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术教育的含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术教育的含义范文1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乡土美术,它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教育上有着非凡的意义。只有将乡土美术教育做好,才能够向世界更好地展现出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但是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没有结合当地的乡土美术来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识不够充分,在创作过程中无法将这些乡土民族文化元素加入其中,使得我国美术发展历史上失去一笔宝贵的财富。
1 乡土美术教育民族文化传承的意义
1.1 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历史的发展中各民族形成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并且他们将这些文化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乡土美术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它包含着许多民族文化元素,能够体现出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状况,可以说乡土美术是民族的精神记忆。以往的乡土美术传承都是通过世袭来实现,所以乡土美术通常都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而且对当地民族的文化心理有着深刻影响。人们通过对乡土美术的分析,可以找到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的差异性,从而分析出民族的发展历史。尤其是对于我国少数民族来说,他们自身的乡土美术承载着许多民族史诗和历史神话故事,并且这些乡土美术世世代代在传承,从而为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1.2 能够提升民族文化心理稳定
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这些语句无不包含对乡土人情的眷恋,而乡土美术作为乡土民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以更加固定的形式来进行传承,从而增强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文化认同感,为民族文化心理稳定奠定良好基础。人类学家赫斯科维茨将人类现有的文化分为外在文化和内在文化,乡土美术作为外在文化的表现,同时它对内在文化也有较大的影响,它可以对人的心理产生引导,使他们的人生态度、情感方式、思维方式以及道德情感等都发生改变,从而使其更加贴近本民族的心理,在民族文化上有更深的认同感。所以说,乡土美术在民族文化传承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可以提升民族心理结构的稳定性,能够团结民族人民,从而实现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
1.3 是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保障
乡土美术教育与其他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它有着自身的特点,需要教师站在民族角度上分析问题,找到与美术相对应的民族文化,这样才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些美术作品,从而提升民族美术教育质量。进入新时期以来,乡土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它的传承与发展不仅关系到本民族的发展状况,同时还会影响到国家的文化安全。通过乡土教育,人们可以提高对自我的认识,而乡土美术教育,可以让人们对所属群体进行肯定和认同。只有将乡土认同上升到一种民族认同,才可以保障整个社会的稳定,才能够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例如,蔚县剪纸,它作为河北省汉族乡土美术的代表之一,采用明快绚丽的色彩来展现出北方民族豪放、热情的民族性格,同时该种乡土美术作品还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情感表达上能够给人更多的想象,对于大部分汉族人民来说,它有一种淳朴的气息,让人感到亲切,从而更好地实现民族认同。在几百年的历史传承中,这种乡土美术成为一种古老的技艺,但是它也在不断吸收新鲜血液,从而为它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为我国民族文化的进步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正是千千万万这种乡土美术的组合,才构成了我国多彩的民族文化。因此说,乡土美术教育是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保障,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2 乡土美术教育内涵分析
2.1 为现代美术教学提供科学借鉴
无论是什么形式的美术教育,它都源于民间美术的发展,也正是民间美术形式的多样化,才为世界美术创作提供更多的元素。乡土美术教育的绘画理念以及艺术表现形式有着自身的特点,通常情况下它的造型比较夸张,在色彩运用上比较鲜明,而且色调之间的对比效果也比较明显,在表现上一般会呈现出多角度、多时空的状态,从而给人更多的遐想,在情感的表现上更加自然。所以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借鉴乡土美术的创作特点,结合本土民族美术形式,将其融入现代美术作品中,使其在现代美术与民族美术表达上有更加良好的表现。尤其是对于我国这样的历史文化大国,在进行现代美术教育时,应该要充分体现我国的民族特点,充分运用我们的民族文化和乡土美术,提高我们本民族美术教育的质量,为今后我国美术发展提供更多思路,增强我们的乡土美术的艺术性。
