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验室安全制度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验室安全制度管理范文1
本文针对职业卫生检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一整套严格、完整的安全规章制度及实验室安全工作实施要求,旨在为实验室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实验环境。
关键词:
实验室;安全;管理;实施;职业卫生
职业卫生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学、规范性不仅关系到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也是实验室高效运转的必要保障。随着职业卫生检测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暴露出了诸多如规章制度不完善、安全设施不齐全、实验室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不强等问题。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刻不容缓,应尽早把安全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1职业卫生实验室管理要求
①应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布局合理、整齐有序。②应健全安全操作规程,水、电、气管线路布局应符合安全要求,实验室应具备防尘防毒设施。③应配备防火、防污染、控制进入等安全措施。
2职业卫生实验室检测工作中的安全实施要求
①实验室安全健康管理制度。完整的实验室安全健康管理制度应包括:建立实验室卫生环境秩序、日常工作安全管理、化学药品安全管理要求、实验室仪器使用管理制度、压力气瓶安全使用管理规定、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②实验室卫生环境秩序。实验室应与办公场所独立分置,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需按规定穿戴工作服,实验室物品应按固定位置摆放整齐,实验完毕应及时清理现场和实验用具,离开实验室前应检查水电气门窗和仪器是否正确关闭。③日常工作安全管理。实验室日常安全管理应包括用电安全、防火防爆、防中毒及防烫伤灼伤、防腐蚀等。实验室中仪器设备应符合安全用电管理规定,大功率实验设备(如原子吸收、马弗炉、烘箱、微波消解设备等)应用专用电线,防止超负荷用电着火。新购仪器应由专门人员进行调试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长时间搁置的仪器在重新启用前应检查其绝缘情况,如有破损修理后方可使用。实验室应配备灭火器材、急救箱以及个人防护用品。可燃气体查漏应使用肥皂水,易燃液体使用应远离火源。实验过程要坚持预防为主原则,尽量避免化学中毒事故的发生。样品准备间、分析室应有通风排气装置,实验区域应配备喷淋洗眼器等应急设施,并安置醒目的警示标识。实验室人员应了解常用有毒物质的摄入途径、中毒症状以及急救办法。尽量采用低毒试剂代替高度试剂,使用挥发性试剂时应打开通风设施,并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④化学药品安全管理要求。实验室中标准样品、试剂及溶液应有明晰标签。化学药品应分类陈列整齐,放置有序、避光防潮、通风干燥。易燃易挥发易腐蚀品种应单独储存。称取试剂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用后盖好,不得使用过期或变质试剂。易燃易爆试剂应贮存于铁柜中,柜顶应有通风设备。⑤实验室仪器使用管理制度。实验室人员应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作业指导书及仪器操作规程合理操作。实验室所使用的仪器、容器应符合标准要求,保证准确可靠,凡计量器具须经计量部门检定合格方可使用。仪器设备领用时要认真填写仪器领用登记表,并检查仪器性能是否正常,归还仪器时要保持仪器外观清洁,性能正常。⑥压力气瓶安全使用管理规定。压力气瓶必须存放于通风阴凉干燥、隔绝明火、远离热源的房间内并分类存放,使用时需直立放置并加装固定环,可燃气瓶不得进入实验楼内。充装有相互接触可引起燃烧、爆炸气体的气瓶(氢气、氧气)不能共同存放,也不能和其他易燃易爆物品混合存放。气瓶及减压器应定期进行耐压试验和气密性实验。排放余气时要打开门窗,让空气充分流通,防止窒息。⑦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制度。实验室需按规定设置收集容器,随时分类收集、分别储存各种废液、固体废弃物。废液、废固收集器应无破损且不会被腐蚀,容器本体及存放点需贴危险标志、警示牌。实验室强酸强碱需经稀释、中和处理后放入废液收集器中。有毒、剧、不相容化学品的废弃物要单独存放,且有相应的安全标签(化学品名、紧急处理方法、联系人等),不可与其他废弃物混放,以免发生反应产生危险。废液收集后统一处理,联系有废液处理资质的厂家集中回收。
3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实验室发生火灾时,工作人员应立即采取灭火措施,防止火势蔓延。若火势较猛应选择适当的灭火器进行灭火,视火情拨打“119”报警求救,并到明显位置引导消防车。实验室发生中毒要立即送医院治疗,不得延误。实验室发生触电应立即切断电源开关,若距离较远可用干燥的木棍或者竹竿挑开触电者身上的电线,并立即联系医院急救。实验室发生强酸、强碱灼伤应用大量流动水清洗,再分别用低浓度的弱酸或者弱碱进行中和并进行进一步处理。
4结语
实验室应建立健全安全健康管理制度,明确人员管理职责,树立人员的安全环保意识,培养规范操作技能,并采取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和保护设施,建立紧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对于职业病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乃至全社会的稳定和谐都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鲍敏秦,张原,张双才.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问题及管理对策探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01):188-191.
