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质差的原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素质差的原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素质差的原因

心理素质差的原因范文1

关键词:顶岗实习期;抗挫折心理素质;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5-137-03

目前,我国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普遍面临诸多挫折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对实习工作、人际沟通、实习环境和情绪管理的不适应。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有关挫折的心理学研究存在如下问题:一方面,研究范围(对象)狭窄。多数研究将焦点集中于大一新生,针对顶岗实习这一特定时期的抗挫折心理素质的研究相对较少;另一方面,研究结果零散。少数研究仅仅进行思辨探讨,未能进行深入的实证研究。鉴于此,我们拟通过实证调查客观分析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抗挫折心理素质的现实状况,为科学推进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心理素质教育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

从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庆电子工程职院等高职院校抽取高职学生作为被试,共发放和回收问卷512份,剔除明显不合格问卷,再经测谎题筛选,得到有效问卷489份参与统计处理。其中,男生237人,女生252人。城市家庭来源学生211人、农村家庭来源学生278人。理工科专业193人,文科专业180人,艺术类专业116人。

(二)自编测量工具

在开放式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基础上,结合已有文献编制了50个题项(包含两对测谎题)的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抗挫折心理素质初始问卷,在此基础上进行项目分析。首先,删除差异不显著(标准差低于0.90)的条目,并使用相关法对剩下的条目计算各题项与量表总分的相关,对题项与总分的相关低于0.20的题项进行删除。删减的条目还包括因素负荷值低于0.40的题项,共同度低于0.20的题项,在多个因子上负荷值均较高的题项。在题项设置和增删过程中多次邀请教育心理学专家进行修订和审查,保证问卷维度和题项能涵盖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抗挫折心理素质的基本特征。最终形成了包含四个因素、二十个题项的正式问卷,问卷题项采取Likem五级评定法计分。

本问卷包含四个因素:一是工作适应(特征值2.523,贡献率15.277%;指高职学生对待实习本职工作中表现出的挫折容忍力);二是人际交往(特征值1.723,贡献率11.073%;指高职学生适应实习工作中领导和同事间人际挫折的心理素质);三是环境适应(特征值1.635,贡献率10.268%;指高职学生适应实习工作环境的挫折耐受力);四是情感障碍(特征值1.472,贡献率9.257%;指高职学生适应实习工作情感的受挫心理素质)。四个因素共解释总方差的45.875%,各因素载荷在0.40-0.80。

问卷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和分半信度作为信度指标,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抗挫折心理素质调查问卷总体和4个因素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在0.603-0.921,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904,分半信度系数在0.632-0.854,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

对于问卷内容效度的考查主要运用逻辑考查法,本问卷的维度构想和题项编拟在基于文献综述、操作性概念界定、开放式问卷调查和个案(专家)访谈几个方面综合考虑的结果,在问卷初测前后多次邀请心理学专家进行审查和修订,基本保证了问卷维度和题项能够涵盖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承受挫折所需具备的各方面心理素质,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因此,本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在构想(结构)效度方面,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抗挫折心理素质问卷各维度与问卷总分相关在0.452-0.721,有较高的相关;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120-0.556,呈现中低程度的相关,相关适中。说明各维度问有一定的独立性且又能反映总问卷所要测查的内容,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抗挫折心理素质的构想效度较好。

由此构建的模型数据拟合程度较好,GFI值0.856,AGFI值0.821,RMSEA的值0.063表示模型拟合得很好,说明自编的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抗挫折心理素质问卷结构良好。

(三)程序

问卷施测主要采取团体测试方式,主试由教育心理学专业人员担任,采用统一指导语。测试前让被试知晓情况,测试后致谢并提供反馈信息,数据采用SPSS 13,0 for Windows XP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抗挫折心理素质的总体特征

