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渔业养殖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渔业养殖体系范文1
论文关键词:职业素养;训练;养成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等)。
中职教育是培养行业需求的中等实用型人才的教育。学生就业岗位主要在各行业的生产一线,如何在中职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实施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是摆在职教工作者面前现实的课题。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内2006年开始,着手对学生职业素养进行系统训练和养成,探索出一套职业素养的管理目标体系。该体系包括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有课程标准设定的职业素养教育目标及内谷,以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为主导构建职业素养养成教育课程体系,以岗位基础课及岗位课程为主体开展行业职业素养教育;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训练课程,即以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训练基地为载体,开展系统的学生团队协作、交流沟通能力、执行力、创业能力等职业素养强化综合训练;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日常训练,即将职业素养要求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相结合,探索并建立适合专业实际的职业素养养成日常训练载体,将职业素养养成渗透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管理中。职业养成教育贯穿于整个在校期间,分别在六个学期实施,具体如下:
一、学生职业习惯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第一学期)
职业素养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如个人缺乏良好的职业素养,就很难取得突出的工作业绩,更谈不上建功立业;从企业角度来看,唯有具备较高职业素养的人员才能实现生存与发展的目的,他们可以帮助企业节省成本,提高效率,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从国家的角度看,国民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正因如此,“职业素养教育”才显得尤为重要。
在专业方面,强调安全规范操作、爱惜电子测量仪器,测量仪器的正确使用;在教学中体现企业岗位要求;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培养工作过程中的团队协作意识;强化企业5s管理的必要性,并贯穿于实习过程的始终。在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方面,设计了为期3周的职业素养强化训练周,请部队教官进行军事化训练,其间穿插课堂行为规范(起立、坐姿、课堂礼仪等)和课下行为规范(清洁卫生、仪容仪表、待人接物等)的项目训练等等。
二、学生职业化行为养成训练(第二学期)
中职生从学校到社会人、再从社会人到职业人、再从职业人到企业人,学校在传统教学中过于强调专业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将学生直接从学校人培养成了企业人,造成学生超过基本职业能力以外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缺失和不健全。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弥补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资源和手段的不足,我校在发展学生专业能力的基础上,针对企业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增加“从学校人向职业人转变、职业人向企业人转变”的培训过程。
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育教学模式,推行“教、学、做”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倡导问题导向课程教学模式、技能导向课程教学模式、课堂与实习实训地点一体化等课程教学基本模式,既有力地提升了专业技能教育实效,更使得职业素养培育理念深入人心。
在具体操作中,为了培养学生“文明、规范、服从、吃苦”等职业素养,根据当前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用人单位对员工职业素养的要求,我校制定了一套“学生职业素养强化训练方案”。此方案包含队列训练、理论课程、拓展活动三个方面的内容。整个训练从最简单也最基础的站立行走、吃饭叠被、礼貌问好等日常行为规范开始,以此为突破口强化学生的素养。理论课程以教育学生做个感恩的人、有责任的人为主旨开设一系列相关课程,通过对学生心灵最深处的震撼从而达到警醒的作用,感恩课堂让学生重新回头再找找平时被忽视的父母之爱,再想想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学会用心感恩、学会用情感激。拓展活动告诉学生,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承担责任,解决问题。人生大舞台角色很多,每个角色都赋予我们不同的责任,全心投人做自己应做的事,不逃避、不推诿,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同时邀请用人单位人事部门领导为学生讲解企业选拔人才的标准,使学生更加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每一个环节都是以用人单位需求为标准,以提高素养为目标,军事化的管理与理论、思想教育从内、外两方面同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地引导,进而达到短期强化的目的。
三、专业的职业特点强化(第三学期)
在全面实施职业素养养成教育过程中,将职业素养养成教育贯穿融入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职业核心能力教育融人到职业素养培养全过程。坚持“高素质、高技能”并重原则,把“高素质”养成和训练工作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全面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坚持日常养成与集中训练相结合;坚持校企合作。系列的职业素养养成训练,完善的保障体系,使学生的职业定位、职业意识、职业规划“从无到有,从低到高”,逐渐具备了一名合格“准职业人”应有的素质。
在专业教学实施时,模拟企业的用工要求,提高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如电信专业的电子技能实训,在第一学期时,要求学生每十分钟焊30个合格THT穿孔焊点,到了第三学期,每十分钟需焊100个合格的THT穿孔焊点,并且还要熟练掌握表面贴装的贴片元件焊接技巧,通过螺旋上升的技能训练,强化专业技能。通过各种渠道,利用教学实习和校企合作,实现企业和学校的无缝对接。例如,采用工学交替的教学管理办法,将电信专业学生送到富士康进行为期3个月的SMT生产线实习,亲身感受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学习最先进的电子工艺技术,返回课堂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适应岗位发展的需求,为日后成为合格企业人做好准备。
