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内部监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加强内部监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加强内部监督

如何加强内部监督范文1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6165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概述

11内部控制制度的内涵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以财政收支为主的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实现既定的控制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控制制度、实施细则、执行程序等的总称,并以此来指导和监督本单位的经济活动。[1]行政事业单位是行政单外和事业单位的总称,为社会公众服务,承担公共管理的职能,而内部控制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作的指导,也是保障内部控制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

12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职工切不可墨守成规,要不断改变观念,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确保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为社会和公众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内部控制制度是规范职工的行为、防止腐败现象滋生的重要制度保障。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首先,内部控制度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管理水平,明确各单位负责人的职责,采用问责制度,将责任准确无误地落实到每个人头上,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办事效率,保证经济活动的真实性、规范性,避免出现不合理利用财政资金的浪费现象,进而改变其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其次,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完善,通过聘用高素质的人才对财务报告进行专业性、合法性的分析,继而提高财政资金的分配效率,更好地为社会和公众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服务;再次,通过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可靠性,为单位负责人分析财务报告提供原始真实的财务数据信息,为完善内部控制建设提高数据基础,为提高社会公众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公信度服务;最后,有助于践行和推动党风廉政,内部控制制度的每个环节的内容,督促职工遵守法律法规,从根本上切断腐败现象的滋生,推动廉政建设的开展。

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21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意识决定行动,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同样内部控制意识也是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完善的重要精神。行政事业单位肩负着社会责任,有为社会公众服务的特性,但单位负责人的内部控制意识缺乏,不注重对职工内部控制意识的培养,导致内部控制工作停滞不前,阻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前进步伐。当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将内部控制和财务的内部控制混为一谈,认为只要财务内部控制到位,单位的炔靠刂莆侍饩陀刃而解。同时对内部控制的内容了解得不透彻,理所当然地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建立相应的制度,未将内控工作具体落实到职工的身上,对后续工作避而不谈,更不用说内控工作的监督和监管,将内控工作形式化,形同虚设,起不到内部控制的作用,妨碍内部控制工作的运行。

22监督检查不到位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基本上都设置审计部门,但通常审计部门的审计内容和项目的绩效评价是由领导层决定的,这就决定内部审计工作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审计的监督和监管作用,降低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还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布局独立性,内部审计部门对单位经济活动的会计核算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财务分析结果与实际运行情况大相径庭,严重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主要由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部分构成,内部监督主要由单位负责人协同会计人员一起完成,而外部监督主要是财政部门和聘请的中介结构进行监督,查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的收支情况是否符合规定,会计核算方法是否恰当以及“三公经费”的使用情况是否合法等,但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导致内部审计部门的执行效果不利。内部审计的监管和指导不利,再加上外部监督的失职等,使得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脱离原有的正确轨道,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建设和运行。

23预算控制有效性不足

预算管理直接决定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项目的健康、合理运行,是单位进行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是决定内控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保障。预算控制不足不利于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不利于这个事业单位长远发展,是社会公信度缺失的重要源头。预算控制有效性不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单位内部缺乏资金支出的管理办法,导致公吃公喝的现象屡见不鲜,还有单位内部的财政补贴等超出国家的标准;其二,单位私自挪用专项资金等来弥补日常的资金支出,导致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无法实现专款专用的价值。

3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31加强内部控制意识

根据上面所描述的,我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和职工的内部控制意识较薄弱,阻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进程,不利于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资金的优化配置。内部控制意识的提高,最应该以身作则的是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应该以身作则,充分了解内部控制的制度和知识,起带头模范作用;还要定期组织培训或宣传,提高职工的意识,确保职工深知内部控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性,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的头上,若出现问题能够及时找到第一责任人,及时将问题解决掉,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平稳发展。为更好更快地提高内部控制意识,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定期对行政单位的管理人员进行考核,或者将职工的考核结果和内控的完成进度相挂钩,强制性地提高全单位的内部控制意识,推动内控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提高内控的力度和执行度。

