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基层工作的认识和感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镇基层工作的认识和感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镇基层工作的认识和感受

乡镇基层工作的认识和感受范文1

一、政治思想素质方面

政治思想素质是党务工作者应首先具备的素质,它要求党务工作者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较高的理论觉悟和政策水平,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较强的党性和法纪观念,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具体说,有五条要求:

1.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要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有坚强的组织纪律观念,无论在任何复杂困难条件下,都能自觉地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的一致;要坚持党性原则,严于律己,敢于和善于同危害党的形象的错误思潮、腐败现象作斗争。

2.要有较高的理论素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较好地掌握党的建设的基本理论,努力学习党务工作方面的知识,要重点学好党建理论和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熟知党史。当前要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把贯彻十六大精神同乡镇党建工作结合起来。学习一定要联系实际,养成在学习中不断总结工作经验的习惯,不断增强做好党务工作的本领,提高工作水平,创造第一流的工作业绩。

3.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对于担负基层领导职责的党务工作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政治品德。事业心,是一个人基于崇高信念的工作抱负和对本职工作意义的认识。责任感,是工作责任的态度,就是认真负责,扎扎实实、不遗余力地完成工作任务。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基层党务工作者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反映。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能踏踏实实地投入基层工作,有开创基层工作新局面的信心和决心;才能把全部身心投入基层党务工作,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才能甘于寂寞,甘于清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要有民主意识。基层党务工作者应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意识,适时反映基层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乡镇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和政府关怀的最直接体现者,与群众的联系最直接,所掌握的群众意见和要求最真实可靠。乡镇党务工作者要成为广大农民的贴心人,善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事。

5.要有大局意识。坚持党的建设与中心任务的有机统一,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拓展乡镇党的工作的新路子。心系大局、服从服务于大局,是对乡镇党建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党务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质。乡镇党务工作者必须把乡镇党建工作所担负的任务和乡镇建设大局紧密联系起来,把重点放在着力增强实践“三个代表”的意识、提高实践“三个代表”的能力上,既不能为学习而学习,也不能满足于为群众做了几件好事,而是应当使“三个代表”要求根植于乡镇干部的心田,成为长期支配他们思想、行动的准则,并不断巩固学习教育的成果,建立长效机制,做到“干部真正受教育,切实提高素质;群众真正得实惠,提高生活水平”。只有管理政策具备开放性和整合性,才能促进本乡镇的管理不断发展。

二、职业道德素质

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职业道德是职业范围内特殊的道德要求,是一般社会道德在人们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在乡镇工作中,乡镇党务工作者的道德素质,对于改善乡镇干部的人际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乡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树立党委政府的威信,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乡镇党务工作者应该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

1.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乡镇党务工作者必须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品质,情操高尚,诚实严谨,廉洁奉公;在代表党和政府履行职责,处理各种关系时,公道正派,不牟私利,不徇私情,为人正直,处事公道,讲究信用;对待本职工作,能够尽心尽责,恪尽职守,充分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经济责任和职业道德责任;能够勤奋学习,钻研业务,积极进取,不断提高乡镇工作能力。

2.要有奉献精神。乡镇工作一是服务,二是管理。乡镇工作随机性强,突发事件多,小则日常事务就会占去许多个人时间,大则甚至会牺牲个人的利益。所以,事业心、责任感、进取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一个合格的基层党务工作者所必备的。只有具有奉献精神的人,才能真正把心思放到工作上,想出新点子、新办法,才能扎扎实实为居民办实事,为居民谋福利。

3.要有敬业精神。一名乡镇干部的敬业精神是相当重要的。乡镇干部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热爱乡镇事业,在乡镇工作中勇于探索和不懈追求的人,才有可能把工作做好,才有可能获得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

三、文化业务素质

文化业务素质是保证乡镇党务工作者完成其工作任务所不可缺少的条件。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乡镇党务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质有了新的要求。随着信息化、网络化、高科技化等手段在管理中的不断运用,仅仅有对乡镇工作的热心付出和奉献精神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根据时展的要求,认真探讨党务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质构成特点,以提高基层干部的素质。总的说来,一个乡镇党务工作者要具备良好广博的知识面、丰富的经验、较强的业务能力。

1.要有广博的知识面。乡镇工作的综合性,要求乡镇党务工作者知识的多样化。首先,乡镇党务工作者应掌握一些社会科学知识,如社会学、心理学、民俗学、伦理学、公共关系学、市场学、会计学、外语等。其次,乡镇党务工作者要有公共管理方面的知识。如公共管理理论、公共政策理论、公共财政、公共项目分析、政府理论与政治制度等。再次,要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党的十六大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行了系统论述,强调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结合起来,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作为基层党务工作者,必须知法、守法,做到依法办事。特别是在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过程中,乡镇党委作为基层党组织,法律的贯彻情况,将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法治化进程。

2.要积累工作经验。基层党务工作者单单掌握理论知识只能是纸上谈兵,还应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相关工作经验是指工作性质和方法与乡镇工作比较接近的某些职业经验。如从事纠纷调解工作的经验或经济管理、行政管理的经验,从事说服工作的经验,从事舆论调查、民意测验方面的经验等。

四、组织管理素质

乡镇党务工作者是乡镇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组织管理素质是乡镇党务工作者必备的素质。

1.筹划和决断能力。乡镇工作战线长、头绪多、范围广,每天都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乡镇党务工作者要有战略头脑,有深谋远虑、运筹全局、当机立断的能力,能及时做出科学判断并拿出恰如其分的方法,作出有针对性的决策。筹划和决策不是头脑一热的拍板,而是靠平时对情况的深入了解,靠经验积累和决策能力的提高。

2.组织协调能力。乡镇内各种会议的召开,党员干部的教育与管理,都有赖于乡镇党务工作者的组织协调能力,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配合默契、步调一致的行动,积极贯彻落实上级党委的方针政策。

3.人际交往能力。社交能力是进行交往、联络群众的能力。它是创造良好人际环境的重要手段,也是乡镇工作者广结善缘,争取乡镇广大干部群众理解、支持的基本条件。社交能力是人的性格、学识、口才、阅历、经验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善于交友,能扩大工作面,建立广泛的工作关系,

4.开拓创新能力。创新是基层工作的灵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乡镇工作的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乡镇党务工作者只有不断接受新事物、新理念,善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求得乡镇工作的不断发展。

五、心理身体素质

心理身体素质是乡镇基层党务工作者不可忽视的素质,它要求乡镇党务工作者具有积极的心态、坚强的意志、自信的性格、宽宏的度量、健康的体魄。

1.积极的心态。乡镇工作人员工作比较繁忙而且收入较低.,要求乡镇党务工作者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荣誉感,对工作充满激情,对事业充满信心,善于从工作中发挥自己创造性思维,在繁忙的活动中感受无穷的乐趣;具有积极心态的乡镇干部有着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意志,不怕遇到困难,不怕受到委屈,能够愈挫愈奋,知难而上,不达目的不罢休,始终站在群众的最前头。

2.自信的性格。自信,是对任何一个管理者心理素质最基本的要求,是取得事业成功的基石。基层党务工作者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力量,才能敢于去竞争,去拚搏,去追求卓越,在人际交往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抓住各种时机,做好工作。

