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辅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辅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辅导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辅导范文1

关键词:单亲家庭;心理问题;转化对策

我们学校是一所普通初级中学,全校有1400多人。虽然地处城镇,但学生生源结构复杂,素质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来自于周边学区,一部分学生从乡村学校转学过来,一部分户籍隶属外省的学生随父母工作而转入。后面两类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而且流动性大。学校在2014年4月调查统计:单亲家庭学生有170人,占总人数的12%。所以,如何帮助和教育这些家庭环境复杂、家庭教育欠缺、叛逆性强、辨别是非能力不强的初中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为了深入探讨单亲子女问题,我牵头成立研究小组。小组共有15人,涵盖副校长、政教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每个成员都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善于进行观察调查和沟通,有较高的写作水平。在观察和教师访谈的基础上,确立本校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学生名单,建立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学生名册,设计个案表。2014年9月,在原有资料的基础上,重新进行单亲学生登记统计:三个年级共有131个单亲家庭子女,我们把这些人再进行系统分类,从中分出56个特殊单亲子女及表现类型,其中学习障碍型有11人,占19.6%;心理波动型有27人,占48.2%;行为习惯障碍的有13人,占23.2%;混合型有5人,占8.9%。从其中选出12名有代表性的特殊生,各由一位成员作为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进行长期的跟踪辅导,并填写相关记录表。另外,设计了问卷调查,让学生分别选填或谈问题、提建议。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初步形成一些结论。

一、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学生类型及成因

1.孤独感

我们做了问卷调查,其中有一项为“你周末常和谁过?”这一问题,结果显示:和父亲或母亲过的只占21%;因为他们普遍有孤独感,缺少父母的爱,心情不好,又不敢对别人说。单亲孩子,特别是随父亲或住在重组家庭里的孩子,由于父亲的粗心或与继父母之间的隔阂,他们的亲情交流受到限制,觉得自己在家庭中是多余的人,自然而然就产生孤独感,行为上表现出离群、不大方,没有多少人与他活动。

2.感到渺茫,无目标

我们问卷中一项为:“遇到不开心的事,找谁倾诉?”结果:找父母的只占27%,找同学的占13%,而找朋友的却占60%。总的来说,他们大多数没有家长的支持、理解、爱护,只能与朋友、同学倾诉,但同学、朋友都是同龄人,社会阅历少,有时难以解开心结,往往感到迷茫。

3.自卑心理强

调查发现,比较多的单亲学生平常表现为沉默寡言,他们从不谈起甚至回避双亲的事,对任何人(甚至班主任)都保守着这个秘密。我们在调查问卷中提到:“你最希望老师对你有什么帮助?”比较多的学生希望“理解、帮助、公平对待我”或“多找我谈心、多鼓励我,指导我多与他人交往”等等。这是一种自卑心理反应,他们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希望老师公平对待自己,多关心自己。

4.逆反心理严重

我们的调查问卷中有“你认为家庭变异后有什么困惑吗?”其中有孩子提到“父母性情改变了,常无理打骂我”或“感到难过、伤心,有精神、生活上的压力”。同时,也有学生因为父母离异觉得不光彩,受到同学歧视,慢慢对父母,对家庭产生一种厌恶感。或有的学生因为家里突然增加了第三者,言行受到约束,如果继父母对自己存在偏心时,则会产生更大的逆反心理。有时不愿跟父母说话,父母忠言相劝,他故意说父母是错的,与父母对着干,以此来报复。

5.不服管教,独尊型

这类孩子有的由于缺少管教,有的由于亲情的隔阂不接受继父母的管教,或继父母不便于管得太严,从而养成“上不服天,下不服地”的唯我独尊的心理特点,事事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心目中没有他人。表现为自私自利,不关心集体,不参加公益活动,不遵守校规班纪。比如,有一同学父母离异,跟叔叔生活,平时叔叔也不管他,谁的话也不听,谁也不服,屡次违反纪律,老师感到很

头疼。

二、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学生教育转化对策

我们研究小组在单亲家庭子女中选取了12位特殊学生,进行长期的跟踪辅导,建立了“单亲家庭学生个案辅导记录”“单亲家庭学生个案辅导效果及反思”等跟进教育台账,通过家访、谈心等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充分认识,制订辅导目标及措施,最后评估出效果及总结反思。我们根据资料分析,再结合家庭教育及一些社会因素,形成了单亲家庭不良行为学生转化教育的策略: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

1.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主导作用

(1)思想重视,倾注真情

学校应为单亲家庭的学生建立专门档案,加强对他们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的跟踪了解,由任课教师、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和生活指导教师共同负责单亲家庭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和行为矫正。

(2)多方面帮助他们,善于鼓励,激发潜能,树立信心

单亲家庭问题学生的思想负担重,往往对老师隐瞒自己家中的真实情况,更怕同学知道。学校要帮助学生走出自卑心理的阴影,树立学习、生活的信心。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及时给予鼓詈捅硌铩6杂幸欢能力及特长的学生,可以有意识地把活动中重要或具体的任务交给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增进他们和其他同学的友谊。对能力弱的单亲家庭学生,也可以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同学面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关爱单亲家庭学生,讲究耐心,润物细无声

在学校教育中,应有博大的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单亲家庭的学生。要有计划地成立活动小组,让单亲家庭学生置身于集体活动中,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消除他们的孤独感。要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有意义的班级活动,鼓励单亲家庭学生大胆参加。如,我校曾举办一次大型的亲子活动,让他们充分感受集体的温暖,以良好的心态融入班集体,融入社会。

