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

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范文1

关键词:内部审计;职能;发挥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内部审计是对企业经营运行中的各类经济业务进行客观评价,以促进其遵循特定的规范和标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提高,在各类经济事项中有效推进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新时期,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给企业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带了相应的挑战,如何根据市场经济体制下现代企业的发展需求,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成为当前审计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课题。

本文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更好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的策略:

一、完善内部审计机构体系,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作用

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实行自我约束、自我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新时期,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日趋复杂和不断变化,企业必须适时优化内部控制环境来适应新环境下企业的发展步伐,必须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职能作用,以促进企业的良好运行和健康发展。然而,长期以来,企业内部审计所缺乏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是制约内部审计监督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因此,完善内部审计机构体系是新时期内部审计职能建设工作的重点。

一方面,健全内部审计机构。首先,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中的职责和权限,规范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保证内部审计部门、专职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同时,在董事会之下设立审计委员会,由董事会垂直管理,并建立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制度,保证内部审计充分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其次,设立独立的审计监察部或内部审计管理部,配备与公司规模相适应的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并满足每年的基本内部审计覆盖面及一定时间期限内的轮审工作要求,有效防止审计舞弊现象,以确保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得到有效发挥。

另一方面,健全内部审计体制。企业设独立审计部,负责公司内部审计。审计部受审计委员会指导,在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指导下独立开展工作,审计部对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负责,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同时,审计部应当保持独立性,不能于财务部门的领导之下或者与财务部门合署办公。另外,可采用内审人员的“统管自聘”模式,以实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更好的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

二、创新内部审计方法,发挥内部审计的经营管理职能作用

新时期,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需求及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发展方向,传统的企业内部审计方法已不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作出及时、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价,因此,新形势下,要求企业内部审计不断创新审计方法,以更好地发挥审计的经营管理职能作用。

一是从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按照“提前介入、前程跟踪、始尾相连”的思路,根据“全面审计、重在预防、依法监督、”的要求,严把“前移审计监督关口”防线,由过去的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跟踪审计模式转变,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早提示,并将落实整改贯穿于跟踪审计工作全过程,促进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是从单一的静态审计转变为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的审计。建立跨部门审计数据库,开启“联网实时监控”审计模式。通过联网审计,审计部门可以通过网络在线获取联网单位电子信息数据,运用预警、监控、审计分析等功能软件,对联网单位资金的管理、使用实行全过程和实时监控,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运行进行实时监督,有问题系统立马就会预警报错,这样可以把问题遏制在萌芽状态。从而实现能够及时发现、纠正和预防权力运行中的违法违规等行为,实现对权力更加有效的制约和监督。

三是从单一的现场审计转变为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非现场审计相结合的审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计算机审计。计算机系统能够对企业内部的财务、劳资、仓库、销售、生产等会计资料进行实时动态管理,从而促进审计人员能够以网络查询、分析和检查的方式,对内部以外的部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实施经常性、即时性审计及远程审计、非现场审计,审计信息的输入和输出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随时远程监控,从而体现审计工作的办公自动化。

三、加强内部审计转型,发挥内部审计的风险防范职能作用

新时期,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外投资经营合作方式的日益丰富,企业逐步向区域化、集群式模式发展,与此同时,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也不断扩大。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免疫系统”,应不断转变审计理念,实现内部审计单一监督职能向审计管理、服务的转变,发挥内部审计的风险防范职能作用,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一方面,由找问题、查问题逐步转向摸家底、揭隐患、促发展的转变,通过对企业管理活动各个工作环节和组成部门的效率和水平进行审查、分析和评价,及时总结管理经验,发现内控薄弱环节和管理风险,提出加强管理、完善制度、流程再造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由注重结果、重在治标向注重过程、重在治本的转变,用全局的战略眼光观察、分析、解决审计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建立风险控制架构,明确划分各层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策略,从而更好地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好地内部环境。

参考文献:

[1]杨洪,彭东.论如何有效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J].中国经贸,2012(8).