2.2 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内容
在以往的我国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重视现代美术知识的讲解,从而忽视了乡土美术以及民族美术教育的重要性,长期在这样的状态下导致我国的美术创新能力较低。所以在今后的美术教育中,学校和教师应该要重视乡土美术与现代美术的结合。例如,教师可以在原有的美术课堂上为学生展现一些乡土美术作品,感受到这些作品与现代美术作品之间的差异性,从而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乡土美术。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参与到当地民族文化活动中,让学生去感受到民间艺术文化气息,让他们认识到乡土美术形式的多样性和民族性,并且能够将这些民族元素在以后的美术创作中应用其中,增强自身作品的艺术魅力,使其更具有民族色彩。同时在这样的教学中,也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校的美术教育增添更多活力,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水平。
2.3 使美术教育更加贴近生活
美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创作中需要学生深入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更具有灵性。乡土美术作为历史的产物,它既是历史的承载者,同时也是历史的展现者,所以它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而且还有这浓重的地域色彩。当前我国大部分的美术教育都在学校的课堂上实现,这样使得学生无法真正去观察生活,他们只能够在教师的讲解下去完成“创作”,长期在这样的状态下会降低学生的学习质量,不利于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通过乡土美术形式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活,提高自身观察力,为学生以后美术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美术教育的含义范文2
传统的应试教育对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了束缚,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现代社会要求人才要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本文对小学美术教育的创新思维进行了分析,以小学美术教育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1.创新思维的含义以及美术创新思维
1.1创新思维的含义
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要了解何谓创新思维。具有独创性的思维才能够叫做创新思维。在实践中,要具备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且能够利用创造性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问题的解决中要体现出新颖和独特。
1.2美术创新思维
美术创新思维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敏捷性,在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能够积极寻找创新型的办法和策略;第二,新颖性,要采用独特的、原创性的方法来解决美术作品的创作问题;第三,流畅性,要能够在创作的短时间内迸发灵感;第四,精细性,能够不断改进美术作品,精益求精;第五,灵活性,对于同样的美术题材要能够提出不同的看法和方案。
2.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蕴含的创新思维
2.1小学美术教育中蕴含创新意识
要让小学生获得创新思维能力,首先就要让小学生获得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意识的要旨在于给小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要对小学生的个性进行束缚。小学美术教育能够发挥小学生的艺术天性,保护小学生在美术作品中蕴含的创新意识。
2.2小学美术教育中蕴含创新思维
美术是一门艺术,其本身就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更没有严格的对错之分。美术作品的价值就在于求异性和想象力,在于其中蕴含的活跃的灵感。在小学美术教育中,通过美术创作,让学生在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不断进行创作上的突破。
2.3小学美术教育中蕴含创新情感
创新教育的本质是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人格和创新情感,美术创作不仅是一种智力与技巧的展现,更是一种充沛的情感的体现。可以说情感是美术作品的驱动力,通过美术教育小学生可以获得创作的激情和坚定的信念,培养创新型人格。
3.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1改革教育模式,改变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要求学生要按照教师既定的模式来进行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找到问题的标准答案。而在美术教育中,必须改变原有的教育模式,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开放性,发挥小学生活泼自由的天性,让小学生能够在自由、愉快、轻松的美术课堂中找到天性的释放。
