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龄前儿童保健重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龄前儿童保健重点范文1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患龋率; 回顾性分析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15.049
龋齿是儿童时期常见多发病之一,龋病的继发感染还可以形成病灶引起全身疾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甚至心理造成不良影响[1-2]。为了解本院辖区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情况,以便更有效地开展龋齿防治工作,特对本辖区学龄前儿童2008-2012年龋齿患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08-2012年每年5~6月对本院管辖的13所幼儿园3~6岁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
1.2 方法 以“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为诊断标准,由同一名经过专业培训的儿保医师在室外自然光下,采用坐位或站立位,依靠视诊进行龋齿患病情况检查。另一位儿保医师专职登记,并按个人体检表上注明的本地户口和外地户口及年龄分组统计。
1.3 诊断标准 按国家龋齿统一标准规定,凡乳牙龋、失、龋补均做龋齿统计(正常乳牙脱落除外)[3]。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总体情况 2008-2012年共调查14 660人次,患龋8370人次,平均患龋率为57.09%,其中2008-2012年患龋率分别为38.87%、56.35%、57.86%、58.56%、69.71%,呈逐年上升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42.46,P
2.2 本地和外地儿童的患龋率比较 本地和外地儿童的平均患龋率分别为45.13%和74.24%,外地儿童的患龋率明显高于本地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11.77,P
2.3 不同年龄组儿童患龋率情况 5年间3岁组患龋率平均为46.27%,4岁组患龋率平均为56.44%,5岁组患龋率平均为64.27%,6岁组患龋率平均为72.68%,3~6岁儿童的患龋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4.57,P
表1 2008-2012年本辖区学龄前儿童患龋情况
年份 受检人数(例)
患龋人数(例)
患龋率(%)
本地 外地 合计 本地 外地 合计 本地 外地 合计
2008 1653 709 2362 637 281 918 38.54 39.63 38.87
2009 1723 1152 2875 746 874 1620 43.30 75.87 56.35
2010 1755 1325 3080 776 1006 1782 44.21 75.92 57.86
2011 1839 1496 3335 816 1137 1953 44.37 76.00 58.56
2012 1665 1343 3008 922 1175 2097 55.38 87.49 69.71
合计 8635 6025 14 660 3897 4473 8370 45.13 74.24 57.09
表2 2008-2012年本辖区学龄前儿童不同年龄组患龋情况
年份 3岁组
4岁组
5岁组
6岁组
检查人数(例) 患龋率(%) 检查人数(例) 患龋率(%) 检查人数(例) 患龋率(%) 检查人数(例) 患龋率(%)
2008 945 29.10 846 39.95 398 50.00 173 61.27
2009 887 43.63 958 55.64 721 66.85 309 70.55
2010 1005 47.26 1048 58.68 666 65.77 361 70.36
2011 960 53.23 992 57.76 1058 59.92 325 72.31
2012 742 60.92 929 68.35 854 72.96 483 80.12
合计 4539 46.27 4773 56.44 3697 64.27 1651 72.68
3 讨论
龋齿是人群中最常见的口腔疾病[4],儿童发病率极高。儿童患龋齿以后不仅引起疼痛,而且影响食欲、咀嚼和消化功能,从而影响生长发育[5],因此家长和社会应当重视儿童的牙齿健康。
3.1 学龄前儿童患龋趋势 本次调查学龄前儿童2008-2012年平均患龋率为57.09%,与姚应水、金岳龙等[6]所调查的学龄前儿童患龋率为51.72%相比呈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提示本辖区的学龄前儿童患龋情况较为严重,这与很多家长对儿童龋齿危害性的认识不足有关,因此必须要加强儿童口腔保健宣传预防工作。
3.2 本地和外地学龄前儿童患龋差异 调查发现外地学龄前儿童的平均患龋率达74.24%,明显高于本地学龄前儿童45.13%的平均患龋率。分析原因一方面是本市随着近几年北部湾经济开发区的迅速发展,流动人口急剧增多,流动儿童的医疗保健相对市区儿童差,很多流动性儿童不能享受正常的公共卫生服务而受到龋齿的危害;另一方面外地儿童家长的收入不稳定,口腔保健知识缺乏,卫生观念淡薄,对孩子的牙齿护理差,从而造成外地学龄前儿童的患龋率明显高于本地学龄前儿童。从调查结果来看流动群体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健康令人担忧,口腔卫生预防工作应该重点倾向于对外地儿童群体的卫生干预,特别是外地的学龄前儿童。
3.3 不同年龄组患龋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学龄前儿童患龋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与国内有关调查结果一致[7-8]。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食物过精过细,纤维素等洁齿物质减少,甜食和零食在儿童饮食中逐渐占主导地位,随年龄增大,甜食和零食的摄入量也增加,从而给龋齿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据报道,糖摄入越多,龋齿越多[9];另外很多家长都有错误的观念,认为乳牙只是暂时存在,即使患了龋齿也不要紧,反正长大都会换牙的,因而忽视对乳牙的保护,也是导致龋齿的发生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的原因。因此儿童的防龋宣传和防龋措施越早效果越好[10]。
3.4 综合预防措施 学龄前儿童的口腔保健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必须切实采用综合性的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儿童龋齿的发生。
3.4.1 加强家长和保教人员的口腔保健知识培训与宣传,特别是外地儿童家长 可以通过开展培训讲座和发放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单,提高家长对龋齿危害性的认识,转变家长的错误观念,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还定期对幼儿园的保教人员进行口腔健康教育,由保教人员再以生动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把口腔健康理念贯穿于儿童生活习惯的培养中,从而建立起幼儿园-家长-儿童三位一体的健康教育方式。
3.4.2 改变儿童不良的饮食结构 对幼儿园的儿童膳食进行科学管理,随时监控幼儿园的膳食营养情况,多补充一些对牙齿有摩擦和清洗作用且不易发酵的纤维素食物,并适当限制糖类食品的摄入。
3.4.3 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深入学校教育儿童正确的刷牙方法,并选用氟化牙膏,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经常保持牙面清洁,减少龋齿发生。
3.4.4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从儿童入幼开始建立口腔健康检查档案,每隔半年检查1次,并将检查结果通知家长,做到早发现、早防治。
参考文献
[1]刘晓娟,张磊,韩克实.236例学龄前儿童龋齿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6,8(10):95-96.
[2]吴卫,曾晓娟,黄华.广西南宁3~5岁儿童清楚患病情况调查[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5,19(14):407.
[3]张林祺,刘延军,张昀.680例儿童乳牙龋病调查与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7):2770.
[4]卞金有.口腔预防医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2.
[5]叶广俊.儿童少年卫生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4-88.