2.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

(1)家长要调整思想认识、调整心理情绪,引导孩子对家庭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夫妻离异大多是有无法化解的矛盾才发生的,离异虽然出现新的问题,但毕竟从更大的痛苦纠缠中解脱出来。面对新问题,要敢于正视,并逐步去解决。要让孩子面对事实,引导孩子形成科学的是非观。这里,家长自身的心态也是十分重要的,切不可忧虑重重,似乎低人一等。离异并没有失去尊严,要努力昂首阔步地走生活之路,让孩子有一个开阔的胸怀。

(2)帮助孩子处理好同学关系

孩子的心理压力很大程度来自同辈。家长要鼓励孩子在班上结交几个要好的朋友,经常一起学习,一起度过周末。不要过多顾虑别人对自己或自己家庭的看法,孩子的群体生活一旦正常,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及时解开孩子的思想疙瘩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有些事情会使他们产生微妙的心理变化。家长要多注意孩子的言行,发现有异常的苗头,及时跟孩子谈心,了解情况之后,及时疏导。

3.呼吁社会关注及完善对单亲困难家庭的帮助

从我们的调查、访谈、个案跟进等反馈出来的单亲子女家庭经济状况,全校131名单亲家庭学生分析,经济条件“较好”的只占2%,经济条件“一般”的占88%,而经济条件“贫困”的占10%。因此,政府应该运用社会控制的多种手段,如经济管理、行政控制、舆论控制、法律控制等来控制离异家庭的不正常增长,并解决单亲家庭存在的实际困难,避免他们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保持社会安定。

两年来经过努力,全校131个单亲家庭学生基本能遵纪守法,情绪平稳,没有出现违纪违法行为,有22人被评为学月美德之星;有25人获成绩进步奖;有8人获成绩优秀奖;尤其是12位重点跟踪辅导对象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总之,通过对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和教育的研究,使我们对单亲家庭子女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特点有了进一步了解,初步找到妨碍单亲家庭子女成长的原因和教育转化方法。只要我们把更多的目光,更多的关爱关注到他们身上,积极构建“三教”结合教育体系,那么,对单亲家庭子女中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矫治,一定能够取得成效。

⒖嘉南祝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辅导范文2

关键词: 单亲家庭孩子 心理问题 疏导 爱心

一、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

单亲家庭的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不良的家庭环境中,他们的生理、心理发展都不成熟,他们是脆弱的、敏感的、无知的。他们受到了种种伤害,不少人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通过几年的实践、分析和积累,我们发现单亲家庭的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具有自卑感。

这类学生表现为沉默寡言,他们从不谈起甚至回避谈双亲的事,对任何人都保守着这个秘密。这些学生有的原有美好而远大的理想,有的甚至一度要改变环境,但由于自卑,不能使自己的理想顺利发展。自卑的心理影响了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从而上课回答问题不敢举手,即使老师点名叫到他们,他们由于怕回答错了,其他同学笑话自己,而不敢大声回答。

(二)感到孤独。

单亲孩子,特别是随父亲或生活在重组家庭里的孩子,由于父亲的粗心或与继母之间的隔阂,他们的亲情交流受到限制,觉得自己在家庭中是多余的人,自然而然就产生孤独感,少言寡语,胆小怕事,自卑,不愿意和同学交往,整日生活在一个孤独的城堡里,这种类型的学生,学习成绩往往中等偏下。

(三)做事我行我素。

其主要表现为无组织纪律观念,我行我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控力差,对集体漠不关心,以自我为中心,心中没有父母,没有同学,没有老师,没有他人。久而久之,养成了上不服天,下不服地的心理特点。常迟到、旷课,爱说谎话,对老师的批评不予理睬,不遵守校规班纪,学习成绩较差。

(四)对任何事都感到怀疑。

对任何事物都抱怀疑态度,不愿意相信任何人,对教师的表扬和批评麻木不仁,把继父母的关心当作是坏事,认为他们在害自己。没有集体荣誉感,不参加公益活动。学习上拖拖拉拉、无上进心,学习成绩中游偏下。

(五)严重的逆反行为。

这类学生学习努力,成绩中等偏上,但他们幼小的心灵早已背上家庭沉重的包袱,他们感到自己被父母拒绝,为家庭的破裂感到羞耻。这种类型的学生有很强的逆反心理,不服从老师的教育,经常与老师作对,他们有时会把对父母的不满发泄在同学身上,欺负同学,惹是生非。他们有时为发泄内心的郁闷,有意违反学校纪律,以引起老师的注意,求得心理的暂时满足。他们做事很少考虑后果,容易受外界诱惑,加上法律观念淡薄,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二、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疏导策略

针对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现状和心理需要,我校心理咨询室在“心语信箱”别开设了面向单亲孩子的“爱心热线”,利用课余时间和孩子们倾心交谈,还特别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跟踪卡,方便心育老师和班主任及时分析并提供辅导。同时我校的每一位任课老师,在师生交往中用爱的语言打开孩子心灵的窗户,用爱的行动传递温情,引导他们善待自己,用爱的激励,使他们重拾自信,和其他孩子一样愉快、健康地成长。我们认为,加强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我们总结出强化对来自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的经验和主要对策。

