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服务行业调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政服务行业调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政服务行业调查

家政服务行业调查范文1

近几年,家政服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社会的临近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家政服务行业迅速兴起。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北京每年都有近30万的家庭都离不开家政服务,家政服务行业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冉冉升起的新兴产业

如果用“早上八九点的太阳”来形容某个行业的发展,那么家政服务行业首屈一指。自2000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认定“家庭服务员”这一职业,家政服务便踏上了自身的“职业化”发展道路。家政服务企业更是雨后春笋般现身市场。据北京家政服务协会会长李大经介绍,截至目前北京市的家政服务企业近3000家,家政服务人员达28万人之多,年均缺口2~3万人。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增加,家政服务业作为一个朝阳行业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据了解,2006年我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40.7%,比2005上涨升了8.8%。但与世界平均水平的50%,发达国家的60% ~ 70%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国第三产业还应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劳动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对缓解就业问题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正承载着下岗职工、大学生就业、农民工进城三重就业压力。尤其是当农务工进京打工,其家属、亲友也都随之而来。而素质偏低、文化水平、职业技能空白的情况,只能加大城市的就业压力。此时,家政服务行业的发展成为他们就业的主要方向。因为操作简单,不需要过多的职业技能,入行门槛低,这也正是为何家政服务行业有90%的成员是来京务工人员原因。如此看来,家政行业发展解决的不仅仅是剩余劳力的问题,更是第三产业链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破解家政行业发展瓶颈

家政行业的市场火了,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但同时新问题也随之而来。许多消费者纷纷投诉家政服务人员的素质低,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不够高。究其原因,由于多数家政从业人员绝大多数的家政服务人员都来自老少边穷地区,文化程度只有初中或初中以下,甚至有的是文盲。这与生活在城市的居民无论在文化水平上还是生活方式上必存有一定的差距。但这并不足以阻碍家政行业发展。从业人员素质低,那么加强培训自然就会提高。问题就在于这些从业人员由谁来培训?怎样培训?培训什么?

家政服务人员的培训理应由家政公司来完成,毕竟家政公司的利润来源于从业人员。然而在采访中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目前,虽然京城的家政公司大大小小有上千家,但绝大部分企业规模偏小,经营管理不够规范。一个十几平米的房子带十几个从业人员的叫家政公司;只有一张桌子、一部电话也叫做家政公司;还有些“游击队”即没有任何运营手续、营业执照,也没有办公场地,靠的是发放小广告“行走江湖”,也称之为家政公司。北京市某家政公司内部人员表示,目前的家政市场就是这样的混乱,一些小的家政公司只能扰乱市场秩序,影响家政服务行业对消费者的形象。当记者问到是否会有岗前培训时他表示,具有一定规模的家政公司才有实力进行岗前培训,其他的大部分家政公司说是培训,实质上都是“幌子”。

记者随后采访了几位消费者也得到了同样的答案。一个消费者对记者说,许多家政服务公司就同中介公司一样,把钱交了就万事大吉,根本就不管派去的家政服务人员会做什么,消费者是否满意。“当我要求换人的时候,他会说由于需求比较大,没有多余的人员调换,然后就让在家等通知,你不主动找他,他肯定不会再找你的”林先生讲述他的亲身经历。

北京家政服务协会李大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家政服务行业存有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绝大部分企业规模偏小,注册资金较少,缺少品牌企业。注册资金10万元以上的仅387家,占企业总数的13%,10万元以下的占87%。如果按北京市最近的《家政服务通用要求》的标准来衡量,京城至少有八成的家政服务公司不达标。

解读北京首个家政服务地方标准

家政服务的市场过热必然会显露出发展的弊端。行业的统一标准和市场规范就显得尤为重要。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使行业朝着健康、有序方向发展,就必须有给家政行业立个“规矩”。《家政服务通用要求》实施就是要改变目前的市场秩序,引导家政企业进入良性竞争;同时填补家政服务质量标准的空白。

