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心理学常见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心理学常见问题范文1
关键词:大学新生;心理问题;适应性教育
大学是不同于高中生活的另一种全新的生活,大学新生因缺乏对自身成长的科学认识和经验,容易产生情绪和心理问题。适时对新生进行适应性教育, 对于帮助学生尽快适应环境,对于他们积极的开展大学生活,更好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 大学新生适应性心理问题的表现
1.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导致心理上出现失落感
大一新生入学之前,往往把大学生活幻想的很美好,当他们跨进大学校门之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他们深感沮丧、迷茫。另外,大多数学生会发现周围很多同学的能力都强于自己, 多数学生从高中阶段的中心地位退居到边缘地带,有些学生会因自身优势的丧失而感到失望、痛苦,变得一蹶不振、灰心丧气,这就影响了他的大学生活。
2.缺乏明确目标而造成的空虚感。
在高中时代,大部分同学都是为了高考而努力学习,每天的生活很充实也很有干劲。而到了大学以后,那个一直压在身上的重担突然卸了下来,突如其来的轻松使得很多大学新生彻底的松懈下来,除了每天上课以外,都是在看电影、打游戏、上网聊天等无意义的消磨时间中度过,虽然不想如此,但又不知道应该干些什么,产生了极度的空虚感。
3.学习方式的转变产生了学习上的倦怠
大学课堂是个开放的课堂,由于大学的教学管理模式与高中完全不同,信息量大、进度快,导致学生学习要采用课堂教学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这对于那些高中时期都是靠老师讲解、死记硬背等方式学习的大学新生,短时期内无法适应大学的学习节奏。很多大一新生把大量时间、精力浪费在睡觉、打游戏、谈恋爱或者其他方面,学习逐出现倦怠心理,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4.人际交往出现问题而导致的孤独感
中学时代人际关系的好坏不是太重要,高中时候所有的重点和焦点都是高考,进入大学以后,学习已经不是生活的全部,来自全国各地的新生朝夕相处,共同生活在一个班级甚至是一个宿舍当中,由于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往往会发生一些冲突和矛盾,为了避免矛盾,有些同学选择了不与其他人交往,把自己关闭在狭小的世界里,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孤独感。
二、采取措施,开展适应性教育,积极解决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
1.加强新生入学教育的广度和力度,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适应性教育
(1)加强理想信念和爱校教育,使新生尽快转变角色,增强认同感。深入开展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教育活动,通过专题讲座、党课、团课等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新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使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入到学校的改革发展事业中。
(2)加强学习指导, 帮助新生转变学习方式,适应大学学习。根据大学学习和专业特点, 开展一些专业讲座,请任课教师和高年级的学生向新生介绍大学的学习模式和方法, 使新生认识到大学学习与高中学习之间存在的种种差异,使他们逐渐的适应大学的学习模式,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
(3)增强新生的人际适应能力。大一新生大部分都来自不同的地区和省份,他们的生活习惯以及个性特点都存在千差万别,如何使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愉快的度过大学生活?首先要让新生学会适应新的环境,懂得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学会与人相处,多开展一些活动,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其次,教育新生要转变思想观念,不能太以自我为中心,接受别人的生活方式。可以开设一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选修课及专题讲座,帮助新生们正确的认识自己,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的技巧,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针对新生的出现的心理问题,积极开展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专题讲座,扩大新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积极开设一些如社会心理学、健康心理学、职业心理学等方面选修课程,系统地讲授心理发展与健康的知识。通过开展“大学学习方式转变”、“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自我突破”、“大学生恋爱心理”等专题讲座,提高大学生针对性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建立心理档案、进行危机干预、开展心理咨询等方式应对适应问题严重学生。新生入学之后, 通过心理普查等方式, 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建立心理档案。建立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要建立从班级到学院到学校的三级危机干预体系。广泛宣传心理咨询服务,引导新生在遭遇心理困扰时通过正规渠道寻求帮助。
3.结合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力量,帮助新生解决心理问题,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
(1)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对新生的适应性教育。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专业化建设,提高解决学生思想和心理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等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或咨询。
(2)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搭建学校、家庭间的互动交流平台。应该通过某种方式搭建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交流平台。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家庭状况等。对于新生的适应性教育不是仅仅通过学校教育就能解决的,它需要学校、家庭、学生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帮助大学新生克服各种适应性心理问题,使他们顺利地、充实地度过人生最美好、最关键的阶段。
参考文献
[1] 黄兆信,李远煦.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05).
