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前景与发展状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产养殖前景与发展状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产养殖前景与发展状况

水产养殖前景与发展状况范文1

1 淡水螯虾的生物学

1.1 栖息环境

淡水螯虾生活适应性强,从河流到小溪,从湖泊到池塘以及沼泽、稻田均可生长。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对环境条件要求也不高,浅水深水,肥水瘦水皆能生存,耐旱力较强,离水生活数天或数周仍能较好存活。

1.2 食性和生长

杂食性,大量摄食水生植物、小型水生动物。相比之下,更喜欢动物性饵料如水生蠕虫、水生昆虫幼体小型甲壳类、软体动物的螺蚬蚌肉、蝌蚪以及鱼肉、屠宰场的下角料等。小麦、玉米面、菜饼、豆饼等谷物饲料以及水生植物、陆生植物的嫩叶,也是淡水螯虾的重要饵料来源。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更是淡水螯虾的优质饵料。淡水螯虾一般生长很快,但不同品种之间有差异,春季繁殖的克氏原螯虾虾苗经3―4个月的生长,其规格可达到50克,符合上市要求。克氏原螯虾的生长温度为14―32℃,最适生长水温为18―28℃。

1.3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因种类的不同而异,但大多数是夏末秋初,有些种类却是在秋季,冬季产卵,春季孵化。一般为一年性成熟,大部分种类一年繁殖一代,有的种类在条件适宜情况下,可产生两代。淡水螯虾为雌雄异体,抱卵的母体一般多隐居石下或洞穴中,不爱活动。时雄性抓住雌体,将精排至雌体腹部腹面,卵产出后附于附肢上,腹部弯曲,保护卵子,又不停地扇动腹肢,造成水流,保障胚胎发育的供氧,经2―3周孵化,幼体孵化后不经任何变态即与成体相似,攀附母体附肢上1―2周,两次脱皮后才独立生活。

2国外对淡水螯虾作为渔业资源的发展状况

北美是淡水螯虾种类最多的地区,约有300多种,它已成为重要的水产资源。早在1880年美国就已从事淡水螯虾的捕捞生产,捕捞产量连年增加。到1960年美国就开始了养殖业,并且发展迅速,现养殖产量已占美国甲壳类养殖总产量的90%以上。养殖种类主要是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此外,还有原螯虾属Pacistacus、太平螯虾属Pacifstacus和叉肢螯虾属Orcenectes的一些种类。养殖方式有大水面粗养,池塘精养,虾鱼混养和稻田轮养等。单产水平一般为:稻田养殖1000公斤/公顷,大水面粗养1000~2000公斤/公顷,精养4000公斤/公顷。淡水螯虾售价随质量、季节和地区不同而异。在美国,每公斤鲜虾约为0.9~3.3美元,去壳虾肉的售价为鲜虾的10倍左右。

欧洲开发淡水螯虾的资源也很早,早在1870年,芬兰便开始出口螯虾。60年代后,瑞典、芬兰、法国、英国、奥地利、意大利、德国、波兰和苏联等国家都从国外引进抗病力强的优良种类,还大力恢复本国的淡水螯虾资源。70年代初,波兰淡水螯虾的年产量超过5万公斤。80年代初,西班牙的年产量已达到200万公斤,西德和法国的年产量也都在100万公斤以上。由于欧州市场的需求量很大,故每年仍要进口5000吨以上。1987年,仅瑞典就进口了3000多吨。

3 国内开发淡水螯虾养殖的目的意义和发展前景

3.1 提供优质的蛋白食品,改善人们生活水平

虾历来是人们喜爱的水产品,我国人口众多,对虾的需求量很大,但水产养殖虾类却很少,主要有南美白对虾、青虾和罗氏沼虾,其产量远远满足不了人们逐渐提高的生活水平。淡水螯虾是中国东北三江平原沼泽区(地处北纬46°-48°)较重要的水生甲壳动物,其味道、营养均可与著名的河蟹相媲美,是当地群众喜食的水产品。虽然可食部分比例少,但蛋白质含量高。有报道,100g螯虾肉中含蛋白质达58.5%,且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必须氨基酸。因此,开发淡水螯虾的养殖可以改善人们的结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还是高值经济鱼类和野生动物(如水禽等)的优质饵料与动物饲料蛋白源,这在特种养殖业日益发展,动物饲料蛋白源又显不足的今天,开展淡水螯虾的人工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3.2 有效利用渔业后备资源,减少资源浪费,维持生态平衡

淡水螯虾个体大,适性强,生长快,繁殖率高,其生活适应性非常广,从溪沟、河流、湖泊、池塘到沼泽都能生长。淡水螯虾食性很广,饵料极易解决。1978年Monot等学者认为,淡水螯虾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它能直接将水草和外源有机碎屑转变成动物蛋白,具有较高的能量转换率。华中农业大学魏青山(1985)指出,武汉地区克氏原螯虾的食物中植物性成份占98%,其中主要是高等水生植物及丝状藻类。我国平原地区的湖泊有着丰富的水草资源,如能合理放养和捕捞,有利于生态平衡,可提高湖泊渔产量。

3.3 市场前景分析

水产养殖前景与发展状况范文2

(一)专业设置与“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发展适应性分析按照“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和“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关于产业发展的目标要求,我校与之相契合的专业有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动物科学、动植物检疫、食品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法学(海商法)等10多个等面向海洋的本科专业,占学校现有专业的20%左右。

(二)专业设置与区域支柱产业适应性分析按照《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做强做大电子、机械、航运物流、旅游会展、金融与商务、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六大支柱产业,我校与之契合的有电子信息类、机械类、交通运输类、物流管理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旅游管理类、经济学类、金融学类、计算机类等近30个专业,占我校现有专业的45%左右,从比例上看,学校目前的专业设置和分布与区域支柱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基本相协调,但这些专业中,背靠产业支撑、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或不可替代的专业仍显不足,缺乏大规模多对象的协同合作,合作的规模较小,影响力不足。

(三)传统通用专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分析根据厦门统计局的《2012年厦门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2012年,全市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817.07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增幅呈稳中有升态势。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是25.21亿元、1374.01亿元和1417.85亿元,分别增长0.4%、12.6%和11.7%。产业结构从上年的1.0:51.1:47.9调整为0.9:48.8:50.3,二产比例略有下降,三产比例持续上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区域经济建设中心任务是不断推进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两岸金融中心、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大陆对台贸易中心“一区三中心”建设。突出发展金融商贸、航运物流、会展旅游、科研文教等现代服务业。学校与之相对应的专业中,具有影响力的专业数量不多,有些专业存在特色不明显的问题;部分专业的办学力量还不强,主要服务面向和功能定位不清晰。

