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管理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知识管理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知识管理培训

企业知识管理培训范文1

关键词:知识管理;企业培训模式;改革;功能创新

企业的管理工作与知识培训工作要借助知识管理系统去进行开展,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整个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知识竞争能力。为了更好进行企业管理,本文首先分析了知识管理下新型培训模式的功能创新知识管理与企业培训的整合模式,并提出要采取将非正式学习融入到企业培训体系中和利用新技术进行传统培训方式的升级等策略,希望对企业知识管理与改革工作有所启发。

一、借助知识管理模式对企业管理进行创新

进行企业管理,必须要结合实际的企业发展来进行。只有从实际出发,对企业员工进行积极培训,才有助于提高员工的整体技能和劳动熟练度,从而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面对信息化时代不断发展的趋势,多种信息管理系统的推广及使用,大大增加了企业的业务管理范围和深度,促进整个企业的信息资源整合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为了更好的进行企业管理,必须要注重对企业的综合管理与培训,结合实际工作才能够更好的增加整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知识经济时代,必须要注重对知识的管理。一方面要针对企业员工的隐形知识进行管理与培养,树立员工的知识共享与转换意识,从而有助于增加整个企业的智能性,另外一方面要针对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去进行高科技媒介的应用,从高科技技术本身入手,来应对整个企业的管理,现代企业管理中应用高新技术能够有效增加企业的培训效能,从而有助于提高整个企业的知识创新和核心竞争力。知识经济时代,要树立知识学习与创新意识,从而为整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做出重要的贡献。

二、知识管理与企业培训的整合模式

针对企业制度管理模式创新,必须要创建学习与知识激励机制,要注重对传统的管理模式的更新,以更加先进的技术水平对企业管理工作进行规范。所以必须要注重企业的培养,尤其要注重对整个企业的知识学习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结合,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高整个企业的发展水平,在实际的企业发展中,企业要选择更加优秀的人员对企业发展进行规划,要从高度上把握人员选择,从而更好的增加整个企业的管理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现代企业进行业务管理工作,都是围绕自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进行,所以必须要从传统的企业经营模式中走出来,从实际工作上对整个企业的管理与发展进行规划。首先要建立一定的“全息网络制”组织结构,从而有助于加强企业员工之间以及员工与决策部门的及时沟通,提高组织对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整个企业的管理是借助高新技术为基础进行,必须要树立知识主导的管理模式,积极引导员工进行知识学习,尤其要注重对整个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积极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有助于提高整个企业经营的质量和模式创新。

三、知识管理下的企业新型培训模式的应用

1.注重应用非正式学习模式进行企业知识管理,要注重对多种知识的管理和培训,海量知识的增长,必须要注重对知识的培训,所以必须要注重对非正式学习方式的引导和推广,整个非正式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增加企业员工的学习效率,促进员工进行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学习,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整个员工的知识学习效率增加,也有助于增加整个企业的培训效能。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管理模式不再适用于新形势下的企业知识管理,下图基于知识流和知识的管理模式进行了罗列:2.借助新兴媒体来对培训方式进行创新新技术不断发展,对于整个企业的知识培训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借助高新技术,可以有效增加企业的知识来源范围和实际的员工知识学习能力。可以将单调的学习方式变的有层次性。借助高新技术,多样的搜索技术都被应用到企业知识培训中,尤其是在进行企业外部知识培训中,能够有效增加企业培训效能。当然另一方面,能够满足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利于员工之间,员工与组织之间知识的转化和共享。因此,E-learning、移动学习等利用新兴高科技媒体进行培训的方式,从内容和形式上能够更好的满足企业培训模式创新的需求。3.注重应用互联网+模式对于知识型企业来说,企业大学的建设和知识管理中心同等重要。在新媒体时代,利用互联网思维建设企业大学,并将知识管理与企业战略决策层、业务执行层保持紧密联系,才能够使企业战略贯彻到整个企业培训过程之中。以前整个企业的知识培训强调提升个体或团队能力,而忽略组织;在互联网+时代,通过互联网的平台模式,更加注重提升组织能力。因此,建立新型企业大学,通过系统化思考,借助互联网+平台,才能有效配置资源,提升组织创新能力,实现企业智能培训模式的创新。

四、结语

总体来说,企业的管理工作与知识培训工作要借助知识管理系统去进行开展,这样可以有效增加整个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知识竞争能力。在实际的知识管理与培训中,要注重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多重管理。首先要把握知识管理下新型培训模式的功能创新知识管理与企业培训的整合模式,同时要积极采取将非正式学习融入到企业培训体系中和利用新技术进行传统培训方式的升级等策略,这样有助于提高整个企业的知识创新工作,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智能。

参考文献

[1]徐卫星,徐征宇.建立知识创新及技术传承机制,扩展企业培训管理的功能──开展大型发电机组故障诊断培训案例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12):237-238.

[2]佚名.北京大学互联时代企业经营与管理总裁高级研修班互联网思维下的新商机与新发展[J].现代企业文化旬刊,2015,(Z1):117.