32强化监督机制

监督监察工作是确保资金合理利用,内部控制功能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避免内部控制工作各个环节、各个内容出现差错。因此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的监督机制,应该从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方面着手准备。内部监督的工作主要由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同时保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聘用既熟知审计专业知识,又了解审计法律,精通税法和工程管理方面的综合型、复合型的人才,提高审计队伍的综合实力,特别是业务理水平,强化内部审计意识,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职责和社会责任。外部监督由中介机构负责,事业单位每年应制订相应的审计计划,加强中介机构对事业单位预算资金执行情况、财务收支情况、工程建设情况、竣工决算情况、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等方面工作的审计监督。[2]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机制,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紧密相连,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对项目的监督实现项目前、项目中、项目后的全方位、全程的监督,确保项目圆满完成,财政资金达到最优配置。

33加强预算管理,建立健全各部门的预算管理制度

预算管理不仅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体系的核心内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应该严格遵守预算管理的程序,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预算编制进行分析,找出预算未成功完成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措施来挽回,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预算管理的合理性是项目顺利完成的重要前提,也是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一剂猛药。必须提醒的是,任何项目的预算处理必须在调查实际情况之后进行合理的分析,然后经过专业人士的审查,不断地进行模拟和预测,才可以确保预算管理的具体实施。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一定要秉承“有预算才可以有支出”的原则,避免莫须有的资金损耗,杜绝谋取私利、私欲膨胀的现象,有助于党政廉风的建设,响应国家反腐的号召。在预算管理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预算支出进行合理的调节,实现对内部控制更好的建设。

4结论

综上所述,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各单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内控制度建设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工程,需要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需要各部门和全部职工的积极配合,才能将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得更贴合实际,更规范化、专业化。本文提出加强内部控制意识、应强化监督机制和加强预算管理,建立健全各部门的预算管理制度三方面的建议,以期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光文论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J].中国总会计师,2016(6):86-87

[2]毛新频浅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J].中国集体经济,2016(30):30-31

[3]张峰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6(10):211-213

如何加强内部监督范文2

[关键词]:企业会计 会计 内部建设 建设制度

建立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国家法律、法规的必要补充,是贯彻国家会计法律、法规的重要基础和保证。从对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概念的理解和健全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意义上,分析我国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现状,对如何建立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以及建立哪些内部会计制度提出了一些构想。

一、我国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现状来看,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设计的相关理论研究薄弱,财会人员严重缺乏相关知识与技能,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实务与经济管理的要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建立科学、合理、适用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会计理论和实务界必须解决的一大问题。

(一)部分企业未制定内部会计制度

部分企业直接以企业会计准则和行业的统一会计制度以及上级下发的各种文件作为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致使企业日常会计核算工作随意性过强,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企业在设计内部会计制度时,应在国家统一会计规范和有关法规的指导和约束下,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建立符合本企业会计核算要求的内部会计制度。

(二)会计制度的严肃性受到损害

会计制度作为指导各企业进行会计处理的规范,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各企业会计人员均应自觉地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核算和报告。但现实上,一方面,由于监督措施不力,导致一些企业为了自身局部利益而在会计处理上“各取所需”,这些企业的会计人员置会计制度规定不顾,完全按厂长、经理的意图进行会计处理,导致核算不实、数据不真,或设置“两套账”以应付财政、税务等机关的审查;另一方面,执法不严,纵容了违规违纪行为,比如一些企业虽然在审计或财务检查中查出了不少问题,但在处理上大多是“限期纠正”、“下不为例”,对负责人从轻处理或不予处理,这就纵容了会计上的违规违纪行为,致使一些企业违规行为屡查屡犯,屡禁不止。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完善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各有关工作人员之间,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管理制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企业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财产的安全和完整,可以防止、发现并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目前,很多企业在制定制度时,未能有效地贯彻内部控制制度,无法确保管理部门制定的方针政策得到实施,无法保证各种管理信息的准确可靠和财产的安全完整。

(四)内容设计不够全面,账务处理程序不够规范

从目前会计制度设计来看,企业比较注重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现金和银行存款收支管理制度的制定,忽视会计核算和监督方面制度的制定。大多数企业未建立较为完整的账务处理程序制度,甚至很多单位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制度,从而造成会计核算行为的随意性。比如,同一性质的经济业务在不同的会计期间,甚至在同一会计期间,其账务处理竟然不同;再如,会计确认与计量方法也随意选择。

