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土资源与自然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土资源与自然规划范文1
关键词:国土资源; 规划; 管理
一、国土资源规划管理的重要性
我国人口众多,所以我们国家对资源合理利用的要求更高,对国土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管理是国土资源相关部门应该做好的事情。可能很多人认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开发天然矿产会影响到自然环境,影响生态发展,这是很片面的意见。对国土进行合理规划管理,对人类生存环境是有益的,加强对国土资源合理利用的调整和改善,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二、目前国土资源规范管理的情况
国有土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土地及水、油、煤、金属矿物等一切自然资源都属国有,国有土地利用的开发权和所有权,开发和利用以及治理和保护等规范管理,国有土地与其他资源相互协调规则,居住用地,建设开发用地,资源开采用地的指标,管理和保护等方面均有相关规定。但分布在各部门各个地区,较为不同。目前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诸如我国国土资源开发规划“建设”合理利用的规划管理手段。对于国有土地资源规划管理的有效实施,标志着我国国有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开发国有土地的资源进行实施和管理有许多自身的特点,涉及多方面关系,因此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才能使我国国有土地资源发展走入正轨。
三、国土资源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国土资源规划管理法规不完善。
由于我国国土资源规划管理起步较晚、发展不平衡,相较于发达国家还很落后;加之国家对国土规划重视不足,相关人员和机构涣散,很难对我国国土资源开展科学、有效的、完备的统筹规划,当然也不能对规划体系的层次和法律效能进行科学恰当的界定。尽管国家相继颁布了《国土规划编制办法》和《国家国土纲要》等规范,只是针对国土规划的相关内容进行简单的说明和初步规定。较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过时,面对政府职能部门间用地冲突协调、跨区域建设协调、农业发展瓶颈、国土保护和新兴产业扩大用地需求的问题显得无能为力。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对完备的国土规划法律规范,严重制约我国国土资源的最大化、最优化利用。
2.国土资源规划实施的强制力不足。
致使后续规划管理困难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国土资源的瓶颈约束日益严重,空间开发和规划布局无序日益突出。城市、城镇的不断发展和扩展,大量吞噬国土资源,使现有发展空间凸显不足。国家相关规划职能部门没有对国土资源全局的、统筹的规划和监控,致使城市化肆意扩张,盲目、无序占有农业耕地和破坏区域环境。由于缺乏约束力和监管制度,直接导致我国国土资源规划管理协调性差,实施力度差,规划混乱,权责不分,很难开展科学的、统筹的国土资源规划管理工作。加之法律等硬件措施的不完善,特别是缺乏强有地的强制性力量作为后盾,很难科学的、详细的实施国土资源规划的相关内容,特别是一些国家宏观长远的发展规划得不到重视和实施,致使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持续、不健康,综合资源利用率得不到明显的改善。
四、国土资源的科学规划管理的建议
积极完善国土资源管理的法律体系国土资源最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载体,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地位,受到法律的保护,并拥有强制执行力,从而确保我国国土资源的统筹规划管理,达到最优化的效能。逐步完善和发展我国土地、矿产、海洋、环境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等方面的法律体法规;科学统筹研究制定我国的《国土规划法》和《海域使用法》;逐步修订我国的《土地管理法》等国土资源相关的法律,逐步形成系统性的法律体系。通过立法确定国土资源的强制力和权威,科学、完备制定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一系列程序和规划要求,确保土地的使用、开发有法可依。通过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的法律约束经验,加强我国国土资源规划管理的执行力度和充分体现法律强制约束力,并组建国土资源规划和实施团队,尽可能的贯彻和落实国家级的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为我国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性的支持。
五、国土资源规划管理的有效运行
国土资源与自然规划范文2
[关键词]国土资源 可持续利用 保护
[中图分类号] P285.2+39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7-12-1
国土资源是指一个国家管辖下的领土、领海、领空范围内的全部资源,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部分,国土开发整治的对象,主要是指自然资源。国土资源是一切生产活动的基础,它的开发利用不仅影响到生产力布局的经济效果,而且影响与其相适应的生态环境。如果在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中没有遵循生态经济原理,只注重经济效益,不顾生效益,就会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受到破坏和损害,就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在此,笔者就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研究略作分析。
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和资源性生产大国之一。长期以来,主要依靠本国的资源开发,成功的实现了发展经济的目标,但是我国的人均占有量极少。资源再多,怎么会够13亿人口用呢? 就拿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险峻形式来说吧。近年来耕地大量减少,人地矛盾日趋严重。耕地资源人均也数量少质量低。一是人均耕地在世界上处于低水平。二是耕地质量总体水平低。三是耕地退化严重。受荒漠影响,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耕地的40%不同程度退化,全国有30%左右的耕地不同程度受水土流失危害。保护耕地是事关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大事,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强资源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我国能否顺利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成功地迎接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严峻挑战。我国国土资源紧缺的状况将长期存在,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同国内资源不足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资源利用率不高,前景不容乐观。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实施,国民经济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展开,产业结构调整和需求结构层次的升级,将继续保持对自然资源的旺盛需求,资源紧缺状况又将进一步加剧,我们必须在加快利用国外资源的同时,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国内资源。
