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测绘地理信息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测绘地理信息研究范文1
【Abstract】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improved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he GPS technology as a much new and advanced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provide higher guarantee for surveying and mapping work. Paper researches the practical problems research of GPS control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in GIS, introduces the GPS control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conception, discussing its application in GIS and the positive impact on GIS.
【Keywords】GPS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GIS;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P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3-0055-02
1 引言
当前阶段,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我们发射了越来越多的卫星,通过这些卫星对地球进行测绘可以覆盖到地球的任何区域,对所有目标进行了实时监测。在GPS控制测绘技术利用了这一原理,从而使测绘的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因此,地理信息系统中更加合理地对GPS控制测绘技术进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简述GPS控制测绘技术
2.1 GPS控制测绘技术的含义
GPS控制测绘技术是通过定位系统实现测量对象的检测和动态定位,此技术可以通过卫星操作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具体定位,并且根据定位数据制作出精确的空间坐标,可以对监测对象进行全面、即时、立体的控制。以往GPS技术主要应用于对象即时位置的监控,随着此项技术的不断发展,GPS应用日益广泛,逐步延伸到区域地理信息监控中,为保证日常人们生活质量、准确调取区域环境参数、侦测资源存储和消耗等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提升了综合监控工作的效率。此项技术的主要工作就是针对各个方面进行数据测量,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采用广播的形式定时数据,同时体现出数据之间的差值关系;第二,将第一步中测量的数据和差值关系用广播的形式对外,产生修改数据之间的伪距离数值差异;第三,将测量数据结果和趋势绘制图表展现给使用的客户,将所得数据妥善保存以供后期数据对比参考。
2.2 GPS控制测绘技术原理
GPS控制测绘技术进行数据测量的主要技术原理就是通过精确计算传播时间得出地点的空间坐标。定位信号的发出由已经安装设置完毕的设备完成,在设备接收定位信号的同一时间迅速计算传播时间,通过速度参数的确定,利用“s=vt”公式计算出精确距离数值,完成测绘精准定位工作。由于设定的收发信号设备不具有唯一性,多项测量结果可以提升准确度,实现空间立体测绘。关于收发设备接收信号实现定位的示意图详见图1。应用GPS测量对象采用空间三维坐标法,将测量对象的数据分别标为(x0,y0,z0),将收发位置信息的卫星坐标标为(x1,y1,z1),将测绘最终数据结果带入公式计算,计算公式如下:r=
利用GPS定位测绘技术进行地面坐标定位时,主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一是设立坐标原点,以地心为原点建立一个三维空间参考立体面,围绕地球真实曲线建立模型,可以得到一个椭圆形状的地面形体。二是根据实际赤道的长度在现有椭圆立体面上建立一个地球中心覆盖修改坐标,所有收发定位信息的卫星皆采用地面坐标的宏观数据。三是更新改变原有位置接收器的数据参数,测量坐标平面与测量位置的夹角,减少误差。
2.3 GPS控制测绘技术优点
GPS定点测绘技术一经问世就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国家科研人员不断对此项技术完善创新,设计出有益于人类事业发展的科学成果。GPS控制测绘技术在实际的操作应用中存在诸多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该项控制检测系统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相对于传统的测量仪器,GPS不仅可以在一次测验中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空间位置监控,而且在坐标的数据变化过程中,可以实现任意位置的取点和计算,形成不同位置的动态计算公式,减少逐项监测的工作量,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二是GPS控制测绘技术可以实现连续性,数据变化具有规律性,且各个数据可以发挥个体效应,灵活变换,减少实地地形、恶劣自然环境、视觉等方面带来的困难,逐步实现基准站的建立和开展动态数据差分工作。
3 GPS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测绘地理信息研究范文2
关键词:高职;地籍;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145—02
一、引言
我校的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开办于2008年,现已有两届毕业生,通过对两届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回访和调查,单位普遍反映我校地籍专业学生基础扎实、上手快,有的已经成果单位的骨干。生产单位对毕业生的认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主要是由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设置、师资队伍的水平,实习实训条件方面来决定的。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自2008年以来实施“项目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构建课程体系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具体的做法介绍如下。
二、人才培养模式
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切入点,结合重庆统筹城乡建设和三峡库区建设等工程项目对测绘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分析测绘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将重庆典型测绘工程项目引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把每门课程对应的测绘项目贯穿在课程的学习中,让学生参与工程项目的开发与实施,学生100%参与工程项目实践,建立“项目导向、师生参与、实战育人、校企双赢”人才培养机制。为使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既达到就业岗位职业要求,又具有可持续职业发展潜力,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实施“项目导向”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三、课程体系构建
