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际商务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际商务的特点范文1
关键词:技术商品;服务商品;有形商品;国际贸易
一、前言
在市场准入的技术与服务贸易种类中,技术与服务作为商品参与国际贸易,具有两种不同的竞争特点。技术与服务的国际贸易,不同于实物商品的国际贸易。世界贸易组织将服务行业划分为以下种类:商业服务,通讯服务,建筑及其相关的工程服务,销售服务,教育,环境,金融,卫生及社会服务,旅游及旅行相关的服务,娱乐文化及体育,交通及其他服务。服务作为一种无形商品,其商品形式就是直接向消费者提供的各种服务。而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无形商品进入国际市场进行贸易,主要商品是科学技术发明的使用权力。除了受知识产权法保护已届期满转为有益于全世界人民生活的公有知识以外,大部分的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创造属于私有权利,受法律保护。因此不论是有形商品还是无形商品,都有其归属的性质,都受法律保护。
二、技术与服务商品的物流环节
服务贸易是以提供服务产品为主,服务是商品,服务的买方即是终端顾客,卖方要使其服务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必须提供一套完整的服务,以买方可以直接消费该服务为原则。从卖方提供服务到买方付款消费使用该项服务这个程序的完成即为交易完成。服务产品作为商品进行竞争的主要特色是一整套的服务程序为一个完整的产品,不能像有形商品那样像零件一样被拆分。有形商品的贸易可以单独交易某种零部件、某种产品原料或产品的某一部分。如汽车制造要从不同的商家购买不同的零部件组装成完整的汽车以后才能出售给终端顾客。而技术贸易是以提供科学技术的使用权力为原则。技术的购买方得到技术以后,不能直接作为商品进行消费。技术的购买方不是该项商品的终端顾客,必须再进行投资设备,利用所购买的科学技术来生产某种商品后提供给终端顾客进行消费。从物流的角度上分析这些服务产品,服务贸易就是两个环节:服务的供方和终端顾客即服务的消费方。其中,服务作为产品是这两个环节的媒介。技术贸易在整个物流链中有以下环节:技术的供方,技术的受方和终端顾客即市场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技术的受方必须将技术转化为商品的一个生产要素以后,才能使商品进入市场进行流通。因此,服务贸易过程中,服务是商品,服务的买方是终端顾客;在技术贸易过程中,技术是商品,技术的买方不是终端顾客。
三、技术与服务商品的定价特点
技术与服务贸易的定价方式也不同。服务作为商品同有形商品一样,可以有单价形式。技术作为商品没有单价,只有单独的价格。假如我们拥有一项技术准备出售,该如何对这宗交易进行定价?可想而知,这项技术的价格没有统一的参考价格,因为技术作为商品的价值主要在于科学技术创新的独一无二性质。技术的交易价格主要取决于买方的技术水平,经营规模,该项技术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以及对未来市场份额的预测,而不是像有形商品一样其价格构成是产品的成本加上预期利润。世界上没有技术开发商会开发两项以上性能完全相同的技术供人挑选。世界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对于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所拥有的知识产权加以保护,不允许仿冒他人的科学技术,不允许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因此,在国际技术贸易中每一项科学技术的商业价值都是因买家而异的。服务作为一种无形的商品,这种商品的贸易可以是规模交易,也可以是单件交易,如购买飞机票享受旅行服务。服务的供方所提供的商品本身是系统完整的消费品,服务产品允许市场竞争,但是要符合市场规律,因此服务产品的价格定位一般都有一个规范的价格范围。
四、决定技术与服务商品的顾客满意度的市场特点
技术与服务作为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参与竞争的过程中,决定其顾客满意度的因素也有不同的特点。技术与服务作为商品在消费需求中处于较高的消费层次。消费者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以后,将消费提高到满足心理的商品需求方面。消费者对于服务商品的顾客满意度也不同于物质商品的顾客满意特点。一张在市场上发行的唱片,顾客的满意度会因为文化、年龄差异社会及生活层次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顾客满意度。银行的储蓄业务,影响顾客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是银行的利率,营业环境及雇员的业务素质。服务产品同有形商品一样在市场上的竞争因终端消费者的个性差异而导致顾客的满意度不同。如银行业,各银行对于所提供的服务投入的资本和人力基本上相同,所提供的金融产品质量大致相同,商品经营的效益却因为时间和地点的差异而大相径庭。例如贵州的银行和北京的银行经营效益不同,而北京的银行又不同于纽约的银行。服务产品所面对的顾客同一般有形商品的顾客有相同的特点,存在着不同的价格敏感度,有不同的消费水平。因此,假定多家服务企业在同一时空里所投入的资本和人力资源大致相同,其所经营的效益会大致相同。然而服务产品的生产要素又不同于有形商品,但却与技术产品的生产要素相同。技术与服务产品的生产要素主要是流动资本和人力资源(人力与业务知识),有形商品的生产要素主要由固定资本,人力资源和生产技术组成。因此,顾客满意度的可变性造成服务产品的竞争力的差别。假定相同规模的服务企业在不同的地点投入相同的资本和人力来提供服务产品,由于顾客的差异,各企业的经营效益会不同。又假定在同一个地点多家服务企业投入相同的资本,面对相同的顾客进行市场竞争,企业对人力资本投入的差异也会给各企业带来不同的经营效益。 面对相同的顾客集群,一项服务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对产品注入的资本和人力资源,在市场竞争中,充满竞争力的人力资本投入,比如独一无二的专业技术知识、独一无二的行业管理技术无疑会确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
