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理健康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孩子的心理健康知识

孩子的心理健康知识范文1

【关键词】小学生接触密切人群 心理健康 教育干预 策略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部门都开始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新任务。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他接触人群的心理健康程度密切相关。什么样的师傅,教出什么样的徒弟;家长性格暴躁,孩子就容易出现逆反心理;班风不好,学生往往也很难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为此,我们认为,要想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就必须通过适当的措施对小学生接触密切的人群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环境育人,小学生接触的人群健康水平提高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阻碍也就减少了。

一、以学习为入口。掌握心理健康知识

组织学习。是知识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教师是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施者。打铁还需自身硬,所以首先要教师认真学习,调整心态。只有教师本身心理健康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工作中,我们采取理论学习、问题讨论、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经验总结等方法,丰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为进一步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打下思想认识和理论基础。

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水平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就有了保障。我们把课堂作为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的主渠道。学校各个班级每周都安排有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通过心理健康知识讲解和行为干预,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我、把握自我心理、明确自我人生价值观,学习心理问题的应对技巧,自觉维护和增进自己的心理健康。

为了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我们还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深入浅出地讲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传授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我们的心理咨询师也为家长开通了热心电话,随时为他们释疑解惑。

二、以宣传为手段。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1.利用黑板报、广播站和宣传橱窗

学校宣传橱窗开辟每月一期的心理宣传专刊。学校广播站专门开辟了“知心话题”栏目,及时传播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解决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各班的黑板报要求认真收集资料,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有关栏目,如开学初,设计“展示自我,认识朋友”;考试前,设计“考前心理调节”等栏目。这些做法,不仅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使专刊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健康知识的园地。

2.为家长发放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单

为了使广大的学生家长更多地了解心理健康知识,认识到心理健康对家庭和睦、子女教育、邻里和谐的重要性,提高家长的综合心理素质,我们经常向学生家长发放心理健康宣传单。宣传单就如何克服不健康心理,如何塑造心理环境,如何缓解情绪紧张等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活动中,许多家长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使自己进一步认识到心理保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向我们保证今后保持一颗健康的心态,同时也要让孩子健康的度过每一天。

三、以活动为载体,渗透心理健康知识

1.“社团活动”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社团活动”,是我们众兴镇中心小学的办学特色。学校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社团中的一员,让他们的兴趣爱好在社团活动中得到提高和张扬。丰富的社团活动提高了他们的审美修养,使人身心愉悦、积极向上。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施加影响,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精神风貌。特别是在各种活动中,调整自我融入集体,消除自闭,懂得交往与合作,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2.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书可益智,书可怡情。”读书可以修身养性。研究中,我们通过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引导学生在经典名著和文学作品中接受熏陶,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3.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快乐一辈子。”我校坚持每天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活动内容以体育项目为主,活动采取班主任负责、值日领导监督的方式进行。充分利用每天的大课间活动时间,让学生积极参加不同的体育户外活动,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放飞心情,缓解学习压力。

4.主题班队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各班级充分利用班队活动课,每月进行一到二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班主任老师根据学期计划及学生的特点,积极有效的开展活动,进行团体辅导,在活动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先后进行了“成长中的我”“培养良好的心理”“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如何交往”“面向社会”“抵抗诱惑”“正确面对人生挫折”“如何自我表现调整”“如何面对考试”“解除考试心理压力和焦虑”等主题班会活动,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

四、以沟通为方法,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1.生生沟通

学生的人际交往中,家长与老师都处于强势,学生即使有怨气,也是敢怒不敢言。心理健康问题的爆发,绝大部分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学生往往就动起粗来,同学之间缺乏必要心理交流。为此,我们通过各种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通过班队活动、心理健康课等平台给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

2.亲子沟通

家庭是孩子最温暖的港湾,父母是孩子的最亲爱的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父母教育观念、教养方式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逐渐进入青春期,心理上有了逆反的心理。如果这个时期家长行为粗暴、方法简单,学生很容易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所以我们积极倡导家长与孩子要平等交流,经常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

3.师生沟通

孩子的心理健康知识范文2

为进一步提高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进一步营造校园心理教育氛围,加强学生心理素质,促使学生科学地认识、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按照市 “关于开展第四届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相关通知精神要求,对我区2021年心理健康宣传月的活动安排如下:

一、活动时间:2021年4月中旬至6月下旬

二、活动主题:心向阳光 健康成长

三、活动目的:

以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与积极心理学理念为主导,通过围绕主题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针对性强、参与面广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宣传心理健康核心知识、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家长心理健康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心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养育观,营造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

四、活动内容;

1. 积极参与“两个一”

宣传月期间,各校要组织学生和老师积极参加区级活动。

1)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将面向全区中小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原创心理海报设计大赛,拟先行在各校园学生中广泛开展,再择优推荐上报辅导中心集中参评。(具体细则见“区心理教师群” 通知)

2)教研室将在5月初面向心理健康教师开展提升专业技能的课例研讨活动。

2、认真完成“四个一”

1)区中小学校每个班级在传月期间,开设一节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或生命教育主题班会课,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释放压力,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教研室将在5月初通过庐阳区心理健康教师群给各校推送一节小学和中学的心理健康活动课设计,供老师们参考。

2) 开展一次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宣传。各校要营造校园宣传氛围,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校园公众号、校报校刊、橱窗等宣传。宣传月结束后上报相关宣传的图片资料等。

3)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引导家长密切关注孩子的思想状况和行为动向,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4)各校组织召开一次专题家长讲座,可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普及心理健康健康知识和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引导家长重视子女心理健康。

3、6月下旬,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将对宣传月工作进行总结。

五、相关要求:

1、各校园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谋划,切实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落到实处。

2宣传月结束后,请各校负责的老师及时将学校开展活动的材料上报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

                         庐阳区团队、教研室

                      庐阳区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

                                         2021.4.21

附件

 

2021年心理健康宣传月活动安排一览表

报送单位:庐阳区教体局团队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贾莉 3637090099

序号

时间

地点

主题

形式

对象

1

4月26—5月24

区心理辅导中心

“生命教育”原创心理海报设计大赛

评选心理海报设计优秀作品

全区

中小学生

2

5.8

红星小学

新秀展示课

授课+课例研讨

全区

心理教师

 

 

 

 

 

 

备注:

1.各项活动须确定活动主题,讲座类活动须确定授课人及授课主题。

孩子的心理健康知识范文3

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逐步深入,人的心理素质这一层面也受到人们越求越多的重视。而作为完善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心理健康教育,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解决诸多心理问题显得十分的重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 56%,因此,关注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更为重要。

小学生正是心理发展、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有着重要作用。还有利于提高学校日常管理的成效。

长期以来,学校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比较重视,而对心理健康教师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农村小学因为信息的闭塞、资力量薄弱等条件制约,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是空白。笔者就当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分析。

一、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原因

1.小学生自身的原因。这一时期的儿童身体或心理的发育,身高、体重出现陡增现象,心理开始逐渐成熟。但是由于小学生心理发展处在一个急剧变化的过程中,阅历浅,知识乏,遇事或办事欠缺考虑,常常会顾此失彼,不计后果。从生活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小学生的负荷较大。教师的愿望、家长的期盼、学生的追求及社会对学校的考评等,种种压力抹杀了学生本有的天性,扭曲了心理,产生了很多的心理压力。一旦学生在某次测试中稍有偏差,就带来了家长的唠叨和教师的指责,造成小学生严重的心理负担。

2.家庭方面的原因。农村有很多家庭是隔代抚养子女,老一辈由于历史原因,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只能解决孩子的吃、穿问题。他们无力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多数家庭最重视的还是孩子的分数。他们认为,现代社会的孩子在升学和就业方面的压力太大了,没有分数绝对不行。在他们心中,孩子只要考得好,其他一切都无所谓。虽然媒体经常出现孩子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社会问题的报道。但他们总认为那是别人家的事,离自己的孩子太遥远了,常在有意无意间忽视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另外,他们也缺乏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