二、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学校专业结构调整对策思考

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学校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对学校专业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专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是关系到学校长远发展的大事,学科是专业发展的根基,学科与专业是“源”与“流”的关系,新一轮的专业结构调整必须坚持“融合、优化、发展”的总原则,以理顺专业关系为出发点,整合资源,将有利于做强一级学科的相关专业,以及服务对象相近、相互支撑的专业相对集中,使调整后学院的专业建设任务及服务面向更加明确,形成集中度较高的专业群体,推动学科专业为区域经济服务。

(一)增设新专业,调整改造老专业,凝练特色,提高学校专业发展与区域经济重点发展领域的契合度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结合学校现有基础,增设相关新专业,调整专业发展方向,推动专业与社会的对接,提升专业的社会适应能力。一是做强海洋工程、海洋技术及相关学科,以适应福建省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和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需要。根据“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关于产业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学校的发展定位及办学特色与优势,应当积极培育为海洋产业发展服务的新兴交叉学科,大力培养适应福建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海洋经济强省建设需要的海洋经济、海洋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及装备制造等人才。根据相关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调查研究预测,在建设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的过程中,航道设计与施工人才、深水港建设人才、引航人才、港口机械装卸技术人才、航运经营与管理人才、航运金融保险人才、航运信息研究分析人才、物流经营管理人才、海事法律人才、航运网络经济人才及邮轮经营管理人才等11类复合型人才为建设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的急需人才。学校可结合以上人才需求,量力而行的增设新专业,如结合学校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水产养殖学及地理信息科学及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等专业多年来的办学优势,增设海洋科学、海洋工程与技术等专业,结合学校海上专业及机械类、能源动力类及土木类专业的办学优势,增设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等专业。二是强化特色,在现有专业中凝炼涉海方向。如结合厦门游艇基地建设,航海技术专业可增设游艇驾驶方向,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可增设游艇设计制造方向;结合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对人才的需求,经济学类专业可增设航运经济、航运金融保险方向等;按照厦门市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与国际邮轮母港发展规划以及海洋旅游迅速发展对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在加强酒店管理方向和休闲与海洋旅游方向专业建设的基础上,旅游管理专业可增设邮轮经营管理方向;电子信息类专业可结合学校海上专业优势,发展海上通导方向,培养航运信息研究分析人才;结合福建是海洋大省,水产资源丰富的地域优势,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可增设水产品加工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增设渔业机械方向和港口机械方向;结合福建省建设海洋强省的策略,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可增设水上运动休闲方向等。三是加强对传统通用性专业的调整、融合,积极探索新的增长点。对传统通用性专业要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进行适当的优化和调整,如结合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对人才的需求,法学专业可增设涉外法律方向的课程;应用心理学专业可增设增设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等;结合英语专业毕业生全国总体大量过剩;但结构性供给不足,尤其是高层次、复合型的应用型外语人才供给不足的现状,可增设翻译方向等。此外,对于某些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专业,可进行撤销、归并或调整。

(二)整合资源,搭建专业平台,增加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专业间的相互支撑,形成若干个优势学科专业群按照“集中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将全校带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基础性的资源和平台统一集中,优化重组。创新体制机制,实行开放式运行,面向各学科、各专业的师生和社会人员开放使用。各学院、学生可以根据课程和项目的需要申请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和加入各种项目,尤其是各专业实验室在完成本专业课程和项目的基础上应接受其他专业学生的使用申请。同时鼓励各平台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和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开展对外服务,以增加平台的利用率、使用效益和提升社会服务的能力。结合“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和“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项目,依托学校重点学科和工程研究中心,打破学院壁垒,搭建“海上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能源与动力工程、航运经济与管理、机械工程、海洋环境工程、电工电子”等学校层面的学科支撑平台,发挥优势特色学科的引领、辐射作用,通过学科的交叉、综合、渗透和延伸,促进专业结构调整,从而形成优势突出、特色明显、相互促进、布局合理的专业体系,带动专业群甚至整个学校实力的提高。

(三)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专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在对专业进行调整和改造的基础上,更要强调专业内涵的建设,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专业内涵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学校要在建设国家级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同时,遴选建设一批校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形成三级建设体系,以专业内涵发展和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为依据,强化特色,通过课程体系的整合、重组,建立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同时,鼓励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开展专业课程改革,及时、大胆的吸收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鼓励创新和实践,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能够扬长避短,办出特色,以满足行业、产业集群发展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水产养殖前景与发展状况范文3

[关键词]渔业保险渔业保险经营主体渔业保险法规北海市

一、广西北海市渔业保险的现状

北海市地处广西南端,北部湾东北岸。北海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捕捞的龙头,全区70%的渔船都集中在北海市,渔业也是北海的传统优势和支柱性产业。2007年北海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104.26亿元,比上年增长3.04%。其中渔业产值为54.36亿,占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的52.1%。水产品产量98.28万吨,比上年增长1.81%。随着渔业的快速发展,北海渔民对渔业保险的需求也更为迫切。中国渔业互保协会北海分理处下辖电建、地角、港管和涠洲等5个代办处。截止到2007年底,辖区共有大小渔船8700多艘,其中220kw以上大功力渔船2200艘,渔业人口28万人。近几年来,该分理处在上级渔业主管部门、业务部门和当地政府部门的正确指导和支持下,认真结合北海实际,充分发挥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真抓实干,努力开拓渔业互助保险,使参保渔船和渔民数量逐年提高,互保费收取额也逐年增长,2007年互保费收入突破了320万元。

二、北海市渔业保险存在的问题

1.渔业互保投保率低,覆盖面不全,应对风险能力差

北海市渔业互保十几年实践证明,互保为北海渔业生产发挥了一定的风险保护神的角色。但是,这种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据中国渔船船东互保协会北海分理处的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北海渔船拥有量达8500多艘,其中小型渔船约4000艘,中型(包括以上)渔船4500多艘,长期活动在海上作业的渔民更达4万人。可在这样庞大的数字背后,参加互保协会的渔船竟不到600艘、渔民也不足2000人。绝大部分渔民群众和中小型渔船未加入渔业互助风险保障体系。渔船投保率仅为应保渔船的13%,渔民投保率不足5%。而农业部渔业局的统计数字显示,同期我国海洋捕捞渔民和20马力以上机动渔船入保率达22%和25%。