二、如何健全企业内部会计制度

(一)深化我国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思路

会计制度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总体目标在于建立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健全的、完善的会计规范体系。建设会计制度是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而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从不完善到完善、从不规范到规范的动态过程。从理论上说,会计制度应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完善,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各不同阶段企业经营的特点。但事实上,会计制度变革与市场经济发展具有不同的特征。市场经济发展作为客观环境的变化,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而会计制度变革是从属于市场经济的一种行政行为,缺乏内在必然性的因素;其次,市场经济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具有动态性和连续性,会计制度变革则是依据一定时期市场经济运行的相对稳定特征,对原制度进行修正和革新,其变化具有间歇性和相对稳定性。

(二)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制度程序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制度程序一般应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政策分析阶段和决策阶段。在准备阶段,应精通会计规范的内容和要求,确定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并在该空间内确定关键政策,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根据企业本阶段的战略目标,确定选择的基本原则,如是稳健型,还是开拓型;在政策分析阶段,就所确定的关键政策寻求各种可行的方案,进行经济后果的测算和分析,根据成本效益原则确定每一个方案的效率高低,并排出优劣;而决策阶段则是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选出最佳的方案。

(三)加强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措施

会计人员不仅是经营活动的管理者,而且还是经营管理活动的监督者。从经营管理和会计工作的需要来说,要有一批合格的会计人员。他们应当掌握专业知识和财务制度。能够严格自律、不徇私情、坚持原则、忠于职守、当好管家。要加强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建设,首先是下力气建立一支经过正规培训的高素质的会计队伍。目前我们的会计队伍存在着整体素质不高的现状,要改变这种会计人员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知识结构老化等问题,就要通过正规的培训学习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总之,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建设,只有在会计法律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并且充分体现会计法律制度的意志和要求,才能达到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目的,如果企业会计制度脱离会计法律制度的规范,会计系统生成的会计信息就会失去真实性、可比性和有用性,既不能满足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也不能满足投资人、债权人和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还有,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制定好后,应该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和修订,表明已达到了既定的要求的,才可最终确定其是否切实可行,然后即可定稿,以文件形式储存为企业的资料以便日后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吕利华,李忠.谈企业集团会计控制制度建设[J].会计之友,2009,15(29):16-17.

如何加强内部监督范文3

关键词:内部控制制度 医院 固定资产管理

医院的资产管理工作是以财务预算为前提,资金管理和成本管理为重点,以实现资产效益最大化。资产从流动性划分为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两种。医院的固定资产主要指医疗设备、建筑物、服务设施等,流动资产指医院的流动资金、药品、材料等。内部控制涉及企业经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存在经济管理活动的就需要建立内控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因此医院要健全内控制度以加强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一、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医疗器械设备、建筑物等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应用于管理工作,医院的资产管理工作日益科学化,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医院固定资产投入不合理、领导及广大医护人员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固定资产组织不健全、责任不明确。以下针对这四个方面分别阐述。

(一)固定资产投入不合理

随着市场的需要,人民对于医院的医疗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有部分医院盲目跟风,扩大医院规模,购置先进的医疗设备,有的医院甚至不惜借贷购进设备,忽略了市场的需要,最后导致设备使用率较低,还需支付较高的维护费用,从而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行,资金难以有效周转。其次医院设备配置不尽合理,常常忽略常规设备的更新工作,设备的掌控权过于集中,预算、审批、购置环节未能合理分配,致使医疗设备的投入,带有严重的个人色彩和经验主义,存在设备经手人获取中间利益的现象。最后医院设备管理不尽合理。轻视固定资产购入管理工作,管理工作不明晰,记录与设备购进所花费资金不符,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对于一些有待更新的医疗器械未作出及时有效申请和审批,都会致使固定资产投入的不规范。

(二)领导及医护人员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重视

当今我国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这种环境下,医院正逐步朝着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的方向发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方式经营。然而现今我国大多数医院的领导是具有精湛的医术的医生,却具有很少的管理经验。领导只注重业务考核,和医院治疗水平的提高,对于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严重缺乏重视度。广大医护人员因为医院未将固定资产与业绩挂钩,医院考核工作只是针对业务进行考核。这就使得医护人员只注重自身业务技能的提高而忽略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这就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度降低。

(三)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不健全

大多数医院为了强化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制定了固定资产购置、核算、使用、管理等内部制度,但是在内部却未有效开展,设置方案的可操作性不强,未设置相应的固定资产购置审核、采购监督方案等,这就使得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成为文字形式的工作,未得到切实执行和观察。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由于没有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束缚,形成了消极懈怠,无章可循的工作状态。