记者看到,此时家政服务早已不是我们印象中打扫卫生的、看小孩儿这样的传统服务。而是将家政服务经营范围做出了详细的分类。依据服务类型,归纳为11大类112个小项。我们熟悉的家居保洁、家庭烹饪都已经不在话下,宠物护养与植物护养、婚介婚庆都划在其经营范围内,可以说家庭所需要服务的方方面面都归在其中。同时该标准将质量要求也划分了等级,包括无技术等级、初级、中级、高级四个等级(此等级资质不是从业的门槛)。其中,无技术等级只需从事一般家政服务;初级家政服务员需具有掌握蒸、煮、烙等技法分别制作两种主食和菜肴等技能;中级需能运用蒸、煮、烙等技法分别制作4种主食和菜肴,能为老年人制定饮食计划;高级则需具备制作西餐,熟练使用电脑等多种高级技能。每个等级的工作要求都系统化、细分化。这样既可以清晰确定家政服务人员的工作内容,也可以统一服务价格标准,减少服务人员与客户之间的纠纷。

家政服务行业调查范文2

提起家庭服务很多人就会想到家政服务,其实家庭服务和家政服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2010〕43号)指出“家庭服务业是以家庭为服务对象,向家庭提供各类劳务,满足家庭生活需求的服务行业。”在《指导意见》“统筹各类业态发展”中,国务院提出要“适应人口老龄化和生活节奏加快的趋势,重点发展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社区照料服务和病患陪护服务等业态,满足家庭的基本需求;加快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养老服务设施的运营,开展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鼓励发展残疾人居家服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居民消费变化,因地制宜发展家庭用品配送、家庭教育等业态,满足家庭的特色需求。”顾名思义,家庭服务业,是以居民家庭为服务对象,以居民家庭事务为服务内容,主要满足居民家庭服务需求的服务业。主要内容包括:家政服务,病患陪护服务,养老助残服务业,家庭教育、家庭医生、家庭管家、育婴早教等家庭专业(特色)服务业,搬家服务、庆典服务、婚介服务等家庭外派委托服务业等等。家政服务,是以家庭为服务对象,协助家庭成员对其各类事务进行实际操作和科学管理的过程。主要内容包括:操持家务、护理老人、护理孕妇、产后新生儿、保育婴幼儿、护理病人等家务家政服务工作。因此,家政服务只是家庭服务业中的一项内容。

二、我国家庭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政策支持取得成效

一是随着家庭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政府对家庭服务业发展越来越重视,国务院专门成立了家庭服务业办公室,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规范家庭服务业的发展。2009年7月,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商务部等8个部委共同建立的“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部际联席会议”,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还专门成立了国务院家庭服务业办公室。并陆续推出《关于推进家政服务网络体系建设的通知》;《关于实施“家政服务工程”的通知》;《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关于“十二五”时期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家庭服务业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规定,从规划布局,服务领域,行业规范,家庭服务企业、家庭服务人员、消费者三者的权利义务关系等全方位对家庭服务业发展进行引导监管,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为家庭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从2009年开始,国家财政连续三年投入了19亿元,用于推动家庭服务业的发展。

(1)在全国各中心城市建立了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在居民和企业之间搭建起了供需平台,深受群众和家庭服务企业的欢迎。

(2)以品牌培育为导向,促进家庭服务企业的连锁化、规模化建设,涌现出山东的“阳光大姐”,浙江的“三替”,四川的“川妹子”等品牌企业。

(3)国家通过实施“家政服务工程”,每年扶持一批城镇下岗人员、农民工从事家政服务,使得家政服务人员的服务技能和服务水平明显的提高。

(二)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关于“十二五”时期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我国现有家庭服务业企业和网点近50万家,从业人员1500多万,年营业额近1600亿元,近几年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20%左右。家庭服务业经过多年的自身发展,已从最初的家庭保洁、家务劳动、老人陪护等项目逐步发展到家庭保姆、月子保姆、育婴早教、幼儿接送、健康保健、家庭教育、少儿午托、营养配餐、居家养老等20多个门类、200多个服务项目,家庭服务业的规模和服务范畴进一步扩大。尽管多数企业仍采取传统的单店经营方式,但少数行业龙头企业已在采用连锁经营、甚至跨区域连锁化发展,而以“懒人家政”、“e家洁”、“阿姨来了”等为代表的家政服务公司,正试图通过互联网改变人们获取家政服务的方式,家政业O2O商业模式悄然兴起。根据“懒人家政”市场数据调研与统计表明,2012年全国家庭服务行业市场总值8366.73亿元,2013年已逼近万亿市场规模,其中保姆约占1788.08亿元,育儿嫂占2247亿元,保洁服务占682.64亿元。