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范文2

[论文摘要]内部审计形成于20世纪20至30年代,其产生的真正动因是企业管理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管理内外部环境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内部审计其职能也随之从最初的监督延伸至咨询领域,它对公司治理中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起到再监督与再管理的作用。

内部审计形成于20世纪20至30年代,其产生的真正动因是企业管理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管理内外部环境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在当前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下,内部审计扮演怎样的角色,其在公司治理中的功能如何,本文愿做一尝试性探讨。

一、内部审计的涵义及职能拓展

(一)内部审计的涵义

2001年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与咨询活动,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估和改善,从而帮助机构实现它的目标。”对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我们不难发现内部审计最终的目标是帮助企业实现其目标,而企业的目标就是增加价值,结合两者,内部审计的最终目标就是为增加企业的价值而服务;其次,它所采用的手段主要是保证和咨询,这里的保证服务是一种为了机构的风险管理、控制或治理过程进行独立评价而客观地审查证据的行为,而咨询则是提供建议以及相关的客户服务活动;再次,内部审计应以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系统、企业治理结构为工作范围,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评价和改进它们;最后,内部审计人员应该以独立、客观的工作态度完成其职责,其中独立性要求内部审计在确定活动范围、实施审计及报告审计时不应受到任何因素的干扰,客观性要求内部审计师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对他们的工作结果秉持诚信的原则,不与任何方面达成重大质量妥协。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在参考了IIA定义后,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于2003年在公布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将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师在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这个定义明确了内部审计是由组织内设的机构所实施的一种独立、客观的活动,其目的是通过对组织的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使组织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认识和解决,从而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定义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基础上提出,尤其进步意义,但是与IIA的发展相比,还是有局限性。尤其是面对全球化的影响,将内部审计主体封闭在一个组织内将难以满足企业决策的信息需求。因此,笔者将按照IIA所提出的理念进行后续论述。

(二)内部审计的职能

在内部审计产生和发展早期,以查错防弊为主的监督职能是其主要职能,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以及内部审计所承担的角色的增加,笔者认为,企业内部审计包括四个递进的职能:监督、评价、控制和咨询。

1.监督职能。内部审计首先是单位内部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那么监督职能也应是内部审计最基本的一项职能。监督职能是指对被审计对象的财务状况等经济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价,确定其会计资料是否正确、真实,反映的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规,有无违法违纪和浪费行为,从而督促被审计对象遵守财经纪律,改进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2.评价职能。评价职能是由经济监督职能派生出来的另一种职能,包括评定和建议两部分,也是内部审计的一项基本职能。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全面了解部门、单位的真实的经营管理状况,并以此来来评价经营决策、计划、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评价其规章制度设置是否健全完善,是否正常运行,评价其经营管理水平及效益的优劣。

3.控制职能。现代企业已越来越多元化,层级化,跨国公司业务遍布全球,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风险随之而增加,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不可能事无巨细地对每一项业务进行监督,必须委托一个独立于被审计部门的单位进行控制,以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因其受企业高层的直接领导,对公司的决策层负责,能够站在企业发展的全局来分析和考虑问题,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控制活动可以提供直接的技术支持,并检查控制程度和效果,提出控制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4.咨询职能。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ERP系统及会计电算化的普及,账面资料的错误会越来越少,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必须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为内部的管理、决策服务,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也已从监督评价向咨询方面延伸。另外,现代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复杂且多变,经营风险增加,市场竞争激烈,这些导致包括各管理者层尤其是高级管理层迫切地需要有人以“顾问”的身份,对其制定的目标、决策、计划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内部审计人员熟悉企业整体情况,且独立于公司的其他部门,使内部审计人员较其他部门更易于提出较全面、客观、可行的建议。因此,内部审计人员承担了专业的咨询服务。咨询职能更能适应内部审计在现代公司治理中的发展,促进内部审计价值增值。

二、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一)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

关于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审计学家钱伯斯认为,内部审计所拥有的一套管理理论需要以内部控制概念为中心。1977年美国的《国外反贪污行贿法》确立了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方面的法定职责。内部控制已成为现代内部审计的主要产物。审计学家布林克在回首IIA50年时指出,内部审计最应该关注的是“内部控制”。根据《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框架中“监督”要素的要求,企业的监督可以分为持续性监督活动和内部审计定期的、相对独立的评估两部分。那么,可以将整个内部控制体系划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控制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经济业务发生部门严格按照企业内部设计的要求,相互牵制开展业务活动,建立起第一道监控防线;第二个层次,经济业务最终的流向都必将反映到财务报表中去,因此财务部门就要在事后建立起第二道监控防线;第三个层次,内部审计部门要建立起以查为主的监督防线,独立地按照法人要求,有选择地对内控的各方面行使检查功能,发现管理流程中的不足和风险,提出改进措施,并能够将这些评价结果反映到高层,高层同时也要赋权给内审部门督促改进措施的落实,促进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趋于完善。对于风险较高的组织如金融机构来说,第三道防线更是必不可少。从监督职能来说,尽管内审监督检查的频率要比其他部门的自我监督检查和财会部门的管理监督要低得多,但是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在组织内应有的权威性,再加上直接由最高层领导,赋予该部门对内控具有再监督和再评价的特殊而又重要的职能。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督者,为了强化内部审计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能,许多西方金融机构都成立了独立于经营管理之外的内审稽核部门。

