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管理知识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供应商管理知识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供应商管理知识培训

供应商管理知识培训范文1

姓名: 江先生

年龄: 31 岁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目前所在地: 广东省

户口所在地: 肇庆

求职 意向

人才 类型: 普通 求职

应聘职位: 质量管理/测试工程师(qa/qc工程师):品质工程师、质量检验员/测试员:验货员、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师:工程师

工作年限: 7

求职 类型: 全职

可到职日期: 一个星期

月薪要求: 3500--5000

希望工作地区: 中山 广州 广东省

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 **风扇(美资)中国公司起止年月:2005-06 ~ 2009-06

公司性质: 外商独资所属行业:电器,电子,通信设备

担任职务: qa验货员

工作描述:

一. 跟供应商技术部门以及本公司项目工程师一起跟进新开发的产品,协助完成新产品批量生产前的各项性能测试,独力完成新产品复查报告并将报告递交给本公司的质量工程师,确保新产品品质符合公司内部要求和认证标准。

二. 作为客户qc代表进驻工厂,对供应商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出货前检验并出具英文报告,要求供应商对不良产品进行返工处理,要供应商对不良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做预防纠正措施。

三. 不定期地在现场稽核供应商的工艺流程,核查预防纠正措施是否落实,监督和帮助供应商完善品质管理体系,使供应商通过认证机构审核。

四. 完成工作日报、周报和月报并汇报给品质经理和供应商。根据质量汇总要求供应商对突出的质量问题做预防纠正措施,改善产品质量。

五. 与供应商一起对品质投诉进行调查跟踪,对不良原因进行分析验证,及时回复客户投诉。

公司名称: 番禺雅快泳池洁具有限公司起止年月:2005-02 ~ 2005-06

公司性质: 外商独资所属行业:机械制造与设备

担任职务: pe工程师

工作描述: 制订工艺文件,设计工作夹具,改善工艺流程,监督工艺纪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

公司名称: 中山万得福电器有限公司起止年月:2004-09 ~ 2005-02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所属行业:机械制造与设备

担任职务: 工程师

工作描述: 协助总工程师完成抽油烟机的产品设计,完成生产工艺文件,制定检验标准。

公司名称: 东洋电机(中山)有限公司起止年月:2002-05 ~ 2004-09

公司性质: 中外合资所属行业:机械制造与设备

担任职务: 制程巡检员/iqc检验员/成品检验员

工作描述: 制程检验/进料检验/成品检验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广州大学

最高学历: 大专

毕业日期: 2002-07-01

所学专业: 制冷与空调工程

培训经历

1999-09 2002-06 广州大学 制冷与空调工程 毕业证

2006-07 2006-08 大户外 英语 学校 英语 培训

2009-08 2009-09 卓悦英文学院 英语 培训 结业证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优秀

国语水平: 优秀 粤语水平: 精通

工作能力

掌握制冷与空调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家用产品的设计工艺及检验标准;熟悉iso9000质量体系及品质管理知识;掌握家用抽油烟机的设计及生产工艺;熟习word、excel、cad及pro/e软件操作.具有设计人员、工艺人员及品管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英语听说读写流利,有美资公司验货工作经验;熟悉ul507,熟悉豪华装饰扇的设计生产及品质控制,熟识的样品确认,能够独立完成产品的出货检验并出具英文报告;能够监督和帮助供应商完善品质管理体系,提高和改善产品质量。

供应商管理知识培训范文2

关键词:项目管理 软件 发展 应用分析

引言

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又使项目管理软件也蓬勃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必将使得整个社会在项目管理的具体应用过程中对于获取、传递及利用信息资源方面更灵活、快捷和开放,带来管理的创新;但是,在我国的项目管理实践中,尽项目管理软件的发展也经历了二十多年【1】,却远未达到理想的应用效果,甚至在项目管理应用较早的工程领域,项目管理人员的日常事物还是多为信息的人工收集、综合和。本文就此展开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

1、项目管理软件的历程

1.1项目管理的理论发展过程

项目管理作为一种现代化管理方式在国际上己获得了广泛的应用。1996年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 BOIL)中,定义项目管理为各种知识、工具、技能应用于项目工作,以达到或超过项目干系方对项目的要求和期望,这实质上是从管理大型项目的角度定义的。

当前,项目管理己成为最具成长性的管理前沿,图1列出了项目管理的关键因素,是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 BOK)的核心内容,即关键要素包括:项目干系人,项目管理知识领域以及项目管理工具和技术【2】。

图1:项目管理框架

在(PM BOK)中,将项目管理划分为9大知识领域: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和整体管理。其中范围、时间、成本和质量管理是其中的四大核心领域。项目管理伴随项目始终,分为五个过程:启动、计划、执行、控制、收尾。这也是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

PM BOK2000版,对1996年版进一步作了若干变动,具体内容为:近年来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中增加了范围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和沟通管理等内容;项目管理概念也拓宽了,如提出了基于项目的管理,客户驱动型项目的管理(CDPM)等不同类别的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的应用层面己不再仅局限于传统的建设和工程建设部门,而是拓宽普及到了各行业的各个领域。

