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化范文1
根据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实际使用过程,按照信息数据所处的不同状态,可以划分为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查阅、信息使用四个阶段,对每一个阶段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如信息丢失、物理损坏、越权访问、恶意篡改、随意复制与传播等,我们分别提出不同的解决策略,包括备份机制、信息加密、物理隔离、电子签章、身份认证与严格的权限划分、网页控制、安全日志等。具体阐述如下。
1.数据信息的安全。(1)数据类型的限制。对系统中的文件类型进行严格的限制与管理,对于可能带来数据安全隐患的文件类型不用或者少用,比如禁止上传可执行文件、脚本语言文件等。(2)隐私保护技术结合服务器安全技术。由于电子档案信息往往具有重要的价值,我们必须对重要信息从受限访问与自由访问两种访问类型进行安全性保护。同时,为服务器创建一个或多个DMZ,并将信息管理系统所需要访问的资源放置在相应的DMZ中,不允许它们对服务器其他资源的访问,并关掉无关的网络服务。(3)数据文件真实性的保护。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文件一般以原始格式存在,如常见的Office文档格式(doc、xls)等。由于此类信息的可编辑性,其存储与使用过程中就存在被篡改的风险,违背了档案的真实性原则。我们可以采用双套制的存储模式,一套保留原始格式,作为归档用途,另一套转换成不可编辑的文件格式(例如PDF、图片等),作为日常信息使用用途,确保信息资源在使用过程中内容不被篡改。同时,可采用电子印章或电子签名技术来保障电子档案的真实性。也可以采用经济的数字摘要校验方法(如MD5、CRC32值校验等),实现初级的真实性验证。(4)确保信息资源处于只读状态。用户只能从系统中读取相关信息,但不能对信息作任何修改,这种不可逆式的记录介质确保电子档案信息的原始性[4]83。(5)信息的防复制功能。特别是各种多媒体信息资源必须具备防下载功能。通过网站与网页的相关技术措施,阻止用户对页面显示的信息进行复制和修改,最大程度地确保信息传播范围的最小化。(6)数据系统的迁移功能。由于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在系统设计之初,就必须考虑到系统的可升级性,以便能够跟上技术的发展,不能出现技术升级了,数据无法使用的尴尬局面。具体要求为:第一,系统既能读取旧格式的电子档案,也能将有关信息写到新的格式上,当数据在不同系统间迁移时,应首先确保内容的真实和可用。第二,系统中的管理模块应具备较强的数据独立性,确保在软、硬件环境发生变化时,数据能够保持完整,并实现安全迁移。第三,系统内文件处理部分录入的数据与档案数据对应项目的格式应能够保证完全一致,并能根据归档标识实现归档文件的有效迁移。第四,系统设备更新或系统扩充时,相关部门应能够及时对电子档案信息进行迁移操作,并详细记录原系统设备、目标系统设备、被迁移电子档案情况等。
2.介质的安全。(1)与管理系统中所载部分重要信息对应的实体介质的安全性管理。如纸质文件、光盘、录音、录像等介质的安全性保护。主要要注意这些实体介质的保存环境,如温度、湿度要求等,同时,要对各种介质进行有效的复制,保证一定数量的复本。(2)数据备份机制。为了保证电子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采用分布式存储、灾备技术或者服务器磁盘镜像等,及时对信息系统建立可靠的数据备份,实施异地保存。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自然灾害、黑客攻击和病毒感染等,确保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提高远程访问的有效性,增强信息系统中数据库系统的容错率。
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化范文2
武警学院拥有多个高危险性实验室,如火灾机理实验室、防火功能材料实验室、灭火技术实验室、核生化实验室等,实验室开放力度的加大,更增加了消防安全工作的难度。为推动消防安全管理与实验室建设的同步发展,分析实验室火灾隐患,我们实行了“二三制”的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模式,即:一级是学院统筹实验室消防安全顶层设计,构建一套适用、有效的管理制度;二级是实验室管理部门以消防安全评估和检查二个为抓手,加强实验室消防安全监督管理;三级是实验室落实消防安全管理的三项措施,消防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标准和消防信息化平台建设。
1.高校实验室火灾隐患因素分析
通过实验室火灾隐患因素分析,可以让人们更加客观、准确地认识火灾的危险性。分析火灾事故的原因,总结事故发生规律,是控制事故发生的第一步,并为人们控制和扑救火灾提供依据和支持。根据火灾统计与发生的直接原因分析,火灾的成因可分为:人的因素、环境的因素,物的因素、管理的因素。
1.1 人的不安全行为直接引发火灾
根据火灾统计数据,80%以上的火灾都是由于人们消防安全意识不强、消防常识缺乏、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等人为因素引发的。
(1)实验操作者却少自我约束。①“无知无畏”型。当前,人们消防安全意识不强、消防知识和消防安全技能不够,是消防安全工作的一个“短板”;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将会引发什么后果,造成多大程度的危害。②“侥幸心里”型。火灾事故是低概率事件,许多人往往没有亲身感受过火灾,认识浅显,以为一次违章不会巧合就能发生火灾;③“麻痹心理”型。偶尔一次未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操作,没有发生事故,就习以为常,视而不见;④“捷径心里”型。往往为赶任务,缩短实验时间,违返规定操作,忽视安全而酿成大祸;⑤“厌倦心理”型。因实验周而复始,枯燥乏味,就不遵守规定,实验随意性大,增加了火灾隐患。
(2)实验室管理人员监管不严。①实验过程中缺少控制,增大实验操作者的随意性;②出现口头上重视,实际上轻视,忙起来无视的现象;还更有可能,为追求短期利益,忽视安全而违章办事,埋下火灾隐患,使制度成为一纸空文。
1.2 实验室环境不安全条件
实验设备的多样性对实验环境有着不同的技术要求,有些是高压、高温或大电流等设备,有些实验是高危险性实验,如化工实验、高温、高压实验等。实验室设备大量的引进与场地紧张、配套资金缺乏的矛盾曰益突出,带来的安全隐患越来越多。①用电环境。实验设备增加,电力负荷加大,电路未相应扩容,存在线路过热或引发火灾。据统计,电气火灾占到火灾总数的37.1%,而且有增长的趋势;②消防设施环境。消防安全配套设施的设计、建设及维护相对滞后,致使实验室消防安全环境复杂,隐患众多;老建筑消防设施缺失,新建筑消防设施缺乏有效维护现象严重;实验室消防器材配置种类错误、数量不足或过期,楼内消防报警为防止误报而关闭,消防车通道被占用、安全出口锁闭、常闭式防火门打开、消火栓损坏、疏散通道堵塞等。③配套设施环境。因项目急需而临时搭建实验室、改造实验室,往往存在不能满足设备或实验技术要求;实验室功能增加或改变,存在非专业人员施工,不熟悉情况,乱拆乱建;火灾高危实验室内装修或实验台柜等未采用阻燃装饰材料,容易引起火灾。
1.3 实验室内物品的不安全放置和使用
(1)设备安装、使用有着严格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实验室面积、配套实施建设滞后于教学和科研活动需要,造成引进设备安装临时调整,教学和科研运行不能达到良好的状态,存在使用安全隐患;特别是实验室一些化工、高温、高压、大功率的仪器设备,本身就是火灾预防的重点。
(2)危险物品的存放和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如甲烷、氢气、氧气等高危气瓶,是否按要求放置与使用;金属钠、乙醚、白磷等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是否按要求存储与使用。