(四)固定资产管理组织不健全、责任不明确

医院还存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属于相关管理部门的认知误区。固定资产的组织机构不健全,工作人员职责不明确致使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一直成为医院管理工作的弱项,医院强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机构的健全,设立专门的职能机构和负责人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现在大部分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往往是多个共同管理,而这些部门又承担其他管理任务,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这就导致了固定资产管理的不规范、不科学,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使得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难以有效顺利开展。

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措施

内部控制制度涉及医院管理的各个方面,因此健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加强医院资产管理工作,上述针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在加强固定资产的预算和审核工作健全固定资产管理体制、设置吧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健全责任制和加强医护人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四个方面进行提高医院资产管理水平。

(一)加强固定资产的预算和审核工作

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化的基础工作就要制定健全的资产管理规章制度。由于现今资产管理理念已经深入各大医院管理者的思想之中,对于固定资产的预算和审核工作有待加强。首先医院要成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对于固定资产的预算必须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编制,严格控制采购预算,其次对于固定资产的购入必须严格审核,要避免资源浪费和不足的发生,确保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医院设备利用率,最大限度的提高医院的经营水平。如果购置重大医疗设备要通过集体讨论决定设备的购进与否,并通过投招标形式进行,以降低设备购入成本。

(二)健全固定资产管理体制

健全的固定资产体制应包括购买申请、审核、采购、维护和管理的各个环节。首先固定资产的购入要经过严格的考察和审核,切忌盲目跟风。其次要对于固定资产的采购进行规范化。例如购买大型医疗设备,首先要以医院的医疗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向有关部门进行申请,审核通过后,由采购部门通过对于医疗设备的厂家、规格、质量、成本进行评估,确保仪器的质量可靠,实现提升医院经济效益的需要。最后对于固定资产的维护工作要将维护工作责任安排到个人,实行专项工作专人负责的模式,切实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

(三)设置固定资产管理专门机构和健全责任机制

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为了确保高效的开展,医院要设置相关的机构和负责人,医院固定资产数额庞大,如果管理工作做不好极易出现公为私用的情况。设置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要赋予最大限度的管理职责,要避免上级过多干预,致使负责人难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工作。医院要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明确责任制,管理上的问题和差错直接对负责人问责,以避免失误无人担的情况发生。

(四)提高领导及广大医护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由主管部门负责,全体医护人员共同参与的一项系统性工程。医院的固定资产中医疗器械、公众服务设施等的管理工作是一项庞大的任务,仅仅依靠一个或者几个部门是难以实现的,它的管理过程需要领导重视并给予支持,广大医护人员共同参与管理过程才能实现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医院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知识讲座,强化大家对于固定资产的认知,创新资产管理理念,鼓励大家共同参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医院资产管理水平。

三、结束语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已成为医院管理和经营水平的重要指标,医院的各级领导要加快健全医院内控制度,以提高医院的资产管理的水平和经营水平的提高,提升自身形象,扩大影响力,实现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崔雁.医院固定资产资产内部控制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0(12):110-112

[2]田慧香,浅谈如何应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会计师,2010(11):110-112

[3]艾斯卡尔.伊不拉音.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加强企业资产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12(02):05-06

[4]龙芸.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加强医院资产管理[J].时代金融,210(12):49-52

[5]徐文松.医院资产管理创新的对策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3):89-90

[6]任玉荣.医院资产管理初探[J].现代经济信息,2015(23):120-120

如何加强内部监督范文4

关键词: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现状;机制构建

近年来,检察机关违法违纪事件时有发生,充分暴露出检察机关内部执法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监督体系不健全。新刑诉法正式实施后,在赋予检察机关新的法律监督职责,同时也对检察机关规范行使法律监督权、加强自身内部监督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紧密结合新刑诉法实施,探讨如何加强内部监督,强化内部制约,对于推进检察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升执法公信力具有十分紧迫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检察机关内部执法监督面临的困境与原因分析

(一)监督主体关系未理顺

当前,检察机关履行内部监督职责的机构主要有纪检组、监察、检务督查和案件管理等几个部门。纪检组作为同级纪委派驻机构,纪检组长一般担任党组成员,工作性质侧重于党内监督;监察部门是检察机关内设监察机构,监督内容涉及检察人员违法违纪、人事财务等;案件管理部门主要监督执法办案部门案件流程、时限、质量和效率等。目前,纪检组、监察部门、案件管理部门职责多有交叉,体制关系不明确,监督合力有待整合。

