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艺的技能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厨艺的技能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厨艺的技能培训

厨艺的技能培训范文1

【关键词】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策略 英语写作元认知能力培训 培训反馈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13-02

1.引言

英语写作技能是大学英语专业学生最重要的语言技能之一,如何有效地进行英语写作训练一直是困扰教师和学生的难题。Flavell 首先提出了元认知的概念, 他认为元认知是指“认知主体的任何有关自己认知过程、认知结果及相关活动的知识”。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方面。写作元认知是指写作者以自身及写作活动为意识对象, 根据写作任务的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策略及技巧并控制写作活动的过程。写作元认知知识也可分为三个方面,个体知识是指对自己写作能力的评价和判断, 对写作过程的了解等。任务知识是指对写作命题的理解, 完成写作任务所需的知识, 对写作目的的考虑等。策略知识是指如何合理分配写作时间、监控自己按计划进行写作任务, 评估自己的写作过程等。本实证研究的中心问题如下:(1)学生的写作元认知能力整体水平如何?其中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策略哪一个环节最薄弱?(2)元认知能力培训是否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元认知水平从而提高写作成绩?(3)学生对培训的反馈如何?

2.研究方法

2.1 调查对象、调查工具与课堂活动

本研究的受试对象为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2011级60名英语专业本科生:实验组30人,写作课上接受英语写作元认知能力培训;对照组30人,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英语写作元认知能力培训,只对其进行传统的写作训练。通过前测作文测试表明,两个组的作文成绩无显著差异(t=0.06,p>0.05),证明两个组的写作能力相似。调查工具包括前测与后测作文题目、封闭式问卷、半开放半封闭式问卷和开放式问卷。训练实施阶段主要安排以下课堂活动:学生自主选题、分析范文、分析学生习作、教师示范、学生示范、自我评估、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及错误分析。其中用配对样本T检验证明两个作文题目的难度相似(t=-0.171,p>0.8)。

2.2 数据收集方法

按照安排,在培训前将前测作文与元认知能力调查问卷发给学生作答,将收集的数据输入电脑,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分析。首先对比分析元认知能力分数的平均数与标准差,得出学生的元认知整体水平,之后对比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与元认知策略各项平均数与标准差得出哪一项环节最薄弱。为了检验培训的有效性,在学期末,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生进行后测作文测试与元认知能力问卷调查,用以上方法检验元认知能力培训是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与英语写作成绩。最后,实验组学生完成反馈问卷,分析学生对于元认知能力培训及课堂活动的评价。

3.结果与分析

3.1 总体元认知水平

通过对元认知能力问卷的平均数及标准差的分析,元认知能力平均数为(2.86

3.2 元认知能力与写作能力显著提高

通过实验数据表明,写作元认知能力培训对于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有明显作用。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元认知能力显著提高(表1:t=5.22,p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元认知能力后测成绩

表2 实验组元认知能力前测与后测成绩

表3的数据表明,实验组的写作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t=3.01,p

表3 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写作成绩

3.3元认知能力培训反馈

在一个学期的培训过后,我们给实验组的30名学生发放了30份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培训方法与课堂活动的态度,调查结果如表4:

表4 实验组对于元认知能力培训的反馈

表4的数据表明大多数学生(分别占80%,80%,93%,93%,83%)认为学生选题、分析范文、教师示范、教师点评和错误分析“非常好”或“好”;很多学生(53%,77%,53%)认为分析学生作文、学生示范和学生互评“非常好”或“好”;有一半的学生认为自我评估、教师评语和课堂利用率“非常有效”或“有效”;最后课堂满意程度为90%,可见将元认知能力融入英语写作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更过的积极体验,从而对于提高写作兴趣和写作成绩有很大帮助。

厨艺的技能培训范文2

昆明市西山区碧鸡街道办事处西华社区古莲小组居民张智城,原来是地地道道的种田人,耕种近三亩田地,还有部分山地。家有四口人,儿子、妻子和60多岁老母亲,日子虽不算很富裕,但也不愁吃穿。

2003年,高海公路拆迁工程启动,张智城家的田地被国家征用,田地由原来的三亩变成了现在的不到一亩,全家人的生活成了问题。听说社区工会正在开办厨师培训班,他报名参加了培训,并从此与厨艺结下了不解之缘。经过培训和钻研,他的厨艺越来越精进,在社区和家人的支持下,他筹资开了一家小饭店,现在生意做得很红火,特别是周末,到高海公路一线旅游的人都爱到他的小饭店吃饭。