(一)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通过市场调研、测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结合西部开发、重庆建设和煤炭开采对测绘行业的要求,确定典型的测绘工程项目,将典型的测绘工程项目分解为具体的测绘岗位工作任务。根据完成这些测绘岗位工作任务应具有的岗位能力,构建支撑培养这些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
(二)课程体系的框架结构
1、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行动领域归纳
通过市场调研并按照区域测绘行业的特点划分,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的典型测绘工程项目主要有8个,即“山区地形测量”、“数字测图”、“GPS测量”、“三峡库区滑坡变形监测”、“建筑施工测量”、“道路施工测量”、“水利建设施工测量”和“摄影测量和遥感内业处理”。8个典型工程测绘项目又进一步分解为52个测绘工作任务,将与测绘职业的行动情境相互关联任务的同一类型工作任务归纳为一个行动领域,共有12个行动领域。
2、将专业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的专业课程
对8大典型测绘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应的测绘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解,确定培养这些能力支撑的学习领域课程。以完成典型测绘工程项目应具有的能力为导向,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专业课程体系。并根据测量生产一线对测量新技术、新标准的信息回馈,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形成与测绘工程项目实际联系紧密、互动灵活的理论与实训一体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构建机制。
如图1所示,在测绘能力中,学生的山区地形测量能力和数字测图能力主要通过地形测量、计算机与测量绘图、数字测图和地籍调查与测量等课程来培养;GPS测量能力主要通过大地测量和GPS测量技术等课程来培养;变形监测能力主要通过大地测量和工程测量等课程来培养;建筑施工测量能力和道路施工测量能力主要通过工程测量和建筑与道路工程等课程来培养;水利电力测量能力主要通过工程测量、工程地质分析与应用和VB程序设计等课程来培养;摄影测量与遥感内业处理能力主要通过摄影测量、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等课程来培养。
图1 学习领域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图
四、课程学习情境和教学内容设计
(一)基础学习领域的课程设计
根据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各学习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基础课程保持一定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专业建设团队的老师与学院基础部的老师一起设计和开发了测量数学、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英语(测绘)、体育训练、应用文写作等五门基础课程。选择问题、任务、项目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的安排工作任务。工作任务的安排整体上采用由浅入深的编排模式。
(二)专业领域课程设计
按照测绘工程项目的工作过程,并遵循教学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设计学习领域,与企业专家一起,设计开发了地形测量、程序计算器使用等十余门专业课程,学习领域的专业课程按从易至难进行划分。根据学习领域的专业课程,选择测量对象、工程测量项目、工作任务、测量项目算例、地籍图类型、过程等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的安排工作任务。工作任务的安排整体上采用由浅入深的编排模式。
(三)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设计
根据培养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学生单项职业能力的要求,系统的设计了十几门专业课程的课内实训项目,同时设计了《地形测量》等九门专业课程对应的专业实践课程。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设计了单项实训、综合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课程。
五、课程体系教学实施的建议
(一)围绕培养学生完成项目的能力组织教学。教学计划围绕培养学生具有完成测绘“8大测绘工程项目”的能力来实施教学,即实施项目导向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完成测绘“8大测绘工程项目”的能力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直接完成生产单位的真实测绘工程项目。通过与川渝两地测绘生产企业合作,引入企业真实测绘工程项目,在教学安排上,实行项目理论教学和项目实践教学相结合,师生共同完成测绘工程项目,使学生在真实的测绘工作环境和明确的工作责任中,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完成真实测绘产品的生产。二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按照完成一个测绘工程项目的流程来组织教学。
(二)一体化教学。在课堂教学方法上尽量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三)实施过程考核。在教学过程中,实施过程考核,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考核方式侧重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考核学生完成实际测绘工程项目的能力,从而保证“项目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四)学生100%参与测绘工程项目。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生一进校就上专业课程,学生在校学习专业课程的时间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与完成实际测绘工程项目;专业课教学在时间安排上相对集中,不同的专业课程分别集中在上下半学期完成,这样有利于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实施,一旦有测绘对外技术服务项目,方便临时调整教学计划,实现学生参与完成实际测绘工程项目的比例达100%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天和.澳大利亚TAFE教育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建设的启示[J].科学咨询,2009,(5):86—87.