(3)实验室内物品使用混乱,耗材随意摆放,乱丢废弃物等现象易引起火灾;实验室内易燃装饰物过多,易燃性的堆积物过多,使火灾载荷增大68。
1.4 消防安全制度的不完善
(1)消防安全制度建设不完善。实验室管理部门安全职责交叉、重叠,人员职责不清,消防安全技术标准缺失,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奖惩机制,消防安全资金投入不足,运行机制落后等是消防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源。
(2)消防安全制度缺乏可操作性。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或落实不到位,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纠正,物与环境的危险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消除,那么就不可避免地发生各种事故,甚至是重复发生。
(3)消防安全管理运行低效。新形势下实验室数量巨大,教学和科研项目众多,大多数开放运行,管理难度加大。特别是科研实验室人员流动大、实验危险性高,如果管理不到位,将导致火灾。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的发展,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要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适应开放的需要,职能避免交叉与缺失,手段要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2.学校顶层设计,部门监管,全员参与
2013年2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消防工作考核办法》,进一步强调了各级政府机关消防工作责任,把考核结果作为对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高校实验室作为防火重点单位《消防法》、《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是高校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据。
武警学院从三个维度统筹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宏观制度建设上,从职责分工、安全教育、运行机制、管理系统和资金保障等方面做出比较全面的规定,形成《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汇编》,保证制度体系的系统化;根据实验室根据仪器设备和具体情况,制定各自实验室安全技术标准与设备操作规范等,汇编成《实验室安全实施细则与操作规程汇编》,保证制度的可操作化。中观上,明确实验室所属部门与监管部门职责,赋予其评估和检查的职能,使管理部门推动工作有抓手。微观上,明确学校各级人员消防安全责任,校领导是领导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拥有、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学院领导与监管部门负责人、实验中心(室)负责人和使用人逐级签订责任书,使每个人都有消防安全职责在身。在消防安全上,只有人人关心、人人尽心,才能达到处处放心。
3.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部门两个抓手
3.1 消防安全评估,形成激励机制
依据《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学校应建立实验室消防安全评估体系,定期评估,对在消防安全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未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职责、违反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或者擅自挪用、损坏、破坏消防器材、设施等违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学校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并给予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等相应的处分。实验室消防安全评估制度的建立,利于科学管理,职责落实、自我约束、不断完善,创建长效、稳定的消防安全形势,逐步实现“安全第零事故”的目标。武警学院逐步完善实验室消防安全年报和评估制度,以此作为评选先进实验室和优秀实验教师的重要条件之一。
3.2 消防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消防安全检查是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消防安全检查,能及时了解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动态,发现并解决有碍于实验室消防安全的各种隐患和因素,有效防止或减少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常见的实验室消防安全检查可分日常、定期、不定期、专项等四种形式,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结合进行。
武警学院探索管理者与学生相结合的检查模式。实验教学管理中心组织学生成立实验室消防安去检查组,按检查项目分为五个方向:制度建设、消防设施、电气安全,设备管理和耗材管理;每个小组由五个方向的人员组成,由1名管理者带领对实验室进行检查;分别由3名管理者带领3个组成员检查不同的实验室,下一次则轮换检查对象;检查完毕,汇总研讨,整改通知,定期检查整改落实情况。建立管理者主导、学生参与的检查制度:一方面,避免人情化检查,使检查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增强学生消防安全知识,是一次很好地社会实践;同时,也可以减轻管理者的工作压力,提高检查的效果;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给予奖励学分和相应的表彰。
4.实验室落实消防安全管理的三项措施
实验室是消防安全“三级”管理的基层,是安全管理落实的最小单位,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开展师生消防安全教育与培训,增强师生消防安全素质,是安全管理的根本;建立实验室消防安全标准,使实验人员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是安全管理的保证;完善信息化平台建设,提高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效能,是安全管理的有力手段。
4.1 消防安全教育与培训
高校实验室消防安全形势的根本好转,最终取决于全体人员消防安全素质的全面提升。《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明确学校“应当将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纳入学校消防安全年度工作计划”。
