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室外空间设计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室外空间设计案例范文1
关键词:环境;空间艺术;组合;分隔
中图分类号:B845.6文献标识码: A
在进行空间艺术设计的时候,设计师要充分考虑到人们处于某空间中时生理与心理的双重感受,通过运用艺术表达形式,从空间对人们生理与心理的影响出发,对空间进行合理的组织、划分。这也是现代设计师进行空间艺术设计所要把握的关键所在。
一、空间的组合
环境艺术设计首先要考虑到人们的生理与心理的双重感受,然后通过运用艺术的表达形式对空间进行合理的组合。
1、空间的流动性
进行空间组合时要关注各个空间之间的联系,达到空间转合协调,以增强空间的流动性。对建筑外部的空间相对较大,空间的流动性也很容易表现出来。园林绿地、亭廊、小径、山水,以及供人们休息的广场等,使人们在观赏美景的同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室内空间相对要狭小一些,但是通过合理的设计也能体现出流动空间的效果来,这也是现代室内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我国在环境空间艺术设计上有很多很好的成功案例,比如苏州留园的入口处空间设计,只有50m的狭长空间,如果不进行处理会让人产生沉闷的感觉。而设计者在50米长的过道上,充分运用艺术手段,营造出了大小不同、开敞封闭相结合、充满光影变化的若干空间,丝毫没有乏味之感,彰显出流动空间的魅力。若将其空间组合手法运用于现代室内设计中,定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使空间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2.空间对比
空间处理的艺术性很多时候是通过多个空间的对比来体现的。如空间大小的对比、高矮的对比、明暗的对比、形状的对比、开合的对比、收放的对比、虚实的对比、闹静的对比等。不同种类的空间在人们心理上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人们置身其中便会获得丰富的心理体验。例如狭小又封闭的空间与宽阔开敞的空间组合在一起,便会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将较暗的空间与明亮的空间组合在一起,会给人柳暗花明的感觉。一般,在入口处常用收的处理手法,为之后的放埋下伏笔,收与放的对比与写文章时的欲扬先抑是相吻合的。设计师通过灵活合理的运用这种对比手法便会取得一定的艺术效果。
3.空间过渡与引导
同写文章一样,不同的空间转换有时可以用到空间过渡的手法,使得变化不那么突兀。对于一些重要空间,到达之前,常会设置一些引导空间,使人们做好心理准备。例如,中国国家大剧院的入口设计成水下长廊的形式,使人们以这种独特的方式进入大剧院当中来获得不同寻常的体验,仿佛是为到达另外一个世界做的引子。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之间的转换也往往需要一定的过渡处理,比较常用的手法是灰色空间的运用。灰空间是建筑内外的过渡空间,如柱廊、檐廊等空间。它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室内空间或室外空间,却对人们有着特殊的吸引力。驻足其中,宛如一处港湾,既给人们以归属感,又能满足人们眺望外部空间的需求。在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中这类空间非常常见,邀三五友人,在廊下喝茶闲聊,或独自听雨赏花,无不是一种高尚的享受。而现代商业空间也常利用这类空间,设置座椅,使消费者非常乐于停留其中。例如,咖啡厅的设计就可以有意的创造或利用这类灰色空间,使人们在这类空间中边喝咖啡,边欣赏外部的风景。而在自然风光优美的风景区,更应充分利用灰色空间营造充满魅力的人性化场所。
4.空间排序
有一些空间比较庄重,而且具有纪念性意义,在进行空间排序的时候要选用特定的方式。比如在博物馆空间设计的时候,要依照历史的演变来进行组合,对于具有纪念意义的园林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将重要的空间与建筑组合排列在一条轴线上(例如中山陵)。罗斯福纪念公园虽没有明确的中轴线但也是以罗斯福总统在任的四个时期为依据将公园分为四个主要的空间。当然这种组合方式也并非平铺直叙,它们有主次以及起承转合的变化,以此来增强总体的艺术感染力。
二、空间的分隔
1.运用多种分隔形式
