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单细胞生物的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单细胞生物的特征范文1
新课改的理念犹如一缕春风,吹遍了教学天地。与课改同行,教师不能说也不可能说“No”,更不能避重就轻,也不能示范课、优秀课、观摩课一套,回归常态课又新鞋走老路。审视生物教学,有的教师的确穿新鞋、走老路,远离素质教育,轻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强化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动机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下面,以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为例,谈谈如何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
一、课前预习――高效学习的前提
(1)合理处理教学内容。初中生物教材虽然经过一再改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在教学实践中不容易操作的地方。如有的章节教学重点、难点过于集中,有的知识又相对简单。在教学中,教师应灵活掌握,合理使用教材。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对重点、难点点拨到位;对相对简单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避免一节课内容多、任务重,学生学得累的情况出现。
(2)课前预习知识网络化。在课前预习中,制订提纲式的预习学案,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预习,知识点要以“纲”的形式,形成知识体系。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一节“动物的运动”的教学前,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可以设计以下预习学案,将知识点以提纲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利于学生课前自主预习。1)动物运动多种多样,尝试说出下面动物的运动方式:蚯蚓( ),鱼( ),鸟和昆虫( ),哺乳动物( )。2)运动系统的组成: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 )和( )组成,骨骼又分为( )和( )。3)骨和骨骼的不同( )。4)关节分为( )、( )、( )、( )和( )。关节的结构分为三大部分( )、( )和( )。脱臼是指( )。5)骨骼肌由( )和( )组成,具有( )和( )的作用。6)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是怎样协调和配合的?7)运动的完成,运动是怎样产生的?运动又是怎样完成的?这样,这节课的主要内容,以填空、思考等问题出现,一览无余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课前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为课堂的有效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探究活动――高效课堂的核心
(1)以实验激发兴趣。例如,对于“单细胞生物”的学习,教师可采用实验的方法,这样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动起来。对于草履虫的应激性的认识,让学生先明白什么是应激性,再让学生在载玻片左侧的培养液的左边放几粒小盐粒,观察实验现象:草履虫游到没有食盐的一边。进而提出问题: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草履虫的应激性的特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自己构建的知识会记忆深刻且经久不忘。
(2)讲练结合。实际教学中,练习的方式不一定是知识点讲解完毕,再集中训练,如果这样教学,也会给人一种“灌输”知识之嫌。巩固的方式可以灵活运用,可以在一个知识点之后,可以在一个问题之后,也可以在一节课结束之后。练习和知识点穿行,可以起到随时强化知识点的作用,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之效,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例如,在学习“单细胞生物”时,在学生了解了草履虫的结构和特征之后,再设计如下练习,可以趁热打铁,及时巩固知识。1)草履虫从外到内是( )( )和( )。此外,还有负责运动的( )、负责消化的( )等结构。2)一个草履虫一天可以吃掉( )个细菌,因而,草履虫具有( )水的作用。3)单细胞生物也能( )有利的刺激,( )有害的刺激,具有( )性。
三、课后反思――高效学习的保障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在反思中进一步探讨,在反思中充实自己。课后反思,回顾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等。这种反思形式,以形成知识间的网络结构为主要形式,一般以提纲的形式,归纳一节课所学内容。例如,以“单细胞生物”教学为例,课后,可以引导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性归纳。让学生结合课文知识,将一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以流程图的形式,或者以表格的形式,加以整理,利于学生复习,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单细胞生物的特征范文2
课程标准反映了国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基本要求,是对学生在校期间应达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阐述。因此,课程标准限定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而非教学内容。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给学生规定的学习结果来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评价、规划教学、实施检测等一系列过程。下面就以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为例,来谈谈如何基于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
1 将课程标准分解为教学目标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最大的特征就是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益。课程标准仅仅从宏观上进行了规定,缺少微观上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这就要求教师把一条条“标准”分解并转化为具体的便于操作的课堂教学目标。
1.1 教学目标的表述包括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行为主体:指实现教学目标时学习行为的执行者,主体指向必须是学生。
行为动词:用来描述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要可测量、可观察。为了提高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尽量选用含义明确、易于观察的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即说明学习者在什么情况下的表现行为,主要有辅助手段或工具、提供信息、完成行为的情景等。
表现程度:指预期学生学习结果所要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
1.2 将课程标准分解为课堂教学目标的步骤
课程标准对本节的阐述:概述从生物圈到细胞。如何将这目标分解为具体的教学目标呢?
