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保护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林地保护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林地保护措施

林地保护措施范文1

(大兴安岭森林调查规划院,牙克石022150)

摘 要:文章通过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湿地资源现状分析,提出对湿地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及保护措施

关键词 :湿地资源;现状;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S718.5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4-12-31

作者简介:任增光(1979 -),男,山东省鄄城人,林业工程师

湿地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主要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湿地和森林、海洋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他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和环境、社会、经济功能,他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改善环境、控制污染、保护物种基因多样性、美化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其他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享有“地球之肾”和“生命摇篮”之美誉。

1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概况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位于我国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6’26”~125°24’10”,北纬47003’26”~53°20’00”,林区总面积为1067.75万hm2。南北长约700km,东西宽400多km。

林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且温凉湿热,年平均气温0.1℃,平均最高气温6.4℃,平均最低气温-6.5℃,≥O℃年积温为2491.6℃,≥10℃年积温为2030.6℃,年平均降水量372.2mm,年平均蒸发量1122.6mm,太阳辐射2731.2兆焦耳/m2,湿润度为1.0,无霜期<100d。

2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湿地类型及现状

2.1 湿地类型

根据湿地分类标准,林区湿地共分为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4大湿地类:永久性河流、永久性湖泊、森林沼泽、草本沼泽、灌丛沼泽、藓类沼泽、沼泽化草甸、地热湿地、人工湿地9个湿地型。

2.2 林区湿地现状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湿地分布是以大河为基线,沿河谷、山地平缓坡、阶地和河漫滩滞水地带分布,并且集中连片,面积大,具有原生性的特点。

林区湿地总面积120.31万hm2,占实际经营面积的12.29%。

按湿地类分:河流湿地面积3.45万hm2,占湿地总面积的2.87%;湖泊湿地面积0.22万hm2,占0.18%;沼泽湿地面积116.63万hm2,占96.94%;人工湿地面积0.01万hm2,占0.01%。

按湿地型分:永久性河流面积3.45万hm2,占湿地总面积的2.87%:永久性淡水湖面积0.22万hm2,占0.18%;藓类沼泽面积0.035万hm2,占0.03%;草本沼泽面积56.45万hm2,占46.92%:灌丛沼泽面积10.13万hm2,占8.42%;森林沼泽面积47.54万hm2,占39.51%;沼泽化草甸面积2.24万hm2,占1.86%;地热湿地面积0.23万hm2,占0.20%;库塘面积0.01万hm2,占0.01%。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物种繁多,既是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草原的天然屏障和天然分界线,又是嫩江和额尔古纳水系的重要发源地。具有我国独有的原生性寒温带针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和多种过渡的生态类型,是重要的野生物种柄息地。在我国国土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3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湿地保护的必要性

3.1 湿地具有独特生态系统功能

湿地是具有多种功能的独特生态系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人类生存环境资本,在支撑人类社会和谐发展和自然系统有序循环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2 湿地保护可净化水体

湿地具有很强的降解污染功能,湿地植物、微生物通过物理过滤、生物吸收和化学合成与分解等把人类排入湖泊、河流等湿地的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毒无害甚至有益的物质。

3.3 湿地对区域气候有调节作用

湿地对区域气候有巨大的调节作用,在增加局部地区空气湿度、削弱风速、缩小昼夜温差、降低大气含尘量等气候调节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作用。

3.4 湿地保护可缓解自然灾害

湿地具有调洪蓄水、抵御风暴、预防侵蚀、抗御干旱、调节气候等重要功能,对于构建防灾减灾体系、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等发挥着十分独特的作用。

4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湿地保护措施的建议

4.1 合理利用现有湿地资源,加强自然湿地资源保护

由于林区开发初期人们对湿地资源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湿地资源经历了水湿地改造造林等破坏,使湿地遭到一定的破坏,湿地资源现状不容乐观。合理利用现有湿地资源特别是自然湿地资源是保护湿地资源的最大资本。

4.2 制定科学的湿地利用保护政策,明确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的保护责任

着眼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本着生态优先的原则,制定科学的湿地利用保护政策,确立湿地保护原则,明确政府和部门保护责任、保护方式、保护措施,确保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促进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林地保护措施范文2

【关键词】林地;分级;分等;公顷

1.林地分级保护

1.1 分级依据

依据《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林地保护分级标准进行海伦市林地保护等级的划分。

1.2 分级方法

以乡(镇、场)为单位,在分类区划的基础上,以小班作为基本单元,根据林地保护等级划分标准,进行林地保护等级的划分。根据林地保护等级,分别制定相应的保护、利用和管理措施。

Ⅰ级保护林地:是市域内重要生态功能区,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特有自然景观为主要目的,区域内予以特殊保护和严格控制生产活动。包括流程1000 公里以上江河干流及其一级支流的源头汇水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世界自然遗产地、重要水源涵养地、森林分布上限与高山植被上限之间的林地。

Ⅱ级保护林地:是市域内重要生态调节功能区,以生态修复、生态治理、构建生态屏障为主要目的,区域内予以保护和限制经营利用。包括除Ⅰ级保护林地外的国家级公益林地、军事、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国家森林公园、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

