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笔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等教育心理学笔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等教育心理学笔记

高等教育心理学笔记范文1

【关键词】认知心理学;初中英语学习;记忆策略

一、前言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J. R. Anderson)、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梅耶(R. E. Mayer)和加涅 (R. M. Gagne) 等人曾将知识分为两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关系的知识,也称为描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包括三种不同水平:符号表征、概念、命题。(1)符号表征是最简单的陈述性知识。所谓符号表征就指代表一定事物的符号。例如学生所学习的英语单词的词形、数学中的数字等,都是符号表征。(2)概念是对一类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是较为复杂的陈述性知识。例如,英语中的语法知识。(3)命题是对事物之间关系的陈述,是最复杂的陈述性知识。命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概括性命题,只表示两个以上的特殊事物之间的关系。另一类命题表示若干事物或性质之间的关系,这类命题叫概括,如“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这里的倍数关系是普遍的关系。

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的知识,也称操作性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可用来进行操作和实践。

策略性知识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程序性知识。它是关于认识活动的方法和技巧的知识。例如,“如何有效记忆?”“如何明确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向?”等等。

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为知识是“对具体事物和普遍原理的回忆,对方法和过程的回忆,或者对一种模式、结构或框架的回忆”,这是从知识所包含的内容的角度说的,属于一种现象描述。

但现在的初中英语教育者可能会特别重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的教学

而忽视策略性知识的教学,导致学习能力差,学习能力低。就英语学习而言,不同于其他的学科,作为语言学科,从学字母的发音开始,到单词的拼读,短语的意义,用法,句型的运用以及语法的规则等,每步都与记忆密切相关。因此,提高初中生在学英语中的记忆能力,是学好英语的首要前提条件。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学习记忆策略的训练,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和运用学习策略,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就从认知策略角度来探讨初中英语学习的记忆策略。

二、认知、识记与复现策略

1、随意识记与有意识记

随意识记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经过努力的识记。这种识记也是有条件的,凡是对人有重大意义的、与人的需要和兴趣密切相关的、给人以强烈情绪反应的或形象生动鲜明的人或事,就容易随意识记在学习中,要尽量地能够运用这些条件,如培养学生对某门学科的兴趣,来加强随意识记。由此可见随意识记多出现于人认知的初期。有意识记是指有目的、有意识的识记。要想记住某一信息,就需要有意识地、用心地去记它,尝试着自己复述一遍,看看自己能否重复出来。

因此,为了符合学生心理,学习起来轻松,初中英语教师应该注重导入,注重将生活中的一切有利于学习的材料和环境运用到教学中去。如教过去进行时那个语法点时,教师走进教室后,立刻问学生”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I came in? ” , 来导入新课。也可以选择和学生的实践应用密切相关的教学材料、培养学生的英语兴趣以及采用灵活适宜的教学方法等。如用“江南style”,来学style, out of style, in style等等。使学生对所认知的东西印象深刻。除了随意识记,也要加强有意识记,规定学生多背诵多复述,从而重要的文章能脱口而出。

2、输入多样化与记忆

曾有心理学家证明,人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的10%,自己听到的20%,自己看到的30%,自己看到和听到的50%,交谈时自己听说的70%。这一结果表明,输入多样化对记忆的影响,初中教师应训练学生充分调动眼、耳、口、脑、手等多重器官,做到边看(书等)、边听(录音)、边跟着读,同时用脑记、用手写,这样多种输入,加深对所学材料的印象。还有一些多重输入记忆法,如看中文写英文、看英文说中文、结合句子记单词、运用单词进行造句练习、同学间抽问等形式。

3、整体记忆与部分记忆

记忆材料篇幅短小时,可以采用征集记忆法:在记忆较长的段落时,可以按一定的逻辑,分成一小段一小段,记完每段后,在整合在一起,两种结合使用,提高记忆能力。

4、记忆遗忘曲线与长久记忆

人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经历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成为人们记忆的内容。例如英文学习中的单词、短语和句子,甚至文章的内容都是通过记忆完成的。从"记"到"忆"是有个过程的,这其中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有很多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注重学习当时的记忆效果,孰不知,要想做好学习的记忆工作,是要下一番工夫的,单纯的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同样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

在信息的处理上,记忆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从信息处理的角度上,英文的第一次学习和背诵只是一个输入编码的过程。人的记忆的能力从生理上讲是十分惊人的,它可以存贮10的15次方比特(byte,字节)的信息,可是每个人的记忆宝库被挖掘的只占10%,还有更多的记忆发挥空间。这是因为,有些人只关注了记忆的当时效果,却忽视了记忆中的更大的问题--即记忆的牢固度问题,那就牵涉到心理学中常说的关于记忆遗忘的规律。

那么,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当新口语句型或单词等语言材料被学生接受并进行一定的操练之后,教师要在后继的课堂教学中经常联系并再现,让学生进行复习操练,提高效率,使之得到巩固和深刻记忆。还要有计划的复习,做到每早复习、每晚复习、每日复习、每周复习、甚至每月复习,或每单元复习。

三、粗加工、细加工策略

初中英语学习的粗加工策略,就是把英语词汇的缩简、编歌诀和语音联想,来记忆语言材料。

细加工策略是一种理解记忆策略,也是一项细致和艺术的工作,使用的好可以功半事倍。做笔记,是英语学习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1)英语教师应要求学生把笔记写在课本上,并且给学生抄笔记的时间,来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2)教师应要求学生应将单词、句子的重音标记好,以及易读错单词标记。(3)教师应要求记下补充的单词及短语,以便以后查阅。记笔记只是完成了做笔记的第一步,课后要及时梳理笔记,增减内容,还应根据笔记组织复习,是只是系统化,以此巩固记忆。

针对情景记忆的情景表现记忆,也是一种细加工策略。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加拿大心理学家图尔文和唐纳森(Tulving&Konaldson,1972)把长时记忆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情景记忆(或情节记忆)(episodic memory),另一种是语义记忆(semantic memory)。情景记忆即以时间和空间为坐标对个人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情景)的记忆。情景记忆接收和储存关于个人的特定时间的情景或事件以及这些事件的时间―空间联系的信息,这类信息的记忆效果一般较好,是因为它跟特定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心境等线索相联系。因而在初中英语学习中,例如记忆某一话题的有用表达方式时可以将它们放到特定的场景中进行记忆。教师要做的就是帮助提供这样的场景,而不是灌输这些表达方式。

总结:通过以上的探讨,我们把以上各种记忆策略科要归纳为以下要点:背诵是记忆的根本;重复是记忆的窍门;理解是记忆的基础;联想是记忆的捷径;讨论是记忆的伙伴;趣味是记忆的媒介;应用是记忆的动力;简化是记忆的助手;笔记是记忆的仓库。只要合理地使用这些策略,必将提高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效果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高等教育心理学[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8.