(1)做好宣传。为使“全民消防、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开展多种方式的消防安全宣传,逐渐使消防安全成为全体人员的自觉行动。武警学院以“学生自己宣传才是最好的安全教育”,建立学生消防科普社团,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消防安全宣传的主角,学院给以适当的活动经费。特别是消防系的学生更能发挥这方面的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如119消防日和416防灾日等。这些活动不仅在学院,而且配合地方消防队的工作走上街头,不仅普及了消防知识,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促进学生消防安全意识、知识与能力提高。
(2)开设课程。2011年7月教育部、公安部颁布施行的《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大纲(试行)》明确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学大纲。对每届新生进行不低于4学时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对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技能和操作规程培训,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消防安全专题讲座。武警学院开设有《消防公共安全公开课》,根据各系教学实际,开展课堂、网上、实验等灵活的教学方式。
(3)实践演练。从重特大火灾人员伤亡情况看,多数是因为公众缺乏消防安全常识和逃生自救技能,没有及时有效从火场逃生,被浓烟熏呛窒息死亡。无数起血的事故教训反复说明,消防安全关键在“防”;能不能防得住,关键在人;能不能逃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会不会逃生自救。实践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在武警学院消防系统训练中心演练,学生熟悉消防设施及灭火器材;通过油盘灭火演练,使学生现场感受火灾事故现场,使学生了解火灾现场的人员心理,掌握火灾初期灭火和逃生技能。结合军训和综合演练,开展灭火器的使用、初期火灾扑救、逃生自救演练等实践活动,提高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
4.2 实验室加强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
(1)实验室消防安全设施配置标准。依据消防安全法律法规和消防设施标准规范,制定不同性质实验室的消防安全设施配置标准,如:精密仪器设备室、化学实验室、核实验室、计算机室、档案室、爆炸试验室、燃烧实验室等消防设施配置标准。制定实验室消防安全疏散标准,确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畅通,禁止占用、堵塞疏散通道和楼梯间。明确不同性质实验室消防器材配置种类和数量,不同火灾初期灭火处置办法等。细化危险化学品等存放与使用规范,悬挂高温、高压等设备的警示标识。
(2)实验室运行规范。随着实验室在空间、时间、内容上的开放力度加大,实验室安全的科学管理尤为重要。武警学院实行实验室准入与学生信誉制度,学生预约进入实验室前,需要网上安全考试,考核合格方可进入实验室。对于危险性实验,需要进入实验室现场操作,通过老师考核合格,方可进入实验室。在实验室,指导老师给学生实验期间表现信誉评价,成为再次预约申请进入实验室的考核指标。
(3)实验及设备操作规范。针对不同性质的实验或设备,按照标准与规范制定设备操作规程、实验项目操作规范,为操作人员提供准确、完整、清晰和量化的设备操作活动指南,提示主要风险、操作的风险,应急处理程序等。如:核生化实验操作规范、粉尘爆炸实验设备操作规范等。
4.3 构建消防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
高校实验室点多、面广、情况各异;专职管理人员少、任务多、监管难度大。学院借鉴消防部队“网格化”管理模式,以实验室房间等为基本单元,覆盖全院实验室;依据消防安全评估和检查结果,把实验室房间划分为五个消防安全等级,分属五个管理级别,以不同颜色区分,每年根据评估和检查结果做相应调整。
为减轻实验教师上报实验室消防安全自评报告的负担,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的监管效率,利用武警学院校园网络,借助信息化建设项目,建立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并逐步完善管理系统。管理系统具有的功能:一是实现实验室消防安全自评报告的自动生成及上报,完成消防安全信息收集和更新;二是数据分析功能,提醒实验室消防安全的注意事项。三是实现实验室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四是实现实验室火灾信息收集功能,可以给消防员救援提供“快速、准确”的火场信息;五是实现消防安全教育与培训功能,通过网络媒介宣传消防安全知识,及时消防安全信息,演示消防安全技能,如消防法律法规介绍、灭火器使用、报警及逃生技能、火灾案例演示等。
5.结语
高校领导对实验室消防安全工作具有统领的作用,他们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管理体系建设和工作效果,怎样强调领导的重要性都不为过;在管理中要“以人为本”充满关爱,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长期不懈的努力,感染他们、教育他们,让他们从内心接受各项制度,并主动遵守和执行,就能最大限度地杜绝安全事故和减少伤害;实验室消防安全需要所有实验室、全员、全程的参与,做到人人知安全,懂安全,做到消防安全“三懂三会”;消防安全管理的改进和深化,必须从细节着手,“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安全。
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化范文3
摘要:本科教学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教学基地,本文从多个方面探讨了实验中心管理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以期使本科教学实验中心的管理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关键词:本科教学;实验中心;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6-0011-02
本科教学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教学基地,在高校教育中具有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教学实验室与科研实验室功能不同,接纳学生的班次多,同一时间进行实验的人数多,人员流动性强,学生安全意识薄弱,管理难度大,实验室的管理状态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实验室的使用。
我校本科教学实验室的管理模式为学校―学院―实验中心的三级管理模式。实验中心的管理具体可分为实验室的环境卫生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仪器设备管理、低值易耗品管理、化学品管理、实验废弃物管理、实验人员管理、实验室使用管理等多个方面。
(一)实验室的环境卫生管理
实验室的环境卫生关系到实验者的身体健康和实验的安全性。国内高校扩招之后,由于教学资源紧张,通常实验课是整班制上课,学生人数较多,实验室比较拥挤,学生的书包和大衣、羽绒服等随处乱放,尤其在化学和微生物检测实验室,实验中用到多种化学试剂和电炉、酒精灯等加热设备,容易造成火灾、微生物污染或是化学品中毒等安全隐患,因此,实验中心在实验室外安装了带锁的书包柜,每个柜子的大小足够放下一个人的书包和冬天的大衣。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会提醒学生经常整理实验台面上的物品,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实验结束后,安排学生打扫实验室卫生。
