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再融资方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再融资方式范文1
关键字:股权再融资;投资价值
中图分类号:F038.1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融资是生产运作的起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与融资活动密切相关。国内外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会对公司价值产生负面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备受关注。因此有必要研究股权再融资方式对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的影响。
二. 股权再融资及投资价值概述
(一)股权再融资的概念及影响
股权再融资指上市公司根据对资金的需求,在股票市场上再次公开出售股票筹集资金的行为。主要方式有增发、配股和可转换债券。
股权再融资是上市公司为了扩大生产或改进技术,向投资者再次筹集资金的行为。但是上市公司的非理性融资以及盈余管理等原因,导致公司进行股权再融资之后反而对公司价值和经营业绩出现了负面影响。国内外学者通过对股权再融资行为进行实证研究,均得出了股权再融资对公司价值等呈现负面效应的结论。
(二)投资价值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本文的投资价值是指投资于上市公司公开发行且在二级市场上流通的股票投资价值,是依据股票所具有的“内在价值"大小来判断股票是否具有投资价值。
影响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基本因素包括宏观经济因素、行业因素,企业的内部微观因素,如公司净资产、公司的盈利水平等。而影响投资价值的股权再融资因素包括信息不对称和盈余管理等信息不对称主要源于大股东在董事会中的重要作用,使他们掌握公司各方面的更多真实全面的信息。盈余管理主要是上市公司为满足股权再融资的条件,进行的会计应计项目的调整。
三.股权再融资对投资价值影响的分析
(一)定向增发对投资价值的影响
增发包括定向和公开两种,目前的上市公司增发融资中,公开增发所占的比例很小,因此本文讨论发行对象为特定投资者的定向增发。
上市公司偏好在股价较低时推出定向增发。由于信息不对称、投资者的非理性,定向增发向市场传递了公司价值被低估和未来发展良好的信号,使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会产生较好的预期,随后的股价会涨高,从而导致上市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被高估。但之后增发的利好消息被充分消化,股东的收益率将下降。因此从长期来看,定向增发将导致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下降。
(二)配股对投资价值的影响
中国证监会对配股行为提出了对净资产收益率的严格要求, 这直接诱发了通过调整应计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以应计项目等盈余管理手段带来的业绩指标的提高不具持续性,低效率的企业控制者不能长期地虚增报告盈余,上市公司配股前暂时增加的应计利润必然在配股后重新调整回来。因此,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可能导致配股后经营业绩和股票净资产收益率的下降。
从我国对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中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是增加利润的盈余管理,这能够引起股票价格的上涨,从而上市公司的股票的内在价值被高估。根据投资价值相关理论,具有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应该是股票内在价值被低估的上市公司,而股票内在价值的高估并不具有持续性,盈余管理而调整的利润也终将发生逆转。因此长期来看,存在盈余管理情况下的配股,会导致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下降。
(三)可转换债券对投资价值的影响
可转债的债权性和股权性质使其能够灵活的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给企业带来尽可能大的价值。但可转债的有利因素能否发挥作用还值得商榷,并且可转债也隐含着对公司造成不利的风险:如果在发行可转债后,公司的股价一路飙升,投资者就以较低的价格纷纷转股,将使丧失以较高的价格筹集资金的机会;另外可转债的持有者可能不是原股东,转股后会改变公司原有的股权结构,甚至会变更企业的控制权;公司业绩一定的情况下,转股会使得流通的股票数量增多,使公司的每股业绩如每股收益等被稀释。另外,可转换债券的发行本身说明公司缺乏资金,因而可能向市场传递负面信号;可转换债券的特性并不适合所有公司,如果公司性质并不适合发行可转换债券,那么发行行为也会带来负面作用。这些都将导致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下降。
四.小结
在影响公司投资价值的股权再融资因素的作用下,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行为都会对其投资价值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即定向增发、配股和可转换债券对投资价值的影响均为负。
