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流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跨文化交流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跨文化交流研究

跨文化交流研究范文1

中外艺术交流跨文化语言障碍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是人类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也是人类进行抽象思维和描述世界的工具。语言是社会性的东西,它由一个文化的共同体所使用。不同文化的人具有不同的语言体系。语言既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帮助人类创造新的文化。语言是文化大系统下的一个子系统,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独立存在,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在语言学习中对跨文化知识有足够的重视,全面提高语言能力,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流。语言离不开文化,不同文化的语言必然带有民族文化的烙印,蕴含民族文化的内涵。跨文化交流不仅是两种语言的交流,而且是两种文化的交流。文化是人的生存环境。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的土壤。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受着文化的影响,并随着文化的变化而变化。金毅提到,文化是人类自身组成的集体根据自己的美学或哲学观点在认识与改造自然、社会、人类自身及其符号系统过程中所创造与积累的全部成果。每一种文化有一定的语言模式和一定的行为方式,因此,对外来刺激的感受和意义及赋予意义的方式方法会因文化的背景不同而不同。语言是人类广泛运用的、最重要的符号。人类创造和运用符号及赋予符号意义的能力使他同动物区别开来。著名的西方哲学家卡西尔指出:“对于理解人类文化生活形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来说,理性是个很不充分的名称。但是,所有这些文化形式都是符号形式。因此,我们应当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animal symbolicum)来取代把人定义为理性的动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理解对人开放的新路――通向文化之路。”

艺术方面的交流一直是不同国家和民族人民之间相互了解和沟通最有效的工具,但是由于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象征物的东西差异、交流者的语言功底、对人文风俗的了解及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上表达的差异,会存在一定的跨文化语言交际障碍。吕俊先生曾写一本书,名为《跨文化障碍――巴比塔的重建》,主要论述了因文化差异造成的跨文化交际障碍。这本书的名字取得很妙。巴比塔(Babel Tower)是圣经用语,出自《旧约・创世纪》,意为无法实现的空想。洪水大劫后,诺亚的后裔要在示拿平原上建成一座直通天庭的塔。当时人们共用一种语言,互相交流,人多智广,工程进行得很快。上帝对此惊愕不已,于是变乱了他们的语言,使他们无法进行交流。于是通天之塔在一片哀叹中半途而废。(梁晓东,陈运香,张志强,2001:28-29)这个圣经典故表明了语言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了语言文化交流障碍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跨文化交际首先碰到的就是语言不通的问题。即使学过外语,能够用第二语言同说这种母语的外国人进行交际时,仍然不是那么得心应手,障碍仍很多。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习者没有掌握说第二外语的技能;二是对语言差异知之甚少,或是忽略了语言差异而造成了语言障碍,结果难以沟通。

所谓语言差异是指不同的文化个性所呈现出的不同的文化形态在语言层面上的反映。交际者对这些差异缺乏敏感性,又无意识地进行语用迁移,导致了交际失误的频繁出现。如著名英国作家萧伯纳笔下的卖花女一样,当她在语言学家息金斯的帮助下,学到了一口纯正的伦敦方言而摒弃她原来那一连串的土话后,虽很快跻身于上流社会,然而她还是出了许多文化方面的笑话。尤其是在中外艺术文化交流中应注意对目标国家文化习俗、喜好宗教的研究。对目标语国家的文化不深入进行研究,就很难学会对方的语言,就会影响沟通的效果。如在英语文化中,颂扬比比皆是,尤其是艺术工作者们经常会收到掌声和鲜花。面对别人的赞许,你必须学会说:“Thank you!”而中国文化中,谦虚是一个人的美德,对恭维与溢美之言的反应,操汉语的人往往用“否认”或“自贬”的方式。我们往往听到中国优秀的艺术工作者面对赞扬时说“Not at all(这不算什么)”。线性思维的外国友人们就会真觉得你的表演或作品“不算什么”――这就造成了跨文化交际障碍。