四、准员工培养计划(第四学期)
职业素质的养成受管理和教育的影响。许多在校比较调皮的学生,工作一段时间后其职业素质能够得到很快提高,这和他们身处完全真实的职业情境密切相关,尤其是真实职业情境中的管理要素对员工素质以及能力提高能起到非常有效的影响作用。简单地沿用道德教育的说教是无法有效地培养职业素质的,必须的途径是通过职业情境的建构引入企业管理要素。因此,在情境建构过程中,如能有意识地引入企业管理要素,将达到职业素质培养与职业能力开发相互促进的效应。
在教学和日常学生管理中,学校从企业认知、职业定位、职业心态、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团队合作、有效沟通、企业先进生产方式、时间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
在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找准职业定位。通过典型案例,教育学生要把敬业当成本份,培养学生的企业归属感,渗透企业文化教育,强调职业道德操守,加强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其即将就业的职业世界,强化其作为工作者的角色意识,激发其发展的愿望,是有效培养职业素质的前提途径。在实训过程中,加强学生抗压能力的培养。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处于稳定和平的状态,大多数年轻人没有经历过磨难,尤其是90后的独生子女,他们大都受到家长的过度保护。现在很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要考察应聘者的工作持续性,因为工作持续性是抗压能力最好的标志,不少员工是因为压力大而选择频繁的跳槽。通过在实训教学中逐步加大工作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抗压能力,寻找适合自己的解压方法;教会学生学会求助,要有团队意识,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及时求助于他人,这对缓解压力很有帮助。
五、全程跟踪顶岗实习,形成良性循环(第五、六学期)
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为保证职业素养教育的连续性,我校每五十名学生派驻一名顶岗实习管理老师,顶岗老师在生产一线,了解新技术、新工艺,以便提高教学能力。同时,顶岗实习老师驻厂期间,全程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及时疏导学生的职场压力。
渔业养殖体系范文2
[关键词]水产养殖 淡水养殖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325-0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担高,人们对于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渔业产品越来越被广大公众所接受。尤其是一些渔业的“无公害绿色食品”,人们对它们的青睐度也越来越高。
一、淡水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1、养殖品种混乱
因为大部分的渔户缺少系统的市场调查,致使他们对于市场的供求关系等问题,认识不足,从而造成养殖品种混乱的情况严重。另外,在大部分的北方淡水养殖区,多以传统的养殖品种为主体,这些养殖品种的数量多这样在价格上就降低。同时,在选择养殖口品种时,单纯只以经济效益为出发点,很少考虑当地的自然情况与资金、设备、销路等供应因素,盲目的投资的后果严重。
2、淡水养殖饲料的配合
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渔户对于饲料配比的认识严重不足,认为只要最贵的,国外产的饲料就是最好的饲料,对饲料的成分、配比,不同淡水养殖品种所需营养的需求不同等因素,都没有很好多考虑在内;另外,由于饲料的生产厂家多品牌质量乱,饲料市场的管理力度不够,也是影响北方淡水养殖业发展滞后的因素。而且,还有些质量确实很好的饲料,但是其价格却不是大部分渔户所能接受的,致使北方淡水养殖的饲料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3、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疾病
在养殖业中,暴发性疾病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它严重影响着养殖业的发展,尤其是北方淡水养殖业中的淡水养殖鱼类的暴发性疾病。这类型的暴发性疾病的发生时间短、蔓延范围广、治疗较难,而且很多种鱼类对于这类型暴发性疾病一旦爆发,则会迅速蔓延,而且延长、这类疾病的抗药性增强,危害性会更大。
二、促进淡水养殖业发展的对策
1、市场供需关系
淡水养殖市场地需求量还不是很多,所以在进行淡水养殖业促进发展计划时,就要对淡水养殖市场进行调查。相关工作人员对市场进行调查,研究消费市场对淡水养殖产品的需求情况,进而指导渔户进行养殖规模、种类等条件的变更,进而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另外,还可以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情况,合理地对淡水养殖产品进行精加工,以提高淡水养殖产品的价值,进而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2.学习新型养殖技术
在淡水养殖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鱼类的暴发性疾病问题。所以相关渔户应该将防病放在养殖的首要位置,另外在发展暴发性鱼类疾病时,要沉着、冷静,迅速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尽量减少损失。所以,地区相关部门要积极组织淡水养殖渔户,进行新型养殖技术的学习,学会区分各种不同鱼类疾病的主要特征,进而对症下药;通过有意识地记录、研究,找到暴发性鱼类疾病爆发的规律,以进行及时的防范措施。另外,还要注意对淡水养殖的饲料的选取技巧的学习,针对不同的鱼类,选择不同的饲料,提高饲料质量,学习饲料成分的合理配置,满足鱼类营养需求;学习养殖的日常管理技术;适量减少单位放养的数量,以期在最佳的放养范围内,使利益最大化。
3.无公害绿色渔业产品的开发
着人们生活水的提高,人们对于食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淡水养殖业要想持续发展,必须努力开发新型的渔业产品,以满足人们对于食品的高质量、高标准要求。经过相关研究得出,开发新型的无公害绿色渔业产品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加强对于淡水养业相关药物的监管、控制,严厉打击假药;各地渔业部门加强对渔户的技术培训,强化渔户的无公害意识。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效促进无公害绿色渔业产品的开发,促进淡水养殖业的发展。
渔业养殖体系范文3
关键词 职业能力;技能学习;高等职业教育;实训;支持体系;系统论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07-0032-05
一、职业能力培养与高职实训环节
职业能力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和特色,实训对学习者职业能力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高职实训的现状却不能很好地满足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此种现象的实质是高职实训缺乏与职业技能培养阶段相适应的要素支持体系。