测绘地理信息研究范文3
[关键词]测绘 发展机遇 智慧城市
[中图分类号] P21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4-214-2
1引言
随着传统测绘到数字化测绘的转变再到信息化测绘的跨越发展,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已进入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呈现出地理信息需求旺盛、服务模式多样多变、测绘技术日新月异,测绘市场竞争激烈等特点,而城市又是整个社会信息化的核心,在数字城市乃至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城市勘测事业必将迎来一场重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或衰败!或腾飞!本文通过信息化测绘的特征分析,对信息化测绘体系下测绘服务保障模式的创新进行了一些思考,并结合城市勘测业务发展趋势与空间分析,提出了当前城市测绘实现服务创新的几点思路和措施。
2信息化测绘的特征分析
信息化测绘是在数字化测绘的基础上,在完全网络化运行环境下,实时有效地向信息化社会提供地理信息综合服务的测绘方式。信息化测绘是我国测绘实现了由传统测绘向数字化测绘转化和跨越之后进入的又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最本质的内涵和特征就是实现实时有效的地理信息综合服务,信息化测绘体系相对于数字化测绘体系具有以下几个标志性特征:
(1)数据获取实时化。即体系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和数据库建设将由静态生产为主,转为动态变化监测和实时更新为主。信息化测绘要通过综合采用航空、航天、地面等一切可使用的快速观测新技术和组织运作方式,实现数据获取实时化;同时也将基础地理信息变化监测和实时更新列为基础测绘的基本任务。
(2)信息处理网络化。由“局域”到“广域”,即作为数据传输和信息交互的网络支撑运行环境,对于数字化测绘生产可以局域网为主;但对于实时有效的地理信息综合服务必须依靠广域专网或国际互联网,来实现数据传输和信息交互彻底的网络化。
(3)信息服务社会化。从“封闭”到“开放”,即体系的运行主体应从测绘系统内部扩展到其它应用部门、从公益性测绘保障体系内部扩展到地理信息产业体系,形成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和用户大众协同运作的开放机制,实现信息服务的社会化。
(4)基础设施公用化。由“专用”到“公用”,即体系的基础设施,包括测绘基准体系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等的使用,由原来的供专业使用为主,升级改造为满足社会公共使用为主,实现测绘基础设施公用化。
(5)信息共享法制化。推进信息共享,要切实从政策法规上为充分的信息共享创造有利条件,妥善解决信息共享中的安全问题和产权问题,建立信息共享相关的法规、标准体系和运行机制,实现信息共享法制化。
3测绘服务的模式创新
测绘方式的转变必将带来服务模式的变化,测绘服务模式发展随着测绘技术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1)“图模式”阶段:该阶段测绘服务主要以提供各种比例尺、各类专题的纸质地形图和地图为主要方式,来满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各类建设工程设计、施工等方面的需要;
(2)“数据模式”阶段:该阶段测绘服务主要以提供各种比例尺、各类专题的基础测绘数据为主要方式,来满足社会和行业信息管理系统对基础测绘数据或电子地图的需求;
(3)“信息模式”阶段:该阶段测绘服务将主要以提供与空间地理位置相关的各类信息和服务为主要手段,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大众提供一种网络化、实时化和智能化的地理信息综合服务。
当前,测绘服务正处于“数据模式”阶段向“信息模式”阶段转换的过渡时期,如何实现信息化测绘体系下的信息化服务,目前各行业各部门都在积极进行着探索、创新和实践,特别是城市测绘主管部门和测绘单位更是应极力提升测绘地理信息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龙头地位、积极发展壮大测绘地理信息服务领域和产业。着眼于城市测绘的发展趋势和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城市测绘部门如何来提升测绘行业地位,推动测绘服务创新,当前条件下主要的突破口和入手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加快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设涵盖市区(县)两级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纵向实现市、区(县)上下联通,横向实现规划、建设、国土、市政、房管、城管、发改等多部门间的协同共享。加快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更新速度,不断提高数据的鲜活程度。深化平台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典型应用,建立三维辅助规划应用系统、全市建设项目协同审批系统、地下管线应用系统、数字社区、历史文化地理信息系统等一批有特色的应用系统。要通过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逐步实现测绘地理信息的社会化应用,建立和完善地理信息共建共享的法规和机制。②开展城市地理市情监测。加强上下协调,积极全面开展地理市情监测,加快地理市情信息获取效率,建立地理市情信息的快速获取机制和处理体系,加强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数据挖掘、统计分析和知识发现。加大地理市情监测技术手段研究,特别是多源数据处理技术研究,包括影像数据处理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空间矢量数据的处理技术,以及地理市情监测专题模型研究等。要通过地理市情监测,重点完善和实现数据获取的实时化、信息处理的网络化,不断提升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在城市信息化建设中的龙头地位。③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在“数字城市”建设成果基础上,搭建服务型城市级智慧城市平台。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的多样化组合为基础,以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为支撑,推进基础性与应用型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和各类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探索“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研究开发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人文、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模式,从而实现城市向国际化大都市高速迈进的发展战略。
