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的消毒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土壤的消毒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土壤的消毒方法

土壤的消毒方法范文1

1.药剂消毒法。在夏季闲茬时期,在未揭棚膜的情况下对栽培地块或苗床土壤进行消毒;首先将土壤翻松后,用40%甲醛稀释100倍均匀的喷洒土壤上,然后将所喷过药的土壤重新深翻后使药土均匀混合,用废旧薄膜全部覆盖后密闭温室45天,然后揭去薄膜并再次松动土壤,打开通风口通风,15天后即可进行播种或栽植。

2.高温消毒法。在春茬蔬菜拉秧后,把病株残体清除到室外集体烧毁。清洁温室后,若将土壤呈酸性,则施如少量的生石灰,若将土壤呈碱性,需加入碎稻草或麦秸500千克,再混入牲畜粪后深埋土壤50厘米然后开沟,沟内注入大水至沟满,在太阳下密闭暴晒15~50天,使10厘米土壤内温度在50~60℃,可有效防线虫病、枯萎病、青枯病、软腐病等。

二、种子消毒

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主要有温汤浸种,药剂消毒和干热消毒。有效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其中干热消毒法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是消灭种皮带菌的最好方法,利用夏季高温季节对种子进行充分的晾晒,也属于干热消毒的一种。具体做法为:在播种前35天左右,选择晴天将种子平摊于温室中干净的播种盆或纸盆中,在高温条件下予以20天左右的充分晾晒,晾晒后放于恒温箱再进行干热消毒以此来消毒种子表皮的细菌、病毒。

三、棚室灭菌

1.烟剂熏蒸防治。通过点燃烟剂农药,使烟剂中的农药有效成分受热气化,遇冷形成微小颗粒,沉降于蔬菜作物表面进行杀虫灭菌。烟剂使用省工省时,不受天气影响,一般分两个时期进行:一是在蔬菜作物定植前或播种前施用;二是在蔬菜作物生长期进行施用。主要有硫黄烟剂、百菌清烟剂、速克灵烟剂、杀虫烟剂等种类。如:秋冬茬素菜育苗前一周,可用硫黄粉熏蒸消毒的方法对温室空间和农具进行消毒。具体方法:每667平方米用硫黄粉1千克加锯末混合,拌匀后分防在温室各点,暗火点燃密闭温室熏蒸12h,或用45%百菌清烟雾剂每亩用药1千克熏蒸温室,熏蒸后仍密闭温室7~10天灭菌消毒,定植或播种前1~2天打开通风口通风。

2.粉尘剂施药防治。通过喷粉器把粉尘剂农药喷到空中,其农药微粒再沉降到蔬菜作物表面进行杀虫杀菌。其与烟剂熏蒸区别就是即使棚室封闭不严也可进行,其防治效果可比常规喷雾施药提高防效40%以上。

土壤的消毒方法范文2

当前正值夏季高温季节,有机肥堆置发酵的最佳时期。各乡镇要组织发动群众,按照科学的方法抓好有机肥的堆置发酵,确保新建、历建温室有质量可靠的有机肥源。特别是有机肥堆置及发酵工作中,各乡镇要采取相关领导包片、驻村干部包村、技术干部包社包棚的方式,教育引导群众走出有机肥堆置发酵误区,坚决杜绝未经分发酵的有机肥进棚生产现象发生。若因个别驻村干部或农技人员技术指导不力,致使农户在温室生产中因使用未充分腐熟有机肥而造成重大损失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同时依据损失程度为农户提供经济赔偿。

二、切实抓好棚内外土地整理工作

新建温室在墙体完成后,农技人员要督促建棚农户清除棚内残留的作物秸秆、砖木及混凝土等杂物,墙体工程完成后7天内通过人工或机械耕作的方式打破犁地层,并将预留的耕作层土壤回填棚内,确保棚内土壤的通透性。同时,驻村干部和农技人员要动员群众适时抓好墙基、棚间区、棚内土地的整理,指导监督建棚农户配套完成水、电、路、防寒沟、缓冲间等辅助设施建设。

