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专业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术学专业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术学专业知识

美术学专业知识范文1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课程;现状分析;改革实践

一、当前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源较差,多数学生基础薄弱。由于我国现行高考体制的影响,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只重视文化课的学习,忽视了艺术课的学习.宁夏艺术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入学前大都没有经过美术的专门训练,对美术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知之甚少,加上招生时没有面试,美术基础薄弱,对艺术技能课缺乏根本的了解。

2.实践教材不足。实践教材在幼教专业教学中分量极重,教材的形式单一等问题也不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完成作业和进行技法训练。

3.教学方法落后。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技能课的教学这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教学目的重理轻实,教学过程的进行,教学原则的贯彻,美术教学目标的实现等等,都离不开美术教学方法。

4.教学内容的专业性过强。美术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的专业性过强、美术课课时少、师资职业化缺乏等问题,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困难和倦怠情绪,而且学生美术课时间少,内容专业性太强,影响教学效果。

5. 在学前教育美术课教师专业化改革中,我们的美术任课教师是从美术院校毕业的而并非专职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教学与实际岗位和实际工作脱节。很多教师对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不了解,教学内容缺乏职业岗位针对性,难以实现培养岗位第一线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设计太过专业、抽象,注重学院式美术教育,强调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忽视对学生就业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的目标定位

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高素质的幼教工作者,使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更好地完成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的重任。因此,美术课程是为完成这一培养目标服务的。定位目标是能够胜任幼儿园教师的工作,要求其具有较为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能够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幼儿美术教学;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幼儿的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通过在校阶段的美术教学,培养学前教育学生驾驭幼儿课堂教学的能力;通过美术课程学习培养学生一定的艺术素养和艺术技能,使其能够美化自己的生活环境,提高美术修养,同时能依据幼儿的审美心理进行环境美术设计、服饰美术设计等。培养目标的不同,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评价标准等方面也要做相应的调整。

三、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1.建立健全美术技能课程教学大纲,通过我校几年的学前教育,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修订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计划,在原来两课时的基础上,每周增加两个课时,适量加大美术课的课时,使“教与学”之间建立较为牢固、系统、规范的教学制度和宽松的课堂作业时间,从而达到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最基本的动手能力培养和绘画技能的训练。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把美术课程分别细化为:《美术基础(包括素描、写生色彩、装饰色彩三部分);《儿童画》(包括简笔画、儿童画、装饰画、版画四部分);《手工与应用》(包括装饰画、泥塑、折纸、教具制作、幼儿园空间环境设计制作五部分)三大块的构成,既突出了美术基本技能的训练,也加强了实践环节与动手能力的培养。

2.适当调整课程的内容。针对美术课程专业性过强,学生学习困难和积极性较差等问题,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加强美术学科与现实社会生活的联系。改变美术院校的教学模式,降低对学生绘画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课程的内容应当将专业基础训练和当地的美术资源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地方民间艺术,融入乡土内容的美术教学,不仅发挥了本地区的民族艺术特色而且能使学生更全面地汲取本地民间文化艺术的精髓。如我们当地的民间剪纸艺术、民间泥塑、贺兰山岩画,可以聘请当地心灵手巧的民间艺人来校做现场表演,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美术馆、博物馆,参观展览,邀请当地的美术大家做专题讲座,组织参与当地的美术活动等。

3.课程的内容应当将专业基础训练与实习和实训结合起来。美术专业教师增加教育见习、实习课时,把基础训练和见习实习交替进行。如完成版画教学内容的同时,让学生到幼儿园见习实习幼儿版画的教学,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版画的技能,还学到了幼儿版画的教学应用。

四、教学方法改革

1.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水平以及接受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入学前的基础不同,个人天赋的差异,接受新知识的学习能力的不同,这使学生入学后美术方面的技能掌握情况差别很大,艺术教师要注重个体差异,对学生整体与个别指导结合进行。在教学中,教师要耐心地指导,对学生也要多表扬,多鼓励,多发现学生闪光的地方,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在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

多交流、多探究、多引导的教学方式。在探讨中学习,在学习中掌握知识,提升艺术修养。让学生分组设计课题,亲自动手制作,共同探讨。

各类美术社团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要求。学校的各个社团在学生课程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辅助作用。面对美术课时少、内容多的状况,美术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设立相应的艺术团体。如中国画社团、水彩画社团、版画社团、简笔画社团、手工制作社团等。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社团,使自己得到较为系统的学习。