[6]姚应水,金岳龙,施六霞,等.城市社区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的现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3):4471-4476.
[7]李谟,郭金龙,林妍.儋州市学龄前儿童患龋情况5年观察[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2):168.
[8]叶桁.十堰市城区学龄前儿童患龋情况10年观察[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11(2):141-142.
[9]杨是,石四箴.口腔预防医学及儿童口腔医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58.
学龄前儿童保健重点范文2
3~6岁视力低常儿童作为研究对象, 检查其视力、眼位、眼前节及眼底, 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后对其进行散瞳验光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视力低常儿童双眼784例, 占89.19%, 单眼95例, 占10.81%;裸眼视力0.9者11只眼, 占0.66%;0.6~0.8者640只眼, 占38.48%;0.2~0.5者936只眼, 占56.28%;≤0.1者76只眼, 占4.57%。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眼屈光类型以远视性屈光不正为主, 其中又以复性远视散光为多见。视力低常儿童屈光程度以轻度屈光不正为主占76.67% 其次为中度占18.28%, 而重度屈光不正仅占5.05%。结论 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眼屈光主要为远视性屈光不正, 其与弱视发生呈正相关, 所以对视力低常眼进行必要的屈光检查, 早发现、早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屈光不正;弱视
DOI:10.14163/ki.11-5547/r.2017.17.005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efractive state for preschool children with subnormal vision eyes LI Jiang-liang. Chengdu City Women’s and Children’s Central Hospital, Chengdu 61003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know and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efractive state for preschool children with subnormal vision eyes. Methods A total of 879 outpatient children (1663 eyes) aged 3~6 years old with subnormal vision as study subjects, and examination were made on eyesight, eye position, anterior segment and eyeground to exclude organic lesion. They received mydriatic refraction and the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ere 784 cases with subnormal vision in binoculus , accounting for 89.19%, and 95 cases in monocular, accounting for 10.81%. There were 11 eyes with 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 as 0.9, accounting for 0.66%, 640 eyes as 0.6~0.8, accounting for 38.48%, 936 eyes as 0.2~0.5, accounting for 56.28%, and 76 eyes as ≤0.1, accounting for 4.57%. Preschool children had ametropia types mainly for hyperopic refractive errors, and hyperopic compound astigmatism was more prevalent. Subnormal vision children had mild refractive errors accounted for 76.67%, moderate refractive errors accounted for 18.28%, and severe refractive errors accounted for 5.05%. Conclusion Preschool children have ametropia types mainly for hyperopic refractive errors, and it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mblyopia. The necessary refractive examination to the subnormal vision eyes has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to early detection and early treatment.
【Key words】 Preschool children; Subnormal vision; Refractive error; Amblyopia
S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社会及家长对儿童保健尤其是眼保健意识越来越高。而学龄前是视觉发育的敏感期[1], 一切异常的视觉刺激都会阻碍视功能的发育。所以对视力低常的学龄前儿童进行进一步的眼科常规检查排除病理性视力异常后通过睫状肌医学验光后对其屈光状态的分析, 比较及其与弱视的关系很有必要。本文对3~6岁视力低常儿童作了屈光测定, 现将其屈光状态分布特征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来本院门诊就诊的879例(1663只眼)年龄3~6岁且排除器质性眼病的视力低常儿童为研究对象。
1. 2 方法 使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裸眼远视力, 对视力低常者采用角膜映光法及遮盖法检查眼位, 必要时用同视机检查, 常规检查屈光间质及眼底, 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后用1%阿托品眼膏涂眼, 3次/d, 连用3 d后来本院均由专业眼科医师采用带状光检影法进行视网膜检影加主觉试片法验光后, 确定屈光不正类型及其程度及与弱视的关系。
1. 3 评价标准
1. 3. 1 视力低下评价标准 3~4岁
1. 3. 2 屈光分类标准 见表1。
1. 3. 3 屈光程度标准 散光按等效球镜换算。目前对远视尚未制定统一分类标准[2]。婴幼儿和儿童近视程度应与成人有所区别, 至少应降低屈光度[3]。见表2。
1. 3. 4 弱视诊断标准[4] 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 最佳矫正视力3岁
2 结果
2. 1 远视力 视力低常儿童双眼784例, 占89.19%, 单眼95例, 占10.81%;裸眼视力0.9者11只眼, 占0.66%;0.6~0.8者640只眼, 占38.48%;0.2~0.5者936只眼, 占56.28%;≤0.1者76只眼, 占4.57%。见表3。
2. 2 屈光不正类型及与弱视关系 在屈光不正类型中, 以远视性屈光不正居多, 占80.58%, 而在远视中又以复性远视散光为主, 占59.77%。在视力低常儿童中, 弱视眼1103只眼, 占66.33%, 其中远视性屈光不正弱视眼963只眼, 占远视性屈光不正71.87%, 占弱视眼中87.31%, 近视性弱视眼33只眼, 占近视性屈光不正34.02%, 占弱视眼2.99%, 混合性散光弱视眼107只眼, 占混合性散光47.35%, 占弱视眼9.70%。见表4。
2. 3 屈光程度 视力低常儿童屈光程度以轻度屈光不正为主占76.67% 其次为中度占18.28%, 而重度屈光不正仅占5.05%。见表5。
3 讨论
学龄前是视觉系统发育的敏感期,屈光不正是引起儿童视力低下的主要原因。所谓屈光不正, 主要是指眼部在调节时, 平行光线经过眼部处于屈光状态下, 无法在视网膜上形成高清晰度图像, 在视网膜后方或者前方成像。屈光不正的主要类型为近视、远视以及散光。引致屈光不正的因素诸多, 其中遗传为重要性因素之一, 其次为不合理用眼。学龄前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重要时期, 容易忽略用眼卫生, 写字读书姿势不正确或光线不佳, 会导致用眼疲劳, 进而引致屈光不正。而儿童视力低常又具有一定的隐匿性, 因此在此阶段正确评价和治疗屈光不正, 可有效预防和治疗弱视, 使儿童建立完善和健全的视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据文献报道, 性别在视力低常儿童中无显著差异, 而双眼视力低常者(784例)明显高于单眼(95例), 因此单眼视力低常具有很的隐匿性, 所以对学龄前儿童开展视力筛查和屈光检查极其重要。
