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养殖场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养殖场概念

养殖场概念范文1

关键词 兽药GUP;概念;现状;问题;对策;宁夏石嘴山;惠农区

中图分类号 S85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7-0309-02

为确保兽药安全使用各项规定落到实处,宁夏回族自治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兽药管理条例》的规定,于2012年年底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兽药使用质量管理规范》,2013年正式在全区实施,为养殖业健康发展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制度保障。石嘴山市惠农区按照自治区确定的“规范为主,示范带动,先易后难,分类指导,新建先行”的指导原则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兽药使用单位提高了兽药使用管理的责任意识,增强了规范使用兽药的自觉性,兽药滥用现象得到遏制,但也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现对其进行总结与讨论。

1 兽药GUP的概念及意义

1.1 概念

兽药是用于预防、治疗动物疾病的特殊商品,兽药的规范使用关乎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畜牧业健康发展。《兽药使用质量管理规范》简称兽药GUP(Good Using Practice,译为良好的使用规范),具体指兽药使用单位(养殖园区、规模养殖场、动物诊疗机构等)在兽药使用过程中,针对管理机构设置、人员素质及主要职责、设施设备及条件,覆盖兽药进、存、用全过程的管理制度等环节而制定的一整套管理规程[1-3]。

1.2 实施兽药GUP的意义

1.2.1 促进兽药使用单位管理规范化。兽药GUP具有科学性、专业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等特点,对兽药使用的全过程实施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兽药GUP,要求兽药使用单位应当设立管理机构或专人负责兽药的采购、验收、贮存、清查、养护等质量管理工作,遵守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兽药安全使用规定,制定并执行兽药安全使用管理制度,使兽药使用与管理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1.2.2 确保兽药安全有效。通过实施兽药GUP,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提高人员素质,设置与兽药储存需求相适应、与诊疗区和养殖区分开的兽药药房;要求兽药管理人员应当做好兽药储存温湿度的监测和管理,定时对兽药储存温湿度进行记录;定期对库存兽药进行检查、清理、整理,定期对兽药储存环境进行通风换气,控制可能影响兽药质量的各种因素,减少或杜绝质量隐患;同时兽药GUP与生产环节的GMP、经营环节的GSP相配套,从而保证兽药使用安全、有效、稳定。

1.2.3 促进兽药保存与储藏设施条件改善。兽药GUP对兽药储存设施等有明确规范,包括保持兽药与地面、墙壁之间有一定距离的设施;遮光、通风设备;监测和调控温、湿度的设备;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照明设备;防尘、防潮、防污染、防虫、防鼠及防火设施;与兽用生物制品及微生态制剂贮存要求相适应的冷藏设备等。实施兽药GUP有助于促进兽药使用单位兽药房硬件设施的改进,从而达到兽药品保存、储藏的技术要求[4]。

2 惠农区兽药GUP实施现状

2.1 宣传培训

下发《关于推行养殖场兽药使用质量管理规范的通知》,告知规模养殖场兽药使用规范的时间、要求和相关政策等。发放《规范畜禽养殖告知书》《兽药使用规范管理手册》、农业部公布的禁用兽药等宣传彩页,对使用假劣兽药造成危害的行为进行宣传;开展兽药GUP知识培训,指导兽药使用单位建立健全用药记录,推行兽药使用记录制度,引导建立用药档案,提升科学合理使用兽药水平,为开展养殖场兽药使用管理规范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2.2 调查摸底与试点

进行调查摸底,重点以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持有、动物防疫、兽医人员、兽药使用等情况对规模养殖场(户)调查摸底。通过前期摸底调查,截至2013年底,惠农区共有5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场(户)14户,奶牛存栏23 581头,肉牛养殖户3户,1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户(场)16户,饲养量达25 812头,300只以上的肉羊养殖户(场)68户,饲养量达282 380只,3 000只以上的小畜禽养殖场(户)31户,饲养量达912 000只,动物诊疗机构2家。最后确定3家规模养殖场开展兽药GUP试点工作。

3 惠农区兽药GUP试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实施兽药GUP,试点单位结合实际,强化硬件建设,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不断改进兽药质量管理工作,保证了兽药质量和用药安全有效,维护合法权益。通过试点,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1 认识程度不够

认为兽药GUP不是行政许可条件,不是强制性要求,缺乏兽药使用质量管理规范的长效机制。购进兽药时进货后直接入库上架,未先进行验收,没有严格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购进验收记录大多按照进货单据事后填写,不具备验收的意义。此外,兽药分类管理存在应付检查的现象,检查过后出现药品随意摆放、各类药物混放甚至药品与非药品混放等现象,需要进一步规范。

3.2 兽医综合素质不高

目前,惠农区符合条件的兽医(通过职业兽医师资格考试)有4人,按照法规,规模养殖场必须配备具有职业资格的专业兽医人员,因此专业兽医严重不足。许多养殖场由防疫员或养殖户兼任兽医,非职业兽医师的综合素质不高,对假药和禁用药不够了解,对假药和禁用药的辨别能力较差,导致出现药物滥用的现象。同时,非职业兽医师担任兽医时认识不到用药记录的重要性,导致用药记录不规范。

3.3 兽药房硬件投入不足

新建养殖场由于前期进行了合理规划,兽药房硬件条件较好,但是一些老旧养殖场在建设初期没有涉及兽药房的规划,因此在后续改造中只能因陋就简,兽药保存条件差,无调节温湿度的设备,无避光通风防鼠防火等设施。兽药储藏条件不符合要求,部分兽药未按说明书规定的储藏条件进行储藏,无阴凉库、冷藏库、地架,存在药库面积与药品库存不相适应,卫生条件较差等问题。