(三)市场需求前景巨大

一是家庭妇女的普遍就业,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的育儿和养老模式,传统的代际之间日常生活的互相照料已不再可能,从而增加了对家庭服务的需求;而年轻人又因为职场竞争压力,宁愿花钱买服务,以省出时间去学习培训发展事业,对家庭服务的需求增大。据劳动保障部对沈阳、青岛、长沙、成都四个城市1600户居民需求的调查显示,需要社会提供服务的家庭占到40%,而且家政服务占全部社区服务需求的30%以上。在全国大中城市社区1500万个潜在的就业机会中,家政服务的岗位可以达到500万个。二是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照料、陪护需求不断扩大。2013年,我国有2.02亿的老年人口,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人。而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结婚生子,“421”家庭结构的普遍,单靠家庭的力量已经难以满足老年人生活料理和精神慰藉的需要。2008年全国老龄办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城市居家养老家政和护理服务两项,潜在的市场规模已超过700亿元,2010年增加到1300亿元,到2020年将超过5000亿元,给家庭服务行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我国现阶段家庭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一)行业小、散、乱,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由于家庭服务业是微利行业,其进入门槛低、技术含量不高,占90%以上的家庭服务业企业以中介制为主要经营模式,只有少数规范企业采取员工制管理。相当数量的家庭服务机构处于自发无序的粗放经营模式,标准化程度低,以分散、单干为主,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这种社会零散的家庭服务严重影响了家庭服务行业的声誉和整体发展水平。

(二)家庭服务业市场供需矛盾突出

根据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的《家政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2013年国内在册家政公司达55万余家,行业从业人员约为1600万人,但家庭服务业市场供需矛盾仍很突出。一是家庭服务人员短缺、招工难是制约行业发展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社会普遍对发展家庭服务业的认识不足,存在从事家庭服务业是“伺候人”、“低人一等”等传统观念。受此类观念影响,一些居民对家庭服务行业存在歧视心理,使得家政服务人员缺乏良好的职业心态、职业道德及与雇主的沟通能力。不仅以下岗职工为代表的城市富余劳动力大多不愿从事该类职业,而且农民工中的年轻一代也难以接受该类职业。二是行业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动性大。目前的家庭服务人员多以外来工为主且年龄偏大,加上家庭服务人员工资偏低和社会对家庭服务行业的偏见,愿意从事家庭服务人员减少,行业队伍不稳定。大专院校的家政系毕业生有一半都流失到其他行业。因此,家庭服务人员缺口较大,家庭服务供不应求的问题在总体上凸显出来。

(三)家庭服务业市场管理不规范

一是市场主体不规范。家庭服务业企业是家庭服务业市场的主体。大多数企业设施简陋,管理不规范,多数以中介模式经营,在运作过程中仅仅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他们在向雇主收取介绍费的同时,又收取服务人员的管理费,但缺乏后续的跟踪管理服务工作。二是质量标准不统一。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0年就制定了《家政服务员国家职业标准》,2006年又修改制定了新的职业标准。但这些职业标准没有在家庭服务企业中进行有效的宣传和推行,许多企业经营者甚至还不知道有规范的职业标准。家政服务企业现行的服务质量标准不一,各行其是。对行业约束力差,服务质量难以保证,雇主付出的报酬与获得的服务不相称。三是员工培训走过场。现行的家庭服务培训项目一般都由政府有关部门所属或指定的培训机构来承担,培训完了即可申请政府的培训补贴,因此,不少培训机构往往只重视应试培训,不注重家庭服务人员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出现“走过场”的现象。四是劳动关系不明确。大多数家庭服务企业自己定位为中介,缺乏诚信度,与消费者之间没有规范的合同文本和工作标准,对服务人员不实行员工制管理,不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逃避给服务人员购买社会保险。如果服务人员发生工伤事故和重大疾病,或是由于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等因素造成服务对象身心和财物的损害等,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互相扯皮推诿,服务人员和消费者的正当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四、对家庭服务业发展的思考

我国的现代家庭服务业要想尽快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走家庭服务职业化发展和家庭服务人员专业化培养的道路。