Ⅲ级保护林地:是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保障主要林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的重要区域。包括除Ⅰ、Ⅱ级保护林地以外的地方公益林地,以及国家、地方规划建设的丰产优质用材林、木本粮油林、生物质能源林培育基地。

Ⅳ级保护林地:是需予以保护并引导合理、适度利用的区域,包括未纳入上述Ⅰ、Ⅱ、Ⅲ级保护范围的各类林地。

1.3分级结果

海伦市无Ⅰ级保护林地。

1.4分级保护措施

根据林地保护等级,分别制定相应的保护、利用和管理措施。

Ⅰ级保护管理措施:实行全面封禁保护,禁止生产性经营活动,禁止改变林地用途,完全保持自然状态。

Ⅱ级保护管理措施:实行局部封禁保护,鼓励和引导抚育性管理,改善林分质量和森林健康状况,禁止商业性采伐。除必须的工程建设占用外,不得以其他任何方式改变林地用途,禁止建设工程占用森林,其他地类严格控制。

Ⅲ级保护管理措施:严格控制征占用森林。适度保障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用地,从严控制商业性经营设施建设用地,限制勘察、开采矿藏和其他项目用地。重点商品林地实行集约经营、定向培育。公益林地在确保生态系统健康和活力不受威胁或损害下,允许适度经营和更新采伐。

Ⅳ级保护管理措施:严格控制林地非法转用和逆转,限制采石取土等用地。推行经营经营、农林复合经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合理安排各类生产活动,最大限度地挖掘林地生产力。

2.关于林地分等评级

2.1林地分等评级原则

根据林地的土壤厚度、土壤类型、坡度、坡向、坡位和运输距离等因子,从立地条件和经营的角度评价林地质量等级。按照不同的林地质量等级,选择适宜的经营措施,科学培育、控制采伐,通过合理经营,优化林地结构、科学开展林地利用,提高森林质量,发挥林地的最大生产潜力。

2.2林地分等评级依据

依据《黑龙江省市(市区)市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技术规范》对林地质量等级评定的相关规定进行林地质量等级的划分。

2.3林地分等评级工作方法

根据中国森林立地类型及立地质量评价标准,结合林地可及度等经营指标,利用地力和地利相关指数,进行定性与定量综合评定林地生产力等级。

根据与森林植被生长密切相关的地形特征、土壤等自然环境因素和相关经营条件,选取林地土壤厚度、土壤类型、坡度、坡向、坡位和运输距离等6项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计算林地质量综合评分值,根据林地质量综合评分值,划分林地质量等级。

根据土壤厚度、土壤类型、坡度、坡向、坡位和运输距离等6项因子的林地宜林程度差异,确定各自权重分别为:土层厚度0.30、土壤类型0.20、坡度0.20、坡向0.10、坡位0.10、运输距离0.10。

按下面公式计算林地质量综合评分值:

EEQ=V·W(i=1,2······n)

其中:EEQ为林地质量综合评分值(0-10);V为各项指标评分值(0-10);W为因子的权重(0-1)。

根据林地质量综合评分值,划分为Ⅰ级(分值≤2)、Ⅱ级(2-4)Ⅲ级(4-6)、Ⅳ级(6-8)和Ⅴ级(9-10)5个等级。

2.4林地分等评级主要标准

Ⅰ等:土壤类型为黑土、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坡度在5度以下,土层厚度在100厘米以上,处于平原地带,交通便利地点的林地。

Ⅱ等:土壤类型为灰色森林土、草甸土,坡度平缓,土层厚度在50厘米~100厘米,处于阴坡山下谷地的林地。

Ⅲ等:处于半阴坡中部,土层厚度在30厘米~50厘米的林地。

Ⅳ等:处于陡坡、半阳坡坡上部,土层厚度在16厘米~30厘米的林地。

Ⅴ等:土壤类型为白浆土、石质土、草甸盐土等,土层厚度小于15厘米,坡度较急、较险,位于山脊处的林地。

2.5林地质量分等评级结果

海伦市林地质量等级仅有4个等级。没有Ⅴ等林地。Ⅰ等~Ⅳ等面积分别为8450公顷、18593公顷、55566公顷和642公顷,分别占10.2%、22.3%、66.7%和0.8%.