3.4 兽药房管理不规范

个别养殖场的兽药房建在养殖区,从而导致监管人员无法进行正常检查。有些奶牛规模养殖场药品管理混乱,药品采购和使用记录不全,单头奶牛的高成本使得养殖户非常关注奶牛的健康,因此在奶牛疾病治疗上愿意花大价钱购买特效药,甚至使用一些禁用药和人用药。

4 加强兽药使用管理规范的对策

4.1 持续开展宣传培训

增强兽药使用质量安全意识,采取媒体宣传、现场讲解、集中培训、街头宣讲的形式宣传畜禽养殖安全用药,大力营造畜禽养殖场(户)科学、安全用药的浓厚氛围。加强从事兽药质量管理等关键岗位人员的兽药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培训,明确培训计划,健全培训档案,为加强兽药使用质量管理提供有力的人员保障。

4.2 提高查处力度

对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使用兽药、未建立用药纪录或记录不完整真实或使用禁用药品和其化合物的,以及将人用药用于动物,未建立养殖档案、或者未按照规定保存养殖档案等违法行为进行严格查处,打击超范围、超剂量用药和滥用抗生素类药物等行为,使养殖用药更加规范,使用监管更加到位[5]。

4.3 加强兽医机构队伍建设,提高养殖场兽医素质

加强基层兽医机构、队伍建设,推进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各项工作,推进兽医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提高养殖场兽医的素质,由于非职业兽医师担任养殖场兽医的情况很普遍,要规范兽药使用就必须提高其相关知识水平,帮助其掌握兽药政策法规、药物使用标准和药物知识,因此应组织开展兽药安全使用培训活动,解决养殖户生产用药中的问题,加强抗生素类药物使用的宣传培训,现有兽医素质较高的可以作为职业兽医师进行培养,展开培训,鼓励其参加职业兽医师考试,增强对假劣兽药的识别能力,普及兽药规范化使用的基本知识。

4.4 积极推进兽用处方药管理

农业部的《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办法》,已于2014年3月1日起施行。对兽药生产、经营和使用管理等作出明确规定,将兽药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进行分类管理,对杜绝兽药滥用、保障依法合理用药和动物源食品安全有重大的意义。处方药必须凭兽医处方购买并由兽医人员使用或在兽医的监督下使用,没有配备注册执业兽医师、执业助理兽医师或登记的乡村兽医的养殖场,不得自行采购、使用兽用处方药[6]。

4.5 加强兽药监管信息化系统建设,提高监管工作能力和水平

2013年农业部建设了“国家兽药基础信息查询系统”和“国家兽药产品追溯信息系统”。查询系统为兽药监督执法工作以及兽药经营使用者辨别真假兽药提供了重要支持,追溯系统可实现对兽药产品的全过程追溯管理,通过兽药追溯体系的构建,更好地对兽药生产、经营、使用各环节进行监管,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兽药监管人员少与监管任务多、责任大之间的矛盾,而且可以增加监管频次、扩大监管范围,确保兽药投入品质量安全。

4.6 规范兽药使用行为

一是采购环节,兽药使用单位要建立兽药供应商审核制度,兽药供应商应为兽药GSP企业或合法生产企业;兽药进货人员须具备基本的兽药基础知识和真伪兽药鉴别能力,不得采购禁用药品、人用药品、原料药、假劣兽药等;采购兽药应索取票据存档备查。二是使用环节,兽药使用单位在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根据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的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地使用兽药,严格执行休药期规定,严禁滥用抗菌类药物及激素类药品。三是记录环节,兽药使用单位要建立完善的养殖档案,重点包括兽药的购进、库存、使用记录及休药记录等。

5 参考文献

[1] 黑龙江省实施兽药使用管理规范[J].中国动物检疫,2013(2):34.

[2] 吴庆春.药品使用环节应制定GUP[J].中国药事,2003(9):32-33.

[3] 张光辉,李伟,解金辉,等.加强兽药使用环节监管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0(4):364-367.

[4] 黄杰河.生猪饲养过程中兽药使用现状的调查[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17):117-119.

养殖场概念范文2

1.1饲养品种与规模

南川区规模养殖的畜种主要为生猪、家禽及中蜂,今年全区新发展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场536个,其中生猪、家禽、中蜂养殖场5725个,至此,生猪规模养殖比例达49.2%、南川鸡达到68.3%、水禽达到89.5%、中蜂达到76.4%。

1.1.1主要特色养殖(1)生猪支柱作用明显。目前,南川区有生猪规模养殖场1134家,其中重庆青一银升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北固黄淦生猪养殖场及盖石生猪养殖场均能实现年出栏生猪1万头以上。推行的“猪-沼-果”、“猪-沼-菜”养殖及“生态农业园”建设模式在全市均处于领先水平,对南川区养殖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2)南川鸡带动作用强。南川鸡作为南川区特色效益养殖的主力军,南川鸡主要以区内农户散养为主,有少数规模养殖场进行林下养殖,如大有镇李福鹏养殖场现存栏3.5万只,年可出栏70万只。今年,南川区开展的特色效益农业南川鸡养殖基地建设、退耕还林项目南川鸡养殖等项目,共向农户免费发放南川苗33.84万只。(3)金佛山中蜂辐射作用大。金佛山中蜂在南川区养殖多以家庭为主,一般在100群以下,通常在一个地区集中成片发展,一家养蜂可辐射带动周边多名农户饲养。目前养殖较多的为头渡镇广英福现存栏300群、山王坪镇夏和全存栏260群。(4)草食性牲畜发展适度。根据资源优势及养殖传统,南川区草食性牲畜如肉牛、羊、兔等,在南部金佛山地区及大观、鸣玉片区发展较好,基本实现了全区畜牧资源的适度开发。肉牛养殖多以家庭散养自繁自养为主,以一家养殖1~2头的形式居多,养殖规模达300头以上的规模养牛场全区共有5家,如南平镇罗亿良肉牛养殖场现存栏肉牛320头。山羊和肉兔和巴马香猪的养殖多以规模养殖场为主,目前全区有山羊养殖品种多为波尔山羊,规模养殖场有63家,存栏量一般在100只左右,较多的是水江提丰养殖场,现存栏320只,年可出栏600余只;规模养殖肉兔的约有50家左右,最多的石墙镇楼岭村青翠肉兔养殖有限公司存栏种兔1000只、商品兔4500只。