高等教育心理学笔记范文2

大数据作为IT产业的一次颠覆性革命,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要求高校教师具有更高的教学素质和信息素养。尤其对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新教师而言,他们教学素质的培养以及职业的发展对教学质量有着重大的影响。

一、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实施新教师教学素质的培养的依据

目前,我国正处在大学教育的扩张阶段,很多高校年轻教师的比例很大。尤其是像我们这类应用技术型大学,除了保留办学初期母体学校的老师外,大部分都是近些年招聘的各大“211”和“985”高校毕业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而对于当前信息海量的大数据时代,这些刚毕业的新教师在从学生向教师的角色转变的关键阶段,却常常遭遇很多的问题,如众多大学生在线学习时将会产生海量的数据,新教师如何分析和处理这些数据;再如,MOOC、微课、翻转课堂这些新时代授课模式,新教师如何应更快地适应并接受这些授课方式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新教师的工作及成长,所以说,青年教师的教学素质对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教学质量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且正左右着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办学水平,也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未来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对应用技术型大学教师教学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一)精心策划职前培训课程体系,确保培训效果

目前各高校岗前培训模式固定,只是从理论上解决新教师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概论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知识能力,却不能从实践上解决新教师的教学能力问题。而我校现在对于新教师的培训就已经逐步形成规范,每年新教师入职前除了岗前培训课程之外,都会由教师与发展中心举办新教师入职培训,由学校领导及书记介绍学校的发展历程和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以及教师师德规范等。对于新教师教学素质的培养有深远的影响。

(二)抓实教师的“传帮带”,并认真抓好年轻教师的第一课

学校应安排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鼓励新教师向从事教学工作多年的老教师们多请教,虚心学习。年轻教师还应该常常带着问题去请教有经验的教师,并且利用课余时间到经验丰富教师的课堂上去听课,做好笔记。认真学习这些教师怎样导入课,怎么衔接课,怎样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怎样活跃课堂气氛等。回来之后反复斟酌和思考,精心备课。有必要把课堂上的关键用语写出来,真正做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措辞严谨。然后再由有经验的老教师指导并进行详细的修改。在维护年轻教师的自尊心的同时,对年轻教师初上讲台出现的问题要有足够的耐心,让他们有改正和提高的过程。

(三)新教师的培养施行创新实践――坚持教学研讨活动

对于新教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我们学校数学教研室一直坚持两周开设一次教学研讨活动,研讨主要采取由新教师分章节、分内容主讲,大家集体讨论,并以有经验的教师点评和示范讲演的方式开展,目前侧重讨论数学教研室主讲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课程的教学问题,研究各章节内容衔接法,教学重点、难点突破法等教学方法。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完成了《高等数学》上册研讨与试讲,对线性代数进行了一章的研讨与试讲,在以后的研讨会上,我们还计划应课时、课程要求增加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建模等课程的研讨,并不断丰富研讨形式和内容,以适应教学要求。力求通过教学研讨帮助新教师全面了解本学科知识结构,掌握教学大纲、教材编写体系、课堂如何组织教学等,从而完成新教师到基本合格教师的迅速过渡,使他们的理论教法与实际教学有效接轨。

(四)大数据时代下,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技术,提升个人素养

对于正处于成长和发展阶段的青年新教师而言,更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进行不断学习,钻研业务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具备提升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在课余时间,更应多学习一些与数学相关的软件,比如Matlab、Excel、mathmatic等数学软件,丰富自身的教学素质,提升新教师的教学能力。

高等教育心理学笔记范文3

[摘要]在民办高校中,学风建设一直是工作的重点,良好的学风会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民办高校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总结民办高校学生存在的学习心理障碍类型,分析存在心理障碍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对策,即引导学生做好各阶段有关职业的生涯规划,分析现实社会的就业压力和人才需求状况,加强大学生学习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学习策略指导。

[

关键词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对策

[作者简介]刘颖春(1984-),女,江苏宿迁人,宿迁学院基础部团总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宿迁22 38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苏北地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立项课题“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教育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BXLKTYJ1300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19-0067-04

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新兴产业,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民办高校在人才的培养目标方面有一些共同特征,即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包括各种专业的人才、专门的人才和实用型职业人才,并将他们培养成复合型、立体型的“社会职业人”。其创立让高等教育更大范围地实现了普及化、全民化。但是,民办高校总体仍处于办学的初始阶段,生源质量、收费机制、社会认同等方面与公办高校存在很多差异。在这种背景下,加强学风建设仍是民办高校工作的重点,对民办高校学生学习心理障碍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习障碍

LD (learning disabilities)是西方欧洲国家惯用的省略术语。至今,可查阅到的有关学习障碍的术语和定义已经超过90种。196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科克提出的学习障碍概念是国际学术界最早的界定,他认为学习障碍是儿童的发育障碍,主要体现在语言、阅读、说话和社会交往的技能等方面,并不包括听觉障碍、视觉障碍和智力障碍。长久以来,我国教育工作者很少探讨LD的界定,他们大多是以“学业不良”“差生”“双差生”“后进生”等名义对LD进行相关研究的。“学习障碍”“学习困难”“学”等词语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其中,“学习障碍”的出现频率最高。但是,这几个概念一直被混淆使用,一些研究者时常把“学习障碍”界定为“差生”“学习成绩低下”。如他们认为LD儿是指那些智商虽然正常,但主要科目的学习成绩不合格或低于平均成绩的一个标准差以上的儿童,或者是那些由于学习成绩差而被留级以及被教师们评定是学习能力较差的儿童。本文研究的大学生学习障碍指学习困难生的心理障碍。