[2] 樊富珉.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教育心理学常见问题范文2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问题 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经济日益发展,社会竞争激烈,导致人们学习、生活、工作压力增大,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大学生要面对学习、就业等各种因素,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因此,高校应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因心理或精神疾病引发的各类校园突发事件有增无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
1 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1 对新环境的适应障碍
大学生刚到大学,周围的人、环境、教学模式等发生了变化。首先是对大学生活期望过高,然而现实与理想有差距,感到失落。其次对新环境、新同学间,师生间关系等不适应,感到迷茫而心理不平衡。
1.2 与人交往问题
大学是大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环节,为大学生提供了较多锻炼的平台,但大学生由于在家庭背景、生活习惯等方面不同,在人际交往方面也缺乏经验,因此,一部分大学生表现为不知如何与人交流及交往的方式方法,有的学生性格孤僻,不与人交往,甚至被别的同学排斥和冷落等,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导致人际适应不良而影响心理健康,阻碍学习和生活。①
1.3 学习压力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也是大学生的主要挫折源。很多同学在高中时是佼佼者,但在初入学之后,高中时期的学习方式已不能适应大学课程多、节奏快、密度高和灵活性强的特点,学习压力大。另外身边的同学都很优秀,自觉失去了高中的优势,产生心理不平衡,心理负担增大。另外,大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或缺乏学习目标而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如果不会及时释放压力,长期精神高度紧张,有可能出现强迫、焦虑、精神分裂等心理问题。②
1.4 情感问题
中国大学生们大多在17~23岁之间,从生理发育来说,处于青春期中后期,生理发育已成熟,渴望异性,并希望得到生理上的满足。大学生思想复杂,受电视、网络等的影响,在潜意识中对异性的渴求尤为强烈。但很多同学不会处理在与异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容易走极端。
1.5 考研、就业、择业带来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大学学习,学习成绩较好的大学生,想考研去继续学习深造,可是考研竞争也很激烈,很多学生出现考研焦虑现象。对于马上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有些对从事何种职业比较迷茫,没有做好步入社会的准备工作,有的急功近利,有的对人生态度、出国留学等出现心理困惑,不知何去何从,有的努力争取各种荣誉,考取各种证书,以增加就业时的敲门砖等,总而言之,在考研与就业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
2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2.1 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为出发点,可通过讲座、报告、主题班会或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或采用门诊、书信、电话和网络咨询等方式对各种心理问题进行个别咨询,化解或缓减容易产生心理障碍的因素,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2.2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影响很大,具有推波助澜和感染熏陶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丰富学生第二课堂,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
2.3 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加强自我保健
大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理论知识,更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从而学会自我保健。大学生要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不断完善自我人格,由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等不定型,情绪和情感往往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容易产生极端情绪,有的激动狂躁,有的抑郁冷淡。因此,大学生要注意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完善自我人格,在大学生活中,大学生要不断积累经验,树立人生目标,明确事业方向和完善处世态度。对学习、生活中的一些不如意,要通过正确的方式如运动,听音乐等,转移注意力,排遣心中的苦恼,避免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
2.4 加大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的学生工作队伍
班主任辅导员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主力军,其素质高低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起重要作用,因此应通过研讨会、学术交流会等方式加强校际及同事间的沟通与交流,切实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
2.5 联合家庭和社会力量,共同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除了学校教育外,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还受到家庭教育、社会风气、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家庭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而且还体现在对学校教育的效果起促进、干扰或抵消作用。多数学生的不良心理是由父母关系不良、父母期望值过高、家庭教育方式不良等引起的。③
大学生心理素质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更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高校应重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采取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途径,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和谐地发展。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阶段成果,编号:NJSZ1120
注释
① 王慧,谢飞.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文教资料,2009(23):177-179.
