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矿业工程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矿业工程研究范文1
1.1研究生培养的个性化不足,保留着部分本科培养的批量生产模式的特点研究生的培养是导师制,所以与本科省的培养相比会占用更大的教育资源。今年来,随着研究生的人数不断增加,研究生培养单位普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等资源紧张的问题。由此造成研究生的师生比不断减小,之前沿用的导师制度不能满足大批量培养研究生的要求,学校自然的沿用本科阶段的培养模式,有学校统一管理,统一安排培养流程,课程设置也较为统一。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研究生培养个性化的丧失。
1.2学生就业期望与劳动力市场不符,研究生自身定位和社会需求存在差距研究生自身的定位是科研型人才,所以期望到研究所或大中专院校工作,但这两种岗位的需求很小,大部分的研究生还是要去煤矿及其相关单位。
1.3师生交流不充分,研究生没有充分发挥其科研矿业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初探姚海燕(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人员的作用由于之前说的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研究生与导师见面次数少,导师直接指导的时间少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一年级研究生主要在学校的安排下学习课程,其他时间部分学生能够参与导师科研项目,部分学生在校自己学习。研究生作为科研的预备军,这部分人力资源显然被闲置了。以上这些问题说明我们的研究生培养还存在很大改进的空间。本文以西安科技大学这所工科院校为例,试分析工科院校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办法。
2.矿业类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方向
2.1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决定了培养单位的培养模式目前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本科生培养的目标是了解知识,掌握知识。研究生则要进一步理解、掌握并运用知识,要知道知识从哪里来,怎么用。博士研究生则要掌握知识,创造知识。要知道知识的缺陷在哪里,怎么样改造和创新。所以,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就是要学生能够掌握专业领域内的相关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当然,每一所高校都有其独特的办学历史,办学特色。所以,学校又要发展其特色,学科特色要鲜明,这一点在其研究生培养中也有其要处处体现。尤其工科的研究生,其知识运用应该要很强,培养过程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践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
2.2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目前,国内大部分的学校都是教学型,或者教学研究型大学,这些学校的教学的重心是本科教育。自1998年扩招以来,本科教育逐渐变成一种规模型的,流水线式的教育。从学生的课程教学,到实践都是批量进行,有教务处这一组织机构来统一安排,二级学院及学校的其他部门都配合教务处的教学活动安排工作。这种培养模式适合批量产的本科生,但是并不适合强调个性化的研究生。但是大部分学校仍旧沿用本科的模式,成立研究生院(部)来行使类似本科教务处的职责,安排研究生的培养环节。为了统一管理的方便,学生都是按照学制的安排,三年毕业。实际上,中间可以压缩的时间很多。从国外高校的管理经验看,由二级学院负责学生的管理,学校则进行统一的考核,这种模式更加能够体现各专业的特色且更加的灵活。学院内部,从我校的经验看,相近研究方向的导师往往结合成科研团队,研究生作为团队中的一份子,其日常的培养进程、科研、学习也实行团队统一管理。导师同时也要负责自己学生的学术进展等。这种方式较学校统一管理的模式更加的能够体现学科的特色,同时增加了管理层级,管理幅度更加合理,效率也更高。同时在这种模式下,研究生作为基层研究人员,也能更加快速的融入团队的科研工作中去,对增加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2.3课程教学改革首先从课程的设置,目前工科院校硕士研究生公共课尤其英语课的学分过多。以西安科技大学为例,研究生要求课程学分28,其中英语课占6,政治课占8,这极大的挤占了专业课的课时。因此,本文认为硕士研究生阶段,英语主要用于阅读外文文献和撰写外文论文,没有必要占用如此多的学分。其次,从课程的讲授方式看,公共课学校统一安排,专业课则由学生所在学院统一安排。从国外学校的教学经验看,例如牛津大学,研究生课程有三种,包括公共课,类似国内的专业基础课,以讲座的形式进行,每周两课时。这种课堂教学主要是交流问题,而不是讲授课本。第二种课为小班课,以小班讨论为主。第三种课为导师课,上课人数只有1-3人,每周2次,学生每周要写两篇论文,在导师课上进行讨论。从促进学生科研能力和导师科研能力的角度,这种课程设置显然更加合理一些,我国的高校应该适当的改进现有的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方式,课程教学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研究生的教育占用的教育资源很大,但这也是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和特色,如果批量生产研究生,那么研究生的质量势必下降,学校的人才培养也将逐渐失去其特色。