2.保险意识淡薄,意外事故时有发生

应该说一个地区的渔业保险发展状况也取决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渔民保险意识。目前北海市渔民的收入普遍不高,2007年北海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334元,而农民纯收入仅有3846元。当地“多子多福”的传统生育观念又根深蒂固,家庭的生活和教育支出有很大压力。因此,大部分渔民不愿意够买保险或无力承担保费支出。一方面,北海市渔民不愿买保险或无力购买渔业保险;另一方面,北部湾传统渔场的意外事故却时有发生。这二者形成了强烈反差。近几年来,北海渔船在北部湾传统渔场遭到越南武装舰船抓扣的事件时有发生。据新闻报道,2005年9月23日,广西北海市“桂北渔82018”号和“桂北渔63055”号渔船在北部湾海域传统渔场作业时,遭到越南两艘武装船只的追赶和枪击。2007年7月4日,桂合渔80151号渔船在我国南沙传统疆界线内海域(东经112°18′,北纬5°40′)生产时,被马来西亚炮艇无理抓扣,船上10名船员被判监禁6个月,渔船被没收。此外,渔船的火灾以及碰撞事故也时有发生。

3.缺乏切实可行的地方性财政扶持制度

渔业保险是具有很强外部性的准公共产品。高赔付率、系统性风险、信息不对称等特点,导致渔业保险的“市场失灵”,必须得到税收优惠政策才能产生有效的制度供给。与发达国家大幅度补贴渔业保险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政府对渔业保险的补贴历来非常有限,对农业保险(包括渔业保险)的税收倾斜力度还非常不够。目前,北海市政府还没有出台针对渔业保险的地方性财政扶持制度,渔业保险难以走快走远。由于渔船海上作业的高风险,渔业保险赔付率非常高,所以北海市尚无一家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渔业保险业务。

4.地方性的渔业保险法规亟待建立

目前,北海市还没有对渔船和渔民保险做出相应的规定,地方性的渔业保险法规仍是空白。由此引发船东和渔民投保率低,风险意识淡薄。一旦发生意外事故,渔船等财产和渔民的生命安全都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风险补偿,不利于当地的渔业生产和社会稳定。相比之下,渔业发达的广东、浙江等省对渔业保险均有注明,如《浙江省渔业管理条例》规定第二十五条:渔业船舶所有者或者经营者应当为海上从业人员办理人身保险。

三、推进北海市渔业保险的建议

1.建立健全渔业互助保险

针对北海市渔民投保率低,应对风险能力差的问题,渔业互保机构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渔民的利益为出发点,树立“诚信”原则,在渔民遭遇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损失后,能够主动、迅速、合理地给予经济补偿,充分体现渔业互保协会对广大渔民的关怀和温暖,力争在三年内将渔民和渔船入保率提高到30%以上。渔业互助保险机构要以对渔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行业自律,强化内部管理,规范和完善各项制度,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要发挥互助保险扎根基层、面向渔民、服务渔业的优势,协助政府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搞好渔民安全知识普及、引导渔民配备安全设备、倡导渔船编队生产,增强渔民自救能力和互救意识;协助做好灾害紧急救助,在灾害发生后,迅速开展定损理赔工作,尽快帮助受灾渔民恢复生产生活。

保险意识淡薄是阻碍北海市渔业保险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从北海市渔业互助保险发展的实际出发,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对广大渔民群众的安全教育力度。北海市相关渔政工作部门可以利用伏季休渔的有利时机,对渔民进行海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安全操作技能和渔业安全法律法规的培训,进一步增强渔民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海上自救与互救能力,逐步提高渔民整体安全生产的素质,确保渔船安全生产,扎实推进“平安渔场”、“和谐渔场”建设。宣传形式可以多种多样,2007年浙江省举办了“互保杯”渔民安全知识电视总决赛,题目涵盖水产品质量安全、渔业互保、渔船安全生产方面的知识,要求参赛选手必须是一线的渔民和养殖户。既普及了渔业安全知识,又有趣味性,使他们受到了很好的教育。这种模式,北海市是可以很好地借鉴的。

2.抓住机遇,积极争取开展政策性渔业保险试点工作

政策性渔业保险是今后我国渔业保险的发展方向,农业部也在积极推进政策性渔业保险试点工作。自2005年以来,上海、浙江、广东和海南等省市在渔业互助保险基础上,以渔业互助保险机构为载体开展了政策性渔业保险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政策性渔业保险工作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当地渔业安全生产的风险保障力度,得到了渔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赞同。渔船、渔工入保率也有明显提高,2006年1-11月份,共有1381艘渔船和12834名渔民参加了政策性渔业保险,获省财政补贴201.7万元。自2006年4月起,浙江省嵊泗县开展了政策性互保试点工作。近两年来,该县的渔工雇主责任险投保面达到了98%,渔工投保由原来的人均2份提高到目前的人均10份以上,有效提高了渔民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也减轻了政府部门灾后经济补助的压力。北海市政府可以借鉴浙江省舟山市等渔业发达地区开展政策性渔业保险的成功经验,抓住机遇,积极争取地方政策、财政支持,开展政策性渔业保险试点工作,逐步建立政策性渔业保险制度。3.加大地方财政支持力度

由于渔业本身属于弱质产业,经济效益不高,商业性和互的渔业保险,单靠保险的收入难以支持其自身的良性循环发展,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和制订特殊的政策保护措施,如实施针对投保渔民的保费补贴和针对承保机构的业务费用贴。一方面:北海市地方财政应针对渔业保险提供相应的保费补贴,吸引渔业生产者投保,并通过自愿投保与法定投保相结合的方式,扩大投保范围;另一方面,除了保费补贴外,政府还可以向经营渔业保险的机构提供一定比例的业务补贴,以提高其偿付能力,增强经营积极性。2004年宁波市象山县政府专门拨出200万元用于支持渔业保险,当年该县的渔业保险工作硕果累累。参加渔业人身保险人数由2004年的7736人上升到2005年的10002人,渔船保险由2004年的不足70艘上升到2005年的1891艘。至2005年底,全县参加渔船财产保险的渔船达2366艘,共收取保费933万元;参保船员45075人,收取保费1853万元。共理赔3145起,理赔款1228.7万元。他山之石尚可攻玉,那么象山县的成功经验则更应该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甚至是创新。针对目前北海市水产养殖险的空白,地方政府应当“两头扶持”:养殖户购买保险时,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商业保险公司理赔达到一定风险警戒线的时候,政府在资金上也将给予相应的扶助。

由于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政府批准启动的一个沿海开放经济区,国家对其发展规划有许多扶持和优惠政策。除了对渔业保险进行补贴外,北海市政府还可以向有关政府部门争取对经营渔业保险的承保机构实行一定的税收优惠,如减免渔业保险承保机构的营业税。因此,如果政府对经营渔业保险的承保机构实行一定的税收优惠,如减免承保机构的营业税,那么承保机构的税收负担就大大减轻了,商业性保险公司经营渔业保险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4.尽早出台地方性渔业保险法规