三、切实抓好棚内土壤改良工作

日光温室土壤肥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温室的产出效益。因此,各乡镇要充分发动建棚农户抓好温室的土壤改良。一要通过深翻曝晒改良土壤。新建温室将土壤深翻后曝晒,并多次进行中耕碎土,以熟化土壤;历建温室要在作物拉秧后,将全部残株病叶移到棚外深埋,土壤深翻30厘米以上进行曝晒。这样既能起到活化土壤、提高土壤中有效养分含量的作用,又能起到杀虫灭菌的良好效果。二要通过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合深翻,亩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4000-5000公斤均匀撒施后深翻,使之与土壤充分混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水保肥能力和增加土壤的缓冲能力。三要通过客土方式改良土壤。新建温室结合深翻深耕,挖取漏沙、砂砾、粘重僵板等障碍层,对过于粘重的土壤,采取压沙、掺沙措施改良土壤团粒结构;历建温室要对积盐较重的棚内土壤,通过调换耕作层土壤或压沙、掺沙等方式改良土壤团粒结构。

四、切实抓好土壤及棚室消毒工作

各级农技人员要指导农户切实抓好温室土壤及棚室消毒工作。定植前必须进行土壤和棚室消毒,通常采用药物处理、高温闷棚两种方式进行消毒。技术人员在指导农户进行消毒时,要将用药量、用药方法、用药安全等技术要领传授给农户,确保所有定植温室生产安全。

土壤的消毒方法范文3

论文关键词:131300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动植物诊所

 

目前已知草莓病毒多达数十种,其中我国草莓病毒病主要有四种,即草莓斑驳病毒、草莓镶脉病毒、草莓轻型黄边病毒、草莓皱缩病毒。现介绍如下:

一、草莓斑驳病毒病

草莓斑驳病毒病该病毒主要危害叶片。

1、症状

此病单独侵染时在栽培品种上不表现任何症状。与其他病毒复合侵染后,则出现退绿、黄边、植株矮化、浆果小而少等综合症状。

2、发病规律

主要发生在育苗期间,由蚜虫进行传播。据世界报道有十多种传播蚜虫,主要有草莓钉毛蚜、托马斯毛管蚜和小管蚜。

3、防治方法

⑴清理园地。及时摘除病虫叶和老叶,烧掉挖坑埋上。

⑵生产上最好栽植无病毒苗。防治对策喷药防蚜,用1000倍除虫菊酯防治,此病传染率可减少到15.4%。在发病期间用代森锌400~600倍,代森锰400~600倍,70%甲基托布律1000倍,50%多菌灵1000倍喷洒。

二、草莓镶脉病毒病

该病毒侵染后导致植株生长衰弱,抽生匍匐茎少,品质和产量下降。与草莓皱缩病毒混合侵染后为害更为严重。

1、症状

此病单独侵染没有症状出现,但对草莓生长结果有影响。卷叶。小叶向背面反卷,植株矮化。镶脉。在发病初期,病叶沿主脉及次脉产生褪绿条斑之后,形成黄色条纹和条斑。坏死。在成熟叶片上网脉变黑或坏死,叶脉组织退绿或坏死。

2、发病规律

该病毒主要由蚜虫传播,兔丝子也传播,不是汁液传染。有10多种蚜虫进行传播。其中有草莓钉毛蚜,托马斯毛管蚜等。

3、防治方法

⑴及时拔除病株。

⑵及时防治蚜虫,增加病毒的再侵染。

⑶活期更新草莓种类,采用抗病种类cssci期刊目录。

⑷可用太阳能消毒土壤。

⑸防止与易感病毒病的茄科作物轮作和间作。

三、草莓皱叶病毒病

该病毒为害植株和叶片。在草莓生产上为害最严重的病毒,植株受害后,严重降低生长势和产量。

1、症状

品种感病后,叶片畸形,叶退绿斑,叶脉出现小的不规则状褪绿斑及坏死斑。叶脉褪绿及透明。幼叶生长不对称,扭曲及皱缩,小叶黄化农业论文,叶柄缩短,叶变小。与其他病毒混合侵染时,草莓产量大幅度下降。

2、发病规律。该病主要由蚜虫传播,蚜虫终生带病毒,并在体内繁殖。

3、防治方法

⑴拔除病株。

⑵及时防治蚜虫,增加病毒的再侵染。

⑶活期更新草莓种类,采用抗病种类。

⑷可用太阳能消毒土壤。

⑸防止与易感病毒病的茄科作物轮作和间作。

四、草莓轻型黄边病毒病

该病由蚜虫传播,主要为害植株和叶片。

1、症状

幼叶褪绿斑驳,叶片边缘失绿或卷曲呈杯状,成熟产生坏死条斑或叶脉坏死,扭曲,整个叶枯死。

2、防治方法

利用无病毒苗;防治传播媒介蚜虫;土壤消毒;及时拔出病株和侵染源;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抗病能力。