有些独生子女由于家庭教育等原因产生了心理问题;农村的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逐渐增多,父母均外出打工的家庭也逐年增加,这些家庭的孩子在心理上常常会出现诸如学习疲劳、过度焦虑、多动症或厌学等心理问题。可以说,孩子的心理问题在逐年增加,但他们却很难得到心理疏导,因为他们很少有倾诉的对象,多数问题只能自生自灭,个别问题因得不到及时疏导而导致学生出走、甚至造成悲剧(邻近学校曾发生一个小学生因母亲批评而喝农药致死的事件)。

3.学校方面的原因

(1)学校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合格师资和必备设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各校应有专职心理教师。并设一名心理咨询主任。但不少农村学校由于编制问题,没有聘任这一岗位,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有的连小学语文、数学和英语教师都不能保证足够数量,更不要说专门的心理教师了。一般只能安排班主任兼任。如果教师紧缺,就只能忍痛割爱了。农村学校教育经费的紧张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尤其是在实施一费制之后。经费更是捉襟见肘。这样,学校难以配置必备的教育设施,多数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辅导室和心理咨询室,更不要说建立电子档案所需要的设施了。

(2)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片面。有些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新开设的一门活动课,教师只要围绕《小学心育活动》进行教学,把课本中的主题活动一一开展,就算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了;有些教师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开展心理测验,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有些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面向家长和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有些教师认为心理知识太高深,需要专门的人才来教育,现有教师不胜任,还是不教为好,免得误人子弟;更有少数教师的应试教育观念严重,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无,不如让学生多学些语文、数学知识更实惠。

4.社会方面的原因。社会中的陈规陋俗,格调低下的影视镜头、街头书刊、成人用品、儿童不宜等社会环境,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使心理防线脆弱的学生失去平衡,从而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影响,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不像学校教育那样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它在学校之外,在与亲戚、朋友、邻里或其它团体和个人的交往中,在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文娱活动、劳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对人施加影响。其中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的因素,由于这些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小学生缺乏明确的信念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加之好奇心、模仿性、求知欲.因而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

二、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一些相应对策

1.政府及主管部门要保证经费投入和师资的培养。政府在保证学校正常办公经费基础上。要为学校添置一些必备的教育设施,使学校具备独立的心理辅导室、相关书籍以及建立电子档案必备的电脑等;教育主管部门要力争在短时间内为各个学校培养一批心理教师:一方面要调整院校的学科设置,多培养一些心理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现有教师的继续教育力度,并向心理师资培训适当倾斜;学校领导在时间和经费上给予保证和支持。在此基础上,教育主管部门还要经常开展活动,促使心理教师有较高的业务素质。

2.学校要对所有教师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效的、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教师明白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目标和方法,使每位教师都能掌握心理调控方法,每天都以较好的心态去从事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逐步形成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并用良好的心态去影响学生。具体地说:(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2)在教师中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以引起广大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高度重视;(3)开展针对教师的心理咨询活动,帮助教师疏导自身的一些心理问题。这样,他们才能自觉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学校环境,及时发现和控制学生身上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并对个别学生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予必要的帮助。

3.学校要向家长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父母对子女的评价和态度的偏差会对子女的心理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学校可以通过宣传车、家长学校、家校联系卡、家长会、家访等手段向家长渗透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使家长既关心孩子的生理健康,又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具备了一定的心理知识,学会自我调节和自我心理控制,就能为孩子创设一个宽松、美满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就能充分了解孩子、正确认识孩子,对孩子有适当的期望值,不给孩子人为增加压力,有利于帮助孩子保持健康的心理。

孩子的心理健康知识范文4

关键词: 幼儿 心理健康教育 身心并重 情感投入

健康是人们最基本的要求,它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现在人们普遍存在片面的身体健康观,忽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特别在幼儿健康教育中,这种现象尤其普遍。由于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幼儿心理健康知识很缺乏,并且幼儿园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投入不够,因此很多幼儿教师将幼儿心理的一些异常,看成幼儿成长过程中的自然现象,并没有加以有效关注。我现结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出现的问题谈谈认识与体会。

一、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健康是指人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综合状态,并且应把心理和社会适应这两个方面作为健康的主要要素。但是很多幼儿园对健康的认识依然只停留在生物医学的维度上,没有实现向心理医学维度的转变。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存在重身体保健轻心理辅导的现象。这种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忽视,最主要原因是幼儿教师普遍缺乏幼儿心理健康知识,对幼儿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认识不科学,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投入不够,很多幼儿教师将幼儿心理的一些异常,看成幼儿成长过程中的自然现象,并没有加以有效关注。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系统性

