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资产的保值增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资产的保值增值范文1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是国有资产比重最大的国家之一。因此我国对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问题相当重视。国家政府关于国有资产的管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但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经营决策的失误,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因此,必须加强地方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监管,保证地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笔者就地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和解决措施做了深刻思考。
一、地方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国有资产至关重要。但是,地方国有资产仍然存在着资金流失、配制不合理、使用效率低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国有资产的大量浪费,阻碍了地方建设。必须实施相应的措施,挽回损失,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1.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国有资产是地方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由于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制度的松弛,许多单位未经批准将国有资产随意的变卖、转让。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国有企业内部也滋生腐败。国有资产长期被占用,使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成了无稽之谈。地方政府投入与各项事业的资金被削弱,使原本紧张的供求矛盾更加突出。地方建设也会由于资金的短缺而停滞不前。
2.国有资产的配制不合理
由于没有公正合理的分配标准,我国国有资产的配制不均衡。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建设所需远远超过了配给,而有的单位却供过于求。这样造成了国有资产的随意购置和重复购置。实际上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却收不到应有的成效。因而,亟待政府合理规划国有资产的配制,使各单位的资产分配拥有一定的标准,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3.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不高
国有资产是非商业性的,直接投入与生产活动中。由于国有资产的使用是无偿的,因此许多企业单位不顾及资产的使用效率和获得的资产增值多少。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被断开,造成资产不能充分利用,短缺和闲置并存。投入的资产违背了计划的投入目的,造成国有资产的浪费和建设资金的紧张。低效率的国有资产运用丧失了地方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二、解决地方国有资产存在问题的措施
面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存在的资金流失、配制不合理、效率低等问题,我们必须做出相应的措施,改革国企管理的人员配置,实行国有企业内部的结构转型和改组。做出合理的决策,任用高素质、专业化的管理人才。实现国有资产的充分利用,投入与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1.改革国企管理的人员配置
企业竞争激烈的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来越完善。这就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投入到国有资产管理的工作中。合理的人员配置才能将国有资产的能量发展到极致,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经营管理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做出合理的决策,任用高素质、专业化的管理人才。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必须通过自由竞争和市场机制来完成对国企经营管理人才的配置。认真考察和衡量人才和管理部门的切合度,将人才和资产的优势扩大到最大值。
2.国有企业内部的结构转型和改组
随着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和专业化手段迅速成为企业组织运作的基础。各种各样的组织形式应运而生。推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重组,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积极发展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放开搞活中小企业成为当务之急。必须实行国企内部的结构转型和改组,使国有资产能够更好地运转,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有利于地方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意义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国有经济的总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在国民经济中继续发挥着主导作用。国有资产关乎民生,对于地方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社会主义的中国,国有资产是至关重要的经济来源。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缓解公共资金紧缺的局面,将更多的资金投入与社会主义建设。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支出实现稳定社会,控制和引导经济发展方向的目标。扩大了国有资产在社会资产中的主导地位。