当然,从组织结构上看,内审检查部门并非独立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之外的,它也属于控制的一部分,本身也需要对自身的各种内外部风险进行管理,和经营管理部门一样,也要采取自我控制措施,须注意自我检查和批评。

(二)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

关于风险管理,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是威廉与汉斯在1964年出版的《风险管理与保险》中所提出的,他们认为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低的成本使风险导致的各种损失减到最小程度的管理方法。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得出,实现风险管理目标的主要手段是控制。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要实现目标,其管理者应该确保其拥有健全的风险管理过程,且这些过程发挥了应有的效用。高层决策者和审计部门应该在确定企业是否拥有健全的风险管理过程及这些程序是否有效运作等方面起监督作用,在此,内部审计人员作为高层机构下设的独立机构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这一工作。正如本文开篇介绍的IIA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中指出:内部审计需提高风险管理、控制与监管工作的有效性,使企业达到预定的目标。《IIA实物标准》(2001)实务公告2100-3中描述到:内部审计部门应该评价并帮助改进机构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体系。我国著名内部审计专家王光远认为:“内部审计人员是风险管理潜在的重要利益相关人和参与者。”“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延伸,内部审计是风险管理的确认者,是对风险管理的再管理。”国内外许多审计实践表明,对风险管理审计的报告更容易被管理当局所接受,管理部门也容易理解内部审计存在的意义,风险管理可以帮助内部审计度过正在影响企业的价值危机。

那么,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有几何呢?

1.站在全局的角度上审视风险。企业是一个由各个单位有机结合起来的整体,每一个部门之间要么直接相关,要么间接相关,只要有一个单位发生风险就会或多或少传递至其他部门,并经常危及企业整体。而各部门都站在本部门的立场上处理风险,难免会一叶障目,考虑不周,内部审计则与之不同,它独立于企业经营管理部门,使得它可以从全局出发、客观地管理风险。

2.调控、指导企业的风险策略。内部审计部门处于董事会、总经理和职能部门之间,可在企业风险策略和各部门决策之间进行协调,通过这种协调,内审人员可以调控、指导企业的风险策略。

需要注意的是,内部审计虽然可以促进风险管理过程的建立或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但是它并不参与风险管理的设计和实施,而是管理层负责ERM的设计,所有员工协助贯彻实施,董事会监督管理层对企业风险管理的设计与实施,内部审计部门通过检查、评价、报告企业风险管理过程的适当性和有效性,并提出改进建议来协助管理层、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而不是履行风险管理的受托责任(Bailey等,2006),否则将影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作者单位:深圳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Bailey,AndrewD,AudreyA.Gramling,SridharRamamoorti:内部审计思想,王光远等译[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5)

[2]RobertMoeller,SOA与内部审计新规则,刘霄仑译,[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1)

[3]张庆龙,内部审计价值[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10)

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范文3

关键词 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建议

企业内部审计是我国社会主义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在维护国家财经法纪,促进增效节支,以及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等方面,起了一定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职业化程度不高等,还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为此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审计是摆在企业面前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目前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与西方国家不同,在美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是基于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需要而设立的。它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显示了丰富的智慧和巨大的潜力,其内部审计己发展成为一种公认的专业职业,而且内部审计组织具有较高的地位和较强的独立性。我国的内部审计是在政府的推动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不论是在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上,还是在机构设置和职能作用的发挥上都明显落后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主要存在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内部审的监督职能难于实现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是受单位领导直接领导的,出于“家丑不可外扬”或为了逃避外部监督等原因,因此内审机构容易出现“胳膊往内拐”,监督制度形同虚设。再加上企业内审机构只是企业内部的一个部门,因此它在审计单位内部其他同级部门时,因级别相同,又相互制约,审计监督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久而久之,内部审计监督难免流于形式。

(二)内部审计的质量不高

企业内部审计由于受传统的人情世俗因素和利益关系的影响,再加上其在领导的心目中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同时审计人员开拓创新的意识比较薄弱,宏观意识和现代审计意识不强,思维方式单一落后,知识结构陈旧、单一,且缺乏综合分析能力,难以应付复杂工作局面;,所以企业内部审计质量自然难以保障。