小学美术教育属于美术教育的初级阶段,一般以模仿为主。这是美术学习的必经之路,但单纯的模仿是不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师可以在小学生模仿作画的时候强调创新意识,并非小学生画的越“像”越好,而是要提醒小学生,有创新的作品才是最好的作品。教师可以进行课堂提问的方式,提醒小学生注意拓展思维,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该要求小学生不要拘泥于模仿,要画出每个人的特色。例如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能遇到一些“怪画”,教师绝不能粗暴的加以否定,而是要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创作意图,对其中蕴含的创新思维要给予鼓励。
3.2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丰富课堂内容,使小学美术教育获得更为充沛的灵感。多媒体技术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看到更为丰富的美术作品,了解更多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从而给小学生更多的创新灵感。多媒体能够使创作一幅美术作品的过程向小学生充分的展示出来。小学生还能够将各自的美术作品在全班进行展示,提高小学生美术创作的动机。小学生要通过对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和其他学生的创作中获得创新的灵感,不被同样的风格所束缚。
3.3加强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师生互动
创新思维能力需要交流和沟通,小学美术教育要给小学生一个自由沟通的空间。要将教师讲授型的课堂转变为师生之间共同交流和学习的课堂。小学生要获得创新思维能力,就要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获得合作创作的能力,让小学生获得美术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小学生,自己作为课堂方案的组织者和设计者,让学生成为美术课堂中的主体。师生之间要以平等的关系进行交流和互动,展现小学生的创作活力。
3.4注意对小学生创作灵感的启发
小学美术教育要帮助小学生形成创新意象,迸发创新灵感。创造性的发生需要视觉灵感,形成视觉意象。教师要在小学美术课堂上给予小学生更多的灵感和载体和诱因,让小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和创造,形成丰富的心理意象,使小学生能够在直观形象的积累中逐渐走向理论抽象的总结,最终形成创作的灵感。
3.5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情感
艺术是一种对情感和人格的熏陶,美术教育作为一种艺术教育,要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意识。将美术作品中蕴含的道德、审美和认知情感合为一体,使小学生潜伏的创新情感被激发起来,让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减少疲劳,在适度的兴奋中体会创造性火化的迸发,从而带来的创造性思维。美术教师在课堂中要做的就是激发这种创新情感,并使小学生掌握一定的具体操作技巧,将这种情感转化为具有创造性的美术作品。
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不应该苛求所谓的标准答案,美是一种意识形态,在美术教育和美术学习中应该给学生广阔的创新空间,以情感为驱动来进行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创作,增强学生思维和情感的变通性和流畅性。
4.结语
美术教育的含义范文3
关键词:儿童心灵 艺术世界 美术教育
儿童美术是儿童精神自由中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满足儿童在生长时绘画需求,为儿童在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儿童美术教育逐渐朝着成人化的形式发展下,忽视了儿童心灵的价值,违背儿童天性。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应该走进儿童心灵艺的艺术世界,开展全新的美术教育活动,并向儿童传递真善美,而儿童在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走进儿童心灵美术教育概述
艺术源自于生活,将儿童的实际生活通过绘画的形式将儿童的心灵转变成艺术,塑造出全新的智慧的世界,打开儿童心灵智慧的金钥匙。儿童美术主要指儿童通过美术向外界传达自己的精神世界。儿童心灵是儿童在刚出生时赋予的自然本性和天赋,这种心灵整个社会中最为宝贵的一种属性,同时也是人们最初的自然本真状态。走进儿童心灵的艺术世界,可以通过美术向儿童传递社会中的真善美,让儿童在绘画过程中保留住初心,向儿童传递真、善、美的体现,这种绘画模式可以有效的帮助儿童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个性,以它本身的纯真、质朴给人以烈的冲击,将美术艺术的真正价值体现出来。
(一)儿童心灵艺术世界是儿童绘画观察的出发点
儿童心灵充满天真烂漫,儿童严重的世界是新奇的,他们在观看任何事物时都有着一定的新鲜感,不管是多么平凡的事物,都有找出其中的不同之处。比如说,儿童在户外玩耍时观看蚂蚁搬家、鸟儿打架等都会注入全部的经历与热情进行观看,并将其与美术相结合,形成一幅全系的美术艺术作品。因此,在对儿童进行善的陶冶之时,还要有意识地传输道德规范,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向儿童传递真、善、美。
(二)儿童心灵艺术世界是儿童绘画情感的源泉
儿童心灵是非常纯真敏感的,在实际绘画期间常常会受到外界的环境的影响,儿童在绘画过程中要拥有比成人还要珍贵的情感世界,而正是这一特点才能将美术作品的真正意义体现出来。虽然说儿童的年龄较小,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感情、情绪都会通过表情的形式展现出来,但是他们在绘画过程中会清晰的将自己的感情、情绪、感受通过绘画的形式呈现出来,让人们了解自己心中的真正含义。
(三)儿童心灵艺术世界可以构筑儿童绘画的创造力
