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冶金法的优缺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粉末冶金法的优缺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粉末冶金法的优缺点范文1

关键词:金属防腐蚀 电镀 钢铁 环保

一、金属腐蚀的种类

1.化学腐蚀(金属与外部介质单纯因化学作用而引起的表面破坏。如金属表面与空气接触,生产氧化物就是化学腐蚀的一种);2.电化学腐蚀(指当金属表面有电解质溶液存在时,由于电化学作用而引起的破坏)。

二、防腐蚀的种类

目前在工程中采用金属锌作为腐蚀涂层是应用最广泛的防腐技术,普遍应用的方法有电镀锌、热浸镀锌、粉末渗锌和达克罗涂层(就是锌铬涂层)等。

(一)从技术原理比较

电镀锌涂层为电化学沉积;热浸镀锌为锌加热到液体下热扩散涂层;电镀锌、热浸镀锌和粉末渗锌工艺原理发现的比较早。目前电镀锌、热镀锌在工程中应用最广泛。

(二)从防腐涂层综合性能比较:

电镀以氰化物镀锌和氯化铵为例,其优点:镀层结晶细致,光泽性好,镀层经除氢后不变黑,镀液具有较好均镀能力和深镀能力,允许使用阴极电流密度和溶液的温度范围较宽,对设备腐蚀性小,适合电镀形状复杂和镀层厚度20μm以上的零件。

缺点:电流效率较低(70%~75%左右)且随电流密度的升高其电流效率迅速降低,镀锌毒性大,易分解,对操作者健康不利,镀液不能镀铸铁件。

电镀反应原理:在氰化物的镀液中,锌离子与氯化钠及氢氧化物均形成络合物锌氰化钠(Na2[Zn(CN)4])和锌酸钠(Na2[Zn(OH)4])形成这两种络合物如下:

3ZnO+4NaCI+2NaOH+3H2O=Na2[Zn(CN)4]+2Na2[Zn(OH)4]

镀液在电解时反应如下:

阳极过程:锌氰化钠和锌酸钠均离解出锌离子,通电时,锌离子在阳极上吸收电子而沉积出锌,氢离子也吸收电子而析出氢。

Na2[Zn(CN)4]2Na++4CN-+Zn2+

Na2[Zn(OH)4]2Na++4OH-+Zn2+

Zn2++2eZn

2H++2eH2

阴极过程:电解时阴极发生锌的溶解,阴极上也有少量氢析出。

Zn2++4CN- -2e=Zn(CN)4-

4OH—-4e=2H2O+O2

此外,氯化铵镀锌是目前应用较广的镀种,氯化物镀锌的镀液电流效率高达95%以上,镀液对操作者人员影响较小,不需要排风装置。氯化物镀锌的缺点:是对钢铁设备有较大的腐蚀性,钝化膜有时发生“变色”现象。氯化铵镀液废水较难处理,采用无铵氯化物镀锌可以改善。

热镀锌的优点:在不规则构件表面、凹槽、盲孔内都能获得均匀渗层,与基体结合强度高,具有一定韧性,硬度,可耐较大摩擦及冲击能力,耐腐蚀性好。操作简单,生产方便。

缺点:热浸镀锌污染严重,有锌废料和锌蒸汽等,严重损害操作者健康,在一定的程度上严重威胁者城市或者乡村的空气质量,属于高污染,高能耗的工业生产。

聚乙烯的优点:

(1)良好的阻燃性、防霉性能:聚合体中?氯#含量高,因此具有抑制)菌生长的性能。

(2)优异的防腐性能:高氯化聚乙烯树脂形成的漆膜,对水气、氧气、离子(Cl-,SO42-)的渗透率极低,约为醇酸树脂的1/200~1/300,过氯乙烯、氯磺化聚乙烯的1/2。