五、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

职业院校的美术教学评价要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美术教学模式,重点围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进行评价。学生评价要体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价值观。通过教学试讲和在幼儿园的实习实践进行评价。同时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多种评价手段。对学生的作业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展出、观摩一系列过程,通过自评和互评,使师生之间的信息得到及时交流,建立一种平等和谐、自由互动的师生关系,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不仅需要专业过硬,更应该是幼儿教育专家。因此,各职业院校需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业务进修,更新观念与知识,尤其是学前教育理论、教育观念的学习。加强横向联系,加强国内外高职院校间的交流合作,学习和借鉴其他院校成功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

美术学专业知识范文2

当前我国的美术教育师资培养主要分成两个阶段进行:职前教育和继续教育。这种培养模式为我国培育了大批美术教育人才的同时也表现出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明显的不足。

1.1 职前培养。

美术教师的职前培养主要是由师范院校和教育学院为各级各类学校培养教师的定向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有优点但也存在着一些缺点:一是师范院校的学术水平一般低于综合性大学和专业的美术院校,学生的美术技能和理论水平相对较低,美术创作能力和艺术修养也无法与专业的美术院校相比;二是我国师范院校的美术院系按照专业美术学院的培养模式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没有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去确定文化知识、美术技能和理论、教育专业知识之间的关系,片面强调美术技能和理论的作用,忽视了师范院校学生专业发展的需要,课程的比例严重失调,学科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比例过大,而与一般教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情境教学知识相对应的教育专业课程比例过小,教育科研、教育评价、教学实验等现代教师迫切需要加强的能力缺乏训练。

1.2 继续教育。

我国的职后教育主要有教师进修学校和教育学院等主持教师进修的机关。一般而言,这类进修机关的专业水准与教育学术水准远远落后于师范院校,更无法与综合性大学抗衡,再加上我国缺乏对培训机构、授课教师的资质认定,所以由他们承担教师研修的重任,不仅培训质量难以保证,而且还往往容易误导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由于培训的内容与教学实践脱节,与教师的需求脱节严重,进修教师所学非所用,导致了参加培训积极性不高、培训效率低下、培训效果不明的局面,基本上是把培训当作一种任务和对教师的管理,参与继续教育的培训也多是为了评职称,难以在培训中真正实现专业发展。

2. 对中学美术教育价值的认识存在误区

影响我国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发展的还有社会各界,包括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师本人、家长等,对中小学美术教育价值的认识误区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首先是美术学科不是高考科目而且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因此美术学科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不被重视,甚至受到排斥,美术课堂被推到了可以任意占用的可有可无的边缘,美术学习成了学生参加升学考试的障碍,动辄教师和家长斥责喜欢学习美术的学生不务正业;其次,美术教师的进修机会明显少于基础教育核心课程的教师;最后,基于现实的情况,中小学美术教师对美术教育无奈中走上了消极,自己也认为美术课是可有可无的花边课,很多教师对自己要求不高,甚至自己的课堂也随意送给同事做人情。

3. 中学美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个很通俗的比喻,强调的是教师知识和能力的必要储备,对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到了现代社会,教师只有“一桶水”已经不够了,而且,我们还不得不考虑教师桶中水的质量如何。特别是在当今这个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教师如果不及时更新自己,自己原有的那桶水恐怕不但没有用,而且可能已变质了。教师应该是“自来水”,是不断更新的“活水”,什么时候想要,都可以随时拧开水龙头。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充电、不断更新,适应时展的需要。因此,每个人都需要“终身学习”。

(2)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

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是美术教师培养人的根基。只有拥有广泛的文化知识,美术教师才不会囿于美术学科的狭小范围,才能在广泛的人文背景下认识美术学科的教育价值,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大程度地实现美术的教育价值。新课程下的美术教材内容看似简单,实际上对我们教师的要求更高,美术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较高的文化素质,必须了解清楚教材中涉及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人文、风俗和文化艺术等有关文化方面的知识,这样在讲述中才能更好地向学生传达,不能对学生的提问“一问三不知”,甚至“无可奉告”。文化素养越高,教学能力与绘画能力就会越强,教学效果就会越好,对学生也就越有吸引力,教学目的的实现就越快、越全面。