碧鸡街道办事处位于西山区中部,东临滇池,西接安宁,南连海口,北通马街,总面积76.73平方公里,下辖7个社区居委会,29个居民小组,交通便利,风景优美。

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为了支持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碧鸡被征占土地8300多亩,现人均耕地不足三分。仅仅在“四退三还一护”工作中,搬迁农户1426户,拆除农房273648平方米,建成滇池草海湿地面积3300亩,大部分村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越来越多的村民通过就地打工、外出务工或经商来增加收入。

面对这样一群失地的农民工队伍,如何从思想、情感和生活上给予他们足够关爱,如何利用公共资源和现行政策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服务,如何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谋生能力,如何搭建一个平台来实现他们“互帮互助,互通信息、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心理诉求,是党工委、办事处和街道总工会一直在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碧鸡着重从搭建沟通奉献平台、加强技能培训,实施真情关爱帮扶和丰富文化生活几个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农民工的就业技能和生活水平,稳定了农民工队伍。

成立农民工志愿者服务队

2011年4月,碧鸡街道办事处志愿者协会成立以后,街道总工会从中得到了启迪,在区总工会和区志愿者协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决定成立农民工志愿者服务队,为广大农民工提供一个相互学习、促进交流、奉献爱心、回报社会的服务平台。

2011年6月15日,碧鸡街道办事处农民工志愿者服务队成立暨启动仪式在富善社区举行,西山区总工会、街道总工会、社区工会和100名志愿者代表参加了启动仪式。

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办事处和社区重点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滇池治理、创卫、植树造林、帮扶等一系列活动,为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分忧解难,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此举不仅在我处的重点工作开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全区的各个街道总工会带了个好头,为工会工作的创新做出积极贡献。

素质技能培训

针对失地农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的情况,街道总工会、社区工会联合各社区农技校、利用社区党员多功能活动室,组织开办农民工素质技能培训班,其中西华社区的农民工素质技能培训工作搞得尤为出色。西华社区土地面积12.56平方公里,辖红映、古莲、红联三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村,现有农户801户、2280多人。为适应社会需求,近年来共组织开展了计算机运用、厨师、面点师、营业员、餐饮服务、插花艺术、珠艺、科普、绒绣等培训班,共培训800余人次,有600多人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并领到了证书。通过培训,农民工的素质、技能和竞争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就业观念有了进一步的转变,大多就近寻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岗位,部分外出打工、经商。目前,整个社区801户农户平均每户都有1人以上从事非农业工作,人均月收入达到1500元以上。

西华社区的“绒绣”技能培训推广也别具特色,通过五期培训班,社区300余人掌握了绒绣技术,现在有100多人在长期固定从事此项工作。目前西华社区与腾冲县腾越园角工艺服饰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技术传授及产品加工合作协议,该项目包回收产品,市场前景较好,解决了周边一部分妇女的就业问题。

西华社区原人均耕地3亩,由于国家征用,目前人均0.5亩左右,有部分家庭已无耕地。

古莲小组居民孙万春,家有五口人,原来也是祖祖辈辈的种地人,为支持国家建设,耕地全部被占用。自从参加了社区举办的技能培训班,掌握了厨师和绒绣技术以后,闲不住的她变得忙碌起来,早上卖早点、晚上卖烧烤、白天做绒绣,小日子过得不亦乐乎。

西华社区的鲁艳珍、晏美玲、段惠萍、肖云、何丽华、陈林萍等20人,参加了营业员培训后,于2010年陆续到沃尔玛和五星电器等超市当起了营业员,每月收入2000多元。

西华社区居民段秀兰、卢塞金、孙崇芬、陈春芳等人报名参加了“初级绿化工培训班”,学习如何种植、管理、修剪、养护苗木,经过理论和实践,熟练掌握了绿化工作。目前在高海路沿线的苗木基地工作,平均月收入1000多元,同他们一起参加培训和工作的有100余人。大家都说:“在自家门口就可以打工赚钱,真是以前没有想过的事情啊!”