(三)内部审计内容太窄、方法简单

在审计内容上,以美国为例,企业内部审计已广泛注入到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决策审计、投资效益审计、市场景气状况审计、物资采购审计、生产工艺审计、产品销售审计、研究与开发审计、信息系统设计与运行审计等领域之中,而我国目前还侧重于财务收支审计,对其他方面的内容还涉及不多或者没有涉及。在审计方法上,事后被动式审计比较多,事前、事中参与式审计比较少;账务基础审计比较多,制度基础和风险基础审计比较少;手工操作比较多,计算机审计比较少,导致审计的职能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几点意见

(一)转变内部审计观念,提高监督服务水平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其内在功能也随之增强,传统的主要以查错纠错为目的、以检查复核为手段对经济活动的结果予以监察、督促的基本监督职能已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企业内部审计重心应由内部审计的单一监督职能向监督、管理与服务多种职能转变。内部审计的重点在于审计和评价有效性,它的根本目的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作出评价,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为企业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出谋划策。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寓服务于监督职能中,增强服务意识,积极参与企业内部的经营决策,要在监督企业依法经营的同时,对企业各种经济活动进行评定估价,将服务意识贯穿于内部审计监督、鉴证、评价的全过程,为加强企业管理服务,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促进企业不断完善自我约束机制,营造适应市场经济需要而有序发展的良好氛围。将日常的财务收支审计与单位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预警审计相结合,同时审计延伸至企业各个部门和环节,甚至还应该触角到衍生资本扩张、资本运营、管理层的道德品格和企业文化等领域,从而将企业的综合风险降到最低限。

(二)整合内部审计组织

独立性是审计的重要特征之一。同样,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也必须将独立性原则作为首要的、最重要的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人员、经费等方面都应该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不受其他职能部门和个人的干预,以充分体现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这也是国际审计界的共同经验和主张。现代企业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应是主动的,具有相对的权威性,能使审计的职能得到发挥。这种权威性主要体现在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地位和设置层次上。组织地位和设置层次越高,权威性越大,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也就越充分。从我国内部审计实践经验来看,将内部审计机构直接设在董事会之下更有利于履行对经营管理层的经济监督和评价职能,更能体现内部审计的本质。

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范文4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我国民营经济的飞速发展,为活跃流通、繁荣市场、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安置下岗职工和富余劳动力、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起了重要作用。但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小富即安”思想严重;家族管理现象普遍,公司治理较薄弱;扩张中的融资“瓶颈”等。民营企业要想实现更高的目标,必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就是必须发展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内部审计的职能,不仅关系到内部审计的定位和作用的发挥,而且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民营企业中,有必要重新认识内部审计的职能。

一、经济监督职能是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最基本的职能

经济监督职能是指以财经法规和制度规定为评价依据,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价,以便衡量和确定其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是否正确、真实,其所反映的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规、合理、有效,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履行其经济责任,有无违法违纪、损失浪费等行为,追究或解除其所负经济责任,从而督促被审计单位纠错防弊,遵守财经纪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面对汹涌澎湃的市场经济浪潮,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意识到自身存在着经营规模小、资金短缺、持续创新能力不足等缺陷,迫切感到实施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性,提出了“股份化、集团化、产业化、国际化”二次创业的目标。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建立在法人产权制度基础之上的公司治理结构,企业必须形成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以健全严密、有效的内部约束机制为保障,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而内部审计正是这种约束机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企业制度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两权分离使产权所有者不能直接管理企业,在企业内部形成股东会、董事会、总经理、监事会四个方面构成的企业治理结构。股东会对董事会是委托关系;董事会对总经理是授权经营关系;监事会代表股东会对财产的受托者即董事会和总经理励行监督关系。而他们又互相独立、权责明确,有各自不同的职权范围。这种财产负责关系与职权的限定关系,形成企业内部的约束机制。股东会、董事会、总经理、监事会从各自的权利、责任出发,要求企业内部形成一种监督机制,内部审计就成为实施这一监督机制的工具。

同时,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权责分明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管理者受托管理经营出资者的资产,企业应以其全部法人财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的责任。总经理对董事会承担经营责任,董事会就需要借助内部审计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对企业经理层的经营业绩、经济责任进行监督和评价。按照分级负责、分权管理的原则,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对总经理承担经济责任,总经理也需要借助内部审计对企业各职能部门的经营业绩和经济责任进行监督和评价,以增强自我约束力,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因此,内部审计的这种监督职能是内部管理科学的需要,来自企业内部的压力。