1.1.2其他畜种养殖巴马香猪养殖集中在太平场、石墙等乡镇,最多的是重庆鑫宜居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年出栏1.1万头,现存栏2000头。水江黑猪主要由庆元乡11个村社的46家农户散养,目前存栏母猪100头、商品猪48头。野鸡养殖以大观镇8村4社邱建华养殖场居多,现存栏2500只、年可出栏3万只。兴隆镇有年可出栏2万只的鹌鹑养殖场1个,其余畜种如豪猪、藏猪、珍珠鸡、贵妃鸡、蓝孔雀等养殖均以家庭养殖为主,尚未形成规模。

1.2经营方式及市场销售情况

目前,畜牧产业主要的经营方式有标准化规模养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小规模专业合作社及农户散养等模式,产品销售有批发销售、订单销售、零售及自产自销等方式,其中以农户散养、自产自销为主。

1.2.1主要畜禽及其产品(1)生猪。目前,生猪销售主要供应区内超市、重庆主城各大型超市、南川城区及乡镇农贸市场,黄淦生猪养殖场于2011年被国家商务部正式确定为中央活体猪储备基地,是南川区首家中央活体猪储备基地。生猪及猪肉价格一般呈周期性波动,目前售价为:生猪16.5元/kg、猪肉25.3元/kg。(2)南川鸡。70%批发销往重庆主城、南川及周边区县,售价为36元/kg,在南川各门市零售价格为40元/kg;南川鸡蛋售价约1元/枚。(3)金佛山中蜂蜜。多为本地门市销售和外地游客购买,也有部分蜂农尝试通过网络销售,售价约为160元/kg。(4)牛羊肉及兔肉。多销往本地及武隆、道真等周边区县各大餐馆,售价分别为肉牛60元/kg、肉羊40元/kg、肉兔25元/kg。(5)巴马香猪。主要用于酒店高档消费及医学模型使用,食用大概在60元/kg,医用多饲养至12.5~15.0kg大小,售价1200~1500元/头。

1.2.2其他水江黑猪、野猪、藏猪、豪猪等多用于高档酒店或星级农家乐的高端消费,水江黑猪、野猪、藏猪一般为35~40元/kg,豪猪为60元/kg。野鸡多为零售,当地餐馆、居民和外地游客购买各占三成,成鸡批发价格56元/kg、零售100元/只。肉鸽、鹌鹑及鹌鹑蛋、鸽蛋等多向往重庆主城、南川、涪陵、酉阳、贵州等地超市,售价分别为:肉鸽15~23元/只、鸽蛋5元/枚、鹌鹑1.5元/只、鹌鹑蛋26元/kg。

2主要特色畜禽养殖经济效益分析

为便于分析比较,所有畜种都按1个人工可以饲养数量、以购买商品畜饲养来进行核算,基础设施按5年折旧;如按自繁自养方式,其养殖周期相对延长,但经济效益更好。各畜种效益分析具体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南川区主要畜禽养殖中,养殖效益最好的是中蜂,中蜂养殖是一次性投资,投资少、见效快,当年即可全部收回投资,从第二年开始随着蜂群数进一步繁殖,蜂蜜产量还要增加,而只有人工及饲料等很少开支,因此其养殖经济效益最好;而后依次是水江黑猪、豪猪、藏猪、野鸡等;从投入资金来看,肉牛养殖投资最大,育肥1头肉牛平均投资达7850元,如果要发展年出栏1万头肉牛的养殖场,需要投入资金1亿元以上,一般养殖场无投资能力。

3快速发展的原因

3.1物质基础充裕南川区为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无霜期长,适宜多种植物生长,温带和亚热带牧草都能种植,全区现有耕地7.01万公顷,盛产水稻、玉米、红薯、土豆、大豆等农作物,有40多万吨农作物秸秆可利用,物质基础充裕,适宜畜牧养殖生产。

3.2产品销售便捷南川作为区域中心城,常驻人口68万,畜产品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地处重庆二环与三环之间,属于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拥有“渝湘、渝道、南万、南涪”4大对外通道,是重庆南部交通枢纽、重庆连接中东部的重要关节点和桥头堡,交通发达、信息畅通、物流畅通,产品销售便捷。

3.3畜牧品牌效应巨大南川区历来重视畜产品品牌建设,继成功注册“南川鸡”、“南川鸡蛋”和“金佛山中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目前正积极申报“水江黑猪”为地理标志产品。南川鸡目前品牌价值为1.77亿元,在“2012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调查活动中名列畜牧水产类第一,是南川名符其实的金字招牌。金佛山中蜂是我国中蜂资源的优良地方品种,加上南川“中华蜜蜂之乡”的称号,让南川金佛山中蜂美誉远扬,品牌效应巨大。

