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视与广播的关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视与广播的关系范文1
关键词:广播电视机房 设备 接地
广播电视监测机房,是广播电视综合业务信息网联接的信号质量数据机房。其接地良好,是关系监测机房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1、接地分类
1.1 直流工作接地
直流工作接地是播出系统中所有逻辑电路的公共参考零电位,即逻辑地。逻辑电路一般电平较低,信号幅度小,容易受到地电位差和外界磁场的干扰,因此需要一个良好的直流工作接地,以消除地电位差和磁场的影响。
1.2 交流工作接地
广播电视机房中的大量设备是使用交流电的,这些设备按规定在工作时要进行工作接地,即交流电三相四线制中的中性线直接接人大地,这就是交流工作接地。交流工作接地通常采用中性点接人大地和中性线重复接人大地的方法。所谓重复接人大地,就是在中性线上多处通过接地装置与大地多次连接。中性点接地后,当交流电某一相线碰地时,由于中性点此时接地电阻只有几个欧姆,故接地电流就成为数值很大的单相短路流,此时相应的保护设备能迅速地切断电源,从而保护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1.3 安全保护地
安全保护接地就是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或机架通过接地装置与大地直接连接起来,其目的是防止因绝缘损坏或其他原因使设备金属外壳带电而造成触电的危险,同时也可以避免各种电磁辐射对电视信号造成的干扰。安装好安全保护接地后,由于安全保护接地线电阻远远小于人体电阻,设备金属外壳或机架的漏电被直接引人大地,人体接触带电金属外壳后不会有触电的危险。机房安全保护接地的接法是将机房内所有播出设备的金属机壳用数根绝缘导线就近接人系统的安全保护接地线上。
1.4 防雷接地
建筑物防雷没计一般分两类:一类防雷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5欧姆;二类防雷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O欧姆。广播电视机房的防雷接地应按一类防雷建筑要求设计。同时,防雷接地在雷击的情况下,会有很大的电流通过流人大地,雷电流的幅值一般在几kA至几百kA,接地极及其附近的大地电位将产生瞬时高电位。如果在防雷接地极较近处有其他接地系统的接地极,就会产生干扰。所以.防雷接地与其他接地应严格分开,并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需大于20m。在雷电频繁区域,应装设浪涌电压吸收装置。广播电视机房如果设在有防雷设施的建筑中,可不再考虑防雷接地。但如果在这种已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上再架设网络通信接人设备,如卫星接收天线、微波接收天线或红外接收天线等设备,则必须另外敷设通信设备防雷接地,接地电阻不能超过2欧姆。
1.5 防静电接地
静电对机房设备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视频服务器设备元器件的损坏;对设备间传输信号带来各种干扰或使传输的数据产生误码;对部分有机械系统的设备造成机械误动作,接地是机房最基本的防静电措施。导静电地面、活动地板、工作台面和座椅垫套必须进行静电接地。还应将导静电活动地板、铝合金吊顶、复合铝材墙面、金属隔墙龙骨和机房直流地联通,将这些表面聚集的静电泄入地下,以此消除房间墙面、吊顶和地面聚集的大部分静电荷。通过设备的安全接地,可消除系统设备和其他配套设备金属表面聚集的静电电荷。
2、机房抗干扰接地系统和电磁兼容问题
电视机房接地系统和电磁兼容问题是相当重要的一环。如果接地处理不当,将造成严重的图像和伴音干扰、数据污染,主要表现在图像上有黑色滚道、网纹、噪波点等干扰和伴音交流杂音,数字设备出错死机等问题。
电磁兼容理论处理干扰的主要方法是:(1)电磁屏蔽。(2)正确处理接地问题,设计良好的系统,将同轴电缆屏蔽层良好接地,就是降低外界干扰的最明显有效的办法。(3)低频电路采用一点接地,如音频电路、高频电路采用多点大面积接地,如视频和射频电路。集中一点接地方法。多种信号单元或者组件单元的接地线汇集至一点大面积接地的方法称为集中一点接地法。对电视前端系统而言就是各组设备单元或各柜组通过粗铜连线汇集接至一点,再接至工作接地体,这一点就是工作接地排,一般设在电源柜内, 目的是消除设备间电位差引起的干扰。
(1)多个机柜的接地处理。每个机柜设一接地排接地点,各个机柜的接地点通过粗铜导线与集中接地点f工作接地排)相连,各机柜之间不随意相连。理论上机柜内的每一台设备接地点应直接与本机柜的接地排相连。实际上这一点很难做到,因为大多数设备的外壳已经和机柜连在一块。
(2)音视频线的接地处理。视频线采用两头莲花接地或Q9接头单芯屏蔽线,两端接地。而音频线宜采用双芯屏蔽线一芯作信号线,另一芯作地线,屏蔽层在信号输出端接地,另一端悬空,这样可防止低频环路电流干扰,这种线没有成品,须自制。目前大多采用的单芯莲花接头线,很容易形成地线环流干扰。有音频平衡接口的设备应尽量采用卡依头平衡线连接。
(3)电磁屏蔽的应用。对电视网络而言,射频同轴电缆的屏蔽层的作用一是防止电视信号泄漏,造成对其它电子设备的干扰。二是防止外部电磁干扰信号对电视网络的干扰。因此F头的连接一定要正确牢固,在前端机房的射频总输出端口应可靠接地。
3、接地应注意的问题
直流地和交流地都不要短接或混接,以保证直流地线上没有交流电流产生的电压降,从而使计算机系统不受交流干扰,保证设备安全。直流地线和交流线路不能紧贴或平行相邻敷设,以防干扰或短接。直流地线、交流地线、安全保护地线必须与防雷接地相隔2O米以上。直流接地以网格状效果最佳,但布置网格时必须将其装在靠近机柜、仪器、设备的地板下面,既便于连接,又减小接地电阻。
参考文献
电视与广播的关系范文2
【关键词】广播电视;制作设备;管理系统