4城市测绘的发展空间与机遇
城市测绘的业务大致均可分为三部分:(1)传统类业务,诸如规划拨地、放线等为规划服务的测量业务;(2)市场类业务,即除规划测量以外的参与市场竞争的其它城市测量业务,诸如市政测量、房产测量、形变监测等业务;(3)地理信息类业务,即基于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地理信息服务业务。在信息化测绘发展的大背景之下,这三类业务的发展空间与前景各有异同。
4.1传统类业务发展空间不大
传统类业务由于目前还有政策倾斜和保护,发展比较稳定,但市场潜力有限,蛋糕就那么大,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而且目前传统业务还时有挑战,一是开发区政策有松动,新成立的一些开发区和基地,政策灵活,有的业务不一定委托城市测绘部门来做,二是一些大型政府专项投资项目,如地铁、市政路桥建设等重点测绘工程也不一定都委托给城市测绘单位,这些都给城市测绘的传统业务发展带来不小的挑战。
4.2市场类业务竞争非常激烈
市场类业务范围比较大,如形变监测、市政测量、地籍测绘、房产测量等城市测量业务,都有着很大的市场领域,但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城市地区更是测绘单位云集,城市测绘单位竞争力不强,优势不明显,要想扩大份额也并非易事。
4.3地理信息类业务市场潜力巨大、资源优势明显
当前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迅猛,地理信息服务需求旺盛,地理信息市场潜力巨大,城市测绘单位依托历史积累的数据资源优势是其他单位无法超越的,这应是城市测绘单位实现跨越式发展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但当前面临的困难也很多,诸如信息推广力量单薄,营销意识有所禁锢,政策环境不成熟,技术力量不足等都制约着这方面的发展。综上分析,城市地理信息综合服务是城市测绘行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城市测绘单位只有大力发展地理信息服务业务,才能实现企业可持续的跨越式发展。
5服务创新的几点措施与思路
如何加快发展城市地理信息业务,如何实现信息化测绘服务的创新与跨越,这是一个范围广阔、内容丰富的课题,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才能逐步发展,结合当前市场环境和发展条件,城市测绘单位可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建立和完善信息化测绘生产体系。从数据的采集、生产、处理、管理到数据的分发、服务等,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化测绘生产体系,在已经完成的城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系统、城市大地水准面精化、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等的基础上,发展完善卫星与航空数据获取及更新、三维空间数据生产与处理、数据分发与服务等生产体系,为地理信息的综合服务打好数据生产基础。(2)加快建立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在现有基于局域网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上,加速搭建基于互联网之上的、面向社会和大众的、开放式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实现地理信息的社会化应用与服务。(3)积极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并不遥远,要在已经取得的数字城市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城市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优势条件,加快启动智慧城市总体框架设计,建立和完善地理信息共建共享机制和法规,加强系统宣传与营销,通过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辐射和带动,提升城市测绘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地位与影响力,积极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测绘地理信息研究范文4
关键词:土地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中图分类号:P2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064(2018)07-0097-02
传统的地理测绘主要采用人工测绘的方式,无法保证地理信息及时性和数据的精确性。在现代化地测量中,地理信息系统为企业和国家提供信息化数据,对企业、单位和国家都有重要的意义,地理信息吸引是一个计算机系统,对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包括信息的输入和输出,显示地理参考信息的内容,涵盖了土地测绘中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运用,保障了地理测绘中地理信息系统的时效性。
1土地测绘中地理信息系统的优点
1.1保证测绘信息的时效性
在地理测绘中,地理信息系统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这样才能合理的建设工程。采用现代化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对土地资源进行测绘时,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要符合系统工作的规定,结合当地的天气和地理变化,分析和调整测定结果,以保证地理测绘系统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另外,还可以使用采用卫星监控和分析技术,时刻关注着地理的变化,包括当地的天气、环境和人为原因的变化,人们利用技术对变化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测绘中信息的不利因素,进一步分析和整合,并及时的发应测绘结果,这样才能保证地理测绘中地理信息系统的时效性。
1.2避免测绘过程中的失误
传统的地理测绘,采用人工的测绘方式,在测绘中,无法保证数据测绘的准确性,导致测绘过程的失误现象,一个小的失误就会影响测试结果,导致整体的测绘结果出现错误,进而影响整个建设工程。在地信息系统测绘工作中,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测绘,整个测绘工作通过系统自身设定高程序,自动完成测绘工作,所以,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采集、输入、分析和整理,做好系统分析工作,以避免测绘工程的失误,从而保证测绘结构的准确性,在测绘完成之后,利用计算机技术,结合绘制的结果,结合系统的预定设置程序,绘制出图表,做好图表的比例和布局分析,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测绘中的误差,还可以保证测绘结果的准确性,平面扫描主要通过卫星来实现,保证测量人员的准确度,按照测量人员的正确的接收程序,来接收设备,这样不仅可以降低人为的影响,还可以保证工程数据的准确性[1]。