3.4乡村旅游带动效果显著随着南川区乡村旅游的红火发展,游客食用及购买土特产的量大幅上升,被贯以“农家”、“土”字样的畜产品倍受青睐,售价比一般畜产品高出许多。金佛山中蜂蜜、农家土鸡、土鸡蛋、农家牛羊肉等都十分畅销,野鸡、鹌鹑、石蛙及巴马香猪等特色养殖也日渐壮大,藏香猪、豪猪等优质特色畜产品受到不少高端消费群体的青睐,虽售价不菲仍供不应求。3.5返乡创业积极性高南川区畜牧资源丰富,多数返乡农民利用自己有承包地、对农村环境相对熟悉的优势,纷纷把发展特色养殖作为创业第一选择。这类人大多有一定的投资能力,容易接受新技术新思想,眼光相对较长远,乐于向各部门寻求政策及技术指导,进步较快。

4存在的问题

4.1资金不足小规模饲养场资金欠缺是首要问题,影响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随着饲料成本不断增高,日常生产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也严重不足,只有少数养殖场(户)能享受到国家的资金扶持,银行贷款又存在门槛高、数量小、期限短等困难,多数养殖场对持续发展信心不足。

4.2环保压力大多数养殖场业主环保意识、法律意识淡薄,没有环评、环保设施“三同时”等养殖废弃物处理的概念,直接排放粪污,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粪污处理设施的前期投入和后期使用资金也相当大,一般养殖场根本无力承担,同时,大多数养殖场建设规模有限,没有足够的土地供畜禽排泄物消纳。牛羊等畜种的过度放牧也会对草地带来一定影响,极易引起草场退化、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此外,环评费用太高,大多养殖户表示无法承受。

4.3产业化程度低,销售渠道不畅很多养殖户掌握较少的信息就进行盲目的投资,加之自身不熟悉市场,未能建立起良好的销售网络;很多养殖特色不够鲜明,由于资金问题,规模小、市场份额也不高。且大多数养殖场产业化程度低,畜产品形成不了批量,缺乏生产和销售连续性,难以形成较大影响,优质而不能优价,导致整体经济效益水平较低,严重影响养殖积极性。

4.4总体规模偏小,跟风饲养情况严重目前,大多数从业人员未能科学分析评估该产业的养殖现状、市场潜力、发展态势,没有清晰的思路,只是在行情较好时蜂拥进入。很多养殖特色不够鲜明,由于资金问题,规模小、市场份额也不高。由于特色养殖可供参考的经验做法不多,很多养殖场特色养殖的防疫都很薄弱,又缺乏统一的技术培训、组织管理及市场营销理念,生产技术及管理水平低下,处于自发无序状态,容易出现亏损甚至倒闭。

4.5难寻适当的养殖用地随着农业规划用地的不断完善,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用地难成了制约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且在审批过程中办理各类手续困难重重。

5发展前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及膳食结构的不断调整,人们对优质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很多特色畜产品价格都保持在较高价位运行,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就南川区目前的情况来看,南川鸡、金佛山中蜂品牌影响力大且养殖范围广、技术成熟,效益将会持续向好。肉牛、肉羊、肉兔等草食性牲畜养殖方式相对健康,产品营养保健功能较突出,深受广大消费者喜欢,需求量日渐上涨。巴马香猪作为特殊的地方猪种,具有特色鲜明、用途多样、品质较好和不可替代的优良特性,食用和医用价值越来越高,发展前景一片看好。鹌鹑、野猪肉、野鸡等随着南川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在各大农家乐生意好时供不应求,万盛、武隆、涪陵等周边区县也销售火爆。豪猪、藏香猪等产品在区内及重庆各大酒店销售较好。

6建议

6.1突出特色和重点,合理引导生产根据重庆市委四届四次会对南川区在全市的功能定位,结合南川区自然条件、区位优势、养殖传统,在现有基础上,重点发展生猪、南川鸡、中蜂三大产业;在南部山区鼓励发展牛羊等草食家畜。其他品种根据市场需求,自由、适度发展。同时,引导养殖户根据市场情况合开展生产,从品种选择、栏舍建设、饲料调配、疫病防控等方面给予指导;加强与市场的紧密联系,畅通信息,拓宽销售渠道,让产品产销两旺,优质优价,提高养殖积极性。有条件的可严格按照品种良种化、生产设施化、防疫制度化、管理规程化、粪污无害化的标准化生产要求,推行生态养殖。

6.2提高产业化经营程度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鼓励组建专业合作社。以现有的龙头企业和规模养殖场为基础,倡导合作经营的理念,大力发展“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经营模式,在一定乡镇范围内规划发展集中成片的规模养殖示范户,一个村社一个主养品种、一个区域形成一个特色产业,不断扩大养殖规模。鼓励成立或者引进企业从事畜产品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使南川鸡、金佛山中蜂、香猪等特色产业成为南川区特色效益农业的生力军和农民脱贫致富有效途径。

6.3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加强现有品牌的保护、宣传、推广力度,不断提升南川鸡、金佛山蜂蜜、水江黑猪等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支持南川区从事这几个品种生产、销售的企业使用现已取得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壮大龙头,夯实品牌创建基础。鼓励他们进行品牌扩张、延伸和整合,促使品牌产品做强做靓。扶持龙头企业打品牌进入市场,辐射带动基地和周边农户,带动南川区特色品牌发展。

6.4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如妥善解决部分地区的养殖用地问题,满足部分养殖户走种养结合的道路的愿望,既能为发展规模养殖创造宽松良好的外部环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畜禽粪便污染的问题。(2)继续实施标准化规模畜禽养殖示范场项目建设,在现有养殖大户基础上进行标准化示范改造,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3)积极协调金融机构支持农民发展规模养殖,如降低贷款门槛、增加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等,切实解决养殖户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养殖场概念范文3