二、研究方法

(一)对象

研究对象为宿迁学院、南师大泰州学院、中北学院三所民办高校大一、大二、大三学生,见表1。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方式,自动删除无效问卷,最终提交成功问卷880份。

(二)研究工具

主要采用访谈与问卷法。在前期访谈及已有研究的经验基础上编制涉及学习目标、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情绪等维度调查问卷。项目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问卷题项进行因子分析,剩余60个题项,组成调查问卷。信度分析,进行信度检验时采用个别项目信度,潜在变量的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CR)和Cronbach a系数,分析结果表明,测量问卷的组合信度为0.88,这说明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效度分析,计算5个分类表和总量表项目总分的相关,5个总量表与分类表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2,0.852,0.826,0.867和0.805,这表明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三、结果

(一)不同年级在学习目标、动机、态度、兴趣、情绪方面的差异

从表2的目标、动机、态度和情绪4个分量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三个年级组学生的得分差异十分显著。一年级的学生各维度的水平都相对较高,而高年级却并未显示出其年级优势。

(二)学习各维度的性别差异

从表3可以看出,男女生在学习态度和动机分量表上的差异水平极其显著。与男生相比,女生的学习动机水平更高,学习态度更积极主动,女生学习水平整体高于男生。

(三)文科大学生与理科大学生学习各维度的差异

从69页表4可以看到,文科生,理科生和工科生在态度、动机、兴趣3个量表的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文科生的得分明显高于理科、工科大学生。

四、结果分析

(一)分析学习各维度的年级差异

各年级的测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学习各维度水平会随年级的增高而呈总体下降的趋势。一年级学生学习各维度指标要高于大二、大三学生,大三学生各维度指标在总体上略低于其他年级。国内有关学者关于学生的学习策略的研究结果与这个结论较为一致。大一学生进入大学时间不长,还没有完全适应从中学生到大学生角色的转变,在高中时候形成的高压式的学习习惯仍然存在,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使自己在考试中获得满意成绩。高年级的学生已经从高考的重压下解脱出来,学习压力变小,所以学习的各维度指标变低。

(二)分析学习各维度的性别差异

结果表示,在态度、动机、目标和情绪4个分量表上,男女大学生的差异非常显著,男生的得分明显低于女生。女生比男生在学习中,自控力更强,更努力和细心,态度更为端正,目标更为明确。在现实社会的职业选择中存在性别歧视,这使女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压力。女生学习的重要动机和目标是能够获得社会的认可,能够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并能够在未来获得满意的工作。男生更为理性,学习如果有兴趣支撑,则会更主动。在兴趣分量表上,男女生差异不大。

(三)分析学习各维度的文理科差异

结果显示,文科大学生在态度、动机、目标、情绪、兴趣5个分量表的分数明显高于理工科大学生。文科生中女生相相较多,学习较为用功、踏实,而理工科因为专业课程难度较大,考试容易出现低分、挂科的情况,很多学生会出现畏难、厌学等情绪,进而不愿意学习、逃避学习,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现象。文科大学生考试相对容易,但就业范围较理工科类学生而言相对狭窄,因而文科生更注重增加自己其他知识的学习,尽量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综合能力。所以,会出现几个分量表分数相对较高的情况。

五、学习心理障碍类型及产生原因

根据一系列调查数据和访谈,笔者总结出民办高校大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学习心理障碍的几种类型。

(一)缺乏学习动力

调查结果显示,对目前所学东西很感兴趣的学生占13.75%,选择对自己专业态度感觉一般、没什么特别感受的占60.11%,觉得自己学习充满动力的仅占16.93%。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对自己专业没有兴趣,因而学习动力不足,需要更多的外界督促和教师的严格管理。学习动力不足,往往表现为对学习提不起劲头,上课自由散漫,不认真听讲,对教师布置的作业和任务拖拉或者不完成,甚至有厌学、弃学的消极情绪,不能坚持学习,缺乏具有社会意义和深刻的个体意义的远景性学习动力。

(二)缺少学习目标和规划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的占48.30%.选择现在很茫然、不知道该如何努力的占56.02%,选择制定了学习计划并在认真执行的仅占18.52%。由此可见,部分学生没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或者目标不明确,大部分时间在混日子。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只是为了博得家长、教师或他人的赞扬。一些大学生认为既然已经考上了大学,就大功告成了,缺少抱负和期望,坐等毕业;一些人习惯了由教师带着、盯着、赶着学习,对大学学习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随波逐流。

(三)缺乏自主学习意识

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在空闲的时间里学习的学生占29.43%,选择上网的占31.36%;选择自己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的占23.75%;选择能按时完成作业,但不会主动学习的占48.64%;选择经常去图书馆学习的占36.14%。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够,仍需要有外界监督和督促。

(四)缺乏学习方法策略

调查结果显示,选择认为自己学习效率高的仅占11.25%,选择认为自己学习能力一般的占51.59%。民办高校的学生,高考失利并不是因为他们智商、能力上比一本、二本的公办学校学生差,而是因为他们不会主动地寻找适合自己的灵活变通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因而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导致民办高校大学生出现学习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界的因素,也有内在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家庭条件较好,无就业压力。民办高校的学费比公办院校高出两倍,因而民办高校中很多学生家庭条件较好。优越的家庭环境让学生没有危机感和责任感,毕业后要么子承父业做生意,要么家里通过良好的人脉关系安排好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学生来上大学就是混张文凭,因而学习态度不端正,形成种种学习障碍。二是高中基础不好,到大学后仍自暴自弃。民办高校的学生或是高考失利,或是在高中时成绩就不好,到了大学后,对自己的定位仍然是差生,或觉得自己没有前途,因而自暴自弃,不想用心学习。三是上进心较弱,耐挫性强。民办高校大学生,因为高中成绩属中下游,对自己期望值不高,并且有些同学经常被教师教育谈话,因而,他们中有部分学生上进心较弱,习惯了自己的平凡和普通。面对考试成绩不理想,他们已经习以为常,没有太多的压力和触动,也不会主动去改变成绩不好的现状。四是家庭、社会、学校因素的影响。家庭教育作为直接影响学生的一个因素,在学生的学习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单亲家庭和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家庭都会影响学生的性格和发展。还有一些家长秉承读书无用的理念,对孩子的要求是能毕业就行,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同时,社会多元化严重影响学生对成功的评判,加之就业越来越难,让很多学生迷茫,学习没有激情。学校的教育方法、教学模式,对学生思想的引导,也可能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让学生产生厌学等不良情绪。

