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技术服务内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理信息技术服务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理信息技术服务内容

地理信息技术服务内容范文1

[关键词]测绘地理信息 产业 发展 建议

中图分类号:s-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165-01

地理信息产业是以现代测绘和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地理信息开发利用为核心,以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应用、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新型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市场前景好、吸纳就业能力强等特点。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加大对地理信息产业的扶持和培育力度,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开发地理信息资源及技术服务产品,提高地理信息应用水平,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实力,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群众生活品质、保障国家安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突出企业主体作用,政府通过营造环境、创造条件,助推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人才建设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以人才建设为支撑,结合地理信息大项目建设,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坚持规范管理与广泛应用相结合,加强服务和管理,加快形成规范有序的地理信息市场秩序,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前提下支持企业大力开发地理信息资源,促进地理信息资源高效、广泛利用。

二、发展方向

(一)大力发展卫星导航定位与位置服务。结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民用化应用,改造升级卫星定位连续运行综合服务系统,完善卫星定位基础设施,提升卫星定位系统综合服务能力。大力开发应用导航定位及位置服务相关产品,推动导航定位及位置服务与通信网、互联网、物联网的融合发展,促进地理信息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物流监控、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二)加快发展航天航空遥感技术及应用。充分利用国家航天、航空对地观测系统,积极开发低空、地面数码影像获取系统,提高遥感影像数据获取、处理及开发应用能力与水平,进一步丰富地理信息数据资源,提高信息数据现势性。加快遥感影像数据和技术在经济建设、社会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促进遥感产业的发展。

(三)着重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理信息技术。结合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地理信息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鼓励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自主创新和地理信息技术集成,大力开发智能化地理信息高端软件和系统集成产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改变目前大型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主要依赖国外的现状。

(四)进一步开发地图地理信息文化产品。充分发挥地图作为文化承载与特殊表现形式的重要作用,不断创新地图表现形式,大力开发品种丰富、功能完善、形式新颖的地图产品,提高地图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

(五)加强发展测绘服务业。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改造传统测绘服务业,提高测绘服务的效率与质量,实现测绘服务的转型升级。积极发挥测绘服务在规划、资源调查、工程项目、经济建设等方面的基础保障作用,促进测绘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发展措施建议

(一)加快产业发展基地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平台。进一步提高基础测绘生产、测绘与地理信息科研、地理空间数据服务、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测绘基准数据处理服务等基础性保障水平,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提供统一的定位基准、空间框架和基础地理信息服务。

(二)着力提高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服务保障水平。加强基础测绘工作,进一步丰富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提高地理信息数据的现势性。加强对基础测绘成果脱密、应用的政策研究,正确处理数据保密与开发应用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向地理信息及相关企业开放地理信息资源。通过“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和政府部门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地理国情调查监测等重大项目,带动和促进地理信息及相关产业发展。加强地理信息数据分工采集、动态更新和交换共享与业务协同,集成整合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与地理空间位置有关的信息数据,促进地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促进地理信息产业的科技创新。发挥重大科技专项的引领作用,实施产业重点领域创新发展工程。增加科技投入,整合科技资源,大力组织开展科技攻关,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鼓励地理信息及相关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对外合作,鼓励知名地理信息企业来我地区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研发和生产合作,提升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水平。

(四)大力扶持地理信息企业发展。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掌握核心技术、市场占有率高、引领作用强的地理信息产业龙头骨干企业,积极支持知名地理信息企业在地区设立研发中心、地区总部。

(五)扩大地理信息企业的合作交流。建立地理信息企业的交流渠道,定期举办地理信息产业高端推介会,搭建地理信息企业之间及行业与社会之间的沟通平台,着力推介地理信息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扩大地理信息产业的社会影响,增强竞争能力。

(六)进一步规范地理信息市场。加大地理信息市场培育,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地理信息项目招投标制度,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营造公平、开放、有序的地理信息市场环境。加强地理信息安全监管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地理信息保密安全监管水平,维护国家安全。

(七)制定完善政策法规与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编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重点领域和措施。实行适度宽松的地理信息企业市场准入政策,严格规范公益性事业单位和经营性事业单位的市场准入。完善地理信息安全保密政策,促进地理信息资源广泛开发利用。制定完善地理信息技术标准,健全地理信息产业标准体系。加快建立全面反映地理信息及相关产业的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加强产业信息统计和工作。

地理信息技术服务内容范文2

关键词:数字乡镇 ; 地理信息系统

Abstract: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analysis of the digital villages and towns based 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For explaining it better, they are firstly introduced that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and the digital villages and towns . Then It is introduced that the analysis of the digital villages and towns based 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 And specifically it is explained with the example .