① 剖析关键词:
从课程标准中找出行为动词和这些动词所指向的核心概念。行为动词:概述;核心概念:从生物圈到细胞。
② 扩展核心概念:
结合教材,界定出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基本要点,对核心概念进行扩展。形成核心概念体系: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③ 扩展行为动词:
将课程标准中另一关键词:概述,对应扩展后的核心概念体系中的每一条内容,扩展为不同的行为动词。“概述”对应地扩展为说出、举例说明、认同。
④ 确定行为条件:
扩展后的行为动词在什么条件下发生,这一步是教师教法的具体体现。对应扩展后的每个行为动词,发生的条件为:通过分析实例,在自主学习和教师引导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和问题引领。
⑤ 确定行为表现程度:
用于考量学习表现或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明确、准确。
通过上面5个步骤,“概述从生物圈到细胞”被分解成具体的3条内容组合,用简洁的语言串起来就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3 确定本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
① 通过分析实例,学生能明确说出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并能举出实例。
② 在自主学习和教师引导的基础上,学生能准确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③ 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引领,学生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2 设计教学评价
基于课程标准进行的教学的另外一个特征就是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当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教师就应该设想“我用什么样的检测工具可以检测学生目标达成的程度”,例如可以通过观察、提问、表演、交流、练习、测试等了解学生已经学习到的内容,离预设目标的距离,以便于教师作出基于证据的教学决策。
本节课制定的落实目标的评价方案:
(1) 通过观看埃博拉视频和分析4个实例后,学生能分别说出无细胞结构的生物、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的生活离不开细胞就达成了目标1。
(2)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能准确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通过教师引导能较系统地理解这些层次,并能除教材列举的事例外,还能列举出其他的事例,就达成了目标2。
(3) 通过学习小组讨论人、松树、草履虫的结构层次,思考比细胞还小的分子、原子是不是生命系统。学生能体会表达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就达成目标3。
3 设计基于标准的教学过程
基于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教师深刻理解课程标准,把握对学生的总体期望,将课程标准具体化为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并据此来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活动方式。有了具体的教学目标,课堂实施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减少了课堂教学的盲目性。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过程如下:
导言:大家在生活中可能看过不少僵尸题材的影视片,但今天“僵尸病毒”已出现在人们生活中,你是否还能依然淡定?
师:(播放埃博拉疫情视频)2014年,埃博拉疫情在西非流行爆发,它的致死率高达90%,是SARS病毒致死率的6倍,引起各国的警惕,而这一切都是由什么造成的呢?(埃博拉病毒)
师:(展示实例1――病毒的生活)请思考并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1) 结合初中所学病毒的知识,说说病毒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有细胞结构吗?
(2) 病毒怎样生活和繁殖?
(3) 病毒主要侵害人体哪些部位的细胞?
教师提出问题:“病毒一旦离开活细胞,还能表现出生命现象吗?”这样引导学生说出:“无细胞结构的生物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接着,教师追问:“是不是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呢?”
师:(展示实例2――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请思考并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1) 草履虫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还能举出其他单细胞生物的例子吗?
(2) 草履虫能运动吗?如何繁殖后代?
(3) 除运动和分裂外,草履虫还能完成哪些生命活动?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它还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吗?
师: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依靠这个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这样引导学生说出:“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师:(展示实例3――人的生殖和发育)学生思考并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1) 与草履虫相比,人是多细胞生物,人的生命是从什么细胞开始的?
(2) 在你和父母之间,什么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胚胎发育与细胞的生命活动有什么关系?
师:人是从一个细胞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而成的。这样引导学生说出“多细胞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也离不开细胞”。然后,教师追问“多细胞生物其他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有关吗?”
课件投影:实例4――缩手反射,思考并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1) 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至少需要哪些细胞参与?
(2) 你能说清楚你现在进行的学习活动需要多少种类和数量的细胞参与吗?