从表4中显示视力低常儿童屈光不正类型中以远视性屈光不正居多, 远视中又以复性远视散光为多, 而近视为最少, 这与霍栎安[5]的报道一致。儿童期生理性远视的存在是此年龄段以远视为主的原因, 随着年龄增长, 眼球发育,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远视逐渐向正视化发展后向近视状态转变, 近视的构成比将逐渐增加。同时在1663只屈光异常眼中弱视眼1103只, 占66.63%。从分类中可详细看出远视性屈光不正中1340只眼中弱视眼963只眼, 占71.87%;近视性屈光不正中97只眼中弱视眼33只眼, 占34.02%;混合性散光眼中226只眼中弱视眼107只眼, 占47.35%。由此可见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弱视最多见, 这与孟祥成[6]报道相符。这与未经矫正的远视, 在看近及看远时均无法将影像成像在视网膜上, 故更易导致弱视。但本文中近视性和混合散光这两种屈光不正导致的弱视比例较高, 这可能与本样本中屈光程度中重度比例较高有关。
表5中显示屈光程度以轻度屈光不正为多占76.67%, 中度屈光不正占18.28%, 由此提示视力低常学龄前儿童的屈光不正程度并不是特别严重。轻至中度的屈光不正就足以影响其视力甚或影响视觉发育。因此不能忽视儿童的轻度屈光不正, 应及时准确对其进行散瞳验光后及时矫正屈光不正, 并配以适当的功能训练, 防治弱视的发生, 特别要提出的是在本文中中重度近视性和混合散光的比例与李敏等[7]报道有明显提高, 这可能与现在的儿童过多、过早接触电子产品有关, 加快其近视化趋势及加重屈光不正程度, 所以对其父母加强婚前遗传咨询, 孕期保健及早宣教用眼卫生显得非常重要。
屈光不正为引致低龄者视力低下的主要因素。远视力低于正常标准, 并非属于近视屈光, 散光以及远视为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重要因素。有文献对534只视力在正常眼屈光状态分析可见, 中度远视以及近视, >1.50 D散光以及混合散光类型发生率呈现出上升趋势, 远视眼者为85.96%, 散光者为77.85%, 复性远视散光者人数显著较多。远视眼者的远视力和近视力低于正常标准者, 发生弱视的几率更高, 这一点重点体现在度数较大和单眼远视者中。
所谓弱视, 主要指的是眼部不存在器质性改变, 经矫正后视力低于0.9者。弱视为儿童期常见眼病, 在知觉、运动等因素的影响下, 无法及时接受视觉刺激, 令视觉发育受限而发生的疾病。该疾病患儿的视觉功能呈现出减退状态, 主要为视力低下和双眼单视功能障碍。
在本研究中, 3.00 D以上远视共计236眼, 占到总数14.19%。该群体发生弱势的可能性较高。>2.00 D的散光者占到总数的23.33%。混合性散光占到13.59%。该群体发生病理性散光几率较高, 需要进一步检查。另有文献证实, 中国学龄前儿童近视患病率为2%~6%。和成年人相比, 学龄前儿童调节能力较强, 动态屈光所呈现出的近视并不一定是真性近视。对于该群体, 无论视力是否正常, 均应进行散瞳验光, 以了解静态屈光情况。通常认为, 随着学龄前儿童年龄增长, 远视度数逐渐会朝向正常趋势发展。
另有文献对1660例视力低常儿童的屈光状态进行分析[8], 以分析屈光不正和弱视之间的关联性。其对1660例受试者使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视力检查, 并将裸眼视力≤0.8视为低常, 对其使用浓度为0.5%阿托品眼药水进行散瞳验光。结果证实, 远视占总数的85.10%, 近视占10.92%, 混合散光占3.98%。轻度屈光不正占75.72%, 中度屈光不正占21.44%, 重度屈光不正占2.68%。正视占0.15%。远视所构成的屈光不正占有比例最高, 接近68.90%, 远视屈光不正水平和参差程度越大, 弱视散光程度越高, 在所有类型中, 中度以上所占比例越大。该项结果证实, 学龄前儿童的屈光水平和弱视形成存在相关性, 使用正确方式矫正与治疗屈光不正, 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 尤其是远视眼, 对儿童视觉发育功能造成显著影响, 极易形成斜视以及弱视疾病。在学龄前儿童视觉发育期内, 应当积极消除不良因素, 对于屈光不正患儿, 应当及时佩戴合适的眼镜, 在根本上抓住学龄前时间, 展开积极对症治疗。对于学龄期屈光不正疾病, 当前尚无理想化治疗方式, 佩戴眼镜依旧为治疗屈光不正的主要方式。多数患儿在佩戴眼镜之后联合其他方式进行治疗, 视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和学龄期儿童相比, 学龄前儿童提升视力的时间更短。且有文献证实, 大部分视力低于正常者通过佩戴矫正视力镜之后, 视力提升显著。在此之后积极进行斜视矫正术和立体视力练习, 能够取得更为高级的视功能。
总之, 对生长发育期的学龄前儿童进行必要的视力筛查, 对视力低常儿童通过散瞳检影验光以确定屈光性质并对其进行矫正, 是发现并预防屈光性视觉障碍的重要手段, 其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李凤鸣.眼科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8:297-298.
[2] 曹宜, 廖孟. 视力低常的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分析. 重庆医学, 2009, 38(1):62-63.
[3] 阎洪禄, 高建鲁.小儿眼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286-496.
[4] 葛坚.眼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417-418.
[5] 霍栎安.天津市4~13岁视力低常儿童眼屈光状态分布.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5, 11(3):491-493.
[6] 孟祥成.儿童视力不良与斜视.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8:268-297.
学龄前儿童保健重点范文3
【关键词】 肥胖症;人体质量指数;因素分析,统计学;儿童
【中图分类号】 R 153.2 R 589.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11-1304-03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imple Obesity Among Children Younger than 6 Years Old in Longgang District of Shenzhen City/ REN Lu-zhong, LIU Gui-min, LI Hui-li, et al. Shenzhen Longgang Hospital for Mother and Child Care, Shenzhen (51817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cidenc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imple obesity among children younger than 6 years old in Longgang district of Shenzhen city,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making the intervention measures. Methods With a stratified sampling method, 1 595 children younger than 6 years old were selected in 2 communities and 4 kindergartens in Longgang district of Shenzhen city. Their height,weight,waistline,the size of stern and thigh,the thickness of skin plait , the blood pressure, dieting behaviors, family income, their parents’ nutrition knowledge were investigated. Adopting weight-for-height to judge whether a child was obese. ResultsThe incidence of overweight in children younger than 6 years old in Longgang district of Shenzhen city was 14.2%, the incidence of simple obesity was 3.3%. The incidence of overweight in children younger than one year old was 18.2%, the incidence of simple obesity in children from 3 years old to 6 years old was 4.1%. Multi-factor analysis indicated the father’s body mass index, children’s good appetite and rapidness of eating were risk factors of simple obesity among children younger than 6 years old. ConclusionOverweight is serious among children younger than 6 years old in Longgang district of Shenzhen city. Parents’ health educa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children’s eating habit should be modulated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simple obesity.