关爱帮扶

由于失地、无特殊技能、安置房建设滞后以及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等因素,失地农民工成为更加需要关爱的特殊群体。街道总工会经过努力,给予了农民工极大的关爱和帮扶。首先是向上级工会争取各项帮扶资金。据统计从2010年至2012年元旦、春节、国庆、中秋共争取困难职工农民工慰问金31000元,慰问148人次;争取大病补助12个;帮困助学54人,帮困结对4人、小额贷款和贷免扶补50万元,帮助部分困难职工困难农民工解决了没钱上学、没钱看病、没钱创业的难题,把工会组织的温暖送到职工群众心间。

丰富业余文化生活

厨艺的技能培训范文3

一 明确船东责任,避免代而不管

针对目前在船舶管理业已经存在的代而不管的现状,为避免在海事劳工条件管理上的责任不清的问题,根据公约要求,应当严格界定船东的定义——“船舶所有人或从船舶所有人那里承担了船舶经营责任并在承担这种责任时已同意接受船东根据本公约所承担的职责和责任的任一组织或个人,如管理人、或光船承租人,无论是否有任何其它组织或个人代表船东履行了某些职责或责任”。将公约的主体责任指向实际管理和掌控船舶的人,其责任包括对海员工作和生活条件相关的硬件设施设备的管理,还包括涉及海员社会福利、就业以及职业健康保护等内容的保障。防止用简单的协议的方式转移船东责任,出现类似的船员服务机构或代管公司成为履行海事劳工责任的主体,实质是代而不管。

二 出台国家政策,促进海员技能开发

公约对缔约国出台国家政策,鼓励和促进海员的职业发展和技能开发以及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的要求,与我国海洋强国建设的整体战略是相吻合的。国家在全行业的促进就业上,应有更多的特殊政策惠及海员这一特殊职业,打通政策壁垒,拓展海员职业发展的空间。一是完善海员就业登记制度,结合劳动保障部门的就业登记政策,建立海员的就业登记平台,定期审查海员就业登记的种类和人数,以满足我国航运业发展的水平,同时也要避免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给海员造成就业困难等不利影响;二是针对海员培养的周期长、成本高、标准严的特点,对海员的职业教育培训进行全面补贴政策,全免或部分减免海员个人的职业教育培训费用,包括海员职位晋升的培训费用,鼓励高层次、高素质海员的培养形成;三是将国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补贴政策全面惠及海员,包括跨省转移和提高补贴额度;四是从行业发展的角度,由交通主管部门牵头,海员工会组织与船东组织共同协商,达成提供海员职业发展和技能培训的整体协议,为海员提供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机会,抵制只使用不培养的船东,建立公平健康的海员就业和职业发展环境。

三 建立公益海员服务机构,保证船员免费就业

公约规定,为确保海员有机会利用高效和规范的海员招募和安置系统,所有海员应能够利用不向海员收费的高效、充分和可靠的系统寻找船上就业的机会。这实现这一目标,仅靠当前私营的船员服务机构是无法满足的。国家的《就业促进法》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设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劳动者免费提供就业服务的要求已经做出了规定,但是,由于海员从业人员的稀缺性和传统就业的方式,导致了目前国家所设立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并未将海员纳入到公共就业服务的对象中去。建议考虑以省为单位,建立公益性质的船员服务协会,根据国家法律的规定,依法取得船员服务机构、中介机构、劳务派遣机构资质,建立高效、规范的海员服务系统,为海员免费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有条件的省份,可以将这类机构与海员维权的工会组织合署办公,充分代表海员利益,切实保证海员免费获得就业的机会。

四 平衡法律与公约关系,制定合同范本

公约所规定的就业协议,其核心是建立海员与船东之间的雇佣关系,国际航运界通行的做法是在船舶营运中建立专业的船舶管理公司和船员管理公司,在就业协议的订立上明确船东和船员之间的劳动关系来保障船员的权益。但是,在我国的法律实践中,其核心是通过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劳动合同来保障劳动者的权利,关注的重点是用人单位,目前多数航运企业所建立的专业船员管理公司使用劳务派遣这一方式是国家法律所限制的一种用工方式。海员用工方式的不同,直接导致海员个体与船东之间的关系差异,如海员与劳务派遣公司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劳动合同,船东为海员的用工单位不再签订劳动合同,在此情形下,船东作为公约所规定的承担海事劳工责任的主体,其与海员订立的就业协议就不是我国法律规定的劳动合同,而是类似的劳务合同。而港口国检查中关注的是船东与海员订立的协议,这个协议从我国的法律来说,可以是劳动合同,也可以是劳务合同,取决于用工方式的选择。建议为了既符合国家法律要求,又能充分履行公约,应当在海员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的基础上,海员与船东签订上船协议。如果船东是用人单位的,则可以将上船协议归并到劳动合同中体现公约的规定。主管机关可以制定符合公约要求的《海员劳动合同范本》,提供给船东和海员使用。

