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范文1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深刻学习了《纲要》精神,结合教学实践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游戏化》这一课题做了一系列思考。新《纲要》明确阐述了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其内容与要求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我们教师应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线索来进行活动,同时又注重活动的生活
化、游戏化,探求适宜幼儿终身发展的数学教育方面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教师语言运用生活化、游戏化,易于幼儿理解数学
同一个意思同一句话教师用儿童化、游戏化的语言,接近幼儿生活的言语说出来,幼儿就易于理解。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教师要结合幼儿的思维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在不影响知识正确传授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修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贴近幼儿生活,更易于幼儿理解接受。如,在教学“认识1-10”时,教师可利用幼儿熟悉的事物形象比喻帮助幼儿记住字形,例如:“1”像粉笔直又长,“2”像鸭子浮水上,“3”字像个小耳朵,“4”像小旗迎风飘……“10”像火腿加鸡蛋;如认识“>”“
二、教师创设生活化、游戏化的数学情竟,易于幼儿感受数学
创设丰富的活动情境,创设有利于幼儿自发主动活动的氛围,将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真实情景变成幼儿容易接受的具体事物,为幼儿提供各种互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与其发展相应的帮助,幼儿就能学得轻松、变得积极主动。如,在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时,我们可以给幼儿提供模拟生活中的场景“水果超市”,让幼儿手持“钱币”自行挑选喜欢的水果,主动学习加减运算,算出需要的钱数,在生活化的场景中来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和运算能力;
又如,在学习时间,认识整点和半点时,可以“美美小朋友”从早到晚一日活动时间安排来进行,在具体认识时针和分针时,可巧妙地用龟兔赛跑的故事创设情境,把时针走比作乌龟爬,把分针比作兔子跑,在一日活动,在故事中,将抽象难解的时间问题回归生活,化为游戏,这不是更好、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吗?
三、教师提供数学教育生活化游戏化丰富实用的操作材料和玩教具,易于幼儿感知数学
幼儿的学习强调真实的经验和主动参与,操作学习是幼儿学习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幼儿学习一定要借助具体的情境、具体的事物,在参与、探索和交往的过程中学习,尤其在数学活动中,幼儿在对周围环境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的认知上,幼儿需要通过真实的感知实际的探索才能有所得,在数学活动中操作材料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教师应该结合活动的要求和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幼儿选择最佳的操作材料,使操作材料在数学活动中发挥最大效应。
如,有幼儿所熟悉的自然材料如石子、树叶、各种种子,果
核……这些材料可以在幼儿练习计数活动中运用;如日常生活中废旧材料如纸盒、易拉罐、冰糕棒,瓶盖,这些材料可以帮助幼儿学习认知几何形体。幼儿通过观察触摸直观形象感知平面与立体,远比老师空洞的说教来的具体。
四、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游戏化,易于幼儿学以致用
《纲要》中提到:“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的简单数学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善于从幼儿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幼儿,使幼儿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在孩子玩沙玩水时,我们提供各种形状的容器,引导他们感知容量守恒;孩子玩扑克游戏时,我们指导他们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孩子整理玩具时,可以玩玩具回家的游戏,他们会按形状、颜色、类别分类等等,孩子在轻松自然的一日生活中获得了数、形、量的知识和经验,既增强了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又形成了初步的数概念。
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范文2