针对以上不利因素,要解决中外艺术交流中存在的跨文化语言障碍、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知己知彼,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既了解本族文化,也了解目标文化,及时发现双方差异所在,尽量避免由于文化的不同造成的误解,从而提高交际质量。而在跨文化交际中,至少一方会使用外语,这就要求从事中外交流的艺术工作者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这恰恰是问题的难点所在。在文化习俗上,在价值观念上,在中国可以随便询问对方的工资、年龄及婚姻等问题,而在西方打听这方面的问题将被视为对个人隐私权的干涉。在思维方式上,中国人习惯采用归纳思维方式,而英美人则习惯采用演绎思维方式,比如中国人在阐述自己的观点之前往往先陈述事实,而英美人则开门见山直接表达观点。中西方文化差异使跨文化交际产生障碍。只有不断增强文化差异意识,加深对不同文化的了解,才能突破交际障碍,实现顺利交际的最终目的。

2.寻求共同点。共同点越多越容易拉近交际双方的心理距离,沟通的桥梁也就越多。

3.学会移情。移情是指站在他人的角度、立场看问题。交际中不应该拿某一个文化体系作为固定的衡量标准,只从本族文化出发,臆断对方文化的优劣,而应该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用他人的文化背景考虑问题,并且对文化差异造成的分歧采取宽容的态度,以此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及由此带来的交际失败。

跨文化交流研究范文2

>> 东西方文化渊源对于跨文化交流的影响 跨文化交流中的媒介形象建构与国家形象传播策略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典范 英语电影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运用 迁移带来的跨文化交流与传播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休克” 文化定势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影响 谈英语教学中对小学生中西方文化交流意识的培养 曾妍霏 做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西洋家具: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以开阔的胸怀推进中西方文化交流 琉璃: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 跨文化交流中的“和而不同”原则 英语电影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跨文化交流背景下的中西方禁忌文化比较 浅谈“跨文化交流”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看跨文化广告的传播策略 论林语堂散文创作与东西方文化交流 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打造高品质高等教育 东西方文化交流课程之教学初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 赵琳.论全球化背景下汉英双语播音的价值[J].江西社会科学,2009(7).

[4] 谢玉洁.全球化传播背景下中国电视双语访谈节目现状与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2.

[5] 双语播音[EB/OL].http:///view/9672365.htm#refIndex_1_9790955.

[6] 文卫化,王圆.从美剧的流行看中国观众对外来节目的接收――美剧的中国观众调查[C].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

[7] 韩飞.跨文化语境下美剧制播模式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3(37).

[8] 《加里森敢死队》停播幕后.Vista看天下[EB/OL].http:///index.php/Story/details/news_id/2362/newsc_id/18.

[9] 高焕.影视剧中的跨文化传播――以美剧《越狱》为例[J].新闻世界,2009(9).

[10] YYeTs美剧翻译组招募[EB/OL].http:///announcement/index/view/id/49.

[11] 《越狱》公开登陆中国荧屏 广电总局回应称其违法[EB/OL].http:///ent/ds/dsyw/200703/12/t20070312_10665743.shtml.

跨文化交流研究范文3

关键词:跨文化交流;商务交流;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4-0245-0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的新时代。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日益频繁,经济上的依赖促进了相互的合作与交流。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文化间的差异引起的不同文化的冲突,严重的影响了相互的合作与交流,这使人们认识到,国际商务活动和商务谈判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市场、价格、质量、运输等与利益取向相关的直接因素,还取决于人们的语言、价值观念、民族文化背景、传统的社会观念和行为原则等间接因素(统称为文化因素)。这就要求从事国际商务活动者不但要具备经济、商业知识,还需要深刻理解对象国的文化,文化也是影响国际间经济交往和商务交流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跨文化交际学理论框架下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跨文化商务交际。世界上许多大公司在国际商务活动中都十分重视跨文化交流的研究和培训,许多经贸类大学也都把跨文化商务交流作为学生的必修课。

跨文化交流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才首先由外语教师结合语言教学,引进介绍国外跨文化交流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把跨文化交流理论应用到商务活动的时间研究就更晚。近年来,随着涉外经济贸易的迅猛发展,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不同国家的文化的差异引起的文化冲突对商务活动影响的问题日渐突出,跨文化商务交流的研究和应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出现了不少介绍国外跨文化交流的著作、文章及有关跨文化交流的论文,在高校教学中,除了在外语专业中增加了跨文化交流的内容外,一些院校还在对外经济贸易专业中开设了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课程,以提高所培养的人才在商务交流中的实际交流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部分矿业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在国外寻找矿产资源,参与国际矿业活动,在这些活动中,由于对所在国的文化了解较少,对文化在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出现了不少问题,影响了商业活动的正常开展,甚至影响到两国关系,惨痛的教训使这些企业在实践中认识到了跨文化商务交流中文化因素的作用。其中科蓝煤矿枪击事件就是教训深刻的一例。