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全国人民,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就是保障全国人民资产的保值增值,这对于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国有经济的不断壮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四、结论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是国有资产比重最大的国家之一。因此我国对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问题相当重视。国家政府关于国有资产的管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但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经营决策的失误,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因此,必须加强地方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监管,保证地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地方建设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国有资产至关重要。但是,地方国有资产仍然存在着资金流失、配制不合理、使用效率低等问题。必须实施相应的措施,挽回损失,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面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存在的资金流失、配制不合理、效率低等问题,我们必须做出相应的措施,改革国企管理的人员配置,实行国有企业内部的结构转型和改组。做出合理的决策,任用高素质、专业化的管理人才。实现国有资产的充分利用,投入与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在本文中,笔者对于地方国有资产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以及国有资产 保值增值的意义做了系统的思考。
参考文献:
[1]胡蓉.加强地方立法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保驾护航[J].湖北社会科学,2011,(9)
[2]邵学峰.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财务监管机制[J].江汉论坛,2011,(4)
资产的保值增值范文2
[关键词] 市场经济 国有资产 保值增值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资产保值与增值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目前学术界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研究则相对不足,甚至有一些问题时至今日仍尚未有人涉足。也许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与作用,使得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相当缓慢,甚至步入困境之中。因此,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番讨探,权作抛砖引玉。
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原因和目的
国有资产保值与增值的原因和目的,很多人认为就是指壮大国家经济实力和增加国家财富。然而,这仅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表层现象,而背后真正的原因与目的在于政府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确保自身的地位和发挥相应的职能。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及其社会经济管理行为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它必须有足够的物质基础和经济保障。在这种条件下政府就必须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措施,巩固和扩大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所掌握的和拥有的物质条件与经济实力。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壮大国有经济,确保国有资产在经营活动中实现保值增值,就成为政府的一种优化选择。
第一,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国有经济在某些方面确实具有特殊的优越性,因而保证和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国民经济发展。
第二,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国有经济既是经济的又是政治的,即市场机制的缺陷,使得那些在国民生活和经济活动开展都必不可少的基础性、福利性、保障性的特殊的“经济物品”,需要政府为主体创办和经营,因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则有利于政府提供更多更好的这类特殊的“经济物品”。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我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国家的或全民的财产或财富增加,第二层次为人民的政府更好地发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职能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第三层次为广大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和提高,这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最终目的。三个层次之间为依次由表及里的关系,但功能角度来说,第二层次特别重要。
二、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途径与特征
国有资产的分类及其保值增值途径的特殊性至2002年底,我国的国有资产总量已达118299.2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76937.8亿元,占65%;非经营性资产41361.4亿元,占35%。中央占用国有资产为56594.2亿元,占47.8%;地方占用国有资产为61705亿元,占52.2%。如此巨额的国有资产如果在市场经济中都能发挥保值增值的功能,其收益将是十分可观的,但人们对于国有资产,已经形成并非所有的国有资产都需要或都可能在市场经济中实现保值增值的“共识”。本文重点讨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和资源性国有资产如何保值增值问题。