(3)耐候性较好:由于不含双键,对光化学反应及氧化降解不敏感,漆膜能经受户外大紫外光线、氧及冷热变化作用,漆膜稳定性好。

(4)与其他树脂的相容性较好:可以添加各种改性树脂如丙烯酸树脂、醛酮树脂、醇酸树脂等,改善涂膜的综合性能。

(5)施工性能好:为单组分涂料,可以微锈施工,干燥迅速;可以在低温下成膜,施工不受季节、温度限制;重涂性好;适用于任何钢铁和水泥表面。

(6)环保:生产树脂过程不产生CCl4,减少污染,保护臭氧层。

(7)耐热性不好:漆膜不耐高温,受热时易析出氯化氢气体,性能变坏,故使用温度受到限制(耐热温度一般不超过60?)。

缺点:纯高聚乙烯强度低、耐磨性差以及耐蠕变性不好,通常要在聚乙烯聚合物中添加一些无机颗粒,如石墨、二硫化钼、三氧化二铝、玻纤、碳纤维等来提高其力学性能;也可利用与其他聚合物如聚苯酯(PHB)、聚苯硫醚(PPS)、聚醚醚酮(PEEK)、聚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PFEP)等共混的方法来扩展其阻尼温度范围,提高其耐蠕变性。

应用:高压聚乙烯:一半以上用于薄膜制品,其次是管材、注射成型制品、电线包裹层等

中低、压聚乙烯:以注射成型制品及中空制品为主。

超高压聚乙烯:由于超高分子聚乙烯优异的综合性能,可作为工程塑料使用。

衬聚四氟乙烯的优点:1.长期使用温度-200℃-260℃,有卓越的耐化学腐蚀性,摩擦系数在塑料中最低,有很好的电性能,其电绝缘性不受温度影响,有“塑料王”之称。2.呈透明或半透明状态,结晶度越高,透明性越差。原料多为粉状树脂或浓缩分散液,具有极高的分子量,为高结晶度的热塑性聚合物。3.适于制作耐腐蚀件,减磨耐磨件、密封件、绝缘件和医疗器械零件1 K)。4.除熔融的碱金属外,几乎不受任何化学试剂腐蚀。例如在浓硫酸、硝酸、盐酸,甚至在王水中煮沸,其重量及性能均无变化,也几乎不溶于所有的溶剂,只在300℃以上稍溶于全烷烃(约0.1g/100g)。聚四氟乙烯不吸潮,不燃,对氧、紫外线均极稳定,具有优异耐候性。5.在较宽频率范围内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都很低,而且击穿电压、体积电阻率和耐电弧性都较高。

缺点:1.结晶料,吸湿小。2.流动性差,极易分解,分解时产生腐蚀气体。宜严格控制成型温度,模具应加热,浇注系统对料流阻力应小。3.粉状树脂常采用粉末粉末冶金法成型,使用烧结方法。烧结温度360℃-375℃,不可超过410℃。乳液树脂通常用冷挤出再烧结的工艺加工,可在物品表面形成防腐层。4.PTFE熔体粘度很高,容体粘度随剪切应力的增大而减小。

应用:1.聚四氟乙烯空气过滤膜:厚度在0.01mm左右,透气量60L/m2-80L/m2.s,具有表面光滑、耐化学物质、透气不透水、透气量大、阻燃、耐高温、抗强酸碱、无毒等特性,广泛用于化工、钢铁、冶金、炭黑、发电、水泥、垃圾焚烧等各种工业熔炉的烟气除尘过滤; 2.聚四氟乙烯净化过滤膜:厚度在0.02-0.03mm,泡点≥1kg/cm2 ( 5.3m/s 127Pa),广泛应用于制药、生化、微电子和实验室耗材等领域;无尘车间、实验室、通风设备、净化设备、医疗电子等行业的空气净化;3.聚四氟乙烯服装膜:厚度0.03-0.05mm左右,透湿量≥10000g/m2.24h,静水压≧150kPa,广泛应用于运动服装,防寒服装,消防、公安、医护、防生化等特种服装;鞋帽、手套以及睡袋、帐篷等。4.聚四氟乙烯复合膜:将溶剂型PU以我司独有工艺淋膜到PTFE微孔膜表面,形成一种具有亲水拒油功能的微孔薄膜。具有耐腐蚀、耐高温、耐老化、高精度、超微滤等特性。广泛应用于服装面料、消烟除尘、净化除菌等领域。

玻璃钢的优点:

(1)绝缘、防酸、碱、盐等腐蚀,抗静电,不生锈,不易老化,使用寿命中长达50年以上。

(2)非磁性、无电腐蚀,防水性能好,可在潮湿环境或水中长期使用而不变质。

(3)强度高、是同等原度PE管6倍以上,重量轻,内壁光滑,电缆穿孔时摩擦系数小,不操作电缆。

(4)耐热、防冻、防火、属阻燃型。能在-35℃~139℃的温度下长期使用,遇火不燃烧。

(5)弯曲弹性模量好,抗冲击力强,解决了金属管易腐烂、无扭曲弹性的缺点。

(6)电缆过桥、过河时,使用玻璃钢导管更为经济、适宜。

粉末冶金法的优缺点范文2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高等本科教育中机械类及近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讲述有关机械产品制造过程的综合性技术课程。在本校的相关专业教学大纲中规定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和机械制造技术两大部分构成: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部分讲述现代工业常用材料(金属、高聚物、陶瓷、复合材料等)和热加工工艺基础(铸造、锻造、焊接、粉末冶金、热处理等)的相关知识;机械制造技术部分讲述机械加工工艺基础的相关知识。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总体地了解和把握机械制造活动,掌握金属切削过程基本规律和机械加工的基本知识,能合理选择材料、毛坯制备、机械加工方法,具有产品质量、公差与配合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解决生产现场工艺问题,决策制造模式方面的能力。

1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教学现状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一门传统的课程,多年来人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教学质量也得到一定的提高和改善,但由于其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复杂且涉及实际生产经验等特点,还存在一些问题。

1.1 教学手段的不正确使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先进的教学手段进入课堂教学,如幻灯片、投影仪、语音设备、多媒体等。最初将这些手段引入教学的目的是使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由抽象变为直观,便于观察和认识,有利于学习和掌握教材,提高教学速度和质量。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有些教师,特别是经验较少的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这些设备当做减轻备课任务的一种工具,如把所有内容都打进PPT,上课过分依赖PPT,以此减少备课时间;另一种是有些教师对这些教学手段过于排斥,认为他们的应用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讲授+板书,这样一来教学过程显得过分呆板,课堂气氛不活跃,很多抽象的东西如机床的结构、加工过程等使学生难以理解,渐渐失去学习的热情。

1.2 实验与金工实习时间安排不合理,不足以理论联系实践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这门课是一门与实践密切相关的专业基础课,材料在不同工作环境中的各种特性、设备的各种结构、工艺的各种优缺点及在生产中可能会造成的后果等,学生必须结合大量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理解,很多操作步骤和原理听起来很费解,但只要到车间或现场看一眼就不难明白。已有的教学模式将理论和实践在时空上分离,先将理论全部学完再实践,或先实践完再进行理论学习。缺少工程实践的理论教学,由于学生缺少感性认识而变得十分难解,处于云里雾里的迷糊状态;没有理论支撑的工程实践必然只能停滞在获得一些感性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较低的层次上[1]。

1.3 考核方式欠合理

目前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绝大多数仍然以书面答卷的方式进行,如此一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单纯地追求卷面分数,与考试相关的内容就重视,与考试无关的内容就不重视。有的甚至平时根本不听课,连书本都不翻,凭考前“临时抱佛脚”来死记硬背书中的一些概念、术语和简单理论来达到修完这门课程的目的。这样一来,学生考完这门课后,什么也没学到,什么也没得到。

1.4 教学内容相对陈旧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传统知识的介绍,缺乏先进性和时代感,导致一些学生主观上认为该课程无用而对它产生排斥思想[2]。尽管有些负责任的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各种不同挂图、实物模型、动画等方法以适应不同章节的教学需要,仍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针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提出教改措施。

2.1 有效地选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为了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宜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讲解一些机床结构、刀具夹具结构等知识时,仅靠教师的理论讲述无法使学生完全理解,通过采用直观教学、现场教学和电化教学等手段,利用实验室的机械装备,可在短时间解决黑板上难讲透的问题[3]。此外,还可以通过交互式、讨论式、研究式和启发式教学方法,营造师生互动的教学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4]。

2.2 充分发挥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不同于纯粹的理论课,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实践效果对教学质量的好坏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学校已有或周边生产工厂的条件,将理论教学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实践与学习相互穿插的方式,或者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并行的方式,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工程能力大为增强,不仅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能提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采用合理考核方式

高等教育应为国家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卷面考试成绩的好坏很难全面说明一个人能力的高低。宜采用合理的考核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单纯为了通过考试而功利地受迫学习,而是自觉、勤奋、紧张地学习,真正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多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为此可以对学生在实践环节、设计环节、课堂环节、答辩环节、操作环节等分别进行考核,从而较全面地考核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情况。

2.4 强化教学内容和专业发展的动态结合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的机械制造方法不断涌现。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备课时教师宜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及时收集学科最新的发展态势,介绍一些与之相关的最新的材料、成形、制造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感受到现代先进制造技术的同时理解学习传统知识的重要性,增加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自己收集感兴趣的前沿科技,培养自学能力。