科学技术作为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不同于服务产品。由于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作为私有财产受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这就决定了在同一个时空内不可能出现两个或多个完全相同的科技发明参与市场竞争。
五、技术与服务商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历史
传统贸易以商品贸易为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上,服务贸易为商品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商品贸易的不断扩大引发了服务和技术贸易的加速。而服务和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通又更加促进了商品贸易的自由流通。服务和技术作为商品在20世纪80年代尚属不可贸易的商业行为。各国的餐饮酒店基本上不出国门,交通、电讯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归政府所有,开办医疗、教育、保险事业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只有运输业和国际金融业作为商品贸易的辅助行业被记入商品贸易的成本中。科学技术作为国家发展的手段受到各国政府的严格管制。服务行业中,银行、保险、证券又是国家的经济命脉,特别是1997年的亚洲经济危机使得各国政府在开放金融市场方面愈加小心翼翼。在各国给予市场准入的服务行业中,行业竞争压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进口国的非关税壁垒。各国采取的各种软硬措施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服务商品的自由竞争。一直以来,各国对于服务行业的经营主要采取垄断和独家经营的形式,即使各国在世界贸易组织签署的《服务贸易总协定》中做出了市场准入的各种承诺。但是总体来看,就连发达国家也只对一半多一点的服务行业做出了市场准入的承诺,另外一小半都未做承诺(见表1)。
服务行业进入自由竞争还只是一个新的尝试。而技术商品由于商品的独占排它特点,商品本身具有较强的垄断竞争优势,基本上不参与市场竞争。国际技术贸易面临的壁垒不是买方市场的匮乏,而是技术商品输出国政府的严格管制。因此技术商品进入自由流通的经济环境还需要世界各国进行谈判。
美国在1997年率先对其电讯行业执行“放开管制”,使该行业进入自由竞争的市场。该政策着实给当时的市场带来一场硝烟弥漫的战争。1998年,各大电讯公司为了抢占地盘,不惜血本,Bell Atlantic给顾客送百美元现金,Qwest 给顾客送双人国内往返程机票,Sprint干脆率先将价格下压。造成至今电讯业经营的成本居高不下。服务贸易参与国际竞争的历史非常短,等待开放的空间还很大。
六、非关税壁垒对服务与技术贸易自由竞争的制约
服务与技术的国际贸易除了商业服务、通讯服务、销售服务、旅游及旅行相关的服务、娱乐文化及体育、交通服务根据国别类型的不同有不同程度的开放以外,其他服务商品和技术商品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各国的政策法规的制约。出口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出于对本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安全的因素考虑,对于技术商品的出口有严格的管理,发达国家所提倡的商品贸易自由化并不愿意将技术商品的贸易等同自由化,对于高科技技术商品,明文规定不许出口。而服务商品的进口,对于本国的经济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却有一定的冲击力。因此,服务商品的进口国对于服务商品的进口持不情愿的立场。比如中国的入世承诺中对于教育服务的承诺基本上属于完全开放的市场准入。而美国的入世承诺中虽然也对教育服务的市场准入给与基本上自由的承诺,可是服务行业进入美国市场参与竞争却要受到严格的行业资格审查,教师资格的认定等行业规定给市场准入造成障碍。总体来讲,技术商品的贸易壁垒主要在于出口管制,而服务商品的贸易壁垒主要来自于进口国的进口行业规定。
世界贸易组织在贸易统计中,没有对纯技术与服务两种商品分别进行统计,而是把纯技术商品归类于服务贸易的统计中。然而,纯技术的使用主要在于提高物质商品的生产力。购买一种纯技术就如购买一种生产工具,在国际贸易中要单独确立合同。中国商务部在统计数据中已经开始将纯技术或技术有关的贸易数据进行分类统计,但是数据中也只涉及技术进口情况,没有技术出口数据。这也足以说明中国的发展对技术进口的需求情况令人关注。由于服务商品和技术商品在国际贸易中尚属新事物,服务与技术的国际贸易同传统贸易有很大区别,有关服务与技术的贸易特点将随着服务与技术贸易的完全自由化而被逐渐总结出来。
参考文献:
1、刘东升.国际服务贸易[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2、饶友玲.国际服务贸易[M].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4.
3、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与WTO法典[M].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4.