土壤消毒有助于防治病毒病,消毒方法:用氯化苦熏蒸法。在定植前,地温达10℃以上时,用氯化苦处理。做法是在地面上打孔,深度1.5厘米的孔穴,孔距为25×25厘米。第1次灌注土壤每穴用氯化苦2~2.5毫升;如土壤经过多次用过氯化苦,则每穴灌4~5毫升。灌药后马上覆盖土,地面用塑料薄膜覆盖密封10~15天,去除薄膜,将土壤翻1~2次,使药充分发挥作用,15天后可进行定植。该药有毒性,使用时要注意。太阳处理。草莓采收后,将植株全拔除,翻地并浇水,然后整平,在7~8月35℃以上高温时,用透明塑料覆盖,密封15~20天,经太阳照晒达消毒目的。处理土壤保持不干不湿,适合湿度为宜。

土壤的消毒方法范文4

设施栽培连作障碍产生因素

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极其复杂,是土壤、植物与微生物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多年的研究报道,可归纳为几方面的原因:土壤传染性病虫害蔓延,土壤理化性质变化以及植物的自毒作用[5-6]。土壤病原菌富积,传染性病虫害蔓延设施栽培土壤中土壤病原菌富积是引起连作障碍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设施栽培土壤中有益微生物与有害微生物之间本来保持着一定的生态平衡关系,但由于多年连作,同一作物吸收单一养分,使某些物质不断累积,加之设施土壤的温湿度等环境条件适宜病原菌生长繁殖,作物根系分泌物和病残体又提供了病原菌赖以生存的条件,使土壤中的植物病原菌得到富积,而过多使用化肥及杀菌剂可能会杀死土壤中有益拮抗菌,打破土壤微生物的平衡,以致从土壤到作物表现出一系列的连作障碍[7-8]。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土壤盐类积聚设施栽培土壤盐类积聚现象在我国普遍发生,是设施土壤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以连栋大棚和温室最为明显。该现象是由于化肥施用量大,且长年覆盖,改变了自然状态下的水分平衡,降低了土壤的淋洗作用,加之环境长期保持高温,显着增强了土壤水分蒸发量,土壤盐分通过毛细作用随水分的蒸发上升,在地表形成薄层盐分结晶。设施土壤盐类积累后,加大了土壤溶液中盐类浓度,使土壤渗透势加大,导致根系水分外流,影响蔬菜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造成蔬菜营养失调,而且随着土壤盐类浓度的增加,元素之间的拮抗作用显着增强,某些营养元素的吸收受阻,出现植株矮小、发育不良、叶片卷曲枯死等典型的缺素症状,最终导致作物产量及品质下降[9-10]。土壤酸化导致设施栽培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是长期过量施用化肥和使用未经过安全处理的有机肥料。多年的研究发现,随着种植年限及复种指数的增加,设施栽培土壤pH值逐年降低,有些土壤pH值甚至已降至6以下,致使土壤某些养分的有效性降低,导致Ca,Mg,B,Mo等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缺乏,进而促使作物脐腐病、畸形果、茎裂、华而不实等生理病害多发,尤其是茄科蔬菜的青枯病和疫病等土传病害越来越严重[11-12]。土壤物理性状的恶化土壤物理性状是重要的肥力因素,主要包括孔隙度、结构性、水分含量及通透性等,严重影响着农作物根系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研究表明,设施栽培土壤连续栽培5a以后,土壤板结严重、容重增大、非活性孔隙比例相对降低,耕层变浅,通气性、透水性变差,物理性状恶化[13],需氧微生物的活性下降,土壤熟化慢,致使根际缺氧诱发多种根部病害,同时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缓冲能力降低,导致作物抗逆能力降低和残留超标。植物的自毒作用自毒作用是植物种内相互影响的一种方式,也是长期连作障碍产生的主要因素[14]。连作条件下,植物残体、病原物及作物根系等向周围环境中分泌酚酸类、萜类、生物碱、酶等化学物质,影响植株生长发育,导致自毒作用发生。茄科、葫芦科、豆科、菊科等是极易产生自毒作用的植物,这些植物从根系中分泌出许多酚酸类化合物,通过损伤细胞膜、破坏酶活性、使蛋白质失活等影响作物生长发育。而西瓜、丝瓜、南瓜、瓠瓜和黑籽南瓜等的根系分泌物会促进瓜类的生长,不易产生自毒作用[15]。

