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困惑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学教学中的困惑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学教学中的困惑问题

数学教学中的困惑问题范文1

关键词:特殊教育 ;数学教学 ;困惑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也给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通过转变教学的模式,还要注重课堂与实践相结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感悟能力。尤其是在特殊教育数学教学中,一定要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最新的教学设备对特殊学生进行教学,并且在教学的过程发挥特殊教育学校的优势,能够突出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和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因此,针对特殊教育数学教学中的困惑,要及时转变旧有的教育理念和注重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以此来实现特殊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特殊教育数学教学中的困惑

1.师生沟通交流困难。特殊教育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老师与学生沟通交流往往不及时和不顺畅,尤其是在新进老师班上的学生,在上数学课时,老师所讲的知识重点智障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并且老师在学生进行沟通时注意力不集中,大多数学生听不进去老师的话,如果这种情况不给予解决会导致没有办法上课。与此同时,智障学生由于自我控制能力差,对外部的刺激常不能很好地辨认理解和作出合理的反应,以至对外界的刺激会作出很原始的反应,导致与老师的沟通出现困难。

2.学生学习方法死板。由于班上的学生年龄大小不一样,所以很多学生的数学基础程度不一样,以及智力的相差也是比较巨大。所以,在数学课程的学习中学习方法死板,不会灵活利用,比如在教数学乘法公式时,很多学生能够把口诀公式倒背如流,但是在实际计算时却不会利用公式进行计算。与此同时,在除法计算时也不能很好地理解除法与乘法的关系,只是一味地按照老师所讲的例题进行计算。

3.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记不住。在特殊教育中,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记不住所学的知识。可能是因为学习的方法过于死板,又不能灵活地利用所学的知识,从而导致记不住所学的知识。另外,一些老师也会经常忽视对教材的研读,导致在教学的过程中所教授的内容与实际需求不符合,以至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刻的印象。

二、特殊教育数学教学中的思考

1.选择多种不同方式的教学手段。在特殊教育数学教学中,选择合理的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所以说科学有效地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也是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到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和特殊性,在工作中要给予多点耐心和细心,对学生的学习多加指导和讲解。与此同时,针对学生不懂的问题和不能清楚地理解题意的学生可以给予个别读的方式,或者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对题目多读几遍,帮助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题意,同时也能确定正确的解题方法。因此,在特殊教育数学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合理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2.拉近教材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对一些特殊学生来说,他们接触的实际生活机会相对来说比较少,这也就导致他们对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知识点还是非常陌生。所以,在特殊教育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具体情况进行教学。比如针对智障学生,可以在教育内容的安排上要照顾学生的接受能力,使绝大多数学生能理解,并通过努力能够完成。这样学生可体会到学习上获得成功的喜悦,并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通过努力是能够成功的,逐步地树立起自信心,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用手语和具体的事物进行教学,拉近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距离,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与此同时,要想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知识点,就要培养学生养成定期复习的习惯和预习的习惯,通过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预习和复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力。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特殊教育数学教学中的困惑进行分析,并且给予具体的解决方法。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特殊教育事业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并且已经有很多的相关教育研究工作者已经提出了建议和意见,以此来提高特殊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赵凤娟.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改革的一次成功尝试[J].数学教育学报 2015.12(52):456-457

[2]田寅生、方俊明.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师知识结构,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5.12(14):123-126

数学教学中的困惑问题范文2

关键词:中职数学;专业导向;困惑;对策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致力于培养初级、中级技术人员。中职教育中的数学教学作为中职教育的必修课程,不仅负有开发智力、提高学生素质的责任,还应当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但在目前教学实践中,中职数学教学还面临着许多的困惑。因此,应当不断探索解决这些困惑的对策,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切实提高中职数学教学的教学质量。

一、中职数学教学面临的困惑

中职数学教学面临的困惑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学校方面

中职教育的重点通常还是放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对于数学教学往往采取了不重视的态度,比如在数学考试中降低数学难度,仅仅要求大部分学生都能够通过。因此,从整体上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以及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二) 教师方面