五 明确定义,保障未成年海员权益

禁止雇佣防止童工,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是公约的一个重要内容。公约规定了海员工作的最低年龄是16岁,禁止任何16岁以下的人员受雇、受聘或到船上工作。目前在海员证的管理中仍然以18岁为限制,这样的规定虽然避免了我国在船上违规使用未成年海员的情况,但是事实上剥夺了16到18周岁未成年海员上船实习和见习的权利。其次,根据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招用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的,应当执行国家在工种、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保护措施等方面的规定,不得安排其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但是,我国现行的关于未成年人从事的工种、劳动强度等方面的国家标准难以适用于海员职业,船上无法做出具体的判断。而国家标准所设定的工作种类也很难与公约B部分推荐的11类船上工作相匹配。因此,我们应当明确未成年海员的定义,对未成年海员在船见习和实习内容进行界定,修正相关的国内法规,将未成年海员不得从事的具体工种限制与公约推荐的要求相匹配,切实满足公约对未成年海员的保护权利。

六 培训船上厨师,建立船岸厨师互认制

公约要求船上厨师应由国家的法律法规规定接受相关的培训课程,涉及实用厨艺、食品和个人卫生、食品储存、备料管理和环境保护以及膳食健康和安全,并取得相应的证明文件。这一职业工种与陆上从事餐饮服务人员在厨艺、食品储存、膳食健康和安全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区别,作为国际海员的船上厨师,在厨艺技能上不仅要有中餐烹调、西餐烹饪、营养配餐等技能,还要掌握船舶和海洋特殊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以及船舶膳食健康和安全等更为全面的知识。为了满足公约生效对船上厨师提出的培训发证的需要,应当按照我国关于职业资格的要求,将船上厨师作为交通运输行业特有职业进行申报。按照目前交通主管部门对船舶从业人员的管理方式,由海事主管部门依托现有的船员培训机构组织船上厨师开展职业培训,规范船上厨师的培训标准和能力要求。同时,考虑到适合公约要求的船上厨师的职业标准与陆上厨师职业标准分类等级的等效性和可参照性,畅通船上厨师和陆上厨师的资格互认制度,提升船上厨师在餐饮服务行业中的地位。

七 制定港口福利设施标准,提供适合福利设施

公约规定了海员有充分使用岸上福利设施和服务的权利,并要求港口的发展和规划应满足挂靠港口的船舶上的海员在安全、健康和业余活动方面的特殊需要。公约也要求国家经过三方协商来确定哪些港口应被视为适当的港口来发展港口的福利设施,并向所有海员开放。因此,在国家建立的总体部署上,应结合我国现有港口服务设施的发展情况,一是制定海员港口福利设施有关的标准,纳入港口建设的整体规划;二是全面恢复海员俱乐部的公益服务功能,在条件具备的港口,可考虑将船员服务协会的公益性质与海员工会的服务相结合,充分利用海员俱乐部的场地为海员提供服务;三是充分利用现有口岸查验单位的场所,如海事部门的海事处或海事签证站点的服务场地,为海员提供适合的福利设施,为海员服务。

八 发挥海事检查优势,完善海员劳动监督检查机制

公约要求主管机关建立有效的发证程序,确保公约的实施。海事部门近20年在全国和全球运行的船舶安全检查机制和港口国监督检查机制,充分证明了海事部门的监督检查机制对行业的监管是行之有效的。这需要我们在船舶的日常监督检查中进一步引入劳工条件的检查,可以从深层次解决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基层监察力量不足的问题,行业性的监督检查机制必将成为劳动保障监察最有效的补充。在全球一体化发展和航运业国际化的前提下,对海事劳工条件的监督检查已经形成了网络化、区域化和协同化的高层次监察体系。履行海事劳工公约,无疑是完善和改进我国劳动监察执法方式最好的时机,应当在国家法律的框架下,强化海事管理部门实施行业劳动监察的主体地位,海事部门应当充分发挥与地方劳动监察部门的联动机制,利用现有的船旗国和港口国监督的网络体系,从船舶现场管理的源头上保障海员的权益,提高执法监察的效率。

案例

第一起:第一艘因违反劳工公约标准的船舶在丹麦被滞留

2013年9月3日,丹麦海事主管当局在丹麦·埃斯比约港ESBJERG进行检查时发现一艘利比里亚籍近海供应船ALTANTIC CARRIER船上船员没有合同(上船协议),因此依据《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的检查规定对该船做出了滞留的决定。这是第一个因违反劳工公约标准被滞留的案例。