(二)实验室安全管理
实验室安全管理包括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培训和考试、以及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等内容。实验室规章制度是规范参与实验人员的行为准则,是维护实验室正常管理秩序的重要保障,是实验室开展各项工作的主要依据。实验中心从人员管理、仪器设备管理、低值易耗品管理、化学品管理、突发事件处理、通用实验室管理和特殊实验室管理等多方面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
实验室安全培训是学生理解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增强师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为实验者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安全培训包括讲解和实操两部分,讲解的内容有:消防安全、用电安全、化学品安全、生物安全、特殊仪器的安全使用、事故急救措施和高校实验室事故案例等内容。实际操作包括各种灭火器材的使用以及应急疏散演练。
(三)仪器设备管理
实验仪器设备相关的管理制度包括:仪器设备采购、验收、报废管理办法,普通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办法,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管理规定,气体钢瓶使用和保存管理规定,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办法等。
仪器设备要经过培训才能使用,特别是大型精密仪器要取得上岗合格证之后,才可以独立操作。不按操作规程导致仪器设备损坏的,损坏者要做出相应的经济赔偿和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都安排了专人管理,学院有专门的维修经费支持,每学期都定期进行检修,可以报废的仪器及时清理报废。
(四)低值易耗品管理
实验中用到最多的就是低值易耗品,种类繁杂、数量大、涉及到的资金量大,因此制定了低值易耗物品采购管理办法、低值易耗物品使用管理规定、低值易耗品损坏、赔偿办法等管理制度。实验中心采用统一购买、集中存放、专人管理、统筹使用的方法,提高物品使用率,降低重复购买,减少资金的浪费现象。
(五)化学品管理
化学品管理是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到师生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因此制定了化学品采购管理办法、化学品使用管理规定,易燃、易爆、及有毒危险品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实验中心采用统一购买,集中存放,专人管理。化学品库房采用了防盗门和防盗窗、门禁和视频监控、排风扇等安全措施,特别购买了耐腐蚀药品柜和通风药品柜等专门用于存放易燃、易爆及有毒危险品。并教会学生如何在实验中节约资源,绿色环保。
(六)实验废弃物管理
实验中心制定了危险废弃物处理规定。实验废弃物包括化学废液、生物废弃物和其他危险固体废弃物等。危险废弃物直接危害到实验人员和保洁人员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实验废液能够经过简单处理达到无害化要求的,处理后可倒入下水道;自己无法处理的废液要收集起来,收集到专门的废液桶或废液瓶中,放在指定的地方,不能倒入下水道,实验室管理员定期清理,上交给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固体废弃物包括微生物培养基,实验中沾染到化学品或有害生物的纸张、棉花、纱布,注射器、针头、移液器枪头、碎玻璃等尖锐物体。固体废弃物经过消毒灭菌和其他无害化处理,尖锐物体放到耐扎的容器中密封好。
(七)实验人员管理
实验室人员管理制度包括:学生实验守则、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职责、实验室主任岗位职责、指导教师岗位职责、实验技术人员培训制度等。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师要明确并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遵守相关规程。实验人员还要加强业务培训。
(八)实验室使用管理
实验室使用管理包括:实验室安全和卫生管理条例、开放实验室管理规定、实验室门禁管理规定、各专业实验室管理制度等。只有通过了实验室安全培训并考试合格之后,才能申请开通实验室门禁。实验课之外的各种学科竞赛、技能训练、大学生创业大赛、毕业论文实验等都要申请开通验室门禁后,才能在没有实验课的时候使用本科教学实验室。
(九)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化管理是实现实验室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高效性、方便性、准确性、安全性的最有效途径。通过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一个教师、学生、实验室技术人员、行政管理者和其他社会人员交流互动的平台。相关人员通过这个平台实现信息的交流和互动。通过这个平台拓展实验教学中心的空间资源、时间资源。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对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对实验人员的日常管理、对实验项目的日常管理,及年度实验室情况统计、数据上报等功能。结合校园网络资源,可以实现全校各院系、相关各职能部门以及兄弟院校间实验信息和资源远程共享,大大提高实验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使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从传统手工化管理向现代化、科学化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跃进。
本科教学实验室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扩大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等都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汤志宏,王祥红.对半开放式本科专业教学实验室管理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1,(7).
[2]张艳艳,韩涛,丁轲,姜怀玺,黄漫青.实验室认可理念与框架下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5).
[3]张馨如,黄漫青,姜怀玺,许丽,王晓东,张艳艳.加强农业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 提升实验教学中心功能[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5).
[4]张馨如,黄漫青,王晓东,姜怀玺.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和使用在食品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5,(15).
[5]许丽,黄漫青,仝其根,张馨如.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32).
[6]黄漫青,綦菁华,王芳,庞美霞.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发展前景[J].教育教学论坛.2012,(33).