参考文献:
[1]张祥建,徐晋.盈余管理、配股融资与上市公司业绩滑坡[J].经济科学,2005 (1)
[2]管征.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姚滨.论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4]徐浩萍.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价值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108-120)
[5]Chen,Kevin C.W.and Yuan Hongqi,2004,Earnings Management and Capital Resource Allocation:Evidence from ChinaS Accounting Based Regulation of Rights Issue[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7(3)
[6]Tim Loughran and Jay Ritter.The Operating Performance of Firms Conducting Seasoned Equity Offerings[J].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97(52)
再融资方式范文2
关键词:融资方式;存在问题;现行选择
企业的创立、生存和发展,必须以一次次融资、投资、再融资为前提,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非常严重,并且成为了政府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资本是企业的血脉,是企业经济活动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置身于动态的市场环境之中,计划经济的融资方式已经得到根本性改变,企业融资效率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些新的融资方式应运而生,融资渠道纷繁复杂。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如何克服融资难以及选择正确融资方式,是企业在融资之前就需要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的。
一、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1.负债结构与使用目的的冲突导致财务风险高
我们的研究表明,中小企业的负债结构比较不合理,其负债率很高,主要负债是短期负债。(详见企业负债结构图如下)
表中可以看到,总体资产负债率为1.74,比通常的正常水平2.0低些,表明负债偏大。负债结构里面,以银行短期借款和商业信用为主,商业信用的周期大多在1个月以内不超过2个月,时间较短,而同时短期借款的时间通常是3个月。而据我们了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动机,基本都是要满足投资项目的需要,也就是说,资金是为长期资产的购置、企业的扩张而借入的,而投资项目的资金都需要周转很长时间大多超过1年。然而现有的负债结构看基本上负债的期限都是在3个月以内,在公司将借入的资金以及其他来源的资金投入到生产项目,若公司无法获得长期资金,会导致公司忙于借入更多的短期负债,以新债还旧债或者以流动资金去偿还借款或者其他负债,一旦公司周转出现问题或银根紧缩银行不予放款,或遇到没有足够额度或者来源获取资金时,公司的现金流就会遇到严重困难,严重的会导致公司出现破产等情况。也就是说,目前借款结构以短期负债为主,财务风险很大。
2.中小企业不具备供应链融资能力
所谓的供应链融资能力是指能够从客户和供应商那里获得较长时间的商业信用,获得预付款和应付款融资。然而,从整体上看,中小企业并不具备这个能力。我们的调查当中,三家公司的平均商业信用占资产的比重仅有20%。而其中,作为行业里面有点名气的某实业公司,不管从供应商还是从订单的客户那里,获得的商业信用的额度也是非常少。由于中小企业的资产规模和知名度并没有大型企业高,大型企业在信用条件的谈判上面占有强大的无可比拟的优势,他们会向中小企业施加压力,以迫使中小企业向自己提供商业信用,这样大型企业就变相的占用了中小企业的资金。例如青岛海尔、顺德美的股份等知名企业,资金来源主要是商业信用,他们可以获得下游销售商、商的预付款,也可获得上游供应商的8个月的信用周期。另一方面银行给这些企业的银行信用额度非常高,这些企业为了避免过高的成本,一般都是偏向于采用商业信用来满足自身的资金需要。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之间的严重距离,大型企业可以通过商业信用占用中小企业的资金。而中小企业在资金受到占用的情况下,自身的运营资金就容易出现问题,他们需要不断的利用可能的渠道借入资金,甚至有的不惜高息,借入民间借款, 以满足生产需要。
3.不实财务报表与不完整公司治理结构影响了其银行信任度调查。发现样本企业存在着因为躲避税收而转移利润的情况,这种情况引起了银行的关注,并且被银行认为其存在法律风险,会对还款产生风险。这种情况下,公司的融资受到了影响,同时企业的不完整的公司治理结构,企业股东的过分控制对企业的决策产生了负面影响,影响了公司的融资。