丹麦最大的海事工会的主席Ole Philipsen发表评论说:“我们很高兴看到丹麦海事主管当局已将海事劳工公约的要求纳入了港口国检查的项目中。船员上船协议是个基础要件,这个合同应该是书面的,写明了船员的雇佣条件,比如工资、病假期间应享受的权利等。如果没有协议,就没人知道其中约定了什么。”

随着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于今年8月20生效,船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已成为监督检查的一部分。

据报道,丹麦海事工会Co-Sofart 的主席Ole Philipsen已在数次强调,自二战以来海事劳工标准对船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在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生效前,船上工作和生活条件并未成为港口国检查的要求。

ALTANTIC CARRIER的船东已对该缺陷做出整改,被允许继续在北海航行,驶往一个在建的风力发电场。

第二起:滞留船舶在加拿大

据国际运输工人联合会报道,加拿大港口国检查官员在检查时发现一艘名为Lia M的船上没有船员上船协议(雇佣合同),违反了劳工公约的要求,最终做出了滞留的决定。这是自今年8月20日《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生效以来出现的第二起滞留。

船上船员投诉的现象包括:拖欠工资,集体合同上没有日期、船名、工资范围;一名船员甚至两次被拒绝就医等。

厨艺的技能培训范文4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少数民族;现状

中图分类号:F304.6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6.011

国家发展农村经济所追求的目标是合理配置农村劳动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聚集地,且以农牧业为主,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资源相当丰富,因此,有效转移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使其充分就业是发展新疆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笔者基于新疆昌吉和阿勒泰地区农户调查数据,采用统计数据对比的方法,分析北疆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的现状及特点。

1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北疆地区即新疆境内天山以北的区域,笔者选取昌吉州、阿勒泰地区作为调研区,这两个地区分别是回族和哈萨克族自治区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昌吉州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东距乌鲁木齐市35 km。312国道、第二座亚欧大陆桥和乌奎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横穿北疆各地的交通要道。昌吉州下辖5县2市,主要有汉族、回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等民族,总人口约140.2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35.27万人,占总人口的24.69%。

阿勒泰地区位于阿尔泰山南麓,准噶尔盆地北缘,距乌鲁木齐市670 km。阿勒泰地区下辖 6县1市,生活着汉族、哈族、回族、维族、蒙古族等民族,总人口约66.3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38.38万人,占总人口的57.85%。

1.2 数据来源

本论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边远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转移区位选择―基于新疆农户行为的研究”为依托,以项目组2012年在北疆调研区发放的调查问卷为基础,主要选取了与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转移相关的内容。经筛选,有效问卷共352份。

2 北疆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转移现状及特点

2.1 转移的结构特征

2.1.1 性别 由于性别差异,劳动者个体在受教育程度、社会角色承担等方面均不相同,故在转移过程中也存在明显差别,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实现较大范围的流动。北疆地区农村少数民族转移劳动力以男性为主,占总样本的65.62%,比女性(34.38%)高出31个百分点(表1)。

2.1.2 年龄 样本数据显示,在北疆农村地区实现转移的少数民族劳动力中,16~40岁的青壮年劳动力比例占81.82%,比41~60岁的中年劳动力比例(18.18%)高出近64个百分点(表1)。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大多转移到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充沛的体力,故青壮年劳动力更容易实现转移。

2.1.3 婚姻状况 北疆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中已婚人群是转移的主体,调查样本中已婚人群占76.70%,比未婚人群比例(23.30%)高出53个百分点(表1),其中有孩子的人数占95.35%。已婚的劳动者或有年幼的子女,或有需要照顾的老人,家庭责任较重,经济压力迫使他们选择转移。

2.1.4 教育程度 北疆地区转移出的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6.42%,其中初中文化程度的比例最大,为50.85%;而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仅为4.83%(表1)。

另外,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小于男性,女性受教育程度在小学以下的比例为12.40%,比男性高出近10个百分点。

2.1.5 技能 北疆地区大部分的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拥有一定的技能,占到78.41%(见表1),但在转移中并没有足够的优势。据调查了解,部分地区政府会在农闲时节在农村地区进行包括驾驶、烹饪、美发等在内的技能培训,但大部分人表示所学技术不精,难以凭此找到合适的工作。

另外,虽然有些少数民族劳动者擅长厨艺、驾驶、裁缝等,但是由于信息闭塞,难以把握就业机会,无法发挥自身的特长,只能选择做零工谋生。

2.2 转移的产业特征

由于北疆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缺乏专业技能,在劳务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调查资料显示,北疆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的行业转移主要选择在第三产业,占样本的54.54%,其次是第一产业,占31.82%(表2)。转移到第二、三产业里的少数民族劳动力,主要选择在职业技术含量不高且工资水平较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工作,很难进入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

