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益智区环境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益智区环境设计范文1
关键词 涝区;治理工程建设;环境影响;对策;黑龙江依安
中图分类号 TV93;X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3-0219-01
依安县是黑龙江省涝灾频发而严重的县域之一,具有涝灾范围广、受涝面积大、损失严重等特点。根据调查,依安县总受涝面积5.42万hm2,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20%。其中重涝面积3.358万hm2,占全县总受涝面积的62%。涝灾是导致依安县农田低产的主要原因,针对依安县水旱灾害频繁交替出现的情况,曾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了水利建设,大批灌溉排水工程的修建和效益的发挥,对保证依安县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排涝骨干河道的建设,对保证城市防涝安全和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工程由于年久失修或工程不配套,大部分已不能使用,涝区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涝灾破坏了涝区土壤的结构,使土壤板结,耕种困难,导致作物生长不良,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障碍。群众收入减少,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严重制约依安县经济的高速发展[1-2]。因此,开展依安县涝区治涝规划和治涝工程建设,对保障依安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1.1 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工程大量的挖填土使周边的地表,没有植被覆盖,的地表经雨水冲刷后将造成水土严重流失,从而影响局部小气候的稳定性。
1.2 对大气环境造成的影响
施工期由于建筑材料运输过程中及挖土、残土产生的扬尘和水泥等建筑材料的搅拌、堆放过程中由于风吹引起的粉尘污染对施工区周围地区的空气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尤其在大风或运输车辆急速行驶的情况下,粉尘污染更为严重。同时,运输车辆、施工机械排放的尾气也会对空气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1.3 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
工程施工期,施工机械在运行时有可能产生少量的含油废水,维修和清洗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含油废水;同时建筑物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搅拌、养护也会产生冲洗废水。在遇到大雨对地表形成冲刷时,若不采取合理措施,含油废水、施工废水及堆放的建筑材料会随地表径流排入附近沟道对水质产生不利影响。此外,施工作业在高峰期需要劳动力1 000人,用水及污水排放量大,排放的生活污水对附近水质产生不利影响。
1.4 对声环境造成的影响
施工期施工机械和设备运转产生的噪声及建筑材料运输车辆产生的施工噪声将对施工场地周边地区的和沟道沿线的村屯产生不利影响。
2 保护对策
2.1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生产生活区地表土剥离后存放在附近,待取土场植被恢复时回填于表层,用于植被生长;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保护施工场地、拌和站等施工场区附近的土地,严格按照工程设计和施工规划要求布置施工场地,尽量减少占地面积,将工程对土地资源的影响降至最低;工程结束后立即拆除临时性建筑物,修整土地,对因施工而遭到破坏的植被给予恢复。待工程完成后,临时占地进行全面平整,进行撒播种草;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环境保护意识。
2.2 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加强控制,针对施工场地内运输及施工车辆产生的扬尘,施工道路应进行间时段洒水降尘,春季大风天气采取禁止土方开挖或增加洒水降尘次数的措施,有效预防粉尘及扬尘发生;建筑用粉状材料尤其是水泥、白灰等在运输过程中应对运输车辆加盖蓬布,防止运输过程中扬尘对空气产生二次污染;建筑用材料必须指定堆放场地,特别是水泥等粉状材料在堆放时用苫布盖好,有效减少二次扬尘对环境空气的影响。
2.3 水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生产废水主要来自混凝土的搅拌、养护及车辆养护、冲洗等工程。按照不同废水类型分别进行处理。储备料场冲洗废水采用自然沉淀法进行处理;混凝土搅拌站冲洗废水、混凝土浇注、养护废水采用沉淀池集中收集,经过中和及沉淀后回收利用不向外环境排放;对施工机械、车辆养护过程中产生的含油废水,在检修维护场应布设集水沟收集废水,待含油废水沉淀后,采用油水分离器处理,油统一外运,水用于施工场地浇洒用水;生活污水通过修建旱厕、定期清掏粪便用作农家肥料。
2.4 声环境保护措施
在选购施工设备时,应选用正规厂家制造、噪声较低的环保节能型设备。同时加强设备的维护、检修和保养,防止非正常运转引起的噪声。对施工现场噪声高的施工设备,在施工机械上安装消声装置,闲置的设备应停止运行或减速;加强施工现场的交通管理,施工运输应优化安排施工车流量,运输车辆禁止鸣高音喇叭,尤其是经过沿线村屯时应减速慢行,并禁止鸣笛,在车流量高的路段设置交通岗或交通员,疏导交通;在施工营地,根据施工项目的特点,对施工人员住房的建造选用有较强吸声、消声、隔音性能的建筑材料[3-4]。
3 结语
依安县涝区治理工程,对依安县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虽然项目的建设将会对建设区生态环境和周边敏感点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只要在施工过程中严格做好减缓和保护措施,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就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同时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影响随即消失。项目完成后,不仅使涝区灌溉有了保证,同时使涝区免受涝灾危害,也改善了涝区局部的小气候。可见,治涝工程的建设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 参考文献
[1] 黎松强.生态环境保护论[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2] 朱党生.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益智区环境设计范文2
关键词:人性关怀;幼儿园;艺术设计