3.结论
矿业工程研究范文2
哈密地区是新疆五大煤炭基地之一,经地勘部门勘探:截至2011年底,哈密7大藏煤区探明煤炭储量2000亿吨,远景储量超过5700亿吨。随着2010年11月新疆与西北750千伏联网工程投运,2012年哈密—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开建以及2013年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的建成,哈密将在我国能源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除煤矿外,哈密地区其他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各类矿种76种,占全疆已探明矿种总数的60%以上,储量较大的有钾盐、铁、铜、镍、黄金、芒硝、石材等,目前已开采32种。已探明的工业矿床135处,其中大型矿床28处,中型35处,小型72处。由此可见,哈密已逐渐成为我国西部重要的能源基地。与此同时,以鲁能、重庆能源、神火为首的国内大型能源型企业先后进驻哈密,更加预示了今后哈密地区将以煤炭、风电、有色金属为依托的发展方向。
在如此好的赋存条件和政策扶持下,从自治区到哈密地区对未来的发展,特别是对采矿类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力求培养更多、更专的采矿技术型人才来满足将来哈密大开发所需的采矿技术工人。
一本地区中职采矿工程专业教学现状
1中职采矿工程教学起步较晚
哈密地区长久以来就以矿物储量丰富著称,从80年代的有色金属到如今的煤炭,矿业开采在哈密地区发展时间较长,但是始终没有形成自己的采矿人才培训学校和一整套有效的培训机制。采矿人才的引进基本靠企业内部的传、帮、带;从外招聘有经验的人才以及直接吸收采矿相关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但是这些引进人才的形式在系统上有所欠缺。在西部大开发和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形势下,以哈密职业技术学校为首的哈密中职院校开始依托本地条件、嫁接内地高校先进的采矿教学方法,开设了采矿工程专业。但就现阶段来看,起步较晚,存在的问题很多,需要克服的困难也不少。
2师资数量不足、水平有限
师资水平是影响中职采矿工程教学的首要环节。现阶段,中职采矿教学师资队伍不足、水平参差不齐。主要还是缺乏自己的采矿工程师资队伍,大多教师是从外地高校或者涉矿企业聘请而来。这样一方面无法适应中职教学的学生接受水平,另一方面又无法将实际操作与书本相结合,使得师生双方在讲授和接受之间存在脱节。
3缺少适应中职教育的采矿工程教育体系
中职教育有别于高等教育,它更专注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了更好的向本地区企业输送合格的技术性人才,中职采矿工程教学不能对大学采矿课程进行照搬照抄。现阶段,本区的中职采矿教育缺乏专注于本区煤矿赋存条件、地质条件以及瓦斯、煤尘条件而设置的一整套教育体系。从专业的教材、合理的课时安排、实训、现场实地考察到最终的毕业设计都没有形成适应本地区和中职层次的教育体系。
4专业认同度较低,学生的入学和学习积极性不高
采矿行业在我国起步早,发展时间长。但在技术和设备不断革新的同时也伴随着相关的负面消息。众多家长认为采矿行业工作环境艰苦、工作强度大且安全得不到保障,从而反对学生从事采矿专业学习。另一方面采矿专业的学习,内容多、重实践,有一定的难度。而中职学校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进入学习瓶颈。同时,对自身职业规划的欠缺,也使学生感到迷茫,对矿山企业和采矿工程专业有一定的误解,对今后的工作环境和待遇落差也同样使学生丧失学习动力。
5实践教学欠缺
采矿工程是一门依托于工作面现场综合管理的技术型学科,因此采矿工程的教学也应着重于实践,特别是中职教育的方针就是培养技术型人才。但是现阶段的中职采矿教育多以书本为主、以课堂为主,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后无法在现场进行重现和比较,一方面影响了授课质量和学生吸纳程度,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创造性、改造性思维有一定的束缚。现阶段实践教学的问题主要集中为以下两个方面:
(1)在校期间的实训环节
学生在现场实习前,在每个采矿教学环节中都要有相应的实训,目的就是将书本所涉及的重点设备、输运方式、通风方式、车场设计等内容以一定的实体辅助教学方式穿来,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有层次。由于采矿设备及采矿相关实训装备的生产、购置、价格方面的因素,现阶段还没有建立配备良好的实训教学基地。
(2)毕业实习以及现场实训阶段
不论是中职采矿教学还是大学采矿教学,毕业实习和现场实训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甚至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它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检验和串联;同时对学生来说更是一种检测和运用。但是现阶段,本区中职采矿教学的毕业实习和现场实训大多没有给予重视,放任学生或流于形式,没有很好的组织起这最后的学习检验机会。同时与本区的相关矿业能源企业欠缺沟通,由于安全、生活等因素,相关企业没能很好地建立学生的实习、实训过程管理控制机制,使得大多数实习、实训流于形式,走马观花,没有起到良好的作用,从而使最终的毕业设计环节困难重重。
