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细胞治疗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细胞治疗方法范文1
1.1化疗方案对于本研究纳入的非小细胞患者,可实施含顺铂双药方案;对于结直肠癌患者,可给予含草酸铂化疗;对于妇科肿瘤患者,实施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其他患者均按照CCN指南进行对症治疗。
1.2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近期疗效本次研究共纳入恶性肿瘤患者72例,经CIK联合化疗治疗,2例患者完全缓解(CR)、10例患者部分缓解(PR)、48例患者稳定(SD)、8例患者病情进展,4例患者死亡,治疗总有效率为83.3%(60/72)。其中,前列腺癌合并肺部转移患者1例,经氟他胺联合CIK治疗,复查结果显示,肺部病灶完全消失,临床判断为完全缓解。
2.2生活质量改善情况72例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的平均KPS评分为(9.4±2.1)分,治疗后,53例患者KPS评分较治疗前提高,平均KPS评分为(16.7±3.4)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114,P=0.0000);19例患者评分无明显变化。体重变化:除4例死亡病例及8例病情进展患者外,其余60例患者中,经治疗后,有38例患者出现体重增加现象,平均增加(1.5±0.7)kg,其余患者的体重维持治疗前的数值。食欲方面:本研究纳入患者中,经CIK联合化疗治疗,42例患者食欲改善,改善率为58.33%。
2.3化疗的不良反应本研究纳入的72例患者中,由于肿瘤晚期治疗无效死亡4例,其余患者CIK联合治疗间,均未出现不良的临床反应,在CIK细胞治疗期间,未发生输注不良反应。
3讨论
在目前的临床治疗中,治疗肿瘤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及放疗等方法,这些常规治疗方法的优劣不同,适应范围也不同。在肿瘤发生机制研究深入的形势下,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进一步拓展了肿瘤治疗方法,其中,新型的方法之一为肿瘤生物疗法。同时,该方法也成为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中的有机组成部分[4]。Schmindt-Wolf于1991年对CIK细胞首先进行了报道,认为其是体外用多种细胞隐私及CD3单克隆抗体培养后获取的CD3、CD56T细胞为主的异质细胞群,不仅具有T细胞表面标志(CD3),同时也具有自然杀伤细胞表面标志(CD56),所以它的特点是自然杀伤细胞非MHC限制性及T淋巴细胞抗瘤活性[5]。Marten研究发现,CIK细胞增殖能力与多发性骨髓细胞的杀伤能力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而其中杀伤力的表达,主要是由CD3、CD56T淋巴细胞负责的。Angela用黑色素患者在独特抗原刺激剂自体来源CIK细胞培养过程中发现,CIK细胞效靶比低,在5∶1的条件下,可充分发挥溶解肿瘤细胞作用,在溶解肿瘤细胞时,与特异性抗原刺激共育后,作用的效果将更为显著[6]。文献[7]报道显示,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对于提高IFNr及TNFα细胞因子表达有着重要的作用,患者的生存率提升16%。同时,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CIK联合化疗治疗弥补了其缺点和不足,克服了体外增殖数量少、不良反应大,已经成为临床上肿瘤生物治疗的新疗法[7]。
但是,由于CIK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为新的方法,所以临床观察文献还不多,尤其是缺少大样本对照研究文献,对治疗效果尚待进一步探索。由于当前对恶性肿瘤发生机制尚未确定,所以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的最佳模式,尚待进一步摸索,而且还没有找到并制定能够切实反映免疫细胞临床获益的疗效标准[8]。本研究的结果具体如下,(1)近期疗效情况:72例恶性肿瘤患者经CIK联合化疗治疗,2例为完全缓解(CR)、10例为部分缓解(PR)、48例为稳定(SD)及8例为病情进展,4例因治疗无效死亡,治疗的有效率为83.3%。其中,前列腺癌合并肺部转移1例,经氟他胺联合CIK治疗,复查显示肺部病灶完全消失,临床判断为完全缓解;(2)生活质量改善:72例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的平均KPS评分为(9.4±2.1)分,治疗后,53例患者KPS评分较治疗前提高,平均KPS评分为(16.7±3.4)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114,P=0.0000);19例患者评分无明显变化;体重变化:4例死亡及8例病情进展患者外,其余60例中,治疗后体重增加的有38例,平均增加(1.5±0.7)kg,22例体重维持治疗前水平;食欲情况:经CIK联合化疗治疗,42例患者食欲明显改善;(3)不良反应情况:72例中,由于肿瘤晚期死亡4例,其余68例在联合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且在CIK细胞治疗期间,也未发生输注不良反应,治疗结果提示,CIK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效果显著。采用CIK联合化疗治疗,成为一种可行性的选择,经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肿瘤进展,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治疗具有安全性高、无不良反应的优点,为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模式。
生物细胞治疗方法范文2
科学网3月17日上海讯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许琛琦研究组和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伯良研究组在一项合作研究中发现“代谢检查点”可以调控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并鉴定了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靶点――胆固醇酯化酶ACATI以及相应的小分子药物前体,为开发新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奠定了基础。今天,题为“通过调节胆固醇代谢增强CD8+(加号是上标)T细胞的抗肿瘤反应”的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