[2]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S].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司和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组织编写,2013,9.
实验室安全制度管理范文2
市人民政府决定对《*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市政府令第31号)作如下修改:
一、第八条修改为:“取得《烟花爆竹经营(批发)许可证》的批发企业,负责向全市烟花爆竹零售经营者供应烟花爆竹。
烟花爆竹供应单位对供应过程的安全和产品质量负完全责任。”
二、第十条第二款第(一)项修改为:“烟花爆竹经营批发企业全市设6家,其中惠城区内2家(含市直1家、惠城区1家),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各1家。”
三、第十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其内容为:“烟花爆竹批发(储存)和零售(经营门市、临时销售网点)企业的生产经营安全由各县、区按属地管理原则,确定经营企业并与经营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对生产经营安全责任负责。”
四、第十七条修改为:“进入本市行政区域的烟花爆竹(不包括焰火燃放活动的烟花爆竹),由批发企业从取得《烟花爆竹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单位采购。
进入我市行政区域销售的烟花爆竹,由批发企业粘贴本企业注册的防伪标志后,供应全市零售经营者。”
五、第十八条中的“按照《烟花爆竹安全与质量》(GB10631-2004)对烟花爆竹产品的分级,一级批发企业必须遵守‘禁A、限B、提倡C、D’的原则,采购和配送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下列产品。”修改为:“按照《烟花爆竹安全与质量》(GB10631-2004)对烟花爆竹产品的分级,批发企业必须遵守‘禁A、限B、提倡C、D’的原则,采购和供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下列产品。”
六、第十八条第(一)、(二)项分别修改为:
“(一)A级产品。
禁止批发企业向零售经营者供应A级产品。大型焰火晚会和燃放活动经公安部门批准后,方可供应给取得A级燃放资质的专业燃放单位。
(二)B级产品。
禁止批发企业向零售经营者供应B级产品。在燃放点组织燃放B级产品,批发企业应派出专业燃放人员。”
七、第十九条中的“一级批发企业不得采购和配送下列国家明令禁止生产的产品。”修改为:“批发企业不得采购和供应下列国家明令禁止生产的产品。”
八、第二十条修改为:“烟花爆竹批发企业应当按照规定履行向零售单位统一供应的职责,并及时回收、免费保管零售经营者未销售完的烟花爆竹产品”。
九、增加一条,内容为:“第二十一条禁止烟花爆竹批发企业哄抬物价和采用不符合法律与市场竞争规则的行为垄断货源。”其后条文依次顺延。
十、原第二十一条现第二十二条中的“《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GB(12268)”修改为:“《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GB13392-2005)”。
十一、原第二十三条修改为:“第二十四条经由道路运输进入我市行政区域的烟花爆竹,应当经市、县(区)公安部门许可。烟花爆竹批发企业经由道路运输烟花爆竹的,托运人应当向运达地县、区公安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有关材料。”
实验室安全制度管理范文3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P6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如今,随着我们国家的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建筑施工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依然有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这些事故给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加强建筑施工过程的安全监督以及科学管理对于建筑施工的运行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建筑施工的管理单位,需要确保建筑工程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条例实施,并且不定时的抽查其监督管理工作,切实维护建筑施工的良好秩序。
一、对建筑施工实施安全监督管理的原因及方法
我们国家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经常发生安全事故,其主要原因是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安全意识薄弱,没有认识到消极怠工对于工程的巨大影响,从而导致一场又一场惨剧的发生。因此,对建筑施工实施科学、有效的安全监督以及管理工作是确保工程顺利运行的关键。
作为建筑工程的管理单位,应该针对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在监督管理过程中对施工人员实施科学的教育,让他们都能够了解建筑施工安全的重要性。例如在安全监督管理过程中进行现场提问,考察施工人员的教育成果。建筑施工的管理部门在以前的现场检查过程中,一般依据一定的书面标准,并且对于检查出来的问题通常只与相关的项目负责人进行意见的交换,并没有实施彻底的整改工作,导致许多相似问题的频繁发生。安全是建筑施工的基础,施工单位需要充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并且帮助施工人员意识到安全性施工的意义。作为建筑工程的安全监督及管理部门,在对现场进行安全方面的检查时主要涉及机构、人员、资金、工人安全教育以及对有可能产生重大危险的源头的监控。
二、在监督管理过程中对建筑施工安全的防治对策