科蓝煤矿是在赞比亚南方省锡纳宗圭地区的一家中资企业,近年来数次发生示威和肢体冲撞,发生了致使双方15人受伤的枪击事件。此事不但对在比亚的中资企业影响很大,其影响甚至上升到了两国关系。

科蓝煤矿在经营中忽视了中赞两国的文化差异,导致劳资双方及当地群众的关系恶化。首先是制度文化冲突。由于该国曾长期被英国统治,受西方影响很大,有非常健全的劳工保护法律。科兰煤矿作为外资企业不遵守当地法律并且引发了严重的冲突事件就使当地政府和民众无法容忍了。其次是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冲突,和大多数非洲人一样,赞比亚当地员工的生活习惯是有钱就花,没有积蓄,“理财”观念是过一天算一天,和中国人虑后、储蓄的习惯截然不同。他们没有储蓄,而每天的生活需要钱,在这种情况下该拿到的钱不能及时拿到,他们的不满情绪就可想而知了。其三是不同文化中行为习惯的冲突。非洲人性格外向,喜怒哀乐均形于外,表达诉求的方式比较简单,在其要求得不到合理回应时就容易发展为暴力,以宣泄不满情绪。科蓝煤矿的管理者没有考虑到这种文化差异,从而使一些小矛盾发展为大问题。

综合归纳分析,国际商务交流活动可以从语言、宗教、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几方面体现出文化差异。例如,一国际公司在卡塔尔进行谈判时,由于负责人忽略宗教因素,携带了白兰地准备在仪式上与同事庆祝,结果使公司成为了不受欢迎的公司。又如,一中方企业为欢迎俄罗斯公司的代表团,特别布置了鲜花,可是他们不了解俄罗斯人认为双数是送给死人的,使这次会晤非常尴尬。

在国际贸易中,由于各国国情不同、政治因素不同,对商品的包装材料、结构、图案以及文字标识等都有不同的要求。如阿拉伯国家规定进口商品的包装禁用六角星图案,因为六角星与以色列国旗中的图案相似。就是这样一个文化细节上的失误,导致了贸易合约的损失。

从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出文化因素对国际商务活动的影响,以及了解不同文化差异在跨文化商务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在对外商务活动中应用跨文化交流理论妥善处理不同文化间的冲突,对于提高对外商务交流水平、减少对外商务交流中的矛盾和摩擦、促进对外商务活动的开展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交流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之,在国际商务交往中。如果我们对异文化缺乏必要的认识或学习不够。就常常会出现摩擦,影响国际合作,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因此,在从事商务交际活动时,我们必须具备对文化的敏感性和敏锐性,了解多元文化,掌握异文化与我国文化之间的差异。通过以上对跨文化商务交际中中西文化差异的论述,可以看出,文化差异对商务交际活动的影响是很明显的。我国企业要想在多元文化的国际舞台中取得成功,就必须要在跨文化商务交流中灵活地应对多元文化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常婧.简议文化差异与商务沟通[J].经营与管理,2007(5).

[2]王颜敏.浅析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的文化冲突[J].绥化学院学报,20l1(4).

跨文化交流研究范文4

英语教学语用学语用失误一、引言

在不同的语言中,语言表达的话语形式各有区别。因此,容易出现不同的跨文化交流中的语用失误,通常表现为对于语言表达的理解差异,不同社会环境造成的语言含义区别,外语语言学习者不能充分理解本族语言中的语用含义产生的理解差异等,学者托马斯将以上称为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是造成跨文化中主要障碍的主要原因。相关学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角度对语用失误展开研究:

第一,交际失败研究。相关学者认为交际失败研究主要是指从微观社会语言学角度对自然语言会话进行研究。也就是从语言的表达的节奏、句法、组织以及非语言交际方面存在各种区别问题的特征进行详细的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对主要是针对某一跨文化交流问题中涉及的预料进行定性的分析与定量分析,并对对话者的交谈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结合微观社会语言学理论对交谈的对话风格进行分析,并判断这些区别造成的语用失误。

第二,对比语用研究。第二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对于两种语言之间的不同,从而识别跨文化交流中存在的差异。所以说第二方法主要是属于描述性质的。