Key words: GIS; digital villages and towns

中图分类号:C9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数字乡镇”一词来源于“数字地球”、数字中国和“数字农业”。随着数字农业与农业信息化的不断深人,数字化的内容也延伸到了乡镇、村等基层区域 。数字乡镇其本质就是建设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并在此基础上深度开发、整合、应用、交流和共享乡镇的各种信息资源,对乡镇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信息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以及辅助决策的技术体系。最终建立完善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信息化社区, 实现全乡镇政府、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一数字乡镇建设的重要性

乡镇是党政、经济、社会等各项实际工作最稳定的基层涉及到全国80%的人口,是宏观和微观工作的结合点,是最基层的行政管理单位和社会生活区域,国家的各项工作都要通过乡镇政府去落实。所以,通过信息技术去提升乡镇的建设和管理水平至关重要。信息技术在乡镇一级政府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数字乡镇”的建设,将可极大地提高政府管理的能力及水平同时也为政府提供了新的管理思路、模式和方法。“数字乡镇”不仅对政府、公众及企业带来很大的方便,同时对政府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数字乡镇”是信息化建设的理想状态和终极目标,它可以帮助实现乡镇的跨越式发展,达到优化乡镇功能,提升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并最终实现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在乡镇信息化过程中,选择“数字乡镇”建设作为乡镇信息化目标,既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乡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

由于乡镇在人口结构、组织结构、管理结构上的特殊性,上级政府的的信息化建设,如“数字城市”、“数字区县”都完全不能取代“数字乡镇”的建设。我们必须针对乡镇的特殊性量身定做出一套专门的体系。

二数字乡镇的框架设计

“数字乡镇”是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信息化乡镇管理、农业技术服务系统是实现农业生产的信息驱动、科学经营、知识管理、合理作业、促进农业增产的高技术系统。“数字乡镇” 涉及农业信息化的方方面面,经过分析研究后认为、数字乡镇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七个组成部分、十六个应用系统,它们构成一个统的整体。

三个层次为:信息基础层、综合应用层、综合决策层。信息基础层主要有公用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和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将建立一个无缝、集成的地理空间数据和服务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数字乡镇空间数据框架、空间数据协调管理,更新与分发体系和机构、空间数据交换标准、元数据等。公用信息基础设施平台中还包括法律、法规、政策以及技术标准等。综合应用层是行业数字化框架.其主要内容有:面向政府和面向社会的公众应用系统。综合决策层是跨行业、跨区域的综合性应用框架,它是构筑在基础层和应用层之上的智能化系统。通过建立一系列应用模型,运用智能化的信息技术,在前瞻性方向上不断保持良好的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率。以获得乡镇的可持续发展。

七个组成部分为公用信息基础设施平台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信息资源管理中心政府娄应用公众类应用政策法规规章及管理制度、技术标准及各种应用规范。

十六个应用系统分别是:乡党委办公系统、乡行政办公系统三维展示与查询系统、乡镇特色旅游信息系统、地面监测网络系统、遥感监测信息系统、乡镇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水资源与水利设施信息系统、乡镇规划与监控信息系统、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农作物产量预测分析系统、污染物削减分析系统、农作物栽培信息系统(包括田间信息采集)、科技教育信息系统、信息与咨询网络系统、乡镇地理信息系统。

数字化乡镇体系要横连农村经济各产业及国民经济有关部门,纵连省、地、县各级部门和农村基层单位,要能全方位、多层次地获取和提供全面反映农村经济运行经济情况,覆盖农村经济科技社会领域的各类信息,建立起技术手段先进的省、地、县、乡、村全部联网运行的农村信息体系。

三基于GIS的数字乡镇分析

1研究区范围与土壤现状

研究区属于石屏县宝秀镇的许刘营等9个村委会集体所有和赤瑞湖部分国有,研究区建设规模为1521.03公顷,其中耕地面积有1409.9公顷(其中水田面积有1275.92公顷,旱地面积有55.83公顷,水浇地面积27.87公顷,菜地面积50.28公顷),园地面积2.04公顷,农村道路用地面积有14.26公顷,农田水利用地面积有18.56公顷,田坎面积有76.27公顷。

土壤是指具有肥力的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是各个自然成土因素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产物。研究区范围内土壤主要是潴育型冲积性水稻土,土种主要为浮泥田,成土母质为板岩、石灰岩冲积物,土层深厚,耕作层厚度平均在50cm以上,养分含量丰富,保水保肥能力强,质地适宜,一般一年两熟,适种作物广,是发展粮、烟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理想土壤,其理化性质见表3-1。

表3-1研究区土壤理化性状

2 该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

矢量化操作,线、点类数据及区域边界等开始进入系统。但由于系统和人工的因素造成了一定的误差,对已矢量化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图形编辑、投影转换、误差校正,形成区(多边形)文件,得到云南省石屏县宝秀镇数字乡镇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如图3-1)