(一)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服务。

倾吐、发泄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需要,因此,我们有必要给孩子提供一些倾吐、发泄的途径。譬如,老师可以经常找单亲家庭的孩子谈心,了解他们心中的苦恼,帮助他们找出问题的症结。学校也应该成立心理咨询服务站,让学生通过写信、电话、访谈等方式来倾吐自己心中的烦恼,发泄心中积压已久的郁闷情绪。与此同时,学校还应该对单亲家庭子女的情况进行备档,分层次地适时教育,特别是班主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如六年级的王同学因父母经常闹离婚,他感到家庭没有温暖,生活没有味道,就想离家出走。学校领导知情后,马上商量对策,并把如何开导的对策交给校“悄悄话中心”,进行个案分析并跟踪指导,收效明显,该生已摆脱了心理上困惑,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我校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实践证明:经过对有需求的单亲家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疏通,单亲家庭学生的思想表现、学习努力程度,总体上都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鼓励学生消除自卑。

一般来说,单亲家庭学生的思想负担重,耻于让老师和同学知道自己家中的真实情况。对此,班主任应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积极鼓励单亲家庭学生积极参加班集体的各项活动。譬如,对有较强组织能力的学生,可以有意识地把活动中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们,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同时也增进同学友谊。对能力较差的单亲家庭学生,也可以有意识地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对缺乏家庭爱的单亲学生,可以用集体的“爱”来温暖他们孤独的心,用师生的真情填补家庭爱的残缺,使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比如,我班有一个单亲家庭学生,情感消极,性格抑郁,行为自闭,完全沉溺在自己的个人世界,很少与外界交流。我就有意识地利用集体的温暖来消除他内心的焦虑和冷漠。安排学习委员和他坐同桌,鼓励其他同学们和他交流。终于,在一次语文课上,他以独特的观点,得到了全体同学的掌声,他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此后,我还多次为他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他体验成功,使他摆脱自闭心理。心灵的交往,积极的鼓励,温暖着他那颗冷漠失望的心,使他消除了自卑,重新回到了班集体中。

(三)用爱心唤起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上进。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以说,爱学生是老师必须具备的美德,而得到老师的关爱,也是每个孩子最基本的心理要求。尤其是单亲家庭的子女,他们缺少完整家庭的爱,当他们看到其他的孩子被很多的“爱”包围着,既羡慕又自卑,渴望得到爱的关心。他们的心灵极易受到了创伤而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因此,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爱。有的单亲家庭学生性格孤僻,意志薄弱,自由散漫,缺乏进取心,甚至破罐子破摔。老师切不可用“笨”、“坏”等字眼去刺伤他们,而要在平时多关注这些学生,消除师生之间的“隔膜”。师生间保持人格上的平等、情感上的相容,就能创设无拘无束、相互交流的良好氛围,有效舒缓学生的心理压力,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针对一些学生意志薄弱,自控力差,行为反复无常的特点,思想工作不能简单化,老师对这些学生的教育要有耐心、有信心,并要有作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只有无私的爱和耐心的教育,才能激起他们的上进心。

(四)及时与家长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是教育学生的重要阵地。可以说,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到孩子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因此,我们要就单亲家庭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支持,形成教育合力。要求家长不要将自己的痛苦和烦恼在孩子面前过多地暴露,因为这样可能给孩子带来压力。要求防止过于呵护和溺爱的倾向,在关心、爱护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自强、自主、自立、吃苦耐劳的品质。老师要进行多次家访,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因为只有家校密切配合,才能取得较好的转化效果,孩子才能健康成长。比如,我班有一个学生,由于父母离异,随母生活,性格内向,有自卑感。于是,我就找他和家长谈心,邀请他和家长参加联谊会,在老师的多次劝说、沟通、帮助下,他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性格变得开朗,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不少。

(五)学科老师积极配合,参与心理疏导工作。

学科老师应该注意加深师生间的真诚感情,用情去激励、温暖、鞭策学生,尤其是单亲家庭的学生对老师的关爱特别敏感,因此,学科老师也要参与心理疏导工作,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心理氛围,使学生自觉愉快地接受教诲,老师自然期待每一个单亲孩子都将有自己美好的生活。请记住高尔基的一段话:“爱孩子,这是连母鸡都能做到的事……爱应该有爱的方法,有爱的技巧。”只有老师正确认识单亲家庭孩子的状况,以及出现的问题,这些有过心灵创伤的孩子才能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愿大家用真爱开辟通向单亲孩子心灵的道路,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让单亲孩子得到温暖阳光的照耀、甘甜雨露的滋润,健康快乐地成长。

(六)心理疏导工作有效的关键是“对症下药”。

学校对单亲家庭学生要加倍关心,特别在心理疏导上要适时适度,关键是“对症下药”。一般而言,单亲家庭学生由于受家庭变故的打击,初期是极度失望,万念俱灰,还爱哭,喜欢孤独,学习成绩急剧下降,这个阶段一般会持续3―6个月。中期会出现无所谓心态,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思想开小差,甚至于旷课、逃课。再到后来是内心极度痛苦、空虚。根据这一规律,心育老师要密切注意家庭变故学生的思想状况,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引导措施,并提供有效的帮助。譬如,当学生对前途充满恐惧、担心、忧虑,情绪极不稳定时,老师应更加关心他,以减轻他的内心痛苦。当处在盲目乐观,什么都无所谓时,老师不仅要关心、安慰他们,而且要给他们指明方向。当处在极度痛苦时,老师要谨慎从事,避免当面谈论敏感话题,关注其动态。