1.2项目管理发展中计算机软件的重要性

基于项目管理中有大量的信息需要处理,项目管理软件作为有效的工具则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通过项目管理软件,各种进度图表可以实时、动态生成,修改方便,关键路径由软件自动动态计算,从而为项目进度管理提供了极大方便,项目计划的作用也才能真正发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任何项目管理都有一定的思想和方法,而采用国际通用的、最切合企业(项目的甲方、乙方及第三方)实际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的管理软件才是有生命力的。

所以,计算机软件不仅仅作为必不可少的工具,而目在更大程度上,顺应项目管理理论和实际需求潮流的项目管理软件系统是固定和反映管理思想的最佳载体!项目管理软件绝不仅仅是数据共享,但也不可能随心所欲、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管理问题。项目管理软件的本质应是先进的管理经验的固定化和可操作化,并以软件为载体加以固定,使其延续并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外在表现为具有灵活性的与企业内外环境能一体化的应用平台。

1.3项目管理软件的发展将融合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项目管理软件系统的技术融合了IT领域的最新成果而日趋先进,网络化计算技术势不可挡。具体说来本技术的发展日前集中体现项目管理软件系统底层的技术支撑体系由传统的客户/服务器模式向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技术体系发展。

参照ERP领域的著名提供商J.D.Edward公司提出的可配置网络计算技术体系CNC ( Configurable Network Computing【3】)这一概念在项目管理软件领域也应具有典型的应用价值,特点如下:

(1)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模式:C/ S模式中的设备一经安装,角色便固化了,服务器只能作SEVER,客户机只能作CLIENT。这样一来,其中的某设备如数据库服务器一旦出现问题,则会导致整个体系的瘫痪。而采用CNC技术,整个网络上的资源在软件系统安装后仍可灵活配置,角色可实现互换,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同时任务可按负荷大小进行重新分配,动态分布,增强了设备的利用率,提高了运行效率,也增强了系统对外界变化的适应性。

(2)项目管理应用同技术体系分离:由于CNC技术采用了中间件技术(Middle are)并提供集成的开发工具(Toolset) ,用户或系统分析员不需要了解底层的数据库、操作系统以及网络协议等繁琐的细节。利用开发工具提供的可视化设计等功能,在不需编写源代码的情况下就可生成新的应用功能,并且这一新的功能可在多种平台上运行。这样项目管理人员面对不断变化的项目环境,能迅速地将新的模式注入到项目管理软件系统中,真正做到应用环境与信息系统同步发展运作。

(3)伴随企业(前面提到的二方)持续发展共同成长:由于可配置网络计算技术(CNC)具备动态的数据与逻辑的分布配置功能,企业可根据项目发展的不同,应用从主机为中心(Host- Centric)到瘦客户机(Thin- Client)配置的不同运作模式,或多种运作模式的并存。同时可在原有的基础上集成最新的技术,如Internet等,做到真正的N-Tier运作模式,因此它可伴随企业共同成长。

2、项目管理软件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推进策略

从计算机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的发展情况来看,国外己经经历了单项应用、综合应用和系统应用二个阶段,软件从单一的功能发展到集成化功能。日前许多国家己经进入第一、第二阶段,而我国还仅仅处在第一阶段,出现了较大的差距;而目国际项目管理还在迅速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和方法,如伙伴关系,系统重组、集成管理等。以下就我国项目管理及项目管理软件应用过程中突出问题和矛盾进行分析研究。

2.1项目管理应用领域及其管理体系中阻碍因素分析

项目管理理论发展步伐将至伙伴关系,也就是说由项目干系人拓展到与持续性较强的产业链领域了,与此相一致的是项目管理软件会从长远来看由水平面市场拓展到纵向行业市场。本文前述企业就是指项目进程中的甲方、乙方和第二方组织,不论在我国的那些与项目管理相关的新旧行业,也不论这些企业在该行业的角色怎样,他们的管理机制一般说来有很大不同。那么,在推广项目管理应用软件时由于我们走过的是引进、消化和吸收的路了就存在着严重的“水土不服”。主要表现在:第一,管理模式不同,国际先进的项目管理软件是建立在与之相适应的流程管理基础上的,注重过程管理;而我国现行的管理模式多为“直线职能制”,由于部门的堡垒,往往使信息难于顺畅流动,在此模式下,项目管理这种基于“矩阵式”的管理其组织形式本身就存在临时性或一次性的弊端,同时也缺乏信息沟通的组织机构保障机制,完全照搬国外的模式是行不通的。第二,人力资源素质也是项目管理软件推广应用中的关键要素之一,员工的观念和素质直接影响着新的管理模式的建立,也影响着软件的使用,如果在实施办法中不考虑组织惰性和员工的接受能力,也是行不通的。第三,还有企业文化及其相关要素也是推广中应当关注的,比如一个乐于接受新生事物的组织文化就比一个保守思想占据主要势力的企业更容易得到员工的积极配合。