第三,中介语语用学研究。在中介语语用学研究中,学习者通常将中介语的语料与母语以及目的语的预料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相关跨文化交流者的母语语用行为与其用于跨文化交流的语言的不同,并主要分析用于跨文化交流的非母语语言受到母语语言的影响。

本文主要通过应用跨文化交际对比语用学的研究手段,对我国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相关学习者的语用失误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相关学习者的语用失误的运用形式,并通过相关语用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最终研究语用失误的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发。

二、语用失误的英汉对比研究

第一,称呼。在交流过程中,交流的双方在某些场景下需要对对方进行称呼,在英语与汉语应用过程中非常常见。但是,英语与汉语的语言中称谓的用法具有一定的区别。在英语语言环境下,基本的称谓形式为“称谓词”+“姓”或者“名”。在高校英语教学中,部分学生存在称谓不合规范的问题。在英语语言环境中,通常对地位、年龄、职称、辈分高于自己的人直接称呼名字。通常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学习者对于这种称谓规则感到一定的?由于。在汉语语言环境下,通过只对自己非常熟悉的人,或者对于地位、职称、辈分低于自己的人才可以直接称呼其名称。但是,在英语环境中交流的双方可以直接称呼对方的名称,但并不表示交流双方具有密切的关系。

第二,问候与寒暄。在交流中的问候与寒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建立交流双方的良好的交流气氛,或者为了实现其他目标通过问候与寒暄进行建立一定先导条件。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很多学习者知道在英语中进行对当前的天气进行讨论是常见的寒暄与问候的方式。但是并没有注意到在英语环境中,交流双方在谈论天气是常常对天气进行一定的评价,而不是简单地描述天气。

第三,感谢言语行为。在交流中,对对方给自己带来的好处通常进行言语行为的感谢。根据相关研究,英语语境中使用感谢言语行为的频率要大大超过汉语语境。

第四,道歉言语行为。道歉通常是指对自己的行为向对方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道歉言语行为的语用功能是对某些无礼的言行进行一定的补救,希望建立并恢复交流双方的关系。根据相关学者研究,如果情景与造成的损失程度是相同的,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道歉的言语行为应该是一致的。但是,在我国相关调查与研究中,美国人进行道歉语言行为的频率是远远高于中国人的。

三、基于语用学的研究

语用学是针对语言语境中使用的学问。其中,包括指示语、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礼貌原则、面子理论、关联论等。语用理论即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社会文化的相对性。根据以上所述,本文认为,可以通过语用学理论对语用失误进行研究,并指出对高校英语教学的启示。

例如,言语行为理论是从行为的角度对语言行为进行分析与研究。当人们进行语言行为活动的时候,语言中具有的言外之意表达了表达者的真实意图。特别地,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非母语语言使用者对于使用的语言之外把握的还不到位,会出现一定的偏差与误解。

而对于间接言语行为方面的理解,实际上反映了对于会话含义的理解。相关学者认为交流的双方的研究交流是具有一定相互合作性质的。也就是说,一次成功的交流实际上参与交流的人员共同合作的成果。为了是谈话的目的得以实现,交流的参与者必须按照一定的准则与要求。通过参与者交流的应该按照关系准侧,质的准则,量的准侧以及方式准则。

四、对于高校英语教学的启示

在我国目前的高校教育教学体系之中,外语教学多半只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大部分教师将外语教学的重心集中在语法与词汇教学上。本文认为,为了避免跨文化交流中的语用失误,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英语实现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通过加强锻炼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突破其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的瓶颈,最终实现减少跨文化交流中的语用失误的教学目标。

从这一角度来看,本文认为,第一,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进行一定的改进,充分认识到跨文化交流过程中语用失误的危害性。第二,外语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从而能够全面地把握英语文化知识,最终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需要根据目前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本文认为,在高校教育中的英语课堂中,不但要加强语言与交流技能训练的力度,还要充分通过图片、投影仪、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新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的课程紧密相连。

参考文献:

[1]Thomas J. 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Applied Linguistics,1983,4(2):91-112.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205-207.

[3]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227.

[4]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296.