二中职采矿工程专业教学中问题的解决方案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
中职采矿工程教学的核心是“教”。要彻底改变现阶段师资队伍构架不合理、人员不足、水平不高的问题。对此,我们要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针。
聘用省外高校素质水平较高的教师来我校任教并指导,有效的填补本区中职采矿教育起步晚、底子薄的问题,以扎实的理论知识先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之后的学科和专业建设奠定好的基础;邀请矿山企业现场管理人员、技术总工为特聘教师。有步骤、有计划的讲授现场知识,增加学生的现场实际管理和操作经验。
要加大本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积极组织年轻教师外出学习。一方面“回炉”———回到学校,认真的学习采矿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锻炼”———积极深入矿山企业,了解本区现阶段的矿业发展状况、开采水平。真正的进入采区、下到工作面,在现场进行学习。
2建立符合本区域矿业特征的中职采矿工程学科体系
建立一个完善的学科体系是开展专业教学的先决条件,它是一个框架,保证了其中的各类教学活动能够有序、有效的开展下去。因此,必须根据本区域矿业开采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出相应的教材。同时制定合理的课时安排,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及三维技术更加直观的向学生展示矿井内部、运输、通风、排水排矸等矿山各大系统的运行情况,加深学生的认知程度,同时改变枯燥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大投入力度,保证硬件的配套辅助
积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向哈密地区、自治区、国家以及地方企业申请资金,建立相应的采矿工程实训教室、实验室。添置各类采矿实训设备、模型、实验仪器等。从硬件上保证教学工作的开展。同时拨出一部分经费增加学生的助学金、奖学金力度,加大指导教师的补助力度,从而增强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工作积极性。
4拓展校际合作
中职采矿工程教育的目的是不断的完善发展我们的中职采矿教育水平,以期为今后学校上升为大专甚至本科院校时,我们的采矿专业也能有相应的提升。因此,从现阶段开始在做好“自家事”的同时,要加强与其他高校的联系与合作,学习经验。扶持共同设立省级、国家级采矿工程相关实验室、合作开发研究课题和项目,从而提升本校的学科综合能力和知名度。
5加强专业宣传力度,提高专业认同感,增加学习信心
通过各类方式,加大宣传中职采矿专业的介绍,消除学生和家长对采矿专业的偏见和误解。中职学生的基础起点低、底子薄,首先学校应加大新生入学时的专业思想教育力度,从各级领导到班主任、各任课教师都要帮助学生树立专业信心,明确努力方向,端正动机,增强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从学生入学到毕业,不断邀请矿业专家、技术能手、成功人士到校做学术讲座或报告,全方位向学生介绍专业技能、发展方向和就业前景等,组织学生到矿山实地考察,了解矿山真实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让学生亲身感受并消除对矿山偏见,增强学生的专业兴趣,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
6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改善实训条件,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首先,通过订单培养方式,加强与本地矿业能源企业的联系。力求将其作为本校的实习基地。定期或不定期邀请实习基地的领导和主要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开设讲座并与学生交流,向实习基地介绍实习教学的意义、目的和要求,积极寻求企业的支持与配合,并根据各实习基地的特点,与基地共同制订实习计划和实习安排。其次,在各实习基地聘请富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发放聘书,并根据工作量支付一定的报酬,增强指导老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第三,学校要加大实习实训的投入,改善实习条件。
今后50年,哈密地区将以能源产业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而以哈密职业技术学校为首的本地区中职院校承载着输出高素质技术型采矿人才的重要使命。本区中职院校必须认清形势、发现问题、寻找特色、积极联动,在不断的探索、创新中最终形成符合哈密地区矿业发展特色的采矿工程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刘洪涛,马念杰.采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西教育,2010(9).