2.2我国目前市场上的供应商和开发商在项目管理软件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一般我国软件供应商在开发软件系统过程会首先针对某个企业实际需求定制完成,接下来往往推出行业解决方案。具体步骤是软件供应商在相关行业推广中要把庞大的系统分割为数个模块,以用户具体需求为基础进行组合,进一步就要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接下来就是系统升级空间应该是从数据处理到智能化阶段,包括数据仓库,在线分析和数据挖掘等。

这样一个的其他应用商品软件成功之路在项目管理领域日前还难见曙光,因为,首先是项目管理作为新型管理模式没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标准,应用方面管理个性化突出;不仅存在水平面上的企业管理模式相似点不多,纵向面上相似点更少的情况,还有诸多现实问题比如说“信息孤岛”整合问题,这些问题在技术上如前所述能办得到,而实际上却因管理规范化基础性差而难于实现【4】。

另一方面,从我国软件行业的发展来看,这是一个新兴产业,成长速度相当惊人,但是高速成长中也出现许多方面问题,这单所述仅仅从项目管理软件供应商的角度来分析。

第一,行业中没有领军级产品和供应商,在项目管理软件方面国外产品仍然占据这一地位,如Priview。公司的Primavera Project Planner ( P3)【5】,高端市场几乎被他们垄断了,我国软件企业要挤身其中必须跨越资金、技术和复合型人员这二大堡垒,到目前为止我国产品在这一市场难成气候。因为这一市场的用户方必须按照项目业主或投资者的标准使用其指定的项目管理软件,所以大多数企业处于被动使用地位,软件中的管理思想难于接受。

第二,中低端市场上,国内软件产品市场占有率比较乐观。具体方法就是请有管理软件开发和实施经验的软件公司,结合企业自身管理实际,在全面详细分析企业管理现状及可能的改进之后,再对项目管理软件开发作总体规划,并分步实施。同时,与软件公司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根据企业的实际变化,对软件作不断的更新升级。这种做法日前得到用户的推崇,但是却给软件供应商带来了边际成本不能降低的难题,这点也是项目管理软件推广应用的成本障碍。

第三,由于缺乏介于软件供应方和用户之间的咨询服务,致使供需双方在产业链缺失的现实环境下很难达成一致,比如:供方尽管在计算机技术方面没有对项目管理软件形成大的障碍,但是,正是由于管理理论的制约以及客户的管理个性的差异,使得供方的解决方案少,而目可移植性差;需方也是由于市场上的通用产品很难跨越应用角度、层次和行业等障碍,自己也不清楚到底对企业来说项目管理软件最终是什么,所以,我们也难得见到能清晰描述系统说明的文档,如招标说明}书等。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结合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在国际上的最新发展态势,为促进我国项目管理软件的推广和应用,更多要从宏观层面规划行动策略,把握好不同时期的目标。

(1)加强项目管理及其软件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开展项目管理学科的国内外交流和研讨,并且结合我国国情和行业项目管理经验,尽快建立在项目管理专业和行业范围具有指导性的实施准则。

(2)重视对业主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和资质认定。实际上,业主一方在项目管理的整体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在中国的国情下,对公有资产为主的项目业主,其委任、职责、权限、利益、管理行为和制度等,都有某些特点,急需加以研究和规范;而目在这些培训中都要有项目管理软件及其相关领域知识的培训,使其迅速地被社会接受和认同。

(3)我国的项目管理信息化规划中不仅要有国家计划对资源的调配,也要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应有的作用。针对项目管理软件的巨大的市场吸引更多的非国有投资,促进市场发育和产业链的形成。

(4)以市场准入的形式来建立和健全企业的项目管理基础,使其从部门管理转向过程管理,在企业中逐渐深入的应用IS09000、过程重建(BPR)、知识管理(KM)等新的管理理念。

(5)重视产业发展规划中咨询服务环节的培育,努力营造其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使供需双方在只了解各自背景下,不仅能有效沟通,而且健全的产业链还可以降低现有模式下的社会成本。

总之,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国内项目管理软件产品和应用是伴随着我国的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软件市场的发展而发展的,所以,我们应从短期实施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及行业应用标准;中期注重市场培育,项日管理全方位与国际接轨;长远规划至全社会整体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许绩.项目管理.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年版

[2]陆海.许宁山.项目管理全攻略.世界图书出版社公司.2002年5月

[3]项目管理研讨论文集.中国工程院工程科技论坛.2002年10月

供应商管理知识培训范文3

[关键词]供应链 优化

一、企业供应链关系现状

一般来说,企业都建立了稳定的供应商网络体系,具备一定的供应链管理经验和水平,能为日常生产经营提供物料供应。但不少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建立基于合同与以往合作,侧重于满足当前生产所需供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紧密,企业在供应链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优势没有充分体现。当企业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后,随着一体化管理的需要,必然要求供应链管理也纳入到公司的一体化管理中,要求供应链的各环节与企业战略发展相适应。从这个角度看,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提升空间。