在信息时代与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计算机网络技术普遍应用于广播电视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制作设备管理系统的使用进行实时监控、计划调度,如何对节目制作人员的用机情况进行精确记录和量化考核,怎样充分调动和合理分配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电视节目制作的总体水平,合理高效地对节目生产的制作设备资源进行统一配置,降低节目制作成本,是目前广播电视中心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广播电视中心技术部已经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独立设计完成了制作设备管理系统,并且选择了相关的数码有限公司承担系统的实施工作。
1.广播电视制作设备管理系统的结构组成
一般来说,广播电视中心制作设备管理系统的组成结构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后期设备管理系统、外借设备管理系统、演播室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和Web 办公系统、以及门禁设备管理系统等。
2.广播电视制作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思想
广播电视制作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思想一般而言都兼具一下三个共同的设计理念。
2.1统一的网络
整个广播电视制作系统基于一个计算机网络,把各个子系统集成在一个网络平台上,内部办公应用局域网,轻易的实现公司内部的信息资源共享。这样,广播电视的数据就可以在服务器和工作站上同时保存。系统的可靠性,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就可以得到保证。
网络系统以统一的用户界面提供给用户,控制访问权限,不仅可以分类浏览、检索各种信息和访问各个子系统,方便快捷地与其他人通信并协同工作,而且也便于中心各级领导及时、准确地掌握各部门的日常使用情况。
2.2持卡通过
工作人员实行IC卡识别制与固定资产实行条形码是别制。
广播电视制作中心的工作人员每人持有一张IC卡,既可作为制作节目用的身份卡,又可作为借用摄像机等设备使用的权限卡。目前IC卡已经广泛应用与企业内部管理,一卡过关卡,携带方便,提高办事效率。广播电视系统的设备类固定资产以条形码作为识别的唯一标志。
2.3各系统独立、可拓展性强
广播电视制作设备管理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相互独立,可在网上运行,也可不依赖于网络独立工作。目前针对各部门的业务特点,系统的各个模块都有相对独立的统一体,各模块自成体系,独立运行,同时也可以集体运作。其他软件系统提供商也可以在现有的系统基础上进行开发和扩展,实现系统资源共享。
3.广播电视制作设备系统的实现
根据广播电视制作设备系统的有机构成部分对系统实现进行相关的介绍与分析。
(1)后期设备管理系统的实现:通常广播电视制作中心会采用一种成片集中的管理方案来实现对非线性编辑、对编、录音设备的控制和管理,对相对集中的设备进行集中管理,让他们共享一个读卡机和控制系统。
这是一个两级系统,它由1套主控系统和2套分控系统组成。其中主控系统主要由服务器、主控计算机、写发卡系统等组成,主要作用是设定系统的各种运行参数、写入和发放IC卡;而分控计费系统则是一个以一台工控PC机为核心的一体机系统,结合特定的外部设备进行设备的计时与计费。
分控系统主要具有写卡发卡管理功能,电源控制及计时、计费功能,计划管理功能以及应急功能等,与主控系统协调管理广播电视的制作。
(2)外借设备管理系统的实现:外界设备管理系统主要采用IC卡和条形码技术,对摄像机的租借、调度进行科学的管理,对系统进行设置以此来对外借设备进行计时收费。可以完成摄像机状态的监测,设备的交接、预约、借用和归还、设备维修档案的建立等。
(3)演播室管理系统的实现:广播电视节目制作部门向技术中心办理演播室申请使用手续,经审批后由节目部门和技术中心共同完成。
持卡人在工作的规定阶段进行刷卡,比如工作前、工作中以及工作结束后。系统会自动读取卡中信息,记录下使用人员的姓名、所属部门、所属栏目、机房开始使用时间和结束使用时间以及费用等。系统自动读取卡片信息,自动计时收费,省时又省力,办事效率提高,业绩增加。同时演播室收费具体化,实行以单件计费或者特定设备的累计计价的方法。
(4)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主要是用来提供完善的设备档案管理作用,以此支持设备的增加、删除、修改等基本管理环节的运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同时提供设备的申购管理、设备的借出与归还管理以及设备转移管理与维修、报废管理等。同时,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软件提供模糊查询功能,任意选择多种查询条件,轻松自由。在查询的基础上,用户可以看到汇总统计结果,并且能够轻易把数据转换成Excel数据格式。
(5)Web办公系统的实现:Web办公系统是最常用最贴近现实生活的系统,如今几乎多有的企业都实行了办公自动化,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独立的办公系统。广播电视制作中心的工作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样基本上都是在Web系统上进行操作。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内网的任何一台电脑连接到Web系统,同时可以实现对自己的用机数据进行查询、核查,当然也可以进行对设备进行预约使用。