四年级一位李同学,父母离异后,她和父亲生活,从小受到爷爷、奶奶和父母亲的爱。父亲再婚,后妈添个小弟后,大家重心转移,给她造成很大的心灵创伤。她为了重新引起大家的注意,在校期间不断违纪犯规,制造事端。上课不认真听讲,做小动作、睡觉,学习成绩大都不及格。对于这样的单亲学生,我们对她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想尽一切办法引导她,让她走出阴影。因此,我找她进行谈话,举出了她身边老师、同学与其有类似的经历。同时,我更加地关心她、安慰她,以减轻她的内心痛苦,使其通过自身的努力,战胜自我,而且告诉她,以后碰到了想不通的问题,就主动地来找我们,这样解开了她的思想包袱。

研究单亲学生的心理特点并实施正确的教育手段是我们老师应尽的义务。在实施策略中,我们要坚持以正面鼓励为主。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我们要善于捕捉,发现这类学生有了心理、行为方面的进步时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增强其自信的砝码,使他们的生理、心理真正健康协调地发展,最终成为社会建设事业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劳凯声.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2]岳晓东,祝新华.中小学心理辅导实用理论与技巧,2001.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辅导范文3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单亲家庭增多。父母离异等原因使孩子失去了家庭的温暖,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与烦恼之中,给孩子尚未成熟的心灵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和伤害。本文通过对农村初中单亲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关键词:农村;单亲学生;心理健康

一、农村单亲家庭增多的原因

西部农村单亲家庭增多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年轻的男性都要外出打工,造成夫妻长期分居两地,缺少交流与沟通,夫妻感情淡漠,一旦产生矛盾就会导致离婚;第二,由于农民工所做的工种和环境,造成了较高比率的工伤和恶性死亡事故,出现单亲家庭;第三,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改变了人们对于婚姻家庭观念的理解和重视,在面对婚姻危机时不再隐忍或委曲求全,而是提出离婚解放自己。

二、农村初中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及行为特征

单亲家庭里的孩子无法获得健全的爱,幼小的心灵受到打击,很容易产生一些负面的情绪和不健康的心理特征。

(一)学生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中,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人在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就是安全需求。单亲家庭的孩子没有完整的家庭作为后盾,面对复杂的世界就会缺乏安全感。他们会觉得这世界是不公平或是危险的,从而变得紧张、彷徨。不能很好地处理自己和别人、自己和外在世界的关系,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探索周边的环境,更别说适应环境、实现自我。

(二)学生易产生自卑心理

自卑感是由于对自己评价过低而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当一个完整的家庭变为单亲家庭时,周围的人可能会用异样的目光看待这个家庭的孩子。父母双方离异,整个家庭的经济结构发生改变,父母双方对于子女日常生活开销互相推诿,长期冷战或争吵,潜隐默化中影响着孩子,导致孩子产生自卑感。自卑的孩子缺乏自信,他们和人相处首先采取自我保护、自我封闭的模式,长此以往,在人际交往中就会遇到很多困难,孤独无助。

(三)部分学生有很强的逆反心理和不良品行

家庭的解体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巨大伤害,在强烈的逆反心理下,他们对别人的言行不加区分地反抗和抵制,与人交往困难。有些学生经常与教师作对,故意违反学校纪律。还有些迷恋电脑游戏,沉迷在虚拟世界无法自拔,甚至出现说谎、骂人、打架斗殴、破坏公物、盗窃等行为。有统计显示少年犯中离异家庭孩子占到40%。

(四)学生在学习上缺乏自信心

单亲家庭中的孩子,由于生活和学习缺乏有效的指导,家庭破裂又使他们的心灵收到重创,他们面对生活悲观消极,丧失了学习的信心,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三、农村初中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教育策略

(一)学校应建立心理教育与咨询机构

学校应开设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及咨询治疗机构。通过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单亲家庭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还应及时发现心理存在问题的单亲家庭学生,合理利用各种心理治疗技术,分析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与促成心理疾病的因素,对症下药,及时疏导,使其养成自信、自尊、自助的良好个性品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二)培养单亲学生的健康心理

父母离异的子女经历着痛苦的感情磨砺。作为教师,要给予这部分学生更多的温暖,更多的关怀,用师爱点燃他们心中自尊和进取的火花,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尤其是班主任,要善于营造一种宽松的班级环境,使单亲学生不受歧视和冷落,引导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消除其自卑感、孤独感;发掘他们的特长,加以积极引导,并鼓励他们不断努力,取得好成绩;多鼓励单亲学生,帮助其树立对生活、人生的信心,正视挫折,培养他们奋发图强的个性和坚韧的意志力。

(三)教师应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子观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学校教育的顺利开展,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可通过家访、家长会、单亲家庭亲子活动等方式,帮助家长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身心发育情况及问题,树立正确的育子观,帮助孩子走出心灵困境,也应把指导家庭教育作为自己责无旁贷的义务。

(四)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种愉快的家庭氛围

农村单亲家庭的家长长期在外打工,孩子通常是和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一起生活。家长和孩子聚少离多,缺少与子女真诚的交流和沟通。另外,大部分农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不高,缺少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这使得农村单亲家庭的学生面临更多的困难。因此,家长必须做出改变,要调整好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绪,敢于面对并解决问题;为孩子创造愉快的家庭氛围,在和孩子相处的日子里,让生活无限接近从前,将伤害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罗尚荣,李晓红.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分析及对策[J].社科纵横,2006(12):184-185.

