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培训模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术培训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术培训模式

美术培训模式范文1

关键词:走近艺术家;培训模式;构建;探索

一、走近艺术家――教师培训模式构建的意义

(一)丰富教师培训的课程内容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美术馆、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及私人博物馆、当地文物资源、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作坊等。学校与美术馆、博物馆以及社区携手,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要想利用好这些课程资源,开展好美术教育活动,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对地方的这些课程资源有较深入的了解和较高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美术教育活动。同时这些课程资源也可以转化成教师培训课程内容。

(二)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高区、县一级教师培训的实效性,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为教师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我们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走近艺术家教师培训,充分运用名人效应策略,运用人们对艺术家的崇拜心理,将培训内容与美术教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紧密结合,培训模式与教师的心里渴望紧密结合,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育,不能停止在儿童期和青年期,只要人活着,就应该是继续的。教育必须以这样的做法,来适应个人和社会的连续的要求”。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线广大教师忙于教学,外出学习的机会较少,接触艺术名家很难,无法得到名家的点拨与指导,专业技能、技巧很难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名家的点拨与指导在美术教师专业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走近艺术家教师培训为教师和艺术家之间搭建了桥梁,通过参观和艺术家接触,开阔教师的眼界,丰富知识,领略大师的风采,实现美术教师个体难以实现的想法或愿望,通过培训活动,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四)传承和发扬优秀美术文化

优秀的艺术家不仅创造出的作品打动人、感染人,给人以美的享受,艺术家本人更是一种宝贵的财产,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虔诚,饱经风霜的人生阅历对教师来讲更是宝贵的财富。走近艺术家在继承和发扬优秀美术文化方面有着积极意义,而且走近艺术家培训活动还有着一丝紧迫感。

二、走近艺术家――教师培训模式的基本程序

(一)确定走近的对象

确定走近对象的过程就是开发与优化美术文化资源的过程,也就是明确培训的主题和内容的过程。居住在通州地区的艺术大家要想转化成为教师的培训内容就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能接触到,教师能够走近。二是艺术家在通州要有艺术馆或工作室,教师能够参观。三是艺术家身体条件好,能够和美术教师进行交流。根据美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和对艺术家的条件进行分析确定韩美林、高占祥、黄永玉、张源、高士尊、齐辛民等艺术家为教师走近的对象,每次走近一位艺术家。

(二)制定培训方案

确定走访的时间、地点、交流的主题,制定程序安排,联系新闻媒体等。

(三)培训的实施

1.参观艺术家的艺术馆、工作室

观摩、欣赏艺术家作品,从内容到形式等多方面加以赏析。

2.走访艺术家

内容主要有:艺术家谈自己的人生感悟、艺术创作经验、作品介绍、技法示范、教师请教等。

参观与走访是相结合的,二者是统一的。

(四)培训后反思、内化提高

教师参观、走访完后要撰写活动反思,反思有两个方面:一是艺术家的作品对自己专业的影响,二是艺术家本人对自己的影响。

三、走近艺术家――教师培训模式的特点

(一)培训模式的创新性

传统的区、县一级教师培训,培训内容多以教学为主,培训手段单一,多以上大课为主,以灌输式为主,培训模式缺少新意,往往激发不起教师参与的热情。走近艺术家有别于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有别于单纯的参观艺术家工作室或展览,也有别于请专家进行讲座,它将参观艺术家的艺术馆、工作室和走访艺术家本人相结合,这种培训方式还很少有人尝试,走近艺术家呈现创新性的特点。

(二)培训内容的丰富多样性

每位艺术家的人生经历不同,作品风格不同,创造的手法和艺术特色不一样,每一位艺术家都构成一个内容丰富的培训主题。

(三)培训方式的开放性

走近艺术家将教师培训的地点从教室转移到艺术馆、艺术家工作室,培训活动离开了传统的培训基地,离开了教室、学校,走向了社会。培训活动教师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式转变成和艺术家互动交流式,同时新闻媒体也参与活动过程,对走近艺术家活动进行宣传报道,从而使封闭的研修培训活动转变成开放性的,新闻媒体的宣传扩大了活动影响,提升了美术教师的社会形象,使活动呈现开放性的特点。