跨文化交流研究范文5

旅游是人们暂时离开常住地,前往异地并不会在异地长期居留的活动。随着物资流、信息流、文化流和经济流的不断发展,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逐渐发生着物质的、信息的、文化的相互作用。旅游属于文化交流传播的范畴,旅游的最大动因就是实现地域和文化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伴随着旅游空间的流动而发生着客源地文化与目的地文化的跨文化传播。这种文化传播在国际旅游中得到更明显、更突出的表现,而这种国际文化传播就体现在:

1.旅游者到达目的地对当地文化带来触动在国际旅游中,由于这种长距离、大空间的移动,使得两地在文化氛围中存在较大的差异。旅游者到达目的地后进行游览和活动,一方面,对目的地的经济文化形成一定的认知。旅游者在目的地的各种消费活动带动了当地的经济,但旅游者在当地的无意识性或示效应则对当地文化引起触动,旅游者在目的地传播客源地文化的行为一般是无意识的,但旅游者能够从目的地感受到鲜明的文化差异。另一方面,如果旅游者来自于文化强势的地区,他的旅游目的地是文化相对弱势的地区,那么旅游者在目的地的行为方式就对当地人们形成了一定示范效应。与此同时,随着当地居民从最初对旅游者的欢迎逐渐变成不满,甚至不完全接受和理解旅游者的文化,这种就是跨文化传播障碍的深刻表现。

2.旅游目的地文化对旅游主体文化的影响人们之所以旅游,很大部分就是因为地域和文化之间差异的存在,相对于旅游者对目的地文化的影响而言,旅游者到旅游地旅游,把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及所见所闻带回到客源地,这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在古代,唐僧西天取经,马可波罗行纪等都是对跨国文化进行传播的典型例子。旅游者回到常住地后,向周围的人讲起自己在目的地的所见所闻,这种行为也是有意识的文化传播,但这种传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体现在人们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的局限性,旅游者眼中对目的地的感官及评价不一定是准确的,也不一定是真实的,大多数旅游者通常是按照旅游指南或旅游团的方式去了解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再加上不同旅游者之间存在较大的体验和判断差异,这就使得旅游者在真正了解当地文化方面会产生较大的跨文化交流障碍。

二、国际旅游中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传播中的应用

在发展国际旅游业务中,以语言为载体的跨文化交际和传播得到了广泛应用,语言在国际旅游和文化交流中扮演的基础性角色随处可见,下面就以泰国旅游业为例进行阐述。泰国的旅游业蓬勃发展,在国际旅游行业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泰国旅游业之所以能如此繁荣,除了其具备独特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艺术之外,语言在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语言在泰国旅游市场中的细致体现进入泰国,如果你会一口流利的英语,就可以实现在泰国轻松自由行,无须导游,无论是吃住还有游购,对你来说不会有任何困难;同时,对旅游、文化之类的研究和考察都比较方便。因为,在泰国,各家宾馆、饭店、娱乐场所、学校等都积极使用英语,在英语学习、宣传方面随处可见,杂志、地图册、名片、旅游宣传促销等非常全面,到位。即使是在一些大型的表演或歌舞表演场所,都会有相应的口译。泰国整体的语言能力较强,英语在泰国的熟练运用,在发展本国旅游业,实现跨文化交流和传播方面意义重大,意识强烈,耐人寻味。

2.语言在泰国旅游及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在泰国,所到之处,各种人员基本上都可以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无论是在泰国什么地方,都能给人一种全民英语素质基础较好的感觉,普遍反映出泰国百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强;与此同时,在泰国,无论是电视频道,还是综艺节目,英语类的节目比较多;在很多公众场合,广告牌、指示牌都是双语解释;在著名的景点中,日语、汉语、泰语等宣传册、资料册都有免费提供。由此可见,在泰国,对跨文化交流和传播十分重视,泰国民众在语言方面的能力普遍较强。

3.泰国对语言文化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发展国际旅游与实现跨文化传播相辅相成,广泛的文化交流是世界性发展大势,多元文化交流的挑战也是不可避免的,积极重视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才能让国家的文化融入世界文化的大潮流中。从泰国在语言类课程的设置中,我们可以看到泰国各校将语言教学放在首位,泰国民众在语言方面的应用能力、交际能力和水平方面已逐渐与其国民、国家的生存相互关联,并逐渐达成普遍共识。

三、国际旅游中实现以语言为载体的跨文化传播的建议

1.具备跨文化交流意识发展国际旅游,旅游者是活动的参与者,在旅游者、旅游从业人员及旅游目的地三方中,都应该具备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只有具备了这种意识,在面对异域文化人员时,才能从容应对。随着世界交流的日益紧密,人们每天都在接触各种不同的文化,逐渐形成跨文化的意识,但这种意识并不充分。因此,在发展国际旅游中,应该充分具备以语言为载体的跨文化交流意识。