乡镇基层工作的认识和感受范文2

在新的时期新的阶段,文化建设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在乡镇文化建设中更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用先进文化理念去认识文化、建设文化。这是群众的需要,和谐时代的要求,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完善基础建设,扎实推进乡镇文化创新。乡镇文化阵地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乡镇文化的主要基地,是保障乡镇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乡镇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服务平台。如何用好这一平台,对于乡镇文化建设至关重要,特别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后,及时将宣传栏内容更新为科学发展观理论文章,方便居民学习,这对于推进**湖镇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湖镇还充分利用文化站的健身室、乒乓球室、棋艺室、象棋室、图书馆、科普活动室、文化广场等场所举办各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同时还定期向居民开放图书阅览室,丰富乡镇群众的生活。

二、共建乡镇文化,深化居民群众参与性。乡镇居民是乡镇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既是乡镇文化的创造者、又是乡镇文化的受益者,乡镇文化建设的好坏,乡镇文化的感召力、生命力最终取决于居民群众的认同感和参与度。而乡镇文化建设能否实现科学发展与居民的素质息息相关。**湖镇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不断增强文化意识,真正把文化建设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乡镇无文艺,百姓皆寂寞”,经过这几年的不断建设与发展,**湖镇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乡镇文化品牌,深受乡镇群众喜爱的活动也被固定下来、延续下去。今年以来,**湖镇文化站多形式开展了各种文化活动,主要有迎春文艺汇演、庆国庆 三要创新工作方法。在新的形势下,妇联的工作对象出现了新变化,妇女有了新期待,新形势对妇联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妇联工作也要在实践中探索新方法,用创新的工作方法将妇联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一是要深入调研。深入实际,了解妇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明白妇女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从中发现妇联工作新特点,探索妇联工作新规律,形成妇联工作新共识。二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既要向内宣传,充分调动广大妇女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她们关注妇女事业的激情和关心妇女的热情激发出来,为妇联工作注入生机和活力;也要向外宣传,紧紧依托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妇联工作,把所做的工作宣传出去,推荐出去,让社会了解妇女工作,支持妇女工作,不断提高工作的知名度、美誉度,扩大社会影响。三是要善于整合资源。充分利用妇联组织“双学双比”、“巾帼建功”、五好文明家庭创建等工作职能,积极争取相关单位的支持,加强交流与合作,形成各部门通力合作、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四是要坚持服务化工作方式。要以满足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妇女的需要为重点,提供政策服务、信息服务、资金服务、技术服务等,要多做基层迫切需要做的事,把为基层创造条件,优化环境、提供政策、提供信息作为服务重点,做基层需要做而又做不到的事。

总之,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履行好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服务基层职责方面,活跃服务思维,转变服务方式,优化服务态度,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扎扎实实地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本职工作的各个方面,努力实现妇女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妇女群众得实惠的目标。

团委

作为我镇团委工作人员,学习科学发展观,更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要认真贯彻执行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必须坚定不移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全体共青团员的庄严使命。

团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安排与布置团组织的工作时,按照党委、政府的整体部署,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和整体发展战略,全力以赴,认真履行职能。作为一名团干,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在学习、工作中更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乡镇基层工作的认识和感受范文3

一、当前乡镇的基本状况

乡镇政权作为我国政权运作体系的“瓶颈”,一直以来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以“建立民主自治、安定和谐的农村社会;形成高效运转、依法行政的政府权威机构;培育各类民间社会经济组织,向农村社会自主提供部分公共物品,并部分行使政府职能”为目标的乡镇机构改革几年来的接连开展,对于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从目前情况看,乡镇政权“权小、责大、能弱”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依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财政步履维艰。

在分税包干的体制下,乡镇财政状况具有很高的分化程度,穷者很穷,富者很富,但是总的来看,绝大多数乡镇的财政很紧张,财政收入的结构性差异很大。从财政开支来看,乡镇财政是一个为了生存而奋斗的财政,真正意义上的公共财政很弱。

从全国大范围来看,乡镇财政已经结束了辉煌的历史,开始步入“吃饭型财政”、“要饭型财政”的尴尬时代。特别是自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大多数以农业为主导的乡镇财政收入明显减少,下拨的转移支付资金难以填补资金缺口,乡镇负债的现象十分普遍。这种状况使得乡镇的日常运转异常艰难,更难以抽出资金开展各项公共公益事业建设活动,难以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有较大作为;并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使乡镇难以在短期内走出困境。在此背景下,乡镇干部的奖金、津贴和种种福利待遇也就成了一张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从而增添了乡镇干部思想的不稳定性,使他们难于专心地开展工作。

2.“权限”内外交困。

伴随财政状况恶化的是乡镇权限的萎缩,这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必然的趋势;再加上与乡镇机构改革随行乡镇职能的转变,也要求乡镇彻底改变传统的包办一切、管辖一切的状况,而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社会服务上来。所以,从客观要求上讲,乡镇的“权限”应当逐步萎缩。尽管现在农业税不收了,乡镇的工作压力减轻了许多,但稳定、社会治安、计划生育、招商引资、生产引导、基础建设、上传下达等事实上的日常事务依然繁重。这就产生了第一对权限矛盾:客观要求“削权”与事实工作不收权的矛盾。

第二对矛盾是表面权限与事实权限的矛盾。从表面上看,乡镇仍然管理着当地社会的几乎一切事务,乡镇干部在地方上依然享有较高的地位;但事实上,乡镇正面临着巨大的权限危机,现在根本无法用行政命令手段解决好日常问题,其权威性和优越性正在逐步丧失。由于事实管理效能的弱化,乡镇干部在农民面前没了底气,失去了号召力,从而常常陷入一种无能为力的苦恼中,严重挫伤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3.职能出现“真空”。

税费改革以后,乡镇管理农村社会的手段和任务发生了较大变化。乡镇在计划生育、处理农村矛盾、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等领域事实上的调控能力和组织能力越来越弱。在职能部门逐步健全、法制法规渐趋完善、乡镇财力日益困难的情况下,社会民众对乡镇职能转变的愿望也越来越热切。在这种形势下,一方面,原有的许多镇直单位和部门纷纷“自立门户”,脱离乡镇的领导,步入社会化、市场化管理的轨道,进一步弱化了乡镇的管理职能;另一方面,作为乡镇机构改革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所要求的强化社会服务的职能,却由于缺乏服务意识、缺少服务能力等主客观原因迟迟难以有效发挥出来。面对乡镇出现的这种职能“真空”,乡镇干部们或心存苦闷惶然不知所措,或袖手旁观静观其变,或借此机会大肆放纵,难以把思想和注意力集中到工作上来。

二、乡镇干部存在的主要思想问题及后果

广大乡镇干部长期工作在农村一线,在艰苦的环境下,为发展农村经济、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做了大量工作,成绩是显而易见的。但近些年来,一些乡镇干部经不起市场经济的考验,在思想上有了不同程度的动摇,导致意志上的消沉和行为上的消极,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有效调动,正常工作无心抓,遇到矛盾不愿调,工作质量严重下滑,党和政府的形象以及党群、干群关系遭到了严重破坏。