1.3节约时间,减轻负担
在地理系统管理中,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此进行测量土地工作。土地测绘工作有固定的工作流程和系统,这样才能测量土地工作。在土地测绘工作中,合理的利用地理信息测绘,这与传统的测绘工作相比,要完成测绘工作,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在地理信息系统设定中,每一个系统在设定中都有完整的工作系统和工作流程,工作人员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特地测绘工作予以设定,简化了土地测绘中的流程,这样不仅可以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还有利于提高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2土地测绘中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在土地测绘中,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应用在数据的采集方面、数据的处理方面、数据的管理方面和资源的调查方面,在数据的采集方面,对数据进行采集和统计,这样才能提高测绘的质量和效率,在数据的处理方面,对数据定量处理,以保证数据的精确,在数据的显示方面,提高地图画面显示的清晰度和数据的准确度,在资源的调查方面,对所用的资源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编辑,以此实现资源自动化管理。
2.1数据的采集
土地测绘之前,要做好土地信息处理,对数据的抽象和离散处理,以栅格和矢量的方式,将最后测绘结果存储到系统数据库中,在数据采集和统计过程中,要做好测绘工作,对仪器产生的数据进行人工测量处理,人工数据处理不能保证数据的准确度,进而影响测绘的质量和效率,这是传统地理测绘的不足之处。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有效的处理土地测绘数据,在保证效率的情况下,保障信息数据采集的正确性[2]。
2.2数据的处理
现阶段,土地的检测工作包括数据的处理,土地的测绘都有共同特点,测绘项目可以实现地道路土地的测绘,这是土地测绘的共同特点,土地的数据是主观和客观属性,主观属性采用不同物体的作为测绘对象,而客观属性则是测量数据时的客观体现。分析所使用的数据系统,对所使用的地理信息和数据进行测绘时,要保证测绘的数据定量处理,数据不定量,很容易造成数据的不准确,在处理时,要合理分析和处理所检测对象的时间、空间和对象属性等,这样才能确保数据的准确度[3]。
2.3数据的管理
在数据管理中,测绘的数据是土地测绘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根据地理信息系统对数据科学合理化管理,会产生很多复杂的数据,从测绘管理的角度出发,正确的管理这些数据有重要的意义。一般而言,数据测绘管理要用到事物信息,点、线和面来表示事物的信息,这也是数据测绘的根本含义。例如,路段上的橋和道路可用点来代表,而道路上的边线和中线可以用线来代表,面一般可用建筑物来代表,这是数据管理的基本特点,在地理信息管理中,为了提高数据测绘的准确度和安全性,要对数据库进行加密处理,这样才能保证地理整体数据库信息的安全性[4]。
2.4数据的显示
数据的显示,一般来说,要结合地图的数值、符号、数量和数字来表达的,这是地图的基本特点,例如,符号和数值都有单一性,实物代表着单一的符号,对单一的符号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密集的符号,根据符号的密集程度分析,实物的具体分布状况,在土地测绘中,实物可以用特殊的符号来表达。数据和实物要根据实物的状况进行区分,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食物和数据,这种区分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显示能力,在传统测绘测绘地图中,地图画面的显示能力和比例的精确度都无法达到特定的要求,这是传统的地理测绘,地图测绘的不足之处,而现代测绘数据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有效提高了地图画面显示的清晰度和数据的准确度,这不仅满足了现代化地图测绘的需要,还可以保证地图测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2.5资源的调查
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着城市的进程,在资源调查中,可以发现,资源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这是人与资源之间的矛盾,要大力开展资源科学化研究和保护工作,合理利用RSGIS技术、CIS技术、和gps技术,这些技术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源和人之间的矛盾这一现象。对GIS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整理和规划好科学研究,这样不仅加强人对资源和技术的探讨和了解程度,还有利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GIS技术利用对立信息系统平台,应用于系统结构和系统功能中,并对其进行扩展,以高效和快速的获取地理资源信息,对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扩展,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应用,保证统一时间采集空间系统资源,按照空间位置和数据信息对系统资源科学合理化处理,还要强化资源调查和数据编辑,这样可以实现资源自动化管理[5]。
3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地理测绘中,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在数据采集方面,正确处理土地测绘数据;数据处理方面,要合理分析和处理所检测对象的时间、空间和对象属性等,在数据管理方面,正确的管理会产生很多复杂的数据,在数据显示方面,结合地图数值、符号、数量和数字的基本特点进行处理,在资源调查方面,合理利用技术,不仅可以实现资源自动化管理,还有利于人类社会可持续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英敏.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分析探究[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7(1):00264-00264.
