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和价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和价值范文1
新课改之后,不同版本教材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但是相同的一点是,每一个版本都包含了“序言”“单元导语”“课程导语”的内容,本文重点谈论的是其中的单元导语。
一、高中历史教材“单元导语”研究的意义
不同专题的“单元导语”其实就构成了整个高中历史的知识框架,它是新课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在“单元导语”中,可以感受到编者对这一单元内容知识的设计理念和内容的整体脉络,对于整个专题的学习起着风向标的作用。
对于教师来说,从宏观上把握一个专题的思路和走向,确立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一个好的“单元导语”就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此外,还可以帮助教师理清思路,避免漫无目的的教学。新课程改革之后,对“单元导语”的研究和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正好可以给教师提供这样一个平台。
对于学生来说,好的“单元导语”有两个方面的意义:(1)引起学生的兴趣。长期以来,学生都不是很喜欢学习历史,学起来不仅印象不深刻,还认为教科书编得没意思。所以,一个好的历史专题“单元导语”,对于对历史知识认知较弱的学生来说,具有激发其学习兴趣的作用。(2)帮助学生了解这个单元的知识框架,梳理这段历史发展的走向和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很好地了解老师的思路,也可以在学习的时候对众多的知识有所取舍,对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二、对编写者的几点建议
1.完善“单元导语”的整体结构
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的主要受众人群是教师和学生,其中为主的当然是学生,而他们的历史知识和历史素养并不足,对历史概念和历史内涵的理解也不透彻。面对这样的学情,在设计教材的时候就要努力地去完善教材的结构,对于“单元导语”的设计更该如此。学生面对陌生的历史教材,需要一个不断适应的过程,设计者在这里要做的就是要缩短这种适应的过程,减少学生在适应过程中的困难。具体到“单元导语”,就是要做到结构完整,让师生都能一目了然。
2.内容设计上更加符合教学的“三维目标”
新课改之后,高中历史的学习制定了一个教学的“三维目标”,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完善“单元导语”的内容设计:
(1)注重知识与能力
高中阶段,历史课程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能力的培养主要分为历史技能的培养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一点要在设计“单元导语”的过程中体现出来,具体来说,就是“能运用基本的史学概念、范畴和方法,对某些历史结论做出相应的评价或说明”。这一切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优秀思维品质。
(2)注重过程与方法
在“过程与方法“这一方面,“单元导语”主要做的就是强调学习的方式方法,高中历史的新课程要求学生转变过去的学习思路和方式,要学会和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交流与探究,这一点具体体现在“单元导语”中,就是要完善“学习建议”,只有一开始就确立这样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
(3)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把“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放在了首位,这就要求编者在设计“单元导语”的时候,要加入一些描述性的语言,凸显其中的感彩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开始就怀着一颗热切的心,这是编者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3.整体设计上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
高中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其实并不如他们自己所想象的那样高,对于这一时期的学生而言,在“单元导语”设计上,要尽量符合他们的阶段特征。首先在编写内容上,要通俗易懂;在背景设计上,既要显得大气沉稳,又要不失生动活泼,既要刺激其感官,又要照顾其想法。当前我们通用的这三个版本的历史教材,还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
4.编写要严谨科学
历史教材的设计编写既要体现其专业性,又必须严谨科学,这对编者来说是一个挑战。既追求可读性,又要求严谨性,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和探讨的工作,需要编者进行重新的考量和定位。
参考文献:
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和价值范文2