二、控制职能是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根本职能

内部审计源于对内部控制再控制的需求。在现代民营企业中,随着企业集团公司的建立、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的业务经营日益复杂,管理层次日益增多,生产经营地点日益分散,在这种情况下,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有效地执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能够随时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就必须加强对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督。

大型企业集团往往跨行业、跨地区甚至跨越国界,其成员企业经营复杂。集团公司无法像小型企业那样,对下属企业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而仅靠听取它们的汇报有时得不到真实情况。集团公司若不能有效地控制成员企业的经济行为,就有可能使集团成为一盘散沙,根本不能发挥其规模优势和整体效应。集团公司对成员企业的控制可采取组织控制、人员素质控制等方法,而这些控制方法的协调和监督必须靠内部审计来完成。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协调集团公司约束成员企业认真贯彻执行集团的经营方针和经营战略。内部审计机构作为集团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是集团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受集团公司最高管理层的直接领导,能站在集团公司的全局来分析和考虑问题,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行有效的控制。

三、经济评价职能逐渐成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

经济评价职能是由经济监督职能派生出来的另一种职能,现代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经济评价职能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内部审计要在履行监督职能的基础上以履行评价职能为主。经济评价就是通过审核检查,评定被审单位的计划、预算、决策、方案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决策和目标进行,经济效益的高低优劣,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竞争,民营企业不仅面临国内同行的竞争,更为严峻的是加入WTO后面临着世界同行的激烈竞争。激烈竞争迫使民营企业向管理要效益,向技术进步要效益,向优化资源配置要效益,向调整产品结构要效益,向降低成本费用要效益。内部审计置身于企业内部,情况熟、信息灵,有条件了解和评价企业的产供销、人财物、内外贸运转情况及资源优化配置情况,通过开展诸如决策审计、成本费用效益审计、组织机构设置及人才开发利用审计,审核企业生产经营中各个环节各项费用、成本、支出,评价企业财务收支、经营成本及效益分配是否真实,评价企业运行效果,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真实、可靠、有效。

四、服务职能是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能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是自身发展需要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其建立内部审计机构,从事内部审计活动,目的就在于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协助和保证组织实现目标。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除了监督、控制和评价等职能外,因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产权属性和公司治理属性不同,还突出明晰产权和咨询等服务。民营企业的产权属性表现为外部的明晰性和内部的模糊性,公司治理上表现为存在构建合理公司治理的基础,产权属性决定了民营企业拥有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所不具有的一项特殊服务功能――明晰内部产权,而存在构架合理公司治理基础的属性决定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咨询服务功能。在一个存在有效公司治理机制的民营企业,经营者的目标与股东目标一致,领导团队追求价值增值,内审必须帮助组织实现这个目标,企业的生产经营极其复杂多变,内审凭借自己的独有身份和优势,采用参与式的审计方式,以服务为导向,为企业提供保证咨询服务。其所涉及的服务咨询领域包括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决策、项目投资、销售市场景气状况等战略性决策,也包括了物资采购、生产工艺,产品促销效果、人力资源管理、后勤服务系统效率、信息系统设计与运行等技术和运营性决策,内审人员通过与经营者的交流自己审计结论协助经营者改善经营效益。

五、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具有管理职能

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历史来看,内部审计一直是为管理者服务的。在民营企业发展之初,规模小、层次少,内部审计没有存在的必要,因为企业管理者可以对企业的各个事项和过程直接加以控制。但随着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和壮大使民营企业内部组织机构日渐庞大,经营规模迅速扩展,资产也以跳跃式迅速递增。这种情况下,管理者只能实行间接控制,他们需要一种保障,即保障企业控制系统按计划运作,并为他们提供一切必要的信息,以此来控制他们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内部审计则提供了这种保障。事实上,内部审计从查错防弊到参与内部控制的建立,发展到风险管理一直都是作为管理的一种手段为管理者服务的。现今,有观点认为内部审计没有管理职能,它独立于管理部门之外,是对管理控制的再控制,是对管理监督的再监督。如果我们从民营企业内部的某一层面上孤立地看待内部审计,则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内审人员不能参与业务控制程序的日常工作,也不能替代管理部门的权力和职责,而是通过对企业的各项管理进行客观评价后,向管理者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来间接发挥其管理作用的。但从企业整体来说,内部审计应服从于企业的总目标。内部审计应具有管理职能,为管理者服务,并帮助其实现企业的总目标。再从动态的角度来看,企业管理的事项和过程,既是内部审计进行审计的对象,也是内部审计服务的对象,它具有双重性。如果把内部审计置于“对管理控制的再控制,对管理监督的再监督”的地位,反而会损害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及其审计效果。国外研究资料表明,这样会将内部审计人员变成民营企业内部的秘密警察,导致内部审计人员与管理者的关系僵化,内部审计的结论和建议得不到认真有效的贯彻,甚至影响到内部审计的顺利开展,而且还有可能导致内部审计人员对管理者的职责负责,进而对经营承担责任。这是违反内部审计从业规定的。因此,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内部审计不应独立于管理之外,而应从属于管理,发挥管理职能,它在民营企业内部应处于“参与者”、“协调者”的地位。