[2]李宝富,韦四江.采矿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新模式探索[J].陕西煤炭,2009(3).
[3]刘玲.中铝矿业人才培养的探索[J].中国有色金属,2009(15).
[4]徐学锋,等.新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3).
矿业工程研究范文3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学科交叉;实训中心
中图分类号:TD80-4;G642
一、 引言
西安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是国家首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被确定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专业[1],是学校首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专业之一,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及国际视野,掌握煤炭资源开采理论与技术以及煤矿机械和电气等应用知识,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创新综合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简称“四能”),能在煤矿设计、建设、生产和管理部门从事主要技术工作,发挥主导作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培养卓越工程师班学生成为“四能”型人才,是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重点,而“四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性环节对于学生四种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建立良好的实践能力培养基地成为必然[2]。
二、 实践基地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本世纪初,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行业步入“黄金十年”发展时期,企业效益得到了大幅提升。煤炭企业数量与产能的增加,刺激了煤炭企业对人才的强烈需求,国内有采矿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如中国矿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的采矿专业班级设置基本在8~10个班左右。但是学生人数的大量增加、企业对效益的追求及对安全问题的担忧,使矿山企业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而高等院校由于资金投入的限制,不可能独自去建立一个类似于生产矿山的实践基地,高等院校学生的实践环节问题突出。以西安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2012级卓越工程师班(采卓12)为例,学生有11周的生产实习任务,并在企业要完成采掘机械操作与维护,采掘施工管理,煤矿灾害预防与应急救援案例分析3门课程,由于煤炭生产企业在当前效益大幅滑坡的情况下对共建实习基地积极性不高,个别能提供实践基地的企业培训中心收费过高,学校与学生均无力承担,同时11周的生产实习任务对任何单个煤炭企业来说都难以应付,所以采卓12班的实习遇到了很大困难。资金、实习周期长与地点难以落实成为采矿工程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的难点。如何发挥学校与企业优势,建立相辅相成实践能力培养基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显得非常必要。
三、 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建设经验
西安科技大学在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方面经过近5年的探索,有一些应用实际,形成了一些初步的经验[3]。
(1)制定完善的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实践能力培养课程。
西安科技大学采矿卓越班从2012年开始招生,每级招收1个班级28人左右。按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践能力培养包括测量实习1周,地质实习2周,认识实习(校内)2周,企业实践(矿山认识)2周,生产实习11周,课程设计3周,毕业实习8周,毕业设计10周,总共39周,即总计有1学年的时间作为实践性环节。同时,有7门课程在矿业企业由具有丰富现场工作经验的企业人员担任,分别为矿山测量工作实务、矿山地质工作实务、采掘机械操作与维护、煤矿电气设备使用与维护、采掘施工管理、煤矿灾害预防与应急救援案例分析、矿山法规与技术政策。因此,实践性环节带来的教学工作任务是非常重的,但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2)发挥现有实验室优势,在学校完成部分实践训练。
西安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2012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其实验室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并购置了大量先进的实验设备。该专业实验室2013年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由矿山岩石力学实验室、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室、矿山模型实验室、矿山工具与设备实验室、矿山数字化实验室和矿山仪器仪表实验室6个主体实验室组成。其中矿山工具与设备实验室布置了现场所使用的电钻、锚杆、单体液压支柱、轨道、矿山监测等实物设备,并接受了矿山企业捐赠的绞车、液压支架、采煤机等,学生可完成操作、组装拆卸设备等认识实践训练;矿山数字化实验室配备有采煤机与掘进机模拟设备,学生可在学习专业课基础上完成操作训练,熟悉开采工艺。该实验室同时配备有35台电脑,学生可在模拟环境中了解煤矿开拓系统,生产、运输、通风各系统开采过程,可在电脑上分解组装采煤机、掘进机各构成部件,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3)继续发挥煤炭企业现场实践基地作用,进一步发挥现场基地功能。
学校实验室所起的作用毕竟与煤矿企业井下现场环境有很大差别,采矿卓越班学生人数少,可以在煤矿现场采用多种实习方式。如西安科技大学采矿卓越班实习时既可以将28人作为一个整体参加现场某一个环节的实习过程,也可将28人分组,分别在煤矿生产科、调度中心、采煤班、掘进班、运输队等部门参加实践培养[4],这样实习效果显著的,现场实践基地的功能也得到了良好的发挥。
(4)创新培养模式[5],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为促进卓越工程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西安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与煤矿设计院联系,在学生生产实习过程中抽出3个星期左右时间,让学生在设计院接受专门的煤矿设计训练,熟悉矿井设计的井田开拓、采盘区设计、采煤方法设计等绘图环节,使学生的绘图能力与空间思维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四、 结语
西安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但仍需持续探索与继续改进,真正担负起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担,成为能在煤矿设计、建设、生产和管理部门发挥主导作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潘艳平,包秋燕,江吉彬.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实验室科学,2011,14(6):213~215.
