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简述内部控制的概念和要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简述内部控制的概念和要素范文1
一、内部控制简述
从内部控制的定义来看,是一个组织为完成经济活动,从保护物质安全性、会计信息真实性与完整性、财务活动合法性而确立的具有控制作用的措施、程序等等的规范化与系统化。从企业会计的层面来看,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为了保证会计资料所具有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合法性而制定并实施的政策和程序。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确保企业经济活动应有的效率,企业资产应有的安全,并同时确保企业经济信息与财务报告的可靠。正是从这个层面来看,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从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的层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二、内部控制制度在中国企业中的兴起与发展
从内部控制制度的起源来看,在奴隶社会奴隶主为了有效的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与维护,就产生了会计与审计的萌芽状态。我国在西周时期由于商业的高度发展,在会计方面就出现了分级管理的管理制度,该制度就是内部控制制度的萌芽表现方式之一。但在这一时期并没有明确的提出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该概念是在二十世纪初期才被提出来。从内控控制制度在我国企业的发展来看,分为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及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等不同的阶段。在内部牵制阶段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确保企业财产的安全性与企业会计记录的真实性。在内部控制制度阶段,为了适应注册会计师评价的需要,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为划分为内部会计与内部管理两类控制制度,伴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在内部控制结构阶段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又发展为控制环境、企业会计系统与企业控制程序几个组成部分,并进而发展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从目前中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来看,主要表现为对企业风险管理的控制,换句话说,就是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上升为全面风险管理的高度来进行控制。从内部控制制度在中国企业中的兴起与发展的过程可以看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与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发展是分不开的,这进一步说明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内部控制制度包含的具体内容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从内容上来说,主要包括授权控制、分工控制、业务记录控制、财产安全控制、书面文件控制及人员素质控制几个方面。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的授权控制指的是不同级别的企业工作人员,只有在企业授权与批准的情况下才能对进行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业务处理。分工控制要求的是企业必须进行分工对经济业务进行处理;业务记录控制要求的是必须保证企业经济业务记录的真实性和及时性;财产安全控制是从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的控制;书面文件控制与人员素质控制则是从企业的书面文件、规章制度及企业员工素质等方面进行的控制。
四、内部控制制度的性质、作用及局限性
从内部控制制度的性质来看,内部控制体现的是一个过程,在该过程中涉及到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监督、决策、咨询、传递与自我检测等等诸多方面,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来实现对企业诸多环节的透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通过该过程不断的促进经营流程的正规化与合理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能够有效的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并在此基础上促进企业资产的有效使用;能够有效的确保企业会计信息及其它管理信息的可靠性及及时性;能够有效确保企业所指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措施的有效贯彻于执行;能够有效的控制企业为生产经营所支出的成本,降低企业的成本与费用,从而促进企业盈利目标的最大化的实现;能够有效的对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错误与弊端进行预防与控制,从而有效的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由于市场本身的不完善,使得企业的投资者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接受力较弱,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的关注力度也不强,从而导致企业内部的制衡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企业的管理系统在控制力度方面表现的比较弱。同时,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时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相关的企业内外部经营管理的诸多的信息的真实性、全面性及时性很难把握。导致这些局限性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人为错误;二是越权管理;三是缺少灵活性。
五、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管理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管理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我国企业对内控控制制度的重视程度较低。企业的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关注力度较低,企业仍旧已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为主,而企业的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制度作用的发挥并没有持支持重视的态度。同时由于对内控控制制度的重视程度较低导致企业的内控制度建设不完善。从目前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在内控制度建设过程中没有将自身的实际情况与企业的外部环境进行有效的结合,因而使得企业内控控制制度缺乏适应性与灵活性。其次,从我国企业的内控制度来看,还存在着没有形成整体框架的问题。也就是说,企业对于内控制度应包括的具体内容,其构成要素等诸多方面存在着无法统一的问题,正因为如此才导致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上存着这较大的差别。企业在内控制度设计上存在着各自为政的现象。除此以外,企业的内控制度的执行性与操作性较差。主要表现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仅仅关注在文字等表面问题上,在实施与执行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从而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作用应有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举例来说,有的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审计部门,而将其隶属于企业的财务部门,直接导致企业内控制度应具有的独立性难以真正的体现出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诸多问题必然导致企业的管理人员等诸多对企业不利行为发生几率的提升。使得企业应付外来风险与内在风险的能力降低。