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主要是指国土资源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影响后代人的发展条件,保证有限的土地供给能满足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土地需求,要让国土资源配置在数量上具有均衡性,在质量上具有级差性,在时间上具有长期性,在空间上具有全局性,从而实现自然协调性、经济连续性和社会持续性的统一。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指土地利用在“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保持生态”的基本理念指导下,在生态合理、经济可行、社会可接受的控制目标约束下,实现经济社会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的和谐发展。
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涉及到社会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战略以及产业政策、环境政策、价格政策等诸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编制和实施可持续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土地管理的龙头”,以实现土地资源 可持续利用。
可持续利用的措施:①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环境资源的需求将是持久的,新世纪中国否获得一个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实现人口控制是一个关键的因素;严格控制人口的增长,可以说是我国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最基本的措施,因此“计划生育”这项基本国策不能有任何松懈。同时要大力发展教育,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以增强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能力。②科学规划与开发土地,保护耕地,深化土地退化与恢复机理的研究。区域土地规划工作已在不同的区域层次上展开,同一层次上的区域单元要做大量的同类工作。③建立土地资源利用宏观调控与微观管理运行机制,我国的土地持续利用除保护土地资源、保证其生产力的持续性外还应调整各业用地矛盾,使其用地结构能保证整个社会健康、平稳地发展,这是同发达国家持续土地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概念不同之处。这是因为我国人地关系极其紧张,产业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的特点所决定的。所以我国的土地持续利用可定义为:“能够满足当前和未来人们粮食需求和社会协调、平衡发展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利用措施。④要把提高工地利用水平与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在调整种植业结构中,要坚决实施退田还湖、退牧还草、退耕还林等战略性措施;在林业生产中实施将“砍树人变成种树人”的战略性调整,特别注意大江大河源头及中上游地带的植被修复与水工保持;在城市化、工业化及工业结构调整中,要坚决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发展生态城币、绿色城币和生态工业与绿色工业,改善城区与工矿区的国工资源品质。
另外,加强对土地使用方式的管理,保护国土资源的数量稳定,刻不容缓。具体保护方法:(1)以基本农田保护为重点,实施弹性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实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是中央政府在我国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的情况下,出于国际和国内粮食安全考虑做出的正确决策,目的是保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一直以来,中央以及各地政府在各种规定中着重于耕地的数量保护,对新开垦土地的质量标准要求模糊,更没有考虑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以及区域人地关系的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政策的实施效果。因此,应当以这样的耕地总量指标作为实现动态平衡的目标,实施有弹性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2)严把用地审批关。根据动态规划严把用地审批关,对改变用途的耕地加强批后实施监管,坚决纠正、收回各种违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用地。对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项目,一律不批准用地。对重点地区、重点城市、重点项目组织检查,强化建设用地批后实施的监督管理,全面落实建设用地备案和批后核查制度,建立土地利用信用评价机制。(3)全面实施国土资源管理听证制度。
国土资源与自然规划范文3
关键词:国土资源部门 国土资源管理 新农村建设
笔者结合基层工作实际,谈谈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加强国土资源管理。
1.正确认识国土资源管理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
1.1新农村建设需要国土资源部门强化农村土地管理
(1)国土资源部门在土地管理上首先不能有重国有土地管理,轻农村集体土地管理的思想,要将农村集体土地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不能偏废。其次是法律法规要到位。重点要制定和完善农业承包经营管理,农村宅基地管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等法律法规。第三是管理措施要到位。农村土地管理体制要加强,乡镇土地管理机构要加强,基层土地管理人员素质要提高,以利农地保护和管理。
(2)完善土地用途管制,严格限制农地转用。要按照用途管制的原则,确保农地农用,确保农村各项用地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用途使用。要按照科学性和现实性的原则,建立农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代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要编制科学性、指导性、操作性较强的乡、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鼓励土地承包权的合理流转,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在确保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千方百计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3)全面推行农村土地整理。农村土地整理包括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整理。它不仅改善农、林、水、路排灌系统,增加耕地面积,而且还可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是维护农村风貌和自然景观,增进农村休闲游憩功能的一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
