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雕刻印刷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雕刻印刷技术范文1
波罗古泽木刻雕版起源于1676年,由当时的德格第12世土司、第6世法王却吉・登巴次仁发起,现今四川德格、白玉、以及江达县的大部分治区都曾隶属德格土司管辖,加之当时盛行佛教,基于信教需求,用于印制佛教经文及图案的木板雕刻工艺得到了空前发展,波罗木刻印刷技术由此崛起。当地土司、宗本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较原始的制版刻板方法,兼收并蓄各种学科、历史文献和各教派典籍,在寺庙刻制数以万计的木刻雕版。据悉,现今位于四川省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德格印经院”中80%以上的印经版均为昌都地区江达县波罗乡所制,由一个乡村的民间艺人承担如此重大而神圣的经文雕版任务,不能不惊叹为一个奇迹。
创造了奇迹的波罗古泽木刻被尊称为雕版印刷的“鼻祖”。如此响亮之名气受之无愧,在藏文化发展和佛学传承中,波罗木刻所起的作用非凡,其木刻技术精湛,闻名整个藏区,不仅能镌刻整部《丹珠尔》和《甘珠尔经》,也能镌刻难度较大的风马旗和一些佛教故事中的人物图案,冠名“木刻之乡”名副其实。
现年64岁的增珠是波罗乡公认的最优秀的雕刻艺人。虽然已过花甲之年,但精神矍铄用在增珠身上一点也不为过。增珠老人的雕刻技艺得之父兄,像增珠家的技艺一样,在波罗峡谷区域各村各寨,木版雕刻大多家传或师徒相授。经过近30年的打磨,雕刻已然成为增珠生命中的一部分。
如今,增珠和他的两个儿子一年可雕刻100多块高品位的经文模版,主要销往德格印经院和四川石渠、白玉及青海安多等地,有些还销往拉萨、日喀则。一块经文模版售价50~300元不等,算下来,一年少说也有上万元的收入。
据增珠介绍,地处高山峡谷地带的冲桑、古色、外冲、阿当、彭宁等村落,因地处高山峡谷,其农牧业生产受到限制;而森林资源异常丰富,盛产质地优良、适合精雕细刻的优质木材,由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当地不少群众主要靠雕刻维持生计。据不完全统计,冲桑、古色等五个村计有200多人从事木版雕刻。至今仍有43位波罗艺人常年在德格从事雕刻,夏天在外地献艺谋生,冬天返回波罗,这已成为波罗古泽一带民间艺人惯常的生活方式。刻板的原料采用当地生长的“桦胶树”,选取其中质地顺直且无疤的树段,经过分割、去除水分后放入特殊的液体中浸泡,次年再熏烘、刨平,方才用作版胚。木版雕刻工具分大小40余种,一个雕刻艺人随身携带的必备雕刻工具不下20种。
雕刻印刷技术范文2
早在汉代,就有贴门画习俗,人们把传说中的门神贴在门上,以示驱邪避灾,这是年画的前身。明清时期,年画盛行,这时,全国各地几乎都有作坊,其中又以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潍县杨家埠和四川绵竹的年画最为有名。
经历几千年,民间年画题材和手法越来越丰富,大多是用木版水印制作,木版年画是以木版画形式制作的年画,用木版雕刻印刷画的轮廓,再由人工或套版上色,画的内容大多为喜庆吉祥、风俗、门神、灶王或戏剧,过年时普通人家会买年画装饰房屋。顾名思义,木版年画就是过年时张贴的年画。
旧时候,一进腊月,每天就数着日子等着过年了。真正意义上的过年是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的。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监视善恶的神,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专司饮食之神,是家家必供的一家之主,被尊为“灶君”“灶王”或“灶王爷”。每年腊月二十三小年这天,他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为此,到了晚上,家家为他设祭饯行,谓之“辞灶”或“祭灶”。人们将去年过年贴上的灶王图揭下来烧掉,意为将在家呆了一年的灶王爷送走“上天言好事”。这一天人们多将糖瓜等甜食供上,好让灶王爷吃了糖瓜后嘴甜,上天后多多讲好话,这样可以给家中带来更多的吉祥。
过了小年“辞灶”后,家家户户开始大扫除,人们开始为迎接新年做准备。蒸馍、做花糕、炸丸子、杀猪、买鱼、购新衣、买鞭炮,人们开始置办年货,一直忙到除夕。除夕夜,人们都会在家里贴上焕然一新的年画、对联和过门笺,同时再请来新灶王,把灶王图贴在原来的锅灶之上的墙上。既用以创造喜气洋洋的新年气氛,又借以祈求上天赐给幸福,消除灾祸与不幸。