(一)依法保障各方权益

由于家庭服务企业、家庭服务员和消费者三方的责、权、利不明确,导致三方基本权益不能保障,纠纷不断。致使社会对家庭服务行业的信任度下降,严重影响了家庭服务业规范健康发展。2012年国家商务部出台了《家庭服务业管理暂行办法》,对家庭服务企业、家庭服务人员和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明确界定,对违反《暂行办法》的家庭服务企业和个人,提出严厉的处罚办法。只有这样才能重树行业形象,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增强行业吸引力,引导行业规范有序地发展。

(二)推行员工制管理

把家庭服务人员从社会自由人变成职业人,增加服务人员对企业的忠诚度,普及员工制是未来家庭服务业的发展方向。为鼓励家庭服务企业发展员工制,全国各地陆续出台了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对员工制家庭服务企业,根据员工规模,按月足额缴纳城镇职工“五险”的实际缴交人数,给予适当补助,扶持年限为2~3年等等优惠政策。但对整个行业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中国是社保缴交率最高的国家之一,降低社保缴交率,减轻企业负担,降低社会保险补贴门槛,有助于家庭服务业企业告别“小而散”向员工制发展,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加强服务人员专业化培训

优质的服务源于专业的培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服务已从过去的家务劳动发展到科学料理家务,熟悉营养搭配,懂得保健护理等高级服务上来,懂外语、能驾驶、会电脑、擅理财并能操作各类家用电器的高级家政服务人员将成为职场宠儿。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人才培训工作的监管力度,根据《家政服务员国家职业标准》要求,注重基础性和专业性相结合,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强职业心态、职业道德培训,提高服务人员职业素养,鼓励家庭服务人员持证上岗,从培训环节上稳定从业人员队伍,让技能培训、评定等级等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依托职业技术学校,大中专院校,培养中高级家庭服务人才,满足不同客户的家庭服务需求。

(四)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家政服务行业调查范文3

一、我县家政服务业的现状

我县的家政服务业现状,概括起来,可以用“散、少、弱”三个字来体现。

散——即家政服务机构日趋散乱。通过走访了解,我们发现,目前我县没有一家主营家政服务的专业机构,即使在工商关于家政注册的有5家,但事实上都是由民办职业中介机构兼营的,无统一机构章程、无统一行业标准、无统一规范运作模式、无统一收费标准。且这些机构经营规模较小、起点较低,只“一间门面、一张桌子、一部电话、几块黑板”就经营运作,能够向家庭提供定时服务和长住服务人员的几乎为零。加之“黑家政”、“散工”与他们抢“蛋糕”,家政服务更是处于停滞状态。

少——即从事家政服务业的人员偏少。找家政难,找保姆难,找个适合自己家的服务人员更难。这是问卷中我县居民对当前家政市场的共同评价。目前,该行业从事人员短缺,不足200个,主要以本地大龄妇女劳动者为主。从性别年龄上看,从业人员均为40周岁以上的女性。从人员来源上看,主要由本地失业人员和渔农村富余劳动力构成,雇主家庭对外地户籍家政人员普遍持排斥态度。

弱——即从事家政服务的人员素质偏低。调研显示,我县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学历普遍偏低,小学及初中文化程度的家政人员所占的比例较大(87.8%),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很少(12.2%)。家政服务门类单一,主要集中在钟点清洁工、老人陪护、照顾婴幼儿上。至于在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兴起的育婴嫂、高级管家、家庭营养师、家庭健康师等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高层次服务,目前在我县处于空白,居民无法享受高层次的家政服务。

二、家政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行业观念陈旧认识不正。一方面,由于宣传引导不够,整个社会对家政服务行业认识不到位,看不到家政服务业广阔的市场前景;另一方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人仍然把家政服务视作“服侍人”低人一等的行业,称之为“保姆”行业。即使给予每人每月200元社会保险补贴(参加社会保险且从事家政服务的城镇失业人员),仍有许多就业困难人员和渔农村富余劳动力宁愿闲暇在家,也不愿从事家政行业。

(二)市场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受上述择业观念的影响,从事家政服务业的人员偏少,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在家庭保洁、病老陪护、幼儿看护等方面有着越来越强的需求,这就造成了市场的供需失衡。特别是春节及其他节假日期间,更是出现一员难求的现象。另一方面,中介机构虽兼营家政服务,但因无利润可图,在收集及提供信息上难以竭尽全力,使一些家政服务人员信息闭塞,不能顺利实现供需有效匹配。