教育心理学常见问题范文3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
新课程要求学习回归生活,创设的情境要能利用科学的知识解决生活的问题,因此创设的情境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联系学生常见的生活情境进行教学,将使学生印象深刻,感受深刻,促进理解。生物学科与生活紧密联系,充分利用生活现象,设置生物课堂情境,不但可使学生加深生物学科与生活联系的印象,而且从对生活情境的分析、思考、讨论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逐渐培养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的生物知识分析生活中常见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正是在生活情境中学习生物学科知识,才能使学生更深刻体会学以致用;新课标要求的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也只有在生活情境中不断训练才能得以提高。
二、创设经验化情
境陶行知先生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接知如接枝”。他说:“我们要以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包括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这样一个教学理念。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新知的矛盾将有力的推进新知教学;学生已有经验也会促进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三、创设形象化情境
生物的结构、生理过程往往抽象难以通过语言进行想象,创设形象化情境无疑非常的必要与重要。情境的形象性,其实质是要解决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应该是感性的、可见的、摸得着的,它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升华;其次,应该是形象的、具体的,它能有效地刺激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能够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间、空间的限制,既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事物,又能促使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互动发展。
四、创设学科化情境
教育心理学常见问题范文4
目前,这种教研活动方式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和不够完善的地方。本文拟从音乐学科说课实践性的一般程序人手,结合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对音乐说课作重点探讨。
一、说教材
这一环节的常见问题有:对教材的知识体系、总体思路、编写框架等方面缺乏综合思考;对教学内容在整册或单元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知识点的前后联系等方面关注不够等。
教材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说课的基本依据。因此,认真阅读教材、仔细研究教材、充分熟悉音乐作品等是“说教材”的前提和基础。这里的“教材”不仅仅是指某一个具体课题中的教学内容,它包括对整册教材的阅读和研究。此外,对教材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也关系着说课的质量。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材普遍采用以“人文主题”为单元、音乐作品为明线的编写模式,音乐知识、技能隐含在每个看似独立的作品中,这就给我们分析教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必须能从明线中找出隐含的知识和技能,并结合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将知识技能的难易程度、呈示顺序、呈现方式按照音乐学科的特征进行巧妙的编排,以避免音乐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是一节课的方向,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这一环节的常见问题有:1.将“目的”当作“目标”。一堂音乐课的教学目标若被定为“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或“拓展音乐视野”等,就是对实际课堂教学缺乏管理、评价和指导的“正确的废话”。2.制定的目标与年级段教学要求不相适应。如“认识附点八分音符、掌握2/4拍强弱规律”之类的目标显然与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要求不相适应。3.目标制定不够具体,无法检测。如“感受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的目标表述中,如何感受?感受什么风格?
出现这些问题多是由于教师对教学目标认识不清造成的。设计教学目标应明确以下四点:1.目标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为判断教学效果的依据是学生是否获得进步,而不是教师是否完成任务。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拓宽学生的……”等,这些说法都是不规范的,因为其目标的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2.目标的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定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如有些教师将《红旗颂》(吕其明曲)这部作品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这种说法,不仅主体不对,而且“爱国主义情感”具体如何测定?“鉴赏能力”提高了多少?难以得知。3.目标的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如“在提供的三首歌曲中听出哪一首是劳动号子”,“给予管弦乐合奏的曲例音响,出示三种以上的乐器图例,学生能说出主奏乐器”等。4.目标的表现程度是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如“在反复聆听的基础上,学生至少能模唱八小节的主题乐句”,“通过学习,90%的学生能从几首不同拍子的乐曲中准确听出2/4拍的旋律”。教学目标表述的是基本的、可达到的教学标准,而不能是难以实现的最高要求。
三、说教学重难点
这一环节的常见问题有:重点难点的确定不符合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和年龄特点。如有些教师拿到歌唱曲目,往往不假思索就将附点节奏、切分节奏、后半拍等问题确定为教学的难点,殊不知在不同的作品和不同的乐句中,这些问题不一定就是演唱难点。有时过分地分析和讲解,反而会增加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另外,一些教师虽确定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但缺乏理论分析能力。
对教学重难点的分析是考查说课者理论素质和专业素质的指标要素。要分析好教学的重点难点,首先必须通晓各学段内容标准并熟练掌握音乐知识技能的特点。因为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应有理可循、有据可依,不能随意和盲目。纵向整理每学期、每学年的教学重难点,应该可以反映出音乐知识技能获得的渐进性和系统性。其次,要能结合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对“为什么确定其为重难点”作简要分析,即主要是用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理论来解释音乐知识技能获得的心理基础和方法。教师还可以结合唱、奏、演等技能演示对重难点作进一步的分析和阐述,这也是音乐学科说课的独特之处。
四、说教学方法
这一环节的常见问题有:对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及适用范畴研究不够,常常将许多教学方法的名词堆砌、罗列在一起。如在音乐说课中常讲到“视听结合法”,但是对何时用、怎么用、用多少欠缺考虑,有时反而限制了学生音乐想象力的发展。另外,一些教师常以完成任务为中心,对学生的活动考虑较少。