[2]常艳春.离异单亲家庭对子女成长的不利影响[J].家庭与家教,2004(4):5.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辅导范文4

关键词:单亲家庭 子女 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日趋稳定和满足,更多的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精神生活,他们在不断追求快乐、幸福的同时,对婚姻的认识和观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致使离婚率越来越高,离异家庭的增多,使这些家庭的孩子心理健康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引导家长,帮助这些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和心理危机的能力,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本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参加了汉中市“单亲家庭子女及孤儿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的研究,在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作了如下的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建立心理咨询室,营造温馨的成长环境

离异家庭给子女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十分严重的。离异家庭子女由于经受过心灵的创伤,往往性格内向、自卑,总感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自然孤独一隅,远离伙伴群体,对社会和家庭生活失去美好的憧憬,变得懦弱、孤僻、暴躁,缺乏自信心。如果对这些青少年不及时采取心理教育措施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那将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健全人格,甚至会使其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成为社会各种犯罪的根源。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咨询工作,特别是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及辅导,学校建立了“心理健康辅导、咨询”室,在这里老师不仅可以教育辅导学生,还以可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走进孩子心灵的深处,解开孩子的心结,使学生心情和情绪得以调节,从而架起了师生、家长心灵沟通的桥梁,营造学生温馨成长的环境。

二、加强心理学知识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

教师是施教者,教师的情绪、心理健康水平和能力也会直接作用于学生,因此,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及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顺利进行的保证,为了保证课题研究能顺利进行和富有成效,课题组全体人员多次集体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的原则、方法,在不断的学习探讨中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意义、教育的原则及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更提高了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重要作用的认识。

三、积极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活动,推动课题研究深入进行

在“单亲家庭子女及孤儿教育问题研究”的课题研究中实验教师深入个案家庭进行家访调查以及问卷调查,准确摸清家庭及学生的情况。针对不同个案家庭及不同个案家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对家长及学生的心理辅导方案。通过与家长和学生进行交流、说服、引导、教育、感染暗示等方法让家长或学生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或改变不良情绪和行为。2012年,在初一开展了《悦纳自我,扬起自信的风帆》的活动课,初二开展了《我的理想和目标》活动课,在这些活动中,感化大部分心理有障碍的学生。现在学校已形成了科任教师、班主任、专业教师相互配合,共同排解和辅导单亲家庭子女及孤儿成长中的烦恼和心理障碍的教育机制。

四、重视“单亲家庭子女及孤儿教育问题”的研究

单亲家庭子女及教育问题很多也是属于存在心理障碍问题,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值得重视。两年来我们定期对这些研究个体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找他(她)们的家长进行说服、开导,谈心,了解他(她)们的家庭情况、学习及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中的一些困难,及时疏导他(她)们的不良情绪,能使学生们在关爱的氛围健康成长。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才刚刚开始,在实践与探索的过程中我们有许多感悟,许多收获,更有许多不足,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应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生活,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但是,我们感到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单靠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有的单亲学生虽然经过辅导,老师不厌其烦家访、苦口婆心真诚谈心,千方百计关心帮助,为其排忧解难,运用情感感化,有时也见效,但有时反复大,成效不持久,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严重威胁着学校教育的效果,因此,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应当形成合力,重视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要想方设法帮助这些学生提高个人的心理素质、健全人格、提高他们适应环境和心理危机的能力,为他们营造温馨的成长环境,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王祖侠,郑艳.单亲家庭学生心理特点分析与健康教育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2005,(17).

[2]员丽萍.论单亲家庭子女人格的培养[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辅导范文5

关键词:单亲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我国的离婚率的上升,单亲大学生越来越多。如何教育、引导好单亲大学生的已成为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不少家庭在不断地探索。但是,有部分单亲家庭由于教育不及时、不到位、不科学,甚至方法错误,至使相当数量的单亲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

一、 单亲家庭大学生呈现的个性类型

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不良的家庭环境中,家庭的“内战”在他们心理留下了阴影。他们整日生活在矛盾之中,有时甚到感到自己是个“多余的人”,并会经常为一些家庭琐事无端烦恼和焦虑。这些烦恼和焦虑使他们的性格不同于其他同龄人。在个性上常表现为这样一些类型:

1、忧郁型少言寡语,胆小怕事,自卑,不愿意和同学交往,整日生活在一个孤独的城堡里,学习成绩往往中等偏下。

2、随意型其主要表现为无组织纪律观念,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控力差,对集体漠不关心,常迟到、旷课,爱说谎话,对老师的批评不予理睬,学习成绩差。

3、怀疑型对任何事物都抱怀疑态度,对教师的表扬和批评麻木不仁,没有集体荣誉感,学习无上进心,学习成绩差。

4、烦躁型言行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为一点小事和同学大打出手,学习凭兴趣,成绩时好时坏。

5、成熟型这类学生学习努力,成绩中等偏上,但他幼小的心灵早已背上家庭沉重的包袱,他们感到自己被父母拒绝,为家庭的破裂感到羞耻,往往说话、办事与年龄不相称,一副老成持重的样子。

这些学生有很强的逆反心理,不服从教师的教育,经常与教师作对,他们有时会把对父母的不满发泄在同学身上,欺负同学,惹是生非。他们有时为发泄内心的郁闷,有意违反学校纪律,以引起教师的注意,求得心理的暂时满足。他们做事很少考虑后果,容易受外界诱惑,加上法律观念淡薄,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二、 单亲家庭教育的几种误区

1、暴力教育

暴力与虐待在单亲家庭中经常发生。这种教育占整个单亲家庭教育的2213%。暴力教育是指单亲家庭中的某一成员对其他成员在精神上、经济上、肉体上以及等方面施予的暴力和虐待。最常见的是离异夫妻一方对孩子所进行的。发生暴力和虐待的原因大致来自两大方面:一是由婚姻破裂,与老人之间关系不佳,受学生的拖累,经济上发生拮据而发生的。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社会的压力太大,工作繁重与不顺心,工作条件差。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形成严重的心理障碍,无处发泄,只能回家后和孩子施以暴力和虐待。