为考查高职学生在抗挫折心理素质问卷各维度上的差异性,对性别(男、女)、家庭来源(农村、城市)、专业(理工科、文科、艺术类)进行2×2×3的多因素方差分析(ANOVA)。分别以性别、家庭来源和专业作为自变量,以问卷的四个维度(工作适应、人际交往、环境适应、情感障碍)作为因变量,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学生顶岗实习期抗挫折心理素质存在显著的家庭来源差异,在专业和家庭来源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在性别和专业主效应差异不显著,在性别与专业、性别与家庭来源、性别、专业和家庭来源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从具体因子水平来看,工作适应的家庭来源主效应极其显著,在专业与家庭来源、性别、专业和家庭来源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人际交往仅在专业上表现出极其显著的主效应。环境适应在性别表现出显著的主效应,在性别与专业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在情感障碍上,在家庭来源和专业上的主效应显著,在性别与专业、性别与家庭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

(二)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抗挫折心理素质的个体差异

对性别、家庭来源和专业做差异性检验,显著主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在性别上,男女之间在抗挫折心理素质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工作适应、人际交往和环境适应维度的抗挫折心理素质差异不明显,情感障碍维度的男女性别差异极其显著。第二,在家庭来源上,两类家庭来源学生之间在抗挫折心理素质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在工作适应和人际交往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环境适应和情感障碍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第三,在专业上,三种专业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艺术类>文科类>理工科专业的变化趋势。多重比较表明,除工作适应和情感障碍维度的专业差异不明显外,人际交往和环境适应维度的专业差异显著。多重比较表明,理工科学生在抗挫折心理素质总体水平上得分显著低于文科类学生。

三、讨论

(一)关于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抗挫折心理素质的总体特点

研究表明,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的抗挫折心

理素质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家庭来源差异,说明男、女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期抗挫折心理素质的形成状况并不同,要根据性别分别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和办法。性别和专业主效应差异不显著,在性别与专业、性别与家庭来源、性别、专业和家庭来源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说明性别和专业差异并不对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抗挫折心理素质的健全造成影响。工作适应的家庭来源主效应及专业与家庭来源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说明家庭的贫富状况和专业背景将共同对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抗挫折心理素质造成影响。人际交往在专业上表现出显著的主效应,说明对不同专业背景学生应分别给予人际交往的具体指导。而环境适应仅在性别表现出显著的主效应,说明对于不同性别的学生,应加强他们对顶岗实习环境的挫折适应性训练。在情感障碍上,专业的主效应显著,说明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应分类进行情感辅导,健全其抗挫折心理素质。

研究显示,抗挫折心理素质的个别因素(如工作适应、情感障碍)在不同专业和家庭来源上存在显著的主效应。说明家庭来源和专业背景是造成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抗挫折心理素质差异的关键因素,不同家庭来源和专业背景共同影响高职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的形成状况,这就启发我们在开展高职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分析不同家庭来源和专业背景对高职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形成产生的影响,应分别构建相应的教育体系。特别是对工作适应、情感障碍维度的抗挫折心理素质问题,需要我们对不同专业和家庭来源学生区别对待和科学引导。

(二)关于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抗挫折心理素质的个体差异

1.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抗挫折心理素质的性别差异

女生在抗挫折心理素质上与男生在总体上有极其显著差异,男生抗挫折心理素质得分高于女生得分,说明男生在顶岗实习期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好于女生。在情感障碍维度上,女生得分显著低于男生,表明女生比男生在抗挫折心理素质的培养中更容易受到感情因素的影响,而男生抵抗挫折的心理容忍力较少受到主观感情的影响,带有更强的目的性。但在工作适应维度上,女生的得分高于男生,但差异并不显著,说明对于男、女学生顶岗实习期的抗挫折心理素质而言,教育者应特别注重培养女生的抗挫折心理素质,对她们给予更多的关怀和鼓励。

2.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抗挫折心理素质的家庭来源差异

在整体上,两类学生家庭来源之间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在工作适应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城市学来源学生得分高于农村学生得分。产生这一研究结果,这可能与对家庭来源的取样代表性不强有关。在情感障碍维度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农村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城市学生,这与Blake的研究结果取得一致。同时,鉴于抗挫折心理素质与心理适应性的密切联系,这一研究结果与大学生适应性发展特点研究相一致。原因可能在于大学生适应性的发展受过去成长环境的影响。因为农村家庭学生无论是教育环境,还是社会文化环境和家庭教养环境,在某种程度上都无法和城市来源学生相比。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接受信息更方便快捷,对都市文明比较习惯,经济条件好,通信手段多,在顶岗实习期间与工作单位的领导和同事能保持融洽的关系,进而外显出城市来源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总体水平好于农村来源的现象。这一调查分析结果,充分说明了加强对农村来源家庭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是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3.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抗挫折心理素质的专业背景差异