目前,我国除了很少的幼儿心理卫生、行为和情绪方面的书籍外,还没有见到一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著。在我国数量不多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中,很少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在全国幼儿师范学校中,没有一套全国通用的幼儿心理健康教材。尽管我国幼儿教育教学纲要明确提出我们要对幼儿心理健康进行必要的教育和辅导,但内容分散、繁琐,很多体现在其他教学之中。同时这些内容之间缺乏必要的内在联系和统一性,还有很多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没有纳入日常幼儿教育之中,没有引起广大幼儿教师的重视。这就导致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只能借鉴与其相关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理论和经验,并且融合还不够。

三、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近年来,幼儿园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他们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并且很多高校开始加大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学术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随之也出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理论和幼儿教学实践的严重脱节。一方面,高校中从事幼儿健康教育的科研人员很少深入幼儿园进行调研,更少建立长期调研基地。另一方面,幼儿园在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只停留在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表象认识,不能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因此,很多时候,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只能是一种经验总结,很难使其得到更深的发展和提高。

四、幼儿教师缺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

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本身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然而,在传统幼儿师范教育体系中,知识更新不能有效跟上时代的发展,这直接导致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匮乏。与此同时,如何处理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和幼儿科学教学的关系,注意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将影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现在,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与此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五、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工作中的不科学性

1.违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问题。比如:有些孩子出现攻击,这应该属于品行障碍,对于孩子们的这种行为的矫正与教育应当采取正面手段,树立学习榜样,或及时隔离,降低刺激。但有些幼儿教师在处理这一类问题时,只采用指责或体罚的方法加以矫正。研究表明,孩子们在受到老师指责和体罚后,可产生更强的叛逆倾向,更会强化幼儿的攻击。因此,指责和体罚的方法违背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是不科学的。

2.家庭和幼儿园教育不同步的问题。在幼儿园中对孩子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本来是一件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好事,但在实施中如果没有注意和家长的有效配合,那么幼儿园的努力就会付之东流。如某幼儿园几年来一直坚持对孩子们进行社会交往能力训练,目的在于让他们学会和他人交往,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但在具体实施中,幼儿园忽略了和家庭的联系与合作,而有些家长对子女采取溺爱与放任的教育方式,结果导致孩子们在幼儿园中所学的和家庭教导发生冲突,以致幼儿园教育教学未能收到实效。

3.不能区分心理问题和道德问题。在一些幼儿身上,说谎这一现象是很常见的。造成孩子们说谎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他们认知发展水平不高,在思维、记忆和判断等方面与事实不一致时造成说谎。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做错了事,怕受到老师、家长的过分指责而说谎。因此,我们对孩子们说谎的现象应全面分析,区别处理。如由于认知水平不高所致,就是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如因怕受到过分指责所致,就是教育方面的问题,但这些都和成人的说谎有很大的区别,无所谓道德不道德。

孩子的心理健康知识范文5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对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农民工的规模不断扩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据调查,我国留守儿童已达6100多万,并且在逐年增加[1]。本文分析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并从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个方面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一、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1.自卑心理普遍。有关研究显示,留守儿童自卑感比较普遍[2]。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得不到正常的家庭教育与关爱,对外在世界缺乏安全感。此外,大部分儿童具有攀比心理。当看到同龄儿童与自己父母在一起,其乐融融时,他们会产生失落感。认为自身生活状况相对困难,父母抛弃自己外出打工只为了挣钱。与父母在身边的儿童相比,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差,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不敢与同学交流,产生自卑心理。

2.性格孤僻。由于自幼与父母分离,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留守儿童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虽然祖父母很疼爱自己的孙子、孙女,但这代替不了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如果长期处于无父母关爱的环境中,就逐渐不想与父母交流,也不会与别人分享自己情感世界,变得内向、孤僻。大量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的孤独感较强。在隔代监护中,祖父母一般年纪偏大,与留守儿童存在巨大“代沟”,易产生沟通问题,封闭自己的内心世界,最终形成孤僻的性格。