2.6林地质量的合理利用规划

对Ⅰ、Ⅱ等林地,重点发展优良、珍贵、高价树种培育基地,形成速生、丰产、优质、高效的森林资源,缓解木材及林产品供应结构性矛盾。Ⅲ等中,有用材培育价值的林地,通过封山育林、抚育间伐等培育措施,积极培育大径材或周期长、生长慢、价格高的树种,提高林地利用效率;生态地位重要地区,发展公益林严格保护、合理经营、提高生态效能、适度利用。Ⅳ级林地质量较差,以乡土树种为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具有改良林地质量作用的树种,适宜生态公益林经营。

林地保护措施范文3

关键词:森林资源;管理;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185

1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只有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才可以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实现林业资源的有效供应,改善环境,实现森林面积的增长,使生态环境得以不断的优化。

2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的措施

2.1 加强森林资源管理

作为森林管理部门,必须在森林管理上严格要求,要将国家所制定的关于森林资源保护的法律条文及规定作为执法之依据,并认真执行下去。必须重视限额管理,将之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作为基层森林主管部门,要严格做好林地保护措施,贯彻执行林地保护制度,一旦发现林地被私自占用等行为,要果断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决不可放任林地的非法流失和逆转。

2.2 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

2.2.1 提高生态认识,加强管理

想要改良生态环境,扩大绿化造林影响,必须重视森林的病虫害防治。因为只有病虫害得到控制了,森林资源的质量才得以保证,森林产业的发展也才能持续下去。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和前提便是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而要促进生态环境的建设首先要保护好森林资源,那么就要从防治森林的病虫害来着手。

2.2.2 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之一,为此,一个全国性的、运作灵活的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体系就亟待建立。通过该体系,不仅可以实时了解全国病虫害的发展情况及动态,做出预报或预警,而且在国家主管部门的宏观决策上也能提供科学的参考数据,只需要将掌握的病虫害情况与林木资源状况结合起来并与气候气象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即可;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也可以通过对主要森林病虫害的一般调查和监测来进行。这项工作的实施要得到森林部门的重视,才能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病虫害调查监测。在进行调查监测时,不可掉以轻心或走形式,必须将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作为该项工作的终极目的来执行,一旦发现情况,必须及时处理,绝不姑息养患,使情况变得不可控制。

2.3 抓好森林防火工作

2.3.1 明确责任,切实加强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领导

除了病虫害之外,对于森林资源破坏更为严重的是火。因为一旦爆发火灾,森林的严密性及易燃性会使得火势无法控制,会对森林资源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必须各级部门齐心协力来狠抓森林防火工作。要落实森林防火领导责任制,制订森林防火预案。使各级都承担责任,使责任细化并分解到各级部门,把森林防火的责任落到实处。

2.3.2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森林防火意识

森林的火灾除了天灾外,很大部分是人为引发的。在引发的人群中除了有些人是故意为之,其他的大多是因为缺乏防火意识。所以要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必须重视森林防火的意识的宣传。要利用一切宣传手段进行防火宣传,特别是一些偏远村庄及山上作业点,更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各驻村干部和护林员要对所辖区域内的高危人群和重点对象进行针对性的宣传,使之打消纵火念头;对于儿童及精神病人这类无法进行良好宣传的人群,要进行实时监护,严防森林火灾的发生。

2.3.3 加大火源管理,严格禁止一切野外吸烟和弄火行为

林区内,必须禁止烟火。倘若生产所需,则要事先申请防火指挥部取得批准,不然当按擅自用火处理并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处以罚金。必须规范从事林内生产作业的人员行为,在工作时严禁抽烟和弄火。要将他们的责任明确下去,使之具有深刻的防火意识。

2.3.4 建立防火队伍,健全防火预案

要想防火工作顺利开展,就要未雨绸缪,做好应急准备。要建立一支高效的防火队伍,建立森林防火巡逻队、扑救队、督察组、后勤组;要制定并完善防火预案,一旦发生火灾,即刻按照预案进行扑救工作,做到临危不乱,减少森林损失。

3 结 语

森林资源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为了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必须保护好森林资源,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就要深刻认识到森林保护的重要意义,做好森林保护措施,加大森林防火宣传,组建森林防火队伍,制定森林防火预案,降低森林火灾损失,保护国家财产。作为森林部门,要明确各级职责,将责任分化下去,使每个人都重视起来。也要做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为改善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林地保护措施范文4

关键词:苏铁植物;迁地保育;青秀山风景区

中图分类号:S791.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3004003

1中国广西苏铁植物与生存现状

苏铁植物(Cycads)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是珍稀濒危物种,是一个古老的植物类群,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园林观赏价值。苏铁植物广布于热带各地,中国苏铁植物尤其集中于华南地区,一般在海拔300~1200 m的森林地带,但海南苏铁(C.hainanensis)可生长在海边,而攀枝花苏铁(C.panzhihuaensis)在金沙江河谷地区可分布在海拔2100 m[1]。中国苏铁植物40多种,广西分布多达24种。广西地跨“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3个气候带,地貌类型多样,海拔相差悬殊,特殊的气候类型和土壤条件为野生苏铁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广西苏铁资源分布的特点:①种类多,分布面积广,数量大;②种群呈星散岛式分布,居群数少;③种群植株树体小型,古老高大植株少[2]。

广西苏铁植物资源具有种类多、分布广、数量多的特点,但是遭受严重的破坏,石山苏铁(C.miquelii)被人收购作买卖,贵州苏铁(C. guizhouensi)、德保苏铁(C.debaoensis)被用作酿酒的原料,开垦、林地变革及建设项目等造成大量苏铁资源数量的消失,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使得自然环境在某种程度上遭受破坏,苏铁野生资源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威胁[3]。