2、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管理运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管理运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一是企业在风险方面的防范意识不强;二是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不合理的企业股权结构导致企业存在着内部人控制的现象,从而对企业内控控制制度的建设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三是企业管理者素质不高,从企业管理的层面来看,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应是包括专业知识技能、业务实践操作、法律意识及道德素质等多方面内容,但从我国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参差不起,有的企业管理者法律意识淡薄,导致存在大量的违法违规事件,影响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作用的发挥;四是企业的信息传递与沟通存在一定的问题,从企业内部控制作用发挥的层面来看,信息的传递与沟通是企业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关键性条件;五是缺乏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制度,只有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制度才能够不断的促进企业内控作用的有效发挥。除以上原因外,阻碍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管理运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还包括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培训等等其他因素。
六、如何更好的发挥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应用的理念
要想企业内部控制能够在企业管理中发挥良好的作用,首先企业要具有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管理理念,尤其是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企业管理者需要明确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促进作用,明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应有的内涵与外延的同时,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2、企业内部控制组织体系的不断健全
从内控制度实施的角度来看,良好的运行离不开组织体系的保障。企业应设置具有较强独立性的内部结构,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明确内控制度的实施是公司治理的必要组成要素。企业的管理者应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包括企业所有人员在内的企业不同职能部门及企业员工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中应有的位置。
3、确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及企业所在行业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科学合理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作用的基础。在内控制度的制定过程中要坚持贯彻成本效益的原则。
简述内部控制的概念和要素范文2
关键词:仓储管理;库存控制;经济批量;工作流程;责权
中图分类号:F25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2-0000-02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企业对于利润的追求逐渐从传统的外部销量增长方面,转移到对企业内部的利润空间挖掘。企业的仓储管理和库存控制作为物流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必将会挖掘出更多的利润空间,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那么,企业在进行仓储管理和库存控制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本文将就此展开研究。
一、仓储的概念及其作用
商品的仓储活动是由商品生产和商品消费之间的客观矛盾决定的,当商品不能彼及时的消耗掉,需要专门的场所存放时,就产生静态的仓储。而将物品存入仓库,以及对于存放在仓库的物品进行保管、控制、提供使用等的管理,便形成了动态仓库管理。所以,我们认为仓储是指利用仓库及相关设施设备进行物品的入库、存储、出库的活动。仓储管理研究的是商品流通过程中物料储存环节的经营管理,即研究商品流通过程中物料储存环节的经营活动。仓储管理是供应链的转换点,它主要负责生产资料的接收、发货及物料的日常保管和养护工作。仓储活动起到连接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和桥梁作用,用以克服众多的相互分离又相互联系的购、销、储、运等各个环节,以此解决众多生产企业彼此之间、实体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在商品生产和在使用过程中的不协调性,以满足一定时间内社会生产和消费的需要,从而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仓储活动对于企业物流活动起着重要作用:仓储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它主要克服了市场需求和实际生产的数量和时间上的差异。由于产品的生产周期和消费周期难以完全吻合,因而存储环节的工作及其作用也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诸如农产品之类只是季节性生产但却具有连续需求特点的产品更是如此。而要解决企业遇到的情况,就需要通过仓储来克服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的矛盾。仓储活动是保持物资原有使用价值和合理使用物资的重要手段。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产品使用价值,质量不受到损坏。必须提供必要商品存储的环节。因此,当物资处于储存状态时,必须进行科学的管理,进行必要的养护。
二、库存控制的含义及作用