图3-1 宝秀镇数字乡镇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通过现状图,对研究区现状图进行分析。

1)从矢量图中做DTM分析。得到下面图形。(图3-2)

图3-2 宝秀镇研究区格网立体图

2)对地类面积进行统计。

图3-3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统计图

3)将输出的属性数据导入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如表3-2)

表3-2 研究区现状结构简表 单位:公顷

四总结

“数字乡镇”建设是我国“数字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建设方向。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数字乡镇”建设的研究,简单的实现了“数字乡镇”综合信息的应用,具有地图查询、土地利用查询统计、农副业统计等功能。如果要完全实现基于GIS的“数字乡镇”建设,还应该从政府角度出发,研究区域内企业数、土地属性、耕地面积、房屋数量和占地面积等各方面的信息,要求能够实现乡镇的可利用土地的性质、面积,需拆迁建筑的位置、面积、补偿费用等数据,从而实现科学决策。

参考文献

[1] 承继成,等.数字城市——理论、方法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 阎正.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标准化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3] 尹朝阳.用MAPGIS编制土地利用的方法.测绘通报.1999(6):36-38

地理信息技术服务内容范文3

本报综合消息11月5日,工信部电信管理局下发《关于启动天津、海南移动用户号码携带试验的通知》,要求从2010年11月22日零时起正式启动天津、海南本地网面向移动用户的号码携带试验。这意味着酝酿多年的携号转网工作,将正式进入执行阶段。

目前,天津、海南移动用户号码携带试验相关网络调整、平台建设和流程测试工作已全面结束,内部用户前期试用进展顺利。按照此前披露的携号转网试点工作规定,从11月22日起,天津、海南将同时启动携号转网试商用。其中,天津为双向转网,即除了TD用户之外,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2G 用户、3G 用户以及中国移动2G 用户之间,可以相互携号转网;海南为单向转网,即除了TD用户外,只允许中国移动2G 用户携号转网到中国电信、中国联通。

据了解,由于携号转网涉及计费、结算等诸多事项,因此天津、海南两地携号转网试点将只在两省市内进行。也就是说,天津用户携号转网只限于天津本地移动网间,海南用户携号转网只限于海南本地移动网间。

与此同时,携号转网的携出方运营商在受理用户申请时,若出现条件不符者,可以拒绝用户申请。条件不符包括:实名制用户机主身份信息不符、用户与携出方运营商签约时间未满、用户与携出方运营商有欠费或账务不清等话费纠纷、申请业务的号码为已停机的号码、SIM 卡已丢失、携出方运营商网络故障等。

新闻评论:携号转网正式开始,以后运营商抢用户的优惠措施将会越来越多,广大用户再也不怕“被绑定”。

国产高性能计算机获得广泛应用

本报讯11月2日,国家863计划信息领域办公室召开了“高效能计算机及网格服务环境”重大项目成果会。科技部党组书记李学勇和发改委、教育部、中科院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

本次会集中展示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在千万亿次高效能计算机、网格服务环境、高性能计算及网格应用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其中包括:每秒4700万亿次的天河1号高效能计算机系统研制成功;依托中国国家网格的工业仿真优化应用社区正式开通;中国国家网格软件CNGrid GOS 4.0版正式。其中天河1号峰值性能每秒4700万亿次,Linpack性能每秒2500万亿次;网格软件CNGrid GOS 4.0支撑了中国国家网格的运行和应用的开发,在世界上同类软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次会还展示了中国国家网格服务环境在飞机设计、铁路运输、气象预报、新药研制,水利信息、天体物理研究等应用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这些成果标志着我国在高效能计算机及网格服务环境领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李学勇表示,高性能计算是具有战略重要性的前沿技术,科技部将继续支持这方面的研究。李学勇希望从事高性能计算研究的科技人员更深入地领会、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的精神,使高性能计算在支撑云计算、三网融合和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发展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新闻评论:研制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能计算机,对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举办巡展 英特尔狠推MeeGo

本报讯(记者 李敬)11月5日,以“开源 • 开放 • 共推互联计算”为主题的英特尔“2010年MeeGo中国区开发者研讨会”系列巡展活动正式启动。这是英特尔携手产业合作伙伴基于英特尔架构推动下一代智能手机、上网本、平板电脑、车载信息系统等硬件创新的同时,立足于开源MeeGo操作系统,加快软件及应用创新的重要举措和实际行动。巡展旨在携手更多国内开发者和软、硬件厂商,共同推动MeeGo的发展。