幼儿园活动室是为幼儿提供的自由活动场所,幼儿可在该室内完成游戏、绘画、唱歌等课程任务,从而使幼儿从中学习和接触新领域的知识。对于幼儿来说,影响幼儿学习与成长的不单单是来自于知识层面,其活动室的环境也是促进幼儿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幼儿园的环境设计在幼儿学习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对于幼儿来说,活动室的环境设计会给幼儿的行为、心理及生理均带来影响,这些影响虽不会立即反映在表面,但实则早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长此以往会给幼儿的综合能力带来极大影响。这表示幼儿园活动室的环境设计需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生长需求及教学需求,使其给幼儿的未来发展带来良好的帮助。
1幼儿特征对活动室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
1.1生理
幼儿园活动室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幼儿打造更舒适、更良好的活动环境,使幼儿在活动室中能够自由学习。活动室作为幼儿园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环境设计会关系着幼儿的生活质量,因此在设计时,需充分考虑幼儿的发展需求进行设计。对于4~6岁阶段的幼儿来说,其身高普遍是在96~100cm之间,活动室内的各个尺寸需根据幼儿的平均身高来进行合理设计。同时,该年龄阶段的幼儿其四肢基本已具备了弹跳、攀爬、跑步等技能,活动室的环境设计需能充分满足幼儿的各个生理条件,且室内色彩也尽量以鲜艳为主,室内家具及空间都能满足幼儿的各个运动行为需求。[1]
1.2心理
大多数幼儿在该年龄阶段时都已有了自己的想法,虽然在逻辑思维上还处于初级状态,但对周围环境的认知、色彩认知以及方向认知都已逐渐形成。对此,幼儿园活动室的环境艺术设计可从室内形状、颜色、结构等方向对幼儿的感官进行刺激,进一步增强幼儿感官的认知力。可在室内设计一些兴趣空间,在空间环境内专门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锻炼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力,同时也从环境中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使幼儿对事物有更明确的认知。[2]
1.3行为
幼儿在具备一定的肢体行动力后,其行为方式会开始变得复杂,对于幼儿行为的发展来说,幼儿园活动室的内部环境设施能够对幼儿的行为带来一定的影响,会增强幼儿与他人的肢体交流。在活动室的艺术设计上,其设计方向可选择具备情感的行为设计,如抚摸母亲脸庞的图像设计、打招呼的动作设计等,幼儿在该环境的活动中能够掌握行为的互动方式。[3]
2基于人性化的幼儿园活动室环境艺术设计
2.1功能方面
在人性化关怀视角下,幼儿园活动室的环境功能艺术设计上,其主要包括空间设计、家具设计及玩具设计。在空间设计上,活动室作为幼儿开展各个活动的重要场所,该环境的设计面积需大于50㎡,室内空间无需摆放课桌,应有足够的空间让幼儿能自由的进行各种行为活动。在家具设计上,活动室需充分考虑幼儿的日常需求,设计小型图书架、小桌椅、玩具箱等,在满足幼儿活动需求的基础上,设计多变和多样化功能的家具,可将家具和室内墙面进行结合设计,减少家具占地面积,为幼儿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在玩具设计上,设计者需充分考虑幼儿创造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的发展,设计一些具有益智、提升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及运动力的玩具,使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在物质的帮助下得到提升。
2.2感官方面
在幼儿园活动室感官艺术设计上,其设计内容主要包含色彩、光线、装饰设计。在色彩设计上,需结合幼儿活泼的性格,设计愉悦、轻松的色彩搭配。幼儿对空间颜色有一定的敏感度,也更偏爱丰富的色彩,所以在设计时,需合理运用各个颜色的搭配,但不可过于鲜艳,避免给视觉神经带来刺激。在光线设计上,光是环境设计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幼儿在活动室内正常完成各种活动的基础条件。按照幼儿园建筑的设计标准来看,幼儿园活动室窗户与地面之间的比例应为1∶5,而该数据也表明活动室内的采光要求较高,需确保让幼儿视觉保持舒适的状态,能在自然光下进行各种活动。设计者可在窗户上设计不同的色彩组合,使自然光透过窗户形成不同的颜色,让活动室内的颜色更加缤纷多彩。在装饰设计上,幼儿园活动室的室内装饰重点应在四周的墙面,设计者可根据活动室面积及结构,运用丰富的色彩及线条来打造生动的室内形象,减少复杂的装饰设计,可在设计初期让幼儿参与到墙面装饰设计中,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也使活动室的整体风格更适合幼儿的性格及喜好。
2.3个性方面
幼儿时期作为人生成长中的重要时期,所接触的教育、知识、环境均会给其人生带来巨大影响。因此,幼儿园活动室在设计时,需对幼儿的性别、性格、认知程度等进行合理设计,设计出符合幼儿生长要求的室内风格,了解不同阶段如小班、中班及大班幼儿的不同发展需求,加强对不同阶段幼儿心理的关注,设计出符合幼儿个性的室内风格。
3人性关怀理念下幼儿园活动室环境艺术设计发展
3.1科技化
科技的发展给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带来了极大影响,为我国环境设计方式、设计范围、设计领域带来了更广阔的天地。在幼儿园活动室的环境艺术设计上,设计方向可借助一些科技手段对活动室进行多媒体设计、采光设计、自动化技术设计,还可安装红外线警报设施,为幼儿的日常安全带来有效保障。
3.2多元化
传统的幼儿园活动室设计会给幼儿提供一些滑梯、沙地、游戏等活动区域,而在未来幼儿园的活动场地会更大,幼儿能够在宽阔的游戏室内完成各个游戏,并且布局更丰富,室内主题活动区域更多,使幼儿的能力发展得到有效提升。
3.3生态化
传统的幼儿园活动室环境设计大多会配备一些电子设备,这些设备使得幼儿失去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与好奇。对此,在未来的幼儿园活动室设计上,可在环境中融入自然元素,增强室内绿色植物的种植,让幼儿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周期,同时还能绿化幼儿园室内环境。此外,幼儿园室内环境在装饰上,需选择环保型材料,减少对幼儿身体的伤害,使幼儿园活动室环境设计更加生态化。
综上所述,幼儿园是幼儿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环境,对于幼儿环境建设来说,其设计方向不仅要从环境的功能性上进行考虑,还需结合幼儿的感官及个性来进行设计,使其满足幼儿的日常活动需求,也能满足幼儿的成长条件。
作者:宋美儒 唐建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刘占兰.我国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现状——与1992年幼儿园质量状况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12,6(02):3-10.