师:人体正是通过体内分化的细胞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通过实例3、4引导学生说出“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细胞”。
通过以上4个实例的分析,最后教师要求学生用一句最简明扼要的话来概括一下生命和细胞的关系。学生明确说出“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教师叙述:“地球上瑰丽的生命画卷,在常人眼中也就是芸芸众生、千姿百态,但在科学家眼中,它们却是富有层次的生命系统。”这样过渡到下一个内容,让学生先自主阅读教科书第五页的内容。
师:(展示龟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图片)请回答以下问题:
(1) 生命系统分哪几个层次?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什么?
(2) 生命系统各层次的概念是什么?
除种群和群落外,其他的几个层次都是学生在初中接触过的概念,教师可以先通过龟的例子让学生试着回忆表述,然后再补充,系统地让学生理解这些层次。除教材列举的事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列举其他的事例。种群和群落这两个名词是学生陌生的,教师需要补充讲解,并用具体的事例让学生判断领会。
小组合作讨论:请以一个人、一棵松树、一只草履虫为例,列出生命系统的不同层次。
教师通过呈现表格,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填表,利用不同的生物研究生命系统各个层次的关系,以便使学生理解生命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体会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师:想一想,回答下列问题:
(1) 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中,能完整表现出生命活动的最小层次是哪一个?为什么?
(2) 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不是生命系统,为什么?
通过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并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4 设计基于标准的有效检测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是否成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来判断。教师再也不能说,“我课教得很好,只是学生没有好好学习。”在研究课堂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研究作业的设计,如布置的作业是检测哪项目标的,什么是与目标相匹配的作业……
某道作业题:从生命系统的结构来分析,下列结构属于哪个层次?
(1) 受精卵;(2) 树叶;(3) 心脏;(4) 一块骨骼肌;(5) 血液;(6) 筛管;(7) 一个酵母菌;(8) 池塘中的所有金鱼;(9) 某山上的所有生物;(10) 一片森林;(11) 一口池塘;(12) 一只小白鼠;(13) 某农场的所有水稻;(14) 市场上卖的一只西瓜;(15) 心脏与血管;(16) 肝脏
A. 细胞:____________;B. 组织:____________;
C. 器官:____________;D. 系统:____________;
E. 个体:____________;F. 种群:____________;
G. 群落:____________;H. 生态系统:____________。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给了教师一种方向感,它既为教学确立了一定的质量底线,又为教学预留了灵活实施的空间。它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适当处理教学内容,根据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愉快,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知识的趣味性,同时也使学生的得到了提升,让教学和评价真正与新课程的先进理念“共舞”。
参考文献:
单细胞生物的特征范文3
七年级上册生物重要知识点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P15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 P15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生态系统的类型p29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p30
注意DDT的例子 (富集)课本26页。
课本27页1题33页生物圈2号
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七年级上册生物重要知识点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显微镜的使用 P37-38 的图要掌握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P43-44
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
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P47
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注意课本52页图叫什么
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多莉羊的例子p55,
57页1题
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P65题3
第二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第三节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单细胞生物的特征范文4
一、多媒体与中学生物课教学整合的思考
“课程整合”是中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任务之一,也是当前我国正在着力研究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整合(integration)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1]所谓多媒体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就是根据学科教学的需要,以计算机为工具,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声、像、图、文,通过人机交互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与学的优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2]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多媒体与中学生物教学的有机整合可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1. 运用多媒体课件加强直观教学,增大教学信息量。直观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很大比重,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能够形象地展示各类生物特征及各种生理活动,能使微观世界宏观化、抽象事物具体化。如,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单细胞生物”一节,对于刚上初中的学生来说,这一节是比较微观、抽象的内容,尤其是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更是难以理解。教师可将“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这一探究实验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以flas的形式向学生展现这一过程。屏幕上先出现一个实验平台、一个放大的载玻片,上面有两滴中间联通的培养液,培养液中是草履虫(以小黑点表示)旁边有三个按钮:食盐、食糖、光,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实验过程。按下食盐按钮,滴管将一滴食盐滴入载玻片上的一滴培养液中,随后可见草履虫聚集向另一端的培养液,这一过程形象地说明食盐对草履虫是有害的;按下食糖按钮,滴管将一滴食糖滴入载玻片上的一滴培养液中,可见草履虫聚集向滴入食糖的培养液,说明食糖对草履虫是有利的;按下光按钮,一束光照向一滴培养液,另一滴出于黑暗中,可见草履虫向有光照的培养液中跑去,说明光对草履虫是有利的。通过上述三个实验的演示及教师的讲解,可形象地将单细胞生物趋利避害、适应环境的特点展现给学生,在视、听双重感官的刺激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他们准确直观地理解这一难点知识。