数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玩具怎么归类、食品怎么分发、班上有多少小朋友、游戏时怎么排队等等。在幼儿的生活中时时能捕捉到数学的影子,幼儿对数学的感知也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教育的素材,有利于幼儿构建连续、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幼儿的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在贴近幼儿生活的数学教育中,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帮助他们对新知识进行同化和顺应,为幼儿学习数学提供广泛的基础;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教育的素材,有利于幼儿产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那么,在幼儿园如何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呢?在这里我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在操作性的学习方式中,首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数学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一、在各领域中渗透数学教育
各领域教育内容虽然研究对象不同,但都包含着一定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内容。因此,教师在完成各领域教育任务的同时,应有意识地渗透有关数学教育内容。例如:在绘画、泥工活动中,幼儿可以获得有关空间、形状、对称意识以及体积、重量等感性经验。在科学教育中,幼儿可以自然地运用测量、数数等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体育活动中,幼儿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形成空间方位意识,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我们让孩子欣赏自然界中蕴含数学美的物体,如蝴蝶、花朵、植物叶子、向日葵等,让幼儿感受排列形式秩序美与和谐美,感受数学魅力。
把数学教育渗透到幼儿园各科教学中,让幼儿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既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艺术兴趣,也陶冶了幼儿的情操,如在“果汁”活动中,课前在数学角布置一个果汁店的情景,店里摆满了空果汁瓶数个,白开水和蜂蜜或橙汁,同样大小的纸杯10个,彩色笔等。老师当果汁店的老板和客人,这样让幼儿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中学会了瓶子和杯子之间的容量关系,从而又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大家分享了开果汁吧。使数学知识原本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数学教育中注重幼儿个体差异
新《纲要》提出:“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幼儿的自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老师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尤为突出,有的孩子思维敏捷,感悟快,一点就通,而有的孩子思维缓慢,感悟满,总不开窍。如在中班的《雨伞隧道》活动中,能力强的可以提供材料让孩子统计伞、中等的可以提供图片,让孩子给伞排序,能力差的幼儿可以提供材料,按颜色给伞分类。实践证明,只有承认孩子的差异,让孩子进行有层次的操作练习,才能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才能支持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流,内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这也是新《纲要》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之一,俗话说:千人千面,说明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个性化的表现方式,老师只有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他们才能自由大胆地表现。如:让中班孩子想办法让“8”只小猪和数字“7”成为好朋友时,老师不做示范,鼓励想的办法越多越好,但要说出一定的道理。孩子们操作结果真是令人惊叹,他们的表现方式可多了,有的把7改成8,有的给一只小猪打个叉。画条线,圈起来,涂颜色等,还有的干脆把一只小猪撕掉了,孩子们是多么有创意呀。再如:在中班的《冬日暖洋洋》穿衣戴帽活动中,根据帽子上、围巾上、手套上的数字贴上混合物品,如花、蝴蝶等,还有的贴得慢慢的,既有苹果,又有蝴蝶,还有小草等。一次在分区活动中,我发现薛静小朋友就是这样毫无目的地在随意摆弄。当我请他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告诉我说“5只蝴蝶、5颗苹果、5颗小草、5个圆片、他们和帽子上的5都是好朋友。”听后我恍然大悟,原来里面竟藏有这么多的5,难怪要摆得满满的,我不禁为他的独特表现而喝彩,在教学活动中,当孩子表现得让人难以理解时,老师不妨耐心来听一听,孩子的回答会让你惊叹不已。
三、在数学教育中应以游戏为主
教育学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内容要重点突出数、形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规则不要过于复杂,而且情节应让幼儿所能理解的。小班和中班的数学活动应以游戏方法进行,以游戏为主,大班可适当减少,这样有利于培养幼儿学习的习惯和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教师在组织或指导游戏时,应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充分挖掘幼儿潜在的能力,使幼儿在轻松,愉快地游戏中掌握知识,获得发展。为了提高幼儿的数数能力,引导幼儿学习统计,教师请幼儿轮流担任“出勤统计员”,按准时、迟到、缺勤、男孩、女孩以及总人数分别进行统计。妞妞每次担任统计员时都出现错误。于是,在一次谈话中,我向妞妞妈妈提出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多为孩子创造机会进行练习。妞妞妈妈很诧异,觉得自己每天都让孩子做数学练习册,连乘法口诀都会背,怎么还需要练习数数?