[2]汪泓.打造卓越工程师摇篮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0(8):9~10.
[3]余国江,姜海,徐滟.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德国经验借鉴研究[J].高教探索,2015(2):66~69.
矿业工程研究范文4
【关键词】采煤工作面;跨巷;开采
1、概述
告成矿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境内,面积34.1km2,开采标高为+150m至-600m。设计生产能力90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120万吨/年。目前开采二叠系山西组底部的二1煤层,由于受滑动构造影响,使告成矿区二1煤层顶底板特别是顶板岩石极为破碎。随着开采年限和深度的增加,为了缓解工作面接替紧张的局面,计划在13141工作面进行了跨巷道开采大巷保护煤柱。为保证工作面跨巷开采的顺利进行,有必要对工作面跨巷开采的可行性进行可行性研究。
2、跨采工作面的情况
13141工作面位于13采区北部,工作面北为已回采的13151工作面,南临已回采的13131工作面采空区,西接-100回风大巷和-110运输大巷,东至告成井田浅部井田边界,工作面设计东西走向长574米,倾斜宽114米,面积65436米2,工作面地面对应标高+339~+361米,工作面埋深310~400米。
13141工作面普遍受滑动构造影响,煤层顶板全部为滑动构造破碎带,厚度15~20米,相对工作面其它区域滑动构造破碎带厚度小,其上覆地层为三叠系圈门群一段含水层,该含水层富水性强,补给充足,在13131皮带巷掘进至开口向里80米左右发生顶板突水,最大涌水量达60m3/h,后来试图对该巷进行恢复,但由于巷道顶板水和巷道压力大等原因决定停止施工该车场,从13151轨道车场施工辅助巷来解决13131皮带巷运输和通风问题。后13141工作面在掘进轨道巷时,为简化生产过程中的运输系统,准备在13131辅助巷开口由上向下施工13141轨道巷车场,向下掘进30米后巷顶涌水量变大,掘进至35米时,巷道顶板淋水达30m3/h,巷道压力增大,压跨迎头巷道,结合该巷实际掘进情况和该巷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该巷目前还不具备恢复生产的条件,只能利用13131工作面切巷扩修至13131轨道巷车场解决13141轨道巷运输和通风问题。按照告成矿井初步设计,告成矿-100运输和回风大巷保护煤柱为巷道外推40米,但由于该区域受顶板水影响,13141轨道巷实际留设煤柱70米,另一侧煤柱留设正常,以6.0米煤厚计算,仅13141工作面就占有煤量达3万吨左右。
经过3#顶板疏水巷和13151工作面对13采区北部顶板水进行有效疏放,13141工作面回采时顶板水位已降至+72左右,此时13141轨道巷车场恢复已具备条件,另一方面由于矿井接替紧张,仅解放13141工作面3万吨储量只能解决告成矿13141工作面不到1个月的接替问题,但如果能跨过-100回风大巷回采至车场变向口就能多增加回采煤量6万吨,加上受水影响的3万吨共计9万吨,可以缓解采煤一队2个月的生产接替问题,为做好该工作面的跨巷回采工作,提前对该工作面的跨巷回采工作进行了论证。
3、跨采巷道岩性及方案实施前巷道支护现况
-100回风巷:13141上付巷回风联巷口以外30m长,巷道中上部位于L8灰岩下部的沙质泥页岩,其余巷道全断面为L7灰岩。13141上付巷回风联巷口前后各20米段和原13131上付巷回风立井5m段巷道变形,其它各处均完好,但巷道内淤煤较多。巷道实测尺寸为:巷高2.8-3.2m,巷宽4.2-4.3m(不含上述变形段)。
-110运输大巷:13141上付巷煤仓以里30m,以外25m共55米巷道上部为L8灰岩下部的沙质泥页岩。其余巷道全断面为L7灰岩,巷道变形量不大。
回采期间回风大巷将承受一段采动动压影响,由于推进方向与巷道基本垂直,该采动动压比较强烈,但时间较短。运输大巷主要承受采后静支承压力影响,由于有30-35m的保护岩柱,基本上避开了支承压力峰顶,预计会有缓和矿压显现。两巷影响范围为工作面长114m对应区域基础上外延25m左右。
4、跨采巷道的加固方案
4.1 -100回风大巷加固方案
(1)对13141回风联巷40m变形段采用12m2U型钢铺金属网、喷50mm浆进行扩修,棚距0.8米(压力大时,适当增加棚距密度)。
(2)架棚期间,顶部不上拉杆,矿压明显时,再采用打点杆方法加固巷道,施工期间,坚持使用超前支护。
(3)对将受采动影响的其它地段先打锚索加固,再用12m2U型钢套棚临时加强支护,棚距1.0m,所架梁腿必须站在实底上,加固这段巷道期间,原则性不动帮顶,直接架棚加固,如有变形、离层的地点可以进行扩帮或挑顶。
(4)锚索加固:锚索长4m,间距为1.6m,排距2.4m,分别均匀布于巷顶、二码、腰线处,每排共布置5个孔。每根锚索装树脂药卷5卷,锚索盘尺寸:0.3米×0.3米。
(5)回采期间加强巡巷,对动压明显地段再采取加密U型钢支护或打点柱作补充加强支护。