【Key words】 Obesity;Body mass index;Factor analysis,statistical;Child
单纯性肥胖症是目前我国儿童的重要健康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生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1]。单纯性肥胖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对儿童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生长发育、智力、心理行为特点等都有影响,而且极易发展为成人肥胖症,与成年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严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为了解深圳市龙岗区0~6岁儿童肥胖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笔者于2006年6-9月对在该区居住1 a以上的幼儿及其部分家长进行了相应的横断面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深圳市龙岗区具有500名以上散居儿童的社区随机抽取2个,对具有200名以上集体儿童的幼儿园随机整群抽取4个为调查对象。最后统计结果显示有准确出生年月日和身高、体重等实测值的共1 595名儿童,其中男童920名,女童675名;年龄为0~6岁。
1.2 肥胖的判定方法 以身高体重为参数,参照小儿单纯性肥胖诊断标准[2],以小儿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的10%为超重,20%~29%为轻度肥胖,30%~49%为中度肥胖,>50%为重度肥胖,所有被试儿童均排除继发性肥胖。
1.3 配对 按身高标准体重法,筛选出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的肥胖儿童52名,但在后期调查中数据详尽的有35名,按与单纯性肥胖儿童同性别、同年龄(6个月内相差不超过1个月、6~12个月相差不超过1.5个月、1~2岁相差不超过3个月,3~6岁在同一年级且相差在1岁以内),抽取正常健康儿童70名作1:2配对调查。
1.4 调查内容 测量儿童身高、体重、体围、皮褶厚度、血压,测量方法见实用儿科学第7版[3]。采用问卷调查儿童的饮食行为、生活方式、婴儿期喂养情况、儿童母亲孕期及分娩时情况、家庭情况、家长的营养知识水平等相关因素。
1.5 数据处理 用SPSS 12.0软件对资料进行处理分析,对影响因素用χ2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用Epi Info5.0软件行趋势性χ2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超重227人,超重率为14.2%,其中男童超重率为15.3%(141/920),女童超重率为12.7%(86/6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32,P=0.144)。0~岁组儿童超重率为23.1%(43/186),1~岁组儿童超重率为9.4%(17/181),3~6岁组儿童超重率为14.6%(81/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2,P=0.015);经两两比较0~岁组儿童超重率高于1~岁组(χ2=8.47,P=0.004);0~岁组与3~6岁组(χ2=2.73,P=0.099)、1~岁组与3~6岁组(χ2=3.71,P=0.054)儿童超重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男童中0~岁组超重率为23.1%(43/186),1~岁组超重率为9.4%(17/181),3~6岁组超重率为14.6%(81/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1,P=0.001);经两两比较,男童超重率0~岁组高于1~岁组(χ2=12.64,P<0.01)和3~6岁组(χ2=7.15,P=0.007),1~岁组与3~6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6,P=0.071)。
女童中,0~岁组超重率为10.9%(14/128),1~岁组超重率为10.9%(14/128),3~6岁组超重率为13.8%(58/4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1,P=0.547)。
1 595名儿童中,肥胖有52人,肥胖率为3.3%;男童肥胖率为3.6%(33/920),女童肥胖率为2.8%(19/6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6,P=0.391)。其中0~岁组儿童肥胖率为2.2%,1~岁组肥胖率为1.6%,3~6岁组肥胖率为4.1%, 3~6岁组儿童肥胖率高于1~岁组(χ2=4.30,P=0.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岁组与0~岁组(χ2=2.40,P=0.122)、1~岁组与0~岁组(χ2=0.31,P=0.57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男童中,0~岁组肥胖率为3.2%(6/186),1~岁组肥胖率为1.7%(3/181),3~6岁组肥胖率为4.3%(24/5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3,P=0.232)。
女童中,0~岁组肥胖率为0.8%(1/128),1~岁组肥胖率为1.6%(2/128),3~6岁组肥胖率为3.8%(16/4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21,P=0.122)。
2.2 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
2.2.1 儿童肥胖与父、母亲BMI的关系 随着父亲体质量指数(BMI)及母亲分娩前BMI的增加,孩子肥胖的发生率逐渐增高(χ2趋值分别为16.845和5.866,P值均
2.2.2 儿童肥胖与饮食习惯的关系 随着食欲增加,儿童肥胖率增加(χ2趋=16.416,P
2.2.3 儿童肥胖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亲超重、肥胖的孩子肥胖的风险是父亲不超重、肥胖的4.124倍,食欲旺盛的儿童发生肥胖的风险是食欲差的儿童的3.542倍,吃饭速度快的儿童发生肥胖的风险是吃饭速度不快的12.444倍。可见父亲超重及肥胖、孩子食欲旺盛及孩子吃饭速度快是孩子肥胖的危险因素。影响因素的变量赋值见表3,多因素分析结果见表4。
3 讨论
3.1 肥胖的年龄分布 国内外一些研究结果显示,肥胖的发生和流行首先发生在经济发达地区[4]。据2009年统计深圳市在2008年中国城市经济排名榜中位居第4。本研究结果显示,深圳市龙岗区0~6岁儿童超重率为14.2%,肥胖率为3.3%。其中0~岁组超重率为18.2%,明显高于1~岁组;而肥胖率则以3~6岁组最高(4.1%),明显高于1~岁组(1.6%),即生后第1 a内脂肪呈现一个发育高峰,4~8岁时又呈现第2个高峰,因此1岁以内是超重、肥胖干预的第一关键期,3~6岁是干预的第二个重点期。该区3~6岁组超重率为14.3%,高于合肥市2001年学龄前儿童超重率(13.23%)[5],而肥胖率(4.1%)则明显低于合肥市学龄前儿童的肥胖发生率(7.05%),与北京市学龄前儿童的肥胖检出率[6]相近。说明该区0~6岁儿童的超重问题已十分严重,应尽快采取措施进行防治,以降低肥胖发生率。
3.2 肥胖的影响因素 本次调查显示,父亲超重、肥胖的孩子发生肥胖的风险是父亲不超重、肥胖的4.124倍,食欲旺盛的儿童发生肥胖的风险是食欲差的儿童的3.542倍,吃饭速度快的儿童发生肥胖的风险是吃饭速度慢的12.444倍。可见父亲超重及肥胖、孩子食欲旺盛及孩子吃饭速度快是0~6岁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与夏莺等[7]、李琳琳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而父母亲文化程度、孩子平时进食的食品种类及次数在肥胖组与正常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与肖建国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另外本研究结果提示,该区6岁前男、女童肥胖率未见有差异,与张锦明[10]、童艳红等[11]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儿童每天睡眠时间、户外活动时间、玩电脑游戏时间在肥胖儿童和正常儿童间未见有差异,与国内相关报道不一致,是否可能与本次调查研究的样本量不够大有关,有待进一步探究。
3.3 肥胖的干预 基于以上分析,建议该市儿童肥胖的干预需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降低儿童肥胖发生率。工作重点是加强儿童父母的健康教育,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行为方式;对儿童肥胖的干预要从婴儿期开始,融入社康中心儿童保健门诊。
目前学者认为,单纯性肥胖并非营养过剩单因素所造成的营养性疾病,而是多因素造成[12-14],由于家长对营养问题的认识不够全面,忽视合理性的膳食搭配,片面追究高能量、高蛋白食物而导致单纯性肥胖率上升只是一方面的原因。目前饮食调整、运动锻炼、行为矫正、健康教育的综合疗法是防治儿童肥胖症的主要方法。
有研究显示,儿童肥胖与父母亲肥胖有关[15-16]。众多研究表明,儿童肥胖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决定个体肥胖发生的易感性,而高能量膳食及静坐生活方式等环境因素则促进遗传易感性的发生[16-18]。儿童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受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甚至是父母直接培养的结果。因此,加强儿童父母的健康教育是减少儿童肥胖的重点。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孩子食欲旺盛及孩子吃饭速度快是0~6岁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且3~6岁组肥胖率最高,这可能与这时期儿童的年龄特点有关,如自主意识增强、对肥胖的危害认识不足及食欲的控制力较差等,而且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行为方式在此前已经形成,对肥胖的症状往往在这年龄期有所体现[19]。因此,该市降低儿童肥胖发生率应从婴儿期抓起;要充分地发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网络作用,将促进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平衡膳食、培养儿童良好饮食习惯和生活行为方式等咨询服务,有机地融入儿童保健门诊提供的儿童系统管理服务中去。
4 参考文献
[1] 李辉.2005年中国九市七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中华儿科杂志,2007,45(8):609-614.