随着19世纪末现代印刷技术的普及,加上战乱不断,传统木版年画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不过,我国的传统木版年画在国外却受到了追捧,传统木版年画集木板雕刻、手绘等艺术于一身,题材丰富,色彩鲜明,反映了我国各地关于春节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乡土气息十分浓厚。
雕刻印刷技术范文3
我们在这个信息快速更迭的时代里,可以真正的慢下来,和艺术家共同做一件能够沉淀下来的事。
2015年,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以下简称“群艺馆”)的暑期活动《走近艺术之门》系列展,为我们带来了一场新版画艺术的体验,取名为“新三版”,让大家走进一回艺术的“新三版”。
经群艺馆的公益策展人周蓓丽女士介绍,她请来的是近年来活跃于艺术、设计、插画领域的“印物所”,“印物所”在上海创立,是一群热爱并执著于版画创作的人,创始人是一位70后的三维艺术家。
他们带来与传统学院派版画迥异的作品,带我们了解铜版、石版和丝网版的不同制作,以及讲解了如何赏析一件版画的常识。如今,上海群艺馆正以这种新视角,寻觅社会各角落里,那些奇特而“形单影只”,富有理念的艺术群体,为他们提供平台,发挥社会文化的巨大力量,让每个人找到平凡生活的乐趣所在。
我们熟悉传统的绘画过程,笔触是随着画师心境而任意挥洒,而版画的画面基本上都是事先规划好的,颜色也是分开制作印版,再通过“版”转印继而得到画面。这对于画师及其作品都是一次全新的旅程。
印物所布置的“新三版”展厅内,还特地摆放了各种我们陌生而特别的印制工具,在其中可以接触到不同的版画分类及制作工艺,其中包括有艺术家个人收藏的跨越两个世纪的英国古董级版画,还有手工卡片年历,创意无限,还能看到已经绝版的产自德国的索尔霍芬石,以及手绘的版画印制设备建筑图,也就是印物所工作室的大本营了。而这些费工费时的版画作品是由十六位印物所合作艺术家联合展出。展览作品也出自以“八零后”居多的年轻艺术家们,作品数量达到80件。除此以外,以提倡绿色节能为办展理念的群艺馆,展板文字都使用了环保瓦纸,以便于循环利用。
版画不等于印刷品
版画,简单说来,即是反转在纸上的图画,是通过印刷手段产生的视觉艺术,也就是说通过制作印版再转印而得到的艺术作品就可以叫版画。由于版画的技法很多来源于印刷术,并且和印刷技术的原理相同,所以很容易混淆版画和印刷。
那如何来分辨我们手中的作品是版画作品,还是印刷复制品呢?这有三点依据,一是艺术家是否在版画制作过程中亲自参与制版。二是艺术家是否亲自或在其监督指导下进行印刷,以使作品完全体现艺术家本人的意图。三是版画原作的下沿是否有符合规范的编号和艺术家的亲笔签名。
而版画的制作过程,主要包含了画稿、制版和印制。艺术家首先选择适合并顺手的版材,接着通过绘制、雕刻或者腐蚀等手段将心中事先酝酿好的意象转写在版材上,下一步便是通过相应的印刷技法,将图像印制于纸张或别的媒介物上,从而完成作品的创作。版画的这种创作方式,在未印完最后一版并掀开画纸前,整个过程因最终效果的无法预料而充满好奇和紧张,未知的效果才显得更加迷人。
每一次着墨的多少,每一遍拓印时的用力轻重,都会产生偶然的效果,这些微妙的不同使得同一个版印出来的每一张作品都具有了不可复制的自我,具有和原作相等的艺术价值;再加上这样的复数形态满足了人们收藏艺术品的愿望,版画于是成了更接近大众的艺术。
版画的应用
史料记载有公元868年,敦煌出土的唐代《金刚经》是至今为止所发现最早的版画印刷品,并刻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价为二亲敬造普施”字样,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日本人将版画技术带入美术领域,创造出浮世绘,而浮世绘会以木刻印刷为主,连绘画大师毕加索的画风也是受到浮世绘的深远影响。
版画的广泛用途还有很多隐藏于生活之中,如各国对于护照的签注,还有平时使用的各种“图章”、“钢印”、甚至大家佩戴的丝巾也都是版画在生活中的延伸和运用。
版画的印数及编号
我们欣赏版画的同时,也许对版画下方的铅笔标记表示的含义,似乎不明白。通常在看版画作品的左下角位置时,会标明有印数和编号,这些印数编号通常标记为阿拉伯数字的分数形式,它们其中传递着创作与收藏的信息。如32/70,即此画共印制了70张,这一张是第32张。除了限量编号以外每幅作品还会有一定比例的编号外作品,这部分作品不会标记印数编号而是写上A.P、 P.P、 H.C等字样的缩写。而编号外作品缩写的这些大写字母,都有其意思表达。例如:
A.P :Artist Proof ,艺术家自存,作者自己保留的一定数量作品,法语缩写为E.A.。
P.P :Printer Proof ,技师保存,印制完成后保留一定的比例留给技师或者版画工坊作为资料。
H.C:非商业样张,“商品之外”即“非卖品”,主要作为作品的样本一般不进入市场。
T.P :Trial Proof ,试印样张,印制过程中尝试不同效果而得到的试印作品。
R.T.P :Ready to Print ,正式样张,试印完成后艺术家最终确定的样张,作为正式印刷的标准。
雕刻印刷技术范文4
关键词: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日本浮世绘版画;技法;艺术风格
中国明清时期的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及日本江户时代的浮世绘版画,是中、日这两个国家分别创造的一种平民化的美术形式。桃花坞木版年画是指18世纪产于苏州的版画类印刷物,即集中在桃花坞制作、呈现为年画形式的民间美术品;而日本江户时代的浮世绘是指18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在日本崛起的独立的绘画门类,以“眼见耳闻的社会百态为表现内容”,通过对浮华世界的生动展现,来迎合市民和中产者世俗的审美情趣。
苏州的文化积淀深厚,独具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桃花坞木版年画就是吴地文化中一枝独特的艺术之花。它刻绘精美、色彩绚丽,反映人们的美好愿望,又和吴地的民俗民风紧密相连,所以它在民众中的影响之深之广是其它艺术所无法替代的。桃花坞版画是中国四大年画之一,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四川绵竹的木刻年画,被誉为中国四大民间木刻年画。桃花坞时期的作品,突出了民间性、民俗性,画面构图均衡丰满。题材新颖,多以吉祥喜庆、神像、戏文、民间故事等传统吉祥的形象为主,运用夸张的手法进行表现,巧妙地把传统的吉祥形象和谐声相结合,寓意深刻;在构图方面:桃花坞木刻年画追求丰满而均衡的艺术风格。即丰满而不让人觉得雍塞,均衡而不让人感到平板,相似国画又有别于国画;在色彩方面:多以成块的桃红、大红、淡墨、黄、绿、紫六色为基调,色彩鲜艳,对比强烈鲜明,富有乐观向上的气息。苏州的雕版印刷技术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至明代苏州刻印的戏曲、小说、插图盛行于世。桃花坞木刻年画即有此逐步形成。苏州的木刻年画,在明代中叶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并形成自己独特风格。
在苏州桃花坞版画中,含有致富获利内容的画片有《一团和气》、《娃娃得利》、《刘海戏金钱》、《岁朝图》等;有关农事的有《春牛图》、《丰收图》、《鱼樵耕读》、《大庆丰收》等;山水风景画片有各地风景,如《姑苏万年桥》、《苏州阊门图》等。
浮世绘是日本德川时代随着风土文化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民间版画艺术。由于作者多为市民画家和民间艺人,而且多以反映当时的民间风俗为题材,故亦称江户时代风情版画。它以市井风俗、社会时事、戏剧情节、妇女形象、历史人物、民间传说及山川景色为内容,体现出当时新兴市民的生活情感。它的渊源来自原有的“大和绘”。“大和绘”是专供贵族欣赏和在上层社会中盛行的一种带有浓厚装饰性的艺术。浮世绘最初以“美人绘”为主要题材,后来逐渐出现了以相扑、风景、花鸟以及历史故事等为题材的作品。日本元禄时期的菱川师宣是浮世绘艺术的创始人。除了创始人菱川师宣外,比较著名的还有揭开浮世绘的黄金时代帷幕的铃木春信,美人绘大师鸟居清长与喜多川歌吕等等名师。
菱川师宣的代表作是《美人回眸》。这幅画表现了身着华美和服,体态轻盈女子回首一望的动感。浮世绘中所谓的“肉笔美人书”,就是菱川师宣首开风气,遂被推为浮世绘元祖。
铃木春信,其作品以抒情性、梦幻性、美人画而出名,他擅长于从《和歌》和《物语》等大典文献中得到灵感,而把它转换为当时风俗性的版画。他在雕刻匠、印刷匠的帮助下,创作出许多色彩漂亮的浮世绘,画风受到过中国画家仇英的影响,色彩浓郁,存世很多。
鸟居清长的现实美人像,越过了铃木春信一派的梦幻情调,走出健康、自在的独特画风。鸟居清长的女性群像,极尽婀娜的身段和衣裳花色之美。从他处理青楼美人休间漫步或夏夕纳凉的悠游姿态,那个时代物质主义至上,市民意识抬头的真实写照,立刻跃然纸上。
同是版画,但是苏州版画与浮世绘版画既有共通性,也有个性上的差异。受中国绘画的影响,在日本浮世绘的孕育、发展过程中,中国的版画艺术曾经起到过不容忽视的促进作用。浮世绘版画与中国版画之间存在着无法割裂的密切联系。