2.积极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首先,应该有意识地通过各种资料信息,多看多听,多渠道地学习,积累更多直接或间接经验。其次,在接触和了解异域文化的同时,还要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身的文化,尽量做到“移情”思维。不管是来自强势文化区域还是来自弱势文化区域的人,在面对异质文化的时候都不应该迷失了自己的文化,只有从异质文化中反观自己的文化,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对异质文化进行“移情”思维。最后,对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需要在跨文化的实践中进行。一旦到一个新的环境旅游,首先就要学会客观地看待新的事物,跨文化交流就是对异域文化的适应过程,并且促使自己加快适应异质文化的步伐。

跨文化交流研究范文6

关键词:高校英文网页;跨文化交流;Lasswell传播模型

1 引言

随着中国不断融入世界,其与各国的合作与交流越发频繁。中国于各国留学的人不断增多,而各国在华留学人数亦呈快速上升趋势。中国高校定将成为中国与世界交流的桥梁。再者,新一代学生生活在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世界里,网页,尤其是各大高校英文网页亦必将成为向世界展示学校形象的重要窗口,更是让各国学生了解中国的主要平台。但是,目前各高校英文网页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国内研究者已有所研究。

通过知网检索得知,目前研究集中在文本语言翻译方向,指证高校英文网页存在的语言失误,而甚少立足网页这种传播载体,从文化交流或设计角度比较中外高校英文网页。我们认为高校网页的信息传播是一个跨文化交流过程,本文将以跨文化交流角度,试比较中外高校英文网页,克服跨文化交流障碍,以提高高校管理水平。

高校英文网页之目的,毫无疑问,在于使受众获取其所需信息,完成文化交流。这一过程体现着高校的管理水平。Lasswell[1]的传播模型能够很好解释高校英文网页的信息传播过程。他的传播模型(Lasswell’s Communication Model)被许多传播和公共关系学者认为是“最早和最有影响力的传播模型。”[2]他将传播五大要素描述成一句话:Who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To What Effect?在高校英文网页里,这五大要素的所指见下表1.3。

下面解释各要素。中国高校英文网页的受众(Receiver)主要是英语为其母语或官方语言的人士,范勇[3]将这些人分为六个类别:

(1)有意与中国某一高校进行学术合作与交流或开展合作办学的国外高校或其他机构的学者、教师、研究人员或管理员;

(2)有意来中国某一高校留学深造或进修的学生、有意来中国高校当访问学者或研究的国外学者;

(3)在互联网上搜索有关中国高校或中国高等教育信息,以供研究之用的学者与研究人员;

(4)对中国高校的研究成果感兴趣并有合作意向,或有意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投资的企业家或投资者;

(5)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语言文化或高校的访客;

(6)偶然进入中国高校英文网页,出于好奇而浏览高校英文网页的人士。

因为这是一群特殊的受众,他们不熟悉中国社会文化,为了实现英文网页的信息传递功能,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Intention),高校(Communicator)必须排除传播交流障碍,如言文本和网页设置不明。因此高校须选择合乎受众需求的信息类型,确保语言正确,另一方面考虑到网页这一特殊载体,信息还需要以方便合理方式呈现(Message)。

2 样本说明

本研究选择了国内外有广泛代表的30所高校的网页进行对比研究。其中,大陆地区14所:厦门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四川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港台地区4所,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国立成功大学、;国外地区选择东京大学、首尔国立大学以及最有代表性的英美两国的大学,共计30所。

文化交流是一个互相交换或共享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有两个主体,一是施者(Sender),二是受众(Receiver),而后者,是交流的方向所在。为了实现有效的文化交流与传播,那么就需要了解受众。因而,需要获取学生对高校英文网页的认知信息。于是我们对119位留学生作了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浏览过大陆地区高校英文网页的学生中,认为能轻易在网页上找到所需信息的有52%,不能的则高达48%,说明大陆地区高校英文网页设置存在问题,致使不便查找资料;认为网页提供了足量且有效信息的有46%,不能的则超过一半达到54%,说明网页文本设置存在问题。两个问题里,是与否的比率都较为接近,暗示大陆地区各高校英文网页质量参差不齐,有可能含有地区差异。另一方面,浏览过大陆以外地区高校英文网页的学生中,高达93%认为能轻易在网页上找到所需信息,不能的仅有7%;高达95%认为网页提供了足量且有效信息,不能的也只有5%,说明这些英文网页能够有效克服传播交流障碍,很好地实现跨文化交流。