2.3 转移的方式特性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式一般分为有组织转移和自主转移两种。有组织转移主要是政府和中介机构组织的转移,自主转移一般包括自己求职和亲友介绍。

调查显示,北疆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低,以自主转移为主,比例高达93.47%;政府或中介组织转移的比例仅占6.53%,可见政府组织转移力量非常薄弱(表3)。

北疆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外出务工主要依靠自身从业经验、亲友介绍及舆论导向等非正式劳动供求信息。在调查中了解到,“三缘”(血缘、地缘、人缘)关系是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的重要纽带。少数民族聚集村落里早期转移能手发家致富之后,会带动全村的大规模转移。这种模式对于信息的及时传递、流动成本及风险的降低起到了重要作用。

2.4 转移的区域特征

按行政区域可以将北疆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转移区位的分布划分为乡内村外、县内乡外、区内县外、疆内区外、国内疆外和国外6种转移类型。

北疆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以县内转移为主,总比例达84.66%,县城是转移的首选地。跨县转移比例仅占15.34%,主要是转移到邻近的县市,而转移到内地省份的比例仅有0.28%;跨国转移占1.71%,大多数选择距离较近的哈萨克斯坦(表4)。

北疆农村地区由于地处偏远,道路设施建设落后,交通诸多不便,转移的成本较高,因此,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大部分会选择就近转移,以县内转移为主。

3 结论及建议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在北疆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中拥有一定文化或技能者、已婚者、青壮年、男性更倾向于转移,以自主转移、县内转移为主,集中转向第一、三产业。

为了促使北疆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转移健康、有序进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强化交通设施的建设,降低转移成本,促进其转移就业;(2)重视农村教育,提高女孩子的受教育程度,减少小学及以下学历的比例;(3)加强技能培训的力度,提高北疆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的整体技能水平;(4)建立组织就业平台,扩展就业信息宣传渠道,提高就业成功率和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

参考文献:

[1] 袁红莎.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休闲农业转移问题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0.

[2] 陈浩,周洋洋.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个体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射阳县两个村为例[J].消费导刊,2008(8):19-21.

[3] 罗美雪.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探析―以云霄县为例[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2.

[4] 高更和.中国中部农区农户经济活动区位研究―以河南省南阳市6个村为例[D].开封:河南大学,2007.

[5] 史清华,程名望.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活动圈的实证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2):145-147.

厨艺的技能培训范文5

一、加强学习,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工作水平

三年来,现任居委会班子及成员加强学习,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学习十和上级部门的工作精神,学习居委会工作知识,在思想上、工作上与上级部门保持一致,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的思想,做到无私奉献。通过学习,居委会班子及成员提高了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工作水平,增强了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和水平,做到与时俱进,增强大局观,能较好地结合实际情况加以贯彻执行,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良好成绩。

二、积极反映居情民意,争取上级对居委会工作的支持

现任居委会班子及成员加强与居民的沟通联系,深入居民中间,广泛听取意见,积极征求建议,及时向政府部门反映居情民意,争取上级对居委会工作的支持,帮助解决各种问题,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三、做到居务、财务公开,增强居委会凝聚力

居委会班子根据上级的要求,坚持居务、财务公开制度,凡是应当公开的,都通过公示栏等方式予以公开,让居民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树立居民主人翁地位。

四、服务居民,推进居委会工作发展

现任居委会班子及成员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积极服务居民,推进居委会工作发展。一是做好再就业工作,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岗位信息,帮助居民再就业。二是救济困难家庭,利用节假日慰问困难居民家庭,帮助做好低保申请手续,为困难家庭子女申报助学金,让困难家庭切实感受政府与社会的温暖。三是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健全和完善稳定工作长效机制,落实各项防范措施,从可能引发不安定因素的源头抓起,及时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确保和谐稳定。

五、开展活动,活跃居民业余生活

现任居委会班子及成员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举办母亲社区巧手妈妈厨艺比赛和邻里节游园活动,营造欢乐祥和气氛,活跃居民业余生活;开展每年一次的社区论坛活动,充分发挥网络作用;组织居民为汶川地震等的受灾地区捐赠,发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2009年组织老年人协会进行换届选举,举办重阳节老年人茶话会,组织老年人参与各项文化活动,去参观莲花山、深圳历史博物管、中英街,让老年人自娱自乐,增添晚年生活的乐趣。