二、供应链关系重新界定

借助增值率及竞争力分析矩阵,企业供应链供应关系可分为战略供应关系、重要供应关系、普通供应关系、单一供应关系,如图。

其中战略供应关系是企业与供应商双赢的最佳模式,企业供应链关系管理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市场采购在战略管理下进行。只有将市场采购纳入供应战略管理,物资供应保障才会更有力,成本与增值服务也才能最大程度优化。企业物资供应链关系优化的关键,是如何让企业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关系,使市场中的供应商提供更好的服务,以支撑企业战略目标实现。

三、供应链战略管理体系构建

从企业战略层次上看,供应链管理其实是企业总体战略及子战略的集成和延伸;从执行层次上看,供应链管理又是依托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具体表现。供应链管理的中心是如何在战术层面上体现公司战略价值取向,其核心内容一是如何客观公正的评价供应商,二是将供应链关系转化为具体提品和服务的具体数量、质量、仓储、物流、财务等内容(如图)。因此企业供应链战略管理体系构建最重要的是做好供应商战略评价与管理策略选择。

1.供应商战略评价体系的构成。供应商战略评价体系除去价格因素,应侧重八方面内容,即:(1)质量。产品和服务品质能否满足企业生产需求。发生质量问题时,解决的方式是否高效,是否有持续质量改进的经营目标以及完整的质量过程控制体系,这种控制对生产有多少增值贡献等。

(2)生产。供应商生产能力能否与企业需要相适应,在企业跨越式发展条件下,能否按时提供充足的物料供应。

(3)仓储。供应商能为企业降低库存做出多少贡献,对企业 “零库存”的执行有什么积极的建议与措施。仓储管理是否符合要求,仓储是否容易发生变质等。

(4)公共关系。与政府、社会等公共关系如何,是否存在影响企业的负面消极因素,如产品是否环保、可回收,当出现突发性危机时,供应商应急处理机制是否能与企业经营要求相一致等。

(5)物流。物资运输过程是否能有效监控,物流渠道是否通畅,能保证物料按时、按质到达企业,且物流成本是否最优。

(6)创新。供应商是否具体持续的创新能力,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合适的新产品和新服务,或是推动企业进行技改,推动企业技术改造等。

(7)财务。供应商财务状况是否良好,近期有无合并、破产、重大投资等风险,资金是否充足,能为企业的财务运作提供便利。

(8)信息。信息沟通渠道是否通畅,能否及时反馈意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磋商和解决的能力如何。

通过对这些项目进行综合考虑,就是将企业战略要求以指标的形式落实在业务中,至于各种因素所占比重多少,取决于公司对供应商各因素的权衡与取舍。

2.供应商管理策略。供应商战略评价的结果直接影响供应商选择。但是否与供应商继续、中止还是分流合作,则既取决于供应商评价,又取决于公司供应商管理策略。

企业供应链战略管理要体现与发挥公司对供应商管理主导地位与优势,必然要求企业与供应商关系的不对等,通过引入竞争性供应是实现这一策略最有力手段。竞争性供应是企业有意为之的管理行为,有利于维护企业最大利益。当然这种操作建立在对物料保质保量供应的基础上。

四、企业供应链关系优化设想

综上所述,笔者对企业供应链关系优化提出以下几方面设想:

1.信息沟通渠道的优化。在已有的信息渠道下,进一步拓宽沟通的内容与方式,特别是要传递企业战略发展意图。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下的今天,信息还可借助网络的推力,建立网上信息平台,用网络作为信息交流的平台。

2.供应商赢利模式的优化。赢利模式的选择要综合生产经营与服务契合等综合因素,重点是确保产品和服务品质基础上的价格合理。可以从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成本上引入跟踪控制和审计,减少中间周转环节,实现供应价值增值,在互动中,实现双赢。

3.供应商评价体系的优化。引入全面绩效评价的办法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完善供应商档案,评价的重点在于供应商能否为企业提供合适数量的产品与服务。

供应商管理知识培训范文4

【关键词】采购物流;原则;诊断;供应链

1前言

随着航天产品的不断发展,航天企业所承接的研制任务在逐步上升,航天产品研制周期控制得很严格,而且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对所需要的原材料和元器件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增加了采购供应的难度,同时反过来也制约着航天产品的研制技术、质量和研制周期等。本文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对航天产品的采购物流进行诊断并提出相关管理对策。

2采购职能的基本概念

采购职能是指从外部获得的,使运营、维护和管理公司的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处于最有利位置所必需的所有货物、服务、能力和知识。采购职能主要包括这些活动:确定需要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规格(按照要求的质量和数量);选择最合适的供应商;为制定协议做准备和实施与供应商的谈判;将订单发给优先供应商;订单的监督和支出控制;后续工作和评估。具体见图1。