(一)主要思想问题

应当说,大部分乡镇干部是比较敬业的,为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为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他们克服了许多困难,付出了许多心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也有一部分乡镇干部,甚至是领导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思想情绪低落,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对改革工作不满。

一是认为改革过于频繁。乡镇机构改革近几年几乎年年都在搞,频繁的改革不仅有损农村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性和延续性,也使乡镇干部长期生活在一种岌岌可危的环境下,思想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改革减人虽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乡镇干部的工作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改革的次数多了,改得过于频繁了,不仅这些作用会失效,也会让一些乡镇干部产生“迟早要下岗”的想法,从而对工作失去信心,丧失动力。

二是认为改革不公平。特别是乡镇的中层及以下干部,他们对于领导干部改非的公平问题有些看法。精简乡镇班子,形成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体制,这是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受大多数乡镇干部欢迎的。但是,那些改非后的干部,不仅自然获得副科级干事或助理的头衔,而且虽然依然作为定额编制之数却进了“保险箱”,不再参与机关干部的竞岗竞职。也就是说,乡镇机构改革对于乡镇领导干部而言,是不存在下岗问题的,而作为乡镇干部主体力量的中层及以下干部却不得不面对这种危险。

三是认为改革方式不合理。在改革中,虽然也引入了自愿报名、笔试、面试、民主测评等程序,体现了公开透明的原则,但对于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仍然不能有效显示。我比较熟悉的一个在办公室工作的同事,在竞职中由于民主测评成绩不佳而名落孙山,但事实上该同事的工作能力非常强,品行也不错,其直接领导也很赏识,只是由于未能得到广泛认可而弃置一边,很是可惜。这种不完善的改革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许多乡镇干部,使他们不去考虑如何提高工作水平和能力,而是将目光集中在拉帮结派、建立庸俗的人际关系上,注重表面文章。

2.对工资福利待遇不满。

乡镇财政的窘迫,也直接影响了乡镇干部收入水平。在大多数乡镇,除了由财政统发的四项基本工资之外,乡镇干部作为国家公务员依法应当享有的奖金、津贴、补贴只能存在于帐面上,根本无法兑现;乡镇中层及以下干部甚至连开展工作必需的通讯费、交通费等职务消费也得不到分文的补偿;而那些应该享受的福利政策,如房改优惠政策及职工住房公积金等更是遥不可及。而且,作为现在已经基本有了保障的统发工资,其水平标准也相当低,除去个人及家庭每月的生活开销已所剩无几,在小孩上学、赡养老人、生病住院或是人情往来等需要花钱的时候往往令乡镇干部作难。这种状况一方面使不少乡镇干部在对工作的疑惑中艰难度日,一方面也不得不对自己的收入来源作其他途径的考虑,必然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在承受艰苦的工作环境、较低的工资水平和繁重工作任务的同时,乡镇干部还得忍受工资方面的现实不平等所带来的思想折磨。在前几次的乡镇机构改革中,有些干部钻了改革政策的空子,通过各种不正当渠道谋得了“因病退养”、“离岗退养”资格。如此全身而“退”,虽然平稳地实现了乡镇干部数量的减少,但是这部分人的工资却分文不少,没有从根本上实现“减人、减支”的改革目标。那些仍然操劳在农村工作一线的乡镇干部,再一次亲身感受“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不公平的社会现实,内心如何能平?另外,在工资福利待遇上存在的较大的“城乡差别”,也让许多乡镇干部心理不平衡,并逐步滋生对当前工作的厌倦情绪。

3.对工作无所谓。

有些乡镇干部以乡镇条件差、乡镇工作就那么回事等为由,自我感觉良好,放松了学习、提高和锻炼,工作松劲,热情降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工作表现出了一种无所谓甚至放任自流的消极态度。

一是政治责任感不强。一些乡镇干部只是满足于做一些堆在手头的具体事务,对乡镇的发展目标不明,措施不力,办法少,没有“活一方经济、保一方稳定、富一方百姓”的政治抱负;有的乡镇干部对待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认为只要保证在工作中不出现大的差错,不给各级领导添麻烦就行了;还有的乡镇干部,尤其是一些乡镇领导干部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去主动适应农村艰苦的工作环境,不安心基层工作,大兴“走读风”,甚至一门心思打自己的“小算盘”,走“上层路线”,想方设法请调进城。

二是工作作风不实。在日常工作中,办事拖拉、效率不高已成为许多乡镇干部的通病,上级安排下达的各项任务也常受此影响而难以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这主要是有些乡镇干部在长期的乡镇工作中,感到升迁无望,对政治前途失去了信心,只想平静地“熬”到退休;或是屈服于当前工作的种种诟病,感念个人力量太小不足以改变整体格局。由此,其工作动力自然也随之减退,分内工作成了“凭良心办事”、“凭兴趣办事”,遇到矛盾就回避,有了责任就推诿,大颂“推”字经,长念“拖”字诀,脱离群众,形式主义、严重,工作自然也无法做细、做扎实。

在驻村工作上,虽然现在大多数乡镇都对干部的驻村工作作了安排,但仍有许多乡镇干部工作浮于表面,真正主动进村入户搞调查研究,主动了解、反映并解决群众困难的并不多。有些乡镇干部甚至从“体谅老百姓”的角度考虑,将入户调查等同于“鬼子进村”而有意减少次数直至完全将此项工作抛于脑后。遇到一些重大任务,或是上级领导对各村工作有具体要求时,他们也只是通过与村干部的电话联系或下村走马观花地遛一圈,了解些基本情况以备突击检查。

三是开拓创新意识不浓。有的乡镇领导干部难从本乡镇的实际出发,只会不切实际地照搬他人经验,遵听上级要求;有的乡镇干部满足于现状,满足于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工作没招数、无突破,片面强调保安求稳,难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的乡镇干部发展思路不清、方向不明,思想上无开拓意识,工作上无创新精神,工作计划总是年年老一套,年终工作总结又全都是熟面孔,工作毫无新意,业绩难见起色;还有一部分乡镇干部认为自己在乡镇干的时间长,动不动就摆“老资格”,因循守旧,对工作缺少实干精神,一心指望组织的“考虑”和“照顾”。

4.对人民群众不亲。

乡镇干部的工作环境在农村,工作对象是农民,只有在思想意识上将群众认定为自己的衣食父母,才能真正沉下去,带着感情下到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好务。但是,在对待群众的问题上,一些乡镇干部态度却极不端正,对下访谈心为群众办实事认识不足:

一是怕苦怕累思想。有些乡镇干部嫌农村条件差,环境苦,不能和农村群众打成一片,即便是下乡也是当作任务来完成且怨声载道,一晃就走,很难沉下来倾听农民呼声,为群众办实事。

二是怕麻烦心理。乡镇干部虽大多出自农村,但仍有许多人认为我国有长期的封建社会历史,农民阶层长期存在自私自利的小农经济意识,愚昧落后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因而既怕为群众办事不成反受连累,使自己在群众面前丢失颜面,也怕办成事后群众一哄而上,得寸进尺。

三是自私自利观念。有些乡镇干部放松对人生观、世界观的改造,管不住小节,受不住简朴,耐不住寂寞,经不住诱惑,完全成了市场经济的“俘虏”,处处讲关系、讲情义、讲实惠。个别干部甚至把下基层到农村下访谈心也当作树立自己的威信、捞取个人实惠的手段,身体下乡了心却没有下去,不能向群众学习,不能真心为民办事,所有工作只是应付上级检查做做样子,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只见表面行动而实效不大。