“能力”是一个外来概念,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具有广博而深刻的含义[1],“职业能力”于1998年才在教育部文件中首次出现[2],原劳动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研究课题组把职业能力分为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三个层次,对技能考核实践产生了很大影响[3]。目前学术界和教育实践领域对职业能力的理解多种多样,不同机构和学者将职业能力定义为“在真实工作情境中整体化地解决综合性专业问题的能力”、“个体完成工作任务所达到的水平状态”、“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岗位工作能力”或“某类职业共同的基础能力”等[4]。无论如何定义与理解,职业能力培养都不会脱离技能学习的重心。在已有探索的基础上,本研究从职业能力培养中的“技能学习”切入,结合技能学习的形成阶段理论来分析高职实训的基本程序环节,由此推知高职实训的主要支持要素条件。
当前,由费兹(P.M.Fitts)提出的三阶段说以及由辛普森(Elizabeth J.Simpon)提出的七阶段说是学术界主要流行的两种技能学习阶段理论[5]。这两种技能形成的阶段理论都对实训环节提出了相似要求。如图1、图2所示,结合两种技能形成阶段理论,高职实训主要可以概括为示范、模仿、综合、应用四个环节。各个实训环节的任务及关涉的支持要素分析如下。
(一)示范阶段
示范阶段主要由教师在实践教学课程安排的基础上,结合一定的任务情境与职业活动,对职业技能的实施方式、动作要领及顺序进行操作分析与语言描述,兼顾分析动作技能所需的情绪、心理与外部环境状态。教师的示范主要对操作要点、技术要领和工艺规程进行操作活动分析,理清有效动作、辅助动作与无效动作,为职业技能学习建立正确的操作技术概念。这一阶段涉及的支持要素包括实践教学课程与师资。
(二)模仿阶段
模仿阶段在一定的操作练习场所中设置真实任务情境,由教师对学习活动进行专项指导,学习者通过模仿与练习,体验操作过程中的动作幅度、动作强度、动作速度、运动轨迹、持续时间、动作频率等,从而将示范阶段的动作认知转化为实际动作,并在模仿过程中纠正错误与排除障碍。这一阶段的主要支持要素包括实践教学课程、师资与实训场所的设备条件。
(三)整合阶段
整合阶段主要是根据不同行业的职业能力结构与层次,配合职业资格准入机制要求,将学习者在示范、模仿阶段所掌握的单项动作及实施方式进行协调与联结。通过对操作动作的综合把握、联系与领悟,掌握不同动作实施的效果,实现视觉与动觉的综合控制,形成连贯性、综合性的职业操作技能。这一阶段主要的支持要素包括实践教学课程、师资、实训设备条件及行业职业标准。
(四)应用阶段
应用阶段主要是学习者在实际工作情境中,按照行业、企业的要求,应对各种实际生产与服务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变化,提高练习效能。通过反复操作,增加对于职业技能的熟练程度,结合岗位活动了解工作的态度、情绪、能力等系统需求,并掌握岗位工作的质量、安全和环保等整体与综合化需求[6]。这一阶段的主要支持要素包括实践教学课程、师资、实训设备条件及行业职业标准、企业真实顶岗条件等。
从技能学习阶段与实训程序看,高职实训支持体系要素主要包括实践教学、师资、基地设备、行业、企业等要素,这些要素有必要置于政策体制、市场环境、资金支持、文化环境中加以审视,构建能够为职业能力提升提供保障的高职实训支持体系化模型。
二、高职实训支持体系架构的理论预设
(一)高职实训支持体系架构的理论依据
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结构、模式和规律的理论。美国理论生物学家L.V.贝塔郎菲(L. Von. Bertalanffy)于1952年发表“抗体系统论”,提出系统论思想,认为:“系统是处于一定相互关系中的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成分的总体。”[7] 贝塔朗菲强调系统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或机械组合,而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按一定结构组成的体系。
高职实训支持体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研究高职实训支持体系有必要以系统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基于系统论的思想来思考高职实训支持体系的架构。
(二)高职实训支持体系架构的内涵
“支持”意为支撑、维持与供应;“体系”意指由若干相关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支持体系”目前被各学科领域广泛应用,以全面分析和说明为某一目标、事物提供保障的各种因素之间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有序的、整体的结构。高职实训支持体系是能够保障和推进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师资、产业、企业、经费、政策、市场、文化等不同层面要素的整体结构关系,不同层面的不同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形成了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子系统,每个子系统之间相互影响,共同构成维持、保障实训的环境条件。
(三)高职实训支持体系架构的结构模型
运用系统论方法,通过分析高职实训环节的保障要素及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夯实技能学习基础,改善薄弱实训环节,促进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可构建出多层次多维度的高职实训支持体系模型,如图3所示。这一整体模型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核心作用层、多元作用要素层和支持要素层。核心作用层中的要素是实践课程子系统,包括对实训环节、程序等进行的整体规划与安排;多元作用要素层包括教师、实训基地设备条件等影响实训活动开展的直接因素,以及为使高职实训更贴近于真实职业能力需求所不可或缺的行业与企业支持;支持要素层则涉及政策制度、市场环境、资金保障、文化环境等必不可少的外部支持要素子系统。
三、高职实训支持体系的结构分析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实训支持体系包括三个作用层与九个要素子系统,各作用层与各要素子系统都具备特殊功能,既有独立性也有联系性,服从于系统整体,并随系统整体的变化而变化。
(一)核心作用层
核心作用层中的实践教学支持子系统是实训支持体系的关键。实践教学支持体系主要指实训教学大纲及相应的课程结构与内容设计。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大纲应按照专业大类,循序渐进地规划示范、模仿、整合、应用四个不同程序阶段所对应的实验、实训、实习,并结合每个阶段的具体需求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8]。把国内外行业、企业的技术、工艺充分体现到课程及教材中,注重生动具体的操作练习。设置实训教学动态调整机制,随时将新技术补充到教学中,促进学习者运动技能与智力技能的协调发展[9]。通过实践教学课程内容的分解,开发、实施、筛选各种基础性、综合性实训项目[10], 使职业技能培养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融会贯通,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二)多元作用层
多元作用层由师资支持子系统、设备条件支持子系统、行业支持子系统和企业支持子系统等组成,其中,师资与设备条件是直接影响高职实训活动的要素,产业和企业的岗位能力标准则对高职实训产生间接但关键的作用。多元作用层的四个要素子体系关系到高职实训效能的发挥,对职业能力培养产生重要影响。