第一,我们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一是盈利性有形增值,国有资产提供优质的和高效的服务来获取更多的收益,这种收益主要以税收的形式表现,税收完全可以看作政府提供特殊服务的“劳动报酬”。这是因为作为经济活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直接间接地接受和消耗了这些服务,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了效益,就应该支付服务者的服务劳动报酬,为资产提供者给予相应的补偿,从而实现国有资产的不断壮大与保值增值。二是功能性无形增值,由于政府在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而政府的特殊服务则既是垄断的也是稀缺的,从而便得政府的服务更为生产经营者需要而更为“值钱”,形成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
第二, 对资源性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我们也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众所周知,自然资源在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已经成为国家的一项重要资产。然而经济学理论中,自然资源不是劳动产品而不具有价值。若从经济角度来看,没有经济价值的东西,属于国家又有何用?从而使我们的理论中没有资源价值理论,人们在思想意识中缺乏资源价值观,导致有限资源在低效配置甚至无效使用中,令人痛惜地流失。就目前情况来说,政府只能在政策法规上将资源作为国有资产同样地以规定和保护,强化人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源价值观。
第三,所有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根本途径和根本保证是制度。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主要途径,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就是政府如何更好地在国民经济活动中扮演恰当的角色,实现政府在国民经济活动中职能的重要性、合理性与有效性有机统一。政府的这些职能的有效发挥,就能为经济活动的有序化、合理化和有效化提供良好服务与有力推动,从而促进国民经济整体的协调运行与迅速发展,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组织形态――国有企业就具有了保值增值的一个重要条件:政企分开和科学的宏观调控,其他经济组织也能更好地发展,而国民经济持续、迅速、协调地发展,政府的经济收入也会相应增加。由此可见,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主要途径与特殊途径,是盈利性有形增值和功能性无形增值以及两者的有机结合;如果进一步分析,则是政府进行自身改革,以更加符合社会现代化和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发展的性质与要求。所以,建立精简、权威、高效、廉洁的政府组织,就是所有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根本途径。
资产的保值增值范文3
摘 要 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本质是企业在经营期内要不断地创造利润,创造效益,通过经营利润实现企业净资产的增加是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源泉。
关键词 企业资产 保值增值
一、企业实行资产保值增值的必要性
1.从企业的投资者和经营者来看企业实行资产保值增值的必要性。第一,有助于经营目标责任制的完善和实施;第二,可以防止企业资产的流失;第三,可以确保投资者的投资完整,促进企业的规范化管理;第四,可以防止经营者产生短期行为,急功近利,确保企业的发展后劲和战略目标实施的延续性;第五,可以充分调动经营者的工作原动力,合理评价经营业绩,做到奖罚分明。
2.企业经营效益低下,难以保证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其一是企业经营成本与费用居高不下,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企业经营效益其二是企业的现有资产未能物尽其用,未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效力。
3.企业资产流失严重,已成为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主要障碍。主要有:其一,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不到位,企业经营管理者难于有效地运用企业资产创造经营效益。其二,企业经营管理者头脑中未树立起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观念和意识,至今没能把促进企业资产保值增值作为经营活动的终极目标。其三,企业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企业经营管理者对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任务不能落到实处。
二、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基本理论问题
1.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定义和它们之间的联系。“企业资产保值增值”是一个复合概念,它是由“企业资产”、“保值”、“增值”三个子概念有机组合而成的。这里的“企业资产”不是指企业的总资产即资产负债表左边的资产总额,而是指企业的净资产,即所有者权益。“保值”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期末净资产数额等于期初净资产数额;“增值”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期末净资产数额大于期初净资产数额。因此,所谓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就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期末所有者权益等于或大于期初所有者权益。
2.为了把握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概念,必须注意的问题。不能把企业资产总额保持不变视为企业资产保值,也不能把企业资产总额的增加简单地认定为企业资产的增值。如企业以负债形式增加资产,就不能简单地认定为企业资产的增值。但如果企业资产增加额抵减负债增加额为正差额,即负债增加资产所产生效益扣除负债成本还有盈余,则可认为企业资产增值。质在于企业的经营效益。