(6)门禁管理系统的实现:广播电视公司在相应位置可以设定专门的人员与机器进行人员进入的读卡扫描。这样在人员进行扫描时与照片进行比对,阻止外来人员的进入,保障公司内部的人员安全。另一方面读取卡片信息,在系统内部会显示卡片所有人的出入时间,还可以保证工作人员的正常上班。
【参考文献】
[1]张明珍.无锡广播电视局后期制作设备管理系统[J].广播电视信息,2004(12).
[2]李生平.广播电视制作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视技,2007(06).
电视与广播的关系范文3
关键词:
安全播出广播电视节目,既是为了保证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收听收看权益,也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国家的安全保卫。有基于此,提高安全可靠的播出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系统的能力和水平,无论从社会发展层面,还是国家管理层面,意义都是非常重大的。
1 、技术角度层面监控系统的特征
对于广播设备微机监控系统来说,在技术层面,其主要具备如下特征:(1)现场控制机使用的是多级计算机网络互联结构,比如控制网、现场网、PLC等等,这种多极的监控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另外,结合使用了TCP/IP,这种在国际上非常流行的网络协议标准,借助于分层结构,清晰化了层次,合理化了结构。(2) 广播设备微机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可以描述为遥控、遥信、遥测等,值班软件能够真实、直观的反映形象和情况,借助于科学先进的组态软件,用户可以非常自由的使用,在实时监控角度,也很强。另外,监控系统使用的是WEB服务器,对监控系统联网与局域网进行的是远程管理,这样数据就可以实现实时共享。
2 、总体设计监控系统
对于广播设备微机监控系统的设计来讲,其最主要的依据在于系统本身能够实现的功能,按照这些具体的功能,广播设备微机监控系统是为了遥控、遥信和遥测微波设备、电视、调频,这样系统的设置就可以使用就应该为分布式,这种分布式是基于PLC、局域网结构建立的;为了实现远程访问与控制山上的监控系统,位于山下基地的远程计算机构成了远程管理局域网。分层式结构是广播电视发射设备微机监控系统的模式,系统共有4层:(1)采集数据层:数据采集层的主要设备有呈分散状态的现场设备和现场控制机,对现场设备的实时数据采集由现场控制机完成。另外,还能够开关本地发射机,或者进行倒机作业。数据采集层还有一个通信接口对接前置处理层。(2)前置处理层:本层次由前置机的诸多模块组成,主要包括了菜单、系统对时、上下通信、数据处理等等,这个层级的功能主要是为了巡检现场的各个控制机,对实时数据进行汇集、预处理,而后输送到应用层。(3)应用层:系统应用功能模块是本层级的主要组成单位,主要包括了管理与打印工作站、服务器(数据库)、值班员工作站等等。应用层内部,借助局域网方式实现对各功能模块的联结,所以可以很方便的扩展应用的各个层功能模块。(4)集成通信层:集成通信层的组成为远程管理局域网和服务器。通过数字微波(或电话网)和服务器,远地计算机对微机监控系统实现远程访问,采用的主要的访问方式有:浏览器和WEB服务器方式。另外,集成通信层还可以保护微机监控系统不受外部伤害,这种保护体现在借助于防火墙将相关的功能实现。
3 、微机监控系统之抗干扰技术
高频干扰窜入计算机系统的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源自空间的电磁波辐射会干扰到前端机和主控机;二干扰信号会经由接地线进入到计算机系统内部;三干扰信号窜入计算机系统还可以经由信号传输线。为了预防上述的干扰,建立专门针对主控机的计算机屏蔽室,这个可以防止第一种干扰;对于后面两种干扰途径,主要的措施有如下几点:
3.1接地原则的正确掌握
每部发射机都是使用宽紫铜带连接到地面实现高频接地,但是在高频层面工作的时候,电感(地线的)是不应该也不能够被忽略的,地线因为电感的存在,阻抗会变得非常高,介于一段地线两点间的干扰电压可以达到数伏,乃至数十伏,但是在一般的情况下,取样信号的电压一般只有几伏,如果受到了强烈的干扰,则监控系统的正常工作就得不到保证。所以,为了避免接地引发高频干扰,接地要正确。低频电路中,元件间和布线的寄生电感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接地多为一点式,这样地环路就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减少。在高频电路中,元件间和布线的分布电容及寄生电感会使得各个接地线之间发生祸合现象,产生非常突出的影响,所以入地就为多点。
3.2传送信号采用平衡方式
平衡双绞线传输被用到前端机的输入与传感器的输出,输入电路会将原本的平衡信号转化为计算机需求的不平衡信号,这种作业模式就可以最下化干扰信号差模值,在这里,对于干扰信后来说,平衡双绞线发挥的是同相位抵的功能。同时,双绞线在每一点上使用的是一对二芯屏蔽,将发射机房高频接地系统与屏蔽层之间连接起来,这样各取样点就不会出现互相的感应窜扰,也可以实现屏蔽高频电磁波的功能,对于故障的排除和问题的查找来说,也非常的方便。
4 、维护保养监控系统