(四)培训过程的长效机制性

走近艺术家是一个系列的研修培训活动,它有别于单独的一次参观走访活动,而是将走近艺术家培训活动系列化,每学年安排一至两次走访参观活动,通过几年的时间走遍通州地区的艺术大家,通过系列培训活动,开阔教师的眼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走近艺术家――教师培训模式实践的效果

1.教师参加培训活动人数多,热情高,参观学习认真,很多教师写了培训心得和参观有感。

2.艺术家们也被教师们的真诚所打动,毫无保留地传授创作经验、书画技艺、赠送作品、题词鼓励。韩美林先生接到教师们献上的鲜花,看到学生们画的福娃作品特别激动,站着给教师讲了一个多小时,为活动题了字“师道尊严”。高士尊先生示范讲解绘画、书法技巧,将书法、绘画作品送给教师们。张源先生为活动题词“育人兴邦”。

3.通州电视台播放培训活动新闻,通州时讯也对此进行报道。走近韩美林、高士尊、张源三次活动情况都在通州新闻中播出,通州时讯头版报道了几次活动情况,走近艺术家教师系列培训活动还成为电视台、通州时讯合作节目,每次活动新闻媒体都全程参与,在社会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

美术培训模式范文2

【关键词】新课标;课改;中小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工作的大力推进,中小学的美术课程也进行了新一轮的课改,以平民性和普及性作为美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着重培养中小学生情感、艺术美感、注意力、文化底蕴、意志力及陶冶情操等非智力方面的素质能力。面对新课改的要求,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成为教师面对的巨大挑战,因此,加强和提升继教培训效果成为继教工作要关注的重要方面。

一、本区中小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现状

伴随着中小学课改的进一步深化,新一轮的美术课堂改革在各校相继展开,因各教师课改意识和知识架构的差异,各校美术课改成效参差不齐。教师是新课改探索者和实践者,就目前的现状来看,本区教师的素质教育能力还不成熟,尚缺少成功案例可供借鉴或引以为范。因此,需要区内美术教师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于新课标课程的研究和课堂文化探索,探索较为专业和系统的教学模式和实施方案。

传统的中小学美术课程主要是以提高技巧训练为主,强调专业要求,造成多数美术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日趋减弱。而现阶段我们针对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培训工作主要是以新课标解读、通识培训和理论学习为主,以专业课堂教学操作和现代教学技能运用知识为辅。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必须创新中小学美术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进一步渗透课改理念、提升课改意识和教研能力,特别是对于边远的专业教师少的中小学(如城北镇、三角镇、长沙镇),更需要得到专业与教学综合能力的培训,因此,教师继培训更需关注这方面内容。

二、对中小学美术教师继教内涵的思考

中小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包含接受外在培训及自身的内在提升。

(一)中小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意识创新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一种合作。沟通过程是创造的过程,也是奠定每一个学生(包括学员)学力成长的过程。在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过程中,应该将创新意识优先研究。要具备一种意识:培训应当是教师与学员通过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沟通、信赖来发展合作精神,共享知识经验、实现自我超越。在职教师要积极参与培训,实践在职继教培训课程,一边教学实践一边总结反思。渗透创新教育,思考如何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创设最适宜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二)中小学美术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有效提升综合素质,应该站在全面的角度来看。首先,美术教师应该将本专业水平与能力进行全面提升,将创新教育理念与新课标中关于美术课程是“以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理念有机结合。美术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它对个人经验的独特贡献。教师应将课程性质、课改理念、课堂生成预设、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创新设计,使课堂设计方案集中指向新课标框架下的课程目标,力图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自身也应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教育技能,从而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的联系纽带;多渠道学习,找到自身发展的切入点,使知识整合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掌握本专业各项知识,而且要将综合性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行全面检视,不断自我完善。

三、对本区中小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建议

(一)继续加强课改理念的渗透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在原有课标解读通识培训课程下,强调对新课程标准、课程人文性质、课程价值及总目标等理念渗透,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切实贯穿于每一次培训课程之中。重视探究建立“双主体”的对话,减少灌输,强调探索。从美术的本质去探求美术教学的价值。

(二)创新培训模式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教师不仅要看“教”、还要看“学”,即以学定教。教师培训也应该改变流于形式的我讲你听,采用培训教师与学员双向管理模式,全员大课堂专题讲座、分组活动互动学习、实践观摩交流、个人自主内化学习、借助网络平台构建班级论坛等多种形式。培训可分阶段进行:理论培训-互动学习反思-实践观摩-成果交流。围绕我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相关的课改探索案例、课堂观察、校本教研、活动设计、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主题进行探讨,强化学员参与感,提高培训效益。