[2]吴浩然,郑绍滔.浅谈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7):00241-00241.
[3]程小峰.土地测绘中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2):44-45.
[4]菅贞贞.土地测绘中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7,(24):140-141.
测绘地理信息研究范文5
这次全市测绘工作会议,既是一次总结经验,表彰先进的大会,也是一次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的动员会。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测绘工作的重要意义。
当前,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造成的各种影响,我们正全力采取各种政策措施保增促调,深入贯彻实施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和市委“六大联动、六大提升”战略,这不仅是我市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突破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当前的这种宏观形势和环境,在为测绘事业提供良好发展机遇、开辟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对测绘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
(一)加强测绘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测绘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准确掌握市情、提高管理决策水平的重要手段,在城市规划与建设、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空间布局优化等方面,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以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和航空航天遥感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测绘技术是解决资源、环境、人口和灾害等城市发展问题的关键技术。我市要实施城市化、信息化战略,推进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离不开测绘的基础支撑与保障;我市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和谐*”,需要测绘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我市加强环境治理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测绘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测绘也事关民生,在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中需求也日益广泛,人们现在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单一的地形图服务,而是要求提供全面、动态、实时的测绘服务,对产品信息含量、多样化、标准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可以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测绘事业与社会各项领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也逐步走入寻常百姓生活之中。
(二)加强测绘工作是提高管理决策水平的重要手段
地理信息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是政府部门实行科学决策的重要支撑。政府决策要科学化,就必须重视科学依据,就需要掌握准确全面的地理信息。无论是宏观决策、行政管理,还是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能源建设等重大战略都离不开测绘技术的支持。比如当前各层次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现代化国际港口规划建设、沿海产业带规划建设、内河整治等民生工程、民营经济科技产业基地和石化产业基地等市政府重大建设工程,都需要使用基础地理信息,都离不开卫星遥感等测绘技术的支持。
(三)加强测绘工作是提高防灾救灾能力的重要途径
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明确提出:“加快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以及防灾减灾高技术成果转化和综合集成,建立国家综合减灾和风险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完善国家和地方灾情监测、预警、评估、应急救助指挥体系”,对测绘服务于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市地处浙江东部沿海,是台风、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多发地区之一,防灾救灾任务重、责任大。通过加强测绘工作,全面、准确掌握各地特别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区的地理特征和活动规律,有利于及时预测预防灾情。在灾害发生后,通过对航空、航天遥感数据进行分析,快速获取灾情,同时测绘部门提供各种专题地图与地理信息,供抗灾救灾进行决策。转入灾后恢复重建阶段,还可为规划建设提供各类图件。去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恢复重建中,我市派出34名测绘技术人员,到青川县进行地形测绘,为我市援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四)加强测绘工作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方式
测绘服务于国民经济,服务于国防,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地图具有严肃的政治性、严密的科学性和严格的法定性,体现国家和政治主张。现代测绘技术已经成为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反恐能力的重要支撑条件。加强测绘工作,强化国家版图意识和地理信息安全意识,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利益至关重要。
二、抢抓机遇,全面推进我市测绘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我市测绘工作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当前的形势相比还面临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是基础测绘成果覆盖范围不广,地理信息资源不够丰富,现有基础测绘成果开发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特别是对政府决策的保障支撑作用还未充分发挥;二是测绘成果的共建共享机制还不健全,地理信息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与利用,制约了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和测绘成果应用服务领域的拓展;三是基础测绘财政投入和定期更新机制尚未健全,测绘管理体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各级政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测绘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作出积极贡献。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各地、各部门要紧紧围绕贯彻实施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全面推进我市测绘事业又好又快发展。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基础测绘,进一步提升测绘保障能力。基础测绘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是向社会各类用户提供统一、权威的空间定位基准和基础地理信息服务的工作。