2. 利用多媒体技术使知识完整统一。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中关于血液循环途径这部分内容,学生常常是机械地记忆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一般很难把它们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为了使学生摸清脉络,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血液循环的完整途径制作成flas展现给学生。首先,演示体循环:鲜红色的动脉血液从左心室流出,经主动脉进入全身毛细血管网,并与组织细胞进行气体交换,氧气从毛细血管的血液中向外扩散,二氧化碳进入毛细血管,此时血液的颜色变为暗红色的静脉血。静脉血通过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至此体循环结束。此时,在同一画面下出现肺循环途径:右心室中的静脉血通过肺动脉进入肺毛细血管,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可看到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以及血液由暗红色变为鲜红色的过程。最后,演示血液循环的完整途径。这样,血液源源不断地反复循环,心脏有节律地收缩跳动,使它们有机地结合成为一个整体,从而既实现了知识完整统一的目的,又可提高教学效率,这种效果是依靠挂图、幻灯片都无法获得的。[3]
3. 利用多媒体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优化教学过程。在生物教学中,许多微观、抽象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单靠挂图、幻灯片等手段很难讲解清楚,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CAI课件,从多个角度演示生命现象,将抽象的生命概念动态化、形象化、具体化,以利于学生准确理解和熟练掌握。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中“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属微观领域的知识,相对比较抽象,难于理解,教师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巧妙设计,将其制作成三维立体图像,就可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这就使抽象知识具体化,模糊概念直观化。再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中“DNA的复制”一节课,历来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往都是通过平面图以及教师在黑板上画的简易图给学生讲解,许多学生不容易理解。现在,教师可通过一些多媒体软件将这一过程制作成flas,在课堂上演示,在演示过程中教师略加以引导、启发,使学生通过观看、分析很快理解并掌握DNA复制的过程。
4. 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丰富生物实验教学。在传统教学中,通常是老师在台上演示实验,学生在下面看实验,即使是学生在实验室里做实验,也是对老师做过的演示实验的机械重复,既缺乏趣味性,又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而且教师讲解的只能是共性的问题,即便是同一植物材料,由于所取部位不同或制作过程中的微小差异,都会导致显微镜下观察内容的改变,而对于实验经验少的中学生而言,很难区分这些异同。如今,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将课前拍下的显微照片演示给学生,对一些异常现象做出解释,会使学生对实验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例如,七年级“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一节课,要求对洋葱表皮细胞进行观察,教师先将课前拍摄的自制装片的显微照片演示给学生,将微观的结构直观化,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将结果与教师的演示照片加以对照,就能够清楚地观察到中央大液泡、细胞核等结构,并区别一些易混淆的现象,减少盲目观察。这样,既让学生容易理解、增强实验教学效果,又节省了实验时间。
二、思考与建议
1. 提高教师的信息科学素养。多媒体教学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一部分内容,是教学过程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要很好地实现生物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教师就应该学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论,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应接受现代教育理论、信息技术能力、教学设计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改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水平。
2. 设计课件的几点建议。虽然多媒体与生物学教学内容的整合可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但在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面需额外注意以下几方面:
(1)课件的颜色搭配应协调、柔和,不宜太过刺激和强烈对比。屏幕底色易为浅色,某些重点内容可用字体的变化来加以突出,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2)课件文字内容应言简意赅,突出重、难点,切不可长篇大段的演示。必要时,可用图片补充说明文字内容,还可以增加动画效果,但要掌握一个“度”的问题。[4]
(3)课本上有的,或一般陈述性的内容尽量不要放在课件中,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述和板书来解决。
(4)不容易说清的内容要精心设计课件,利用动画、三维图、二维图表和信号流程图等形式直观地表达出来,便于学生加深理解和增强识记。
(5)利用多媒体技术解决难点和重点内容时不要简单地照搬书本,难点内容要做到通俗化,深入浅出;重点内容要突出,要让学生印象深刻。[5]
(6)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在课件中编辑一部分课外资料,这有助于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的理解、深化和知识的扩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教育信息技术正在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主流。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不断深入,以多媒体为基础的教学设计方法及理论研究越来越显得重要。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的诸多功能,真正实现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必将带来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也必然会使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各种能力得到提高。但我们也应注意,多媒体课件与图片幻灯、模型一样,对教学的作用永远只是辅助,不能把用课件当作一种时髦,不分场合、不加需要地滥用,要将多媒体课件用在最适合的地方,使之达到最佳效果。
注释:
[1]王丽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课程整合的两种形式[J].中国远程教育,2002(183),65-66.