设计教学活动时,可选择不同的游戏形式,如个别玩的游戏,结伴玩的游戏,小组玩的游戏以及集体进行的游戏等。这样既能提高单位时间幼儿学习的密度,又能适合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如中班数学“学习5的序数”中,既有幼儿的单独操作游戏“给小动物回家”,又有集体参与的游戏“找朋友排队”,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整个数学活动可以采用一个游戏主题贯穿始终,也可以各个环节运用不同形式的游戏。
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范文3
兴趣能导致意专心诚,进而对感兴趣之事表现得分外热衷。人们常把志和趣连结在一起,称为志趣,志者志向,趣为志之源,人的志向、目标在兴趣的沃野上才会开出芬芳的花朵,任何能力的发展也应是以激发兴趣为前提的。幼儿时期,对于事物的认知易受兴趣的驱使,兴趣是促进幼儿产生学习动机和创造欲望的主要因素。幼儿学习创造的主动性就是因兴趣而产生的,因而就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诗画教学是在“诗画”活动中,孩子们手口一致,边诵边画,边说边做,随着诗歌情节的发展,呈现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形象,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画面。根据不同内容的教育目标,形成各种趣味诗画游戏,使其视之有物、闻之有声,既能让幼儿感兴趣,又能综合贯穿五大领域认知内容,寓教于乐,愉快教学,在诗情画意之中,育情感、增智能、练思维、学本领,达到“手口脑并用、教学玩合一”的教育佳境。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创设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学习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兴趣。
一、诗画教学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的优势。
1.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孩子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诗画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手口脑并用、教学玩合一,使他们思维积极,想象丰富,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培养他们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
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教师出示范例-讲解范例-幼儿模仿-教师讲评,对幼儿来说,枯燥的形式缺少审美的感知,很难激发幼儿的兴趣,而诗画教学是结合教育教学的认知内容,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与生活、游戏之中。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使传统教学中无法或难以表达的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幼儿的面前,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
2.诗画教学能促进扩散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幼儿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当今的社会日新月异,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会模仿,不懂创新的人要被淘汰,诗画教学在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幼儿可根据图画创编绘画诗歌,边说边画,诗歌和线条相结合生成一幅幅画面 ,使幼儿思路开阔,想象丰富了,培养了幼儿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二、诗画教学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具体运用:
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运用诗画教学,对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美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1.诗歌和线条相结合,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和愿望,培养创造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小班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不稳定,易受情感支配,很容易分散。小班的孩子刚进入幼儿园,什么都是以激发兴趣为主,教他们画画,就要让他们感受画画的乐趣,喜欢画画,愿意画画。儿歌即儿童歌谣,富有童真童趣,形象生动,易教易懂易记,最贴近婴幼儿现实生活。儿歌的语言优美、逼真、形象,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把儿歌和画画相结合,幼儿很感兴趣,进一步提高了绘画教学的效果,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基本都采用诗画教学的方法指导孩子画画。
例如:在教小班孩子如何画线团时,我用诗画教学法,先教幼儿学习儿歌《线团》:绕呀绕,转呀转。我为妈妈绕线团,织件毛衣真好看。幼儿对儿歌很感兴趣,很快就学会了,这首儿歌讲述了线团的画法,我和幼儿一起边念儿歌边画线,把儿歌和线条相配合,大大激发了孩子画画的兴趣,调动了孩子的主动性。又如:我用诗画教学法教小班孩子画小鸭时,先教幼儿学习儿歌《小鸭》:脑袋圆圆,身体像船。眼睛大大,嘴巴扁扁。嘎嘎嘎嘎,水中游玩。这首儿歌形象的描述了小鸭的形象及画法,我和幼儿一起边念儿歌边画线,把儿歌和线条相配合,边说边做,很快就画出了小鸭的形象,一副形象的画面展现在幼儿的面前,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幼儿很快学会了画小鸭。