一是要坚持“需求牵引、共建共享、项目支撑、全面推进”的思路,按照我市基础测绘规划要求,加强基础测绘计划统筹安排,完善和落实我市各级基础测绘规划、计划,确保将基础测绘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同时,充分发挥测绘部门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及时为政府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宏观决策部署、重大工程建设等提供优质的地理信息数据和先进的测绘技术支撑。
二是要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在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增强基础测绘保障能力。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在基础测绘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测绘新技术,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类信息资源。结合政府工作需要,围绕项目选址、规划论证、电子政务、数字国土、数字房产、数字城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资源开发利用以及环境保护等需要,分类建立标准的基础地理信息,使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在政府决策、规划计划、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民生保障以及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国家和省市重点工程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保障作用,逐步提高基础地理信息对我市各项事业发展的保障支撑能力。
三是要大力推进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要按照电子政务“十一五”规划要求,依托已有信息化基础设施,按照统一标准规范,整合、改造有关政府部门现有的信息资源,建立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实现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信息的统一管理、整合、交换和共享,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自然资源与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服务,确保在2010年底完成项目一期建设内容。同时,加快建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交换平台与公共服务平台,夯实我市测绘发展的基础,努力提高基础测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服务能力。
(二)推动成果应用,进一步拓宽测绘服务领域。测绘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键在于拓宽测绘成果的应用范围,提高测绘成果的利用率,满足社会各行业对地理信息的需求。
一是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加强基础测绘成果的开发应用。通过建立健全测绘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测绘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以及城乡规划建设、国土资源调查、生态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管理以及防灾减灾等方面的作用。
二是要进一步促进我市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加快研究建立分工明确、顺畅高效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促进信息交换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地理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三是要以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手段,提供针对性、适用性强的测绘成果,特别要加强对农村公益性测绘服务,为新农村建设开发适用的测绘产品。
四是要积极开展基础地理信息变化监测和综合分析工作,及时提供地表覆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变化信息,加快建设基于地理信息的政府管理与决策系统,逐步建立和完善“主体功能区规划管理”、“数字城管”、“数字国土”、“数字房产”等一批示范性应用系统,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五是要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测绘保障机制,加快建设“应急决策系统”,为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处置工作提供及时的地理信息和技术服务。
(三)推进科技创新,进一步增强测绘发展后劲。测绘是技术密集型行业,信息化程度和科技含量高,测绘事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仪器装备的进步和技术方法的创新。我市的基础测绘和应用服务在省内较为先进,但遇到的新问题很多,技术门槛也不少。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完善创新机制,营造创新环境,进一步加大对测绘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测绘技术水平,积极引导测绘生产单位的装备和设施更新,加快野外测绘高新技术装备应用。
一是要根据测绘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争取在地理信息获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服务网络化和应用社会化等方面有所突破。
二是要积极开展我市基础地理信息快速获取与更新、地理信息变化监测与分析、地理空间数据交换与共享、地理信息服务与应用等技术攻关,进一步提升我市测绘科技实力。
三是要坚持服务大众,贴近民生,大力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让全市人民充分共享测绘发展成果。地理信息资源数据量大、覆盖面宽、应用面广,是一种具有全局意义、长远影响和持续作用的信息资源。地理信息产业是一个高速增长、产业关联度较大的产业,既可服务生产,也可服务生活需要。因此,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鼓励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地理信息骨干企业,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基础地理信息社会化应用服务的机制,大力开发适用、权威、实时的测绘公共产品,打造权威、公益的电子地图网站,编制贴近群众生活的综合地图集(册)。