在大空间中划分出若干个小空间是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要经常遇到的问题。对于室内空间来说,空间的分隔手段一般是通过墙体、家具、各种高度的隔断或屏风、室内绿化等来完成,空间的分隔相对较明确。室外空间的分隔一般可通过地形的变化、各类建筑、植物、山石、景观设施、雕塑等实现,空间分隔得更加灵活、通透。空间因分隔物的高度、材料不同,可分为实隔和虚隔。实隔指实实在在的分隔,既阻隔人们的视线,又阻隔交通,使人们无法通过隔断,所分隔出的空间封闭性较强,如各类封闭的房间、天井、密林围合的空间等。虚隔则更侧重心里感觉上的分隔,有的只阻隔交通,不阻隔视线,如利用玻璃、漏窗、水面、绿篱、栏杆及各种低矮的隔断等来分隔空间,有的只在人们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分隔感,如通过底界面或顶界面的变化、以及用柱子、疏林等进行空间的分隔。
2.创造渗透空间
在进行空间分隔时,为了增强设计的艺术性,设计师要考虑到空间围与透的关系,灵活的使用实隔和虚隔。例如,密斯的经典作品――巴塞罗那展览馆就很好的处理了空间围与透的关系,极具艺术性的进行了空间的分隔。通过自由设置的玻璃墙和延伸出的屋檐,不着痕迹的划分出了室内外空间,达到了室内外空间的融合与渗透。而内部空间则通过大理石墙面进行了自由划分,创造出极富流动感的空间。人们置身其中,变能感受到丰富的空间变化带来的趣味性。江南古典园林经常使用很多透空的门窗使分隔的各空间互相渗透,进行对话。许多个相互渗透的空间在一起便会产生深远的感觉。江南古典园林建筑善于将室外空间引入室内,强调视线的连续性,使人们透过开敞的隔扇、漏窗或者柱廊而获得室外一景,使室内外空间进行渗透,创造出了丰富的层次感。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以及苏州博物馆新馆,充分吸收了江南古典园林的精髓,在进行空间分割时使用了富有江南园林韵味的漏窗,使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是现代渗透空间设计的典范。
3.虚空间的运用
虚空间无需依赖界面的围合产生,更多的是通过暗示、虚拟等手法在人们的心理上营造一种空间感。例如,不使用隔断,可以通过地面图案或材料的变化,也可以通过吊顶形式的变化等同样可以在人们心理上开辟出一处空间。镜子内部的空间也是一种典型的虚空间,虽然这个空间不过是现实空间的镜像反映,但在人们在心理上确实对空间进行了拓展,使实际空间看上去刚大。若在风光良好的餐饮空间中使用玻璃墙,则无须进行太过复杂的设计,顾客便能享受到良好的餐饮环境,边进食边观赏外部的风景,这也属于虚空间的运用。在园林景观中,借远处的景观来扩大本空间的案例更是不胜枚举。例如拙政园借北寺塔影,颐和园远眺西山,寄畅园借惠山山景等。明月清风花香更是随处可借。远景如画般融入了本空间,虽为虚空间却能起到实际的视觉效果,人们在此空间,却能感受到彼空间,空间的意境由此而生。对于讲求诗情画意的园林来说,意境还可通过匾额和楹联来体现,人们从中感受到的则是更为广阔的精神世界,与古人对话,而这些,则是虚空间的极致了。
三、结语
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空间的艺术性需依靠空间以及周围环境的特点反映出来。但是,当人们在逐渐感受空间的时候,只有切合自身的生理与心理的切身感受才能真正的体会到空间艺术的魅力,其时常依靠空间引发出别的艺术,进而创造出美感。为此,我们要积极塑造气质非凡的且极具艺术性的环境空间,先要对空间性格局进行准确定位,把握空间灵魂所在,搞清楚空间的结构组合,这样才能够在进行环境空间设计的时候更好地运用空间的实体要素,并进行艺术化的处理,进而打造出充满艺术风格、独具匠心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国建筑出版社.2000年12月
[2]傅立宪.环境艺术中空间与场所探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6)
[3]潘祖平.中国传统环境艺术中的空间观念.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
室外空间设计案例范文2
关键词:延安地区 重点镇室外空间 构成要素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Studies on New Residential Areas Outdoor Space in Key towns of Yan’an area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ural population urbanization,people on the one hand hosing conditions improve seriously ,while ,on the other hand they have to face one kind of outdoor space which copies from city residential areas.My thesis aims at putting forward some principles about residential areas in key towns of Yan’an area.