巡展活动从北京首发,并将登陆上海(11月9日)、深圳(11月11日),覆盖开发者和软、硬件厂商比较集中的地区,通过主题演讲、技术讲座、产品展示等形式,传递MeeGo特性和优势、开发工具和最新技术更新等信息,面向移动互联和开源社区,为广大开发人员搭建学习、沟通、社交的平台。

“只有开放式的操作系统,才能更好地促进开发者创建、发明和创新。”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兼英特尔中国软件与服务事业部总经理梁兆柱表示,“MeeGo平台自以来,因其开源性和开放创新的特点,得到了众多开发者和硬件、软件厂商的支持。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MeeGo生态系统旺盛的发展势头,众多合作伙伴已经基于MeeGo平台打造出了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和应用方案。在即将到来的个性化‘互联计算’新时代,无论从开发者还是从终端用户的角度来看,MeeGo都将成为互联终端设备和应用创新的首选。”

据透露,预计MeeGo 1.2版将于2011年4月推出。英特尔认为,MeeGo软件生态系统的成长为开发者社区提供了信心,并带来丰富的终端用户体验。英特尔将继续深化与国内外软硬件合作伙伴的合作,协力扩大MeeGo生态系统,共推“互联计算”新愿景。

新闻评论:英特尔不遗余力推广MeeGo,移动互联的竞争大戏将越来越有看头。

焦点数据

地理信息产业将迎黄金5年

本报讯 11月4日,国家测绘局副局长李维森表示,“十一五”末,我国将完成或基本完成约120个城市的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据悉,“十二五”期间形成互联互通的数字地理空间框架网络将为地理信息系统相关产业的公司带来巨大市场机遇。分析机构认为,地理信息产业即将迎来黄金5年。从产业趋势来看,上游的卫星导航领域随着北斗系统的日趋发展,系统应用逐渐推广,业务也逐渐成熟;下游应用提供GIS软件和电子地图制作均处于高速发展期;针对个体用户提供的GIS服务的新商业模式浮出水面,将在未来大有增长。

30家企业

获得电子书从业资质

本报讯 11月4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公布了首批电子书牌照,共30家企业获得了电子书从业资质。据了解,此次发放的牌照共分四类。其中,中国出版集团等4家传统出版社获得电子书出版资质,汉王科技、盛大文学等13家企业获得电子书复制资质,8家企业获得电子书发行资质,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等5家企业获得电子书进出口资质。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表示,目前电子书的内容来自于正规纸质出版物的“电子化”,非纸质出版物的内容不允许在电子书中出现;电子书须经依法设立的电子出版单位出版,并使用电子出版物专用中国标准书号;单独发行不同内容的电子书存储卡,也需要按新的电子出版物专用书号申报。自2011年起,总署将逐步开展电子出版物书号网络实名的申领工作。

调研1年

信息技术服务标准

本报讯 近日,在中国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10周年总结大会上,工业和信息部正式了我国第一版《信息技术服务标准(ITSS)白皮书》。

地理信息技术服务内容范文4

一、园区信息化的必要性

1、信息化是园区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完善园区投资环境、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增强园区的竞争力。

2、信息化是园区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

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生产力。园区通过应用推广信息技术,改造区域内传统产业,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总体经济效益。

3、信息化是园区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随着园区规模的不断扩大,规划管理也日益复杂,需要对有限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实现最大效益。新形势下,园区规划、科学管理必须依靠信息网络。信息系统已成为提高园区管理水平的中心环节。

4、信息化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通过信息技术对现有园区管理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进行优化重组,突破时间、空间和部门限制,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改善决策质量,增加透明度,这对于转换政府职能、优化政府决策具有深刻意义。

二、园区信息化现状

新疆各个园区经济规模、发展水平层次不齐,很多园区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一是信息化基础薄弱;二是缺乏统一规划,重复建设,造成信息资源浪费;三是部门系统以垂直业务为主,系统之间存在壁垒和信息孤岛,难以实现信息融合与共享;四是缺乏分工协作,各部门信息化各自为政,不能协调发展;五是信息服务功能薄弱。通过搭建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可以快捷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

三、园区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内容

平台共包含四项内容:虚拟园区、政务云、企业云、科技服务云。

1、虚拟园区

以园区地形图、遥感影像为地理框架数据,把国土、道路、城市设施、地下管线、监控设备、政府单位、企业单位、人口、农业、水利等重要要素进行叠加,以“一张图”的模式来管理园区的各项事务,实现以图管区。

虚拟园区以提高园区管理部门效能、强化服务、整合产业资源、营造投资环境为重点,围绕园区“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业务主线和“动态感知-资源集成-互联互通-智慧化”的信息化主线,以地理空间为框架,整合园区区域信息资源,建设服务于全区业务管理部门和企业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通过地理信息与相关业务信息的有机结合,实现基于地理信息的多业务内容的分层、分类查询、分析和可视化模型化展现功能,采用“平台加应用”的建设模式,在统一的共享平台基础上,建设相应业务系统;以园区信息资源互联互通、业务大协同为目标,为园区的规划、建设、管理、服务提供全面的信息保障和可靠的决策支持,全面实现园区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化、开放化管理。