益智区环境设计范文3
《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于是,我们针对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结合我们正在实施“人与环境”的主题内容,我们一共设置了12个游戏区域,其中设置了与主题相关的区域:手工创意坊、角色区、建筑区。让幼儿进行废旧利用、培养环保意识、了解模仿人们的工作以及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我们通过以幼儿为本、有效利用空间开展区角活动、合理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以幼儿为主体的班级环境创设。
为了贯彻《纲要》中对环境的要求,我班在为幼儿创设适宜的环境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融入了生活即教育、以幼儿为主体的理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 以幼儿作品展示为主的室内外环境创设
在班级环境上,我们开拓思路、创造性地充分利用了很多废旧物品,变废为宝,既经济又美观。以孩子们利用吃蛋糕时用的纸盘、渔网、皱纹纸、鞋盒盖、废旧纸箱等物品,通过让孩子们动手画、搓纸绳、粘贴,再将这些孩子们的作品收集起来,进行我们的室内外吊饰装饰展示,经过巧思和创新,既将幼儿的主体地位放在首位,又重视环境育人的功能。可操作的室内环境,让环境与幼儿互动,让环境说话,把环境设计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课程模式的构建要素,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2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设置环境
针对大班幼儿动手能力较强,喜欢自己自主选择活动的特点,我们和孩子们共同设计了区域游戏标识牌。在活动时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愿望,自主地选择想去的区域进行游戏。在活动中,我们以幼儿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
(1)活动室我们设置了生活区,我们考虑到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在自理能力方面应该有个提升,就在生活区提供了有鞋带的鞋子和可以编辫子的自制玩具来锻炼孩子们的小肌肉的灵活性、培养手眼协调以及观察能力。
(2)在数学区,为了帮助幼儿复习巩固10以内的组成、整点和半点、接着往下排,我们提供了自制教玩具让幼儿主动、专心的进行数学操作活动,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按要求拿取、摆放操作材料。
(3)在过道的一角,我们设置了这里是科学区,给幼儿提供了:磁铁、毛皮、尺子、天平等物品,让大班幼儿探索磁铁的特性、感受物体轻重差别,并会做科学小实验,做到活动有目的,认真操作,让他们学习记录观察结果以及能自觉、有条理的收拾游戏材料。
3 结合主题来设置环境
我们结合主题“人与环境”设置了美工区,给幼儿提供了废旧纸箱、鞋盒盖、薯片罐子、饮料瓶子彩色打印纸,皱纹纸条等,引导幼儿学习用各种线条表现感受过的物体的基本形象和主要特征。除了学习用纸捻出细绳、剪贴出简单的物象,还可在纸箱上进行大胆想象绘画创作。通过美工区中的“变废为宝“活动培养幼儿粗浅的环保意识,知道许多废旧材料还可以再利用,并能制作出很多漂亮的作品。
我们还设置了四个角色扮演区。有娃娃家、理发店、小超市,我们提供了很多操作材料,装扮服装,丰富温馨气氛.让幼儿之间能互相协商、分配角色进行游戏。明确角色职责,懂得按职责扮演角色。让幼儿学习分类合理摆放物品,服务员收银员有责任意识,明白自己角色任务。学做文明顾客,将不需要的物品放回原处,适量拿取商品。
还有一个角色区是美食城,我们提供了难易层次不同的内容,有成品和半成品,让幼儿自己加工半成品(寿司、荷包蛋、梅花糕、饺子)(大大卷棒棒糖、海带串)和自制食品,各类自制的食品,服装。让幼儿学会分工合作 礼貌待客并锻炼孩子们的小肌肉发育和培养细致操作能力。
这几个角色区域之间的互动,让幼儿能综合自己所经历过的各种生活内容,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出人们的生活经验,促进了幼儿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学习友好交往的技能。
4 充分利用有效空间设置环境
(1)在办公室里我们设置了语言区,给孩子们提供一个相对安静的场合,让幼儿在这里喜爱读书、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
(2)在户外阳台设置了体育区,给孩子们提供许多自制体育教玩具,用来锻炼孩子的动作协调能力,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充分享受运动的快乐。
(3)在安静的睡房一角,布置了益智区。我们提供了围棋、飞行棋,在下棋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耐心、恒心以及细心观察事物的能力、锻炼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动脑思考的好习惯,培养规则意识。
益智区环境设计范文4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从以上可以看出:幼儿只有在符合其身心发展需要的环境里,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学习积极性,他们的身心才能得到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现在,随着新纲要、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的不断深化,树立大教育观,用整合的教育思想重新审视环境创设所呈现的新内容,关注孩子的兴趣和要求,关注时代的特征,把教育环境当作一种“隐性课程”,新教材把环境设计放在各项活动的首要位置,与日常教学、生活活动同等重要,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下是我园在新教材实施后,有关环境创设的一点做法:
一、营造温馨的园所文化环境,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和谐发展