(三)注重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训指导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很多时候是通过教学方法展现的,教学方法是完成美术教学任务的纽带。教师必须要有创造性思维,教会学生展开复杂的思维过程,教师还得有高度的洞察力和灵活性,随时变换教学方式,帮助实现课程目标。因此在培训中要注重学员课堂教学能力的培训指导,创设多渠道的实践交流,强调学员的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实践,教学相长、共同探讨、交流互动、经验分享,让学员在培训中学习、在实践反思中成长。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教育科研已经被推到了前沿,继教培训使命更为重大。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进行美术教师继教培训,不应该站在简单的地方来看问题,应该贯彻教育培训创新意识,把握新理念,加强对学员多元文化培训的渗透。如果美术教师把美术知识和技能凝固成一中无生命的物体,采用传递的方法让学生强行接受,就会忽视美术具有传递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功能,割裂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漠视了学生对实际情况的需要,特别是对情感体验方面的需求。其理相通,在对教师培训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从学员实际工作需要出发,更加注重教育科研能力的提升,才能真正自如地驾驭美术课堂。

参考文献:

[1] 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

美术培训模式范文3

论文摘要:当前社会上的校外儿童美术培训机构越来越多。这些机构凭借自身优势培养了大量美术人才,获得了社会和家长的肯定。但校外儿童美术培训机构在发展中还是存在一定缺陷。本文分析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当今社会校外儿童美术教育正如火如荼的发展着,很多家长都热衷于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校外培训机构去学习美术。那么在这个特殊的领域中,如何发挥校外培训机构的优势,弥补学校美术教育的不足,提高广大儿童的绘画能力,已成为当前美术教育界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我国学校儿童美术教育与校外美术教育共存之现状

美术课程是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理念都已形成完整的体系,对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绘画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学校美术教育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弊端:首先学校美术教育对于尖端美术人才的培养欠缺相关的机制;其次学校儿童美术教育固定的教学内容往往限制了教师的教学,而校外儿童美术培训教育却能弥补以上缺陷。因此,民办儿童美术培训机构已如雨后春笋大面积存在。形成这种局面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当前国家对校外儿童美术培训教育非常重视,在2002年颁布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七章《扶持与奖励》第四十八条有明文规定:政府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运用贷款手段,支持民办教育事业(含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由此可见校外儿童美术培训机构正是因为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加之和学校美术教育比较起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才逐渐壮大起来的。

二、校外少儿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当前校外少儿美术教育有一定优势,并受到国家、社会以及家长的肯定,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1.校外美术培训教育的方式和现行美术新课标之间存在矛盾。目前我国小学美术新课标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法以启发为主。而当前的校外儿童美术培训机构的教育方式和新课标存在一定差距。具体表现为以下三方面:校外儿童培训机构由于部分教师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的支持,仍然还是实施着以教师为主体的满堂灌教学法,教师在课堂上占据着绝对主体地位,且教学内容共性化的知识过多,缺乏对学生美术个性的培养;校外儿童培训机构由于追求在短时间内“出成果”,对学生的辅导方法缺乏新颖性,压抑了学生的绘画天性。当前这些美术机构都是采用师父带徒弟的方式去辅导,而这些“师父”们对学生的绘画都做出了统一、严格的要求,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不能随便改变,这种方式钳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校外少儿美术教育机构为了提高自身的品牌意识,往往过分强调对学生绘画技能的培训,而对学生美术鉴赏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却不够重视。以上三条都是校外少儿美术教育和现行美术课标相冲突之处,有待改善。

2.校外美术培训机构现有教育资源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校外少儿美术教育机构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不少家长的关注,但其现有教育资源却非常有限,既不能满足学生需要,也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其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具体有如下表现:一方面培训机构的美术教师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虽然绘画水平较高,但教学创新能力难以满足学生需要。此外,更为关键的是培训机构缺乏稳定的师资,流动性比较大,对学生的教学有较大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因为美术培训机构大都是民办的,部分民办培训学校为了追求高利润,不注重学校建设的投入,在设备上能简化的就尽量简化。很多培训机构尚未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没有电化教学,有的甚至连电视机、照相机、录音机都没有。教学设施可谓简陋至极,严重偏离了社会发展对美术教育的要求。