国际商务的特点范文2
【关键词】独立学院 国际商务谈判 教学定位
国际商务谈判,是国际商务活动中不同的利益主体,为了达成某笔交易,而就交易的各项条件进行协商的过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国际商务谈判成为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国家和企业频繁涉及的问题,国际商务谈判人才显得日益短缺。国际商务谈判是各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成为其他专业的热门选修课之一。
基于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本身的特征,在国际商务谈判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情景讨论、模拟谈判已经得到广泛的共识a。但对国际商务谈判课程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却缺少足够认真的对待,国际商务谈判内容复杂,单纯定位培养优秀的国际商务谈判人才会使得教学无所适从,同样的案例教学,不同的定位应该选择不同的案例,并且不同学校学生基础不同,主动学习和接受能力不同,不能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不能选择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必须基于不同的教学定位,提供不同的教学内容,从而为不同的就业定位提供准确有效的知识素养。
伴随着1998年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规模出现的独立学院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股重要力量,独立学院的学生跟其他重点高校、地方公办高校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在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定位上必须有所区分。
一、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分析
(一)学习特点
独立学院的招生是在本科第三批录取,高考成绩较差。一般表现为主动学习能力较差,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能够认真听,但注意力集中时间不能长久。高考的成绩表明,除了少数同学可能因为发挥欠佳不能体现自己的真实水平之外,进入独立学院的多数同学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因而不能专注于学习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能够进入独立学生学生,其高考成绩在所有学生中属于最好的60~80%之间,在其本质上并不是自暴自弃的,只是囿于个人学历能力的原因,找不到合适的学习节奏,学习效果不理想。如果能够正确引导,仍然能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进而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二)个性特点
独立学院学生容易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这是由独立学院学生的成长环境决定的。独立学院学生有一半多来自收入较好的家庭,但同时这些家庭在小孩教育方面缺乏有效的手段,一味强调满足小孩的各种需求,导致这些小孩在需求方面缺乏足够的判断,不知道什么是自己可以需要的,什么是自己一定需要的。
独立学院学生的父母多数具备一定的特质能够让自己活得相对较好的社会地位,这些特质包括敢作敢为,这成就了一些独立学院学生敢作敢为的特点,但是,因为缺乏深厚底蕴,这种敢作敢为有时表现为莽撞,缺乏深入的思考。
(三)就业特点
以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为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定位于培养具备从事国际贸易或其他涉外经济活动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进出口实务操作流程及各个环节的具体做法,熟识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国际商务谈判、海关报关、外贸函电及制单、跟单、国际货运等基本技能。具有较强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涉外贸易部门从事国际商贸业务与管理的外向型、应用型、复合型的外贸专业人才。
理论上,大学专业教育应该培养专业对口人才,但现实中,专业不对口非常普遍,尤其是文科类专业。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就业范围非常广,真正在外贸企业从事外贸工作的很少,大概20~30%。在政府、银行、教育机构及其他事业单位工作的不乏其人,在企业上班的,有很多也并不是从事外贸相关工作,会计、行政、管理等相关岗位工作的都有。
二、独立学院国际商务谈判课程定位探讨
对独立学院国际商务谈判课程的定位决定了该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方式选择。目前专门针对独立学院的国际商务谈判教材极度匮乏,从教材内容来看,目前各类高校国际商务谈判课程定位普遍偏离实际应用需要。
中国人民大学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国际化思维,在国际商务谈判教学内容选择方面倾向于强化国际商务谈判的程序,案例选择倾向于选择一些高级复杂的国际商务谈判,如Google与中国政府之间的谈判、中国铁矿石进口价格谈判、中美知识产权产权谈判,这些谈判能够体现国际商务谈判的大部分要素,但是它对对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未来要从事的工作没有太大的借鉴意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更多的基于培养能够熟练应付国际商务谈判的商业人才,在强化国际商务谈判过程解析的同时强调不同国家文化差别对谈判的影响,试图向学生展示国际商务谈判的逻辑和规律,案例选择方面更多倾向于国际商业案例,如温州商人收购中东卫视案例、中日俄石油管道谈判、曼联队与达沃丰公司球衣广告谈判案例,这些案例固然有助于学生理解国际商务谈判的特征,但仍然过度强调“国际”,在阐述“国际”因素对谈判的影响中分配太多课时,弱化了更加一般意义上的谈判能力包括谈判理念、谈判思维、谈判沟通的培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文化融合加剧,国际间在经济事务方面的国际区别将更加淡化,文化融合使得谈判中文化的影响弱化。对于以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为代表的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而言,需要处理高端复杂的国际商务谈判的可能性很低,未来工作需要直接从事国际商务谈判的比例也较低,而几乎所有的学生未来的工作都需要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冲突解决能力、利益分配与创造等跟谈判相关的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个性和就业特点,将独立学院国际商务谈判课程定位:通过国际商务谈判课程的学习,树立正确的谈判理念,建立良好的谈判思维,掌握基本谈判策略,提升谈判沟通能力,适应现实谈判和冲突解决需要,并且能够结合其他相关知识熟练进行国际商务谈判。
三、基于独立学院国际商务谈判课程定位的教学内容安排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国际商务谈判课程计划学时32学时,基于独立学院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无法通过安排较多的课外学习内容来拓展课程学习,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有限,如果安排较多学习内容会使学生学习吃力,效果受到影响。在学习内容安排方面,尽量减少内容,突出谈判基本能力的培养。
基于谈判能力的构成,将教学内容分成四个模块,如下图:
树立正确的谈判理念主要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
制定有效的谈判战略主要包括:
谈判策略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谈判沟通能力主要结合商务沟通过程从听说问三个角度展开阐述。
商务沟通过程
在进行四个模块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案例帮助学生掌握相关内容,案例贴近独立学院学生未来工作生活实际。例如在分析谈判的基本特征时引用要求加薪水跟老板谈判的例子,在阐述谈判中如何识别利益时引用处理家庭遗产的案例,对立型谈判策略引用租房谈判案例,整合型谈判策略引用合伙创业的案例,开局策略要求模拟灯饰出口谈判与外商初次见面的案例,僵局处理策略引用夫妻矛盾案例,案例不求详细、面面俱到,在讲述具体内容时,案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内容,案例分析过程中要求学生充分参与,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老师总结,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同时锻炼学生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这样的教学安排更加符合多数学生的需要,为学生未来就业打下扎实的谈判能力基础,同时因内容相对直观简单,易于被独立学院学生接受,进一步帮助提高教学质量。实践证明,这样的安排有利于促进独立学院学生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黄卫平,丁凯,宋洋编.国际商务谈判[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汤春玲.高校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7.10.