(三)家政服务人员缺乏专业培训。目前我县家政服务人员大多为灵活就业人员,大多数人在上岗前没有接受正规职业培训,即使有参加过培训的,时间普遍较短,形式也以“传帮带”为主,主要是凭经验,自己摸索和用户指导,存在服务质量不高和安全隐患的问题,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也是导致我县家政服务行业停滞不前的一个原因。

(四)市场管理不够规范。目前,各类中介机构是推动家政服务发展的一个载体,而更多的个体家政服务从业者还处于“人带人,人托人”的原始状态,故而具体操作中存在诸多不规范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家政中介行业,与雇主与家政服务员之间都缺乏“一纸之约”,雇主和家政服务员都没吃上定心丸,使双方行为都缺乏约束,往往留下许多隐患。在服务过程中,雇佣双方权利和责任不明确。调查发现,对于家政服务中出现的问题,双方均不不清楚找哪个部门,主要是管理部门不明确,存在多方管理,但又管不了的问题。

三、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性扶持

家政服务业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其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广泛的就业机会,已成为促进一个城市服务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对于家政服务业的发展作用至关重要。在管理上,我县政府应加强家政服务行业监管力度,对家政服务市场进行规范管理,可以成立由人劳社保局、妇联、工商局等有关部门组成的县家政服务业工作领导协调机构,根据家政服务业发展的实际,形成联动工作机制,依法加强对家政服务业的指导和监管,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尽快制订和落实规范发展家政服务业的政策扶持措施,特别对从事家政服务的企业和个人实行税费减免、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等。通过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推进我县家政服务业向市场化、社会化、规范化有序发展。

(二)引导观念转变,开展多样化宣传

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营造全社会理解、关心、支持家政发展的良好氛围。要依托电视、广播、网站等新闻媒介,广泛宣传家政服务对于破解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缓解就业压力,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宣传我县家政服务业发展前景,政策扶持措施及成功典型,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成立家政服务公司,更多的劳动者从事家政服务。同时,依托“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这一载体,各网格小组成员在走访中,积极宣传,引导群众改“保姆”、“阿姨”、“清洁工”等称呼,树立家政服务也是一种高尚职业的理念。帮助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引导城乡闲散妇女劳动力在家政行业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实现再就业。

(三)加强家政培训,打造专业化队伍

家政服务是一项专业性、技能性很强的服务,需要多种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从目前我县家政从业人员来看,大部分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和技能偏低。她们虽会做一些家务事,但与现代社会要求的规范和家政服务的标准还有很大距离。因此,建立科学严密的家政培训体系是促进家政行业发展的前提。建议我县各类培训机构要常年开设家政服务员培训项目,通过专业化系统化培训,增强家政从业人员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对培训后经考核鉴定合格者,由县人力社保部门颁发职业资格证书,逐步实现我县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同时可以尝试将家政服务纳入职业学校教育的轨道,让职校最大限度地向家政公司输送合格人才,加快发展形成我县家政服务精英队伍。

家政服务行业调查范文4

 

当前,随着我国家庭从传统家庭向现代家庭过渡,家政服务业正处于黄金期,极具发展潜力。家政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迅猛发展的态势迫切需要专业化和职业化人才。高等教育学校家政学专业应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不断加强大学生的职业技能,注重其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家政服务经营管理人才和中高级专业人才,为家政服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生命力。

 

一、家政服务行业发展需求分析

 

(一)家政服务的支付能力增强

 

当前,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人均消费支出呈明显上升趋势,2014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同比增长9.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6864元,同比增长7.8%。对家政服务的购买需求显著增强,特别是中等收入家庭的家政服务意愿在不断加大,家政服务已经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调研表明,饮食方面的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越来越小,服务方面的消费支出越来越大,说明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要求。

 

(二)家政服务的市场需求多元

 

