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设计的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设计的规划范文1
【关键字】中心区规划,环境设计,方法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目前我国的城市建设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城市建设不再仅仅是构建的施工和进展,同样需要考虑当地的环境和施工的条件,这样也就对城市的规划施工有了更深层次上的要求。我们就如何更好地实现城市建设和环境设计的同意做出了以下的分析探讨。
二、我国城市中心居住区建设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1.规划设计特点
目前现行的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存在一个共同而普遍的特点:在“建筑主导论”和“功能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居住区规划设计依然以建筑专业为主导,以规划———建筑———景观三段式设计步骤为特点。这种设计步骤特点带来的一些问题会很多。设计本身应该是建立在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基础上展开分析、研究和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完整的考虑问题并全面的解决问题。
2.存在的问题
(一)设计理念的角度。目前居住区环境进行“改革”过程中,在设计层面上进行的大量研究和实践也在某些个案取得了实际的改良效果,但对于种种问题的存在,从整体的设计来说,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忽视了“人”的参与性。目前的居住区设计当中,实际最多的是人性中“个人”的环境需求,而较少考虑适宜人们之间展开活动的环境特点。说到底它还是种“人一物”关系,而真正能体现生活价值和意义的还是需要强调的“人人”关系。
(二)设计方法角度。长期以来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一般先有规划设计师来完成从控制性详细规划到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过程,修建性详细规划完成后再由景观设计师来完成室外环境设计。建筑和景观作为两个不同专业的知识体系,其研究方向和思考问题的角度存在差异性和片面性,如果在两者不能紧密结合的情况下,缺乏统一而全面的知识体系构架,在设计的研究和思考过程中会产生片面性,项目从策划到建设的过程会不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建筑规划结构单一,与周边环境不协调,建筑形式单调、乏味,使用功能不合理,交通规划不便捷,景观设计与建筑风格不协调等现象,造成环境空间的缺失和不连贯。
三、滇南中心城市群总体规划方案
滇南中心城市包含个开蒙城市规划区,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中部,规划控制区范围包括个旧城区、开远城区、蒙自城区、以及三城区中部连片的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控制的区域。规划土地总面积为12km2,城市群规划包括功能规划、行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水资源开发规划、旅游规划、生态系统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9项内容。如图为滇南规划方案和零方案对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的变化趋势。
1.“五纵两横的景观轴线+环形路网+尽端路”的规划结构
规划设计中充分利用自然开敞滨水景观,以其作为设计的要素,遵循基地原规划结构概念分析道路系统概念分析有肌理,以相互垂直的主要景观轴线统领整个住区,形成“五纵两横的景观轴线+环形路网+尽端路”的规划结构。南北向面对的5条纵轴线,引入景观,营造共享空间;东西向2条横轴线将3块用地贯联起来,使城市空间环境像流水一般自然地流向新建建筑群。“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这种高低搭配的规划布局,使塔楼上享受无边湖景,塔楼下形成院落空间。毫无保留的开放态势,将自然分隔成的庭园尽情展示出来,同时也引入了南向的景观,这种规划布局对于降低来自北侧武青四干道的噪音干扰,营造恬逸安静的小区环境以及对湖景的利用率是最高的。
2.“鱼骨式”绿化景观设计
从湖岸角度看的空间形态,应加强滨水空间对城市空间的渗透,形成自然生态景观到城市中心区景观的过渡。景观规划上强调住区的人文环境,体现将滨水社区引入现代生活、将闲适氛围融入日常起居的规划特征。本项目的景观设计充分利用独特、优越的外部生态环境,有效组织小区内部绿化环境系统。采取五纵两横的鱼骨式绿化布局,以相互垂直的主要景观轴线统领整个住区,使“绿色网络”拓展形成内外大环境的“绿色通道”。同时沿主要环路也有10m宽的绿化带,绿化系统与南面沿湖20m的绿化带形成呼应,以达到“借景”、“透绿”的效果。
3.在炎热季节里良好的通风,往往同寒冷季节里的日照一样重要,然而居室的通风有赖于居住区的空间组织有利于空气流通,建筑布局要为整个居住区提供自然通风的条件,本设计通风采用过流法与导流法相结合,既为点式住宅提供良好的通风效果,又利用居住区主路形成的主风道,沿通风廊道流向各个组团,再从组团内庭院空间流向住宅。城市噪声是影响居住区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大量噪声来源于居住区周围的城市道路。城市花园位于市中心区,城市空间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必须一点一滴善加利用,而最现实的利用,就是开辟屋顶花园。
4.城市花园的屋顶绿化为居民提供了方便的绿地环境,等于增加了城市绿地面积。绿化屋面对留存雨水、净化空气、减少噪声也起到一定作用。绿化的屋面,因改善了隔热,有利于节能,并减少城市热岛现场。城市花园以一条贯穿于小区南北的绿化景观带为景观主轴,此景观带起点为城市休闲广场,也是整个居住区与城市中心区的过度空间场所,大片绿地置于小区中央,成为小区规划序列的。小区内按功能要求,妥善设置坐椅、庭院灯、垃圾箱、休息厅等小品,使整个小区绿化具有良好的可达性、功能性和亲和性。