在与我系同学的沟通中,我了解到一个单亲男同学就是生活在父亲的皮鞭之下。他有一点点的不符合父亲的要求和意愿,就要挨打,而且习以为常,所以不想再和自己的父亲交谈,哪怕是自己在学校得到了表扬、获得了奖学金这些值得骄傲、自豪的事也不和父亲说。生活在如此家庭中的学生,往往具有恐惧感、自卑感、脾气暴躁,自责性,无自信心,意志消沉,自控能力差,以及忍耐力不强等心理特征。学生性格内向是普遍现象。学生在家里遭到暴力和虐待之后,常常产生一种很强的攻击行为。这种攻击行为将随着时空的转移与变换,发泄到学校和社会上,对他人进行“报复”,并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和对他人及社会不满的心态,仇视一切。这种单亲家庭教育环境,不可避免也促成学生性格内向、孤僻和抑郁。学生只能把在家里听到的看到的和亲身感受到的一切痛苦,全部积压在心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这种心态和性格将会不断地加重,一旦遇到挫折或不顺之事,最容易走极端。

2、“放羊”式的教育

这种教育是当前一般家庭在学生教育上普遍存在的一大问题。单亲家庭也不例外,这种教育在4332%的单亲家庭中存在。谈到放羊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就是指牧羊人在茫茫的原野上让羊群随意奔跑,主人无需对其施加任何管制。

在单亲家庭里,孩子需要较多的关心和帮助,需要与父(母)亲有更多的接触,而且需要倾心置腹地交心谈心。但是,由于父(母)亲整天平作繁忙,人际交往繁多,且以前由于父母共同完成的家务事现在全部压在一个人身上,加上有的家长离婚后对学生厌恶,因而对学生的教育无暇顾及,不得不实行“放羊”,对学生的一切不管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以及与人的交往等方面都不闻不问,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放任自流。学生在其父母离婚时就已形成了“爸妈不要我了!”的印象。如果对学生不给予一定的关怀,那么,学生又会产生“爸(妈)也不管我了!”的概念。这种“放羊”’式的教育给学生造成的将是更多的痛苦与创伤。学生便觉得有家无家一个样,回家与不回家没有多大关系。如此管教方式,给学生离家出走创造了机会,给学生犯罪创设了条件。

3、溺爱教育

溺爱教育在一般家庭中都存在,在单亲家庭里尤为突出,这种教育占整个单亲家庭教育的5321%。有的父(母)亲在离婚之后,为了抹平家庭破裂时给学生造成的创伤,把全部的情感都施加在学生身上对学生的疼爱和关怀更是无微不至,在吃、穿、玩、花等各方面无一不予以满足,只要学生开口,父(母)亲没有不答应的。人常常告诫我们“为人父母,不患不慈,患于知爱不知教也。”在许多的单亲家庭中,家长对学生疼爱往往超过一定的限度。主要表现为溺爱、放任、包庇甚至纵容,也就是说对学生施给过多的感情,导致感情过剩。不论学生的要求是否合理,行为是否正确,父(母)一概予以满足。有时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和坏习惯也不加以纠正,甚至对其出现的错误,违法乱纪或的言行举行加以庇护。受到这种家庭教育的学生,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很任性,好胜心强,寻求各方面的满足。受不了一点儿批评,更承受不了挫折与打击,表现出极其脆弱的心理状态。这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三、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辅导方法

1.用友情弥补亲情,用鼓励驱除自卑。亲家庭学生所处的环境,特别是他们每日每时所生活的班集体的班风和同学之间的良好关系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在班风良好的班级中,同学与同学的关系反映在既能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同时也反映在能处理好个体的竞争与合作上。这样,单亲家庭学生就会生活在一个充满真情友爱的班集体里,他们自然会感到生活充满阳光,感到自己在不幸之中,又特别幸运。单亲家庭的学生最缺少的是父母之爱,教师要处处关心他们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我系一同学在接受了父母离异的事实后,不敢和其他同学谈及亲人尤其是自己父母的状况,害怕别人有这样那样的想法,排斥、孤立自己。单亲家庭的孩子思想负担重,怕老师知道家中真实情况,更怕同学知道,老师应帮助他对这一社会现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与老师的多次深入交流之后,他消除了顾虑,和从前一样乐观地面对学习和生活。因为他所在班级的同学、班主任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让他不再有巨大的心理压力,生活中充满了阳光。父母的事由他们自己去处理,孩子无法左右家庭,但是老师要鼓励这些孩子积极参加班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如果他们有一定组织能力的,老师可以把活动中重要的任务交给他,让他有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在活动中发挥自身的潜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增进和同学的友谊。

2.用爱心抚慰创伤。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班主任、课任老师、家长应齐抓共管。班主任应经常和课任老师交流意见,并及时和家长联系。对教育子女确实有困难的家长,班主任应给予方法上的指导,经常更换教育方式。一位女同学13岁时父母离异,先判给母亲,后又判给父亲,现在住在爷爷奶奶处,情绪变化无常,时好时坏,好的时候非常随和,坏的时候对什么也不满意,心里感到不是空荡荡的,就是乱哄哄的。看到同学们忙忙碌碌,自己六神无主,学习受到挫折,感到自卑。她心中的烦恼无人诉说,就在日记中写道:“同学们的烦恼可以跟妈妈说。我的烦恼只能跟小狗说。”并且很快就有了异性朋友。她属于烦躁型的孩子。我感到对这种孩子老师要用爱心抚慰创伤,要和家长取得联系,把这件事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告诉家长,并给家长介绍如何引导教育孩子度过这一段感情危机。通过多次和她谈心,要她畅开心扉,重新寻找自信,最后达到良好的效果。