Key words: Yan’an ;key towns;new residential areas;outdoor space
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中央城镇化会议,会议指出,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注重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建设水平。
我国从2004年启动全国重点镇建设,至2010年底,重点镇发展到2856个。重点镇作为当地县域的经济龙头镇,承担着快速城镇化进程和带动周围农村地区发展的任务。面对着城镇化快速发展,为解决新增人口住房问题而新建集约化住区在我国现阶段的建设量是相当大的。
陕西省建设厅于2011年3月推出的“陕西省重点镇建设标准(试行)”(文号: 陕建发[2011]42号)提出基本实现城镇居民每户有一套住宅。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用地占到居住用地指标的30%左右。
延安地区作为陕西省西北部的经济文化大市现有33个重点镇(5个3人以上省级重点镇、15个1万人左右市级重点镇、13个5000人以上县级重点镇),重点镇新建住区也在快速建设着。作为一种新的住区形式,国内外目前均没有成熟的建设理论及成功的案例作为有效参考。笔者在项目实践中发现这些针对村镇居民为主要使用主体的住区室外空间存在着不少问题。
问题1:公共空间被挤占,延安地区重点镇基本都属于黄土高原沟壑地形的川道型小城镇,土地资源比较紧张,在建设用地紧张的情况下首先被牺牲的往往是公共空间。许多农村新建的居住小区,公共空间被简化得只剩小区的中心广场。
问题2::空间功能单一,无文化传承和特色体现。单一的功能使得公共空间对居民的吸引力减小,也违背了多功能的传统。而且各个广场形式单一,体现不出村落间的差异,也缺乏特色和文化传承,广场空旷没有人气。
问题3:由于新建住区多是政府出资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公共租赁住房,本着经济性设计理念,住区在室外空间的营造上显得很粗糙,住区的内各个等级空间缺乏有效的限定,空间均质。
问题4:缺乏行之有效的物业管理,新建住区缺乏归属、认可感。为数不多的室外公共设施得不到好的管理维护破损严重。部分公关活动广场、绿地成为生活垃圾堆放场和停车场。
延安地区村镇居民从事农业生产,经济活动相对简单。 居住密度较低是延安地区沟壑山区居住形式的又一特点, 居住分散, 较少流动, 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低。这些乔迁新居的居民在迁入住区前多数居住在传统村落中社会结构简单, 职业分工远不如城市复杂,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在社会关系中占主要地位。
经过调研,笔者发现了延安地区传统村落室外空间及其居民日常行为的一些特点。
特点1:传统村落居民生产与生活很多时候没有明显的区分,日常的生活经常伴随着形式多样的生产活动。
特点2:私密性较强的院落空间是村民们日常户外生活的重要载体。
特点3:传统村落开放街道及节点空间尺度适宜,空间具有很强的包容性空间被赋予了多种功能,体现出较强的归属感,各种空间界面连续曲折,限定方法形式多样。
特点4:各个空间都会或多或少的有一个或若干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标志物,如一株老树、一盘石碾等等具有很强的识别性。
针对新建住区室外空间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通过对当地传统村落室外空间的研究得出了一些设计意见。
意见1:“”
在传统村落中,村民对自家院落及院落周围隶属于自家的空间都打理的井井有条。对新建住区室外空间进行一定程度的管理授权,使得住户有一定的使用权,如可以开辟菜园。住区景观在重点镇新建住区里可以用菜园的方式进行演绎,成本低,管理有效,一举两得。
意见2:传统村落室外空间演绎转化
1)传承乡村的景观意向 在新建住区的设计中,在主要区域设置能提供给居民聚集的乡土景观是必要的,来延续村民们的历史记忆,传承乡村的场所精神。传统村落中的石碾,石凳,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都可以随着人们迁入新的住区。作为住区小品,它们置办价格低,能够很好的对住区空间进行润色限定。同时可以增加住区的认可感和归属性。
2)传统街巷的再现 部分住宅底层架空,将原本阻隔的两个住宅楼院打通,创造传统的院与院之间的街巷空间,加之宅院间被“联产承包”的菜园,这里会成为兼具生产生活的多功能空间,增进邻里之间的互动交流。
室外空间设计案例范文3
绚丽多姿的色彩往往是引起人们心理和情感上的共鸣,明快的黄色和红色可以让人们心情愉悦,天空的蓝色和森林的绿色可以让人心情舒缓,而简约的灰白色可以让人心情平静安逸,利用每一种色彩带给人的不同的感觉,合理的用于室外环境空间的设计中让企业颜色尽量符合人的审美的大众需求,增强其艺术感染力。所以作者采用了天然本色和装饰色彩二种。天然本色是材料固有的色彩,它自有美的韵味和诱人的魅力,人们在塑造环境形象形象时应尽可能充分地表现出它的美。尤其是图像中高纯度的颜色对比,让企业有强烈、丰富的特性,而灰白对比又给人以醒目、明快、有力之感,这些配色让颜色彼此之间相得益彰地表达了艺术的理想效果。
色彩搭配的矛盾与统一
在色彩利用的过程中,适当的应用明度和纯度,保证在任何一种色相上,两组颜色都能取得和谐,不会产生特别突兀的色彩反差,通常情况下,在明度的冲击下,两组色彩无论是由浅入深,还是有深入浅,都能达到令人舒适愉悦的艺术效果,在色彩的选择上,也必须保证色彩的平衡,冷与暖、薄与厚、浅与深。达到整体的协调,才能取得非凡的艺术效果。