四是要加强测绘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抓好与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先进测绘科研单位、院校的技术合作,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吸收先进的测绘技术,增强测绘发展后劲。进一步推进市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的地理位置服务,促进智能交通、现代物流、车载导航、手机定位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测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适应测绘服务全面快捷、信息资源集成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的发展要求。
三、加强领导,进一步优化测绘事业发展环境。
加强测绘工作,落实是关键。全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把《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省人民政府加强测绘工作意见的通知》中的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一是要有位置,各级政府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思想上要把测绘工作放到重要的位置,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工作力度;二是要有规划,测绘是一个产业,要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研究制定测绘产业发展规划;三是要有项目,各级政府要排出一批测绘项目特别是基础测绘项目,以推进测绘事业发展;四是要有机制,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加大对测绘工作的支持力度,通过建立地理空间信息协调与共建共享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测绘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此外,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测绘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加大对测绘工作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力度,采取措施切实解决本地区测绘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带头利用测绘技术和地理信息提高科学管理决策水平。
(二)进一步完善测绘体制机制。近年来,我市测绘市场发展较快,加强测绘工作的统一监管已经十分必要和迫切。要以“主体合法、职能落实、事权清晰”为目标,抓紧建立和完善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富有活力的测绘行政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大测绘资质资格管理力度,严格市场准入,强化测绘行政执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要进一步加强测绘市场监管,建立测绘市场信用体系,依法严肃查处无证测绘、超资质超范围测绘、非法采集提供地理信息、重复测绘、侵权盗版和不正当竞争等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地理信息市场监管,建立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各种非法测绘活动,重点查处地理信息泄密、窃密案件及涉外、涉军非法测绘活动,维护地理信息市场秩序,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健康发展,保障国家利益和安全。
测绘地理信息研究范文6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和省政府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鲁政发〔20*〕72号),以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为重点,以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为核心,以建立长效机制为目标,着力健全完善测绘法制,着力加强测绘成果保密管理,着力解决统一监管的突出问题,坚持依法行政,强化统一监管,努力促进测绘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通过一年多时间的整顿和规范,对地理信息获取、提供、使用、生产、出版、传输等环节的监管显著加强,违法测绘活动和非法提供互联网地图出版服务的行为明显减少,地理信息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地理信息泄密、窃密事件基本杜绝,测绘事业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二、整顿和规范的重点
(一)重点监管环节。包括地理信息的获取、提供、使用、生产、出版、传输等环节。监督检查地理信息的生产、获取单位是否依法取得相应资质,保管单位是否依法采取了严格的安全保密措施,使用单位使用的地理信息是否依法取得,提供单位所提供的地理信息是否经依法审批,出版、传输地理信息单位是否取得有关主管部门核准。
(二)重点监管对象。一是*从事地理信息的测定、采集和处理等测绘活动的外国组织或者个人;二是涉及地理信息生产、使用等的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三是导航电子地图制作企业;四是无资质测绘单位;五是基础地理信息的保管单位等。
(三)重点监管有关地理信息活动。一是在军事、军事管理区进行航空摄影、摄像、测量等测绘活动;二是科学研究、旅游探险、矿产开采、地质勘探等涉外合作项目中所含的测绘活动;三是利用互联网传播、出版地理信息等活动。
三、职责分工与主要任务
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管从事地理信息生产的单位是否依法取得相应测绘资质,是否超出测绘资质范围测绘,测绘时是否进行了测绘项目登记,公开出版地理信息的编制是否依法进行了审核,获取的地理信息是否依法提供等。
国家安全部门负责监管*的外国组织或个人是否涉嫌窃取重要地理信息,以及国内人员涉嫌为国外组织窃取地理信息或携带地理信息出境等行为。
通信管理部门根据测绘管理部门提供的有关信息,负责依法查处通过互联网站违规、传输地理信息的行为。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监管从事地理信息获取、提供、使用、生产、出版、传输的单位是否依法办理企业登记,是否有违反企业登记管理法规的问题。
新闻出版部门负责监管地理信息出版单位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和出版范围,选题是否经过了审批。
保密主管部门负责监管地理信息生产、保管、获取、使用单位是否是有安全保密措施,是否建立实施了相关的制度,计算机与互联网是否进行了物理隔离,是否进行了异地备份等。
四、工作要求
(一)时间安排。
1.部署启动阶段(2009年2月至3月中旬)。部署全省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工作。召开相关部门联席会议,进一步研究具体措施。市、县政府全面启动整顿和规范工作。
2.执法检查阶段(3月下旬至9月)。各设区市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对从事地理信息获取、提供、使用、生产、出版和传输等活动的单位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依法进行处理。
3.组织整改阶段(10月至2010年3月)。针对检查出的问题及隐患,组织整改,并完善相关制度,建立地理信息市场的长效监管机制。
4.检查验收阶段(2010年4月)。各设区市要组织对本地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并将有关情况书面报省国土资源厅。省国土资源厅牵头组织对各市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情况进行抽查,并将全省整体工作情况报送省政府和国家测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