教学方法也可以分述为教法与学法。教法,就是根据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说出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且要说出选择这些方法和手段的教育理论依据。学法就是本课拟教给学生何种学习方法,培养哪些能力。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没有哪一种是普遍适用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为了教学方法的有效、适用和优化,选择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综合使用,是说课者最常用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制定与选择受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特点、教学媒体、教师特长以及授课时间的制约。就音乐学科而言,大致有体验性教学方法、实践性教学方法、语言性教学方法和探究性教学方法四类。一般情况下,可以根据教材的主要内容确定主要的教学方法。知识性、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常常采用讲授、阅读指导、讨论、谈话、归纳、总结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演绎和抽象思维的能力;技能性较强的内容常常采用示范、分析、练习、探究、体验、游戏、合作等方法,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培养鉴赏能力、实践能力和审美表现力。
五、说教学程序
这一环节的常见问题有:导入程序过于冗长与生硬,过程设计花哨,操作性较弱;过程设计与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关联性不够;缺乏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活动设计;板书设计粗糙,书写不规范,常有教师将调号、拍号甚至音符写错。
教学程序是一个过程。音乐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音乐、接受音乐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教师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掌握音乐研究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发展智能、提高自身素质的实践活动过程。
说教学程序要说明课堂教学过程和步骤安排以及这样安排的理论依据。具体来说,要说出教学过程中教学各环节的衔接和过渡,一节课的教学环节一般包括:新课引入、新课教学展开、重难点突破、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另外还包括课堂教学的板书设计、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等内容。
教育心理学常见问题范文5
关键词:英语;中学生;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9-0307-02
一、Learning Efficiency
1.Definition.What is the learning efficiency? It is,in the unit of time,the learners achieve learning effects.Some people simply understand the learning efficiency is whethe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homework is done fast or not,or after a relatively long time,middle school students study with a good effect.However,these can not be considered as learning efficiency accurately.In fact,there is not too much difference among peop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brain.The point is learning methods.Everyone has only 24 hours a day,and this is the fairest thing in the world,but that how will you arrange them to do more things in the limited time comes different.This is the learning efficiency.
2. The Criterion of High Learning Efficiency.(1) Quantitative Criteria.What are the quantitative criteria? In the unit time,the more tasks students have completed the better.(2)Qualitative Criteria.What are the qualitative criteria? Many middle school students did a lot of exercise,but they just only satisfied with working out answers,and little to think deeply.The result is that if the questions are transformed another forms,they are not able to work out them.After all,the thinking ability is the core content of all kinds of tests.So,it is valuable to learn with students’ heart,which reflects the high qualitative standards of learning.
二、The Factors Affecting Learning Efficiency
1.Physiological Factors .Physiological factors contain sleeping,physique,diet,disease,etc.If a student lacks sleeping for long time,or has a bad sleeping quality,he will get a bad English learning state.We can often find such kind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the class,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often do not put their mind to teachers’ words,and their mind can not become too excited.Most of them are because they do their homework very slowly,and usually get to sleep after 1am.However,many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ould not get well enough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and that is what teachers and parent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2.Psychological Factors.One kind of psychological factors i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relationships with their parents,teachers,classmates,etc.amongst them,the relations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ers are the direct factor which can affect English learning efficiency.、Another kind of psychological factor is the supports and securities of improving English learning efficiency,which includes self-confidence,willpower,emotional state,anxiety,and so on.
3.Teaching Factors .As studies have shown,what many English teachers did not pay attention to is the speech of their own English speaking in class,and this can affect middle school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efficiency very much.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thought is inseparable,the controlling of English language,in fact,is the controlling of thinking process.In English class,if teachers could prepare their output speech fully and grasp appropriately,it could be the major step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English language with teachers’ control coordinating with students’ self-control.