国外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保险理论认为,渔业保险同渔业本身一样,带有明显的公益性,经营渔业保险不能完全以盈利为目的,其政策目标应与国家农业财政政策相一致,以为渔民提供风险保障,提高渔业劳动生产率、保证食物供应、稳定市场及确保渔民生活水平等为最终目的。当前,我国渔业正处于一个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但同时也面临加入WTO后竞争加剧的挑战。为了贯彻国家“依法治渔,以法兴渔”的渔业方针,我国应当对渔业保险的管理体制、发展资金进行立法保证。同时,对于渔业保险的经营主体、参与主体、收益主体及相关的权利义务进行立法加以规范,并立法鼓励商业保险机构进入渔业保险。为了尽快改变目前北海市渔业保险无法可依的现状,北海市人大应组织渔政、工商、海洋与渔业局、保监局、互保协会等有关单位和相关专家在依据我国《保险法》、《渔业法》等法律规定,并参照舟山、宁波等地级市制定地方性渔业保险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北海市渔业保险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管理机构和相关职能,加强监督管理,引导渔业保险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琼:我国渔业保险的现状及其对策[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6)

[2]徐英:政策性渔业保险初探[J].上海保险.2005(10)

[3]孙颖士:论渔船船员风险和渔业保险[J].中国渔业经济.2006(2)

[4]孙祁祥郑伟:经济社会发展视角下的中国保险业——评价、问题与前景[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6.p92-p98

[5]王晓波:中国渔业保险模式构建与发展探索[D].上海水产大学,2005

[6]郑辉:我国政策性渔业保险机制研究——以宁波市象山县为例[D].同济大学,2006

[7]魏华林林宝清:保险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p29

[8]虞国柱王国军:中国农业保险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水产养殖前景与发展状况范文4

关键词: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成效;启示;

福建省安溪县产茶历史悠久,是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乌龙茶之乡”。改革开放以来,安溪县各级政府立足得见独厚的资源优势,围绕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目标,制定了茶业产业化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极富特色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道路。为此,福建师范大学经济法律学院99级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李建建和何荣天两位老师的带领下于2000年7月3日至7月10日前往安溪县进行了实地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同学们听取了安溪县茶果局局长蔡健明,祥华、长坑、大坪、西坪等乡镇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的报告和情况介绍,走访了12位当地茶农、茶商,5家当地较有规模的茶叶生产企业,召开数次小型座谈会,较为深入地了解了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的做法与成效,掌握了安溪茶业发展状况的第一手材料。本文是对这次调查情况和我们的思考做的初步总结。

一、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的做法和经验

安溪县地处闽中戴云山脉东南延伸部分,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多数为粉砂性的红壤、黄壤,土层深厚酸性强,属于亚热性气候带,太阳辐射强,热量充足。山高雾多,泉甘土赤,得天独厚的茶叶生产条件加之悠久的种茶历史,精湛的制茶工艺,优良的茶叶品种,孕育了茶业王国的“天之骄子“,使安溪成为“中国乌龙茶之乡”。

改革开放以后,在泉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下,安溪县委县政府贯彻中央、省、市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大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加强对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宏观调控,努力实现茶业产业化经营,主要做法与经验有4个方面:

1.以市场为导向采用多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

农业产业化必须依托一定的载体——生产经营组织形式。适宜的组织形式是农业产业化顺利发展的基本保证。安溪县逐步打破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形成了多元化的组织形式:

①科技型企业十基地十农户型:大坪绿色食品工程有限公司是福建省首家集研究、生产、加工、销售高山绿色食品富硒乌龙茶为一体的股份合作有限公司。公司与所在地安溪大坪乡政府协作,与当地茶农合作,在千米海拔高山上建立了万亩绿色食品茶园基地,既是公司原料基地又是国家教育部食品工程研究中心的一个原料生产基地。

②同业工会十农户型:同业工会在政府部门的协助下,联合农户建设10万亩成片的铁观音基地和6万亩乌龙茶“绿色食品”基地,并指导茶农统一管理茶园,举办各种形式的茶叶促销宣传活动。

③收购站十农户型。安溪县和各乡镇都设有茶叶收购站或农贸市场,每逢“墟日“或茶季,茶农都会将毛茶运往收购站,直接与茶商进行买卖交易。随着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990年西坪镇已建成全省最大的乌龙茶交易市场——茶叶中心市场,长坑乡正在积极建设长坑茶叶市场,中国乌龙茶都——安溪全国茶叶批发市场也已竣工。收购站十农户型正在向专业市场十农户型转变。

2.围绕茶业产业化,培育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经营所依托的组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在其组织体内,必须建立起一个核心部门——龙头企业,以发挥其对生产、流通的组织管理与利益协调作用。龙头企业一头联系农户、生产,一头联系市场,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能否发挥龙头企业的组织协调功能,能否保证龙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是理顺产业化组织体内经济利益关系,推动农业产业化的深度和广度发展的关键所在。安溪县现有茶叶精制加工企业400多家,国有、集体、三资、个体等经济成分并存,其中年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已达50~60家。国有企业安溪茶厂在全县设立22个茶叶收购站,年收购毛茶5000多吨,加工销售带动农户2万多户。①众多不同规模的茶厂有效地调动了茶农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增效,茶农增收。

3.通过科技兴茶,促进了茶叶产业化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育成熟,产品的竞争最终取决于它的科技含量,加大产品的科技含量,用先进的科技来培壮扶持主导产业,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安溪县提出“科技兴茶“的战略口号,各乡镇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科技培训班。如西坪镇邀请农科院和农学院以及县茶果局有关专家、教授、农艺师授课45场次,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88期,参加听课人数达到12350人次。安溪茶厂针对原有设备老化,不能适应新的生产要求的情况,投入大量资金,分期分批进行技术改造,引进高科技含量的设备、技术。如引进国内最先进的拣梗设备——电脑茶叶拣梗机来拣剔茶梗;斥资30多万元建立茶叶农残检验室和理化审评室;与厦门大学联手开发“乌龙茶水分自控系统”等。县政府与科研单位联合建立三大基地:与国家教育部食品工程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合作的国家产学研工程高技术产业化项目——高山无公害优质茶园;与省市县各级科研机构合作的可持续发展高优茶业系统调控应用技术及良种示范基地;与南京林业大学合作的富硒茶研究生产示范基地。

4.宏扬茶文化,健全市场流通服务体系。

占领市场是产业经营的命脉,农产品顺畅及时地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并实现其价值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之一。安溪县做足茶文章,宏扬茶文化,大力提高安溪茶的知名度并积极拓宽销售渠道。由茶叶行业工会协调,组织全县茶叶企业到国内外大中城市举办“茶王赛”,茶艺表演和茶叶产品展销会,开办茶艺馆,建立连锁店,并以举办“中国茶都(安溪)茶文化旅游节首届安溪铁观音”等活动形式来扩大品牌影响和市场。