三、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途径与对策
(一)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需要主要的问题
1.新增资产因素的扣减。在企业资产保值增值中,对由于资产评估溢价增值、投资者增加投资、接受捐赠等非经营性因素而引起所有者权益增加,要从考核期内净资产中扣除。企业的资产保值增值应是运用资产通过正常经营而于其经营成果。所以,只有扣除这些因素,才能正确反映企业资产保值增值指标。
2.企业经营收入、成本费用支出是否全部进入当期损益要严格审查。有些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对实现的经营收入、成本费用支出不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按期如实反映进入损益,造成虚减虚增利润。因此,在分析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相关报表时,要特别注意审查往来帐、成本的真实性和配比、各项经济业务合同等,清除对所有者权益构成潜在影响的各种因素。
3.要重视对固定资产、存货的审核。固定资产净值和包括固定资产使用情况、折旧的计提情况、技改大修情况等,防止固定资产的账外流失。同时,要严格审核存货的盘点表及相关资料,防止存货的流失及存货积压,形成潜在亏损。
4.企业坏帐损失要引起特别重视。因此,要严格审查清理经营期内的坏帐,防止为了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对长期挂帐的呆帐、死帐不加以处理,而使其作为债权的一部分,构成企业资产存量不实,所有者权益虚增,造成企业资产保值增值数据失真。
(二)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途径与对策
1.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和费用。企业资产在运营中不亏损,是保值的起码条件,实现利润最大化是增值的保障。投资者投入到企业的资产,经过精心经营产生效益,通过利润反映出来。成本补偿是简单再生产的前提,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成本补偿实质是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的基础,要使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必须从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这一根本环节抓起。
2.强化以资本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建立起激励和制约机制。把资产的占用和利益联系起来。占用资产,要有科学合理的回报,这就需要规范各单位对资产经营权和收益权,建立科学的关于资产占用费、资产占用额等的制度规定,约束资产占用者的行为,把资产经营者业绩与职工工资、奖金挂钩,与干部的考核、晋升挂钩,引导资产直接管理者和使用者强化资产经营的理念,优化固定资产的配置。
3.盘活资产存量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及建立规范的资产。
评估方法与管理体制。企业资产优化重组和企业资产合理流动,是引导资产向高效益领域的转移,微利亏损企业应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手段,或搬迁改造,进行资产再开发,这些企业资产的转移和再开发,促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资产得到合理应用,效益会有较大提高。或是采取产权转让方式通过规范交易市场,将企业资产转让,筹集资金,进行新的组合,使企业资产保值增值,这也是盘活企业资产的重要手段。
4.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及建立企业内部有关制度。企业财务管理与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工作密不可分,两者相辅相成。加强财务管理,是实现保值增值的前提和保证,而资产保值增值是企业财务管理成果的重要体现。各部门应相互支持,密切配合,齐心协力,把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工作做得更好。
加速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制度。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首先要明晰产权,赋予企业法人财产权,全面建立财产权制度,明确其责任。企业在国家现行法律的基础上,全面建立起本行业、本企业的资产监督管理实施规则,落实国家赋予的各项责任。
参考文献:
资产的保值增值范文4
1.现有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机制存在不足
目前,在很多国有企业缺乏完善的保值增值考核机制,特别是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考核更不完善。内部审计部门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督察员,只有在内部加强审计和监管,才能有效提升国有资产的使用效果,保证国有资产的不被流失,进而更大的实现国有资产的价值。目前,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审计考核的内容比较单一,具体的考核程序存在很多的问题。另外,有一些的保值增值审计工作只是存在形式,不能达到有效监管的目的,不能很好的推动资产的正常快速流转,减缓了资产应有的流转速度,从而降低了国有资产的使用价值。
2缺乏完善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方法体系
在我国,有关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审计的方法体系还存在漏洞,不完善不全面的审计方法阻碍了审计水平的提高。在我国,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庞大,范围广,内容多,任务重,因此,保值增值审计工作也变得更加的繁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也很大。如果缺乏精确的、高效的审计方法,将会使得审计工作更加的难以开展,也会造成审计结果的误差变大,被客观制约的审计工作将不能真实发挥监督的效果。
二、加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的方法
1.加强监督国家资本金的完整性
国有资本的检查项目中很重要的就是国家资本的完整性。企业提取的折旧费用是否是合理和合法的,,是否有故意去冲减国有资本的行为;另外,账面资本损益之外的支出是否按照正确的报废、毁损以及转让方式,也就是营业外支出和营业外收入的方式。企业在对外界进行投资时,是否在账面上进行了恰当的处理,规定的权益法核算方法是否得到应用;若企业的最初注册资本金额发生变化时,企业是否变更登记手续等。这些会计处理都会涉及国有资本的完整,其每一个环节都关系到国有资本金额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因此,企业内部应当注意这些核算的环节,加强监督和检查国有资本的完整性,从而从根本上保证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2.加强监督国有资产计价的合规性