单元整体设计是指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把握单元教学目标的整体性、挖掘单元教学内容的整体性,设计单元教学过程的整体性,规划单元教学时间的整体性,实施单元作业的整体性的教学手段和谋略。实施单元整体设计教学,主要以单元主题为核心,以单元为备课的基本单位系统的设计教学,整体处理单元教学内容,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学习目标,是实现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重要途径。
一、整体把握单元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学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做了具体要求。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整体设计单元教学目标,理清单元整体目标与模块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单元整体设计教学最重要的是单元整体目标的设定,当前的上教版小学英语教材基本围绕某一主题按单元编排,单元内不同课时的内容虽然在形式上各具风格,但它们一般多围绕单元话题展开,因此各课时之间存在着关联。这些关联如同无形的纽带,将各版块之间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同一单元中的几个课时的教学活动融为一体,让学生对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和任务产生整体感,并围绕话题有效地建构相关的语言知识体系。单元目标有课时的纵向目标的连接和延续,也有横向目标之间的交差和互补,横向目标和纵向目标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张立体的目标网络,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目标紧紧地围绕在一起,达到教学目标。下面以上教版五年级小学英语Unit 4 Grandparents为例来说明。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语境中学习词汇always,usually,often,visit,sometimes, never。
2.在语境中熟练运用句型:What do you usually do with your grandparents?询问他人日常行为活动。运用句型: I usually play chess with my grandpa.来表达日常的行为活动。
3.掌握字母组合sh的发音。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回答问题、朗读对话、对话表演、听说结合、阅读等方式带动对核心词汇句型的感知和理解,在所创设的日常活动的情境中运用本单元目标语谈论与家人的日常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Love my grandparents.”的主题情景中体验亲情的美好,进一步巩固本单元语言,并渗透爱的教育。
基于以上单元目标进行分课时教学目标设定:
通过单元整体目标的设定和单元课时目标的设定,让教师在教学中非常清晰地把握在基于单元目标中单课的教学目标,这样教师上每一课时时目标非常明确,从而实现课课连接、课课递进的要求,以达到完整教学的目的,使学生的学习具有语言的整体效果,最终使学生在不同课时中获得了不同的语用体验,积累了学习经历,提升了语用能力。
二、整体设计单元教学内容
小学英语(上教版)教材围绕某一主题分四个模块编排,每一个模块有三个单元,每个单元由若干栏目组成,每个栏目围绕单元主题展开,有些侧重词汇、句型,有些突出语篇,并在各单元中提供了各种活动形式也风格迥异,但围绕同一模块主题展开的单元间的教学内容必定有所关联。这些无形的关联把看似分散的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对整个模块、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产生整体认知感,利于建立言语习得的知识体系,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朱浦老师指出:单元整体设计时要关注同一主题的话题的关联性;区分单元文本与单课文本的不同特点;单元目标的设定要重情感体验、重运用;关注单元内容的整合下的学生能力的体现。
1.各栏目内容互相整合
小学英语(上教版)每个单元中各个栏目有所侧重,有些以词汇和句型为主,有些侧重语法、语音等,围绕单元主题,设定课时话题,根据话题整合各栏目内容,整体设计教学,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下面以上教版五年级小学英语Unit 4 Grandparents为例来说明。
2.合理调整单元教学内容
基于学情,基于教材,在进行单元整体设计时,创设学生喜爱的话题语境,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尽可能增加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机会,进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
常用的调整教学内容的方法就是再构文本,把所教授的内容进行再处理的再构过程,使得它成为一个具有情境意义和现实可操作意义上的文本语段。下面以上教版五年级小学英语Unit 4 Grandparents为例来说明。
三、基于单元整体的板书设计
随着英语整体教学研究的推进,现在的板书往往更加关注整体,使板书呈现语义功能。现代板书具有以下作用:通过板书可以知道本节课的重点词语和新授词语,通过板书,能知道本节课的教学思路;通过板书可以语用输出。以牛津英语6B Module 3 Unit 2 Sea water and rain water 第二课时板书为例:
以上板书设计体现了三“语”整体设计。以教材整体内容为语量基础;以语言整体内容为语境基础(设计的语境必须用教材的语言);以语义整体内容为语用基础(用话题来体验)。