二、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的成效与不足

安溪县茶业产业化经营已取得了显著成绩。安溪县已连续三年被评为福建经济“十佳”县市。1999年,该县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值、财政收入分别比1990年增长6.63倍,7.3倍和6.34倍,年均递增率25.34%,26.51%和24.73%。②全县农业基础得到加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2000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6.6亿元,比上年增长6.1%。③

从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来看,实施茶业产业化经营是巩固与发展茶业的可靠措施,也是提高茶业比较利益,实现茶业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有效途径。它实现了茶业生产市场化,专业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加快了全县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经济跃上了新台阶。

1.解决了市场与农户的衔接问题

农业产业化通过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可把分散的小农户有效有机地组织到主导产业、基地建设的整体系统之中。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采取多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使企业与农户,生产与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提高了农户生产的专业化程度,而且使农民产前计划有指导,产中服务有保障,产后销售有渠道。通过一体化经营,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农产品的比较利益,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增强了抵灾抗险的能力。

2.立足地方优势,促进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形成地方特色产业

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全县农业经济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具体表现为:①立足本地优势,形成了以茶业为主导产业的农业经济结构。安溪茶业发展规模居于全省首位并在全国产茶县中居于前列,被省政府定为全省三个外贸茶叶出口基地县之一。现已有茶园25万亩,年产量1.35万吨,产值3亿元,加工、销售附加值6亿元,从事与茶相关行业人员60万左右,占全县人口的60%,④②主导产业带动型的产业化模式使农村经济格局逐步形成区域性产业群体。安溪从特色产业茶业入手带动了印刷业、交通运输业、加工业、机械工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的产业群、产业链。③拓宽了农业的原有结构。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得农业超出了初级生产范围,拓展了其与非农产业的纵向和横向联系。横向上,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不同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建立新型伙伴和联盟关系,将商业与农业结合起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纵向上,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将农业与工业结合起来,可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农业效益。

3.建立了农产品销售网络,拓展了农产品市场

农业产业化的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促进了农产品销售的专业化,起到了农户与市场的衔接作用,对于农产品市场的开拓有显著功效。安溪茶业产业化经营使得其茶业销售网络在90年代初步形成并日益扩大。安溪茶叶主要内销往本省的漳州、厦门、泉州地区,广东的潮汕地区,以及台湾、香港地区。外销集中在东南亚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和东亚的日本,每年为国家创汇2000多万美元。目前,正在进一步开拓美国、欧洲、南美、澳大利亚和非洲市场。

农业产业化是在农业专业化高度发展,农业实现高度分工协作的基础上产生的。而当前我国农业专业化总体水平不高,市场体制和市场机制还不完善,各种经济成份和社会组织形式的利益关系还不协调,真正严格意义上的农业产业经经营形式还较为少见。安溪茶业是1985年茶叶经营体制改革后才真正迅速发展起来的,产业化的提出更是才短短几年时间,所以几年来虽取得很好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如龙头企业实力不够强,名牌战略实施不力等不少困难与问题。仍需当地政府、农户、企业团结协作不断努力。

三、安溪茶业产业化实践的启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各项政策、制度及环境的巨大变革,加上信息科学技术的普及,农业产业化的进程无疑会加快。安溪县以其特色产业——茶业为主导产业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形成自己的特色经济。此次的安溪之行,引起了同学们对于如何实现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也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1.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

在当前我国农村基础上,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通过合适的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吸引分散的农户参与到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流通等部门结合起来,形成农业产供销、产加销的一体化经营利益共同体。根据农业各产业特点,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因产业制宜,选择恰当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可以采取相对松散型的联结方式,如“公司十农户”、“工厂十农户”型,这种模式比较适应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在这种形式中,公司与农户之间仅是一种简单的契约性商品买卖关系。可采用紧密型联结方式,这种方式往往带有专业合作性质,通过利润纽带或产权纽带(如股份制)等形式把企业和农户,把产供销、农工贸联结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企业是生产经营的决策者、实施者,负责生产经营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并向农户提供农用生产资料和负责产品的加工销售,农户则按企业的要求生产,成为产业化中的“原料车间”,参与企业的最后利润分配。在发达地区,及有较大规模的龙头企业的地方往往采用这种形式。这样做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也可采用半松散半紧密型的联结方式,由企业与农户共同建立生产基地,企业负责提供种苗、技术、销售等服务,农民负责基地的生产管理,双方一般签有协议成合同,企业按保护价收购,使农户利润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这种形式比较适合我国目前的农业发展水平,畜牧业、水产养殖业、部分经济作物种植业都可采用此形式。

2.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十分重视对龙头企业的培育和扶持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龙头企业是关键环节。那些大(规模大、带动面大)、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多(多种所有制、多种形式),基础雄厚、辐射面广、劳动生产率高的农产品加工、销售和科技开发等企业,往往能带动一种或几种农产品的综合开发。龙头企业的强弱和牵动能力大小,直接影响产业化经营的规模与成效。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必须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特别是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形成合作金融、商业金融和政策金融,互相配合、分工合作的新型农村金融体制,增强农村金融机构为农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服务的功能。要切实采取措施鼓励农村金融机构为龙头企业提供贷款,建立农业产业化贷款担保基金,为龙头企业的贷款提供担保;可以利用证券市场融资功能,将现有的一批已形成一定规模,效益良好、具有发展前景的农业企业推向股票市场,利用股票上市所募集的巨额资金,进行多种样式的农业产业化开发。政府应当在税收、土地使用、市场准入、财政贴息贷款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发展。

3.农业产业化经营应当重视品牌战略,积极扩大出口

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日益临近,中国农产品将面临国际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同时也面临着一次难得的机遇。要把握好机遇,迎接挑战,必须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十分重视品牌战略的实施。当今世界商品消费已进入品牌消费阶段,品牌是致胜之本。培育品牌,实施名牌战略是农业产业化的迫切任务。实施名牌战略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有特色、杜绝以次充好,树立良好的质量形象,它既是保证产品质量,建立企业信誉的一种措施,又是拓展市场,推动企业发展的一种手段,也是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种办法。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只有树立具有特色的名牌,加强宣传,扩大经营规模,才能成为左右国内市场和占领国际市场的巨头。