三、校外儿童美术培训机构应和学校美术教育有机整合

从国家当前的政策来看,校外儿童美术教育对培养特殊型的艺术人才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的学校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绘画能力、以及对美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见要想全面提高广大儿童在美术方面的素质和修养,实施真正意义上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还要把校外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体系。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校外儿童美术培训机构没有固定教材,教学灵活机动,但缺乏系统性,而学校美术教育有固定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但灵活性不够。因此作为校外的美术培训机构就可借鉴学校美术教育的经验,根据学生兴趣选择系统化的教材,并制定教学大纲,让教师根据大纲和学生的情况制订教学计划,使教师的教学既具有灵活性,又具有系统性。而学校美术教育则可借鉴校外美术教育教学灵活之模式,允许教师根据学生兴趣和爱好传授教学大纲之外的美术知识,注重发展学生的美术个性和创造性思维。

2.校外儿童美术培训机构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教学设备较为简陋。这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钳制了美术教育,进而影响到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那么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校外培训机构主要是由于资金缺乏,加之又是私人性质,以经济效益为主,所以教学设备不能随时更新。而学校美术教育是国家投资,资金雄厚,在教学设施上相对校外培训机构有较大优势。因此,政府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公办学校和民办儿童美术机构联合办学,这样就能充分利用公办学校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学设施、雄厚的师资力量)为校外美术培训机构服务,从而弥补其设施简陋、师资不够稳定的缺陷,同时从另一方面也充实了学校美术教育的内容,可谓一举两得。另外,民办美术机构为稳定师资还可根据实际情况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

3.如能把校外美术机构培养尖子生的特长和学校美术教育注重提高学生整体美术素质的优势融为一体,无论是对校外少儿美术教育还是学校美术教育来说都是有益无害的。校外儿童美术培训机构在培养学生绘画能力的同时,可借鉴学校美术教育注重培养孩子对美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经验,让孩子们既能提高绘画水平,又能提升在美术方面的艺术修养,成为全面的美术人才。学校美术教育则可借鉴校外美术机构培养美术尖子生的模式,加强对尖端美术人才的培养,实现学生共性和个性的双向发展,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有为艺术家。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形势下,如果国家能够根据校外儿童美术教育的特点,再针对学校美术教育的优势,实施有效措施从以上角度入手,则可有效促使校外美术培训机构和学校美术教育优势的融合,最终让二者获得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夏红专.校外少儿美术教育的喜与忧[J].中国美术教育,1994,(5).

美术培训模式范文4

【关键词】和田;农村中小学;美术“双语”教学

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双语教学,即体现了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视,让少数民族学生享有教育平等的权利,也体现了少数民族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享有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权利,其目的是为了让少数民族学生可以充分的学习和使用好本族语言,又能够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更好的与现代社会接轨,更多的了解和学习现代知识。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良好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双语教学的认识逐步统一,双语教学的模式和类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是提高民族教育质量,推动民族教育全方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少数民族地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为了尽快提升新疆少数民族教育水平,为社会培养出出更多的少数民族人才,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在2004年3月31日下发文件,决定2012年之前实现普及双语教学模式的计划。到2012年为止,新疆的大部分地区都开设了双语教学实验班,而且这些实验班在教学内容、授课方式等方面各有不同,但基本上都是与本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在新疆和田偏远的农村中小学,美术“双语”教学的需要更为迫切,实施难度也更大。

一、和田地区偏远农村学校美术双语教师在教学方式、教学语言等存在的问题

教学方式总体比较单一,以教师讲解为主。通过新课程改革进一步的实施,以及国家、地方等各级专业培训、教师继续教育的开展,和田地区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师们在不断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探索乡土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一些偏远的农村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的方式总体还是比较单一的,只是按照书本上的知识授课,没有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语言上,90%以上的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以母语授课为主,或者只是在黑板上用汉语写出课程名称,然后用母语进行解释,其余内容还是用母语教学。

