑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机会,那些探索性的软件,可以很好地培养和锻炼了孩子的观察能力。

PART4:“拓展学校里的学习活动”软件

孩子需要各种机会,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接触同一概念和实践同一技能。孩子在学校里学习到的知识,可以通过家中的电脑进行拓展和深化,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

秋天的时候,我女儿的幼儿园组织家长和孩子去郊外摘桔子和挖红薯。这真是一次非常有趣、有意义的活动。回来以后,我在电脑里安装了有关植物百科方面的软件,帮助女儿完整地了解植物成长的过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女儿和我经常讨论关于植物的知识。

女儿在幼儿园里参加了蒙特梭利感觉教学的学习,可由于时间短、教具少、孩子多,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亲自操作教具,因此多次听到女儿在家抱怨,老师没有让她玩教具。于是,我在电脑里安装了蒙氏仿真感觉教学软件,一打开软件,女儿就高兴地跳起来,嚷着要玩。

蒙氏数学教育的意义范文6

一、艺术教育为主导部分

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是能发挥美育功能的重要途径。孩子充分参与的,以孩子为主导的艺术感受过程是才能够使孩子在小小的心灵下种下美得种子,并让这颗种子发芽并在未来的人生里成长为参天大树。

时间,空间,材料和鼓励是幼儿艺术体验的基本要素。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鼓励孩子去实施和创造是在国际幼儿园艺术教育中优先考虑的事情。在瑞吉欧体系下的国际幼儿园都有一个称之为“工作坊”的空间,在一些幼儿园也称“艺术家工作室”。工作坊主要有以下功能,第一,作为孩子们的艺术教室,这个空间让孩子接触不同的材料并熟练各种不同的技巧,就像陶土,绘画,环保材料组合装置等具有一定象征性的符号。其次,这个空间能够让家长了解了孩子艺术活动,并使其在家庭内部借鉴方式以实现孩子的持续性艺术发展需求的目的。第三,工作坊往往也承担了孩子成品展示的功能。“工作坊”中放置安全,丰富的材料。对于孩子来说,材料越丰富,越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及创造力。这些材料有环保回收材料,比如瓶盖,旧衣服,软木塞,安全的五金器具,卫生纸芯,纸箱子。也可以是食物原料如面团,棉花糖,蔬菜,意大利面,当然也包括传统的艺术绘画材料及工具。以棉花糖为例,传统的做法是将棉花糖黏在纸上做出各种造型,但在一些艺术老师眼里,形状大小一致,但颜色不一致的棉花糖很像一个个分子,连接棉花糖分子的是长度一样的牙签,孩子们不需要高超的配色技巧和造型手段,只需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将“分子”与“分子链”组合到一起做成复杂的或简单的“分子链结构”。面包也经常会做出象征性的形象,当孩子们拿到一块柔软的生面,很快便意识到其可塑性,触发了他们动手制作的灵感。

图1:在工作坊里,老师讲述故事,孩子用自己得画笔画出自己想象的场景

工作坊的管理者是一名驻校艺术教师,她/他的主要工作室管理工作坊以及组织孩子的艺术活动并评价其过程以及安排成品的展示。瑞吉欧的孩子能够有目的的完成艺术工作,驻校艺术教师阅读他们的作品,并通过反复阅读制定下一步的计划。当然,她/他不是唯一的阅读孩子作品的成人,园长,行政人员以及班级的主班教师都会参与到作品阅读中,并小心的储藏和展示这些作品,让幼儿知道成人对他们作品的重视程度,进一步鼓励幼儿更投入的艺术创造。

图2:室外艺术教育探索

以蒙台梭利理论基础为主的国际幼儿园则是在教室设置专门的艺术区角,蒙氏认为教育应该从两方面出发,一是培养孩子对美的喜好情感,二是培养幼儿对丑的厌恶情感。蒙氏幼儿园在教室环境布置上强调美的原则,并设计了音感钟五线谱等教具。蒙氏幼儿园的艺术活动主要围绕音乐和艺术开展,艺术区角的布置围绕着听觉联系,听辨音乐,节奏感培养,认识五线谱,色彩,黏贴与建构,泥塑,剪纸与编织期各领域设计。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需要和发展水平在不同的区域选择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和对材料的操作来实现对美的情感培养。