2.多维配图,整合各个领域的教育教学
孩子喜欢的美术教育活动,不仅仅是教会孩子一些技能,更多的是知识的丰富和积累。新课改的理念体现了各学科的整合,老师可以通过诗画教学达到这一目的。做到知识的整合,各学科领域间的整合。
如小班上册诗画学完后,为了整合更多的知识,我便引导幼儿边画边串讲,讲述要语句通顺,有故事情节。首先,出示图片:小鸡、小兔、线团、太阳。教师引导幼儿画一副情景画,把小鸡、小兔、线团、太阳画在里面,并创编一个简单的小故事,边说边画。在教师的引导下,编出了故事:有一天早晨,太阳出来了,小鸡去找朋友玩,它来到小兔家,看到小兔正在绕线团,小鸡说:小兔,我来帮你绕线团吧!小兔说:谢谢小鸡!这个活动的目标是通过引导幼儿边画边串讲,训练幼儿的扩散思维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从中体验帮助别人的乐趣。可见,这个活动不仅仅是让孩子会画画,更多的是整合了多方面内容。
3.把美术教育活动延伸为幼儿喜欢的游戏。
教师要把美术活动和游戏结合起来,不能把美术活动局限为画画,贴画等形式。孩子把美术活动看成是游戏,那么我们就应当像游戏那样去教学,教他们观察,启发他们想象,鼓励他们勇敢地画出所看、所想、所爱。
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范文4
小、中、大班的幼儿由于年龄和学习重点的不同,授课方法和内容也不尽相同,但主要都是以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主,利用多种信息技术作为媒介,可让他们更加爱学习。
一、不同班级教学的相同点
1.单词
单词是一门语言的基础,在学习单词时主要运用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教师把图片放大到白板上,让幼儿更清晰地观看,在视觉感官上得到更大的刺激,有利于幼儿的形象记忆,并把图片与声音在PPT软件中做成链接,在点击图片的同时,单词的发音也伴随而出,调动了幼儿的听觉感官。与此同时,配合变音软件,让单词的发音变换成多种形式,如老爷爷、小姑娘、小动物等各种有特点的声音,幼儿边听边学,边学边读,刺激了幼儿的记忆模式,形成了多次记忆的撞击。清晰图片与特别声音的结合,使得幼儿对单词的理解和记忆更加容易,也更加牢固。
在复习单词时,把白板软件与authorware软件结合运用,制作单词复习软件,例如:在复习单词nose,face,hair,hand时,有语音提问“please,choose the hair”,幼儿到白板上选择hair的图片,如果选对了,链接就会出现奖励,如果选错了,便重复一遍提问。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软件,有时语音提问也会用变音软件转化一下,来增加幼儿复习单词的趣味性。
2.歌曲
歌曲也是幼儿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之一,好听的歌曲配合夸张的动作,总能吸引孩子的眼球,引得他们捧腹大笑。在歌曲学习方面主要是把白板软件与视频播放软件相结合,让光盘里的“老师”带领孩子一起边唱边跳,这也是视觉与听觉的良好结合,每次学习新歌的时候,孩子们都沉浸在愉快的气氛当中,兴奋不已。在孩子逐渐熟悉动作后,再把视频关掉,运用CD播放的功能,只有音频,让他们跟着音乐自己做动作。
当孩子逐渐自信起来的时候,笔者便会把电脑的摄像头对准孩子,告诉他们要好好表现,看看谁最自信。随后,便开启录像软件为孩子们录像。录完之后,在白板软件的配合下回放,让班里的幼儿集体点评,看看谁做得最好,好在哪里,自己有哪里做得不好,让幼儿在学习歌曲的同时也锻炼了观察力,能找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
3.句型和听力
句型的学习一般来讲便是对话和重复,这与听力紧密相连,每次学习新句子时,笔者会从情景入手,把挂图放大到白板软件中,让幼儿根据情景说句子,播放录音,让幼儿跟读句子。有时也会把音频截成一段一段的,通过变音软件,把一句句英语音频变成各种各样的声音,让幼儿通过白板软件与计算机进行人机对话。
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一本听力练习册,每次做练习册的时候,笔者都会把练习题制作成照片放到白板软件中,这样把练习题放大,让教师的讲解更加清晰省力,示范更加明了,也让幼儿能更快地明白练习题的意思,听懂教师的讲解。同时把每道题的听力音频都与图片做上链接,边看边听,边听边说,边说边做,这样不仅锻炼了幼儿手、眼、耳、口的协调性,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口语与听力。
4.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现在留作业的方法也不仅仅局限于在通告栏贴一张通知那么简单,作为英语教师,笔者每周都会把新学的英文单词和句型发到班级博客上,并注明哪些单词孩子掌握得不好,需要反复练习,哪些句型应该及时掌握及应用,需要家长帮助孩子进行对话练习;也会把新学的歌曲和教学进度发到班级的公共邮箱,以便家长能帮助幼儿及时复习和预习。与此同时,通过校讯通给幼儿布置作业,并与家长及时沟通孩子的近况。这使得笔者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幼儿在家的学习情况,方便快捷地了解到家长的建议和想法,以便及时调整今后的工作计划。
二、不同班级教学方法的不同
1.小班
小班幼儿年龄偏小,在授课时着重于视频播放,以有趣的视频激发幼儿的兴趣,除教材内的儿歌、单词、对话外,笔者还从网上收集了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和吸引孩子目光的英文动画,如英文版的《花园宝宝》《爱探险的朵拉》《巧虎》里有关英语的学习片段等,使得幼儿从一开始就对英语的兴趣十分浓厚,他们经常会不由自主地唱起学过的英文歌,或是重复英文动画片中主人公常说的英文句子。
2.中大班
对中大班幼儿要注重的是听力和简单的口语,所以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对句型和听力的练习,在授课时教师通过把多种信息技术相互结合,激发幼儿兴趣,同时让他们能够掌握更多的技能。当然这并非易事,需要视频、音频、PPT、白板和Authorware等多种软件相互辅助才能完成,这也使得电子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得到了全面的应用。
三、结束语
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幼儿园各个领域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以电子信息技术这一范畴形成的新媒介,连接了各个学科的内容,使得学科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它连接了教师与幼儿,使师生关系更加亲密;连接了幼儿园和家庭,使形式更加紧凑;连接了更多的教师,让信息大规模地流通。