4.Learning Factors.As people know,the intake of basic English knowledge determines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using English.However,most of the students’ English memory is not optimistic.The problem can not only affects the students learning efficiency,but also take up much of the students’ valuable time.Therefore,if students can improve their English memory with the help of their teachers,they will not only reduce the studying burden on,but also improve the learning efficiency.
三、Approaches to Improv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Efficiency
1.Physiological Factors: Stressing O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ctivities.Long-term exam-oriented education model can not only damage the health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but also fall into the bad habit of growing of going for workout.Emphasizing on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and ignoring sports are the main states of most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2.Psychological Factors: Enhancing the Emotional Interactions between Teachers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1)Increasing the Emotional Investment.Teachers should teach middle school students enthusiastically,and put sincere love to move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so as to take their hearts; if every student often feels his teachers love,care and respect,their healthy emotions will be inspired,and they will become dynamic and then have positive motivation to learn,so as to build their capabilities in harmonious atmospheres.(2)Respecting the Students.There should be mutual esteem between teachers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Teachers should dilute the boundaries and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eachers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be able to fully enjoy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uccess,and participate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various activities practically.
3.Teaching Factors: Controlling English Teachers’ Speech.(1)Restricting Students’Acceptable Level.As the differences on knowledge base,language skills and thinking ability,there will be different results in receiving and processing the information of English language.While communicating with middle school students,teachers can be appropriate to emphasize the instruction or the knowledge of language points to attract the attent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by repeating,so as to improve the intelligibility and correctness of the input language.(2)Restricting Teaching Speed.The so-called teaching speed means the quality which both a teacher works in the time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earn from the class.Therefore,the speed of teaching,in essence,has outstanding beneficial properties.What I mainly oppose is keeping instilling English knowledge or explaining English in Chinese during the whole class.Also,I don’t support both asking questions during the whole class or leaving the questions occurred in the class to be solved after class by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emselves.
4.Learning Factors: Improv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English Memory.(1)Deepening Impressions of New Knowledge in Novel Ways.If teachers want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emory of foreign language,it is necessary to make teaching activities comply with the law of psychology.(2)Transforming the Mechanical Memory to the Comprehensive Memory.While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middle school students may promot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otential abilities by some logical thinking activities,such as comparison and classification,and by doing so,middle school students’ actual memory effect will be much better than“rote”.Another way to improve the memory efficiency of English is that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an transform the mechanical memory to comprehensive memory.
四、Conclusion
In short,learning efficiency is a notion with a broad scope indispensable to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o learn English.Its classifications and solutions can not be fully elaborated in this thesis owing to the limitation of space.This thesis has discussed only a very small part of the subject with the main solutions that it can induce more people who are interested in this subject to do more and deeper studies and come up with valuable opinions.
参考文献:
[1]董峰.教育心理学[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28-31.
[2]方瑞歌.初中教育中常见问题及分析[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
[3]吕辉.青少年教育心理学[J].长江职工大报,2004,(1):41-43.
[4]杨晓磊.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学习效率[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1):130-133.
[5]张国庆.英语的教与学[J].英语自学,2005,(5):40-42.