虚拟园区建设目标是实现三个一体化:一是以地理空间为框架,以图为基础,整合园区各类信息资源,实现自然资源、市政设施、税务工商、人口、社会、经济等方方面面资源一体化集成管理;二是以物联网、互联网、通信网为基础,达成系统互联互通,实现网络服务一体化;三是以资源共享、网络互通为基础,全面实现园区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全过程的一体化,达到业务大协同的目标。

虚拟园区建设的基础是要建立三个“中心”。一是数据资源中心既园区对外提供标准数据和服务的平台,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数据库和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二是管理运营中心既紧紧围绕开发区业务职能,以提高政府效能、强化政府服务、整合产业资源、营造投资环境为重点,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对外提供的标准服务接口,将地图服务应用于开发区各部门的业务系统中,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空间特性,实现部门业务系统的深度应用,有效提高开发区各管理部门管理与服务能力。三是招商宣传中心既企业、社会公众了解园区的窗口,主要提供对园区信息资源的展示、特色宣传、招商引资等,并提供信息查询、办事指南等服务,为企业及社会公众提供所需的服务。

2、政务云

政务云主要分为:政务门户、政务服务平台、政务联动平台、政务知识互助、团队协作管理、政务联动内容库和即时通讯七部分。

政务云云端可以部署7大项50余小项功能模块,不同园区管委会之间、管委会和企业之间均可通过政务云完成信息交流、审批、联动、协作等。

3、企业云

不断的将园区企业需要的信息化服务集成进入云端,比如可以部署供应链管理云服务、ERP云服务、基于云计算的新疆软件运营服务(SaaS)、新疆国际工业分包与电子商务服务、虚拟现实仿真开发与应用、制造业企业开拓中亚市场信息服务、双语教育与培训服务等。通过云平台为企业提品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信息技术服务和软件应用,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

4、科技服务云

地理信息技术服务内容范文5

1.1世界城市的概念与内涵

国际学者在研究世界城市相关概念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表1列举了国际上世界城市相关概念方面有代表性的人物及观点.国内学者在概念方面的提法和解释呈多样化,诸如国际城市、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城市、国际性城市、国际性中心城市、现代化世界城市等等,从目前趋势看“世界城市”与“全球城市”逐渐成为国内学界较为一致的概念称谓[4].无论从国内还是国际,对于世界城市的概念的认识是在不断的发展并逐渐趋于一致的认同.陈锐[5]在总结世界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与特征的基础上,将世界城市的概念界定为:依托世界经济网络和城市经济区两大载体,通过培育城市文化主题完善多维创新体系,以新型业态整合资本、人才和技术等高端资源,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快速高效集散,以发挥其对世界经济、社会体系的管理与控制作用的国际第一流城市.在世界城市的内涵特征方面,国际学者将观点集中在主要的职能中心、特征及条件与判断标准方面,表2列举了霍尔、弗里德曼、萨森、西蒙等四位国际学者的观点.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世界城市研究也急剧增温,研究角度也比前期更加细化和深入,如职能体系[6]、空间分散与产业集聚研究[15]、指标体系研究[16]、人口迁移问题[17]、城市发展战略[13,18]、巨型城市区域[19]、国际交通体系[20]、人口分布格局[21]、国际会展业[22]、世界城市网络理论[23]等等.对于世界城市本质的探讨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主要观点是:世界城市的本质属性主要表现在控制力、影响力、表现力上[14],其本质可概括为一个结点、两个功能、三个特征,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13].随着世界城市概念与内涵特征的探讨逐渐深入,我国学界的判定标准与国际研究的主流逐渐一致,高级服务业水平、跨国公司总部等因素是公认的判定标准.但应当看到,世界城市理论还存在一些争议[4]:世界城市内涵仍在发展当中,在未来这一问题仍会持续;世界城市研究有西方中心倾向,较少关注中等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也忽略了东西方世界城市发展模式的差异;不连续城市发展模式与世界城市区域联系、时间演变观点的发展模式分歧;对城市社会分化、城市社会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压力等问题的忽视将导致未来的不确定因素;世界城市发展的依托问题.