六、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具有鉴证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真实性的作用

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范文5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内部审计;企业风险管理;经济监督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作为独立的法人主体,在经营机制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其管理模式也与传统的企业管理有本质上的差异。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如何正确认识内部审计职能,是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内部审计制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拟就我国内部审计职能的演变和发展、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职能、如何强化内部审计职能作进一步初步探讨。

一、内部审计职能的演变和发展

内部审计的职能是指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客观具有的功能,是由内部审计自身的条件和所处的外部环境所决定的,它是适应经济环境的需要而产生,又伴随着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及经济体制等环境变化而逐步完善和发展的。我国的内部审计成立于1983 年,是在国家审计的推动下建立的,其作为国家审计的基础服从于国家审计。传统的内部审计被认为是国家审计的延伸,其作为国家的代言人,代表国家对本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达到维护财经法纪的目的。在指导思想上偏重于监督,属“监督导向型”的内部审计。这段时期内部审计主要是围绕着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政策法规的遵循及资产的安全与完整等方面来展开的,内部审计主要职能就是查错纠弊,审计内容也局限于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及生产经营收支的合规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企业外部制约机制逐渐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会计电算化的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财务核算表面上的错弊越来越少。基于这种情况,内部审计的职能从传统的“查错纠弊”逐渐向为企业内部管理、决策及效益服务转变,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也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控制的分析和评价方面转变。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职能

目前内审界对内部审计职能的观点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单一职能论”,认为内部审计只有一种职能,即经济监督职能;另一种是“多职能论”。认为内部审计除经济监督职能外,还具有其他多种职能。笔者认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经济评价、管理服务三项职能。

1.经济监督职能。经济监督职能是指内部审计部门以财经法规和制度规定为评价依据,对被审对象的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价,以便衡量和确定其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是否正确、真实,其所反映的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规、合理、有效,检查被审对象是否履行其经济责任,有无违法违纪、损失浪费等行为,追究或解除其所负经济责任,从而督促被审单位纠错防弊,遵守财经纪律,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同国家审计一样,监督是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

2.经济评价职能。经济评价职能是内部审计人员依据一定的审计标准对经营活动及其绩效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判断。评价是在掌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作出的。评价过程的实质是针对审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缺陷进行评议,从而肯定成绩,指出不足的过程。评价是内部审计的核心职能。

3. 管理服务职能。管理服务职能是通过对被审查活动的检查和分析,向被审计单位提供改进工作的建议和咨询服务,帮助其有效地履行职责,提高工作质量。由于内部审计机构综合性强、地位超脱、数据可靠,审计又是一个独特的视角,这就为其提出比较全面、中肯、可行的建议提供了有利条件。应当指出管理服务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内部审计不参与企业的具体管理工作,那种认为内部审计具有管理职能就意味着内部审计人员去实施管理行为的认识是错误的。

三、现代企业制度下如何强化内部审计职能

1、增强企业领导以及职工对内部审计的认识

内部审计的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是为企业的管理者服务的,作为企业的领导就应该重视该项制度的建立与健全,致所以有的企业没有合理实效的内部审计制度,其根本原因就是企业的领导没有认识到内部审计对企业发展所发挥的作用。增强企业领导及职工的内部审计意识是搞好内部审计的必要条件。只有感受到它的重要性才会竭尽全力的去做,增强企业领导及职工的内部审计意识是搞好内部审计的必要条件。企业领导的认识与重视提高一个层次,那职工的工作就会更顺利。

2、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设置

内部审计需要企业建立一个良好的控制系统以及通畅的信息反馈体系的保障,让内部审计能更好的发挥作用,在机构设置上就必须体现它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着手强化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以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制衡机制。将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在审计委员会的管理机制之下,独立于经营管理部门之外,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使其对经营管理人员实施控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成为可能。