[7]许丽,黄漫青,王晓东,姜怀玺,张馨如,张艳艳.本科实验教学中心低值易耗品管理系统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
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化范文4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 有毒物品 有害物品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3-0151-03
实验室是高校开展实验教学和科研、沟通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高校各种药品试剂等实验耗材和实验用动物、细菌、病毒等实验生物以及特殊辐射物质存放最为集中、最易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高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性保障工作,应该引起各级管理部门和实验教师队伍的充分重视。新时期下,高校实验教学以提高学生实践创新为重要培养目标,实验室面向多学科师生甚至社会开放。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存在管理人员对有毒、有害物品管理的疏忽,或对有毒、有害物品缺乏必要的专门知识、实验基础设施保障不到位以及有毒、有害物品使用不规范等新的问题,造成不同程度的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给学校开展实验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
一、实验室有毒、有害物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一)从实验室安全事故来看,加强高校实验室药品试剂及生物安全管理刻不容缓
由于对实验室安全疏于管理,缺乏安全教育,因管理不当等因素而引发的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1][2]造成实验室起火、爆炸、人员伤亡、[3][4]传染病、病毒感染等重大安全事故,甚至还出现如矿业大学学生“投毒事件”,[5]复旦大学学生“投毒事件”[6]等学生从实验室携带剧毒药品毒害他人的恶性刑事案件。种种触目惊心的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应引起高校实验室管理部门足够的重视。
(二)从实验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过程来看,应该加强高校实验室药品试剂及生物安全管理
实验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来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在日益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的今天,[7][8]实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很多实验用品,包括药品试剂、水电、各种仪器设备、实验动物、微生物、植物以及特殊的辐射物等,很多实验用品都属于有毒、有害物品。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忽视对这些构成要素的安全管理,无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有可能会造成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从高校实验室建设的需要来看,加强高校实验室有毒、有害物品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安全无小事,实验室的安全是实验室建设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随着对实验教学的投入,实验室基础设施、实验新设备、新技术的开发使用、实验室创新项目实施、实验室开放运行等,势必造成实验工作量和参与实验的人员同步剧增,实验室的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对实验室有毒、有害物质的安全管理是保障实验室安全运行的重中之重。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将有毒、有害物品的安全防范意识穿插到各个环节。
二、加强高校实验室有毒、有害物品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各级管理部门重视安全管理的氛围
高校实验室管理部门,应当充分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明确自身的监督义务,指导和敦促各级实验室将实验室安全工作,特别是对有毒、有害物品的管理作为一项常规性的工作来抓。建立完整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上至分管校领导,下到具体的实验室专职管理员,明确权责、层层负责,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理要常态化,规范化。在学校各级管理部门和师生中形成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氛围,在思想上提高认识。
(二) 加强实验队伍建设,提高实验室有毒、有害物质管理知识
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实验队伍是保障实验室安全运行的关键。对实验队伍特别是实验一线的专职实验员而言,通过自身学习和主管部门的业务培训以及交流等多种途径,熟练掌握各自负责实验室有可能遇到的各种有毒、有害物品的科学使用方法和对有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方法十分重要。因为专职实验教师是和接受实验教学培养的学生面对面交流的主体,专职实验教师对有毒、有害物品有科学的使用演示和讲解以及对学生操作过程的监督,可以尽量避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生因实验误操作形成的安全事故。而实验室管理部门分管实验室管理的工作人员,也应具备实验室安全特别是对实验室各类有毒、有害物质的基础知识,学习和熟悉学校各类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规程和标准等。
(三)加强实验室管理,补充完善有毒、有害物品的规章制度
一般来说,高校各类实验室都制定了相应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对实验室有毒、有害物品使用都形成了一定的制度约束。然而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弹性很大且常管常新的工作,在不同阶段可能遇到新的问题。随着教学改革的需要,很多高校都会面临新开实验项目,新增实验室、实验室开放等问题,在对有毒、有害物品的管理中,肯定会面临很多以前没有遇到的问题,这就需要各级实验室和实验室管理部门加强研究,根据新的情况制定和修订以前的各种实验室有毒、有害物品使用制度,防微杜渐。
(四)严格实行岗位责任追究制,牢固树立安全责任意识
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经常会遇到很多教师不愿意去参与管理有毒、有害物品的情况。实验室管理部门应该根据有毒、有害物品管理的实际要求,严格执行岗位责任追究制度,设有毒、有害物品专职保管员、委派专人负责,并实行定期轮岗、适时交流等制度,考虑到有毒、有害物品管理的特殊性,可考虑每一项业务有两个岗位或两人参与记录和使用管理,要明确有毒、有害物品使用各个环节的操作规则,强化运作程序和各项具体的要求,建立岗位责任追究制和内部自律和控制机制。
(五)规范有毒、有害物品的“入口”,从源头上遏止各类安全隐患
实验室对于实验耗材,特别是有毒、有害物质要规范申购、入库、申领、使用流程。根据实验教学计划测算所需和库存量比较,在保障正常的教学科研的前提下严格控制这类物质在高校实验室的流通。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放射性和电磁辐射管理标准及法规目录》等常见的有毒、有害物质相关的管理办法和分类指导标准进行科学的统一监管和入库管理,按照理化危害性、健康危害性、环境危害性等因素进行分级和科学存放保藏。
(六)监管有毒、有害物品的“出口”,杜绝危害物品在使用过程中引发安全事故
高校实验室有近90%的安全事故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9]特别是在实验室使用有毒、有害物品的过程中,师生未能充分了解并掌握有毒、有害物品的安全使用知识、防护方法和应急措施,引发了不少原本可以避免的安全事故。有效监管实验室有毒、有害物品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点,要遵循危险物品储存的基本原则,建立有毒、有害物品安全数据资料,明确其物化性质、可能的危害特征、应急措施等信息,以供实验室使用者随时参阅。还应该特别注意普及有毒、有害物品的安全使用基本常识、废弃物的处理知识、有毒、有害物品防护措施、事故应急措施等。通过过程管理,保障实验室中有毒、有害物质从库房“出口”后的安全使用。
(七) 加强对有毒、有害物品管理的研究学习,提高高校安全事故风险防控能力