1.师资支持子系统
师资是高职实训的关键支持子系统。在高职实训教学中,对职业能力培养产生决定因素的是教师[11]。需要有一支具有丰富技能操作经验的实训教学指导教师队伍,通过从企业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技师、工程师、管理人员整合到实训担任实训教师,有计划地选派校内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考察等形式,构建能支撑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实训师资队伍。教师个体应是复合型人才,具有高尚的职业情操,同时具有专深的专业理论知识及丰富的岗位实践经验,善于传授职业技能。
2.设备条件支持子系统
设备条件支持子系统包括实训基地、实训设备、运行机制三个层面的内容。首先,高职实训基地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中心,以校外实训基地为补充,校内实训主要提供相对廉价、损耗低、可反复、使用便利的技能训练场所,适合于示范、模仿阶段的学习与训练;校外实训基地则主要提供真实的企业生产岗位情境,由学校和行业、企业来共同完成育人目标,促进学生与技术岗位的零距离对接。适合于整合、应用阶段的实训。高职实训基地建设还应充分利用软硬件条件,成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结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进行职业能力培养。其次,高职实训应有先进、适用的实训设备配置。高职实训基地的设备应贴近技术发展前沿,使学习者能够通过实训掌握专业领域中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实训设备的适用性主要指实训设备的模拟化、仿真化、模块化处理,以达到技能训练的实际要求,同时减少损耗,增加效益。再次,运行机制是高职实训的内涵建设条件。高职实训应建立健全包括操作流程、生产规程、文化标识等方面内容的实训室、设备资产管理制度文件,规范实训的组织和管理,通过管理机制创新来实现实训资源的优化、实训师资队伍的综合配备及利用能力,支撑高职实训环境与文化建设。
3.行业支持子系统
行业对高职实训的支持,有利于职业能力培养与社会、市场需求的契合。将行业技能标准融入高职实训,及时引入专业发展前沿、产业结构优化的职业新技能,结合国家职业资格规定和行业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要求提升学习者的职业能力,是高职实训效能发挥的重要支持因素。
4.企业支持子系统
企业对高职实训的支持是多方位的。企业可以在高职实训教学大纲制定、实训教学内容设计、实训质量评价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同时提供一线技术能手、管理精英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实训教学,为高职实训基地扩充先进的软硬件实训设备,并将最新市场信息、技术技能、材料工艺注入高职实训体系,提升高职实训的技术水准。
(三)支持层
政策支持子系统、资金保障子系统、市场环境子系统、文化环境子系统构成支持层。支持层子系统虽然不直接作用于高职实训活动,但却是职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支持因素。政策支持子系统为高职实训的征地、设备采购、企业引进、机制创新等提供必要的保障,是高职实训发展的引导力量和制度基础;资金保障子系统是高职实训获得充足设备、资源的根本;市场支持子系统和文化支持子系统承担着产业和企业大环境渗透、舆论宣传、信息传播的重任,为高职实训的改革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支撑与服务。
四、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实训支持体系实践路径
(一)以培养学习者职业能力为中心
高职实训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习者的职业能力,因此,实训支持体系模型建构的中心任务是满足学习者职业技能培养的需求。实训教学子系统应基于终身学习框架,设计科学合理的技能学习程序,提供高效服务;师资、设备支持子系统也应该从学习者需求的视角进行资源配备;行业、企业支持系统应关注学习者职业能力培养的特殊阶段,提供必要的职前技能培训及职场技能需求信息;的政策、资金、市场、文化要素也应当关注学习者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使得要素子系统的设计紧扣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二)关联性设计
高职实训支持体系的要素设计必须关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以充分发挥各层面、各要素子系统的特殊作用,避免出现薄弱环节。比如,设备条件子系统如果不充分考虑与实训教学计划、师资、行业、企业以及的政策、市场与文化要素的关联性,那么即使购置和配备先进、高端的实训设备,也难以使高职实训的成效得到整体提升。忽略要素之间的关联性,甚至可能引起要素之间产生抵消效应。例如,在设计高职实训支持体系时如果片面考虑实践教学课程的全面性,不顾及师资、设备的关联条件而企图面面俱到地纳入与专业相关的所有技能,就容易导致职业能力培养重形式、走过场,消解实训的意义。因此,高职实训支持体系的设计应充分、均衡地考虑各子系统之间的关联,全面推进高职实训的发展,避免出现短板效应。
(三)明确要素功能
根据高职实训支持体系架构,不同层级的不同要素具有相应的特殊支撑与保障功能。各要素子系统涉及的主体又是相互关联的,比如,实践教学、师资、设备条件等子要素与学校、行业、企业、政府等主体都密切相关。不同要素在各自承担关键性作用的基础上,应相互促进功能的充分发挥,在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形成合力的基础上,推进政府主导、行业引导、校企合作的高职实训支持体系各要素的逐步完善。
综上所述,通过构建系统化的高职实训支持体系,整体推进各层面各要素的关联性运行,充分发挥各子系统的效能,可以为学习者的职业能力培养提供全面的、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薛栋,潘寄青.对德国职业能力本位观的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7):23-27.
[2]刘来泉.深化教学改革,突出特色,提高质量,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C]//国家教委.面向21世纪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陈宇.职业能力以及核心技能[J].职业技术教育,2003(33):26.
[4]赵志群.职业能力研究的新进展[J].职业技术教育,2013(10):5-11.
[5]金娣,王钢.教育评价与测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04.
[6]肖凤翔,马良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程序及原则[J].高等工程教育,2012(3):162-166.
[7]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77.
[8]刘克勤.实训基地建设: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内容[J].教育发展研究,2011(5):65-68.
[9]连纯华.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探讨[J].教育评论,2007(3):37-40.
[10]杨欣斌,刘红,盛鸿宇.综合实训项目开发与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9):25-27.