4.农业产业化经营应当重视科技进步

科学技术进步,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起着重要作用。首先,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提高农产品品质,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符合要求的原材料;其次,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品结构的不断升级换代,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持续的发展动力;再次,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生产能力和加工水平,提高劳动生产力、扩大加工规模,带动农业生产上规模、上档次;最后,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不断改良农业产品品种,调整农产品结构,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提高农业比较利益,提高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实现农业的科学技术进步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①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开发工作,鼓励上规模的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协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②加强现代农业良种开发推广工作,与农科院所、农业院校建立协作关系,引进名优特水果、蔬菜和粮食品种,建设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养殖、水产养殖、花卉栽培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推动农业技术进步。③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要通过农业技术人员的“有偿承包”等形式,调动农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使农业技术推广落到实处。④加强农业适用技术开发推广工作,适应市场细分化的需要,加强农产品新品种和加工业的适用技术开发推广,着重发展市场潜力大、加工增值多的产品、运用技术,并向方便化、工程化、功能化、专用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5.农业产业化经营要重视发挥政府作用

政府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作用,同时,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也是政府职能转化的过程。政府应当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制定完善相关的扶持政策、搞好基础设施,做好产业发展规划,维持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以保证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其次,政府要站在大市场、大流通的高度,调动各方面的力量,组建起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市场信息网络,及时捕捉复杂多变的市场信息,为分散的农民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服务保障。再次,地方政府要做好农业产业化的招商引资、产品展销、技术引进等服务工作,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还要正确处理政府行为与农户(企业)自主经营的关系。农业产业化要真正面向市场,真正做到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要求安排生产,保持生产与市场的动态一致性,就必须避免政府代替农民(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决策,避免政府干预过多,包揽过多。此外,规范政府行为,切实制止乱设卡、乱收费、乱罚款等“三乱”行为,真正减轻农民(企业)负担,也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要条件。

注释:

①④安溪县茶果局:《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福建省安溪县安溪乌龙茶简介》。

②《2000年福建年鉴》第340页。

③《2000年福建年鉴》第177页。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征、李建平、郭铁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纲领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2.杜梅萍:“九五”留给“十五”的最大课题——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前线》2000.4。

3.谭静:农业产业化研究进展综述,《中国农业经济》1996.10。

4.董雅珍:农业产业化经营与我国农业现代化,《江淮论坛》1996.6。

5.张开华:试论农业产业化的一般规律及政策导向,《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7.6。

6.王书芳:农业产业化:又一次经营制度的创新,《探索与争鸣》1997.11。

7.陈昭峰: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制约因素研究,《调研世界》1998.2。

8.李刚、赵华安、李新香、阎方台:加快培育高素质经营型农民的若干问题,《农业经济问题》2000.7。

9.沈筱敏:我国传统农业的分化与现代农业的成长,《农业经济问题》2000.4。

10.刘建华:立足闽东情发展农业产业化,《福建经济》2000.8。

11.邓大才:浅论农业政策的非农偏好及矫正思路,《福建论坛(经社版)》2001.1。

水产养殖前景与发展状况范文5

世界银行在项目中开展的社会评价(Social Assessment)实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世界银行在项目中进行社会学研究的时间并不长。“1974年,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在世界银行仅处于一实验性部门的初级职员位置”,他们在世界银行从事处于边缘地位的有关社会学的工作。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台了有关非志愿移民方面的导则OD4.30 Involuntary Resettlement。之后,在涉及士著居民(少数民族)方面又出台了OD4.20 Indigenous Peoples。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社会学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从1998年起,世界银行视社会评价与技术分析、财务评价、环境评价等具有同等重要的、在项目准备阶段必做的内容,从此社会学研究被制度化了。

国内与项目相关的社会学研究主要有三方面:(1)在有关西部的研究中已涉及了这方面的问题,如关于三线企业与当地经济发展问题、资源开发与地方发展问题等等;(2)国内重大工程项目近几年开始了社会学研究,如三峡项目和前期准备中的南水北调项目都有一些社会学家在参与;(3)国内学者从事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亚洲开发银行贷款项目中的社会学研究或社会评价研究。

由于社会评价是与项目结合起来进行的,所以对大部分社会学工作者来说还比较陌生。在项目实践中真正从社会学学科视角去分析、阐述的并不多见。有鉴于此,笔者根据自己对社会评价的理解及多个项目的社会评价实践,从社会学的角度透视社会评价。

一、社会评价的涵义与功能

1.社会评价的涵义

什么是社会评价?在汉语中,社会评价可以有多种理解。为了能准确阐述社会评价的涵义,先明确什么不是本文所指的社会评价。

(1)社会评价不是公众评价(public opinion)

这是最一般意义上的用法。一个事件发生后,特别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事件发生后,大家议论一番,评价一番,即为“社会评价”。显然它不是本文所指的社会评价。

(2)社会评价不是经济评价的剩余

国内工程界在对项目进行经济评价和财务分析时,在可计量的经济分析之后再加个尾巴,分析一下项目的“社会效益”。这个“社会效益”通常是经济效益的剩余物,是属于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效益。比如,“方便人们的生活、促进地方发展”等等。潘家铮反对工程界的“上马概算”(注: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两院院士潘家铮在《有关“南水北调”的补充汇报提纲》一文中指出:“在计划经济时期,工程界有个痼疾,即为了争取工程上马,有意压缩概算,取悦上级,等开工后再补加,美其名曰先上马后加鞭。反正工程已全面展开,国家不可能停工——停工损失更大。这种概算称之‘上马概算’。改革后虽有变化,但未必见得毛病已经根除。……回忆三峡工程论证时原概算较低,经过详细论证补充,并根据物价上涨情况折算到1990年水平后,算出的静态投资较原提数字有成倍增加。”chinawater.net.cn/CWR-Journal/2000/08/04.html.)。其实“上马概算”忽略或压低的有硬成本,但“社会成本”更容易被忽略或压低。

(3)社会评价不是纯粹的社会学学术研究

从事社会学或社会科学研究的专家做社会评价容易使社会评价成为学术研究。社会评价需要学术性(注:就社会评价所需要的学术性,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1)要有新的发现。项目是不同的,与项目相关的社会方面也有差异,并且项目中的社会现象往往比较隐匿,必须有科学发现与探索的精神,才能有所发现。(2)要有创新。工程设计往往有规范可依,但是社会评价除了一些基本的原则,实际上没有条条框框。有所创新,项目才会得到改进和完善。),这样每个项目的特点才有可能把握,相关的建议才有可能具有针对性。但是,由于社会评价是服务于具体项目的,因此,如果所进行的社会评价脱离具体的项目,即使它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它仍然是一个失败的社会评价。