5.居住区道路是城市道路的延续,也是构成居住区的骨架,并由此规定居住行为的轨迹,编排空间形态的秩序,辅设社区活动的生动场景。此外,考虑到消防要求,小区内的主要步行路宽设为3.5m,部分人行道边设有种植乔木、灌木,预留出3.5m的消防车道位置。消防车道可作小区内住户搬家时临时用车道。
四、城市中心居住区规划环评的响应措施
1.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规划区是红河州人类活动最为密切的区域,由于历史的原因,规划区原生植被已基本被破坏。
如表为滇南环境状态指标评价结果
2.水土流失治理。规划区水土流失面积总体上说面积不大,占区域,多为中度侵蚀和轻度侵蚀,较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土壤流失潜在危险程度高,容易造成光山裸岩和石漠化,非常难以恢复。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区域内水土流失治理工程。
3.加快生态村、生态乡镇的建设。规划区有大量的村庄,农村环境保护和农业面源治理难度较大,并且规划区及周边水源保护区和工农业用水水源保护地均被农村包围。农村面源是影响水源地水质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实践证明,通过生态村、生态乡镇建设的推广示范作用,能有效改善农村环境,削减农村面源。
4.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是个开蒙城市群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个旧、开远、蒙自须进一步详细规划。
5.大力促进清洁生产,确实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规划区内重点抓好冶金、建材、化工、造纸等关键行业清洁生产,并逐步将清洁生产理念和措施推广到农业、建筑业、矿产资源开发及服务行业等社会各领域。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城市施工建设开始向着至真至善的方向努力前进着,科学家也在不断的探索更好地设计方案,以达到城市土地的有效利用和周遭环境的保护维持。相信我国的科学家会在潜心的研究下,有更加惊人地发现,对城市的施工建设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创新力。
参考文献:
[1]吴, 田贵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J],上海环境科学,2012
环境设计的规划范文2
关键词:生态城市;城市规划;环境艺术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环境艺术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它用艺术与科学相协调的方法,从大尺度到小尺度,全方位地对城市进行综合控制与设计,进而使城市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传承和发扬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想感情,体现地域人文特色。
1、生态城市规划中的环境艺术设计的意义
当今我国进入社会发展高速期,在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对环境与人的关系越来越重视,城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也倾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绿色建筑、体现城市的地域人文特征、民族化风格、时代的个性化和生态化设计的发展趋势。
生态城市的规划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策略,把人与自然看作一个整体,打破了以人为中心的狭隘思想,以自然生态因素为优先考虑对象,协调统一人与自然的关系,维护城市形态的有机性,丰富性和完整性。使城市系统向一个有序稳定的方向发展。目前环境设计中,设计尽可能简洁,避免大量消耗能源,同时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已成为共识。
在物质要求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对居住环境和生存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最基本要求就是以人为本,体现居住环境的精神内涵和时代特色。每个城市在历史的沉淀下都会形成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符号,只有将城市的特点融入当地文化之中,激发人们内心的认同感,才能将艺术与生活相统一,提升居民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2、生态城市规划中的环境艺术设计
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规划是在城市发展战略或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指导下相对独立的规划体系,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进行。从宏观到微观可分为: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规划――绿色空间系统规划――环境设计三个层次。每一层次含空间性质,功能,生态质量,绿化,环卫,人群特色及景观风貌等研究内容。
2.1、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有两个重要的专业方向,其中一个方向就是环境景观艺术设计,这主要是从城市空间去区分,由城市建筑物组成的实体与城市建筑物之间或之外组成的虚体空间形成的图――底关系。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是进行这部分的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主要通过以下方法措施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设计改造:
(1)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增加积极外部空间、改善区域环境,形成统一协调和富有特色的空间环境,最终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通过增加休闲区、小广场、小公园等渗透空间,为人们提供舒适宜人的休闲停留空间,促进人们的交往。
(2)在城市公共空间中,通过雕塑、艺术品、构筑物、视觉导向系统、标识、环境小品和城市设施的设计,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功能,为创造积极的交往空间打好基础。在一个空间中,雕塑及艺术品往往可以形成视觉中心和人们谈论的话题。在城市公共空间中设立钟塔、广告牌、展示广告、指示牌、路灯等各种尺度适宜的人性化设施,可以构成城市公共空间活跃气氛的重要因素。
2.2、城市绿化设计
绿化作为一种软质景观要素,在美化城市环境,保持城市生态平衡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绿化能有效的吸收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气体,同时能释放氧气,减低噪音,增加空气湿度许多功效。兼具生态功能和观赏价值,对城市景观色彩具有很好的调和作用,给我们在视觉上营造一份美好的感官享受。
城市中大片修剪整齐的草坪绿地,使人容易产生亲近自然、爱护自然的审美情趣,提高了都市的文化氛围和都市人的文化品味。在花园城市新加坡,新建的高层建筑只占地35%,其余土地用于绿化,在道路和建筑物之间的空地种树、栽花、种草,到处都是树木相间,缀满藤蔓,这样可以提升居民的生活环境。
2003年7月,沈阳市委、市政府推出的一个重要的战略之举――建设金廊即“中央都市走廊”。通过几年的建设,“金廊”已其成为建筑标志化、环境生态化和道路景观化的现代服务业产业聚集区、国际大都市的形象展示区和东北中心城市的核心控制区,成为沈阳充满活力的生命中轴和创造新世纪辉煌的黄金走廊。同时,沈阳市为迎接2013年全运会对青年大街等全市20多条重点街路的树池、分车岛实施了绿化全覆盖工程,实现了适应性、观赏性和生态性的有机统一,使城市道路的绿化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果。
2.3、水体设计
水是生命之源,是动植物生长、繁衍和栖息的一个重要保障。城市的发展往往和当地水资源有着密切关系。水对于调节城市的温度和湿度、提高城市景观质量、改善城市空间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用水的流动性,以水体为主体,进行环境艺术设计,能够使人在观赏人文环境的同时,还感受到水景的精神。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于建设更加科学合理、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新格局有着重要作用。多元化的城市环境发展,使得环境艺术设计早已成为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部分。环境艺术设计应当在保持现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对现存的不足进行改善,创造能够保障人与生态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环境,不断促进市民身心健康发展。
3、城市规划中环境艺术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3.1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艺术设计的终极目标无非是满足人类在审美和实用上的需求,环境艺术也不例外,从构成世界三大要素的自然――人――社会三个层面来分析,环境――人――城市,这三者同样也是密不可分的,在现代化工业社会的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的根本出发点是“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设计中的审美现应当是把物质与精神,实用与审美综合在一起的,以人为本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对人的精神层面需求的关注,遵循绿色生态设计原则。在现代城市建设过程中,设计思潮多元化、自由化,我们只有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渗透到环境艺术设计的每一个方面,重视人的各项要求,使之知道并适应环境,才能不断创造出满足使用者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生存环境,未来环境艺术设计的新理念:既要以人为本,也要以自然为本、以环境为本、以和谐为本和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3.2充分的认识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多元的、综合性的、全方位的艺术实现过程,涉及到包括建筑、艺术、生态等很多学科和方面,其构成因素十分复杂,是任何单体艺术所无法比拟的,设计者不仅着眼于自然界的自有景观,更要对自然进行加工和再提炼,表现出融入作者感情和理念并且自然不造作的艺术品,因此环境艺术是表现自然美与艺术美的有机结合。这种人为的艺术作品,主要是指建筑,包括房屋、道路、桥梁、城市规划等等,如果没有周密的艺术考虑,就等于乐队失去指挥,电影没有导演一样,正因为如此,在当今城建与环艺创作中,未能对造型关系、比例关系、色彩关系、材质关系及外轮廓线等问题进行整体综合的考虑与研究,在风格上就不能正确处理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的关系。
3.3高效的管理