厨艺的技能培训范文6

一、下堡坪乡返乡农民工的规模和工作状况

下堡坪乡为于宜昌市夷陵区西北部,平均海拔850米,总耕地面积4071.9公顷,其中常用耕地面积2034.6公顷,总人口23672人,其中农业人口22603人。主要以种植茶叶和天麻为主,茶叶产量达950吨,实现茶叶总收入2850万元,天麻种植面积达到70万平方米。因为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全乡约13000人的劳动力超过一半的都外出务工,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和当地市区,年龄分布在22岁以上50岁以下,外出务工收入占全乡总收入的40%以上,是一个靠人员外出务工增加收入的乡镇。现今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外出务工农民工回乡待就业逐渐增多,平均每个村有10人左右返乡。

然而从全国来看,在此国际金融危机中,因失业而提前返乡的农民工已占在外农民工总量的6.5%,以6%的回流量估算,全国外出农民工已有780万返回家乡。下堡坪乡一些外出农民工相继返回乡镇,返乡的人员原来基本上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务工,而没有技术、没有受到良好教育、文化知识水平欠缺成为这些人员被裁员的重要原因。返乡之后他们有的是等待政府帮助提供就业机会;有的是几个人共同合作,用从外部学习到的东西结合本地情况进行自主创业;还有的是参加政府的各种技能培训,完善自我后准备再次外出寻找新的工作岗位,只有极少的人成为无业人员。下堡坪返乡的务工人员除了依靠自己解决就业问题以外,当地政府也做出积极应对,深入贯彻实施国家和省市的方针政策,根据当地自身优势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切实帮助返乡务工人员解决就业问题、心理问题及生活中的困难。

二、当地政府采取的再就业措施

(一)免费提供各类就业信息

下堡坪乡政府利用网络、报刊等途径,广泛收集就业信息,积极创建就业信息平台,利用信息的快速更新促进返乡农民工的再就业。从去年至今政府部门利用电话、短信平台等方式向返乡的农民工就业信息10几次,就业信息岗位100多个,出此之外还在提供就业服务让返乡务工人员及时获取政府政策、培训、就业等信息。其中在今年宜昌市举办的大型招新洽谈会上有70多人被录用,这是当地政府及时提供信息取得的成效。

(二)乡政府举办各种技能培训

乡政府通过仔细的摸底调查,发现大部分返乡人员仍然希望外出再次走向岗位,但这次与以往不同,他们希望学到一至两项技能后才走出去,增强自身能力,例如学习厨艺、电工、焊工、缝纫、旅游等。乡政府针对这一情况,与区政府相互配合,聘请专业人员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在此之前已经举办两期计算机培训,共145人,即将开办服装加工培训班。另外参加培训的务工人员不仅不需要交纳任何培训费用,还可以得到一定的生活补贴,由此可见政府是以积极地态度面对返乡务工人员。

(三)招商引资创造就业岗位

下堡坪乡政府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返乡人员,不考虑其他因素之前进行的是自我救助,政府派出综合能力较强的工作人员,到发达城市的企业招商引资,吸引商家到下堡坪乡投资或下订单购买茶叶或天麻等特色农作物,从而需要增加产量,部分人员即可回乡从事种植业,也可以到茶叶、天麻加工厂工作。去年下堡坪乡就引进了一个1000万的茶叶加工项目,因此又增加了10余户种植茶叶,其中部分种植人员就是返乡务工人员。

(四)鼓励创业推动就业

当地政府十分看重返乡农民工从外带回的城市文明、超前的思想以及先进的技术,鼓励帮助积累一定资金、经验或有意向的人员进行创业。对自主创业的返乡务工人员免费提供创业培训、政策咨询;从今年起,对自主创业者,积极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支持;支持返乡务工人员利用荒地、闲置房屋等进行创业。到现在为止已经有10几人创业成功,多以服务行业为主导,创造就业岗位二十几个。

(五)开辟就业输出渠道

乡党委、乡政府始终坚持将向外输出劳动力作为再就业的重要途径,虽然在当前金融危机下,向外输出务工人员是解决就业问题较有效的方法。积极参加各种用工洽谈会,及时跟踪需要用工量大的企业,积极主动地向外输出劳动力。以往是以东部地区为主,现今由于国家政策的倾斜,西部大开发,现今转变为开辟西部地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政府当前措施的局限性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下堡坪乡政府在安置返乡农民工就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总的来说,乡政府的措施具体体现了服务的职能。但是,不难看出这些服务型的措施与政策在效果上只能起到治标不治本的作用。无论是开展技能培训、提供小额低息贷款,还是兴建公共工程或是招商引资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决定了下堡坪乡政府的决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一)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