[11]朱其训.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科学发展的途径[J].江苏高教,2011(6):143-145.
On the Framework of Practice Training Support System Based on Professional Ability Cultivation
CHEN Jian-xin, LAN Jie
(Nann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Nanning Guangxi 530008, China)
渔业养殖体系范文4
关键词:高职体育专业;订单式;人才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085-02
目前,高职院校实施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已得到较广泛认可,在教学实践中大量应用。通过以坚持“市场为导向、就业为目的”办学理念,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订单式”人才培养为最终目标。高职教育按照市场需要及岗位需求来设计科学的课程体系,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及人才培养方案,针对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就岗位所需求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等进行组织教学。“订单式”式人才培养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与企事业单位合作,通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参与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体系的设计与优化、课堂实践教学的展开、学生专业技能实践、教育教学实习实践等重要教学实践活动。以高职院校体育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探索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优化课程体系,建立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上,主动适应当今社会对体育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从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全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依据高职体育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毕业生应具备面向中小学校等的体育教学工作,还需具备在社区与企事业单位进行体育指导的能力。因此,其课程设置区别于传统的本科教学专业课程设置,首先要突出专业技术技能的实习实训;其次要重点围绕岗位需求的既定特定设置课程;通过大幅度的增加专业技能教学实践的课时,针对工作岗位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教学课时;并且精简和压缩公共基础课程课时,调整课程内容来满足企事业单位岗位人员特定需要的职业素质、政治素养、综合素质的专项训练;最后在对毕业课程设计,通过教育实习来完成,并根据岗位职业要求来制定教育教学实习内容,实现由学校到单位,由学生到单位职员这一过程的过渡。在课程整合方面,“订单式”人才培养就是以企事业用人单位的“订单”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我院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教育实习中,跟随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进行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学习体育教学的教学流程及教学方法等,在此基础上,完成自己的教育实习课程设计。
二、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目前,由于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教育需求较突出。对于我们要确保教育质量、培养创新性人才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求、学习能力的差异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坚持创新之基在实践,体育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许多基础理论知识都需要相应的实践操作,通过积极建立教育实习基地,积极整合资源,发挥合力作用,为开展教育实习提供全方位的指导与帮助,为实现学校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有效衔接,缩短高职教育与基础教育间的距离,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提供了方便。“订单式”培养模式在教学上始终要坚持以“能力为本位”,学生通过实训、实习、实践等熟练掌握岗位需求的技能技术以及综合素质。在教学内容上,在进行学科专业知识讲授的同时,要加强专业技能知识的传授。在教学方法上,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启发式教学,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体育类专业的教学中,要有意识的让学生参与到其中,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而且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走入社会后较快的适应所承担的角色。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实践基地,在充分满足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和其他相关实践课程的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创新能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三、加强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具体落实“订单式”培养任务和保证“订单式’培养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首先,不断鼓励教师承担与本专业相关的科研项目及课题,鼓励教师多种形式、多种手段促进其业务能力的提高,通过教学技能竞赛、教学模式改革、校本教材编写等工作;从企事业单位引进的专业技术人员,使“订单”的合作企业人员也可以承担一部分教学工作,因为他们已成为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作为“双师型”的师资,必须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的基本规范。“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建设要求上,要求专业教师必须转型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用人单位还要有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够真正胜任学校的教学工作,高职称教师还要占有一定的比例;在质量上的要求上,对于高职院校体育类专业教师来说,重在专业技术的知识、技能应用能力与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对于用人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水平的提高的同时,也要注重教学管理的基本规范。这两点同样重要,在建设上都不能偏颇任何一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与教学质量水平的不断持续提高。
四、进一步加强教风、学风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使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有了新的契机。目前,通过部分教师反映学生学习不勤奋、不努力等学风问题,究其原因,是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学习能力比较偏弱,认为学习过于枯燥、乏味。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加强专业相关技能技术训练,学生容易在自己感兴趣的专项技能技术学习中获得成功,亲身体验形成学习结果的成就感,这显然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创新性无疑是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树立勤学苦练的学风。目前,高职院校体育类专业课程体系及师资队伍建设中,有一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因此在后续的建设过程中,将以完善学生知识能力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加大“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工作力度,努力实现课程的科学设置;切实加强学风建设;不断完善质量评估体系,规范专业建设,推进专业建设的力度;加强教育教学的科学研究,加大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深度改革,及时把最新知识、关键基本技术融入教学中去。
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的生命线”这一理念,要深刻贯穿到学校各项工作之中。坚持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建设的重中之重,把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作为衡量高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订单式”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对目前的常规教学管理机制提出一系列新的改革要求。而核心问题仍然是如何更有效地保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适用型人才、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然.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改革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0,(23).
[2]黄臻,宋述鹏.“订单式”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的探析[J].嘉应学院学报,2009,(3).
[3]卢志成,李斌琴.论新建本科院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以广东省为例[J].嘉应学院学报,2009,(3).
[4]胡莹,等.提高地质类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质量探析[J].青海大学学报,2008,(10).