企业应当依据规定的财务会计制度,检查资产增减在增减过程中参照了规范的计价体系。主要检查内容包括:当企业发生业务时,存在的直接或者间接费用,在进行会计处理时,是否采用了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原则。另外,当会计核算业务发生时,是否正确区分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是否存在不正常的未分摊的费用。企业经营中,最重要的就是主营业务的核算时否真实准确,是否存在不合规定的收入记录,主营业务收入的每一笔记录,是否存在真实的原始凭证。另外,在国有资产的评估、变卖的过程中,审查或者监督是能够按照规则执行,是否存在弄虚作假的行为。
3.加强对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的核查
一般企业的实力不能从表面账户看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核查企业是否有私设金库和账户。在综合评价分析各项指标时,应当详细分析各项指标,分析的内容既要有横向也要有纵向,这样才能比较完整的分析企业的实际水平以及在行业中的地位。从而找到哪些主导因素约束着企业资产的使用效果,然后根据发现的原因,努力改变这些问题,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价值,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另外还有一些企业主要固定资产是公共服务以及基础设施,这些固定资产因为受到严重的管理计划的限制,所以一般不适用市场进行定价决策,当然也不能根据现有的资本市场去评估它的真实价值。因此,利润不能作为唯一的企业管理目标,应当重视社会效益等其他的综合指标。在对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价值衡量市,不仅应该考虑经营效益,还应该考虑一些企业形象、荣誉等的提升。当进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时,不能仅仅参考一项标准,应当启用综合复杂的指标体系,以便于准确的进行核算国有资产的价值,保证国有资产增值审计的质量。
4.针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执行力度和审计监督
资产的保值增值范文5
关键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
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的重要性
国有资产是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并能为国家提供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就是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称。国家属于历史范畴,因而国有资产也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和发展的。 国有资产有三种表现形式,第一种属于经营性的资产,它是国家通过各种形式对国有企业的投资以及通过投资所获得的投资收益,包括其他的依法认定的属于全民所有的由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资产。第二种为非经营性的资产,它就包括了国家利用各种资源、收入以及投资而形成的公共基础设施。第三种为资源型资产,一部分为国家所占有的土地,一部分属于探明或没有探明的潜在矿产资源。
对国有资产进行保值增值审计,是审计机构为了维护国家以及所有者的利益,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国家各级企事业单位原有价值以及增值情况的真实、准确性以及与国有资产有关的保值增值计划指标完成情况的一种审计和监督,是将企业经营管理以及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进行完善的手段,以提高我国国有资产在企事业中的使用效率。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进行审计,是对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巩固,加强了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地位,也是国家宏观调控能力的一种手段和体现,同时,通过审计工作,将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全面综合的了解,有利于国家所有权的维护,同时对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巩固具有重要作用。此外,通过独立的审计监督部门对国有资产进行审计,脱离了与其有利益关系的其他部门,使得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更加完善更加准确以及公正,保证了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正常运作。
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的内容
(一)审计国有企业资产安全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中的资产审计是审计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重点是对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固定资产在国有资产中占有很大一部分,因此,在对国有资产进行审计时,要根据相关规定,检查国有企业是不是以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情况,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地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同时,还要检查国有企业是不是按照其制定的规章制度严格将其执行。对于固定资产,要检查在企业中登记的固定资产是不是真实有效,有没有出现登记在册而没有将其进行有效的利用等情况。针对国有企业中的固定资产的使用、维修、保护等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其是不是存在私自占用、租用的现象。同时,根据资本的保全性原则,通过审计手段,检查国有资产的是否安全以及完整。比如企业提取的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是不是一致,是不是按照相关的规定将其计算进成本的费用里。检查企业是不是存在有冲减资本的行为,对于企业资产的报废、转让等是不是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再比如一旦企业的注册资金数量发生变化,是不是及时去办理了相关的变更登记,对于企业的投资方的检查,看其是不是按出资的比例或者企业相关规定进行利润分红,承担相应风险。