1.2世界城市的本质

世界城市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其本质特征首先是拥有全球经济控制能力,这种控制能力主要来源于聚集其中跨国企业和跨国银行总部[7].国际金融中心、决策控制中心、国际活动集聚地、信息中心和高端人才集聚中心影响着全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强度达到强或极强),而较大的经济和人口规模、经济高度服务化和集聚全球跨国公司总部、区域经济合作紧密、国际交通便利、科技教育发达、人居环境优良等条件支撑着世界城市的这些中心.世界城市的本质可概括为一个结点、两个功能、三个特征[13],即:一个结点,全球经济系统的中枢或世界城市网络体系中的组织结点,整合以人流、物流、资本流、技术流和信息流为代表的现代市场资源;两个功能,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具有控制力与影响力,是全球战略性资源、战略性产业和战略性通道的控制中心,是世界文明融合与交流的多元文化中心,也是城市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统一体;三个基本特征,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具有巨大的国际高端资源流量与交易,具有全球影响力.当代世界城市的本质体现在[14]:它是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体系的主要节点,是世界体系中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文化指挥控制中心,发挥着全球的影响力、控制力、表现力,欧洲、美洲和亚洲等区域通过世界城市的连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其本质属性主要表现在控制力、影响力、表现力上.其核心功能主要是世界经济管理控制中心、全球政治中心、世界知识创新中心、世界文化中心、世界航运中心.表3与表4根据郭万超的观点对世界城市的本质属性、核心功能与核心要素进行了整理.

2世界城市本质对城市地理信息的需求

从概念演化到内涵分析,再到本质及核心功能、要素梳理,国内外学者对于世界城市的研究也随着世界城市的发展演变经历了相对漫长的过程.世界城市的本质属性及核心功能对城市地理信息的获取、管理与服务都提出了新的需求(图1).控制力是世界城市拥有的整合和配置全球资源要素、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的能力和权力.本方面的城市地理信息需求主要是:聚集要素的表达与空间化管理;要素辐射范围的确定;石油、铁矿石、人才、信息、资本等等作为国际战略资源进行管理;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等作为国际战略产业的配套地理信息服务;机场、铁路、港口作为国际战略通道配套信息化监控与管理等.影响力是世界城市拥有的主导和改变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的能力和权力.各种代表话语权的定价、信息权利等,以及代表软实力的跨文化交流、价值观等会形成一些新的地理信息要素,这对城市地理信息的获取方法及服务体系的整合度和服务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表现力是指世界城市使自己的实力(主要是控制力、影响力)得到世界认可的能力,也包括对自己形象的塑造能力.面向国际的政治形象和社会形象的树立对城市地理信息的需求主要体现在管理层面,面向国际形象的诚信环境、公众素质、文明程度、社会风尚等也对城市地理信息管理方式与服务体系提出了更加体现国际化、多元化、人文理念的要求.对于世界经济管理控制中心,全球化公司、跨国公司和世界级金融机构有针对全球或区域产业经济的运行状况进行空间化监管的需求;对于全球政治中心,国际组织、国际机构的空间分布、辐射范围、空间决策等等需要不断完善的城市地理信息服务体系的服务环境;对于世界知识创新中心,新产品、新市场和就业新机会的衍生会不断产生新空间要素,各种新要素的更新、管理方法、服务方式需求是不完全相同的,这就要求城市地理信息服务环境具备开放性,并实时更新;对于世界文化中心,世界级文化资源与品牌改变了传统的文化服务业的发展模式,本地文化与国际化、多元化的文化相互融合,城市地理信息的获取、管理、服务都要适应多元化的需求;对于世界航运中心,当前是航空时代、高铁时代、远洋时代、信息时代,世界城市掌握的世界级交通体系越强大,掌握的人力流、物资流、资本流、信息流、知识流越多越集中,其控制力就越强.世界航运中心不仅要求城市地理信息为其自身运行作保障,还要求在五大流的运行过程中进行全方位的空间化监管,如物资流的地理位置追踪与全过程监管等.

3世界城市建设的城市地理信息需求

世界城市地理信息服务的对象不仅仅是生活其中的人群,还包括其控制力、影响力和表现力辐射范围涉及的国际政治、经济、文化机构,以及重要的国际战略资源、产业和通道.因而,其城市地理信息服务必然要适应这些“对象”的动态变化的需求.世界城市建设的城市地理信息需求主要解决好以下问题:第一,分析世界城市建设与城市地理信息需求的动态关系.世界城市建设是动态变化的,随着其本质属性和核心功能的增强,其对城市地理信息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第二、分析世界城市建设对当前城市地理信息服务体系提出的新的需求,明确其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在哪里;第三,从城市整体观的角度出发,分析城市地理信息服务体系应考虑的从整体到局部的不同层次;第四,从业务的时空管理视角分析城市地理信息服务体系如何满足世界城市建设中出现的新业务需求.