渔业养殖体系范文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六章职业教育第十四,十五条提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重点,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立高效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满意的人才。
一、概念界定
(一)教学。教是知识的传授过程,让不懂知识的人变成知识的拥有者,并不断的吸收新知识,增加知识储备。教学由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构成。教师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有组织,有目的开展教学活动;学生不仅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掌握技能,提高自身素质,符合岗位发展需求。
(二)质量。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J.M.Juran博士提出了产品质量就是产品的适用性,即产品能成功地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美国质量管理专家克劳斯比曾把质量概括为“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程度”;美国质量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质量就是满足需要”。
结合上述观点,从教育方面来说,质量好坏是指培养的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高低,综合素质的优劣,是否满足社会的需求。
(三)质量监控。监控是指监督,调控。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就是通过组织机构,按照程序,对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要素和环节,进行规划、检查、反馈和调控,确保教学工作按计划进行,并达到人才培养质量要求。
二、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现状
(一)监控定位不明确。不重视客观条件,发展目标过高,对学生要求过高。以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为例,学生属于四批二的层次,英语水平,综合能力都一般。应该根据本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学情,制定合理人才培养方案。
(二)资金短缺,办学条件紧张。以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实训条件为例,目前商务语音室有两个,但是设备陈旧,仅能播放听力,不能播放商务英语视频。商务情景模拟室一个,但是设备简单,很难满足商务场景模拟需求。
(三)师资缺乏。外语系绝大部分老师都是英语教育专业毕业,少有老师有在外贸企业从业经验,知识跟新不快,实践能力不强,师资水平有待提高。教师很少有机会参加省培,国培之类的培训项目,外出学习,交流机会少之又少。
(四)监控生源质量下降。大学扩招必然使录取分数线下降,高职学生分数偏低,学习基础较差,对教学质量提高和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带来了难度。
(五)监控技术落后。采用传统监控方式,不能满足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可以考虑从企业引进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质量管理,标准化质量管理等,结合实际情况,切勿死搬硬套。
(六)监控对象受限。监控对象主要是教师上课情况,学生顶岗实习阶段监控较少,校外监控较少。
(七)缺乏高职特色。拘泥于理论教学,期末考试监控,校内外实训监控缺乏。
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探索
高职商务英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为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以岗位需求作为教学出发点,规范各种教学过程、完善教学质量管理机制,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
商务英语学生在刚入学时,应用英语教研室专业教师对学生听,说,读,写,译的五项基本能力进行摸查工作,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岗位需求,制定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是质量监控的依据。分别有: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商务英语校内,校外实训条件,教学质量,学生就业质量等。
四、建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一)全面原则。质量监控包括监控部门的确定,教学信息的收集与分析,监控内容的设计。相关的所有部门,所有人员都要参与,注重全面和重点监控。
(二)动态原则。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就业市场,岗位需求的变化,人才培养模式也要发生相应改变。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也要随着高职教育的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
(三)可操作性原则。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要组织机构清晰,职责分明,具体到各科室,各人,操作性,延续性强。
(四)开放性原则。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不能闭门造车,要收集企业,行业,社会的相关信息,要社会,企业,行业更多的相关者加入到监控主体中。
五、构建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
根据职业教育特点,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应把实践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合理确定实践教学比重,学期初制定实训指导书,根据学生的实训输出,写出实训分析报告。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一体。鼓励学生参加POCIB全国贸易从业能力大赛,鼓励学生考取外贸跟单员,外贸单证员,秘书证,翻译证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质。职业技能,职业素质的高低最终要得到家长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用人单位评价。我们要重视校内评价,但是第三方评价更是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的重点。
(一)建立五级监控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组织由分管教学副院长,教务处,系部分管教学副主任,教研室主任,辅导员构成五级监控。强化教师和领导的质量意识,强化管理人员的质量责任意识,提高教职工质量觉悟,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分管教学副院长按照职业院校发展的目标,把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整体方向,指挥整体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工作,使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能高效运作。把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作为学校工作重点。
教务处向分管教学副院长汇报,教务处直接管理各教学系部。教务处成立质量监控小组,不定期检查各教学系部教师上课情况,学生座谈情况,并汇集,分析,反馈质量监控信息。