在现实城市环境设计及实现时,环境艺术在设计过程中往往缺乏高效、严谨的管理,常常出现急于求成、赶时间、赶任务的现象,导致设计和施工粗制滥造.作为城市建设的决策和领导者,应该杜绝此类浪费资源的现象,组织健全各级环艺、城建指导机构的职能和责任,在立项环节就严格把关,严格审查,量力投入,尊重科学和艺术规律,只有长远的布局与规划才能使城市规划建设和环境艺术健康发展,相关职能部门更应该严格把关,健全工程设计和施工方资格的审批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城市建设的可靠、安全,使城市建设和环境艺术能够协调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促进城市与生态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题,因此,我们要重视生态城市规划中的环境艺术设计,从空间设计、绿化设计以及水体设计等方面出发,全方位的进行考虑设计,进而推动生态城市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环境设计的规划范文3
关键词:居住小区,环境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住宅的建设。我国的住宅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均居住面积与居住环境都有较大的改善和提高。现在,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住宅在我国已成为商品。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使居民的需求从以前的“居者有其屋”发展到“居者优其屋”,人们己不再满足“有瓦遮头”的简单生存需求,而是追求舒适、健康的高质量居住环境。我国的专家学者对居住环境的研究也极为重视,“绿色住宅”、“生态小区”、“可持续发展小区”的理论与技术日趋完善。新型小区的建设方兴未艾。居住小区的开发商和规划设计人员,更是密切关注居民的需求,开发设计出了许多具有优质居住环境深受欢迎的居住小区。
1、居住小区的环境规划设计原则
1.1 人性化原则
“以人为本”己是当代人居环境创造的共同追求。人是居住小区的主体,是具体的使用者。居住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高低。室外环境的规划设计应首先满足居民的需求。
(l)满足生活需求
居民在居住环境中的活动有多种。不同的活动需要配置相应的环境设施,以满足居民的需求。要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就要从实际出发,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按照人的行为轨迹,掌握不同居民行为生活规律来设计空间环境。例如:北京恩济里小区,在环境设计中,对居民进行调查,并根据居民对环境需求的意向,在规划设计中,将主要商业网点设在东南角小区入口处,是人流的主要方向,而不是在小区的中心,符合居民购物心理行为和生活要求。
(2)满足心理需求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人们对住宅的要求不仅是避风雨御寒暑,还要满足心理上、美学上、精神上、交往等需求。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心理需求所占地位及其作用日益上升。居民在物质上的需求是生存所表现的基本条件,心理需求则是精神和意识形态上必需的。人对环境的认知是从环境中得到信息,是通过感觉、知觉对环境认识的。如:居民认知自己居住环境是依靠识别标志;它可能是一棵大树、一座小桥、小区或住宅楼的入口,也可能是对传统文化反映的具体或抽象符号。这些标志不仅给居民留下印象,同时会给居民以舒适感。因此,室外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处理好识别标志,可使居民产生心理上的舒适感,也使居住小区具有地方特色。
1.2 贴近自然环境
居民需要美的室外环境,在其中居民能产生自豪感、尊重与被尊重感。环境之美,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自然之美,因此,室外环境的规划设计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使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保护和利用环境的地形、地貌、地物、水体、绿化等自然生态条件。十九世纪末,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概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己经成为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精神纲领。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山水城市”构想,可以说是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城市”模式。几千年来,人类与自然环境基本是和谐共处的。但工业革命后,人类与自然矛盾越来越多,柯布西埃的“住宅是居住的机器”口号更是将居住与自然对立起来。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了可持续发展,人类开始寻找与自然协调的方式。
1.3 保持文化特色
保持小区所在地区的文化脉络,也就是保持和发展了室外环境的特色。失去文化传承,将导致场所感和邻里关系的消亡,并会引发社会心理疾病。居住环境是它所在城市环境的组成部分,同时反映城市空间的文化和地方特征,环境失去了所在地方的文化传统,也就失去了活力。
2、居住小区的环境规划设计的方法
2.1 活动场地多样化
健身步道:可适当在活动场地中加入健身步道。直线段长度要符合线性空间的尺度。同时健身步道应点、线、面相结合与其它景观要素及环境设施连接成体系。在健身步道之间可局部设计成按摩步道,采用颗粒较大的鶴卵石铺装。休闲广场:在居住区中心主要公共空间中可设旱喷广场,出水口和地灯相结合,在春、夏、秋三季结合人们不同季节的活动特征,定时、有规律地喷水。在休闲广场的边缘应多设置休憩设施,也可设置一些健身设施,方便居民的使用。滨水休闲广场:打破了连续陆直、不利于亲水的堤岸形态,广场可以直接延伸到滩岸或者水边形成向水面层层下落的丰富的空间层次。滨水广场在设计时也要考虑功能和用途,使空间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人们对它的理解和使用上都拉开了层次,在空间形态上要求滨水广场至少一边必须向水面幵敞。除此以外,设计时还应注意满足:
(1)加强边缘处理。合理开发和利用广场周围的一些细碎边角空间。创造出人们想要的私密、半私密空间。增加这些空间的吸引力,可以设置一些趣味小雕塑、坐凳或形式灵活的座位如台阶、花台、水池边沿、矮墙等。