目前,对什么是社会评价存在多种不同的理解。如有人认为社会评价是应用于项目社会分析的一种方法,应用于整合社会信息与利益相关者参与项目的设计与实施的一个过程。也有人将社会评价定义为系统的调查(systematic investigation)。根据笔者的理解,社会评价可以定义为:以项目区人口及相关人群的社会发展为基本的出发点,综合应用社会学、人类学及其它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系统的实地调查,分析项目中的重大社会事项,从社会方面给出项目是否能够成立的基本判断。如果项目可以成立,则需要给出项目实施过程中重大社会事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社会分析,提出相应的社会发展策略与建议,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实现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发展。社会评价是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在项目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2.社会评价的功能

一般认为社会学有三大功能:描述、解释和预测。社会评价的功能主要体现在预测方面,它的终极目标是做好项目。塞尼反对A.R.拉德克利夫—布朗认定的社会学家,“他的专门任务是提供以科学的方法收集和分析得来的管理者能用的知识”的观点。他强调社会学的应用价值,“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工作局限于提供资料不是一大美德。当然制定行动方案和制度不是项轻松的责任,但是对发展方面的社会科学家来说却是相当关键的,因为我们要作出有价值的贡献”。社会评价就是社会学在项目中的应用,它把项目放到较为一般的社会系统中去分析和考虑,既要考虑项目自身的效益,也要考虑项目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公平公正问题。概括起来社会评价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1)给出项目是否能成立的基本判断

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一般思路是:先要考虑技术方面的可行性,再考虑经济上是否合理,然后再考虑其它方面的因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项目,在社会方面可能存在隐患。如某国的一个大型工程,由于在可行性研究时没有考虑种族问题,在建设时出现了种族冲突,最后不得不停建,损失惨重。社会评价的介入从社会的角度给出项目是否能成立的判断。如果不能成立,投资者可尽早退出项目,避免风险;如果项目可以成立,则将提供相关的建议,使项目得以完善。

(2)实现项目的社会发展目标

通过社会评价,消除项目中潜在的社会隐患,减少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降低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实现项目的社会发展目标。如国内早期的一些水库移民,由于当时特定的历史原因,移民的生活、生产没有解决好,移民问题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果在项目实施前能够正常地开展社会评价研究,上述问题完全可以避免。

(3)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社会评价有助于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消除潜在隐患,降低项目风险,因而使项目产生稳定的、良好的经济效益。世界银行的一项统计表明,对项目进行社会学研究大大提高了项目的经济回报率。它对已完成的57个项目进行了统计:30个项目进行过某种形式的社会分析,平均获得18.5%的经济回报率,27个项目没有或几乎没有社会分析,经济回报率低于9%。

二、社会评价的方法

社会评价的基础是社会学的一般理论与方法论。(注:一些从事社会评价的人常常感到工作无从开展,希望社会评价能提供“标准的”或“通用的”方法,象财务评价或经济评价那样的可供套用的公式。这是一个很大的认识偏差。我认为社会评价不可能提供公式化或标准化的方法供社会评价专家使用。社会评价成果不是工厂化生产的“标准件”,而是接近于手工作坊生产的“手工产品”。能够从事社会评价的前提条件是具备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的基本训练。只有掌握了基本的社会学理论与方法,才有可能应对千变万化的社会评价对象。国外流行的新方法固然重要,但这些新方法大都可以还原到社会学原有的研究方法。试图依赖国外流行新概念、新方法来完成社会评价研究,那只能是本末倒置。)在实际的研究中,具体采用什么方法是根据项目具体情况来决定的,社会学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在社会评价中都有可能被采用。另外在项目社会评价实践中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研究方法,如利益相关者分析、公众参与等。概括讲,社会评价方法可以分成两大类:案头工作(desk review)和实地调查。

1.案头工作

案头工作包括对项目的熟悉、理解和通常所作的文献研究。

熟悉和理解项目。项目的类别很多,范围很广,涉及许多专业知识,理解项目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当然,社会评价专家所需要的知识是为社会评价服务的,而且仅仅是将专业知识视为做好社会评价的背景。

收集、研究历史文献。收集项目区的地方志书,以求得对项目区历史发展面貌的一般理解。有少数民族的地方还需要收集民族志方面的文献,以熟悉了解少数民族的历史与变迁情况。

收集统计数据。收集项目区有关省(区)及县(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统计数据,以及有关的人口普查及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以对近期项目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收集以往的调查成果。收集其它学者在项目地区进行的实地调查成果。它们是社会评价人员在短期内了解项目区基本背景的重要工具,也是经济快捷的办法。以往的研究还可以为社会评价研究提供了可直接利用或相互印证的材料。

2.实地调查

实地调查的内容包括社会学所有可能的方法,如观察、访谈、座谈会、问卷调查等。这些具体的方法在社会调查教科书中都有介绍。至于具体采用哪些方法,则取决于研究目的与具体的项目。

田野工作或田野研究(field study)的方法源于人类学,社会评价在借用田野工作方法时,与通常的学术研究有所区别。人类学家用一年或更长的时间来理解一个社区的文化,主要是通过参与性观察来了解研究对象,而社会评价往往用几天甚至更短的时间,通过观察、访谈、问卷、座谈会等方法去理解社区的基本情况,了解居民的基本态度和看法。这种短时间的田野研究方法又被称为参与性农村评估法(Participating Rural Appraisal<PRA>)。

此外,在项目社会评价的实践中,逐渐探索出一些比较专门的方法,如协商(Consultation)、公众参与(Public Participation)(注:协商、公众参与通常被视为社会评价的基本内容。但是,笔者认为这些内容本身具有方法或方法论的意义。这些方法与国内所倡导的群众路线是一致的。)等。根据笔者的经验,协商与公众参与是通过对项目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动员,使他们获得有关项目的信息,了解项目,并对项目的准备与实施提出其看法、建议,从而使项目的设置更为合理、公平和公正。

三、社会评价的基本内容

一般来说社会评价包括以下一些内容。当然具体的又会因项目而异。

1.项目社会影响分析

找出项目对各个方面可能产生的正面或负面影响,并作客观、公正的分析。以往的项目建设发现,有些单位或个人为了争取项目上马,把项目可能产生的正面影响分析得很透彻,而对负面影响不进行客观、详尽的分析。这样做往往会给项目带来后遗症。社会评价应避免这样的做法。

2.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分析

项目建设打破了原来自然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利益平衡,形成新的利益群体结构。哪些群体是受益的,哪些群体是受损的,或哪些群体在哪些方面是受损的、在哪些方面是受益的等等需要进行分析。如果因为项目的建设而受到损害,如大坝工程中,上游居民的土地被淹没,则需要考虑采取相应措施以消除受损群体的不利影响。