目前南宁青秀山风景区约有16处就地保护区与南宁青秀山迁地保育中心对苏铁植物进行保护,这才使得大部分的苏铁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使已处在灭绝边缘的苏铁植物得到及时的拯救。十万大山苏铁(C.shiwandashanica)被破坏严重,但有国家级防城金花茶保护区的保护,植被及生态得到了积极的保护而获得了生存和发展。德保苏铁仅分布于广西百色德保、泮水及与之邻近的云南富宁县境内,其分布地非常狭小,但在德保的黄连山保护区建立就地保护项目,对其种群的恢复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多裂苏铁(C. multifrondis)原分布区已被开垦,野生植株几乎找不到,但在西林县那佐水源保护区得以保护。石山苏铁过去分布面积大、数量多,由于分布地点多处于人类活动的地方所以破坏严重,也没有建立专类的保护区,目前只在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崇左的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得以保护。叉叶苏铁(C.micholitzii)分布于崇左地区处于林地农耕地带,遭到人为破坏严重,没有建立相应的保护区。贵州苏铁与隆林苏铁(C.longlingensis)仅在隆林的金钟山保护区得到保护。还有一些种,如厚柄苏铁(C.grassipes)、四川苏铁(C.szechuanensis)、掌裂苏铁(C.palmatifida)、七籽苏铁(C.septemsperma)、六子苏铁(C.sexseminifera)等植物资源非常稀有,很难找到它的野生种群。

2青秀山苏铁园苏铁资源迁地保育现状

2.1青秀山苏铁园发展历程与苏铁植物资源引种回顾

青秀山苏铁园位于青秀山凤凰岭西麓的西坡,海拔175~210 m,始建于1998年,面积约5.3 hm2。苏铁园原址是一片马尾松林及粉单竹林,经过改造,建成的苏铁园依自然地势而存在,以苏铁植物为主要的造园素材,辅以其它观赏植物、硬质景观配置,形成了特有的景区特色,已成为青秀山的主要游览景区之一。南宁青秀山风景区从20世纪90年代就把苏铁植物的迁地保育作为重点的科研工作之一,从未间断过。该工作之初主要以国内的以广西野生的苏铁为主进行迁地保育,如石山苏铁、多裂苏铁、贵州苏铁等。随着苏铁园的建设逐步对其他种以及国外种,如暹罗苏铁(C. siamensis)、鳞z大泽米(Zamia fururacea)、矮泽米铁(Z.integrifolia)等也进行的迁地保育。2015年底,笔者进行了调查统计,青秀山苏铁园共收集苏铁植物2科苏铁科(Cycadaceae)、泽米铁科(Zamiaceae),4属苏铁属(Cycas)、泽米铁属(Zamia)、大泽米属(Macrozamia)、双子铁属(Dioon),33种(国产种29种、国外种4种),其中7种未知,共40种。

2.2青秀山苏铁园苏铁植物迁地保育现状

青秀山风景区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植被环境条件,是苏铁植物迁地保育的理想场所。现将青秀山苏铁园苏铁植物迁地保育现状如表1所示[4~7]。

3青秀山苏铁植物迁地保护存在问题及

对策3.1青秀山苏铁植物迁地保护存在的问题

青秀山苏铁植物多是野外采集,由于野外地域广,原生境被破坏,种源少,辨别难。采集培育,雌雄花期不同时,尽管采取了人工授粉的方式,结种率普遍较低,并且种子的发芽率不高,这加大了繁育的难度。

虽然已经积累了苏铁植物保护和应用的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对于苏铁植物的认识不足,加上社会上保护意识普遍不够,科普宣传力度不大,宣传面不广。

2016年7月绿色科技第13期

欧振飞:南宁青秀山风景区苏铁植物迁地保育探讨植物与植被

3.2对策

3.2.1加强科普宣传工作,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

青秀山风景区每年的游客量达200万人以上,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向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宣传与苏铁有关的科普知识,以呼唤社会各界人士对苏铁资源的关注并加强对其的保护。同时还可以学到与苏铁有关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增强人们对苏铁的保护意识,争取政府部门出台更为有力的保护措施,以保证野生苏铁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

3.2.2加强苏铁植物繁育工作

建立种苗繁育基地是迁地保护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减少对野生种群破坏,满足市场需求的一项积极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一举两得的好举措,也是当前国际推广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3.2.3加强技术力量

苏铁植物迁地保育及景观应用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既有一定植物分类学知识,又具备植物生态学、植物繁育学、植物栽培学、风景园林学等专业专门的人才队伍共同完成,要尽早发现和选拔此方面专业业务能力较强的专业人员,通过送培或在岗培训学习等形式,培养知识和技能,同时要制订规划或计划,吸收或聘用具有较强该方面知识和技能高层次人才,建立专门的技术队伍,另外应根据工作实施情况和出现的问题,聘请有关专家对工作给予指导,以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必须及时做好技术档案建立与管理工作,提高该项工作的科技含量和实施效果,推动苏铁植物迁地保育工作。

3.2.4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国内外的植物园、科研单位及有关部门的联系,在技术、种苗等方面进行合作与交流,促进苏铁植物保育这个共同事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黎德丘.广西野生苏铁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4,23(3):33~36.