(二)审计国有企业负债
国有企业负债,意味着在将来一段时期内,国有企业将通过一定的劳务和资产来进行偿还,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来说是一个减分项,但是对国有企业资产的负债进行审计,有利于对国有企业的资产情况和经营情况进行有利掌握。对国有企业资产的负债情况进行审计,首先要明确认定国有企业各个资产负债的真实准确性,同时将企业的各个时期的情况摸清摸透,根据掌握的真实有效情况对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情况进行估量,根据企业的能力将负债的风险以及范围控制在可掌控的范围内,确保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能够真实有效地得到体现。
(三)审计国有企业资产利用以及保值增值情况
利用各种财务工具以及手段,对国有企业资产的利用情况进行分析,检查企业对资产的实际利用情况以及保值增值的情况。比如,利用相关的仪器设备,检查国有企业的设备利用率是否高效有用,如果没有,还要想方设法查明闲置的原因。在对企业的各项指标进行审计时,要注意与同行业同类型的企业或是产品进行对比,同时也要与本企业从横向时间到纵向的产品进行比较,从而找到差距或是挖掘出企业的优势,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有力指导作用,以期对国有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贡献一份力量。
三、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的措施
(一)加强监督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设
一个政策或是规定的实施要有完善的执行制度作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审计也要有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来保证其实施。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各项工作要围绕国家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从源头上确保国有资产审计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同时,将对国有资产的审计工作纳入到有法可依的道路上来,确保对国有资产的审计结果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能够使审计结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建立健全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还要在对企业进行审计时,检查企业是不是严格按照财务会计制度对企业的各项费用进行合理支配。比如,当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出现收入或支出情况时,看其会计的处理是不是依据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同时,在会计核算业务时,检查会计是不是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明确区分开来,有没有存在不正常的未进行分摊的费用。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自己企业的主要营业项目的收入与支出是不是都有必要的记录与凭证,检查记录与凭证是不是真实有效,在国有企业对资产进行评估、变卖的过程中,有没有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有没有弄虚作假。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就要有相应的惩罚措施,使得对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进行有力完善的保障。
(二)加强国有企业资产内部控制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结合当下社会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较为科学的管理手段,内部控制体系包含了会计信息质量,资产财产安全以及决策制度的控制系统,内部控制就为企业在各个情况以及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了相关的应对策略,是企业应对风险以及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方式,因此,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也应该借鉴采用内部控制制度,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做一保障。尤其是在企业的资金管理、库存管理等容易出现问题的方面要制定相应的科学管理方法,规范管理流程和管理方式,使得国有企业内部形成一种长远有效的管理制度。
(三)建立健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机制
当前社会发展迅速,经济变化快而且多样,对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尤其是处在各项工作都在改革的中国社会,国有企业的发展更是多样,因此,对国有企业资产进行审计时,要注意结合时展的背景,根据国有企业发展的实际,将审计手段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比如,除了检查以往常规的考核指标外,还要根据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对企业的负债原因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的经营情况进行评估,结合企业发展的变化趋势,对企业的发展提出可操作性的合理的建议。同时,除了对审计的指标进行创新之外,审计的方式也可以相应进行改变。比如,建立完善的审计体制,保证审计结果能够真实体现出国有企业的经营情况,并且能够将审计结果进行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资产的保值增值范文6
关 键 词:日本公共年金积金;保值增值;投资结构;管理模式;投资方式
中图分类号:F8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5)06-0034-05