矛盾与统一是构成色彩和谐的主要手段。人置身于空间中,眼中所触及的是颜色。而具有感情性质的颜色又是令人产生各种心理的因素。环境是人安身的地方,更是满足人的心灵需要的地方。色彩运用得当,就可以让人产生心灵的满足。而这心灵的满足中,最主要的是和谐的心态。因为和谐是让一个觉得放松而且心情愉悦的原因。色彩的突兀,或者强烈与低沉都会影响人的和谐心理。所以,在环境空间的设计上要注重色彩的和谐性。在色彩的和谐是指将不同色彩结合,构成美学上令人欣赏的结构。
色彩搭配中的主次之分
主要的颜色就是人们一走某一种环境,立刻被抓住的那个点,它是一件室外空间色彩运用作品吸引人们注意的那个方面。其中暖色和冷色的巨大反差,也是强调在色彩运用中的一个有效手段。
强调的手法不仅仅可以体现在色彩的运用和搭配上,同样也可以作用在位置上,我们可以利用外部的光线和形状来决定。一些成功的设计案例,就会利用线条形成的强烈的社巨额效果,来体现整体的艺术效果,利用相对厚重的线条来引导人们的知觉,在光线的作用下,又会带给人们视觉上的冲击,这样两种感觉相互呼应,才会使设计的整体水平和艺术感染力更加的强烈。
合理的室外用色
在一个场景的专属色往往是它表面实际的颜色,而不是这个场景在色彩环境下所呈现的颜色。通常情况下暖色的场景看起来比冷色的场景离人们更近,也更大些。浅色的色调往往可以从视觉上拓宽空间的大小,与冷色的相比,暖色的色调往往会给人更加舒适的感觉,在相对比较空的空间里,巧妙地运用深色,就会增加空间的紧凑感,从而更加的协调。
随着人们对于室外活动的热衷和生活模式的改变,室外设计也成了设计领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这通常是人们在日常中感知到和看到的事物,但是它对于人的人格、行为、心境的平和产生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深刻的影响。但由于室外环境并不在人们最能控制的空间范围内,所以人们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到大家园庭的室外装潢设计上。其实从设计的角度来说,室外设计是没有局限性的,它可以是室外空间所能触及的任何一个地方。
色彩搭配需要迎合地域人群的文化心态
文化心态是指人的一种物质及精神的需要以及表现。色彩需要迎合人的文化心态,才能让使用者感觉到舒适以及愉悦虽然对空间设计的所有思考基本上都是基于客户的需求,但也总是要考虑一些设计的人造景元素和地理元素。室外设计与环境产生交互作用,依据不同的地理位置以及顾客的情感需要,这种作用可能会得到强调,也可能特地变得不易觉察。例如,四幢北京的室外,人造景与地理完全匹配。对于一些已经建成的室外人造景,大多数情况下,几乎不可能改变空间的总量,也不能对其周围环境进行重新布局。而要建构一个给人以大家园的感觉的世界,可以说就是一种挑战,这种挑战深深植根于地域剧烈跳动的心脏中边缘多样化的人造景物当中。
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多姿多彩的世界里,可以说,色彩是是外在世界最直观的体现。色彩本身也是一种绝妙的艺术,随着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色彩已经不单单是视觉世界的感知,已经是一种情感的共鸣。在设计中也是如此,色彩的运用可以充分的调动人们的想象空间也能激发人们情感世界的认知。虽然一件艺术品比仅仅是由色彩构成,但是色彩往往是艺术境界的一种体现。人们在视觉艺术中谈论色相环就好比在音乐里谈论音阶,音阶中的音符相互作用,最终演变成交响乐,同样,颜色也有无数种组合方式,有左右人们情绪的巨大力量。色彩的合理利用,是设计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于此,室外空间环境作为人们活动、交友以及休闲的场地,更需要色彩的有效搭配才可以让人们更能够感受到其有致结合所形成的魅力。
结语
色彩是设计中的一个核心元素,也是艺术和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利用色彩的搭配来进行设计,必然会取得十分良好和显著的艺术效果,可以说,设计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而明艳的色彩就是这门艺术最好的点缀,因而说,色彩是设计创作中一个重要的体现,设计也是展现色彩魅力的一个重要载体。
室外空间设计案例范文4
【关键词】环境设施设计;教学方式,改革探索
伴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而形成了环境设施,而且已经逐渐成为了人类文明的物化形态,与此同时,环境设施在整个城市环境当中占有十分关键的地位。无论是各个单位的室外空间,还是公园、街道空间、城市广场以及住宅小区,都是需要进行环境设施安放的地方。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城市环境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大家开始越来越关注环境设施,而且环境设施的重要性也越发的显现出来。在这个环境之下,国内的高校相继设置了与环境设施设计相关的课程。本文针对高校环艺专业环境设施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高校环境设施设计课程教学现状的简介
在我国的各类存在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当中都设置了环境设施设计课程,比如设施规划与设计、公共设施设计以及城市家具设计等,这些专业具有相同的教学内容,只是在名称方面有所区别[1]。与此同时,一些学校在环艺设计专业以及工业设计专业中都开设了这门课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清华美院,这门课程在研究生和本科的景观设计专业方向都有开设,并成为了环艺专业必修的课程。尽管这门课程开设的比较普遍,但是仍然有很多问题存在。