(3)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美术创作能力。

扎实的美术专业本体知识作为美术教师的学科知识是美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基础。一切美术教育活动的中心都是围绕着美术本体进行的,是美术教师进行教学所必需的。作为美术教师,要学习中外美术史、美育和美学理论,并要掌握美术基础理论如《透视学》、《艺术概论》等。如果这些专业知识不能掌握,是无法将美术教好的。美术教师也要有较强的美术动手能力,应该是美术的实践者。教师要用自己的创作实践证明美术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基础和创作能力。教材中要求很多必须具备的绘画能力和动手能力,比如素描、水粉、书法、手工等基础课程,都需要教师去掌握。其实,作为美术教师要“一专多能”,成为美术创作的实践者,不然,所教的也只能是空洞的理论,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美术学专业知识范文3

【关键词】湖南湘绣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现状 对策

一、引言

湘绣作为一门传统的手工艺,千百年来代代相传。在如今工业化、信息化的市场环境下,对于传统的湘绣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已有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和传承效果。学校要想更好地将湘绣传统手工艺传承下去,需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对湘绣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不断优化。

二、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完善

湘绣是湖湘地域一项传统的工艺美术产业。近几年来,在各级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建设了众多以湘绣为核心的展示展销机构及活动;在产学研发展研究上,有湖南湘绣研究所、湖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长沙市湘绣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湘绣之乡”――沙坪湘;在湘绣产业发展方面,政府重点打造湘绣产业园,湘绣已成为湖南文化强省战略的主力军。而要振兴湘绣产业,迫切需要一大批高素质、高艺术设计水平的技能型人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于2006年开设了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2011年成立湘绣艺术学院,为各大企业及其他绣种企业培养既懂刺绣又懂营销的人才数百名。

就目前情况而言,湘绣专业的人才培养只存在于一些专科层次的院校,其专业设置了湘绣设计与工艺、湘绣设计与营销两个方向,其中,湘绣设计与营销已于2015年停止招生。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定位主要是培养湘绣刺绣和湘绣管理高技能型人才,湘绣设计与营销主要是培养湘绣营销人员,只涉及了生产和销售两个环节,对于完整的专业群来说,应该涵盖其完整的产业链,保证人才适销对路。如今的湘绣专业致力于培养初级工和大专学历人才,这样的人才仅掌握了基本的刺绣技能、基本的湘绣设计能力,职业性不够典型,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未来的发展。不仅如此,湘绣的历史渊源研究发展资料和其他研究资料还相当欠缺,在刺绣技艺上,以师傅经验传授的方法学习为主。

几千年来,学徒制作为传统工艺美术技艺薪火相传的主要方式,是手工业时代职业教育的典范。湘绣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长期的发展中,经过一代又一代艺人收徒传艺,已形成了独立的技艺体系,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湘文化名片。

(二)市场需求与培养目标存在偏差,师资结构有待完善

人才培养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人才培养目标,它是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教育标准。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的时候应遵循规律。首先,实时做好市场调研,了解人才需求现状;其次,考虑本区域实际,立足于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跟随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湘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根据湘绣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来制定,这需要学校到湘绣行业企业进行广泛调研,听取企业的合理建议,通过校企合作专业委员会等机构论证后确定。

在师资结构方面,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师资队伍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湘绣唯一传承人刘爱云大师领衔,以省级刺绣大师赵蓓英、任亚华、彭慧霞、周慧春等人为刺绣专任教师,从目前情况来看,以国家级工艺大师和外聘的省级工艺大师为主。学校现阶段教师年龄结构、职务结构不够合理;除此之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较为薄弱,教师学历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目前湘绣专业教师出现老龄化倾向,老年和青年教师教师居多,中年教师出现了断层。为适应高校的发展需要,针对专任教师不足这一问题,学院应重点培养刺绣工艺教师,做好刺绣工艺教师的梯队式规划。