中职数学教师往往不像普通高中教师一样重视学生的数学学习,同时他们也往往不了解学生所学习的专业课知识,因而没有依照各专业各学科的对数学知识的应用需要设置课程内容、完善教学计划。从而使中职数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和专业课程教学脱轨了。

(三) 学生方面

中职教育的学生进入中职学校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努力程度不够或者学习方法欠缺,因此,他们一方面很有可能会出现思维障碍,很难学好数学,另一方面则重视专业课学习,不重视数学学习。

另外,学生可能会由于中考成绩不好而受到打击,而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他们往往存在着自卑感,对学习充满恐惧情绪或者厌恶情绪。

(四) 教材方面

中职数学教学的教材和普通高中数学教材的基本结构基本一致,过于理论化,没有突出中职教育的专业性,无法应用于各种专业的特殊要求。因此,学生往往会觉得数学教学和他们今后从事的专业工作联系不大。

(五)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方面,中职数学教学往往还是以教师的“满堂灌”为主,很难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很难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因此无法实现主体性学习。

二、中职数学教学的改进对策

(一)根据专业课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

中职数学教学应当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专业为导向”的教学原则,为专业课的教学服务,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师应当根据各专业课的不同教学目标,将基本的数学理论和现代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并有所取舍,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比如对于电子专业的学生,教师应当侧重于三角函、复数教学,对于机械类专业学生应当侧重立体几何、平面向量等教学。

(二)改进教学模式,培养主体性学习品质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可以进行小组讨论、鼓励提问、探究性学习等多种形式,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比如,在学习函数的时候,可以引导学习自主设计问题、讨论问题,并结合图像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乐趣所在。也可以在班级内成立学习小组,让数学较好的同学和数学比较不好的同学相互帮助、相互促进,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

(三)重视数学教学,加强学习方法指导,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中职数学教师应当注重指导学生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比如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课前预习、课堂笔记记录以及课后复习,使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还应当及时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并给与相应指导。由于中职学生往往基础较薄弱,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便因材施教,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同时,由于中职学生通常会有一些厌学情绪或者自卑情绪,教师应当以鼓励为主,通过鼓励学生的每一个提问,给学生每一个正确的答复以肯定,来逐步消除学生的自卑情绪,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四)教师应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为了将数学教学和专业课教学结合起来,数学教师应当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单一的知识结构不利于教师改进中职数学教学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只有了解相关的专业背景知识,才能使得数学教学更贴近专业课学习,为专业课的学习打基础。

同时,学校也应当提供教师专业知识学习的条件,比如为教师购买相关教材,提供集中培训的机会,请专业课老师教授相关知识等等。在编写教学大纲的时候,专业课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不仅可以帮助数学教师查看其在适应专业课教学的问题上做的是否到位,而且可以多提建议、查漏补缺。

(五)结合生活实际,增强教学趣味性

数学教学的目的最终也是为了在工作中和生活中应用数学。因此中职数学教学的教学内容应当符合大部分学生的接受水平,结合生活中实际问题进行教学,从而引导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讲到“概率”时,可以联系到彩票的概率,让学生猜测彩票的中奖率。

在引导学生做练习的时候,也可以结合生活,比如讲解“函数”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用测倾器去测量旗杆的高度,从函数运算中得知旗杆的高度。

(六)增加多种评价方式

中职数学教师应当该改变单一的考核方式,考察学生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通过学生的作业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价,通过平常的课堂表现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价,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校外活动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评价。从而可以改变单一的考核方式,及时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方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水平,而不只是提高期末考试的水平。

三、小结

总而言之,面对中职数学教学中出现的种种困惑,学校和教师都应当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师的素质提高、增加评价方式等多方面来解决这些困惑,从而进一步提高中职数学教学的教学质量,为国家输送更多更高素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曾瑞玲. 中职数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广西教育, 2010(8).

[2] 高辉. 专业导向下中职数学教学的困惑和对策[J]. 网友世界, 2013(1).