(一)提高建筑单位在监督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由于建筑单位负责管理以及规划整个建设工程的实施工作,因此,建筑单位在工作过程中状况的好坏严重影响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高低,如果建筑单位用来实施安全管理工作的经费比例较低、资金不足或者是建筑单位的监督管理理念不彻底,就有可能导致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措施进行不彻底,从而引发一定程度的安全事故的产生,因此,提高建筑单位在整个建筑工程中的监督以及管理的作用对于加强整个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督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突出监理在监督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监理需要对建筑施工项目的施工方案进行一定的科学审批,并在建设单位委托下对建筑施工场所进行旁站的管理。如果发现建筑施工过程有可能发生一定的安全隐患,监理应该根据自身的职责要求施工单位进行科学的整改,当建筑施工单位在接收到需要整改的命令后仍然没有整改的时候,监理可以向建设单位以及建筑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上报。然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存在一部分的监理单位仅仅重视对建筑施工质量、建筑施工的进度以及建筑施工的投资的监管,忽视了建筑施工的安全问题,并且在自身不熟知建筑安全标准的情况下,对建筑项目的施工方案实行审批,使得建筑施工单位按照审批以后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建设,导致安全隐患的存在。所以,为了对建筑施工进行安全、有效的监督管理工作,相关部门还需要突出监理单位的使用性。
(三)抓好建筑施工的安全检查工作
“企业负责”作为现如今我们国家的安全生产在管理体制中的核心,对建筑施工的安全运行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企业应该依照建筑施工的安全检查实施标准进行科学的检查以便行使企业负责的要求,其主要检查内容如下:
1、检查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是否及时建立和落实;检查安全文明的建筑施工方案是否科学制定和落实;检查针对重大事故发生的应急性预案是否有效制定和演练;检查一些具有危险性的大建筑工程的专项型建筑施工方案是否准确制定和执行;检查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实施情况是否标准如何。
2、检查专职安全生产的管理人员在建筑施工的管理过程中的配置情况。
3、检查专职安全生产的管理人员是否取得了安全生产的合格证书。
4、检查国家对建筑施工的安全防护以及文明施工措施的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
5、检查建筑施工项目的安全监督手续的办理情况,避免存在无证施工等违法情况。
6、检查安全性防护用具的配置以及使用情况,对于检查的结果如有存在违法现象,可以利用经济、法律以及行政的手段给予严肃处理。
(四)引进高技术复合型管理人才健全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体制
对建筑施工的安全进行监督管理工作可以说是一门新兴的系统性管理科学,如果想要实现有关部门对建筑施工安全的监督以及管理能力,就需要重视人才的应用,且加强监督管理队伍的自身建设,运用一些不仅懂得监督管理还了解技术理论的高技术复合型的管理人才。对于这些管理人才来说,他们既属于监督管理的高手,又熟练的掌握土建、机械、电气、消防等建筑施工专业知识。现如今,绝大多数的安检部门存在人员缺乏现象,且安检人员的年龄以及掌握的知识结构均不合理,进行工作的人员自身所具有的管理业务的水平无法满足安检工作的需要。为了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就需要国家加强对安检部门的人才以及资金的投入,依据建筑施工安全在监督管理工作过程中的实际性需求,制定符合科学分配标准的管理经费,给予安检部门科学的人员编制岗位。与此同时,安检部门应该利用高技术人才实现队伍的合理配置,并对引入的人才进行不断地教育、培训、学习,使他们在提高自身安全技能的基础上充分意识到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五)建立较为高效的施工人员培训、教育体制
我们知道,建筑施工过程是一项需要许多人员共同完成的密集性工作,施工人员的素质较低、流动性较大是建筑施工中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绝大多数建筑单位忽视了对于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的培训、教育,导致建筑的施工人员无法真正掌握安全操作规范,从而降低了建筑施工的安全率。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问题,就需要建筑单位加强对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教育培训,对接受培训的施工人员进行一定程度的技术考核,从而确保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展开。
三、结语
建设施工安全的监督以及管理工作是一门具有极大挑战性和巨大价值作用的系统性工作,要想实现建筑施工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不仅需要有关的责任部门进行及时、有效的配合,还需要建筑施工单位自身的高度重视。对于在建筑施工中有可能遇见的安全问题要进行逐步、科学的解决,对安全隐患要实施彻底的排除,对安全因素要实行必要的防治,我们相信在国家以及政府的大力帮助下,在建筑单位自身的高度重视下,建筑施工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一定会开创出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詹夏然.浅谈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及防治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05)
[2]蔡巧惠.谈谈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防治对策[J].中华民居,2011,(08)
实验室安全制度管理范文4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责任体系;安全意识
高校实验室是学校实施人才建设的重要核心区域,实验室安全直接影响着学校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影响着学校的财产安全,更重要的是影响着师生的生命安全[1]。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的不断投入,高校实验室的规模不断增大、数量不断增多,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着新一步的挑战。近年来,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2],2018年11月南京某医科大学实验室发生爆燃,导致多名师生受伤;2018年12月北京某大学市政环境工程系发生的实验室爆炸起火,导致3名学生死亡;2019年2月南京某工科大学实验室发生火灾,火势蔓延导致整栋大楼的损坏。这些惨痛的实验室安全事故给学校和师生安全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影响。