日本公共年金积金,是以现役世代缴纳保险费为基础,统筹国民年金基金(保险费加国库负担二分之一)和厚生年金保险(个人保费)两个账户,以积累的方式积存起来的养老金。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少子老龄化急速发展,年金给付压力不断加大,保有满足支付的年金积金,实现年金积金的保值增值,是年金财政稳定化的关键。 [1] 日本公共年金积金保值增值的途径是市场运营、财投债和财政融资。其经验对我国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日本公共年金积金保值增值的现状
(一)日本公共年金积金的投资收益
2001~2013年度日本公共年金积金的累计收益额为465 613亿日元,平均收益率为2.71%。其中,厚生年金和国民年金的累计收益额分别为436 590亿日元、29 023亿日元, 平均收益率为2.72%、2.58%。尤其是2009~2013年度的累计收益额达到328 105亿日元,占13年累计收益额的75.15%,平均收益率高达5.38%。见表1。总体来看,日本公共年金积金实现了较高的收益,且其运营效果越来越好。
日本公共年金积金的投资运营包括市场运营、财投债以及财政融资三部分。从2001~2013年的实际情况看,市场运营的投资效果显著,实现了较高的收益,是日本公共年金积金保值增值的主要途径;财投债部分的收益率不高,但非常稳定;财政融资部分的投资收益率近几年有所下滑。
(二)市场运营的投资收益
由表2可以看出,2001~2013年度日本公共年金积金市场运营部分的累计收益额为311 020亿日元,平均收益率为2.8%,其中厚生年金和国民年金的累计收益额分别为291 295亿日元、19 725亿日元,平均收益率为2.8%。从整体上来看,虽然收益额和收益率有时会出现负值,但多数是盈利的,其中在2012年收益额创历史新高,达到110 210亿日元,收益率高达11.31%,2013年延续了这一态势,仍保持较高收益。经计算,这13年中,2009~2013年这5年的累计收益额达到316 618亿日元,平均收益率高达6.28%。可见,公共年金积金市场运营部分的投资效果越来越显著,充分实现了增值。同时,这也显示了日本公共年金积金市场运营管理日益成熟。
(二)财投债的收益
由表3可以看出,2001~2013年度日本公共年金积金财投债部分的累计收益额为26 827亿日元,同期的平均收益率为1.16%。其中,厚生年金和国民年金的累计收益额分别为25 107亿日元、1720亿日元,平均收益率为1.16%。其中,2009~2013年度的累计收益额达到11 173亿日元, 平均收益率为1.42%。与市场运营部分的投资收益相比,财投债部分的投资效果低于市场运营部分。但财投债的收益额和收益率一直保持平稳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公共年金积金的安全运营, 同时也实现了公共年金积金的保值。
(三)财政融资部分的投资收益
由表4可知,2001~2013年度日本公共年金积金财政融资部分的累计收益额为140 648亿日元,平均收益率为1.21%,其中,厚生年金和国民年金的累计收益额分别为132 196亿日元、8453亿日元,平均收益率分别为1.21%、1.19%。 受世界经济危机及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影响,2008年以来的收益额和收益率急剧下降,由2001年的40 870亿日元下降为2013年的13亿日元。其中2009~2013年度的累计收益额仅有123亿日元,平均收益率为0.04%。可见, 财政融资部分在公共年金积金的主导地位逐渐丧失,对公共年金积金保值增值的作用越来越小。但是,考虑到年金积金的多元化投资和安全运营,财政融资部分仍必不可少。
对于公共年金积金的实际投资效果, 我们还要考虑到名义工资的上升率来计算年金积金的实际收益率, 进而对年金积金的投资运营效果进行评价。2001~2013年度日本公共年金积金的名义收益率为2.71%, 其中厚生年金和国民年金的名义收益率分别为2.72%、2.58%, 而同期的年均名义工资增长率为-0.44%。单按名义工资增长率平减,公共年金积金的实际收益率为3.15%, 厚生年金和国民年金的实际收益率分别为3.16%、3.02%。这表明日本公共年金积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充分实现了保值增值。
二、 日本公共年金积金保值增值的主要经验
日本公共年金积金投资运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现了保值增值,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根本原因在于严谨的管理模式、合理的投资结构以及灵活多元的分散投资方式。
(一)严谨的管理模式
在2000年之前,日本公共年金积金的运营管理模式比较简单,厚生劳动省将年金积金委托给专门的资金运营部(大藏省),由其向财投机关进行融资,获取的利息收入最终归由厚生劳动省统一管理。 但由于存在众多弊端,2001年以后进行了财政投融资制度改革,为了追求专业化、责任明确化,公共年金积金运营组织也进行了改革。直到2004年6月成立了年金积金管理运用独立行政法人(GPIF),该机构在符合厚生劳动省设定的中期目标的条件下, 对年金积金进行自主运营、统一管理,主要是对年金积金市场运营和财投债两部分的运营管理。 在其内部设立由经济、 金融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的专业运营委员会,由他们对基本运营策略的制定、运营受托机关的选定和评价、 运营状况报表进行审议和监督,GPIF需要定期向厚生劳动省进行报告,接受实绩评价。 [2]从厚生劳动省制定中期目标到GPIF的内部运行机制,都非常严谨。另外,由年金特别会计对财政融资部分进行运营管理,从而形成了责任明确、内部严谨的管理模式, 这对公共年金积金实现保值增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合理的投资结构
日本对公共年金积金的保值增值,首先,是坚持安全性原则,只有保证投资的安全性,才可论及年金积金的保值。其次,是坚持收益性原则,具有一定的收益才可有效地实现年金积金的增值, 这就需要长期可持续的投资结构。 依据经济及市场环境的变化情况,对市场运营部分、财投债部分以及财政融资部分在年金积金中所占比例不断地进行调整和优化,逐渐形成合理的投资结构 (见表5)。合理的投资结构是实现年金积金保值增值的重要前提。
1. 市场运营部分逐渐占主导地位, 并起决定性作用。2001年年金积金的投资运营还非常谨慎,投入市场运营的资产额较少, 在年金积金总资产额中的占比仅3.4%,但在2002年投入资产额就从2001年的49 276亿日元增加到149 987亿日元, 增加了204.38%, 占年金积金总额的比例上升到10.6%。2001~2013年市场运营部分在年金积金中的占比由3.4%逐年上升至89.7%,以平均7%左右的升幅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可见,市场运营部分已经在年金积金的投资运营中占主导地位, 对年金积金实现保值增值逐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 优化调整财投债部分的比例。日本年金积金财投债部分在公共年金积金的运营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单一的上升或下降趋势,从2001年开始逐渐上升,在2005年达到了最大值,所占比例为48.2%,这5年间上升了约40%,其后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到2013年所占比例仅有6.1%,低于2001年所占比例。这是年金积金在保持安全性的前提下,追求高收益及增值目标, 根据经济及市场环境的变化情况对投资结构做出的调整和优化。