首先,二者的题材一致,大都是表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浮世绘的魅力当然在于它是一种比较精巧的市井通俗绘画,题材多取自民众的生活习惯与日常景象,与中国年画一样雅俗共赏,是百姓社会生活的强烈的文化表现和需求。浮世绘画独特的色彩与创意,使它具有鲜明的日本民族风格,充分反映当时的日本文化背景。中国年画早在宋朝就已成熟,时至明清,已形成了天津杨柳青、山东杨家埠、苏州桃花坞和四川绵竹为代表的四大年画流派,取材于日常生活,内容包括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美人儿童等。
中国的版画大约源于隋唐之际,起初主要用于佛像、佛经的印刷,后来逐渐应用到历书、农书等日常读物。到宋代版画艺术已相当成熟。到了明代,版画艺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出现了以建安、金陵、苏州等地为中心的版画流派,涌现出陈洪绶、萧从云、丁云鹏、凌蒙初、胡正言、新安黄氏等一大批知名的版画高手,留下了《西厢记》、《十竹斋笺谱》、《水浒叶子》等版画精品,形成了中国版画艺术史上的一个高峰。早期浮世绘的主要形式是为书籍插图,而做插图恰恰是自宋以来中国版画艺术最典型的表现形式,这种相同恐怕不能说是巧合。
其次,在艺术风格方面,苏州版画和浮世绘有着明显的共同点。
具有独立的人格意识。清盛期的苏州版画绝大部分拥有题款,注明画铺与画师名称。尤其是在一些大型的以西洋画风描绘都市风光的版画中,除多有题咏,尽情赞颂市民富裕生活外,还“坦率”地标明“仿大西洋笔法”(苏州万年桥,乾隆六年刻),“法泰西画意”(百子图)等,以这种方式公开表达作者自身的审美趣向和技术习惯。显现出与众不同的个人意识。无独有偶,浮世绘的画家也都“大大方方地在作品上签字画押,留下自己的姓名或画坊店号。鸟居清信自称“和画式”。他的弟弟清倍自豪地在画上注明“日本蝉娟画鸟居氏清倍画”。显然,这些款识比苏州画家的似乎更饶有趣味,人格意识更为独立,这对于作者在民众审美中,积极地体验个性自由是十分有利的。
再次是具有融汇杂揉性。主要表现在:一是中西合璧。明代中晚期,西画随天主教士传人中国,由宫廷流向社会,为民间画师所借鉴。雍正及乾隆前期,在西洋画风浸润下,加之宫廷画师焦秉贞、吴县籍、刻工朱圭融绘刻《御制耕织诗图》的影响,苏州的民间版画制作者大胆仿效,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前提下,积极吸收了欧洲的透视画法和铜版画技法,“阴阳排线和光影的绘刻,都运用得较为成熟”,使这一时期的作品,因技法精细、构图复杂、场面宏大而别开生面,价值很高。二是多法互融。清盛期的苏州版画,均不拘泥陈规,而是灵活运用多种优良的民族传统形式,旨在得到民众的喜爱。可见,思想上的开放,使东方与西洋、宫廷与民间,传统与时代的多种画风、技艺得以在苏州版画中交汇,酿造出接近绘画和铜版画的全新效果,并由此而成为世界版画史上罕见的欣赏艺术。
综上所述,浮世绘在内容上,有浓郁的本土气息、四季风景、各地名胜,尤其善于表现女性美,有很高的写实技巧;而苏州桃花坞的木版年画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从东方艺术的特性来看,中日两国艺术密切相关,中国的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对日本江户时代的浮世绘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雕刻印刷技术范文5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海报设计;发展
一、新媒体艺术的出现及新媒体艺术与海报设计的紧密联系
1.新媒体艺术的内容与特征
新媒体的出现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掀起了网络的广泛应用形成了新的社会格局。新媒体的出现为各个领域都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新的元素,致使凭借新的“血液”重生的行业飞速发展。然而新媒体与艺术相遇时,为艺术设计提供了新的信息渠道与设计元素,新媒体与艺术设计的联系愈来愈紧密。新媒体艺术又被称作为新媒介艺术,借助选带影响,视频,电子终端产品等各种随着技术进步而出现的新媒介进行创作的艺术形态,新媒体艺术的主要特征在于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统一,创造了新的设计形式,例如:UI交互设计(userinterface),VR虚拟现实(userexperience),AR增强现实(AugunentedReality),非物质设计等,新媒体艺术具有多向性,兼容性,沟通性的特点,新媒体艺术区别于传统艺术在于新媒体艺术能够通过加强观众与作品之间的沟通性,进一步提升作者对作品的感触,更好的呈现作者的设计灵感与设计思路。