3、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并辅以严格要求。单亲家庭的大学生在闲暇独处时常常感到无聊,也更多地采用消极被动的方式打发时光:打游戏机,泡网吧,看武侠小说,忘记自己的作业,甚至逃学。班主任要对他们进行人生观和生活目的教育,提高他们对理想、前途的认识,并且一事一教育一引导,转变就表扬,达不到要求就再交流,再谈心,做到常提醒,多鼓励,多方面启迪。还可以安排一些兴趣相投的同学与他们结成学习伙伴。对单亲家庭大学生,一定要奉献爱心。在做耐心细致工作的同时,也一定要严格地教育和要求,对原则问题不能迁就。要开设讲座或开展活动,对单亲家庭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使之不做出出格的事情。有了违纪行为决不能迁就,耐心的思想教育与严肃的纪律处理是不矛盾的,只要工作做得细,有时可能会得到满意的效果。

单亲家庭的学生就象海面上行驶的一叶孤舟,如果领航员能正确引导,他们同样会避过惊涛骇浪,渡过暗礁岩石,安全抵达明净的港湾。让我们每位都来做单亲家庭孩子心灵上的领航员,使他们顺利走向生活的彼岸。

参考文献:

[1]单亲大学生心理问题干预策略的探讨《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年03期李振华 , 曹建琴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辅导范文6

关键词:单亲家庭; 大学生; 心理因素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2-0125-03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然而在高校中不少大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据资料显示,患有不同程度心理疾病的学生高达30%,而且仍呈现上升趋势。在这类特殊学生群体中,有一类更为特殊的学生群体——单亲学生,他们占学生总数比例较小,但他们表现出的心理问题却相当严重。大学是一个即将与社会接轨的阶段,当这些学生毕业后,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心理问题可能会更加严重,导致对社会的排他性。因此,积极探索单亲学生心理问题研究,寻求标本兼治的良方,引导他们回归生活本源,是当前大学生心理研究的主要目标。

一、对象与方法

2011年3月至2011年10月间,笔者对哈尔滨市几所高校7个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整理出各专业单亲家庭学生共1240名,给1240名单亲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同时,在各专业内对口普通学生也发放了同样的调查问卷。最终问卷共收回2466份,问卷收回率99.4%。问卷从学生家庭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学习态度、人际关系、日常行为习惯等方面设计了19道题目。

二、调查结果

从表2.1可以看出单亲家庭学生幸福感的评价很低,认为很幸福的只有29%,远远低于普通家庭学生,同时认为不幸福的17%,是普通家庭学生的近2倍。

表2.2结果显示,单亲家庭学生家庭生活满意度评价较低,仅为19.3%,远远低于普通学生家庭的52.6%。说明大多单亲家庭学生生活较迷茫。

表2.3结果显示单亲家庭学生上学的目的与普通学生相差不大,但有一部分学生上学的盲目性较大。

表2.4结果显示单亲家庭学生旷课行为的各项指标均高于普通学生,这同时也说明一部分学生对上学的盲目性较大。

表2.5显示,单亲家庭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不好,仅有44.3%的学生人际交往良好,而存在很差人际关系的将近20%,可见部分单亲学生的心理阴影较重。

表2.6显示单亲家庭大学生平均每周上网超过20小时的占20.1%,要比普通家庭学生多很多。

三、结论分析

从以上调查结果显示来看,普通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明显优于单亲家庭学生。以下是作者对单亲家庭学生心理缺陷的具体分析。

1.一些单亲学生个性不完善

健全的人格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相反,人格过于负面倾向则可能永远生活在阴影之中。从表中看出,单亲家庭学生的幸福感评价(29.0%)、生活满意度(19.3%)等比例较低,这些因素对他们影响十分大,甚至一些极端者给自己套上精神枷锁,总觉得自己家庭环境不如别人,低人一等,遇到矛盾也不用理性方法去解决,最终不是消沉下去,就是走入罪恶的深渊。因此,关注单亲家庭学生,给予他们人文关怀,为他们塑造完善的人格及道德情操是高校不可推脱的重任。[2]

2.一些单亲学生认知不健全

单亲家庭学生的人际关系表现(19.5%)、旷课(11.4%)及上网时间(20.1%)等指标均高于普通家庭学生,说明他们不喜欢与人交往,对人焦虑,久而久之形成一种防卫心理,心中的郁闷难以排解。表2.3、2.4说明单亲家庭学生上学盲目性很大,而且长期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日久导致厌学心理。

四、单亲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1.社会原因

人的心理活动能否正常地进行,与人所处于其中的社会文化关系非常密切。一个善于生存的人,首先要学会怎样去适应社会。然而,多数国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离婚就是一件不光彩的事。而生活在其中的学生也不断受这些落后思想的熏陶,从而影响了自己心理的健康发展。另外,社会复杂混乱,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心理防线相对薄弱的单亲学生很容易被感染,进而更加剧了他们的心态失衡。