由于儿童的年龄较小,心智不完善在绘画过程中对于作品的体形、结构、空间等方面都缺乏着完整的理解,很难将作品中真正的价值体现出来。因此,在开展儿童美术教育时应该根据儿童自身的发展水平、感知能力、情感态度现状进行绘画,对于一些不了解的因素的来说可以通过一些抽象的符号表现形式展现出来,从而激发儿童的创造能力。
二、走进儿童心灵的艺术世界提升美术教育的价值
(一)激发儿童的创作兴趣,培养儿童的审美情感
走进儿童心灵艺术意识可以有效的激发儿童对美术的创作兴趣,培养儿童的审美情感。因此,在开展美术教育活动时,应该走进儿童的艺术世界,回归儿童心灵,并积极组织儿童参加美术活动,让儿童亲自去感觉美术的真正含义。同时,教师在还应该为儿童举办一些绘画活动,而儿童在接下来的绘画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培养儿童的绘画情感。另外,教师在教学期间还要向儿童展示出一些优美的画卷,并以直观的形式将社会的本质展现出来,加深儿童在世界、社会的认知,感受到社会中的善恶、美丑、荣辱、正义与邪恶的正确标准,对儿童的人生进行启迪,向儿童传递真、善、美。
(二)有助于儿童自我表达,体验满足感和成就感
虽然说儿童的年龄较小,但是儿童却有着较强的自我表达欲望,儿童在参加美术活动时可以将自我想表达的含义体现出来,从而提高儿童的创造能力。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为儿童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绘画空间,让儿童随着自己心里所想进行绘画,大胆的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三)提高儿童美术教育的质量
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要求逐渐提升,教师不仅要拥有超高的教学水平同时还要拥有超高的教学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教学工作。在儿童美术教育中,教师可以加强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并将美术作品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三、走进儿童心灵艺术世界用美术传递真善美
(一)珍视童心,崇尚真爱
教师在开展儿童美术教育活动时,应该做到呵护儿童、爱护儿童、关怀儿童,并走进儿童的心灵艺术世界,向儿童传递真善美。由于儿童的年龄较小,在绘画过程中常常会将作品通过抽象的形式展现出来,常常将一些不相干的作品进行同时展示,这时,教师就应该保护儿童这种朴树的出原创特点,积极鼓励儿童进行创作,增强儿童在绘画时的自信心,激发儿童绘画积极性,通过优美的语言评价儿童作品,向儿童传递真善美。
(二)依归童心,张扬个性
儿童绘画有着较高的纯真特点,并具有超强的创作力,可以有效的将儿童自由心灵特点体现出来,激发儿童在创作过程中的热情与积极性。教师在教学期间还应该选择与真实社会有关的内容,并加强儿童对其的认知,从而培养儿童法创作能力。另外,教师在教学期间还应该为儿童提供一个全新的想象空间,让儿童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主题,并通过不同的绘画工具材料进行创作,将作品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陶冶学生情操,走进儿童心灵的艺术世界,用美术传递真善美。教师还应该尊重儿童自身的绘画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儿童更好的发展下去。
四、结语
儿童心灵在整个美术创作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将儿童心理最真实的情感艺术情感表达出来,从而滋养儿童心灵,实现儿童自我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涧.儿童美术心理研究的发展及其对儿童美术教育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11,(04).
美术教育的含义范文4
关键词:艺术;儿童教育;启迪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儿童自身的感知能力,丰富儿童的情感,升华儿童的情感世界。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可有效训练与培养儿童的创造意识,使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进而提高儿童的思维能力,有效促进儿童个性的发展。而且,美术教育对提高儿童的观察与实践能力,培养儿童的学习与探索习惯,提升儿童的审美感受力,增强儿童的判断力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1儿童美术教育与儿童心智发展的关系
作为艺术领域中的一个概念,“美术”最早产生在欧洲,最初是同“艺术”同一含义。在进入到中国以后,美术的概念出现了数次变化,在最初时美术的概念所包括的范围有:文学与绘画、音乐与舞蹈、雕塑与建筑等等。伴随学科的发展与分类的细化,美术后来被归类于造型艺术、视觉艺术,以及空间艺术范畴,美术的定义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来对平面或者立体的视觉形象进行塑造的一系列活动。总之,美术是对绘画艺术、雕塑艺术、工艺艺术和建筑艺术等艺术类型的一个统称。对儿童来说,由于受生理和心理发育特征所限,美术活动的范围只限于绘画以及种类手工制作。
在儿童美术教育当中,艺术的审美性教育体现为对儿童的美感教育。在人的整个生命周期当中,儿童时期是进行美感训练的最有效的黄金阶段,在儿童时期进行美术教育要坚持审美原则,重视对美感的训练,将儿童时期的美术教育和美感教育有机统一在一起,为儿童未来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情趣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门艺术教育学科,儿童美术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儿童美术课教学中,只注重绘画教学,而不重视运用各种艺术教学方式培养儿童的综合能力,在儿童成长之后,大多数人都会疏远美术,原因是并非所有儿童都能够成长为画家。所以,在儿童美术教学中,要从长远的发展观点出发:既要使儿童能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又要培养和发掘儿童的审美情趣,有效提高儿童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以及对外部环境的观察能力。