3.明确扩大内部审计的职能范围及作用

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应从传统的查错防弊的财务审计向为企业内部的管理、决策和效益服务的管理审计转变,应将管理审计与财务审计结合起来,以形成完整的内部审计监督与评价机的遵守情况,资产的安全性、资源利用的经济和有效性、预定目标的完成情况,与之相关的舞弊审计和计算机系统审计也属于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内部审计的目标应侧重于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随着市场经济中企业竞争的加剧,质量和效益与企业生死攸关,因而要求内部审计对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旨在找出改进管理的办法,提高经济效益。重点应逐步倾向于经济效益的审计。经济效益的审计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效益进行监督、评价和分析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挖掘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4.提高内审人员素质,增强竞争力,降低风险

为了保证内部审计核心专长的发挥,我们需要不断地培养企业内部审计的核心能力,尤其应该建立合适的人员培训和流动机制。内部审计部门在人力资源的调度方面应有足够的灵活性,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需要知识渊博的复合型人才,要保证审计人员具备适当的专业知识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需要要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鼓励审计人员获取相关专业证书,审计人员的构成除财会审计专业人员外,还可配备信息技术、营运管理、法律及其他专业人员。因此各企业必须下大力气搞好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组织内部审计人员不断的到先进的内部审计单位学习,学习先进单位的先进经验。

5、审计方法的灵活运用,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1)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法。

(2)风险排序提高审计效率。风险排序就是根据日常的观察或者以前审计的结果,对被审计项目进行风险排序,风险最高的影响大的部分进行重点审计,风险不高的部分审计的时候可以进行一般的审计或者不审计。

(3)充分利用先进手段和借鉴外部审计来辅助审计。

(4)加强后续审计。后续审计就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发送审计报告之前确认被审计单位已经采取了纠正行动或者正在采用纠正行动,或者确认高级管理层或董事会已经承担了对审计报告中审计结果不采取纠正行动而产生的风险。

现代企业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正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从演变上看,企业制度的改革主要是围绕着落实责任、完善控制、提高效率、减少损失和风险等方面进行。内部审计也同样要根据这些变化来完善审计程序,改进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果,发挥专业优势来适应企业经营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将会更加合理、科学和有效的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魏晶晶,万经花.内部审计转型措施.财会通讯,2010(1)

[2]孙政军.试论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与完善.魅力中国,2010,9(3).

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范文6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职能;影响因素;发展趋势

作为国家公共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因占有大量的公共资源,管理着大量的国有资产而备受政府、社会公众的瞩目。

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大多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作为国家审计的延伸在监督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维护高校财产安全上发挥了保驾护航的作用。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和高校炔可蠹谱陨矸⒄剐枰,高校内部审计在完善管理,实现组织的目标方向不断探索,以期在高校治理、经营管理、决策服务等方面有所作为。

一、促进高校内部审计职能发展的因素

1.国际内部审计发展层面:内部审计定义历经国际内部审计协会的多次修改,每一次修改都是对内部审计职能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对内部审计在组织中发挥的作用的理解更加全面。我国高校内部审计职能必须顺应内部审计职能逐步由以监督为主向监督与服务并举方向发展的要求,更好的为高校的健康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

2.依法治国、依法治校层面: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对完善审计制度、加强审计工作作出重大部署,从依法治国高度对审计工作提出新要求、赋予新使命。高校内部审计在新的历史时期也要从依法治校的角度,从内控制度评价等方面入手为高校资金、资产的管理工作“问诊把脉”,对高校资源的使用效率、国有资产的安全进行监督、评价为完善高校管理工作出谋划策。

3.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层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2010 - 2020) 》中明确指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完善大学治理结构,加强章程建设。审计做为大学治理的一部分能够参与到大学的制度建设可以为高校建立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相结合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增加砝码。

4.高校资金来源层面:近年来,高等教育发展使高校的资金来源呈多渠道、多样化特点,高校不仅有财政资金还有民间资金、合作办学资金、捐赠资金等,对这些资金的使用安全和效益同样是高校各个投资方的关注焦点。对作为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如何发挥自身作用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保障和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高校内部审计职能定位及发展趋势

1.监督和评价基本职能不变,内涵更加丰富。

(1)审计监督职能是高校内部审计最基本的职能,它是以财经法规和制度的规定为依据并依照审计工作规范的要求对被审计对象的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价,监督职能的核心是通过审核检查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是否真实、合法、有效作出结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从依法对审计事项检查开始到依法评价审计事项再到依法对审计事项作出审计意见以及督促意见的执行和整改情况的整个过程体现了审计的监督职能。特别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审计监督纳入了党和国家的监督体系,将审计摆在了前所未有的位置,审计监督作为监督体系之一在监督内容、目标、范围、组织形式等方面全方位升级,可以看出高校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必然是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履行的最基本职能。