3.逆反心理严重。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逆反心理在留守儿童中尤为突出。儿童处在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与父母的有效沟通,可以促进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据有关学者研究,偶尔与孩子交流的父母占56.5%,从来不与孩子交流的父母却占15.4%[3]。由于缺乏与父母沟通的机会,不能及时关注子女的成长,当出现心理问题时,父母不能给孩子提供正确的指导。久而久之,双方的关系淡漠,留守儿童不再采纳父母的建议,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进而产生逆反心理。

4.厌学心理。据调查,近1/3的留守儿童由祖父母照看[4]。在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下,他们对留守儿童过度溺爱。全国妇联2012年调查显示,有8%的祖父和25%的祖母未上过学。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有的不重视孩子的成绩,忽视对其正确学习态度的培养。父母也没有时间监管孩子的学业,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处于“放羊”状态。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时,留守儿童没有可以交流学习的对象,会感觉孤独无助。有的留守儿童自律性比较差,学习疑难不能及时解决,问题越积越多,学习压力增大,导致成绩下降,学习热情受到打击,从而使学习兴趣下降。长此以往,留守儿童易产生厌学心理。

二、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

1.强化政府主导功能。(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政府应该开展专题立法研究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切实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通过法律手段,规定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应尽的义务,并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对于留守儿童成长的重要性,提高其父母或监护人的法律意识。对于娱乐性的场所,比如歌厅、网吧等,政府应该制定严格的经营管理制度,切实保护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同时,执法监督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强化管理,以保障相关法律法规发挥应有的作用。(2)提高公共财政投入。根据实际情况,政府要合理调配公共财政资源,提高公共财政投入。学校方面,政府应该提高教育资源建设的资金。比如,在义务教育阶段,合理发展寄宿制学校。生活方面,对于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政府要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对单亲家庭或辍学等有特殊情况的留守儿童,要给予特殊关爱与帮助。社会福利方面,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不断丰富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3)保证平等受教育权利。对于在城市上学的农村儿童,政府应该放宽限度,降低公办学校的入学门槛,给农村儿童提供平等的教育权利,以促进留守儿童到城市学校学习。同时,政府要重视农村中小学教育。教育管理方面,在资源合理分配的情况下,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条件。加强校园建设,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规范管理,强化制度。此外,提高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与改善教学环境相结合,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教学,保障教学质量。

2.发挥学校教育功能。(1)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学校要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切实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素质,建设一支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的高素质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在招聘教师时,学校可以通过特岗计划等方式,引进心理学专业的教师。此外,图书馆应增加与心理健康相关的书籍,并建立心理教育网站,以便于教师自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同时,学校对教师进行考核,以确保教师掌握相关知识,不断提高专业素质。(2)健全心理健康课程体系。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不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开设课程对于普及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知识变得尤为重要。在农村学校中,虽然不具备进行学科教学的条件,但可以通过集体教育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专题讲座等。此外,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实际,注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3)加强对留守儿童的人文关爱。学校努力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校园文化氛围,树立平等、尊重、互助的理念,摘掉有色眼镜,平等公正地对待留守儿童。建立家访教育机制,鼓励教师关爱留守儿童,重视学生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关注情感需求,因人施教,及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留守儿童感觉到的家的温暖。体育课时,教师要善于组织一些锻炼儿童意志的活动,提高学生面对困难的能力。