我国已经进入了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生活现代化、服务社会化阶段,“421”家庭模式将成为社会主流,为家政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家庭结构规模逐渐缩小,丁克家庭、空巢家庭、单身家庭、单亲家庭的比例不断增多,特殊年龄人口基数日益扩大。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1.85亿,占总人口的13.26%,老年人口抚养比为13.1%,“养老”“护老”和“陪老”的现实需求成为必然趋势;14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25%,少年儿童抚养比为22.2%,儿童陪护和家庭教育的需求得到高度认可。全国家政服务业协会办公室研究预测,到2030年,对居家养老、婴幼儿养育服务需求劳动力将分别达2300万人和1675万人,这些都隐含着对家政服务的巨大需求,使家政服务的内涵深化、外延扩大,“花钱买服务”成为人们新的生活方式。目前,家政服务业最急需的人才是从事家政专业研究、教育和培训的人才,从事家政企业经营管理的人才,从事家庭服务工作的中高端专业技能人才[1]。

 

(三)家政服务的水平层次提升

 

经过多年发展,家政服务业初具规模,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家政服务业在企业数量、经营收入、从业人数都有了大幅度增加,层次水平已不止是简单的操持家务、看护孩子、照料老人、搬家、家教等基础阶段,生活指导、衣食住行服务、投资理财、教育顾问等高层次的家政服务正逐步发展起来。据统计,我国目前已有家庭服务企业和网点50多万家,家政服务实体2100多个,家政培训基地1600多个,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万个,吸纳就业人数1500多万人,年营业额近1600亿元。家政服务人员专业性越来越强,基本具备了一定的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和业务技能,良好的服务心态、精湛的服务技艺和专业的服务质量,极大地满足了社会家庭多元化需求,提升了家庭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家政服务人才需求与专业培养的不匹配

 

尽管家政学专业学生人才培养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但与家政服务人才需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客观分析和掌握家政服务人才需求与学生培养之间的差异,对于更有针对性地加强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家政服务人才需求与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不对等

 

以全国第一个开设家政学本科专业的吉林农业大学为例,每年招生计划基本在60人左右,相比该校的其他专业,家政学专业还是冷门专业。该校人文学院针对家政学专业新入学的学生做过一个调研,发现30.7%学生希望转专业,43.1%的学生对专业不太了解,38.3%的学生对本专业的就业期望值不高。然而,随着社会需求度的上升,家政学专业学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就业局面。自2006年以来,吉林农业大学毕业的家政学专业人才不过600多人,就全国而言,培养的本科层次家政服务人才总量也仅仅为4000人左右。目前,吉林省长春市有30%的家庭需要家政服务,对家政服务人员的需求量为8.3万人,还有3万多个缺口,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模相对于需求明显不足。

 

(二)家政服务人才需求与家政学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结构不平衡

 

根据市场调查,家政服务业急需家务劳动、家庭护理、维修服务、物业管理、养老服务等20多个门类200多项服务项目,特别是能够熟练掌握家政行业的市场策划、运作和预测,具备科学指导和传授家庭生活知识的高端人才更是“奇缺”。但我国仅有30余所高校开设了家政专业,进行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的高校只有吉林农业大学、湖南女子学院等5所,其中仅有吉林农业大学培养家政学方向的研究生,家政学教育结构总体上与家政服务业人才需求不够匹配。家政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专业课程基本涵盖了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医学、护理学、营养学、建筑学、美学等学科领域,但就家政学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而言,还存在着“大杂烩”现象,缺乏统一标准和相应教材,导致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和教育结构不够合理,教育层次、分类不够科学,不能满足家政服务产业结构细分的需要。

 

(三)家政服务人才需求与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匹配

 

以吉林省为例,在30多万家政服务人员中,上岗前接受过正规家政服务业务培训的不足30%,取得岗位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的不到20%,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不到10%,受过家政高等教育的经营管理人才和中高端专业人才还不到5%。从高校家政学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过程来看,课程体系设置与社会实际契合度、吻合度不高,家政学专业课的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学生缺少实操实训的机会与平台,教用、学用与家政服务业的实际需求脱节,呈现出学历高、综合素质高、实践动手能力差,甚至出现了“有文凭没水平”的专业教育怪圈,市场认可度不尽如人意,家政服务人才培养与市场人才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三、家政学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把脉市场需求,适度调控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模

 

高等院校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家政学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与产业人才需求监测预警系统,定期家政服务业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大力支持家政学专业特色高校统筹招生计划增量与存量,适度扩大家政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招生规模,通过国家奖助学金、社会捐助等资金支持,吸引更多学生攻读家政学专业。要对家政服务人才需求和高校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模进行科学预测,将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定向性与目标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借助错位发展、特色培养、差异化竞争占领家政服务市场,保障高校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与家政服务产业人才需求相平衡。