国际商务的特点范文3
关键词: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资源;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2
一、前言
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是商务外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其教学资源建设研究对于发展课程本身和完善商务外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有关国际商务谈判课程的研究大致围绕着宏观研究、微观研究和理论研究三种维度进行。例如,在宏观框架下,张守刚,方宝林(2012)对中国高校“商务谈判”课程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指出其薄弱环节并提出加强课程建设和教师培养的建议。赵颖(2009)通过对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资源的现状分析,提出了建立商务英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思路。这类研究为商务谈判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研究基础,但相关研究数量不多,而且就如何优化教学资源的探讨还有待丰富。微观框架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层面。比如刘淑琳(2010)就电影教学法、陈华炎(2013)就项目教学法在国际商务谈判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许彩霞(2010)对“讲授―讨论”的二元结构模式进行研究。这类研究相对数量较多,但教学资源涉及面比较集中,缺乏对于其它教学资源如教师等的方面的探讨。在教学理论方面,张小玲(2012)对现代学习理论在商务英语教学资源库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王恒(2011)从图示理论、李晓燕(2013)从建构主义出发探讨商务谈判教学。这些研究丰富了商务谈判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理论基础,但此类研究数量不多,还有待深入。可见目前有关国际商务谈判课程资源建设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有些方面还是空白。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所要求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针对笔者所在的商科大学,对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资源进行研究,梳理了其层次关系,重点研究多种教学资源的建设开发和其有机结合。
二、国际商务谈判课程及其教学资源
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是在我国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其主要内容是商务谈判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集知识性、操作性和实用性为一体。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资源丰富繁杂,又具有自身特点。课程教学资源有多种分类方式,笔者根据其呈现方式分类标准,将其为文字资源、人力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资源。文字资源是指教材、书籍、报刊等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人力资源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其中教师的素质决定这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应用的程度和范围以及教学效果,是教学资源中的重要内容。活动资源是指与课程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课堂上的讨论、辩论和展示;课堂外的调查、比赛、实践等活动。信息资源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和获取的课程资源,包括教师制作的PPT、网上搜集到的视频、图片等资料。
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资源由于其课程性质具有自身的特点。(1)丰富性特点。商务谈判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商务谈判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但却涉及到经济学、法学、心理学、社会文化等众多学科的知识,这些学科的资源都可以成为商务谈判课程的教学资源。(2)开放性特点。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资源涵盖广泛,开发不受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具有开放性。例如,任何时间和地点的谈判案例都可以成为教学资源。此外,开发主体也具有开放性,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学生,谈判者、社会人士都有可能成为教学资源的开发者。(3)时代性特点。国际商务谈判与实际的社会经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实时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形式与学生的课程学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学资源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更新。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资源丰富繁杂,又具有自身特点,对其进行梳理,有助于其建设。
三、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资源完善建设
基于对国际商务谈判课程及教学资源的调查研究,笔者所在学院针对本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实际,对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完善和建设。1.整合教师资源。从一线教师队伍中选取优秀教师,组成商务英语专业博士领衔,队伍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2.以教学为重点内容,完善文字资源。对教学资料进行完善,注重细节,使其更具有实用性。修改了教学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教学资料,使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更为突出。在课程学习方面,对教学内容和环节进行梳理,包括授课内容、练习和测试。例如,课程总体框架介绍、章节介绍和导入、基于核心概念及术语讲授、课程术语索引等。基于授课来完善教学资料,使相关教学资源更具有系统性。3.开发活动资源。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注重实践性和实效性,活动资源对提高学生的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已有的模拟场景设备和学院的实训室进行项目教学和案例教学,另一方面,组织各种活动和比赛为学生创造实践条件。如,鼓励学生参加包括“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在内的各种比赛,并在2014年组织开展了“全校大学生职业英语大赛”。(4)开发和建设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是教学资源中的极为重要的部分。其开发和建设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在课外信息资源方面,教学团队首先扩大信息资源的获取渠道,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网站及专业网页等网络资源对教学资源进行充实。其次,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拓展学生学习,也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比如,给学生一些音频或视频信息资料,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内信息资源方面,信息资源建设主要体现在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方面。比如,优化教师课堂授课的PPT、章节导入视频、鼓励授课教师制作微课。
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资源完善为其课程教学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课程得到优化。但整个课程资源作为庞大的整体,如何对其整合,是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
四、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资源整合
有效的资源整合能最大化地利用教学资源,满足教学要求。笔者所在教学团队在教学资源建设实践中,基于建构主义,以学生为中心,遵循了针对性、主动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对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资源进行整合。1.针对性原则,其主要体现在针对学生和针对课程教学两方面。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通过主动性学习来构建和实现学习。教师的作用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一般是经济管理类、涉外文秘、以及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专业背景不同,所利用的课程资源也会有所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笔者所在学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情况,选取合适的教学资源,避免在丰富的教学资源中迷失主题和重点。此外,根据建构主义,学习过程主要发生在学习者和教师之间以及学习者自身之间,而课程本身的材料如课程标准、教材、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等教学资源是学习者和教师之间以及学习者自身之间产生学习过程的主要载体,因此,与课程本身相关的教学资源需要受到足够的重视、是教学中最重要内容和部分,教学活动主要围绕这些资源来进行。2.主动性原则。根据建构主义,学习过程应是通过学习者主动完成的,这样才能取得最有效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学资源的选取以能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为主要标准。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生动活泼的方式取代传统的讲授式的活动。教学资料选取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师生间以及学生间互动内容。3.灵活性原则。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加之国际商务谈判课程包含内容十分丰富,又注重操作性和实践性。这就使教学资源使用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课程资源与和课程资源之间以及课程资源内部之间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组合。比如“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正确行为举止”资源可以与“商业文化差异”资源相结合也可以与“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各个阶段相结合。此外,文字资源、活动资源、以及信息资源的所占比重和组合结构也存在着灵活性。
五、结语
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基于教学实际,对课程教学资源的脉络进行梳理,对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资源的完善和整合进行详细论述,旨在优化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素质和为该课程的授课教师提供可值得借鉴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王立非,张斐瑞.商务英语谈判:国际研究现状分析及拓展(2004-2013)[J].外语教学,2014,04:5-10.