3.1世界城市建设与城市地理信息的关系分析

从城市地理信息角度看:一体化管理、信息资源整合与融合、新技术服务方式、共享与安全的平衡构建起来的地理信息服务体系应支撑世界城市核心功能、要素层面的各种中心,使其汇聚成体现世界城市本质的控制力、影响力和表现力.从世界城市角度出发:其本质在城市功能层面体现于政治、经济、科教、文化、资源环境、公共服务、城市设施等方面;其核心功能和要素体现在各功能的下级职能,如经济体现在金融、商业、租赁业、商务服务业、智慧服务业、信息业等,这些职能需要实现智能政府服务、智能企业网络、智能交通、智能社区与人口资源管理等智能化的管理;世界城市的建设要求提升已构建的地理信息服务体系的服务效率,多行业、多部门、多系统协同管理,形成对城市地理信息的整理观和立体化管理.在世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随着其控制力、影响力、表现力的不断增强,其各项核心功能和要素的内容、辐射强度和影响范围也在不断变化,他们对地理信息服务体系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因而在城市的功能层面、智能管理层面以及城市地理信息管理的整体观和立体视角也在随之发生内涵上的演化,这个过程是动态变化的、螺旋上升的,与世界城市的建设过程紧密相关.

3.2世界城市的地理信息服务体系面临的基本问题分析

当前,世界城市的地理信息服务体系面临的基本问题主要体现在城市地理信息的一体化管理与信息资源整合、新技术服务方式、共享与安全的平衡等三个方面.第一,一体化管理与信息资源整合,从离散的分行业部门的城市空间实体要素层管理向连续的一体化管理的方向发展,从单部门、单行业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向多部门、多行业的信息资源整合与融合方向发展.以五大流为代表的现代市场资源,跨地域、跨政区、跨领域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各职能的中心,都要求将原先分散的各类城市空间实体联系起来进行系统化的管理,以支撑各核心功能.第二,新技术服务,从传统的服务方式过渡到新的技术服务方式,如城市地理信息的无线网络服务、智能化的查询与分析、可视化的二维平面与三维立体甚至四维时空展现、便捷的云服务和高效的超并行计算,特别是城市地理信息的物联网应用,借助射频识别技术把所有城市空间实体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形成能够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城市空间实体的物联网应用.第三,共享与安全的平衡,促使城市地理信息共享与安全体系达到平衡,形成开放的、实时更新的信息服务环境.城市地理信息的共享与安全的前提是标准化和规范化,法律环境是其保障,通过政策进行调控.信息共享与安全的标准、政策、法律在各个国家,甚至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区域都可能会有所不同,而要对构成世界城市核心要素的各种中心进行城市地理信息服务则必须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标准、政策和法律环境.

3.3城市地理信息服务的整体观角度分析

以城市单元为空间尺度,与城市运行、城市功能、城市管理和城市形态等相关的空间实体,即城市生存、发展所依赖的外部自然条件和内部各组成要素以及与城市经济社会活动和运行管理相关的空间实体是城市地理信息服务的主要载体.这些空间实体有着具体和抽象的存在形式,有着相对稳定和相对频繁的变化频率,有着城市上空、城市地表和城市地下的空间层次.空间实体是城市的最小“细胞”单元,同种存在形式、变化频率及同一空间层次的空间实体的聚集构成了某一方面的城市“器官”,如街道和建筑、城市的地下管网和其他设施、城市区域的气象环境等等.不同的城市“器官”构成了城市的“个体”.在世界城市建设过程的前期阶段,大多针对每种城市“器官”建立了城市地理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却没有过多考虑各“器官”之间的关系.在其本质及核心功能扩展阶段需要借助各种城市“器官”逐渐突出某种核心要素时显得力不从心.从该角度出发,世界城市地理信息服务体系应考虑三个层次的实现问题(图3):(1)如何聚集起世界城市建设过程中新的空间实体并使之服务于世界城市的某项核心要素;(2)如何使各项核心要素共同促成世界城市核心功能的扩展;(3)在新的世界城市“细胞-器官-个体”的机制下,如何完善现有地理信息服务体系(软硬件环境)以支撑该机制.