 

(二)合理发展定位,积极改善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结构

 

高校要紧密围绕家政服务业发展的现实需要,遵循家政学专业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根据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研究型与教学型、管理型与服务型、实用型与技能型等人才培养标准和结构上做出理性选择,如高职高专院校家政学专业可定位于培养家庭服务技能型人才,本科高校定位于培养家政管理与家政师资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研究生以上教育定位为培养家政理论研究型人才[2],不断丰富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结构。要树立“大家政”观念,构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实训课和专题专修课的“四板块、一专题”教学体系和多证书的人才培养结构,坚持家政服务人才需求与家政人才培养的“无缝链接”,形成“大家政、多证书”的就业优势,实现家政服务人才需求与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结构全方位、全过程、零距离的对接[3]。

 

(三)创新教育模式,不断提升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要以“厚基础、宽领域、强能力、高素质”为人才培养目标,帮助学生科学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注重把理论教学内容与学生实践结合起来,加大实操实训教学比重,指导学生搭建适合自身职业发展的知识结构,加强学生必备基本知识、职业素养、工作技能培养,通过整合、交叉、渗透等方式,使课程建设成果迅速转化为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果实。要广泛联络上下游产业资源,建立完善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与家政服务行业合作育人的长效机制,制定对家政服务企业优先、优惠政策,找准选好校企合作的结合点,坚持“引企入校”“办校进企”“产教一体”模式,把高校家政学实验室搬进家政公司服务第一线,把公司培训基地搬到学校,使校企合作的技术链、资金链、服务链“环环相扣”,促进家政学专业产学研资源融合,为学生职业技能提升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和空间,全面提高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家政服务行业调查范文5

长春市西安家政服务中心是一个以城市钟点工为主打服务品牌的家政服务中心,于2001年9月经长春市工商局正式注册(非中介性质)成立的,总店地址位于长春公园东门西安花园15栋。历经5年的良性发展,现已在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设有富奥连锁店,朝阳区设有世纪连锁店,南关区设有繁荣连锁店。成为长春家政服务业的佼佼者。并先后获得2002年“吉林省家庭服务业诚信服务单位”、“2003年先进经营者”、“2004年省诚信服务标兵单位”等光荣称号。

一个家政公司为什么做得如此成功?带着这个问题我有幸采访了西安家政服务中心总经理谢晶。谈到第一份生意时,她仍记忆犹新,就是和同学也是创业初期的合作伙伴刘杰为一家用户打扫室内卫生。由于她们的工作认真、实在,取得了客户的信任,成为长期的合作伙伴,为创业赚取了她的第一桶金。这也给了她很大的信心和动力。当我问她遇到难题时是怎么解决的。她很爽快地说:“有问题就要找办法解决,要找市场,不找市长。”西安家政以诚信、热情的服务赢得了客户的认可,主动来找她的客户越来越多,生意也越做越大。现在她不仅帮助多名下岗姐妹,也为社会减轻就业压力出了力。

在公司基本成形的时候,谢晶不是想着多接生意多赚钱,她想,企业要长远发展一定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不被市场所淘汰。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员工的文化素质问题。她与吉林农业大学合作,将西安家政服务中心作为首批家政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通过学生与员工融合与协作,也解决了员工工作中理论知识的欠缺。在家政服务中心。她建立了服务人员跟进管理机制,与家政劳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建立个人档案、统一工资标准,统一工资发放,统一分配,实行员工在岗培训,巡回指导。她还建立了用工家庭跟进服务机制,与用户签订家庭服务合同,对用工家庭定期家访,承担民事责任。全新打造家政服务。通过创新理念、规范制度,提高素质、塑造形象等一系列措施,使企业的管理水平有明显的提高,使企业知名度、美誉度明显提高,使企业核心竞争力明显提高,经过了她的管理,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解决了多名下岗职工再就业难题,安置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真正做了为国分忧,为民解困的实事。