1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
对近年来国内外高校95起实验室事故的分析报告指出,其中实验室爆炸与火灾事故、生物安全事故和气液体泄漏事故占比较大[3],其触发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责任不明确、师生安全意识薄弱、安全制度落实不到位和软硬件设施不完善等[4-5]。
1.1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体系模糊
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主要由实验室设备管理处统筹管理,但实验室设备是由各学院及研究单位使用,各学院及研究单位具有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使用责任,学校保卫处对全校安全具有监督管理的责任,科技处、研究生院对学院及研究单位的科研实验室又具有安全管理的责任[6]。但是在现实工作中,实验室安全工作是由多个部门共同交叉管理,其具体的责任划分不明,管理分工模糊[7]。例如实验室设备管理处管理的方向主要在于全校科研和教学实验室的正常运行,使其不发生较大安全事故,而保卫处管理工作重点在于保障各教室或实验室的消防和电力工作,各学院主要工作在于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的情况下保障教学或科研的顺利进行,各个部门的主要安全管理工作之间存在相互叠加的成分,分工不明确,使每个部门都寄期望于其他部门进行安全管理工作,形成了每个部门都疏于管理的局面,容易出现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的现象,无法保障实验室的安全。随着“双一流”高校的建设,大量的资金资源投入到学校各级科研及基本教学实验室建设中[8],实验室的设备数量不断增多,实验场地不断扩大,实验室人员的不断变更,某个实验室可能出现无人管理的局面,或者出现管理人员不足,无法形成实验室专人专管的责任要求。
1.2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和评价不健全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执行依据,高校实验室各级部门通过制定不同类型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方法、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约束和规范师生使用实验室的行为和操作,明确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的具体工作职责,因此实验室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直接影响着实验室的安全问题[9]。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虽然高校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制度中包括的安全管理方面的内容不够详细,且制度的落实依靠逐级下达,在层层传达中制度的严格执行大打折扣,导致部分学院的教师和学生重视程度不够。针对不同的实验室,实验室安全要求规则不同,但由于实验室管理制度中无明确要求具体有哪个部门或哪些管理人员执行,导致无人执行此制度。由于安全工作比较弹性,既可以完成基本的安全要求,也可以详细的拓展安全管理要求,安全工作是否做好,虽可通过明面上的检查来评价,但安全的效果很难用量化标准衡量,导致负责安全责任的教职工无法进行考核评价,打击安全工作开展的积极性。因此安全管理制度的细化落实和科学考核评价制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1.3教师及学生安全意识薄弱
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不仅是管理人员的事,也是所有实验执行者即教师及学生共同的事。教师和学生是指导参与实验的主要人员,其实验安全意识直接影响实验室安全,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违规购买存储危险化学品、做实验时无安全防护措施、实验完成后无检查实验设备等未符合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的事件[10]。根据最近几年内实验室发生的安全事故分析,不少安全事故主要是因为参加实验室的学生不按操作流程规范操作,或者液体顺序混淆、操作失误等导致的[11-12]。例如某高校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是因为把易燃物质镁粉与磷酸搅拌从而产生易爆气体,教师和学生对实验违规操作,导致爆炸;另一所高校学生在做完实验离开实验室时忘记关闭氮气钢瓶的总阀和减压阀,导致仪器内压力过高从而发生爆照。此一系列事故都是因为学生在做实验时,安全意识薄弱,对所做实验的危险性认识不足,从而展开违规操作实验、冒险作业。因此亟须加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才能减少本可避免的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
1.4实验室软硬件安全设施不足
随着高校的发展,师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原来实验场所已不能满足于教学科研的进行。为了解决实验用房的紧缺,部分单位把原来办公楼改建成实验室,而在改建中未考虑到实验室的标准设计规范要求,忽视了实验室安全基础设施的合理布置,有违章搭建临时建筑影响安全布局,存在通风设施不健全、电线乱拉乱接、无烟雾灭火装置、消防设施缺损及安全逃生路线不合理等问题[13]。同时在现有的实验室中,随着新实验课程的开展,新进仪器的购置,现有实验室的基础设施也已无法满足要求,实验室的电路负荷超标、旧实验室无漏电保护装置、无化学实验废弃物处理装置、无安全监控网络等问题增加了实验室安全隐患,增大了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的概率。
2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的全面构建
2.1精细化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实时分级管理