人体的免疫系统负责保卫机体健康,其中T细胞在肿瘤的监控和杀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肿瘤细胞能通过多种机制来抑制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在临床上,可以通过提高T细胞的活性来治疗肿瘤。目前,基于T细胞的肿瘤免疫治疗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现有的治疗方法只对部分病人有效,并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科学家需要开发新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来改善疗效并让更多的病人受益。
许琛琦研究团队和李伯良研究团队从全新角度去研究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功能。许琛琦研究员表示,通过调控T细胞的“代谢检查点”可改变其代谢状态,使其获得更强的抗肿瘤效应功能。研究人员发现T细胞代谢通路中的胆固醇酯化酶ACATI是一个很好的调控靶点,抑制ACATI的活性可以大大提高CD8+T细胞(又名杀伤性T细胞)的抗肿瘤功能。因为ACATI被抑制后,杀伤性T细胞膜上的游离胆固醇水平提高,从而让T细胞肿瘤抗原免疫应答变得更加高效。同时,研究人员还利用ACATI的小分子抑制剂avasimibe在小鼠模型中治疗肿瘤,发现该抑制剂具有很好的抗肿瘤效应;并且avasimibe与现有的肿瘤免疫治疗临床药物anti-PD-1联用后效果更佳。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红阳点评该项研究成果:这是肿瘤免疫基础研究的一个重要突破,开辟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一个全新领域,证明细胞代谢对肿瘤免疫应答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发现ACATI这一新的药物靶点,揭示ACATI小分子抑制剂的应用前景,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
据介绍,这项研究得到了生化与细胞所刘小龙研究员,清华大学刘万里教授,武汉大学宋保亮教授,中山大学周鹏辉教授,美国德州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孙少聪教授以及美国达特茅斯医学院Ta-Yuan Chang教授的大力帮助,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及上海市科委的经费支持,同时得到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复合激光显微镜系统、生化与细胞所动物分析技术平台、细胞分析技术平台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平台的大力支持。
生物细胞治疗方法范文3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 鼻腔冲洗 曲安奈得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175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125-01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又称过敏性鼻炎,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粘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AR已被人们描述为“21世纪的流行病”,其患病率每20年增加1倍,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病,病程迁延不愈给患者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过去一直把抗组胺药作为治疗AR的主要手段,目前的治疗方法有避免接触变应原、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手术治疗。本文介绍一种全新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法及其相关机制,
1 AB的诊断
过敏性鼻炎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和免疫学检查,特异性诊断性检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变应原皮肤试验和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测定。
2 鼻腔冲洗的作用机制
2.1 提高鼻黏液纤毛传输功能。Kishioka等[2]认为3%高渗氯化钠注射液可提高纤毛摆动频率。Michel[3]、Keojampa等[4]均认为3%高渗盐水能提高黏液纤毛糖精传输速率。Ural等[5]证实高渗或者等渗盐水冲洗均能提高黏液纤毛功能,3%高渗盐水能够提高慢性鼻窦炎黏液纤毛清洁时间,而等渗盐水能够提高变应性鼻炎及急性鼻窦炎黏液纤毛功能。
2.2 减轻鼻黏膜炎症反应。有效的鼻腔冲洗能够降低黏膜水肿,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及减低组织间液的细胞因子浓度。使用鼻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的溶液进行鼻腔冲洗能起到抑制炎症黏膜内的嗜酸粒细胞的功能和活性。
2.3 物理清除作用。鼻黏膜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致敏源在鼻黏膜表面沉留,在不利的环境中形成生物膜。成为AR的原因。局部使偏碱性盐水,行有效的鼻腔冲洗,有助于生物膜的清除。有效的鼻腔冲洗能够清洁鼻腔。清除致敏源对鼻黏膜的刺激,有利于鼻黏膜内环境的稳定,从而降低了AR的发病率。
3 鼻腔冲洗与曲安奈得鼻喷雾剂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
3.1 治疗方法:每日先用等渗盐水交替冲洗两侧鼻腔后,用曲安奈得鼻喷雾剂喷鼻1次,2喷/每侧鼻孔,早晚各一次,连续2―4周。
3.2 鼻腔冲洗注意事项:①冲洗时从鼻腔堵塞严重一侧开始,以免引起鼻咽部液压增高,导致冲洗液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②冲洗时勿用力擤鼻。
4 结果
许多研究认为,长期局部使用皮质醇激素治疗,疗效较快,不会产生全身副作用,但也有报道局部使用皮质醇激素治疗发生肾上腺抑制、鼻中隔出血性溃疡、穿孔及剧烈头痛不得中断治疗[6]。目前针对AR的治疗策略是:控制环境变应原,鼻腔冲洗,药物治疗,特异性免疫治疗和患者教育[7]。
我科利用上述治疗方法,对2012年9月-2013年6月在门诊诊断为变应性鼻炎的患者共60例进行治疗,治疗2周后随访,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60%为显效,60%―30%为有效,