(三)培养途径过于单一

湘绣专业的前几届学生培养途径以订单培养为主。目前,学生可以选择订单就业为主,自主选择为辅的培养途径。选择订单模式培养的企业多是中型企业,它们一般将大学毕业生作为企业骨干或者储备人才来培养。对湘绣工艺与设计的大学生而言,他们既要懂刺绣又要懂绣稿设计,最好还能营销。就学生培养而言,在三年学习内,学生不仅要掌握精湛的刺绣本领,还需要掌握绣稿设计能力,这样其实是入不敷出的。就算学校事先进行了市场调研,成立了综合班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但是这种方法不具备时效性。因为培养一届毕业生需要三年的时间,不同时间段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也是不一样的,学校经过三年时间培养出的人才可能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现实需要了。除此之外,企业所需人才一般由人力资源部门确定,所以人力资源对于人才的理解直接决定了订单教育的成功与否。订单学生毕业后从事的是刺绣工作,对于湘绣的设计能力较为欠缺,制约了其未来的发展。

三、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对策

(一)市场需求决定专业发展方向

学校在制订人才培养目标时,对湘绣专业的市场需求进行一定程度的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市场饱和度以及当地经济发展趋势,要将当地经济的发展变化对人才培养的影响考虑进来,然后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调整。学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设社会所需要的专业课程,将其分成与湘绣专业相关的不同的方向,使学生掌握就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最好能拉近湘绣与其他行业的距离,除了湘绣刺绣、设计、管理、销售,还要不断拓宽湘绣专业的就业渠道。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不应该局限于学生的刺绣技能、针法的运用能力,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创造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人文底蕴。学生只有拥有良好的艺术修为和厚重的人文底蕴,才能创作出湘绣精品。湘绣工艺不应只对传统工艺进行复制,它应该以传统文化为底蕴,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二)完善师资无缝对接

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维度培养与引进“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教师水平的高度决定了学生水平的高低。首先,学校应该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比如从企业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学生授课,将最前沿的市场动态、最新的设计思维、最新的市场需求第一时间传递给每位学生,保证学校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其次,学校应探索推行奖励制度,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对一些技术创新的教师给予奖励,实行轮岗制,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考查,提高专任教师的各项能力,重视对专任教师的教育,定期让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巩固、更新其技术和专业知识。此外,学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从企业的技术岗中发掘一些技术骨干,鼓励他们来学校做兼职教师,并给他们相应的福利保障,再让青年刺绣教师、设计研发教师到这些技术骨干的岗位进行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

(三)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途径

除了订单式培养,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机制,创造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实践、实习锻炼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企业安排的真实项目中。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培养了自身良好的认知能力、感受能力,在一段时间内快速了解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做好职业规划,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在毕业后能更快地融入企业岗位中,上手更快。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技能竞赛等方法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应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除了创新针法,还应创新绣稿的设计。比如教师主动建立刺绣工作室,接受社会项目、私人定制,为学生提供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工作室学习模式,跳出学制教育视野,用社会化的工作方式去了解湘绣技法、绣稿设计、市场营销等更具实操性的企业体验;依托刘爱云大师湘绣工作室和企业车间或实体门店,构建岗证融通的项目导向、模块化能力进阶课程体系,导入湘绣企业真实的湘绣设计、绣品制作、营销项目或仿真项目。学校还可整合社会资源,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创业实践活动。如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自主创业协会进行创业模拟训练;学生有了好的想法,形成创新创业规划项目课题,可以申请资金资助,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与其他专业学生合作创办诸如“宿舍公司”“小型网店”等实体店。

【参考文献】

[1]王飞.湖南湘绣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2]唐小燕.高职院校在湘绣传承与产业化的作为研究――以刘爱云工作室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13.

美术学专业知识范文4

关键词: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实践研究

高考美术教学是中学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更是走向专业美术教育的阶梯,它是高等美术教育的基础组成部分。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养成发挥着重要作用,专业课程的学习是绘画的基础组成,它直接影响考生的专业成绩。所以,如何进行专业课程设置、专业课程辅导值得我们实践与研究。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专业课程学习

对于初学者,总要向他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专业课程是什么?专业课程包括哪些内容?但往往绝大多数学生不知专业课程为何物。这就是学习专业课程的盲点。针对这一“盲点”,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专业课程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从绘画基础训练的角度讲,它是培养造型能力发挥自我能力的基础。其实,画形体应该在把握所画对象各部分的位置关系、大小比例以及捕捉其形体特征的基础上,重视体积的塑造,表现物体的深度、空间、色彩关系,这样才能客观地表现对象。