《教育部关于高校安全》文件中指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要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做到“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每个人身上。根据我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情况,建立了分级管理责任体系,细分每个主管部门的详细安全工作,构建学校、二级单位、实验室主任、每个实验室管理人员四级联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学校与二级单位行政负责人签订安全责任书,二级单位负责人与专管实验室主任签订安全责任书,实验室主任与实验室管理人员签订安全责任书,同时与使用实验室设备的教师和学生分别签订安全责任书,形成层层安全责任体系,从而逐级落实安全管理责任。精细化各级部门安全管理的具体项目和职责,推动科学高效的管理规范,实验室设备管理处作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统筹规划部门,需把科技处、保卫处、研究生院、教务处和各级学院联合起来,牵头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细化各个部门的岗位职责。例如实验室管理处主要职责为组织制定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责任体系和应急预案,编制及实施实验室安全管理经费预算,指导、督查和协调各耳机单位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不定期组织实验室安全检查,将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并督促整改等工作;保卫处负责实验室消防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对实验用房的用电安全性检查;各级学院的行政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设置每个实验室的直接责任人,做到专人专管的责任要求。通过精细化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实现各个部门的逐级管理,从而加强实验室安全的管理工作。
2.2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安全管理评价体系
健全全校各级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14]。根据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细化每个部门的主要职责,根据各自的职责,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根据我校制定的《长安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为基础,制定了《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实验室安全责任追究办法》、《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同时针对不同的功能实验室,又制定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生物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办法》、《实验室防辐射安全要求》等规章制度,各级管理人员根据适合所管理的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落实安全工作。针对使用实验室设备的教师和学生,制定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实验室设备使用记录本等安全使用办法,做到不同身份的人员有安全制度可依,从而更好地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实验室安全工作是一项比较细碎弹性的工作,作为执行实验室安全工作的人员其工作量无法量化,因此应建立实验室安全工作评价考核机制,设置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评价指标[15]。首先根据实验室制定的详细安全责任体系,对因管理不善、违规操作、违反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造成的重大安全事故,此院系或科研单位的各级安全负责人的年度考核直接评定为不合格,并根据事故的程度被问责。其次实验室安全工作可作为教师评职称评级、年度考核评优的重要指标,教师是否签订安全责任书作为考察安全制度落实的硬性指标,教师是否记录使用实验设备、是否按照操作规程等都予以量化,从而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参考因素。最后对于在实验室安全工作的优秀人员在职称评定或年终绩效方面给予相应的奖励,从而激励人员更好地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2.3开设实验室安全文化教育,提升师生的安全意识
作为开展实验的第一执行人,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根据经验可知,随着新进教师和新生的录取,执行实验的教师和学生每学年是变动的,因此应开设实验室安全文化教育的培训,加大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做到每位教师和学生人人懂安全,人人具有基本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师生预防及应急处理危险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为了增强全校师生的安全防范能力,我校首先开设了“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平台”自学教程,要求每位师生自学安全课程时间不低于6小时,课程主要包括实验室安全使用手册、用电用气的安全操作及危险化学品使用的基本要求,师生可在平时学习中可进行自测考试,实时了解安全知识的自测成绩,并在平台中完成安全教育的正式考试。学校要求只有通过安全考核的师生,才被授权进入实验室的资格。其次,培养师生对实验室安全的责任心,每位执行实验的教师和师生签订《实验室安全承诺书》,做到有安全责任意识。最后在每个实验课程之前,要求任课指导教师针对专门的不同实验,对学生做有区别性的详细安全知识教育,指导学生观看实验安全教育守则,根据所使用的实验设备或实验材料的不同[16],讲解安全操作规范和要求,做到针对性的安全教育要求,从而形成多方面的安全文化教育,提升师生的安全意识。