综上,鼻腔冲洗联合曲安奈得鼻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起效迅速,安全。
参考文献
[1] 谭志敏.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相兼为患中医临床治验体会[J].中医药导报,2010,16(8):72―73
[2] KISHIOKA C,OKAM()TO K,KIM J S,et a1.Hy-perosmolarsolutions stimulated mucus secretion in the ferret trachea[J].Chest,2003,124:306―313
[3] MICHEL O.Masal irrigation in case of rhinosinusitis[J].Laryng orhinootologie,2006.85:448―458
[4] KEOJAMPA B K,NGUYEN M H。RYAN M W.Effects of buffered saline solution on nasal mueocili―ary clearance and nasal air way patencyU].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4,131:679―682
[5] URAL A.OKTEMER TK.KIZII Y et al.Impact of isotonic and hypertonic saline solutions on mueocil-iary activity in various nasal pathologies:clinical study[J].J Laryngol Otol,2009,123:517―521
生物细胞治疗方法范文4
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居男性肿瘤的第4位,女性肿瘤的第9位。非肌层浸润型膀胱癌约占75%~85%,预后较好,但仍有70%的复发率,且1%~45%可在数年内进展为肌浸润型的膀胱癌,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许多患者会出现复发或转移,其中以淋巴结、骨、肺、皮肤和肝脏为最常见的转移部位。膀胱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化疗、腹腔灌注、中医治疗等,对膀胱癌的治疗应该采取系统、个体化的综合治疗。
1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膀胱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所以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是膀胱癌治疗的关键。手术治疗方案主要包括: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HOLRBT)、部分膀胱切除术及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等。经尿道电切(TURBt)术或激光切除术适用于生物学行为低度恶性的非浸润性的肿瘤,Tα~ 1期,G1或G2。有研究显示钬激光切除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膀胱冲洗例数少、导尿管留置时间短、术后并发症风险小、原位癌复发率低等优点,能够有效防止传统TURBT治疗导致的肿瘤切除不彻底、癌细胞种植转移等问题。它的并发症风险及原位癌复发率明显低于TURBT术式,安全有效,是膀胱癌临床治疗的可靠的微创术式[1]。生物学行为中度恶性、T1~2期、G2级肿瘤以及Tis者,若病情发展缓慢且稳定,治疗方案可首选TURBT或HOLRBT,若治疗不理想应根据情况行膀胱部分切除或膀胱全切术,国内学者研究提示保留膀胱,会由于膀胱内残留的肿瘤,导致肿瘤的很快的复发。不能盲目地为追求保留膀胱而延误手术的最好时机。但也有临床资料分析膀胱部分切除术近期复发率及远期生存率均无优势[2],所以膀胱部分切除术只应用于单个肿瘤位于膀胱顶部且不适宜行 TURBT者[3]。生物学行为高度恶性、分期为T2~4的G3级膀胱肿瘤的恶性程度高,除部分患者可行膀胱部分切除外,均应行膀胱全切术。对于膀胱内的多发癌病变,累及膀胱颈部和尿道内口者应行经耻骨全膀胱后尿道切除术。对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根治性手术者,手术可分为两期进行。先一期行尿流改道,3~4周后再二期作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式有多种,包括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直肠膀胱、乙状结肠造口术、直肠膀胱术、回肠膀胱手术和可控回肠袋代膀胱术。其中输尿管-皮肤术对患者损伤最小,且安全、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年老体弱不能耐受大型手术的患者尤其适用。但根治性手术毕竟创伤大,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大,所以近年临床上随着放化疗的不断精进,根治性膀胱切除用得越来越少
2 化学治疗
2.1 术前的新辅助化疗 新辅助化疗可降低肿瘤的分期,提高部分膀胱切除率,降低术中、后的复发转移。新辅助化疗对T1~2期生存率的意义不大,还可能会延误手术时机,但能提高T3~T4α的生存率。新辅助化疗主要用于局部肿瘤超过根治性手术范围的患者。目前推荐的做法是, 用以铂类为主的联合方案化疗1~2周期,如果无效则停止而转入手术或其他治疗,如有效可再用1~2周期后在行转入手术或其他治疗。临床实验证实新辅助化疗并未增加术后的并发症[4]。Niu 等[5]近期对中国356 例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患者预后情况做了多因素分析, 发现新辅助化疗在5年无病生存率中具有统计学意义(RR=0.46,P=0.016)。但癌症数据库(National Cancer Database) 1998~ 2003 年的数据显示[6]716例期膀胱癌的患者中, 只有1.2%的患者接受了新辅助化疗。
2.2 膀胱内术后灌注联合化疗 术后灌注联合化疗多用于浅表性膀胱癌,可降低肿瘤复发的机会及手术切除过程中瘤细胞种植转移的几率[7],特别是具有高度复发风险的胱肿瘤。膀胱内灌注的药物主要有免疫制剂(如BCG、IL-2、IFN)和细胞毒类药物(如噻替哌、 阿霉素、丝裂霉素、顺铂、羟基喜树碱等)。其中羟基喜树碱总体效果优于BCG 及阿霉素等目前常用的抗癌治疗药,而副作用又少[8]。膀胱热灌注化疗(IVHC)把热疗和化疗综合性地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对膀胱肿瘤的疗效。近年来Halachmi[9]、Colombo等[10]均有研究表明,给予膀胱内灌注MMC并局部微波热疗热能有效地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单纯化疗组。