企业知识管理培训范文2

关键词:企业培训;知识管理;组织知识管理;个人知识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2)01-0042-03

一、企业培训中组织知识管理策略探析

在进行信息化培训与知识管理的深层次整合时企业应首先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如何将知识管理系统与企业日常工作流程紧密结合,使得知识管理成为企业员上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孤立的系统;(2)如何更好地发挥知识定位和显性知识传播功能;(3)如何激励员工通过知识管理平台共享知识,并更好地解决日常工作中的问题;(4)如何运用知识管理平台营造一个利于隐性知识传递的共同情境模式;(5)如何更好地开展组织的非正式学习。

组织知识管理中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隐性知识的共享,本文从两个层面分析和探讨企业培训中组织知识管理的策略――即操作层面和管理层面:

(一)操作层面的组织知识管理策略

1.创建知识库。创建知识库的目的就是把企业所需的知识从其创造者和使用者那里分离出来,以便于没有拥有这些知识的其他人也能够利用这些知识,以达到知识共享。通常这三种类型的知识应放入知识库中。(1)企业内部结构化的知识。包括企业内部的研究报告,有关产品的市场资料以及相关的技术和方法等。(2)企业内部非结构化的知识。这些知识存储于组织内成员的头脑里、尚未被转化为结构化的“隐性知识”。要把这种隐性知识从个人转移到知识库中,供组织内的成员共享,便需要借助于培训系统内的知识平台。(3)企业外部知识。如有关专家的分析报告、外界对竞争对手的市场研究等等。

2.建立知识地图。Vailt将知识地图定义为“可视化地显示获得的信息及其相互关系,以便不同背景的使用者在各个具体层面上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学习。在这样的地图中包括的知识项目有文本、图表、模型和数字。”可以通过创建组织的知识地图,使个人的隐性知识外化。内隐的、复杂的知识存在于个人、团队及组织等各个层级中,通过个人的经验、印象、熟练的技术、文化、习惯、技巧等方式表现出来,制作知识地图往往是一个比较有效发掘隐性知识的办法。知识地图最大的好处在于,当人们需要某项专业知识时,可以通过知识地图的指引,找到所需的知识,而不必去搜寻不完善的解答或耗费时间去追寻知识的来源。拥有良好的知识地图,员工就可以轻松获取所需的知识,否则将非常困难。关于如何构建知识地图,Gartner Group以及M.J.Eppler等已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论证。

3.建立虚拟学习社区。虚拟学习社区是员工自发形成的知识交流和知识共享的网络空间,它的产生独立于传统的组织结构,而以个体的兴趣为纽带,其凝聚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或是共同的话题或兴趣。虚拟学习社区中的成员使用Intranet、视频会议、协作群件等技术获取和传播显性知识;使用学习平台来分发学习资源;利用视频会议系统和聊天室等同步交互媒体,允许成员开展讨论、增加在线通讯的交互层次,也增加了彼此的信任感和身份认同。虚拟学习社区能够促进音像知识的显性化和知识的创新,为员工在活动中自发地交流观点、看法与意见,分享新知。当某人离开组织时,社区内的其他人就可能拥有他的部分知识,因而他的完整知识得以留存,这些隐性的知识平常可能无法以结构化的方式存入企业的知识库中。

虽然虚拟学习社区是员工自发性的行为,但组织不应只作壁上观,而应采取各项措施鼓励社区的形成,并积极配置虚拟社区所需资源,如BBS、BLOG等,并促进虚拟学习社区的健康发展。同时应用知识管理技术(如过程管理和空间管理等)帮助虚拟学习社区的成员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4.利用WIKI共建组织知识。WIKI提供的是一种超文本系统,它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WIKI站点可以有多人(甚至任何访问者)维护,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和探讨,WIKI对于共建共享知识库有重要意义。在WIKI系统中用户可通过搜索引擎访问获得知识,方便的链接跳转为用户提供了相关性信息和相似性信息,用户可以极低的代价分享自己的知识并在公众前予以展现,此外,通过WIKI协作也可方便地与同行交流。针对不同的领域,WIKI也有不同的应用,包括大型WIKI(如:WIKIPedia)、行业WIKI(如:专业WIKI)以及小型WIKI(如:开源项目)。采用WIKI可以建立企业项目组之间的项目管理和跟踪,以条目为中心的意见表达和知识积累促进广泛的协同工作。在企业内部,WIKI可以让知识轻松共享,一个新员工可以通过内部WIKI熟悉工作技能,了解企业文化。

(二)管理层面的组织知识管理策略

1.逐渐降低企业正规培训的频率。正规培训指的是组织对员工集中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培训过程。然而,由于扁平化和柔性化的企业组织结构使得员工的工作内容范围大大增加,同一个员工随着任务的改变,也需要不断增加新的知识和技能,对培训内容的需求也各不相同,企业提供的正规培训往往难以满足不同员工的需要。另外,由于知识型员工素质较高,能够根据工作内容随时进行自我指导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效果往往令正规培训望尘莫及。基于以上原因,企业正规培训的时间应当明显缩短,而其他形式的培训应不断增多。

2.实时培训适当增加。实时培训指的是一些临时性的、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培训。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企业内部的工作团队可以在工作之余随时邀请一些有关方面的权威人士或资深专员来进行实时的短期培训,以提高员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知识的传授与企业现实问题结合在一起,同时由于参与培训人数由团队自己确定,更能够符合员工的工作时间,培训效果能够及时有效地转化为员工自己的知识技能,提高员工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企业效益。

3.重视企业员工的非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是指学习者利用一切合适的条件进行的具有明确目的指向,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学习活动。员工的非正式学习植根于企业日常工作流程、企业项目运作、企业研发等情境之中,通过群体之间的相互合作与沟通互动来达到工作与学习的双赢。研究表明当人们认识到可以立刻应用所学知识的时候学习效果是最好的,掌握的知识也最有效。

4.及时反馈。马歇尔・哥德史密斯通过研究发现,领导通过培训效果反馈对员工加以实时指导能够大大提高员工的学习效率。因此,培训的过程中,半年或1年才进行一次的评估,不能有效地巩固培训的效果,同时

也难以发现培训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

5.营造有利于知识管理的文化环境。企业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或手段鼓励员工主动创造、转移和使用知识,如员工对企业的知识贡献与其薪金挂钩,对其在企业培训过程中的知识创造、分享和使用的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并作为对其培训评价的指标之一。

二、企业培训中个人知识管理策略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当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如此庞大的知识集中,若无法有效地管理个人知识,便将直接影响个人的判断能力和工作效率,知识的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这在知识经济中是无法生存的。