2.4加强实验室安全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解决实验室软硬件建设不足的问题,学校应加大安全经费的投入,做到专款专用。针对办公室改造成的实验室和原旧实验室,应重新按照实验室建设的行业标准,改造实验室内原电路装置、通风装置及消防设备等硬件设施。在电路方面,针对大功率设备,把原2.5mm的电缆改造为4mm或6mm电缆,每个实验室加装漏电保护装置,禁止乱接乱拉的现象,对高压电源处设置明显警示标识等。在消防设施方面,拆除违章临时建筑,清理阻塞消防车通道路口,安装火警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等,检查消防水源、消防栓和灭火器材,针对不同实验室的火源类型,配备不同的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在通风装置方面,尤其针对具有可挥发性有机物的实验室,建立良好的具有有毒气体的吸附或处理装置,产生高浓度有害气体的实验室需在通风橱内进行,防止可挥发性危险物扩散到安全区域[17]。
实验室安全制度管理范文5
一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分析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由于人为疏忽、设备老化、安全教育宣传不到位、管理缺陷等原因,从而发生的安全事故,使人触目惊心。因此,各高校应根据本校自身的教学、科研需求及特点,探索与本校相适应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
二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现状
高校化学实验室承载了教学及科研任务,是高校化学类专业课程进行的重要场所之一,因此实验室的建设和安全管理工作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工作。教育部针对实验室安全工作,分别出台了《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的意见》(教备[1992]44号)等文件,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也于2013年出台了《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管理办法》的文件。这些文件的出台,对实验室管理和安全工作做出一系列有章可循的规定。但随着我国高校化学类实验室发展规模的扩大,各类新型实验技术、实验仪器设备、药品试剂的不断涌现,实验室安全问题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仅仅依靠国家颁布的各种管理办法文件很难满足各个高校化学实验室的个性化需求。所存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各类问题中,有以下几个共性的问题:
(一)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但在法律、法规或各种规章制度上仅依靠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1]等文件,很难有针对性的实现对各大高校的化学实验室进行有效管理,提出的文件要求也是总体指导性精神,很难落实到工作实处[2]。
(二)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分散
各大高校均有自己的办学特点及管理机构设置特点,不同学校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方式不同,有些由设备管理处与教务处共同管理,有些则分散到保卫处、设备处及科研处共同管理,部分高校将安全管理划归到综合治理委员会或发展规划处等部门共同管理。由于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涉及水电、房屋、消防、设备、保安等多个方面,而这些方面分属不同职能部门,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问题,多个职能部门协调沟通、共同工作的情况下,很难迅速有效解决问题[3]。
(三)安全教育重视度不足
许多高校在教学科研过程开展前,未进行安全教育工作的宣传和系统讲授。虽然在实验室中悬挂有本实验室的安全须知,但并未在开课之前进行系统实验安全知识的讲解,也未针对实验安全方面开设专门的课程供教师和学生进行专门学习,安全教育往往是走过场,不能达到实验室安全教育本应达到的效果。
(四)实验室安全专项经费投入不到位
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为了提高自身综合排名,往往出现“重科研、轻安全”的情况,因此投入大量经费用于教学、科研设备的购置等,但对于安全方面的专项经费则投入有限。有些实验室由一般教室改造,水电布局、防火防盗等设计存在安全隐患,如烟雾报警器、喷淋、排风系统不足或根本无法配备,同时有毒有害、具腐蚀性或易燃易爆试剂的放置间防盗系统不足,使实验室存在安全隐患。
三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针对以上存在的各种问题,结合各个高校自身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验室安全体系构
(一)制度建设
在任何工作开展前,制度的形成和建设都是核心工作,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更是如此。建立符合高校自身发展需求的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需要考虑两个问题:①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普适性。各高校在进行实验室安全管理过程中所指定的制度,需要考虑具备普遍的指导意义。同时针对化学类实验自身的特点,以及各个化学实验的不同内容,该制度还应具备特殊性和可操作性。针对不同实验提出不同的实验要求以及事故预案,每一流程均有指导性的操作意见,使制度落到实处;②制度针对突发事件的预案处理流程。一旦发生事故,除了进行紧急处理及善后工作,还需在制度中明确应急处理上报流程,使一切工作有章可循、流程清
(二)管理体制建设
制度建立是为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提供了依据,但体系建立和完善才能将制度落实。高校化学类实验室管理一般由学校管理层、教务处、设备处等各系分层管理。其中各系管理是整个管理体系的核心。化学类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在各层领导下,由实验室主任及化学类实验室负责人主要执行安全管理工作,检查安全隐患,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意见。同时责任落实到人,将“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落到实处,授课教师同样是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执行者,从而达到将安全管理工作层层负责,提高实验室使用者和管理者的安全意识和责任。
(三)安全教育建设