(2)增加可达性与方便性。广场的位置应尽量串联在住区居民必经的主要步道上,可以看到人的丰富活动,不仅具有趣味性,而且热闹具有安全感;可以在广场中布置一些适于交谈的小坐空间,如L型、多四型或凸四两边形,弧形等等的座位,为居民提供方便。
(3)要充分利用地形。如坡地或水体,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活动中心要有吸引人的活动引导因素,如喷泉等设施,利于吸引人前来活动;广场内要配有舒缓的背景音乐,将音乐通过现代化音响系统传播到广场的每一个角落,使人的听觉始终处在愉快的情景之中。
2.2 植物设计复合化
创造复合植物群落,合理完善配置植物。增加植物数量和种类,丰富植物群落,可适当增加常绿树的种类和数量,以免影响冬季植物景观的效果,注意关注冬季景观特色,创造具有和谐生态效应的植物景观。
(1)观花和观叶植物相结合。观赏花木中叶色漂亮、多变的植物,如紫叶李、红枫槭树类、银杏等均很漂亮,和观花植物组合可延长观赏期,同时这些观叶树也可作为主景放在显要位置上。
(2)注意层次、分层配置。色彩搭配是拼花艺术的重要方式,不同的叶色、花色,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在一起,使色彩和层次更加丰富。不同花期的种类分层配置,可使观赏期延长。
(3)配置植物要有明显的季节性。形成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叶色多变,冬季银装素裹,景观各异,使居民感到大自然的生机与变化。
2.3 建筑及周边景观设计连续性
在居住区内,景观边缘则是由建筑共同构成的,为避免建筑阻碍与生态的联系,在改造中可以改变建筑形式,使建筑两侧产生相互交流影响,使形成优质的景观边缘。为了充分地利用空间,方便居民的活动,由单纯的平面变成连续的建筑复合体的组合形式。
2.4设施配备人性化
根据居民不同的使用需求和心理需求设置休憩设施,符合人体工程学,满足居民舒适感。适当增加休憩设施的数量和形式,丰富景观多样性和层次感。例如单独转折座椅转折角度合适,则有利于使用者交谈而不感到拥挤。曲线形座椅富有趣味,是小团体聚集的好场所。休憩设施要设置在场地的边缘处,这样使人产生对环境的控制感。小区入口附近处,减少休息设施的布置,从行为心理学角度出发,满足人们的场所感、安全感,注意使用率,同时考虑人性化的原则如休息设施的遮阳考虑。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居住小区建设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人们的住宅需求也由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转化。重视人们的环境需求,研究人们的室外活动规律,是规划设计小区室外环境的关键与依据。为此,我们应该以更新的理念、更新的思路、更新的方法来迎接向人类居住环境提出的挑战。
参考文献
环境设计的规划范文4
关键词 孤岛;居住小区;环境设计;创新
目前,孤岛住宅小区规划的主要通病是单一的同一方向的行列式排列,即典型的“兵营式”住宅,这种住宅在单体设计上多采用了一梯两户的梯间单元式住宅。此类型住宅可以给住户创造一个安静、互不干扰的室内居住环境。由于这种居住小区在规划设计时只采用一种类型的建筑,使得小区景色一模一样,从而造成一种单调的居住环境,虽说建筑具有高度的秩序,并且不同住宅组团之间有非常不同的构图,我们仍会感觉缺乏变化。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内容的不断丰富,一些发达国家提出了“人-建筑-环境”的学说,使建筑学、心理学、环境学和生态学互相渗透,从而强调人与环境自然的有机结合。人们已不满足干这类居住环境,人们的活动已不只局限于斗室之中过安静的日子。从这句话里来分析,以前建造的“兵营式”、居住小区已不能满足人们休憩、生活和学习的居住要求。人们渴望回归自然,已经对居住小区环境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目前已建成的朝阳一村、协作一村、丰收村,其条形住宅行列式排列的居住小区内部空间缺少变化,外部轮廓缺乏韵味,对空间未能合理营造。加上单体设计又是清一色的“砖头块”、“火柴盒”式住宅体型,住宅组团内间距、层数、色调都强调一律的统一性。给人的印象只能是单调、呆板、枯燥,缺乏变化和生气,无新鲜感和人情味,无可供人们回味的地方,缺乏时代感。这种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似乎成为一个没有明文规定的规矩一样,在我国各地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中普遍采用。这种“兵营式”居住小区由于其整体骨架的单一性,使得其间的绿化也便流于单调。目前的绿化形式一般都是在两栋住宅之间载种乔木,这给居住小区外部空间环境的营造带来一定的难度。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却淡化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忽略了人的精神及感情追求、社会安定、邻里交往等较高标准的因素。将居住空间环境的设计只局限于能用、经济等简单的使用水准上。外部环境通过大面积的绿化,部分空间放置少许设施、小品,往往缺乏整体考虑景观的审美情趣和“人”的参与。户外空间过于分散、缺失和不连惯,接点空间过小;自然被单纯认为绿化率,以草皮代替树木,对居住区汽车尾气、噪音不控制,也没有隔音措施;缺乏户外括动场地;热岛现象频生,在不同程度上诱发了人们的精神压抑。由此对社会安定和人民的生活安全造成不应有的危害,同时给社区管理等带来许多不便,也就根本不可能建立真正的和谐社区。
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怎样让人们从几十平方米的斗室中走出来而使居住者的身心受到洁静,力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这是每个居住区规划设计者应该认真探索的问题。社会的进步从而导致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渴望有优美安静和舒适的居住环境。要创造一个这样的居住小区,作为规划设计者必须对居民的需求和心理加以研究。居住环境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居住行而建造起来的一种客观的外界环境,它改变和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和心理。不良的居住环境,会导致居民不良的居住行为,而良好的居住环境则使人们心理处于平衡状态,精神积极向上。