(二)产生的后果

1.组织纪律涣散。

农村工作需要乡镇干部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太多的不满、不平和抱怨只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影响工作的积极性。而在这些思想问题的左右下,许多乡镇干部不是想着如何更好地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而是时时刻刻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考虑自己的利益。因而,工作不用心了,纪律不遵守了,上班不准时了,最终是勤了自家地、荒了公家田,以致于上班不见人影,迟到早退更是成了家常便饭。缺乏组织纪律作保障,不仅使乡镇干部产生办事拖拉懒散的负面形象,也必然严重影响各项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

2.矛盾积压难解。

现在农村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关口,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各种矛盾、困难和问题很多,“闯”过去海阔天空,退一步难上加难。在这种严峻形势下,乡镇干部背上过重的思想包袱,只会平添烦恼,使原来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更加错综复杂。一些乡镇干部存在的避难就易、避重就轻、避实就虚的思想倾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处世态度和不敢坚持原则、不敢正视并接触矛盾的“老好人”意识,会使这些矛盾和问题由于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而长期积压,进一步增加解决的难度,使农村的工作局面难于在近期内有较大的突破。

3.工作难如人意。

在“拮据”的乡镇财政、不断深入的乡镇机构改革和微薄的工资福利面前,部分乡镇干部人心浮动,对工作缺乏活力、缺乏创新是一种必然。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谋求较好的个人生活,乡镇干部消极应付手头工作,“身在曹营心在汉”,费劲心思,积极“红杏”出墙,钟情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也是可以理解的。再加上在一些“看破红尘”的老资格的“训导”下,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世俗环境的熏陶下,纵然是基层干部有“脊梁”,也难以在讥笑和谩骂中长久坚持下去。在如此的工作环境下,又如何能有效提高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能力,又如何能让工作做到让人民群众满意呢?

4.基层形象丑化。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民主进程的推进和大众传媒的强势介入,乡镇干部在工作中的所作所为得以全面“暴露”。作为一种有效的监督形式,它对于促进乡镇干部工作作风的改进具有重大作用。但是,我们也可以很切实地体会到,来自乡镇政权反馈出来的信息还是负面居多;特别是一些乡镇干部工作中的难作为、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行为被过度渲染,在一些影视作品中许多乡镇干部的形象显示出了粗俗、暴躁、浅薄的特点,乡镇政权“多余论”也一度沉渣泛起。这种状况的出现,虽然与利益驱动下的新闻炒作及个人成见有相当关系,但俗话说“苍蝇不盯无缝的蛋”,基层政权和乡镇干部形象被丑化的最根本原因还在于我们自身所表现出的种种不合时宜、不合身份特征的思想和行为。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和深刻反思。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

对于乡镇干部中存在的各种思想问题,我们要以科学的智慧和务实的态度来解决,切不可不问青红皂白,一味地采取“打压”态势,也不宜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寻求一时矛盾的解决,而应当通过实施一系列操作性较强的办法和措施,着眼长远,注重预防,疏堵结合,标本兼治,逐步实现对乡镇干部的制度化、人性化、科学化管理,努力将乡镇干部的各种思想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1.加强对乡镇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问题重在预防。解决乡镇干部的思想问题,尽快促成他们工作作风的转变,需要我们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给他们勤打“预防针”。目前,保持党员先进性在乡镇这一层级的活动刚刚开始,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个机会,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提高乡镇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为重点,切实抓好对乡镇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是要加强对乡镇干部的教育培训。要坚持不懈地采取多种形式抓好乡镇干部的学习培训工作,特别是对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及涉及农民利益、农业发展和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的学习,对于市场经济、农业产业化、乡镇工作与社会发展等方面党员干部现代必备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乡镇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科学文化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使他们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改造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党性,不断提高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要帮助乡镇干部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乡镇干部要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形势,更好地为农民群众带好头、服好务,就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要针对一些乡镇干部忽视学习改造、纪律松弛、作风漂浮的状况,并结合乡镇工作的内容和特点,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学习资料,要求乡镇干部按时保质保量进行学习;同时,辅以相应的督促检查考核机制,保障此项工作的进行。另外,也要将乡镇干部学习的近期安排和长远计划结合起来,帮助他们树立起将学习当工作,将学习当责任,将学习当成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学习理念。

三是要不断端正并深化乡镇干部的思想认识。乡镇干部的思想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认识问题,包括对党的认识,对群众的认识,对自身工作和责任的认识。只有端正了认识,才能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各种思想问题的土壤。为此,除了要坚持不懈地抓好理论学习,不断增强乡镇干部的公仆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民主意识外,还应通过大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育与自我教育活动等形式,努力发现并深层挖掘各种思想问题的根源,以达到相互提醒、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2.加强对乡镇干部的监督管理工作。

教育学习、正确引导固然重要,虽然能使有责任心的干部能安心工作,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绝不是万能的,因为每个人的思想都有其与现实密切联系的特点。最根本的还是制度,制度是带有全局性的东西,是约束乡镇干部行为、避免各种思想问题进一步升级的强有力武器。纪检监察部门作为党政干部的主要监督机构,虽然能够在治理腐败、追查一些违纪案件方面有所作为,但对于干部们的思想问题,特别是一些尚未造成明显严重后果的思想问题,却显得有些束手无策。但这并不等于在乡镇干部的思想问题上不要监督、不要管理,可以放任自流;相反,这正反映了我们的监督管理还存在漏洞,还有待进一步改进监督机制,加大监督力度。对于监督还需特别注重提高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广大乡镇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真正与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严格自律、从严要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从思想上筑起坚固的防线,在“四个多样化”的条件下,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抗得起风浪、站得住脚跟、经得住考验。

对于乡镇干部的思想问题,不仅需要强有力的监督,制约、处理各种现存的不良状况,更需要加强管理,从源头上消解各种消极思想的苗头。一方面要通过《党建目标责任制》的落实,通过一系列干部监督管理制度和办法,不断强化和完善干部考察、考核、测评、评议制度,加强对乡镇干部的监督管理。积极试行干部任前公示制、离任审计制、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领导干部谈话诫勉制、末位淘汰制等制度。另一方面对少数工作不力、班子战斗力差、凝聚力差、群众意见大的领导班子和干部要下决心进行组织调整,不能让群众不满意的领导干部得过且过。乡镇干部的思想问题,反映到具体的工作中,就是一个工作作风问题;要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也就有必要从抓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入手,通过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遵守和贯彻执行,形成管理的长效机制。