数学教学中的困惑问题范文3

青春期的困惑

青春期的萌动、对异性的好奇使学生好表现,从而学习更有动力,这本是好事,可是如果男女同学交往处理不当,则会严重影响学习。

来自外面世界的诱惑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现在的中学生对一切充满好奇,对新鲜事物总想了解它,可是由于年龄因素,他们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时,无法不受不利因素干扰,游戏、网吧等的吸引力对他们来说要比书本上知识的吸引力更大。

来自家庭、学校的无形压力

来自家庭、学校的无形压力往往使现在的中学生喘不过气来,父母的关爱和老师的教诲,在对其形成动力的同时,也形成无形的压力。

缺乏恒心

有的同学在现在学习生活中时常会被一些事感动着,也很容易下决心,尽管知道数学学习应当勤奋,但无法持之以恒,容易原谅自己,在他们心里无法和老师建立起一种平等关系。

如何改善这种状况,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我觉得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贯穿德育教育于数学教学中

作为数学教师,应贯穿德育教育中教学中,试问一个没有爱心的人,怎么可能成为人才?现在的学生不是缺智商,而是缺动力,他不知学习目的是什么,有的学生家境贫寒,父母勒紧裤腰带也不让他受苦,但他们根本没有同情心,不思学习、贪图享受,我觉得这样的学生应给予其如何成人的教育,抵制他们在生活上的攀比之风,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循循善诱,对男女同学交往不能横加干涉,当众批评,要正确引导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同学友谊,要成才先成人,激励机制要落到实处,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三、教学模式的转变

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能采用填鸭式教学,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吸引你的学生,引导你的学生经历观察问题、发现问题问题、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

四、教师角色的转变

数学教学中的困惑问题范文4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日记;设计;指导

在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挥数学日记的积极教学效用,要透过有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引导来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录与反应自己的学习情况。这不仅会让教师更真实的了解学的学习状态以及面临的一些问题,这也会为教师后续的教学过程带来很多有价值的引导。这样才能够让数学课程的综合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1、让学生从日记中表达自己的烦恼

教师在设计实际教学过程,并且引导学生撰写数学日记时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教学切入点。首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自己的日记中多表达与倾诉一些烦恼,让学生真实的记录自己的学习感受,反应自己在数学课程的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都是很好的设计方向。这不仅是让学生实现情感宣泄的一个出口,学生在写的过程中也是对于自己的学习过程的一个回顾。在这样的基础上往往能够让学生慢慢意识到自己在课程学习中的一些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实现完善与加强。

以下是一位学生日记中的片段:在小学和初中,一有想不出来的数学题就急,有时还哭,真的,我当时就特别的急躁,我想我怎么那么笨呢?别人都想得出来我怎么就想不出来呢?我就老敲头,看看有没有灵感。到目前我还是没有准确的学习方法,可我爱急,一有困难就自暴自弃。不知为什么,我就改不了自己的脾气。再一个我也没有信心,总觉得自己不行。我也一直在寻找方法……从学生的这则日记中教师可以意识到学生可能面临数学学习中较大的心理障碍,并且找不到化解的方式。对此,教师可以和学生私下进行交流沟通,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并且帮助学生重建数学学习的信心,这对于学生而言会是很有价值的辅助。

2、让学生从日记中体现自己的困惑

教师同样可以鼓励学生在数学日记中记录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困惑。可以让学生记录自己存在的一些疑惑,以及在课堂上一直搞不懂的问题。这不仅是对于学生自身知识体系的一种梳理,这也会让教师明确知识教学中仍然有待完善的地方。这同样是日记设计的一个很好的出发点,学生的这类日记往往能够极大的反应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实际情况。

以下是另一位学生日记中的片段:通过小学学到的数学,我感觉小学的知识并不是很难。到了初中,学到了单项式的概念,我就感到有点搞不清楚,系数与次数我还弄得糊里糊涂,尤其是次数。在单项式中有数字还好点,全是字母我真的搞不清楚了,希望老师能多给我补补次数与系数的概念。孩子通过写数学日记,写出了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这也让教师意识到学生的问题在于复杂的概念理解不透,觉得自己初次接触代数式概念,不能很准确地把握,而老师也知道了教学中应该再注意一些什么。让学生在日记中反应自己的问题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模式,这也会让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有意识的进行加强与牢固。