3.4基于城市地理信息的要素时空精细化管理

地理信息技术服务内容范文6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多重利好推动行业加速发展

今年1-5月份,我国软件业务收入保持稳定增长,5月份软件产业增速创下2012年单月增幅新高,为30.8%;前5个月累计完成收入8608亿元,同比增长27.2%,相当于去年全年收入的46.6%。预计上半年全行业收入将突破万亿元,达到1.1万亿元。1-5月,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出口134亿美元,同比增长11.5%,较去年同期低9个百分点,但比上月环比上升1.3个百分点。

目前,制约产业快速发展的问题主要是出口不振、利润下降、竞争加大等。受欧债危机和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等影响,国际需求持续低迷。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我国软件出口增速始终在20%以下,对产业整体增长的贡献率显著降低。

外部环境和业务扩张导致软件企业利润下降。从外部环境看,各地最低工资水平的提高,使企业经营成本持续增加,盈利能力下降。从业务扩张看,一方面,企业在上半年特别是一季度会为全年业务开展增加投入,导致费用压力较大。另一方面,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城市等新兴领域仍在投入阶段。

2012年以来,国际软件大企业进一步加快在新兴领域的并购步伐,加速抢占新兴领域发展主导权,加大了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的竞争压力。

赛迪智库预计,今年下半年产业将平稳增长,服务化趋势将持续深入。 从国际上看,宏观经济有望企稳,产业硬件化趋势开始显现;从国内形势上看,产业已经进入发展旺季,移动互联网、工业软件、服务外包等新兴细分领域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云计算、智能交通、地理信息等领域的市场培育已进入较成熟阶段,将逐步转化为收入。预计下半年我国软件行业将保持高速增长,增速约为29%左右。

未来为促进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良性发展,赛迪智库建议:一是加快落实税收优惠和企业认定等政策;二是利用“核高基”科技重大专项和电子发展基金,大力支持重点技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三是加强推动国产安全可靠软件集成应用;四是加力推进软件名城和软件园区建设。

平板显示与太阳能光伏产业:供需状况不容乐观 产业亟待整合

2012年上半年,全球面板行业逐步回暖,我国平板显示领域加快发展,一批平板显示相关项目完成验收,部分关键材料、设备已实现国产化,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长虹等国内企业加快平板显示项目建设,目前国产化配套率提升至31%,装备国产化率已经提升到约15%。OLED产业稳步推进,取得较大突破。

2012年全球经济形势并不明朗,平板显示终端产品市场需求不旺。同时,我国高世代线在2012年产能将逐步上升至设计产能,液晶面板的产能将达到历史新高。供需矛盾将是2012年乃至今后几年内液晶面板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

赛迪智库建议,未来要贯彻落实平板显示领域相关发展规划,同时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攻克产业核心技术,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面板制造核心企业的规模效益,同时探讨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垂直整合的可能性,推动形成我国自己的产业巨头。

据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统计,2012年上半年我国组件出货量达到13.6GW,同比增长14.2%。在多晶硅生产上,2012年上半年多晶硅产量为4万~5万吨,同比增长20%。但同时,由于光伏组件价格持续下滑,我国光伏组件出口金额出现大幅度的下滑,2012年1~4月,我国共出口电池组件50亿美元,同比下降40.7%。光伏电池产品均价越来越接近组件生产成本,企业经营压力大幅上升,但由于行业特殊性,大型多晶硅和电池组件企业均不愿意整合中小企业,行业整合仍困难重重。

2012年下半年,预计光伏产品价格仍将下跌,产品价格的下跌严重挤压企业利润空间,那些生产成本高、技术水平低下的企业将逐渐被市场淘汰。

赛迪智库建议,要按照市场需求及企业技术水平,制定完善光伏产品和系统的相关标准,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等行业组织建设,以联盟为平台推进太阳能光伏产业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引导协调统筹各地方光伏产业发展;支持光伏企业转型升级,巩固和提高核心竞争力;引导国内光伏产业加强资源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集约式发展;全方位开拓市场,鼓励光伏多样化应用。

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速低于2011年

随着目前国际市场需求的持续低迷,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问题与矛盾日益明显。

2012年上半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产值增速落至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最低点。1-5月,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销售产值31724亿元,同比增长11.2%,比2011年同期(21.6%)减少10.4个百分点;受智能手机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全球4G(LTE)网络部署升温的双重带动作用,通信设备行业1-5月同比增长18.1%,高于行业平均水平6.9个百分点;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1-5月实现2601亿美元,同比增长4.7%,低于全国外贸出口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比2011年同期(17%)减少12.3个百分点,是扭转2009年负增长态势以来同期增速最低点;1-5月,我国电子信息产业500万元以上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294.6亿元,同比增长9.3%,低于工业投资增速(23.8%)14.5个百分点,比2011年同期(80%)减少70.7个百分点。

目前,电子信息制造业面临主要问题包括:第一,拉动性政策过于集中在内需消费市场,对生产者市场和行业应用市场少有关注,难以根本扭转对产品出口的依赖,并有着提前激发需求、透支未来消费的隐患;第二,对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社会投资导向缺乏长远规划,社会资本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存在一些片面理解,国家也缺少相应引导;第三,概念创新多于产品和模式创新,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领域尚未形成兼具规模性和带动性的新增长点,终端产品定义能力薄弱和商业模式始终不成熟是造成各个新增长点“名实不符”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