收稿日期:2011-10-15
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范文5
【关键词】幼儿 数学教育 游戏性 生活性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30-02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发展,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被引入到幼儿教育中来,在极大的提高幼儿教质量的同时,提升了幼儿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幼儿全面协调发展。其中,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新的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利用生活性、游戏性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幼儿建构初步的数概念,促使幼儿具有一定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因此,了解幼儿数学教育的游戏性和生活性,采用生活化、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提高数学教育的有效性,成为幼儿数学教师的教学任务。
1.幼儿数学教育的游戏性和生活性
1.1幼儿数学教育的游戏性
幼儿的心理发展出形成时期,具有好奇、贪玩的天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具体特点,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数学教育的有效性。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游戏类型,增强数学教育的趣味性,提高幼儿学生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教学的效果。
1.2幼儿数学教育的生活性
生活是指与人的生存和发展相关的活动的总和,而幼儿园是幼儿学习和活动的主要场所,对幼儿的健康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因此,幼儿教师应该结合现实生活,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以提高数学教育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数学教师可以从社会生活中选取教材,引导幼儿形成数的概念,以培养幼儿的数学能力。
2.幼儿数学教育实施生活化、游戏化教学的具体策略
2.1利用生活化、游戏化的语言,提高幼儿的数学理解能力
幼儿的年龄较小,理解能力较低,知识水平不高,很难理解和掌握新的教学内容,因此,幼儿数学教师应该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利用生活化、游戏化的语言,提高幼儿的数学理解能力,以提高幼儿数学教育的效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幼儿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思维特点以及心理特征等,通过加工、修饰数学语言,引发幼儿学习热情,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以提高幼儿的数学水平。
2.2设置生活化、游戏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幼儿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生活化、游戏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幼儿的参与程度。
2.3利用生活化、游戏化的教学工具,培养幼儿数学意识
教学工具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幼儿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游戏化的教学工具,培养幼儿的数学意识,以提高幼儿的数学学习能力。例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幼儿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幼儿所熟悉的树叶、果核以及石块等材料,引导幼儿认识图形,帮助幼儿建立起简单的数学几何概念。同时,幼儿教师可以利用珠子等材料,让幼儿根据珠子的大小、颜色、形状等,制作出手链或者项链,以培养幼儿的数学概念,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2.4利用生活化、游戏化的数学问题,提高幼儿数学应用能力
学以致用是开展教学活动的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游戏化的数学问题,培养幼儿的数学应用能力,以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例如,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幼儿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玩扑克的游戏,引导幼儿学习数字的组成、排列和加减,以培养幼儿的数学意识。同时,幼儿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绘画、剪纸等游戏,让幼儿判断物体的形状、大小,以拓宽数学教学的内容,提高幼儿的数学学习能力。
总结
总而言之,作为幼儿园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数学教育严重影响着孩子数学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幼儿具体特点,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数学意识,以提高数学教育的质量,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B.谈幼儿数学教育的生活性和游戏性[J].贵州教育,2011,12:18-19.