3、从学生的日记中搜集各种教学问题

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日记中搜集各种存在的教学问题,这同样是日记设计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很多时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容易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甚至会存在一些问题乃至错误。然而,教师自身往往没有意识。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反应各种教学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切入点。这不仅会帮助教师更全面的了解自己的教学情况,这也能够让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弥补与完善,进而让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加牢固。

从一位学生的日记中我意外发现了学生提出的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他画了两条相等线段,并且平行,他告诉我这样才平行。而我上课画的两条线段不相等,位置关系确实平行,他认为这是不平行。学生写出这样的理解,教师才能真正感受到数学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我细致地给他做了回复,告诉他平行和相等有什么区别。并找到他,告诉他什么叫位置关系,什么叫数量关系。其实,在备课中难以想象学生小学学完了不了解平行和相等的区别,然而,日记中却能够非常直观的暴露出这个问题,这便是合理的利用日记教学可以发挥的积极教学效果。

4、结语

数学日记的灵活使用能够为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带来很多积极辅助。首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自己的日记中多表达与倾诉一些烦恼,反应自己在数学课程的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同样可以鼓励学生在日记中记录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困惑,可以让学生记录自己存在的一些疑惑,以及在课堂上一直搞不懂的问题。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日记中搜集各种存在的教学问题,这同样是日记设计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并且能够让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加牢固。

参考文献

[1]杨鹏.《数学日记》带来的收获[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年06期.

[2]马德辉.数学日记沟通师生间的感情[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年04期.

[3]韦衍凤.数学日记对高一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4]马赢.通过数学日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教研版),2007(10)

[5]张登峰.以“数学日记”培养初中生反思能力的探索[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7(09)

数学教学中的困惑问题范文5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 情境创设 途径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4.211

以往的课堂教学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时,教师往往会陷入“形而上学”的错误中:一是设计的情境过于虚假与生活难以挂钩;二是直接将多媒体和情境创设划等号;三是脱离实际的卡通形象和不符合教学内容的多媒体课件联系起来,没有考虑到其实用价值。以上的错误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分散学生思维的因素。要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有效情境创设,必先了解其根本原理,才能使情境创设有意识有目的地为教学活动的开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1 有效的教学情境

有效的教学情境是可以诱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深入探索的渴求知识的情绪;是一种积极正面的学习方式,它可以营造出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促使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在交流中得到发展,并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

2 创设情境应遵循以下的原则

2.1 趣味性原则

应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水平,将数学问题放入喜闻乐见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2 实用性原则

教学情境创设中不能贪图热闹,单纯刺激学生的热情,而丧失了情境创设的本来目的。情境创设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量,保证其内涵性。

2.3 高效性原则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让学生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以高效地完成知识的汲取,顺利达成教学指标。因此,高效性原则要求的是开门见山,排除他方的干扰因素。

3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创设的途径

3.1 用生活实际来创设情境

当前,数学教程改革强调从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基础出发,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由学生亲自解决。因此,教师应针对小学生的智力水平和认知程度,掌握小学生对于生活经验的基本情况,巧妙地将数学转变为生活中数学现象的解读,将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

【案例】关于乘除混合运算的应用。钢笔16元,铅笔2元,文具盒30元,巧克力4元。小明和小红去商店买文具,小明买一支钢笔花了16元,小红买一块巧克力花了4元,小明花的钱是小红的几倍?老师花费了50元,猜一猜老师购买了什么东西?