[2]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5-76.
[3] 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7-18.
[4] DANIELS SR.The consequences of childhood overweight and obesity.Future Child,2006,16(1):47-67.
[5] 王素芳,高永清,李李,等.合肥市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5,20(2):169-171.
[6] 蒋竞雄,邢桂茹,王惠珊,等.学龄前儿童家庭环境中超重和肥胖危险因素分析.中华儿科杂志,2007,45(3):172-175.
[7] 夏莺,黄淑芬.社区1~4岁儿童肥胖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建议.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6):44-45.
[8] 李琳琳,李洪玲,杨永利,等. 郑州地区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流行病学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0):1887-1889.
[9] 肖建国,李华.宜都市2~6岁集体儿童肥胖症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2):193-195.
[10]张锦明,王骏,米菊芳.上海市浦东新区1~7岁儿童肥胖症发生率的调查研究.医学文选,2003,22(1):41.
[11]童艳红,李继,文红,等.沈阳市0~8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调查研究.中国公共卫生,2002,18(10):1240.
[12]LAURENCE S,PETERKEN R,BURNS C,et al. Fresh kids:The efficacy of ahealth promoting schools approach to increasing consumption of fruit and water in Australia.Health Promot Int,2007,22(3):218-226.
[13]TIMPKA T,ANGBRATT M,BOLME P, et al.A high-precision protocol for identification of preschool children at risk for persisting obesity. PLoS One, 2007,2(6):535.
[14]边保华.台州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2):2988-2989.
[15]REILLY J J, ARMSTRONG J, DOROSTY AR, et al. Early life risk factors for obesity in childhood: Cohort study. BMJ,2005,330(7504):1357.
[16]WRIGHT CM, EMMETT PM, NESS AR, et al. Tracking of obesity and body fatness through mid-childhood.Arch Dis Child, 2010,95(8)612-617.
[17]CARNELL S, WARDLE J. Appetite and adiposity in children: Evidence for a behavioral susceptibility theory of obesity. Am J Clin Nutr,2008,88(1):22-29.
[18]BOSY WA, WOLF A, Bührens F. Familial influences and obesity-associated metabolic risk factors contribute to the variation in 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 The kiel obesity prevention study. Am J Clin Nutr,2008,87(6):1695-1701.
学龄前儿童保健重点范文4
【关键词】 学龄前期儿童; 视力; 筛查
中图分类号 R77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0064-02
Analysis on Vision Screening of 3186 Pre-school Children in Xuzhou Yunlong District/ZHANG Yin.//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6,14(3):64-65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ondition of vision about pre-school children in Xuzhou Yunlong district.Method:Using Suresight automatic vision screening instrument to screen 3186 pre-school children,and analyzing screening data.Result:11.05% of pre-school children had poor vision,the poor vision incidence of boys was 12.49%,and the girls was 9.27%.The incidence of boy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irls(字2=8.289,P
【Key words】 Pre-school children; Vision; Screening
First-author’s address:Yunlong District Maternity and Child Care Centre of Xuzhou City,Xuzhou 2210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6.3.034
视力问题是学龄前期儿童最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临床上认为其最佳治疗年龄为3~5岁,因此早期筛查发现儿童视力问题并进行有效治疗,对于儿童视力健康发育尤为重要[1-2]。笔者所在妇幼保健所于2015年4月对云龙区幼儿园进行视力筛查,笔者对部分筛查资料进行处理分析后,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5年4月检查徐州市云龙区部分幼儿园学龄前期儿童3186例,其中男童1762例(55.30%),女童1424例(44.70%);
1.2 方法
采用美国伟伦公司生产的Suresight手持式自动视力筛查仪,对儿童进行屈光度的检查。屈光度异常参照标准:S表示眼的球径屈光度,S≥+3.00D;C表示眼的柱径屈光度,C≥+1.50D;近视读数为-0.50D。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视力异常筛查情况
本次统计筛查儿童人数为3186例,视力异常人数352例,异常率为11.05%。男生视力异常例数为220例,检出率为12.49%,女生视力异常例数为132例,检出率为9.27%,男生视力异常检出率高于女生(字2=8.289,P
表1 不同性别儿童视力异常结果比较
性别 视力异常(例) 检出率(%)
男童(n=1762) 220 12.49
女童(n=1424) 132 9.27
合计(n=3186) 352 11.05
2.2 视力异常各类型构成情况
视力异常类型主要包括近视、斜视、散光、远视、散光和远视、近视和散光6种,其中散光和远视占视力异常总数比例最高,占37.21%;散光次之,占30.97%;近视例数最少,占2.27%。详见表2。
表2 视力异常各类型比较
视力异常 例数(例) 检出率(%)
近视 8 2.27
斜视 9 2.56
散光 109 30.97
远视 83 23.58
散光和远视 131 37.21
近视和散光 12 3.41
合计 352 100
2.3 不同年龄段视力异常结果比较
352例视力异常儿童中,
表3 不同年龄段视力筛查结果分析
年龄段 视力异常(例) 检出率(%)
3~4岁(n=809) 107 13.23
4~5岁(n=992) 113 11.39
5~6岁(n=1309) 125 9.55
合计(n=3186) 352 11.05
3 讨论
儿童视力发育是一个由不健全到健全的过程。研究发现新生儿几乎全部为远视眼,同时具备一定的散光,但随着进一步眼球的生长发育,远视和散光程度会逐渐降低,直至正常。有研究资料表明括长时间近距离看电视、缺乏锻炼等是影响儿童视力发育的主要危险因素。此外儿童挑食、偏食导致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摄入不足以及高糖食品摄入过多,均可能导致儿童视力发育受到一定的影响[3-4]。