3.保护和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乡镇工作面广量大,情况复杂,困难较多,在乡镇干部存在的思想问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对现实状况的不满,是由政治体制僵化、城乡差别过大、利益分配不公等因素导致的,而这些确实都是不容否认的社会现实。所以,对于乡镇干部既要严格要求,加强管理,又要体谅他们的难处,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总结经验,解决难题,努力消除乡镇干部的不满情绪,切实保护和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针对乡镇干部思想存在的普遍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尽量提高乡镇干部工资待遇。乡镇干部的工资待遇总体来看是比较低的,就笔者了解的情况看,内地乡镇大多维持在800元以下的水平,月工资不足600元的也不在少数。此等收入相对于“纯正”的农民可能不是很少,但绝对无法和那些从事工商业乃至外出务工的民众相比,从而也使乡镇干部逐步沦落为“低收入人群”;再加上他们相对于一般民众有更多的社会应酬,微薄的工资收入根本经不起花,乡镇经济的拮据状况又难以对此作出弥补,这就使他们原本就不平衡的心态变得更加复杂。提高乡镇干部的工资待遇,虽然不是要“高薪养廉”,但至少能稳定人心,增加他们说话办事的“底气”。

二是继续深化乡镇配套改革。乡镇配套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减人减事减支,但从目前情况看,人有了很大减少,事有了部分减少,支却分文未少,这就造成“拿钱的不干事,干事的少拿钱”的不公平状况。为此,在乡镇改革过程中,除了要进一步彰显在职人员与下岗人员的区别外,还需在内退、病退等政策性退岗的具体执行上严格把关,该执行什么政策就执行什么政策,对个别干部的不合理要求决不姑息迁就,决不可使大多数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因个别人的投机取巧行为受到挫伤。

三是切实解决乡镇干部的实际困难。我们不能因为乡镇经济条件、生活条件、工作环境差,就放松对乡镇干部的管理,以换取心理上的平衡,而应通过正面引导,以人性化的管理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针对乡镇干部的一些实际困难,主管部门要想其所想,帮其所需,解其所难,消其所忧,从关心爱护中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农村工作第一线的乡镇干部存在的夫妻分居、子女就学、偏辟乡镇工作时间长等实际困难和问题,我们应设身处地的为他们考虑,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帮助解决。同时,对乡镇干部应该享受的房改政策,以及在财政“口粮”补助,在交通、通讯,在办公、住房条件等方面应给予政策倾斜。对因客观条件限制一时不能或无力解决的,要做好说服解释工作,取得他们的理解。无论怎么样,只要我们高度重视,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他们就会振奋精神,集中精力干好工作。

4.进一步加强乡镇干部的交流。

“交流”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要加强与乡镇干部的思想沟通,另一方面是要实行乡镇干部与县直机关干部之间的交流使用。

每个人的家庭背景、教育程度、人生价值观、目标、喜好、情绪、情感是各不相同的,要在这种差异性的基础上聚合乡镇干部的才能和潜力,组织和领导就必须加强与他们的思想交流,就本地区的远景规划、价值观和工作的任务目标与他们进行深层沟通。有效的沟通才能找出正确的问题,而“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要重要得多”。但从目前情况看,由于种种原因,乡镇领导和乡镇一般干部之间、上级组织和领导与乡镇干部之间交心谈心较少,乡镇干部特别是乡镇一般干部的种种想法、意见和建议,不能通过正常渠道反映,长期累积下来,必然产生种种思想问题。另外,由于缺乏必要的思想交流,乡镇干部对党委的意图、对政府的工作了解不透,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然也不高。

再就是干部之间的交流使用。干部交流是《干部任用条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干部开阔眼界、丰富经验、提高领导水平很有好处,有利于避免在用人问题上的“近亲繁殖”,有利于建设一个团结协调的领导班子,也有利于消除化解干部的各种不平衡心态。目前,在制度层面上关注的大多是各级领导干部之间的交流,而对于一般干部关注较少。这种状况应当改变,因为毕竟中层及以下干部是各级政权组织的主体,他们的愿望和合理要求应当得到尊重和满足。特别是在一些条件艰苦的乡镇,许多干部常常是一呆就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纵然不出什么乱子,也很难长久保持积极向上的昂扬斗志。所以,当前干部交流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乡镇与乡镇之间、乡镇与部委办局之间的干部交流。当然,对要交流的干部要慎重考虑,既要广泛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又要根据本人的工作情况来确定,切实建立乡镇干部合理流动的机制。

5.制定出台一系列向乡镇倾斜的政策。

要从根本上解决乡镇干部的思想问题,必须尽快研究制定出一系列向乡镇倾斜的政策,彻底改变乡镇的经济财政状况,使乡镇的“日子”变得好过。

首先,从“人”的方面向乡镇倾斜。要坚决克服“论资排队”、“媳妇熬成婆”的现象;要彻底打破各种干部选拔、交流的界线,切实加大局与局、乡镇与乡镇、乡镇与部委办局间干部的交流;选拔干部要“眼睛向下”,从基层领导干部中选拔优秀分子;凡不经过艰苦环境、复杂工作锻炼的干部,不能提拔;对于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领导,该“补课”的要下决心让其去挂职锻炼。在工资、编制等不变的条件下,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期限地采取见习、培训、工作组、挂职等形式进行乡镇与部委办局间互相选派一般干部的培养、锻炼和交流。

其次,从“财”的方面向乡镇倾斜。一是财政支出方面向乡镇乡倾斜。从目前看,多数乡镇的多数收入都是用来“养人”,其结果是人“养”不好,建设发展不起来。这个问题是一个很难回避的现实矛盾,而且“养人”和建设两头都是软不得的问题。县级财政在预算中,应充分考虑乡镇干部的“口粮”费和办公费,从制度上优先确保乡镇财政经费支出。二是在税收分配上向乡镇倾斜。在大多数乡镇还是以农业为主导、农业税又在逐步取消的情况下,乡镇的税源、税种、税额都少得屈指可数。因此,在一些税收政策上,应采取积极扶持的办法,给乡镇留成合适的比例。同时,还要采取积极宽松的鼓励政策,让乡镇去开辟税源或扩大增收,如农业特产税、营业税、增值税、所得税和城市建设附加税等,以既得利益来调动乡镇干部加强税收征管的积极性,增强发展后劲,加快经济建设。三是积极为理顺乡镇债权债务关系出谋划策。目前,乡镇债务的数额较大,成因也很复杂,在债务化解工作中必须赋予乡镇较大的集体资产处理权,政法部门也应当主动为乡镇提供各种法律服务。

乡镇基层工作的认识和感受范文4

当前,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直接困扰着乡镇干部,也直接影响乡镇党委政府的执政效率。一是能力素质跟不上形势发展。部分中年乡镇干部由于学历和知识层次偏低,对新事物、新观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弱,接受培训的机会相对匮乏,导致他们的能力素质尤其是理论知识提升慢,对新的法律条规和市场经济知识缺乏足够的掌握,加上部分乡镇干部思想观念陈旧,习惯于用传统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缺乏创新能力,点子不多。而对于年轻干部,由于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组织动员群众能力差,面对实际困难时往往显得办法不实用,与群众打交道[!]存在障碍。二是后备干部资源不足,年龄结构不合理。由于乡镇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相对艰苦,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加上进人渠道窄,影响了干部补充,且优秀人才容易被上级部门挖走,造成乡镇干部老龄化、年轻干部断层现象较为严重。三是激励措施乏力,乡镇干部激情难调动。当前,乡镇干部经济待遇普遍偏低,收入水平与工作强度、工作环境不匹配,加上一些正当福利待遇得不到,如很多乡镇干部享受不到《公务员法》规定的探亲假、工休假。另外,乡镇干部职务升迁机会少,政治待遇难以理顺,多数普通干部升迁的机会是非常少的,一干就是一辈子,部分副职领导长时间在同一地方摸爬滚打,又一直得不到交流或提拔,工作激情被消磨。四是宗旨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够踏实。有些乡镇干部进取心不强,感到在农村工作没有什么成就感,在进城无望后往往不思上进,干脆消极怠工、混日子。有些干部不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对工作赶过场、走形式,敷衍了事,甚至推诿拖拉,造成效率低下。有些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宗旨观念淡薄,为群众服务的自觉性不强,对群众缺乏深厚的感情,不愿意扑下身子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工作布置多、督办落实少。还有部分乡镇干部放松对人生观、世界观的改造,管不住小节、耐不住寂寞、经不住诱惑,腐化变质。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基础的巩固。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要把更新观念、提高素质作为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加快农村发展的治本之策。