1.2新农村建设需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全面支持
(1)新农村建设需要科学合理编制乡镇土地利用规划。新农村建设要在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编制好土地利用规划或村庄建设规划。通过优化镇村布局,合理安排农村建设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引导居民适当集中,从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上为广大农民进行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
(2)新农村建设需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国土资源部门通过组织农民开展农村建设用地以及农用地的整理,不仅能够迅速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整治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而且还可以大大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防范自然灾害,实现增产增收。
2.加强国土资源管理,支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土地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涉及土地规划、耕地保护、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土地征收征用等方面,迫切需要国土资源部门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提供坚强的政策服务与保障。
2.1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国土资源部门必须坚持严格依法依规管理的原则
坚持依法依规管理国土资源,与支持新农村建设并不矛盾。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法履行工作职责,切实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防止以新农村建设为名乱占滥用、大肆违法批(圈)占土地特别是农用地,坚决查处土地违法案件,与维护农民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1)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的原则。我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这是我国国情的一个重要特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的建设项目离不开土地的供给。但也必须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切实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2)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节约集约用地是由我国土地利用基本国情决定的,是经济社会可持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高达2.46亿亩,人均用地185平方米,远远超过国家标准。这既说明我国农村建设用地总量很大,粗放、低效利用现象严重;也说明农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潜力还很大。
(3)坚持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能一刀切,不注重形式,不盲目而行,要统筹兼顾、区别对待、分类实施,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就要依法突出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等重点建设,保障农田水利、乡村道路、饮水安全、农村能源、村镇规划、人居环境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及农村医疗卫生教育社会公共事业发展,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流转机制,加快征地改革,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实现保障与可行相一致。
2.2国土资源部门采取切实措施,支持服务新农村建设
(1)加强农村用地的规划管理,为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保障。要充分发挥好土地利用规划对村庄、集镇等专项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努力提高土地规划的实用效能,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科学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合理安排新农村建设用地,重点安排生、生活、公共基础设施等急需的基础工程建设用地,进一步提高审查报批效率和服务水平。国土资源部门要主动介入新农村建设的各类相关规划。
(2)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3)积极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切实征收和用好土地收益。
国土资源与自然规划范文4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国土资源 管理
中图分类号:P285.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3-0218-01
一、国土资源管理需要信息化支持
国土资源包括我国管辖范围内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以及劳动力资源、生产生活资料资源等社会资源。做到对国土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对于保障我国各项经济事业的稳定发展和人们生活必需物质的获取有重大影响。开展国土资源的经济形势分析,研究国土资源的管理利用,是制定国土资源长期利用规划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
我国幅员辽阔,地势起伏不均,从东至西大体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南北差异明显,一定程度上给国土资源管理带来了阻力。传统的管理方法基本上是通过开展自上而下的国土利用现状调查,然后经过层层上报,最终在国家国土资源部形成较为完整的统计报表,整个调查过程周期长,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在上报过程容易出现数据的失准和丢失,影响最终的调查结果。另外,从最初的调查到最后的数据过程中,基层的国土资源使用情况可能又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国家国土资源部发表的数据报表很难真实反映基层的国土利用状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加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机构的完善,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必须采用更为先进的手段进行国土资源的测量和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优点和功能与国土资源管理有很高的契合度,因此,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所具有的先进测绘工具和作业手段,让国土资源实现信息化管理成为了可能。