从专业背景差异看,不同专业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抗挫折心理素质状况差异显著,表现为艺术类>文科类>理工科的发展趋势。原因可能是进入大学的理工科学生和文科类学生缺乏对抗挫折心理素质的了解和认识,没有真正体会到抗挫折心理素质对其顶岗实习的重要性,而艺术类专业高职学生则表现为知晓抗挫折心理素质在工作、环境、社交和情感中的重要性,在顶岗实习中努力健全自身的抗挫折心理素质。多重比较表明,除工作适应和情感障碍维度的专业差异不明显外,人际交往和环境适应维度的专业背景差异显著。进一步差异分析发现,理工科学生在抗挫折心理素质发展上的得分显著低于文科类学生。原因可能在于:一方面,人文艺术类学生所受的人文学科的知识背景更广泛,他们更善于与人交流和沟通,能调整好自己的乐观心态,更明白抗挫折心理素质的健全对于自身顶岗实习工作的战略意义;另一方面,非理工科类专业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更强调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的人文化理念指导其顶岗实习,而其他专业相对没有这样的育人功效,导致了艺术专业内在的抗挫折心理素质外化为顶岗实习的积极适应性品质。

四、结论

通过自编问卷对当代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抗挫折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第一,自编的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抗挫折心理素质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抗挫折心理素质包含四个维度,分别为工作适应、人际交往、环境适应和情感障碍。第二,在总体上,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抗挫折心理素质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家庭来源上主效应显著,在专业和家庭来源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第三,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抗挫折心理素质在性别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男生抗挫折心理素质好于女生;在家庭来源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表现为城市学生好于农村学生的状况;在专业背景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艺术类>文科类>理工科专业的变化趋势。

参考文献:

[1]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2]张萌,张骞,试论大学生顶岗实习期抗挫折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J],高校辅导员,2010,(5):23-26.

[3]张骞,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及对策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0):101-104.

[4]唐继红,大学生顶岗实习期心理危机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心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导师:王卫红教授),2009.

[5]张骞,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内容体系的构建[D],重庆:西南大学教科所硕士学位论文(导师:张大均教授),2008.

心理素质差的原因范文2

心理素质对于舞蹈表演来讲是十分重要的。舞蹈表演中有很多的个人情感和精神,是一种行为艺术,心理素质指的是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学会承受一切来自外界的压力,需要给舞台增添魅力。心理素质对于舞蹈表演是非常关键的,舞蹈表演的每一个动作都代表一个故事,都代表一种情感,都代表对艺术的尊重,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够让人们看到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能够让人们与舞蹈表演的情感产生共鸣。

一、心理素质对舞蹈表演很重要

(一)舞蹈表演中,能够影响舞蹈表演的效果和质量的因素很多,但是舞蹈者的心理素质却是众多因素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养成对于舞蹈表演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二)心理素质能够影响舞蹈者表演舞蹈时的艺术发挥,能够影响舞蹈者在舞蹈时精神和情感的释放,能够考验一个舞蹈者的表演能力,舞蹈者的表演能力高低将影响舞蹈者的地位。

(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克服人本身的紧张感,能够让舞蹈者在进行表演时的动作灵活,不会出现僵硬的现象,这也关系到舞蹈者的演出是否成功,舞蹈者在舞台上心理素质良好,能够让舞蹈者发挥潜力,超常发挥,能够让舞蹈者发挥舞蹈水平,能够有突破性的进展。

(四)舞蹈要有技能和知识双重的辅助,才不容易遗忘,心理素质良好的舞蹈者,在有压力的情况下就不会出现遗忘或者是遗漏的现象,舞蹈者就不会因为紧张导致舞蹈动作的不协调,而且即使出现差错,也会因为心里素质良好的原因,巧妙地掩盖过去,而不至于使舞蹈表演的现场出现混乱的现象。