(6)待回采结束后观察半年,对巷道变形严重段进行锚网喷加固支护,并对其进行注浆加固。对变形不严重但已有裂纹的巷道,先拆除U型钢支架,素喷浆后对其进行注浆加固处理。
4.2 -110运输大巷加固方案
运输巷对可能受采动影响的地段全部采用锚网喷进行加固,喷层厚度50—100mm。
5、矿压观测方案
为了掌握巷道围岩运动变化规律,在-100回风大巷内布设共17个观测点进行表面位移观测,求得巷道顶板位移量及位移速度。通过收集来的顶板位移数据等参数利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并以顶板位移变化量及其相应的变化速度为纵坐标,以工作面距-100回风大巷的水平距离为横坐标,以工作面初采时距-100回风大巷的距离130m为初始横坐标,并定为负值,随着工作面的推进逐渐增大,当工作面推进至-100回风大巷上方时为0,当工作面跨采巷道时增大为正值,直至工作面回采结束。
6、经济效益分析
13141工作面跨巷回采后可多回收煤炭资源9万多吨,按每吨500元计可实现销售收入4500万,扣除进巷和巷道维护费用500万,创收4000万元,其次缓解了告成煤矿短期内的生产接替问题。
7、结语
通过对跨采巷道围岩变形规律的试验研究,为底板巷道的布置、支护方案的设计、维护方案的确定提供了依据,为类似条件下的跨巷方案的实施积累了经验,减少了煤柱损失,保护了重要设施。
矿业工程研究范文5
中图分类号: O434 文献标识码: A
研究目的
在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大专学生进行的健康体质测试的基础上,通过抽样和问卷调查,结合学生课外锻炼的具体情况,对我校生的健康体质状况进行分析,为我校深入开展健康体质测试,引导学生提高健康意识并积极科学的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提供参考。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2008级、2009级1481名大学生(其中男生1029人,女生452人)
2.2研究方法
此次研究通过对2008级、2009级进行健康体质测试的学生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随机从1481名测试学生的测试成绩中抽出200份测试成绩,其中男生女生各100份,对抽取的测试成绩进行统计、归纳、总结。同时,对2008级和2009级的200名学生进行随机的问卷调查,并统计调查结果,对获得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共发放问卷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92份)
3.调查结果与分析
3.1体质测试抽查结果
3.1.1身体形态
我院女生的平均身高是159.1厘米,平均体重是50.3公斤,如表1。
表1女生的平均身高、体重
女生平均身高(厘米) 女生平均体重(公斤)
159.1 50.3
我院男生的平均身高是169.6厘米,平均体重是62.6公斤,如表2。
表2男生的平均身高、体重
男生平均身高(厘米) 男生的平均体重(公斤)
169.6 62.6
3.1.2身体素质
本次测试身体素质方面,由于器材的限制,女生测试了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和800米,男生测试了立定跳远、引体向上和1000米,成绩分别如下表3、表4。
表3女生测试成绩
优秀(人数) 良好(人数) 及格(人数) 不及格(人数)
立定跳远 0 18 54 28
仰卧起坐 15 63 22 0
800米 0 13 52 35
表4男生测试成绩
优秀(人数) 良好(人数) 及格(人数) 不及格(人数)
立定跳远 5 14 53 28
引体向上 5 18 48 29
1000米 2 12 50 36
3.2问卷调查结果
3.2.1学生的课外锻炼情况
问卷调查显示,我院学生参加课外锻炼的大多数原因是为了锻炼身体,占总是的63.5%,如表5。这说明健康观念在学生心目中还是很强的,但是很多学生的锻炼热情却不是很高,大多数原因是受学院场地器材的影响,占63%,如表6。
表5我院学生参加课外锻炼的原因(多选)
原因 锻炼身体 体育考试 放松压力 娱乐消遣 磨练意志 体育比赛 其他
人数 122 17 75 52 26 1 36
% 63.5 8.9 39 27.1 13.5 0.5 18.8
表6影响我院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多选)
原因 体育设施不完善 学习繁重 社团及其他活动多 不喜欢体育 不需要体育锻炼 电脑的影响 其他
人数 121 62 16 18 4 33 25
% 63 32.3 8.3 9.3 2.1 17.2 13
3.2.2学生生活习惯的调查
调查显示我院学生大多数都能保证充足的睡眠和有规律的饮食,具体数据如表7、表8。