(一)单一的教学课堂内容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是将设施设计本身的内容讲授出来,而室外环境空间设计中与设施放置有关的基本方法和内容却很少有所涉及。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任课老师并非景观专业出身,因此不能将专业的环境景观只是讲授出来;太过薄弱的学生基础,导致不理想的讲授效果;学生片面的理解课程,认为要想完成课程要求只要对单体设施设计进行学习就可以了。
(二)不理想的授课效果
平时的作业练习完成情况以及讲课过程可以将这一问题反映出来。比如设施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的关系在练习题目中有非常明确的要求,让学生将符合文化氛围的环境设施设计出来。这样教师通常只是将一个主题景观空间给出来,让学生针对空间设计设施同时还要对空间进行规划设计,从而使空间能够与设施实现自然和谐的关系,然而学生最终的设计效果却不是很理想[2]。
(三)学生接受与课程有关的知识不系统、不全面
学生在学习以室内设计为主的环艺专业时,无法在设施设计课程的学习中学习更多的景观知识,和进行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时一样,室内相关设计理念限制了其知识面的拓展,而且在进行就业选择时也只能将家装公司作为就业对象,并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这种情况从长远的看,使学生今后的发展道路受到了限制[3]。学生在实际的过程中经常希望在室内设计的专业知识以外能够对更多的景观知识进行学习,然而却因为上述的各种原因,最终导致了很不理想的学习结果。
二、环境设施设计课程改革的目标
在艺术专业中环境设施设计专业应该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将专业基础课教学提供给环艺方向的学生。在课程教学大纲中对信息量予以加大并且对授课内容进行丰富,最终促使学生学习效率以及教师授课质量的提高[4]。与此同时,还可以为学生以后的毕业设计将一个前期的基本认知和启蒙提供出来。在将系统化教学体系构建出来看的同时,还要促进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通过对课程作业的设置,教师可以对学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参与进行引导。比如,可以带学生参观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课题的施工现场进行参观,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时间的机会。
三、环境设施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措施
(一)教学内容方面的措施
教师除了要对设施设计基本理论进行介绍之外,还要对环境景观设计知识进行全面的讲解,应该将设施和环境空间进行有效的结合以及联系来进行课程的讲解,从而使学生真正明白在环境设施设计中室外和室内作为一个整体是不可分割的。室内作为一个空间并不是独立的,尤其是大面积玻璃幕墙在当代的普遍使用。因此,在设计上必须要将室内外进行整体统一的处理,序幕空间是室外,延续空间是室内,再进行环境设施设计中必须要着眼于室外,着手于室内,只有这样才可能获得最佳的观赏效果。在充分的了解室外景观设计的重要性之后,然后在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对在室外空间中的作用和功能进行学习。
(二)教学方法方面的措施
1.教师首先可以对国外一些设计较好的设施作品进行收集和整理,再和我国一些不合理的设计作品进行对比,使学生能够了解国内整体环境景观与公共设施设计的差距,从而将他们认真学习改变现状的理想激发出来,最终是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的提高。2.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实际工程项目引进来。为学生的作为课题进行联系或者进行讨论而提供案例。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走持教室,开展实地教学。学生只能通过实地调研,才能对室内环境中设施的尺寸和比例得以真正的了解,最终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不断提高以及教学水平的整体效果。
作为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环境设施设计课程的实践与理论不可分割,实践能力对于高职类院校来讲更是重中之重。所以必须要重视实践教学在环境设施设计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利用教学实践。可以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郭武士,易欣,谷春英.我国高校和谐文化建设与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2).
[2]王璐,于超凡,彭馨仪,王国春.浅析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行的课程教学改革——以环境设施设计课程教学为例[J],教育与职业,2012(9).
[3].《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 景观设计 > 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4).
[4]黄敏,薛洁.基于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升的园林教学方法研究[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7).