2.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实现良好的教学目标,过硬的师资队伍是关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课程性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也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具有理论与生产结合的综合能力。许

粉末冶金法的优缺点范文3

关键词:材料表界面;多元化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73-03

一、引言

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而任何材料都有与外界接触的表面或者与其他材料区分的界面,材料表界面的结构和性能直接影响材料的整体性能,材料的腐蚀、老化、硬化、破坏、印刷、涂膜、粘结、复合等无不与材料的表界面密切有关。因此了解材料表面及界面的有关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材料表面与界面问题的控制规律和改善措施,对材料行业的从业者以及技术研究人员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我院材料化学本科专业将“材料表界面”设置为专业必修课程,第5个学期开课。本课程主要包括表面化学、表面活性剂、以及四大类材料(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表界面和表面测试技术等四大部分内容[1]。当前,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始终是高等院校的核心任务之一。在本课程授课过程中,笔者发现由于本课程与表界面工程实际问题紧密联系,单一的课堂理论授课方式收效不明显,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尝试将将录像教学、多媒体教学、自学、科研文献辅助教学等方法引入常规课堂教学,并与开放式讨论、以及实践性教学等方法相结合,将多元化教学应用到本课程的教学中,对该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

二、常规课堂教学中的新尝试

(一)从日常生活中的表界面现象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在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应注意教学的趣味性,以及教学内容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笔者在讲到材料表面浸润性的内容时,对学生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荷叶为什么能出淤泥与不染”,“耐油污材料的设计关键在哪里”,“决定液体在固体表面浸润性的最本质因素是什么”等?学生们听了这一连串的问题后感到学习相关知识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介绍表面活性剂的相关知识时,先举一系列与日常生活贴近的例子,如活性剂在日常清洁用品、在油田采油、在农业生产如农药中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从身边司空见惯的事物中进行思考,启发学生将材料表界面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用科研论文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现有教材的编写一般偏重于强调知识系统的逻辑性,偏重理论教学和反映学科体系的基本原理,由于篇幅原因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方面的内容较少。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强调培养创新人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所授课内容,适当引入一些科学研究文献进行介绍和剖析,帮助学生培养研究型和探索型思维是创新教育理念的体现。科学研究文献辅助教学在拓宽学生思维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了更深层次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无机非金属材料表界面教学内容中,在介绍陶瓷三相结构,即玻璃相、晶相以及气相三相结构时,以“高温过滤支撑体用SiC基多孔陶瓷的制备与表征”[2]一文为例,以实际的扫描电镜微观结构图片对烧结过程中粘结剂用量多少对陶瓷晶粒大小、气孔大小以及玻璃相存在比例的影响进行了直接展示,并通过实际数据的介绍使学生充分理解陶瓷材料界面微观结构特征对多孔陶瓷气孔率、抗弯强度等主要性能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这样学生不仅了解到陶瓷材料存在三相结构,还充分认识到三相比例及微观结构的复杂影响因素以及陶瓷材料相结构所决定的陶瓷复杂界面特征。而在介绍固—固—固三相晶界构型中讲到“从能量角度考虑,弯曲晶界不稳定,如果温度足够高,弯曲的晶界会沿着曲率运动,使界面减小,通过消耗周围的小晶粒使多边形晶粒长大。”时,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除了在原理上从表面张力的角度进行解释,还以“烧结温度对碳化硅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3]一文为例,以扫描电镜微观图片展示了不同烧结温度下SiC陶瓷的断面形貌,学生可以直观观察到烧结温度为2130℃时,晶粒细小,但孔隙较多,致密度不高;2190℃时,结构细密,晶粒尚未明显增大;而2220℃时,晶粒开始长大,大小晶粒并存,致密度最好;继续升高到2250℃,晶粒异常长,晶间疏松反而引起致密度下降。通过这一实例的展示,同学们不仅能够更深的体会在高温下,晶粒长大,即弯曲的晶界沿曲率运动使界面减小的过程,还了解到对于陶瓷来讲,晶粒的大小要控制到比较合适的尺度,并非越大越好。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到,对于教材中的一些结论,加以实际科研素材中的实例进行实物阐述,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适当的自学环节