1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对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水产养殖是一个庞大的产业,同时也是全球增长最快的食品生产行业之一。适当的水产养殖操作能够减轻天然捕捞渔业的压力并解决沿海居民的生计问题。然而随着产业的迅速发展,水产养殖也对内陆及沿海已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如生存环境的竞争、环境污染、寄生虫和疾病的传播及外来物种的入侵等。

为避免风暴和潮流的侵袭,养殖场通常多选择在海湾和河口处,需要有良好的水质、频繁的换水和其他优越的环境条件,而具备这些条件的水域通常是有限的。养殖设施的大规模建设也使一些野生物种丧失了栖息地。例如,一些欧洲的养殖场曾经建在野生鲑鱼的迁徙路线上;而在亚洲和拉丁美洲,为了建造对虾养殖场,一些红树林被砍伐;养殖操作也会将寄生虫和疾病传染给野生海洋物种。在北欧的一些地区,由于海洋中数以百万计的养殖鱼,海虱的数量显著升高。而10~15个海虱就可以杀死一条鱼。许多养殖鱼和虾为肉食性,其饲料均来自野生捕捞。而养殖鱼的食量非常惊人,如将一条金枪鱼(thunnus)养殖到1kg,需要22kg野生捕捞的鱼。上述行为不仅增加了海洋环境的压力,还给全球渔业带来了过度捕捞的压力。因此,水产养殖业需要寻找能够有效地利用资源,将废弃物排放量降至最低,提高周边地区生物多样性的途径,实现负责任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养殖模式。

2.可持续性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实施

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是全球消费者的一种快速增长的生活方式,其市场份额正在不断扩大,这些消费者正在迅速成为一个有影响的和全球性的消费群体。而生态标签也正逐渐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可靠标志,购买带有生态标签的产品就意味着为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上述理念发展过程中,相关技术标准及实施指南相继产生,这些标准由国际权威机构制定,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审核,并对相关产业进行认证,使得可持续性理念及措施真正贯彻到水产养殖业中。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规范、最规范水产养殖操作标准和水产养殖管理委员会是目前全球与水产养殖相关的最有影响力的认证。

2.1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规范标准

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规范出台之前,农业生产者每年要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多种审核。考虑到这个问题以及消费者对产品安全、环境保护和工作标准关注的不断增加,1997年由欧洲零售商生产经销集团的零售商发起,对标准和程序进行统一,并得到了英国零售商与欧洲大陆超市的支持,制定了欧洲良好农业操作规范标准。迄今为止,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规范经历了4次换版,认证的产品范围也由最初的只针对水果和蔬菜,现已覆盖了水果和蔬菜、花卉、大田作物、咖啡、茶叶、棉花、牛羊、家禽、猪、水产品等3个大类14个小类的产品,基本覆盖了整个农业的各个行业。目前,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规范主要包括农作物、家畜、水产养殖、复合饲料生产、植物的繁殖材料和监。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规范水产准则重点有:渔民和消费者的安全和福利,产品和生产记录的可追溯性,化学品和医药使用的最小化,动物的福利,有效利用资源,环境意识,符合国际和当地规章。

2.2最佳水产养殖规范 本文由收集整理

目前,在冷冻及加工成品虾、罗非鱼、叉尾鱼回、鲶鱼和鲑鱼的包装上均可见最佳水产养殖规范标志。随着最佳水产养殖规范认证的进一步推广,类似的标志也将应用在其他鱼类、贝类产品的包装上。水产品包装上如印有“已通过最佳水产养殖规范认证”的标志,则说明这些水产品的养殖和加工严格遵照了最佳水产养殖规范,符合责任水产理念。通过最佳水产养殖规范认证的孵化场、养殖场及加工厂依照最佳水产养殖规范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障工作人员的权益,并生产有益消费者健康的产品。

2.3水产养殖管理委员会认证

水产养殖管理委员会是2009年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荷兰可持续贸易行动计划创立的独立的非政府组织。目的是管理由水产养殖对话制定的负责任水 产 养 殖 的 全 球 标 准,进 行 生 态 标 签 的 认证。它认为水产养殖业能够生产出大量的有营养和高品质的海鲜。然而,由于产业的不断扩大,它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也不断扩大。因此,为了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将潜在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至关重要。它希望通过认证计划和生态标签来转变海产品市场,促进负责任的水产养殖操作的执行。

2.4其他水产养殖生态标签

近年来,随着海洋渔业资源的不断枯竭,水产养殖作为弥补海洋渔业资源不足的措施得到迅速发展。但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也随之而来,为了规范水产养殖操作,许多发达国家纷纷以生态标签的形式来鼓励水产加工者、贸易商和鱼贩向消费者承诺其购买的水产品来自负责任的操作,也可以让消费者知道如何选择可持续水产品,从而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养殖渔业的实现,保证水产品的稳定供应,进而确保水产养殖行为的稳定发展,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3.可追溯性管理对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3.1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在过去的10年中,由于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日益富裕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全球的海产品和与贸易相关的消费量呈现出戏剧性的上升趋势。因此,为了弥补海洋捕捞的不足,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在渔业商品贸易中的份额不断增加。通过研究,科学家们认识到,水产养殖业将成为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食品生产行业之一。而我国作为世界上的水产养殖大国以及水产品再加工和出口大国,水产养殖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不仅关系到生态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经济的繁荣,还关系到大范围人口的生存和就业问题。因此,走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必然选择。