3.重视家庭核心功能。(1)更新教育观念。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加强自我教育,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把教育孩子放在首位。当赚取经济收入与照顾孩子不能兼顾时,应适当放弃经济利益,多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金钱没有了,以后还可以赚,但对于孩子的培养是不可逆的。如果没有抓住教育孩子的关键期,以后花更多的金钱、精力也不能挽回。此外要客观评价孩子的能力,当学习成绩好时,不能认为孩子各个方面都好,以防产生骄傲心理;当学习成绩不理想时,父母应该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孩子,帮助其树立自信健康成长。(2)强化家庭教育责任。父母要认识自身的教育责任,与孩子沟通时,不仅要了解学习情况,更要掌握孩子生活、成长等方面的情况,关注心理变化,重视并满足孩子精神和心理需求,给予家庭温暖。与学校沟通时,通过老师的观察,全面了解孩子的成长信息。发现问题时,对症下药、及时补救,以促进孩子健康发展。此外,提高公益活动参与度。在公益活动中,一方面可以提高父母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又为父母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帮助解决生活教育问题。因此,父母要多参加公益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3)言传身教树立榜样。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言行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孩子提出要求时,一定要自己先做到,这样可以提高父母的信服力。比如,不让孩子上网、玩游戏,父母自己也应该做到。对于孩子出现的问题,父母要严宽适度,既不能过分溺爱,又不能施暴管理孩子。引导孩子认识自身的错误,并主动改正,以培养其发现问题的能力。此外,父母要言而有信,并教育孩子信守诺言,答应的事情一定完成。当然,也不能随意许诺。同时,培养创新意识。当遇到问题时,不要急于告诉答案,而是引导其从不同方面思考问题,全面分析,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凝聚社会集体功能。(1)整合社会资源,完善教育体系。在大部分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社区教育比较缺乏。为了更好地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应建立以社区为单位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定期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提供心理健康辅导。通过提高农村教育条件,吸引优质资源向农村流动。如大学生村官,他们的文化素质比较高,教育理念先进,有利于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留守儿童社区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退休的干部、教师等人员,可为社区教育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2)重视社会组织力量。在发达国家中,有很多社会组织解决儿童存在的问题。然而,我国的社会组织却较少。社会组织不仅有利于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还可以帮助其父母,让他们掌握相关教育知识,以更好地管理儿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日益突出。政府应该大力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使社会组织的作用得到有力发挥。同时,媒体应加大社会组织的宣传力度,引起更多有爱心的社会人士关注并加入社会组织,加大帮扶力度。(3)鼓励志愿者帮扶。志愿者身体力行,应鼓励其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尤其鼓励在校大学生。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积极参与留守儿童的教育。大学生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在偏远山区或原籍所在地,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不仅丰富大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组织交流能力,还有助于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作者:穆玉芳 何英姿 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旭东,孙宏艳,赵霞.为留守儿童守住一片天———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存在问题及对策的调研报告[N].光明日报,2015-06-19(5).

[2]胡林招.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2,(7):199-201.

孩子的心理健康知识范文6

[关键词]单亲家庭大学生 心理问题 对策研究

近年来,高校中单亲家庭大学生人数开始逐年增多。部分单亲家庭学生进入大学后,由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环境,加之各种思想、学习、心理问题交织在一起,使他们开始出现了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研究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教育对策,对于解决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单亲家庭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自卑。在单亲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大学生,由于缺乏对自己和所处家庭的正确评价,他们往往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在他们看来,他们是被父母遗弃的孩子,自已是不幸的。他们害怕让别人知道自己是单亲家庭,害怕被别人歧视、嘲弄。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和心理上的畏惧,使他们的自卑心理越发严重,以致他们在各方而开始轻视、否定自己。这种自卑心理的加剧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和交往,更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敏感、多疑。也许是因为自幼受家庭变故的影响,他们对涉及自己的事情非常敏感,总爱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总在猜测别人说话的另一层含义,以致别人一句好话或者无心的话,一个随意的动作和眼神,在他们那里都会产生误解。这种不良心态客观上促使其对周围人都抱以怀疑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其人际交往的困难,如果长时间无法解决必然会影响到其身心的健康成长。

自闭。自闭是单亲家庭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生长在单亲环境下的大学生,由于缺乏对自己和家庭的正确评价,使他们往往产生自卑情绪。强烈的自卑感使他们不能自如地与他人交往,许多单亲家庭大学生离群索居,渐渐地丧失了交友的勇气和信心,部分自闭严重的单亲家庭大学生无友或少友。

焦虑。焦虑是单亲家庭大学生一个相对比较典型的心理特征。作为单亲家庭的主要受害者,失去父爱或母爱对他们的打击和心理压力是可想而知的。由于单亲家庭大学生都经历过父母离异或者失去亲人的痛苦,因此在内心深处,他们更渴望一种安稳的生活状态或者比较温馨的生活氛围,但是他们细腻敏感的人格特质和生理、心理上的“弱势”,使他们容易杞人忧天,经常会为一些琐事无端地烦恼和忧虑。