从组织机构的角度来看,诸多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其根本原因是企业着眼于组织知识管理,以一种自上而下的方式实施知识管理,员工的主动创造性无法充分发挥,这样必然导致许多制约因素的产生。要突破这一障碍,只有充分认识到组成知识管理的最小单位是个人知识管理,只有在有效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基础之上,逐步扩容,以至形成组织知识管理,在这种自下而上的方式中才能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企业培训中个人知识管理策略也可从两个层面进行阐述:

(一)操作层面的个人知识管理策略

1.概念地图、思维地图。概念地图(Concept Map),在国际上一般被称为“心智/思维地图”(Mind Map),而在美国则被称作“心智/思维工具”(Mind Tool,Jonassen,et.al.,1998)。概念地图是一种用来帮助表现思维过程/结果的工具,也是一种组织知识的方法,是人们将某一领域内的知识元素按其内在关联建立起来的一种可视化语义网络。帮助构造概念地图的软件可以是大众化软件(如:Office、WPS等),也可以是专门性软件(如In―spiration、mind manager、Cmap、Mind Map、Brain等),且均具有容易掌握、获取便利的特点。加之概念地图自身的概念和应用要点容易理解和运用,故概念地图作为个人知识管理工具,从技术层面来讲是完全可行的。在企业培训中,概念地图作为个人的知识管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1)原理简单,容易掌握,所需的信息技术环境容易构建。(2)形象直观,是一种灵活的、适应性强的视觉传达形式,可以由每一种视觉类型组成。作为一种超媒体或多媒体工具,能够有效地进行个人知识的检索与获取,从而达到提高学习/工作效率的目的。(3)在概念地图中检索个人知识与用关键字检索相比,所获取的不再是个别的、独立的知识,而是相关的、整体的知识。(4)具有良好的扩充性。便于个人知识的有效更新。(5)结合概念地图对学习的支持,可推动知识的创新。(6)利用概念地图来表达知识,可以使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进而便于知识的共享。(7)促进反思,进一步提高工作绩效。

2.BLOG。BLOG是一种用来表达个人思想、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网络出版与交流形式。BLOG是以个人为中心,使用户方便容易地个人信息,在隐性知识的挖掘和共享上有重要意义。BLOG的出现极人地提高了个人知识共享工程的进度和可行性,随着BLOG的普及,个人知识被最大化的共享出去,所有的人同时成为知识共享工程的受益者和贡献者。因此BLOG成为了一个庞大的知识和思想的集散地。

(二)管理层面的个人知识管理策略

个人知识管理就是要促进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把自身的隐性知识表达出来成为显性知识,同时吸收组织的显性知识内化为自己的隐性知识,达成知识的创新。

1.不断积累个人知识。对于学习者个体来讲,知识积累是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基础。个人知识的积累可以依托一定的信息技术加以实现,包括建立个人知识库,利用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实现对知识资源的存储、组织、标记、注解、共享以及与他人协作。个人的知识库无需像组织知识库那样复杂,只需要适合个人的需求即可。

企业知识管理培训范文3

关键词:知识管理;继续教育;企业培训;智能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4-0164-02

一、引言

在传统工业社会的企业中,人们普遍认为员工的劳动生产率、劳动技能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来源,因此,企业员工劳动技能、熟练程度以及劳动生产率就成为企业最主要的资源,进而也会要求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都要围绕着企业的这个核心资源展开;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率先进入到了后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新科技革命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所造成的知识爆炸使企业信息半径急剧扩张,进而人们认为信息和知识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最重要资源;本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知识创造价值又有了新的认识,企业价值创造不仅仅是来源于知识量的增加,更重要的在于企业必须通过知识和信息的整合、交叉学科碰撞,使知识转化成智力和智能即完成知识创新,这样知识才能形成价值创造的首要资源。因此,知识经济下的知识管理要求企业通过知识创新以形成他人无法复制的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为了打造这一核心竞争力,知识管理提出了组织学习理论,即通过组织学习以使信息与知识整合成企业智能。

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使企业管理围绕的核心资源发生了变化即劳动技能―信息知识―知识智能,这势必要求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培训也做相应的改变,以适应现代企业知识管理的客观需要。

二、知识管理下新型培训模式的功能创新

工业革命以来,企业依据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将管理也运用到了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上:依照大机器生产的科学和技术(工艺和工序),制定了标准操作法,简化了工人的操作步骤,提高员工劳动技能与熟练程度,进而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此时企业将员工培训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并将培训目标直接指向员工个人技能、劳动熟练程度的提高,最终提高劳动生产率。

企业跨入信息化管理时代以后,ERP、MRP等一系列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使得企业在信息资源的搜集整合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一时期,由于对信息和知识的高度重视,企业对于员工的培训不单单针对员工技能的提高,更注重员工新知识的灌输和知识半径的扩展。由于企业对系统性知识的需求,一大批咨询培训公司应运而生,其提供的统一标准化的外聘讲师培训成为企业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核心业务和持续竞争力将更多地依靠知识创新来维持,因此,新型的培训模式首先要更多地关注于建立学习型组织,为员工提供一个“无障碍”的知识获取、知识共享、知识整合平台,进而提供知识信息碰撞机会,实现了企业的知识创新。其次,通过对隐性知识的管理,促进隐性知识的共享和转化,提高企业智能。第三,随着各种知识管理工具的运用,现代企业已经具备开展以高科技媒介为辅助工具的新型培训方式的条件,因此,现代企业培训要突破传统培训模式中相对单一的培训方式,实现企业培训在地点、时间、内容和考核方面的多样化和柔性化,针对知识特性展开,提高企业培训效能。第四,面对着知识信息的几何增长速度,单纯的知识灌输型培训已经无法满足知识的更新速度,因此,企业培训职能应由提供知识产品转移到提供学习服务上来。

三、知识管理与企业培训的整合模式

在当前的企业实践中,知识管理和企业培训基本上处于脱节状态。企业知识管理的引入,并没有带来培训方面的响应转变,下面本文主要从组织结构与制度、战略和观念四个方面对知识管理和企业培训的总体整合进行系统的分析。