六、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应对策略

(一)引导学生做好各阶段的有关职业的生涯规划

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通过自我认知,依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特长,结合社会与市场环境,对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和所想达到的职业目标而做的方向性方案。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如缺少学习目标、缺少学习规划等,帮助学生解决好其职业生涯中的“四定”,即定心、定位、定向、定点,使学生在平稳、正常的心态中,把握好职业定位,并尽早确定职业目标,选择好职业的发展地域范围,同时按照自己的理想与目标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努力。

(二)分析现实社会的就业压力和人才需求状况

很多学生学习没有动力,缺乏学习主动性,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身上的责任感不强,不知道目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对人才竞争的危机感准备不足;有一部学生因为家庭条件优越,以为父母可以为自己毕业后包办工作和出路,不需要担心;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彻底失望消沉,不知道如何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自暴自弃。

针对这种情况,必须教育学生,现代社会人才济济,而且职位招聘越来越公正透明,找工作时个人没有真才实学是不行的。对于民办高校的学生来说,培养自己的应用能力,有一技之长,仍然是可以找到好工作、有好的前途和未来的。

(三)加强大学生学习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和提高,开设心理学必修课和开设学习心理方面的专题讲座。从正面向学生教授学习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方面的科学知识,增强大学生健康心理素质,提高学习心理的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学校心理咨询辅导的科学性并加大力度,教会大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应对挫折的策略以及心理调适技巧。

(四)加强学生学习策略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针对民办高校部分学生学习计划性、自主性、独立性差以及不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的情况,民办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策略、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开展切实有效的学习策略指导。

首先,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让学生对专业产生认同感和兴趣。其次,让学生认识到高校的学习是自主的,学习内容是丰富且具有专业性的,学习方法是多样的,学习目的是具有探索性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制订合理、可行的学习目标与计划。再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笔记记录与整理、制订学习计划、资料查找与利用、提高记忆效果等具体的学习方法指导。

[

参考文献]

[1]高玉敏,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成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2).

[2]李伟兰.论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基本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5).

[3]刘风华,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成因初探[J].潍坊学院学报,2008(1).

[4]聂霞,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教育对策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5]时斌.大学生心理障碍产生原因及其对策研究[Jl.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6).

[6]孙维武.大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处理[J].科教导刊:上,2011(9).

[7]谭顶良.高等教育心理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

[8]王春梅,辛宏伟.学困生的学习心理障碍与教育对策[J].教育探索,2003(4).

高等教育心理学笔记范文4

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效率呢?限制课堂效率的因素有三:一是学生,二是教师,三是课堂氛围。三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任何一方出现问题,势必会导致课堂效率下降。下面笔者就这三者对地理课堂效率的影响,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学生对课堂效率的影响

怎样使学生达到教学要求,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1.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走向成功的基石

培养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一要有一本地图册在手。在课堂上教师随时有可能说出一个学生陌生的地理事物。比如,讲到法国罗纳河的断层发育特点时,学生就可以拿出手中的地图册找到并看河流是平直的一侧有河流、一侧没河流。二要善于记录地理知识点,比较零碎的知识点繁多,养成整理笔记的习惯。三要勤于练习、巩固,在做题中重拾遗漏、遗忘的知识点,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2.学习方法的选择是走向成功的关键

选择一个有效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关键。在此,提出几个学习方法。

(1)识记法:当堂需要掌握的知识,当堂记住。

(2)穿线法:对于课堂上零碎的知识需要贯穿起来,便于掌握。对于学生易混淆的几个概念,如果给出一条线,那么学生至少知道大小关系了。如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

(3)参与讨论法:有些知识只有学生参与了讨论并且讨论得越激烈,印象就越深。如讲到必修二第二章《城市和城市化》的问题探究时,学生讨论得特别激烈,并且用上了课堂上所讲的城市功能区布局原则、城市等级划分等理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3.端正的学习态度是走向成功的保证

所谓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学习及其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学习态度由认识、情感和行为意向三种心理成分构成。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学习,是维持课堂纪律和活跃氛围的关键,也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因而,端正学习态度才能有效学习。

二、教师对课堂效率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教师的语言艺术也是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关键。

1.教师的组织作用是把握课堂的关键

教学过程的定向发展有赖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和主导作用的发挥,通过引导和激励,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自我组织能力。

2.教师的引导作用是课堂升温的火种

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定程度上表现在“引导”上。教师的根本职责在于“引路”,而不是代替学生或背着学生“走路”。

3.教师的语言艺术是一种美的享受

教师切忌用平淡不变的语气给学生讲课,得讲究课堂的语言艺术,因为它能够渲染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发挥其组织者的引导作用,运用其语言艺术,时刻关注自己的言行并加以完善,那么课堂效率就会得到有效提高。

三、课堂氛围对课堂效率的影响

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营造地理课堂氛围呢?如教师在讲《环境与发展》一课时,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发一张A3纸张,纸张代表财富,把纸张剪裁成不同的形状代表不同的财富值,但剪裁的工具每组各不同,如想用自己没有的工具,必须向其他组购买,最后看哪组剩的财富值最多。一堂课下来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兴趣。

综上所述,高效的课堂与学生、教师、课堂氛围是密不可分的。要想达到这一完美效果是众多教育者一直思考的问题。这也是困扰笔者教学的一个难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完善教学。

参考文献

[1] 王道俊.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高等教育心理学笔记范文5

论文摘要:多媒体教学在高校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了南京邮电大学不同课程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实际状况及存在的弊端,提出应在认清多媒体教学的作用、优点和相应缺陷的基础上,立足于学生认知规律,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和要求采用不同形式或不同比例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以达到科学高效的教学效果。

我们现在所说的多媒体教学是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这样一种具有交互性、集成性、可控性等特点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的两个著名心理实验表明,人类各种感官配合思维都具有吸收知识的功能,其中视听并用的学习效果最高。多媒体教学通过声光形色音等多种信息作用于学生,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而且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其效果远远大于传统教学。鉴于多媒体教学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与教学效率的提升,教育部教高[2001]4号文件明确要求:“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所开设的必修课,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应达到30%以上,其他高等学校应达到15%以上。”并以此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之一。