表7我院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包括午休)
时间 8小时以上 6-8小时 4-6小时 4小时以下
人数 48 124 13 7
% 25 64.6 6.8 3.6
表8我院学生饮食习惯
习惯 保持有规律的饮食 基本能保持有规律的饮食 经常不能保证有规律的饮食 完全不能保证有规律的饮食
人数 31 112 32 17
% 16.1 58.3 16.7 8.9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从抽查的结果来看,我院学生在正常体重范围内的学生占62%,而较轻的学生占24%,超重和肥胖的学生占总人数的14%,虽然标准体重占大多数,但是整体情况还是不容乐观。
4.1.2女生立定跳远成绩和800米成绩不合格的分别占28%和35%。不合格比重过大,说明女生的下肢爆发力和耐力均有待提高。
4.1.3男生立定跳远不合格的占28%,1000米不合格的占36%,引体向上不合格的占29%,说明我院男生体质整体偏差。
4.1.4参与调查的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还是很强的,有63.5%的学生是为了身体健康去参加体育锻炼的,但是往往因为场地器材或是各种原因而不能坚持锻炼。
4.1.5在抽样的我院学生中吸烟的占41.1%,其中经常吸的占40.5%,这说明吸烟已经成为影响学生健康的一个重大隐患之一。
4.1.6在抽样的结果中我们会发现,有69.3%的学生认为自己上大学后体质变有所下降和抵抗力变得很差,这跟学生不规律的生活和不经常、不科学的参加体育锻炼也是有关系的。
4.1.8调查结果显示有84.9%的学生对学校的体育设施不满意,觉得场地、器械偏少,满足不了现有学生的健身需要。有70.3%的学生认为学校完善体育设施会有利于自己体质的改善。
4.2建议
4.2.1学院要大力宣传有关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标准、方法和意义,要把健康体质测试成绩和学生的评优评先结合起来。
4.2.2以健康体质测试为契机,改变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形式以及课堂教学相关环节;改变体育课仅仅是篮球、排球等不利的课堂教学内容的局限性。有针对性的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关下肢爆发力、耐力等素质的练习,以便学生更直观的掌握有关体育锻炼的方法。
4.2.3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自我锻炼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只有保证充足的课外活动时间,练习时间才能在根本上有所保证。要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广泛开展课外体育竞赛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把体育教师对学生指导工作深入到课外体育练习中去。
矿业工程研究范文6
关键词:煤矿;思想政治工作;行为养成
中图分类号:D422.6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08(C)-0025-01
引言: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人的出路,也决定着企业前进的方向,企业的发展需要先进的理念引领,需要将员工的思想统一到企业共同价值观上来,进一步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感、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发展的同时树立起负责任的社会形象,进而实现更好的发展。
1、把企业理念的提炼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
1.1、提炼企业理念,用先进的理念引领人
六矿从一个年产90万吨发展到年产300万吨以上的矿井,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他们首先从理念的挖掘、提炼入手,在集团公司十大理念的统领下,经过几上几下、反复讨论,挖掘提炼出了十一条亚理念,建立了“全国一流煤炭企业”共同愿景,形成了矿、 领导班子、科室、区队、班组、个人等多层次共同愿景体系。把员工的思想统一到共同目标上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1.2、企业理念的宣灌,营造“诚信为人,实在做事”的氛围