现代企业将更多地围绕自己的核心业务来组织和运作,因此,传统的按产品或市场划分的直线制、职能制组织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而应当建立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的“全息网络制”组织结构,以加强企业员工之间以及员工与决策部门的及时沟通,提高组织对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观念方面,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内部知识的传递和共享,构建学习型组织,就要建立起“知识导向型”的企业文化,营造一个和谐的组织学习氛围,使得员工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开拓思维。在制度方面,企业要创建学习与知识激励机制,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前提之下,传统企业所建立的职位晋升机制已经没有生存的组织环境,因此,新型的激励机制应该着重针对员工的工作量和工作能力从薪酬和自我实现方面来设计。在企业战略方面,企业的培训必须要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适应,企业培训部门的任务应该在于帮助企业预测执行企业战略所需要的技能,并确定合适的时间和方法帮助企业构建所需要的技能,做到公司的人才培养和岗位配置都要从战略的高度去考虑。

四、企业智能培训模式实施与运行

企业智能培训要充分运用知识管理系统所获取、储存、生产以及共享的知识来扩充企业培训资源库,同时运用系统所具有的知识获取路径功能,来更好地整合企业内外部知识,只有在充分挖掘企业内部隐性和显性知识的同时,利用现有的信息网络技术搜寻外部的有价值的信息,针对企业发展需求,对一系列知识进行整合创新,才能达到企业整体智能的提高。

1.将非正式学习融入到企业培训体系中

面对海量增长的信息,正规的企业培训难以满足知识的几何增长速度,而非正式学习的产生满足了学习者对于新知识的渴求。非正式学习是指学习者利用一切合适的条件进行的具有明确目的指向,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学习活动。员工的非正式学习植根于企业日常工作、企业项目运作、企业研发等情境之中,通过群体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互动来达到工作与学习的双赢。

研究表明,当人们认识到可以立刻应用所学知识的时候学习效果是最好的,掌握的知识也最有效。首先,非正式学习作为一种情景嵌入式学习,能够更有效地促进组织隐性知识的共享和转化;其次,员工学习自主性更强,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员工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来安排学习。因此,企业应当创设良好的非正式学习氛围,完善企业网络平台,重视提高员工学习能力,同时淡化企业正式培训与非正式学习之间的界限,实现两者的有机整合,充分调动员工的学习热情,实现企业培训效能的大幅提高。

2.利用新技术进行传统培训方式的升级

与传统企业的培训相比,知识经济下,企业面临的知识来源范围无限扩大,员工知识层次和学习能力明显提高,知识更新日益加快,传统单调的培训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员工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通过网络媒介进行培训的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同。搜索引擎、blog、podcasting、web2.0的应用都将被应用到企业培训,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一方面,满足了员工对于企业外部知识的搜索,便于企业内外部知识的整合,及时对企业知识进行更新;另一方面,满足了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利于员工之间,员工与组织之间知识的转化和共享。因此,随之而兴起的实践社区、试听培训、E-learning、虚拟现实、虚拟教室技术等培训方式相比于传统培训更好地满足培训需求的个性化和培训内容的多样化需求,完成了培训部门由提供知识产品向提供学习服务的职能转变。

3.提升培训单位的战略地位,创办“企业大学”

目前,很多公司都建立了专门的知识管理中心,而大部分企业的培训中心还没有独立出来,而是下属于人力资源部。对于知识型企业来说,培训中心的设立和知识管理中心的设立同等重要。企业需要提升培训中心的战略地位,做到培训中心与企业战略决策层、业务执行层之间的直接沟通,从而使培训方案的制定,能够与企业战略保持一致,同时及时补充业务执行中出现的技能或知识短缺。

企业大学是目前很多卓越企业培训员工的一种新型模式,这种模式集员工学习、知识交流和教育培训于一体,根据企业的需要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知识型人才。其出发点主要是强化企业的核心发展战略和核心业务能力,推广企业的经营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研究企业的内外部经营环境,通过所设计的多样化培训方式使员工学习并掌握沟通和合作、思维创新和解决问题等能力,保证了企业的教育培训过程是一个高效、高质量的员工学习过程,与企业发展、个人职业发展和学习过程相一致。

参考文献:

企业知识管理培训范文4

【关键词】汽车运用维修 中职师资 培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188-02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实训基地在2003年被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为广西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同时也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10年间,该基地一直持续的加强建设,积极完善教学资源条件,为我区的中职学校培养了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分析目前广西中职师资培训当中存在的问题,对基地管理模式进行论述。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陈旧

地方性与行业性、技术技能性、市场导向性等三个方面是职业教育比较明显的特点。而以往的中职师资培训在教学观念上较为陈旧,并没有很好的凸显这几个特点,比如针对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变化,一些在汽车行业已经淘汰的设备或技术仍旧是培训课程中的主要内容,明显与市场脱节,对中职教师的培养和技能的提升明显不利。

(二)培训内容时效滞后

以技能为主的专业课程都要求与市场和行业生产更加贴近,但在实际的师资培训中往往出现培训内容时效性不强,与生产一线相比有滞后的情况,这就造成了接受培训的教师所学的都不是生产一线中最前沿的技能。造成这样情况的原因很多,主要是中职教师的思想观念更新慢,学校的设备更新也较慢,比如在汽车维修中,企业生产一线大面积采用的一些解码器在中职学校都没有采购,所以中职教师也不愿意学,还有中职校汽车专业现有的教学用车多数都是几年前就淘汰不用的车型,这也造成了培训内容滞后。

(三)培训基地与企业生产脱节

多数的中职师资培训都是在培训基地完成的,主要以理论+实际操作为主的课程授课模式存在了较长的时间,但由于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师资培训必须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同时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技能的培训也不能仅仅依靠校内的实训就可以完成,而多数培训基地非常重视自身基地的建设、实训设备的更新等,忽略校外实训基地的管理和运作,造成培训体系与企业生产脱节。