[2]彭定人,黎德丘.建设项目对广西野生苏铁资源的威胁状况及对策[C]//苏铁学术委员会.第五届全国苏铁学术会议.成都:苏铁学术委员会,2013.

[3]胡松华.观赏苏铁[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4]王发祥,梁惠波.中国苏铁[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6.

[5]钟业聪.广西的苏铁植物资源[J].植物学通报,1995(12):26~27.

林地保护措施范文5

别重要。本文结合笔者工作的实际情况,对林业林政管理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策。仅供参考。

关键词:林政管理;问题;措施;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forestry management system speed up the pace of reform, the forest is facing new problems and contradictions appear in large Numbers, to forest management brings certain difficulties, therefore, forest management is very important.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of the work of forestry management problems Lin, explore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Only for reference.

Keywords: Lin management; Problem; The measure;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林政管理是针对林业经营过程中所涉及的管理问题,依照林业相关政策法规,对林业相关产业实施的业务管理。其核心内容包括“六管理一执法”,即林业经营管理、林权管理、森林资源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林木采伐管理、木材流通管理和林业行政执法。

1 林政管理工作基本情况

林政管理工作任务重,政策性强,工作量大,涉及面广。为了保证全年各项林政工作的顺利实施,我们首先在提高林政执法队伍上下功夫,组织全体人员系统地学习了《森林法》等有关林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共组织参加上级举办的培训班一次,组织全局行政执法人员办班两期。其次是为了强化林政检查工作,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林政执法检查工作的通知》,对检查的内容作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为了加强对林政执法检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领导,我县成立了林业行政执法大队,下设4个中队,还成立了林检局、林业服务大厅。同时,要求各林场(所)成立林政执法检查组,划分责任区,包村屯,包场点,包沟系,并利用宣传单、标语等宣传方法广泛宣传,大造声势,确保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木材运输管理工作中,随着运输网及交通工具的复杂多样化,为我们的林政管理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为了进一步加强木材运输管理,严把木材流通关,堵住效益流失的漏洞,制定下发了《林业局木材运输管理办法》,一是狠抓源头管理,严把公路运输关。二是狠抓运输管理,严把木材出局关。三是狠抓签证管理,严把木材签证关。在木材经营加工厂(点)管理工作中,制定下发了《林业局木材经营加工厂(点)清理整顿工作方案》,由林政稽查人员组成工作组,深入到施业区的各个加工厂(点),按整顿的重点和要求逐个清理,对符合条件的数十个木材加工厂予以保留,适时进行了年检,为其到省森工总局换发了《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

木材检查站管理工作中,不断加强各木材检查站的标准化建设,重新制定完善了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签订了《木材检查站岗位责任状》,规定每月15日定期召开站长工作例会,听前段工作情况汇报,安排布置下月工作。工作中林业局还随时对各检查站的执法、执罚情况进行检查,从日常检查和掌握的情况看,各木材检查站做到了制度上墙,监督内容、处罚依据、处罚标准公开,设立了监督台、意见箱、举报电话,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

在林权林地管理工作中,一年来我局根据多年来林地管理的实际状况,在林地管理上主要抓了制度建设、林地档案、林地统计等项工作,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是健全完善了林地使用管理制度,对征占用林地一律实行现地测绘,按标准收取费用,减少了林地效益的流失,同时完善年终考核验收制度,控制林地丢失。并制定奖励措施,鼓励各单位积极回收被侵占的林地。二是健全完善了土地管理档案,对历史遗留的占地进行了清查摸底;对越界在国有施业区内栽植的树木进行了现地调查和走访取证;对沙化、冲毁、撂荒的耕地进行积极核查变更, 做到了土地档案的动态管理, 减少了土地效益的流失。三是开展了土地现状统计工作,为今后有计划地回收被侵占林地、合理安排退耕还林规划摸清底数奠定了基础。

2 林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⑴ 资源林政管理体制不顺、模式单一、监管不到位和基础建设落后的状况,还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资源林政管理的要求。长期以来,森林资源林政管理体制,资源林政保护管理的一些具体政策和措施还没有充分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管理模式单一,分类指导不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该管严的没有管严,该放活的没有放活;少数单位对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法律观念淡薄,监督管理不力,致使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现象在局部地区仍然时有发生;林政管理基础建设薄弱,执法手段落后,一些基层单位执法队伍没有符合工作要求的交通、通讯工具,现代高新技术在林政管理中应用水平还很低,原始的工作方式、简单的手工操作依然是林政管理的主要手段。

⑵ 林政案件查处难度较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天保”工程的实施,木材价格上涨,砍伐、经营木材有利可图,刺激了一些部门和不法分子铤而走险, 违法收购、“春放秋拉”、“散采零运”,违法的手段和方法较为隐蔽,不易发现和查处。