针对学生,在大学第一个学期开设普适的实验安全教育课程,使每个学生均构建基础的实验安全意识。同时在开设的所有化学类课程开始前,均应根据本门课程实验的特点和危险性,提供专门的实验安全课程内容学习,使学生了解本门课程的实验特点,提升学生安全操作意识。针对教师以及实验室管理人员,开设安全管理教育类课程以及风险应急处理等课程或专业培训,使授课教师及实验室管理人员从业务上熟练掌握实验室安全管理方法及应急处理方法。
(四)硬件设施建设
化学类实验往往需要进行加热、各种化学试剂反应等,有许多试剂具有腐蚀性或有挥发性,因此化学类实验室必须配备通风橱、洗眼器、烟雾探测器、喷淋设备、消防设备等安全设施,用以防止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同时,化学类实验的废弃物有许多直接废弃会污染环境或侵蚀管道,因此还需配备废液、废弃物回收设备,用以进行无害化处理。
四结语
高校化学类实验室是高校化学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而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基础保障。近年来的安全事故从不同方面反映出化学类实验室的管理漏洞,表明实验室的安全工作不能有一丝松懈和马虎。通过制度构建、体制构建、安全教育、硬件设施贾强等方面的不断推进,努力提高化学类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从而保障化学实验课程及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将安全事故发生概率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28号[Z].2009-10-19.
实验室安全制度管理范文6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4-0011-02
丁肇中教授说过:“做实验确实非常重要,因为任何理论缺少实践证明都是没有用的,实验可以理论,理论绝对不能实验。”实验教学是高等院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其他教学方式无法替代的地位。
在当前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各高校在加强实验室的建设方面均给予了相当的重视,逐渐改变以往实验从属理论教学的地位的做法。随着实验课程的增多、实验设备的增加,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事故预防等工作变得更加重要。文章从高校物理实验室的特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内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措施等三个方面展开。
一、高校物理实验室的特点
高校实验室是从事实验教学以及科学研究的实体,是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础和保证,也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高校物理实验室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实验室类别多,管理难度大。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性学科,因此,高校理工农科大部分专业都需要学学物理课程,物理实验自然成为一门面向高校大部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除此之外,理工科的学生还需要学习一些专业性更强的物理相关课程以及对应的专业性物理实验。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高校针对师生实验教学的诉求建立了多种类别的物理实验室,包括基础物理实验室、模拟/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基础光学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光纤传感技术实验室、单片机技术实验室等。众所周知,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共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但是每个实验室因为实验课程与设备不同在安全管理上又有所区别。实验室类别多,管理难度大是高校物理实验室最突出的一个特点。
2.实验室设备种类繁多。不同类别的实验室,使用到的实验设备自然不同;即便是同一个实验室,也需要配备多种实验设备才能顺利进行实验。不同的实验设备有其独特的属性和特征,因此在实验室的管理上要特别注意不同实验设备的操作规程和使用注意事项都不尽相同。比方说,在光学实验室中,最重要的是对光学实验仪器进行防尘,保护光学元件的表面,做好防尘防潮的工作;但是对于电学类的实验设备,如果长期不使用,就要定期给实验设备通电,保证实验设备能够正常工作。可见,实验室设备种类繁多是实验室管理的一个难点。
3.实验室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物理实验室承担了高校大部分专业学生的基础实验以及理工科学生的专业物理实验。由于参与实验的人数多且流动性大,势必会造成实验室实验设备使用频繁。同时,由于实验经验和安全意识的欠缺,极有可能带来实验室安全隐患。在实验过程中,实验人员、实验设备、实验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实验人员的操作能力、安全意识直接决定了实验的安全。因此,提高实验人员的操作能力、安全意识是最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
二、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内容
安全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象是实验中一切人、物、环境状态的管理和控制,是一种动态管理。因此,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内容可以大致归纳为实验室及实验设备的安全、实验教学过程的安全以及实验人员的行为安全三个方面。既要保证实验人员的人身及财产安全,保障实验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要确保实验室及实验设备正确安全地使用。贯彻以预防为主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针,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推行有效地检查制度,建立正确的实验室安全意识,把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意外防范于未然。目前,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1)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合理的安全检查;(2)实验室设备设施老化,安全隐患大;(3)实验人员安全观念不强,安全意识不深。