2.学校原因

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圣地,学校师资力量水平、教育质量优劣对学生的影响极大。当前,普通高校普遍存在管理松懈的问题,大学生入学以后,摆脱了原来高中“灌输式”教育的束缚,犹如脱缰的野马,任着自己的想法去做事。于是很难适应高校的“弹性教学”,久久不能进入状态,当问及到为什么上学时,他们就会觉得迷惘和苦恼。[3]另外,个别老师教育方法过于简单直接,动不动就批评人或使用简单地惩罚措施,给一些本来就感情敏感和脆弱的单亲大学生更深的伤害,再一次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

3.家庭原因

心理学家鲍尔比曾说:“心理健康的关键是和谐而稳定的亲子关系。”然而,父母角色缺损,必然会使子女蒙上心理阴影,从而使学习信心和动力不够。父母角色缺失,其中一个角色必然要担起另一个角色的责任,为了生计奔忙,进而忽略了子女的成长与教育。如果父亲或母亲在工作上不如意,就可能在语言、行动、表情等方面表露出来,而子女就成了家长释放情绪的对象。无情的斥责会使子女变得胆小怕事、反应失常,冷眼相看、拳打脚踢会使子女变得精神偏轨、心态改变。同时,单亲家庭更容易产生不良的家庭教育。一是过分溺爱或者放纵子女。有的父(母)认为,自己的离异对孩子身心造成了极大影响,需要用自己更多的爱来弥补,于是对子女就百般迁就和溺爱,早早将子女送上无法成才的歧路。有的父(母)文化知识不高,不懂如何表达爱,只晓得“打是亲,骂是爱”道理,造成子女的蛮横、逆反心理。另外,有些离异父(母)认为,另一方对不起他和孩子,于是常常向孩子灌输敌对情绪,慢慢的培养了孩子嫉妒的心态,看待世界也是用冷漠或者仇恨的眼光。

4.个人原因

在认知方面,一些单亲大学生认为自己与普通大学生之间存在一种不平等的地位,他们有完整的家庭,他们的父母经常打电话问寒问暖,甚至还不时来学校探望,这些都加重了单亲大学生的消极心理。其实,仔细分析一下高校单亲学生的种种消极的表现,完全可以认为其根源是单亲学生的自卑心理,正是因为他们对单亲家庭和高等教育的一种不正确的认识,以及因此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和现实处境过多地否认自我所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在人生经历方面,单亲大学生经历了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巨大的、从未有过的冲击和挫折,这个挫折对容忍力较强的子女不算什么,但对于那些自我调节能力差,长期饱受这种挫折煎熬的子女,就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自卑感、怨恨感。这种消极情绪必将作用于高校单亲学生与他人的交往,造成人际交往能力下降。

五、单亲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应对策略

1.一般策略

第一,丰富校园生活。大学生正处于精力旺盛、朝气蓬勃的青春期,只有不断建设校园文化,优化校园生活,才能满足他们强烈的好奇心、责任心及参与意识,才能展示他们的天赋与爱好,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的重要舞台。校园文化生活可以激发单亲大学生久埋心底的渴望,可以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慢慢的淡化心理问题,最终和普通大学生一样,走上正常化、积极化的生活轨道。

第二,加强心理辅导的师资队伍建设。单亲大学生毕竟是少数,而且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更少,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教育是一项很好的教育方法。但是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化要求较高的工作,心理咨询教师不仅要有资质证书,还有掌握高超的心理咨询技巧。目前,大多高校心理咨询队伍素质普遍不高,职业化、技术化和信息化水平比较落后,最终导致心理咨询效果不佳,因此高校要重视这一问题,加强健康教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为全校营造一个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气氛。

第三,建立单亲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心理健康档案,是关于个人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健康状况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记录,是了解个人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一个动态健康档案,是记录一个人健康成长的轨迹。单亲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心理测试情况、心理咨询服务记录、学生心理发展的动态资料、综合印象等。[4]建立单亲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有利于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展开针对辅导与教育,也有利于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为单亲学生的心理健康创造更好的条件。

第四,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尽可能在学校条件允许下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认知和自我调节。心理活动课的开展应该是多样化的,不管是何种形式,以达到目的为本。在课堂之上,老师要给予单亲学生更多的关注,因为他们是最需要心理帮助的。

2.针对性策略

第一,细心了解单亲家庭学生的全面情况,做到因材施教。观察和了解单亲家庭学生的个性差异,“察其言,观其色”及时发现问题,寻找合适的机会和他们交流谈心,从中找到单亲学生心理失衡的轨迹。有的时候学生不愿向老师透露自己的家庭情况,老师可从侧面着手了解,相信老师可以用爱心唤醒单亲学生,让其正常健康的成长。

第二,培养单亲家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他们找到“家”的感觉。单亲学生心理失衡主要原因就是家庭“突变”造成的,所以让其找到家的感觉,有利于学生重新拾回信心,过上健康的生活。为此,教师要疏导单亲家庭学生在内心深处产生的敏感、多疑的心理障碍,除了做监护人的工作外,为单亲家庭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班集体大家庭也是十分必要的。集体荣誉感是人们意识到自己作为集体成员的一种尊严的感情,它能促进学生珍视集体的荣誉,根据集体的要求与利益去行动。因此必须使学生在个人自尊心的基础上培养起集体荣誉感。教师应该从尊重爱护学生出发,尽量发掘学生身上的优点,点燃学生自信心的火种,多采用赞许、表扬、奖励、信任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以培养其集体荣誉感。

参考文献

[1] 牛立然.我国单亲家庭子女心理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

[2] 李纯丽,张秋红.职业院校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