一是加强学习培训,提升干部素质。把农村工作的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着力提高乡镇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实用知识能力,要创造条件和机会使乡镇干部参加学习、考察、观摩等,把党校培训与自学、短期轮训、以会代训、参观考察、挂职锻炼、学历教育等几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大纵深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真正使乡镇干部开阔胸襟、放宽视野、解放思想、增长见识、提高能力。一方面要加强乡镇干部的理论学习,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学习新观念,吸收新知识。另一方面要加强业务知识和能力的学习,立足基层实际,增强乡镇干部发展农村经济、解决农村矛盾的能力。同时,要有重点地加强乡镇领导干部培训,培养乡镇骨干和接班力量,特别对新调整的乡镇领导干部和年轻干部要做好“传帮带”。

二是改善工作环境,留住乡镇干部的心。一要尽力改善乡镇政府硬件环境,包括办公环境和办公设施。硬件环境一直是很多乡镇政府的软肋,这也是乡镇难以留住优秀干部的原因之一。要努力改善乡镇工作条件,包括办公、吃住、交通等,消除工作后顾之忧,让干部思想顺心、生活舒心、工作安心,从而认真负责地全身心投入到本职工作。二要优化乡镇工作的软件环境,包括工作氛围和工作文化。创造良好的软件环境关键是乡镇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善于营造团结干事、松紧适度的工作氛围和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业余文化,提高干部凝聚力和向心力。多了解乡镇干部所思所想,在精神上多关爱、多鼓舞,让乡镇干部心暖。重视乡镇文化娱乐场所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娱乐文化活动,丰富乡镇干部业余精神文化。

三是完善机制体制,加强干部保障。加强乡镇干部保障要做到经济上保障合理待遇,政治上提高地位、提供机会。经济方面,要对乡镇干部予以适当倾斜,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不同数额的山区津贴、交通补助、加班费,切实提高乡镇干部的经济待遇,让乡镇干部得实惠。政治方面,一要完善选拔任用和考核评价机制,坚持“凭实绩用干部、为发展配干部”的用人导向,注重从有乡镇工作经历的干部中选拔领导干部,激发乡镇干部创业热情,让干部在基层锻炼成长,使人才向基层流动。二要在乡镇干部人事调整中体现人性化,对一些能力强、有抱负、群众基础好的年轻乡镇干部,要优先提拔录用;对一些在同一岗位或长时间在乡镇任职的干部要相应地给予一些优抚政策,如对表现较优异、工作有一定年限的中层干部理顺副主任科员待遇,对任副职满一定年限、工作较突出的副职领导干部理顺主任科员待遇。

乡镇基层工作的认识和感受范文5

1

基层干部的"五宗最"

基层干部不容易,集中体现为“五宗最”:

权小责重最焦虑

压力大,工作难,这是记者采访各地乡镇干部时,他们谈到的最大感受。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各个部门的工作,只要行政命令一下,最后都要压到乡镇,各种指标接连压过来,使乡镇干部穷于应付。

经济发展最迫切

乡镇干部直接面对老百姓,一言一行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路修得怎么样?保护生态如何?水、电通得怎么样?农村特色产业有没有扶持?老百姓收入有没有增加?还有计划生育……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都盯着乡镇干部怎么办事。

一票否决最吓人

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生态建设、计划生育、社会综治、招商引资、森林防火……每项工作都“特别重要”,每项工作都引入“一票否决制”。“上面千斤担,乡镇一肩挑。检查天天有,事事能摘帽。”不少乡镇领导如此描述工作中的烦恼。

维稳压力最沉重

群众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这是好事,说明百姓民主意识增强。但对于乡镇干部来说,维稳已成为他们最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杭州临安的一位镇党委书记感慨,如今强调问题在“一线解决”,矛盾在“一线化解”,也增加了基层维稳压力。

征地拆迁最难事

“最难的事,征地拆迁算得上吧。”湖州德清的一位镇长深有感触,“我们乡镇要发展离不开工业,但工业项目不落地,经济发展无从谈起。而且旧城改造中,拆迁征地也避免不了,这是必须要面对的难题。”

(以上摘自《浙江日报》文章《忙碌基层一线品味酸甜苦辣——乡镇干部的烦恼》,有删节)

2

基层干部工作压力大

基层干部工作压力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上面的压力,发展目标难完成

乡镇作为基层政权,上级对其是以用为主,乡镇干部要应对上级党委、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安排的各项工作,对付这种检查那种验收,这种考核那种评估。为完成更高的增长指标,乡镇干部压力越来越大,工作越来越难。惠农政策持续趋好,但政策刚性强,执行到位难。而上级却把乡镇干部的“政绩”作为考核内容,完不成任务就“刮胡子”,出了问题就“摘帽子”。

下面的压力,农民素质显著提高

新形势下,农民的经营能力、技术水平、竞争意识、法制观念、道德水准有了明显提高。而乡镇干部的文化层次不高,知识老化,专业技能贫乏,能力水平也不高,接受培养的机会也很少,而农村社会矛盾复杂多变,生产问题、经济纠纷、家庭矛盾层出不穷,令乡镇干部应接不暇,弄不好,群众有意见要上访,稍有差池就会受到农民群众严厉问责。乡镇工作吃力不讨好,乡镇干部心有余而力不足。

内部的压力,人员结构难协调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和重新组合更为频繁,又因乡镇干部地位低,待遇少,很难看到前途,因此纷纷“下海”,致使农村人口老龄化,农村工作和农业生产传统化,乡镇干部老龄化,内部人员结构极不合理。青年干部的比例失重,青年干部占乡镇干部的比率持续偏低。乡镇干部队伍中如果缺乏青年干部的聪明才智和内在创新精神,党的方针政策将难以吃透。

外部的压力,工作条件难改善

乡镇干部的工作生活条件差,多数乡镇交通不便,干部下村入户经常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办公住宿条件也普遍较差,福利待遇较少。硬件设施相对落后,受资金上的限制办不成实事。当乡镇干部有学习需求时,授课不便,学习资料也难落实。乡镇干部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差距越来越大,处在基层矛盾的最前沿,工作压力大。

(以上摘自《中国乡村发现》文章《新形势下乡镇干部工作面临的压力及对策建议》,有删节,作者:顾相蕊)