实验室管理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工作,不同的实验室管理的难点和有可能遇到的问题都不尽相同。特别是对于有毒、有害物品的管理,实验教学管理部门很难制定适合各个实验室情况的通用规范。这就要求高校实验室管理职能部门和实验教师队伍通过加强研究,充分吸取借鉴国内外优秀实验室的先进管理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摸索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目前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水平越来越高,[10]可以实现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实验包括有毒、有害物品在内的所有耗材、试剂、药品、生物等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和管理,建立完整的实验室有毒、有害物品数据库。[11]高校可以根据需要,实现有毒、有害物品的信息化管理。
(八)建立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从容应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
安全事故具有突发性的特点,做好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在及时控制和减轻安全事故的危害方面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原则,[12]明确实验室管理部门和各级实验室负责人各自的应急管理职能,按照应急等级,在制度上规定相应的工作程序,在应急行动、人员调配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特别需要强调的是,高校应该组织加强对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做到在真正遇到突发事故后,能够沉稳有序地按照预案推进现场指挥和解救工作,最大限度降低实验室安全事故的损失,保障实验室安全和实验教学工作的平稳运行。
三、结束语
实验室面向不同学科专业的师生以及社会开放是教育改革日益发展的一种趋势,[13]这对高校实验管理特别是对有毒、有害物品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在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中,要充分考虑有毒、有害物品流通的各个环节,思考可能出现的突况,科学合理地研究相应的对策,提高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防控能力,使实验室管理朝着规范化、高效化、安全化的轨道运行。
[ 参 考 文 献 ]
[1] 郑巍.构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防火墙”[J].科教文汇,2009(11):234-235.
[2] 王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探讨[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7(5):179-182.
[3] 管理现况及改善对策的探讨[D].复旦大学,2011.
[4] 梁宏伟,王玉兵,陈发菊.浅谈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及研究生的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2(7):92-93.
[5] 赵延敏.拓展训练融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
[6] 李钰之.校园惨剧是一面镜子[N].检察日报,2013-04-19.
[7] 许敖敖.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关系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6):1-3.
[8] 程敏熙,赵芝孟,颜巧莹.简论高等学校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关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2):186-189.
[9] 黄凯,张志强,李恩敬.大学实验室安全基础[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10] 闫瑞琴,林德忠.高校实验室信息系统网络化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5):64-66.
[11] 王青林,李新华.关于实验室试剂库房的规范化管理问题初探[J].科技信息,2007(1):226.
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化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验室安全;完善
实验室是高职院校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型人才的主要场所,近年来,教育体制随着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创新性实验项目、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等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今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较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一方面,为高校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动力;另一方面,为高校如何主动适应社会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需要。目前,高等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还处在探索阶段。本文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的意义、实验室安全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并就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等内容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看法。
1 高职院校实验室不安全因素分析
导致实验室不安全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是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实验室的设备、仪器等处于危险状态,如位置放置不合理,未有专人保管等等。人为因素主要指工作人员的或者本身能力的欠缺。
1.1 高职院校实验室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实验室的设备、仪器等处于危险状态,如位置放置不合理,未有专人保管等等。
(1)仪器设备、配套设施
某些安放实验室仪器不合理,贵重仪器、设备缺乏专人保管,仪器档案的建立不完善,没有做到经常维护、保养和检查,导致实验器材的损坏与存在安全隐患。
(2)化学药品
1) 一些剧毒、易致毒危险化学药品没有妥善加锁存放在指定的存放环境下与其他药品试剂一起贮存。
2) 一些易燃、易爆危险化学药品试剂及易燃、易爆气瓶和压力容器没有陈列整齐,一些易挥发易燃试剂没有按要求放置在避光、防潮、通风、干燥的环境下保存,瓶签不完整。
3)一些具有放射性的化学物质没有储存在特制的专用储存器储存。
4)在使用过程中一些化学试剂可能带有腐蚀性,试剂在使用时可能对环境带来污染或对人体具有一定的伤害性。
1.2 主体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指工作人员的或者本身能力的欠缺,未能达到实验室需求的水平和标准。
(1)管理体制
1)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缺乏专门的管理团队
近几年来,为了扩大经济效益,高职院校在面临着两难的抉择,许多高职院校采取了扩大招生规模的形式,所以实验内容不断更新,而高职实验技术人员教师的工作量也随之大幅增加。毕竟实验技术人员精力是有限,在确保实验教学顺利进行后,在没有专职人员的情况下开放,高职院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很难保证。开放的实际效果不是很好,利用效率不高。开放教学实验中心的实验室,对实验技术人员管理维护仪器的能力、知识储备和指导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现有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急待大幅提高,才能满足当今社会、高校对实验室的需要。
2)实验室安全制度和模式不完善
实验教学中心在高校中的地位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低,学校更加注重理论教学。大部分高校实验教学中心的相关安全规章制度没有明确的权限,即使有执行力度也不够。责、权、利不明确,没有专业人员对这些安全隐患进行有效地排查和完善,造成许多管理漏洞、盲区、责权不清晰等巨大隐患,即影响了实验教学人员的积极性,也改变了高校开放实验室的初始意愿。
1.3 安全意识
1)对安全的认识度不高