学生在表现对象时的理解能力,决定了作品的内在。如:在画人像时,对五官的基本形体、构成方式和解剖结构不了解,则不能表现这些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所以,要求学生在作画前,应先进行认真的观察研究,充分领会写生对象的基本形体组成,如何构成,特征怎样,再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表现,这样才能抓住关键,做到水到渠成、胸有成竹。

二、引导学生表现自我

近年来,专业课程教学呈现多元化的态势,艺术图书市场上的教材五花八门。这种状况使初学者茫然不知所措,因为他们难以从较高的层次认识不同方法间的联系,往往容易被“法”所困。作为专任教师应明确指出,高中阶段接受的是基础教学,以基础课程为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写生能力。学生目标明确,学习就更有针对性。专业课程着重研究、表现物体结构中各个部分的组合原理、规律,除去一些非本质的绘画因素,强调本身固有的转折、起伏和结构关系。在研究、表现物象的外形、体积、结构、空间的同时,也研究、表现物象的光感、质量感、色彩感及主次、强弱、虚实的节奏变化等,既有本质因素,又有非本质因素。学生对造型方法的特点与规律以及具体的作画步骤都能熟练掌握,考试时,不管用哪种方法,只要形体准确,整体关系协调,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就考试而言,相对于一个学习时间不长、绘画基础薄弱的考生来说,对艺术表现的诸种因素都顾及、重视的话,难度较大,如果掌握不妥往往容易酿成舍本求末。正因为如此,我认为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应侧重于对整体的观察方法进行引导,尽量使学生在考试中不会因不确定因素的干扰而影响考试成绩。

三、结合实际,循序渐进

高中的专业课程教学,要遵循从由基础到深入的一般程序,又要根据考生的知识结构和考试大纲的要求有所侧重、合理安排。专业课程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训练体系,要遵循“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而色彩静物、速写人物的训练是在有了一定造型基础后开始进行。马克思曾说:“色彩感觉是美感的最普及的形式。”色彩语言比起其他绘画语言更有语言化的优势。由此可见,色彩表现在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性。速写对培养初学者的造型能力有很大的帮助。速写不仅是检验作画者艺术感受与造型能力的有效方法,同时也能反映出画者的个性、爱好及绘画天赋等多种素质,所以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三者间在专业比例上是平等的,所以,我们不能忽视任何一门专业课程的学习。

总之,教师应以正确的方法、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来辅导学生,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循序渐进。要明确专业提升没有任何投机取巧或侥幸的机会,学习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取得成果!

四、加强学生专业能力,注重专业能力培养

1.专业训练要冷静观察。考虑对象大的形体结构、比例关系、透视变化、虚实关系以及光线与大的明暗变化,色彩方面要考虑:画面总体色调、色块组成以及色调、色块之间的主次、前后、冷暖、纯度的关系。

2.专业训练要推敲构图。要考虑物体在画面上的大小、位置,力求画面均衡、匀称、舒适,确定一个理想的构图。

3.专业训练正式起稿。作画起稿要注意按照由大到小、先整体后局部再整体的方法。先安排好物体的大形位置,然后确定各局部形体的位置、大小,要注意透视变化。

4.铺大色调。在形体、结构准确的基础上,要把握整体到局部的原则。素描要将基本的明暗关系,把物体的黑、白、灰关系分析清楚,避免局部地去涂抹,从整体上去处理。色彩方面要抓住大的色块,调准颜色,主要物体的刻画应留有余地,其余部分按先暗部色、后中间色、最后亮色的次序,衬布、台面尽量一遍画好。

5.深入刻画、调整统一。考试过程要将时间用于主体的刻画上,不要平均对待。要做到认真观察,把握整体,将画面反复推敲,整体调整。

总之,专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有了正确的目标和正确方法的指引,还要有大量的专业训练才能掌握课程的技能技巧。所以,对考生的专业课程辅导一定要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教学研究与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1.

[2]朱万芳.专业课程.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05-01.