新教材强调敬重文化。幼儿期是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引导幼儿探寻文化、感受文化、创造文化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因此,我园本着以幼儿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 ,民主管理的原则,营造良好的园风、教风、班风,形成自己的保教特色,园本特色,使教师充分认识幼教工作的社会价值,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成就感。多渠道提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鼓励教师依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形成不同的班本特色,以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促进教师幼儿的不断成长。良好的园内人际关系,为幼儿创设宽松、安全、和谐、没有压力的精神环境,使幼儿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团结友爱、尊重信赖、安全快乐的生活氛围,是幼儿健康成长的沃土。为此,园领导从自身做起,关爱每位职工、呵护每个孩子,身体力行做好表率,用爱心感染教师、激励教师,与教师之间形成尊重理解、锐意进取的战友关系,与幼儿结成亲近融洽的亲子关系。教师之间、各部门之间形成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伙伴关系。良好的园风、班风,使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得到耳濡目染的熏陶。
平等民主的师幼关系是幼儿快乐成长的动力。教师做幼儿的大朋友,以平等的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活动。工作中我们的教师通过亲切的目光、关切的问候、轻柔的抚摸、百变不厌的启发引导,与幼儿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教师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幼儿的自尊,接纳幼儿的个性;允许幼儿因情绪低落而拒绝参加集体活动,理解幼儿的发泄行为,让幼儿敢于说“不”。在活动中,教师敏感地捕捉幼儿自身进步的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让幼儿认为 “我是很棒的”“我可以做得更好”“我能成功”。幼儿在这样的生活氛围中感到奋发向上,有自豪感,精神上获得愉悦,促进了心理的健康发展。
彼此包容、团结友爱的同伴关系是幼儿健康成长的暖房。为此教师从幼儿入园第一天起,就引导其喜欢与同伴交流,初步培养幼儿谦让、友爱、助人、合作、分享等亲社会行为,学会文明的交往方式。如“大家在一起”“生日会”等活动,既为幼儿创造了关心他人、文明交往的机会与条件,又激励幼儿产生内心的欢乐。
幼儿身处在幼儿园这个和睦的大家庭里,愉快向上的良好文化氛围,使幼儿得到感染和鼓舞,感到温馨快乐、关爱和支持,有效的促进每位幼儿个性健康和谐发展。
二、富有童趣的园所环境设计,成为幼儿成长的家园、乐园
在我园,为幼儿创设的环境处处充满童趣、充满交流和互动的气息,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真正成为幼儿成长的家园乐园。
(一)整体环境设计体现“四化”,起到“三个作用”
“四化”为均衡化、多元化、立体化、动态化; “三个作用”是暗示作用、互动作用、文化的传承作用。均衡化:促使幼儿经验和社会知识、行为习惯、个性品质等各方面的均衡和谐发展。多元化:展示世界和我国各民族文化,支持幼儿及家长的多元表达。立体化:发挥学校与幼儿园、幼儿园与家庭、幼儿园与社区、家庭与社区、物质与信息、知识与经验等多方面的资源共享。动态化:环境随着主题及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不断创新、变化。暗示作用:环境对幼儿、家长、教职工起到了规范行为,培养行为习惯的作用。 互动作用:能引起他们积极、主动参与的愿望。 文化的传承作用:全方位宣传、发扬、吸纳、继承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化和精神。
我园西教学楼为欧式建筑风格的儿童城堡,它的寓意是富有童真、童趣的儿童乐园;东教学楼是融现代化、民族化、儿童化于一体的美丽的“太阳城”,它的寓意是播撒爱的阳光,以理想的教育实现教育的理想,为孩子幸福的一生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一楼为自然文化,以绿色、蓝色为基调的大自然色彩,一进门厅,白云朵朵的天花板,远眺绿绿的墙裙,各式小房子的班门,各种水果造型的小窗子,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小动物的玻璃画,西走廊形象逼真,色彩缤纷的海底世界。让人仿佛进入了大自然,让孩子的想象尽情抒发。
二楼为人文文化,以粉色为基调,独具匠心的长城设计,童话中的古城堡,世界各国的国旗长廊,诗配画的古诗长廊,童话、神话人物的玻璃画,京剧人物小知识长廊,养成教育长廊,把孩子带入一个童话般知识的世界;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为幼儿语言交流表达,提供了最大的支持。
三楼为科技文化,以蓝色为基调,星座、太阳灯的设计,独特的星球门的造型,各种外星小生物、宇航员、星球等玻璃画,科技宫、科学操作室、航天知识长廊,让幼儿从小就受到科技文化氛围的熏陶。
(二)园内空间环境丰富充实,为幼儿的成长提供教育契机
幼儿园中的墙壁、地面乃至整个空间都可以成为教师、幼儿发挥想象与创造的场地和活动的空间,大至一个主题,小至一幅单画,随处可见,随时随地提醒幼儿、教师、家长,切实增强了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大厅:宽敞的大厅即是幼儿尽情玩耍的活动场地,也是我们对外宣传园所基本情况、办园理念的阵地。
楼道:充实了融美观和教育意义于一体的教育理念语、提示牌、警示牌,时时提醒着教师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断充实自己,用新理念武装自己,同时也得到家长及前来参观的国内外友人的赞赏。 幼儿的绘画作品时时让孩子们感到自己是最棒的,在欣赏的同时得到艺术的熏陶。
墙壁:我们尽最大努力做到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充分发挥每一寸空间的教育价值,使教育环境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家园天地、快乐家园等独具特色的家园联系栏,是各班为家长开辟的一方空间,教师利用它来传达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主题活动以及教育活动,既起到了美化作用,又是家园双方交流的纽带。评比栏、荣誉栏记录了教师幼儿共同成长的经历。记录栏为家长提供及时记录幼儿在家的表现、趣事、口述日记、口述故事、家长育儿心得等,方寸空间拉近了家园的距离。
作品栏:是幼儿展示自己的平台,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幼儿不断更新布置自己的“杰作”,从中体验到参与、成功的乐趣,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美化了生活学习环境。