在高校普遍认为实验教学中心主要是承担教学任务的传统观念,随着教育的改革实验中心仪器设备尤其是大型仪器设备数量和质量迅速增加与实验室的开放。高校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更加了解创新的重要性、使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但,普遍学生认为只要有教师在就安全了,认为安全管理可有可无。但这些都需要有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做保障。
2)安全管理执行不足:
在高校普遍在实验教学中心教学时,虽然,往往在实验课程前,教师都会对实验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但对于安全的教育都只是基于形式,没有真正把安全管理落实到实处,使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未真正重视。
2 实验室安全管理
2.1 健全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是进行各种实验教学及科研的场所,安全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是安全管理实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为了保证实验室安全,必须制定一系列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例如:安全应急预案、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办法、实验室“三废”处置管理办法、实验室定期安全排查制度等。
2.2 避免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为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在健全的管理制度下,还必须及时发现和排除各种不安全因素,对于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为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是要对不安全环境因素进行整改,确保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的安全稳定。二是在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明确奖惩制度,做好岗位安全培训教育,树立安全第一思想,掌握安全操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三是进行必要的人事安排,重要岗位要配备业务熟练、安全意识强、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
2.3 制定安全应急预案
为以防万一,有必要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案准备,在有情况发生时,能够采取及时正确的处理措施。在实验室必须配备一般治疗伤害的药品和急救箱,并制定安全急救措施,对相关的实验人员进行急救训练,以便在实验人员受伤或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及时地进行合理的急救处理。
2.4 加强实验安全教育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自古以来无数血的事实归结成的教训。预防工作,教育为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特别是把安全教育纳入新生的入学教育,启动实验室安全培训准入制,并将培训及其考试制度化,与学生签订安全责任协议书,作为学生进入实验室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后才能进入实验室。
3 加强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路和对策
3.1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高职院校实验室肩负着培养应用人才、出成果和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重要使命,学校主管部门的领导要从战略高度,运用政策导向和竞争激励机制,把广大教师的主要精力引导到实验室建设上来,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进行规范化管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标准验收,勇于创新,认真实践,创出特色。
3.2 探索先进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促进资源共享
应将分散的各教学实验室相对集中,形成以技术实验中心为行政管理机构,院级实验室和功能性实验室并存的管理模式,技术实验中心在一位主管副院长的领导下由具有一定学术造诣,治学严谨、热爱实验室工作的实验室管理干部、实验技术人员组成。另一方面,应加强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以及无线射频等技术,把各实验室的设备信息、业务数据方便地、更好地集中到实验中心的一个计算机系统中,实现校内实验室资源共享。同时还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络,使实验资源的共享扩大到更为广泛的社会范围。
3.3 强化高职院校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是实验创新体系中重要的核心部分,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个人基本素质。一方面要引进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充实队伍,改善结构;另一方面要对现有人员有计划地进行在职进修提高。学校要加大经济投入,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岗前培训、鼓励实验人员攻读学位,定期参加新技术的学习或讲座等多种途径,帮助实验工作人员提高个人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派专门人员学习专项技术。使新设备、高新技术在短时间内能充分发挥作用。要切实赋予实验技术队伍相对独立的地位,改变仅将其视为教辅人员的做法,他们的技能的不可替代性应由相应的职务(称)、级别、待遇等来体现。还要在人事部门建立较完整的实验技术人员考核档案,实验人员聘任、晋升、奖惩都按规定通过考核评定。对不适应实验技术岗位的人员要及时进行分流。
3.4 健全实验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实验室监督管理力度
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使实验室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必循,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使实验人员、教学任务、仪器设备、实验场所、各种技术档案及基本信息的建立和管理形成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使学生和实验技术人员时刻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同时还要加强实验室监督管理力度。聘请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经验丰富的退休专家和老教师协同技术实验中心组成监督检查组对全院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的状况进行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为学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出谋划策,同时积极参与大型仪器设备的立项论证与评估,使实验室管理更科学、更规范。
总之,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是一项既艰巨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好坏关系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要尽快改变实验室目前的落后状况,必须有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才能改变实验室管理模式;强化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挖掘实验室自身的潜力;与外界加强联系;吸引外部资金;合作开发项目。只有这样,才能把高职院校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艳秋.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8):37-38.
[2]赵水俭,汪春华,朱西桂.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6):106-108.
[3]徐苗苗.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2006,(7):137-138.