维护保养的具体内涵指的是维修和养护,维护保养的具体对象为外部设施之原部件、机器设备以及这些部件组成的系统。维护工作对发射台来讲,不但是基础,还是安全播出的基本保障。具体的实践经历告诉我们,日常维护工作的认真开展,可以帮助将突发故障数予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所以非常有必要开展日常维护保养这项工作。(1)定时巡机。巡机的目的是为了让发射机的工作状态最佳,这一目的的实现要求巡机的时候做到摸温、听声、闻味、观察。观察的是发射机的各项运行技术参数,通过观察,确认各项参数的运行在正常值内;因为超负荷运行、电源短路或风机摩擦,各种不正常的气味都会出现,所以闻味闻的是有没有异常的气味;听声指的是设备运行会不会发出杂音,巡机过程中,如果发现有异常声音,就要进行及时的查看分析和处理;摸温就是看设备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的温度,如果过高,安全播出就会受到影响。(2)设备检修工作也要做好。对于设备的维护保养来说,检修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检修要求检修人员要精通设备的性能、原理及特点,要熟悉掌握设备多发的异态状况及运行中的正常技术参数范围;其次,检修要全面,要分段进行,因为元器件的不同对应的寿命不一样,需要给予检修的注意点也就会不一样。所以,可以按照具体检修项目的不同,将检修划分为年检、半年检、季检、月检、半月检、周检等等。发射机的线路、器件非常多,由于不同设备有不同的检修时间,所以,要对整个发射机需要检修的部位通盘考虑,切忌漏项。特别是那些较小的、具有一定寿命的、容易被忽视的元器件,千万不能把它们漏掉。(3)检修情况要记入档案。检修人员在每次进行设备检修时,需要参考设备检修档案和设备运行记录,根据设备的检修记录和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进行检修。检修档案的建立对全面掌握机器、设备的运行状况,确保安全播出具有重要的意义。
电视与广播的关系范文4
[关键词]新闻;要素;构成关系;分析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编辑、记者理清创作思路、建立作品架构、进行内容表述的过程,是整理、加工、提炼新闻素材,综合广播电视新闻其他表现要素,进行新闻创作的过程。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主要是指新闻文字稿的写作。广播电视新闻文字稿的写作具有自己的特性和写作规则。作为一种非独立的文字语言,它必须与广播声音及电视声画语言有机配合、相互补充,在广播电视新闻各要素的总体构成中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考虑写作所具有的广播电视特点,重点是处理好文字稿与声音,对于电视新闻来说,尤其是与画面的关系,又要考虑新闻文体自身的风格和特点,遵照规律,精心构思组织创作。由于广播文字稿与解说词之外的声音的关系同电视新闻写作中解说词同采访同期声以及现场环境声之间的关系是相同的,因此在以下的内容中,为讲解上的方便,我们将以电视新闻写作中各要素的关系为主来展开相关论述。与传统媒体不同,电视具有声画双通道传播的特点,通过声音与画面所包含的多种表现元素进行信息传播,解说词、文字稿只是多种表现元素之一。了解电视写作的特点,必须首先了解电视声画构成,认识文字稿在整体构成中的位置和特点。
一、广播电视新闻的构成元素
电视新闻画面元素主要包括:图像、图表、字幕等。图像是摄像机所拍摄的画面、特技合成画面或动画等。图像元素是电视画面重要、具体特征的元素,把形象、可视的信息直接传递给观众。其中,特技画面、动画画面扩展了图像的表现范围,使画面更加直观、醒目、美观,丰富了画面的表现力。图表、图形则能够使一些抽象的时空概念、枯燥的数字变得直观、具体,使观众易于接受。字幕有助于提高新闻时效、强调重要内容、完善信息传达。电视传播的发展也越来越将这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增加了单位时间的信息量,增强了传播效果。
广播电视新闻声音元素主要包括:采访同期声、现场环境声、解说旁白声和音乐效果声等。采访同期声是在新闻拍摄时同步收取采录的采访对象的采访谈话。采访同期声能够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和权威性,而富于个性化的同期声语言,还能够展示采访对象的性格、思想和感情。现场环境声对于烘托现场气氛、增强临场性和新闻真实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解说旁白声在表现抽象、思辨、概念化的内容时,具有其他元素无法替代的作用。音乐、音响效果声主要是指后期制作时所配上的声音,有利于表达某种情绪、营造某种氛围,增强广播电视新闻的表现力。
二、电视新闻文字稿与画面的构成关系
文字稿以字幕的形式出现在画面中,成为画面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不是新闻文字稿通常的和主要的形式。我们研究的是以解说旁白形式出现的文字稿与画面的关系,是属于声画关系的一种。
文字稿与新闻画面之间是相互补充的关系。不同的报道形式的主从关系不同,声画各有侧重,但在大部分新闻节目中,声音即文字稿解说占主导地位。只有在一些现场性较强的新闻、欣赏性新闻以及强调过程和细节展示的新闻报道中画面占据主导地位,解说词仅起解释、说明、补充等作用。电视新闻中文字稿与画面的构成关系有两种:声画统一和声画并行。
1.声画统一。解说词与画面协调统一,二者内容基本吻合、同步推进,相互补充、配合,实现完整的视听信息的传播。声画统一是声画关系中常见的,也是最适合于电视新闻表现的一种声画关系。在这种声画构成方式中,解说词可以发挥其作用和优势。
(1)介绍新闻要素,补充背景材料。具象的画面很难明确、完整地表现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原因、过程以及相关的背景资料等内容,而这是文字稿的优势。
(2)阐释抽象理念,增加内容厚度。画面本身不能对作品的内涵、新闻的主题、深邃的思辨进行充分的阐释和表达。解说词则善于表现画面形象内部所蕴涵的思想、哲理、知识这些抽象的理性观念. 对于深化作品主题、增加内容厚度有较大作用。
(3)表现非现实时空。画面不能再现过去记录,运用解说词则可以轻易地追述过去、预测未来的情形,表现时空比较自由、不受限制。