室外空间设计案例范文5
关键词:学校社区校园文化景观功能的复合性地域化设计交往洪翊慧
Abstract: the author in a TV university campus in the renovation of the old case, through the original campus environment and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nalysi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to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combined with the local climate conditions and regional culture, make the author for school community design concept in this get a degree of embodiment. For the campus outdoor space environment planning and design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Keywords: school community of landscape functions of campus culture blends design communication regional HongYi hui
中图分类号:TU97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广州电大麓湖校区,前身为广州大学旧校区,现有建筑建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末,位于广州市越秀区麓景西路41号,北靠风景秀丽、人文资源丰富的白云山旅游风景区,东望麓湖公园;校园占地47亩,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现建有行政楼1栋(28层裕达隆大楼)、教学楼3栋(3、4号和工程学部楼)、实验楼1栋(5号楼)、综合楼1栋(2号楼)、宿舍楼5栋(8、9、10、11和北面围墙宿舍楼)、临时板房3栋、配电房1栋。现有学生3万人,其中住宿生4000人。
由于校园用地紧张,原有规划缺乏有序性和高效性,建筑风格参差不齐,部分建筑的设计质量不高,不能满足新校方对校园发展的期望。因此,在现业主的委托下,就校园环境景观设计进行进一步深化改造,旨在建造体现学校特色、历史传统和时代特征相互融合的校园文化景观。
一、校园环境的内涵
在之前的设计生涯中,笔者曾有几次针对校园的环境设计经历,在硕士论文中对于校园环境的设计也在理论上做了许多探索,然而相比之下,这次的经历对校园环境的体会和设计理念的实践深入程度是之前所不及的。在每次做校园环境的设计,我都会先想想,这次我们追求一种什么样的物质环境,具备什么样的内涵,这次也不例外。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如是说;类似地,《学记》中对于学习行为,是这样描述:“君子之于学,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路易.康曾言:“我认为学校是一种适于学习的环境。学校之初,是一个人坐在大树下,当时他不知道自己是老师,他与一些人讨论他的知识,这些人也不知道他们就是学生。这些学生企求让他们的孩子也来听这个人讲授。一些空间设立起来――这就是最早的学校”。也就是说,学校的本质是学习行为所依托的物质环境。因为有人的授与学的行为存在,这种场所便成了学校;而物化的学校建筑是为满足这种教育过程的发展而设立的。它们构成了学校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全部;在现代化的学校中,教育过程不仅在课室中进行,更可能在咖啡室、走廊、草坪、宿舍……而且有时候,这些场所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校园环境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内涵。美好的校园环境,良好的配套设施,不仅能给院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给莘莘学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也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规范学生行为,体现院校的文化和内涵,促进学生、老师之间的交流,在浑然不觉中发挥育人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个性发挥。所以,设计师的任务就是要通过有机的整合设计,使构成校园环境的基本元素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
二、存在问题:
针对校园环境的现状,我们做了多次深入的调查。通过亲身的观察,对学生和老师的抽样访问,分析出校园环境存在的,也是校方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总结如下:
1、校园入口形象不佳(图1)
2、车位不足,停车混乱,影响校园环境的使用。(图2)
3、室外活动场地不足,篮球场占据中心广场,噪音影响教学和生活(图3)
4、室外空间划分零散,缺乏交流,各自为证
5、缺乏老师、学生自由交往,激励自发性活动的宜人的室外、半室外空间。
三、设计手段:针对以上的存在问题,我们分别提出解决方案:(图4)