四、基于单元整体的作业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和价值范文3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第三学段提出:要让学生尝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所谓非连续文本,其实是指相对于传统文本中以句式和段落等为主要形式,多以表格、图画等形式呈现信息的文本样式。非连续文本的阅读,对于学生现实生活、语文阅读能力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开掘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资源,为阅读教学拓展全新的教学思路。
一、前后串联,紧扣目录,把握阅读教学的方向
教材中的目录是教材编著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较为熟悉的部分。往往因为熟悉,就使得教学一翻而过,最终熟视无睹。事实上,目录不仅可以为学生检索课文提供有效的帮助,还可以为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课文的重点提供明确的辅助。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目录,让学生了解到:整册教材共有7个单元,计26篇课文。由于当下教材是按照主题单元进行编排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教材,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出每个单元的价值倾向,推测课文所属的价值类型。对教材目录的合理使用,可以让学生在学期之初形成对教材的整体把握,为本学期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在具体教学每一单元时,教师也应同样借助目录,让学生对单元形成鸟瞰式的阅读,以便于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初就明确方向,而在单元教学之后要进行及时有效地梳理总结。以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学习之初,学生通过《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三篇课文,思考出本单元是呈现自然人文风光的,教师应随之提示这一类文本的学习要点,为学生深入学习课文提供方法积累。在单元教学完毕后,教师还可以运用目录,让学生通过对三篇课文的比较辨析,区别写作方法的异同,为学生整合梳理奠定基础。
二、图文对照,借助插图铺设,感知细节的路径
图文并茂是现行语文教材的鲜明特点,而之于阅读教学的运用却常常为教师所忽略。事实上,根据课文类型的不同,教材配置的插图也有不同的教学功效。唯有准确理解插图在文章中的意义,才能真正发挥插图的教学价值。有的插图意境深远,与诗词意境相得益彰;有的插图凸显人物,是文本语言的交相辉映;有的插图凸显细节,是对教材文本的有效补充。教师应让学生图文对照,充分理解插图的含义,阅读教学才能在图画的关照下实现教学效益的再度飞跃。
例如,在教学《清平乐?村居》时,教师要紧扣词眼“醉”字,引导学生在古诗词的世界中徜徉,在诵读、品味、联想中,学生的“醉”意渐浓。此时,教师出示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理性思考:为什么会如此之“醉”呢?学生在词作的感召下,对应着教材的插图,不难发现:一家人居住的环境如此优雅,老两口关系如此亲密,三个儿子懂事可爱。正是插图,让学生深入有效地感知了词作所表达的意境,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三、高效转化,依托练习,把握阅读教学的重点
教材中的非连续文本,很多教师容易忽视课后的思考练习题。这些练习题既有生字词的描红练习,也有精妙语句的品读体悟,还有与文本主题价值息息相关的练习尝试。对这些练习题如果运用得当,就是对非连续文本的有价值尝试。
例如,在教学《陶校长的演讲》一文时,教师紧扣课后的五道题,以实现读写结合的整体思维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因此,教师在教学伊始引导学生研读课后题目,并根据题目内容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1)重在感知大意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2)高年级学生依然要注重写字的常抓不懈;(3)重视关键词语辨析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4)注重对语篇整体感知能力的训练。
通过对课后练习的有效转化,非连续文本的内容就成为指导学生整体感知的重要纽带,阅读教学就有了更鲜明的指向,学生的学习目标也就呈现出更加清晰的路径。
四、拓展延伸,利用资源,丰实阅读教学的厚度
大语文教学观告诉我们,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关注一本教材,也不能将学生的思维禁锢在一间教室中。作为教师,应该胸怀更为广阔的天地,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洞开别样的天地,让更多更好的非连续文本成为语文学习的有效资源。
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和价值范文4
一、同一方法整合学
单元整体教学就是一个框架式结构,立足在单元整体的高度上,删繁就简,把一单元读薄,感悟最精妙的语言,感受最有价值的语言规律,以求达到简单化、艺术化、精良化与高效化。