3.土地与居民生计

土地制度是一项非常基本的制度,在中国农村更是如此,因此理解土地制度对理解项目和了解项目区的利益群体关系非常重要。理解土地制度应考虑这样三个层面:(1)国家法律规定的土地制度;(2)历史上或习惯上存在的有关土地的规则;(3)还没有上升为通行的法规或政策,但已在应用的一些比较成熟的惯例(Practice)。

土地的征用问题是项目社会评价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土地征用往往还与移民相联系,如大坝项目,由于水库淹没大量土地,引发移民问题。社会评价需要考虑:是否可以不征用或少征用土地;土地征用将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采用什么措施来减少因土地征用而带来的不利影响。

调查居民的生计模式是了解项目影响人群所处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手段。经济发展水平越低,居民对像土地这样的自然资源依赖程度越高。相应地,所采取的减少不利影响的措施就要考虑这些特点。同时,居民的生计模式反映了居民在生产技能方面的特点,是设计移民安置办法与改变项目影响人群就业门路的重要依据。

4.项目机构(Institution)

社会评价所说的机构是指与项目有关的各种组织及其运作机制,是实现项目发展目标的手段。项目机构的分析与设计包括:(1)具体项目承办组织,也即借款人,如企事业单位,它负责项目的建设与管理,同时也是还款人。在当前中国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时期,项目承办者的所有制性质往往会成为机构设计的难点。(2)项目管理机构,一般为项目管理办公室,进行有关的协调工作;有些重要项目,还在项目管理办公室之上,成立由政府有关部门组成的项目领导小组,以进行更有效的管理与协调。(3)与项目相关的组织机构,比如,中国工程建设中出现的移民主要是靠行政部门来推动的,这样行政机构(包括行政机构的延伸如村民委员会、居委会)及其运作能力对项目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影响。

5.少数民族发展

如果项目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或项目影响人群中涉及少数民族群体,则应对少数民族历史与发展状况有比较详细的了解,在项目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少数民族的特点与要求,项目应有助于少数民族人民与地区的发展。

6.结论与建议

社会评价必须作出该项目就社会方面看是否能够成立的基本判断。如果能够成立,并且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或困难,则需要对这些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有人提出了做好社会评价的四项标准,关键的还是看社会评价是否最终能完善项目的设计,有利于项目的实施。

四、社会评价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应用前景

通过社会评价这个工具,社会学在项目中的应用跨出了可喜的一步。但是,项目社会评价目前仅仅处于一个起步阶段,项目对社会学的需求与实际所做的工作差距很大。这与目前对社会评价的认识及从事社会评价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关。社会评价在中国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项目业主对社会评价的价值认识不足

国内从事项目决策和管理工作的人员大部分有工程的背景,少量有经济学的背景,一般看重可计算的“硬”世界,涉及社会方面的难以量化的软内容,容易被忽视。笔者在从事某项目的社会评价研究时,曾不止一次地听到一位领导这样表述:你做的社会评价主要是给××银行看的,我们看不懂;只要通过××银行就可以了,我们不会有什么意见。但在实际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非常需要社会学家参与的。就说机构的设置,由于中国还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转轨时期,机构的定位、设置都需要反复斟酌的。如果简单照搬计划经济的模式,项目很难有良好的经济回报;若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理想类型来设置,太脱离当地的具体实际,也很难能使机构有效运作起来。

2.社会评价专家的素质有待提高

因为社会评价的工作刚刚起步,社会评价专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目前社会评价专家的来源主要有两部分:社会学专业出身和工程技术专家出身。社会学专业出身的人,优势是对项目中的人、群体及制度等方面有很强的理解力,弱点主要是对项目缺乏深刻的理解。每一个项目都会涉及许多专业知识,在目前中国文理分科的教育体制下,让学文科出身的人去了解技术事项,有一定的困难。工程技术出身的社会评价专家的优势是对项目背景的了解比较容易,但缺乏社会学基础理论与研究方面的训练,把握不准千变万化的社会现象,见“硬”不见“软”。

3.国际发展机构的规范与中国国情的结合问题

到目前为止,在中国进行社会评价研究的主要还是国际发展机构的贷款项目。国际发展机构在涉及项目的社会方面都制定了一些规范,如世界银行的政策(policy)、导则(directive)等,在具体的项目社会评价中也形成了一些可行的惯例(practice)。这些规范及惯例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但也有一些做法与中国的国情并不是很吻合,甚至在一些敏感性领域还引发了政治冲突。因此中国的项目一定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去研究。(注:匿名问题就是一个例子。按照社会学研究方法的一般规则,公布受访者的资料时要给予匿名,社会评价也不例外。西方的专家一般认定,只有匿名,资料的真实性才有可能得到保证。但是,根据我自己的调查经验,受访者并不是总是期望被匿名,或者说匿名对受访者并不总是有益的。匿名的要求实际上暗含了这样的假定:领导与群众、项目业主与项目影响人的利益总是对立的。但是事实上并不总是如此。我们在进行“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项目社会评价”的问卷调查时,有不少学生主动把自己的姓名写到问卷上,对问卷的开放性问题上作了认真回答,反映了他们的情况。事后我们了解到:学生写上自己的姓名,以示负责任的态度,并希望能将自己的意见向上反映,在可能的情况下获得信息反馈。笔者在“中国水产养殖业良种发展项目”的农村调查时,有些农民群众愿意跟你聊天,他们不但不回避而且愿意有领导出席,这样他们的愿望就有希望通过比较快捷的途径得到反映和解决。在这种场景下,项目办工作人员和地方干部的参与,就成了多方人士参加的协商和讨论会。这样的协商与讨论常常能获得有价值的社会构想。)

总之通过社会评价或类似社会评价这样的手段,社会学在项目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有大量的重大项目在建或将要建设,为社会评价展现了广阔的舞台;另一方面,重大项目越来越具有综合性,在一些硬技术被克服以后,社会因素日益成为项目的难点。社会学在项目中的应用是否能被外界接受和承认,除了需要加强与外界的沟通与对话外,关键是看社会学能否在项目中真正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文集》,群言出版社1999年版。

[2] 林耀华主编:《民族学通论》,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3] M·塞尼:《发展机构中的社会学工作:世界银行经验》,陈阿江等译,《国外社会学》1999年第3期。

[4] 陆学艺主编:《社会学——中高级读本》,知识出版社1991年版。

[5] 潘乃谷、马戎主编:《社区研究与社会发展》,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6] 社会评价课题组编:《投资项目社会评价指南》,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版。

[7] Asian Development Bank,Guideline for Social Analysis of Development Projects.

[8] Chen Ajiang 2001,Social Assessment of China Aquaculture Breed Improvement

Project.

[9] Michael Cemea,Putting People First-Sociological Variables in Rural Development,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