3.2可追溯性管理是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20世纪90年代,为应对各种不断爆发的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可追溯的概念应运而生。近年来,水产品消费者,特别是世界上富裕经济体的消费者,越来越多地要求零售商保证其提供的水产品不仅是高品质和可安全食用的,还要求这些水产品来自可持续的渔业。因此,一些大型的零售商要求在食品质量、安全和可持续性方面进行自己的标准和计划。进口国的公共管理机构也应消费者要求,通过规范行业来减少不利影响。这些标准、计划和政策的主要战略之一就是要对水产行业进行可追溯性管理,而在这些追溯行动中,生态标签显得尤为重要。上文提到的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规范、最规范水产养殖标准和水产养殖管理委员会生态标签都对可追溯性作出明确要求,为了实现从养殖场到餐桌的可追溯性,可追溯性管理是取得这些认证的基础。

养殖场概念范文4

关键词:畜牧养殖 传染性疾病 预防 治疗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632085

前言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作为与种植业并列为农业生产2大支柱的产业,畜牧业同样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趋势,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而在畜牧养殖中,动物疫病不仅影响了养殖户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着社会公共卫生安全,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1 畜牧业与传染性疾病

从概念层面分析,畜牧业是指利用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和繁殖,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化为动物能,取得相应的畜产品,是一种以营利为目的的产业,具有集中化、规模化的特点,与种植业并列为农业生产的2大支柱。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的畜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经济效益也在稳步提升,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果。但是与此同时,在畜牧养殖中,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隐患,最为突出的就是传染性疾病,这是一种由各种病原体所引起的,能够在动物之间、人类之间或者动物与人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的特点,一旦发生大规模的传播,造成的影响和危害都是难以估量的。例如,在2013年,禽流感的传播不仅给家禽养殖业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更引发了人类的感染和死亡,令人谈之色变。因此,在畜牧养殖中,应该切实做好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1]。

2 畜牧养殖中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

对于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一般采用的防治措施分为接种疫苗和切断传播途径,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定期做好疾病检疫

养殖户和相关部门应该重视对于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工作,定期做好畜牧的疾病检疫工作,严格依照现行的相关标准进行诊断,对于发现的疾病,应该及时分析其传染性,必要时进行隔离治疗,避免出现扩散传播的情况。同时,应该定期进行疫苗的注射以及药物的灌输,提高动物个体的免疫力。在疾病多发季节,尤其需要重视一些细节性的问题,如养殖场所的清理、通风、温湿度控制等,确保工作的严谨性和全面性。

2.2 有效控制饲养环境

畜牧养殖户应该定期对饲养环境进行杀菌消毒处理,做好通风工作,避免病菌的滋生。例如,应该及时对动物的排泄物进行清理和集中处理,对圈舍进行清洗,保持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减少疾病发生的机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尽量对养殖场的基础设施进行完善,设置相应的排水系统、通风系统等。同时,管理部门和卫生部门应该针对养殖场设置严格的检疫制度,并确保其能够得到有效落实,提升养殖户的执行力,对动物的养殖、管理和流动情况进行规范,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2]。

2.3 注重喂养环节管理

对于一些畜牧养殖中常见的疾病,如禽流感、口蹄疫等,应该提前预防,坚持防治结合的策略,充分发挥人员因素的主观作用,强化对于喂养环节的管理,实现科学喂养,抑制疾病的发生。应该从动物的具体情况分析,对饲料进行合理调配,确保其能够在满足营养需求的同时,强化动物对于常见疾病的抵抗力;应该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和清洗,对没有吃完的饲料进行清理,保持一个干净卫生的环境,降低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2.4 强化疾病防控技术

要想切实做好畜牧养殖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不仅需要强化管理,从人员、环境、机制等方面着手,还应该进一步加大对于疾病防控技术的研究力度,不断创新相应的技术手段。伴随着我国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动物疾病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新的病原体的出现给畜牧养殖中的疾病预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好的对动物疾病进行预防和控制,就需要相关科研部门的不断努力,加快对于疾病防控技术的研发,不断创新疾病预防控制的手段和方法,从而应对畜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3]。

3 结语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畜牧业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而在畜牧养殖中,传染性疾病是危害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因素,必须得到养殖户和农业相关部门的重视,切实做好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减少疾病发生的机率以及传播的范围,推动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杜仕忠.传染性胃肠炎在牛养殖的防治分析[J].中兽医学杂质,2015(10):43.

养殖场概念范文5

每月2.66万元的开支已经是压缩得非常厉害了。如果要公司的形象好一点,租个稍微高档点的办公室,每平米的开支至少增加一倍左右,再加上一些人员待遇提升,一个5人小公司每个月日常开支三四万都很正常。假设我们拿20万来投资,扣除公司注册、设备采购、办公室装修等费用,可能只剩下15万―16万元的现金流,倘若4个月之内没有运转正常,资金就会面临枯竭。这还只是成本相对较低的企业,如果涉及制造、养殖、种植等领域,加上前期的设备、厂房投入以及产品原料的采购,成本就更不好控制了。

我见过很多创业者都是这样,看好一个项目,砸了一两百万进去,结果还没来得及产生利润,现金流就已经枯竭了。这时候他们只有三种选择,上策是融到资,以转让部分股份为代价;中策是搞到贷款,以承担债务为代价;下策就是什么都搞不到,转让设备场地挽回一部分损失后关门大吉。

但是如果用逆向思维来考虑创业,问题其实是可以很好解决的――先有销售,再做产品,最后铺摊子。具体怎么执行呢?