2.3 动脉灌注化疗(IA) IA具有局部药物浓度高、杀伤力强等特点,其疗效优于全身化疗,常用于新辅助化疗。 高浓度的化疗药物能抑制肿瘤细胞的进一步分化和新生血管的生成,对膀胱黏膜下肌层、膀胱周围组织、盆腔内浸润的癌细胞、淋巴结和血管内癌细胞均有明显的杀伤作用[11]。经IA新辅助化疗部分患者可得到根治性手术的机会。
2.4 全身联合化疗 联合化疗多用于晚期不能切除或已有远处转移的浸润性膀胱癌,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一直以来M-VAC 化疗方案是晚期膀胱癌的标准化疗方案。近年来一些新化疗药物如吉西他滨( GEM)、紫杉醇( PTX)和多西他赛 ( DXL) 等研制并应用于临床。GEM与铂类药物有协同抗肿瘤作用,而且副作用较温和。临床研究表明GC方案与MVAC方案在有效率、疾病进展时间、总生存时间等方面均相近,但不良反应及化疗相关死亡率明显低于后者,因此GC 方案已取代MVAC方案成为晚期膀胱癌新的标准化疗方案,它得以广泛应用并推荐至膀胱癌的术后辅助化疗。2011年NCCN 指南也已指出:GC方案被推荐为晚期转移性膀胱癌的一线标准化疗方案。对不能耐受顺铂的可用GEM+ CBP代替[12]。近年来进行的I、Ⅱ期临床研究资料表明,长春氟宁[13]对铂类耐药的膀胱癌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应用前景。
3 放疗
膀胱癌的放疗常用的形式主要有膀胱内照射和体外照射。但膀胱癌对放疗不敏感,主要用于手术和化疗的辅助治疗或不能手术的晚期膀胱癌改善症状的姑息性治疗。如放疗可以缓解肿瘤巨大造成的血尿、尿痛、尿急等症状。Higano等[14]报告对于那些患有多种并发症而无法耐受顺铂为主的化疗以及膀胱切除手术的患者, 5-Fu与放疗联合治疗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4 中医治疗
膀胱癌在中医属“尿血”、“血淋”、“隆闭”、“淋病”等范畴,中医许多文献都有记载。现代孙桂芝教授[15]就认为补益脾肾是治疗的关键,所以在治疗选方时, 多采用补益脾肾、清利湿热、泻火祛瘀,攻补兼施,辨证施治。
四君子汤可益气健脾,温而不燥,健运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另可根据患者的情况联合金匮肾气丸加减。清利湿热用八正散加减,以瞿麦、篇蓄通利下焦湿热,兼凉血分之热。若血热明显则可加生地、紫草。栀子清三焦之湿热从小便出。木通苦寒利心火下行,清小肠之火。车前子、滑石除膀胱湿热,滑利尿道。合灯芯草、甘草梢,缓急止痛,通利尿道;酌加莲子心去除心火。
临床上膀胱癌多出现无痛性的血尿,除手术外临床上常用的各种止血药物对这种肿瘤性出血的止血效果并不理想。中医的针灸治疗则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中医说,实证尿血者,可选小肠俞、中极、太冲、膀胱俞;虚证尿血者,可选肾俞、气海、大钟、三阴交。赵勇也有研究报道针灸注射止痛药或治疗癌痛具有起效快,止痛时间长,且无毒副作用和耐药性的优点,是今后研究癌性疼痛治疗的一个方向。
5 免疫治疗
生物免疫治疗是提取、培养自身体的体细胞、 细胞因子、树突状细胞疫苗和生物反应调节剂回输到患者体内对抗肿瘤细胞,或激活自身免疫系统的效应细胞来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它是通过调动宿主的天然防卫机制或给予机体某些物质来取得抗肿瘤效应的一种治疗手段。免疫治疗用的体细胞是从人体提取后在体外大量扩增的患者自身免疫细胞,主要包括NK、LAK、TIL、CIK、DC、CD3AK 和 AKM细胞等;而细胞因子包括干扰素、白介素、造血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和修复因子等,如IL-2、IFN-γ、IL-1α;树突状细胞是体内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诱导机体对肿瘤产生特异、持久的主动免疫应答;生物反应调节剂则有细菌类、微生态型和真菌多糖类等。与传统的治疗方法不同,生物治疗主要是调动人体的天然抗癌能力,所以具有安全性好、作用广泛、持久性和彻底性的特点。目前CIK/NK的免疫治疗已经广泛的在临床推广,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6 靶向治疗
近几年来随着对肿瘤生物学的研究和认识,分子靶向治疗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目前常用的靶向药物有针对HER-2/ neu原癌基因产物的Herceptin、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IMC -C225 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Avastin等, 研制中的新药有针对HER-2 产物的TAK -165[16]。常用小分子化合物类药物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TI571和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ZD1839与OSI774等[17]。Ⅱ期临床试验评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 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 通路单独作为治疗标靶或与标准化疗药物联合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18],结果令人鼓舞。用舒尼替尼治疗小鼠膀胱癌结果显示能明显延长小鼠的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有实验研究[20]表明舒尼替尼联合表柔比星具有协同细胞毒作用,能抑制膀胱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如增殖、侵袭和转移,这也提示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有针对性的联合化疗方案可能在未来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为晚期膀胱癌。
7 其他治疗方法
放射免疫疗法(radioimmunotherapy ,RIT)是把释放射线的放射性核素与单抗交联,注入患者体内与肿瘤细胞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放射性核素在衰变过程中发射出α或β射线,通过射线的辐射作用破坏或干扰肿瘤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起到抑制、杀伤或杀死肿瘤细胞的作用。目前已经进行一些Ⅰ/Ⅱ期的临床试验,并得到一定成绩,但一些具体技术问题仍需继续进一步的研究完善。
基因治疗主要包括阻断癌基因、基因抑制、用基因替代恢复和增强抑癌基因的功能。Kunze等[21]将siRNAs转染膀胱肿瘤细胞中,发现siRNAs可以抑制膀胱癌抗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是膀胱癌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且对化疗的敏感性增加。