近年来,各高校对多媒体教室建设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学平台,从而促进了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然而在多年的多媒体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函待解决,多媒体教学是否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究竟是为了获得最佳教学效果采取的辅助手段还是高校教育的追求目标?有了多媒体这个强大工具,是否还需要再重视教师的基本功培养?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本课题组通过对南京邮电大学多媒体教学情况的调查,为广大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充分、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提供参考。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南京邮电大学多媒体教学改革项目问卷调查”的研究主要针对的是南京邮电大学2008~2009年第二学期全程采用多媒体方式授课的部分课程。课题组首先对该校经济与管理学院的电子商务专业、外国语学院的英语专业、理学院的应用物理学专业、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的通信工程专业和计算机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共5个教学单位的近1 000名本科学生进行了“多媒体授课教学效果”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40份,实际回收问卷912份(回收率为97. 02% ),有效问卷803份(有效率为88. 05% )。同时向教师发放“多媒体教学情况调查”的调查问卷290份,回收290份,其中有效问卷237份,有效率为$1 .72 %。

二、调查内容及问卷设计

本研究主要采用Parasuraman , Zeithaml和Ber-ry于1988年修改后的SERVQUAL评价模型5个服务质量属性,即有形性、反应性、可靠性、保证性、关怀性等5个指标及其22个评价项目,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调查,结合高等教育的特征,获得符合学生要求的教学质量属性项目。

考虑到在SERVQUAL模型量表中使用反向问句会使问卷填写者产生混淆,本次问卷中所有项目皆采用正向问句。为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该校多媒体教学的状况,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主要涉及到了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的兴趣、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效果比较、多媒体教学的适应性、笔记情况、听觉效果、视觉效果、多媒体教学的总体效果等7个方面的问题。每部分都采用5个属性的问项,题目都采用李克特5点尺度量表,其中1代表“非常不同意”,2代表“不同意”,3代表“一般”,4代表“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

对教师的问卷调查涉及到教师对多媒体教学应用的认识、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情况、教师对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选择比较、教师认为影响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因素、教师在多媒体教学方面的努力方向等5大方面21个小项的内容。每部分也都采用5个属性的问项,题目也都采用李克特5点尺度量表。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1.学生对本校多媒体教学的评价

通过调查发现,50%及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对教师所采用的多媒体授课方式“非常感兴趣或比较感兴趣”的课程有107门,占总课程数79. 26%,另有11门课程各有30%及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太感兴趣”,占总课程数的8. 15%。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多媒体授课方式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但是仍有部分课程的多媒体授课方式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50%及以上的学生认为采用多媒体教学“更加形象生动、有助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或“比较形象生动、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一定的帮助”的课程有101门,占总课程数的74. 81 % 0 20%以上的学生认为有13门课程“与传统教学相差无几,甚至不如传统教学”,占总课程数的9. 63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部分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只是把教材内容电子化,没有发挥多媒体授课的优势。

在对多媒体教学的适应性方面,50%及以上的学生认为可以“很快适应或者逐渐适应”的多媒体课程有87门,占总课程数的64 . 44 % 0 2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很难适应”的课程有5门,占总课程数的3. 70%。这表明目前多媒体课程在设计上还有很大改进和提高的空间,尤其是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要针对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以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从笔记情况看,50%及以上的学生感觉到能“做全部笔记或大部分笔记”的课程有41门,占总课程数的30. 37 % a 30%及以上的学生感觉到“能做很少笔记”的课程有49门,占总课程数的36. 30%。这表明在现有的多媒体授课中,学生的笔记情况不太理想。其原因如下:首先,课程节奏过快。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的环节,屏幕上闪现的教学内容过快过多,转瞬即逝,致使学生来不及记笔记、来不及思考;其次,多媒体课件中的信息容量过大。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给予的内容太多,教师埋头操作计算机,演示课件,无暇顾及学生的反应,难以形成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最后,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在课堂上记不记笔记没有关系,课后可以拷贝课件。这样一来,学生无法在课堂上标注重点,也基本不会与老师的授课同步思考,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多媒体授课的视觉效果方面,50%及以上的学生感觉到在屏幕上显示的图文“清楚或较清楚”的课程有91门,占总课程数的67. 41 %。30%及以上的学生感觉到图文“看不清楚”的课程有13门,占总课程数的9. 63%。这可能是由于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没有合理地选择字体或图片大小,没有选择颜色对比鲜明的配色方案,或者是多媒体教室中投影仪的亮度、色彩未定期校准。教育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由此可见,增加视觉上的信息量并提高多媒体授课视觉效果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方法。

在听觉效果方面,50%及以上的学生感觉到声音能够听得“清楚或很清楚”的课程有95门,占总课程数的70. 37 % a 20%及以上的学生感觉到声音“听不清楚”的课程有7门,占总课程数的5. 19%。这说明虽然学生感觉到绝大多数课程的听觉效果很好,但仍有少数学生感觉部分课程的听觉效果欠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教室音响设备故障、教室过大、同时间上课人数过多、课堂纪律不好等。

就多媒体教学的总体效果而言,共有89门采用多媒体授课的课程得到了50%及以上学生的“总体效果很好或较好”的评价,占总课程数的65 . 93 % 0 20%以上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总体效果“很差”的有7门,占总课程数的5. 19%。总体来说,本次调查结果比较直观地反映了全校多媒体教学的总体情况。

2.教师对本校多媒体教学的评价

表1给出了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认同情况。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78. 90%的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课件应当用于“部分必要的课程”。这再次证明多媒体教学不是必须的,它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和一定的适用范围。只有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用好多媒体的关键是依据教学设计原理、思想和方法,根据各个学科的本质、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时机和学生的特点,恰当地选择和有效地应用多媒体教学,表2是对教师的多媒体教学使用情况的调查。

通过表2可以看出调查对象中一直或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师比例达到88. 61 %,虽然这个比例相比其他高校的多媒体授课比例有些偏低,但这也表明该校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授课时更加理性。除此之外,超过85%的教师不但适应多媒体教学,认为多媒体教学比较或非常重要,而且相信使用多媒体授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或听课效率。这充分表明绝大部分参与问卷调查的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持积极肯定态度。