3

基层干部心态易扭曲

权小责大造成的焦虑心态

当前,强镇扩权改革仍停留在理论探讨和少数地区试验中,多数乡镇在面对计划生育、社会综治、发展经济、推进公益事业发展等繁重事务时,法律赋予乡镇的权力却变得越来越小。缺失强制执行力的乡镇干部,抓计生靠磨,调矛盾靠讲,收社保靠劝,说到底,就是靠一张“嘴”去做工作,结果自然是身心疲惫,收效甚微。而上级对于计生、综治等工作采取的是“一票否决”考核方式,不管过程,只求结果,工作完成不了,轻则扣“票子”,重则丢“位子”,给乡镇干部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使得乡镇干部长期处于焦虑状态。

位卑言轻造成的委屈心态

乡镇干部处于整个干部队伍的最基层,也是最底层。对乡镇干部来说,具有考核大权的各个县直部门,例如计生局、质监局、工商局、交通局、安监局、农业局、林业局等等,都是“衙门”和“婆婆”,哪尊“神”也得罪不起,来了检查,不但要把工作做好,接待工作更不可怠慢,县直干部发现工作问题,不分青红皂白,开口就会毫不客气地批评乡镇干部,无论对错,乡镇干部都要小心应答,更不可赌气,否则就是不懂规矩,以后会有的罪受;下去做工作,明明符合相关政策,但是群众如果不满意,根本不会理会这些,轻则冷嘲热讽,重则开口就骂,甚至有的要动手。

前途艰辛造成的混世心态

乡镇干部,一般地处远离县政治核心的偏远地区,大多文化素质较低,出身农民家庭,没有太多的社会关系,往往不能引起县领导的关注,一些乡镇干部觉得自己累死累活也没有升迁的机会,所以努力工作几年后,开始变得消沉,工作得过且过,混日子的心态很重。某镇党政办主任,从工作开始,当了10年的党政办资料员,又当了10年的党政办主任,工作不说好,但也算尽职尽责,从没有出现什么大的纰漏,可以说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岁月都奉献给了乡镇事业,现在已40多岁,近几年不要说升乡镇班子成员,就是能否落实副科待遇都很难说,内心的痛苦不言而喻,要求有这样经历的干部以很大的热情去工作是勉为其难的。

收入较低和无暇照顾家人的愧对心态

乡镇干部工资普遍比县直部门要低,乡镇干部的奖金、补贴、福利等较县直部门要低得多,所以很多干部热衷于搞副业。很多乡镇干部远离家庭,一心扑在农村工作,与家人的沟通和照顾都很不够,某镇镇长因工作原因,和家里6岁大的儿子缺少沟通,变得越来越生疏了,有时候他回家,儿子都将他当成陌生人,不想见他。有一次他回家,儿子开口第一句话就是:“你咋又回来了!”其实他已经5天没回家了,搞得这位镇长很是心酸。

(以上摘自《北京日报》文章《乡镇干部的四种心态》,有删节,作者:叶荣盛、陈小燕)

4

基层干部要学会自我调适

基层干部除了埋头工作外,还要有意识地掌握一些常用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

树立正确信仰

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只有树立正确信仰,才能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和政绩观的问题;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优点和缺点,坦然地面对现实社会与生活,冷静地应对各种诱惑与挑战,理性地对待个人苦乐与得失,从而自觉地克服和消除悲观消极、焦灼浮躁、贪婪奢侈、孤独压抑等不健康心态。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一种健康、平和、淡定的心态,拥有健康的身心。

强化心理自我保健

对环境、压力和人际关系的不良适应,趁初始和轻微抓紧调理和医治。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以便在任职和交往中做出正确选择,增加成功率,保持身心健康。你的亲友、同学、同事、邻里都可成为你的支持者,同时关心别人会使你有一种美好的感觉。要学会适度休息,以缓解紧张的情绪。保持处在爱人与被爱的地位,这样会很快乐很幸福,自然会使心理健康。

注意情绪自我控制

人受困扰,不是由于发生的事情,而是由于对事情的观念。注意要多找主观原因,少关注客观原因,通过理智冷静分析之后,你的不良情绪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消除。当自己处于消极情绪困扰时,可以通过倾诉、纵情哭笑、有氧运动、音乐疗法、升华、自我暗示等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排解不良情绪。

增强人际关系的适应能力

基层党员干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生活在不同的圈子,不同的氛围,不同的工作环境,不同的生活环境,应该有一种不同的表现和分寸感。要克服挑剔心理,防止经常以指责、抱怨、批评、唠叨的口吻讲话。只有常怀平常之心的人,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急不躁,辛勤耕耘,正确对待个人的成长进步。

培养健康的业余爱好

坚持健康的业余爱好可以帮助我们把自己的生活变得全面、完整因而协调安全起来。职业发展是需要一些特质的,有的时候正是所谓“功夫在诗外”,会生活的人或许更会工作,通过坚持一些积极的业余爱好可以帮助我们培育更健康的人格、更良好的心态、更出色的能力。

补充心理健康的元素

乡镇基层工作的认识和感受范文6

关键词:转型时期;乡镇公务员;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主要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某个阶段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它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作为一种心理反应,人们对幸福的体验存在一定的个人偏好和差异,但是幸福在本质上是指一种愉快和满足的客观心理反应。对生活整体的满足程度愈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愈多,消极情感愈少,则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愈强。如何提升乡镇公务员的主观幸福感,激发他们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当前政府面临的一个要题。

一转型时期乡镇公务员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分析。

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是指自我意识、自我效能、人格因素、价值观等,而外部因素则主要包括生活状况(收入状况、居住状况、医疗保障等)、工作状况(权力资源、福利待遇、晋升考核制度、工作环境等)和社会关系(婚姻关系、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朋友关系等)。乡镇公务员主观幸福感不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中国传统官权弊病遗存。www.133229.Com一是权力层级化产生扭曲。部分乡镇公务员存在“官本位”思想,权力配置等级化,身份等级森严。官权制要求的是绝对服从关系,使团体盲从现象时有发生。例如一些乡镇公务员在面临制度与人情时,通常难以抉择。一些法院、公安等有执法权力的部门工作人员常常需要冒着违规违法的风险,违心地妥协于领导干预等外部压力,在明知要依法行政的情况下,最终却选择了相反的方向。不仅要面对自己良知的拷问,还要担心承担法律责任。

二是个体人格扭曲。受传统官僚制的影响,部分乡镇公务员的个体人格遭受压抑,产生消极顺势、心理逃避与幼稚等病态行为,自己缺乏信心,对待别人既不信任又阳奉阴违。

(二)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一是职能转变没跟上。有些上级部门不顾乡镇的实际情况,盲目制定政策措施,布置任务没有针对性。“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政府一个部门要应付上级好几个部门的工作。基层工作本身具有繁杂性,上级工作安排的临时性和突击性,导致基层工作开展困难重重。乡镇公务员感觉工作压力大,工作倦怠感增强。二是权力责任不对等。转型时期,乡镇政府及乡镇干部的权力逐步缩小,责任不断扩大;乡镇政府组织财权和事权不对应;相关上挂部门由于不属于乡镇政府管理,在工作安排和协助处理突发事件上很难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导致管理混乱,部门职责不清,办事效率低下。三是相关制度不健全。第一,考核问责不合理。现行的考核制度不规范不健全,考核指标设计不科学不合理,年度测评不公平不公正,“人情票”现象严重。