声画统一由于文字稿与新闻画面的同步性而易于为观众所理解、接受。但同时地要注意在内容上一目了然、画面剪接频率较高的段落中,若解说词与画面内容完全同步、吻合,类似于“看图说话”式的图解新闻内容,就会显得幼稚。因此,除了运用声画统一这种声画构成关系外,电视新闻中较为常用的声画关系还有声画并行。
2.声画并行。解说词不是简单重复、说明画面内容. 二者相互独立、不完全相同. 但所表现的内容、主题是一致的,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联从而使解说词与画面构成和谐的整体,使新闻传播获得良好的整体效果。在运用声画并行的构成方法时,需要把握好几个问题:一是解说词与画面的内容尽管不尽相同.但一定有关联,不得出现声画“两张皮”现象。二是声画并行并不等于滥用“万能镜头”、中性画面。
三、广播电视新闻文字稿与采访同期声的构成关系
解说词完全能转述采访同期声的内容,但转述的内容却不具备采访同期声的实证性、权威感和感彩,所以,解说词不能取代采访同期声在新闻中的地位。在采访段落中,处理解说间与同期声的关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解说词与同期声相互补充、合理搭配、形成节奏;二是为强调某些关键信息、突出某些重要内容,解说词与同期声可以适当重复。
四、广播电视新闻文字稿与现场环境声的构成关系
现场环境声有助于烘托现场气氛,增强现场性和新闻真实感,是广播电视新闻的重要表现元素。现场环境声与解说同共同承担传播功能,带给观众完整、真实、朴素的视听信息。
电视与广播的关系范文5
【关键词】广播电视;产业发展
一、市场经济体制与广播电视的产业化
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手段的经济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各行各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遵循价值规律、平等竞争规律,否则就无法生存。事实证明,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统一的、开放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社会生产所需的稀缺资源必然在平等竞争规律的作用下,按照价值规律的原则在全社会自由流动。广播电视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优质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要得到所需资源,广播电视业只能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打破自我封闭,走产业化发展道路,用自己的竞争优势来吸引优质资源,否则,自己的优质资源就可能流向其他行业。其次,现代市场经济在全社会配置资源主要靠“看不见的手”,同时还要辅之以政府的宏观调控。不论是“看不见的手”,还是政府的宏观调控,都需要及时、准确地传递大量的市场信息和政府调控信息,这就要求广播电视等现代传媒业的繁荣与发展。再次,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众多的市场主体之间开展竞争的重要手段就是及时获得有用信息指导其生产经营、自己的企业形象信息和产品信息以赢得更多的消费者,这也客观要求我国广播电视等现代传媒业必须有相应的发展。
二、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促使我国广播电视业走向产业化
广播电视业是一个技术密集的行业,它伴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近10年来,以数字技术、卫星技术、光传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给广播电视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技术的发展决定着广播电视的节目制作质量、传输质量和覆盖范围,这些因素都是广播电视业竞争发展的手段,所以,国外的广播电视集团已经纷纷采用或正在规划新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我国的广播电视业要想参与竞争,同样必须大规模采用现代新技术。这就出现了一个现实的问题,即技术改造所需的巨额资金从哪里来?还能不能像过去那样完全靠国家来投资?答案是否定的。原因主要有二:第一,国家目前确实没有能力投入大量资金给广播电视业;第二,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国家也确实没有必要为广播电视业投入巨额资金,只要允许广播电视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广播电视业就完全有可能按照产业运作的方式从市场上多渠道筹集资金来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
三、产业竞争促使我国广播电视业走向产业化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广播电视面临着“内挤外压”的竞争局面。“内挤”是指行业内和国内不同媒介间的激烈竞争,例如电台与电台之间、电视台与电视台之间、广播电视媒介与印刷媒介之间以及与互联网媒介的竞争、广播电视传输网络与其他传输网络之间的竞争等;“外压”是指我国的广播电视业与国外的各种传播媒介之间的竞争。为在“内挤外压”的形势下求生存求发展,我国的广播电视业整体和业内的各法人主体只能选择竞争,走产业化的道路。
四、推动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面对市场经济、信息经济和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广播电视业必须选择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创新和技术进步为动力,走产业化和集约化发展的道路。