设施栽培连作障碍的综合防治措施

连作障碍防治是现今设施蔬菜栽培产业面临的一大难题。目前主要从种植制度和种植方式的优化以及利用抗病品种和嫁接技术、土壤消毒和土壤管理、生物防治、优化施肥等方面来解决此问题。优化种植制度不同蔬菜间或蔬菜与粮食作物之间进行合理的轮作或间作是国内外通用的预防土传病害的措施之一,也是有效防治连作障碍最为简单、省工、高效的措施。合理轮作或间作可以使病原菌失去寄主或改变其正常生长繁殖环境,从而消灭或减少土壤中致病菌,减轻病害;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土壤通气和有机质分解,促进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繁殖,调节土壤肥力;减少杂草的滋生,破坏杂草与蔬菜的伴生关系[15-16]。设施蔬菜栽培一般采用深根性蔬菜(茄果类、瓜类、豆类等)与浅根性速生蔬菜(白菜、绿叶菜类、葱蒜类等)轮作倒茬,或行间套种,其中,浅根性蔬菜有吸盐洗盐的作用,葱蒜类对预防根部病害和根结线虫的危害非常有效。应用抗病品种和嫁接技术随着现代育种技术的发展,专家培育出如抗枯萎病的番茄、抗黑腐病的甘蓝等大量抗土传病害的蔬菜新品种。选用这些蔬菜新品种,可以提高蔬菜的抗病能力,有效控制土传病害的发生,增加蔬菜经济效益。目前,黄瓜、西瓜、茄子等采用的嫁接技术充分证明[17],利用丰产高抗性的砧木进行嫁接栽培是防治土传病害及设施蔬菜栽培连作障碍、提高经济产量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进行土壤消毒采用土壤消毒,可高效快速抑制土壤有害微生物、害虫、残茬及根系分泌物的毒害作用,能够很好地解决作物重茬问题,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设施栽培中,土壤消毒方法主要包括药剂消毒、太阳能消毒、蒸汽消毒等。药剂消毒是利用各种化学药剂或生物药剂通过喷淋、浇灌、拌土、熏蒸等手段对土壤进行消毒。目前,生产上使用最多的药剂有氯化苦、绿宝清(苦参碱)、多菌灵、土菌消、菌线威、绿亨1号和2号等杀虫杀菌剂。通过蒸汽、热水或太阳能提高土壤温度,从而起到消毒灭菌作用的物理方法被国外经常采用,是生产无公害蔬菜的重要措施,如日本的太阳能高温消毒。该方法对蔬菜无副作用,非常适合我国现阶段的蔬菜生产,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其杀菌原理有2种:一是直接热力(热水或蒸汽)消毒杀菌。如50℃处理10min即可杀死十字花科作物的软腐病菌。二是间接作用(高温闷棚)。在一年中的高温时期,前茬作物收获后,清除残枝枯叶,施入有机肥和灌水,在覆膜封闭条件下,土壤湿度增加、棚室内的温度达到60~70℃以上,闷棚时间一般掌握在15~20d,致使土壤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逐渐消耗土壤中的氧气,使土壤呈缺氧还原状态,多数植物病原菌在高温和缺氧条件下死亡。研究结果表明,高温闷棚使连作大棚设施内10cm左右的土壤形成55℃持续高温,大部分病原菌被杀死,对土传病害灰霉病病原菌有很好的灭菌效果[18]。合理的土壤管理土壤管理的目的是使土壤生态始终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设施栽培中为了减轻连作障碍,常采用的措施为:集中烧毁或深埋中心病株、作物病残体及周围杂草,防止病害蔓延;加强耕作管理,增加中耕松土次数,提高地温,加速病残体的分解腐烂,使部分病原菌和害虫失去活力,切断土壤表层毛细管,提高下层土壤通透性,控制土壤盐分上升;改变作物栽培时间,避开作物发病期进行种植,例如易感染枯萎病的蔬菜,应避开高温期种植或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在高温季节大水漫灌,使土壤温度提高,不仅可洗盐,还可杀死或减少土壤中病原微生物和害虫。