(四)培训服务体系缺失

培训的服务体系并不是简单的培训过程中的后勤保障,而应该包括培训前的通告、学员的咨询、学员水平的摸底(以调整培训计划),和培训中的调研、后勤保障、学员参训关怀,以及特别重要的训后的追踪回访。我们参训的学员经培训后在工作岗位上有没有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培训体系中哪些课程是学员满意的,哪些是需要调整的;整个培训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都有哪些等信息,都需要培训后的跟踪回访,这样的信息反馈,培训基地才得知培训效果。而以往多数的培训在后期的服务上未能形成制度,没有执行到位,造成了信息的反馈缺失。

二、培训基地运作模式

(一)学员需求分析

这是开展培训前必要的一项步骤,是中职师资培训的第一环节,所谓师资培训需求分析,主要是在制定培训计划之前对参训学员进行调研,明确:一是学员的学历层次、专业技能层次等,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员参训前的知识技能状况将直接影响到培训基地在课程设计、教授方法等的选择;二是要了解该学校送培的目的及需求,要了解该参训教师在本专业的发展以及在近期专业知识急需补充的内容和教学理念、方法、技术等;第三是要明确学员的技能需求。技能培训是中职教师培训,尤其是像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性极强的专业培训的重要部分,特别要注重与生产一线的接轨,按照真实的生产情景要求来开展技能培训。

通过对60多名中职教师的问卷调查,在对“培训形式”调查时,75%的中职教师最希望到企业一线,锻炼自己的实操技能,20%的人最希望到专门的师资培训基地,只有5%的人选择了在本校接受培训。这也反映出中职校教师对技能培训的重视和需求。

(二)培训内容的选择

我院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非常重视培训方案的制定,特别是培训内容的甄选,汽车运用与维修行业发展快速,如何使我们的培训课程不与市场脱节,培训内容的选择很重要。基地导入了课程招标机制,即在制定培训方案之前面向基地现有课程进行招标遴选,采取教学活动中常用的说课形式,成立中职师资培训工作小组,对参与招标的课程从课程目标与中职师资培训目标是否一致、培训内容与行业发展是否相适应等方面综合评估,然后遴选出优化的几门课程进入培训方案中。并且结合中职教育和汽车行业的发展,随时更新课程内容,比如近年来我们在培训中就增加了中职汽车类项目区级和国家级技能大赛的相关内容。

(三)培训讲师的竞聘

随着课程的确定,我们开展培训讲师的竞聘。根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特点,我们在培训讲师的选择上并不完全按照教师的资历、职称或者职位来,而这些都仅仅是参考因素之一,更重要的是教师在这个教学内容中的教学效果,一是通过说课展现教师对这门培训课程的理解与设计,由工作小组来进行评估;二是通过学院督导部门长期所做的学评教数据(学生对老师授课效果的评价)来看教师的授课效果;第三还要参考近年来师资培训后我们在跟踪回访中,培训讲师在中职教师中的受欢迎程度等因素来选择教师。此外,基地还根据课程需要,选用一些我院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老总、技术总监、优秀技术工人对管理、技术标准、企业运营等方面的课程进行讲授,更加贴近生产一线。

(四)培训方案的确定

培训方法是联系内容和学院的纽带,也是课程内容得以理解掌握的桥梁,同样的知识内容,以不同的方式来传授,效果有天壤之别,所以在对于中职师资培训中方法的确定就显得相当重要。在以往的中职师资培训中,40%左右的学员都反映是被满堂灌知识,目前在职业教育中常常采用的方法有:项目教学法、分层递进教学法、大脑风暴法、分组工作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等,而单一的办法都不能满足汽车运用与维修的教学特征,同时,因为我们面对的学员是要走上讲台的教师,所以我们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借鉴了现下流行的“TTT”培训,同时结合汽车行业生产实际,多采用案例分析、行动导向等方法交替进行。

(五)培训团队的构建

培训方案及授课讲师确定以后,我院着手组建培训团队。团队的成员不限于几名参训的授课专业教师,而是包括项目负责人、培训班工作组织人员、过程监控人员等在内的一个团队,承担项目过程监控、培训期间后勤保障、教学督导、学员信息反馈等工作。

(六)理实交替开展培训

为了解决汽车类专业教师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我院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借助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开展理实交替的培训,即在校内完成相关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训操作,再分组到我院的校外实训基地开展生产锻炼,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并了解行业需求和发展。

(七)训后关怀回访

我们对每一期学员登记造册,并通过QQ群、微信群等平台搭建了交流和回访平台,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回访了解,掌握学员培训后的反馈,以及加强与每一期学员的交流,能及时解决学员在实际授课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能第一时间了解学员在实际工作中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来改善我们的培训课程和方法。

对2013年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职师资培训进行了实施和调研,调查的55名学员全部对培训的工作非常满意,认为实训基地的建设能大大提高中职师资的能力。在55名被调研的教师中,对实训设备的满意度达到96%,对理论教师的满意度达到98%,对校外实训基地培训教师的满意度100%。

三、对策建议

(一)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

目前部分中职教师只是把培训当做任务,并不是很积极的参与,加上中职师资培训一般都是安排在暑期,部分中职教师承担了较重的招生任务,所以在培训中经常请假,缺席授课,效果较差。如果将专业教师在培训基地的培训评价和是否取得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合格证作为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并把培训学分计入档案,用于冲抵其他任务,以此让参训学员对学习过程更加重视,从而保证培训质量。

(二)加强中职专业教师培养基地建设

严格按照广西区域汽车行业发展对学校毕业生的需求和专业教师的实际需求,按计划实施中职教师培养基地的建设,本着扶优扶强的原则,加强原有师资培养基地的建设,在经费和培训计划中重点向这样的基地倾斜,并通过各种项目采购、添置实训设备,完善基地的建设。同时,不断开发和增加校外实训基地,完善对校外实训基地的管理,让校外实训基地在师资培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加强基地教师队伍建设