让学生认真审题,分析题目里的数量关系,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认知。通过后一问题,让学生对后一问题进行解答,求出不同的答案后,便提出“两个物品间的数量关系问题”,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以达到学习目的。

3.2 设计游戏教学情境

抓住学生好“玩”的天性,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置,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该情境创设以游戏为主线,摆脱“填鸭式”的教育,营造人性化的课堂氛围,在游戏中解除学生的困惑,汲取游戏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和信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例如:《统计与可能》一课中,在课本内的图片教学,往往会让学生出现疑惑,这时可以通过摸布袋彩球的游戏项目,以引起学生热烈的探求氛围和兴趣,促使教学目的顺利达成。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才能保证学生更好地主动参与学习,是达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内容,并能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

3.3 创设故事情境

应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内容,利用大家津津乐道的童话或者是寓言故事,促使学生投入学习。比如:龟兔赛跑的故事,先是询问学生究竟是谁能先跑到终点,将学生们带进童话故事中,营造一个利于学习的和谐氛围,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令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和实践中。

3.4 刺激竞赛意识的情境创设

小学生通常好胜心都比较强烈,教师只有掌握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为此,可利用竞赛的方式创设情境,开展快速问答、竞赛得分等教学活动极容易调动起学生的好胜心,使他们保持一颗积极热情的心投入到数学问题的思考中去。

3.5 新旧知识的冲突创设情境

“温故而知新”,应抓住新旧知识的切入点和关键处,进行情境创设,制造其冲突。想要掌握住新知识,应充分建立在掌握以往的知识内容的基础上,新旧知识间的矛盾促使学生的思维碰撞,对新旧知识的冲突产生困惑,这就为数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契机。譬如说: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了解,教师应先让学生回顾长方形的特征的旧知识,并通过多媒体或手动裁剪等方式将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认识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3.6 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情境创设

数学本身具有抽象性,故而应创设形象化的情境。教师应灵活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对某些无法在纸面展示和难以口头阐述的教学课程进行分解学习。譬如说:对分数的接触认识时,利用切割饼来了解分数,将4张饼分为2份,每份是多少?小明分到了一张饼,再平均分为2份是多少?若是分成3份那又是多少?……依照此规律对学生进行设问,创设问题情境,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割饼的分析应该考虑到实际的刀割操作并不适用于课堂,这时候多媒体的优势便充分地展现出来,立体而生动便捷的教育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当遇到难点或者常见错误对学生造成困惑时,可反复给学生进行分割展示和讲解,促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4 总结

数学教学是互动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同学之间交往互动的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作为数学教学的组织者,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应深入教材,活用教材,优化课堂教学模版,根据教学要求开展情境创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供给学生充分融入教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学习进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代存宪.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问题的反思[J].成功(教育),2010,(9).

[2]洪美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与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4).

数学教学中的困惑问题范文6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解题;隐含条件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如果单纯依靠题目中的条件有时是不能顺利解题的,因此为了能够解决问题,就需要深入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为解题提供更加便利的途径。但有时这种隐含条件也会给学生带来一定困扰。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科学地指导学生对何种隐含条件进行挖掘、分析以及科学的应用,使学生能够少走弯路,顺利地解答数学问题。

一、初中数学解题中隐含条件充分挖掘的意义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思维对于促进数学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数学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重视起来,思维是学生活动思考的内在呈现,对于学生能否顺利解题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近年来,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要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对于问题进行思考,强化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的数学思维比较科学严谨,解题的准确率也会提升。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思维方式,教师可以科学地利用隐含条件,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在面对无路的绝望中依旧有积极探究问题的愿望,引导学生反复思考解题的过程,使学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通过隐含条件有助于促进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提升,创新是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初中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这就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实现不同的发展和进步,在数学解题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题目中隐含的条件,指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观察和分析,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并使学生能够科学地利用数学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快速准确地解决数学题目。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学生题目解错的现象,很多教师都会感慨,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题都能做错呢?学生也会感到困惑,这主要是由于学生产生了操作型的思维障碍,也就是对事物不同部分的整体反映以及事物的一般规律性等认识不足,出现这种原因主要是学生对数学题目中的条件认识理解不到位,没有能够准确把握其中隐含的条件,在解题过程中就会出现问题,思维受限。

二、初中数学解题中隐含条件的应用

1.阶梯型隐含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