二、地理信息系统的类别及作用
1、地理信息系统(GIS)是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一种信息的采集、传输、分析、描述的技术系统。它的作用主要是对探测区域内的空间信息进行初步的整理和分析,通过连接的计算机进行详细的数据研究、运算,最终以图形的形式展现出来。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技术,主要包括了地理学、现代计算机技术、数据传输系统等,基于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功能,对探测区域进行整体的地理信息分析,并以较为直观的形式展现在电脑屏幕上,方便工作人员实现更好的信息理解和采用有效的管理手段。与其他信息处理系统(GPS、ISS、RS)相比,GIS所采集和整理的信息是经过明显的地理编码的,通过编码能够方便、快速、准确的查询到相关地理部位的空间信息和土地资源属性。
2、一个完整的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由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地理数据(或空间数据)、系统操作人员等4个部分组成。计算机硬件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实际物理设备的总称,包括计算机、输入设备(如数字化仪、扫描仪、解析测图仪、数字摄影测量仪器、遥感图像处理系统、机助制图系统、图形处理系统等)、输出设备(如图形终端显示设备、绘图仪、打印机等)等。
3、按研究内容可将地理信息系统分为三大类:
(1)专题地理信息系统。针对不同的国土资源采取不同的管理和检测手段,专题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很强的专业服务目标的专业的勘察设备,通过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水资源管理系统、森林资源管理系统、土地资源管理系统等。
(2)区域信息系统。我国国土面积广大,虽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做到整体上的宏观把握,但是很难根据不同的地区,实现对国土资源分类调配。但是,通过区域信息系统能够将我国总体的国土资源进行分门别类的划分。根据行政级别可以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国土资源管理,根据地形地质可以划分为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地带国土资源管理,通过此种相对专业的区域划分,便于实现国土资源的区域高效利用。
(3)地理信息系统工具。此种工具具有信息测绘表述直观形象、分析运算及时准确、分类检索快等优点,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工具建立专题或区域地理信息系统,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省地方政府对于国土资源管理上的人力物力资源分配。
三、地理信息系统对于国土资源的支持
地理信息系统最早是应于与地理资源环境规划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GIS技术不断得以完善和改进,目前已经广泛应于自然资源,社会资源,自然灾害、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管理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1、在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
首先,地理信息系统能够有效检测植被的覆盖面积,并通过计算机技术处理分析,预测出植被的退化或生长趋势,对于防止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建立防风植物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其次,地理信息系统对于地质灾害的发生和灾后重建工作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例如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国家资源部利用GIS技术,对灾区道路的抢修、山体的安全性、人员安置、灾后重建工作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检测,给灾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起到了很好的帮助。
2、在社会建设方面
地理信息系统在我国近年来的城市建设和发展上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整体测绘,可以实现对城市整体上的布局与规划,对道路建设、市区生态结构的规划都能起到指引作用。
四、针对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应用与建立的研究
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不仅为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数字化、标准化、准确、动态以及多维的国土资源数据信息,而且为有力地降低了国土资源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统计、信息查询、决策以及分析研究等多个方面的工作量,提升了国土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不仅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国土资源管理的质量与工作效率,而且还有效规范了国土资源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与行为,从而有效实现了国土资源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数字化、制度化发展。
1、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对我国境内的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河流资源等进行合理利用与保护。通过GIS的综合分析,能够为国土资源供需总量的平衡提高参考标准,对于进一步的国土资源经济形式分析也能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2、改善国土资源的管理秩序。通过对基层国土资源使用情况的勘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地方部门非法买卖、出让国土资源的乱象。
3、对国土资源的优化配置起到帮助。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使得相关管理者“一览众山小”成为可能。站在一定高度上进行国土资源的合理分配,做到对重点区域进行合理的资源倾斜,保证各区域经济事业的协调发展。
4、及时准确的提供国土资源利用情况的数据报表。传统的国土资源管理方法中,国土资源的使用情况统计是最为繁琐的一道工序,不仅耗时长,而且极易出现偏差。现在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及时的做到制定土地资源分配任务,实现对国土资源的动态监测,为指导地方地籍统计,调查提供了便利条件。
国土资源的利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土资源管理上的应用优势,能够为我国的各项资源优化配置及节约利用起到积极影响作用,从而推进国土资源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洪霞.浅谈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3(16).