[2]刘森林.国际商务谈判英语教学发展趋势探讨[J].外语教学,2005,05:30-34.
[3]李羽飞.论《商务谈判》课任教师的教学能力修养[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369-373.
[4]吴健,常生.关于体育课程资源建设的理性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01:121-124+128.
[5]张守刚,方宝林,陈刚,杨蕾,王彦飞.中国高校“商务谈判”课程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6:74-77.
国际商务的特点范文4
关键词:国际商务谈判;特点;跨文化因素;谈判技能
一、国际商务谈判的内涵
国际商务谈判是指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处于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的商务活动当事人为了达到某笔交易,彼此通过信息交流,就交易的各项要件进行协商的行为过程。它是国际商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内商务谈判的延伸和发展。可以说,国际商务谈判是在对外经贸活动中普遍存在的,解决不同国家商业机构之间不可避免的利害冲突,实现共同利益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二、国际商务谈判的特点
国际商务谈判的特殊性表现在:两国企业间的经济关系可能涉及两国间的政治关系和外交关系;适用的法律以国际经济法为准则;不同国家由于有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政治经济体制,使得影响谈判的社会文化因素大大增加,导致谈判难度加大;资产的跨国转移要涉及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保险、国际运输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理清国际商务谈判的特点是获取谈判成功的必要前提。
第一,政策性强。国际商务谈判既是一种商务交易谈判,也是一项国际交往活动,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因此,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当事人可能会面对一个以上国家的法律、政策和政治权利等方面问题。第二,以国际商法为准则。由于国际商务谈判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跨国转移,必然涉及国际贸易、国际结算、国际保险、国际运输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国际商务谈判中要以国际商法为准则,以国际惯例为基础。第三,影响国际商务谈判的因素复杂多样。由于谈判者来自不同的国际和地区,有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和政治经济体制,他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语言及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从而使得影响谈判的因素更为复杂。
三、影响国际商务谈判的跨文化因素
(一)意图。国际商务谈判中言语行为的"超语言目的"是维护利益、据理力争、达成协议。谈判各方均有各自的利益目标追求,即在现有利益的基础上,通过交流与合作实现各自利益的新增长,同时双方都要避免交流中利益受损,达到基本上平等互利。惟其如此,双方在利益目标的追求方向上才能趋同。
(二)话题。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话题指"交谈的主题、知识范围、涉及的领域"。国际商务谈判的双方具有广义上相同的话题,但交流却是在特定文化环境下展开,专业内容的引入和处理受到文化影响。那些对跨文化交际情景均发生影响的制约因素会改变专业因素的运行,进而使国际间经济交流成为跨文化交流。
(三)参与者。对对方文化的感知、对反馈信息的评判、逻辑和话语的规则、外语水平是制约双方交流的四大重要因素。首先,对对方文化的感知。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由于谈判各方文化背景不同,谈判者必须做出快速判断。与此同时,谈判者还必须推测,对方的哪些特性是属于个人的性格问题,哪些属于对方文化普遍性的特征。其次,对反馈信息的评判。谈判时通过谈判者针对各方所做的表达相互传递反馈信息而得以展开和深入。因此,在国际商务谈判中最容易造成交流障碍的是不能正确地认识反馈信息或获得的反馈信息出乎意料以及无法解释对方发出的反馈信息。再次,逻辑和话语规则。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由于参与谈判的双方通常至少有一方必须使用外语作为交流媒介,所以对于这一方的谈判者来说,很可能面临双重的交流困难。如果交流双方仅仅以己方文化的眼光看问题,很可能对相同的话题作出不同的解释和判断。
(四)媒介。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媒介包括谈判者语言使用的形式、语体以及相关知识等。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成员进行面对面磋商交流中,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语言无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谈判双方都特别注意语用规约,注重攻心斗智,言语将求技巧,措辞突出准确,行文强调合理合法。在面对面的交流中,伴随着言语交际的还有各种非语言行为,如姿势、动作、表情、眼神、身体接触、空间距离与所处方位等,这些如何与言语配合,不同文化在相当程度上对交际者作出了规定,尽管人们常常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四、国际商务谈判技能
谈判借助于谈判双方的信息交流完成,而谈判中的信息传递与接受除了需要谈判人员掌握基本的谈判知识以外,它更需要谈判人员通过听、问、答、叙等多种方式来完成。因此,成功的谈判者必须掌握多元化的、扎实的谈判技能,并善于结合谈判实践加以灵活运用。
(一)国际商务谈判中"听"的技能
首先,集中精力地听。商务谈判是一项紧张而耗费精力的活动。特别是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由于语言上的差别,谈判人员会长时间处于双语转换的模式的过程中。有时谈判人员会因疲惫而"开小差"或心不在焉而造成少停或漏听的失误。而集中精力地听,则是保障倾听成功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点。其次,有选择性的、并以客观的态度听。一方面,商务谈判的过程有时是十分冗长而繁杂的。这是因为人们说话总是边说边想,来不及整理,为了表达一个意思常会引出很多题外话。因此作为谈判中的一个高效率的倾听者,为了达到良好的倾听效果,就必须有选择性地、去伪存真地、抓住信息重点地去听。另一方面,谈判中的倾听者应该做到客观和公正。只有通过这样的倾听才能反映出谈判的真实性。因此,谈判者务必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倾听,方能将讲话者的意思听全、听透。
(二)国际商务谈判中"问"的技能
一方面,掌握发问的时机。谈判者应时刻注意谈判进程,在对方发言间歇或完毕之后发问都不失为发问的好时机。当对方发言停顿时,借机发问可以使己方掌握谈判节奏,争取主动。而当对方发言完毕后发问,则不仅可以显示出谈判人员自身良好的修养,还可以更加完整地了解对方的意图。此外,发问前应事先准备好问题,发问时应以诚恳的态度并尽量用简短的句子提出问题。另一方面,掌握发问的速度。国际商务谈判常常涉及到多个国家的谈判人员,因此谈判桌上通常是多种语言交汇使用。此时,如果谈判人员要发问的话,还应掌握发问的速度。
(三)国际商务谈判中"答"的技能