心理素质良好能够使舞蹈者终身受益无穷,良好的舞蹈基础能够使舞蹈动作协调和熟练,心理素质良好则会让舞蹈表演整体感觉富有美感,而且能够使舞蹈者的情感升华,能够使舞蹈者的表演几近完美。

二、舞蹈表演中,不良的心理素质的原因和表现分析

(一)舞蹈者的临场应变能力比较差在日常的舞蹈训练中,教练和学生还有教学的场所和环境基本上是固定的,舞蹈者能够在训练场所中表现地很好,舞蹈动作比较娴熟,但是到了舞台上,或者在不同的表演场合,舞蹈者心理素质不好的话,调整心态就会很慢,而且因为受环境影响比较大,还会出现舞蹈动作遗忘或者是僵硬的现象。

(二)在舞台上,舞蹈者缺乏自信心在舞台上,面对舞台下面众多的观众,很多舞蹈者都表现怯场,因为缺乏自信心,时常在表现中问自己做的够不够完美、够不够好,自信缺乏会导致舞蹈动作不协调,观众也不能够动情,舞蹈的表现也就不够好,缺乏自信心的话,舞台上还会出现心慌或者是脚软的现象,而且还容易出现幻想,认为自己已经输掉了,表演不充分或者不够好。

(三)在舞台上,表现过度紧张在舞台上,表现过度紧张,舞台表现就会出现漏洞,甚至不能够做出任何舞蹈动作,呼吸比较急促,浑身冒虚汗或者是血压突然变高,心率跳动不正常等等,到了舞台上,也需要好长时间才能够调整这种状态,消除紧张,不能够正常发挥水平,更不要说超常发挥,让观众产生共鸣或者是好感了。

(四)在舞台上过分计较成败得失舞台表演本身就是对自己心里素质的挑战,能够战胜自己才能够表演完美,舞台上真正能够做到不紧张的人真的少之又少,舞蹈者在舞台上过分看重成败得失,会令情绪失控,在无形之间就给自己增添了压力和困扰,心理状态不好,舞蹈表演就会出现问题,而且在舞台表演时,也不会全力以赴。

三、舞蹈表演的教学中,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养成的措施和对策

(一)教练应该为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表演场景。表演中如果出现紧张或者是舞台比较陌生的现象,要告诉学生是正常的,不要更加慌张,教练要想办法让学生消除紧张感和陌生感,学生才能够在舞台表演中表现突出。舞蹈的排练不一定要在舞蹈的教室或者自习室内进行,要想减少观众的压力和舞台的压力,就要让学生敢于走出去,在一些公共场合下表演,消除紧张感,体会到观众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二)教练对学生的心理训练和心理调节方面要积极进行指导,要学会对自己自我暗示,我行,我能行,我一定能行,才能够有自信心站在舞台上为观众表演。在表演中要尽量做深呼吸来消除紧张,或者是做一些动作消除自己的压力,或者是让自己分散注意力,消除紧张。

(三)要不断训练,增强舞蹈表演的基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舞台上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是能够在短暂的舞台表演中看出舞台表演者的魅力,能够看出舞台表演者平时的努力,舞蹈表演要进行反复地练习才能够不断进步,而且还能够提高自信,动作比较娴熟了之后,就能够比较熟练地在舞台上表演,就算出现错步,也会及时地做出调整。

心理素质差的原因范文3

关键词:中职生;积极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健康;人格特征

卫生类中职学校是培养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在人才素质培养的过程中,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素质,关系到个人潜能的开发与利用,并影响到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为进一步了解积极心理素质教育对于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的影响,笔者选择本校2010级秋季新生作为研究对象,在入学后的第一年内,实施一系列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措施进行心理健康干预,在进行干预前及干预后分别对他们进行了心理健康及人格状况调查,以了解经过一年的积极心理素质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的变化,为推动积极心理素质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校2010级秋季1304名学生,实施积极心理素质教育前后对照。