总之,手术治疗仍是膀胱癌的首选的标准治疗手段,特别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HOLRBT)和膀胱癌根治术。放化疗和靶向、免疫治疗等对膀胱癌的控制和防治复发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膀胱癌的综合和个体化治疗仍需更深入和更具体的临床研究,相信会有更好的方案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林文彬. 膀胱癌治疗方法的选择[J]. 当代医学,2012,18(8):101-103.
[2] 薛春晓. 膀胱癌治疗方法的选择[J].临床医生,2011,31(7):49.
[3] Smaldone M C, Jacobs B L, Smaldone A M,et al. Long-term results of selective partial cystectomy for invasive urothelial bladder carcinoma[J].Urology,2008,72(3): 613-616.
[4] Calabrò F, Sternberg C N. Neo adjuvant and 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J].Eur Urol,2009,55(2):348-358.
[5] Niu H T,Xu T,Zhang Y B,et al.Outcomes for a large seriesof radical cystecto mies for bladder cancer[J]. EurJSurgOneol,2008,34(8):911-915.
[6] David K A, Milowsky M l, Ritchey J, et al. Low incidence of peri-operative chemotherapy for stage III bladder cancer 1998 to 2003: a report f rom the National Cancer Base[J] . J Urol,2007,178(2):45l- 454.
[7] Garcia J A, Dreicer R. Adjuv ant and neo adjuvant chemother apy for bladder cancer : manag ement and contro -v ersies[J]. Nat Clin Pract Urol, 2005, 2(1):32 - 37.
[8] 张晓童.应用THP与HCPT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与不良反应的比较 [J]. 吉林医学,2012,339(18):3883-3884.
[9] Halachmi S,Moskovitz B,Maffezzini M,et al.Intravesical mitomycin C combined with hyperthermia for patients with T1G3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J].Urol Oncol,2011,29(3):259-264.
[10] Colombo R,Salonia A,Leib Z,et al.Long-term outcomes of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omparing thermochemotherapy with mitomycin-C alone as adjuvant treatment for 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J].BJU Int,2011,107(6):912-918.
[11] 陈羽,陈凌武,王声政,等.腹腔镜途径与开放途径根治性膀胱切除对机体创伤的影响[J].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2009,3(5):35-38.
[12] Hudson E, Lester JF. Gemcitabine and carboplatin in the treatment of tr 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the urothelium: a single centre experience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Eur J Cancer Care,2010, 19(3):324- 328.
[13] Frampton J E, Moen M D. Vinflunine [J] . Drugs,2010,70(10):1283-1293.
[14] Celestia S, Catherine M, Wael A, et al. Treatment options for muscle invasive urothelial cancer for patients who were not eligible for cystectomy o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with m ethotrexate, vinblastine, doxorubicin, an dcisplatin [J].Cancer, 2008, 112(10):2181-2187.
[15] 王辉,孙桂芝.孙桂芝治疗膀胱癌经验[J].北京中医药,2011,30(7):492-493.
[16] Nag asawa J, M izo kami A, Koshida K, et al . Nov el HER2 selective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 r, T AK - 165,in -hibits bladder, kidney and androgen-independent prostate cancer invitro and invivo[J].Int J Urol,2006,13(5):587-592.
[17] Baselga J.Targeting tyrosine kinases in cancer:the second wave[J]. Science,2006,312(5777) : 1175 - 1178.
[18] Sonpavde G,Ross R,Powles T,et al.Novel agents for muscle-invasive and advanced urothelial cancer[J].BJU Int,2008,101(8):937-943.
[19] Chan E S, Patel A R, Hansel D E, et al.Sunitinib malate provides activity against murine bladder tumor growth and invasion in a preclinical orthotopic model[J]. 2012,80(3):736 -735.