为促使职工不断把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需要对企业理念进行宣灌,着力营造“诚信为人,实在做事”的氛围。在实际工作中,六矿组织员工背诵企业理念,举办学习班,开设学习企业理念课程,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电子屏幕等现代传媒,滚动播放企业理念,组织职工撰写实践理念小故事。建立企业理念和企业各种文化长廊,在职工生活区、工作区等设置理念牌板,让职工每到一处都置身理念之中,时刻警示自己怎样践行理念、为理念去奋斗。建立员工诚信档案,记录员工违章、违规、违纪、违法、责任不落实以及在单位和社会上的不文明行为等;每月一考核,每季一奖惩,促使员工思想境界不断得到升华,对企业理念的认识由表及里,逐步深化,形成“人人讲诚信、人人守信用”的社会风尚。
2、把制度整合建设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设施”
制定员工各项行为规范,建立和完善各岗位技术标准、质量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等。完善岗位责任制、目标成本责任制、岗位技能效益工资制、安全责任追究制、经济责任追究制、稳定工作责任制、民主管理工作等一系列制度,整合规范人、财、物、信息流等管理流程。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任制等,奠定和谐稳定的基础。在所有办公室、会议室、作业场所等制定定置管理图,实行定置管理。使员工的行为时时处处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3、把员工队伍的培育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直接抓手”
3.1、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引导,提升员工文明意识。
思想是人行为的先导。为此,六矿以“诚信为人,实在做事”的矿魂为指导,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认真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积极开展“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爱岗敬业、美化矿区、争做文明人”为主题、以实现“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为内容的文明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三德”教育,适时开展了“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引导职工牢固树立“讲大局、讲协调、讲奉献”的思想,在全矿干部职工和家属中逐渐形成了遵守社会公德、讲求职业道德、弘扬家庭美德的良好风气,做到了社会公德进矿区,家庭美德进小区,职业道德到岗位,为和谐矿区建设营造了良好环境。
3.2、以规范日常行为为着眼点,促成员工文明行为养成。
规范靠制度,行为靠养成。再好的理念和制度,都需要员工用自己的行为去实践,需要从员工的日常行为规范抓起。比如开展准军事化训练,从员工着装、公共场所戒烟、界定行人、行车路线等小事抓起,现场纠错。让员工明白“哪些该做,那些不该做,应该怎样做”,时刻警示自己:“如果我连路都走不好,工作还能干好吗?”。以制度、规范为标准,通过批评、曝光、处罚等形式,规范员工的日常行为,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3、以良好的环境塑造人,构建平安和谐小康矿区。
人改变环境,环境塑造人。为了使员工有一个行为养成的良好环境,可以开展全员质量达标活动,改善生产、生活环境,让职工群众成分享受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自2004年以来,六矿深入开展井上、下质量达标活动,在井下轨道下山巷道投入使用了人车,在全省煤矿系统率先使用防爆胶轮车,并成功实施了井下制冰降温工程,极大地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在地面兴建了面积为3万多平方米的职工文化娱乐广场,建成了一流的井口文化长廊,扩建了南大门铁路桥涵,极大地方便了车辆和人员通行,进一步美化、硬化、绿化、亮化了矿区。
结语: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严格的考核就没有约束力,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六矿通过实施OPM精细化管理,建立全员全方位的目标展开体系、管理控制体系、考核激励体系提高了矿井的安全系数,为构建平安和谐矿区提供了有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