应用英语教研室是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单位,应用英语教研室主任及本教研室老师要了解自己在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中的地位,充分发挥自己作用,参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等的制定工作。组织,监督,检查教学活动正常开展,收集,汇总教学反馈信息。
辅导员收集学生学习方面和生活方面相关信息,及时跟上级组织汇报,反馈。
(二)建立检查制度。以教务处为龙头,对应用英语教研室展开,检查每个学期采取不定期抽查形式,检查内容包括:教室,实训室,实训设备,教师上课资料(教案,工作手册,学生点名册),学生作业,期末试卷,质量分析表。
(三)建立听课制度。教学副院长,教务处,用人单位,行业专家每个学期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了解教师教,学生学的具体情况。与学生,教师进行座谈,监督教学各个环节的秩序和质量。收集,反馈教学质量监控信息。
(四)建立教学人员考核机制。每个学年学期初,商务英语教研室老师与系部签订目标责任考核。每个学年结束时,按照目标责任考核要求,对教师进行考核,存入教师个人档案。
(五)建立教学激励制度。每个学年,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分数最高的教师,为本教研室优秀教师,系部进行奖励。教师参加省赛,国赛获奖,学生参赛获奖,系部分别对教师,学生进行奖励。
(六)建立校外专家监控。结合本校学生学情,行业,企业专家监控应用英语教研室的主要教学文件,分别有: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程计划等。
(七)建立学生监控。商务英语专业建立QQ群,公共微信号,公共邮箱,吸引更多学生参与质量监控,讨论的主要内容即专业课教师上课情况,校内实训情况,校外顶岗阶段的建议等等,学生可以在上面各抒己见。并推选出两名学生代表,定期向商务英语教研室主任反馈学生质量监控信息。
(八)建立理论教学质量监控。选取符合学生学情的高职商务英语教材,按照各项标准监控教师教学过程,制定合理的理论考核模式,积极鼓励专业课教师组建教学团队,制作国家资源共享课程。
(九)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我们要突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监控主体一定要纳入行业专家,监控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实训计划,学生实训输出,教师实训分析报告。
(十)建立信息反馈监控。由外语系副教授组成的团体通过教学检查反馈,辅导员反馈,学生反馈,用人单位反馈,家长反馈,社会反馈等收集来的质量反馈信息,通过制定教学各环节的评价标准,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针对性地反馈,促进决策层对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制定决策,相关部门落实和执行改进措施。改进后的信息通过文件,报告,必要时开反馈会议,反馈到质量督导部门,督导部门进行再检查、再评价和再反馈。
渔业养殖体系范文6
同时资源的消耗、能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换取了我们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我们的资源并不丰富,实际上现在的关键领域的资源已经不能够再持续的支撑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最核心的人员,现在所需要的能源,大概每年需要四亿吨,但是我们只能生产一半。按照国际上通常的警戒线、安全线,一个国家的能源自有率不能低于50%,但是我国现在的能源自有率不到50%,我们51%、52%的能源要靠进口,如果保持现在这样的经济发展速度,再过十年可能超过60%的能源要靠进口,这样的状态是非常危险的。
第二个,大家都感受到大气的污染、水源的污染、农作物的污染,方方面面的污染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我们达标的水源不到三分之一。严重污染的水源将近三分之一。我们一方面要看到经济高速增长的巨大进步,现在的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我们在全世界一百强的产业领域里有超过一半的数字在前三位,这确实是非常令人震惊的。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这个不可持续的原因是,第一廉价劳动力已经没有了,现在普遍产生了劳工荒、民工荒就是这样的反映。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让这些民工背井离乡到外面赚钱,他算算帐这是不值得的,在家附近找一个工作钱少不了太多,但是他的生活成本和对家庭的照顾要好得多,没有必要出去。所以廉价的劳动力没有了,我们的劳动成本要上升。劳动成本上升,我们的廉价劳动力的竞争优势就没有了。现在为什么会发生外资转移到其他国家的情况,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廉价劳动力了。第二是能源,我们的矿产,全世界的铁矿石的60%是我们国家消费的,因为我们大量从事的加工贸易,我们消耗了那么多的铁矿石,钢材是出口的,现在很多国家进口钢材,为什么进口?因为炼钢是要消耗能源、污染水源、污染大气的,它不要做这个事情,它进口钢材,把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就留给加工工厂。所以这样一种状态是不可持续的。因此我们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只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了,我们才是可以持续的。往哪里转变?讲的很清楚,要把依赖于廉价劳动力,以环境和资源消耗为代价,转变到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提高科学技术进步的水平,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上来。
劳动力的素质当然是很广泛的概念,适用于每个人,这当中最核心最关键的是技术人员,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有几个突出的特点,第一是原有生产能力的转型升级,现在各种各样的劳动、技术、产品都在发生变化,这个变化的最大特点,就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所有智能型产品都要和现在的信息技术、和电脑、和网络联系。十年前我说过这样的话,任何的企业、事业,任何一个产品,如果不能和现代信息技术、不能和电脑技术相联系,它注定要消亡的。凡是想在未来社会生活当中有发展,在未来社会进程中有竞争力,必须和现代信息技术相联系。所有不能和现代信息技术相联系的产品终将退出历史舞台,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劳动技术人员都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这个概念在20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一个概念,功能性文盲。我们以前讲文盲是不识字的人,现在不识字的人基本没有了,现在存在一些新文盲,就是不能使用电脑,不能利用网络,不能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这就和现代社会生活相隔离。现在的青壮年文盲已经下降到3%以下,但是功能性文盲是以亿计。
现在的黑客也是高技能人才,现在新型产业、新型社会管理事业,产生了大量的高技能人才需求岗位,这些岗位我们是严重缺乏的。而对这些新的技能岗位的管理,又是缺乏的。
随着高技能型人才发展的要求,不管是新兴产业、新兴行业的诞生,有一个新变化,就是技术性和人性的高度统一,这又是对高技能人才素质的新要求,或者说这是高技术人才的必要条件之一。我们讲一个简单的例子,护士要求可高可低,但是专业化的高水平的护理人员严重匮乏,国际上也是非常缺乏的。什么原因?因为护士是跟人打交道,不是跟仪器打交道,不是跟简单的肉体打交道。同样是打一针,可能让你觉得病好了三分,也可能让你觉得不如不打,就看这针怎么个打法。这就是人性,仁爱和技术的统一。光有技术不可能成为高级护理师。光有爱心,母亲对孩子肯定是最好,但是母亲也不是高级护理师,必须要有科学,必须要有技术。而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很多行业,很多职业需要技术性和人性的高度统一。