[20] Wu C L,Ping S Y, Yu D S, et al.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inhibitor-targeted combined chemotherapy for metastatic bladder cancer[J]. 2012 ,28(4):194-203.
生物细胞治疗方法范文5
关键词:微波;粘液囊肿
【中图分类号】R78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147-01
微波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1]。近年来在口腔临床应用的报道也日益增多[2-3]。自2010年以来,我院应用微波对92例口腔粘液囊肿病例进行治疗并与传统手术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随机选择门诊口腔粘液囊肿病例共92例,其中下唇区80例,舌腹区12例,女性40例,男性52例,年龄16-55岁,随机分为微波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
1.2 材料:用ZW-1001F微波口腔治疗仪(天津市中亚医疗仪器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使用频率2450HZ,波长12.25cm。治疗时输出为35~40W,每次3~5秒,由微波热能传递,配有多种终端探头与脚开关。
1.3 治疗方法。微波治疗组:患者平卧位,用2%利多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调整微波治疗仪输出功率为30~40W之间,选择针状辐射器。常规消毒铺巾,将针状辐射器探头由不同方向刺入囊肿内进行热凝,共行4-6次操作至瘤体缩小囊液流出。每次拔出辐射器后即用冷盐水纱布降温处理。对照组:2%利多卡因局麻下,常规消毒铺巾将囊肿分离切除缝合。
1.4 疗效评定:对两种治疗方法的手术时间长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反应,手术后1年复发率进行比较。
2 结果
微波治疗组手术时长10~15min,创面无出血,术后无明显水肿、疼痛等反应,并无需拆线。1年复查治愈34例,无1例复发,治愈率100%;对照组手术时长20~30min,出血量约1.5-5ml。术后有轻至中度水肿疼痛等反应,术后5~7天需拆线,1年复查治愈44例,复发2例治愈率95.65%。
3 讨论
微波辐射是一种电磁辐射,在其电场的作用下,生物组织细胞液中的带电离子和极性、无极分子发生振动和转动,因而使组织内的温度增高。通过微波直接辐射组织,可使局部组织产生高温、脱水和凝固。
本文利用微波的生物学效应治疗口腔粘液囊肿,其治疗原理是当生物组织接受微波辐射后有热效应作用,组织吸收了微波的能量转变为热能,使组织升温凝固。含水量高的组织吸收更强烈因而温升也高。但由于血循环流动,温度升高后部分热能随血流向低温处组织传递,而不会引起局部组织损伤。当微波针状辐射器插入囊肿中央,其中心温度上升70℃左右,使组织凝固,但边缘区温度还很低,临床未见相邻组织受到损伤,这就是微波术后不会出现疼痛的原因。另外病理观察凝固区组织细胞变性坏死细胞核萎缩甚至消失,小血管血栓形成,这就是微波具有止血作用的原因。
另外,由于微波治疗不需手术,更适用于惧怕手术治疗的老人、儿童患者。
综上所述,微波治疗口腔常见的粘液囊肿疾病,操作简便易行,治疗效果满意。术中无出血,术后无疼痛水肿,一次性治疗即可治愈且无复发,减少患者就诊次数和手术痛苦、经济负担,深受患者欢迎,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临床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代珠,呈大伟.医用微波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7:157
生物细胞治疗方法范文6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强直性脊柱炎;HLA-B27;炎症
[中图分类号] R59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5(b)-0036-03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免疫功能异常导致的炎症性疾病。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侵犯关节滑膜不同,AS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韧带和肌腱,并可侵犯多个人体组织,发病者主要为15~20岁的青壮年人群,病程可持续20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症状,并可以导致腰背疼痛、脊柱僵直与变形,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机体的结构与功能[1-3]。
1 AS的发病机制
AS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1973年Brewerton和Schlosstein研究报道证实AS的发病与白细胞抗原HLA-B27密切相关,呈家族聚集性发病,具有遗传性[4-5]。进一步研究也证实,HLA-B27阳性的同卵双胞胎AS发病率(60%~70%)显著高于HLA-B27阳性的异卵双胞胎(≤24%),HLA-B27阳性人群中6%~8%会患有AS疾病,而大约95%的AS患者呈HLA-B27阳性,其发病率具有种族和区域差异性。转HLA-B27基因的大鼠可以自发的表现出AS形似的病理症状,该结果也证实了HLA-B27基因在AS发病中的重要作用[6]。因此,HLA-B27相关基因和蛋白的检测是目前临床诊断AS的首要检测指标,但HLA-B27基因在AS疾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由于HLA-B27阳性人群仅有20%~50%的AS发病概率,因此,目前普遍认为AS并不是HLA-B27单基因诱发的疾病。全基因组的广泛筛选研究结果陆续证实,人类2号染色体上的IL-1基因簇、1号染色体上的IL-23R基因以及5号染色体上的ARTS1基因都与AS的发病有重要联系[7-9]。连锁分析也证实,16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座位,3、10、11、17和19号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点均与AS的发病相关,并从PGIS动物模型中鉴别到Pgis1和Pgis2两个相关的基因座位[10]。除遗传因素外,病原体感染、关节炎、牛皮癣、肠炎等环境因素也与AS的发病相关。患者的性别、年龄、个体差异、基因敏感性以及种族差异都可以影响AS发病。