1、改善校园入口形象,主入口通过大台阶与跌水瀑布形成轴线,具有强烈的引导作用,使人渐入佳境。(图5)2、将运动场转移至辅助入口一带,整合零散空间,形成中心大广场。3、有效组织交通,实现人车分流,解决校园停车问题。4、在广场大空间的基础上细分空间,形成漫步广场(图5)、礼仪广场和沉思广场(图6),实现多功能、高利用率。5、临近广场的教学楼、实验楼局部架空,对架空层与道路间高差进行处理,形成丰富的小空间(图6),增加空间层次,与广场形成友好对话关系。
四、整体环境设计原则:1、功能分区合理性:将原中心广场的篮球场集中至东区狭长地带,消除运动场噪音对教学办公区的影响,同时为校园中心大广场的建设、营造浓厚学府氛围提供空间。(图7)
2、景观的完整性:整合中心广场的各要素,打破原有零散、隔阂的空间界限,形成相互渗透、交融的核心空间,加强校园中心的整体感,使中心广场显得整洁大气。3、功能的复合性:校园中心的设计避免了大而空的通病,大空间里有小空间,各个空间相互渗透,层次、内容丰富多彩。一方面,广场的细分可以容纳不同性质的的活动和需要,另一方面空间的灵活性带来了空间使用的弹性,小空间可以合并起来,满足更大规模的使用要求。4、使用的人性化:环境尺度和结构实现人性化设计,台阶、平台、步行系统等的设计考虑了电大师生的行为特性,做到舒适、便捷、可选择性强。5、营造及使用的生态化:一方面,注重现状地形及环境的利用,降低改造成本;另一方面尽量采用低造价的环保材料、生态的构造细部做法,提高环境的舒适性。6、地域化设计:充分考虑岭南地区的气候及文化特征,使环境设计更加具备地域文化和使用习惯。7、交通分流原则:保证校区内停车及消防、后勤车行的前提下,尽量做到人车分流。五、建筑文化的诠释 在本方案中,设计师努力在可行的现代建筑语言与岭南地域文化的融合上,寻求合适的结合方式,试图用简而有效的方式使改造后的建筑物,既有明显的现代特征,同时具备岭南地域文化的独特韵味。从图9可以看到传统的典型岭南建筑形象,外部材料主要是青砖、白灰墙面和屋顶的灰色瓦片,局部施以深色的线条,主色调灰、白搭配素雅、和谐;同时传统建筑中使用大量的外露木构件。岭南地区的传统建筑区别于北方木建筑的特点之一就是,其木构件相对纤细灵巧。于是设计师在材质的运用上抽取了传统岭南建筑的主要特点,在立面设计上主要采用灰、白色调,使用纤细的木色格栅,通过精心而简洁的组合构成,使建筑群散发着岭南文化的气息。另一方面,设计师从岭南地区的气候特点出发来诠释其文化特点。岭南气候素有“长夏无冬,一雨便成秋”的说法,夏季高温、多雨,且持续时间长,于是夏季遮阳降温挡雨的建筑措施尤为重要。传统建筑中主要表现为遮阳构件较多,如各种连廊、骑楼和亭台。为此,设计师将几栋主要校舍首层局部架空,较好的适应了岭南地区高温多雨的特点。另外,在各栋楼立面上设计了大量的遮阳格栅,有效的降低了太阳辐射热量,同时保证室内的良好通风采光。除此之外,通过园林设计师的努力,我们实现在最近人尺度的园林元素上,表现校园环境应有的人文色彩。通过路径和空间节点的设计,呈现移步换景、景中有景的效果,表现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空间内涵;对动静水体的灵活运用,传达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理念;并通过铺地样式、亭台、景墙、浮雕等园林元素的符号,共同表现岭南传统文化的特点,营造浓郁的学府氛围。
六、建筑立面改造设计前面的努力主要解决了室外空间的问题,而实际上最重要的空间意象取决于围合这些室外空间的建筑物,建筑物的形象直接影响它周围的室外空间。原有的校舍建于不同时期,不同的设计者,不同的外墙材料,风格粗看上去杂乱无章,非常的不协调。要将他们统一起来并非易事。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找到他们的共同点。
1、经济性:立足对现有建筑结构基础上的改良改造,立面设计应尽量少做、不做结构修改,在尊重现状建筑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建筑师的专业智慧,用最少的成本,使建筑焕然一新,紧跟时代步伐。2、整体性:整合不同年代的建筑要素,对不同手法的建筑因势利导,各具丰富特点的同时,保持整体的统一,保证校园在用地紧张的情况下仍然显得整洁大气。3、功能性:新增的建筑构件,以改善建筑功能为基础,尽量不做少做非功能性的装饰,对确实需要的地方,应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协调性:建筑风格应与周围的环境,尤其是与北侧的麓湖、高尔夫练习场优美的环境相协调。5、文化性:充分考虑岭南地区文化特征与时代文化、以及电大先进的教学理念相结合,在看似不经意间延续地域文化,营造浓厚学府氛围。七、结语
这一次旧校改造的设计实践,融入了笔者对于校园环境的许多理想与认识,虽然整个校园中心区没有增建或重建一栋新的建筑,甚至连旧建筑的结构也几乎没有修改,整个设计在经济、文化、功能等方面仍取得令业主比较满意的结果。这其中少不了耐心的耕耘,用心的思考,还有多次调查的劳苦,不过,好的成果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回报。
参考目录:
[丹麦] 杨・盖尔 著,何人可 译,《交往与空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美] 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 编著, 俞孔坚、孙鹏、王志芳 等译,《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People Places―Design Guidelines for Urban Open Space)》,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美] 凯文・林奇 著,方益平、何晓军 译,《城市意象》,华夏出版社,2001