3采购物流的原则

从采购的概念和日常管理要求上来讲,采购的主要原则是:适价、适时、适量、适质、适地。第一、适价。大量采购与少量采购,长期采购与短期采购往往有价格差异,决策一个适宜的价格必须经过多渠道询价、比价、自行估价和议价的过程,确定令双方满意而接受的价格。第二、适时。由于企业之间竞争异常激烈,企业必须制定非常严密的采购计划,不折不扣认真执行。特别是要充分掌握进货时间,既能保证生产有序进行又能保证货物流畅。第三、适量。一般而言,采购货物的数量与价格有一定关系,在一定范围内,采购数量越多,价格越低,但并不是采购越多越好。应综合考虑其因素,计算出最佳经济采购量。第四、适质。货物的质量非常重要,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如果货物的质量不能符合生产或销售的需要,将会造成一系列后果。会发生经常性退货,管理费用增加。影响生产和销售的连续性,影响成交期,降低企业信誉和竞争能力等等。第五、适地。供应商离企业越近越好,这样可以降低运输费用,同时采购工作的其他事宜的沟通也方便,企业成本就降低了。

4采购物流问题诊断

对照采购物流的原则,分析影响采购绩效的因素,诊断结果如下:

4.1影响采购适价的因素

技术人员为了型号的功能要求,选用进口元器件,而进口元器件价格比较高,导致采购成本增加;由于航天产品的产品化率低,一些原材料和元器件采购量比较小,与供应商没有议价空间,也会导致采购成本加大;采购过程中没有采取多渠道询价,或者没有充分议价,也会导致采购成本上升;汇率的波动也有可能导致采购价格上升;采购人员业务不精,对物资的供应市场不够了解,价格谈判经验不足等都会导致采购价格上升。

4.2影响采购适时的因素

研制计划没有按照采购周期进行安排或者计划不准确、或者不能细分研制节点、或者由于技术条件改变使得计划临时变更比较多,导致临时采购比较多,使得生产确实需要的物资没能采购到位,影响了生产,暂时不需要的物资倒是到货了,导致积压库存,占用了资金;受进口禁运的影响,使得物资不能按时到货;有时供应商突然破产,或者独家供应,供应出现了短缺,使得采购物质出现中断的现象;货款不能及时付,供应商关系处理不善,导致不能及时提供货物。合同管理流程比较复杂,审批时间长,导致合同还没有签署,由于计划的紧迫性,采购的物资已经到货。

4.3影响采购适量的因素

由于航天产品的产品化率还不是很高,不能做到产品上架管理,不能够连续生产,所以不能预测物资的需求量,采购量比较小,不能形成批量采购;同时,多型号库存物资不能统筹管理、多型号的采购需求不能统筹管理、库存物质和采购需求没有进行有效的统筹,BOM不准确,采购需求计算不准确等,都会出现过度采购的现象,使得货物出现积压。

4.4影响采购适质的因素

技术人员有时选用物资的质量等级过高,出现物资使用过度,导致产品成本上升;供应商质量管理不严格,导致产品质量低于标准,发生退货现象,导致管理费用增加;供应商选择不当,供应商的考核不严格,不能淘汰劣质供应商,导致质量问题时常发生,最终影响交货期和企业信誉。

4.5影响采购适地的因素

在供应商的选择上,在同等质量和同等价格上,舍近求远,或者合格供方不能够及时动态更新,没有发现附近新的供应商,导致增加运输和沟通成本。

5管理对策

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做了相关分析和评估,对影响较大或较重的因素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对策,其中很多对策在上海航天八院已经推行实施,具体如下:

5.1细化研制计划的管理,明确需求计划

计划人员要充分掌握产能、产品研制工序流程和采购提前期等相关信息,才能细化研制计划的管理。研制计划要分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度计划和周计划等,而且这几种计划的时间和工序的颗粒度是逐步细化的,物资的需求计划也是随着研制计划的细化而进行细化的,在此计划的基础上,不断调整采购计划和采购行为,这样才能把握采购的节奏和采购的重点,否则会出现库存积压。要严肃研制计划,尽量不要出现临时计划,这样才不会出现忙闲不均和时常救火的现象。

5.2持续推进物资国产化工作,增强自主可控的能力

梳理各型号进口物资,并预测将来可能需要用的物资,组织相关供应商进行提前开发,采取主动引导或合作的方式开发新型物资,或者组织申报国家等相关课题组织研究开发等,减少物资的采购对其他国家的依赖,提高型号物资的国产化率,使得物资技术不受其他国家的牵制,采购不受禁运的影响。

5.3加快推进航天产品产品化,实现货架式管理

推动产品化建设,做好产品的预研和产品的成熟度认定工作,做到货架式管理,为总体提供解决方案,这样生产就有预知性,采购的供应商是成熟的,不需要临时去开发新的供应商,不需要验证,这样可以缩短采购周期。

5.4规范型号物质选用管理,做好采购质量保证工作

制订并动态管理物资选用目录,优化选型,压缩品种规格,严格控制型号物资的选型,严格控制选用目录以外物资的选用,在型号预研、验证、方案就开始对选用物资的可获得性和经济性进行提前评审和考量,在型号预研、验证、方案、初样和正样等各阶段选用进口物资的品种、数量和经费需要严格审核把关。