1.依发问人发问动机回答。谈判者在提问时总有一定的动机。有时,为了使回答者的回答产生漏洞,提问者往往使问题模棱两可,使回答者对提问者的目的或动机判断失误,从而为自己造成可乘之机。因此,回答者在回答之前,必须摸清对方意图,不可自以为是,想当然地回答。
2.不确切、不正面的回答。高明的谈判者在遇到类似于回答那些若明确回答会陷己方于不利的问题时,通常会采用不确切回答的方法。而不正面的回答是指回答者似答非答,含糊其辞。这种回答通常使提问者无法得到准确答复,它巧妙地避开问题的实质,而将问题引向其他方向。
(四)国际商务谈判中"叙"的技能
一方面,谈判中的叙述语言要有客观性。所谓谈判语言的客观性,是指在商务谈判中运用语言交流思想、传递信息时,应该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并且运用恰当的语言向对方提出令其信服的证据。在产品谈判时,作为产品的销售方不可避免地要介绍产品的情况。销售方要遵循客观性原则,对自己产品的性能、规格、质量等做客观介绍。另一方面,谈判中的叙述语言要有针对性。所谓谈判语言的针对性,是指在商务谈判中,语言要有的放矢。具体来说,谈判语言的针对性包括:针对具体的谈判内容,针对某个具体的对手,针对对手的不同要求。谈判语言要针对某个具体对手。不同的谈判场合有不同的谈判对手,不同的谈判对手有不同的谈判风格,因而针对不同的谈判对手,也需要准备不同的谈判语言。
参考文献:
国际商务的特点范文5
从系统思考的角度看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提出“走出去”战略中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高等教育以及培训方式的国际化;将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作为战略重点;政府要构建促进国际商务人才涌现的机制。宏结提出国际商务管理人才的特点,开阔的国际市场视野,广博的知识和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精通国际经贸知识,并具有很强的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商务运作能力,特别是能娴熟地运用一门以上的外语开展商务活动的能力;三是通晓国际经贸法律和惯例,并具有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具有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能力,以及熟练地运用电脑和各种现代化工具搜集信息从事商务活动的能力;五是掌握跨文化知识,具有了解、尊重并调和文化差异的能力,善于进行国际商务交往。同时,他提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国际商务专业性质的要求;“外经贸知识+外语+国际商法”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构想。经过宏结调查:66.3%的用人单位除对国际贸易知识非常重视外,就是对国际商法及与业务相关的WTO规则的知识非常重视。很多专家和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专业人士都提到中国急需法商结合的国际商务人才,“外经贸知识+外语+国际商法”的培养模式。商务实践证明,运用国际经贸法律处理经济事务、解决贸易纠纷已成为事务性工作和解决贸易争端的主流。国际商务人才不仅要熟练地掌握国际经贸法律和惯例,更要具有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当今国际商务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提出基于TAFE模式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实践模式,认为可以充分借鉴TAFE经验,明确中澳合作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掌握经济、贸易、营销、商法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熟悉目前澳大利亚及全球与专业相关领域操作规程,语言能力和岗位操作技能强,了解国际文化知识和社会公共价值理念,具有多元文化背景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技能现代国际商务人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职国际商务人才模式;提出文化体验与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在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中,不能忽视语言及其背后的文化。文化是联系语言和思维之间的桥梁。文化体验有助于去理解一种语言背后的语境和文化。只有通过体验才能真正获得跨文化意识和能力,这也符合我国当前倡导的文化软实力。从增加文化体验角度出发,提供学生遭遇文化差异的各种体验机会:食品,服饰,文学,音乐,电影,与本土人士的交流等等,最终形成个人文化能力。不仅表现为语言上的进步,更是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文化体验可以帮助国际商务管理学生增加对另一种文化的熟悉度,有助于减少在以后的商务交往过程中的紧张感,增加被另一种文化的成员认可的可能性,从而保证国际商务活动顺畅进行。国内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总体
二、呈现三种典型学科范式
语言学(以英语为主导)范式、经济(贸易)学范式和管理学范式,它们是目前国内国际商务人才主导性学科范式。这三种范式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基本是一致的,就是掌握现代国际商务基础理论、熟悉国际贸易惯例和法规、具备较强的商务语言技能、商业运作能力的实用性人才。然而,从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来看,三者呈现鲜明学科范式分野,尤其是语言学的商务人才培养范式与其他两者的差异更为明显。语言学范式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简化概括为“大语言+商务贸易+管理”模式;经济学范式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简化概括为“大贸易+管理+语言+法规”模式;管理学范式可以简化概括为“大管理+贸易+语言+法规”模式。除了上述三种学科范式外,国内政法类院校或院系,还建立了一种具有法学特色,强调贸易法规和制度规则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但采用这一模式的学校很少。三种国际商务人才培养范式存在的问题是:学科范式通约性较难;人才的能力“极化”与能力模糊现象并存,不同培养范式都试图按照复合型人才规格来培养“一专多能”的国际商务人才,但实际效果却多数不令人满意;师资结构合理,但“双师型”师资严重不足。因此,国际商务管理培养模式应是三种人才培养学科范式融合:必须提炼本学科的核心概念、本学科的知识架构、本学科人才核心能力结构,必须归纳和创建本学科特色的教学方法和实践内容。即构建属于国际商务的本体性学科范式。提出基于国际商务胜任力模型,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国际商务人才胜任力模型的培养目标;通过专业、课程设置,加强认知胜任力;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提高职能胜任力;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影响个人胜任力;组织活动提高元胜任力。泛北部湾经济区国际商务人才本土化培养对策。国际商务人才本土化培养的定位,是在以广西乃至周边省份的高等教育教学、社会力量办学为主要力量的在教育硬件、软件的本土化。推行本土化教学,有助于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国家属性、民族属性、社会属性。同时通过提升国内、区内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水平,优化培养模式,能够在国际交流中吸引更多泛北部湾经济区国家的留学生到我国留学。以上各位学者的研究虽有一定深度,但其提出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都是通用型人才的培养,个例研究方面大多涉及到高职高专院校,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案例研究较为缺乏。