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室外空间设计案例范文6
关键词:美术馆;公共性;空间组合;空间设计要素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美术馆的展览内容与形式、社会职能及角色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传统意义上的美术馆需要不断地升级自身的建设理念满足越来越多的参展者的需求。分析美术馆的空间组成要素与空间组成形式,希望带给人们更多思考的同时也给之后的美术馆设计提供更多的参考。
一、空间设计的组成要素
1、展示空间
展示空间作为美术馆最基础的公共空间,具有展示作品和传递信息的功能。根据展品的类型和展示方式的不同,展示空间将是美术馆所有空间中最灵活,最变化多样的存在。在展览作品时,想要展示空间达到完美效果,需要通过展示形式与其内容的相互配合,还有多样性的展示方式。例如浙江美术馆整体设计明朗、开阔,选取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做立面和屋顶的建筑材料,使空间更加的通透宽敞,内外景色连成一体。其中书画类展品多是在空间较大的区域,以竖直或平铺的方式陈列;而雕塑类展品则相反独立的空间更有利于细节的观察。进入21世纪,现在情景化展示逐渐成为美术馆历史再现类展示的需要,在带给参观者视觉冲击的同时也引领全新的展示模式。例如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展厅的敦煌展览,整体空间仿照莫高窟的形式建成,墙壁和天花板的材质都选用仿真砂石,力求从各个方面去还原藏品所处的地理环境,以此希望引导人们对展览进行深思。根据展示方式的不同可将展厅的展览分为以下几种,线性展示方式是通过几何形的动线引导形式,让参观者的参观过程更具有目的性。游散性展示方式对人的参观动线没有明确的规定性,人的参观行为自由发生,空间动线更加的灵活多变。体验性的展示方式,是近几年逐渐出现的,将艺术品以触摸或是聆听的方式展现给公众,空间动线以聚集和环绕为主,这样的展厅将吸引更多的参观者,并拉近艺术品与参观者的距离。
2、公共空间
作为各展示空间之间的联系与纽带,公共空间是美术馆空间设计的重要环节,其设计直接影响到美术馆的整体形象,公共空间主要体现在门厅与中庭的设计中,是美术馆带给参观者的第一印象之所。在观展的整体过程中,公共空间起到舒缓情绪的作用,例如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的公共空间是一个的三角形中庭,较大的中庭设计即可举办各类社会活动,起到休闲、娱乐的作用,又具有及时疏散人员的功能。
3、交通空间
通过对参观人流的组织与疏导,交通空间多以线性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引导观众参观的流程,是一次性浏览区域,主要包括走廊、楼梯,电梯等其他通道。交通空间作为过渡空间的重要部分,其面积有限、空间狭小,不易引人注意的特征反而在设计过程中独具一格,许多的设计师采用天窗、玻璃幕墙、灯光等独特的方式融入到交通空间,将其设计成为更具吸引力的局部空间。例如柏林犹太博物馆,高耸入云的狭小通道,尖锐的墙面设计都给人以反思与沉重的心情,更易将参观者带入展览的主题中。
二、空间组合形式
美术馆经常每个空间或是几个空间展示不一样的主题,致使其空间将要进行组合和划分,使得观赏过程更为流畅的同时让参观者充分享受空间变化的乐趣中。
1、序列化组合方式
序列化组合是将相似或相同的单位空间按照几何动线的形式组成展览者所需的空间系列,空间之间具有明确的循序性和明显的节奏感。整体的参观模式较为固定,在动线的引导下进行有序的参观,如十和田美术馆,将草坪两边散落的单元空间相互串联,建立起展品、室外空间、参观者三方的交流。古根海姆博物馆采用环形连续的空间组合,横向与竖向的动线相交融,增强观展的连贯性,满足参观者娱乐的心情。
2、中心放射组合方式
中心放射式组合是采用由中心向四周发散或是四周向中心聚拢的结构模式,形成各空间围绕放射中心的布局。中心放射式多以几何图形为核心区域,通过门厅、中庭或主展厅的组合,给人以紧凑的视觉倾向。中心放射式组合的核心空间一般会是参观者交流或休息的聚集中心,并且起到疏导人流的作用,在空间功能上具有丰富的弹性。如东京国立新美术馆,通过巨大的波浪形中庭做为过渡区域,连接美术馆的外部空间与室内空间,使各个展厅相互串联,具有较大的震撼性。
3、自由组合方式
整个空间组合在布局上受立体主义影响以整体设计为主,在具有较大可支配区域的基础上,根据展览的主题和内容进行灵活多变的布展形式。由于空间组合形式的自由,参观路线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才能做到空间使用和表现效果的完美统一。如以“打破传统设计框架,敞开文化的大门”作为设计要求的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将管道与功能部件设计在建筑物外立面,采用框架结构使内部空间最大化,同时办公室和卫生间的可移动性,加强了美术馆内部的自由度,也赋予了展览者更多的设计空间
4、网格化单元组合方式
利用建筑结构的轴线平面网格,把空间分隔成若干部分,最终组成空间网格单元,使单元之间具有一定的秩序性和连续性。网络化组合是相对细分化的组合形式,具有均质并置的特征,可降低动线空间之间的等级与秩序上的差异。虽然空间的引导性较弱,但参观者可根据自己需要进行路线划分,做到最大程度的自由,所以网格化单元的有序性和灵活性是其他组合形式无法比拟的。如金泽21世纪美术馆,美术馆中散落着盒子似得展厅,通过相互拼接、组合而形成了迷宫一样的网络结构,参观者在选取浏览路线时具有较大的可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