4.融资渠道受到限制。我们的调查表明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包括:银行借款、商业信用、私人借款、股东投入。而这些渠道当中,主要是银行借款额度有限,商业信用周期也很短,而来自私人的借款,包括民间拆借的资金,利率非常高。以某汽车配件生产企业为例,银行给每家公司的额度仅有2000万元。尽管目前国家已经建立了中小板块,也正在努力促使创业版的建立,但是能够上市的中小企业毕竟很少,是属于中小企业当中最高端那一部分,对于大量中小企业而言,生存条件正不断的恶化,目前正在受到加息和人民币升值的严重影响,他们并不具备上市条件。因此从整体上看,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有限已成为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问题。
二、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现行选择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政策建议,以期待各方能够更加重视这个问题,共同促进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促进我国企业的实力的提高。
(一)中小企业需要不断的提高会计透明度
企业的会计透明度高低,影响了其市场价值 而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很直接的关系是,企业的会计透明度越高,其越能获取银行的信任,从而更加容易获得贷款。我们的研究也发现企业不实会计信息会导致银行的关注,降低银行的信任程度。为了能够更好的获得经营过程所需资,中小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会计透明度,避免法律风险。
(二)建立现代公司治理制度
调查发现公司治理制度的完善与否会影响了银行的贷款决策。建立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取得贷款有一定的帮助。中小企业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断的提高公司治理制度,解除家庭制对其发展的束缚,进行所有权结构调整引入优秀的管理人才,降低经营风险。这样才能提高信用水平,增强融资能力。
(三)增加融资渠道适当引入融资租赁
研究表明,目前中小企业并没有将融资租赁这个有效工具用于满足资金需要,这是比较落后的。在美国,50%以上的融资都是通过融资租赁来实现。而在我国仅有3%的融资通过融资租赁来实现。而就我们的调查,100%的样本公司并没有考虑过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进行融资。随着国家对融资租赁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增加,融资租赁法也预期于2OO8年推出来,而融资租赁业务对于公司的资产现状要求不高而对于租赁资产的前景要求高些。因此,中小企业需要引入融资租赁来增加自己的融资额。
(四)理性融资以避免过度融资与财务失败
样本企业正处于扩张期,正在不断的购置新设备、开拓新市场。这个时期的资金缺口大,融资量的需求很大。此时的中小企业如果融资不当,将有可能陷入财务失败的困境。因此,中小企业对于自身的资金的使用方向要非常的合理,要有很好的资金使用计划做好事前的调查研究工作,合理的确定融资渠道与融资期限,合理测算还款来源,避免资金乱用的现象。
(五)增强供应链融资功能
调查表明中小企业缺乏供应链上的融资能力。这与企业没有同大型企业联合有关系。中小企业需要与大型企业建立某种战略联盟,争取到大型企业的支持,例如可以在一定情况下与大型企业协商,降低预付账款比例以及缩短信用期,而企业则以折扣或者优惠来作为补偿。而同时,企业必须做好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等等供应链融资涉及的内容的管理,增强信用管理能力,合理的调配资金的流动方向,精细化的对供应链的资金进行管理,以增强供应链融资功能。
在如何转变银行的经营服务意识上,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及政策的配套, 才能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使我国的中小企业能够步人市场经济良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问题,是一个长时期问题,这需要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它对消除经济周期波动,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甚至对经济的复苏发挥着积极的特殊作用。然而,在对它充满信念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中小企业融资道路上所遇到的障碍,才能推动企业持续长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宝柱,曾庆斌.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关系探讨[J].金融参考,2009.
再融资方式范文3
关键词 ppp模式 廉租房 融资
一、我国廉租房融资模式的现状
1、政府财政支出起主导作用的传统模式
廉租住房与保障房体系中的经济适用房不同,它本质上一种准公共产品,具有正外部性,是政府通过支付转移的方式实现社会收入的再分配,无论是财政预算拨款、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余额、10%的土地出让金纯收益,还是廉租房租金收入和其他来源,从根本上都是国家的财政收入,它完全的福利性质决定了其资金供给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政府、社会的无偿投入。但是,政府在强调自身的主导性时却忽略了如何调动市场机制的积极性,在政府财政严重不足和地区不平衡的今天,这种模式异常脆弱。