(二)机构人员配备不科学

历次机构改革后,多数县级基层检察院监察部门被撤销,基层检察院只能采取纪检组与监察部门合署办公形式,有的基层院甚至未配备专职监察工作人员,内部监督几乎由纪检组长一人完成,导致监察职责难以履行。根据高检院《检务督察工作暂行规定》要求,检察机关应设立检务督察委员会,下设检务督察室,作为检察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但受“案多人少”、机构编制等因素的限制,检察机关特别是基层检察院设置检务督察机构的很少,大多临时抽调人员开展检务督查,未能形成常态化督察机制。

(三)监督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监督质量的高低、好坏取决于履行监督职责人员的监督水平,但部分检察人员甚至领导干部有“重业务,轻监督”的观念,把业务精通、工作能力强的干警安排到业务部门,办案质量评查外行监督内行,检务督查讲形式,走过场,制度执行监督不深、不透、不细,自然难以发现执法办案、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并及时处理,使内部监督流于形式。

(四)执法办案监督缺乏实效性

执法办案工作从案件受理到立案、侦查、审查批捕、审查,每个诉讼环节,由于分工的明确性和案件的保密性,整个案件都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运行,只有办案人员及听取汇报的领导知晓具体案情,检委会的监督仅限于重大疑难、复杂的案件和必须提请检委会的个案,监督的范围非常窄,纪检监察监督、同级监督等监督形式无法把执法办案监督的触角延伸到执法办案的全过程,无法实现适时、有效监督。

二、新刑诉法实施后对内部执法监督带来的难题

(一)执法办案内部监督评价标准缺乏

执法办案内部监督是依托各办案部门应遵守的相关法律、法规或规范性文件进行的,同时也是内部监督所必须参照的唯一标准。新刑诉法在如何具体执行操作方面规定得较为宏观,具体的配套规定或细则尚未出台,有的甚至处在探索阶段。如简易程序的办案模式、羁押必要性审查,需要基层院阶段性探索实践取得一定成效后方能自上而下形成规范性操作细则,由此也带来监察部门开展内部监督缺乏统一衡量和评价标准,使得监察部门在新刑诉法实施的初始阶段开展相关内部监督工作可能会显得有点底气不足。

(二)监督领域拓展与监督力量薄弱的矛盾更加凸显

过去,我们主要从纠正执法过错的角度,对撤案、捕后不诉撤诉、刑事赔偿等案件进行监督,偏重于对 “事”的监督。新刑诉法更多体现了宽严相济原则,如严格羁押条件和批准、以及审查救济,刑事和解从轻处罚,未成年人犯罪更加从轻等,这些案件在诉讼过程中,检察机关和办案人员的地位、作用明显,既有可能发生案件处理不公正,也有可能出现办案人员徇私枉法,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的行为,内部监督由重“事”发展到“人、事”并重,势必对内部监督的专业化和人员力量配备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检律接触机会增多可能引发廉政风险

律师执业活动中存在着一定的利益驱动,案件走向或者处理结果与律师业绩和经济利益有着直接关系,而检察人员行使检察权与这些利益存在着密切联系。随着律师执业活动广泛和全面开展,自侦、批捕、公诉等部门的检察人员在办案中与律师的交往机会将大幅增加,利益的存在使检察队伍也面临更多的廉政风险。检察人员向当事人推荐介绍律师、不遵守与律师的回避制度,以及收受律师财物、接受律师宴请等行为都有可能发生,将影响检察工作和检察队伍的公正性、廉洁性,这成为内部执法监督需要预防和查处的重要内容。

三、加强和改进检察机关执法办案内部监督的方式途径

(一)整合内部监督主体资源

形成纪检组长组织协调,纪检组、监察部门、案件管理部门和检务督查部门各负其责的内部监督工作体系,增强内部监督工作合力。在县级检察院增设监察科的同时,将案件管理机构定位为执法办案内部监督的主要职能部门加快推进,加大人员、装备、软件等建设力度。同时,建议省级检察院及有条件的市级检察院增设有机构编制的检务督查办公室;条件不成熟的设立无编制的检务督察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监察处人员兼任,增强检务督察工作的效力,并明确专人负责检务督察工作。