国土资源与自然规划范文5
关键字:国土资源管理;管理过程;信息技术;运用
随着改革开放发展,信息化成为了当今时展的潮流,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不仅要求内部管理工作良好,同时,还必须结合时展的脚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结构完善、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从而,带动国土资源管理方式的转变,促进我国国土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高工作效率以及透明度。通过信息技术精细化管理,有效限制各种违法行为,保障国土资源各项工作综合、科学、合理,实现国土资源信息共享和服务,充分展现国土资源公益性、基础性的作用。
一、国土资源管理概况
(一)国土资源概念以及特点
国土资源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给人类提供了丰厚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对人类生产生活以及经济发展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它主要包括矿政、地政和社会资源。矿政是指矿产布局、资源量、开采以及挖掘情况等;地政指土地的利用情况、城乡户籍管理情况、森林覆盖情况、交通情况等;社会资源指人口流动分布布局、档案资料、政策法规、会议记录以及相关体系等。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的国土资源具有整体性、多样性、地区性等特点,在开发利用、部门地区之间都有着极其复杂的关系。
(二)国土资源管理现状
1、国土资源管理含义
国土资源复杂的特点决定了管理工作的特殊和复杂。因此,在单项资源管理良好的同时,还必须促进资源的综合布局和管理。避免管理漏洞造成的资源盲目开采、放任自由、过度浪费等问题引起的损失。为了完善管理工作,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必须遵循国土资源管理原则:
A、在拥有自然资源所有权和开采权中,资源开采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单位、个人的利益。
B、坚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利用的原则,因地制宜。
根据国土资源管理原则,采用相应的配套实施和法制管理手段,将资源相关生产要素按照一定比例结合成整体,以确保整体功能的发挥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2、国土资源管理现状
据调查显示,当下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制度还不完善。主要原因有:
A、资源使用权和所有权模糊。宪法规定自然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各个政府机构和相应企业有权代表国家行使相应的权利,导致企业、部门、地区因为经济分配产生资源纠纷。
B、资源管理制度欠缺。当下,资源管理部门主要采用的是单一的自然资源划分,进行单项资源管理划分时,造成部门管理冲突。
C、缺乏完善的辅助管理体系。
针对国土资源管理不完善的问题,国家成立了相应的国土资源部门,进行统一管理。但是由于国土资源管理长期落后造成的弊病,各种规划管理图、矿产资源图等都不能形成相应的报表、分析图,进而只能由效率质量不高的手工完成,达不到规范、科学的原则,不能适应科学管理的需要。因此,新形势下,国土资源管理必须采用信息技术。
(三)国土资源管理过程信息技术运用的必要性
1、现实数据标准化要求
数据标准化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准备,国土资源信息以及相关的地理信息是构建“数字中国”的基本框架,对国民经济信息化有着无可厚非的作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法规性很强的工作,国土资源信息化是它最直接手段。为了更好的开展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必须结合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将具体的方法、流程用在系统之中,从而促进国土资源管理现代化、信息化、科学化。
2、工作高效率和结构改革要求
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是技术性、时效性、难度很大的工作,新形势下,信息社会要求国土资源管理更加高效。因此,国土资源管理必须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应用现代高新技术,提高效率。
二、国土资源管理过程信息技术的运用
信息技术是各种数据库和管理系统的重要技术支柱,对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利用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在运用时,必须结合我国国土资源特点进行现代化的发展布局。
(一)加强空间信息技术的运用
目前,我国国土资源使用最广泛的技术是空间信息技术,它主要采用网络通信和计算机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准确获取、储存、传输、管理、分析各种地理空间的信息。RS(遥感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等都是常用的空间信息技术。同空间地理准确定位,快速获取各种信息和特性。目前,我国国土资源管理中采用空间信息技术主要是针对各种灾害的预测,自然资源的调查、分析、开发,大型工程的建设管理、环境污染的监督治理,以及城市的规划管理等。
空间信息技术中,GIS应用最为广泛,它不仅能有效的节省物力、人力、财力资源;还能真实准确的对土地形状、类型、面积边界等土地属性和空间数据进行测量,从而有效的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引入国际先进标准,提高信息技术标准化进程