[2]龚大洁,严峰,俞诗源.多媒体技术与高校生物教学整合的探索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6,(3):63-67.
[3]王雪松,李铁,王艳.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高师理科学刊,2002,⑴:79-80.
单细胞生物的特征范文5
人们很难接受与已有知识和经验相左的信息或观念,因为一个人已有的知识和观念都是经过反复筛选的。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初中生物会考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初中生物会考知识1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②生物能进行呼吸。
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
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厚度大约20千米。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有捕食、合作、竞争及共生等。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①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②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③制定计划
④实施计划
⑤得出结论
⑥表达、交流
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6、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①生物适应环境
②生物影响环境
③环境影响生物
7、生态系统
①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②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细菌、真菌---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水、阳光、空气等)。
③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逐渐积累。
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称为生态平衡。
⑤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⑥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最大的生态系统。
8、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初中生物会考知识2生物与细胞
9、显微镜的应用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显微镜放在实验台略偏左,便于用左眼观察,右眼同时画图。
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或下降。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镜筒上升时,眼睛注视目镜。转动细准焦螺旋,物像更清晰。
④需要强光时可选择凹面镜和遮光器上的大光圈;需要弱光时可选择平面镜和遮光器上的小光圈。
⑤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越大,数目越少,体积越大,视野越暗。
10、临时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植物细胞:擦、滴(清水)、撕、展、盖、染、吸。
动物细胞:擦、滴(生理盐水)、刮、涂、盖、染、吸。
1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植物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特有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总之,细胞是物质、能量、信息的统一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12、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
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的进出。
叶绿体:能量转换器,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仅植物具有)
线粒体:能量转换器,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所有生物)
细胞核:遗传信息库。
液泡:内有细胞液,含有水、糖分、色素等。
细胞质:可流动,并与外界交换物质。
13、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
14、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有关的。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细胞核最先分成两份,然后是细胞质,最后是细胞膜和细胞壁)。形成的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
15、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
植物细胞除了和动物细胞一样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以外,一般还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6、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组织是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
植物的四大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人体的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
17、人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六大)器官植物体
18、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①根、②茎、③叶(属于营养器官)④花、⑤果实、⑥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19、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都是单细胞生物,能独立生活,有一切生理活动。
赤潮形成的原因:水体富营养化,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
20、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1)种类:按寄生细胞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
(2)结构: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
(3)没有细胞结构。
(4)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
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初中生物会考知识3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21、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包括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而是产生孢子,合称为孢子植物。