二、通过调研反映出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大部分双语实验班的学生已经基本上认识到、也能体会到开展双语教学的益处及其必要性,学生对未来双语学习的发展充满信心,并且希望自己的学校可以继续开展双语教学。70%以上的学生认为美术双语教学很有必要,并且对于自己学习汉语知识、提高审美能力有很大的帮助。(1)学生对美术双语教学的感受。一部分学生认为自身的汉语水平对于应付美术双语教学有些困难。因为学生之间的汉语水平差距较大,美术双语课程的进度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也有少部分学生认为美术双语课对学习汉语帮助不是很大,因为美术课时相对其他学科较少,能充分利用并熟悉美术专业知识比较困难,希望在平时也能多加利用。(2)学生认为最大的学习障碍是美术知识。在美术专业词汇与美术概念上存在着明显的问题。根据和学生交流,一部分学生认为刚接触双语美术教学时,有许多词汇都比较陌生,并且听不懂老师所讲的内容,这可能是学生以前只接受公共汉语教育,缺乏美术专业汉语词汇方面的指导导致的。

(二)教材方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的可以适用于美术双语教学的教材。根据问卷调查的显示,大部分老师和学生都赞同使用带有母语注释的汉文教材。

三、针对一些重点和突出的问题,提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美术双语教师的培训。(1)师范院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现有的条件,为农村中小学培养和输送专业的、合格的美术双语教师。要根据目前新疆美术双语教学发展的需要,加强美术专业汉语课程的设置,重点加强未来少数民族美术双语教师的语言能力。目前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对少数民族学生开设了《美术专业汉语》课程,对汉族学生增设《基础维语》课程,这些学生毕业后走向农村特岗教师岗位,在农村美术双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教育部门和学校也要加强在职美术教师的双语教学培训,将双语美术教师的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国家西部教师培训项目、地方专业培训项目、特岗教师的整体规划中。新疆师范大学结合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也在积极进行着双语教育的基础理论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并以此设立双语教师培养培训专项科研项目,鼓励教师在双语教学建设与双语教学改革实践中加强研究,突出新疆师范大学的教师教育特色,以促进新疆双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和田地区教育部门一方面对现有的农村中小学美术双语教师进行汉语培训正在为偏远农村中小学大量招聘特岗双语教师,争取让每一所农村中小学都能够有一名双语美术专业教师,并且在上岗前进行岗前双语强化培训。

(二)转变教学观念。要想实现美术双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改变的主要方法应该是优化美术课堂教方法. 这就主要取决于美术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媒体的正确运用。

在美术双语教学中,要确保学科教学的目标,“决不能以降低教学质量为代价来换取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因此在美术双语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发挥母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学习的正确作用,以实现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完成美术课堂任务,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同时促进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和汉语思维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哈经雄,滕星.民族教育学通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5月.

[2] 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美术培训模式范文5

怀着这样质疑与追问,忽想起近年看到的关于儿童美术教育的诸多现象。

现象一:家长们趋之若鹜地送幼小的孩子到各大校外美术培训机构接受各类美术教育培训,对教师的评价要求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便是:这位老师有没有教会自己的孩子画一只貌似真实的物体,小到诸如一个太阳、一个苹果、一枚橘子;大到具体的人物、场景和故事,家长们唯一的标准便是像不像,即孩子作品模仿老师范作像不像?作品像不像真实的生活原型?若像便是好画,若不像便是不好的画。事实果真如此吗?……

现象二:国内为数不多的关于少儿美术教师的各类美术专业比赛中,对于那些比较程式化、技术化、学院化,貌似院校画风的美术作品统一给予极高评价,而对于其中含有儿童生活场景或有儿童画风的美术作品一概视为幼稚、低技术性作品。少儿美术作品果真应该如此评价吗?

现象三:某些小学、初中、高中学校不遗余力地鼓励各校孩子参加各类美术专业培训和各种美术比赛,为的是小升初、初升高、高中升大学获得特殊照顾,为本校学生成功晋级各类高一级名校打下坚实基础,藉此提高本校升学率。这是美术教育吗?真实的美术教育究竟应该是怎样的情形?儿童在其中的主体地位应如何呈现?

现象四:校内外美术教育对基础美术教育均有不同称谓,校内称基础美术教育,校外称之少儿美术教育。这样的称谓哪一种更符合儿童价值立场呢?