2、政府专门机构融资模式
政府专门机构融资模式由廉租房管理部门或专门的住房保障管理部门负责建设资金筹集,利用政府部门的政策优惠通过多种形式吸引民间资本的参与,以政府的良好信誉为支撑能较容易的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因此目前许多城市在廉租房建设中采用了这种模式。
3、投融资平台融资模式
投融资平台融资模式也是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融资形式,这种形式早前多用于道路、机场等基础设施领域,已经积累起比较成熟的经验。政府部门组建的国有投融资平台是这种融资模式的主体,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方式多样灵活。
二、廉租房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廉租房发展较晚,但是发展的速度非常快,虽然各级政府对廉租房的关注度较高,在发展的过程中扔存在一些问题。
1、地方政府财力不足
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目前的财政实力仍较薄弱,面对保障性住房所需的巨大资金需求,国家财政仍不能满足需求。廉租房属于保障性住房体系,区别于商品房,其开发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因此,参与廉租房建设的房地产商较少。
2、廉租房收益不显著
廉租房的出租不以盈利为目的,其价格应保证中低收入人群能够负担得起,因此其租金定价往往低于房屋租赁市场价格,租金收益不明显。因此,必须进行完善的制度设计和运营方式的创新,使得社会资金在参与廉租房建设的过程“有利可图”,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与动力。
3、融资渠道单一、方式匮乏
廉租房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其建设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与帮助,融资过程也不例外,不论是财政拨款还是专项资金,不论是土地出让金净收益还是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都是受政府管辖和支配的资源。廉租房项目融资过度依赖于政府财政不但加重了政府的负担,不利于廉租房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缺乏专业运作机构和人才
在我国 ppp 尚处于起步阶段,是一个陌生的事物,政府部门及私人投资者对其的关注和研究还远远不够。观察发达国家在廉租房建设方面的经验不难发现他们都有一个运作规范、效率极高的专门项目机构或公司,整合融资、设计、管理、施工、运营等各个领域的专业从业者,使整个项目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极大地提高了公共住房项目的成功概率。
5、融资效率低
廉租房建设与商品房开发不同,不能取得土地出让金,因此政府部门在公廉租房建设方面的内部驱动力并不明显。当发生财力紧张的情况时,拖欠和缩减廉租房建设开支必然成为政府部门的首要选择,造成融资效率降低。
6、相关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廉租房建设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没有国家级别的权威的廉租房管理细则,各试点城市出台的暂行规定和管理办法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尤其表现在廉租房建设融资方面没有细致的规定。
三、廉租房融资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1、严格把控廉租房住户的标准
廉租住房的市场租金有可能存在巨大的利益差价,这也意味着其中具有巨大的获利空间。廉租房保障对象即使在最严格的审批程序下获得廉租住房,也有可能冒着道德风险谋取利益并将其所得用于改善其基本生活条件。因此,严格把控廉租房住户的标准,可以避免不符合条件的住户投机取巧,减轻政府的融资压力。
2、政府鼓励性政策
政府可以借鉴国外的优秀政策
,比如美国政府为鼓励、吸引私人房产商兴建低收入家庭公寓住房,为其提供远低于普通抵押贷款率的资金,也可以学习德国、日本等国的经验,成立国家层次的专门的保障性住房融资银行为参与社会福利性建房的个人或机构提供长期低息贷款或给予政府补贴。此外,政府部门还可以尝试发展债券市场吸收各种社会资本,为廉租房提供稳定的资金链。
3、加快住房保障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
我国现有的规章制度是针对廉租房的保障和监督制定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和速度都处在历史最高水平,亟须政府部门完善和发展廉租房相关制度、建立健全融资体制,推动廉租房建设项目顺利开展。
四、结论
廉租房的初期建设和后面的长期经营所需要的资金需要多元化的来源,其中包括政府的财政拨款、私营企业贷款或投入其自有资金,以及在资本市场上融入的资金和政府举债获得的资金,以此作为项目的长期资金支持。目前我国廉租房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主要依靠财政拨款,没有充足的资金供应成为制约廉租房制度发展的最大问题,因而必须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金,创新廉租房资金来源渠道。
参考文献:
[1]赵鹏.我国公共租赁住房融资模式研究[d].安徽:安徽大学,2010.