2如何有效施展艺术教育启发儿童
经国内外学者研究得出结论,儿童的美术活动始于游戏、靠兴趣进行研究引导,这是儿童的天性使然。所以,美术活动对于提高儿童的感知能力、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具有独特的优势。即便是专业美术人才,其在儿童时期进行的教育也并非是单纯的技术训练,其中就包括了对美和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兴趣的有效培养。
美产生于自然,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需要引导儿童去发现、去体验,去创造。儿童与美存在天然的联系,但儿童对美的感受力却并非与生俱来,这需要教师的精心培养与细心挖掘,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进行的儿童的审美教育。
第一,美术教师应引导儿童产生对艺术的感悟力,并以此来激发起儿童对审美的兴趣,提高审美的感觉。进行儿童美术教育的教程多是从简易教育向写实发展,绘画“像”与“不像”是成绩的评价标准,这种单一的表现方式严重影响到对作品的审美品质,缺乏应有的艺术性。长期以来,人们并不重视儿童绘画,把这些绘画看作是孩子们的随意涂抹,与艺术扯不上边。这是对儿童绘画错误的认识。
第二,注重对儿童创造潜力的培养,使儿童学会提炼美和创造美,通过创造活动来体现出儿童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教师要对儿童的大胆艺术表现给予鼓励,大多数非写实的作品自然比不上写实作品那样直接,但是,非写实作品具有的强烈形式感与视觉冲击力可以激发起儿童的联想,从此构成了儿童艺术活动的出发点。
第三,儿童通过其情感的表达来陶冶心灵、达到辅德启美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儿童的审美品质。将儿童的绘画期可分为涂鸦期、图式期以及写实期,这三个时期是儿童绘画活动所不可缺少的时期,儿童个体存在着各种差异,所以各阶段经历的时间也不相同,但是,三个阶段的发展顺序是不变的。三个发展阶段表现出儿童心智的变化规律以及对周围事物的感知能力增强的轨迹。儿童各种绘画作品当中注定会包含某些情感因素,但差别并不太大,单纯、直接、无污染是儿童绘画作品具有的最主要特点。与之相反,我们亦佳可使儿童的绘画作品成为某种理智的情感表达方式。美术教师应当为提高儿童的审美情趣和培养儿童的审美品质设定出必要的教学思路,这也是儿童美术教育的宗旨所提出的要求。以艺术作为开展教育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以此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3结语
儿童的智力发展以及各种能力的发展离不开美术教育,美术教育可以做到陶冶儿童的性格与品德,同时还能够提高儿童对世界的观察能力、提高儿童的注意力、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利于促进儿童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蔡炳云.对非常态家庭儿童美术教育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1(04).
美术教育的含义范文5
关键词:美术教育;审美教育;学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7—0244—01
美术教育与审美教育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教育。但是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明确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对有效实施美术教育和审美教育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美术教育与审美教育的含义
美术教育,也被称为造型艺术教育、视觉艺术教育等,不同的名称体现了对美术教育的不同理解。其范畴主要包括一切与视觉有关的艺术作品、艺术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各种视觉影像;既包含传统的绘画、雕塑、工艺和建筑的知识和技法,也包括新兴的设计、摄影、摄像及未来的视觉艺术作品和现象,还包括日常生活中能建构并传达个人态度、信念和价值观的各种视觉影像,并主张通过美术学习,培养学生的视觉阅读、表达和交流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对经典美术作品及生活中的各种视觉影像进行思考与解读。美术教学要引导学生感受客观世界的美和表现对美的感受。它涉及到什么是美、审美对象、美在哪里、美与现实的关系、美术形式美的规律……按美国以学科为基础的DBAE美术教育,即通过美术创作、美术评论、美术史和美学四个学科领域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美术教育。审美教育,通常被简称为美育,是关于审美和创造美的教育。审美教育是应用美学理论,通过审美创造实践对学生进行情感陶冶,培养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进而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从而塑造完美的人格,促进个体全面健康成长的教育。
二、美术教育在审美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美术教育虽然不是审美教育的全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不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离开了美术教育谈审美教育,就像离开了空气谈植物的生长一样,同样是不可思议的。当美术教育作为专业技能教育时,它不具有审美教育的本质意义,因为这种美术教育只着眼于学生美术技巧的提高,或者是美术知识的学习,可以说只是专业技能教育的一部分。当美术教育作为一种普遍的教育时,美术教育是作为审美教育的途径呈现的。它着重通过美术学习和活动,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显然,这种美术教育和审美教育是相通的。