⑶ 毁林开垦违法开采等蚕食林地现象在地方仍然比较严重。从检查的统计结果看, 在无任何手续的违法乱占林地项目中,有过半为小规模的采石(矿)场,占一半以上 。采矿、采石和取沙等蚕食林地行为是当前无任何手续违法乱占林地的主要类型,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一些地方领导的法制观念淡薄,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以行政行为代替法律行为,以牺牲林地和地方的长远利益为代价,求得任期内的“短期效益”。另外,部分群众林地保护意识差,也是造成此类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

⑷ 未经林业部门审核同意土地部门违法批准征占用林地项目。根据《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凡涉及林地的土地审批手续,其前提条件是建设单位必须先办理占用征用林地审核手续,土地部门然后才能为其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但个别地方政府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没有认真贯彻落实上述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同程度地出现未经林业部门审核同意违法批准建设用地申请的行为。

3 应采取的措施对策

⑴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加强资源林政管理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林政管理队伍,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强,业务技术精,作风纪律硬,热情服务,廉洁奉公的林政管理队伍作为工作的重点,坚持内练素质,外树形象,把提高林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参加上级学习培训,集中自训,以会代训,安排自学,统一抽考,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组织林政管理人员对《森林法》、《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学习培训。规定凡林政执法人员必须经过县级以上政府组织的培训,在考试及格、考核合格并取得行政执法证后方可上岗,凡调入人员未经培训不得上岗,凡考核、考试不及格者必须待岗培训。这些措施的采取可以调动林政管理人员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积极性,提高了林政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搞好资源林政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⑵ 积极向社会宣传林业法规政策,增强公民遵守林业法规的自觉性。知法是守法的前提,为了更好地让公民了解、掌握国家林业法律、法规和政策,我们注意加强对林业法律、法规和国家林业政策的宣传。在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介进行宣传的同时,注意利用标语、宣传车、展板、宣传咨询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向公民宣传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从事维护国土安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向社会提供森林生态服务的行业等知识,增强公民的环境保护和依法治林意识。

⑶ 扎实地抓好基础工作。为了扎实有效地搞好资源林政管理工作,我们注意按上级要求狠抓落实,如期完成了森林资源二类清查,为编制“十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提供了依据,按要求顺利完成了我县第四次资源连续清查。严格限额采伐管理,控制林木过量消耗。加强木材检查站的管理,规范木材运输管理。

⑷ 严格控制限额采伐,解决林地逆转问题。我们首先进行了林权证发怔工作。二是明确落实责任,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度。凡是出现超限额采伐,毁林造成林地逆转的一发追究责任人的行政责任。三是加强了征占用林地的审核审批,杜绝了非法占用林地,毁林开垦的事件发生。四是对一些低产林,疏林地由林业局深入林区山头地块实地调查后作出规划设计经评审后合理确定更新。五是加大了执法力度。制定了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按照规划确定使用用途,采取相应的林地保护措施,严格实行林地用途管制。依法严厉打击乱砍滥伐、乱占滥用林地、毁林开垦和违法运输木材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对一些重大案件和典型案件由新闻单位公开曝光,依法进行处理,从而使超限额采伐,有林地逆转得到根治。

⑸ 进一步加大采伐限额管理力度,坚决杜绝超限额采伐。确保森林资源消耗不突破国家下达的年度限额指标,是资源林政管理工作的总要求。一是要强化林木采伐许可证的发放管理,严格凭证采伐制度,对申请采伐证明文件,要按照《森林法实施条例》和上级的有关规定认真审核,严格把关。要严格按照《森林法实施条例》和省厅规定的发证权限,核发采伐许可证,严禁越权发证。二是要强化森林采伐限额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发证单位要对采伐作业实施现场检查和作业质量、采伐量进行验收。三是加强对采伐更新验收的检查工作,对于年度采伐后未完成更新造林任务的,不得核发木材采伐许可证。

⑹ 切实抓好林地保护管理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搞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二是重点强调配套改革。三是建立健全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批制度,包括征占用林地的审核、临时使用林地的审批和林地经营单位在所经营的林地内修筑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的使用林地的审批。四是加速调解林权争议,要积极做好林权争议的调查、调解工作,依照有关政策妥善处理。

⑺ 进一步加强木材流通领域的管理,强化林木运输监督检查。一是严格按照《森林法实施条例》的规定,进一步加大对林木经营加工的检查监督力度。凡未经林业主管部门批准的,按照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对已办证的林木经营加工单位和个人,要加强管理,把住进货渠道关,防止收购不合法的木材。二是依法强化木材运输管理,严格执行木材凭证运输制度,严格签证制度。三是进一步加强木材检查站的建设和管理,加大对木材检查站基础设施的投入,尽快使木材检查站达到国家标准。