2.新媒体艺术对海报设计的元素的影响
考古学家表明,最早的海报雏形可追溯到古埃及时期,在部分残留的墙壁或者柱子上都有传达信息的雕刻印记。早在罗马时期,海报就开始被广泛运用到各种活动中,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而海报具有简洁传达信息的功能,所以竞技场上只要有比赛、斗牛、决斗等活动,每个地区都会有海报张贴,一直到印刷技术的出现,海报设计又发展了一个新的高度。现如今,海报是最能够反映时展以及技术进步的直观的效果,海报的设计元素取决于社会的发展程度,发展方向以及发展的趋势,新媒体艺术的出现,不仅提供了新的视觉符号,新的图像元素更为海报设计挺生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新媒体艺术应用在海报设计中的必要性
1.新媒体艺术在海报设计中的体现
海报设计是通过视觉符号,图像,颜色以及文字的设计直观的表达信息,对元素的搭配具有很高的要求,海报设计不仅具有直接性的传达信息的特点,也能反映出设计师的设计水平以及设计思想,新媒体艺术所提供的新的设计形式,优化了海报设计传达信息的直接性和观众接受信息传递的程度。例如在新媒体背景下产生的动态设计,动态海报打破了传统海报设计只通过视觉传递信息的定律,借助了互联网等新兴的媒介的平台所设计出的具有三维空间以及声音元素的传播设计,加强了叙事的传播性,信息兼容性,视觉效果的丰富程度,传播的广泛性,情感体验的加深,充分调动了视觉,听觉,对海报设计领域惊醒了巨大的改革。
2.不同社会背景下海报设计的特点
海报设计艺术性高、宣传性、商业性等特点,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对每个性能要求不同,我国海报最早起源于上海,当时“海”一般标志职业性的戏剧演出,而把从事戏剧表演称为“下海”,由于当时上海的社会背景,对色彩美观、构图合理等要求低,海报只是一张简简单单的“通知”,单靠简单的文字传递信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步,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香港设计师和大陆设计师的海报设计作品问世,海报作品在内容精练、色彩合理、主题突出、构图美观等设计元素中,都得到了提高,我国海报作品真正被世人所关注,但是由于技术的约束,海报设计仅仅展示在平面一维二维的设计。现如今,新媒介的产生,对海报设计的每个环节都具有了更高的标准,为海报设计又新增添了趣味性,增加了观众与作品的沟通,加深了感官与作品的互动。
三、海报设计在新媒体出现后的裂变
海报设计中视觉符号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其中包含了多种表现形式,点线面体、颜色、肌理等因素,通过不同的组合排列和构图,达到不同的效果。新媒体技术在海报设计中的运用,吸取了GIF动图的设计技术,使画面生动灵活,增强了互动性。由于新媒体艺术不同于其他的成品艺术、身体艺术、大地艺术等现代艺术,是一种一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传统的海报设计需要设计者对主题有自己的理解。教育家伊顿就曾经提出过,想要分析出色彩带来的审美传达效果、色彩象征与结构、受众审美反应与表现等问题,就需要从美学、心理学以及设计学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设计师想要表现的主题明确,吸引观众,传递信息的准确性,就要学习很多关于如何将信息、色彩、构图相搭配的相关知识。传统的海报缺点在于只能实现在平面,颜色、图像、构图、文字等元素都是固定的位置,固定的搭配,容易形成观众审美疲惫。字体设计根据信息的内容以及情绪,进行设计变形。新媒体艺术借助电子平台,当颜色根据信息的内容的开展进行变色,更多的情绪爆发出来,图像由点线面体,无论是平移、垂直、交叉、疏散密集等多种方式都可以形成新的内容信息。使观众的感官迅速被调动起来,准确掌握信息,提高了海报设计的美观和现代的设计感,感受到现代科技的进步和社会进步的发展,以及在海报设计领域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