美术教育主要通过鉴赏和带有创造性的教学来完成审美教育。具体通过对客观形式的比较、协调、对称、均衡、多样统一、节奏和韵律等美的规律的体悟和研究,从而获得对形式美的把握,完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和提高审美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达到身心健康、协调和美化社会。通过美术教育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审美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富有情感性、形象性、愉悦性和自由性,而美术教育正是能把具体的蕴藏着情感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供其欣赏品味,达到心神愉悦的效果的教育。
审美教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审美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通过传授美学理论和审美经验,对学生进行审美活动的指导,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观、审美情操,并通过审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审美教育是一种自由形态的教育,在人类实践过程中的真、善、美的统一,决定了审美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比较容易与各学科教育相结合,渗透到各学科教育之中去。各学科都蕴涵了丰富的审美教育因素,各学科教师如果能够发掘并传播这些审美因素,将审美教育渗透到各学科课程教学中,既能拓宽审美教育的途径,也能提高学科教育的教学效果。为了发挥教学阵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熏陶作用,教师应充分挖掘各学科知识的审美因素。美是人类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它是无处不在的,只是缺少发现。先生认为,没有一门课程不与美相关,他曾这样说道:“数学中数与数带有巧合之关系。几何学上各种形式,为图案之基础。物理、化学上能力之转移,光色之变化;地质学的矿物学上结晶之匀净,闪光之变幻;植物学上活色生香之花叶;动物学上逐渐进化之形体,极端改饰之毛羽,各别擅长之鸣声;天文学上诸星之轨道与光度;地文学上云霞之色彩与变动;地理学上各方之名胜;历史学上各时代伟大之人物与事迹;以及其他社会科学上各种大同小异之结构,与左右逢源之理论,无不于智育作用之中,含有美育之元素,一经教师之提醒,则学者自感有无穷兴趣。”可见,各门学科的知识内容中都不乏审美因素。
三、结语
美是人类的追求和精神归宿。审美教育离不开各个学科的通力合作,也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在审美教育中,要重视美术教育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它在审美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和灵魂。
美术教育的含义范文6
关键词: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弊端;挑战;措施
某教育学家提出了教育的本身目的是在培养的过程中发现一个人的优点,改变一个人或者是发现一个人的优点变成本身的这个人,从教育当中挖掘人的潜质、态度以及能力,培养每一个人的发展个性,同时将发现个性和相关的团队结合在一起。但是从目前我国学前美术教育来说,这一点并不完善。本文就针对学前美术教学存在的弊端和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能够给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提供一定的帮助。
1 我国学前美术教育的现状
从目前我国学前美术教育来看,最近几年以来在对儿童实施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第一,从浅显的认识儿童美术教育达到了一个深度认识的层次。从基本型的技能传授达到了职能培养、进一步的通过美术教育发展儿童,全方位促进儿童的生长。
第二,相关教育机构在进行儿童美术教育的过程中,高薪聘用了一些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性人才,改变了传统的儿童教育现状,同时加强了儿童美术教育的力度。无论从教学内容、知识技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升。
第三,尽管这样,目前我国的儿童教育仍然延续着旧的轨道,按部就班的前进着。仅有一小部分的教育机构能够将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技术融入其中,很多教育机构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就此,从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儿童美术教学等方面进行描述。
从教学方法来说,过于强硬化和被动化,采取的方式是通过简笔画进行教学,但是从简笔画的角度进行分析,简笔画是历年以来我国为了锻炼成人的思维方式和解决能力而采用的一种方法,将其应用到幼儿教育教学当中,这是非常不利于儿童进行自我发挥和发展的。这种教学方法不但没有任何效果反而会带给学生一种压力的负面情绪。从美术教学来看,很多教师为了赶进度,只要求学生完成相对应的作业,并不追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忽视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影响。很多教师甚至将美术教育所渗透的德育教育忽视掉了,不但没有从根本上对学生进行美术的教育和指导,反而素质教育层面也显得不足。
2 儿童学前美术教育的建议