(二)建立纵向监督体系

一是将案件内部监督纳入检委会监督职能。建议将目前分散的案件督查资源与检察委员会办公室合署,隶属于检委会,对检委会负责,建立检委会领导下的评审案件机制,及时针对犯罪嫌疑人权益影响较大的立案、提请批准逮捕和羁押等开展监督,对发现的问题提交检察委员会讨论,实行严格执行三级审批制和检委会议案程序,防止因承办人权力过大而发生、权钱交易等不廉不公行为。

二是建立专职督查员制度。专职督查员受专职检委会委员领导,具体对“非法取证”、决定刑事和解、逮捕后变更强制措施等可能存在办案质量风险的案件,进行程序监控、实体监督、以及专项检查、检务督察和效能监察等方式全程跟踪,并针对情况和问题,制发质量通报、督察建议书和效能监察报告,确保此类案件的质量和效率。

(三)建立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一是强化控申、案管、侦监、公诉及纪检监察等部门对自侦办案的横向监督制约,以流程管理为重点,运用“检察(自侦)办案系统”、“案件管理系统”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与作风效能考核”等制度机制安排,落实横向监督。

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机制。如在公诉部门内部考核中设置专门板块,就当事人和解公诉案件的办理情况进行考评考核。要围绕“案结事了”作为和解特别程序案件的基本标准,对于完成一定量的和解案件后,每上升一定案件数,可增加相应分数;对于因工作不落实不规范发生负面影响及问题,经查证属实的,要作减分处理,从而形成对适用当事人和解特别程序工作的结果导向制衡机制。对于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检察官执法办案中有违法违纪现象,应当根据有关规定给予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一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管理。联系新刑事诉讼法对律师执业活动新增规定的特点,结合自侦、批捕、公诉等不同检察业务工作的情况,从交往记录、情况报告、办案回避、违纪追究等方面入手,不断规范检察人员与律师的职业交往行为。强化与司法局、律师协会、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和部门的沟通,广泛收集检察人员与律师职业交往中存在的情况和问题,认真及时反馈相关部门和律师的关切,依法依纪严肃处理违纪违法行为,确保检察权正确行使和检察队伍清正廉洁。

二是强化内部监督措施。加大执法办案内部监督的科技投入,在运用案件管理网上系统进行案件流程管理的基础上,设计运行执法办案检务督察管理和内部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系统软件,真正将执法办案内部监督工作推向制度化、信息化、规范化的轨道。

(五)建立检察行为规范投诉机制

以推进新刑诉法为契机,试点设立检察行为规范投诉机制强化事中及事后监督,主要由案件当事人或其他相关人员,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检察机关反映检察人员执法过程中适用程序不规范、态度生硬、行为、用语不文明等还未构成违法违纪的情况,以便检察机关及时纠正,提升执法公信力。对涉及干警执法作风、办案纪律、廉洁自律等举报,采取了解情况、干警谈话、调阅案卷等形式进行详细调查,视情予以诫免谈话或作出党纪、检纪等处理。建议市级以上检察院设立投诉机构,作为对下级检察院督察和考评的依据。基层检察院也可由纪检监察部门、控申部门、检委会办公室联合组成投诉受理中心,自行办理投诉件。具体包括:事前告知、限时处理、即时纠正和及时分流。

(六)加强外部监督制约机制建设

一是自觉接受地方党委、人大的领导与监督。加强重要案件的请示报告,对人大代表就检察工作提出的议案和咨询予以认真研究、答复。对人大开展执法检查中发现的有关问题进行认真整改。主动邀请人大代表视察检察工作,让他们了解、监督检察工作。

如何加强内部监督范文5

关键词:企业发展;会计监督;完善;思考

会计是企业的核心,会计的职责是管理企业的资金流动,掌握企业的发展方向,近几年频繁出现会计贪污,企业偷税漏税的现象,因此,必须加强对会计的监督,会计监督也是会计所掌握的基本职能之一,国家颁布了相关法律对会计的工作实行监督,利用正确的信息对经济活动监督,促进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经济效益,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会计监督的力度也需要加大,从目前来看,由于一些原因,我国的中小型企业会计监督存在一定问题,导致一些经济犯罪问题出现,所以,健全的会计监督制度有现实意义,对维护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1 我国中小型企业会计现状及分析