筛查结果表明,云龙区学龄前期儿童视力异常检出率为11.05%,略高于古冬玲等[5]地区的研究结果,但与邵文红[6]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可能与地域经济发展水平有关。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视力异常检出率明显增长,表明在儿童发育早期,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眼保健以及健康干预,可能导致视力发育后期受到影响。因此早发现、早矫正儿童视力异常问题是做好儿童眼保健的重点工作。此外,男生视力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生,可能与男生性格有关,相较于女生,男生更喜欢电子产品,如玩游戏、玩电脑等。
目前视力筛查已经被列为幼儿园常规体检项目之一,对已经入园儿童视力筛查周期为半年1次,筛查过程中发现视力异常儿童,及时发报告,通知幼儿园体检老师,进而联系家长,到医院眼科进行就诊,由眼科大夫及时进行治疗与视力矫正,促进儿童视力健康发育。
为促进云龙区儿童视力健康发育,相关措施如下:(1)前期筛查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幼儿园儿童部分家长不支持儿童进行视力筛查体检,拒绝缴费,没有意识到儿童成长过程中视力健康发育的重要性[7]。因此,幼儿园应该及时友善与家长沟通,耐心阐述视力筛要性。(2)对幼儿园保健老师进行集中培训,前期视力筛查过程中,发现部分幼儿园拒绝体检,因此对幼儿园保健老师进行眼保健相关方面知识的培训非常重要,部分幼儿园体检老师医学专业知识基础薄弱,不能充分发挥其在幼儿园保健教育方面的作用。(3)合理搭配儿童日常膳食结构,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父母溺爱孩子现象非常严重,造成孩子从小养成挑食、偏食的不良习惯,导致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引发眼部疾病,影响儿童视力正常发育。合理搭配膳食主要立足于两点:①儿童家庭应自主查阅相关资料,家庭日常饮食,营养搭配均衡;②幼儿园一周五天日常三餐,营养同样要搭配均衡,口味多样化。(4)开展眼保健知识宣教工作,如看电视不宜坐太近,持续时间过长。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避免让孩子长期使用,防止产生依赖性。最后,如果儿童视力筛查发现问题,确保家长及时带孩子去医院眼科就诊,并进一步记录其诊断结果。
参考文献
[1]覃斌.4~7岁视力低常儿童散光眼特征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16(17):2401.
[2]高二伟,魏红霞,周云等.新乡市6436名托幼儿童视力筛查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15(5):547.
[3]盖志敏,吴红,于双玉,等.青岛市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及其危险因素调查[J].临床儿科杂志,2004,22(5):318-319.
[4]张玲娜,程茜,胡燕,等.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的危险因素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9(4):239-240.
[5]古冬玲,查达永,张鑫,等.广州市白云区6028名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19(35):5537-5538.
[6]邵文红.1932例3~6岁儿童视力筛查结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4,27(11):211.
学龄前儿童保健重点范文5
营养性贫血是各个国家最常见的一种营养缺乏性疾病,也是目前最为人们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营养性贫血在我国也普遍存在,尤其是儿童贫血的发病率高,也是我国政府大力防治的四种儿童常见病之一。贫血不仅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严重阻碍智力的发展,还会导致其远期智力低下〔1〕为了解铁东区学龄前儿童贫血的患病状况,并研究相关影响因素,以便更好地开展预防工作,我们对2009年3-6月份大批体检的托幼机构的儿童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2009年3-6月份大批体检的托幼机构的3000例儿童,其中男童1600例,女童1400例,其中完整资料2352例。
1.2 方法 由经过专门、严格、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采用统一制定的调查表,采用统一制定的调查表,采用面访的调查方式按调查表内容逐一询问儿童家长,填写调查表格,收集相关资料。采集研究对象(儿童)静脉血2ml进行血红蛋白测定。血红蛋白含量测定采用美国ACT.5DIFF.AL进样血细胞计数仪测定。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贫血诊断标准:Hb
1.3 质量控制 在调查中采取了一系列质量控制方法来保证调查数据的准确可靠。主要措施有统一调查人员培训,统一测量仪器,统一问卷,调查表3次审核,每月一次质量控制,30%抽样电话重访等。
1.4 统计学分析: 调查表经核实、整理后,用Epi Data 3.0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贫血的可疑危险因素。
2 结果
2.1 儿童情况与贫血 儿童时期的饮食习惯深刻影响着其一生的健康。儿童是否经常摄入奶豆及其制品类食品、新鲜水果类食品,其贫血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是适当加入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能促进铁吸收。曾患过贫血并进行系统治疗的儿童贫血检出率高明显高于既往无贫血和曾患过贫血但没进行系统治疗的儿童,这可能是由于妇幼保健机构、医院等没有针对性的加强对患有贫血儿童进行贫血预防措施指导,而其父母亲未获得足够的预防儿童贫血的健康知识,儿童膳食营养摄入没有改善引起。膳食结构对铁的吸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饮食习惯是合理摄取食物中各种营养素,避免营养缺乏病的保证。儿童挑食、偏食习惯使他们从食物中获取营养素的机会大大减少,促进儿童贫血的发生。健康教育可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幼儿的偏食、挑食习惯,改善其饮食行为。因而在提高儿童Hb水平,纠正贫血方面发挥了作用。应在托幼机构中全面开展有关营养与饮食卫生的健康教育,及早改变幼儿不良的饮食行为,以降低幼儿贫血的发生,促进幼儿健康发育。
2.2 母亲情况与学龄前儿童贫血 母亲是儿童的主要照顾者和教养者,母亲的营养状况、饮食行为习惯与学龄前儿童贫血直接相关。母孕晚期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计数降低与婴幼儿贫血呈相关关系。
贫血是影响儿童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及今后的健康能够产生严重的危害。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贫血,针对儿童贫血的不同原因,不同生活环境,提出以下措施:
2.2.1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从国家、政府层面重视并鼓励儿童的营养改善活动,保障儿童的营养健康权益。
2.2.2 开展大众营养教育,提倡儿童食用平衡、多样的食物。鼓励母乳喂养,及时科学添加各种辅食,尤其是含铁量高且生物利用率高的食物,如蛋黄、肝泥、肉末等,同时增加新鲜蔬菜汁、水果汁的摄入,以保证摄取充足的维生素。
2.2.3 针对儿童开展食物强化项目,使儿童的铁摄入能够得到长期、经济的保证。
2.2.4 改善基础医疗卫生及儿童保健服务,保证儿童饮用水清洁卫生,控制肠道内寄生虫感染和腹泻的发生。
2.2.5 建立儿童营养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儿童营养状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营养缺乏病的发生。重点关注6-24月龄小年龄儿童及贫困家庭儿童等贫血高危人群,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贫血患病率。
学龄前儿童保健重点范文6