从调查结果看,超过80%的调查对象预测今后多媒体教学的地位会越来越高甚至会逐渐取代传统教学,而且超过80%的人认为学生更欢迎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师选择多媒体教学的主要因素包括:运用计算机操作可以节省时间(66.21%),符合主流教学观念(27. 49%)以及为了展示更多的信息量( 6. 3% )。大多数调查对象关注的多媒体授课的优点主要有: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使课堂知识容量大;图像形象、直观,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形象的内容,便于理解掌握;丰富了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信息;便于系统地进行一些专题复习。至于缺点,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目前多媒体教学节奏过快,致使许多学生来不及思考、记笔记;课堂上讲授的教学内容超过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不思考,盲目下载他人的课件直接使用;一些教师只依靠多媒体演示预定的程序,既无重点,也无板书,师生双方的互动性大大减少。

目前该校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主要集中在课件制作、教学过程、师生交流和学生适应这4个方面。首先,在课件形式方面,40%以上的教师不经常关注字体大小、背景及颜色的设置,同时还有个别教师会在课件中插入无关或花哨的图片,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在课件内容方面,30%左右的教师倾向于照搬书本内容,信息含量过大,12%的教师所教内容未按认知程度逐步深化,巧%的教师未在课件中明确提出每单元的学习目标或重点,6%的教师全盘采用高等教学网上所提供的下载课件而缺乏教师个人特色;在课件展示方面,超过40%的教师仍然非常依赖多媒体,甚至有一部分教师一旦设备故障就无法进行教学。其次在教学过程中,60%的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时以展示为主,缺乏详尽阐述;在师生交流方面, 40%的教师在操作设备时无暇顾及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最后,在学生适应方面,50%的教师认为学生会因为展示时间过快未理解内容又来不及记笔记而产生焦躁心理;30%的教师认为学生长时间观看课件会昏昏欲睡或注意力分散。

问卷的最后设计了开放式的问题,即“多媒体教学下一步应该努力的方向”。有37位教师认为自身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有限,要进行培训;有25位教师希望学校能够制定统一的PPT标准,组织教师对一些课程的多媒体课件进行集体编写和制作,对优秀课件进行奖励;43位教师表示会将两种教学方式结合,扬长避短;35位教师认为应更多使用多媒体教学,做出精品,师生受益,要讲求实效,不可搞成电影类节目偏离教学目的;另外还有26位教师认为外语、数学、哲学等课程不太适合采用多媒体教学。

四、改进措施

1.明确多媒体教学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我们追求的是教学的最优化,而不是纯粹的教学机械化或电子化,所以,多媒体教学作为手段是为“教育”这个最终目的服务的。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把握使用的“度”,结合教学基本功,使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明确多媒体教学并不能取代其他教学手段

各种教学媒体之间是一种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的关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固然有其他常规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在许多场合也不是最优的。比如,多媒体课件虽然可以容纳很大的信息量,能够将一些需要重点记忆、理解的内容通过屏幕进行形象化显示,但是由于每一屏幕显示的内容有限,对于讲授一些需要体现层次感、系统性的内容不利。采用提纲驻留式板书可以在某一部分内容的讲授过程中,将其重点、难点利用板书进行驻留,科学地展示知识点的形成过程,在教学中起到提纲掣领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思维方式。

3.规避由多媒体教学自身特点带来的负面影响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与学之间是知识、感情的交流。现代多媒体教学以其图文并茂的方式降低了教师阐述知识点的难度,但同时也减少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所以教师要正视对多媒体平台可能形成的依赖性,避免被多媒体课件所左右。

4.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

在课件设计制作中,要从教育心理学和人机工程学的角度,注意学生的内心活动过程,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认知规律。不仅关注“技术”本身(对字体、界面、色彩、动画、音响等的处理、链接),而且注意研究“教育教学”,注意课件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考虑学生的认知心理。

5.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和要求采用不同形式或不同比例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教师必须因课程和教学内容而异。应该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在课件中将各种表现形式与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适当的时机选择最为适当的媒体形式加以介人。

在数学等基础类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放弃先进技术手段,沿用板书的教学方式进行公式推导;在语言类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插人动画或视频片段;在程序设计或系统开发类课程中,我们可以适当引人直接在操作界面上讲授的方式,等等。只有根据课程的不同要求,结合各种媒体的不同特点,扬长避短,才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

五、结论

高等教育心理学笔记范文6

关键词: 公共心理学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和手段 考核方式

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是我国心理学教学中涉及面最广、影响面最大的一个教学领域,也是心理学服务于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1](14-17,13)作为高师院校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公共心理学担负着三重任务:一是向学生传授教育教学所需要的心理学知识,为他们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二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从教技能,使他们能用所学的心理学理论去分析和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不仅自身具有健康的心理,而且能对未来的教育对象――中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与教育。这三方面任务完成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师范生的质量。作为一名师范生,一名未来的教师,如果只对所教专业具有较高的水平,那么,仅仅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而掌握了心理学等教育类课程的有关理论,则有助于解决怎样教和如何教得更好的问题,所以说,心理学等教育类课程的开设与学习对师范生师范素质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990年,国家教委师范司对一些地区的高师进行调查,学生对公共心理学课的意见归纳起来主要是两点:一是学习无趣,二是学后无用。[2](121-126)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不尽如人意,急需改革,这已是心理学理论工作者和教学工作者的广泛共识。因此,如何改革高师公共心理学的教学,提高培养质量,使其更好地为培养合格师范生服务,已成为高师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就高师公共心理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和改革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现行公共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教学内容单调、枯燥,理论联系实际不够,针对性不强。

教材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编写的具体教学内容,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获得扎实知识的重要源泉。教材编写是否科学,教材内容是否具有最优结构,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