要培训中职的师资,先要把自己的师资培养好,需要想办法让基地的管理人员、专职教师不断学习,更新教学理念,到区内外的高校学习,到更高的学府里深造,充分学习和吸收职业教育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见习,深入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掌握企业生产一线的技能,把握行业发展及技能需求;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创新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完善校外兼职教师的评聘制度等。

(四)开展更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

目前的中职师资培训体系下主要还是基础培训,由于每一个中职校的具体情况不同,对专业教师的知识技能需求也不相同。而同一批送培的中职教师也存在较大差异,水平参差不齐,这也造成了在培训中部分效果好,部分没有效果。应扩大培训面,同时针对特殊需求的学校开展量身定做的培训课程,更有针对性。

(五)提升服务质量

中职师资培训基地需要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在培训开始和结束以后都需要跟踪服务,同时建立中职教师培训档案,完善学员培训服务体系。还可以根据各中职校不同的时间和地域开展灵活的培训课程,如送教上门,或者在学期中开展短训等方式,提升服务质量,获得更好的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 邱春丽.职教教师专业化培养策略初探[J].中国教师,2009(14)

企业知识管理培训范文5

作为工程设计咨询企业,立足于项目知识管理的优势,切实加强对基于知识管理下项目管理现状的分析,从而探索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策略与措施,不断提高企业项目管理水平,切实推进转型业务战略的实现,从而更加有力地推动企业发展。

1 主要问题分析

我国基于知识管理的工程设计咨询企业在转型业务项目管理方面,目前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组织机制有待完善

有的工程设计咨询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项目管理部门或新近抽调组建项目管理部门,且项目管理人员都是原有的设计咨询人员,也就不能对项目进行独立有效的管理。项目管理部门和原有的部门之间有的存在职能重叠不清晰的问题,有的横向联系不够,原有的人员只是注重完成设计任务,对转型业务整体项目的关注不够,影响了项目的有效管理和实施质量。项目经理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由于其职责、权力的局限性,制约了其对项目的有效管控。

1.2 控制机制有待完善

在项目控制尤其是转型业务项目管理方面,尚未形成严密的体系网络,各层级的控制目标不统一。在给下层级分解项目的控制目标时,时常出现经费控制不合理的情况,从而对项目的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1.3 薪酬分配机制有待完善

有的设计咨询企业主要以岗级高低来决定报酬的多少,重论资排辈,影响了年轻人员的积极性。在项目管理方面,未有效的实行项目独立核算和项目分配制度,影响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尤其是原有设计人员从事转型业务的积极性,对吸引社会人才,补充完善现有能力严重缺乏竞争力。

2 对策与建议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可以从知识管理角度入手,对工程设计咨询企业项目管理模式进行完善。

2.1 完善知识价值链,强化学习型组织

2.1.1 加强知识链建设。作为以工程设计咨询业务为龙头的企业,应该以优化提升设计水平为目的,以提升竞争力为目标,深刻分析价值流、知识流,根据业务流程进行知识创新。作为典型项目型企业的工程设计咨询企业,应切实加强知识管理与业务流程之间的有机结合,采用知识价值链管理的方式,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整个业务流程中,要通过知识价值的应用和创新来实现增值。

2.1.2 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根据企业发展目标任务,有针对性的科学规划培训学习,形成长期、中期和近期学习,灵活多样的开展各种学习培训活动,通过不断地学习、培训、交流,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2 完善激励体系建设,充分激发工作活力

2.2.1 加强工勤人员的知识管理激励。针对工程设计咨询企业尤其是转型业务现场工勤人员劳动繁重、重复、简单的特点,要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知识管理宣传,采用“80%薪酬物质+20%精神奖励”的方式,通过激励和培训,来满足员工适当的精神需要,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2.2 加强对亚知识型员工的知识管理激励。在企业中,主要包括一般项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他们是企业中知识管理的实践者、维护者、管理者和研究者,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体现,比较注重个人的职业发展前景和空间,希望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价值和地位。故此,一般适合采用“60%多维度物质激励+40%非物质激励”的方式。

2.2.3 核心知识型员工的知识管理激励。这些成员主要是企业的核心力量,主要是高层领导、项目负责人和知识管理的规划者、掌握者和创造者,一般适合采用“50%+50%”的激励模式。通过知识管理激励模式,来满足他们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促使他们与企业共进退、同荣辱。

2.3 完善知识管理风险防范机制

2.3.1 加强组织结构风险控制。首先,根据扁平化的要求,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确保组织结构更加具有开放活力,能够更好地促进知识融会贯通。其次,采用柔性管理。通过动态团队进行项目管理,通过渐进的方式进行流程管理,以符合知识流程的需要。

2.3.2 加强文化风险控制。要努力加强知识共享理念的价值观塑造,促使企业制度不断创新。通过知识共享的方式,推动学习型系统动态化发展,引导员工用主动促进组织制度的创新。工程设计咨询企业推进转型业务战略应以发展眼光对激励、知识共享、知识评估、绩效评估制度进行不断完善和更新,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沟通交流,形成共同愿景,以此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2.3.3 加强关键人员风险控制。作为知识管理人员,是企业实行知识管理的主体,也是通过知识管理来促使企业设计项目获得更高价值的决定因素。首先,要明确知识管理者的重要地位,不断完善监督和考核评价体系。要强化知识管理培训,增强其全局观念,提升其系统分析能力、策划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确保其具有一定的决策权,以此增强员工支持参与知识共享的动力。最后,要严防知识泄密。一方面,要加强对关键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通过知识安全技术来控制使用权限,另外,要通过申请专利等法律方式来加强对核心设计技术的保密,与他们签订好保密协议。