美术学专业知识范文5

摘要:“二・四”分段六年制农村小学教师美术教育专业是高等师范院校顺应时展需要、面向农村小学教学所设立的一个全新的专业方向。本文对学生文化修养的结构层次及途径作了分析。在教育中应本着以美术文化为核心,培养学生多元文化观和涵养人文精神的建构原则,多渠道、多途径地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

关键词:课程设置;农村小学;文化修养;综合培养

根据湖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培养工作意见的通知》的文件指示,计划培养为全省农村乡镇及以下小学定向培养本科学历小学教师。湖南地区初中起点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的招生培养工作于由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承担该项任务。

从培养目标上讲,本专业方向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有专长,具备农村小学教育专业知识,胜任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并能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农村小学教育工作者。从培养规格上讲,本专业方向要求毕业生具有扎实、宽厚的文化科学知识;具有较为扎实、系统的学科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为系统的小学教育理论知识。在使学生接受全方位培养、能承担农村小学教育及多门课程教学工作的前提下,要特别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的培养。因此,该专业方向的美术课程设置要符合农村小学教学的实际,符合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的需要。

1文化修养构建的层次

围绕美术文化这个核心把与此相关的文化修养分为三个层次,即美术文化素养、美术及艺术理论素养、人文社会知识素养。而这三个层次是既分主次又相互相联系的。

1.1美术文化素养

美术是一种文化,它用自己独特的造型语言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对于以基础美术教学为职责的教师来说,首先要建构自身的美术文化。美术文化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美术学知识,即要认识并掌握美术作为一种造型艺术的本质特性,作为造型艺术的特殊性在美术语言上的体现,如透视学、解剖学、构图学、色彩学等。美术语言是美术作品得以存在的基本形态,美术的其他种种价值都必须依附于这一基本形态才能体现,所以也被称为美术本体。引导学生去体验、感悟、发现美术语言的特征和规律,较深入地理解美术的本质。美术包括不同的门类,如绘画、工艺、书法等,要掌握不同门类的基本常识及创作特点。中西美术有共同点也有许多差异,要掌握中西方绘画的不同特点,这些既是美术文化的基础,也体现着美术作为一种造型艺术的特殊性。二是美术史知识。中西美术经过人类社会的发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美术时潮,涌现出无数著名的具有影响力的美术家,一部美术史就是人类美术文化的全部精英史,它构成了美术文化深厚的基础,也是美术文化的具体的视觉体现。因此,美术学和美术史论虽然不同于美术技能和具体的美术作品,但它们是关于美术的基本知识经验积累和对美术理性认识的结果,是美术学科有机的组成部分,也是核心部分。

1.2美术及艺术理论素养

美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种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范畴、审美理想等。艺术是美的最集中体现。通过美学理论的学习,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另一方面构建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指导人从审美的高度创作和鉴赏美术作品。艺术理论是关于艺术本质、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接受以及艺术与社会等关系的规律研究。艺术理论的学习,对于学生掌握艺术本质及其艺术规律从而指导自我从事美术创作和美术鉴赏具有重要的作用。理论教育是一种理性的科学探究活动,旨在分析作品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性质,阐释作品的审美价值、思想意义、艺术风格等。它的学术性、价值判断的倾向性、必须符合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因此,美学及艺术理论素养是学生文化修养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1.3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素养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如果按学科来划分,包括哲学、宗教、历史、政治、伦理等,它们都是人类文化活动的具体体现。美术与这些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件美术作品总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条件下诞生的,优秀的作品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无论中西艺术的发展都经历了从与一般的物质生产性的制作技术混为一体的“技艺”向作为精神性生产的视觉文化的转换。在中国,唐宋以来由于众多文人介入美术创作,使得艺术创作的精神性特征得以强化,对文化修养的强调,凸显了中国绘画独有的文化内涵。在西方,在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绘画被提升到与科学并立的精神生产的地位。要达到对艺术的真正了解,我们就必须懂得,艺术是人类文化的视觉呈现,一切艺术创作都具有强烈的精神性和积极的实践性。如果我们不否认艺术与其他文化形态的这种密切关联性,不否认艺术精神性特征的话,就应该将艺术放到与其他文化类型的关系中加以审视。而现代艺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与科学意义上的哲学、文化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有了一种更为密切的联系,并且与其他学科有了一种更为深入的融合。因此,艺术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底部构架必须有人文学科的支撑,深厚的文化底蕴无论对于美术创作还是欣赏都是必须的。