采用生物防治生物防治狭义上是指利用有益微生物对土壤定病原菌产生毒素,或通过与病原菌竞争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等途径来减少病原菌的数量,从而减轻根系感染、减少病害发生的一种方法。由于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防治已逐步成为防治作物病虫害、减轻连作障碍的一种重要手段。利用拮抗微生物拮抗作用是衡量生物防治效果的指标之一。利用拮抗微生物防治作物病虫害,就是将培养好的具有拮抗作用的有益微生物以特定方式施入土壤中,或是通过向土壤中加入营养物质,提高土壤原有拮抗菌的数量及活性,从而抑制土壤中病原菌的活动,降低病原菌的数量,减轻病害发生的几率。张丽萍等[19]通过土壤微生物制剂防治草莓连作病害,结果表明,对于由尖孢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引起的草莓连作病害,木霉T42与枯草芽孢杆菌Bs-6的拮抗作用很明显,能显着促进连作草莓的生长发育,连作草莓的死苗率由52.9%降至8.2%,产量增加111%,果实品质显着提高。接种有益微生物有益微生 物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如制作微生物有机肥、种衣剂防治作物病虫害等。在设施蔬菜栽培中,常通过使用含有有益微生物的生物有机肥来分解连作土壤中的化肥、农药残留;另外,还可以向土壤中接种一些有益菌群,在根系形成生物屏障,减少根际病原菌的侵染,或接种致病菌弱毒菌株,促使作物产生免疫机能,增强抗逆性,提高其产量及品质。郝永娟等[20]在生物土壤添加剂减轻黄瓜连作障碍的研究中提出,使用生物土壤添加剂,可明显增加具有拮抗作用的木霉、青霉等的数量,有效控制土传病害,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改善土壤连作障碍。利用他感作用原理德国学者H.Molisch于1937年提出植物的他感作用,认为许多植物可通过向周围环境释放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化学物质,来促进或抑制同种或异种植物生长。他感作用涉及微生物、植物、动物等所有的种群,普遍存在于生态系统中,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利用化学他感作用原理使植物之间、植物与微生物之间合理组合,不仅可有效地降低作物之间、微生物之间的负效应,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并且在控制病虫害方面也可取得很好的效果。有些植物根系分泌的化学物质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如黄瓜根系分泌物中的丝氨酸、精氨酸可以有效抑制黄瓜枯萎病病菌的生长繁殖[21]。进行优化施肥优化施肥是防治连作障碍的一项重要措施。针对目前设施蔬菜栽培中化肥过量施用、肥料种类不平衡等问题,在施肥原则上,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再配合施用微生物肥料。施用有机肥(进行无害化处理,即完全腐熟)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抑制土壤盐分积累及病原菌繁殖,减轻连作障碍和土传病虫害的发生;必须根据肥料的性质、设施土壤养分状况、作物的营养特性及需肥规律,因地制宜地选择施用化肥,同时应确定合理的施用时间、施用量、施用方法;选择施用具有固氮、解磷、解钾作用的微生物肥料,分解土壤中被固定的磷、钾元素,使化学肥料得到充分利用,在施用微生物肥料时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施用。