什么是儿童价值立场?个人认为凡是从儿童生命成长的角度为儿童提供的一切活动、场景和设施都是儿童价值立场,反之亦然。仔细观察以上四类现象,都会发现一个最致命的因素,儿童立场在其中的缺位和失衡。

“像”与“不像”,在美术领域中完全可以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像”指向再现写实性艺术,“不像”指向表现抽象性艺术。对于少不更事的少年儿童来说,美术表达中不像,似乎更利于其以一种超现实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感悟与理解,更有利于儿童生命感的呈现与表达,亦更能舒展儿童的天性与自由,由此而来的儿童尊严感、自豪感和成功感包括自我价值的实现,都会在儿童心中掀起巨大波澜,从而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反之过分追求儿童美术的写实性甚至模仿性,毋庸置疑,只会塑造一大批缺乏生命质感高度模式化的“机器”,而童年缺乏舒展张扬的生命必将造就成年心灵的枯瘦与干瘪,更别说实现成年的创造力。这样的结局却不是所有父母希望看到的结果,那一定是与培养自己孩子多才多艺的初衷背道而驰的。

现象二中虽不是直接针对儿童美术作品的评价,但这样的程式化评价同样会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左右美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的模式化和去生命化、去儿童化。很难想象一个长期和青少年儿童为伴的美术教师作品中不出现一丝一毫儿童生命的影子,长此以往,少儿美术教育的天空将是多么缺乏生机与活力;长此以往,那些时时处处不断感染我们的小生命将以怎样固定的方式变成一种面目相似行走的“机器”?后果无可设想。

至于某些小学、初中、高中学校不遗余力鼓励各校孩子参加各类美术专业培训和各种美术比赛,为那些军备竞赛似的考试做“嫁衣”,更会扼杀孩子们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从而最根本地失去对艺术的积极思维与审美,演化为另一场应试教育的华丽烟火,儿童生命感亦将从这里消逝。美术教育的审美内核亦会因此失去其应有的作用,一切都演化为教育模式化的工具和手段,后果可想而知,那就是许多人以为的:美术教育不重要,美术技艺很重要;儿童不重要,考上名校很重要这样一种荒谬的美育观。这样的美术教育必将与那些生动活泼、别开生面的美育课堂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儿童从这样的美术应试应赛中诞生的现实功利心态,无以复加地会助推其成年生活的世俗化和去理想化特征的炫目彰显。这与我们希求儿童们通过美术教育获得怀有求真、求善、求美之心的初衷更是相去甚远。

美术培训模式范文6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师; 继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165-001

随着新疆教育跨越式发展进程的加速推进,特别是喀什地区被国家确立为新疆首个经济特区后,其教育事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不断提高喀什地区中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质量。

一、要加大继续教育扶持力度

调研发现,近五年来,喀什地区76%的中学美术教师参加过地市级培训,14%的中学美术教师参加过省级培训,仅有10%的中学美术教师参加过“国培计划”,说明“国培计划”在新疆喀什地区覆盖率还比较低,中学美术教师参加省级以上培训的机会也不多,不利于提高喀什地区中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质量。为此,喀什地区各级政府要着力从管理层面、教师队伍、师资配备、经费投入、硬件建设等方面给予继续教育适当的倾斜照顾,可利用援疆支教的重要契机,可让内地美术教师按每年顶岗喀什地区每乡每校1位美术教师,采取结对帮扶的方式,帮助解决该地区中学美术教师专业素质相对较弱的问题。要加大对喀什地区的继续教育财政政策倾斜力度,在政府重点投入美术教育经费的基础上,还可以采取“从教育费附加中提一点,学校出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等渠道来筹措资金,不断解决喀什地区继续教育经费相对不足的难题。

二、要积极开展有利于提高专业素质的实践活动

大量的事实说明,提高继续教育质量不仅要抓好集中培训,更重要的是引导美术教师通过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教案评比和各类画展、征文研讨等活动,来开拓他们的知识视野,并通过对比学习借鉴,能够找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和重点,更好地促进美术专业素质提高。调研中发现,喀什地区中学美术教师参加各类比赛比较少,失去了拓展视野发现差距和学习锻炼的机会,导致有的中学美术教师满足现状,不求进取,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学校及有关部门要积极组织美术教师参加各类比赛、展览,以此来增强教师岗位成才的信心,还可以通过比赛来找出差距,以此来激发教师自主学习进步的动力,不断提高中学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因此,学校要积极为美术教师创造条件,搭好展示的舞台,比如,可以开展“如何拓宽美术视野”、“如何增强美术研究能力”、“如何提高美术素养”等优质课竞赛,还可以组织美术作品展览,既可以展现中学美术教师的成果与风采,又能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促进中学美术教师专业能力素质不断提高,从而灵活带动中学美术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常态化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