2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入手,加强大学生文化修养

实现学生文化修养的完整系统建构,培养合格的农村小学美术教师,不仅在于认识到建构什么样的文化修养体系,更在于如何建构的问题。

2.1调整课程结构,具体落实《初中起点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美术学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这一指导方案是根据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对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美术学方向提出的新的要求而制定的。“方案”把课程分为六个学习领域,加强了“美术理论与历史”、“美术与人文教育”两个领域,增设了“教育研究方法基础”、“ 教育法规学”、“ 小学美术教学论”等课程,基本上涵盖了我们上面所述的文化建构的三个层次。总体上看,“方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重在克服重技能,轻人文的弊端,丰富了课程的人文内涵,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方案的实施对培养具有人文精神、较高文化修养的基础美术教师具有积极意义。

通识教育是一个柔性的课程体系,没有一个统一的程式化模式,应该融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于一体。学校里面的课程可以横跨多个学科,学生也可以自由选择专业、课程以及教师。这种弹性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让学生明白自身的需求,加深自我的文化积累,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文化修养的培养都大有益处。改革高校课程设置,减少专业化课程设置的数量,为学生学习业余知识提供充足的时间,有了充分的时间,有助于学生依靠传统的读书方式,提升自我修养。文化修养是靠每天的积累,积少成多,由小江汇聚成溪流。因而高校需要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为学生课外学习提供更多时间空间。拥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积累文化知识,提升文化修养大有裨益。

2.2合理利用院校其他专业的人文课程

院校在学科门类上的设置比较齐全,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哲学等学科皆有设置,这一方面为美术学习构建了一个特有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这些学科也是美术学习加强文化修养培养的课程资源。因而在加强美术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拓展其文化艺术视野方面,使美术专业学生广泛接触其他人文学科成为可能。合理利用这一课程资源,做到优势互补,打破各专业的封闭状态,鼓励美术专业的学生选修其他系部的人文学科,实行学分制计入学生学分中。在这个资源共享和学科融合的平台上,建构学生的人文素养。

2.3开设人文学科的讲座

高水平的人文学术讲座既具有对某一问题研究的深度,又具有该学科的学术前沿性,对于学生了解某一人文学科的现状,涵养其人文素质,培养其对于人文学科的兴趣都有积极的作用。学院应尽可能地多为学生邀请校内外的专家开展学术讲座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是建构学生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增加文化类讲座和科研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加强大学生的文化修养绝不仅仅是简单的依靠必修课和选修 课,还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和多种角度进行。环境对于人的成长有巨大的影响,学校的文化氛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历史传统、学术风尚、管理风格、社团生活、景观布置、建筑特点等诸多要素。高校文化氛围的营造需要学校重视人文类活动的开办,科研项目的投入,名家讲座更是必不可少,用科研活动和名家思想来感染和熏陶学生。当然,光靠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还要学生自我的努力和吸收。书读的多少并不能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只有学生根据所学的文化知识融会贯通,自我吸收和升华,才能化为自身的文化修养,内涵修养。

2.4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态度

人文学科的资源极为丰富。除了博物馆、美术馆、大型画展等可视的历史文物、艺术作品外,图书馆有大量的人文学科书籍。在学生人文素质的建构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一方面培养他们良好的自学态度,另一方面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式,为他们开列书目,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探讨中了解其所学知识。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文化知识的受授都靠教学过程来完成,自学是最重要的途径,也是最为灵活有效的方式之一。

2.5文化修养类选修课,为学生加强文化修养拓宽渠道

部分高校对于文化类选修课的重视程度并不高,选修课数量不多,关于文化修养类的选修课更是屈指可数。更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们选择选修课,最先考虑的是选修课是否容易通过,上课是否轻松等问题,其次才考虑选修课内容是否感兴趣,质量好不好。缩减专业课程设置,适当增加文化类选修课的数量,拓宽文化修养教育的空间,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提升个人素质具有较大的帮助。另外,保障选修课的质量,提高审美层次,增加吸引力,也是加强学生文化修养的一大关键。

3结语

跟上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及对高师美术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农村小学美术教师除了应该具备本专业知识与技能外,还必须具有较为全面的综合文化素养及最基本的教学理论与探讨美术教育教学的自觉意识。只有解决了这些最为根本的问题,高师美术教育建构学生完整全面的文化修养,从而培养合格的农村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目标才能得以保证和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 詹小平.普通师范院校培养高素质农村小学教师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一师学报,2005,5(2):3033.