1.2方法 ①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共90个题目,包含10个因子,涉及感觉、情绪、思维、意识、行为、生活习惯、睡眠等,按5级记分,得分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②采用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验(16 Personality Factor Questionnaire,16-PF),本测验共187道题,包含16个分量表,分别根据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等16个相对独立的人格(维度)对个体进行描绘,每种人格因素设10~13道题,每1测题有3个备选答案。

1.3程序采用"学校心理健康档案网络心理测评系统软件"团体测试的方法,以班级为单位,由经过培训的心理咨询中心老师,采用统一指导语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收回。第1次测查时间是2010年10月9日~l0月23日。在学生入学后第1年实施了一系列的积极心理素质教育。包括:"心理健康"全校性指定选修课程、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现场心理咨询活动"、"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主题班会"、"个体心理咨询"等。经过1年的积极心理素质教育后,于2011年11月7日~11月18日进行了第2次测查。数据用PSS13.0软件包统计和分析,采用t检验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

2 结果

2.1积极心理素质教育前后SCL-90结果分析 从表1 可见:积极心理素质教育后学生在强迫症状、精神病症状低于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积极心理素质教育前后16PF结果分析 从表2 可见:积极心理素质教育后学生在聪慧性、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内向与外向、心理健康因素、创造力强者因素7个人格因素方面高于教育前,在紧张性、适应与焦虑2个人格因素方面低于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从积极心理素质教育前后SCL-90 各因子得分比较中可以看到,积极心理素质教育后学生在强迫症状、精神病症状低于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以下3方面:①我们把"心理健康"作为全校性选修课,通过"认识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等课程的学习,学生学会了全面客观的认识自己,接纳了自己的不完美,学会从积极的视角发现和解读问题的积极方面;②个体心理咨询帮助部分学生重新调整了个人的期望值, 从而减轻了强迫和焦虑症状;③团体心理训练活动,如:"滚雪球""信任之旅""戴高帽""同舟共济"等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及人际交往能力,学生获得更多积极的情绪体验,使他们能有效地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能和学习热情,改善学习力,因此焦虑和应急症状得到缓解。积极情绪的"扩展一建构"理论认为积极情绪能够促使个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从而产生更多的思想和行为,当这些思想行为实现了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之后,也进一步深化了积极的情绪体验,这一过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个体的每一次积极情绪体验都会使原来的思想或行为模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1]。

3.2从表2可见:积极心理素质教育后学生在聪慧性、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内向与外向、心理健康因素、创造力强者因素7个人格因素方面均显著性高于教育前。在紧张性、适应与焦虑2个人格因素方面显著低于辅导前。对于上述变化,我们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聪慧性、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内向与外向性、创造力强者因素提高的原因是:①积极心理素质教育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增强,他们较之1年前敢于自我表达了,思维也更加活跃了;②职业教育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③广泛的阅读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加上学习环境的适应、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调试等。紧张性、适应与焦虑性降低的可能原因是:①积极心理素质教育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他们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与人交往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得轻松自如,富有同情心和勇于承担责任;②感恩教育提升了学生的感恩能力,学生体会到被关怀、被爱和被重视等积极感受,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积极人格品质的发展,提高了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减少了缺失感和焦虑性。

3.3积极心理素质教育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干预,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获益。它不同于以往的消极心理学,消极心理学解决的方法是:消极的等待,等待学生自愿走进心理咨询中心。而这些学生是否会进入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他对于心理咨询的认识、对于个人问题的判断及对心理咨询的信任等。这就使得绝大部分存在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实际上并没有得到专业性帮助。而积极心理素质教育面对的是整个的群体,包括了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没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它更加强调积极主动的干预,并体现在各种教育载体上,就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各种类型的团体心理辅导、现场心理咨询、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心理健康网络系统等,通过积极的情绪体验,激发学生的积极潜能,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例如: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积极地看待世界的方法,创造的勇气,积极的人际关系,审美体验,宽容和智慧灵性等等[2]。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认为每个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和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强调认同和培养学生的积极力量、优化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心理潜能、塑造积极人格。所以积极心理素质教育是提高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人格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参考文献:

心理素质差的原因范文4

关键词:声乐教学;良好心理素质;重要性

声乐的学习与演唱不是仅靠声乐技巧的掌握就能取得成功的,它还必须通过努力提高学生或演唱者的心理素质、文化艺术水平。音乐表演不同于其他表演形式,目前音乐海选节目很多,在强大的压力下,心理素质往往决定着演唱者水平的正常发挥。由此可见,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通过展现一些不良心理现象来论述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两点建议。

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非常有表现欲望、善于表现自我,他们无论在课堂、课间、课后或者舞台都希望通过努力展现自己而获得赞赏,甚至在舞台表演或者考试时发挥得比台下和平时还要好,而有的学生却恰恰相反,他们的表现力欠缺、表现欲望不够,舞台表演或者考试时精神过分紧张,以致平时所掌握的歌唱技巧和方法得不到正常发挥。这两种情况是由学生的不同歌唱心理状态所造成的。心理素质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人的行为活动,并指挥着人参与社会活动。

实践证明,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通过实践锻炼而获得,它不仅是舞台艺术实践的需要,也是歌唱者取得成功的心理基础。歌唱者的心理活动直接关系到他的实践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会给歌唱者带来成功与喜悦,相反就会出现不尽如人意的状态。

二、在演唱中产生不良心理的原因

在演唱中会出现不良心理的原因大多与演唱者的情绪、性格有关。通常见的就是紧张,产生紧张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缺乏自信

自信心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与学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关。在有些家庭,父母对孩子缺少表扬和鼓励,导致胆怯没有自信。然而,音乐表演本身作为一种大众艺术形式,面对的观众很多,首先需要的就是自信心,再者才是唱功。只有敢唱,才能唱好。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多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唱,适当给予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注意力不集中

这一点通常表现在学生演唱时精神开小差。歌唱表演最基本的心理素质就是要注意力集中。它要求演唱者集中全部精力,全神贯注地融入到演唱中。在声乐表演中,最基本的展现就是声音和表情。嘴里唱着,脑子里却想着其他事情,很容易从声音和表情看出来,严重的时候会忘词或发音错误,而减少这种错误的发生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过分看重结果

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一个比较的心理,为了满足虚荣心,通常认为高分就能胜出。在表演中心里一直想着要好好表现,最终却适得其反。声乐表演需要的是心无杂念,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用平常心对待学习和表演,逐步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建议

1.多些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声乐教学中,常有这样一些现象:一些学生平时唱功、自我表现都不错。但一到考试、比赛或参加音乐会等场合,就发挥不正常。还有些不管在平时表演或比赛场合都能坦然自如,不但能将自己应有的水平表现出,甚至还能超常发挥。我想,这和每个人的心理素质有很大关系。在平时的声乐教学中,教师要会赏识学生,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或优点时,要多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觉得自己被认可。这样,学生才会有成功感,有求知求学的欲望。通过老师的言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你对他的赏识,进而激发学生的自信与自强,让学生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发展、成长。

2.鼓励学生多参加艺术实践经验,提升心理素质

一件事情做多了,以后再做的时候就不会再过度紧张了。心理活动的规律和实践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多参加实践首先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信和胆量,而且实践多了学生对于现场发挥有了一定的掌控,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使学生表演起来越来越得心应手。

声乐教学中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个全方位的训练过程,最重要的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认识到心理紧张只是一种很正常的情绪。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多参加艺术实践,平时注意培养做好准备再表演的习惯,学生的心理素质就会得到极大的锻炼和提高。树立信心,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开朗,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工作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参考文献:

[1]杨晶雯.浅谈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素质的培养[J].大众科技,2008(05).

心理素质差的原因范文5

关健词:心理素质;竞赛运动员;训练

心理素质训练是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各种手段,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使运动员学会调控自己的心理状态,为更好地参加运动训练和竞技比赛做好各种心理准备的训练过程。从竞赛运动员的心理来看,由于受外界刺激的增强,而导致较强的心理压力,并通过运动员的比赛行为表现出来,如畏惧心理、过分紧张心理,甚至还有性格孤僻或情绪暴躁等现象。因此,调节和控制心理活动,克服心理障碍,实施心理素质训练成为广大教练员必须关注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1 心理素质训练的重要性