我国古代建造出了很多闻名于世的园林,如苏州园林等,这些庭园,原为私人游憩,怡情休养之所,常连于宅旁屋后,故当时设计不崇庄严伟大,但求清雅精巧,计划不重对称,免呆滞之,而须曲折,有引人入胜之意。常以建筑为主体,以花术为培衬,觉有天之真趣,给人感情之舒适,陶醉之感觉。其巧妙之处就在于以自然为背景,取之自然,还之自然,形成一幅整体美的画卷而意味无究,正好满足现在居民生活和心理需求,古园林的造园技巧对我们今天的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是有很好启迪的。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孤岛为了丰富居住小区空间的外部轮廓,力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不将同一单体住宅重复布置,将高、中、低层不同建筑形式的住宅搭配布置精心营造,不再局限于单一层数和型式的住宅。从布置手法上,为丰富居住小区的外部轮廓线,高层住宅布置在小区的中央部位,低层住宅布置在边缘部位。这样就可以避免形成封闭的空间或形成与外部空间隔绝的局面,能够和周围形成统一的整体。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物和地貌。比如为适应高低起伏的地形,在布置时应尽量保留原来的自然地形,从远处看,轮廓参差错落,高低起伏具有韵味。如孤岛协作二区、朝阳三村,为了克服过去“兵营式”规划布局的呆板和单调,对住宅组团中的条型住宅,采用以变化方向的行列式布置为主,分散布置点式住宅为辅的布局手法,各住宅组团之间由绿地、低层公共建筑隔开,使居住小区成为建筑高低错落,绿地相连,道路便捷的既统一又有变化的整体。在规划中密切结合绿化布置,住宅组团绿地根据配置的花草树木相互区别,各具特色,使居民从室内及外部都能看到绿地,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现在我国许多大小型城市在居住小区的建设中大量采用了整体式住宅组团的规划布局方式,这种规划布置的特点是对空间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它缩短了公共建筑与住宅的距离,方便了居民;居住空间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土地可以重复利用,群体景观比较完整,给住户有安静、安全、方便之感;住宅组团内外用绿化来联系,既又小范围的外部空间,又有区域性的大范围的公共空间。居民围绕公共空间括动或是游憩、打牌下棋、健身,就好像大家庭一样。此规划布局形式与我国古园林的设计手法普具相似之处,是适合人们的心理和身体需要的。
环境设计的规划范文5
【关键词】居住建筑;环境规划;节能设计
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各种资源消耗、物质消耗有所增加,人们对居住区环境意识越来越强,如何应用已有资源,完善城市居住环境的配置,值得深思。其中居住建筑环境规划节能设由于低功耗,贴近自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关于居住建筑在环境规划中的节能设计
1、建筑物体型系数的控制
体形系数指的是建筑物外表面积F与其所包围的体积V之比值。体形系数是影响建筑能耗的关键因数,实验证明,体形系数每增加0.01,耗热量指标增加2.5%,对于同样体积的建筑,体形系数较大则代表其单位的建筑空间的热散失面积大,也意味着能耗更大。所以居住建筑在规划中的节能设计首先要做好建筑物体型系数的控制。
2、对于建筑朝向的合理设计
在建筑节能方面一个重要的措施是选择恰当的朝向。通过统计可以发现:其他条件如果保持不变,南北朝向的建筑相对于东西朝向建筑的能耗要小一些。住宅的设计中,在考虑到用户的实际需求时,应该基于这种需求统筹综合考虑风向,太阳能利用以及气候等带来的影响,以作为最优化选择的依据。普遍意义上看,南偏东或南偏西是比较适合我国的具体国情的。对于温度较高的南方,房屋建设的长轴方向最好平行于冬季主导风向,而与夏季风向垂直,相对而言,对于温度较低的北方,则应和南方保持相反的设计策略,以减少冬天冷空气的干扰。如果保持体积不变,则住宅建筑的平面形状应采取护结构表面积小的建筑,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能耗。
3、选择户型平面合理的设计
在户型的平面设计中,应该综合考虑节能性、舒适性以及设计的合理性,针对不同的功能进行不同的分区。通常应该是把家庭活动中停留时间过长的客厅及主卧室设置在南朝向,而相对而言使用较少的厨房、厕所应安排在北朝向或者东西朝向。这种设计可以方便阳光在住宅中得到最大化得利用。每个房间内应设置直接连通到外面的窗口,门窗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到光线及风向的因素。温度较高的地方应加入内天井的设计,这可以形成室内的气候循环,减小能源的消耗。
二、环境规划中太阳能系统的利用
1、利用太阳能房屋保暖的设计
在利用太阳能房屋保暖的设计上,目前,建筑的设计一般可分为被动式太阳房和主动式太阳房。
被动太阳房没有其他辅助能源,完全依赖太阳能供热,是依靠墙体结构本身完成吸收,储藏,热释放的功能来实现加热的系统。主动式太阳房在上和被动式太阳房是一致的,它们得围护结构都是以优越的保温隔热性能为基础的。
这种应用的空间结构设计应该有更大的热阻,并保证室内有足够的热重质材料,这就为保持房子有足够高的热量存储性能提供了可能。冬季的时候,太阳房通过建筑物结构吸收和储存白天的太阳能,在夜间释放热能,达到供暖的目的,这种设计能够有效地减小冬季住房的供暖负载压力,完成节能目的。
2、利用太阳能发电的节能设计
太阳能发电的节能设计中主要是基于太阳能电池组件,其原理是通过电池组件将太阳能直接转变为电能并储存经变换后应用,以起到节能的作用。太阳能发电在居住建筑环境规划节能设计中的应用设计技术主要体现在:
(1)一般建筑物外层表面使用涂层、装饰瓷砖或玻璃幕墙来保护和装饰的建筑物。而使用光伏设备代替部分建筑材料,即光伏组件作为建筑的房顶、墙和窗户的建筑材料,这样可以被用作发电,也可以使建筑外观更符合审美。
(2)对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整个建筑的围护结构由太阳能光伏阵列组成,选择适当的光伏组件,既能直接吸收阳光也可吸收被反射的阳光,而且可以使建筑看起来更有吸引力。
三、关于居住环境周边建筑在环境规划的节能设计
1、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