[2]崔琳琳,谭大璐,刘 滢. ppp 模式在成都市保障性住房中的应用[j].工程管理学报,2011,(25):454-457
再融资方式范文4
摘 要 我国在廉租房建设中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出现了融资瓶颈,在政府财政预算无力支撑的情况下,本文探讨了REIT融资模式。
关键词 廉租房 融资 REIT融资模式
廉租房是指我国政府通过租金补贴、实物配租及租金减免的方式,向住房困难者且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家庭提供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它是缩小贫困差距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举措,我国政府对其制度的完善也越来越加以重视。现阶段,我国的廉租房建设的主要融资渠道是政府,但由于资金来源与中央和地方的财政状况联系紧密,使得其建设资金不稳定、波动性大,不利于形成廉租房项目的长期资金链条。
一、廉租房建设的融资政策
自1998年首次提出廉租房概念以来,我国廉租房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成效显著。2007年11月国家财政部印发的《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管理办法》,用于规范管理廉租房保障资金,从而提高其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廉租房保障资金的专款专用。而在2008年12月,央行、银监会联合的《廉租住房建设贷款管理办法》,全面要求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以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做好支持廉租房开发建设的金融服务工作。最近2011年7月银监会召开的第三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分析会上指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加大对廉租房、公租房和棚户区改造为主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力度,要认真按照“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加强贷款用途管理,确保资金真正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
二、廉租房建设的融资瓶颈
1.政府财政预算无力支撑。由于廉租房的需求量大,建设廉租房所需的资金大大超过了政府财政融资的承受能力。就今年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获悉,全年中央财政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支出1030亿元,截至5月底,全国城镇廉租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以及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已开工340万套。为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国家发改委提出必须充分发挥企业债券融资对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支持作用,引导更多社会资金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可见政府财政预算资金不能满足廉租房项目建设需求。
2.社会民间资本无意参与。廉租房的目标群体是低收入阶层,因而追求的是社会效益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而民间资本的目标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往往意味着利润率低,甚至零利润或负利润,使得廉租房对于民间资本缺乏利益诱导,在没有政府的支持下,民间资本没有直接参与的动力。
3.其它固定资金杯水车薪。建设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底,全国累计用于廉租住房制度的资金为70.8亿元。其中财政预算安排资金32.1亿元(含部分上交的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19.8亿元,土地出让净收益3.1亿元,社会捐赠0.2亿元,其他资金15.6亿元。①在其它固定资金的来源如住房公积金、土地出让净收益和社会捐赠中,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占的份额最大,但要在提取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专项用于廉租住房建设。由于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的风险准备金的计提比例不低于60%,显然这部分资金除去准备金和管理费后剩余数额非常有限,对于廉租房建设来说可谓杯水车薪。
综上可知,我国廉租房融资的资金缺口大,融资渠道单一,需要利用新的融资方式来突破资金紧缺瓶颈。
三、REIT融资模式
REITs(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即房地产投资信托,是一种以发行收益赁证方式汇集不特定多数投资者的资金,建立专门从事房地产投资管理的基金或机构,由公司将经营所得的收入以派息的形式分配给投资者。REIT融资方式在廉租房融资上具有如下的优势:
1.融资速度快,数额大。REIT通过受益凭证的方式在资本市场上募集资金,直接投资于房地产,它可解决短时间内大量资金需求的问题。
2.流通性强,变现快。REIT通过证券化来反映房地产市场价值,投资者可在市场上随时交易证券,使得资金易于流通,也缓解了廉租房不易变现的困境。
3.认购门槛低,能减少税收。REIT的认购者,每股只需要10-25美元,而在美国股东在合股性质的公司的投资额不得低于15000美元,较低的认购门槛扩大了REIT的融资范围。同时,REIT能够享受到税收优惠,如原所有人将房地产转让给REIT,并没有现金支付的实现,而只是一种收益证明,因此REIT不需要交纳契税,原所有人不需交纳营业税,就减少 了REIT运营的税务负担。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我国廉租房建设的长效发展需要通过REIT方式形成大额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该制度的成熟和完善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也要加快REIT组织结构建设和人才培养,完善REIT监管体系,从而建立有效的信托产品流通机制来为廉租房融资服务。
参考文献:
[1]建设部.今年所有市县须建设廉租房..