基于上述,可以假设:总的来说,大陆地区高校未能利用好网页载体,将信息有效地以合理方式呈现,完成跨文化交流,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也就是说在Message与Medium阶段,出现了交流障碍。在下面证明假设。

3 问题分析

传播媒介是信息传输的手段。基于互联网的网页是高校信息传播与文化交流的手段。互联网无疑具有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如可运用多媒体与数字技术。匡文波[4]描述了万维网的优势:

第一,可运用多媒体;

第二,拥有可连接多条超文本(Hypertext)的超链接(Hyperlink),使用户可轻易地从一个文本跳转到另一个;

第三,友好(User-friendly)的用户界面。

此外,亦有一些研究者提出网页设计的具体方法或技巧。任孝瑜[5]提及使用超文本的益处:

第一,主要条款可通过超文本扩展;

第二,超文本可制成注释的形式,或链接到其他网页;

第三,超链接可以用来解释一些个人、组织、事件、历史背景等;

第四,超链接可以用来做多层写作。网页主体提供一个框架,而详细的信息可通过超文本进入,因此浏览者可以根据自己所需而决定进入相应的层级。

为了提高管理水平,排除文化交流障碍时,既要考虑到受众特点,同时需充分利用具备上述特点的网页介质以顺应受众需求。若未能考虑周全,则极可能给受众带来不便。

3.1 页面导航

学校网页内信息众多,如前所述,超链接能为信息分类整合提供了便利,一个清晰、简便而又全面的页面导航能使浏览者迅速查寻到所需各类信息。所有被调查的大学网页,都有以功能为向导的页面导航,即是以信息类型为基础的分类导航,如“About The University”、“Academics”、“Admissions”、“Faculties & Departments”、“Research”、“Campus Life”等,这说明在技术上,各高校有能力驾驭网页这一媒介。此种导航能够让那些带着清晰信息需求或熟悉学校的浏览者迅速获取特定数据,然而不一定能向浏览者提供全面且合符其身份的信息,致使浏览者需点击查看多处链接。因而,若以受众为目标,方便交流,那么还应该设置浏览者导航,以弥补或配合功能导航。所谓浏览者导航,是指网页中以“Prospective Students”、“Current Students”、“Faculty & Staff”、“Visitors & Friends”、“Alumni”、“Media”、“Parents”为条件设置页面导航。这种导航以浏览者身份为中心,能使浏览者迅速获得适合自己之全面而详细的信息。关于此种导航,各高校英文网页出现两种情况,如下表3.1。

港台及国外大学英文网页除开东京大学,皆设有浏览者导航。大陆地区大学情况较为复杂,仅有7所大学设有此种导航。其中上海外国语大学英文网页没有设置,反而中文网页有设置;南京大学与北京外国语大学都仅仅设置了未来学生导航(南京大学为“International Student”北京外国语大学为“Future Student”)。地区上,7所中有6所处在沿海经济发达区,1所位于首都,地区差别相当明显。

为何大多数大陆地区高校没有设置浏览者导航来呈现信息呢?文化交流是以人为中心的,受众(Receiver)是目标。浏览者导航恰好符合以人为核心这一特征。在功能上,浏览者导航又能弥补功能导航的不足。共用两种导航无疑能够提高信息传播效率,方便文化交流。我们认为英美大学的导航呈现方式显示了其以平等个人为中心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一历史传统由文艺复兴时期传承至今,港台与日韩文化受英美影响甚大,从而反映到各大学导航呈现方式上,像东京大学这样的也仅仅是个别现象。大陆地区有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以受众为归依的氛围较浅,反映到网页导航呈现方式上就是缺少浏览者导航;而在那些经济发达、开放程度高的地区,平等、服务、受众为上等现代观念更为深入民心,于是这些地区的大学英文网页设有浏览者导航,即使不是很完善,但起码是有了,而位于有平等开放传统地区的中山大学还设有中英文的浏览者导航,这是值得其他学校学习的。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人们会无意识地以自己的文化作为解释和评介别人的行为的标准”。(贾玉新[6])那么,为了最大程度便利跨文化交流,改善网页管理,大陆地区高校应该清楚认识中外不同的历史文化或价值传统,并将认识整合到网页信息呈现方式(也就是Message阶段)上,以免滞障跨文化交流。