以一个创业者为例,他当初确定饲养七彩山鸡这个项目,是因为市场上饲养的人少,关键是这种山鸡肉质比普通鸡好,鸡肠还可以入药,抗病能力强,有比较高的盈利空间。但面对的挑战就是生长周期长和生产出来卖不出去的问题。

所以,要做投资之前,先解决销路是最安全的。

当时他就做了一个决定――先到一家养殖场去做兼职,从打扫鸡场卫生开始。逐渐了解饲养山鸡的整个流程和需要的技术。但是兼职能学到的东西不多,他就先自学养殖技术,后来又通过这家养殖场的同事来到另外一家养殖场专门做技术工作,边做边学,一共花了4个月的时间去弥补技术和经验。

“潜伏”的价值在于学习成熟企业的技术和经营模式以及去了解市场渠道。通过这4个月的“潜伏”,我们可以了解客户在哪里,再去定点寻找就很方便。

现在我们知道了客户在哪里,也知道了市场价格,但是新的问题出来了――没有产品怎么办?

这时候就可以做第二步:小批量生产。比如这个创业者就开始在家里做试点,用废旧房屋改造鸡舍,自己设计、制作保温室和孵化器,只有必须要购买的设备才花钱去买。在选购鸡苗的时候也没有像别人那样一开始就购买几千只,而是只进800只,这样就能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哪怕将来这800只山鸡都卖不出去,亏损也是可以承受的。而他最后就带着这些鸡去谈业务,结果不光这批鸡都卖掉了,还拿回来了3000只的订单。

不管你做哪个行业,先找订单,再谈生产一定是风险最低的模式。换个思路去考虑创业,没钱、没技术、没经验的问题其实都可以解决。从这个角度来说,创业并不难。很多人觉得难,只是因为没建立解决方法的思维模式,没有找到步骤而已。就像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可能会觉得计算20×12是非常痛苦的事情,但是对一个初中的孩子来说这道题再简单不过一样。

养殖场概念范文6

二十年后,李秉和回忆起当年的创业场景,至今历历在目。不过,他赌赢了,当年的小养殖场,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家民营大型企业集团。现在,赛飞亚集团头顶多项荣誉:“塞飞亚及图”荣获了中国驰名商标,塞飞亚牌“草原鸭”获“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集团连续七年被中国农行内蒙古分行评为AAA级资信企业。

2007年,塞飞亚实现产值12.56亿元,其产值和利税分别比2000年增长10倍和8倍。该集团的肉鸭养殖带动养殖户3400多户,创社会综合效益4亿元。

新农业时代

李秉和把塞飞亚二十年成功经验概括为产业体系化、利益联结紧密化、全过程科技质量化、产业闭合式循环化。

从鸭雏到餐桌,塞飞亚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条。

2002年,塞飞亚肉鸭产业被列入国家肉类食品深加工示范项目。集团紧紧抓住项目建设的发展机遇,启动食品工业园、生态种鸭园、生态移民园三大园区及八个建设项目,促进塞飞亚全面发展。

自1997年国家计委批准立项建设肉鸭产业以来,赛飞亚集团十年累计投资5亿元,经过一、二、三期工程扩建,使集团的肉鸭产业达到了年出鸭雏3300万只,加工肉鸭3000万只、生产饲料30万吨的生产能力。

通过股份(合作)制等模式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塞飞亚集团把生产、加工、储藏、运销、保鲜、包装等联成一体,把鸭产业建设成为一体化经营的综合性产业,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加工产业带和产业集群。

业内专家表示,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已经从被动发展的“工业依附型”,即只考虑对剩余农产品进行加工,开始向主动发展的“市场主导型”现代农产品加工业转变,即以销定加,以加定产,发展市场农业、加工农业和效益农业,引导农民为加工而种,为加工而养,形成市场需求什么―企业加工什么―农民种养什么的“反弹琵琶”的新格局。

塞飞亚把握住了农业变革的拍子。李秉和认为,塞飞亚集团是农业结构调整的“转化器”、农业大户的“孵化器”、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器”、农业功能的“拓展器”和农业产业层次的“提升器”。

据悉,该集团以肉鸭养殖加工为主导的价值链,之后按照企业行为、政府行为、科技行为、金融行为、农户行为、协会行为、客户行为“六位一体”的格局,与农户、科研单位、社区行政组织、专业协会分别在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投入资金和要素,从而形成了资金链,之后通过把每一个构成产业的各个环节和要素进行对接进而形成了产业链。

塞飞亚集团通过加工业的带动,向前延伸把龙头触到田间地头,向后把龙尾甩到餐桌超市,自身成为这个产业体系中的中流砥柱,前后呼应,相得益彰,不断把终端市场信号传导给农业母体,为其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李秉和介绍说,集团把优良鸭雏发放到农户的养殖场进行饲养,共建养殖场176座,同时年加工转化玉米12万吨,带动玉米种植户6万多户,之后为延长肉鸭产业链条,从农户中收购成鸭后进行精深加工,并在北京、呼和浩特建立了连锁餐饮业,形成了餐饮业加盟连锁体系,鸭熟食产品的开发,实现了肉鸭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和多重转化、多重增值、多层次开发,最终形成了利益链和就业链,把小生产连接成为大产业,把小农户带到大市场,更多地反哺农民和养殖农户,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实现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

尽管,李秉和是在农村从事传统产业。但是,多年来,为搞好项目配套建设,赛飞亚集团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了以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为目标,以财务管理体系、企业核算体系和经营管理控制体系为核心的“龙形经济”神经中枢,建成了由质量控制、生产、库存、销售、供应、财务、养殖管理等模块组成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在现代管理上实现了与国际接轨。

循环经济样板

闭合式鸭业产业循环经济,也是李秉和常常挂在嘴边的一个概念。读起来,或许有点拗口,但正是通过建立闭合式鸭业产业,塞飞亚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也成为当地循环经济的样板。