小学语文课本每一个单元的单元导读中都明确提出了本单元的专题,这个专题在每一片课文中都有渗透。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整体阅读几篇课文,找出文章与文章之间的联系点,进行比较阅读。这样的做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的技巧。
当我们接受一部作品的时候,并非必须把作品的每一个细节和局部都掌握才能真正读懂它,才能获得它的意义。在单元整组教学的基础上,我们的语文教学更无须面面俱到,篇篇细嚼。整合中比较,比较中深思,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悟”的过程。部分体验可以只需选取典型的例子,寻找规律,把握方法,感到心里,悟到深处。学生在日积月累中,会逐渐增强自主研读,自主建构的能力,并将焕发出强大的学习能力,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度影响。
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和价值范文5
一、强调整体,遵循规律
从文中看到:整体语言教学法极力推崇格式塔(Gestakt)心理学的“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的理论观点。课文作为一个整体,其意义并不等同于各部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语言是一个整体,语言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是整体性的( holistic )而不是分割性的( atomistic )。语言教学应从整体出发,将听说读写融为一体。任何企图把语言肢解成语音、词汇、语法等的做法都会使语言失去其完整性和真实性。这对我们原先的认识“听先于说,说先于读,读先于写”提出了挑战。
而目前我们许多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却还存在以下教学模式:即先通过录音导入文本――学生听这一段文本――逐步讲解文本中的新词和词组或者短语――学生脱离文本跟读字,词,句――学生用所学的词,句做与文本内容无关的选择题或者填空题――然后学生再读整个文本――接着导入下一段文本……
从整个教学过程中可看出,教师已有了“语篇教学”的意识。能通过语篇带出所要新授的词,句,但在导入时过于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实质。在具体教学中仍然偏重于单个词句的独立教学,并没有让学生充分感知和理解整体的文本。在教学中,过于细化,随意肢解课文。教学环节仍以单个字,词,句,篇的形式呈现、以讲解、操练为主,这些操练也缺乏实际意义,大多以学生识记,理解为主,未达运用的目的。这样不是让学生整体感受语篇,完成理解语篇和运用语篇,而是典型的外语教学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
我的思考:语篇教学的形式不应仅仅局限于阅读教学的思路,在低年级可以多创设录音文本,对话文本,儿歌文本。中高年级可以以描述性,叙述性的文本为主。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整体感知,因为整体语言课堂教学模式充分注意到各项技能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各项活动之间的衔接和互补,而我们只有在教学中将听说读写的教学活动同时围绕某个具有实用价值的主题来进行,才能遵循了语言发展的规律和原理。
二、聚焦意义,注重交际
从文中看到:整体语言教学法聚焦于语言交流中的意义,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旨在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使语言技能的教学程序能够反映出语言与语言的交际运用之间相互依存的内在练习。语言能力也正是通过交际而获得。
而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许多老师也非常注重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但是这种能力的培养往往是在课上的最后几分钟的综合反馈环节才有所显现。纵观35分钟的课,学生缺乏主动交流的英语环境,更别提有与同学直接互动交流的机会。一堂课下来,学生是在疲于应付老师一个又一个由易到难的问题中落实学习任务的。直到下课前几分钟,才忽然要完成和同伴互动交流的任务。这样看来,“注重交际”好像不是教学的目标,而是教学的一种形式而已。
我的思考:我认为,在课堂上注重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不该只是短短的几分钟的时间。而应在单元整体设计时,就考虑进去。在每一课时的具体设计和教学时,就落实到语篇中,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大量的自然语言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及交际能力。而语言知识不等于语言运用,不应人为地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分割开来孤立地进行培养,语言的应用技能应通过自然的语言环境加以培养。
三、突出语境,追求真实
从文中看到:根据人类学家和功能语言学家的观点,语境可以分为情境语境( context of situation )和文化语境 (contexxt of culture ) 。前者指的是与语言活动直接相关的具体情境,后者的范围更大,指的是语言活动的整个文化背景。
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和价值范文6
一、单元教学的课前预学