【关键词】 引导性干预; 肥胖儿童; 身心健康; 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guided interventions on promoting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obese children.Method:180 children received by our clinic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hospitalization,9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health guidance,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guide interventions of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nutritional,weight and social function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health guidance.The height,weight,mental health test (MHT) scores and proportions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s.Result: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weight,BMI index,MHT score and rates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Guide interventions; Obese children; Mental health; Efficacy
引导式教育是由匈牙利学者Peto Andras教授创建的,其通过教育的方式促使功能障碍者异常功能获得有效矫正及恢复,或促使人群向更好的行为发展[1-2]。其应用的根本原理是通过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实现持续性改善的效果。肥胖儿童保健是综合性医院常年开展的诊疗项目,其在促进肥胖儿童健康成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报道显示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身心健康存在着一定的关注不足,肥胖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多,对家庭的和谐及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不利[3-4]。为更好地促进肥胖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本文前瞻性分析了本院采用引导性干预的方法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1年1月-2014年6月门诊接收的180例肥胖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的先后顺序采用单双号尾数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中男54例,女36例,年龄5~12岁,平均(8.9±2.7)岁,体重14~55 kg,平均(33.7±18.7)kg,身高1.10~1.64 m,平均(1.32±0.69) m,BMI指数(20.1±4.8)kg/m2;观察组中男51例,女39例,年龄5~12岁,平均(9.1±3.1)岁,体重15~58 kg,平均(33.8±19.3)kg,身高1.09~1.62 m,平均(1.34±0.72)m,BMI指数(20.3±4.9)kg/m2。两组的年龄、性别、BMI指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肥胖儿童年龄5~12岁;(2)不伴有严重的心、肺、肝及肾脏器官病变,无恶性血液病等疾病;(3)监护人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1)年龄10岁;(2)伴有严重的心、肺、肝及肾脏器官病变,恶性血液病等疾病;(3)孤独症、多动症、睡眠障碍及学习障碍儿童。
1.3 干预方法 对照组儿童进行常规保健指导,包括儿童饮食注意事项、营养、不同年龄段疫苗接种知识、合理控制体重等方面的指导。观察组在上述干预基础上对儿童进行单独的引导性干预,干预人员由首诊医生及保健科医生2名及护士3名共同组成,具体干预方法如下。
1.3.1 心理行为引导干预 学龄前儿童(5~6岁):(1)干预原则:干预人员重点围绕协助其建立基本生活技能、情感依赖及表达能力等方面,告知儿童监护人在日常生活中应更多的关注儿童成长,与儿童建立良好的情感互动,多与儿童进行沟通。(2)干预方法:干预人员围绕该阶段儿童感兴趣的话题,如某卡通动漫、幼稚园生活、图片及玩具等话题或实物与儿童进行情景模拟,鼓励儿童畅所欲言。学龄期儿童(7~12岁):(1)干预原则:干预人员重点围绕提高儿童适应及学习能力,建立情感有效控制及生活常规,培养其独立学习与思考、生活自理能力及个人兴趣爱好等方面;(2)干预方法:该阶段干预人员与其沟通以朋友的角色进行,干预人员通过PPT、小课堂授课及情景模拟等方式,向儿童讲解良好心理行为与性格及健康成长的关系,良好心理行为的塑造方法,良好心理行为保持方法;同时耐心的与儿童监护人员进行沟通,说明该阶段是儿童心理行为塑造的关键时期,引导儿童监护人在该阶段与孩子保持更多的情感沟通及交流,遇到有逆反心理的儿童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关心、关爱及耐心的沟通。
1.3.2 营养引导性干预 (1)指导家长及肥胖儿童提高对成长发育过程中的蛋白质、糖分及脂肪作用的重视,充分保证每日营养的均衡摄入,预防营养供给不足或垃圾食品过度摄入导致的肥胖;(2)微量元素在儿童成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向儿童及其监护人说明儿童时期充足的微量元素供给对于预防成年后骨质疏松及骨折的重要意义,说明微量元素缺乏或中毒对儿童行为产生的重大不利影响;(3)利用PPT授课的方式向儿童及其监护人说明常见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及其作用,如铜、锌、钙、铁、镁缺乏对儿童生长的意义,铅、镉含量超标对儿童成长的不利影响,并介绍补充相关微量元素的食谱,如:含铜食品:坚果类(核桃、腰果)、豆类(蚕豆、豌豆)、谷类(小麦、黑麦)、蔬菜、动物肝脏、肉类及鱼类等;含铁食品:牛羊肉、牡蛎、坚果及杏仁等;含钙食品:乳酪、酸奶、炼乳、豆类及蔬菜类等;含锌食品:动物内脏、瘦肉、猪肝、鱼类及蛋黄等;含镁食品:西瓜、草莓、香蕉及绿豆等。
1.3.3 体重引导性干预 儿童肥胖可引发脂质代谢紊乱、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肝功能异常、消化系统异常、骨骼生长异常、骨密度偏低、心理行为及社交功能降低等,并增加成年后肥胖的可能,因而体重引导性干预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干预方法:(1)饮食控制:指导儿童严格控制垃圾食品及脂肪过多食品的摄入,控制饮食;(2)运动干预:指导儿童每周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学龄前儿童如慢跑、做游戏等,学龄儿童每周抽一定时间进行踏单车、跑步、篮球及排球运动等;(3)制定详细的为期10周的食谱及详细的运动方案,运动量以达到最大心率的70%~80%为宜,运动时间以早晨或下午4点钟左右为宜,运动项目包含慢跑、篮球或排球,运动项目以儿童不觉得过度疲劳为原则;(4)在满足小儿基本营养及生长发育的前提下,适当限制患儿食量,避免长时间进行看电视、玩游戏及看书等静坐活动,提倡餐后参加家务劳动及散步。
1.3.4 社会功能引导性干预 将儿童按照年龄分为学龄前儿童组(5~6岁)及学龄儿童组(7~12岁)。由教导员安排,在人际交往问题解决、言语与非言语交流、同伴交流、对话交流及助人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情景模拟,训练儿童人际交往的勇气及对同伴的接受能力。协助儿童认识环境及世界认知的偏差及异常,引导儿童在焦虑不安、恐惧及抑郁的情况下宣泄自我的情绪,引导儿童与积极、快乐、活泼的儿童建立朋友关系,加强儿童的语言练习,对主动行为失败后出现失望内疚的儿童及因不能正确发现自己的学习潜力而产生自卑的儿童及时予以开导。