[2]孙学慧.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生活化与游戏化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6,01:84-85.
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范文6
关键词:数学;师幼互动;幼儿兴趣;教师策略
导言: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数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的抽象性、概括和逻辑性与幼儿思维的具体性、形象性所构成的突出矛盾要求数学教育必须要采取师幼互动的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通过师幼互动才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幼儿能理解和接受的知识,使数学教育真正成为促进幼儿多种经验的获得与发展、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有力手段。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点明了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应承担的角色。“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是合作的,而不是权威型的命令或控制。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二)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观察、案例研究法。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尽管师幼互动在幼儿教育界被认为是有效提高数学教育效果的重要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一些误区,影响师幼互动效果有效实现,如注重导语运用程式化,忽视其目的性、趣味性;注重学具提供数量性,忽视层次性、实效性;注重幼儿是否操作,忽视幼儿怎样操作;注重幼儿模仿性操作,忽视探索性操作等,传统的幼儿园数学教学中,教师与幼儿之间互动多为单方面讲授和指令,忽略了幼儿的反应和思考,使其对数学活动缺乏兴趣和操作的愿望。因此,如何在数学教育中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行为,优化师幼互动的效果,这是提高数学教育效果的关键所在。
二、创设和谐、愉悦、宽松的互动情境,激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更能保证幼儿产生活跃的思维。我们在活动中要努力为幼儿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可以自主地选择,并有更多机会去自己发现问题,去进行比较判断和探索。
(一)创设问题型情境:
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发生的。当幼儿对所提供的数学操作材料感到困惑或无趣时,教师若能巧妙地创设问题型情境,让幼儿与环境互动,就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中班幼儿使用橡皮筋在“方形钉板”上认识平面图形时,露出十分没劲的神情,认为一点都不好玩。我提出这样的问题:“皮筋朋友要在这块‘体操板上跳舞’,你们来试试看,皮筋朋友会跳出什么样漂亮的舞呢?”这个问题一抛出,孩子们脸上无趣的神情立刻消失了,同时兴致勃勃地操作起材料,高兴地说:“瞧,红色皮筋在跳三角形舞呢!”“绿色皮筋像模特儿在走直线呢!”等。这使枯燥无味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形象起来,幼儿通过积极的富有创意的自主操作,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知识。
(二)创设生活型情境: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幼儿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幼儿接纳知识的自觉程度就越高。教师应尽量创设与幼儿生活实际有关的互动情境,让幼儿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班中设置小猴食品超市的场景,布置了四个“柜台”,“柜台”上有相应的标记和数卡,我扮演了猴妈妈的角色,让幼儿通过玩具材料制作糖葫芦、糖和饼干等食品,幼儿在这样生活型的情境当中心情十分愉悦,也达到了活动的目标。在整个过程中,他们会主动对老师、同伴施动,向老师、同伴介绍他们想买的货品是什么,还会与老师、同伴探讨他带的钱够不够买他喜欢的玩具。可见,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是幼儿数学活动中师幼有效互动的前提。
三、创设交流合作的互动学习条件,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有效性。
(一)在融洽的师幼互动关系中构建数学知识:
情感交流是一种心灵的交汇,只有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会表达和交流自己的想法,幼儿同教师之间也是如此。可以说,融洽的师流是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的“催化剂”。
(二)在平等的幼流互动中构建数学知识:
在新型的师幼活动中,教师与幼儿是相互促进的合作伙伴,但这并非表示,幼儿在智力和能力上完全等同于教师,更不意味着教师在任何时间和空间都不能介入幼儿的活动,相反,教师应当提供隐性指导,包括创设条件引发幼幼之间的互动。师幼之间、幼幼之间这种交流合作式的互动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可以促进学习者的意义建构,促进幼儿的思维和学习;这种学习还能使教学适应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增强平等意识,促进相互了解,发展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交流合作式的互动也使幼儿学会了沟通,学会了处理分歧意见,学会了分享学习成果。