2 TNF-α与AS的关系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家族是一类由巨噬细胞、活化的上皮细胞、纤维母细胞、软骨细胞产生的,可以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TNFR家族结合,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家族,至今已有至少19个家族成员被发现。TNF家族中的TNF-α亚型是最早被发现、研究最深入且最早应用于临床的TNF亚型,主要由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最早在接种卡介疫苗的小鼠血清中被发现,除具有较好的杀伤肿瘤细胞、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介导肿瘤组织出血性坏死作用外,TNF-α在炎症应答反应中也有重要作用。细菌感染与机体创伤均可以激活TNF-α的表达,进而影响包括IL-1在内的多种促炎因子与淋巴细胞的活性,促进纤维母细胞增殖以及白血球的迁移,通过胞内复杂的级联反应激活炎症细胞,调控并参与炎症过程[11-13]。
风湿性关节炎及AS等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类免疫细胞侵入滑膜等组织,诱发滑膜炎症甚至关节、髋骨与脊椎等骨结构畸形的慢性免疫系统异常疾病。研究发现,与常人相比,AS患者的血清与髂关节活检组织中均具有极高的TNF-α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因此,检测机体的TNF-α表达水平有望成为新的AS疾病诊断辅助指标。转人TNF基因的白足鼠可以自发的表现为多发性关节炎,其脊柱炎症的病理症状与人类AS疾病极为相似,而通过TNF抗体抑制TNF活性或通过药物拮抗TNF信号通路,则可以抑制胶原蛋白诱导的关节炎小鼠模型和TNF过表达转基因小鼠自发关节炎模型的炎症发病程度[14]。所得研究结果证实,TNF及其相关受体在风湿性关节炎发病及AS病程发展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包括RANKL、TNF-α、FasL以及TRAIL在内的多个TNF家族蛋白因子都在成骨细胞的分化与凋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TNF家族参与并调控着机体的骨重塑、骨质疏松类疾病以及风湿性关节炎导致的骨量丢失并发症。因此,除缓解炎症及疼痛症状外,抗TNF-α的治疗方法对维护患者骨量与抑制骨质增生也有一定效果。
3 AS的抗TNF-α治疗
临床常用非甾体抗炎药、柳氮磺吡啶、来氟米特、糖皮质激素改善患者的炎症疼痛症状,但这些传统的治疗方法疗效甚微,不能减轻AS的炎症及骨病病理症状,也无法对疾病的发展起到阻滞或缓解作用[15]。近年来,引入TNF阻断剂的生物治疗方法在AS疾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由于早期基础研究最深入,拮抗TNF-α成为目前TNF拮抗治疗的主要方法,已有至少4种抗TNF-α的生物制剂进入AS治疗的临床实验阶段,其中,TNF-α的单克隆抗体因福利美治疗临床279例AS患者的研究结果证实,经过24周治疗,61%的患者达到了国际强直性脊柱炎评价组(assessment in AS, ASAS)标准,患者的BASDAI疾病严重度、BASFI功能障碍度、BASMI脊椎移动性、SF-36量表分析数据都显著优于安慰剂组[16]。依那西普是人类p75 TNF受体的二聚融合蛋白,具有抑制TNF-α激活的功能,在其持续4个月的治疗中,AS患者每两周皮下注射25 mg依那西普,短期内即可改善20%患者的持续晨僵、夜间脊柱疼痛、关节肿症状,16周后 80%患者的症状改善,显著高于安慰剂对照组30%的改善率[17]。315例AS患者接受TNF单克隆抗体阿达木治疗24周后,45%的患者达到了ASAS临床反应标准,51%达到了ASAS应激反应的标准,所得研究结果均显著高于安慰剂对照组[18]。研究也证实,IL-1受体拮抗剂阿那白滞素在短期与中期实验中都显著改善了61% AS患者的椎体疼痛、脊椎功能和炎症[19]。此外,由于AS患者的骨质疏松并发症与TNF-α密切相关,阻断体内TNF-α信号通路的AS生物治疗方法也对改善患者骨密度有积极的作用[20]。
4 抗TNF-α疗法的不足
由于抗TNF-α的生物治疗方法在炎症病症的临床实验中副作用较小且疗效显著,因此,目前该方法正广泛应用于包括AS在内的多种类风湿性疾病以及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系统异常疾病的治疗。尽管前期的临床研究数据显示,AS患者在1~4年内持续摄入抗TNF-α类药物罕见严重的不良反应且无抗药性,但近年部分研究指出,该类药物自进入临床长期使用以来,已经升高了AS等自身免疫缺陷类风湿病患者包括皮肤血管炎、狼疮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肺间质性疾病等严重的其他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其中部分免疫系统疾病发病率的升高被认为与抗TNF-α药物的使用相关。部分临床个案的研究也认为,抗TNF-α药物的使用与结节病、抗磷脂综合症症候群、自身免疫性肝炎、眼色素层炎发病风险之间存在联系。但是,目前认为抗TNF-α药物与诱发免疫系统疾病的研究报道中,个案患者的样本数量还较少,并且80%以上的患者在AS发病的同时也患有风湿性关节炎,该类疾病本身易引起多种免疫缺陷性疾病并发症。因此,目前尚无充分的证据说明抗TNF-α药物治疗与其他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之间具有直接联系,使用抗TNF-α药物后AS患者发生其他免疫性疾病的原因也尚无定论,患者的个体差异性、环境因素的干扰、风湿性关节炎并发症等均可能参与导致了这一结果。
5 小结
AS是一种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免疫细胞浸入髋骨、脊柱及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最早被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的一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遗传背景、环境因素及肠道细菌感染等都可能成为AS 发病的诱因,虽然已经确认AS的发病与白血病抗原HLA-B27有密切关系,但该基因的作用机制、作用信号通路以及在AS发病中的功能尚不清楚。
AS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和疗效评估指标,主要于青壮年时期发病,病程较长,所造成的炎性疼痛和骨骼结构畸形可以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抗TNF-α可以干扰炎症的发生并缓解风湿性关节炎类疾病的并发性骨病进程,因此,抗TNF-α生物疗法较传统的AS的抗炎药物治疗相比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该类药物疗效显著,短期使用副作用较低且长期使用机体不产生耐药性,目前临床已广泛应用于AS等免疫功能异常疾病的治疗。但由于TNF家族参与调控免疫应答反应,长期的TNF-α干扰治疗存在减弱患者免疫能力、诱发其他免疫系统疾病的风险,其临床的长期给药毒理作用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Vander LSM,Vander HD,Maksymowych WP. Ankylosing spondylitis. Kelley’s textbook of rheumatology [M]. Philadelphia:Saunders-Elsevier,2008:1169-1190.