种子植物能形成种子,更适应陆地环境。
22、区分常见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根、茎、叶的分化。(大气中90%的氧气来源于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
常见的藻类植物:水绵、衣藻、海带、紫菜。
苔藓植物:大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有茎、叶,根为假根,叶只有一层细胞,没有输导组织的分化,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常见的苔藓植物:葫芦藓、墙藓。
蕨类植物:大都生活中潮湿环境中,具根、茎、叶。
常见蕨类植物:肾蕨、卷柏、贯众、胎生狗脊、满江红
23、区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种子是裸露的,外面没有果皮包被。
常见的裸子植物:松、杉、柏、银杏、苏铁等等。
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常见的被子植物:桃、大豆、水稻、玫瑰等等。
24、种子的主要结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点)
25、种子萌发的条件
自身条件:种子必须是完整的,而且胚必须是活的,不再休眠期。
外界条件: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26、一朵花中主要结构是花蕊(雄蕊和雌蕊),雌蕊下部的子房里有胚珠。
当植物经过开花、传粉、受精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成为果实。其中子房自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的受精卵发育成种子里的胚
27、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先要吸收水分,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28、植株的生长:
1)幼根的生长: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数量和伸长区细胞的长大增大体积
2)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3)植株发育所需营养: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含氮无机盐:促进枝叶的生长。
含磷无机盐:促进果实的生成
含钾无机盐:促进茎的生长
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导管的功能:向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向下运输有机物。
29、桃花的结构:花柄、萼片、花瓣、雌蕊(柱头、花柱、子房)、雄蕊(花药、花丝)。
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
30、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双受精:花粉落到柱头上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胚珠内有卵细胞,与结合,形成受精卵,极核与结合形成受精极核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必须的两个过程:传粉和受精
花瓣、雄蕊、柱头和花柱凋落
子房果实 子房壁果皮 胚珠种子 珠被种皮 受精卵胚 受精极核胚乳
31、玉米的果穗常有缺粒的,向日葵的子粒常有空瘪的,主要是由于传粉不足引起的,因此人们常常给植物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32、植物蒸腾失水及气体交换的“门户”是叶片的气孔,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控制开闭。
蒸腾作用能够促进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向上运输,;降低叶片温度。对环境而言,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还能降低环境温度。
33、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在叶绿体中进行)
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
产物:有机物和氧气
条件:光能;
场所:叶绿体
实质: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合理密植、增加光照、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等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是:暗处理(耗尽叶中有机物);部分遮光(设置对照实验);光照数小时后隔水加热(用酒精脱去叶绿素);清水漂洗,滴加碘液,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证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光合作用需要光。
34、呼吸作用:动、植物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称为呼吸作用(在线粒体中进行)。
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二氧化碳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35、韧皮部的筛管由上往下运输有机物。
木质部的导管由下往上运输水和无机盐。
形成层的细胞不断的分裂,形成新的木质部细胞的韧皮部细胞。
初中生物会考知识4生物圈中的人
1、人猿同祖:森林古猿
2、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是男性产生和分泌雄性激素的生殖器官。
卵巢是女性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的生殖器官。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
输卵管——受精的场所
3、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①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显增强。
②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③出现第二性征
4、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人体内三大供能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
水:约占体重60%-70%
无机盐:
钙——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鸡胸、X形或O形腿)中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
磷——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
铁——缺铁性贫血(乏力、头晕)
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的智力和体格发育出现障碍 海带、紫菜、碘盐
锌——生长发育不良、味沉发生障碍