(2)评价职能

高校内部审计的评价职能是通过对高校的各项经济活动的计划、预算、预测、决策进行审查判断其可行性,并依据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对经济资料及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审查,通过对所查明的事实进行分析和判断,评定经济活动是否达到既定目标,是否实现预期的效益。同时,在此过程中可以看出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在评价的过程中肯定成绩又指出问题,总结经验,寻求改善管理,提高效率、效益的途径。近年来,高校内部审计的评价职能进一步扩展到管理者决策和管理绩效方面。

2.促进内控制度建设和评价,充分发挥内审的管理控制职能。

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是高校防范风险的保障,是高校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基础。高校管理体系中有涉及不同管理内容、不同层级的控制系统,高校内部审计是高校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检查和监督高校控制系统中制度是否完备和制度的实施过程对高校的其它控制系统作出合理性、有效性、完善性等方面的评价。由于内部审计本身具有全面性、权威性的特点,因此,高校内部内部审计是对高校其它控制系统的再控制。高校的内部审计在改进高校内部控制,强化内部建设控制措施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3.调整内审职能取向,拓展高校内审服务职能。

2004年国际内部审计协会将内部审计重新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标志着内部审计职能从监督评价为主向确认和为组织服务转变。传统的高校内部审计的重点是查错防弊和对高校管理和业务层面的控制,但由于内审的内向性的特点,使得高校的内审在实施监督工作时面临较大的阻力,监督效果不尽人意。内审部门作为高校的管理部门其本身的工作目标应和其他管理部门即被审计对象的目标一致,都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因此,高校内部审计必须顺应国际内部审计发展规律,拓展其职能为组织的增值服务。

(1)通过参与价值创造活动,拓展高校内审咨询服务职能

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作为组织的的一部分,只有参与本组织的价值创造活动才有在组织中存在的必要性。高校的业务活动具有涉及面广,业务种类多的特点,内审部门面对的服务群体的要求不同,其为组织增加价值的形式不同。高校内审部门可以通过提供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咨询服务,帮助服务对象改善管理,提高防范风险意识,增加资金的使用效益。

(2)通过提升审计层面,拓展高校内审决策服务职能

我国高校开展内部审计以来,呈现以下特点:注重对资金使用合规性、合法性审计,忽略资金的效益的审计、对单一方面关注多,对全局关注不足、对微观执行层面比较关注,对宏观战略层面很少涉及。从组织发展角度看,高校的L期发展战略目标能否实现是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是高校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风险,作为高校管理层是非常需要有畅通、可信的渠道全面了解发展战略的实施情况。因此,高校内部审计机构需要拓宽审计的角度,从关注微观执行层面向关注宏观战略层面转换,从宏观战略的角度关注战略决策和战略目标的执行情况,安排和实施审计项目,开展战略实施效果评估等,为战略决策提供支持,发挥内审的辅助决策职能。

(3)通过全过程动态审计,强化高校内审的监控职能

传统的审计监督采取的事后审计方式,为了提高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应将审计监督的关口前移到事中、事前。改变项目审计活动集中于项目立项到项目报告短暂时间内的做法,对于资金投入多,控制风险大的事项应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由静态审计向动态审计发展,即参与事项的事前决策,监控事项的实施过程,掌握事项的实施状况和把控风险要素,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解决。事后对整个事项的全过程进行评价。为更好利用审计结果,保证整改意见的落实可以开展后续审计。

(4)通过强化审计结果的运用,实现高校内审的修补建设功能

审计结果包括对审计事项的评价结论也包含对管理工作的建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中对审计结果的运用和审计意见整改落实进行了专门论述,体现了对审计结果运用的高度重视并提出新的要求。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联合学校党政、纪检监察等部门共同推动内部审计结果的运用,帮助学校各管理部门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发掘管理潜力,及时修复管理漏洞,帮助高校健全和完善管理,起到自我改进、自我提高的建设作用。

高校审计作为高校组织的组成部分,既然产生于组织就必然依靠组织的力量才能生长。因此,高校内部审计的工作目标和重点应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通过不断调整自身职能为学校各部门加强管理提供建设性意见,寓监督于服务,以监督促管理,以服务增效益,充分发挥内审的服务职能为组织价值增值服务。

参考文献:

[1].《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2013年第1期。

[2]陈国玲 当前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现状及改进措施,经济师,2011(10)

[3]李金华,审计理论研究 ,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