三、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措施
针对以上几个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提出以下三点改善的措施:
1.完善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的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实验室的管理制度是实验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依据,是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必须遵守的规则。所有实验人员应当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承担工作任务,服从工作安排,共同建立一个制度化、规范化、科学管理的高校物理实验室。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共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我们应该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建立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规章制度。当然,针对不同类别的实验室要建全各自适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以及安全操作规程,并张贴在实验室最显眼的位置。健全的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规章制度要做到明确责任分工、逐级落实,各负其责。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级安全责任人的职责,强化责任意识和责任追究,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2.建立安全员制度,推行有效的检查制度。建立一支专业的实验室管理队伍,是顺利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活动,管理好物理实验室的必备因素。有经验的实验室管理人员不仅具备专业的实验技术水平和实验创新能力,更重视实验设备仪器的正确使用、保养和维护,也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正确安全地进行实验。因此,高校要给予实验室管理人员充分的重视、更多的学习和培训机会。设立专职实验室安全员,推行有效的检查制度。安全员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检查和监督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定期进行安全状况检查,包括电、通风、照明、消防、门窗等各个方面。比如实验室电闸开关是否正常工作,仪器设备是否出现漏电现象,消防器材是否配备齐全,安全通道是否堵塞,易燃品、危险品的保管是否妥善,废弃物的处理等等。在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必须按相关规定设置明显的危险标识或危险警告标志;在实验室内部、走廊、楼梯等处安装明显的疏散通道指示标志。同时,要注意天气等外在因素带来的影响,如南风天注意关闭门窗,及时采取有效的除湿措施,预防实验设备因潮湿发生短路,断路现象。建立完整的实验室档案,有条理地管理实验设备仪器,从而确保教学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做好实验室工作记录,包括实验室安全工作记录(见表1)、学生使用实验设备记录、设备维护记录等。对于出现故障的实验设备仪器,及时维修;老化设备,及时报废,避免一切能够造成安全问题的可能性。
3.安全教育落到实处,定期进行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实验人员的操作能力、安全意识直接决定了实验室的安全。因此开设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提高师生安全意识是相当有必要的。定期组织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指导教师进行实验安全培训。对于初次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说明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一些安全事故以及对应的处理方法,强化学生实验室安全意识,使其掌握事故中的救援及自救方法。制定实验室安全预案,开展必要的事故预演活动。一旦发生事故,如何正确地处理是每个进入实验室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实验过程中如不慎发生火灾,应立即切断电源、气源。根据可燃物性质迅速取用相应的灭火器材。及早向当地消防部门报警。定期开展消防演练,包括如何正确地使用灭火器和消防栓,如何从事故中逃生等。
四、结语
高校实验室是从事实验教学以及科学研究的实体,是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础和保证,也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作为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保证实验人员的人身及财产安全,保障实验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要确保实验室及实验设备正确安全地使用。健全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实验室安全员制度,推行有效的安全检查制度;培养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定期进行安全操作规程的培训是高校物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三个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刘建萍.问题与对策:高校物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75-77.
[2]罗中杰,唐吉玉,李建军.大学物理开放实验室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学校教育研究,2001,(4):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