三、结论
国际商务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国际化 本土化 国际商务人才培养 应用型 创业型 高等职业教育
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培养,除了理论学习、技能训练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培养人才自身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这一点,既是全球教育发展共识,也是当前我国人才市场现状的迫切需要。大学毕业生不仅仅是求职者,还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从我国的劳动市场的需求看,公共机关要减员增效,难以再大量地接收大学毕业生,大企业则因结构调整难以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从社会发展的趋势看,21世纪越来越需要更多的运作灵活的创新企业和产品,“所以,独立创业对未来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性越来越大”。我国传统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过于强调培养学生的技能,强调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专业人才,对于创业素质的培养强调得不够,这是应当引起我们重视的一个问题。那么,如何培养国际商务应用型和创业型综合人才已迫在眉睫。
一、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培养目标
国际商务专业将着力培养面向合资企业、外贸机构、以及外资企业的英语与业务方面的高等应用型和创业型综合性专门人才,以适应改革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对人才的需要。毕业生应具有较扎实的 金融 理论基础及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另外其外语水平要达到或超过一般专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水平。这样,凭借他们所具有的跨学科优势,凭借他们熟练的英语业务操作能力,必将会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1.基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国际化模式为基础,利用加方优质教学资源完善课程体系和优化教学过程设计。我院中加合作办学不是单向的引进,而是坚持以满足服务对象需求为宗旨。我们经过认真分析我国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充分借鉴合作办学经验,明确中加合作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掌握经济、贸易、营销、商法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熟悉目前全球与专业相关领域操作规程,语言能力和岗位操作技能强,了解国际文化知识和社会公共价值理念,具有多元文化背景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和创业型国际商务人才。充分利用加拿大戴尔特国际商学院合作模式下的人才培养的优势资源。
2.优化课程设计引领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以加拿大戴尔特国际商学院为蓝本,但不是完全照搬,实行的是“语言基础阶段+专业课程阶段”的教学模式,因为它既强调了语言基础的重要性,又可保证专业课的教学质量。设置的专业课程中既有与加方同专业中当今国际上相对比较成熟的专业课程,又有适合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需要,特别是适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课程。授课任务由双方共同组成课程组承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借鉴加方先进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代之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我们注重教学观念的转变,积极尝试双语教学和案例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改变传统的考核办法。通过引进加方成熟课程的系列教学资料、先进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过程管理手段,达到完善课程体系和优化教学过程设计目的。
二、改变传统教育理念,培养创业素质
1.传统化教学理念向国际化教学理念转变。发挥中加联合办学优势,培养国际商务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和创业能力。传统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往往局限于把国际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专业型和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认为培养目标的定位必须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点,虽然也强调“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但是这种理解过于局限于职业教育意义上的“高”水平和“高”层次,不过是高中教育和中职教育的进一步深造和高移,满足于社会分工对高职高专培养目标的要求。出于这种理解,国际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上往往突出学生的技能培养,要求学生具有达到用人单位要求的熟练运用英语的能力,具有外贸函电、合同签订、制作单证、进出口业务往来和商务往来所需的口译和笔译等能力,以及具有人际交往与沟通、协调与共事合作的能力,要求学生走上社会之后能够顺利就业和深造高移。
2.国际商务人才创业素质培养的新理念。所以,“国际商务专业培养目标的落脚点在于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这种对国际商务人才内涵的理解当然是正确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必须从传统的模式中走出来,除了实际的动手、动口和交际能力之外,还须注重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要使他们不但能够为人所用,还能够自己创业,这就要求现在的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必须紧扣他们的专业特长,发挥自己的优势,特别是发挥其良好的交际能力和商务能力,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在工作中发现机会,敢于创业,善于创业。要达到这一点,除了专业知识之外,要培养其创业素质,还必须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源泉,是成功创业的关键所在。创业人才在思维特点上表现为不为陈规旧俗所束缚,能随机应变适应外界环境条件变化,并能摆脱思维惯性和定势,充分发挥创造性。创造性思维素质是可以在知识的学习和获取过程中得到训练与提高的。外方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表达不同的观点,对独到的见解应给予鼓励,注重强化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与培养,有效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从事学习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将学生的兴趣转化为志趣,激励学生不断求知创新,自我发展和完善。