[2]王仁涛.中国房地产金融制度创新研究――基于reits理论的探讨.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再融资方式范文5
【关键词】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配股 增发新股
一、引言
近几年来,中国股票市场经历了一番大起大落,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公司股权的首次融资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从而使得股权再融资市场规模扩大。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作为上市公司的一部分,目前的发展非常迅速。这些高新技术企业对国家高新区的建设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截至2008年12月我国上市高新技术企业已经超过400家,占上市公司的1/5,呈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本文以我国最近几年来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的有关资料为理论依据,结合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得出结论,以便更好的理解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的机理,从而为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的选择上提出理论依据和可行的决策方案,以及为投资者参与股权再融资提供新的启示。
二、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分为配股和增发新股两种主要方式,其中增发新股又分为定向增发新股和公开增发新股两大类。在这几种方式中,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经历着从配股到增发新股这样的过程,而且在增发新股中,有些公司使用定向增发新股有些使用公开增发新股。以下通过对80家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相关数据的收集统计,就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定向增发、公开增发和配股进行分析。
1、样本的选取及数据的来源
本文以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80家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有配股、增发新股预案公告的公司为研究对象,数据均来自新浪网和上市公司咨询网。为了研究的需要,本文选取了80家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其从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中发生的再融资方式进行数据统计。
2、股权再融资方式分析
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在2005年到2008年的情况为:上述样本的具体数据为:增发:67家,其中增发里面公开增发有25家,定向增发有42家;配股:19家,总共为86家。具体统计数据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在股权分置改革下,从2005年到2008年,80家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股权再融资的家数2005年为22家,其中增发20家(公开增发7家,定向增发13家)配股2家;2006年为35家其中增发30家(公开增发12家,定向增发18家)配股5家;2007年为22家其中增发11家(公开增发4家,定向增发)配股11家;2008年为7家其中增发6家(公开增发2家,定向增发4家)配股1家。从上述的数据可以看出,最近这几年来,在股权再融资的方式中,定向增发占有一定的优势。
表2和表3是依据表1的数据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它主要是从股权再融资的金额方面进行说明的。
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80家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再融资额为:8832207.21万元,其中进行增发的为67家融资额为:7096585.07万元,占股权再融资总额的80.35%,在增发中里面,公开增发占总体的30.50%,定向增发占总体的49.85%;配股19家融资额为:1735622.14万元,占股权再融资总额的19.65%。从各年份来看,80家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再融资中:2005年增发占97.43%,其中公开增发占34.10%定向增发占63.33%,配股占2.57%;2006年增发占89.10%公开增发占35.64%定向增发占53.46%,配股占10.90%;2007年增发占73.25%公开增发占26.63%定向增发占46.62%,配股占26.75%;2008年增发占96.33%公开增发占32.11%定向增发占64.22%,配股占3.67%。从这些数据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定向增发方式在近几年里是占有优势的。
上述的统计数据说明我国现在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中,增发方式是比较受欢迎的,尤其是其中的定向增发方式。这主要是受政府融资政策的影响较大,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只能在政府融资政策的约束下选择自己的融资方式。
三、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资金有效利用分析
1、总体分析
上述是从理论上对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的选择进行了分析,那么,就公司在配股或增发新股后对公司到底有没有促进发展,对公司的盈利是否提高了,即股权再融资是否影响到资金的有效利用。本文选择了80家高新技术上市公司2003年到2008年的总资产均值和净利润的均值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数据如表4。
以上是选取的80家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从2003年到2008年的总资产和净利润的均值。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年份的递增,总资产和净利润的均值也呈现递增的趋势,总资产均值从2003年的8.9717亿元到2008年的22.7911亿元,净利润均值从2003年的0.8506亿元到2008年的2.8754亿元。上面的80家公司,基本上都在2003年前进行了股权再融资,从上述的80家均值可以分析出,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在进行股权再融资后无论是资产还是利润都呈现了上升的趋势,这说明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再融资资金是有效利用的。