土壤的消毒方法范文5

关键词:花生病虫害;镇赉县;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6-0083-1

1 茎腐病

1.1 症状 花生茎腐病发生严重,苗期子叶黑褐色干腐状,后沿叶柄扩展到茎基部,成黄褐色水浸状病斑,最后成黑褐色腐烂,后期发病,先在茎基部或主侧枝处生水浸状病斑、黄褐色后为黑褐色,地上部萎蔫枯死。花生茎腐病发生严重,发病面积80%左右,一般发病率在60%—70%、严重发病菌块高达80%—90%,有些重病植株已整株枯死。茎腐病多在花生生长中后期发病,成株发病多在近地面茎基部第一对侧枝处。初为黄褐色水渍状病斑,后变为黑褐色,并向四周扩展包围茎基部,引起黑褐色腐烂,使地上部萎缩枯死,潮湿时病部密生黑色小粒(分生孢子器)。病株荚果腐烂,或种仁不饱满。

1.2 防治方法

1.2.1 农业防治 选用无病的种子和抗病品种;轮作换茬,轻病地块可与非寄主作物轮作1—2年,重病地块轮作3—4年,可与禾谷类作物轮作。此外,做好田间开沟排水,勿用混有病残的土杂肥,增施磷钾肥料。

1.2.2 药剂防治 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5公斤加水50—60公斤冷浸种子100公斤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3%—0.5%),浸种24小时播种,防治效果显著;在发病初期,选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者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间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

上述药剂还可兼治花生叶斑病。

2 根腐病

2.1 症状

该病在花生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感病植株矮小,叶片自下而上依次变黄干枯脱落,主根外皮变黑腐烂,直到整株死亡。该病主要靠雨水和田间传播。苗期田间积水,地温低或播种过早、过深,均易引发该病。引起根腐病的罪魁祸首,水量大、不通风、光照不足、土壤粘性大,根部受损伤等都是造成病菌侵入的主要原因。发病后根部由浅褐色逐渐变为深褐色。病菌残留在土壤中过冬,翌年从进入作物中,并通过灌溉或下雨进行传播。

2.2 防治根腐病方法 与其他病害一样,农药防治根腐病首先就是种子消毒,然后就是土壤消毒,最后就是发病后的作物灌根用药选择。

2.2.1 栽种前种子消毒 也是最常见的第一步减轻病害的方法。

种子消毒用药量:因为种子与土壤用药比起来,面积小。所以种子拌种可以使用倍液相对较低药物。600-800倍液的恶霉灵或800-1000倍液的甲霜恶霉灵

2.2.2 栽种前土壤消毒 第二步减轻病害的方法。

土壤消毒较种子消毒药使用的倍液相对较高。1200-1500倍液的恶霉灵或1500-2000倍液的甲霜恶霉灵

2.2.3 发病后灌根 第三步减轻病害的方法。

灌根与土壤消毒相似,施药面积较大,所以用量一样。1200-1500倍液的恶霉灵或1500-2000倍液的甲霜恶霉灵

3 花生网斑病

别名云纹斑病或网纹污斑病。

3.1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其次为害叶柄和托叶。田间自然发病一般先从植株基部叶片开始,初期叶片正面产生针头大小的小褐点,逐渐变为褐色星芒状斑,进而扩展成网纹状,边缘灰绿。随着病斑的逐渐扩大,最后形成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褐色至栗褐色大斑,病斑边缘绿浅褐色,界限不明显,导致叶片过早脱落。叶片背面初期无症状,后期呈现边缘不清晰的浅褐色病斑。

3.2 防治方法 该病菌在落入田间的花生病叶残叶进行轮作倒茬、选用抗病品种外,在田间病株率达到5%以上时,可选用抗枯宁7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400倍液,或“农抗120”(每亩0.5公斤)200掊液,初次每亩用药液75—100公斤,间隔10—15天喷1次,连喷2次—4次。

4 黑霉病

4.1 症状 该病主要发生在花生生长前期,病菌先染子叶使其变黑腐烂,继而侵染幼苗根茎部,潮湿时病部长出许多霉状物覆盖茎基部,茎叶失水萎蔫死亡。

4.2 防治方法

(1)整地改土,增施腐熟的有机肥,防涝排水,加强田间管理。

(2)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拌种。

5 白绢病

花生白绢病是一种土传真菌性病害,该病在花生荚膨大至成熟期才表现出症状,发病后再进行防治效果较差,因此,应从花生播种期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有效防治。

5.1 发病症状 花生根、荚果及茎基部受侵染后,初呈褐色软腐状,地上部根茎处白色绢状菌丝(故称白绢病),并有油菜籽状菌核,茎叶变黄,逐渐枯死,花生荚果腐烂。该病菌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开始萌动,侵染花生,沙质土壤、连续重茬、密度过大不通风、阴雨天发生较重。

5.2 防治方法 5.2.1 合理轮作 病株率达到10%的地块就应该实行轮作,一般实行2—3年轮作,重病地块轮作3年以上,以花生与禾谷类作物轮作为宜。

5.2.2 深翻改土,加强田间管理 花生收获前,清除病残秧枝,收获后深翻土地冻垡,减少田间越冬菌源,花生播种后做到“三沟”配套,下雨后及时排出地中积水。

5.2.3 药剂防治 花生播种期每亩应用五氯硝基苯1公斤对细湿土20公斤,施在播种沟内盖种,同时注意用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等药剂防止地下害虫,花生结荚初期喷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或补海因1000倍液防治,发病期还可用三唑酮、根腐灵、硫菌灵等药剂灌根,防治效果非常明显。