吊饰:与整体环境装饰融为一体,每一楼层一个大的主题。教师与幼儿共同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了形式多样的吊饰:有光盘制作的小动物、有大碗面制作的小鱼、海星,有雪碧瓶制作的花篮等,下面坠的饰品可随着新教材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如新年到了,上面坠着家长或教师对幼儿的新年寄语。
地面:幼儿期孩子好动、好模仿,为满足幼儿活动,老师们在地面上设计了各种跳房,小脚丫走路训练,走迷宫、保龄球活动场等等,真是让孩子们流连忘返,就连家长也情不自禁地来跳一跳、玩一玩。
三、与主题适宜的班级环境,不断提升幼儿素质
走进每个班,你首先看到的是班门上那簇正在开放的、色彩绚丽的花朵和班级的老师和孩子的合影,其乐融融,有如一个美丽温馨快乐的大家庭。我们以花命名的各个班级,小班是山东省内城市的市花,中班是中国各个省城市花,大班是世界各国国花,除了让孩子了解各种花的知识、寓意,还饱含了我们美好的愿望,愿孩子的笑脸像花朵般灿烂美丽,生命如花朵般绚丽多彩。教师们的美好寄语,时刻让人感到班级的温馨、和谐、团结向上,提高班级凝聚力,增强教师幼儿的集体荣誉感。而我们班内环境,更是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中心,安全美观、动态互动、与主题活动紧密结合。
主题墙是主题活动预设和生成的刺激物,是记录孩子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载体;是师幼互动、生生互动、家园互动的平台;更是主题得以顺利开展的媒介。首先主题墙要紧随主题的步伐,开展到哪个主题,墙面环境就相应随之更换,一直处于动态的调整中,体现动态性。其次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内容,发挥幼儿主体,共同创设幼儿所喜爱的与之产生互动的主题墙面环境,体现互动性。对于主题墙的内容,大致有以下五方面:信息资料类、图片观赏观察类、作品展示类、互动操作类、家园联系类。主题墙承载着主题教育的意图,并能引发幼儿获得经验上的提升,能力水平上的提高。
活动区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根据主题教育活动投放区角材料,在区角活动与主题环境不断互动的过程中,能促使幼儿更加积极投入到主题活动,幼儿参与主题活动的兴趣、主观能动性等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让幼儿充分感受着主题环境创设给他们带来的乐趣,融入了主题之中,真正体会主题带来的快乐。
目前,我园每个班的活动区角都在6个以上,因班级幼儿较多,我们把区角延伸到宽敞的走廊及大厅里,可以全园幼儿共用。把区域分为常规区域、特色区域、主题区域。常规区域如角色区、建构区、表演区、语言区、美工区、益智区、健身区等;特色区指具有鲜明的地域或园本、班本特色的区域,如大三班、大六班的剪纸、大二班的扑克区、二楼的识字、儿歌、古诗等;主题区域指与主题目标和主题活动相吻合的区域。要很好的落实主题目标,需要投放大量的材料。为了减少老师和家长的工作量,我们实行班级之间材料共享。而且我们按照区角的作用以及更换的必要性、周期性,尝试将每个区角划分为积累区、主题区。积累区,就是本区角已实施主题的材料的积累。每个主题实施完后,区角的材料不需要换掉,而是放在本区角的积累之中,已实施三个主题,那么积累区就会积累3个主题的资料。主题区,就是本区角为落实主题目标而提供的操作材料。主题区的材料随着主题的开展日趋丰富,从而使主题区域种类灵活多样,材料丰富实用。区域活动中教师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废旧物品,如:石子、饮料瓶、酒盒、瓶盖、农作物等材料,让幼儿自由操作;老师还根据季节变化采用植物材料,让幼儿自由粘贴画。这充分展示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给了孩子一块自由展示的天地。
在班级主题活动环境进行中,我们不断落实着新教材、新课程坚持的基本理念“关注生活、敬重文化、鼓励表现、力求整合”,合理利用每一个空间,让活动形式无处不在,让幼儿在玩中与主题环境融合、对话,在主题活动过程中素质不断提升。
四、优美、安全、整洁的户外环境,促进幼儿身体健康成长
给孩子营造一个快乐天地,把玩的权利还给孩子,使孩子在玩中探索精彩的世界,使孩子在玩中体验成长的快乐,促进了其整体素质得到健康的发展。户外是幼儿情有独钟的场地,我们注重了环境的优美、安全、整洁,铺设了近3680平方米的假草皮,近1500平方米的橡塑地板,近三十件大中型玩具全部为抹角设计,为幼儿提供了安全保证,除了普通的大中型玩具,还设置了室内外两块攀援墙、近百种小型玩具及各种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游戏玩具近两千余件,园内还有种植区、饲养区、玩沙玩水区。教师自行设计与绘画的墙面画,碧绿的草皮,多彩的大型玩具,色彩纷呈,夺人耳目,幼儿在优美的环境中,尽情玩耍,尽情欢笑。结合“奥运”这一主题,我们设计了集奥运知识、奥运冠军、奥运场馆及我园迎奥运举办的“我参与、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体育活动,制作近70米巨幅喷绘,激发了幼儿的爱国情感和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热情,有效的促进了幼儿身体的健康成长。
五、充分挖掘社区及家长资源,拓宽幼儿成长的空间
新教材倡导关注生活。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幼儿园、社会三大生活环境的相互作用。我园在创设良好园内环境的同时,注重多元化、开放式的为幼儿创设活动学习的空间,充分挖掘利用三大环境的教育资源,让幼儿在各大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健康快乐地发展。“请进来、走出去”是达成园内外教育力量整合的最佳途径。
1.走出去,走进大自然。
大自然是幼儿最喜欢读取的一部真实、丰富的百科全书,因此我们从幼儿发展需要出发,组织幼儿踏青、远足、秋游等活动 ,让幼儿走进大自然,主动观察、探索自己感兴趣的花草虫鱼、探寻自然的奥秘。活动后幼儿通过讲述、绘画、游戏、展览等多种形式,充分表达与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孩子们兴趣盎然,快乐无限,其身体素质、探究欲望、良好个性获得发展。
2.走出去,走进社会。
社会是幼儿密切接触的一个生动有趣的大课堂,结合有关节日及一些社会时事,让幼儿走进工厂、学校、法院、超市、种植园等场所,进行参观体验。使幼儿在与社会的接触中了解社会,初步理解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发展与变化,激发对家乡、对祖国、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如逛超市,让孩子购买家中所需物品,学会感恩;参观蔬菜种植园,了解蔬菜的生长过程,知道农民的辛苦。教师引导孩子去想去做,给孩子机会、给孩子支持,促进了幼儿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这就是社区教育资源给教育带来的魅力。