[2] 陈黎明,田刚.从源头输送农村教师――免费定向培养客观上提高了农村教师队伍素质[J].瞪望,2007(7):24.

美术学专业知识范文6

关键词:中职;美术设计专业;素描课;实践性教学

由于历史等各方面因素影响,中职美术设计专业素描学科的教学方法还比较落后,教学手段也比较单一,教学模式还没有摆脱传统的美术专业的教学模式,虽然近些年也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对素描课的兴趣,我们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转变思路,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实践性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专业设计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设计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普遍提升。

一、转变教学观念,确立完整而系统的教学目标

转变教学观念,确立完整而系统的教学目标,对于提高教学质量非常关键。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现代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明确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工作。如果教学目标不明确,课堂教学就会陷入混沌的状态。可以说,教学目标是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课改前的素描教学目标,还是依据传统的美术专业素描的教学目标而制定,在当时,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因此,导致美术设计专业学生觉得素描和其所学专业联系不大,不知道素描课对美术设计的重要性。因此,在新的时期里,中职美术设计专业制订教学目标,一定要根据专业需要和学生的基础水平而确定,一定要注重素描的实践性教学。在这方面,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素描。(1)通过风景写生或短期静物素描训练学生的再现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使学生能够对视觉信息进行有效表达,逐步提升学生再现物象和写生过程中抓形的能力,形成对事物特征的认识与理解力,促进审美意识的提高。(2)通过培养学生默写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象训练学生的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性的默写能力、形象思维能力。(3)通过创作练习训练学生的创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以便于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养成扩展思维的习惯,为专业后续课程学习和实践奠定基础。完整而系统的教学目标,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还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淡化传统美术技巧,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素描教学体系,已经很难适应新时期的教学发展。中职美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要融入设计意识,针对专业所需以及中职学校的教学特点设计教学内容。中职美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素描,还要培养学生设计素描能力,实现素描教学的转型。首先,中职美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要从单一写实向多元教学转型,素描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表现能力,还要训练学生的再现能力和创造能力,设计类专业素描课程创造能力的提升是核心问题,所以,中职美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不仅教学内容要多样化,素描训练手段也应多样化。素描课单一写实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单一写实主要是训练学生艺术表现技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所以,我们要淡化传统美术技巧,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努力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其次,要从传统的素描训练课程注重技能训练逐步向注重创意表现转型。一直以来,素描作为中职美术设计专业基本造型训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传统的素描训练课程过于强调对物象的写生,而设计专业素描课程需要根据自身的专业方向进行表现与创新,所以,设计专业素描训练教学不再是单纯的再现,而是在教学中导入“意向”教学训练,因此,现代素描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在尊重学生主观感受的基础上努力开发学生创造想象能力,使学生在素描中能够获得独到的艺术见解。所以,素描教学要以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个别指导与作业讲评相结合。例如,素描教学不再是传统的刻画与表现,要尝试从不同角度表现物象使学生对教学环节产生兴趣。

三、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变枯燥为有趣

中职美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教学方法与手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制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实施素描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例如:我们学校正进行的示范校教学改革,专业课一律实行基于“一包三表”的探究式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自学“资源包”,充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引导,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在素描中表现手段和表达方式的创新。另外,为了避免学生在素描学习中走弯路,我们可以采用过程分析法,提升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填“学习导向表”以及“学习评价表”,使用评价对比法和归纳法,通过自评作业,学生解说所学知识,训练学生表达能力。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相互启发,互相讲评,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不仅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还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创新学习提供保障。另外,改进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视频、QQ群、微信、微课等教学手段也能极大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素描教学变枯燥为有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中职美术设计专业素描实践性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实用性,还可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使美术设计专业学生对素描产生兴趣,为美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良性发展开辟新的思路,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专业设计的创新思维,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