二、主题教学活动下的美学教育

在以瑞吉欧为理念的国际幼儿园,教师带领幼儿通过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侧面对某一主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从而帮助幼儿获得直接的、完整的经验。为了孩子将主题讨论的更为深入,通常一个主题会持续一个月的时间。社会认知,自然科学认知,语言发展,数学能力,体能游戏,音乐及艺术创造的教学活动全部关联这个选定主题,环境创设,教室布置,包括外出观摩体验活动都是围绕该主题,主题活动具有开放性或探索性的特点。在以主题活动为主要教学模式的国际幼儿园,教师将音乐,艺术,数字认知等融入到一个有机整体活动当中。比如,世界知名故事的主题下,孩子们自己制作简单道具,及服装,尝试着去表演这个故事,其中穿插音乐表现,最后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展现了什么样的美德。

图3:孩子们在演绎圣马丁救济穷人的故事

在每个主题结束之后,孩子会得到一个档案袋,这也就是多元智能理论的档案袋评估法。档案袋里有孩子根据这个主题完成的艺术作品,还有对主题讨论的过程的记录,有时候也会有照片。这种高效简单的评估方式不仅能够反应孩子的发展,也能够看到孩子的兴趣所在。从美学发展的角度,孩子在回顾自己的作品变化中,感知美的不同层次,感受同一个主题下不同形式的美。

三、多元文化的滋养下的节庆文化

20世纪20年代,多元文化主义的概念就已经提出,并在美国这样的多族裔国家得教育中开始出现。在国际幼儿园,学生国籍构成较为复杂,70%的家庭有在两个以上国家生活的经历。在国际幼儿园,将多元文化教育中的美W教育引入课堂并非简单讲解或观摩某些文化中的艺术作品,而是将多元文化艺术内容深入到幼儿活动与实践中,并成为整个幼儿园的有机部分。这一点在节庆文化中有非常突出的表现。节庆是美育的重要手段,以德国的狂欢节为例,这一天孩子们将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角色,穿上这些角色的特定服装进行装扮,例如超级英雄、可爱的动物、公主王子等其他任何他们想扮演的角色。儿童从2岁就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取向,尤其对服饰美感有了一定视觉感知。这个节日不仅让孩子度过充满幻想和奇趣的一天,也在不经意间满足了孩子对服饰审美的需求。使孩子们在节庆中用自己的眼睛和感受体会一些美的东西,并得到了亲身的体验。德国另一个有特色的节日是圣马丁灯节,在每年十一月上旬,孩子们邀请自己的父母到幼儿园一起制作灯笼,形式没有规定,无论是中式灯笼,还是德式的马灯,亦或是环保材料制作的灯笼,对于孩子们来说,重要的意义是在于制作形式是由自己决定并亲手完成,而在户外一边唱歌一边游灯的形式带给了所有非德裔孩子的新的文化美学体验。

图4:孩子提着自己制作的灯笼参加游灯活动

从德育角度来说,孩子们认识了圣马丁,了解到他是一位帮助穷人的游侠。这种仪式性的跨文化体验给孩子们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上述两个节日在北京金翼德懿幼儿园以及好思之家幼儿园这两个以德国教育理念为主的国际幼儿园是能够充分体验感受的。

四、自然中发现美

丰富的外出郊游活动成为生态式审美教育的实现途径。大自然是幼儿美育的宝库。陈鹤琴认为“大自然是我们的活教材”。在金翼德懿国际幼儿园,每月至少有一次郊游。孩子在七彩蝶园看到蝴蝶飞舞,想象自己是一只蝴蝶在空中自由舞动,审美的想象力渗透到审美的感知中,使审美感知的内容更加丰富深刻。金翼德懿幼儿园大班每年一次的毕业外宿让孩子们脱离父母的陪伴,和同学们及老师在大自然中独立捡柴生火,搭帐篷,干农活,盖由树枝做成的房子。孩子们感受到的已经不仅仅是自然的美,他们还要学着跟自然相处,他们学会了尊重大自然,增强动手能力的同时还激发了他们的审美创造力。

图5:参观七彩蝶园

总的来说,国际幼儿园理念更为开放,教师背景多元化富有创造性,所有的课程设计及活动都是以孩子为主导,基于这些方面,使得国际幼儿园的美育具备上述特点。我相信随着北上广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此类幼儿园会蓬勃发展,给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带来新的生机。当然,也让幼儿美育这个课题走向更宽泛的领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