水资源的消耗是能源消耗的一大组成部分,现代建筑中水资源的消耗巨大,而改善污水处理系统将会对于这一现状带来很大的改善。这一设计主要方式是通过合理的方式把污水处理为杂用水,目前最常使用的被称为中水技术,通过中水技术获得的杂用水可以用于很对地方,比如清理厕所,灌溉,保洁等等,目前中水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在我国北方取得较广泛的利用,成为了降低水资源消耗的一大措施。
2、对居住建筑环境进行绿化
良好的绿化有诸多功效,既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又能有效地改善居住的小气候,此外,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对于减少居住能耗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居住环境的绿化设计中应该注意:
(1)灌木的种植应该作为绿化的主要手段。
(2)在靠近住宅的东、西、南面可以选择一些落叶乔木,其落叶的时间与住宅采光的需求保持一致,从而减少了能耗。
(3)因地制宜的实行垂直绿化,主要在阳台,外墙上,通过这种手段不仅可以起到美化的作用,也可以形成一种有效的保温层,起到夏天隔热、冬天保暖的作用,此外,绿化面积的复合型围护结构,也可以改善住宅室内热环境的条件。
3、集中化供冷热设计
以往的独立供冷暖无论在能耗上,还是在功效上都有很大的弊端,而集中化供冷热设计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对于能耗的减少更有显著的效果,这种设计的优点可总结分为效率高,能耗少,污染点,易管理,因此,集中化供冷热设计不仅有其节能意义,在商业上也有广阔的前景。
4、遮阳设计
遮阳设计作为建筑物的阻隔直接光线的的结构在能耗的降低上有着重要的作用。设计原理主要是通过阻隔管线来降低室内的温度,起到节能的目的。常用的遮阳设计包括挡板式遮阳、帘式遮阳、百叶遮阳等,这些遮阳设计对于降低能耗效果相当明显。
不过,这样设计的一个弊端就是对于住宅取光带来一定的影响。不过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这样设计已经逐渐显示出智能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融入到了遮阳设计中,未来遮阳设计将在建筑节能规划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城市居住环境问题。因此加强建筑环境规划节能设计,至关重要。在城市居住环境的规划中,应遵循“以人为本”原则,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对实现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绥,石铁矛,周乐.我国居住环境评价的尺度、方法与技术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英文版),2009(2)
[2]杨丽.详细规划阶段的居住区城市设计初探[J].建筑・建材・装饰,2008(9)
环境设计的规划范文6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环境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从我国以前城市发展规划不难看出,其可以对现代的整个规划体系起到指导作用,现阶段多目标的规划体系已经重心转移到了“社会——环境”重心上来,而不是原来的“社会——经济”,假如说城市规划研究侧重点是人类聚居的物质形态以及社会经济作用,那么城市环境管理规划就是研究两者之间的互动作用关系,进而探寻出一种客观上的动态平衡,其相关规划理论与城市规划都是可持续规划体系的重要内容,城市环境管理规划理论以城市总体规划作为指导,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有效补充。
一、城市规划设计环境管理的原则及主要内容
(一)城市规划设计环境管理原则
城市规划设计在进行环境管理应以生态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系统学理论等相关理论作为指导,使得环境管理不仅可以将人类生存环境维护好,还可以使人们的使用需求得到满足,依据城市规划设计环境管理的目标及内涵,要作好城市规划设计环境管理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在进行城市规划的同时,必须要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依据;(2)整体优化原则。环境管理要系统,而且要结合城市规划目标进行整体的环境保护。(3)生态平衡原则,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必须要注重生态平衡,保持生物物种多样性;(4)协调共生原则。规划中建筑物、道路等要与绿化植物协调统一。
城市规划设计环境管理的方法
境管理规划的主要方法包括:城市环境的视觉景观形象设计、体现地域文化与特征、体现城市景观的环境生态效应(包括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多样性生境、合理利用边缘效应、创造适宜大小的面积、保持种群一定的数量、城市自然景观的保护与重建、结合地域自然条件等),达到城市环境的适宜性(安全性、可达性"舒适性)。
二、城市规划设计中面临的环境问题
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决定于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活动和人口的高度密集,它面临着巨大的环境与资源压力。
(一)大气污染
由于大气污染物的种类繁多,排放量大,范围广,按性质分有化学性物质、放射性物质和生物性物质三类。按污染物的存在状态可以分为气态污染物和颗粒性污染物。按照与污染源的关系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所谓的一次污染物即原始的物质进入大气后其性质和状态没有发生变化则称为一次污染物。常见的有颗粒物质如尘埃,无机金属粉尘等;以及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等。而二次污染物是指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或光化学反应所得物质称为二次污染物。如烟尘,硫酸烟雾,光化学烟雾等。