这就对现代技术人的培养提出了很高要求。首先要适应这样一种生产方式的转变,要培养高技能人才,首先要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生源,提高我们的生源质量。如果你认为搞技术的是三等人才,如果你认为搞技能技术是要靠少的经济支持就能够达成,你做什么都干不成,都是说的空话。没有一流的人才,没有高水平的经济支持,怎么可能培养有现念,有现代技术的人才呢?不可能。怎么能够把优秀人才,招生生源水平提高到一流人才的水平呢?这就是职业教育的事业。刚才说我国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是我们最严重的问题,这是抓住了问题的根本。职业教育的问题是什么?可以说出很多问题来,这都是具体问题。一个总的判断,中国职业教育的最大问题、最根本的问题是什么?吸引力不强。只有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才能把高水平的人才吸引到这个领域。人才的源头就是生源。第二个核心是我们的教师。有好的生源需要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再就是有宽广的文化基础,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现在说职业教育能力为导向、就业为需要都是对的,但是希望这种观点不要和文化素养对立起来。没有深厚的文化素养,要成为高端技术人才,不是说不可能,但是很难。要有这种人性的理解,要有这种顺势应变的能力,要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学习能力,一定要有对人类文明、对人的发展有必要的理解能力。而这又需要有相当深厚的基础文化知识。这个技术本身是不能告诉你的。所以我看到很多技术院校
开音乐欣赏课,艺术欣赏课,电影欣赏课,我觉得这很有眼光,很有思想。说这个东西有什么用,按照技术标准来说没有什么用,但是这是人的塑造。这是对人的培养的问题,千万不要认为技术人才就可以少一点,其实更加需要强调。
对现代工艺技术与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高端技能人才的很重要的素养不是掌握这门技术,而是了解这门技术和技能的发展。所有的技能、所有的技术、所有的知识、所有的管理方法、所有的制度都是在变化的,都是在发展的。今天所学习的东西出了门可能就已经被淘汰,这毫不奇怪,不能因为这个技术可能被淘汰就不学它了。按照现在知识更新率的概念,在19世纪的时候,人类知识的更新每50年一次,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知识更新速度提高到每15年一次,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现在知识更新是3-4年一次。这个什么意思呢?进入大学所学的东西,到大学毕业已经被更新了。世界就是这样,有什么奇怪的呢?尤其是学习技术的,电脑技术、工程技术、文化艺术、传播技术,变化非常之快,真不奇怪,问题是要有技术变化的认识,所以要不断地接受现代最新的技术熏陶,要跟最新技术结合。
奔驰汽车制造公司的最新型的概念汽车,每一台最新概念汽车都是放在奔驰的技术学校的操场上。奔驰技术学校的学生是第一个看到概念汽车的,学校告诉它这样的汽车是你们未来生产的,可能是毕业之后你们可能面对的驾驶和维修的汽车。现在学习的东西要有随时发生变化的思想准备。再就是继续教育,现在技术院校很多也承担这样的使命,现在是终身学习的社会,终身学习的理念。以前我们衡量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看你义务教育的入学率,高中入学率,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但是当我们高等教育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我们现在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义务教育已经全面普及,我们的高中教育发展也很快,已经达到85%。但是我们的高等教育26.5%的毛入学率。我们的目标是2020年达到40%,也许会超过这个比例。但是在发达国家在OECD国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实际上就是发达国家组成的俱乐部,像美国、日本、南韩是0ECD国家组织,全世界三十四个国家,他们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70%、80%、90%。因此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不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现在0ECD提出的最新指标是成人的继续教育率,我们可能听过“PAS”概念,现在上海参加了PAS测试,拔得头筹,得到了全世界的震惊。PAS概念在OECD已经做了一二十年,现在OECD搞了成人测试的PAS。它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力,特别是一个国家的工艺竞争力,取决于成人劳动力的职业能力。成人PAS就是城市成人的职业能力。以前关注的是学生,所有的教育体系都是为学生的培养,现在终身教育率先提出成人职业能力。所以欧洲提出的标准是成人的培训率要达到5070,或者说他们已经达到5070,也说两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受到培训。根据这样的状态,所以教育部在指标中2020年我们的继续教育率达到5070。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想在学校里全部完成,而且终身受益这是不可想象的,学校是基础,他的继续成长一定是在职岗位上,在职岗位上继续教育非常重要。这个道理不用多说,这是我想对转变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决定性意义的理解。
技能型人才培养存在的一些缺陷。给我的题目是职业教育体系,我想从职业教育体系的角度说说技能人才培养上的一些缺陷,这些缺陷我们也正在努力改变,我们要进行深度的改革。今天是校长的一般性的研讨,我们就一起讨论,也并没有什么新观念。我们的职业教育体系,现在要构建一个大职业教育体系。这里面有一些要点,现在我们的职业教育上的问题和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是有矛盾的。这个问题就是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不衔接,培养理念、培养方法、课程设计和内容安排上没有很好地衔接。中等技术人才和高等技能人才的培养之间,这个关系怎么处理好,这是需要努力面对的。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联系,这个立交桥没有形成。职业技术教育对高技能人才的成长,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优势怎么相互联系、相互发挥,这是比较重要的问题。
我们特别强调教育、学校和生产和企业和管理部门的联系。怎么能够有法律的保障,这个东西靠自觉性、靠认识是不行的。有机会我们要呼吁要建立中职、企业职业技术教育法。香港规定任何一个人五年必须要有一次培训,这是国家给钱的,不管哪个企业都要让他去,有专门的培训中心,到了五年就要让他去,而且是带薪的,这个是市场经济,人是流动的,他昨天到你们单位,明天到了五年,你也必须培训他,每个单位都有义务拿出一笔钱给这个国家的职业教育基金,不管这个单位是多大的单位都有这样的责任。这种法律上的规定,这种法律执行的制度慢慢的变成了一种意识、一种习惯。现在我们工作困难的是没有法律规定,只是碰运气或者说看企业有没有这样的认识,等他有认识、有需要的时候才能和学校结合起来。现在很多学校努力的很不错,和企业建立了很不错的关系。这当然是很好的模式,但这是不是最好的模式?现代职业教育学校和现代社会企业和各种各样的事业单位、机关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能够保证我们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有锻炼实践实习的地方,这是现实问题。
现在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有一种新的职场能力观。这个新的职场能力观决定了它的教育体系,美国社会发展水平比我们高,美国职业教育的做法也有很多可取之处。新的职场能力观有几个特点,一是着眼于技术手段,生产模式的变动性和劳动者的职业流动性。这对我们现在很多理念是有挑战性的。二是要有收集、整理、使用信息和新技术的能力。搞医学的人会很强烈的感受到这一点,医学领域的新技术使用,对人类生命、对人类减轻痛苦意义太重大了。现在很多年轻教授、年轻医生更加善于掌握这个新技术,一些老医生可能职场经验很丰富,但是新技术不熟悉,可能影响治疗,还是用原来的技术和手段来治疗,包括原来的药品治疗。所以强调的是对于收集、整理、应用信息和新技术的能力。强调的是适应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