多年来,赛飞亚集团根据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借助项目建设机遇,按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在肉鸭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塞飞亚积极寻找肉鸭产业与发展生态农业,以保护生态环境、保持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切入点,自2004年开始,不断延伸产业链,以鸭肉产业为龙头,以沼气热电联产为纽带,以特色鸭肉制品和有机蔬菜加工销售为驱动,着力构建集“种植业、养殖业、食品深加工、有机肥生产、再生能源利用”为一体的“种、养、加、肥、能”五环产业并举的循环经济模式。

李秉和介绍说,该模式的主要是绿色基地种植玉米、大豆等原料,加工做饲料养鸭和加工废弃物发酵,产生沼气发电,再造能源供给企业,沼气残渣残液生产有机肥料,供给基地种植,实现了“植物生长――动物转化――微生物发酵还原”的循环往复,达到了变废为宝、能源再利用,做到了肉鸭产业生态链条封闭式大循环。

目前,该集团引导农民为加工而种而养,这样就会出现大量的专用加工品种,玉米专门为鸭饲料生产,鸭专门为加工专用、餐饮专用。鸭产品生产加工从单纯食用向工业用、能源用、生态用的“多元”方向发展。

建立闭合式鸭业产业,也极大提升了集团的科研实力。李秉和介绍,一批成熟的高新科技成果如生物工程技术、超高温灭菌、冷冻保鲜、分子蒸馏和从鸭产品中提出各种蛋白、脂肪、纤维和各种新营养素等技术,在该集团得到推广应用,使得加工精深程度大大提高。

将肉鸭养殖业与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生态环境、保持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使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和科技示范带动能力得到了更有效的发挥。

据悉,在肉鸭系列产品加工销售上,塞飞亚集团本着“绿色、安全、健康”的理念,内抓质量管理,外抓品牌建设,先后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HACCP食品卫生安全体系认证,并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建成了覆盖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的市场销售网络,并出口到韩国、日本、菲律宾、俄罗斯等多个国家。

专家表示,建立闭合式鸭业产业加快了地区生态农业、环保农业发展,进而为实现更大地域和更多产业间的循环经济发展创造条件,不仅为增加农民收入开辟了新的发展领域,而且有效避免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了镇容村貌的改观。

李秉和表示,集团将积极实施农村“三堆变三料”(粪堆、垃圾堆、秸秆堆变燃料、饲料、肥料)工程,重点加大秸秆气化工程实施力度,进一步实现秸秆多层次开发与利用,带动秸秆固化、气化发电、制造有机复合肥料等相关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将农业初级产品通过连续转化增值变废为宝,将农产品及其副产品变成工业原料。

目前,塞飞亚正在进行整体规划,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在全力抓好肉鸭养殖加工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建设生物有机肥料、蔬菜繁育及深加工等项目,使塞飞亚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现代化企业,进入国家循环经济工业园行列。

建设新农村

今天的汐子镇处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农村工业化的繁荣景象。

在赛飞亚的带动下,当地传统养殖业的养殖方式向规模化、科学化养殖转变,2007年塞飞亚鸭产业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此外,塞飞亚还促进了当地粮食就地转化增值。因肉鸭产业规模发展提速加量,2007年加工饲料22万吨,转化玉米20万吨,带动玉米种植户5万户。

李秉和表示,赛飞亚各个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和促进了地区新农村建设。赛飞亚每年投向镇村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的捐助达几百万元,用于小城镇基础建设和改善教育卫生、体育文化等公益事业,使镇村基础建设、房地产开发、小城镇人口增容。财政收入增长以及三产业法变化都十分显著。并强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建筑业、商贸运输、饮食服务、有机肥生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快了地区新农村建设步伐。

据悉,塞飞亚通过加快肉鸭产业发展,不断增加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了农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当地建筑、运输、加工、商贸、餐饮服务等各个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公益事业的不断进步,每年创造社会综合效益达4亿元以上,全县60万人口人均增收680多元。

塞飞亚的发展同时也加速了当地的建筑、运输、加工、商贸、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快速发展。汐子镇主要公路全部铺上了柏油,开发了商业街,建起了商业楼。企业为小城镇安装了路灯,提高了城镇居民生活质量。随着沼气发电项目投产,镇区和企业将实现集中供暖、供沼气计划。公司围绕肉鸭食品示范过程项目建设的18个生态、绿色、花园式工厂全部都在农村,由企业统一规划、指导建设的178个养殖场也分布在农村。

李秉和表示,赛飞亚通过创造现代工业化养殖加工运行模式,不但转变了农民的思想观念,提升了素质和能力,而且培养锻炼了一大批农村乡土人才和致富带头人。

截至目前,赛飞亚对5000多农户进行了系统养殖、加工等技能培训,并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训各种技术管理人才,使大批农民成长为懂经营管理的企业管理和技术人才,有的成长为地区优秀的企业家,彻底改变了地区农民的思维方式,增强提高了一方农民的素质。现在当地有各类乡土人才1800多人,学有所长,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有头脑的致富带头人2400多人。

塞飞亚集团采取了以“公司加农场,农场连农户”的方式,按照双赢共荣的原则,在企业和农户之间建立起100%合同计划管理机制,农户为企业做基地,企业为农户做市场搞服务,企业和养殖户形成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

在农户建设养殖基地中,塞飞亚集团不断改进和完善服务体系及激励政策,突出“质量、防疫、效益“三个重点,实行了“五到门、四保证、三让利”的支农办法, 为养殖户提供鸭雏发放、毛鸭回收全程的跟踪服务,并率先在全国为农户提供担保,为农户提供低息贷款扶持,同时实行农户之间互保等方式,并对标准化出口农场给予建设补助费,激发了农民养鸭的积极性,带动了地区种养结构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