标准化建设是我国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针对目前国内条件有限的情况,构建全新的国土资源管理标准,必须引入先进的国际标准,让今后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信息技术有章可循。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经验增长,在适当的时候结合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土资源信息技术管理标准,保证各项技术管理科学、高效、合理的运行。
(三)知识挖掘技术和数据仓库技术运用
当前,国土资源管理搜集的数据很多都存在缺陷,有的甚至无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因此,必须采用知识挖掘技术,对相应的数据进行分类和选择,保存使用价值大的数据,一般资料直接存放到数据库中,保证查询时直接通过网页就能查询。
数据仓库技术是对数据进行处理、管理以及存储的新型信息技术,主要针对大量数据的综合管理。我国从90年代开始数据仓库建设,到现在,国土资源管理人员结合相应数据的特点,提出了数据仓库技术,从而保证国土资源信息集成化、信息化,通过计算机连接,快速分析处理数据,保障国土资源管理过程高效完善。
结束语:
国土资源管理过程信息技术运用,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信息技术的实际价值不仅能促进工作正常运行,而且还能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它是高度联系、精细操作、低耗高效的有力保障,通过国土资源数据、信息、管理、储存的综合,从而实现国土资源集中化、智能化,提高国土资源管理的实际效率,推动社会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杨少敏,匡英剑.遥感信息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C].//福建省遥感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暨首届闽赣遥感科技论坛论文集.2009:283-288.
[2] 林涛.地(州)级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实现方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4.
[3]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强化资源整合 立足技术创新 信息技术促国土资源管理新发展[J].国土资源信息化,2009,(6):36-39,42.
[4] 王景龙.论信息技术与国土资源管理现代化[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4):26-27.
国土资源与自然规划范文6
一要政策驱动。要将片区旅游、文化、交通等发展扶贫产业需要的用地计划指标在省内指标中单列,允许旅游用地先征后转,保障工业用地,并开辟绿色审批通道,做到应保尽保。
通过在片区内实行规划滚动修编试点,灵活调整中心城镇土地利用规划,确保《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建设一批面积达到3平方公里中心城镇的用地需求。扩大增减挂钩范围,允许国有企业、矿山建设用地纳入,允许增减挂钩指标全市范围内跨区域调整,通过指标交易方式支持农村发展。将片区内村庄规划的测绘纳入全省基础测绘规划,技术与资金由省统筹安排,开展城乡一体化的新农村规划试点,促进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根据武陵山片区的丘陵地形特点,制定片区内低丘缓坡土地产业开发项目立项统一标准。
二要项目拉动。国土资源部门要以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提升服务发展水平。
以邵阳为例,要加强娄邵盆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申报娄邵盆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项目,拉动全市农业现代化建设;要将新邵龙山金锑矿区列入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区,在邵阳西部雪峰弧形成矿带设立整装勘查项目,建立绥宁县堡顶山地区、隆回县虎形山地区两个地质灾害重点整治区,推动生态环境建设;要加快山世界地质公园项目建设进度,进一步加强山地质遗迹保护,拉动旅游业发展。
三要资金推动。片区内森林、高山草场及世界自然遗产、各类各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约占总面积的76%。生态环境保护是武陵山片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守住的底线。武陵山片区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在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的发展。只有这样的发展,经济才能得到增长,社会才能得到进步,群众才能得到实惠。
在武陵山片区试点工作中,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资金投入应向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倾斜,保护耕地、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省级政府在分配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资金时,要考虑整治潜力、整治难度因素,按现有耕地数量比例分配资金,同时提高丘陵地区投资建设标准。综合考虑生态保护区域面积、矿山历史关闭数量等因素,分配投入矿山环境治理资金。设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基金,加强防灾减灾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完善各类灾害监测网络,提升社会各界的防灾减灾意识。要加大国土资源部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性工作的资金投入,由省级政府对片区内农村土地确权发证、基本农田划定、基础地质调查、数字城市建设等基础性工作统抓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