How to Improv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Efficiency
MA Jing-mei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Harbin 150080,China)
教育心理学常见问题范文6
1.举例反问课堂教学常见问题基于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的思路出发点,首先从课堂中反问:如在课堂上有没有吸引学生的精彩内容?是否运用典型案例、实操或实训进行分析讲解?课堂上有没有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上有没有分享自身或同行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课堂上有没有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课程内容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程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教学规范?对学生的考核考评是否多维化?课程教材是否符合职业教育教学的需要?职业教育课程设计有没有紧密遵循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种种问题的提出,要求我们职业教育教师时刻把握时代的变迁,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注意分析现时代学生的个体特性,适时摸索出实用、适用的教学技术方案。
2.改革创新职业教育教学观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根据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和弱势选择适合学生个体的优质教学方法。同时结合课程特点及学生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差异,分层次开展班级教学,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兴趣,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长足的进步,培养每个学生都成为自己的优秀。在课堂教学中,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教育改革的关键,因此职业教育教师要转换思路,变“主讲”为“主导”,以项目或任务为导向,积极引导学生完成以知识应用为主的综合技能培养,并为学生创造一切可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主动推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正如孙子所说,“不战而屈人之兵”是高级统帅的标志。一堂好的课,应以学生学好(有兴趣、能力有明显提高)作为主要标准进行评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传统课程中走出来,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提高兴趣,实现学与做的统一。
3.正解引导职业教育学生观在人才观上,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几乎每个人都是聪明的,“天生我才必有用”,但聪明的范畴和性质呈现出个体差异。职业院校学生在对理想和未来的追求上更是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基至在不同的层面上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令人堪忧。对于这样的个体差异性,我们必须适时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学生观,适时引导,用赏识和良好的心态去对待每位学生,改变以往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标准,从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重新认识到每位学生都是可塑之才,只要我们正确的引导和挖掘他们,每个学生都能成才,都能成为最好的示范。
二、做好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的思路
做好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的思路,首先分析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重方案、轻实施;开例会、走过场;注重教师的考核评比、忽略教师的顶岗培训;通报学生的到课率,不管学生的学习力;强调技能培训、忽视素质养成;强调岗位、忽视发展(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顶岗实习、放羊失控。职业学校学生普遍起点低,不好学等。对于一连串的问题,专业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做好专业课程设计,上好每一堂课。怎样好上一堂课,笔者认为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设计应从有趣、有法、有用这“三有”着手。
1.有趣———趣而求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是人才成长的起点,也是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突破点。在当前职业教育学生普遍厌学的情况下,设置悬念,激发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怎样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因材施教,学做合一等都是很好的做法。
2.有法———事半功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以其欲达到不需要教,故随时宜注意减轻学生之倚赖性,而多讲则与此相违也。”“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导引,使学生逐步增益其知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由此看出,让学生“会学”比“学会”重要得多。学习方法一旦被学生掌握,课堂教学效率就必将大大提高。
3.有用———受益终身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好的习惯关乎人的一生,习惯养成教育也成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重要环节,贯穿职业教育始终。具体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准备、认真听讲、勤于动脑、勤于积累、善于表达、善于观察、勇于探索和创新等,这些有用知识不但可以为高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将让学生受益终身。
三、优秀的课程设计检验专业教师的综合素养
在课程设计中对教师有一定的要求,“双师型”是对职业教育教师的基本要求。[5]作为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师,必须是专才(专业出身)、通才(懂专业、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和教学能力,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和激情,力争成为德才兼备的“双师型”教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在职业岗位上不断学习、脚踏实地、坚持教书育人。
1.具有教育学知识职业教育教师应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应经常性地有意识地去研究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上第一堂课就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营造传道授业解惑的融洽氛围,进一步了解受教育者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个性的心理规律。研究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还能够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
2.具备专业技能职业教育教师应是专业领域里的行家和专家,不但需要掌握专业的系统理论知识,还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如对一个项目来说,职业教育教师首先要有工程思维能力,能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策划、操作、协调与管理等能力。也就是说要对项目的整个工艺流程都要掌握,并且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职业教育教师要具有教学结合实践进行专业研究的能力,能出研究成果,有创新能力。
3.具有职业能力职业教育教师要懂“职业”。要了解和分析专业现状和未来发展情况、掌握行业需求和人才市场需要、把握职业需求和岗位供求情况。还要具有经营管理和市场运作等基本能力、社会活动能力,懂行业法律和规章制度。换句话说,职业教育教师要从行业中来,到行业中去。教师不与时俱进,不紧跟企业,照本宣科,课堂就会变得枯燥无味。
4.具有教学能力职业教育教师要懂“教育”。能根据不同专业、班级、学生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因材施教。教师要善于与学生交流,能发现学生的优势点和兴趣点,掌握初学者的基本认知规律,采取传授知识和叮嘱引导学习并进,让学生对专业充满信心和激情。职业教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与时俱进,不断充实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5.具备师德修养职业教育教师必须具备相当的政治觉悟、社会道德和师德修养,要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师要有高效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职业教育教师不但是工学教师,也应是研究教育学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个体差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注重发现学生的优点、发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我们教师教学不单是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其重点还是要让学生学有所成。教师要努力去备课,备课的重点就是把抽象的东西变成形象的知识,即把知识结构用足够简单的形式描述、展示和表达出来。老师对待学生也是一样,不管学生的基础是好是差,也要教,不但要教,而且要想办法教好,这也是教师职业道德观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