人类知识的总量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增加。在知识激增、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自学是人们适应不断发展变化新生活的重要途径。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教材中的少数章节,属于常识性知识的介绍,涉及的内容以及相关原理相对简单,若在课堂上花大量时间讲解,因学生觉得太通俗易懂,可能会缺乏兴趣和热情。对于这样的内容安排学生自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自学能力。比如在第10章“复合材料的界面”第三节中关于“高性能纤维表面处理”一节中,主要介绍了碳纤维和有机纤维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表面清洁处理、表面氧化处理、表面涂层、表面沉积无机物、电聚合处理、低温等离子处理以及表面接枝等七大类方法,每一类方法里面还有具体的分类。

(四)录像教学

视频资料以其直观、信息量大,使学生获得视角、听觉、感觉、文字等全方位的刺激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特点,能够大幅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率[4]。在本课程54学时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调剂学生的学习状态,在部分内容中穿插使用了视频资料。比如在讲完聚合物的表面张力相关内容后,播放了一段对低表面能含氟聚合物的分子结构、特殊性能进行介绍的录像,通过生动的录像资料,使学生领会聚合物表面张力与其实际应用的紧密联系。通过观看录像,寓学于乐,给学生营造了一种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气氛。但是在录像教学中,要遵循适度性原则,过于频繁或者录像时间太长,可能导致教学缺乏严肃性,使学生思想跑题。在本课程的学习中,总共使用了3次录像教学,每次时间在10~15分钟左右。

三、学生老师角色互换法

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角色互换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它把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建立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融入课堂,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他们对知识的被动接受也就变为了主动吸收,不仅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也实现了素质教育中以点带面、全面合作型的学习方式[5]。比如本课程第8章“金属材料的表面”中第5节为“金属的表面改性”,而由于篇幅有限,在教材中主要针对“干式被覆方法”进行了介绍,虽然“湿式被覆方法”也是金属表面改性处理方法中应用得比较多的一大类方法,但在教材中只是提及,没有进行阐述。而恰好本院“材料化学”专业第6学期的“材料化学专业实验课”中有三个实验主要则针对金属表面的湿式被覆改性方法进行体验。因此考虑到对本课程内容的扩充以及对实验课内容进行先修理论学习两方面的需求,将这部分内容添加到教学设计中。

主要教学方法为老师先给出三个相关主题,分别为“铝的阳极氧化”,“钢铁的磷化处理”以及“钢铁表面电镀锌”。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5~6人为一组,为营造竞争的气氛,每两组分派同一个主题,相同主题的小组可以选择不同侧重点,要求同学们自己搞好分工协作,通过查阅图书馆资料,电子文献资料等制作ppt。主要内容要求包括该方法的目的、原理、主要体系的特点分析,影响因素(前处理/电流密度/添加剂/后处理等)和影响规律以及整个技术的优缺点及发展前景。准备工作完成后各小组在指定的课堂时间进行讲解,讲解过程中要求每个成员都参与,每人讲解一个小部分。在该方法实施的过程中老师的主要责任在于首先从讲稿的写作和PPT制作开始把关,在学生讲解过程中进行纠错和补充;讲解完毕后教师针对学生的讲解进行总结。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参与性的提高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学生利用各种资源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进行了初步培训。

四、实践性教学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然而在现有教学体系中,往往是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体系完全分开。比如在本课程第11章“材料表面表征技术”的教学中,给学生介绍了显微镜和能谱技术等理论知识体系后,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组织学生参观了大型表面测试仪器,扫描探针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RD衍射仪等,通过相关仪器负责老师对现场仪器的组成介绍以及实际样品的测试演示,促使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可以更深刻体会材料表面微观分析手段在材料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并了解主要测试方法的原理和适用性,为自己在以后的技术研究工作或者科学研究工作中正确使用这些仪器打下基础。

五、结束语

多元化教学方法在材料表界面课程中的应用,是笔者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针对材料化学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需求进行的新尝试,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多元化教学的教学效果明显,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学习兴趣明显增加。这种多元化教学方式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需完善,尤其在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需要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改进,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福增,陈国荣,杜永娟.材料表面与界面[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李俊峰,林红,李建保,等.高温过滤支撑体用SiC基多孔陶瓷的制备与表征[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9,(S2):122-125.

[3]吴澜尔,江涌,乔发鹏.烧结温度对碳化硅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J].粉末冶金技术,2010,28(1):58-60.

[4]石冬莲,石高宏.浅谈视频资料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国际金融精品课程建设为例[J].时代经贸(中下旬),2009,(3):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