目前中小型企业的会计造假现象较为普遍,开出去的发票是真实的收入,而留下的存根联却填写很小的数目,涉嫌偷税的某公司总经理,隐瞒收入185万元,涉嫌偷税近27万元,稽查局检查时,发现这家企业采取开具“大头小尾”发票的手段,偷逃国家税款。“大头小尾”是涉税案件惯用的犯罪手法。本来一套发票一式多联,填写时,各联的内容应当一致,但犯罪嫌疑人一般给对方开具真实的收入,即“大头”,而用来作为缴税依据的存根联却利用手段填写很小的数目,即所谓“小尾”,以达到偷税目的。经警方侦查,该公司总经理指使会计利用“大头小尾”的手段开具发票20份,公司此举偷税26.9187万元。从上例可以看出会计信息严重失真。通过它我们至少可以获得以下启示:一是民营企业的用才制度,民营企业应吸引高技术和高级管理人才,应运用现代公司制方式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二是加强民营企业的会计监督和指导,首先,要求企业必须设置财务人员,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会计记录、核算、反映。其次,要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道德意识的培训。最后要健全、完善会计制度及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三是强化财务管理,提高财务为企业盈利做贡献的能力。

2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

2.1 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基础较弱

对于企业而言,人才是企业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但我国一些企业的管理人才紧缺,管理机构单一,内部监督制度不完善,也有一些企业没有科学的控制体系,面临亏损,企业的发展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一些企业为了追求最大化的利润,逃避债务,在财务上造假,偷漏漏税。

2.2 部分会计人员素质低下、内部环境存在问题导致监督不力

部分会计素质低,会计的专业知识薄弱,能力不足甚至没有任职资格,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会计内部监督。也有部分会计人员无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假账,扰乱会计秩序,使会计监督职能弱化。少数企业的会计不独立,和领导的关系紧密,对领导的依赖性强,会计的工作直属于领导。

2.3 会计监督执行效果不理想

企业的会计监督体制不完善,领导对监督不重视,企业规模小,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企业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的,因此,企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企业产品销售上,对会计监督的关心不够。会计内部监督制度也不健全,会计工作人员的分工不明确,职责不统一,即使出现虚假信息,不能找到相应的责任人,会计人员的相互推卸,造成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执行结果不理想。

2.4 企业缺少内部审计的监督机构

财务审计对会计工作实行监督,这样企业的会计提供财务信息才能更加准确,内部审计机构的监督也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并且约束单位的领导的行为,使领导不能过多的干预财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不完善,使会计监督弱化。

3 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对策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完善对策,我自己的见解是,希望可以从企业自己的实际出发,寻找到适合自己企业的最佳方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建立健全会计法律体系,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加大力度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使会计监督有法可依,对现有的法律加大执行力度,确保监督措施落实到实际上。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于会计法律体系的不健全部分要及时补充完善。

3.2 加强会计人员素质培训和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会计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理解,加强对会计知识的运用,企业加大对会计的聘用制度的管理,会计人员要持证上岗,企业设立培训制度,对未上岗的工作会计人员培训,提升业务能力水平和知识的掌握,在职会计人员也要参加培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企业会计人员要有很强的工作意识,知道会计工作的重要性,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不做假账,不报虚拟账目,企业所用的每一笔资金都清楚明了。同时也要加强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让会计人员知道做假账是违反国家法律的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会计要及时掌握信息,有准确的判断,为企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寻找新出路。

3.3 加快完善我国企业内部监督的措施

(1)对已存在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需要结合企业实际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变化发展着。(2)内部监督规章制度仍需加强,完善企业还应该结合企业实际状况,寻找到适合自身的内部监督方法和途径,既有效的实施了监控又节约了监督成本。(3)会计主体和单位负责人职责和权利的明确界定。作为单位负责人,他应该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应当保证会计机构、内部监督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会计人员在服从领导的前提下要恪尽职守,始终遵守会计准则和相关法规的规定,决不能以身试险。(4)加强企业内部监督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要发挥的作用,也是执行会计监督制度一项基本措施,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不单一,除了审核会计账目,还要监督和评价内部监督是否完善,审计部门对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负责,向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报告监督效果,保证企业监督系统更加完善。

结束语

以上可知,改革会计监督制度的重要性,完善会计管理制度,寻找会计的薄弱环节,使企业的会计监督变得更加有效,促进企业的发展,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也保证了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正常进行,进而提高企业的会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吕秀军.浅谈如何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5).

[2]张正哲,崔英仙.加强会计监督的几点建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6).