5.5分析供应风险,分类管理供应商

分析物质供应市场的情况,按照下图(图2)进行归类,并按照下图(图2)来给供应商进行分类,并采取不同的合作模式,对于被分为一般供应商的,应当减少供应商数量,或者把这些物资的采购业务外包,以提升效率,降低采购交易成本;对于杠杆供应商,采取竞标的方式能有效降低成本;对于关键供应商,要求供应商在方案或研发阶段参与了解客户物资的要求,以便他们开发和修正物质的性能,避免闭门造车,消除不必要的成本;对于战略供应商,应该要加强合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为合作的战略联盟,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确保物资的有效供给。

5.6做好采购统筹工作,赢得物资采购价格和时间的优势

加强批产或采购量大的物资的采购统筹,根据研制计划和库存信息,制订合理的备料计划,元器件在院级层面实行统一需求规划、统一评价认定、统一选用管理、统一组织采购、统一质量保证“五统一”管理,材料在院层级实行统一选用、统一采购和战略储备、统一复验、统一实效分析“四统一”管理,标准紧固件在院层面实行统一准入管理、统一供应商管理、统一组织采购、统一入厂复验、统一实效分析“五统一”管理。进行统筹管理后,能够获得价格优势,降低选用、验收等采购成本。

5.7推行物资信息化管理的应用,提升物资保障效率

物资信息化的源头是BOM和研制计划,首先,加强BOM和研制生产计划的准确性、精细化和上线率;其次,做好物资编码的动态维护工作,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自动计算需求计划、自动输出采购计划,合理设定最低库存和最高库存量,自动生成装机清单、形成采购价格和供应商管理的数据库,实现型号物资信息采集、处理、分析、预警和利用等,达到提升物资采购效率和物资供应风险的管控。

5.8加强培训,建设素质高的型号物资队伍

加强型号物资队伍专业知识、物资管理知识的培训,多进行廉洁教育,在业务水平提高的同时,也要构筑廉洁思想道德防线,建设一支熟悉物资的性能、了解供应市场、掌握采购商务知识,而且廉洁的型号物资队伍,为型号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有力的保证。

6结束语

采购物流是所有供应链风险的源头,采购效率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所以,我们要经常梳理采购物流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使得物资能够按照合适的价格、恰当的时候、适量的数量、合格的品质采购到位,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敏捷程度的同时,又能控制采购成本和库存成本。

[参考文献]

[1]Prof.ArjanJvanWeele.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分析、规划及其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陈晓玲.采购与供应管理[J].经济师,2004.

[3]孙明贵.企业采购模式的发展与优化[J].企业采购,2004(1).

[4]霍红,华蕊.采购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5]徐章一.敏捷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的价值实现[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供应商管理知识培训范文5

本文以大型煤化工生产制造企业的原料采购和库存管理控制为研究和分析对象,提出了多数企业在原料采购和库存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在对存在问题的原因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化工原料在采购和库存管理方面的改进对策,以期能够为相关经营管理者提供原料采购和库存管理方面的建议,降低成本和提高管理效率。

关键词:

采购;库存管理;对策

煤化工产业在“十三五”期间“循环化、差异化、规模化、高端化、清洁化”的发展理念下,将依靠技术创新驱动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向质量效益型发展。化工行业日均原料消耗极大,原料的采购和库存成为了供应链中重要环节。如何做好采购与库存管理的工作对于煤化工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立足市场起到巨大作用。

一、大型化工企业原料采购与库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库存决策不统一,库存管理效率不佳。一般各大煤化工公司生产装置的主管部门,生产要求和职能不一致,对各自库存控制的要求有所不同,在决策中所考虑的角度也不同。另外,不同供应基地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有的供应基地临近海港追求的高库存、晚进销存,导致公司总体库存水平和库存管理难度增大;有的供应基地供应量波动较大,为追求低库存、低风险,难以抓住市场机会;有的基地处于原料市场的聚集地,在运输上和存量上,具有很大优势,而疏忽节约采购成本的措施。针对分散的采购基地现状,企业的采购决策意见时有不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经常出现由于供应商局部利益观念而导致与库存控制思想相悖的决策,造成库存管理效率较为低下。

2.库存管理方式缺少灵活变化,原料预测信息存在偏差。大型化工企业采购时习惯依靠老关系供应商,有时候不能灵活应变市场变化。库存管理依靠传统管理方式,缺乏应对紧急情况下的备案措施,以及缺货情况下的补救方案。针对于市场的急剧变化情形,供应商往往是在临近接受订单时才收到需求预测,导致供应商仓促接单赶货。在物料用量、价格等基本信息上与采购商的沟通也不够充分,导致原料的采购价格与库存价格有一定的偏离。针对大头供应商在提供了原料时,极易出现原料的量价、时间等信息在与供应商的协商中出现不一致现象,这导致供应商在不能得出准确供给计划,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合作风险。

3.供应商交货延误,质量存在一定问题。在交货期的问题上普遍存在供应商延误的情况。由于化工原料市场产量少,装置多,造成很多厂家卖期货的现象,并且受生产稳定性的影响,产品指标也不尽相同,很多原料都是供应商交货后,发现三苯、含氯、含硫等化工指标超标,这无形中增加对生产装备带来腐蚀,间接提高了生产成本等。因此,采购部门的催单和跟单工作十分重要,质检组的任务更是至关重要。