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家庭因素的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家庭因素是影响青年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大多与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有关。一方面,家庭结构的巨变,父爱或母爱的缺失,使他们容易产生一种被抛弃感,这种抛弃感直接影响到了单亲家庭大学生对自己和家庭的正确认识,随之而然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家长教育方式不当也是单亲家庭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暴力式教育、放羊式教育、溺爱式教育,这些错误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了家长对子女的正确教育和引导,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孩子正常的情感、情绪生活,造成了孩子身心的不良发展。此外,由于缺乏与父母正常、必要的沟通,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缓解,这也直接促成了他们心理问题的出现。

学校因素的影响。学校对单亲家庭大学生关注较少也是导致他们出现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近些年来,由于不断扩招,高校师资力量的配备一直达不到国家的要求。在高校,学生多事情就多,辅导员由于精力和时间有限,在多数情况下不可能面面俱到。尽管辅导员老师有心要对单亲家庭学生给予特殊照顾,但相对贫困生、后进生,单亲家庭学生的问题似乎并不是很突出,所以辅导员在正常情况下关注较少。这种情况下,部分单亲家庭大学生就会误认为辅导员不管他们,也不关注他们。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单亲家庭大学生有问题也不愿意主动与辅导员沟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心理问题的及时解决。

个人因素的影响。单亲家庭大学生不良心理问题的形成与学生本人心理品质有着直接的关系。常言道:在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困惑,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由于个体心理素质的差异、心理压力承受水平的不同,有人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有人却丝毫没有。一项调查分析表明,凡是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绝大多数人的性格都是属于内向不稳定型的,属于粘液质或抑郁质,即他们的心理有一定的易损伤性和对生活事件的易感受性。其性格缺陷表现为:内向、心胸狭窄、神经质、多愁善感、自卑感重,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较弱,活动范围相对狭小。因此,个体心理素质的强弱,也是导致心理问题出现的内在因素之一。

解决心理问题的具体对策

解决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问题需要学校、家长、个人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如此才能帮助单亲家庭大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解决心理问题。

学校的努力。第一,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加强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从学生入学起,高校就要建立单亲家庭学生个人档案,了解和掌握各班单亲家庭学生人数、具体家庭状况、单亲原因,在学习、生活、心理、行为等方面,加强对他们的了解和跟踪记载。通过心理咨询,使他们了解有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养成科学对待心理问题的态度。第二,积极与学生家长联系,努力寻求家长的配合。通过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具体家庭情况,分析出其产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另一方面可以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具体情况,争取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影、克服心理障碍。第三,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尽可能帮助单亲家庭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单亲家庭学生思想负担重、自闭现象严重,作为学校、老师,要尽可能创造良好的环境,积极鼓励单亲家庭学生参加班级、学院、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争取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集体中来。对于能力较弱的单亲家庭学生,也可以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同学面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帮助其克服自卑等心理障碍。第四,严格要求,加强对单亲家庭学生的管理和约束。对于单亲家庭学生,在耐心、细致做工作的同时,也一定要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和约束。对于出现逃课上网等违纪行为的,绝不能姑息迁就,一定要严肃处理,耐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严肃的纪律处理是不相矛盾的,二者在一定情况下可以进行有效地互补。

家长的努力。其一,家长要摆正心态,调整好自己的不良情绪。消除孩子不良情绪的前提就是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因此,单亲学生的家长要摆正心态,及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争取尽快从痛苦中走出来,重拾生活的信心,把精力放在孩子的教育上,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争取用自己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去影响孩子、感染孩子,让孩子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其二,家长要采

取理性、宽严适度的方式教育孩子。家庭的残缺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家庭教育的残缺,单亲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往往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对单亲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正确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孩子,单亲家长要采取理性、宽严适度的教育方式,切勿过分纵容、溺爱孩子,也不能对孩子过度放任自流,采取放羊式教育。其三,家长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家长要做到养育并重,不仅要关心孩子的生活,更要关心孩子的思想、学习、交往等情况,争取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各方面情况,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切忌只管生活,不问其他,或者把孩子交给学校后就不管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