1.4 评价方法 (1)比较两组肥胖儿童干预前后的身高、体重、BMI指数、体重过轻、超重及肥胖的比例情况。(2)心理健康评价量表,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评价两组肥胖儿童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的心理健康情况[6]。使用该量表评价前由干预人员简要说明干预的目的及方法,对10~12岁的肥胖儿童由干预人员说明填写方法后,发放纸质问卷填写,对5~10岁的肥胖儿童,由干预人员1对1的沟通后填写。MHT量表由学习焦虑(共15项)、对人焦虑(10项)、孤独倾向(10项)、自责倾向(10项)、过敏倾向(10项)、身体症状(15项)、恐怖倾向(10项)及冲动倾向(10项)组成,每项回答是得1分,回答否得0分,总分为90分,得分越高表明该项症状越差。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干预后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肥胖儿童干预后的体重、BMI指数、超重及肥胖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
2.2 干预前后的MHT评分情况 两组儿童干预前的MH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干预后的MHT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得分(P
3 讨论
引导性干预是一种治疗与教育相结合的体系,其是一种以儿童作为干预人群的经由系列性、有目的性的干预活动,进而促使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方法。调查研究显示,监护人对儿童缺乏关心关爱及儿童保健知识不足可导致对儿童成长过程关注力度不足,进而引发儿童身心健康问题的出现[7-11]。身心不健康的儿童不仅对家庭也对国家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不利于家庭的和睦及社会的发展。医院作为儿童保健的重要部门,在对儿童完成疾病诊治的同时,亦担负了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职能。
本研究对两组肥胖儿童分别进行常规干预及引导性干预,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儿童的体重、BMI指数、超重及肥胖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
有报道显示我国儿童成长中普遍缺乏微量元素[16-18]。研究发现血锌作为人体辅助酶高达150多种,其参与了人体内多种蛋白质的合成、RNA转录及DNA的复制,脂肪及糖分的代谢,锌缺乏时将引发系列性的代谢紊乱疾病,导致蛋白质吸收障碍,软骨细胞增殖及骨矿化,引发骨密度降低,导致成年后骨折及骨质疏松的发生[19]。锌缺乏还可加重血铁水平偏低,引发儿童学习能力、注意力及记忆力降低,导致学习能力降低、孤独、寂寞情绪产生,严重影响了儿童的正常发育。缺锌还可导致儿童细胞CD4、CD8细胞异常,引发细胞免疫功能降低[20]。钙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需要最多的微量元素,对儿童婴幼儿时期牙齿及骨骼发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钙缺乏将引发成年后的佝偻病。另外钙缺乏还将影响体内多种细胞酶的活性,如淀粉酶、腺苷酸环化酶及磷酸二酯酶,上述均为消化道系统重要的酶,合成障碍将引发儿童食欲不振,挑食、厌食、生长停止,导致发育不良。铁参与了人体多种含铁蛋白质及酶的合成、三磷酸腺苷(ATP)的氧化磷酸化及一系列的生物化学过程,缺铁可引发缺铁性贫血,进而导致儿童不可逆性的大脑损伤及行为变化,导致儿童的抵抗力降低、疲劳、智力发育迟缓等。微量元素的缺乏将对机体产生各种严重性损伤,影响儿童的神经行为及认知功能。因而有益微量元素充足供应,有害微量元素控制摄入对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意义重大,通过引导性干预,让儿童及监护认知道微量元素的作用及补充方式,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MHT是儿童心理健康评价的有效方式,其可较为准确的反应儿童心理状态。本文的研究发现,采用引导性干预后,观察组肥胖儿童的MHT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得分;对照组儿童干预前后的MHT评分无显著变化。干预后观察组儿童的体重、BMI指数、超重及肥胖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以上结果表明,引导性干预可有效促进儿童控制体重,并可有效促进肥胖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艳.引导式教育对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和智力发育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6):527-528.
[2]芮芳,,唐久来,等.引导式教育疗法对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13):1005-1007.
[3]秦珊珊.不同年龄期内儿童心理健康保健重点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24):159-159.
[4]王英丽,刘华平.单纯性肥胖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7,21(23):2078-2080.
[5] Bara B G,Bucciarelli M,Colle municative abilities in autism:evidence for attentional deficits[J].Brain and Language,2001,77(2):216-240.
[6]石淑华.儿童保健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
[7]王世佳.家长对儿童肥胖知识态度和行为认知的调查分析[J].安徽医学,2013,34(11):1691-1692.
[8] McCrindle B W.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Nat Rev Cardiol,2010,(3):155-163.
[9]侯冬青,程红,王天有.北京市7~17岁儿童青少年血压与肥胖状态的关系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25(7):524-527.
[10]曾援,钟日英,郑欣.儿童肥胖的预防及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5):56.
[11]王茂贵,王宝西.现代儿科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97.
[12]张隽,陶晔璇,汤庆娅,等.上海市7~9岁儿童肥胖现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3(5):672-675,696.
[13]林丹,张丽,陈喜生,等.肥胖青少年与正常青少年在血糖、血脂等方面差异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0):103-104.
[14]刘湘云,陈荣华,赵正言.儿童保健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23.
[15] Borg R,Kuenen J C,Carstensen B.HbA1c and mean blood glucose show stronger association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 than do postprandial glycaemia or glucose variability in persons with diabetes;the A1C-Derived Average Glucose (ADAG) study[J].Diabetologia,2011,54(1):69-72.
[16]林国聪.鹿寨县564名儿童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10(10):106-108.
[17]马秀兰.0~5岁儿童超声骨密度与血清锌、铁、血铅关系的研究分析[J].中国优生优育,2010,16(5):230-232.
[18]周志红,刘丽,陈力,等.血清6种微量元素对儿童骨密度的影响[J].临床儿科杂志,2010,28(5):465-468.
[19] Ato R,Kulshrestha S,Mongan G,et al.Estimation of serum zinc and copperin children with acute diarrhea[J].BioI Trace EIem Res,2006,114(1-3):1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