2、配股和增发具体分析
以下是仅就进行配股或增发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只进行配股的有3家:深桑达A(000032)、复星实业(600196)、一致药业(000028),只进行增发的有4家:航天信息(600271)、皖维高新(600063)、有硅股份(600206)、成发科技(600391)。下面的财务数据都是3家或4家的总和数,具体数据见表5和表6。
从表5和表6中的数据可以看到,在进行股权再融资后,各项财务数据中,虽然其中的某一年有起伏,如表7中每股净资产2007年为27.27元,而2008年为19.070元,2008年有所下降,但从整体上说,各种指标都是呈上升的趋势。现选取深桑达A作为配股的例子和航天信息作为增发方式的例子进行具体分析,具体数据如表7和表8。
从表7数据可以看出,深桑达A在2003年进行配股后从各个方面对公司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表中显示总资产从2002年的1034956672元增长至2007年的1834723552.09元,增加了799766880.09元,净利润在2002年到2007年间同样是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从29143294.82元增加到87161646.14元。每股净资产可以看出是一直呈上升的趋势,在2006年到2007年期间增长的最快,从每股净资产的3.19元到4.03元。净资产收益率从2002年到2007年间的变化幅度很大,2004年从7.89%跌到4.5%,但到了2007年又从6.67%增长到11.14%,增长幅度很大。从整体上看,自2003年公司进行了配股后,公司无论从业绩还是相关的财务指标都呈现增长的趋势,所以,配股对公司的资金实用是有效的。
从表8可以看到公司在2003年进行增发新股后,公司的业绩和大部分的财务指标都有所提高。公司的总资产一直呈快速上升的趋势,从832949931.24元一直增长到4695643416.46元,2008年相对2002年增长了4倍,同样净利润虽然2004年有所下跌,但从整体上看,公司的净利润也有大幅度的增加,所以说公司在业绩上有很大的提高。公司在每股收益上变化不是很大,一直保持平稳的状态,每股净资产从表8中看出变化幅度很大,2003年增加很大,而从2003年到2007年基本上处于下降趋势,但从整体上看,这个指标还是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从表8的净利润及净资产的增长率来看,公司从2002年到2008年一直处于增长的趋势。从整体上看,自2003年公司进行了增发新股后,公司无论从业绩还是相关的财务指标都呈现增长的趋势,所以,增发新股对公司的资金使用是有效的。
通过对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在进行股权再融资后财务指标如总资产的均值、净利润的均值、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大体上是呈增长的趋势。所以说无论是增发还是配股都能增加企业的价值,也就是说,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资金都得到了有效的使用。
四、结论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问题是财务管理中一个随着经济发展而形成的一个新的话题。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价值和发展。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历史、市场体系发育等影响,股权再融资尤其是高新技术上市问题的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市场化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合理的选择股权再融资方式也是企业强有力的竞争优势,它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以及企业目标的实现。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还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本文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问题尤其是高新技术这一板块股权再融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它的现状,并对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资金是否有效利用进行了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参考文献】
[1] 李晶: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
[2] 周俊杰: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9).
[3] 阎达五、耿建新、刘文鹏:中国上市公司配股融资行为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1(9).
[4] 章卫东:定向增发新股、整体上市与股票价格短期市场表现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7(12).
[5] 刘芳: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现状和特点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8(11).
[6] 刘文鹏: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行为选择研究[J].现代财经,2002(2).
[7] 李晓红、范义敏: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9).
[8] 管征、卞志村、范从来:增发还是配股?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选择研究[J].管理世界,2008(1).
[9] 贺有为: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11).
再融资方式范文6
一、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国企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转型的重点。80年代末,我国证券市场正式成立后,改制上市成为国企改革最有效的途径,证券市场也成为国有企业最主要的融资平台。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很多上市公司在强烈的投资扩张冲动下普遍患上了“资金饥渴症”,再融资冲动心理越来越强,融资数量也越来越大,甚至形成了一些公司相互攀比的不正常情况(刘天明,2005)。大量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应该尽可能避免采用股权再融资方式筹集资金,以减少对公司价值产生的负面影响;应该积极采用内部或债权再融资方式进行融资,以增加企业价值。成熟市场中的上市公司已经较少采用股权再融资方式进行融资,如美国自1984年开始,上市公司普遍大量回购公司发行在外的股票。但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却对股权再融资方式偏爱有加,而且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有一个明显的转变过程。