家政服务行业调查范文6

一、我区家政服务业的现状

目前,我区有六家正式注册成立的家政服务部。最早成立的是三替服务社。成立于20__年,因为处于区中心,经营状况良好。但店主看好搞家政这一行业,于20__年转入__市成立家政公司。其余一家成立于20__年,三家成立于20__年,一家成立于于20__年,这五家注册的家政服务社由于各方面原因,都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而随着我区经济的高速发展,成功再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机会较多,家政服务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而且相对于我区妇女来讲,思想不够解放,大都也没有意识真正走出来。通过调查也了解到,我区绝大多数用户都要求家政服务员必须是知根知底的本地人,在对人的品行上有一定要求。现在,每天通过电话、经朋友介绍等方式寻找做家政人员的家庭也不在少数。家政服务行业在我区正成为有一定潜力需求的市场。

据对市妇联“嫂子家园”等服务中心咨询,各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经过最初的积极授课、培训等方式直到最后自愿成为家政服务员的妇女越来越多,她们主要由城镇下岗女性和农村失地女性组成,诚实善良、吃苦耐劳是她们的优势。因此,从总体上看,家政服务正在发展成为一个新型行业,家政服务业也是下岗人员和农村剩余妇女劳动力再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目前家政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家政服务业还没有产业化。人们还没有从塑造一个新兴产业的角度来看待家政服务业,家政服务业还不是我们社会生活中的正式职业,因此市场管理就有种种不正常的现象,家政服务员、雇主、家政公司三方的权益也得不到很好的维护。

二是旧观念的影响依旧影响择业观。家政服务业作为从传统“保姆”发展起来的新行业,尚未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从事家政服务职业,受“侍侯人低人一等”等旧观念的影响,被社会上一些人看不起,有些没有得到用人家庭应有的尊重,也使一些劳动者特别是下岗职工产生自卑感,不愿去从事这项工作。

三是家政服务员素质亟待提高。不少家政服务员自身素质较低,有的接受文化教育少,有的因种种原因没有参加过培训,服务质量低,甚至出现事故;有的还在职业道德上出现问题等等。

四是家政市场亟待规范。我区家政服务业零零散散,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对服务质量也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市场价格不统一。据调查,一些家政服务中介机构较零散、不规范,缺乏后续服务。在介绍人员质量和保证家庭安全等方面存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了家政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发展家政服务业的对策和建议

根据我区家政服务业目前情况,我们认为,当前和今后我区家政服务业的发展思路应为:以促进劳动者就业和满足用户需求为宗旨,以政府扶持和典型示范为引导,以政府办公益型和社会办效益型相结合,鼓励妇女组织、企业或个人成立家政企业,待有一定的市场和规模后,再进一步走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的道路。

(一)认识我区发展家政服务业的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促进我区经济发展。当前,我区经济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劳务消费在全部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家庭对社会家政服务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服务层次将进一步提升,家务劳动的社会化、产业化程度将不断提高,家务劳动正逐渐转化为现实的gdp,将日益彰显对我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二是有利于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区家政服务业虽然已有五六年的发展,但出于多方面原因还未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只有通过政府扶持、引导发展,才能创造更多的岗位,使人民群众充分就业,实现最广大群众的安居乐业,以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二)明确扶持家政服务业发展的有关政策

1、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家政服务业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扶持、树立一批管理先进、服务一流的家政服务业先进典型,提高家政服务业的社会地位,引导家政服务业的产业化发展,为家政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特别要向农村妇女、下岗女工宣传就业形势,动员她们自觉摒弃家政服务“低人一等”、“伺候人”等陈腐观念,积极参与家政服务活动,鼓励她们到家政服务领域寻找就业岗位,实现再就业。

2、家政服务业具有部分公益性,初始阶段仅靠企业自身发展远远是不够的,政府应给予更多的关注。我区的家政服务社大多数靠自身的力量来发展,不具备规模,只是联系到活后找几个人来做就可以了,还未完全走上产业化、社会化的道路。政府应当根据家政服务业的特点实行税收政策扶持,制定促进我区家政服务业的发展财政政策并根据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灵活就业的特点,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社会保障制度并加以落实。

3、加强家政服务业的规范化建设。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扶持建立家政服务业员培训基地,开展家政服务业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提高我区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加快发展我区中、高级家政服务员队伍,并逐步实现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家政服务的经营者应与消费者订立书面家庭服务 合同,坚持员工上岗前的培训、体检制度,及时接处消费者的投诉,严禁采取欺诈手段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