当城市的大气受到污染后,城市大气质量就会严重恶化,因为污染物质量的来源、性质、浓度以及持续时间的不同,因此对不同年龄段的人造成的危害程度也会不同,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首先是人体会感觉到不舒服,进而出现生理上的可逆性反应。大气污染对人体主要分为慢性中毒、急性中毒以及致癌三种危害,经济发展会因大气污染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而受到直接影响,造成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损失,天气和气候的变化也会受到污染物质的影响,其中的颗粒污染物会影响大气能见度,还会使全球气候变暖,也会使天空中雨水中含有酸性污染物,致使受污染的雨水降落地面造成危害,如图1所示
图1大气污染与污染物质示意图
(二)废水污染
1、水体污染问题突出。由于城市人口急剧增多,城市工业进一步发展,使得大量的污水未经严格的净化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使得水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城市水污染主要有几个方面:(1)生活污水。家庭排放量正在逐步增加,据统计,50%的污水量是从家庭排放的;(2)工厂废水;(3)农业上农药、化肥大量使用,经过雨水的冲刷排到河流中污染地表水。
2、污染水域中有汞、苯、酚、碱、酸、镉、铜、二氯乙烷以及氧化剂等有机毒物,会使水生生物发生基因突变,还会致其中毒死亡,因为人类排放的各种外源性物质才导致水污染(包括自然界中原先没有的),其在进入水体之后,由于水体本身的自净能力及作用有限,不能及时净化,进而导致水污染,水质受到污染后,会使得人体健康遭到危害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三)固体废物污染
固体废物通常分为工农业固体废物、生活废物以及建筑废弃物。据统计,现阶段我国每年工业固体废物总量多达七亿吨,而且总量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大约有2/3的城市都被垃圾包围。如果这些固体废物不能妥善收集、利用和处理将会使得水体、土壤以及大气受到严重污,还会使人们的健康受到严重威胁。除此之外,固体生活垃圾,如废电池、过期药物以及废弃油漆等中都含有有毒成分,还有一些实验室所产生的废弃药品也会污染环境,上述这些有毒有害垃圾以及剧毒的化学药品一经雨水冲刷会很容易进入水体、渗入土壤,进入生态系统,导致动物、植物以及人的生命的安全受到威胁。
(四)噪声污染
城市发展中的主要污染之一就是噪音污染,其主要可以分低强度噪音污染和高强度噪音污染两种。低强度污染通常不会对人体身心健康造成影响,而且很多时候,还可以帮助人们将工作效率提高以及振作人们的精神。高强度的噪声主要来源于现代的交通工具(如摩托车、汽车、拖拉机、火车以及飞机等)、工业机器(如空气压缩机、车床、织布机、鼓风机、风镐等等)、商场、建筑工地以及体育和文娱场所的各种喧闹声。这些高强度的噪声对人们的机体有很大危害,使人产生消极情绪或者感到疲劳,严重了还会导致耳聋。
三、环境保护规划管理具体措施
(一) 土地资源利用规划管理
城市规划中的土地规划需要注意保护原有的生态敏感区,如湿地、水系等,注意保护原有的地形地貌。首先要全面认识土地保护的自然生态因素,做好适宜性和土地承载力分析。因势利导,合理利用土地,以降低土地开发成本,尽量避免实施人工景观水系工程或填埋水系工程。其次,确定开敞空间时需要遵循土地自然演进的规律,尽量利用土地原有功能,以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态格局。第三,混合地块功能,采用紧凑布置的方式,减少功能分区间的距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第四,合理划分街区,集约开发土地。
(三)水资源利用和保护规划管理
城市用水包括生活用水、生产用水、景观环境用水、建筑用水等。城市水资源利用和保护规划需要进行统筹安排。首先,根据城市供水能力和需水量,开展水资源平衡测算。结合使用人数、建筑面积、地块功能等因素测算需水量,并对城市能够提供的非常规水源和常规水源的供给总量进行测算。其次,在确保经济合理、供水安全的前提下,降低常规水源需求总量。综合采用开源节流、结构优化、总量控制、需求管理等措施,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第三,科学利用非常规水资源。建设相应的配套设施处理利用非常规水资源,如雨水等,做到低质低用、高质高用。
(三)绿色系统规划管理
城市绿色系统规划管理应当遵循生态优先、协调、综合、针对性、整体性的原则,以构建高质量的绿地系统,确保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科学性与稳定性。城市绿色系统的主体框架由中型植被斑块、大型廊道、大型植被斑块共同构成,能够增强区域生物多样性,稳定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城市绿色系统能够发挥滞尘、增湿、降温等作用,改善局部小气候。规划城市绿地系统时,应当将水系廊道、道路廊道、配套公共绿地等联系起来,构成绿地网络,提高城市绿色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
(四)绿色建筑规划管理
建筑是城市能源、水源消耗的主体。在城市规划中,应当加强绿色建筑规划,鼓励绿色建筑群体发展,控制建筑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绿色建筑生态补偿,如墙面垂直绿化、屋顶水平绿化、增加透水面积等,均能够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因地制宜地设计绿色建筑地块,以发挥绿色建筑的规模效应,提高绿色建筑对城市环境保护的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设计中必须加大环境管理力度,重视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做好土地资源、水资源等重要资源的规划管理。本文对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环境管理相关内容进行了阐述,希望在城市以后的规划设计中对环境的管理加以重视,以便于以后生态城市的进一步规划和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