3. 基于收益性原则, 财政融资部分逐渐丧失主导地位。由于财政融资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同时具有固定收益的特征, 加之最初年金积金的管理运营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积金的安全性运营,尽可能地减少甚至完全避免年金积金的投资风险,所以2001年财政融资部分在年金积金的运营资产总额中占据90.3%的比例。但是,面对人口少子、老龄化的社会现状,只考虑年金积金的安全性显然已经与实际相背离,需要更为合理化、社会化、现实化的投资结构与之相配套。据此,财政融资部分所占比例以7%左右的幅度逐年下降,到2013年占比只有4.2%。这是对公共年金积金的投资既不失于安全性考虑又实现其收益最大化的投资结构优化。
(三)灵活多元的分散投资方式
“别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是对分散投资的经典表述,而分散投资既要注重安全性又要强调高效运营,实现公共年金积金安全高效运营的关键是根据不同资产的特征进行分散投资,这样从长期来看,在预期收益率相同的情况下,既减少了风险,又使得收益率的变动幅度较小。 [2]
日本公共年金积金的市场运营部分灵活地分散投资于日本国内外的债券、股票以及短期资产等多种资产,并根据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情况,对分散投资各资产的比例进行灵活调整。从2002年3月末到2015年3月末, 投资日本国内债券的构成比例由89.8%逐年下降至39.4%; 同期投资国内外股票和外国债券的比例均呈现上升趋势,国内股票、国外债券和国外股票的构成比例分别由4.1%、0.8%、2.3%上升至22%、12.6%、20.9%;短期资产构成比例总体上有所上升,但变化幅度较小(见表6)。 最初年金积金主要以投资日本国内债券为主, 并占主导地位,保证了年金积金的安全运营, 而对股票市场的投资极为谨慎。 但从收益额和收益率上来看,2001年到2013年日本国内股票的累计收益额为58 842亿日元, 其平均收益率为1.03%; 国外股票的累计收益额为110 054亿日元, 其平均收益率高达4.7%, 远远超过了年金积金的平均收益率。 这说明公共年金积金的保值增值得益于逐渐放开对股票市场的投资, 灵活地进行多元化分散投资。
三、对我国的启示
目前, 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进入中高速的新常态,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养老基金支付压力逐步加大。加强对养老基金的投资管理, 实现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势在必行。 由于我国面临着与日本极为相似的社会形势和挑战, 日本公共年金积金投资运营取得的良好效果,为我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 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 形成系统化的管理模式。目前,我国养老基金主要是委托给具有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经验,或者具有良好的资产管理业绩、财务状况和社会信誉的专业机构负责投资运营。由于其并不是由国家专门成立的独立养老基金管理机构,不管在管理上还是在监督上都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另外,我国养老基金没有实现统一管理,而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管理,这种松散的管理不利于养老基金的投资运营。我国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建立由政府直接管理并对养老基金独立进行投资运营的全国统一性投资管理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养老基金可以在预留一定给付费用的前提下,将其余的养老基金委托给统一的投资管理机构进行管理。在投资管理机构内部应当建立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设立责任明确、分工清晰的各职能部门,健全资产配置、风险管理、业绩评估等制度,接受相关监管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并定期向相关部门报告,形成系统的管理模式。
2. 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 由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是广大群众的“养命钱”,也是重要的公共资金。所以,我国对养老基金的投资运营更加注重安全性,对股票市场的投资非常谨慎,投资比例较低。2015年8月23日,国务院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基金资产净值的30%。 在今后养老基金的投资运营过程中,可以根据金融市场变化和投资运营情况,适当放宽对股票市场的投资,并有效地调整投资各资产的投资比例,不断优化投资结构,从而在保证养老基金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养老基金投资收益最大化。
3. 拓展投资范围,推行多元化投资运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中规定,养老基金投资范围包括:“银行存款,中央银行票据,同业存单;国债,政策性、开发性银行债券,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金融债,企业(公司)债,地方政府债券,可转换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资产支持证券,债券回购;养老金产品,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股权,股指期货,国债期货。”虽然投资范围比较广泛,为多元化投资运营创造了比较宽松的政策环境,但是规定的上述投资范围仅限于境内, 这就局限了投资范围的拓展。日本年金积金对国外股票、债券的投资实现了较高的收益,尤其是投资国外股票在2001年到2013年的平均收益率达到了4.7%,为实现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起了重要作用。 我国证券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的投机性较高,风险大,适度放开养老基金的对境外投资的渠道, 真正地实现多元化投资,有利于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张玉棉. 日本公共年金制度改革面临的新课题[J]. 日本问题研究,2008(2):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