4.库存缺货,潜在损失大。煤化工企业为了保证日常生产装备的稳定运转,供应链上各个环节必须做到及时沟通,信息共享,仓储一定的安全库存。当原料库存量过多时,则占用流动资金比例过高、成本大,影响企业经营效率;当原料库存量过少时,则会有缺货的风险发生,影响生产装备的正常工作,导致无法提供额定的产品而不能履行销售合同,损失大量的潜在机会成本以及企业信誉的无形价值。

二、原料采购和库存管理中形成问题的原因分析

1.组织结构问题。存在问题的根源一般都与企业的组织结构有关,应当反思采购部门与其他部门划分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是否存在采购部门权力过大,部门间的交流和沟通不顺畅,采购部门组织结构权责对应不相符等现象和因素。

2.人员素质问题。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人才,人力资源是积累和创造资本、开发和高效利用资源促进企业获得高回报的发展动力。知识结构上,采购和库存管理人员从基础工程技术人员中提升和选拔,多数是专科或本科学历,对工程专业有较强的了解,但是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培训和教育。工作岗位上,采购专员的职责比较重大,部分人员的知识涵养与专业技能较为低下,专业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采购管理的广为要求。

3.库存管理思维问题。大型生产制造企业原料消耗大,采购量大且频繁,不能固守传统的老方法,而基于整个供应链角度的库存策略往往比传统方法更加平稳,形成多赢的局面。一方面是客观障碍的存在,即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信息沟通及其透明度;另一方面是主观思维的固化,即高层领导和决策者的思维仍然是保守的,接受信息化的步伐总是慢几拍。

三、大型化工企业原料采购和库存管理的对策

1.重视采购与库存,建立人性化考核机制。首先是增加库存信息化管理的关注力度。必须全力获得高层领导的同意,获得充分的关注度,由领导引导实施,改变旧的模式,打造新的管理理念:(1)增加领导对采购和库存的认知;(2)实时汇报领导,动态管理库存;(3)不断改进,完善库存问题。另一方面即制定新的采购和库存考核机制,必须基于人性化的角度对现有考核制度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调整和修改,使之能够激励采购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又具备较强的人性化,促进能者多劳多得。

2.加强库存管理信息化的战略规划。在营造企业库存信息化运行环境方面,首先,改变旧的库存观点,培训全体员工信息化理念。信息化库存管理需要相关部门人员高度参与,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达到思维统一的认知及技能。其次,规范工作内容。包括数据录入的规范化,操作业务的规范化,实施流程的规范化。最后,完善信息化软硬件的基础设施,例如计算机、网络硬件、适用的管理软件等方面的设施,必须齐备。在构建适应的库存信息化平台方面,开发和完善内部ERP信息系统平台,优化采购活动的流程,使得ERP信息系统操作简洁流畅。整合与条理化供应商的信息,通过等级评定ERP信息系统中分类对待,将战略型供应商纳入信息共享平台,而重要型和一般型供应商则保留重点信息,达到部分信息共享。

3.培养采购和库存人员素质,提高预测能力。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公司管理层人员的素养提升问题,一方面,个人因素十分重要,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是否对相关领域认真钻研,细心维护客户的关系影响重大;另一方面,离不开公司和部门无条件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培训和培养。采购和库存专员的培训和培养要么委托集团部门,要么进入高校再学习,但是不能离开既有工作岗位。化工原料的市场波动巨大,因此需要专业人才对其进行预测。定性与定量的预测都十分重要,在充满不确定的现代管理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广泛的应用价值。定性预测主要指主观上的预测,通过收集不同领导各个层面的信息和意见绩效综合性的评价和分析,具有简单实用、综合性全面的特点。定量预测则是依靠数理模型用数据说话,具备准确性和科学性等特点。依据公司内部信息和数据,提出符合企业的预测方法,在大批量化工原料采购和库存管理的成本支出上会大大地节约资金、提高效率。

四、结语

大型化工生产制造企业原料的采购和库存管理对实现企业整个战略经营的目标至关重要,做好采购和库存活动能够极大地节约资金和提高公司生产运营效率。通过对大型化工企业原料采购与库存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较详细地分析,进而对其原料采购和库存管理上主要提出了三方面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相关行业的经营管理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安润民 单位: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河北邢台旭阳煤化工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黄华.大数据环境下中小企业采购成本控制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3):6-7.

[2]王文琦.新常态下中国煤炭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协整分析.[J]经济论坛,2016,(5):83-89.