⑻ 深入开展林业法制宣传教育,加大林业执法力度,严格依法治理。继续广泛深入开展《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黑龙江省林地保护管理条例》等林业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特别是抓好《森林法实施条例》的学习宣传贯彻,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真正把《森林法实施条例》落到实处。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用严格执法来树立林业部门的形象和威信。加强舆论监督力度,对重大案件和典型案件,由新闻部门公开曝光。下大力气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水平,稳定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队伍,加大执法队伍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增加车辆、通讯、微机、传真机等基础设施,以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全面推动我县资源林政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做好林业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⑼ 深化森林资源林政管理改革。要解决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问题,根本出路在于改革,以适应新时期林业发展需要,对不利于森林资源有效保护管理的办法加以改进和完善。如制定“集体林经营管理办法”,“森林采伐限额审批和采伐管理办法”,“林地管理办法”,“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成林检查验收办法”等操作性强的地方配套法规。逐步形成办事高效,监管有力,执法严明的新的森林资源林政管理体系。

⑽ 加大对各类违法乱占林地案件的打击力度逐步建立起各级林地征占用检查的长效机制。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该将林地征占用检查工作持续性地开展下去,而不能只是阶段性、突击性地进行。阶段性、突击性检查的效果只是暂时的,一段时间过后,各类违法乱占林地势头马上就会死灰复燃。只有将林地征占用检查贯穿于日常的林地管理工作当中, 逐步建立起林地征占用检查的长效机制,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各类违法乱占林地案件的发生,从而有效地保护我们宝贵的林地资源。

⑾ 强化占用征用林地的审核审批工作严格履行法定审核审批程序。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强化林地管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规范、约束林地管理工作中的不正常现象。首先,进一步确立林地审核批准程序的权威性。其次,实行会审制度,对重大占用征用林地项目进行集体会审,保证审核审批工作的规范化和程序化。再次,实行公示制度,对占用征用林地项目的审核审批情况实行定期公示,既提高了审核审批的透明度,又有利于社会监督;最后,还要实行岗位人员考核制, 把那些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高的人员选拔到林地管理工作岗位上,逐步构建“融管理于服务、在服务中管理”的林地管理、保护和服务工作的新机制。

4 结语

经过实践证明,只有加强林政管理,林业才能有跨越式发展,才能把我县打造成林业大县提供有力的保障。林地的根基才会稳定,生态性林地才会巩固、发展、壮大,森林资源才会稳定增长。

参考文献:

[1]武刚卢泽洋等:森林资源管理信息基础建设―森林资源基础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何腾发等:森林资源管理,中国林业出版社。

[3] 杨俊林,周晓丽,周向丽,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总干渠林业稳步发展[J].内蒙古水利,2010(1):43.

林地保护措施范文6

分析垣曲县各生态功能小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措施,并对下一步的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以期对相关工作有所助益。

关键词:

生态环境;存在问题;保护措施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搞好生态环境是保护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垣曲县位于山西省南端,东跨王屋,西踞中条,南界黄河,北接太行,国土面积约1620km2,山地丘陵面积大,约占97.2%,而原地与川地比例小。全县生物自然资源丰富,其中植物数量、质量居运城地区之首,矿产资源丰富,探明矿藏达46种,列山西之冠,垣曲生态资源优美,为野生动植物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县动植物达1800余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种类41种,被誉为“华北动植物物种基因库”。该县国土部门根据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及生态环境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全县分为4个一级区和6个生态功能小区,本文将对垣曲县域由北向南对生态功能小区存在的生态环境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简要分析。

1历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涵养生态功能小区

历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历山镇北部,是以保护暖温带森林植被和珍稀野生动物猕猴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该区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水源涵养。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近年来偷砍、偷伐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野生动植物群落繁衍及林区环境;b)该区在发展旅游及实验区过程中的基础建设造成了一定的水土流失,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环境保护措施及发展方向[1]:a)相关部门要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林地,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加大对偷砍、偷伐等违法行为的查处;b)加强历山自然保护区自身建设,建立和健全保护区管理,依托自然保护区与多家大学和科研单位联合开展了森林生态系统、鸟类生态学、保护区总体规划研究、环境监测及影响评估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实施自然生态保护;c)该区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在道路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及使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自然保护区环境保护的特殊性,尤其要注重公路两侧绿化及河道两岸水土保持林建设,防止水土流失;d)在当地发展规划中,要更重视后河水库水源地保护区的保护工作。

2垣曲北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小区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位于垣曲县东北部,北接历山自然保护区,自西北向东南呈带状分布,该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该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由于多年对矿山的不合理开采,引发崩塌、滑坡及塌陷等地质灾害,进而破坏了植被和自然景观,引发水土流失,同时对生物栖息地也造成一定影响;b)景区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固废及生活废水等污染物没有经过统一处理,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生态系统保护措施及发展方向:a)申请专项资金对由于矿山开发造成的地质灾害进行勘察整治,及时复垦,生态恢复,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b)按照要求,大力推进矿产资源整合,合理开采矿产,实施“科技兴矿”战略,工业实行园区化发展,围绕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特色产业循环经济园区,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相关职能部门同时要加强对重点产业和企业的指导与监管,杜绝环境事故的发生;c)对该区旅游业的发展过程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综合治理,在该区景区进一步的扩大发展中提前作好规划,首先考虑生态保护和环境承载能力,防止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3垣曲西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小区