三、引进不同文化背景的外教,创造良好的国际化氛围
我们着力引进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不同国籍的外教(人数近两年保持在6-7名之间),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中外师生交融的国际化人际氛围,努力使学生身处世界多元文化之中。并积极开展主要由不同国籍外教负责的“英语沙龙”、“英语角”、“英语原版电影赏析”“英语剧社”和各钟英语技能比赛等活动,良好的语言氛围有利于学生积累与外国人的交往经验,熟悉外国人的思维和处事方式,养成坦诚开放、适应性强和开拓进取的风格。
四、实行柔性晋升制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
加拿大戴尔特国际商学院英语语言教学具有多层次、晋升灵活和注重能力培养为主的特点,我们借鉴这一特点,按照加方提供的国际标准对新生实行入学英语水平测试,然后根据测试结果分层次组织教学(也就是分A班和B班的小班教学模式)。这样不仅有利于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基础参加学习,也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教学,避免课堂上因学生水平差异而带来的教学困难,提高了语言课程课堂教学效率。语言阶段每学期学生有多次机会晋升,如果进步快,可以从B班跳级到A班,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使学生提前感受到竞争的压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科学的水平测试和柔性晋升制度成为检测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和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
五、强调实践训练、培养创业能力
除了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改革国际商务教学的教学理念之外,要把创业教育落到实处,最重要的还是在培养过程之中给学生以真正的实践训练,使学生真正具有创业能力,使学生毕业后具有不畏艰难、把握机会的意识,善于组织,敢于创业,能够创业、善于创业。
对于实践能力的强调,这是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题中应有之义,并且已经有了许多的研究成果。比如有的研究者就分析了人才市场对于国际商务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以及目前学校的培养模式和人才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的差异,根据这种差异,结合用人企业的特点,可以总结出大多企业对国际商务人才的要求为“适应时间短,工作效率高,能马上帮助企业与外商洽谈业务、处理商务问题,在英语、商务和电脑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而且工薪要求合理。”所以,研究者认为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需要在实践能力上加强,但是这种考虑主要是从就业型人才的角度出发的,当我们强调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还需要加强创业能力、要鼓励国际商务人才自主创业的时候,则需要突出和强调培养国际商务人才的创业实践能力。
要培养国际化的商务人才的实践创业能力,必须积极借鉴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及吸收高职高专培养创业能力的有效经验。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在国际商务课程中开展创业模拟试验,学生轮流担任进出口商、商务,公司老板、秘书、部门经理等角色,对不同的角色技术技能实行训练,提高学生的创业角色意识和操作能力。2.在国际商务人才的培训计划中,增加创业设计内容,鼓励他们根据自己对于专业的了解,自己动手设计创业计划,并且在学生中开展创业设计大赛,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大家参与竞争的热情。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创业设计开展评价,甚至邀请社会上的经验人士来对这些创意进行评估,给予指导,指出这些创业设计的可行性及其操作上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国际商务人才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提供客观有效的参照体系。3.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积极有效的创业实习,在社会调查和社会实习中进一步理解行业情况,接触实际经济活动,寻找创业空间,激发创业意向。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在调查和实习的过程中,必须学会把自己的专业和社会现实相结合,即专业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专业和行业发展相结合、专业和创业生长点相结合,结合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形势和专业特点开展主题鲜明的社会调查活动,进行外经贸行业发展形势与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就业前景和创业前景展望的调研,从而在社会中寻找创业意向和创业机会,为自己实现真正的创业活动打下基础、创造条件。与此同时,学校也要为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提供足够的条件,比如利用校友中创业成功者现身说法,用他们的创业业绩和典型事例教育、引导学生。学校还应当广泛组织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或实训,保证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的时间、场地、设施、资金,要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园或创业实践基地,拓宽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渠道,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和创业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世界教育信息,World Education Information.2004.11.
[2]强冬梅郎素萍.谈高职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