就公共心理学教学内容看,我国现行的绝大部分公共心理学教材属于普通心理学的性质,它们大多以普通心理学知识为基础,适当讲授教育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知识。这类教材体系虽然力求紧密联系教育实际,突出师范性,但由于没有把各心理学科的内容有机地组合成整体结构,使知识融会贯通,因而许多内容使人感到生硬、牵强,且多有重复,实际上削弱了师范性,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现行公共心理学教材知识的陈旧和公共心理学课教师知识结构的老化现象,也已成为制约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的瓶颈。教师讲授的绝大部分时间花在介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基础知识上,几十年不变的教学内容脱离教育实际,基本上没有反映心理学研究的新成果。例如,“心理的实质”、“心理的生理基础”等内容,占的篇幅较多,而学生学了以后用处不大。虽然大多数教师都注意了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的联系,但一般停留于“大教育教学”的范畴,真正针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的不多,而且,联系师范生未来教育对象的实际不够,特别是联系师范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实际更为少见。这一方面是由于一些教师认为学生没有心理学知识基础,惟恐学生难以弄懂新的理论;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心理学工作者对中小学教育实际缺乏了解,难以把与中小学生学习和教育密切相关的知识反映到教材中。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直接参与才能对其本质有较深的认识和理解。但绝大多数心理学教师对目前中小学情况缺乏了解和认识,造成知识结构上的缺陷,因而使某些教师讲课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不生动,在指导学生把心理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时候,显得力不从心。由于普通心理学知识与教育教学实践有相当的距离,学生对公共心理学课很快就失去了兴趣,学生只是迫于考试,才去应付上课,公共“必修课”就成为公共“逼修课”。[3](58-61)

在学的绝大多数学生,今后都不会从事心理学的科研,他们学习这门课的目的,是找到能解决他们自身面临的身心问题的答案。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所导致的心理压力、心理困惑和心理冲突,是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增强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是学生之所需。学生很想通过学习心理学解决自己及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如人际交往、学习指导、心理适应、情绪处理等问题。而现行的公共心理学教材虽然介绍许多心理学内容,但并没有突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缺乏对学生自身心理素质的提高及对其未来从事教育工作所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教育的知识的指导,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补充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学生所需,更是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学校还刚刚起步,所以公共心理学课在很大程度上应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另外,师范生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素质如何,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还影响到下一代人的心理健康及心理素质。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陈旧。

目前,公共心理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讲授法为主。一些教师仍然习惯于在课堂上按照“一概念、二过程、三分类、四因素、五培养”的固定模式,空讲理论,使心理学变成“解释现象之学”。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同时也是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缺乏的因素。这是因为:第一,部分普通心理学知识比较陈旧,有些内容即使教师不讲,学生也能够领会,所以教师用讲授法教学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学的热情;第二,运用讲授法教学时,教师居主导地位,师生间和同学间缺乏有效的情绪、情感和思想沟通,学生学习心理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第三,有些教师受自身知识、技能和能力等因素的限制,无法将心理学最新和最有用的知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这样的课堂教学讲得被动、学生学得消极,课堂上学生不能将概念原理消化吸收,融会贯通,考试时死记硬背,过关了事,严重影响了公共心理学课的教学效果。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在课时少、内容多、班级大等条件下,可以在短时间内向大多学生传授大量的系统知识。但是该方法缺乏信息反馈,不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不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于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丰富他们对职业角色的认知和体验,使心理学难以致用成为不争的事实。

尽管实验方法在心理学学习中起着难于估计的作用,但实验演示在公共心理学教学中却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和应有的地位,没有被纳入教学过程中。实验之于心理学教学完全是可有可无的或者说是几乎被抛弃遗忘的。在这方面,许多学校固然由于经费的局限而缺乏必要的硬件设施,但公共心理学教学若不能形成一套自己的实验内容和方法体系,即便配置了一起设备,也不可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验方法的被忽视,使学生虽然学了心理学知识,却难以形成教育科研的能力。

可以说,相当数量的公共心理学在教学手段上过于简陋和落后,甚至“一本讲稿,一支粉笔,一张嘴”就包揽了全部的教学。由于公共心理学教学缺少必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导致该课程在教学中难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不利于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共心理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当前,国内计算机多媒体进入教育和教学领域,计算机多媒体进入课堂已成为必然趋势。公共心理学的教学手段的改革也要适应这一社会发展趋势。单调的方法和陈旧的手段使心理学教学完全停留在现象的描述上,这门学科的科学性被大大地削弱了。

(三)考核方式单调、欠公正。

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评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调动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过去的公共心理学课注重对知识的考查,忽视对能力的考核。学生只要背好笔记上的内容,就可以应付考试,甚至取得较高的成绩。而且考核也大多是期末算总账,一卷定终身。这样的考核,学生只要考前突击一下,背上几天,就可顺利过关。可是,考完不久,所背的东西几乎全部忘掉。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认为,高师公共心理学要完成其所担负的任务,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就必须进行改革。

二、公共心理学教学的改革思路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1.突出师范性

公共心理学是培养师范生未来从事教师职业应具有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的一门课程,不能把普通心理学为主的理论作为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全部内容,而应是一门突出师范性特点的综合性课程。教材内容应密切联系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和教师职业活动的需要,以及教育对象的需要。师范生将来要参加中小学教育实践活动,如何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利用和遵循心理学规律,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是安排公共心理学教材内容体系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以师范生未来中小学教育实践活动为中心来设置心理学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联系教育实际的效果,培养学生正确的心理学观点,锻炼和发展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缩短教育适应期打下理论基础。心理学教学应广泛收集国内外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资料,努力发掘对中小学教育实践有普遍意义的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心理学的思考。一方面,这些内容恰恰是教材中所缺乏的;另一方面,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因此教学内容的理论联系实际应该是当前最新的理论(如多元智能、情绪智力等)与当前的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如愉快教育、成功教育等)相结合。这些都将直接和教师的职业联系起来,和高师生自身的心理发展联系起来,从而体现鲜明的师范性特点。

2.突出应用性

学习任何一门课程,最终目的都在于将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实践,这就要求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必须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即对中小学教育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反映在教材内容上,就是要删除、精简普通心理学中诸如“心理的生理机制”等理论性过强而又对中小学教育实践指导意义不大的内容,增加中小学教育实践中迫切需要的知识,如学习理论、教师心理、学生心理等内容,力求理论的阐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践运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使心理学涉及的原理、规律都能实现具体化,即落实到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怎样应用的问题上去。教材内容涉及到应用心理学理论于教育实践时,应尽可能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以力求解决师范生毕业工作后经常反映出的问题:虽然学过心理学,但面对具体的教育或教学问题,却是茫然不知所措。因此,教材中要尽可能提供一些可操作的技能,如心理测量和诊断,自信心训练,归因训练等。