益智区环境设计范文5
关键词:社区养老,老人的衣食住行,居住环境改造
引言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老年人的居住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调查问卷显示:绝大多数的老年人愿意在长期居住的环境中度过晚年。所以,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的变化,现有的
大部分功能空间设施已经不能够适应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为了保障老年人居住环境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从而对其居住环境进行改造具有迫切需求。然而在改造前对居住需求进行充分调研是必
不可少的环节。
观察记录与场景解读
为了了解社区老年人居住环境的真实情况,探寻75岁左右老年人的生活规律、每日的衣食住行和活动需求,在此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状和发现的问题予以分析,以考察报告的形式显现。
考察对象:南昌市经堂巷集合住宅小区
考察目标:75岁左右生活基本自理,生活状况良好,没有严重疾病的老年人
考察方式:观察法,利用照片、手绘草图及、文字、表格等做现场记录
考察时间:⒈季节:夏、秋、初冬季,
2. 时间段:早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晚上、深夜
考察内容: 老年人的衣食住行,老年人的康复、就医,老年人的娱乐
2.1 老人背景
年龄-75岁,性别-女,婚姻状况-丧偶,文化程度-文盲,职业-工人,现在状态-退休在家,现在的居住状况-与子女同住
2.2经堂巷住宅社区
房屋建筑平面,案例背景(图0)
老人衣、食、住、行的比较——夏、秋、初冬
衣(夏)——老人衣服较少,衣着朴实。这跟老人的经济状况有关,大部分衣物都是儿女日常所购。衣物都是穿了很多年的,现在新衣购置很少。(图1-2)
(秋)——秋季,早晚凉。老人穿的衣量3、4件。身体已经包裹的很严实了。老人的秋季的衣物都是缝缝补补的。(图3-4)
(初冬)——老人穿上了厚厚的袄子,人已经很笨重了,这对老人的日常生活已经有一定的影响了。(图5-6)
(图片0)
食(夏)——老人因为年龄的增长,食道和消化系统功能都逐渐衰退,特别是老人患有慢性支气管炎。一般一日三餐吃稀饭,易消化。老人吃的一些营养品也是儿女或亲朋所送。(图7-8)
(秋)——秋季老人慢性支气管炎症状加重,老人所吃的主食也具有很少的择性,偏凉性或是太辣的食物都要会少吃。使用的碗筷没有随季节变化。(图9-10)
(初冬)——冬季是老人疾病发病期,老人经常不舒服,天气越冷症状就越厉害,有的时候吃稀饭都很费劲。偏凉性和太硬不易消化的食物不能吃。稀饭要更加稀软,分量也减少了。到了冬
天,热食凉的非常快,老人吃的主食要保持一定温度,这才不会引起不适。(图11-12)
住(夏)——老人居住在一层,方便出行,后院也种植了少许花草,环境相对较好。对于一个老人加一个子女的居住空间也较大,但是实际上真正能使用的面积却很小。(图13-14)
(秋)——天气的转凉,老人从夏天住的客厅转到卧室。夏天睡的小竹床收起来了,客厅也宽敞很多。老人开始睡在房里(房间床是40、50时年代防明清时期老式床,全实木,床尺寸1.2*2.0
米),老人已经盖上薄被子。(图15-16)
(初冬)——床上的被子很厚了,因为房间和阳台堆砌的用品和废弃物太多,房间内有些不通风。所以在冬天的时候,老人的房间相对其他的房间更加暖和。(图17-18)
行(夏)——一楼的所在位置使老人避免了爬楼的辛苦。但是一楼会相对潮湿,易使老人患上风湿、关节炎等疾病。老人的支气管炎久久好不了,多于环境潮湿有关。居室地面材料使用
抛光无防滑的地砖。地面的材料有巨大隐患,给老人生活带来不便。 (图19-20)
(秋)——老人的慢性疾病加重后,吃药和看病的时间比夏天频繁,症状厉害时就去社区诊所打吊针。社区诊所位置在老人社区外约100米,病情轻微时老人一人前往。(图21-22)
(初冬)——老人发病次数频繁,社区医院已不能满足治疗需求,需前往较大医院,由儿女陪同。社区离医院大约3000米。天气好时儿女陪老人步行前往,天气差或老人症状厉害时打车前往
。(图23-24)
访谈记录
老人信佛,每日给菩萨上香,而菩萨摆放的位置老人认为不合适。因为摆放在客厅,离门口较近,进家里来来回回的人看到不好,所以在盛放菩萨的柜子外面盖了薄布。老人认为要把菩
萨供奉在阳台上比较合适,这样不易被生人看见,供拜也方便。
厨房水槽位置的设置太靠里,在使用时不方便。
厨房水槽上面挂杆,放置位置过高,老人基本使用不上。
厨房灶台使用时太靠近身体,并且抽油烟机功能性差,不能全部吸收油烟,老人做饭时常被油烟呛到。
厨房与客餐厅之间无门,做饭的时候大部分的油烟都会漫到客厅。
没有洗衣机,老人常常手洗。
三、根据调研发现的问题
居住环境没有任何无障碍设施设计。
在居室中没有合理的行走路径。
居室中的家具、设备及日常用品没有根据老年人的身心特点进行适当改动。
4、没有把居室与周边环境相融入。
5、社区外环境没有老年人锻炼、娱乐、交往的活动空间。
这些问题都应该根据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模式进行改进。
四、老人住宅和起居解决方案
基于以上的考察和分析,本文对这一类别老年人社区住宅环境提出以下建议:
设计者应将自己想像成一个老人,试着放慢脚步,透过老人们的眼睛观察环境,从老年人的需求尺度和心理角度考虑问题,特别注意老人在住宅环境中行走、座、卧时的行为需求。可以
通过与老人同吃同住亲身体验的方法,挖掘老人的生活习惯与行为。
关注细节,对于触觉和行为需求要格外关注,在老年人手和脚所经常触及并容易感知的部位如扶手、踢脚、地面、台阶等处,利用安全、舒适和多样化的材料,培养老年人对事物的敏感
和适应能力。
要考虑儿女、护工的需求,老年人因为身体的退化可能需要儿女偶尔或长期的照看,在居室区应设置供儿女休息的地方。并距离老人休息区有一定的行走距离,且能使儿女看到老年人的
休息空间,以免有特殊情况发生。
色彩鲜亮的暖色设计更容易使老人辨别,如红色、橘黄、蛋黄等。这与 老年人日益下降的视觉有关,鲜亮的暖色能刺激老年人的视觉,就便老人于对物体方位的辨别。
由于老年人的各个方面的感知不断下降,如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所以,应在居室设计中,尽量包含多种感知的机会,促进老年人对各个方面的感知力,以增加他们的活动能力。
提供设施和机会,让老年人有更多锻炼身体的机会,并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与其他老年人进行娱乐、交流。尤其是一些动脑益智的娱乐活动,能让老年人激发用脑能力,减少老年人脑部疾病的
可能。
建议在社区中充分利用和改造街角、路边空间、设置开放的活动场地,使之社区中的老年人能共用。现在所有南昌小区中都缺少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老年户外活动区域。随着老年人口