库存控制是对制造业或服务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各种物品,产成品以及其他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使其储备保持在经济合理的水平上。库存控制是使用控制库存的方法,得到更高的盈利的商业手段。库存控制是仓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它是在满足顾客服务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对企业的库存水平进行控制,力求尽可能降低库存水平、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库存控制要考虑下边几个方面,销量,到货周期,采购周期,特殊季节特殊需求等等。库存控制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每次进货都记录下来,要有盘库功能,库存的价值与市场同步涨跌,要有生产计划,根据生产计划和采购周期安排采购。
那么,如何从广义的角度去理解库存控制呢?库存控制应该是为了达到公司的财务运营目标,特别是现金流运作,通过优化整个需求与供应链管理流程(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cesses,DSCMP),合理设置ERP控制策略,并辅之以相应的信息处理手段、工具,从而实现在保证及时交货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库存水平,减少库存积压与报废、贬值的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讲,实物库存控制仅仅是实现公司财务目标的一种手段,或者仅仅是整个库存控制的一个必要的环节;从组织功能的角度讲,实物库存控制主要是仓储管理部门的责任,而广义的库存控制应该是整个需求与供应链管理部门,乃至整个公司的责任。
三、仓储管理和库存控制目的一致
在企业的物料管理工作当中,仓储管理和库存控制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仓储管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供应和销售等工作,而通过合理的库存控制,可以有效把握市场的情况,适应市场的竞争,在保证生产销售等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控制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仓储管理的目的是令物流成本与客户服务的标准达成一个平衡,也即是在保证企业生产销售工作的正常运转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物流成本。因此,对于如何在实现仓储功能的同时,合理配置仓储设施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问题。而对于库存控制的目的,也是为了达到一个平衡,这个平衡是物料供应水平和经营成本之间的平衡。如此便会对生产销售工作造成一定的风险,对企业的整体运转产生不良影响。
四、仓储管理和库存控制的方法
(一)ABC分类法
ABC法就是一种存货分类管理方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存货分为重要性不同的A、B、C三个层级。就一般的情况而言,A类是最重要的部分,虽然只占全部存货的10%左右,但其价值却占据了全部存货的一大半以上,而且占用的资金也最多,故此,对于A类的存货就应该进行着重管理,用科学的方法确定其存货定额和经济批量,并对该类存货进行经常性地检查,以保证其储备的完好和充足。而B类的存货,是全部存货中比较重要的部分,一般占据全部存货的20%,至于C类的存货则是一般重要的部分,占比最大,一般达到70%。对于这两类存货只需要进行一般性的管理,不需要进行重点控制。如此,通过存货的分类管理,就能够突出管理的重点,实现管理的经济化,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经营成本。
(二)经济批量法
经济批量法对于无法实现即时存货和零存货管理的企业有极大的帮助,因为这些企业的存货一般消耗量大且工序复杂,所以利用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对储备存货进行科学的计划,在保证供应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作为一个理论模型,经济订货批量具有一个假设前提,该假设仅考虑到三个因素,分别是变动性存储成本、变动性订购成本和允许缺货情况下的缺货成本。在对该模型进行实际运用的时候,还需要综合考虑到其它的变化因素,以便对订货时间和订货批量进行合理修改。就如通过考虑存货的保险储备和连续供应及使用,对经济订货批量模型进行扩展,令计算的过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由于经济批量法的科学性和可扩展性,在很多企业中都得到了广泛运用,是一种比较成功的存货管理方法。
五、做好仓储管理和库存控制的策略研究
(一)加强科学合理的制度建设
想要对库存进行有效控制,优化仓储管理效率,首先便要加强物料管理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工作。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用于内部控制的制度,对内部物料供应链上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精准控制,以保障整个供应链的顺畅运转,提高管理效率。与此同时,也要明确每一个岗位的权限和责任,加大监控力度,保证控制制度的切实施行。
对于仓储管理的工作流程,也应该按照一定的科学标准进行设计,对如验收入库、仓储保管及领用发出等一系列工作环节进行明确的要求,并对相关的单据记录和凭证进行妥善保管,以便出问题时进行查询。除此之外,还通过目标管理的方法,对供应链上的每一环节进行控制,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令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都落到实处。
(二)梳理工作流程,堵塞流程漏洞
仓储管理和库存控制都是一种流程型的工作,所以想要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首要进行的工作便是对工作流程进行仔细地梳理,通过科学的分析和探索,建立整个工作流程的规章制度,通过健全的规章制度去指导并约束管理人员的行为,保证工作的效率,令整个工作流程高效顺畅地运转。
此外,还需要对仓库的建设、出入库的管理以及物资的码放还有仓储的信息化建设等工作进行合理改进,以在制度上对流程中的缺陷和漏洞进行规避,也有效减少工作中的违规操作,保障工作流程中的业务质量。在另一方面,也要对闲置物资加强管理,对能够盘活的物资储备要进行充分利用,对能够进行异地调拨的物资储备要尽快调拨,至于那些不可用的物资则要考虑加快对其进行报废处理,通过库存余额的考核制度,及时调整考核计划,降低库存量的同时,也提高仓库的有效利用率,
(三)重视权责分明,提高管理效率
随着社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信息管理来对仓储管理和库存控制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控制,把这些环节与信息系统中的岗位进行一一对应,以此来分解仓储的管理职责,明晰每一个部门和岗位所具备的权限和职责,形成一个健全的仓储管理责任体系。通过这样一个责任体系,对各岗位的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考评,若有违反制度规定并对企业造成损失和影响的部门或个人,则按照一定的标准在绩效考核中进行扣分处理,并予以一定的惩罚。对于确实履行责任并完成工作任务的部门和个人则要进行相应的褒奖,以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管理效率。
六、结束语
企业想要减少经营成本,获取更多的利润,对第三利润源的研究就不得不引起重视。而本文就从仓储管理和库存控制的关系出发,简述了ABC分类法和经济批量法这两种仓储管理和库存控制方法,进而提出了一些在仓储管理和库存控制工作中需要重视的问题,即重视基础管理,重视漏洞控制以及重视权责分明。
参考文献:
[1]奚昕.仓储管理系统中的库存控制方法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