2.3.4 加强知识技术风险控制。首先,完善知识管理体系。要紧紧抓住组织知识特征,来实现知识管理体系的重新构建和完善。例如,可以根据工程系统资料来建立以文档和元数据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方法体系。对于一些比较隐性的知识,则可以构建以知识地图、角色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方法体系。其次,选择适合企业知识特征的知识技术。如在知识存储技术方面,组织的所有显性知识、专家地图集等可以用数据库和知识库技术进行有效管理,降低知识冗余和知识混乱的程度。最后,建立知识门户。知识门户可以集成组织的各种数据、信息和知识资源,为员工提供多种形式的知识共享手段。

企业知识管理培训范文6

企业的创新设计能力是企业利用信息或知识去创造设计新产品、新技术、新理论的能力,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和保障。知识管理是基于信息的分类、整理和升级的过程,知识管理日益成为企业创新管理的重要内容。文章从知识管理出发,研究了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创新设计。研究发现知识管理的三个过程包括知识获取、知识内化和知识应用分别对企业创新设计产生不同的影响。最后提出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方法,包括营造健康积极的企业内部文化、建设知识管理平台、组织知识管理团队、建设知识管理信息库和管理系统以及制定关于企业创新设计的激励机制等。

[关键词]

知识管理;创新设计;激励机制

一、引言

学术界对知识管理的定义存在不同的意见,因此,到目前为止,知识管理还没有严格的定义。不过总体上来说,知识管理的定义和模式都比较关注企业的隐形知识。可以认为,知识管理是在组织中建立一个知识系统,在这个知识系统中,组织的信息可以不断循环,不断累积,在这样的一个知识系统,可以帮助企业作出正确的选择和应对风险。知识管理中的知识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是从资料中提取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进行再加工,最后升级为知识[1]。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存在一定的联系,信息管理是对信息进行收集和传送,而知识管理是一个信息的分类、整理和升级的过程,信息在进过加工之后才能够变为知识[2]。可以将知识管理分为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知识系统;二是推动企业员工之间的知识和信息交流;三是营造重视和尊重知识的氛围;四是把知识作为一种资产来管理,而不仅仅是把知识作为一种资源[3]。知识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提升企业的协调度,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保护企业的各种资源,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其中最重要是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要充分利用知识,进行创新,才能真正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企业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就必须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必须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4]。企业的创新设计能力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企业发展的保障。创新就是摒除旧的东西,创新新的东西,所以创新不是复制[5]。企业创新设计就是利用信息或知识,创造设计新产品、新技术、新理论等。可以将影响企业创新设计的因素分为两类,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元素就是企业的内部文化,企业文化可以多方面影响到企业员工,包括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设计能力,而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提升员工的创新设计能力;外部元素是指企业的外部竞争等,外部竞争虽然对企业来说有一定的风险,但是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外部竞争可以激励企业的创新意识,推动企业的创新设计。

二、知识管理与企业创新设计的联系

(一)知识管理的影响因素相较于国外,我国对于知识管理的研究比较晚,因此,我国企业对于知识管理的理解不够透彻,缺乏系统的了解。我国企业的知识管理现状也不容乐观,还存在许多问题,根本原因是对知识管理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国内许多企业对知识管理的认知存在许多误区。例如,有些企业把知识管理和信息管理混为一谈,上文已经呈述,信息管理主要是对信息的收集和传递,而知识管理是对信息的加工和升级。还有,有些企业把知识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混为一谈,知识管理涉及到的领域比人力资源管理设计到的领域广很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是知识管理过程的一部分。这表明国内许多企业都没有认识到知识管理的复杂性。笔者在这里详细阐述一下知识管理的影响因素,包括内部文化因素、外部环境因素、人力资源因素和企业结构因素。1.内部文化因素。这里的内部文化主要是指企业的内部文化。企业的内部文化包括企业精神、企业宗旨、企业气氛等等。企业的内部文化可以多方面影响员工,如工作积极性、创新主动性。从文化的功能来说,积极乐观的企业内部文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企业员工,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新主动性起到积极的作用。企业的内部文化是企业的一种软性机制,对企业员工起到的作用也是其他刚性机制无法取代的。要提升企业的创新设计能力,就应该重视企业的内部文化,应该为员工营造健康积极的企业文化。健康积极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企业的文化交流,促进企业员工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的积极性。2.外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指企业的外部的竞争条件、竞争对手、技术发展、新产品等。外部环境因素对于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外部环境因素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外部环境不会随某个企业的意志而改变,外部环境相对来说较为稳定。一个企业要发展,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就必要适用外部环境,并合理运用外部因素来提升企业的创新设计能力。例如,外部竞争对企业来说有一定的风险,但是企业也可以通过外部竞争来激励自身,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主动性。3.人力资源因素。人力资源因素包含多方面的因素,如领导因素、员工知识水平、员工创新意识、员工创新能力等。企业领导对于知识管理来说,起着主导作用,只有企业领导足够重视知识管理,企业才能够很好地实施知识管理。企业领导对知识管理的重视可以促进企业员工对于知识管理的实践,在知识管理的实践过程中,企业可以给予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员工的知识水平也会影响到知识管理,上文已经阐述,知识管理是对于信息的加工和升级,信息在加工和升级后才能转化为知识,员工的知识水平越高,对于信息的加工和升级就越好。4.企业结构因素。企业结构因素包括企业的部门、企业的技术管理等因素。企业的部门设置可以影响到员工的知识交流与传递,企业的技术管理可以影响到知识管理过程。知识管理过程是一个庞杂的过程,技术管理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企业的部门设置应该以员工为中心,以促进员工的文化交流和传递为原则,以提升员工创新设计能力为宗旨;企业的技术管理也应以企业员工为中心,以减轻员工工作负担为原则,以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新主动性为主旨。总之,企业结构不应太复杂,不应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主动性,应积极推动知识管理。