1、充分利用国家产业政策所提供的发展机遇
1985年,国家明确把广播电视业列为第三产业。在此政策的鼓舞下,此后的一个时期,特别是十四大以后,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五”计划必须坚持“以发展为主题”,这预示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将迎来新一轮发展。国家在“十五”期间将继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第三产业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要“面向市场,推进体制创新,努力实现我国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如前所述,广播电视业应属第三产业中的信息服务业。所以,我国的广播电视产业应积极利用有利的产业政策,在“十五”期间加快产业化发展。
2、正确处理好“两种属性”和“两种功能”的关系
“两种属性”就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我国广播电视业同时具有“经济属性”和“政治属性”,与之相对应,我国广播电视业就同时具有“产业功能”和“喉舌功能”。能否正确理解和妥善处理好“两种属性”和“两种功能”的关系,是决定我国广播电视产业能否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
首先,必须明确,我国的广播电视作为执政党和政府的“喉舌”,它自诞生之日起就担负着政治宣传的任务,以社会效益最大化为价值标准。我国广播电视的这种政治属性和喉舌功能在今天仍然客观存在,并且是不可削弱的。与以往不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不仅有政治属性和喉舌功能,而且还应该有经济属性和产业功能。
其次,广播电视的产业功能与喉舌功能必须统一起来,统一的基础就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产业功能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最高标准;喉舌功能以社会效益最大化为最高标准。在现代文明社会,任何产业要取得经济效益,都必须以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为前提,都必须以产品或者服务来“为人民服务”,满足人们合法的、正当的、健康的物质文化需要,只有这样,这个产业才能赢得政府、社会和大众消费者的支持,它的经济效益才能得到实现和保护。
所以,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在追求效益的时候,必须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起来,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确保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实现其经济效益,这是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化发展中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
3、明确产权关系,培育自我积累机制和平等竞争机制
我国广播电视产业诞生以来,一直是作为事业单位存在的,其开支全部由国家负担,按预算供给,其产权当然都是十分清楚的,那就是国家拥有完全的所有权、使用权、支配权、收益权、处置权。但1979年以后,随着中国广播电视广告业的发展和广播电视机构自身资本经营积累的增多,广播电视业的投资结构由国家一元结构逐渐转化为国家投入、广播电视机构自身资本积累投入和借贷经营的三元结构。随着产业的发展,我国的广播电视产业规模越来越大,经营范围越来越广,积累的资产也越来越多。但资产特别是增量资产的权益和权利问题也显得越来越突出了。广播电视机构越来越关心,三元结构的投资收益如何分配?多种经营的收入和积累的资产(包括有形和无形)是属于机构还是国家所有?谁拥有最终的支配权和交易权?法人产权与所有权、经营权到底是何关系?各种权利主体如何监督制约?这些产业发展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无论是在国家颁布的现行广播电视法规中、政策中,还是在当今的广播电视理论研究中,都找不到确切的答案或解释。没有法律依据,一方面造成政府各级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在行使权力的时候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从而为“人治”提供了弹性空间;另一方面造成广播电视机构缺少必要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经营管理的随意性和无政府主义倾向比较严重。这种状况,一方面挫伤了广播电视机构资本积累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广播电视机构采取不计成本的粗放型经营方式,有意隐瞒真实经营情况的体制和机制漏洞。如此经营,中国广播电视产业资本何以大规模积累并积累到足以与国际广播电视集团竞争的规模?而不解决产权问题和资本积累的动力问题,又何以改变这种经营状况呢?
另外,产权关系不清,造成广播电视产业内部的不平等竞争。例如,中央级的电台、电视台就可以借助国家的行政命令,要求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站)无偿转播其广播电视节目,扩大覆盖率和收视率所带来的收益完全由中央电台和电视享,而转播成本却要地方电台和电视台来承担。省级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同样存在利用行政命令转嫁成本、独享成果的情况。这种不平等的竞争严重制约了广播电视产业内部的协调发展,其根源就在于广播电视产业内部各法人实体之间的产权关系不清。