经融危机的阴云尚未完全消退,国内、国际经济环境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返乡农民工的数目是否会增加,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否会形成仍是一个未知数。当面对数目庞大的返乡农民工时,基层政府的政策往往显得苍白无力,在这种背景下,乡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也就无法满足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需求。

(二)政府政策不具备长远性

在农业产业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而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量农民工则被迫选择了返乡的道路,他们的就业问题成为了基层政府的工作重点,也成为了考量基层政府执政能力的标准之一。在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中,如果不着眼长远,统筹规划,政府将会背上越来越沉重的就业包袱。仔细分析下堡坪乡政府采取的各项措施,就会发现,这些措施往往都是些短暂性的措施,不具备长远性和战略性。比如开办的技能培训,或因为技术人员的缺乏、或因为资金的匮乏而停办。如此,返乡民工在短时间内又会面临失业的困境。

综上所述,下堡坪乡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在成效上是不显著的,最多也只能是好心办了坏事,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下堡坪乡政府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还必须另辟蹊径,充分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寻求一个可持续的长远的发展道路。

四、以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促进返乡务工人员就业

人员返乡,在短时期内又会形成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农业类型已经无法满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诉求和愿望。因此,促进农民增收,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迫在眉睫。而发展绿色旅游观光农业符合这一形式的发展,下堡坪乡发展绿色旅游观光农业具备一定的条件和基础。

(一)下堡坪乡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具备的基础和条件

首先,在我们对下堡坪乡的实地考察中发现,该乡位于夷陵区西北部的山区,平均海拔在850米以上,植被覆盖完好,山脚溪水潺潺,山腰树木葱郁,山顶云雾缭绕,生态环境优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美的自然环境无疑是该乡发展绿色旅游观光农业的一大优势条件。其次,从我们对该乡的作物种植情况的调查中,发现由于位于山区,植被的垂直地域分异显著,因而在农作物的种植上呈现出多样性。下堡坪乡物产丰富,首推茶叶与天麻,其次是玉米、魔芋和高山蔬菜等等。第三,下堡坪乡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能够为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有力的支持。第四,该乡虽然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乡镇,但是近几年来,在上级政府的有力支持下,下堡坪乡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力的改善.公路硬化、房屋改造、河堤治理等项目相继竣工,商业、电力通讯设施也得到了极大的完善与提高。可以说,基础设施的改善为该乡发展旅游观光农业铺平了道路。

基于此,下堡坪乡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具备了一定的可行性条件,而以观光农业的发展来带动该乡返乡农民工的就业也必将成为一种新的模式。

(二)下堡坪乡发展绿色旅游观光农业与安置返乡人员转移就业的关系

在农业产业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既然传统的农业类型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已经趋于饱和甚至剩余的状况,那么,旅游观光农业会在促进返乡人员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安置转移中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

1.各种旅游项目的开发是一个长期的、持久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同时辅之以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样一来,可以解决一部分返乡人员的就业安置问题。

2.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其他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住宿餐饮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加工业等。这些产业类型同样能够满足大批返乡人员的就业要求,返乡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选择不同的、适宜的劳动岗位。

3.在观光农业类型方面,返乡人员可以以家庭为单位来经营旅游项目,比如“农家乐”、“休闲农庄”、“观光采摘园”等等。这样以农业带动旅游业,以旅游业的发展来弥补返乡人员就业难的不足,既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又可以增加返乡人员的就业机会,并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

4.在对观光农业进行规划的时候,可以结合下堡坪乡的实际情况与地方风俗,建设手工艺品制作作坊来吸纳一部分返乡的妇女劳动人口走上就业岗位。并且可以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及其加工制作过程, 让游人观看艺人的精湛造诣或组织游人自己动手参加编造活动, 从中体验自己动手制作的乐趣。

(三)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对促进返乡人员再就业的意义

旅游观光农业作为一种新的农业类型,它集农业和旅游业于一体,带动面广,辐射范围大,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就业需求。返乡人员根据自身实际,结合政府规划,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做到灵活就业。其次,观光农业将改变下堡坪乡的农业产业结构,新的产业将会催生出新的岗位,返乡人员不会再从事单一的种植业、养殖业,而是就业门路、就业领域呈现出多样性的格局。第三,观光农业将会改变返乡人员的就业观念和就业结构,观光农业从规划到实现之后,返乡人员将会重新定位、重新考虑自己的就业去向和就业领域。这将打破以往劳动力大量外流的局面,促进返乡人员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原地安置就业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