(二)知识管理的实践活动在介绍知识管理的实践活动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知识管理解决方案模型,这是在2004年由学者提出的模型。通过这个模型,我们更好地认知知识管理,把知识管理分为两个层次,支持层和管理过程。知识管理过程可以简单分为三个过程:知识获取、知识内化、知识应用。其中,知识获取主要有两个作用,一个作用是将组织外部的知识转化为可识别的内部表达形式,另一个作用是把组织内部的知识进行加工和优化,并得出新知识。知识内化主要是帮助企业员工理解和吸收新的知识,提升员工的创新能力,且知识内化主要通过知识交流和共享来达到目标。知识应用主要是指创新这个过程,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企业创新设计过程个去,以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或者是新理论。这样的一个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管理,在企业运行过程中,为更好地实践知识管理打下基础。下面将主要介绍知识管理的实践活动。知识管理过程是一个庞杂的过程,知识管理主要是将信息进行加工和升级,因此,知识管理的实践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知识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优化企业,使得企业利润更大化,并使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所以,针对不同的企业,知识管理的表现形式也不相同。为了更好地表达知识管理的实践活动,笔者将践活动按不同层次列出下表:知识管理的三个过程,即知识获取、知识内化和知识应用,都是由组织机制和信息技术组成的,所以,知识管理的实践活动可分为组织机制实践活动和信息技术实践活动。表中的内部文化和企业结构是知识管理的内部环境。所以,对于不同的企业,知识管理实践活动也不相同。

(三)知识管理对企业创新设计的影响上文将知识管理过程分为三个过程:知识获取、知识内化和知识应用。因此,知识管理对企业创新设计的影响就是这三个过程对企业创新设计过程产生影响。下面分别阐述这三个过程对企业创新设计的影响。1.知识获取对企业创新设计的影响。知识获取即将企业内外部的信息加工和升级为知识。有学者认为,重视知识获取的企业通常都具有较强的创新设计能力。重视知识获取的企业一般都比较开放,乐于接纳新信息和新知识,通常企业员工也更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一个企业要提升自身的创新设计能力,就必须具有知识获取的能力,只有不断获取新信息、新知识,企业才能跟得上时代的脚步,根据市场要求和反馈进行创新设计。可以说,知识获取是企业进行创新设计的动力,也是企业创新设计过程的起点。2.知识内化对企业创新设计的影响。知识内化即将新知识在企业内部内化,使得企业员工能够更好地理解新信息和新知识,同时提升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知识内化在知识管理过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只有将知识内化,才能真正地应用知识。企业在接收新信息和新知识后,要通过内化才能使员工更好地吸收这些新信息和新知识,同时,企业在这个内化过程中,可以更好地获取其他新信息和新知识,这可以促使企业不断地吸收新信息和新知识,促进企业不断地进行创新设计,提升企业的创新设计能力。可见,知识内化对于企业的创新设计有着重要影响。3.知识应用对企业创新设计的影响。知识应用是知识管理的第三个过程,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过程,即实现知识管理的目标,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设计能力。这里把知识应用对企业创新设计的推动分为三个方面。首先、参与企业的决策,并引导企业作出正确的决策。应用知识来引导企业,制定合理的措施,建立高效率的组织结构,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其次、程序化和规范化。将企业内部已经成熟的知识程序化和规范化,使得这些文化成为企业的固有文化和规范的技术。这个过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耗时较多,但是有利于企业日后的沉淀和发展。再次、知识社会化。知识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将企业的利润更大化,提高企业的绩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都要通过产品来实现,所以必须要实现知识的社会化,将知识应用到产品中。

三、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方法

(一)营造健康积极的企业内部文化企业的创新设计能力主要提现在企业员工身上,所以,想要提升企业的创新设计能力,具体措施是提升企业员工的创新设计能力。营造健康积极的企业内部文化可以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主动性,即可以更好地发挥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企业内部文化具体表现在企业的工作氛围、企业的目标、企业的宗旨等,要为员工提供公平、协调合作的工作环境,营造友好的工作气氛。在这样的企业内部文化的影响下,员工可以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

(二)建设知识管理平台,组织知识管理团队知识管理过程中的知识内化过程,主要目标就是促进企业员工对知识的吸收和利用,主要方式就是对知识的交流和传递,因此,要提升员工对知识的有效吸收和利用,就应该建立方便员工进行知识交流的平台,同时组建知识管理团队,对企业员工进行相关知识管理培训。通过建设知识管理平台和组织知识管理团队,企业员工可以更好地认知知识管理,更好地学习和接纳新知识,有利于企业员工进行创新设计。

(三)建设知识管理信息库建设知识管理信息库是企业知识管理实践活动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一个关键环节。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和知识量相当大。企业在知识获取过程中,必然接收大量信息的知识,要充分地利用和吸收这些信息和知识,就必须建设专门的知识管理信息库,储存这些信息和知识。知识管理信息库不仅可以储存大量的信息和知识,还可以将这些信息和知识进行分类、甄别、加工,有利于企业更好地进行知识管理实践活动。

(四)建设知识管理系统在知识管理信息库的基础上,企业还应建设知识管理系统,使企业的知识管理实践活动更加完善。知识管理系统可以利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取代传统的人工处理,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更好地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应用,提高企业知识管理实践活动的效率。知识管理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员工更加快捷地提取信息和知识,帮助员工吸收新知识,不断提升员工的创新设计能力。

(五)制定关于企业创新设计的激励机制制定关于企业创新设计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员工进行创新,并给予员工一定的奖励。对员工的创新设计成果给予表扬和重视,向员工传达一种理念,即企业重视创新设计,创新设计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发展,这同时也营造出积极主动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郝凤军.基于持续性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3,(4).

[2]郭京京.产业集群中知识存储惯例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知识管理的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6).

[3]王娜.企业知识管理与服务创新的互动机理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3).

[4]王伟赟.高校学科知识管理与创新平台建设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