3.2 界面处理

网页界面是指人与计算机之间以网络为平台的信息界面,它是一种由非物质化数字设计形态与人进行交互的,这些形态构成元素如色 彩、文字、图形等都表现出了非物质的特性。(廖晔[6])在这里,我们着重分析界面上的文本信息呈现方式。

互联网媒介的特征之一是信息丰富而多样。为了节省时间,浏览者阅览网页的速度远远超过他们阅读印刷材料,他们的阅读焦点主要集中在文本开头(任孝瑜[5])。那么,高校英文网页的文本信息就不能过多了。若信息量大,可加工文本格式,或者可以考虑在网页上充分运用超链接或多媒体来传播信息。

调查中,大陆地区高校英文网页的文本信息呈现方式相较于其它地区出现了以下两种问题:

(1)以大量未处理格式的文本呈现信息

大陆地区高校普遍存在文本信息过载问题,而且文本格式也没有加工,如没有突出重点字眼,设置段落小标题等。如此呈现文本信息无疑会使浏览者不耐烦,甚至产生厌恶抵触情绪,致使无法获取有效信息,那么文本的信息传播功能就无法实现了,更遑论文化交流。

以北京大学英文网站“Admission”下的“Graduation”简介为例 ,页面恰恰是一片没有加工的文本信息,由于文本信息量大(统计显示有541字),网页也被拉长,需要拖动窗口浏览信息,与“简介”一词相当不符。如此冗长地呈现文本确实难以令人有看下去的兴趣。

港台与国外的高校网页也有文本信息多的网页,然而它们会利用两种方式解决问题。第一,设置小标题,并按数字排列,还设置标题颜色,扩大字号,使文本层级分明,另外还用异于标题与正文的颜色强调重点字眼(如香港城市大学);第二,对信息分段概况后,设置小标题,并设置超链接以收纳其下文本信息,且在导航中清晰显示层级(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台湾成功大学等)。除了使用超链接,也有使用Flash收纳文本信息以及设置层级,效果与使用超链接一样,不同的是使用Flash无需再建新网页,可以更高效地在一张网页下显示大量信息而不占用大量页面(如剑桥大学)。

这些高校的信息呈现方式完美结合了浏览者(受众)需求与网页技术,克服了因文本信息过多而带来的信息传播与文化交流障碍。

(2)以汉字呈现文本信息

高校英文网页有一群特殊的受众,他们不熟悉中国社会文化,更遑论汉字。若高校英文网页在呈现信息时出现汉字,浏览者定会十分困惑,那将会阻碍受众获取信息。调查发现,大陆地区各高校英文网页普遍出现汉字,主要出现在新闻(如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留学生办公室网页)与招生入学(如复旦大学外国留学生工作处网页)栏目。而同样使用汉字的港台地区高校英文网页则没有出现此问题。解决语言不通问题是跨文化交流的基础。要解决此问题,改善网页管理水平,需要各高校认识到英文网页跨文化交流的性质,将信息翻译为地道的英文,为受众排除汉字障碍。

根据上述,大陆地区高校英文网页出现上述界面处理问题,并不是因为技术有限,而很大程度上在于未能充分考虑到受众(Receiver)一方的文化传统,如语言,并结合网页(Medium)这一特殊载体来呈现信息(Message)。换句话说,就是高校在受众(Receiver)、网页(Medium)环节上存在失误,高校管理英文网页的部门或人员未能予以重视。

4 结语

高校英文网页的制作必须要坚持“充分考虑文化差异,努力跨越文化鸿沟”这一原则(黄友义[8]),由于中外在信仰、价值观、世界观、意识形态和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上的巨大差异,英文网页信息呈现方式必须要顺应受众的期待、共享知识、信仰、价值观等,总之要以受众为依归,这样才能为受众所理解和接受,避免交流滞障,提高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Lasswell,Harold D,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munication in society[J].Say 24 K -Bahar,2007:215-228.

[2]Pamela J.Shoemaker,James William Tankard,Dominic L Lasorsa.How to Build Social Science Theories[M].Thousand Oaks:Sage Publications,2004:109.

[3]范勇.功能主义视角下的中国高校英文网页中的翻译问题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48.

[4]匡文波.网络传播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9.

[5]任孝瑜.University Webpage Translation:A Mass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16-30.

[6]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