有些上级领导因为掌握乡镇公务员的资源分配权、提拔调动权,就对乡镇公务员层层施压,盲目问责。本该上级部门担负的责任,却把问题推给基层。第二,晋升机制不完善。转型时期引入的“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等新的晋升形式,使那些工龄长、能力强、资历深的乡镇公务员由于年龄、学历等原因失去了之前的晋升优势。对于年轻的乡镇公务员,由于晋升并未完全做到公平、公正,晋升结果与其理想存在较大差距。此外,乡镇成长空间有限,乡镇正职从上级单位下派的多,直接从乡镇副职提拔的比例小,让乡镇公务员觉得前途渺茫。

(三)外部环境压力大。一是部分基层群众素质不高。部分基层群众由于自身思想、素质不高,对乡镇政府工作不支持、不关心;有的不能正确看待中央的政策,对乡镇政府期望过高,导致乡镇公务员工作不好做,思想工作做不通。例如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大量棚户区需要拆迁,有的群众开天价要拆迁费用,导致拆迁工作不能顺利进行。二是社会舆论的负面影响。长期以来,媒体的片面报道也让乡镇公务员感到有压力。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炒作给人们制造了这样一种错觉:乡镇干部态度粗暴,个人主义膨胀。在不少人眼中,乡镇公务员成为了乱作为、不作为、无法无天的代名词。三是生活状况不理想。第一,经济收入方面。不同地区乡镇政府同一性质的单位、部门、职位的待遇存在明显差别;且近两年物价涨幅较大,而工资未涨,导致乡镇公务员经济压力大。第二,住房方面。目前全国房价普遍较高,部分乡镇公务员有改善住房条件的迫切需求,但房价涨幅远远超过工资待遇涨幅;而那些新进机关的年轻乡镇公务员,有的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购买商品房,有的即使购买了也要承受巨大的经济负担。第三,医疗保障方面。自新一轮医疗改革以来,乡镇公务员的医疗保障与普通市民基本趋同,也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第四,家庭氛围方面。由于乡镇工作是一个大杂烩,乡镇公务员没有多余的休息时间,有的甚至周末也要加班,无暇顾及家中的情况,得不到家人的支持和理解。

4.乡镇公务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一是知识水平缺失,处事能力不强。一些乡镇公务员文化程度偏低,思想保守,观念陈旧,不重视学习,对国家的政策法规缺乏了解,对新形势新问题缺乏正确的判断和分析,遇到信访、征地、拆迁等问题时,缺乏正确的方法和手段,导致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二是服务意识不强,作风不实。有些乡镇公务员习惯于浮在机关,忙碌于“文山会海”,群众观念淡薄,对基层工作深入不够,对老百姓的事总是推、拖、躲。部分乡镇公务员没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价值观、政绩观,利用手中的权力贪污腐化。三是心理素质差。乡镇工作具有繁杂性,乡镇公务员在开展工作过程中时有碰壁现象。部分乡镇公务员在面对困难时,无法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成工作压力。而当压力不能及时排除时,日积月累就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

二提升乡镇公务员主观幸福感的途径。

(一)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一是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理顺管理体制。县级政府要明确乡镇政府的责任和权力,做到责权统一;建立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公共财政体制,保障乡镇政府工作资金到位;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给乡镇政府更多的自主权,便于乡镇政府充分行使管理职能,提高行政效率;改变市直、区直单位的垂直管理模式,实行垂直管理与地方协助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赋予乡镇政府一定的话语权;合理配置乡镇行政资源,根据乡镇政府职能分工设置机构、人员;合理布置工作任务,避免职责不清和职责交叉,避免不切实际地增加乡镇工作任务和工作压力。二是健全相关制度。乡镇公务员考核制度应以业绩为取向,以民意为根本,让群众参与评议干部。各级各部门在部署落实任务时,要考虑乡镇的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考核。建立健全乡镇公务员晋升制度,实行竞争上岗、择优定员的晋升制度,晋升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组织开展地方、国家机关公开选拔工作,积极推动中央和地方政府面向基层一线遴选优秀公务员,为乡镇公务员提供更多的晋升空间。三是加快服务型乡镇政府的构建。

转型时期,乡镇政府要重新进行职能定位,实现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增强服务基层群众理念,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完善群众参与决策制度,多方协调基层社会利益关系,营造官民和谐的工作氛围。建立健全乡镇政府的监督机制,有效防止各种腐败现象滋生,营造清廉的工作环境。

(二)建设现代行政文化。一是建设服务型乡镇行政文化。随着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服务型乡镇政府的构建,乡镇行政文化也将从领导型转向服务型。服务型乡镇行政文化要求乡镇公务员从官本位思想转向民本位思想,增强对社会的服务意识,增强人民群众对自身工作的认同感。二是营造和谐的机关人文氛围。和谐的机关人文环境是提升乡镇公务员主观幸福感的催化剂,是机关稳定、工作顺利、事业兴旺的最重要的人文基础,不但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减少部门利益竞争,还能充分调动乡镇公务员的积极性。各乡镇机关应进一步把“以人为本”理念贯彻始终、落到实处,时刻关心乡镇公务员的工作和生活,使他们身心愉悦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工作之余,适当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增强同事之间、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乡镇公务员也应主动提高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学会与人沟通,学会换位思考,积极营造和谐的人文氛围。

(三)优化乡镇工作外部环境。一是保障乡镇公务员的合法权益。第一,经济收入方面,地方政府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制定相关规定,合理调整乡镇公务员的工资待遇。第二,改善住房条件。对住房条件特别差的乡镇公务员给予相应补贴,对年轻乡镇公务员则建立廉租房,有效解决住房问题带来的烦恼。第三,医疗保障问题。加强对乡镇公务员的医疗保障,地方财政可支出一部分费用统筹安排乡镇公务员年度体检,并逐步制度化。第四,保障各种福利制度落实到位,例如节假日正常放假制度、带薪休假制度等,让乡镇公务员有时间与家人增进了解,加强沟通,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二是各类媒体正确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各类媒体在进行舆论监督时,不应该一味追求炒作,把乡镇公务员推向群众的对立面,而应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正确引导基层群众,合理保护乡镇公务员的权益。

(四)全面提升乡镇公务员的综合素质。一是加强思想教育培训。加强乡镇公务员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理论知识和国家政策、法规的学习,切实提高乡镇公务员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积极传播廉政文化、宣传廉政知识、开展廉政活动,引导乡镇公务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着力解决好政绩观、权力观、利益观问题,牢固树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工作作风,确保反腐倡廉工作取得实效。二是加强能力培训。加强乡镇公务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所必备的职业能力建设,包括依法行政、公共服务、调查研究、沟通协调等方面的能力。为乡镇公务员提供各种免费培训的学习机会,如计算机操作、网络应用等技能培训,不断丰富学习内容,提高综合素质。乡镇公务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将有利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行政效率,增强工作快乐感和成就感,提升主观幸福感。三加强乡镇公务员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乡镇公务员教育培训课程,使其成为干部教育的必修课,引导乡镇公务员用科学的方法走出心理误区,合理排除心理压力,身体健康、心情愉悦地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中去。

参考文献:

[1]苏东水:《管理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张成福、党秀云:《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