的不断增加在街头巷尾精心设计小型开放空间,能让老人们在社区任何角落都能找到可以安全自由地活动场所。在这里,他们可以结交新的朋友,可以寻求帮助和帮助别人。在居室内,在社
区中,他们能够更好的生活。
结语
益智区环境设计范文6
一、创设良好的民间童谣教学氛围――秀色可餐
环境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无声的刺激。轻松和谐的环境能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绪,形成和谐融洽的气氛,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活动的效果。因此,我们非常重视语言环境的创设,使幼儿所处的环境呈现出浓郁的民间童谣教学氛围,让幼儿受到启迪,激发要说、会说、想说的兴趣和欲望。我园从室外墙壁的二十四节气、苏州的名胜古迹、民间游戏、民间工艺等图片、写真、实物墙饰,到楼道的几百首童谣、谚语、绕口令文字卡片,让幼儿时时、处处能听到、看到、欣赏到民间童谣,置身于民间童谣的氛围中。他们看到图片、墙饰便想念童谣,看到童谣文字卡片想玩童谣游戏。我们每天都会在幼儿入园、晨间活动、休息活动、户外活动播放音乐时,插入一些好听的民间童谣,让幼儿耳濡目染地得到熏陶。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也重视为幼儿创设身临其境的环境氛围。比如:小班童谣《虫虫飞》教学活动中,我在教室内布置了一个“花园”,其中有草地、花朵、树等,还准备了蝴蝶、蜜蜂、金龟子的头饰。活动开始,幼儿戴上头饰,自由地在花园里“飞舞”,幼儿感到很新鲜、很开心、很美,个个情绪高涨,兴趣高昂,非常投入。在教师的启发下,一边游戏一边念着童谣。活动结束时,孩子们依依不舍,依然沉浸在这个环境设计的情境中。
二、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渐入佳境
1.幼儿的年龄阶段性是非常明显的。如小班幼儿年龄小,有意注意和记忆能力较差。在民间童谣内容选择上,要选择一些幼儿所熟悉的、接近幼儿生活的、有趣的民间童谣。如:《小老鼠上灯台》、《排排坐》等这类童谣,语句简短,内容反映的是幼儿现实生活的事情。《排排坐》这首童谣,表现幼儿在吃水果的过程中,互相谦让的好品德。吃水果是每个幼儿已有的经验,在学这首童谣时,好像是幼儿平时在幼儿园集体吃水果的情景再现。因此,幼儿兴趣倍增。
又如:民间童谣《一个毽》,其内容很适合孩子学唱。在选择这首童谣进行教学时,课前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为了让孩子能够了解毽子的有关知识,我们利用各种途径搜集了大量信息,了解了有关毽子的种类、各种踢法的知识等等。活动中,孩子们对各种材料制成的毽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图片、故事及实物的配合下,孩子们充分了解了毽子是我国民间流传下来的健身玩具,有着悠久的历史。毽子的种类、制作方法及健身作用、欣赏表演等都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2.为了使民间童谣符合幼儿实际,具有可操作性,我们从童谣的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可接受性几方面去收集各种民间童谣,然后进行分类整理。将其从形式上分成了教育性民间童谣和娱乐性民间童谣;从内容上分成了德育、科学、健康、体育、娱乐、谜语、绕口令等方面。在注重挖掘民间童谣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基础上,重点开展民间体育童谣、民间娱乐童谣、民间德育童谣等内容。根据不同活动增加适宜的民间童谣,不同的年龄加入适宜的新内容,使幼儿既动口又动手,既动手又动脑,发挥了民间童谣的益智作用,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3.在童谣的选择中,大量的民间玩具也为我们提供了合适的素材,我们在活动中把玩具和游戏结合在一起,进行了尝试。如:陀螺、毽子、泥人、风筝、不倒翁、风车等。这些玩具,有的幼儿见过,有的没见过。为了提高孩子的兴趣,我们通过影像资料、图片以及请有这些方面特长的叔叔阿姨为他们进行表演。这些民间玩具的玩法,都有一定的技巧,孩子们掌握起来较难。通过表演,孩子们对这些玩具有了更多的了解,更加喜欢民间童谣了。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了民间童谣,又把童谣融于游戏之中,童谣成了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4.民间童谣大多都是很早以前流传下来的,有些童谣的内容幼儿不易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选择内容时,进行反复推敲,确定内容后,让幼儿学说并给以通俗、形象化的解释或修改。如:在教民间童谣《小儿戏具谣》时,最后一句“杨柳芽,打拔”。打拔是一种民间游戏,孩子们没听过,也没玩过,不易理解,我们就把它改成“杨柳长,转花墙”,“转花墙”就是转陀螺,陀螺孩子们都见过,易于理解,陀螺上面的颜色是五颜六色的,转起来很漂亮。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做一些小小的改动,便于幼儿学习与理解。
三、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具――爱不释手
幼儿主要是运用形象思维,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联想。直观形象的教具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想象力。因此,应充分发挥教具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1.颜色鲜艳的图片。把民间童谣的内容按需要描绘下来,拍摄和制作成照片、图片、卡片等,使内容形象化。
2.形象逼真的动画。动感强的东西幼儿都特别感兴趣。电化教具具有色彩鲜艳、形象具体、动感强等优势。如:《小老鼠上灯台》的童谣教学,利用多媒体把小老鼠偷油吃时的一举一动都刻画得很生动,见到老猫吓得滚下来时更是形象。这种动画最能吸引幼儿的目光,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童谣。
3.利于表演的手偶。手偶通常以一个角色的形象出现,它以幽默夸张、鲜明有趣、操作性强而深受幼儿喜爱。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手偶,吸引幼儿兴趣,使幼儿在兴趣中学习童谣。
四将童谣与其他活动有机渗透――强强联合