运动训练包含的内容很多。体育科学研究和运动训练实践证明,现代运动训练和竞赛要求运动员在消耗巨大身体能量的同时,也要付出巨大的心理能量,因为运动训练和竞赛对人的机体施加生理负荷的同时,也施加了心理负荷。运动员没有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就不能顺利地完成运动训练任务,更难以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

心理素质训练已成为提高训练水平和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突破口。心理能力是在充分发挥身体能力的保证,尤其在当前国际体坛上,在运动员身体能力和技术能力差距日益缩小的情况下,发挥心理能力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两强交锋,心理能力强者胜,这在国内外比赛中早巳屡见不鲜。

2 心理素质训练的特点

2.1心理素质的好坏在非比赛时是无形的,抽象的,而在比赛时又能明显地表现出来。所以,进行心理素质训练的难度大,要求高,需要有计划、有意识、科学系统地进行训练。

2.2心理素质训练还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对不同性格、不同心理程度的运动员分别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2.3心理素质训练也必须同技术训练、战术训练、身体训练相结合,互为一体,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3 心理素质训练的作用

3.1有助于运动员心理品质的发展,提高心理机能,保证运动员在身体、技术等方面达到应有的水平,进入竞技状态,提高运动成绩。

3.2有助于练习者个性特征的培养和发展,使其获得心理能量储备的高水平,形成训练和比赛所需要的适宜心理状态。

4 心理素质训练的方法

4.1表象训练。表象训练又称念动训练和想象训练,是指在过去运动感知的基础上,利用在大脑中重现出来的运动形象来进行心理训练的方法。运动员在进行表象练习时,结合教练员的讲解与示范在大脑中形成动作表象,来强化运动技术,顺序是:回忆—重复—修改—发展—创造。表象练习包括:放松全身肌肉、唤起表象、表象排练。在训练和比赛中,让运动员在做动作前先在脑子里重复一遍完成得好的动作表象和身体感觉。另外,让运动员和别人做动作或看录像后表述其动作特征,都能提高运动员的思维表象能力。

4.2肌肉神经放松训练。肌肉和神经放松训练是最佳方法,可以使运动员很快进入“小睡”状态。这种特殊心理素质训练方法是运动员静坐下来调息理气,依次从头、颈、肩、背、腰、腹、臀、腿、足做放松动作,同时放慢呼吸,逐步进入“小睡”状态。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机体的能量消耗,而且可以通过肌肉的放松、意念的调节,减少心理能量消耗,并从各种杂念中摆脱出来。

4.3模拟训练。模拟训练可以是实景模拟和语音图象模拟。如训练运动员进行模拟比赛训练,以便适应比赛的整个过程;安排学校领导观看;制造场地的严肃气氛,调换场地和训练时间等,这些都有利于运动员克服紧张心理,提高适应正式比赛的能力,在练习中及时解决遇到新的问题,训练运动员的应变能力。

4.4竞赛中紧张情绪的转移训练。紧张情绪的转移是让运动员的注意力暂时离开过分紧张的竞赛环境,诱导他们想一些轻松愉快的事情,待情绪趋于稳定后,再使注意力回到现场的竞赛中去。训练方法一般是在紧张的运动训练和竞赛现场,利用赛前或赛中的间隙采取语言暗示,诱导运动员将注意力转移到与当前运动竞赛无直接关系的事情或完成技术动作上来。具体手段要根据运动员情绪紧张的特点和原因来确定。

4.5自我调节控制情绪训练。运动员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才能在紧张的气氛中充分发挥已经掌握的技术水平。在训练中,采用一些手段有意识地调整运动员的赛前

过分激动、紧张、恐惧而导致的注意力分散和运动能力明显下降的不良情绪状态,如有意识地改变表情动作,进行不同节奏的呼吸练习和肌肉放松练习等。

比赛中,教练员指导运动员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帮助运动员集中精力对运动员的表现及时表扬和鼓励。在处于优势时,提醒其抓住时机,防止出现被动局面;在失利情况下,互相信任、互相鼓励、增强信心,总结完成动作的情况和失败的原因,给运动员以良好的影响。

参考文献:

心理素质差的原因范文6

    论文摘要:近年来,大学生面临许多心理健康问题。一般认为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直接原因是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压力。因此,研究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至关重要。