6 花生虫害

土壤的消毒方法范文6

日光温室生产必须控制病害和虫害。无污染的控制措施包括以下几类方法:(1)采用全方位保障系统;(2)电除雾灭菌系统;(3)臭氧灭菌设备;(4)电力选种消毒机;(5)土壤处理设备;(6)拮抗菌药类生物防治法;(7)害虫天敌与生物化学农药相结合的控制方法;(8)高效低毒或重毒低残留的杀菌、杀虫、杀毒剂。下面就这几类方法做一介绍:

一、全方位保障系统

该系统为温室静电场驱动离子系统,它能提供空间电场、臭氧和二氧化碳,可以消除冬季温室内的雾气,去除空气中的细菌和使病毒灭活,还可以通过土壤中的扩散电流消灭土传病害,同时还能防治大部分生理性病害,是植物生长期间的最佳防病系统,对病害的防效可达73%-100%。该系统可增施二氧化碳,显示倍增效应,使产量大幅度增加;对虫害的防效不高,因此,在种植前应对害虫进行防治,防治措施包括以上方法中(5)、(7)、(8)中的任何一种。种植后可采用防虫网防止害虫侵入,另外,还应对种子进行消毒,以防带毒苗进入温室。

二、电除雾灭菌系统

该系统是温室静电场驱动离子系统的一部分,也能为温室提供空间电场、臭氧,对气传和土传病害的防效可达73%-100%,同时也能防治大部分的生理性病害。该系统对虫害的防效不高,但由于冬季温室中是以病害发生为主的,虫害很少,所以,该系统主要用于冬季绿色食品蔬菜的生产。

三、臭氧灭菌设备

这类设备中只有3BC-660型温室植物病害臭氧防治机可用于绿色食品蔬菜的生产。一定浓度的臭氧能够非常有效地防治温室内病害,对病害的防效能达到80%-100%;高浓度臭氧会对植物产生危害,为防止高浓度臭氧对植物的危害,其它种类的臭氧灭菌设备不可用于植物生长期的病害防治。由于防治虫害需要高浓度臭氧,该设备对虫害的防效不高,因此,在日光温室春、秋蔬菜生产中仍然需要覆盖防虫网。

四、电力选种消毒机

该机只有6DX-300型一种型号,它是利用高电压介电分选原理和高压放电产生臭氧的原理进行种子分选、消毒的。该机工作时机内臭氧浓度很高,可达到0.5-0.8mg/L,种子携带的细菌和病毒会在几秒钟的分选过程中被高浓度臭氧杀死和灭活,杀菌、杀病毒率都在95%以上。经过处理的种子可以育成绿色食品蔬菜生产所需的无毒苗。

五、土壤处理设备

用于土壤处理的设备有许多型号,其中,电液爆土壤处理机、臭氧水土壤处理机是可以直接用于植物生长期的土壤处理的。电液爆土壤处理机是一种利用高压脉冲电容放电器在土壤中放电形成的等离子体、压力波、臭氧来杀灭土壤中的病菌、病毒的,其杀灭率很高,而且还能将土壤中的空气变成氮肥并使矿物质营养活化,是一种性能优异、可靠的土壤处理设备。臭氧水土壤处理机是将臭氧溶入水中并将臭氧水灌入土壤中进行消毒灭菌的,其杀灭率也很高。

六、拮抗菌药类生物防治法

在A级、AA级绿色食品蔬菜生产中,重点采用拮抗菌药防治病害。拮抗菌药种类较多,比如,防治白粉病的农抗120或武夷酶素,防治灰霉病的木霉菌生物制剂,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链霉素或新植霉素。

七、害虫天敌与生物化学农药相结合的控制方法

在绿色食品蔬菜生产中提倡采用这种控制方法,如控制蚜虫为害可采用食蚜虻,再辅助喷施辟蚜雾药剂,控制白粉虱为害可用丽蚜小蜂并辅喷吡虫啉及海正灭虫灵。

八、高效低毒或中毒低残留的杀菌、杀虫、杀毒剂

在A级绿色食品蔬菜生产中,允许有限度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控制病害。目前,要有效控制各种蔬菜害虫,单靠生物制剂远不能达到目的,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技术,合理有限制地选用高效低毒或中毒低残留的杀虫剂具有重要作用,完全符合绿色食品蔬菜生产的农药使用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