[2] Braun J,Sieper J. Ankylosing spondylitis [J]. Lancet,2007,369(9570):1379-1390.
[3] Sieper J,Braun J,Rudwaleit M,et al.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n overview [J]. Ann Rheum Dis,2002,61(Suppl 3):8-18.
[4] Brionez TF,Reveille JD. The contribution of genes outside the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to susceptibility to ankylosing spondylitis [J]. Curr Opin Rheumatol,2008,20:384 -391.
[5] Breban M,Miceli RC,Zinovieva E,et al. The genetics of spondy-loarthropathies [J]. Joint Bone Spine,2006,73:355-362.
[6] Breban M,Hacquard BC,Falgarone G. Animal models of HLA-B27-associated diseases [J]. Curr Mol Med,2004,4:21-40.
[7] Brown MA. Non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 genetics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 [J]. Best Pract Res Clin Rheumatol,2006,20:611-621.
[8] The Wellcome Trust Case Control Consortium.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of 14,000 cases of seven common diseases and 3,000 shared controls [J]. Nature,2007,447:661-683.
[9] The Wellcome Trust Case Control Consortium. The Australo-Anglo-American Spondylitis Consortium. A genome-wide scan of 14,000 non-synonymous coding SNP in 5,500 individuals [J]. Nat Genet,2007,39:1329-1336.
[10] Vegvari A,Szabo Z,Szanto S,et al. Two major interacting chromosome loci control disease susceptibility in murine model of spondyloarthropathy [J]. J Immunol,2005,175:2475-2483.
[11] Chen X,Oppenheim JJ. Contrasting effects of TNF and anti-TNF on the activation of effector T cells and regulatory T cells in autoimmunity [J]. FEBS Letters,2011,585:3611-3618.
[12] Crisafulli C,Galuppo M,Cuzzocrea S. Effects of genetic and pharmacological inhibition of TNF-α in the regulation of inflammation in macrophages [J].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2009,60:332-340.
[13] Hauwermeiren FV,Vandenbroucke RE,Libert C. Treatment of TNF mediated disease by selective inhibition of soluble TNF or TNFR1 [J]. Cytokine & Growth Factor Reviews,2011,22:311-319.
[14] Taylor PC,Feldmann M. Anti-TNF biologic agents:still the therapy of choice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 [J]. Nature Reviews Rheumatology,2009,5:578-582.
[15] Brandt J,Marzo OH,Emery P. Ankylosing spondylitis: new treatment modalities [J]. Best Practice Research Clinical Rheumatology,2006,20(3):559-570.
[16] Van der Heijde D,Dijkmans B,Geusens P,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nfliximab in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results of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ASSERT)[J]. Arthritis and Rheumatism,2005,52:582–591.
[17] Gorman JD,Sack KE,Davis JC. Treatment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 by inhibition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 a [J].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02,346:1349-1356.
[18] Davis J,Kivitz A,Schiff M,et al. Major clinical response and partial remission in ankylosing spondylit is subjects treated with adalimumab: the ATLAS trial [J]. Arthritis and Rheumatism,2005,52(supplement):S208.
[19] Haibel H,Rudwaleit M,Listing J,et al. Openlabel trial of anakinrain active ankylosing spondylit is over 24 weeks [J]. 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2005,64: 296-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