4、大力发展国民经济,为广播电视产业发展创造需求
如前所述,传播是人类从事生产活动的产物,而且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发展而发展。具体说,国民经济在以下方面的发展都会推动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
第一,努力扩大经济总量,可增加对广播电视传播的需求。
第二,加快开放市场,扩大和深化专业化分工,这样,信息沟通需求的增加必然会促进广播电视信息服务供给的增加。
第三,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也可以带来对广播电视传播需求的增加。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人民的“文化需要”主要包括娱乐的需要、获得知识的需要、了解国家政治和社会信息的需要等。广播电视恰恰就具有满足人们这些需要的功能。所以,只要坚持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方向,我国就必然会选择在大力发展物质生产的同时加快发展广播电视等服务产业的道路。
5、加快城市化进程,为广播电视产业发展创造条件
广播电视产业属于第三产业,而第三产业得以充分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社会的城市化水平要有相当程度的发展,所以,我国的广播电视产业的快速发展也离不开城市化的发展。其原因主要有三:(1)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意味着整个社会的人口中城市居民比例的提高。而城市文明客观上要求或者说逼迫城市居民必须尽量多地掌握知识和信息,这就意味着城市对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的大量需求。(2)实践证明,城市经济的生产效率一般都要远远高于农业,因此,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就远远高于农村居民,相应的,城市居民对于广播电视产品的购买力也就远高于农村居民。有购买力的城市自然就会支撑广播电视业在城市快速发展。(3)城市与农村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城市居民居住集中,而农村居民居住分散。这就造成在城市发展广播电视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的成本要明显低于农村。所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广播电视产业更倾向于优先在居民集中的城市发展。
6、完善法律,确立广播电视的产业地位
我国的广播电视产业虽然已有相当规模,但发展中仍然存在障碍,其根本原因在于广播电视产业的法律地位尚未确立。现有的《广播电视管理条例》没有明确广播电视的双重属性,只强调了它的政治属性,没有提及它的经济属性或产业功能。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没有法律支持和规范的产业就难以健康发展。
7、走集团化发展的道路
广播电视集团化,就是若干实体按照市场运作规律和现代企业制度,通过联合、兼并、控股等方式形成广播电视集团的过程。这也是借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实现人才、技术、资金、设备等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加强分工、合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过程,是追求最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过程。
电视与广播的关系范文6
——理顺社会与文化的关系。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贯穿着过去与未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衰。这些年,文化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文化强省也成为江西富民强省的重要举措。所以,我们要在社会发展的同时,充分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决不能丢掉我们赖以生存的文化阵地。
——理顺公共文化与广播电视的关系。除了舆论宣传、行业管理的职能,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的公共服务职能也随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对弱势群体的关注而日益增强,广播电视公共设施的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也日趋完善。就“村村通”而言,我们架起了现代文化通往广电“盲区”农户的桥梁。