供应商管理知识培训范文6

关键词:零售业;存货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1月9日

一、零售业存货管理发展现状

零售业十多年来在我国成长速度极快,已然演变为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占据的经济比重也逐年增长。目前我国零售企业在存货管理方面仍有许多不足,对于存货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仍没有学习和有效利用,导致目前我国零售业的存货管理仍处于较低水平,并存在许多不规范、不合理的现象,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没有健全的存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许多国内的零售企业同国外的零售企业在存货管理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我国的零售企业存货管理起步较晚,发展较慢,未能建立一个良好的存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从而导致我国的零售业同发达国家的零售业在收入和利润上有巨大的差距。

第二,缺乏信息共享和供应链整体观念。从存货的功能可以看出,企业持有一定量的存货是非常必要的。因此,供应商、生产商以及分销商和各个零售企业都持有自己的存货,这些存货是整条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要从每个节点减少成本,但这并非是最好的方法,因为仅仅节约各个节点的成本,不能够做到对整体供应链的优化,还可能影响供应链的最优运行模式。

第三,缺少合理的存货管理模式。在面对不同的市场和竞争下,应有适应市场并能创造更多收益的适合的存货管理模式。如不能顺应市场的发展及时改变存货管理模式,则会使零售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影响。例如,我国某家电零售企业实行的是价值链信息化的存货管理模式,其存在的弊端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在其存货管理系统中,由于供应商所提供的信息不能够对存货的预算需求量达到准确推测的水平,因此企业管理者对存货的需求量预测则变得十分困难;另一方面从我国现在的国情出发,我国没有完善的信息化系统能够与其模式建立起相匹配的管理平台,导致在许多时候,不能完全降低该企业的存货成本,反而造成了该企业存货周转率下降,带来不利影响。

第四,企业存货管理模式受自身管理水平制约。许多零售企业创立之初是由普通的劳动人民辛勤努力加之市场的有利条件创造的机遇而发展起来,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企业没有建立明确的内部控制制度,更没有合理健全的管理机制,自然而然就会有许多营私舞弊等一些问题的产生。在采购环节,由于不相容岗位的设置不当,造成成本不断加大,最后引发一系列的财务漏洞和经济损失。

二、零售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零售业存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零售业的采购是决定整个存货管理成本和存货资金占用量的重要环节。有些零售企业,由于没有成立相关的价格审批审查委员会,也没有提高对采购环节重要性的认识程度,进而采购价格由采购人员自行与供应商进行协调,容易导致有关人员与供应商之间互相赚取“回扣”,这样一来,不仅使采购成本迅速提高,又会使存货资金量的占用率扩大,导致许多零售企业的存货管理重点都被原材料的采购和商品的销售所占据,往往忽略了存货这一重要且关键的影响因素,使得企业存货大量积压。采购内部控制不严格,采购不够及时,使得公司即便制定了相关政策和制度,也不能有效地运行,导致内部资源严重浪费。所以,当前一些零售企业采购环节内部控制不严格是造成企业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某服装零售企业就是由于采购环节控制缺乏规范性,导致采购成本的不断增加,采购主动权转移到供应商手里,对采购货品失去了控制。

(二)企业缺乏对供应链进行存货管理,忽视信息共享的重要性。企业间对于供应链的存货管理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例如华润万家超市出现的“牛鞭效应”是其缺乏和供应商的联系及合作,在货品的需求量上没有获取准确地信息,导致讯息无法在原始供应商端和最终客户端之间传递,导致信息被不断的扭曲和夸大。

(三)缺乏合理有效的存货管理模式。零售业如今已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到超级市场、百货店、大型购物中心,小到便利店、专卖店等等。目前对于超级市场或大型购物中心等一些大规模的零售企业来说,缺乏合理的存货管理模式。当前大多数零售企业所运用的都是传统的存货管理模式,以ABC分类管理模式和经济批量订货法(EOQ)为主的存货管理模式,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对存货进行一些管理,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信息化的先进性来管理存货俨然成为了存货管理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改善零售业存货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零售业存货管理制度体系。存货管理制度也可以理解为是企业存货管理的内部稽查制度,在存货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完善的体制是监督和监察的先决条件,建立健全存货管理制度也成为促进零售企业健康成长、迅速发展而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二)改善存货管理人员物资管理方式。零售企业的管理者应根据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下的市场竞争趋势进行学习并深入分析,使所掌握的仓库管理知识能够运用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并对存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练掌握物资管理方法,在验收存货质量、数量、价值等方面有所提高。此举意在改善存货管理人员对于物资的管理方式,避免由于存货管理不严格导致商品出现质量问题,促进企业快速良好的发展,提高企业存货管理的水平,帮助企业更多地实现经济利益的提高。通过对某服装零售企业的问题研究,该企业管理者应根据现阶段存货管理的发展,学习服装存货管理知识,并培训存货管理人员,使其拥有较高的管理素质,在服装这一数量庞大并且零散的货品上,能够做到货品的质量和数量都有较高保证,才能促进这一服装零售企业的良好发展。

(三)确定合理的存货管理模式。确定合理的存货管理模式在零售业发展的过程中十分重要,采用传统存货管理模式的企业,在信息化发展愈发激烈的今天也不能及时、准确、方便地反映企业的存货问题,影响企业对整体长远的判断。就在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信息化逐渐占据市场这样的趋势下,不难看出:一方面国内传统的零售业存货管理方式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弊端和局限性,这样的局限性限制着国内零售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存货管理占据着企业利润的很大一部分,能够确定一个合理的存货管理模式对一个企业来说是极其重要和关键的步骤。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