我们把民间童谣渗透于体育活动当中,使“童谣游戏化,游戏童谣化,体育游戏化,游戏体育化”。如在民间体育游戏“雁雁飞”中,幼儿一边念童谣“雁雁排成队,后头跟个小妹妹。雁哥哥,慢点飞,雁妹妹,快点追,大家团结紧,谁也不掉队”,一边做相应的单脚跳,双脚跳,全班幼儿肩靠肩双脚跳。孩子们童谣会念了,游戏也会做了,身体也锻炼了,一举多得。我们还把童谣和音乐活动整合,如:“月亮光,金亮亮,开开后门洗衣裳,洗得净,浆得光,干干净净把学上。”幼儿一边唱,一边跳,模仿洗衣裳的动作,幼儿不仅会演唱童谣,还会表演童谣,发展了幼儿的表演能力和创造能力。我们还总结出一种民间童谣和绘画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诗画教学,即孩子们一边朗诵童谣,一边绘画,比如我们在指导幼儿绘画狮子时配上童谣:“一间房子真正大,两个烟囱两扇窗,三角门前是池塘,池塘里面鱼儿旺……”幼儿按照童谣的意思和顺序把狮子的头、耳朵、眼睛、嘴巴等逐步描画,觉得狮子并不难画了,还非常好玩呢!同时我们还将民间童谣故事化,把一个个简短的童谣变成生动、形象的故事,让幼儿通过故事更好地理解、学习童谣。
五使用丰富多彩的教学语言――妙语连珠
培养幼儿对童谣的兴趣,教师的教学语言起很大的作用。若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够形象生动,会使幼儿感到无趣而失去兴趣。相反巧妙设计、形象生动、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则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1.启发性的语言。在激发幼儿兴趣中教师启发性的语言至关重要,如民间童谣《剪窗花》中,教师引导和启发小朋友通过观察发现窗花的奇特,从而激发幼儿学习这首童谣的兴趣。
2.优美动听的示范语。教师示范朗读童谣时,充分掌握音准和朗读的技巧,以抑扬顿挫、变化生动、声情并茂的语言朗读,不仅增添童谣的美感,更能够有效地渲染幼儿。如童谣《十二月花名歌》,教师的示范语使幼儿对这首童谣产生很大的兴趣,幼儿在说童谣的时候,既可以丰富自身语言和感受语言的优美,同时也认识了植物生长的特点。
3.利用当地语言。在熟悉童谣的基础上,我们会用自己本土的语言让幼儿说一说。这样的形式增添了不少童趣,而且念出来的童谣特别有乡土气息。同时,幼儿感受到家乡语言的美,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如苏州童谣《杠铃铃马来了》,孩子们用苏州话念出来充满了童趣。
六、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锦上添花
在学习童谣过程中,我们不仅让幼儿在游戏中学,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探讨。在教《放纸鹞》这个民间童谣时,课前我们准备了图片、实物。在学习中,让幼儿自由发挥,进行讨论并关注他们的兴趣点。如:纸鹞还有什么好听的名字,为什么会飞上天?孩子们有的说:“纸鹞也叫风筝,风筝有了翅膀就能飞上天。”有的说:“有风的时候,风筝就能飞上天。”教师没有给出答案,而是带孩子到户外放纸鹞,孩子们看到风吹着纸鹞飞到高高的天空中,他们得到了正确的答案――纸鹞是靠风的力量飞上天的。
七开发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引人入胜
1.游戏教学。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游戏是幼儿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幼儿最基本、最喜欢的活动。因此,应把幼儿这一特点,在教学中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学习民间童谣的兴趣。如:民间童谣《小老鼠上灯台》活动中,首先,教师播放童谣动画引起幼儿的兴趣。接着,幼儿分别戴上猫和老鼠的头饰,玩“小老鼠上灯台”的游戏,边玩边学念童谣。然后,角色交换,游戏重复。由于以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幼儿兴趣盎然,持续的时间比较长。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2.故事教学。故事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把童谣故事化,编出有趣的故事情节,有利于幼儿理解、易于接受和掌握。如:民间童谣《小花狗与大石头》:“一只小花狗,出门走走走,碰到大石头,跌个大跟头,骨碌骨碌碌……”可以编成故事:今天是星期天,小花狗一大早起床,帮妈妈做了不少家务活,妈妈很高兴地对小花狗说:“你去找小伙伴玩吧,吃饭前回来。”出门时,妈妈叮嘱说:“走路要小心啊!”小花狗东瞧瞧,西看看,发现前面有一只花蝴蝶,便去追它,结果没看脚下的路,碰到大石头,跌了一个大跟头,骨碌骨碌碌……跌得满身都是土。幼儿听完故事后,觉得很有趣,激起了幼儿学习童谣的兴趣。
3.创编活动。在孩子们听童谣、学童谣的基础上,我们还尝试着让孩子编童谣。让孩子学写新儿歌,可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培养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更好地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如童谣《人人见了都欢喜》:“不梳头,不洗脸,没人看上眼;梳一梳,洗一洗,人人见了都欢喜。”我们请孩子根据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做的事,试着从表达自己的心情出发,新编出《蹦蹦跳跳好欢喜》:“常梳头,常洗脸,对着镜子笑开颜。梳一梳,洗一洗,蹦蹦跳跳好欢喜。”老童谣,创编出新儿歌,使孩子们对童谣的兴趣越来越高。
在童谣的学习中,孩子们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胆小的孩子敢说话了,口吃的孩子通过童谣的学习和训练,言语比以前连贯了。孩子们对于学习民间童谣的兴趣大增,他们把在家学会的民间童谣说给小朋友听,如:《小花猫》、《小老鼠上灯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这些童谣已在小朋友中间流传开来。民间童谣穿插在玩具与游戏之中,孩子们和它结成了好朋友。
八家园互动共同挖掘民间童谣潜在的价值――流连忘返
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可以促进科研的开展,家长的参与使民间童谣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具有价值和意义。为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我们让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民间童谣,协助幼儿在生活中创编童谣。一方面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大了幼儿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让家长介入教学活动中,促进了亲子关系的同时提高了家园合作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