通过尺寸屏幕,在文化生活贫瘠的土地上,“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给那些地处边远或经济困难的农村群众送去了精神食粮,使他们足不出户就能够接收到大千世界的丰富资讯,所以,农村广电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者们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理顺广电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近年来,我们在办好地方电视的基础上,通过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农村广播“村村响”等民生工程,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受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农村和偏远地区还有很多农户无法通有线电视,只能靠无线覆盖,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套数少、质量低。因此,广播电视从业者应当满足人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强烈需求,要关注贫困家庭无力承担收看广播电视相关费用的困境,要争取政府加大广播电视项目的投资力度,满足群众的收视权益,为民着想,为民办实事。
构建人民满意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的根本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应该从投入、管理、基层台站建设等方面入手加大保障力度:
——加大投入,统筹推进,确保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顺利开展。以江西省宜丰县农村广播“村村响”建设为例,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县财政自2009年起,投入154.2万元,在全县16个乡镇(场)210个行政村安装高音喇叭和音柱954只,并重新开通县电台,基本实现了农村广播无线、有线整体覆盖。虽然宜丰县已实现行政村广播“村村响”,但还存在广播覆盖密度不够,广播维护经费严重不足,广播维护人员缺乏和乡镇一级广播成为真空等状况。因此,应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设立国家、省级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专项基金,进一步落实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广播“村村响”建设和维护经费,并确保资金长期足额到位,统筹推进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建设。
——把县级广播电视台纳入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县级广播电视台承担着向农民传达政策、传播文明、传播知识、传播信息,确保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任。因此,应该从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净化声频荧屏、规范播出秩序的角度出发,把县级广播电视台纳入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支持力度。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作为重装备、高消耗的广播电视行业,采、编、播等大型设备更新得很快,要想生存、发展,首先设备必须跟得上。而从县级广播电视台目前的生存现状来看,凭借其自身能力来解决这个问题很困难。二是加大政策扶持,为广电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目前,县级广播电视台在编人员主要是靠政策性分配的,非业务人员偏多,熟悉新闻采编播业务工作的人员短缺;平台小、待遇低等因素导致难以引进优秀人才;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部分中老年专业人员知识结构老化等。这种不能适应行业发展新要求的人才队伍现状,直接制约着县级台事业产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建议国家及各级党委政府在政策、编制、人才培训费用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制定特殊人才的招录计划,为广电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维护其健康有序发展。
——加强领导,健全机制,保障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健康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以政府为主导,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强力推进,不断提高农村广播电视基本服务水平”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进一步完善广播电视服务队伍工作规范和考核督导管理办法,从职称评定、年度考核、提拔使用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同时,强化培训,提升农村广播电视服务队伍的能力。制定农村广播电视服务队伍培训专项计划,广播电视服务人员每人每年至少要培训一次。培训既要更新知识也要拓展视野,既要提高业务素质也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力争建立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的农村广播电视服务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