此外,现在许多年轻的心理学教师大多是高校毕业后直接在高校任教,对普通中小学教育实践了解不多,对当代学生的需要、兴趣、个性特点不熟悉,使得课堂教学内容苍白无力。因此,年轻心理学教师应经常深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作系统的、深入的调查和分析,了解新一代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规律,丰富自己课堂教学实际内容,为进一步突出师范特点奠定基础。

由于相当多的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因此,在公共心理学教学内容中较系统地介绍一些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的知识也是非常必要的。

3.突出时代性

在课内课外学习内容中为学生介绍各章相关领域研究的最新动态,既可以使学生看到课内学习的基本知识与学科前沿存在的联系和距离感,激发他们求新求异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减缓所学知识的老化进程,也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优化思维方式。

教师可通过列出阅读书目,推荐最新的研究成果,创造课外实验的条件,带领学生参观访问等非正式课堂的隐性的教、间接的教来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有了理想的教学内容,还需要教师通过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传授。尽管讲授法传授知识的效率高,但实践证明,单一的讲授法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有多种教学方法的配合。

教师讲授要避免满堂灌,实行启发式教学。变学生单纯接受者的角色为既接受又参与教学活动的多重角色。例如,讲“注意”这一概念,虽然这种心理现象是人们在生活中熟知的,但是,注意的定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却很让人费解。可以不从定义出发,而是先让学生抬起手腕把手表靠近耳朵,要求学生在听清手表滴答响声的同时努力阅读。结果,学生发现,自己总是时而听见表响,时而看清文字。据此,再分析指出心理活动的“指向性”、“集中性”,并概括出“注意”的定义。所以,通过学生自己的练习参与,对抽象概念的掌握会更加牢固。

心理学作为一门中间科学,其研究的结论有相当部分来自于实验。学校应像对待物理课、化学课那样重视心理学实验室的建设。心理学实验室的建设除了实验仪器设备等硬件之外,还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数等设计开发一套高师公共心理学实验教材,以便教师运用实验演示的方法进行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生动性和针对性,丰富和巩固课堂教学的内容。心理学的概念原理较多,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应把演示实验看作是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例如,在讲“识记目的和任务的明确性对识记效果的影响”时,可以做这样的演示实验:用不同颜色的纸制作四张卡片,实验时先向学生提出任务:“请同学们计算图片上数字的和、积各是多少?”让全体同学都集中注意后,把四张图片分别向学生呈现5秒钟,待学生算出结果后,提问下列问题:“这四个数字的和、积各是多少”?“这四个数字分别是几?”“它们都分别写在什么样的几何图形内?图片是什么颜色?”学生对第一个问题都能回答上来,因为有明确的任务要求。对第二个问题也都能回答对,因为要计算必须记住所看到的数字。而对第三个问题则多数人回答不上来,因为它和要求完成的任务无关,没有明确的目的。通过这个简单有趣的实验,验证了“识记效果对识记目的任务的依存性”,使学生对这一心理规律产生口服心服的效果,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这条规律的记忆。[4](31-33)通过演示实验,不仅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使他们较深刻地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同时培养了求实的科学精神。开展心理实验教学应成为高师公共心理学进行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切入口和突破口。因为心理实验具有直观性,能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实验将内隐而复杂的心理现象以生动活泼和直观形象的形式呈现出来,改变学生对心理学枯燥、抽象的认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可懂度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心理学理论教学的深入和完善。

公共心理学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一环。利用多媒体手段能丰富感知,加强记忆,向学生输送声、光、色、形等刺激,把教学内容简明具体,从而使抽象原理变成可视可感的形象,促进学生观察,加深印象。同时,结合教学进度,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看教学录像,比如,把繁琐枯燥的“脑的结构”的内容放到录像教学中,使录像与课堂教学内容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便于学生理解。多媒体技术也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使教师能够更为灵活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如教师指导观察、引导思考、组织讨论、分析评价、总结归纳等活动大大加强。

多数学生希望通过学习心理学后,能够帮助他们认识他人、认识自己。因此,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所讲的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进行一些心理测验,如人际关系、性格、能力、气质及心理健康测验等,帮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心理品质的优缺点,理解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并且学会尽量正确地观察和理解他人,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学习兴趣的激发。

除此以外,还可以进行其他形式的教学活动。例如,组织并指导学生自学,开展课堂提问、讨论等,这样能够使教学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把课堂教学同开展专题讲座和咨询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帮助解决,反过来又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其针对性更强;组织学生分析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情境;增设心理学的选修课;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讨论等。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改革考核制度,使考核方式多样化,评价标准多元化。一个考试应展示知识的相关内容与用途如何获得与迁移。考试的中心是让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来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论证其合理性,目的是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他们对心理学学习本身产生兴趣,并从自己的需要入手去查阅有关书籍。

心理学的考试往往是概念、基本原理等记忆内容较多。考核学生对心理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是必要的,但是不能只考记忆内容,应加强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考核。可以出没有现成答案的灵活性试题,如解释心理现象、教育现象,进行案例分析等。在考试范围上,不能只考教师讲过的、课本上的、笔记上的内容,应适当增加一点课外的、要求学生自学或阅读的内容。期末考试试卷的组成应是:记忆内容(基础知识部分)、能力内容(运用原理部分)和课外内容(自学部分)的比例为6:3:1。

为了解决期末考试一卷定生死的弊端,可以采取分散考核的方法,即将考试制度的百分制三七开,平时考核占30分,期末考试占70分。平时考核的30分包括:出勤5分;课堂提问和讨论5分;资料查阅5分;作业和小论文5分;期中考核10分。这样,既控制了学生的出勤率,同时又通过提问、讨论、作业和小论文等督促学生重视平时学习。

总之,高师公共心理学的教学现状迫切需要改革,只有改革才能发展。而这项改革又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等多方面的有机结合,才能收到最优效果。

参考文献:

[1]卢家楣.面向21世纪的高师公共课心理学教学改革[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3):14-17,13.

[2]卢家楣.对提高公共课心理学教学质量的探索[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4,(2):121-126.

[3]秦金亮,程素萍.拓展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空间的初步尝试[J].课程・教材・教法,2001,(3):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