二、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现状分析及成因
与非上市公司相比,上市公司在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的选择上更为灵活多样。上市公司公募资金后,其后续发展的能力很大程度上要看企业再融资的能力。从1998年开始,我国上市公司明显地表现出了对再融资的热衷,笔者利用经验数据分析后发现,随着监管审核政策的调整,上市公司往往阶段性地表现出对某一类再融资工具的偏好。基本上,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普遍表现出股权再融资偏好
上市公司一直以来偏好于股权融资,相对忽视债务融资。根据中国证监会网站的统计,从1991年至2002年2月,我国A股市场共筹集资金5951.9亿元,其中配股和增发资金2056亿元,占总筹集金额的35%。配股、增发在我国上市公司筹集资金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如表1所示,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比例低于国外企业的经验数字。
造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主要有:
1.股权融资成本偏低——股权融资偏好的直接原因
融资成本高低是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选择考虑的重要方面,我国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偏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相对成本的高低。在规范的资本市场,股权融资成本Ks可计算如下:Ks=tD/[P(1-f)]+g
其中,t为公司平均股利发放率,D为公司的盈余水平,P为公司股票的发行价格,f为融资费用率,g表示公司的预期股利增长率。
虽然我们对此无法精确计量,但可以以筹资当年每股股利/每股净筹资额(即tD/[P(1-f)])为当年权益资本的资金成本加以考察。目前,我国股票二级市场的市盈率一般在30-50倍之间,取中位数40计算,但因上市公司配股和增发新股的价格要低于股票的市场价格,据统计平均配股价/市场价约为0.8,则配股市盈率为32。从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披露来看,股票的发行费用率约为1.05%,通过计算得出当年权益资本的资金成本为t×3.16%。由于上市公司股利支付率较低,并且我国上市股利增长率过低,导致权益资本成本极低,低于债券融资利率,更低于银行借款利率,这是上市公司为何对股权再融资情有独钟的原因之一。
2.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股权融资偏好的深层次原因
一方面,我国现有上市公司中大多数是由原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大部分国有上市公司在经过一系列的“放权让利”改革后,都呈现出行政干预下的内部人控制的治理特征(吴敬琏,1995;张春霖,1995)。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致使失去控制的内部人掌握公司的控制权,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和价值取向选择融资方式并安排融资结构。而经理的个人效用依赖于他的经理地位,从而依赖于企业的生存。一旦企业破产,经理将失去任职的一切好处。如果采用债务融资,不仅会使管理层面临还本付息的压力,而且会提高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甚至破产的风险。另一方面,负债的利息采用固定支付方式,负债的利用减少了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从而削弱了经理人从事低效投资的选择空间、限制了经营者的在职消费。因此,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在再融资行为的选择上,必然会表现出厌恶债务融资的倾向。再者,由于“内部人控制”的存在,上市公司的外部股权再融资行为的决定以及与股权再融资成本密切相关的股利分配方案的决策,都由上市公司管理层控制,既然股权资本几乎是无代价的取得,上市公司管理层就会产生股权再融资偏好,从而尽可能充分地享受任职的好处。(二)2001年前偏好配股融资,2001年后增发受到青睐
政策的指引和不断变化影响着三种再融资方式的发展方向和活跃程度,使配股、增发、可转债每年的发行家数和筹资额此涨彼落。
如图1所示,2001年以前配股融资筹资额远远大于增发筹资额,尤其是1999年以前,差距更为显著。我国上市公司增发是在1998年才开始的,而在当时配股的融资额高达增发融资额的10倍。之后到2000年,增发有所增长,但160多亿元的融资额仍远远少于当年达到高峰的配股融资额519.45亿元。2002年配股筹资额骤然减少,只有56.61亿元,不足增发的1/3。2003年配股略有增长,增发略有减少,但融资额远不比前几年。
经过分析,笔者认为,上市公司对配股和增发的选择和偏好主要来自于制度因素的影响:
从1999年到2001年之间,证监会对上市公司配股的经营业绩要求有所下降,但对公司业绩质量的要求却提高了。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计算方法的变化,导致上市公司无法依靠非经常损益进行盈余管理争取配股资格的途径。所以,很多上市公司放弃了配股再融资的方式。而相应地,证监会对增发的业绩要求却很低,导致2001年以后增发逐渐代替配股成为主要的再融资方式。但2002年,由于投资者的广泛质疑,增发发行一度停顿,随后将申请增发的公司近三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值要求提高到不低于10%,且最近一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这使增发成为绩优公司才能使用的再融资工具。
(三)2003年可转债融资成新宠
1.2003年可转债融资情况
2001年陆续颁布《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实施办法》和《关于做好上市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工作的通知》,为我国上市公司较大规模地发行可转债铺平了道路。在此背景下,许多上市公司宣布发行可转债。到2003年,可转债融资倍受青睐,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新宠,全年筹资额达到180.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