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化范文6
关键词:化学试剂;管理;化学实验中心
化学实验中心是高校从事实践教学及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实验中心承担着各个专业学生的基础化学实验、专业实验及科研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积极思维和创新能力起着关键作用。化学试剂是化学实验中心最基础必备的消耗性物品,其种类繁多,用量大,且大部分具有毒害性和危险性[1]。化学试剂的管理和使用直接关系到高校平安绿色校园的建设和各项工作是否能顺利开展。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及科研发展,学生人数增加,学生实验项目增多,各类综合性,设计性及创新性实验实行开放式教学,对化学试剂的需求越来越大,化学试剂的管理难度加大,国内各个高校对化学试剂的管理普遍存在一些漏洞,导致中毒,投毒以及爆炸事件时有发生。如何科学规范化管理化学试剂,充分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更好地为实践教学服务,成为实验中心一直研究的课题[2]。
1高校化学试剂管理现状
1.1化学试剂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很多高校从主观上非常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制订了一系列实验室管理制度和化学试剂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实行,没有相应的监督机制。对化学试剂管理人员和实验技术人员学历要求不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及服务能力。1.2化学试剂储存不规范为保障实验教学和科研能正常顺利开展,各个实验室除了满足化学试剂的日常供应外,还需储存一定量的化学试剂以备不时之需,这就要求实验中心专门设置化学试剂库房。通过走访调查,大部分高校都有专人专管化学试剂库房,但是在库房建设和化学试剂登记及存放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规范因素。特别是一些危险化学品与普通化学试剂混合存放,给实验中心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1.3化学试剂申购及领用不合理
各实验室剩余试剂多造成资源浪费化学试剂的申购一般是实验指导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根据实验项目内容计划药品种类和数量,由于每年学生人数的不固定以及教学大纲中实验项目的调整,经常出现化学试剂的多领、错领现象,导致某些剩余试剂逐年增加又没有及时归还库房而被堆积在各个实验室,有些试剂甚至标签被腐蚀脱落无法识别,由此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以及污染实验室环境。
1.4化学试剂缺乏信息化管理
各个实验室相对独立试剂共享不畅通化学实验中心设有化学平台基础实验室,各个专业实验室以及科研实验室等,实验室数量多且各自独立,开展的实验项目不同,所用化学试剂分别独自领用,有的试剂只用其中少量就被闲置。由于缺乏化学试剂信息化管理系统,各个实验室之间沟通少,化学试剂的信息和数据得不到共享,造成很多共用试剂的重复购买和浪费。
2高校化学试剂管理对策
2.1化学试剂存储管理规范化
实验中心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化,确保化学试剂储存条件安全,高校化学实验中心得基础设施应按教育部规定的标准建设,科学考虑各实验室的总体布局,设有专业化的药品仓库,仓库必须适宜药品的分类保管和储存的要求,保持避光、通风、安装相应的消防设施、视频监控以及自动监测报警系统等,并由相应专业资质的专人管理。各实验分室的实验场所和设施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规划,每个实验室有预备室和药品室以及三废处理装置,药品室根据实验所需药品试剂设有相应的药品柜[3]。对于化学试剂进行分类存放,不管是仓库还是各实验分室,化学试剂要根据药品特性分类存放,注意“四防”,即防挥发、防变质、防毒害、防潮解。区别对待一般普通试剂与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化学品的存储与管理,无机试剂与有机试剂分开,无机试剂分类储存时要强调酸碱分开,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分开,有机试剂大多易燃,注意经常保持阴凉通风,远离火源,降低库存量。
2.2化学试剂信息化管理
在科技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化学实验中心依托高校网络信息平台,对化学试剂进行信息化管理,建立化学试剂动态数据库。主要包括:(1)化学试剂采购信息化,设立采购平台,随时了解化学试剂供应商有关信息,确保计划内购置的化学试剂来源明确,保质保量。(2)库房管理信息化,实现化学试剂台账的动态管理,实时掌握化学试剂的出入库情况以及库存信息,特别有利于追踪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化学品的流向,从而进一步规范科学管理。(3)各个实验分室建立化学试剂调剂平台,有利于互通有无,互相随时查询化学试剂的使用剩余情况,减少浪费,提高化学试剂的使用效率。
2.3化学试剂绿色化改进和使用
[4]化学实验中心承担我校化学、化工、食品、生物工程等6个专业的基础化学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以及各类课程实习和科研,学生实验开出率高,化学试剂使用量大,实验中心引入环保理念,积极探索发展绿色实验,实现化学试剂绿色化改进和使用。在有机化学实验中,实验引入微型实验,尽量少用有毒有害化学试剂,以安全无毒或低毒试剂代替有毒剧毒试剂,如有机溶剂中常用甲苯替代苯,二氯甲苯替代四氯化碳和氯仿等[5]。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中,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实验方案,减少试剂用量,减少三废的产生量,本着合理够用原则,避免试剂越纯越好,越贵越好的思想[6]。例如,一般无机实验中的定性和制备实验可用实验级别或化学纯级别代替分析纯试剂。强调循环利用试剂,通过使用自制试剂或试剂的再生回收来替代其他实验中所需试剂。如在物理化学实验的有关皂化反应动力学测定实验中就可用有机实验合成出的产品(酯)进行测定。
2.4废弃化学试剂的安全处理
化学实验中心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废弃化学试剂,包括“三废”,用剩、过期以及标签脱落得化学试剂。用剩化学试剂可以通过试剂调剂平台进行调剂,过期或标签脱落化学试剂找有专门资质的回收公司进行回收处理,产生的“三废”要严格执行“三废”处理方案,在各实验分室分别配备回收废液废渣的容器,无机化学实验产生的废液可先通过酸碱中和法,化学沉淀法等进行处理,然后合理排放。有机实验产生的废液应根据不同的成分选择不同的方法处理,禁止互相混合而发生危险;对于危险废弃物进行详细登记,记录其来源、数量、种类等。
3结束语
化学试剂的管理关系到高校的平安和谐、绿色生态,只有通过对化学试剂科学规范化管理,建立环境友好的实验体系,才能提高实验资源利用率,形成良性循环,保障平安绿色校园的进一步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志强.高校化学试剂的管理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185-187.
[2]黄胜.高校实验室化学试剂安全管理的强化与提升[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73(2):166-168.
[3]段晓霞,刘博,段武彪.本科生实验课化学试剂分类标签规范化及信息化管理的探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8):236-239.
[4]林谦.化学试剂的绿色化使用[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7,82(5):50-53.
[5]庄众,赵军,路贵斌.高校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实践与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8):22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