针对以上我国儿童学前美术教育来看,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和弊端。就此针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美术教学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首先,从教学方法上进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有很多,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化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节奏,同时传统的教学方法压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兴趣。就此认为应该将儿童美术教育和音乐结合在一起,通过音乐进行画画。在听音乐的过程中能够产生一定的电波,人体在音乐的熏陶下能够进行长期性的律动,在律动的过程中会使人产生一定的情绪和感想,引导儿童更好地欣赏音乐,从而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儿童在进行画画的过程中会注入自己的感情因素,从而描绘出一幅生动、形象的动画。
其次,将故事和美术教育结合在一起。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学生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故事整合在一起,使得人物更加的形象和合理,培养儿童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儿童在绘画的过程中充满想象,对故事充满期待,能够从画画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
再次,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画画。游戏规则是,在几张纸上写上动物和植物的名字,将学生分成1.2.3.4组,每个组选取两个人站到讲台上,将写着动物或者是植物的纸贴在黑板上,保证纸的内容只有一个人能看到。这两个儿童,一个人利用自己的肢体动作描述纸上的内容,另外一个人猜,时间为90秒。纸上内容猜对的给三分,没有猜中的不得分。最后,哪个组猜中的最多,得分最高。哪个组获得胜利。采取这样的游戏方式,首先能够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其中,能够更好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使得学生能够从不会画画到想象画画,从想象画画到实际画画,最终从不愿意画画到想要主动画画。
最后,将画画和自然结合在一起,加强写生的练习。要不断的引导儿童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可以在每星期选取一个下午进行写生,通过对自然近距离的观察和接触,通过呼吸新鲜空气、感悟新鲜事物,通过对春、夏、秋、冬的观察,通过简单的素描和对事物的勾勒,能够给学生一种近距离的美感,从而感悟到美术的含义和精华。
3 学前美术教学改革的策略
首先,美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它能够有效地为儿童的审美心理提供一定的帮助。同时因为审美心理的结构变化以及系统结构方式在不断的内化,沉淀在人心理会构成一种审美心理整体结构系统的元素。美术教育能够有效地帮助儿童进行整体性审美感知,形成完整性的心理结构,使实践能够产生审美需求,形成固定的审美个性。只有不断地进行长期性的艺术熏陶、艺术实践以及审美环境才能够使儿童构建出和发展较为和谐完善的个体审美心理概念,从观察审美变成改变审美、创造美的人。从这个角度来讲美术教育是塑造个体审美以及创造个性的一种教育方式。要以培养审美心理结构为主导,以培养审美心理观念为中心,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从总体上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教学中所倡导的个性化教育。
其次,一些著名的画家往往会从儿童画中追求灵感的所在和创造的原动力。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儿童的思想是率真无邪的表现,能够为艺术流露出相对应的感情因素,有效地激发艺术的渲染力和感染力,能够提升艺术的魅力价值。这一点足以说明儿童美术教育支持儿童原创和激发儿童画画兴趣的重要性。学校在进行儿童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遏制模仿现象,避免出现复制、仿造和虚假勾勒的现象。
再次,通过这种模式的美术教学活动,对儿童良好人格的形成有一定的帮助,简单来说就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意识,同时激发学生潜在的艺术细胞。逐渐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将情感转化成可见或者是可听的某种形式,能够有效地让学生明白艺术的含义,能够通过情感的因素理解艺术、创造艺术。
最后,在进行教育的同时一定要遵循学生个性的发展,要增强学生在美术创作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激发创作过程中高的创新意识,积极引导和因材施教。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专权独霸,应该起到一个指导的作用,激发儿童自己去感受、表现和创造,鼓励和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和主体意识,不仅应该教会学生画法,同时还应该改变学生墨守成规的创作,满足学生想要创作的欲望。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将美术活动作为一种表达认知能力的方式和手段,重视儿童美术的价值。
4 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美术教学来说,一定要遵从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方式进行。要不断地将美术提升到一个层次,提高学生美术创作的积极意识,从而帮助儿童更好地学习。
参考文献:
[1] 陈梵娅.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适宜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