    压力也称为“应激”“紧张”,是指个体的身心在感受到威胁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如果个体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的应激状态,就会对身心造成严重损害。

    近年来,大学生面临着许多心理健康问题。一般认为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直接原因是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压力。因此,研究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至关重要。

    笔者希望通过对2007年京、津、沪、鄂、粤、陕、苏、赣、宁、云、新11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分析,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情况,为大学生自身调适心理压力和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法收集资料,问卷内容包括大学生的基本情况(性别、年级、专业、家庭所在地、政治面貌)和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等。全部问卷回收经过检查核实后进行问卷编码,然后输入计算机,利用SPSS12.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本次调查实际发放问卷17186份,回收有效问卷15660份,有效回收率91.1%。被调查者中男生8515人,占54.4%;女生7145人,占45.6%;本科生占84%,研究生占8.8%,专科生占7.2%,其中学生党员占25.5%。

    一、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

    1.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

    调查发现,大学生心理压力主要包括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和就业压力等方面。有些研究把影响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因素进一步归结为竞争、经济条件、学习成绩、人际关系、独立生活能力、校园环境、家庭环境、专业方向等8个方面。本次调查针对“您在大学生活中感到最苦恼的问题”在问卷中列出“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对学习环境不满意”“对教学质量不满意”“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满意”“找不到学习动力”“人际关系不和谐”及“其他”等12项因素。调查结果表明,就业压力列第1位,占35.6%;其次是学习压力和找不到学习动力,分别占19.7%和13.8%;经济压力居第4位,占9.3%。这一结果与以往的调查结果有所不同,在2006年同样的问卷调查中,经济压力排在第2位,这也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国情有关。但就业压力一直处在第1位,可见,对于大学生来说,就业压力是普遍存在的,就业压力同时带来学习压力和学习动力不足两种后果。

    2.不同地域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家庭所在地的大学生心理压力主要来源有一定的差异,农村大学生心理压力中经济压力所占的比例相对于城市大学生要大,农村大学生经济压力占15.3%,基本上是城市大学生经济压力(7.7%)的两倍;相对而言,农村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小于城市大学生,农村大学生学习压力占15.2%,远小于城市大学生学习压力(23.5%),这是由于农村大学生虽然经济条件不及城市大学生,但他们有较强的学习动力,因而学习压力小于城市大学生。

    3.男女大学生心理压力来源的差异

    调查结果还表明,男女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也有一定的差异,女大学生就业压力占41.7%,比男大学生就业压力(30.9%)多出10个百分点,这是由长期以来人们在认知上形成的一些偏见导致的。

    二、大学生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

    虽然大学生心理压力种类繁多,表现也不尽相同,但究其根源,不外乎大学生身心发展、心理品质和思想素质等几种因素。

    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也已确立,这些都极大地影响到我们的思想、观念、心理及行为。大学生作为较高知识层次的社会群体,常常是最先敏锐地感受到社会变革带来的冲击。但面对社会变革他们有时会迷惑不解、难以适从,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大学生便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同时,从大学生成长的角度看,大学生属于青年期,生理发育基本完成。但是,心理学研究表明,处在这一时期的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矛盾性最为突出,他们面临的最基本的矛盾是自我意识的矛盾,他们所设想的理想的“我”总是滞后于现实的“我”,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交错出现,内心矛盾冲突尖锐、激烈,心理和行为中易出现不协调现象。

    另外,从大学生所受到的教育来看,学校教育还没有重视他们心理素质的培养。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然而,在讲德育时,往往重视的是思想品质的培养,却忽视了性格、情绪的调整;在讲智育时,重视的是智商的高低,却忽视了能力的开发;在讲体育时,重视的是身体素质的提高,却忽视了心理素质的提高。所以,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缺乏引导,心理素质不理想。对于问卷中“您对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评价”一项,统计结果表明,“心理素质很好”的占9.4%,“心理素质较好”和“心理素质一般”的分别占23.3%和45.8%,而高达21.5%的大学生认为“心理素质较差或很差”。对于较高知识层次的群体来说,这样的结

    果令人担忧。

    三、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