单元课的预学是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的基础,可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提升学生对未来单元学习的求知积极性。教师对单元预学的布置一定要有助学性,强调内容整体性与针对性,讲究灵活的方式。单元内容的预学,一方面是对已有知识与技能的储备;另一方面是预览单元全局,宏观把握主线并实现教学目标的自达部分。预学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我们将要学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学的问题。预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在教法上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导思路。
二、单元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程强调教学目标的先导性,培养学生在把握目标的前提下学习主动性与自觉性。为此,教师在分析教学目标时既要考虑整体宏观教学目标价值所在、也要考虑具体的微观目标,突出重点目标,引起学生的注意;在整个教学中,要以目标为先导,既要进行目标的分解、也要实现教学目标的整合,在复式环节要强调学后对照认定,强化目标系列,加深整体认识。
在目标分析的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比如:设问式、悬念式、情境式,也可以采取温故知新、承前启后方式。教师在目标分析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与启发,创设求知的气氛,以激发学生的求实欲望。
三、单元教学目标的实现
基于新课标的要求,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主要有基层目标、高层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以及发展目标等。教师必须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去引导与启发学生对培养目标的追求。
对于基层目标,是比较浅显的教学要求,在这个目标上,教师要主动学会放而不弃,积极采取开导、指引、点拨、暗示等方式,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互动来实现,在这个环节,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参与者,最多是一个引导者。高层目标就是我们教学中难点与重点,这是单元教学的核心环节,这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对教师来说更是一个攻关。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学会愤而后启,悱而后发。即在学生心欲通而未达时,教师予以达之,在学生口欲言而未能时,教师予以言之。这个阶段,教师要学会言而不尽,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情感目标是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是培养品德、陶冶情操、锻炼意志、确立信仰的一个养成过程,这个阶段,教师的基本教学方法是“诱”即循循善诱、诱导激发。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以真情实感以情动人,在适当的环节要恰当点拨,有机渗透。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阶段,教师的教学切忌大道理的套话与空话。能力目标是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实现操作本领的阶段。这个阶段,教师要给与学生充分的训练时间,所谓“兵是练出来的”。教师要努力创设竞争欢快的训练气氛,根据能力目标的要求给学生设定速度、精度、巧度以及难度要求,激发学生的竞争积极性,让学生在最佳的竞技状态中达到预期的训练效能。发展目标是基于特定的尖子学生设定的知识拓宽与开发,其目的是为了引导与启发部分学生的更深入的学习与研究,解决少数“吃不饱”的问题。其基本方法就是由课内引向课外,从现有知识出发提出新的课题要求,激励他们去探究发现。教师在针对性教学时,要主动提出问题、指出方向,提供思路、提供方法,并尽可能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先导作用。
四、教学目标的检评
教学目标的检评是对整个教学目标实现情况的全面考查,这既是教学的总结、也是发现问题、纠正问题的必要手段。是承上启下过程的延续,教师的检评要科学设置,把握原则,以便获取真实的反馈信息。
首先,教师在编制检评测试题时,要充分考虑教学中的教学目标,以目标为导向,设置测思考题。其次,为了能够准确系统反馈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教师可以将一个教学目标设置不用角度的测试题目,以方便多角度分析学生掌握的情况。任何知识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教师在命制考题时,要兼顾以前已经学过的知识,这样,既能起到复习巩固旧知识的作用,又能使新知识更加系统化。再次,在测思考题的选择上,由于以针对性的单元教学目标的实现为目的,考题尽可能以客观选择题为主,重点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的基本功,适当辅以较客观试题,尽量减少主观试题。最后,检测题的设置既要考虑整体、也要考虑到局部。对于少数的尖子学生,教师要有意识安排一些难题、增加一些难度,可以通过改变顺序、变换角度、改变问法,或浓缩扩展、增加迷惑等手段,考查学生理解知识的深刻性和回答问题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