四、创设开放式的互动空间,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一)借助数学操作活动,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特性:
"数学首先是,也是最重要的,是作用于事物的动作。"皮亚杰认为,数学开始于对物体的动作,真正理解数意味着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发现或能动地建立关系。因此,师幼互动的有效实施必须要通过"学具"这一载体才能得以实现。在师幼互动中,幼儿是前提,学具这一载体是实施互动的关键。
学具提供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着师幼互动效果的实现,在学具提供上要注意做到:1、层次性:针对幼儿从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初步抽象逻辑思维三个发展的阶段,我们提供的学具有完全直观的学具、半直观学具及符号学具,以体现教育促进每个幼儿的进步和发展。2、自主性:为幼儿提供不同类型和材料的学具,鼓励幼儿自由选择结伴和独立思考操作。3、多样性:在同一目标设计相同的名称游戏中,提供不同操作材料,丰富多样的学具易使幼儿保持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的心理。4、趣味性:注重发挥学具半具体、半抽象、操作性和可变性的特点,使幼儿在有趣地操作中,学得其乐无穷,使幼儿学习兴趣、自信心、坚持性、自制力等方面得到培养锻炼。
(二)借助各种有趣的数学智力游戏,提高思维的敏捷: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最有效地实施师幼互动的方式。教师在设置游戏活动时,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必须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采取最佳的游戏方式,有效的将抽象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活泼的游戏中,使幼儿在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获得数学知识和经验,增强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
数学智力游戏能极大地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培养思维的敏捷性,以及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有效互动,并通过情境式、语言式、操作式等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
五、体会及思考:
1、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提供给幼儿创造的时空,使求知的过程成为不断改造的过程,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创造力,同时给幼儿添加释放潜能的“催化剂”,通过有效的师幼互动,包括情境创设、情感支持、平等交流等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与愿望,让幼儿在尝试中学会建构、理解,甚至生产数学知识。
2、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性,注重数学操作材料的多层次性、多结构性以及不同的表现、制作方法。促进儿童在数学操作的过程中富有个性的协调发展,并在操作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价值。
3、在师幼互动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决不是简单的管理者、指挥者和裁决者,更不是机械的灌输者或传授者,而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在有效的互动中,形成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幼儿才能在数学教育活动中实现自我的知识建构,数学教育的目标才能真正达成,幼儿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总体看来,本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尤其是对于有效标准方面的研究没有进行深入探索,在研究样本的选择、研究方法的使用等方面还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对于幼儿园数学师幼互动探究的研究没有终点,优化师幼互动过程,促进幼儿主动发展,需要教师在新的教育观、儿童观的引导下,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师幼互动状况的影响,用心关注师幼互动过程,抓住教育的契机,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不断地向理想化教育境界迈进,为幼儿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我将会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进一步充实、完善自己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肖佩燕,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探析,才智,2014年第3期
[2]徐继娟,让师幼关系在数学活动中相互“动”起来,新课程(下),2012年第4期
[3]杨小妹,浅谈幼儿园数学活动中如何做好师幼互动,都市家教(上),2015年第1期
[4] 周利亚;张莉,对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分析及教育反思,当代学前教育,2011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