西部生态功能小区位于垣曲县西部,该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及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该区地处低山丘陵区,地形起伏相对较大,植被覆盖率高,矿产资源丰富,垣曲县主要铜矿企业位于该区域。该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a)由于部分铜矿在开采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矿石不合理堆放,占用大量土地,破坏了自然景观,对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影响地表植被,加剧土壤侵蚀,水土流失问题依然存在;同时由于废矿石的不合理堆放,易引发泥石流,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b)由于采矿诱发的采空塌陷和地裂缝,导致大面积林地被毁,地表植被造成严重破坏。生态系统保护措施及发展方向:a)突出抓好矿山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进“绿色”企业。合理规划制定全县矿区废弃地修复与治理方案,废弃矿石要合理堆放,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在宜林荒山地带进行分期绿化,营造水土保持林,逐年提高矿区内植被恢复和绿化率;b)大力加强矿区生态环境恢复的研究及治理力度,及时研究治理由矿产开发所形成的滑坡、塌陷、地裂缝、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大力种植经济林、边坡草等,努力恢复植被覆盖率和土地复垦率;c)规范采矿活动,严格按照规划,科学合理开采,禁止破坏性的采、选、冶项目,使其对生态的破坏降到最低程度,进一步引进资金,建设规模企业,产业链逐步从单纯的采选矿、冶炼向下游的铜材综合加工延伸,大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和园区化,提高经济效益并减少环境污染。

4垣曲中部营养物质保持与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小区

中部生态功能小区位于垣曲中部,北接北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小区,区域整体地貌以侵蚀堆积丘陵为主,区域内水资源丰富,较大河流均由北向南顺势注入黄河,两岸多为狭窄的河谷平原,灌溉方便,人口密集,为主要农作区,该区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营养物质保持与土壤保持。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由于河谷地带大部分为耕地和荒地,植被覆盖率较低,水土流失强度较大,加之此地处于该县交通要道,沿线经济活动对周围地表植被的破坏及河流的冲刷作用,使得沿路两侧斜坡稳定性较差,有发生地质灾害的隐患;b)由于该区特有的河谷地形,多年前采矿后堆放的采矿废石在雨季极易形成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生态系统保护措施及发展方向:a)以“林业生态县”建设为契机,在河流及道路两侧土层薄、条件差的坡地和宜林荒地植树种草,以林养水、以草护土,从而减少水土流失;b)对区域内存在自然灾害的矿石堆放点进行系统摸排和评估,定时监测,统一规划,逐步治理;c)由于该区域内土地肥沃,水源丰富,农业及交通条件较好,应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种植、生产及加工基地,发展生态农业,建设休闲观光生态农业示范园,同时要减少农药、化肥等的使用,推广作物还田及增加有机肥的应用,以增强该区营养物质与土壤保持功能。

5垣曲西南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小区

西南部生态功能小区位于县城西南部,区域内地貌以侵蚀堆积丘陵为主要类型,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水源地保护。该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该区南部靠近黄河的地区,由于小浪底水库蓄水及移民搬迁,导致形成了一些弃耕地,无人管理,存在一定的水土流失现象,管理和治理措施没有及时到位,滑坡和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生态系统比较脆弱;b)该区域内地处山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牲畜大部分采用传统放养的方式,对当地山地地表植被产生了直接破坏,对原有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影响。生态保护措施及发展方向:a)相关部门要将南部沿黄地区纳入治理规划,在现有生态系统薄弱的宜林地带,加大水土保持林种植力度及水土流失的治理力度,尽快恢复当地生态;b)以政府发展干果经济林为契机,发展特色种植业,如核桃、蚕桑、杏梅等经济作物,依据当地地域特色及传统优势,合理发展养殖业;c)加强对区域内工业企业等污染源的治理和监管,加大对板涧河和五福涧河等水源地的生态保护力度。

6黄河小浪底库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小区

黄河自夏县瓮口入境,流经垣曲县南缘46km,向东至马湾注入河南省济源市,该区位于县城最南部,包括小浪底库区及其周围,小浪底水库垣曲库面积达130km2,为华地区最大的“人造内陆湖”。该区域地貌以河谷川地为主,区内沟壑纵横、地形复杂,中北部有小范围的侵蚀堆积丘陵,该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该区现存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a)小浪底水库库区周围植被稀少,黄土,水土保持能力极差,雨季泥沙直接注入水库,影响了库区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b)地质灾害频发,类型多为滑坡、崩塌,形成多处不稳定斜坡。生态系统保护措施及发展方向:a)要在区内荒山规划水土保持林,加大库区周围的水土流失整治力度,吸引民营资金和引导当地农民种植干果经济林,发展特色品种植和深加工,提高本区植被覆盖率;b)依托该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生态文化价值为特色,以古城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项目为契机,充分利用湿地及其周边的自然资源和景观资源,以保护景区物种多样性为前提,大力发展生态游,小浪底水利枢纽风景区在清淤、防洪、泄洪和发电的基础之上,逐步发展为实体经济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生态新区。

7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