人体缺乏维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症
缺乏维生素A:皮肤干燥、夜盲症(夜晚看不清东西)等。
缺乏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B1缺乏症)等。
缺乏维生素C:坏血病等。
缺乏维生素D:佝偻病(少年儿童)、骨质疏松症(中老年人)等。维生素D可以促进磷、钙的吸收
5、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由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等器官构成。
消化腺由唾液腺、胃腺、肝脏(最大)、胰腺、肠腺等器官组成。
6、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蛋白质----------初步消化产物------氨基酸
脂肪--------脂肪微粒---------甘油和脂肪酸
7、食物中毒、绿色食品、平衡膳食宝塔
8、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初中生物会考知识5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
1、动物按有无脊柱,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动物已知150万种,其中昆虫100万多种,是种类最多的类群。
无脊椎动物:
①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如:海葵、海蜇、珊瑚虫、水螅等。
②扁形动物:身体呈左右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如血吸虫、华支睾吸虫、绦虫。
③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如蛔虫,蛲虫,线虫。
④环节动物 身体呈圆筒形,身体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靠刚毛和疣足辅助运动。如蚯蚓,沙蚕、水蛭等。
如蚯蚓:1、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2、以植物枯叶、朽根等为食。3、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在粗糙纸上比玻璃板运动快);身体分节使躯体的运动更灵活。4、靠可以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呼吸。
⑤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如:章鱼、乌贼、河蚌、田螺等
⑥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①体表都有坚韧的外骨骼;②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如:所有昆虫、蜘蛛、蜈蚣、虾、蟹等
昆虫纲的主要特征:①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②胸部有3对足,一般有2对翅。
外骨骼的作用:支持、保护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飞行扩大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繁殖。
脊椎动物:
⑴鱼类:靠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游泳,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胸鳍、腹鳍和背鳍维持鱼的平衡,尾鳍控制运动的方向;鳃是鱼的呼吸器官,鳃丝密布毛细血管,可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卵生。变温动物。
鱼类主要特征:①终生生活在水中;②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③用鳃呼吸;④用鳍游泳;
⑵两栖类的主要特征:①体外受精、变态发育、幼体生活水中,用鳃呼吸;②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③皮肤裸露、有辅助呼吸作用;④体温不恒定。
⑶爬行类:体表覆盖着坚硬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⑷鸟类的主要特征:①有喙无牙齿;②被覆羽毛;③前肢变成翼;④骨中空、内充气体;⑤心腔分四腔;⑥用肺呼吸,并且有气囊辅助呼吸;⑦体温恒定;⑧卵生。
⑸哺乳类的主要特征:①体表被毛;②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③体腔内有隔;④用肺呼吸;⑤心脏四脏;⑥体温恒定;⑦大脑发达;⑧胎生、哺乳。
6、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骼和肌肉
( 骨、关节、肌肉)
三者关系:骨骼肌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运动的完成: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关节活动,躯体产生运动。
骨胳肌的结构和特性:(一块骨骼肌就是一个器官)
结构: 肌腱: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 (结缔组织)
单细胞生物的特征范文6
微生物
来自英国圣安德鲁大学的杰克·欧玛丽·詹姆斯(jack O’MaIIey-James)以及他的同事利用时间轴的形式计算出,当太阳越来越膨胀时,地球上的生命体将进入演变阶段。并且该团队还考虑,其他一些极端的栖息地中也有可能有生命体的存在。因为类似太阳的恒星根据其大小不同,年龄也会不一样,因此詹姆斯团队观察了不同大小星球上,各种简单与复杂生命体生命旺盛的时间长短。詹姆斯称:“适应性并不是在某一星球具有的固定属性,而是生物本身具有时间性的特质。”
据了解,该团队的实验方法是模拟地球环境,根据地球表面不同高度调节温度,并持续改变星球运行轨道的特点。据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太阳年龄不断增加,对地球辐射的热量不断增多,地球上复杂生命体则有很大变化。比如植物、哺乳动物、鱼类最后是无脊椎动物,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依次消失。随着海洋的蒸发,地质构造运动停止。最终,在一些海拔较高、热量略低的岩洞或是地下深层中,出现了盐浓度极高、含有热水的水池。而生活在这些水池中的微生物将继续统治地球约10亿年的时间,之后,它们也会消亡。他们将这一模拟实验运用在不同尺寸的星球中。他们发现,在类似地球的行星上,单细胞生物统治行星的时间仅有30亿年。在整个行星消亡以及行星环境再次变得仅对微生物有利之前,复杂生物体存在的时间则相对较短。根据有关数据,如果到那时有外星人存在的话,可能外星人也会只剩下微生物的物种,只是时间问题。
蟑螂
世界末日如果真的到来人类还有可能继续在地球上繁衍吗?那么末日背后在这个地球上还会有什么生物存在呢,专家预言,唯一可能生存下来的就只有“蟑螂”小强。为什么说2012世界末日的到来只有蟑螂还能继续生存下去?专家有如下解答;第一,蟑螂是目前生物界环境适应能力最强的生物,为蟑螂的种族中就包括了水蟑螂,所以他们有这样的基因就更容易适应。
第二,世界末日之后不仅仅只是一个水世界,或许你觉得只要能在水下生存就行了。水世界会一直将整个地球覆盖,而全世界的化学污染物,尤其是核污染,仅仅是美国一个国家核弹就能将地球毁灭数十次,这足以证明地球污染程度已经达到什么程度了。恰恰蟑螂对核辐射抵抗能力也是目前生物界中最强的。蟑螂还有一个最强大的本能就是,蟑螂卵外面包裹的卵鞘可以防止诸多有毒物质的入侵,甚至是抵抗一定的核辐射,包裹在卵鞘中的蟑螂卵可以在无适应的环境下一直保存,哪怕是数十年一直漂在大海,直到适合的环境下它又可以孵化出来,可想而知2012世界末日之后蟑螂就是这个水世界的唯一幸存者,又或许它们还能在多少年后发现渐渐露出的陆地。
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