如何加强内部监督范文6

内控措施不规范

需要加强财务管理的内控能力,那么必须要规范其内控措施。首先用科学的态度去建立起一个合理的可操作的内部牵制制度,各个单位里面都应该拥有一套内控制度,其中包括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财务收入审批制度、费用报销开支标准,这一系列的制度,建立之后不断去完善。其次应该建立内部的稽核制度,这个制度是进行开支前的审核,这样便能够加强对各项经济业务开支预算的管理。最后是建立票据管理体系。没有票据,正所谓口说无凭,必须严格执行收支管理,确保专项专款,专款专用。

会计核算不妥

我国预算会计是以现金制为基础的,其目的是管理支出。它不进行成本核算,婴儿无法计算和统计事业成本,也无法评价资金的使用效率。预算会计只是从资金本身出发,没有监管效果和成本计算。有的预算单位对项目支出的核算不区分不同的专项项目资金,统一使用规定的行政事业单位的科目核算,不利于专项项目资金的管理。而有的单位只是以专项项目归类各项费用,不按照科目核算,不利于单位各项目费用的整体控制和管理。专项和科目核算两者都必须要,都有其重要的作用。预算单位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的设置和核算内容上,与部门预算编报口径不统一,一般预算支出科目与行政事业单位科目不一致,导致在编制决算时,预算单位必须把会计科目合并或拆分才能够得出预算科目。

成本控制系统

尽管行政事业单位并不如国有企业那样以盈利为目的,但其存在行政运营成本,如果成本很高,那么对于政府和纳税人来说都难以说过去,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是控制成本的根本。但是职工人员的待遇与发展都纳入成本之中,所以成本控制颇有压力。如何控制譬如以日俱增的车辆使用费、招待费以及设备资产的更换费用呢?控制浪费成本,加强必要成本支出是首要解决的问题。以下针对建立成本控制系统,简述几点。组织信息系统是进行成本控制核算的核心,成本控制系统由预算、执行、分析评价和业绩考核报告等几部分组成。预算是整个控制信息的起点,也是组织信息系统的基础,譬如年度财务预算时根据上年费用成本支出对本年作出估计,通过部门管理层等审批,确定预算支出数的控制目标。执行控制系统是财务监督的重要内容,这部分在下面监督控制中详述。考核制度是对于一个财务执行后的成果分析评价,结合成本支出,进行多方面比较考核。简单说便是是否完成、完成得好不好的问题。奖励制度是维持控制系统长期有效运行的重要因素。事业单位人员的工作努力程度和细致程度往往受到评价和奖励方法影响。奖励可以属于非货币奖励,但一定需要具备奖励的作用。能够控制低成本完成行政专项,便值得奖励。相对于奖励制度的是惩罚制度。

内部监督

加强内部监督是加强内部控制的必然要求。内部监督是为了消除隐患,防范风险,规范运行,提高效率。建立一个全方位的财务控制系统,是财务监督、内部控制渗透到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与组织管理的各个层次、覆盖事业单位每一个部门岗位和员工。及时纠正各种欺诈,舞弊犯罪行为,规范会计行为、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实现这个财务内部监督理念呢?下面阐述具体方法。制度约束监督。一个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是对内部监督的一个保障。不经合法授权,任何人不能审批,不得越权授权,不授权不执行,这些要求严格落实,监管的约束力度就得到体验。行政命令对推行监管最为有效。通过授权、命令、干预等方式对各业务部门的财务行为进行干预,凡是超过预算成本的费用支出,不符合常规的收支一律报管理层审批,重新走内部成本核算程序,杜绝随意修改预算成本费用。通过制定企业统一的财务政策和会计政策,如现金收支、技术服务和资产处置,对各单位部门的经济行为进行规范、激励和约束。

双管齐下

内部监督和成本控制都是针对整局部署的,需要贯彻在整个内部运行中,制度执行中需要严密监督,全方位控制,保证监督长期有效实行。两方面的工作必须同时开展,财务部门对行政单位财务行为自我监督机制,自行强化财务部门、管理层的财务决策、执行权力与其财务责任和利益的对称配置。如此便能够促进财务部门承担其财务行为的经济后果,资金使用落实责任制度,同时加强对财务主体的责任内部控制和财务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只有如此,才能够维护内部控制制度的权威性,不得逾越。

监管水平